世界货币与全球化

2024-10-31

世界货币与全球化(精选4篇)

世界货币与全球化 篇1

一、全球化引发世界货币的改变

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是国际分工体系。从工业革命开始, 英国这个老牌的海上强国就不断地将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向世界各地传播, 使整个世界都卷入到受英国影响的全球化的市场环境当中, 自此, 英国就构建了一个国际分工体系, 即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居于体系的核心部位, 而占世界绝大多数人口和广阔土地面积的其他国家则处在外围。核心部位制造先进的工业品, 而外围则只是原料的产地。核心地区和外围地区虽然都从事同样的从商品到货币再到商品的经济循环过程, 但是外围地区简单劳动产品的价格却要远远低于核心地区高技术含量工业制造品的价格, 同时, 外围地区基本属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产品的输出具有被掠夺的性质。这样, 国际贸易中的差价就全部被核心地区所赚取, 从而使得世界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向核心地区。这样, 核心地区英国便成为世界货币的掌控者。19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 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拥有如日中天的霸主地位, 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不可动摇的主宰。同时, 这一时期正处于国际金本位时期, 英镑与黄金挂钩, 英镑成为了世界货币, 从而使得英国所控制的国际分工体系也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使英国可以长期处于分工体系的高端和核心的位置。而落后的殖民地国家则只能充当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事实上, 英国对国际经济的统治也是相当稳定和漫长的。

黄金, 其作为货币所能代表的价值量, 是由其作为贵金属本身的价值量来决定的, 黄金的开采量也是一定的, 因此其价值也稳定。然而, 这也是黄金不能满足更多的货币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 全球经济体系的发展, 即其相互间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 从而导致的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世界货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其需求数量的增加, 即需要更多的货币来完成更大规模的交易。即使有大的金矿发现, 黄金总量的增加也远远赶不上世界贸易扩张的速度。全球化经济体系的改变迫使世界货币本身必须发生变化。随着后起工业国的迅速发展, 国际贸易量越来越大, 对世界货币——英镑的需求就越来越多, 这也使得英镑不能再以不变的数量应对多变的国际经济局势了。世界贸易的扩张就迫使货币越来越趋向于与贵金属想脱离, 并且必然要发展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这种新的货币形式就是银行存款货币, 即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账面货币。信用货币取代黄金的货币位置。黄金的数量逐渐不能满足需求, 必然要增加信用货币的数量, 随着信用货币数量越多, 信用货币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就越难以保证, 而如果不能保持可兑换关系, 黄金就不能再是货币了。从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 这种可兑换关系的消失是一点一点变为现实, 最终黄金的货币位置被信用货币替代。

由于英国严守了英镑的发行限额这一因素, 这就是说, 相对于迅速扩张的国际贸易规模, 以黄金为基础的世界货币总的价值量的变动几乎是静止的。静止的世界货币数量不可能满足扩张的商品交易量的需求。如果英国人早些利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来控制银行存款货币的膨胀, 或许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还可以继续维持下去。但实际的情况表明, 英国人并不关注银行存款膨胀的问题。因为外国人在英国商业银行英镑存款的增加可以大大提高英国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而这也有利于提振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英国人所期望的是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不要改变, 因此, 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千方百计地去守护黄金的货币地位。因为英国在全球上百年时间的经济主宰地位使人们认为英镑就是黄金, 所以, 英镑变不变不要紧, 只要黄金的货币地位不变, 英镑的地位也就不会变。

英国所要追求的是维持原状不变, 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不改变, 同时殖民地模式的世界分工体系也不改变。但是, 经济全球化的宗旨是发展, 其结果必然是改变。任何阻碍发展的力量最终必然被发展的力量所消灭, 不管这种阻碍的力量有多么的强大。英国是最早缔造经济全球化的国家, 它因此受益匪浅。但是, 当它真想要阻止经济全球化继续向前发展的时候, 自己却被抛在了全球化脚步的后面。

二、世界货币对全球化的影响力

在资产阶级童年时代, 新的金银产地的发现, 不论就市场广度或深度来看, 都起了异常重要的作用, 发展了交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加强了地域之间的交往与联系。所以金银在开辟世界市场方面, 在使社会物质超越一切地方的、宗教的、政治的和种族的区别方面成为异常有力的因素。

