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联盟建设

2024-10-08

IR联盟建设(共5篇)

IR联盟建设 篇1

图书馆联盟是一个新兴的词汇,也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它是指各种图书馆为实现合作而通过协议建立的联合体,通过建立这种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解决图书馆经费短缺的问题,满足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我国的图书馆联盟建设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其中很成功的案例有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 Aus)、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这些图书馆联盟在发展中不断的扩大了规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说数量少、发展不平衡等等。因此,加强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于发展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图书馆联盟以它信息资源优势互补、快速响应的优势成为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最好模式之一。

1 制约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因素

(1)缺乏先进的理念。我国的图书馆管理长期存在着一个“自给自足”的观念,这些观念由来已久,并且根深蒂固。改革开放以后,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吸收了中外先进的理念,进而在管理方式上有所改变,但是这种思想依然很普遍,并制约着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一些大规模的图书馆担心建设图书馆联盟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同时会带来更多的负担,而小的图书馆则又太过依赖大图书馆,没有引起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意识,对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的认识浅薄,这些落后的思想直接导致了图书馆合作活动缺乏内部动力,阻碍着图书馆联盟的建设。

(2)建设经费缺乏支持。要建设图书馆联盟需要稳定充足的经费投入。经费的投入主要靠政府支持。而我国各地政府由于对建设图书馆联盟的态度不一,在经费的投入上比较限制,造成了图书馆联盟的建设过程中经费缺乏,联盟建设缺乏经费自然无法发挥它的优势,在巩固和发展上更加受阻。

(3)缺乏信息资源的整合互补。我国图书馆联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表现在在资源建设方面。但是从总体来看,很多联盟的成员馆内部及成员馆之间的资源整合程度还比较低,需要进行加强。比如很多高校的图书馆与该校的分校资料室之间各自独立,没有建立相应的联盟,资料的分编,及互相的联通没有实现统一,即使在校之间也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还有一些存在着图书馆之间分工协作力度不够,优势互补不明显,信息存储数据库的建设出现重复等等。

(4)缺乏良好的技术支持环境。由于我国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比较晚,加上思想的保守,致使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技术比较落后,包括网络化发展不平衡,不够规范,标准化程度不高等等。而且我国图书馆技术由于受经济的影响,在沿海比如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地方要好些,而在经济落后的比如四川、重庆等地方技术就比较落后了。同时,我国与美国的技术发展不一样,我国的图书馆联盟不是在网络技术下开发的,这就导致图书馆联盟在网络环境下更加受到制约,尤其在自动化技术方面存在技术标准不够统一、系统兼容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制约着图书馆联盟的建设。

(5)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的先进性决定了它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网络知识的熟练掌握,还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管理知识,以及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播、网络服务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加上图书馆不像电影娱乐等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造成管理人员对管理的积极主动性比较差。而网络环境图书馆联盟需要一大批专业技能强,有激情和创意的人员去建设。因此,在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中要引进和培养管理人才。

2 建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完善的管理机构是保证图书馆联盟科学、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当前我国国内的很多图书馆联盟中大多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虽然在不同的图书馆联盟中该管理机构有着不同的名称,但是其通常都执行着对图书馆联盟日常工作进行策划和协调的基本功能。因此也可以说,该管理机构的销量对于图书馆联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必须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和健全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公正性的管理机构,以此促进图书馆联盟的持续发展。

(2)保证连续稳定的资金来源。资金是推动图书馆联盟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国外大多的图书馆联盟资金都来自于政府拨款和商业化运营等多种方式,而我国由于受到经济体制不同的影响,图书馆联盟的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专项资金,这就使得图书馆联盟的建设资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获得更加稳定、可靠地发展资金,可以在获得政府专项资金的同事,向联盟成员收取适当费用、吸引外资投入等方式,促进图书馆联盟建设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以此促进图书馆联盟的建设的有效性。

(3)注重联盟内信息资源建设的协作互补。对于信息资源的建设,应当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坚持科学化、多元化和特色化的原则进行信息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同时也需要对联盟经费、发展方向等内容相互结合,才能有效的突出当地图书馆联盟的特色。对于电子文献的购置,则需要对网络版的电子文献进行有限考虑,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与完善。

(4)不断的探索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在建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中,欧美国家的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因此,我们在建设图书馆联盟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吸收欧美国家的技术,同时要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提高管理的技术水平。

(5)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是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核心。因此,在建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展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在人才的选拔上,要去除传统的学历观念,而要以人才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开展一些专业培训活动及交流活动等等,加强在职员工的专业水平。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招纳体制,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的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知识对于人民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作为向大众传递的一种有效媒介-图书馆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加的普及。如何更好的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如何利用新世纪的网络技术,使图书馆更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价值,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联盟,管理,建设

参考文献

[1]叶素萍.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模式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2.25(4):84-86.

