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资源库

2024-10-22

音乐资源库(精选12篇)

音乐资源库 篇1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 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 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 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一、河北省音乐文化资源种类

河北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 尤其是音乐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由于河北省地域辽阔, 各个地区的民俗情况也各不同相同, 形成的音乐文化资源也各不相同, 地域特色非常鲜明, 种类也较为丰富。例如, 冀中的笙管乐、燕子古乐、承德轻音会、抚宁鼓吹余乐、常山战鼓、河北梆子、昌黎三歌、冀东三枝花等音乐文化资源。因此, 河北省应该充分利用内容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 发展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作为知识产业, 属于知识经济的范畴, 其本身具有无污染, 高价值的鲜明特点, 对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河北省充分利用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娱乐性、使用的可重复性和资源的共享性, 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开发具有河北省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 形成鲜明的音乐文化产业, 从而有效的促进河北省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二、河北省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策略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河北省应该重视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特别是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不破坏音乐文化资源的基础上, 实现音乐文化产业是河北省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 河北省在实施音乐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中应该制定出详细的开发计划, 明确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 从而加快河北省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

(一) 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统计和评估

在开发文化资源之前做好对地域文化资源的调查, 统计和评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河北省相关部门通过对音乐文化资源的调查、统计、评估, 可以根据对音乐文化资源的评估结果分析出音乐文化资源开发的经济价值, 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策略, 于此开发和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最后根据音乐文化资源的价值确定发展方向。美国等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 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在全球化的今天, 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因此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 反映其国际竞争力。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一, 美国的电影业、英国和意大利的创意产业、日本的动漫业、韩国的游戏业产值都超过了各自国家钢铁业的产值。由于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 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资源节约、节能环保都具有积极意义。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 经济结构就越趋向合理平衡。

所以, 在对音乐文化资源调查、统计和评估过程中, 对音乐文化资源的评估是最为重要的。对音乐文化资源的评估主要是根据音乐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客观评价, 采取的评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对音乐文化资源进行客观评价是实施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前提。对于地区音乐文化资源的评估主要考虑音乐文化资源是否具有地方特色和是不是可度量文化资源。采取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统计报表评价、问卷评价、专家系统、文化资源的多指标综合评估。通过应用这些方法可以科学的评估出音乐文化资源开发的经济价值以及实行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因此, 在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之前对文化资源的调查、统计和评估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一来, 河北省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发展历史和音乐文化发展的特点, 充分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 为开发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产业提供前提条件

(二) 制定详细的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和发展计划

为了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发展, 我省应该根据对音乐文化资源的调查、统计和评估结果, 制定出详细的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发展计划, 从而指导河北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出详细的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发展计划, 可以对音乐文化产业的组织、市场推广、资金和相关政策等进行重点扶持, 以重视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 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对音乐文化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制定出详细的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和发展计划, 可以将河北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在突出各个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前提下, 对各个地区的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 从而推动河北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 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增长。河北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省, 如果要想成为经济强省, 必须要有繁荣的文化, 要让全国乃至世界了解燕赵文化, 要有能够走出去的文化企业和产品。我们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合作传播燕赵文化、中华文化, 通过传播燕赵文化, 使我们的文化赢得尊重、加强沟通, 增进理解与合作, 使外界全面、准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 为我省的现代化事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 实行音乐文化资源精品开发

在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开发过程中, 河北省可以充分利用自身音乐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 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产业, 实行音乐文化资源精品开发, 实现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音乐文化资源进行精品开发, 能够有效的提高音乐文化资源的艺术欣赏性, 不仅可以保留地区音乐文化资源的传统, 而且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冀东音乐文化资源开发为例, 冀东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 是中国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冀东音乐文化资源主要包括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唐海吹歌、丰南篓子秧歌和冀东大秧歌等。其中评剧、皮影和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冀东的评剧主要源于清朝末期, 在唐山地区较为兴盛, 影响广泛, 流派众多, 目前是中国第二大剧种。皮影起源于明朝中期, 是唐山地区的主要剧种, 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随着皮影戏的发展, 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还不断向国际市场发展, 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乐亭大鼓在嘉庆年间诞生, 发源于乐亭县, 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然而, 冀东大秧歌作为民间歌舞, 具有自娱自乐的特点, 是群众性较强的文化活动形式, 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因此, 冀东地区开发具有冀东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精品产业, 充分利用冀东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 发挥冀东文化的公益性、产业性和市场性, 开辟冀东精品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开发道路, 促进冀东音乐文化资源产业的发展, 充分体现冀东音乐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冀东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所以, 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在文化产业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根据地区音乐文化资源的特点, 开发精品音乐文化产业, 打造精品音乐文化资源, 增强市场竞争力, 推动河北经济的高速发展。

(四) 建设音乐文化基地

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 对于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重视对音乐文化基地的建设,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音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而且还能继承和保护音乐文化资源。以抚宁县为例, 抚宁县被称为中国吹歌之乡, 建立了中国吹歌基地。抚宁吹歌是冀东吹歌艺术的杰出代表, 对于吹歌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抚宁吹歌历史悠久, 相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抚宁县通过建立中国吹歌基地, 不仅能够将吹歌艺术保留和发展, 而且还能促进抚宁吹歌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抚宁县政府通过打造精品, 搞好吹歌文化产业, 加强吹歌产业的市场化运作, 使吹歌文化走向市场, 积极的参与多种文化活动, 参与市场竞争, 这样一来, 一方面可以宣传和推广中国吹歌艺术, 另一方面还可以推动抚宁县经济的发展, 带动抚宁其他的产业的发展。所以, 在开发文化产业过程中, 应该建立具有中国音乐文化特色的音乐文化基地, 从而能够加快河北省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通过以音乐文化资源为主、以河北省为例, 对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深刻认识到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 尤其是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 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 形成文化产业, 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道路, 并且能够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紧密的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 必须抓住和用好我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自觉促进文化繁荣, 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晓明.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4.

[2]欧阳有权.文化产业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6.

[3]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9.

[4]冯光钰.旅游音乐资源开发与民族传统音乐保护[J].音乐探索, 2005, 3.

[5]齐勇锋, 季淼.“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的八大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 2006, 10.

[6]卫兴华, 侯为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J].理论探讨, 2006, 5.

[7]吕庆华.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若干问题[J].商业研究, 2006, 12.

[8]黄永林.论民间文化资源与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2.

音乐资源库 篇2

上海宝钢新世纪学校

张 虹

摘要 当前,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在教学上的应用愈来愈普遍,究其原因,在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教学观念的更新。这些资源包含了计算机多媒体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种类繁多的电脑音乐软件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教学资源。合理选用电脑音乐软件应用于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等音乐学习领域,能对音乐教学过程产生优化的作用。电脑音乐软件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更能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数字化音乐资源 教学软件 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技术的发展使音乐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

当前,音乐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实施过程等都随着技术在更新发展,当网络、电脑和软件组成的信息技术进入中小学音乐课程,音乐课程系统就呈现了新的面貌。音乐作为以音响、影像为中介的学科课程,现代技术已赋予音响和影像以全新的面貌,这不仅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将改变整个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体系,教师与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素材获得的途径与模式,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教学环境也将由此实现现代化,甚至音乐学习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同样进入了一个跨越式的转型时期。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学生们喜欢的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进一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手段,使音乐教学活动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它的出现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过程,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新的转变,使教学更加生动。

现以部分资源为例,来探讨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建立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丰富音乐教学手段

目前,许多音乐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电脑投影设备,教师们在使用中会发现,与教材配套的资源比较单一,只有课本、CD和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匮乏影响了《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拓展学生音乐文化视野”“落实音乐基础能力”等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们急需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一)数字化音乐教学的硬件设备

数字化音乐教学的硬件设备其实并不复杂,在目前一般学校的电脑机房和音乐教室都有了最基本的配置,即使不添加设备也能完成一般的教学任务。数字化音乐教学的硬件设备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计算机