首先, 世界货币的存在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之一。经济全球化, 即世界各国参与到统一的世界大市场中来, 而参与世界市场的好处不仅在于互通有无, 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正如商品经济的效率在于它通过商品交换有效地把社会生产组织成一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分工体系, 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好处在于对国际分工的有效组织。

国际分工并不是一个主动形式的组织形式, 不是由哪个国家或组织出面来组织的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分工, 而是各个国家通过松散的、自由的国际贸易共同构建的国际分工体系。在松散的、自由的国际贸易中, 各国贸易品的被接受性以及这种被接受性的可持续度都是不确定的, 那么要维持松散而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国际分工体系的稳定性, 就必须有一种长期稳定的事物充当这个分工体系各个成员间的联系纽带, 它就是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的最初形态是黄金。19世纪初, 金本位制在英国的确立是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逐渐形成的主要标志。可以说, 正是世界货币的形成与完善才导致了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完善, 从而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且势不可挡的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 各个国家对国际分工的参与越来越深, 对国际分工体系的依赖越来越强, 因而, 世界货币对每一个分工参与者的意义与货币在普通商品经济中的意义就越来越近。

在一般的商品经济中, 货币是流动性, 即货币是保证每个经济个体的从商品到货币再到商品往复循环的过程能够不断持续下去的关键。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 在国际分工体系中, 每一个国家所处的地位与一般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个体所面临的情况就十分相似。每个国家也要不断地进行从商品到货币再到商品的往复循环,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国家的经济生命持续下去, 也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得以生存。而保证这一循环不断持续下去的流动性就是世界货币。正因为如此, 世界货币对于参与国际分工的所有国家都十分重要,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 世界货币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各个参与国的经济命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国际储备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世界货币作为国际间贸易往来的货币, 其基本职能与货币是一致的, 即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媒介物, 从而使多边的贸易成为可能。应该说, 古老的丝绸之路式的国际贸易是相对简单的, 商人们只需要携带甲地的商品前往乙地, 在乙地出售商品后再用取得的当地货币就地购买乙地的产品, 然后运回甲地。但是, 复杂的、有多个国家参与的国际贸易要存在并且不断地扩展深化, 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交易媒介, 也就是说, 在世界范围内要形成一个大市场, 世界货币是必不可少的。

世界货币不仅对于世界市场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也是有深刻的影响力。虽然,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以德、俄、日为代表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对英国的主宰地位发起了不小的挑战和冲击, 但直到1929年的大萧条之前, 英国也没有完全失掉霸主的地位。英国主宰地位的标志从形式上看是其日不落帝国的称号, 即英国对全球范围内广阔的殖民地的控制, 所以, 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对英国的挑战从形式上看也主要表现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上, 比如德国在非洲、日俄在远东。但是, 真正标志世界经济主宰地位旁落的是世界货币地位的转移。

金本位被放弃, 英镑也就失去了它的世界货币地位。英镑失去了世界货币地位, 标志着英国模式的全球化经济, 即殖民地模式的国际分工体系就此结束。黄金是世界货币, 因为英国的英镑有实力与黄金挂钩, 所以英镑成为了世界货币。然而, 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一直使英国面临着一种矛盾:要保证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 就必须保证英镑与黄金的自由兑换, 就是说保证英镑与黄金等同, 即坚守黄金本位;但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 全球贸易量迅速增加, 因而对世界货币量的需求也迅速增加。黄金价值量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黄金的数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于是必然迫使英镑的数量迅速增加。然而英镑的不断增加, 就使其越来越难于与黄金自由兑换, 而这样英镑也就越来越难以与黄金等同了。

从某个角度讲, 可以说, 英镑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与货币形式相应演变之间矛盾的一个牺牲品。事实上, 英镑的退出, 反映出了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与货币形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这一巨大矛盾所催生的世界货币形式的演变是经济全球化的重大的本质问题, 但是, 震动整个世界并改变人类发展史的两次世界大战将这一事实淹没了。“二战”之后, 美国顺理成章地取代了英国, 成为新的世界经济霸主, 而美元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新的世界货币, 全球经济在新的世界货币体制下, 开始了新的运转。

摘要:1492年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可以称为全球化的第一步。地理大发现、技术的进步都是全球化的推动力, 由于不断扩大的国际分工所导致的经济资源全球配置, 可以削减巨大的国际交易费用, 扩大国际交易利益。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因其比较高的经济地位, 占据主宰和控制的力量。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被动接受着全球化。

关键词:世界货币,全球化

参考文献

[1]费朗索瓦.沙奈.金融全球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2]但丁.论世界帝国[M].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7.