[2]王凤娥,何丽敏.图书馆联盟建设策略与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6):191-192.

[3]刘金玲,叶艳鸣,宋洵,强菁.西部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建设机制探析——以四川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3):26-28.

[4]孙宇,孙志权.关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1(4):92-94,88.

[5]陶燕,宋丽琼.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构建模式探讨——暨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可行性分析[J].云南图书馆,2010(3):22-24.

[6]杜晓艳.论中外图书馆联盟建设[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4):185-186.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识别及预警 篇2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者特定的事业部和职能部门,为完成特定项目目标,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联合体[1]。项目结束之后,联盟的资源组合即解散。动态联盟的价值主要立足于系统的协调一致,如果这个条件没有得到满足,则整个联盟容易解体,因此,项目动态联盟时刻面临风险和冲突。

目前动态联盟中的风险问题还未引起理论界和应用者的足够重视,在强调“联盟目标”和“利润共享”原则的掩盖下,人们容易忽略联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其结果不但不能实现利润共享,反而承担了不必要的风险损失[2]。因此,如何认识和有效地防范风险是动态联盟运行成功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这个领域没有被得到深入的研究,现在找不到现成的成熟理论来驾驭之,我们只能把其他风险的研究方法“嫁接”过来使用,使用已经成熟的研究风险体系的方法论,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得到比较合理的结论。

在针对具体事件的风险分析领域中,已有许多成熟的理论方法,如Flanagan和Norman(1993)的Brainstorming法,Tree diagrams法和Influence Diagrams等识别方法[3]; 此外, 通过风险测量、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模拟技术等方法对风险出现的后果、概率分布进行分析(L.Y.Shen,1990,1993)[4]。Cohen(1997)从资产配置角度, 监理一个以软件项目风险来源和处置动机为核心来识别风险本质、 分配风险的理论模型[5]。经Weber(1999)、 Pfleeger(1997)、 Thurwachter(2000)等努力,从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损失额度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拓展[6,7,8]。

针对建设项目的风险研究主要有:Prananta Kumar Dey(2002)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研究项目风险评价,对风险因子的发生概率和严重性进行定量估计[9]; J.H.M.Tah(2000)则使用模糊评价法来评价,使用因果图来表示风险因子、风险和风险结果之间的关系[10];J.H.M.Tah(2000)还使用信息建模方法来评价建设项目风险[10];D.N.Ford等(2002)采用实物期权来研究不确定建设项目战略规划和管理风险评价[11]。王守清等(2004)提出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描述风险的层次级别和相互影响关系的风险影响矩阵和外星人眼睛风险模型(alien eye’s risk model),风险具有和外星人类似的特性,如不确定、不精确, 难以理解和可能带来损失或危险,将风险模型类似的称为外星人眼睛风险模型以更好的反映建设项目风险的特性,并将建设项目风险划分为三种层次( 国家、市场和项目),以不同层次风险相互影响的矩阵或表格形式进行分析,能够识别建设项目的28种关键风险[12];贾晓霞等(2004)提出了项目投资区域风险的识别方法和预警模式,利用聚类分析法系统识别了项目投资所面临的六类区域风险,建立了基于界面集成的预警模式,并运用管理熵对风险警度进行了量化[13]。

对于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风险研究目前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正式的资料比较少。但是, 金融系统、股票、 气候、 粮食、 交通等的风险研究已经进行得比较深入细致, 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方法, 针对动态联盟系统的特有特点, 开展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的识别和预警研究。在该领域, Chiristogh Schlueter Langdon等(2000)运用SWARM技术对建设项目的供应链风险进行了仿真研究[14]; C.Riddalls等(2000)对建设项目供应链风险进行了动态模拟[15];彭本红等(2004)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对企业动态联盟敏捷性的评价问题进行一些比较初步研究[16];贺思辉、李家军(2004)运用相对熵对动态联盟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的测度进行了尝试性研究[17];彭本红等(2004)从系统熵的角度上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价值评价模型进行了设计[18];吴英(2005)专门针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中存在的道德风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识别与防范研究,运用复熵概念对道德风险进行了定义,并提出了一系列道德风险控制策略[19]。

