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作用

2024-08-14

媒体作用(精选12篇)

媒体作用 篇1

1 融媒体时代来临

早在十几年前, 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就开始了内容上网的实践。但是, 这种媒体融合更多只是实现内容的平移和呈现, 其交互性、伴随性等较为薄弱。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大数据”的应用, 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井喷式”增长。一条信息, 可以迅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转发, 达到几十万的浏览量。于是受众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在了手机这个第四屏幕上。许多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也在“融媒体”的发展过程中, 先知先觉, 抢占高地。比如, 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长期占据全国主要综合性日报微信公众号排行榜的榜首。根据2015年刺猬公社的调查, 从3月8日到3月14日这一周中,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总阅读数达到684.3万, 平均每篇文章的阅读人数就达到83454人。[1]“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具有必然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 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等为媒介融合奠定了必要基础;受众对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多样化和个性化等要求是媒介融合的主要原因;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相取其精华、借力发展是必然规律”。融媒体有如滚滚洪流、一日千里。传统媒体均必须调整策略、创造条件, 紧跟“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

2 县级媒体面临的生存困境

县级媒体, 以广播电视台为例, 其本身承担着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送进千家万户、传播本地各类信息等重要职责。在传统媒体位置显赫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并在有线电视系统问世之后,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迅猛。然而, 随着台网分营、体制变化和政策调整等, 县级台的人财物实力与规模缩小, 力量削弱, 逐渐沦为广播电视的“弱势群体”。加上上级媒体的强势覆盖, 内容增多, 节目丰富, 以及各类新媒体新闻和视频的冲击, 县级台的作用、影响力和受关注度逐日被边缘化, 社会对办县级台的意义产生质疑, 决策层的意识也渐渐淡化, 在人财物上的投入或不太积极, 或被动应对, 有的县级台实际已进入风雨飘摇时代, 被视为“包袱”受冷遇也就不足为奇。[2]“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和新媒体冲击的今天, 县级广播电视业应改变原来的运作方式, 整合各种媒体传播优势与效果, 借鉴成功的经验, 创造出新的价值, 使之成为焕然一新的媒体。”夹缝中生存, 县级台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队伍战斗力渐行渐弱。这一点透过县级广告业务的兴衰便可窥见一斑。

3 县级媒体应积极开展媒体融合

当前盛行的“县级台在公共频道插播”体制, 在广播电视业治散治滥时代发生着积极的抑制和治理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受众视听需求的提高, 这种形式导致的品牌效应低、播出时间短等短板日渐凸显, 加剧了县级台边缘化的速度和程度。新媒体的出现, 其实就是给县级台提供了一个“四两拨千斤”和“咸鱼翻身”的契机。[3]“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广播媒体、电视媒体、新媒体之间互相取其精华、借力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新媒体自身具有的几个特性, 可以有效地弥补县级媒体的不足。一是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当今社会,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丰富, 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时效即价值。与传统电视、报纸的采制播 (刊发) 时间较长相比,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 传统电视需要经过采写、编辑、审核等流程, 在特定的时间段才能安排播出。而新媒体, 比如微博, 在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就可以图片、简短文字的形式进行直播, 弥补了县级媒体时效性的严重不足。二是新媒体传播范围广。如县级调频广播台发射机功率一般在几百瓦、上千瓦, 有效的覆盖范围不过几十公里。电视的传输更是依赖于当地的有线电视网络, 覆盖人群十分有限。而新媒体则能够依靠互联网“无限空间、无限时间”的特点进行“无限传播”, 满足不同地域各类人群的需求。三是新媒体信息容量大。相比于县级台每天在公共频道插播两个小时时间, 互联网的巨大容量可以为县级台提供十分广阔的播出平台。四是新媒体互动性强。新媒体的评论功能为媒体从业人员提供了信息反馈。基于此, 有条件的县级台应该主动拥抱新媒体, 可以从微博、微信等门槛和成本较低的新媒体入手, 派出政治敏感度高、采访经验丰富、编辑能力强、熟悉互联网的年轻编辑记者负责运营。如作者所在的厦门市集美区有8万多个有线电视用户。由于采制的新闻仅能在限定时间里播出, 加上诸多有线电视频道节目冲击, 公共频道几次被更换“频道”等等原因, 居民群众变得不知道如何收看本地新闻, 年轻人甚至不知道当地还有个“广播电视台”的存在。采制的新闻少人看、没人看, 造成了资源和投入的浪费, 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的信心不足, 新闻业务或裹足不前, 或草率应对, 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形成恶性循环。2013-2014年, 在集美区委宣传部的领导下, 集美区实现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融合, 开办了“天下集美”微信公众号, 记者采写的稿件、拍摄的图像、视频除了在福建公共频道以外, 还能在这个微信公众号上得到传播, 好的文章还会被读者广泛转发, 扩大了影响力, 记者本身也更有干劲和钻研的动力。比如, 有个记者采写的一篇报道《你知道吗?集美有这样一支武警部队》, 晚饭前刚在微信上发布, 晚饭后阅读量就达到两千多人, 这给了记者很大的鼓励和启示——有了融媒体, 县级台就有希望!接下来, 作者单位组织编辑记者走家串户, 了解老百姓需求, 最后围绕“人文集美”和“嘉庚精神”等集美特色, 组织微信采编和技术队伍, 策划采写了一系列颇具可读性的人物报道——《校主的叮咛》、《集美好人在身边》等, 报纸、广播电视、微信齐刊播, 影响力大增, 社会反响良好, 人员业务技能提升, 初步迈进“融媒体”天地。

综上述, 媒体融合, 一方面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一方面是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对于县级而言, 目前一般都办有广播电视、报纸 (或报道组) 等媒体, 都有自己的采编队伍, 应该把这些力量整合起来, 实现资源共享, 达到节约成本、合作共赢的目标。

4 三要素推进县级媒体融合

一要预防以“传统媒体思维”办新媒体。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属性和特征, 新媒体同样也有自身特点, 不能用旧思维办新媒体, 更不能以“官本位”办新媒体。[4]“作为媒体, 如果没有一种开放的心态, 老是因循守旧、患得患失……只会失去公信力。”就是说, 长期以“官方”或“权威”自居, 动辄“某某指出、某某重视、某某强调”的传统媒体的套路, 在新媒体中最最要不得。对于一条消息, 受众最关心的是它对我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影响, 有什么帮助, 而不是一味的高谈阔论。比如, 作者见证过这样一件事:有个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同件事, 当地两家影响力不相上下的微信公众号分别进行报道。一家直接采用当地报纸题为《某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的文章, 另一家则梳理亮点、补充采编, 以《“她”在人民大会堂被表扬了》为题进行传播。结果第一家微信公众号的该篇报道阅读量不上一百人次, 而第二家的报道阅读量不仅达到了两千多人次, 而且连续数日被转载延烧。该事件说明:硬守传统媒体思维, 生搬老套, 绝对办不好新媒体。

二要精心谋划做好媒体整合工作。

媒体融合的前提是人财物的有序整合。此关貌似简单, 其实既复杂又具体, 光靠一腔热情而不积极谋划和真诚投入, 不仅无法实现融合目标, 相反还会影响日常新闻工作的开展。比如报纸与广播电视的融合。同样一个新闻事件, 报纸和电视的表现手法不尽相同, 新媒体该推出谁的稿件?这就需要摒弃“谁好谁差”等陈腐观念, 及时沟通, 汲取亮点, 合二为一, 做好二次采访编辑并尽快推出。县级媒体本身就庙小僧少、财力不足, 创办新媒体往往先采取“单位兼办旧人兼职”的模式, 待有影响力再“积极向上反映”, 得到“批准”后方有逐个增加人手的可能性。这种不稳定的工作状况, 倘若还停留在无谓的争议上, 只能造成人心浮动, 局面混乱, 使整合工作一开始就陷入僵局。所以县级媒体的报人、广电人都要以浓烈的责任心投入整合, 真正树立起“一盘棋”的思维, 在人力资源、通联队伍、财力物力、社会关系等方面“各尽其才”、“各显神通”, 通力协作、无私付出, 共同办好新媒体, 为自己为大家的生存真诚付出。