[3] (美) 弗兰克.J.法伯兹, 斯蒂文.V.曼恩, (英) 莫拉德.乔德里著, 孟昊, 郭红译.全球货币市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4]黄明哲.全球大视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5]江时学.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世界货币与全球化 篇2

一.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作,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二. 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1.下列对经济全球化认识正确的有 --------------( )

①经济全球化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有紧密的联系 ②是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③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各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④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经济全球化之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 )

A.全球经济融为一个整体 B.世界各国都发展外向型经济

C.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D.生产的国际化程度达到高峰

答案:C

3.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 ---------------( )

A.区域经济集团 B.世界贸易组织 C.全球性跨国公司 D.联合国与世界银行

答案:C

4.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经济全球化必然会给全世界带来福音

C.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D.跨国公司推动是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答案:B

理解

一. 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什么影响?

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①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②利于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③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合法权益;⑤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挑战:国内一些企业、产品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运用

一. 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①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②对发达国家: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

③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由于科技和实力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世界货币与全球化 篇3

如何开始

过去即序言

1962年年初,我来到华盛顿就职于财政部,从此开始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事务。

但显然,就像华盛顿档案馆大楼的铭文所写的:“过去即序言”,我首先要把自己置身于1950年代那已消失的氛围中,起初担任较低级别的经济学家,然后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政府债券交易员。

此后我来到了大通曼哈顿银行,其经济学职员的实力要薄弱得多,因而我似乎在与金融有关的一切事情上都多少像个专家了。

1958年年初,我被召往行长的办公室。他说他在担忧美国的贸易地位,觉得竞争力好像下降了,这也将影响美元,还问我是怎么想的。国际贸易和金融还不是我的研究领域,因而我试图用当时经济学家们的标准答案来回答:“不用担心,我们用于增加进口的美元越多,其他国家拿它来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数量也越多。”

那段时期是“美元短缺”理论的全盛时期。我还记得1950年代初在哈佛有一门研究生课程,我的教授在授课中提出了这一基本论 点。

这个论点就是,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并且未受战争破坏的美国,多少将长期保持技术和生产效率方面的领袖地位。其结果是,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势必大大超过其他国家,这样有助于我们保持强大的贸易地 位。

其他人认为其必然结果是我们将有能力在国外投入非常多的资金,这样做也符合我们的利益。

回顾大萧条岁月,我们提供有益的高水平官方援助,并最终导致私人向国外投资,以使其他国家买得起我们的出口商品,并使我们的工人不至于失业。

否则的话,由于经济学家们起初所谓的“美元短缺”理论,我们将无法卖掉我们所能生产的东西。

我记得我对所有这些理论都有过怀疑,而当我回答行长的问题时,如果我说出那些怀疑就好了。

在他提出问题几个月后,我们的国际收支平衡变得不利,而年底我们损失了储备中价值2亿美元的黄金。一些微弱的信号,表明对美元的信心并非坚不可摧。

这些对于我都是很好的教训:如果你不能理解教授正在说什么,你就不该排除这些话不正确的可能。在市场中实践的人们,有时能够比那些沉浸于过去数字的经济学家们更快地感觉到市场趋势的变化。

中国崛起是历史必然

中国货币政策与三个关键点

后“二战”时代,世界接受了美国作为霸权领袖。的确,美苏之间那时存在冷战。但是苏联从未公开表示,其国家目标是取代美国而跃升全球霸权领袖。后来,日本和德国成了经济强国,欧盟更是在1990年代扩大并加强了一体化,但它们也都从未被视为美国的挑战者。在20世纪,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同美国一较高下。

我们所处的21世纪则不同。中国有清晰的国家目标去挑战美国的单一霸权,并在倾全国之力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逻辑的显著特征是,其坚信美国衰退和中国崛起是历史必然,所以时运站在中国这一边。中国可以耐心地等待熟透的苹果掉下来。

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上的立场,明显反映了中国的务实。对中国而言,目标是消除美国的单一霸权,而国际货币体系则是霸权的一部分。