由于计算机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所购买的计算机具有了相当多的性能。可以说,任何在市场上购买的新计算机都可以胜任相应的教学工作。当然,为了将来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硬件的配置还是要尽量得高为好。在资金富裕的前提下,CPU的速度要尽量快,内存容量和硬盘存储量要尽量大。音乐教室里,老师有一台计算机即可;在计算机房里,学生们则可以自己上手去操作计算机软件,获得实际的音乐感受。2.音频卡

音频卡是让计算机发声的关键设备。目前所有的计算机在出厂时都在主板上集成预置了声卡,它可以作为音频卡的代用产品。但是由于集成声卡只能使用Microsoft wave table作为MIDI的音源,因此在使用MIDI键盘弹奏时会有严重的延迟现象。因此,如果有条件还是要增加支持ASIO的音频卡作为发声设备,这样在弹奏时就不会有延迟现象了。另加的音频卡有PCI卡的,有USB外置盒的,也有火线外置盒的,可根据需要选用。但是音频卡的指标最好是24Bit,96KHz以上。3.监听设备

这里的监听设备对于学生而言指的是耳机。耳机的质量有高有低,但是它是不可缺少的。需要注意的是,耳机属于损耗品,加强管理和妥善保护是必须的。

对于整个教室来说,为了能让所有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统一的音乐效果,有必要使用一对监听音箱。4.输入设备

数字化音乐教学的输入设备一般来说,指的是MIDI键盘。MIDI键盘既可以作为计算机操作的输入设备,可以向计算机里迅速地输入音乐信息,并记录下来。

如果限于学校经济力量,无法购置MIDI键盘,还可以使用计算机的鼠标作为输入设备,只不过输入速度就很慢了。5.打印设备

打印机在数字化音乐教学中,主要是打印乐谱。可以迅速地、及时地给学生提供练习的素材。有些书本上没有的材料,我们也可以通过打印提供给学生。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的软件构成

笔者根据多年的积累,建立了一个数字化音乐软件资源库,其中有电脑光盘500多张和三个电脑硬盘组成,硬盘容量达140G。这些资源的来源从三方面获得:1)网络收集 如:与教学有关的歌曲动画、舞蹈视频、歌曲音频、教学课件等都能从网络上下载收集。2)购买成品 去商店购买正版的成品电脑音乐软件 如:《震撼》音乐欣赏软件等。3)动手制作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从以上三方面收集的电脑软件可谓五花八门,但应用于音乐教学的软件主要分成三类:成品音乐教学课件、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和多媒体播放软件。1.成品音乐教学课件

成品教学课件是指已经出版发行并能够直接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教育类软件。它分成演示型课件、交互型课件、网络型课件三种。

演示型课件的特点就是“按部就班”,根据既定的程序一步步地演示。交互型课件把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呈现在同一界面中供老师和学生任意选用,内容之间可以相互切换和跳转。网络型课件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我自从2002年起搭建了音乐教育学习网站《风铃1音乐网》以来,一直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方式获得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开展音乐学习活动。音乐学习网站的建立延伸了课堂教学,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为学生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2.电脑音乐制作软件

利用乡土音乐开发课程资源 篇3

一、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关键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具有发现资源、利用资源的慧眼,能充分地利用自身拥有的独特乡土音乐素质开展教学工作,开发课程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地方资源,补充完善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首先要求教师全面地深入生活,对资源做深层次的认识和探究,这不仅仅需要教师有善于发现和总结的能力,更需要教师在一个长期的充满艰苦的实践过程中努力耕耘。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师在整个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说,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自身还是课程设施的基本条件资源。毫无疑问,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以便给在能力、经验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方法。

从《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教学设计开始,笔者就迈出了挖掘、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的步伐。因为陕北民歌颇具特色,而笔者又是地道的陕北人,所以笔者决定从陕北最原始的民歌入手。经过反复琢磨,发现教材是课程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于是就把几册教材串联起来,进行深入探究,从中寻找到彼此相关联的知识点,以求发展成延续性的课题。笔者搜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发现其中的《同一首歌》《我的祖国》《大中国》构成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对祖国的热爱,于是就萌生出将“走进陕北乡土音乐”世界与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结合起来的想法,并贯彻到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自身素质决定着课程资源开发发挥效益的水平。虽然自己是地道的陕北人,但笔者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切实了解陕北民歌的精华,找到最优的教学方案。首先,努力钻研前辈名家的唱功技巧。如认真地倾听郭兰英、王昆等老一辈歌唱家的录音,反复琢磨,刻苦练习,仔细揣摩陕北民歌的歌唱艺术。在一次讲课中,笔者关掉播放器中的原唱,亲自示范,以最本真的面貌再现陕北民歌的魅力。歌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和着音乐打起拍子,课堂上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资源。笔者在互联网络里寻找素材,先后登录十几个网站,找到了大量资料,使自己这个土生土长的“陕北娃”成功转型为音乐领域一名合格的“陕北导游”。课堂教学中,笔者向学生介绍陕北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与特产资源,同时给学生们放映陕北风情的影像画面,如古老的黄河、纵横起伏的黄土高原、陕北腰鼓、土窑洞、放羊人、毛驴与剪纸艺术等,让学生走进浓浓陕北的风情。在这次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多种方法,扩大了学生对陕北民歌的认识,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民歌的丰富内涵。

二、学生是课程资源的活水

学生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智慧、有求知欲、有困惑的求知者,是最生动活泼的课程资源,一旦他们进入教学过程,将成为课程的重要建构者,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因为学生的创造、反馈、困惑等,将能建立一个深不可测的资源宝库。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就能够收获一笔可观的音乐财富。秉持学生是课程资源活水的念头,笔者采取了多种措施,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的积极性。

在初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后,笔者对演唱者做了介绍:“歌者叫阿宝,是黄河岸边一个土生土长的放羊人。他刚才唱的歌叫《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他的演唱方法叫原生态唱法。”突然有位学生举手提问:“老师,什么叫原生态唱法?”笔者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激发学生了解原生态唱法的好机会,所以让他们各抒己见。学生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都踊跃发言。有的认为原生态唱法是人们在干活的时候唱的;有的认为原生态唱法是人们随心所欲唱出来的;有的认为原生态唱法是用当地的方言唱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后,笔者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参于热情,然后对他们的说法加以补充,说明原生态唱法是人们在生产劳动、实际生活中创造的一种原汁原味的唱法。它是最自然、最本能的唱法,不必考虑声音的位置、共鸣等。通过这种讲解,学生们对原生态唱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音乐知识有了更深的探究,同时以更充沛的热情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

在教《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笔者开始心里很没底,因为与同级的教材相比,这首曲子有一定难度。众所周知,民歌与现在的学生距离较远,尤其对于首都北京的学生来说,陕北民歌更为陌生。如果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让学生收放自如地演唱陕北民歌,恐怕很难完成这个任务。因此,笔者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意愿,先让他们自己找出歌曲中最具表现力的地方,然后再进行歌唱练习。学生们马上自由组合或小组,并选出小组长,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分析整首歌曲具有的音乐特色。有的组总结出“方言”是学习这首歌的重点;有的组认为“甩腔”最体现陕北民歌的特点,是这支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地方;有的组模仿阿宝,在自己的头上扎了“白毛巾”;还有的组利用课桌、凳子摆出迎接红军归来的场景。学生们站在教师的面前,不再拘谨,随着音乐,放声高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还加上了适度的动作表演。在活泼生动的表演与快乐自在的歌唱中,音乐课学习成了轻松愉快的事情。这样的课看似有点“乱”,有点“闹”,却体现了快乐教学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了学生的音乐火花,使凝固的课程资源变得鲜活生动。