三要建立健全融合的规章制度。

任何一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都必须赖于完善的规章制度。县级融媒体虽多是依附传统媒体运作, 但由于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更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方能保障顺利运行。之所以说“健全融合的规章制度”, 是因为“融媒体”往往是建立在几家媒体之间, 其管理运行的复杂性、具体性更为广阔, 更为庞大, 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一套超出一个单位范畴、既科学又可行的“规章制度”来, 一边试运行一边磨合完善。比如厦门有个区, 就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成立相关组织机构, 带领报社和广播电视台, 设立编委会, 明确分工, 对新闻线索搜集、选题策划、组织采编、后台制作等进行详细分解, 落实责任和奖罚制度, 从而保证了融媒体工作有序运行。当然, 融合规章制度的建立, 既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介入支持, 更需要媒体人之间的合作。有的单位连自身的制度纪律都抓不好, 遑论落实跨单位的融合规章制度?所以要求同存异, 共守融合的游戏规则, 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才能使“融合的规章制度”得以落实, 产生作用并不断完善。

5 结论

认清危机, 创新思维, 创造条件, 建立健全融合规章制度, 把人财物用到刀刃上, 积极推进“融媒体”, 努力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这是县级媒体当前必须下大气力做成做好、关乎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实践已证明:“融媒体”对保住县级喉舌阵地起着决定性作用。虽然, 基层的融合体或许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没有编制, 没有人员, 没有资金, 但它却有着集合全媒体的潜在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尹章池, 赵旖.融媒体时代传媒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对策[EB/OL].人民网, [2013-4-7]http://roll.sohu.com/.

[2]郭诚.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J].新闻窗, 2014 (4) .

[3]陈军.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 41 (7) .

[4]赵志立.互联网:媒介与新闻融合正当时[J].网络传播, 2006 (1) .

媒体作用 篇2

(一)、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强大的吸引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内容,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良好的`交互性。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也可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来补充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是在和计算机的交流对话中完成的,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计算机按照学生的要求提供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判断、调整或修改学习内容,提供新的教学信息。这种智能化的交互特征是传统的教育媒体很难做到的。

(四)、省时高效。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以前传统的“黑板 + 粉笔”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其特有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加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能够取得以前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扩展了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在用到某一板书或板图时,只需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即可,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相当美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五)、实现资源共享。

有效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篇3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快速地进入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以其音、形、视频等多角度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程度的帮助。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理解春天的美景,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完美地展示春天美妙的自然风光,可以将春天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美的教学情境当中,伴随着学生吃惊的眼神以及活泼、生动的乐曲,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效促进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因为视频、音乐以及图像的介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如在《春》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春天优美景色的视频,结合文本对春天的描写,谈一谈自己心中感受到的春天,再用语言描写出来,并说一说对所见景物的感受,从而更深入了理解作者的心境。

3.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最大的信息量,有效地优化了课堂结构,加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语文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性,语文课堂也变得更有活力。多媒体课件不但将课本上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而且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阅读文本以及视频资料也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自主地进行拓展阅读以及合作交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延伸,在研读中发展。

4.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课件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感知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攻破了学习的难关。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我的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以及作者与蔡芸芝先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蔡芸芝先生的生平,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重难点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及思考,使学生在词句的积累以及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更好地品味蔡芸芝先生的品质以及精神,步步深入,较好地把握了文本阅读的重难点。

二.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适当、高效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能放在辅助地位,切不可主次不分。尽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也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但是并不是说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创建高效课堂。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教师只能把多媒体课件放在辅助的地位,而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忽略了文本本身的阅读,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要让文学语言的魅力占据课堂。而不是让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美的视频中。

2.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思维的培养中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教师还要注意尽管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是要给学生预留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想象感受到文本的内涵,还要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思考完成语文能力的提升,切不可让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思考,出现多媒体课件使用过多过滥的情况。

总之,教师要想让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高效应用,首先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制作适合本班学生的多媒体课件,其次教师要摆正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位置,不要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要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辅助作用。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要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应用能力。

媒体作用 篇4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变得越来越大。移动互联网在给人民日常生活信息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舆论提供了快速传播的新途径。如魏泽西事件一经发生,迅速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主流媒体作为政府机构的发言人,应对大众的情感进行疏导,但目前主流媒体努力的结果总是不如人意,网络舆情发展也愈发强烈。

自媒体舆情,是指公众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其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由于其跨时空性、泛在性、零延时性、强互动性、群体极化性、井喷式爆发等特点,极大地影响了信息传播的质量,给社会舆情事件形成和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因此,对自媒体舆情的传播机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邓新民认为,自媒体的进入门槛低,具有自主性越来越强、发展越来越快、应用越来越广、作用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难等特点。[1]王永灿探讨了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特征,认为大学生作为高校舆情的主体具有理性认知能力不足、自我及社会认同受挫、从众心理明显、被边缘化的现实及猎奇心理和娱乐态度等特征。这些特征经过某些敏感事件的催化及自媒体的传播,就有可能引发高校网络舆情危机。[2]聂智等提出了自媒体舆情的治理方法,认为面对自媒体舆论场这一个公私边界日趋模糊的公共领域,对其治理要依据自媒体传播的特点和控制难点,同时需要立法部门、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用户自身等主体,协同构建多中心合作治理的应对机制。[3]相德宝提出了自媒体时代涉华舆情的引导方法:加强国际一流媒体建设,加强社交媒体一类的自媒体建设,占领国际自媒体舆论高地。[4]本文基于传染病模型,对媒体作用下自媒体舆情传播和引导进行研究。

基于传染病模型的舆情传播模型构建

1.传染病模型的选择

(1)SIS模型。该模型中只有处于易感染状态S和传染状态I的个体,S个体在接触感染源后会被感染,且恢复后不具有免疫能力。SIS模型应用于网络舆情传播时,并未考虑到实际中存在着既不属于S态也不属于I态的个体,因此并不适用于研究实际网络舆情的传播。

(2)SIR模型。GruhlD将免疫个体R引入舆情传播中,构建了SIR模型。SIR模型中的个体在接触感染源后会被感染,但恢复后就具有了免疫能力成为免疫态R。[5]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缺陷,即还有一部分个体知道舆情但尚在犹豫是否进行传播。

(3)SIRS模型。针对SIS、SIR模型存在的问题,SIRS模型进一步刻画了治愈后带暂时免疫力的情形。SIRS模型中个体会被感染,但恢复后只具有暂时的免疫能力,还可能再次被感染。[6]

(4)SEIR模型。陈波等提出的SEIR模型增加了潜伏态E,刻画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知道舆情但并未决定是否传播的网民个体,且增加了从S态向E态转化的途径,即有网络传播和周围个体传播两种,则更贴近于网络舆情传播中网民的实际情况。[7]林晓静等依据SEIR模型,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扩散过程,并考虑了新网民加入对传播的影响。通过传播阀值的内在机理分析,对网络舆情管控提出应对策略,并经仿真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8]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选择SEIR模型,研究自媒体舆情传播的过程,并基于SEIR模型完善了自媒体舆情传播的动力学方程,加入了在主流媒体对传播过程中,知道舆情但并未决定是否传播的网民个体因素。