这些研究对于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风险结构仍然没有统一认识,也没有形成针对动态联盟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的系统研究。我们知道,项目动态联盟的成败不仅取决于项目的技术、物资、市场、财务、资金等条件,也取决于动态联盟成员企业相互之间的配合、信任以及合约的完整公平性。基于风险和利润两方面的考虑,项目业主以及参与单位决策者必须对面临的动态联盟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作为风险防范和感知侧面,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够对风险现状和未来及时作出准确分析和评价,建立预防控制手段,实践中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针对项目动态联盟的风险识别和预警模式,将项目动态联盟前期活动融为一个整体,因此,本文尝试从企业风险管理和管理熵角度出发,提出适合项目动态联盟风险识别预警的模型,并给出量化评价的方法基础,以利于项目动态联盟业主及参与单位能够最大限度回避风险,创造良好的项目管理环境。

2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预警的基础。Al-Bahar等(1990)指出:企业风险识别是一种系统地、持续地对风险相关事件进行挖掘与分类的过程[20]。英国皇家社科院(The Royal Society,1991)界定了五种类型: 自然危险、 技术危险、 社会危险、 健康危险和财务风险[21]。Chicken(1994)提出了三种主要风险类型:技术型、经济型和社会-政治型,并强调任何风险评估均可基于这一分类体系[22]。而AS/NZS4360(1995)则建议不要对风险进行分类,提出了基于风险源的列表,最初的列表中包括了八种风险来源:商务法律、经济环境、人的行为、自然事件、政治环境、技术、管理活动、个体活动。[23]

本文按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的不确定性来源来进行识别,具体而言,动态联盟的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如法规政策的变动,社会稳定,政府干预等;金融风险,利率、汇率、股市波动等;技术风险,如技术成熟度、复杂性、相关性等;市场风险,如需求变动、竞争风险、上下游市场变动等。

内部风险则按动态联盟的寿命周期来分,包括:生成期风险,主要是对市场机遇的识别风险;发展期风险,如伙伴选择、利益分配方案风险等;运作期风险,如沟通、质量、协调、道德风险等;解体期风险,如利益分配、执行风险,结算风险等。具体如表1所示。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内外风险的集成如图1所示。

其风险识别的过程主要有:

(1)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辨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要确认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

(2)列出初步清单。列出客观存在和潜在的各种风险。

(3)确立各种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推测与各类风险相关联的各种合理的可能性后果。

(4)制定风险预测图。

(5)风险分类。对根据风险性质进行分类。

(6)建立风险目录摘要。对项目动态联盟可能面临的风险汇总并排列出轻重缓急。

3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预警模式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需要与之相应的风险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为每个子系统确定相应的“雷达”,即危机指标。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战略风险预警、财务风险预警等研究。Altman(1968)首次创立了多元变量判定模型——Z分数模型[24]。Laitinen等(1999)构造了中小企业风险预警系统[25]。随着信息流量和信息集成概念的建立, Aziz、 Emanuel和Lawom在1988年提出用现金流量信息预测财务风险的模型[26]。Jerry Miccolis等(1998)认为应集中利用风险管理资源从战略角度来考虑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及控制[27]。Lucy Nottingham(2002)提出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管理实践,整合组织核心资源来设计合适的风险集成模型[28]。Dickinson Gerry(2001)研究了ERM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将ERM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定位于一种识别、衡量和管理风险的新理念、综合观[29]。国内对于建设项目风险预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项目投资领域,如贾晓霞等(2004)运用界面集成的思路对之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一个集成了六要素的项目区域投资风险预警模式[13]; 周高平等(2005)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30]; 吴国付(2006)对区域港口项目投资的风险预警机制进行了设计[31]。

以上相关研究都没有从建设项目总体层面来进行风险预警研究,尚缺乏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预警模式的研究。本文参照贾晓霞等(2004)基于界面集成的投资风险预警模式[13],对之加以全寿命周期的拓展,系统地将管理熵概念引入项目动态联盟集成道德风险预警系统,以从企业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角度提出风险预警识别、量化的初步理论框架。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预警识别体系要有一个系统的模式将企业范围内的风险管理活动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该模式又离不开风险预警目标、组织、方法、信息、文化及过程。由此提出了基于管理熵的动态联盟集成风险预警模型如图3所示。

该模型集成了动态联盟风险预警的基本6要素(目标、文化、方法、组织、信息、过程),以过程为中轴、战略为基石、组织为实体、方法为中枢、文化为灵魂、信息为纽带,集中反映了管理熵思维下的预警识别的战略、组织、方法、信息、文化和过程集成性特点,是风险预警量化的基础。在此模型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设置风险预警识别体系的运作过程以及特点:目标是要把所有风险预警活动符合动态联盟的整体战略目标,必须从整体角度集成动态联盟各阶段、各成员的风险预警活动;组织指的是项目动态联盟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构,是一种具有动态性。创新性和灵活性的组织模型;方法是指要求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解决风险预警问题,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各类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类、排序和优化;信息是指要从集成角度研究风险预警的信息特征、原则及模型,建立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文化是指风险预警要形成统一规范的风险预警语言、态度;过程则是指风险预警必须满足项目全寿命周期各阶段风险预警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各个联盟成员的职能以及需要提供的信息类型与强度、准确性;