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是师生共同放眼周围的人和事,放眼生活,放眼社会的一种探究过程。只有当广大师生的生活、经验、情感、困惑与智慧等素材性课程资源真实地融入课程,只有当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条件性课程资源渗入教学过程时,师生才会真实感受到:这种丰富多彩的课程,是他们的人生课堂,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教学才有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恢复课程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而音乐课程,无疑也需要这种教学过程。

音乐世世代代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浩瀚如烟的乡土音乐更是生动形象的地方史,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浓缩了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作为音乐教师,要深度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抓住精髓,让学生体会精妙,使他们从乡土音乐入门,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优美动听的旋律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音乐资源库 篇4

从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提不起兴趣, 可以说明我们现行的音乐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学生的需求与发展, 课外教材资源不完备等。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我们有责任把学生引进音乐的艺术殿堂, 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接触更多的音乐表现形式, 如民族的、流行的、古典的, 甚至可以将它们巧妙地糅合在一起,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享受到音乐艺术带来的无限乐趣和想象。我从流行音乐、民间音乐、教材开发、学科整合等方面入手做了尝试, 取得了一些收获, 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引入流行音乐——激发兴趣

1. 流行音乐为课前导入增色添彩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虽不是一种能力, 但却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动力。我把流行音乐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带入了音乐课堂, 例如, 中、低年级上课前的课前律动音乐, 我采用了流行歌曲《嘻唰唰》和《健康歌》, 这两首歌曲节奏欢快, 简单易学, 学生很喜欢, 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会哼唱, 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放松身心, 为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音乐氛围。又例如, 我把舞曲《兔子舞》作为教师带领学生进教室的音乐, 欢快的旋律、整齐的舞步, 既使学生马上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又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为课前导入增色不少。

2. 流行音乐在欣赏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欣赏聆听, 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特别是高段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曲子让学生听了“昏昏欲睡”。而当代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流行音乐, 在欣赏教学中引进这一教学内容, 且使其巧妙地进入到欣赏教学中, 学生肯定能提起兴致, 认真地学习与欣赏。但是, 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的筛选和运用, 能否让学生接触到最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流行音乐吸收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或西方古典音乐元素, 得到了广泛的传唱, 比如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东风破》《花田错》等, 大胆地使用了民族乐器, 我们可以将其放入民族乐曲的欣赏课中,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在欣赏《歌唱祖国》时, 可以加入刘德华的《中国人》和孙楠的《五星红旗》这两首歌曲,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 流行音乐给教学方法带来启发

在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过程中, 也可以将某些有代表性的曲目拿到课堂上来演奏。比如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的插曲《往事难忘》的主旋律就是运用了爱尔兰民歌《多年以前》的旋律, 学生非常喜欢;另外, 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的歌曲《拨浪鼓》也备受学生喜爱。在练习竖笛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唱一唱这几首曲子, 再来练习吹奏曲子的主旋律, 让学生明白, 其实一些好听的流行歌曲也是运用了一些民歌旋律, 而这正是音乐教材试图要教给大家的。

虽然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文化”, 但流行音乐毕竟不是主流音乐, 不能真正取代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地位, 还有部分流行音乐不太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因此, 我们要尽力把握好“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尺度, 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年龄及身心特点的、健康向上的优秀音乐作品引入课堂。

二、挖掘教材资源——扩大容量

音乐课程中最基本的资源是教材, 是我们实施音乐课程的主要依据和载体, 它包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作为教师, 要开发好、使用好教材, 通过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创新教材,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引导学生搜集课外资料, 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在教学《银杯》一歌之前, 我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上网、请教他人等途径搜集有关西藏的地理、风俗、歌舞、文化信息, 让学生了解西藏、感受西藏、赞美西藏。课上举行“西藏知识知多少”竞赛, 充分挖掘学生的课外知识资源, 扩充信息;教师和学生一起“喝”青稞酒、呼“扎西德勒”、唱饮酒歌、跳藏族舞, 整堂课围绕西藏, 大胆地进行素材整合, 使学生在主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西藏独特的文化气息和歌曲风格, 为理解和表现藏族的风格及形成要素构筑了良好的基础背景。

2. 学习创作音乐, 丰富教材资源

爱因斯坦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音乐创造有极大的自由度, 是最具有开放性的, 只有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而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 我用替换歌词的方法来教孩子们创作音乐,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我在教学人音版第四册温州民歌《月光光》一歌时, 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月光光》曲调改编成一首新歌《夸家乡》, 让学生创编歌词夸夸自己家乡的美景, 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民歌的特点:

编创一:“山连山, 水连水, 余杭风景美名扬, 超山梅花满山香啊, 双溪漂流惊又险啊, 一片啊好风光……”

编创二:“说余杭, 唱余杭, 余杭美景传天下, 风景优美特产多啊, 山好水好人更美啊, 欢迎你啊来余杭”……

通过合理挖掘资源,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把影视画面带进课堂,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材中的许多作品是电影 (视) 的插曲或者主题曲。然而, 很多时候学生不能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 老师仅仅靠讲解, 肯定是不够到位的, 显得有点苍白无力, 如果能搭配一段这部影片的画面, 则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也能较好地把握歌曲的内涵。如教授第11册歌曲《茉莉花》的同时可以播放动画片《图兰朵特》, 学生看得认真, 听得仔细, 学得就更加专心了。同时, 学生也可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融入民族民间音乐——课堂变美

音乐教学大纲指出, 我们要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 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 以扩大文化视野。因此, 我们音乐教师应该始终把弘扬民族民间音乐这一课题融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积极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和鉴赏力。那么, 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呢?

1. 培养兴趣

小学音乐各册教材都收编了许多优秀的民歌,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资源, 运用多种手段,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民歌及其所赋予的内涵。如学习民族舞蹈动作、了解民族风俗;选一些好听又上口的民歌, 如《半个月亮爬上来》《跑马溜溜的山上》作为器乐练习曲。除此,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特长充实课堂, 比如在欣赏《渔舟唱晚》时让班里会演奏古筝的同学上来演奏主旋律, 在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时, 让会葫芦丝的学生为大家伴奏。这样的教学, 才真正充分调动了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和音乐的积极性。

2. 激发情趣

戏曲音乐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 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流行音乐充斥整个社会, 人们接触戏曲等艺术形式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对于小学生来说, 戏曲音乐更是陌生。例如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 学生一听到戏曲音乐, 第一反应就是哄堂大笑, 觉得滑稽。但是, 通过教师的范唱, 用几个简单的亮相动作, 加上风趣的模仿, 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 也可以通过画脸谱、知识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戏曲的风格特征, 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使他们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美, 了解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四、整合多种学科——视野更宽

1. 音乐与语文的整合

学习歌词时, 可以模仿语文中诗歌的朗读方法进行朗诵, 还可以结合歌曲内容, 加入儿歌或者古诗的诵读。如在学唱《郊游》时, 我加入了《登鹳雀楼》《咏柳》等描写景物的唐诗, 同时进行情景剧表演, 形成郊游的浓厚氛围。

又如在六年级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结尾时, 我在宁静、优美的乐曲中加入了唐诗《枫桥夜泊》的诵读:月落乌蹄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不正是这首乐曲的写照吗?