2.自媒体舆情传播模型的构建

SEIR模型假设所有人都处于易感染状态S(Susceptible)、潜伏状态E(exposed)、传染状态I(infected)、免疫状态R(recovered)4种状态之一。处于S状态的个体当前处于健康状态,当与传染源接触后,会被感染从易感染状态S转移到潜伏状态E。处于潜伏状态的个体,会以概率a转移到传染状态I;处于传染状态I的个体为不健康的个体,当与其他处于易感染状态S的个体接触后,将会感染易感染状态S的个体,而在接受治疗后,会以治愈率Y被治愈,治愈后的个体恢复健康状态并且对这种病原体具有永久免疫的能力。人群中个体状态的转化规律如图1所示。

媒体和网民都是舆情传播的重要元素,将媒体和网民作为节点,将网络中个体相连,构建自媒体舆情传播SEIR模型。

3.自媒体舆情传播规则

(1)易感染状态个体受周围个体影响,以λ1的概率知道舆情信息,但尚未决定是否进行传播,即进入潜伏态;易感染状态个体受媒体传播影响,以λ2的概率变为潜伏态。

(2)潜伏态个体以α1的概率进入传播态,以α2的概率失去兴趣传播进入免疫态,且α1+α2=1。

(3)传播态个体以γ的概率,进入失去兴趣传播进入免疫态。定义t时刻,以s(t)表示处于易感染状态S的人在人群中的比率,e(t)表示处于潜伏状态E的人在人群中的比率,i(t)表示处于感染状态的人在人群中的比率,r(t)表示处于免疫状态的人在人群中的比率。使用平均场方程得出该模型的传播动力学方程为:

4.传播概率λ2和α1的确定

在互联网舆情话题传播过程中,假设t时刻易感染态个体受媒体传播影响,变为潜伏态的概率:λ2=θ-θe-δn。其中,n表示参与传播的媒体数量,δ表示媒体报道力度,δ在[0,1]上取连续值,个体由易感染态变为潜伏态的概率,随媒体报道力度增大而增大;θ表示媒体信息可信度,根据二八定律,[9]θ取0.8,互联网上存在20%的网民对媒体报道的信息持否定态度。由该函数特点可知,随媒体数量和报告力度增加,λ2会趋于稳定,接近于θ。

网民是否对互联网舆情尤其是自媒体舆情感兴趣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网民在互联网上的活跃度;二是舆情话题信息内容吸引度,且网络活跃度对舆情话题传播影响大于舆情信息内容吸引度。[10]假设a取[0,1]连续值,表示网民活跃度,数值越大a越高;b表示信息内容吸引度,同取[0,1]连续值,数值越大,信息内容吸引度越强。则:。其中,φ为调节因子,方便起见可取φ=1。由该假设,如果不加入任何干预,接受到信息影响的个体,传播该信息的概率会越来越大。

主流媒体干预因素研究

1.主流媒体对相关参数α1和λ2的影响

由于原创性和巨大的活力,使自媒体成为危机信息的起始点、扩散器、接受地。而信息一旦经由自媒体传播,很有可能形成热点的舆论话题,并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时,亟需主流媒体进行正确引导,但何时加以引导、如何引导,以及引导滞后的补救措施,均较少获得相关的理论支持和说明。本研究建立的SEIR模型,将主流媒体对自媒体舆情引导主要体现在对α1系数的影响上,即一旦相关自媒体舆情爆发后,如何使个体及时了解到真实信息,而不再传播负面或错误信息。

2.随着主流媒体对该话题的传播,一部分个体会成为潜伏态

在主流媒体干预之前,参数λ2主要由自媒体传播方式影响,加入主流媒体后,会导致参数的改变,即因媒体影响使易感染态个体变为潜伏态的概率增加。但主要考虑舆情的控制,变为潜伏态的个体不会直接导致舆论大范围传播,所以假定参数λ2不会在整个演化过程中随时间发生变化。

仿真结果与分析

实验基于MATLAB进行仿真分析。将有无主流媒体干预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仿真过程中设置λ1=0.2,个体失去传播兴趣的概率γ=0.5,网络活跃度a=0.5,内容吸引度b=0.5。实验采用独立重复模拟得到平均结果。

1.无主流媒体干预情况下自媒体舆情传播

图3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状态网民密度。网络舆情的传播,会经历潜伏期、扩散期、消退期3个阶段,这3个阶段在无任何干预下会在10d左右演化完成。第1—2天为舆情的潜伏期,感染态(i态)人群的密度处在上升过程中,同时潜伏态(e态)人群的密度上升至最高,将会有25%左右的人群成为舆情潜在的传播者,此过程中免疫态(r态)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第3—6天为舆情扩散期,这一阶段感染态人群的密度不断上升并达到最高,免疫态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第7—10天为舆情消退期,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为感染态人群的密度逐渐降低,接收到错误舆情的人群不断减少,同时潜伏态和免疫态人群的密度也在不断降低。

2.主流媒体干预作用下自媒体舆情传播

(1)干预力度对感染态人群密度的影响(见图4)。根据传播规则,媒体传播概率。为了研究不同干预力度下自媒体舆情传播状况,将传播率作为自变量,观察不同传播率下感染态(i态)人群的密度。为研究方便,将无主流媒体下α1概率设为0.8,设定不同的α1值代表媒体不同的干预力度,α1值越小,主流媒体干预力度越大。网民在得到舆情消息之后,受到主流媒体的引导,其传播该舆情的几率减小。此外,主流媒体干预后,i态的峰值明显减小。如当α1=0.8时,会有27%左右的网民传播该消息,而当主流媒体干预力度加大时,使α1降低至0.3时,高峰时只有8%左右的网民传播该消息,且舆情传播速率因主流媒体干预力度的加强而越来越平缓,虽然受该信息影响的总人数未变。

(2)从干预力度对潜伏态人群密度的影响(见图5)可知,设定不同的α值,对e态密度几乎没有影响。说明无论主流媒体是否干预与何时干预,对自媒体网民了解到全部的舆情信息不起任何作用。原因是新媒体时代消息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途径已很难受到控制,舆情事件发生的最终结果,就是所有的网民必然会从S态转变成E态,即了解到舆情事件的全部信息。所以,主流媒体干预最主要的作用是引导舆情往正确、准确的方向传播。

结论

基于SEIR模型,充分考虑媒体因素和网民因素对舆情话题的传播和影响作用,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自媒体网络舆情的生命周期大概为10天左右,在第3—4天达到传播峰值,适当的主流媒体管控,能够对自媒体舆情起到明显的引导作用。这对主流媒体对舆情引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134-138.

[2]王永灿.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特征及引导探究——基于高校网络舆情诱因的分析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6.

[3]聂智,曾长秋.论虚拟社会治理中自媒体舆情引导[J].学术论坛,2011(12):190-194.

[4]相德宝.国际自媒体涉华舆情现状、传播特征及引导策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73-83.

[5]Gruhl D,Guha R,Liben-Nowell D,et al.Information diffusion through blogspace(C}//Proc of the 13th Int Confon World Wide Web,New York:ACM Press,2004:491-501.

[6]杨旭颖.基于SEIR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陈波,于泠,刘君亭,褚为民.泛在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传播控制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11):2140-2150.

[8]林晓静,庄亚明,孙莉玲.具有饱和接触率的SEIR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5(3):150-155.

[9]刘常昱,胡晓峰,罗批,司光亚.基于不对称人际影响的舆论涌现模型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4):990-992,996.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篇5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1)声像技术与计算机结合(2)视频技术包括视频数字化的处理(3)信息处理数字化(4)信息存储光盘化(5)信息储存网络化(6)教学过程智能化(7)学习资源系统化。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1)丰富了教学内容。(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体现教学个体化和因材施教。(3)弥补不同学校和地区之间教学质量的差距。(4)为教师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5)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6)改善教学管理过程,改进教学效(7)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8)远距离的教育。

媒体驻外记者站的引领作用 篇6

驻外记者站要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就必须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区域内的新闻汇集地,引领当地本媒介的改革与发展。

近几年,内蒙古电台驻呼伦贝尔记者站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探索,积累出一些经验,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观念引导,打造当地广播媒介的全媒体时代

当前,媒体业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但是,对旗县级媒体来说,一是发展观念还比较淡薄,二是还不具备打造新媒体的实力。那么,如何让旗县级媒体具备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观念,树立全新的媒体发展思维?