(2)必须明确模型中的信息通道的终端是什么部门,以便对风险的处理及时、有效、准确;

(3)必须明确模型中的决策部门,我们建议在模型中引入监督人,它是联盟以外的经过联盟共同认可的中间组织,监督整个联盟的运作状态以及过程;

(4)信息传递的过程应当采用多重联合传输的形式。

4 熵思想在动态联盟风险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4.1 熵的概念

(1)熵与条件熵

当系统可能处于n种不同的状态,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Pi(i=1,2,…,n)时,该系统的熵可表示为:

E=-i=1nΡilnΡi

其中,Pi满足0Ρi1i=1nΡi=1

设系统A,B统计相关,则E(A/B)是系统B已知时,系统A的熵或成为条件熵。

(2)信息准确性与价值的新测度——传递熵

在状态空间xEn上的信息A,对于xi,yix,信息A的条件熵定义为其相应状态的条件概率的下列形式:

Η(A/x)=1nk=1nl=1n|Ρ(yk/xi)lnΡ(yk/xi)|

它反映了信息A的各状态下不确定度的均值。

已知状态空间x的信息A的条件概率为P(yk,xi),k,l=1,2,…,n, 定义A的传递矩阵:E(A)=[e1,e2,…,en],其中el=1n-1k=1n[Ρ(yl/xl)-Ρ(yk/xl)]l=1,2,,n.

很明显,传递矩阵中的元素表示状态l发生是信息A预报的平均准确度,可靠度,数值越大则准确度越高。

令:

hk={-eklnek1e<ek<12e-ekln|ek|-1n-1ek1e

Η(A)=k=1nhk称为信息A的传递熵, 它是一个在[-1n-1,1]n上的非负连续函数,能准确表明信息A传递状态的不确定度。

4.2 熵思想的应用

影响系统熵值的主要因素有很多,这个问题值得考虑进一步研究,根据熵增原理及其应用成果,把熵作为系统的状态函数,数值越大,系统越不稳定,越无序,联盟内道德风险越大。基于上述考虑,列出下列几条影响系统熵值大小的主要因素[33]:①组成元素的多少(系统的规模性)影响熵值,其他条件相同时,规模越大,熵值越大;②元素种类及元素之间的关系(系统复杂性)也影响熵值的大小,元素之间的关系越多、越复杂,熵值越大;③所拥有的有用信息量(系统的确定程度)增多,系统的熵值减少;④系统的目标对熵值起决定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在能够实现联盟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的复杂程度,做到各个盟员责、权、利层次分明;尽量增加系统对于外界的信息挖掘量和准确性,使得系统有更加准确的判断力,从而增强系统的与经济环境的融合程度;加强成员企业的思想教育和联盟文化宣传,增强系统的亲和力,加强奖惩和法制的力度;努力追求低熵水平——默契,降低联盟工作效率低下、相互扯皮、人浮于事等资源内耗现象,增强系统之间信息的交换数量与质量。所有这些都可以达到降低系统熵值的作用,增强联盟的综合核心竞争能力。

5 动态联盟风险预警系统的量化模型

5.1 内部因素引起的风险度量

(1)风险度矩阵确立

设有m个影响因素、n个节点企业,rij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对第j个节点企业的风险度。设a宝石基于i影响因素的节点企业可以采取决策的数目,决策问题的决策矩阵为O=(oij)n×a,条件结果值oij发生的概率为pij,节点企业j的条件结果期望值为:

oj¯=i=1apijoij,j=1,2,,n

标准差为:

σoj=i=1apij(oji-oj¯)2,j=1,2,,n

在多个节点企业存在的动态联盟中,假定彼此之间是信息不对称的,即从长期来看,节点企业在做决策时没有考虑其他企业决策者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即各个节点企业同时做出决策,道德风险的影响还没有出现。于是,节点企业的风险度为:

dj=σojojj=1,2,,n

考虑m个影响因素,可得到n个节点企业对于m个影响因素的风险矩阵:

R^=(r^ij)m×n

标准化,可得:

R=(rij)m×n

其中,rij为第j个节点企业在因素i上的值,有:rij[0,1]rij=[r^ij-minj(r^ij)]/[maxj(r^ij)-minj(r^ij)],对于任意的第i个影响因素,可以假定rij大者风险大。