2. 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直观的形象, 美妙的图画, 艳丽的色彩, 动听的音乐, 充分展现了各种美的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极大地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与外延, 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第一, 可以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教学辅助课件, 平时多收集一些流水声、鸟鸣声、雨水声等音素, 课堂上可以增强音乐的视听效果;第二,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立体教学, 把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引入音乐课堂, 在高品质的音响设备下聆听音乐作品, 充分体会作品所蕴涵的艺术美;第三, 从网上下载有关视频、音乐家介绍、名曲欣赏、古典乐曲等音乐素材供学生在音乐课中欣赏。

音乐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它还包括社会文化资源、生活经验资源、人才资源、家庭资源等。除了以上两种整合, 我们还可以和美术、劳技等学科整合, 这全看你是否是个有心人了。

音乐资源库 篇5

然而,网络音乐既具有突出的积极作用,又有明显的局限与缺陷。学校音乐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任务和全新课题就是:充分发挥网络音乐资源的教育优势,遏止网络音乐资源中的负面影响。

笔者以为,网络音乐资源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的音乐信息资源。这意味着互联网上可以利用的与音乐相关的所有资源都属于网络音乐资源,包括各类音乐网站及相关音乐论坛、网络数字化音乐、网络音乐软件、网上虚拟音乐厅、网络音乐学校、网上音乐图书馆等。

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感觉到互联网音乐资源在音乐教育中的缺陷与局限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网络音乐资源的内容、结构不平衡。

据统计,目前我国仅音乐下载网站就有七八千家,再加上网络音乐的综合模块,总数量约在35.000家以上。但这么多的音乐网站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大部分以流行音乐为主,古典音乐薄弱;国外的音乐居多,国内的音乐相对较少;“洋”的.(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居多,“本土”的较少。本土音乐可以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端正审美观念,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然而,这样重要的内容在互联网音乐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却非常小。由于利益的驱动,许多音乐网站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一味追逐流行趋势,造成了互联网音乐资源内容结构的严重失衡。

第二,一些网络音乐资源内容不健康。

许多网络歌曲由于语言幽默诙谐、画面有趣好看,快速吸引了一大批人。一些网络歌手却将歌曲作为“泄愤的工具”,在歌曲中加入太多的粗口和不该有的牢骚话,不但在音乐上毫无艺术性可言,而且歌词内容充斥着污言秽语,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例如,《月亮代表我的心》中的歌词被改成“你问我钞票有多少,我背景好不好?我的心不移,我的爱不变,存折代表我的心……”还有一些古诗也被改得面目全非,什么“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等,这种状况令许多教育工作者担忧。

第三,某些网络音乐内容具有特殊性。

大部分的宗教音乐网站,目的都是让听众在欣赏宗教音乐的同时,接受他们的宗教信仰。例如,欧洲古典音乐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作品与基督教有关。青少年往往对网上的音乐资源充满了好奇,对宗教音乐所包含的宗教内容也感兴趣,不加区分地全盘接受。如何使学生在欣赏网络宗教音乐的同时不受宗教内容的影响,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应思考的。

第四,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音乐教学具有局限性。

远程音乐教学由于缺少师生间的互动、缺少校园文化熏陶造成非人性化;电脑音乐教学评价不客观及音乐学科的特殊性都说明,音乐教育不是仅仅依靠一台电脑就能完成,它必须需要面授的方式;音乐不仅是单一个体的艺术,更是集体合作的艺术。比如,合唱、合奏等音乐形式仍然需要通过集体教学才能完成。

上述种种状况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网络化社会中音乐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对策。笔者初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挥网络音乐资源的优势作用,提高学校音乐教育的综合效果。

网络使音乐教育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使音乐教育更直接、更深入。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校音乐教育工作具有更高的效率。

第二,弥补网络音乐资源的缺陷和不足,遏制网络音乐资源缺陷的负面影响。

针对网络音乐资源中的内容、结构不平衡,要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促进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面对宗教音乐,在欣赏其优美音乐的时候,要教育学生不必也不能一并接受其宗教信仰。教育学生崇尚科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充分吸收外国音乐的精华,正确对待其中的宗教内容,既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但又不要不加区别地全部接受。

第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开拓学校音乐教育的新局面。

面对浩瀚的网络音乐资源,教师应该优选网络音乐资源,并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音乐网站;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优秀网络音乐作品,提高学生鉴赏网络音乐的能力;利用学校局域网,创建校园音乐网站,鼓励学生自己丰富和维护校园音乐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开拓学校音乐教育的新局面。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学校音乐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的是开放的音乐教育观念。深入研究分析网络音乐资源的优势与缺陷,在音乐教育工作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音乐资源的教育优势,弥补网络音乐资源的局限和不足,遏止网络音乐资源的负面影响,积极探索网络化社会中音乐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对策,是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

[1]音乐教学大纲[S].(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韩长泽.台北市资讯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J].信息技术教育,.

[3]祝智庭.中国教育技术标准化在行动,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教育峰会网络教育技术论坛报告[R]..

中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初探 篇6

【关键词】中学音乐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08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资源改革是改革中的重点所在,所谓课程资源,就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通过利用这些资源来实现課程的教学目标。就中学音乐的课程资源来说,除了我们通常认为的简单的音乐课本教材以外,各个学校还可以根据学校当地的情况与学校自身的特色,开发出具有自身地方色彩的音乐教材。从目前改革的效果来看,在中学音乐的具体教学中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于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自身的音乐课程资源,这已经成为当下改革的一大趋势。

开发和利用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决定着整个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水平。目前的中学音乐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在编排上都有一定的限制,不能体现地域特色,因此,结合学校当地的实际特色,大力开发音乐课程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可以弥补教材的局限,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各种潜在的音乐课程资源符合当前的中学音乐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资源开发,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搜集材料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而且,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得好,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中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整个中学音乐的教学活动。

中学音乐的课程资源丰富,开发范围非常广泛,我们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地方特色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总结出中学音乐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可以从学校内部资源和学校外部资源这两方面着手。

一、学校内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内部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通常有教材资源、学生自身资源、校园文化资源等。首先,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在选择相应的教材时,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或是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开发利用各种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大胆地改编,勇敢的走出教材,根据学校当地的特色突破音乐教材原先的局限性,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自主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材资源。

同时,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规定使用的教材的作用,发挥教师的创新才能,丰富教材资源。而丰富教材资源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通过现代技术去感受音乐,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避免了教师乏味枯燥的讲解音乐理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实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学生为主体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音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怀,这些需要学生自己慢慢培养,因此,教师在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热爱投入到音乐学习中,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同时,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对音乐的爱好程度也不相同,对音乐的感受程度更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选用音乐教材时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选取一些符合学生的审美观和心理特点的音乐教材。比如,让游戏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在动作游戏中穿插音乐的知识技能、音乐的节奏感等内容,符合中学生的天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感受并理解音乐,这样学生不仅能快乐的学习还能印象深刻,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制作教学所需要的音乐器材,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丰富音乐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音乐课堂更加生活化,让音乐的学习与学生的实践融为一体。

最后,对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视台、广播台等媒体,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音乐曲目,弥补教材歌曲的不足。这些歌曲都是学生爱听的,听的次数多了他们熟记于心,可以应用于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去。还有学校应该设立一些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种艺术社团,如音乐、舞蹈、表演等,让这些艺术社团定期进行演出,来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让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度有增无减。还可以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如才艺大比拼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训练自己的音乐技能。上面所说的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的课堂以外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流动的校园内就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学校外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外部的音乐资源容易被忽视,因此教师要在利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校外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需求。首先,采取各种措施,让音乐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比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师就要尽可能地避免干巴巴的讲音乐理论,要把音乐中蕴含的人文素养加入到课堂中,这样可以拉近音乐与生活的距离。譬如,教师在进行流行音乐的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选择一些现在流行的歌曲,这样学生就能把课堂上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间接地参与到了社会生活中去。学校可以让各种音乐社团适时地参与社区的演出,在一些传统节日,还可以到各种福利院、养老院等演出,学生能够在这些实践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准。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各种音乐特长培训班,通过培训班的训练与自己的刻苦练习,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音乐特长。

其次,每个地方都有代表自己地方特色的音乐,这也是一种丰富的音乐资源。要想法设法的把这些资源运用到中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当中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地方音乐进行调查,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把调查到的内容拿到课堂上分享,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调查资源进行二次创作,重新感受音乐的美。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到学校进行演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音乐魅力,学到更多的课外音乐知识。