2010年,呼伦贝尔站筹划建立了呼伦贝尔网(内蒙古广播网——呼伦贝尔频道),并倡导呼伦贝尔市域内13家广播电台进入网内,由呼伦贝尔记者站提供后台服务和全部设计任务。

呼伦贝尔网为每个旗县广播电台开设了独立的网页,并为各广播电台的节目实现了网上在线点播,各旗县广播电台的动态内容、新闻信息等在网站内都可以一览无余。

同时,要求各旗市区广播电台记者采用音视频多手段上传稿件,锻炼旗县级记者的多方面综合能力,尽快适应全媒体时代。

通过呼伦贝尔记者站建立的网站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旗县级广播电台节目只靠传统传输的手段。从此,呼伦贝尔市旗县级广播电台节目在全球各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收听,为呼伦贝尔市各旗县区又开通了一条广播电台的“无限”播出通道。

如今,经过两年的努力,呼伦贝尔网点击率节节攀升,已经成为当地较有影响力的网站。

二、扩大职能范畴,主动引领当地广播媒体发展

呼伦贝尔市广播媒体的发展在近10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旗县级已经全部恢复了广播,但是,部分广播电台由于人才少、观念落后等原因,多年来发展缓慢。

“内蒙古电台鄂温克之声”调频广播开创了内蒙古民族广播事业的崭新一页,也是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首次合作办台的有益尝试。

鄂温克自治旗是内蒙古的三少民族自治旗,虽然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广播事业的发展一直比较落后,在全呼伦贝尔市广播系统处于落后状态。

2011年10月份,“内蒙古电台鄂温克之声”调频广播正式开播,这套频率无论是在节目定位上,还是在整体的规划上,都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广播运营模式,全天播出达18个小时,其中自办直播节目达到11个小时,在当地新闻宣传系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受到了当地各族各界听众的认可。

为使这套频率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舆论氛围,将其做为内蒙古电台合作办台的试验田,内蒙古电台将“内蒙古电台鄂温克之声”调频广播做为台长下基层的联络点,调用台内资源对“鄂温克之声”帮助扶持,长期对“鄂温克之声”主持人进行培训,通过一整套完善的发展机制,让“内蒙古电台鄂温克之声”调频广播已经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内蒙古电台鄂温克之声”调频广播的开办,也在当地广播电视行业引起了关注。由于这套频率代表着当前媒体发展的众多先进性,当地多家广播媒体主动寻求与内蒙古电台合作办台,希望引进先进的办台经验,发展当地广播电视事业。

目前,呼伦贝尔记者站正在筹划内蒙古电台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办“内蒙古电台达斡尔”调频广播,预计今年正式开播。

记者站做为媒体的派出机构,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整体工作中,不要视己为旁观者,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整合更多的新闻资源,并从中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

政务新媒体的作用机制研究 篇7

政务新媒体指的是政府机构主办的,以传播政务信息为主的网络新媒体信息平台,包括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公共号、政务手机客户端等。在“微时代”,公民的话语意识更加强烈,新兴媒体层出不穷,政务传播面临新挑战,如何实现政民之间有效沟通,开创政民之间互信、互动新境界,是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社会治理创新迫在眉睫,应该充分利用政务新媒体改进政务传播,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1 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亟须革新

1.1 传统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社会事务大包大揽,管理社会的方方面面,所有问题和矛盾都是由政府来解决,政府与司法机关、市场经济主体、社会力量的责任界线并不清晰,政府无形之中成了“无限责任政府”。当前,尽管计划经济已经解体,但是这种基于“单位制”的社会管理思维还大行其道,社会管理主体主要是党政机关,忽视人民群众、社会组织、企业、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社会管理方式在计划经济时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注重公平和稳定,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它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现状,因为随着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矛盾的根源多元化,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多样,政府已经无法单独承担社会治理的责任。

传统的社会管理只重视社会控制,片面强调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时采取“花钱买平安”或者“用武力摆平”的方式。管理手段上片面倚重行政手段,忽视其他手段的运用,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动辄使用警力,进一步激发矛盾,产生“标靶转移效应”,原本公民之间、公民与企业之间的矛盾转移到政府,造成干群矛盾激化。

1.2 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革新的必要性

1.2.1 社会变迁加快

随着经济体制深化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民众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城乡差距、行业差距扩大,导致社会矛盾多发。2000年以来,我国进入社会矛盾高发期,各类矛盾频发,有不少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比如“瓮安事件”“石首事件”等,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冲击。目前,我国社会矛盾还处于高位运行阶段。此外,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体制外人员比重越来越大,新社会组织不断增加。社会“流散化”背景下,原有的基于“单位制”的刚性社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少地方试图采用“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加强控制,管控社会矛盾,本质上来看就是行政权力进一步向下延伸,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如人意。

1.2.2 公民社会兴起

公民社会是指相对独立于国家的民间公共领域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价值或原则,其基础和主体是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失灵、福利国家的危机,国家中心论衰落,国家权力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社会形式开始向公民社会回归,公民社会理论成为主流的政治思潮。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越来越注重法律、秩序、正义等非物质利益的需求,政治参与、诉求表达、利益维护等更高层次需求日益强烈。例如,近年来,各地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仅从2007年起,代表性的群体性事件就有:2007年6月福建厦门PX项目引发“集体散步”事件;2009年11月广东番禺兴建垃圾焚烧厂引发群众抗议事件;2011年8月辽宁大连PX项目引发群众抗议事件;2012年7月的“什邡事件”和“启东事件”。这些事件标志着公民社会的兴起,引起较大舆论关注,冲击了社会秩序,对当地的社会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2 协同治理——社会矛盾治理的可能路径

当前,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主体单一、自上而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现状,社会管理体制应该如何转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一论断为我国的社会治理转型指明了方向,就是要通过协同治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2.1 协同治理的内涵

治理的概念与协同密不可分,哈肯认为“协同”就是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相互协作,使整个系统形成微观个体层次所不存在的新的结构和特征。可见,协同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通过不同主体的通力合作,产生1+1>2的效果。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指的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1]。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并不是玩文字游戏,两者的意义迥然不同,与社会管理相比,社会治理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包括公共和私人的机构、个人力量的协同,持续合作。

2.2 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

2.2.1 主体多元化

与传统的社会管理不同,协同治理强调多个主体参与,不仅要统筹政府机关、司法机关的力量,还要动员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公民、新闻媒体、律师等社会力量,强调多个主体相互协作,实现对社会政治事务的合作管理。例如,江苏省江阴市建立“人民陪访员”工作机制,建立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机制、聘任“人民陪访员”,在市、镇(街道)人民来访中心设立“人民陪访员”工作岗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运用多种手段化解矛盾。

2.2.2 手段多元化

一是法律手段:政府要明确规定涉法涉诉矛盾不予受理,引导群众走司法渠道解决问题;同时,简化司法程序,缩短解决矛盾的周期,依法、依规处理社会矛盾,充分发挥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确保社会公平正义。二是经济手段:要善于运用经济杠杆来进行社会矛盾治理,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地运转,比如矛盾多发的社会领域,尝试推广医疗事故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动车交强险、安全生产责任险、校园方责任险等险种,充分发挥保险在防范风险、化解矛盾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行政手段:一方面是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手段。另一方面是采取调解、和解、约谈、整改等行政手段来推动社会矛盾的化解。当然,行政手段不是万能的,不能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四是教育手段:要加强干部教育,提高其法制观念,减少官僚主义的作风,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处理社会矛盾。此外,还要加强对公民的国情、政策和法制的宣传和教育,切实提高群众道德文化素质,引导和培养公民形成用法律渠道解决矛盾的习惯。