(2)熵权的确定

确定了风险度矩阵之后,要对之进行调整,对于(m,n)评价问题,第i个影响因素的熵定义为:

Ηi=-Κj=1nfijlnfiji=1,2,,m

其中,fij=(1-rij)/i=1m(1-rij)Κ=1/lnn, 且当fij=0时, fijlnfij=0。

则第i个影响因素的熵权wi定义为:

wi=1-Ηim-i=1mΗi0wi1i=1mwi=1

熵权具备的性质有:①各节点企业在影响因素i上的值相差较大,熵值较小, 熵权较大时,说明该影响因素向决策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同时还说明在该问题中,各节点企业在该影响因素上有明显差异,应重点考察。②各节点企业在影响因素i上的值完全相同时,熵值达到最大值1,熵权为0,这也意味着该影响因素向决策者未提供任何有用信息,该影响因素可以考虑被取消。③影响因素的熵值越大,其熵权越小,该影响因素越不重要。

为了反映各个因素对某个节点企业的综合影响,将决策者对各影响因素给出的权重(主观权重)ui与熵权(客观权重)wi相结合,最后得到关于影响因素i的综合权重:Wi=uiwi/i=1muiwi,于是各节点企业的熵权评价值为:λi=i=1mWirij.

因为动态联盟是一个系统,各个节点企业是它的子系统,引起内部风险的因素看作是系统中的要素,我们用风险熵表示整个动态联盟系统的无序程度,即内部风险发生的程度,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动态联盟系统内部的风险熵为:

SΙ=-Κi=1nλilnλi

对之求全微分,可得:

dSΙ=-Κi=1n[λi+λilnλi+ο()]

5.2 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度量

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的变化并不直接带来系统内部风险熵的变化,而是通过使各个节点熵的决策人的行为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风险熵变化。决策人的行为可以用决策矩阵表示oij. 假设外部因素有b个,它们对内部因素的影响用矩阵die表示,则外部因素对各个节点决策人的风险度矩阵为:

(cje)n×t=(oji)n×m×(die)m×t

计算出熵权之后,得到各个节点企业的熵权评价值λj,由它引起的风险熵为:

SD=-Κi=1nλilnλi

SD求全微分,可得:

dSD=-Κi=1n[λi+λilnλi+ο()]

5.3 总体风险度量

根据上文分析,动态联盟系统风险熵的变化可氛围dSIdSD,因此总体风险度量可表示为:

dS=dSI+dSD

5.4 信息准确性与价值的新测度——传递熵

为更加明确各个元素表示状态l发生是信息A预报的平均准确度,计算信息A的传递矩阵为:

E(A)=[e1,e2,,en]

其中,el=1n-1k=1n[Ρ(yl/xl)-Ρ(yk/xl)]l=1,2,,n.

Η(A)=k=1nhk称为信息A的传递熵,其中

hk={-eklnek1e<ek<12e-ekln|ek|-1n-1ek1e

在准确赋值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上面所得到的动态联盟风险的预测系统的结果,推算出发生的频率,再采用统计学中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我们的每一种状态空间所对应的不同的风险熵模型,从而确定出风险的大小、警度等。

6 结束语

在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范畴下,研究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的预警系统模式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本文提出的风险熵预警量化模型对于大型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风险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方法,通过这个预警系统发出的信息使动态联盟各企业尤其是盟主企业决策者掌握系统中风险程度。但对于更加复杂、动态性更大的动态联盟,在主观判断不可避免成为重要数据来源的情况下,如何强化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科学结合,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摘要: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对于联盟面临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本文针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面临的风险进行了风险识别设计,首先依据风险的来源划分了项目动态联盟可能面临的风险的种类,其次明确了动态联盟风险识别程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六元素(目标、文化、方法、组织、信息、过程)的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预警模式,六个元素构成了风险预警的有机整体,运用管理熵理论对动态联盟风险预警度量进行了量化处理,以熵权从内外两个来源确定动态联盟的风险度量,并以传递熵概念来明确预警信号指标的准确性,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和准确的量化预警模型,以期利于建设项目动态联盟决策者的风险防范应对策略制定。

电子商务环境下诚信联盟建设研究 篇3

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 存在的信用问题主要表现为:卖方存在的诚信问题、买方存在的诚信问题。在B2C电子商务中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通过网络进行诈骗、不履行售后服务承诺、客户隐私受到侵害、开展违法经营活动等, 都对电子商务信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都阻碍了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发展。电子商务中的非诚信行为给社会、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重大的危害, 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企业和消费者的直接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引起消费者的不安全感;消费者购物过程中不愉快的经历, 也会让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产生抵触情绪;阻碍电子商务长远发展, 助长了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不良风气, 导致电子商务交易社会信任度较低。