音乐资源库 篇7

危机与契机

然而, 当下的中国社会, 正处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社会加速转变的重要时期, 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的同时, 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 造成滋养传统音乐本身的艺术土壤发生变化, 把它们变得面貌惨淡, 支离破碎。不管人们的内心怎么去掩饰, 多么地不情愿, 都必须承认一个惨痛的事实——传统音乐文化正与我们渐行渐远。原先鲜活存在于人们生活情景当中的传统音乐艺术正逐渐成为过去时, 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遗产”。传统与现代似乎正在音乐艺术等文化领域中进行激烈的冲撞, 文化危机、价值危机突显出现代社会精神层面的某些缺失。如何拯救保护这些宝贵的音乐资源, 挖掘发扬其内在价值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2 0 1 1年, 迎来了本省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翻开《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在规划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内容是关于传统音乐遗产的, 在这个历史契机之下, 我们进入了发扬传统音乐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竞争力, 搭建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精神脊梁”快车道。

可持续性发展模式思考

江西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 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调动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近些年来, 有大量研究成果呈现, 成绩喜人。但在我们感到欣慰的同时, 问题依然不少。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音乐文化遗产管理模式上, 在教育环节对传统音乐人才的培养上。

1、建立高度权威性和管理权的文化遗产管理模式。在本省范围内, 申请成为国家级, 省级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遗产目录, 当地的政府在行政效能上主要体现在一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简单发展思路上, 注意力单单只是在发展经济、提高知名度上。更为严重的是, 音乐文化遗产在以产业模式开发后, 政府几乎将全部文化遗产资源的经营权、管理权移交给企业, 之后, 不再进行有效监管。这种不在文化监管下的在市场模式, 常期以往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特性受到冲击。很多地方就出现了开发一片, 损失一片的严重事态, 激化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另外, 我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实际采取分级管理,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 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的责任被划分到各级政府。由于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一些重要的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的保护。这样就出现了一方面企业化开发之后, 音乐文化遗产被淹没在经济浪潮之下, 失去文化的意义;一方面因政府投入的不足, 音乐遗产完全被忽视。一个是措施不力, 一个是投入不足, 没能行成音乐遗产保护的有效机制。

因此, 文化遗产管理模式的转变刻不容缓。这种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观念的转变, 是从经济挂帅变成文化主导, 它能否实现就看音乐文化专业人士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语权上 (1) 各区县政府在制定江西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政策前, 务必要充分听取本省科研机构, 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 借鉴国内知名外人士的意见, 实行音乐文化专业人士一票否决制。文化事业的属性应该更多的回归到公益性上, 经济驱动力只有在文化属性之, 才能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共赢。 (2) 在落实音乐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项资源, 调动人们参与到保护音乐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来。如各地的文化群众艺术馆, 有条件的可以给于他们文化公务员身份, 把他们纳入到政府事业体系, 充实政府部门文化音乐专业人才队伍, 早日促成对音乐文化开发的监管。同时又要因地制宜, 在音乐文化公务员的招收、评价考核和监督上下功夫, 制定适合本地区音乐文化特点的措施。如从当地传统音乐艺人队伍中招收人员, 在考核上突出人们对传统音乐的认知度, 建立音乐文化学者专家队伍的定期巡查、在此基础上行成客观的评价, 积极引入媒体的参与,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当地社区民众问卷调查投票。这样, 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 文化公务人员的执行下, 广大社区民众的参与下, 媒体的积极介入宣传下, 共同提高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的热情, 培育良好的文化传承保护外部环境。

2、多元文化之下的传统音乐教育实施。教育作为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 是整个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工程最重要的一环, 是深刻民族地域底蕴的音乐文化重要体现, 成为本省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问题一、我省现行的音乐艺术招生制度, 更多地体现的是对专业技巧方面的倾斜, 重技轻文现象严重。

(1) 我省现行的音乐艺术高考招生, 在艺术生活比较匮乏的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几十年的教育发展, 音乐队伍不断增多, 以往实行的单独招生, 对文化成绩的要求过低等等, 越来越成为了音乐做为文化属性传播的绊脚石, 成为阻碍学生们对音乐文化内涵学习的绊脚石。

“人文”二字, 泛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修养、历史和宗教、哲学修养等, 它是人文学科、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出的综合素养。这些方面又无一不与各传统音乐的审美, 音乐思想, 音乐手法, 音乐风格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音乐艺术类招生环节做出适当调整, 释放文化理念的信息, 改变技术优势, 文化弱势的局面, 是从生源方面入手打造音乐传承队伍, 打造培养保护开发本省传统音乐遗产的人才队伍的第一步。

问题二、传统音乐专家队伍的定位有待更科学化更富于弹性;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仍旧单一, 相关人文专业未有效嵌入;学校内其他资源未得到更广泛利用, 跨学科学习的路径有待进一步扩展。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界, 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合是不可扭转的潮流。但从本省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 人们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仅限于对主流音乐品种的学习和实践上, 在把目光投向他国丰富音乐形态的同时, 却忽略了近在咫尺、自身的传统音乐瑰宝。这里面有观念上的问题, 但高校的某些体制上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这种现象。

(1) 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音乐文化遗产, 体现着本地区本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传承人就是这文化精神的直接继承发扬者, 是活着的传统音乐艺术化身。他们虽说从草根阶层而来, 但身上有取之不尽的艺术财富, 被誉为“人间宝藏”。但就是这些自身具有丰富传统音乐实践的“民间艺人们”, 当面对行政事业单位性质下各高校的门槛, 却被“无情”地档在了外面。我们的大学更多地成为国外, 省外, 高职称高职务高级别专家的讲坛, 而他们, 因为来自民间, 则很少有机会能像大多数教授学者们一样, 从容走入课堂, 下到广大师生们中去直接对话。因此, 为传承人正名, 淡化以往的级别身份限定, 给于其适当的荣誉称号, 在体制上把他们纳入到音乐专家学者队伍中去十分必要。从高校做起, 培养人们关注热爱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不仅要让西方交响乐, 名人走入校园, 更要让本地区传统音乐文化走入校园, 展开向传承人学习的热潮。

(2) 从本省相关传统音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手段来看, 学科之间的芥蒂还比较深, 传统音乐教学特色不够鲜明。重理论轻实践特别是缺乏田野考察, 缺乏重要的人文性课程的嵌入, 如和音乐相关的思想史, 文学中的审美哲学等。人们还习惯固定的教学模式上, 音乐专业的学习一直脱离不了各自的小专业邻域。

a.传统音乐, 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艺术学科, 它不仅需要书本理论、更需要通过田野调查, 去实地感受它们的存在, 它们的丰富形态、社会流变, 掌握一手资料。田野调查是公认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 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 也是培养提升学生与人交流, 融入社会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 继续深入地挖掘音乐艺术产生发展的规律, 为今后打开艺术创新之门服务。而我们的学生, 之所以除技法演奏外的其他创新实践能力不高, 其原因与依赖单一的课堂教学有关。学生们没有亲身到艺术品种发生地调查实践, 不能形象鲜明的感受音乐艺术发生的全过程, 更别说融入音乐艺术中, 把抢救保护音乐遗产、传承音乐作为自觉行为去忠实的履行。

b.人文性学科的交叉学习早已是业内共识, 但在具体行动上却受到专业之间的诸多限制。这方面也很值得我们深思, 需要大胆创新尝试新方法。我想是不是可以通过引导外专业加入到对传统音乐的学习, 从侧面去鼓励音乐专业学生对学习人文学科、传统音乐的兴趣, 进一步做到专业多元化, 文化多元化。

文化专业的学生优势在于他们会自觉的探询艺术内涵, 找出与生活与审美情感相关的内在关联, 弱势又在于对音乐技能、音乐手法的陌生。本省传统音乐遗产, 有很多艺术形态着意对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关系, 对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深度地思考, 它们不单单在于表现, 历史上像陶渊明、欧阳修、姜夔、朱熹、汤显祖等文艺双修之士都是江西籍文人音乐家的杰出代表。对音乐技能的要求不高, 使得外专业加入到音乐的学习上成为可能。以此为新的路径, 让学生们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区域文化, 不施区域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好方法。■