2.2.3 机制多元化

一是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催生不同的利益主体,需要搭建多元利益主体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平台,整合多种分散的利益诉求,利用人大、政协、信访等组织化渠道,让群众能够通过正当渠道表达利益诉求。同时,引导群众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舆论渠道,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二是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完善多元矛盾调解和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机制,使三大调解机制有机衔接,互为补充,形成解决矛盾的合力。

3 政务新媒体参与社会矛盾协同治理的有利条件

随着国家层面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我国的网络新媒体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深刻地影响公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越来越多的公民接触和使用政务新媒体。互联网平台广泛应用,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政务新媒体向社群化发展,网络舆论影响政府决策和中国政治进程,中国新媒体战略传播力量在全球传播变局中凸显[2]。

以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为代表的政务传播新媒体也在快速发展,成为政务传播的新渠道。截至2015年年底,仅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52 390个,保持稳定增长。《2015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显示,截至2015年8月,全国政府部门开通的政务微信公众号已超过8.3万个,超过40%的国务院部委开通微信公众号。政务新媒体的发展,为社会矛盾协同治理提供了新的平台。加强和改进政务传播,对于促进政民之间的良好沟通,整合社会、化解矛盾、增强社会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4 利用政务新媒体促进社会矛盾协同治理的路径

4.1 发布信息

在重大社会矛盾发生时,往往容易产生谣言,这些谣言或是无中生有,或是耸人听闻,蛊惑人心,挑拨干群关系,进一步导致矛盾激化。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在权威信息发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阐明真相,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国务院明确要求提高政务舆情回应时效性:“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中央政府在这一方面率先垂范,先后开通微博、微信公共号、国务院客户端,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政策文件、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会议活动等政务信息,打破了传统政务信息层层传递而导致时效滞后的局限性,有利于预防社会矛盾,防止社会矛盾激化。

4.2 引导舆论

习近平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社会矛盾化解中如何应对舆情,妥善处理舆情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微时代”人人都是新闻的传播者,网络舆论众声喧哗,新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人们通过新媒体来表达不满和诉求,传统主流媒体的声音反而被忽视了,造成网络舆论场和传统媒体的舆论场断裂。因此,要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把握主流舆论导向。在舆论引导中,网络监管部门应转变管理观念:加强管理并不是严防死守,而是要给网民划清底线,网络言论自由并不等于信口开河,还是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底线;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及时发现不良动向,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在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时,政府部门要及时发声,将权威信息第一时间传播出去,铲除谣言传播的土壤,引导舆论向积极方面发展;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舆论领袖,让他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加强与网民互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网民的意见。

4.3 吸纳民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利益格局不断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虽然政府努力扩宽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但是制度化的渠道并不是很畅通,远远满足不了群众要求,他们转而采用非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诉求,如跳楼、自焚、堵路、袭警、集体上访、进京上访等,酿成了不少群体性事件,如贵州“瓮安事件”、重庆“出租车事件”、吉林“通钢事件”等等。一些地方政府往往采取删帖等方式处理,民意被扭曲、被打压,反而进一步激化矛盾。俞可平认为:“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制度环境,让各个利益群体都有畅通的渠道,最大限度地自由表达其意见和诉求。”[3]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普及,“微时代”政务传播的主客体角色发生了变化,公民的话语权得以提升,政务传播中“你说我听”的单向传播被双向传播所代替。借助自媒体平台,政民沟通更多的是平等的双向互动,政府更加应该通过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倾听公众的呼声,并及时回应,吸收公众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中不切实际的方面,保证决策和政策制订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例如,2014年7月,广东省惠州市开通8个环保政务微信,具备一定的互动功能。市民关注相应政务微信后,可随时随地发起投诉、建议等交流互动,可以通过微信反映环保问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吸取民意,掌握舆情。

4.4 化解矛盾

社会学的安全阀理论认为,通过释放被封闭的敌对情绪,冲突可以起维护关系的作用。社会系统提供排泄敌对和进攻性情绪的制度。这些安全阀制度通过阻止其他方面可能的冲突或通过消除破坏性的影响而有助于维护这个系统[4]。政务新媒体是政民沟通的平台,也是缓和矛盾的安全阀机制。由于公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公民对政府及工作人员有意见、怨言甚至有怒气是很正常的,政府部门和公务员要包容,不必急于封杀,让其宣泄出来,发挥其安全阀的作用。政务新媒体除了发挥安全阀的作用之外,还应在后台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将网民反映的问题分流到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及时解决公民提出的问题,并尽快给予反馈,化解矛盾。例如,2014年7月18日,四川德阳一名男交警因为执勤时与市民发生口角纠纷,脱了警服骂人,被当事人拍照发上了网,网友通过德阳公安的官方微博投诉,德阳公安立即通过微博回应。对于网友通过微博反映的交警在工作中与市民发生纠纷的情况,该局责成交警支队开展调查,经调查发现情况属实。德阳公安通报称,“研究决定即日起德阳公安局解除与辅警江虎的劳动合同关系”。这种及时回应诉求、解决问题的做法有利于化解矛盾,是值得提倡的。

摘要:随着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多样,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矛盾治理的要求,亟须对社会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协同治理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政务新媒体是重要力量之一。政务新媒体在社会矛盾协同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吸纳民意、化解矛盾。

关键词:社会矛盾,治理,政务新媒体

参考文献

[1]罗茨R A W,杨雪冬.新治理:没有政府的管理[J].经济管理文摘,2005(14):41-46.

[2]唐旭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灾后媒体的作用与责任 篇8

关键词:灾后,媒体,作用,责任,大学生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无法忽视媒体在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媒体,尤其是新媒体,逐渐地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媒体在当今社会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灾难发生之时,媒体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重要作用,媒体如何兼顾两方关系,利用公信力,在抗灾减灾、灾后重建过程中,承担责任与发挥作用。

1 灾后媒体报道现状与作用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新华网在17分钟之后发布消息,中央电视台也开辟特别报道“抗震救灾众志成城”24小时滚动播出地震的消息,四川卫视及四川各级电视台也成为灾后报道的主要窗口。

在4月35日发生的尼泊尔地震后,新媒体平台迅速反应,传统媒体也迅速报道。

在灾害发生之后,媒体承担了传递信息与求助平台的作用,面对灾区通讯中断的情况,媒体报道成为了灾区外人们了解灾区情况的主要甚至是唯一途径,也可以说是灾区人民的依靠。

另外,媒体有着极强的舆论引导性。传统媒体主要起到政府的喉舌作用,具有极高的公信力,是官方消息的发布场所,具有稳定民心,引导灾后社会舆论方向的重要作用。另外,新媒体成为了大众参与的平台,志愿者征集、捐款捐物,同时让大众看到一些其他的细节与信息。但是,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恐慌是不可避免的,近年来,有人利用新媒体散播一些虚假消息,并会引起大量转发,这对灾后的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影响。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媒体仍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帮助灾民心灵重建的作用。在灾后重建的各个节点,媒体敏感地捕捉能够让灾区人民保持信心,让灾区外的民众持续关注灾区发展中来的画面。例如,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按照建设部统一部署,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建筑企业将帮助灾区援建过渡安置房。而这些活动板房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浙江省是全国援建活动板房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根据建设部下达的任务,在8月10日前完成第二期2.8万套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截至6月17日15时,浙江省各援建施工企业在广元累计安装完成过渡安置房15 037套,提前8天完成第一期1.5万套过渡安置房援建任务,浙江也由此成为援建进度最快的省份之一。当地媒体敏感捕捉到这一信息。《浙江日报》在显著版面做了题为《提前8天!——浙江完成首期活动板房援建任务,成为援建进度最快的省份之一》的报道,及时将这一重要信息传递给受众。随后,浙江当地媒体和部分中央媒体看到报道后,也及时发布报道。在新闻发出之后,不仅是鼓舞了其他援建单位,更迅速传达出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与帮助,从而提高了当地灾民重建家园的信心。