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 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证, 生存和发展将十分困难。国家确定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方针政策, 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全国各行业和各地方都掀起了信用建设的高潮。

二、当下电子商务产业中诚信联盟的建设实践

1、现有诚信机制及其评价。

目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存在的诚信机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三方信任机构主导型诚信管理机制和参与者自我主导型诚信管理机制。第三方信任机构主导型的机制主要依靠独立第三方信任机构介入, 以第三方的良好声誉与先进技术及资源来保证信息真实可靠性, 达成契约合同的履行。以参与者自我主导型的基本原理是:买卖双方完成一笔交易后, 在一定的时间内两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给对方作出评价, 该评价形成信誉的信息反馈。综合这两种机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网上交易稳定性。但是, 基于这两种诚信机制的电子商务交易网站间不能实现信用共享形成信用孤岛, 基于交易平台的不诚信以及平台缺乏相关的诚信管理机制和办法增加了电子商务的风险, 出现了信用炒作套取诚信、互相恶评、诚信指数管理缺乏一定的评价标准等问题。

2、诚信联盟模式解释。

(1) 信息不对称下电子商务中诚信联盟的建立。在委托代理框架下,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将会导致以下两个问题:逆向选择问题与道德风险问题。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可能破坏正常的交易秩序, 阿克洛夫在《次品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一文中利用二手车市场交易模型论证了“信息不对称最终可能导致市场被瓦解”。互联网环境下在开放信息量沟通有效性的同时, 为机会主义者提供了便利, 大量虚假产品信息、假冒伪劣产品信息也随之泛滥。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不但依然存在, 甚至在部分领域比传统市场更加严重, 这引发了消费者对网上企业的信任危机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2) 新诚信联盟模式的建立。基于以上的分析, 在现有的第三方信任机构的基础上, 剔除第三方机构或是将第三方转化为联盟体中的一部分。在起初阶段, 原来的第三方转化成联盟中一员是可以在联盟中担当监管者、领导者角色, 引导联盟走向良性监控、良性循环, 最终走向基于诚信的合作联盟, 联盟中彼此作为平等的个体相互监控、相互督促。

具体的运作, 首先由第三方信任机构筛选一定数量的企业作为起初诚信联盟成员, 并对这些成员进行跟踪观察, 了解其诚信状况, 决定是否让其下阶段继续留在联盟中, 享有优质诚信企业名誉, 当其标准等走向规范化之后, 第三方此时仍作为联盟领导者进行下一步的企业成员吸纳及筛选工作, 并开始将自己的领导地位弱化, 使联盟中企业都尽职尽责进行对新企业诚信进行协同评价, 决定在这个团体中的去留。如此以来, 整个联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当大家都体验到作为诚信联盟中一个成员便拥有了诚信的标签, 商业活动中体验到优势所在时, 这个联盟将永远的良性循环下去。

三、诚信联盟建设改进建议

在电子商务对诚信需求依赖极大的环境下, 企业间只有建立诚信合作伙伴关系形成诚信联盟, 构建起诚信的电子商务环境, 才能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顺畅运作。要建立诚信联盟, 需要做到:

(1) 具有创建诚信联盟的大局意识。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应利用媒体、教育等手段倡导诚信观念, 提高社会公德和全民诚信素质, 对企业进行诚信意识的培养和电子商务诚信大环境构建的必要性教育和宣传, 让企业意识到大的诚信环境的利益所在, 联盟内部互相协作共同维持诚信联盟的延续。

(2) 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组织建立诚信联盟。领导者是每个组织的带头人, 其所属组织成员时刻关注着领导者举动, 给他们希望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并在联盟的创建过程中, 初期及成熟期不同的领导者角色也对领导者形成了新的挑战。

(3) 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准则。要建立诚信的电子商务大环境, 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准则是必不可少的。从领导者对新成员的筛选到成员之间的互评、及以后对新成员的大家协同评价时, 要有统一的准则作为衡量标准, 减少个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或者舞弊现象, 影响整个诚信联盟的质量, 丧失建立诚信电子商务大环境的机会。各级政府要扮演好引导、扶持电子商务的角色。各级政府还应大力改善相应的政策环境、机制环境、产业配套环境等。

参考文献

[1]侯玉凤.我国C2C电子商务诚信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5) [1]侯玉凤.我国C2C电子商务诚信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5)