摘要:江西传统音乐文化积淀深厚, 存留大量珍贵的音乐遗产。文章通过资料的查阅, 实地的调研, 摸清了这些“活化石”的生存现状, 提出保护、开发和利用传统音乐遗产存在的问题, 为我省“十二五”我国文化产业的大繁荣, 为实现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音乐资源库 篇8

一、师生共建是构建课程资源的有效方式

2003年, 在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我校教师已经意识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青年一代民族音乐文化的缺失必将导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失落。为了弘扬民族文化, 尤其是地方性民间音乐文化, 一项挖掘地方民间音乐资源的调研工程在多方努力之下应运而生。2003年的7月, 我校第一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始奔赴海安调研海安民间音乐文化;2004年又有几支社会实践小分队, 奔赴其他各市县区进行调研, 调研形成的调查报告不仅让同学们震撼, 也让老师们惊叹, 尽管这些调研报告看上去很粗浅甚至很不规范, 但累积起来的调研报告已经是一份十分丰富的地方民间音乐资源信息, 经过教师的加工整理一本地方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集初稿就这样诞生了。2005年7月, 教育部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论文评选中我校教师的一篇《南通地方性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研究》论文荣获了一等奖。虽然, 这只是一次南通地方性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的初步调研, 但如皋清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李渔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声乐演唱理论著作《闲情偶寄》;京剧大师欧阳予倩先后来通创立培养京剧、歌舞人才的正规学校“伶工学社”;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与欧阳予倩在南通共建的“更俗剧场”;“南欧北梅”的戏剧佳话;素有“京剧之乡”美称的如皋市白蒲镇;中国民间京剧艺术之乡的通州市石港镇;南通地方性民间器乐的琵琶流派沈肇州先生的《瀛洲古调》;南通梅庵琴派1929年徐立荪等人创办的南通梅庵琴社;南通原生态民歌的南通号子、海门山歌、吕四渔号;南通民间歌舞海安花鼓, 地方戏曲南通僮子戏等等, 各种丰厚的南通地方性民间音乐资源尽收眼底。令人欣慰的是在获得丰富的南通地方性民间音乐资源的同时, 我们也走出了一条探索地方性民间音乐课程信息资源汇聚的成功之路。

二、深度调研是课程资源建设的必经之路

地方性民间音乐的调研是建设的开始。2005年12月, 南通大学南通民间音乐研究室应运而生, 虽然没有一分钱, 没有一间房, 没有任何现代化的设施, 但南通民间音乐的研究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2006年, 一支教师研究研究队伍迅速组成, 针对已经掌握的信息有重点的开始了新的调研, 不过, 这一次是有目的的调研, 其具体的做法是:1、走访民间音乐的重要传人;2、收集民间音乐相关资料;3、尽可能摄录原始音、视频资料;4、记录民间音乐传人的精彩故事。但是, 这是一次艰难而幸福的行程, 教师们借来了设备、带上自己的积蓄, 利用教学之余的时光, 开始了一次次走访南通民间艺人的深度调研, 从此,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不断涌现, 一件件珍贵的资料不断涌入我们的眼帘, 民间艺人无私的善举感动着我们, 也感动着社会, 有人主动写信提供我们关于南通民间音乐的新线索, 甚至有退休的社会人士主动加入了我们的行程, 用自己的钱, 用自己的现代化设备摄录下珍贵的曲谱, 原汁原味的歌声与器乐演奏的视频, 一年多来, 我们共计走访了南通各地的民间音乐传人20多位, 虽然一些资料因历史的原因而失传, 但还是收集了一些重要的南通民间音乐第一手资料。2007年底南通民间音乐研究室有了自己的成立室, 南通社会各界对此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纷纷赞许这是为南通地方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做了件大好事。至此, 南通民间音乐走过了一般内容的文字信息资源到文字、曲谱、音频、视频资源的建设过程。值得一提的是, 原本作为地方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建设为主要目的的调研已经远远超越了调研的范畴, 尤其是社会各界寄予的厚望让我们倍感肩上责任的重大。

三、现代化整合是课程资源建设的必要手段

当今世界, 多媒体技术正改变着传统教学思想、手段、内容、过程、模式。毫无疑问, 在地方民间音乐资源建设方面, 多媒体技术将大有用处。

1、地方民间音乐资源信息的分类整合

经过收集、摄录的各种地方性民间音乐资源必须借助现代化设备的支撑才能完成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建设, 当然, 这是一个烦琐而艰辛的工作过程, 就信息资源的保存而言, 简单地说包括文字输入、曲谱图片扫描、音频视频的转存等内容;就信息编辑而言, 需要将收集的资料分类形成民间音乐文字信息资料库、音乐曲谱信息资料库、音乐音频资料库、音乐视频资料库等;就信息整合而言, 要完成分散内容的分类整合形成民歌、器乐、歌舞音乐、戏曲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分类;就信息的加工设计而言, 要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进行新的加工组合, 并进行艺术性的设计形成多媒体教学资料, 如:CAI课件, 网页制作等。

2、地方民间音乐教学资源的设计整合

现代化的音乐教学需要实现视听的统一, 这正是传统音乐教学中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 建立地方民间音乐资料库, 将储存的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获取、操作、编辑、存储等综合处理手段, 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 通过交互界面来实现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处理系统, 是不断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有效途径, 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益;它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 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 为教学联系实际提供条件, 为深度的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也为未来的网络课程建设做好准备, 总之, 无论是资源信息的采集保存, 还是资源信息的分类整合, 还是资源信息教学的综合运用, 地方性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建设都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与手段, 遗憾的是, 研究室至今除了一间陈列室外, 目前还没有任何现代化的设备, 一切还只能依靠教师自己出资购买的设备来进行。

四、实践性传承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

谈“以人为本”理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蒋兴荣1钮小静2

(怀化学院音乐系湖南怀化418008)

【摘要】声乐教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其他的学科存在较大差异, 这种差异性既有受教育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也有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等因素的影响, 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殊性,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充分依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达到应有的功效。【关键词】以人为本;声乐教学;理念

Abstract:Vocal Music Teaching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subjects in contents and way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which is affected by educatee’s self actor and teaching method and ways of teacher.Just because of this kind of particularity, teachers must apply"People-oriented"concept to the vocal music teaching completely.Only by this way can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e reach its due efficacy.

声乐教学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交叉融合的产物, 它既遵循教育学的普遍规律, 又必须按照音乐艺术的特性去揭示声乐教学的特殊规律。声乐教学非常注重“人”, 不同的受教个体在相同的教学过程中会因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感应不同而产生差别很大的教学效果, 因此声乐教学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更应该尊重受教者的个人感受, 引导受教者的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 一切从受教育者自身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受教者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受教者的潜力, 进而实现其全面和充分地发展。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高师声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以学生的生理条件为本施教

(一) 要尊重学生的嗓音差异性

声乐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艺术, 每个人的嗓音都有自己的生理特点, 要用嗓音唱歌, 就必须学会调理它、使用它、爱护它, 充分发挥自己歌唱乐器的最佳功能, 这就要学习正确的歌唱

地方民间音乐除文化特性外, 还有实践性的特性,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中国民族音乐教学要求明确提出:“组织学生实地调查、收集民间音乐, 参与各种民俗音乐活动;学习当地汉族、少数民族代表性乐种、特色乐器等的演唱和演奏。音乐的实践性是音乐学习传承的重要方式, 离开了音乐的实践, 音乐就会失传, 音乐的文化也会随之而消亡。