2 灾后媒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2.1 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信息传递。作为媒体工作者,更应该有职业敏感性和迅速反应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灾难发生之后,媒体成为了社会大众的唯一依靠,媒体也迅速将政府及各部门、灾区、灾区外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消息及时准确的报道是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在灾难发生后,媒体更是政府的喉舌、民众的发声地与求助平台,基本职业素养的保持将是媒体应该扛起的基本责任。

2.2 引领正确的舆论方向

正如前一点所提到,媒体在灾后是主要的信息传递着与传播者,但由于认知等方面的原因,受众会对报道做出各种各样的感悟和判断,并产生相应的应激反映。所以媒体要具有敏锐的事物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既要善于发现事物,又要善于研判事物发展方向,要对灾难事件报道可能出现的后果做出准确的预见和判断,防止因报道失误导致“人为次生灾害”的发生。

另外,一些媒体为了追逐新闻热点,过度渲染报道偶然事件,给当事者造成不好影响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而媒体的自身形象也受到极大损害,使受众对媒体的道德产生了诸多质疑。如在对印度洋海啸灾难的报道中,一家媒体以“《李连杰马尔代夫遇海啸凭真功夫保障家人平安》”为标题,报道影星李连杰脱险。另一家报纸在处理这则新闻的时候,甚至将其放在了头条位置。“但实际上,李脱险与其所处旅馆位置有很大关系”并不是“凭真功夫”,媒体过分渲染了武打明星这一偶然事件,而忽视了海啸灾难的新闻报道价值,忽略掉了在灾难发生后应该着力的关注点。没有真正意识到自身在灾难发生后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同时,在报道灾难事件时,媒体常要采访某一方面或领域的专家学者,以提高信息的权威性。但权威性观点常常是有限制条件的,媒体应当准确、全面地理解权威言论,不能断章取义,妄下结论。对“没有定论的问题”,和暂时还“缺乏科学依据的所谓‘权威观点”’要慎重对待。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就有某媒体发了《汶川地震或与天文因素有关——6月初两个强天文潮汐值得关注》,并后续发布了很多相关报道,并由于有大量例如“专家分析”等具有信服力的字眼,由于在灾难发生之后,受众会格外的敏感,当有类似情况出现之后,就必然引起了人们的恐慌。此外,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有谣言称专家分析会有一次较大余震发生,成都某电视台并对此进行新闻播报,新闻播出之后,引起了大量成都市民“有家不回,露宿街头”。这就是典型的将尚未被证实的观点进行传播,专家加上官方媒体的“双重保障”,必然引起了社会舆论骚动。所以,媒体必须明确自己在灾难发生后更加凸显的舆论引导作用,引导正确的方向,稳定民心,帮助抗灾减灾。

2.3 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各地媒体涌入灾区,竞相报道,在此之后他们的种种行为也引起了社会对于媒体人文关怀的反思,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某电视台主持人在抗震救灾晚会追问女警员蒋敏“亲人的遗体找到了吗?”,蒋敏双眼饱含泪水,无言以答。这些情况并不仅此发生,一些记者在灾区现场,为了突显出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频频抛出如“你家还有多少人幸存”“你家房子怎么样”这样的问题,毫无顾忌地触碰已经很脆弱的情感底线,直到采访出眼泪,甚至引起受访者的情绪崩溃才算罢休。这是对伤者的情感冷漠,媒体为了追求一种所谓地激起同情心,而忘记了作为媒体工作者应有的人文情怀。面对在灾难,媒体应克制采访,避免媒体伤害。

2.4 新媒体兴起所面临的责任

新媒体有着传播速度快、信息缺乏审核、发布门槛低的特点,新媒体平台自然而然成为了谣言的“重灾区”,特别是在灾后,以微博为例,一旦某平台发出的文字具有官方韵味,被大量转发,若转发者中还有大V博主,必然将会引起一片恐慌。因此,新媒体应该加强监管,每一个新媒体参与者应该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例如,4月25日发生了尼泊尔地震之后,名为“成都生活”的微信公众平台,立刻发布了一条名为“尼泊尔的成都人:我们还好,但有朋友失联了”的文章,迅速发出一些成都游客的信息,并附着了大量的求助方式。在灾害发生之后,新媒体平台就应该变成一个真正的求助平台与准确的信息发布平台。真正发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

2.5 灾后重建中的责任

2.5.1 重建节点及时传递责任

在前文中已经有所提及,面对灾后重建的节点,媒体应该有极高的敏感度,及时准确地进行播报,“再以浙江为例,由于5·12地震灾区安置受灾群众急需大批帐篷,5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赶赴湖州考察帐篷生产。随后,浙江省所有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都积极主动承担帐篷生产任务。到6月19日,浙江全面完成31.3万顶帐篷生产任务,比预定时间提前1天。第二天,《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网等均以显著版面或时段播出此条新闻。”这条新闻播出后,是对重建援助者的激励,更是对受灾者注入了一条重建家园的强心剂。

2.5.2 灾后重建地区的心灵重建者与新面貌传播者

在灾后往往摧毁人的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心灵的创伤,媒体除了要减少媒体伤害的发生意外,更应扮演起一个心灵重建者的角色,宣传正面的信息、加大心理健康信息普及宣传力度等,让灾区人民重拾信心,点燃希望。

以四川地区为例,在地震发生之后,汶川北川等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原本为吸引广大游客的美景胜地,化为一片废墟。但在重建之后,汶川、北川、映秀等地像世界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在通过媒体的大肆宣传后,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美丽的四川,进而促进了四川灾区旅游业发展。这便是媒体的另一责任。

2.5.3 灾后的反思与抗灾宣传作用

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各学校开展地震、火灾等险情疏散演练的次数明显增多;建筑物的检查机制明显加强;人们对于灾害预防及应对措施的关注明显增多,这都是灾难带给大家的反思。在这之中,媒体就更应该成为这当中的生力军,利用媒体的公信力,增强民众的安全防范及各项抗灾减灾意识,尤其是新媒体,更可以通过一个个小的细节不断渗透进大众的生活之中。

3 在抗灾减灾过程中,大学生如何应用媒体

3.1 使用现状分析

对于学校而言,传统媒体大致包含: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校刊。在一些灾难发生之后,往往校报校刊会出版一期特刊,这些往往非常全面、官方。

在新媒体方面,日前新媒体在高校中发展十分迅猛且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主要渠道为微博、微信、人人。大致内容主要集中于:祈福、捐款捐物、志愿者召集。

但是很多新媒体平台,一味地追求消息全覆盖,经常将相同的信息消息同时发布至三个平台,往往会忽略掉每个平台的特点,造成了一些消息的重复性。

3.2 在使用中所肩负的责任

学校的媒体平台往往代表着官方,同学们对其有着极强的信任感,同时,大学生更容易被煽动,急于地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因而往往在灾难发生之后,大学生成为了志愿者及各项公益事业的主要参与者与生力军。除了在上述提到的媒体责任应该兼顾外,为了同学的身心安全,学校媒体更要求消息的准确性。