[2]肖开锋, 王明明.B2C电子商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 2007 (22) [2]肖开锋, 王明明.B2C电子商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 2007 (22)

[3]刘焕成, 温芳芳.以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用河南省建设[J].情报科学, 2008 (7) [3]刘焕成, 温芳芳.以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用河南省建设[J].情报科学, 2008 (7)

[4]王鲁滨, 张巍.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 (1) [4]王鲁滨, 张巍.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 (1)

论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及发展趋势 篇4

自从“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出现以来, 对如何定义数字图书馆联盟人们一直存在诸多争议。现阶段, 数字图书馆联盟是为适应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生存的需要、数字图书馆规模化建设而产生的, 是对图书馆联盟的继承和发展, 是数字环境下成员馆间为共建、共知、共享信息资源、开发联合编目系统、联机公共检索系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网络导航、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等组成的被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

2. 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与功能

数字图书馆联盟具有如下特征: (1) 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平台, 构筑以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存取;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为网状结构;具有智能化、多媒体的基于全文的信息检索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和知识的收集、传播和发布功能。 (2) 跨系统、跨行业的多边联合。 (3) 开放和高度资源共享。 (4) 广泛的可存取性。 (5) 市场化的用户运营模式。基本功能表现在: (1) 极大地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2) 改变了过去一馆孤立发展的模式, 推动了图书馆的整体化建设; (3) 形成了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为核心的联合保障体系; (4) 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最为便捷、有效的发展环境, 有助于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3. 数字图书馆的类型

数字图书馆联盟类型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按地理范围, 可分为地区性的、全国性的、国际性的图书馆联盟;根据加盟图书馆的性质, 可分为综合性图书馆联盟和专门性图书馆联盟;根据图书馆联盟协作的主要任务, 可分为资源主导联盟、技术主导联盟、服务主导联盟、供应链联盟与多元目标联盟;按照结盟图书馆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不同, 可分为松散性联盟和紧密性联盟;按照联盟的资金来源, 可分为政府资助型、社会赞助型和商业运营型;按照联盟的目的不同划分, 可分为战略联盟和战术联盟两种类型。

4. 数字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和模式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模式多种多样。从管理上讲, 有松散型的, 紧密型的;从地域上讲, 有区域型的, 有跨区型的;从专业性上讲, 有教育系统的, 有卫生系统的, 有公共系统的, 也有混合型的;从经费来源上讲, 有政府资助的, 有自筹资金的, 也有兼而有之的;从职能上讲, 有单一的, 也有复杂的。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模式主要有国家型和省内型两种。

另外, 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一般设立联盟理事会和联盟常务理事会来管理联盟工作。

5. 数字图书馆的一般技术和相关问题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一般技术: (1) 数据标引技术。人们对数据标引技术研究最多的是元数据, 如元数据的提供、注册, 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等;其次是对置标语言的介绍和研究, 如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特点及其在数字图书馆联盟中的应用, 以及数字对象的唯一标志符技术。 (2)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实现技术。如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接口技术、面向数据库的中间件、数字图书馆的互操作方法、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等技术研究。 (3) 其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联盟中的应用。如知识管理理念和技术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缩微技术、闭路监控系统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存储区域网络SAN技术的应用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建设策略探索相关问题。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相关问题:联盟运作模式联盟的运作模式决定了该联盟的结构, 以及成员馆之间协作和交流的程度。国外学者Barbara Allen对联盟运作模式的研究表明,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模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 (1) 松散型; (2) 跨类或跨州型; (3) 紧密型; (4) 资金集中的州内型。可见, 一个成功的数字图书馆联盟, 对运作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是相当重要的。总的来说, 成功的数字图书馆联盟离不开以下几方面因素: (1) 政府支持。特别是在联盟运作启动阶段, 极需要政府扶持, 在资金上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保障机制。 (2) 统一管理。统一制定联盟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 建立和健全联盟健康和协调发展机制。 (3) 积极参与。成员单位对联盟建设事物热情高, 参与意识强。

6.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原则和策略探索

6.1 建设原则。

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以“资源共建、联合建设、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自愿参加”为指导思想, 坚持以资源建设为核心, 统一规范标准, 开发建设与利益共享相结合。数字图书馆联盟作为一种时代产物, 有它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演变过程, 有它内在的本质的发展规律, 揭示和有效遵循其独特的规律性的东西, 可快速促进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发展, 反之则不然。首先, 它的发展要借助外界的影响和推动。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出现, 数字化技术的产生, 数字化地球的提出, 图书馆数字化的内在要求等成为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其次, 它的发展要有一个合适的内外环境。国家政策的支持, 图书馆数字化工程的启动, 图书馆数字化人才、设备、资源和财力的缺乏, 使各馆为了在充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前提下还能加快自己的数字化进程而被迫结成协作互助、互惠互利的联合体。最后, 尊重它的严肃性、规律性、国际化、连续性、规模化、产业化特性, 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诸多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努力创建新世纪的图书馆。