为了传承与弘扬地方民族音乐, 近年来, 我校曾聘请梅庵琴派古琴大师王永昌到我校做专题讲座与表演。2007年, 启东《吕四渔号》承传仪式在我校举行, 我校部分学生成为首批承传对象, 同年, 梅庵琴派古琴拜师仪式也在我校举行, 我校两位青年教师拜梅庵琴派古琴大师王永昌先生为师, 开始学习古琴演奏。2008年新年音乐会启东《吕四渔号》与王永昌先生的古琴演奏再次走进了我校, 同学们在迎接新年的快乐时刻, 也感受到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魅力, 甚至有同学将演出的视频发布在网络供更多的人欣赏评论。新年伊始, 演唱《吕四渔号》的已不再是独有的夏家班子, 而是大学的莘莘学子们。2008年3月《黄海渔歌》 (吕四渔号) 已在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江苏赛区南通分赛区获得金奖, 并取得代表南通赛区参加省里的复赛与决赛资格, 这些活动的普遍开展既是学习地方民间音乐的形式, 也是弘扬与传承地方民间音乐的重要方式,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在实践层面上的课程资源, 为今后的教学也积累了生动的资料。

柯达伊曾说:“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 不把本民族音乐文化建立在自己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 就会象飘莲断梗一样地在世界文化中漂泊, 或不可挽救地消失……”[2]也许是一种巧合, 南通地方民间音乐的研究正是建立在失落的担忧中开始其收集整理的实践之旅, 它经历了收集信息资源、整理信方法, 掌握适合自己嗓音条件的歌唱技术。声乐技术是表现音乐内容、情感的手段, 自身条件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音色、音质、音域各不相同, 出现了高、中、低等不同的声部。有些学生声音条件比较好, 说话声音位置高, 没有系统学习声乐就能唱出很宽广的音域;而另外一些学生声音条件差, 靠天生的条件难以完成自己喜欢的歌曲。面对这些存在于声乐初学者之间的普遍现象, 教师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通过听力来审度学生基本的嗓音条件, 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审美判断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无时不对学生的嗓音条件进行精心分析, 然后设定教学步骤和阶段性训练预期。学生自然具备的个性特点十分可贵, 不经意的失掉以后再想刻意恢复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在技术训练的同时, 要经意地呵护学生的个性特点。审度学生的嗓音条件要通过科学的手法, 检验出学生声带、软腭、悬雍垂、唇、齿、舌、牙、喉等歌唱器官的适应性, 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声部分辨和鉴定, 要综合各种因素来正确规划好学习者的方向和目标。选择适合于每一位学生特有的母音练声区, 由于不同学生的最佳母音的表现能力不

息资源、丰富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与实践性资源再现等一系列环节, 逐渐形成了自己本土音乐文化的基本建设, 虽说其中充满了艰辛, 也仅仅是一个开始, 但南通民间音乐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在课程资源的建设, 而是在完善建设并致力于弘扬与传承的更高层次上展开。

摘要:本文结合南通大学音乐系近年来民族音乐教学中地方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探索, 在介绍地方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建设中采取的基本方式与方法的基础上, 阐明其基本任务与基本环节。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地方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体艺厅[2006]12号

[2]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3]管建华主编.民族音乐文化传承[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孙伟等编著.实用现代音乐教育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4]苏高丽.对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

[5]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 2003, 1.

[6]王聪生.普通高校应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J].龙岩师专学报, 2005, 23.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资源的选择 篇9

一、所选的资源都要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

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课中, 根据《课程标准》的方向要求, 我设置了学生在45分钟教学中能够达到的短期行为与实际效果的具体目标:

1.认真欣赏本课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 在聆听、体验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美。

2.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 能通过探讨、演唱等方式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以及认识这些地区的代表乐器。

3.通过互动拓展练习, 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 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为了达到此教学目标, 我选择了包括蒙、藏、维吾尔、朝鲜、苗、佤六族的音乐, 如, 《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青春舞曲》《酒歌》是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代表性的民歌, 选择这样的音乐对体验和探索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很有帮助;《万马奔腾》及维吾尔族乐器演奏视频可以让学生认识这些地区的代表乐器;《十二木卡姆》视频、一组少数民族音乐视频片段以及结束时播放的56个少数民族图片和背景音乐《爱我中华》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 愿意去感受他们的音乐文化并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有时很多教师为了达到一个目标, 也选择了多个看似新颖的资源, 但是如果运用不得当, 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二、所选的资源要被最大限度地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资源只有被最大限度地运用, 在运用中不断地加以完善并被灵活掌握, 这样的教学资源才是有生命力的。如, 在学习维吾尔族音乐文化时, 我选择的“新疆之春”资源, 是一段维吾尔族乐器演奏视频, 它既是一个导入, 由对蒙古族的学习进入到维吾尔族的连接;又是一个知识点, 让学生认识了维吾尔族的代表乐器 (艾捷克、手鼓、热瓦甫) 和它们的音色特点;还是一个互动环节, 师生共同打手鼓, 既了解了切分节奏又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它又作为一个分析材料, 让学生初步感受和探索维吾尔族音乐欢快热情、富有动感的特点。教学资源的选择不在多, 而在于落实。

三、所选的资源要有代表性和感染力

通过欣赏, 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特点与风格, 最好选择有代表性的、原汁原味的音乐资源。如, 讲蒙古族音乐时欣赏的《辽阔的草原》, 是由蒙古族最著名的长调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演唱的, 这是蒙古族经典的长调民歌, 很有代表性。歌手在演唱时用的蒙语、特殊的拖腔滑音和音色等特色手段, 最能反映当地的音乐风格。

若要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选择的资源也应该是有感染力的, 能吸引学生并使之产生共鸣。如, 在学习藏族音乐之前, 播放藏族同胞去布达拉宫朝拜的电影片段, 那雪域高原的神秘景色以及虔诚朝拜的藏族同胞,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视线和思绪吸引了进来。巍峨的雪山让学生领略到藏族歌曲的高亢嘹亮, 虔诚的朝拜让学生领略到藏族人的善良、淳朴, 这时已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解释, 学生已经能感悟到藏胞生活地域的特点和风俗。

四、所选的资源要能体现出教师的特点和专长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策略探微 篇10

一、立足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充分地深挖音乐教材,实现“例子”的教学价值,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如何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地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不断地充实课堂容量,做到创造性地使用音乐教材。

例如,《进行中的歌》这一课,旨在通过让学生聆听不同风格和类型的进行曲,使学生深入地了解“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深层次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听辨能力。在教学中,我从大家都熟知的《义勇军进行曲》入手,让学生在队列中进行踏步、摆手,结合音乐感受进行曲的强烈节奏。继而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婚礼进行曲》等不同风格的进行曲,让学生比较它们在音色、节奏、力度、韵律等方面的区别,感受不同进行曲不同的表现方式,培养细微的听辨能力。

二、建设校园音乐文化,营造音乐学习氛围

创建浓厚的校园音乐文化,有利于让学生处于耳濡目染的音乐情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收到音乐的熏陶,形成自己的音乐情感和音乐感受。因此,学校可以着手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音乐文化,使其成为资深独特的音乐课程资源。首先,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中要装备数量丰富、种类齐全的音乐书籍、音频资料等供教师备课和学生的学习、娱乐使用。其次,应将学校的宣传渠道充分利用起来,如可以在课间十分钟、午餐休息时间等通过校园广播播放优秀的音乐曲目,通过悠扬、动听的音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利用起学校的宣传橱窗、校园报纸等,将优秀的音乐推荐给学生。最后,学校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音乐活动,如组织校园合唱队、舞蹈队,成立学生音乐社团,经常举办校园音乐比赛,使学生音乐才艺得以充分展现,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融入流行元素,注入时代活力

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流行音乐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笔者对200名在校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将近85%的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超出了其他类型的音乐,95%以上的小学生都能够演唱两首以上流行歌曲。由此可见,小学生对流行音乐是十分喜爱的。流行音乐元素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与学习价值,因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将合适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教学。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唱《我的中国心》《红旗飘飘》《龙的传人》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教唱《外婆的澎湖湾》《同手同脚》《朋友》等歌曲,让学生通过歌词内容,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可以教唱《飞得更高》《挥着翅膀的女孩》《相信明天》等歌曲,增强学生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流行音乐元素为课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能够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是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当然,流行音乐与小学音乐的结合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少主题都不适合青少年儿童,因而教师必须重视对歌曲主题的甄别和选择。