3.3 未来的发展方向

3.3.1 分析不同平台特点,对症下药

现在,学生组织大多使用的是微博、微信、人人三个平台。微博受众面广,同时得到较多社会的关注,且发布量不受限制,可以及时更新信息;微信现在受到大家的热捧,但微信公众平台一天只能发布一次消息,这要求编辑者对消息高度的浓缩精炼;人人网的受众人群只有学生,相对单纯。

例如,在灾难发生之后,新浪微博和人人网可以迅速发出祈福的声音,但新浪微博面对的是社会大众,应该展现出高校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与责任感;人人网的内容则应更多从同学的视角出发,激发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并在通过各学校、社会各部门联系之后,推出官方的捐款捐物及志愿服务平台。微信平台则应在大多消息整合完毕之后,及时地发出一个高度整合的信息,让师生能够一目了然,获取相关内容。

3.3.2 在灾后持续发挥作用

在灾难发生的几个月之后,校园媒体的相关热度也会持续下降,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一方面将抗灾减灾的安全知识通过学校媒体平台浸透进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另一方面构建起高校对灾区的持续关注平台。例如,川大有一个很出名的志愿项目叫做“五彩石”,便是通过和地震灾区的小朋友一对一结对,与他们进行书信往来,同时为他们修改作文。对此我们可以考虑将其打造在媒体平台上,让更多同学们参与其中;同时,激发同学们创造出更多的类似的志愿服务项目。让灾后的热度不仅仅停留在那几个月当中。

参考文献

[1]陈玉霞.媒体参与灾后心灵重建的必要性及其途径——基于“5.12’’汶川大地震的案例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

[2]刘斌志,梁谨恋.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综述[J].社会工作,2014(4).

[3]师曾志.公共传播视野下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媒体的角色——以汶川地震灾后救援重建为例[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09(12).

[4]汪莉.现代传媒灾难意识构建对灾后次生灾害预防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

[5]王帅.自然灾害电视新闻直播中主持人的人文关怀[J].视听纵横,2014(5).

[6]应建勇,朱立毅.灾后重建报道的着眼点[J].中国记者,2008(7).

发挥电视媒体的反腐倡廉作用 篇9

发挥电视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

围绕重点抓策划。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快捷、全面、直观、形象的优势, 紧紧围绕企业党委的重点工作, 会同纪委、宣传等部门, 周密部署, 精心策划, 精心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年度反腐倡廉教育宣传报道计划。并结合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等专项教育, 有针对性地策划报道方案, 使之贯穿始终, 常抓不懈, 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形式多样造声势。利用电视廉政消息、专题汇报、系列报道、文艺晚会、公益广告和电视文学等多种形式, 多层次、全方位、大力度地宣传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及时报道廉政建设培训班、理论学习、图片展览和警示教育等工作的进展成效、典型做法以及突出的人和事, 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导向作用, 引领人人思廉、个个清正, 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 以增强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 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

结合活动重效果。开展反腐倡廉主题活动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教育形式。近年来, 中原油田先后开展了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讲正气、树新风和抓源头、促清廉等主题教育活动。油田电视台周密组织, 积极跟进, 适时开设了专题新闻《廉洁文化小品大赛节目》、《集团公司廉洁文化建设工作交流会》, 专题文艺晚会《唱响正气歌》、《清风赞》、《家庭助廉》等深度报道, 在油田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发挥电视媒体的典型引导作用

增强舆论引导的公信力。电视媒体担负着舆论引导的光荣使命, 绝不是为了“一曝为快”, 求得轰动效应, 而是要有一种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因此, 新闻工作者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正确理解和运用舆论的引导力, 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方法和形式, 以改进工作、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 增强舆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使新闻舆论引导达到增进党和政府的威信、推动群众切身问题解决的良好社会效果。

增强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就石油石化企业而言, 像石油行业的“铁人”精神、“三老四严”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创新”等价值观念, 以及中原油田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创业创新创效, 建设和谐油田”等都是经过数年历练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因此必须通过积极的宣传、普及和推广, 从正面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 树立油田广大干部清政廉洁的形象, 打牢职工群众热爱国家、热爱石化、热爱油田、热爱岗位、团结奉献的思想基础。

增强舆论引导的实效性。电视媒体作为企业宣传思想战线的主流媒体, 有着其他传媒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 油田电视台自觉服从服务于工作中心, 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在大力宣传党风廉政建设中取得了突出成效。比如, 近年来先后开设的《保持先进性》、《推进“双建”工程》、《中原石油人风采》栏目和专题片《领航》等力作, 大力弘扬廉洁正气, 讴歌各条战线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 起到了凝心聚力、鼓舞斗志和促进发展的作用。

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探测仪。舆论监督是针对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 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 以达到制约和监督的目的。新闻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 具有事实公开、传播迅速、影响广泛、导向明确、处置及时等优势, 能够迅速聚焦事实真相, 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促使司法机关秉公办事, 从而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强大影响力。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导航器。电视媒体担负着做好舆论监督、净化社会风气、倡导精神文明的重要责任, 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和穿透力。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 一些腐败现象在不同行业和领域滋生蔓延, 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舆论监督是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电视媒体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 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渗透, 使廉洁文化逐步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自觉行动。

舆论监督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施舆论监督必须做到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职工对党组织的信任。要从企业和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 切实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 以理服人, 摆事实、讲道理, 增强舆论监督的说服力。这就要求新闻记者一要增强做好新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基础理论学习,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闻宣传, 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深刻理解做好反腐倡廉报道的精髓。二要树立良好形象, 接受社会监督。新闻记者要坚持报实情、讲实话,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 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向社会履行承诺, 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自律建设, 提高社会公信度, 以维护电视媒体的良好品牌形象。三要俯下身子, 真抓实干。新闻记者要深入现场, 把摄像机镜头对准一线, 捕捉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闪光点和感人事迹, 不断探索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形式, 通过消息、专题、文艺、歌曲和公益广告等形式, 深入宣传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刻内涵。

从受众心理看新闻媒体作用 篇10

萨特在《什么是文学?》指出:“精神产品这个既是具体的又是想象出来的对象, 只有在作者和读者的联合努力之下才能出现。只有为了别人, 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 才有艺术。”对于一些纯属虚构而又广受好评的作品评论家们往往说不出所以然, 对一些上座而不被好评的影视节目人们往往无法确定其为何引起轰动。欣赏文学作品和影视节目, 作为受众往往多是从作品本身去了解其内容, 作为专业人士评价一部作品多是用真实标准去界定。这样做往往失于偏颇, 当今国内新闻节目质量低, 尤其是收视率不高的症结, 就在于忽视了受众心理。费尔巴哈谈到音乐时说:“当音调抓住了你的时候, 是什么东西抓住了你呢?你在音调里听到了什么呢?难道听到的不是你自己的声音吗?”法国作家法朗士在《乐图之花》中说:“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成的记号而已, 它是要读者自己添补形成色彩和情感, 才好使那些记号相应地活跃起来, 一本书是否呆板乏味, 或是生气盎然, 情感是否热如火, 冷如冰, 还要靠读者自己的体验。或者换句话说, 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魔灵的手指, 它只拨动我们脑纤维的琴弦和灵魂的音板, 而激发出来的声音却与我们心灵相关。”20世纪60年代, 以姚斯和伊泽尔为代表的前联邦德国的康斯坦茨学派, 在吸取了前人文学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创立了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 从接受出发。姚斯和伊泽尔提出:美学研究应集中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反应、阅读过程和读者的审美经验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 通过问与答和进行解释的方法, 去研究创作与接受和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动态交往过程, 要求把文学史从实证主义的死胡同中引起来, 把审美经验放在历史社会的条件下去考察。用接受美学可以解释过去人们无法解释的好多现象, 这一理论深入剖析和阐述了人们欣赏心理的诸多层面。接受美学非常注意研究受众心理, 在接受美学学者看来: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相适应、相融合, 才能谈得上理解和接受;另外, 读者的期待视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着的, 作者在创作时应适当加大文本的未定性、空白处和时空距离。美国的乔纳森·卡勒认为:“文学作品具有结构和意义, 其原因在于人们用一种特定的方式来阅读它, 在于这种可能的特性, 隐藏在对象自身之中, 被运用于阅读活动中的叙述原则所现实化了。”人们普遍认为:接受美学标志着大众人道主义的觉醒, 为现代传媒业发展提供了最充分的理论依据。