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观点,但想法也很正常。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这正是使用主权国家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体系中,被结构性植入的矛盾。这个世界已经被这个矛盾折磨了五十年,但仍然找不到解决之道。中国完全了解局势,无意用人民币取代美元的世界关键货币身份,中国非常清楚作为关键货币国家的负担。

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的政策有三个关键点。首先是预期现有体系将至少持续几十年。中国将充分利用这个体系,努力维持由投资和消费引导的合理高增长。人民币汇率将控制在稳定水平。中国并不期望美元崩溃。美元资产并非中国的风险,而是战略财富。第二个关键点是人民币逐渐国际化。一种方法是,创造环境让国外的市场参与者发现使用人民币的需求和好处。另一种方法是,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实用性和吸引力。这将通过汇率灵活性、资本交易自由化和可自由兑换等手段实现。但这个过程需要谨慎地稳步展开,且得花上十年的时间。第三个关键点是一个人民币主要市场的建立。不消说,一种货币要发挥国际货币作用,必须以一个接受它的自由、高效的广阔市场为前提。对于某种意欲成为全球关键货币的币种而言,该货币的主要市场应该是全球金融中心。美国于19世纪末在经济实力上超越英国,但美元却是在“二战”后才取代英镑成为全球关键货币,原因是,为代替伦敦金融城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花了很长时间。中国的愿望是,让上海成为人民币国际中心,而香港则成为“欧洲人民币”中心市场。

不确定的时代

角力不会很快结束

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上的理解和政策都非常现实,且诸事皆在按照中国的路线图推进。美国对中国的汇率政策一直颇有微词,但美国不得不承认,自己并没有太多谈判筹码。1980年代,美国为减少日本的贸易顺差,使用了包括日元升值、市场开放、扩张性宏观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王牌施压日本。由于日本经济依赖对美国的出口,日本在美国的压力面前无能为力,但仍然不愿意对美国的投资和出口开放本国市场。而当下的环境里,中国的处境相比1980年代的日本要强势得多。

然而,中国经济目前确实面临不少严重的挑战:由危险的债务累积支撑的过度投资和过剩产能、对缺乏效率且无利可图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延迟、地方政府脆弱的财政状况、不断扩大的社会差距以及腐败滋生等。总之,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的单一霸权领袖。自2020年起,人口的下降和老化,以及能源、水、原材料、食品和环保等因素的制约,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现实的约束。包括法治在内的社会政治改革的方向和速度还不明朗,而且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拥有能俘获世界信任和尊重的领导者特质。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将不是一个轮流领导的体系,而是一个不确定的体系。对这样一个体系的必要治理,必须能够应付其内在风险和不确定性。G20的建立,以及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就是在正确方向上的初步尝试。关键点是,在美国和中国的引导下的主要国家,必须明白,国际合作是实现其各自国家目标的先决条件。我们需要建立具备有效的相互监督和约束责任的政策协调机制。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如果我们能够开始朝这一目标行动,我相信我们将为自己找到一个新世界。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角力不会很快结束。我们要面对历史性文明冲突,这一风险确实存在。一言以蔽之,看来,21世纪是一个动荡的世纪。

新书速递

科技之巅

作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1日

定价:98.00元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公布“10大突破技术”,这些技术代表了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将引领面向未来的研究方向。

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

作者:[英]罗杰·克劳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定价:69.00元

作者依赖书信与目击者证词来叙述小国葡萄牙飞速而惊心动魄的崛起。《征服者》展现了葡萄牙帝国的光辉灿烂和凶狠残酷,将雄心勃勃而狂热奋进的阿维斯王朝的人物们描摹得栩栩如生。

漫长的中场休息

作者:[美]本·方登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1日

定价:45.00元

这是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著,通过一位参加伊拉克战争的19岁少年的眼睛,对战争和纸醉金迷的美国梦做了辛辣有力的讽刺。如比利·林恩所言,“这感觉其实很奇怪,为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得到表彰”。

世界货币与全球化 篇4

西方全球化与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全球化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第三世界发展问题是西方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后果,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在于第三世界进行社会革命,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并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文明成果,第三世界获得发展的根本性前提则是拥有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作 者:刘志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刊 名:桂海论丛英文刊名:GUIHAI TRIBUNE年,卷(期):20(3)分类号:A811关键词:西方全球化 第三世界 发展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

上一篇:不可忽视的特征下一篇:低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