四、立足本土,传承乡土音乐资源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其中有的已经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西方文化以及流行文化等已经逐渐地为学生所推崇,而一些民族的内容却被大家所遗忘。在音乐方面,有的乡土音乐已经濒临消亡,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传统的民间音乐遗产进行抢救性整理、挖掘、开发和利用,将本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乡土音乐与音乐教材进行融合,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地区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如在福建省长汀县等地区,闽西乡土音乐文化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其中的“客家童谣———鸡公子啄尾巴”和“客家山歌———风吹竹叶响叮当”更是广为传颂,透过其内容与形式,可以了解客家族社会、历史、民俗、民族特征以及文化艺术发展历程。但是随着学习的人越来越少,它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了将其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先进行“田野调查”,收集一些歌曲,然后进行精心删选,将适合学生学唱、具有深刻寓意的童谣和山歌进行整理汇编,将其开发为乡土音乐教材,与传统音乐教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依托资源优势办音乐评论专业 篇11

音乐评论作为音乐实践的主要环节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音乐界的关注。由于当今社会对于音乐评论专业认识的匮乏,导致一些不懂音乐专业或专业水平较低的人挤上音乐评论的这趟快车,并借此一举成名得利。而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健康的音乐评论人少之又少。因此,许多音乐人认为,中国的音乐评论教育是一片尚未开发的荒地。

近几年,综合大学内的音乐评论专业正在悄然成长,逐渐显露了其存在和发展的优势。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作为全国较早开设音乐评论专业课程的综合大学艺术学院,己经有了5年的办学实践,其取得的成绩和显露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从2002年起,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文学专业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次年又增设音乐文化学专业。音乐文学是该院音乐学专业下设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歌词创作、音乐剧本写作、音乐评论、音乐文献翻译等方面的人才。

客观地说,音乐评论的相关课程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各大音乐学院的专业设置中基本没有涉及,原因在于该专业的综合性、多元性。音乐评论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理论学科,它更是音乐与其他多科学科(如文学、新闻、历史等)相交融的交叉性学科,所以国内各大音乐学院对音乐评论的专业化教育一直持有谨慎的态度。

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以综合性大学为依托,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大胆迈出了尝试性的步伐。他们充分意识到高素质的文化底蕴对于音乐评论专业的重要性,从招生上严格把关。不仅要求学生在入学前掌握较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的文化课分数接近普通大学的高考分数线。学生入学后,不仅利用本院的师资开设音乐学专业的所有必修课程,还借用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学院、历史学院的师资力量开设诸如西方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新闻传播等相关课程,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学院拥有目前全国先进的、能容纳近700名观众的音乐厅,每周都有本院师生或外请专家、演员的音乐会在这里举行。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学院经常在音乐会结束后举办“音乐沙龙”、“音乐座谈”等交流形式,并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各种视角写成评论文章,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日前学生的各种评论性文章已经在各种媒体上发表,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首届毕业生30人于2006年毕业,一半以上的毕业生成为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的业务骨干,还有的成为政府参议室的音乐资料管理人员、综合大学的音乐理论教师等。

但是由于这一专业的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使得在教学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开设课程过多,学习时间较短等,这些问题已经在实际教学中逐渐暴露出来,也是音乐评论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探析 篇12

一、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

目前,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音乐教材是国家根据课程标准组织教育专家进行整理、 筛选编写而成的, 这些教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但是, 初中音乐教学过于依赖国家规定的教材, 教学的实施主体没有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这样就导致资源开发的主体单一化。每个地方都有特色和文化, 而且不同地域的学生是有差异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因地制宜, 将地域文化与社会、生活、家庭、学校、学生结合起来, 开发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2.课程资源利用率低

音乐课程资源利用率低是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重要问题, 目前很多中学对音乐学科忽视, 音乐课不是被其他学科占用, 就是老师敷衍了事。 一些中学生反映, 学校配备的音乐器材, 比如, 钢琴、电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从来都没有接触过, 老师上课只是简单地讲讲理论而已, 这些音乐器材知识是用来应付检查的, 根本没有利用起来。 部分学校将这些音乐设施仅仅作为一种摆设, 由于常年不用, 年久失修, 这些重要的教学资源就这样浪费了。

3.忽视潜在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多样的、丰富的, 不仅局限于教材, 它们与社会、生活、家庭、学校文化也息息相关,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忽视了一些潜在的音乐课程资源。 比如, 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歌曲、戏剧、乐器可以与音乐教学相结合, 不仅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而且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课程。再者, 多媒体也是辅助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展示一些著名的音乐作品, 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音乐学科的学科地位。

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想开发初中音乐课程资源丰富音乐课堂, 首先要转变音乐学科的教学观念。 学校要认识到音乐陶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高音乐学科的学科地位, 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 不乱占用音乐学科的课时, 对于教学需要的音乐设备要配备齐全, 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要进行监督和考核。 老师要认真对待音乐教学, 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 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教学资源。 学生要转变教学观念, 重视音乐学科,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

2.科学管理, 完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音乐设备是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 不仅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要配合相应的实践教学, 因此, 钢琴、古筝、吉他、二胡等重要的音乐器材是必备的。 一方面, 学校要科学管理, 完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增加用于音乐器材配备的财政资金, 并严格监督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 对于滥用资金和不配备相应的音乐器材的学校要根据规定合理治理。 同时, 对于学校的音乐设备和设施要有专门的人负责看管, 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防止出现常年不修废弃的现象, 造成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 改善音乐学科的评价机制, 从管理机制上提高老师和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 调动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 学校可以建立一些课程资源开发的奖励机制, 对于积极进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师和学生, 给予一定的奖励, 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音乐课程资源的丰富和发展。

3.促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 中提到, 要多种途径开发音乐课程资源, 促使教师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教师是音乐课程实施的主体, 是最了解学生差异性与需求的人, 因此要促使教师参与到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单一, 主要以教材为主, 但是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较少且没有针对性,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愿意学, 老师的教学热情不高涨。 要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就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 从生活的细节中开发课程资源。 同时, 教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老师合作, 编写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 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

4.促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我们在促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的同时, 也不可忽视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音乐方面, 有些学生可能比较有天赋, 喜欢组织一些歌唱比赛, 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一个合唱团, 进行音乐的交流和创作。 这些都是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环境,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推动音乐课程的发展。

比如, 学校积极建设校园文化, 营造音乐氛围, 精心选择一首符合自己校园风格的校歌, 由音乐老师教给每一位同学, 在重要的活动中让学生们集体合唱, 课间利用广播、电台、多媒体为大家播放音乐, 陶冶学生的情操。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 而且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另外, 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 定期举办一些歌手大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对于喜欢音乐创作的学生, 学校聘请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 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创作。

三、结语

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音乐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因此, 积极开发和利用初中音乐课程资源, 丰富音乐课堂至关重要。 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完善管理机制、鼓励老师创作、鼓励学生参与等方面提出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除此, 还可以通过建设课外音乐活动小组, 增强师资队伍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具体措施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 希望能够对初中音乐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摘要:长期以来,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主要局限于教材, 教学资源的匮乏是限制初中音乐学科发展的重要原因,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好地获得音乐知识, 必须对初中音乐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其次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具体措施, 希望对音乐教学和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黎婷婷.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大舞台, 2011, 05:195-196.

[2]张大海.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09:27.

[3]高丽.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J].文学教育 (下) , 2012, 10:134-135.

[4]王雅坤.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戏剧之家, 2015, 08:218.

上一篇:社会研究下一篇:监理工作的现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