中国的文学理论继承于儒家学说, 多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做文章, 创造文学作品多重于政治教化和传承文明, 间或有一二民俗作品也或被禁毁或被正统文人压制。明清中国民间艺术大行于世, 以《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聊斋志异》为代表的通俗文学, 当时多为御用文人所不耻, 只是在民间才能广为流传。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正统和僵化, 另一方面也说明受大众喜爱的作品才真正有价值, 才真正能流传下去。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是发展先进文化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 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李长春同志出席第十一个中国记者节暨颁奖报告会讲话中强调:新闻战线一定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 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 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任何国家对于突发事件, 重要事件的宣传、报道都体现出这个国家的软实力。法国文学批评家圣伯夫说:“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多的诗人, 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 新闻事业作为政治宣传部门历来重宣传轻经营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 新闻媒介开始面向市场, 自主经营, 参与竞争。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促使新闻媒介走向产业化, 新闻媒介产生了追求利益的内在冲动。受众是媒介潜在的消费群体, 它成为新闻媒介研究调查的重要对象。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正如收视率被确立为传媒业的生命线一样, 受众心理也逐步替代了文本本身成为确定当前传媒业走势的一个主要的参考坐标。新闻宣传要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只有选取那种能够牵动万众之心的热点和素材才能利于受众注意, 利于受众接受。同时新闻部门和媒体更讲求新闻宣传艺术, 常根据受众心理的不同和变化来进行新闻宣传策划, 在新闻宣传和受众的反馈过程中修正原有的过程来适应受众的心理期待。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媒体也要践行“三个代表”。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新闻事业、支持新闻事业, 各级党委政府要善于运用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 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广大新闻工作者也要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充分体现出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 才能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水平。■

(作者单位:靖宇县广播电视局)

媒体作用 篇11

先说英国最大的社交媒体脸书,妈妈们也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晒娃、晒生活,但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相识的妈妈们组织线下亲子活动的媒介。一般以一位妈妈发起,其他妈妈确认的方式进行。比如一起带娃去公园野餐,去森林公园步行等。哪个妈妈看到社团活动,也会倡导其他妈妈一起去。更重要的是,脸书还是妈妈们自己享受生活的社交群。在英国倡导奶爸时间,因此妈妈们在晚上或周末有时间单独出去进行自己特有的活动,例如下午茶聚会、看演唱会等。英国妈妈们喜欢玩出花样,比如我家宝宝学前班的妈妈们就与当地某时装品牌合作举办妈妈时装秀,有些祖母辈也应邀登场,表演结束后是妈妈们的时尚购物时间。活动现场有各种酒类及小吃,但妈妈们被要求莫谈育儿,只谈时尚与生活。脸书的另一功能则是资源共享,英国孩子的衣物及玩具、书籍质量非常好,孩子成长很快,很多东西扔了可惜,所以社交媒体就成了儿童二手物品交易的“市场”,既不浪费资源,也可以使其他父母省去一些育儿中的费用。

英国的育儿社交媒体并不都是自发性的,有些组织及网站兼社交媒体相对更为火爆。例如英国慈善组织NCT(国家生育信托,全称NATIONAL CHILDBIRTH TRUST)则为最好的媒介。这个组织有一系列在线服务,人人都可缴费加入。孕妈妈在这里,可以按地域和预产期找到属于自己的育儿圈,一起参加孕期培训,也为以后的父母社交圈打下基础。因为孩子的出生日期差不多,大家住得也相隔不远,很多孩子都能成为长时间的玩伴。所有父母也都可以免费按地域加入网上电子邮件服务,从找保姆、水管工,到带孩子去哪里玩,上幼儿园,都可以发出咨询邮件,总可以得到许多热心父母的建议和推荐。NCT每隔几月也会有志愿者组织的二手儿童用品买卖活动。

另外,英国还有一个几乎所有父母都知道的全能信息及社交网站叫网络妈妈(netmums.com),此网站的信息量非常全面、系统,有关育儿的科学方法大多为官方信息,各种活动课程俱乐部则是组织者刊登在网上的。妈妈们可以就自己的地区在线注册,这样就可以搜索到居住区域附近的所有服务与信息。在这里也有很多机会认识新妈妈,也可以在这里分享育儿经验,交流心得。

多媒体对日常教学的作用 篇12

关键词:多媒体,日常教学,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和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变革。在教学中,如果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的定义

多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实际上它是两个媒体:声音和图像;用现在的术语表述即是:音响和电视。

二、多媒体对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学习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技术引进到学校教学中,不仅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手段更丰富、输出信息量更大,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与传统的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使用板书,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相比,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 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教学者依赖既有的经验,依照教科书的内容,以讲述的方式传递给学习者,学习者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以某一特定主题为中心,做有系统、有组织的口头教学。完全由教师主导与掌控整个教学情境,利用黑板板书配合运用教学资源与课本的内容讲解,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或练习。学生习惯被动地照着教科书的编排及老师的教学进度去吸收新知识,老师是个必须无所不知的全能者。所以传统教学教师扮演照教科书教的全权领航者,学生只是坐着听课,毫无选择地扮演被动的接收者。教科书本只有单一版本,内容也多以学科为主,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教师扮演的是消极的说书人角色,如此的教学形式易带来单向的知识灌输,过分地依赖教师权威的结果,使学生丧失主动求知的学习动机。

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以书本内容为中心,通过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媒体有效地把要传输的信息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通过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可以不再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学中,当教师对学生讲解“牛丼”一词时,适当地通过幻灯片来展示下“牛丼”的形状、材料及做法,这样就更能给学生一个客观的认知,加深他们的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的应用能够使教学活动组织得更加合理、科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因为课程进度、课程内容等各方面的约束,必须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板书以便学生接受知识,在相同的时间内,必须舍弃很多其他的教学活动。而经过精心设计的多媒体材料是教师教学经验与丰富资源的组合。它的设计与组织将更加合理、科学,内容也更丰富、多彩,既有助于课堂上教师教学内容的讲授,也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同时,它改变了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在一种新的模式下有序、科学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例如:在讲授“「イソップ物語」を読む”———《新编日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三册第十课———这一课的内容时,如果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时,一般要用3个课时左右的时间讲授课文背景、单词、语法,用3个课时左右的时间来讲授课文内容及重难点,还要用2个课时左右的时间来讲解应用文及课后重点习题。这样一来,要用8个课时的时间来完成一篇课文的讲解,而且,时间上很紧凑,还不能过多地对学生介绍伊索寓言相关的文学背景等内容。但同样的内容,如果利用多媒体合理分配,使用事先做好的幻灯片来讲解文化背景和单词语法只需要2个课时,授课文内容及重难点也只需要2个课时,应用文及课后习题的讲解指需要1个课时。这样一来,只需要5个课时左右就可以完成了。一方面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性组织更多的教学活动。

3. 促使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人才)。这种教学模式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就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然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时,学生直接通过多媒体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也由纯粹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

4.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多媒体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方式,支持更有效的教与学。学生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非常灵活方便。这既有助于因材施教,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及不懂的地方,课堂上询问教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各式媒体蓬勃发达,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大幅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下一代的教育,改变教学方法与内容,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衣学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

[2]冯伟.多媒体外语教学优势分析[J].湘潭师范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5) .

上一篇: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下一篇:隔离断路器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