6.2 建设策略。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促进联盟的发展。目前, 我们对数字图书馆联盟作用和影响的认识、理解还处于初期阶段, 还不系统、成熟。无论规模、组织机构、业务建设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都有较大的差距;没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础;没有规范性的标准、科学的预防机制……这些或多或少是国人特别是决策人士思想和认识不到位的结果。思想的高度统一、认识的高度一致是加快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前提条件。

6.3 成立研究机构, 加大其理论研究力度、广度和深度。

我国对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肤浅、不系统, 直至2000年《大学图书馆学报》才在其第3期上刊登了戴龙基、张红扬的文章《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 文章系统阐述了国内人士对图书馆联盟的理解和认识。而在其他地区和国外对其研究早已是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 1999年台湾地区主持召开了主题为电子资源与图书馆联盟的国际学术会议, 1990年以来一直是美国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1999年英国的《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发表了“图书馆联盟专号”。对图书馆联盟的理论研究在今后应重点放在其发展方向、内涵、文化、标准、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各研究机构间要相互协调, 各有侧重, 也可联合攻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坚持特色路线, 参加国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积极参与国家间的合作项目, 及时吸收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

6.4 规范联盟行为, 加强标准化建设。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保证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各数字图书馆联盟制订自己遵循的各项标准, 首先要考虑到国内外间的合作, 考虑到相互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考虑到网络管理系统的兼容;其次要考虑到标准的可扩展性、包容性;最后要考虑到标准的可靠性, 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在实际使用中不断修订和补充。

6.4.1 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是数字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 是为了减少直至消除文献工作中的无序和重复加工现象, 达到规范化、系列化和统一化, 从而实现文献的交流和共享。没有统一的数据和技术标准, 资源共享将成为空谈。数字图书馆联盟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成员单位能通过联机编目, 共享编目数据, 以减少书刊编目工作中的重复劳动, 提高编目效率和书目数据库的质量, 实现资源共享。

6.4.2 联盟约束力。

数字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之间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自愿的基础上结成的一种非正式组织。自愿是数字图书馆联盟保持生命力的关键, 但自愿并不是自由, 即需要联盟所有成员单位在考虑加入联盟时, 对所有可能预见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协商, 并通过制定必要的规则、合同和协议, 来加强联盟的约束力, 才能维护联盟的健康发展。

6.4.3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

数字图书馆在方便了信息传播和利用的同时, 使得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客体及其权利使用方式变得非常丰富和复杂, 也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信息的传播利用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为解决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 目前不少数字图书馆联盟组织联合法学界、图书馆界、出版界及网络信息提供商共同来探讨。

6.5 加强国际合作。

国内各数字图书馆联盟要抛弃信息割据、唯我独尊的落后观念, 积极加入国内外图书馆联盟组织, 踊跃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 自觉遵守联盟章程, 积极承担各自的义务, 把联合科技攻关、资源共建共享共知等作为工作重点, 处理好成员间、成员与联盟间、义务和利益的关系。

6.6 成功案例。

目前, 国内成功的数字图书馆联盟主要有: (1) 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 (CDLF) ; (2)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STL) ; (3) 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 (CALIS) ; (4) 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 (5) 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 (6) 广东省高校电子图书馆; (7) 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 (8) 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

7. 结语

数字图书馆联盟事业在中国方兴未艾。它不但能根据形势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技术的提高能有效确立联盟的发展方向、要达到的目标、评估标准、保障措施, 而且能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则、条例规范联盟成员的行为, 系统发展联盟的文化, 进而使联盟成为一个组织严密、高效运作的国家数字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宗旨就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 把国家的投资、现代中国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 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 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 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

摘要:本文从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特征、功能、类型、组织结构等方面, 阐述了数字图书馆联盟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原则和策略

参考文献

[1]焦丽.科技情报与经济.国内数字图书馆联盟研究述评.2009.03.

[2]王杰.农业图书情报.我国图书馆联盟研究进展述评.2008.4.

[3]王丽华.图书馆学研究.数学图书馆联盟服务共享模式研究.2008.05.

[4]何琳, 唐淑香.新世纪图书馆.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研究综述.2010.05.

IR联盟建设 篇5

1 大型建设项目的现状与发展

1)传统的组织管理已逐渐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2)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有待提高。3)信息化程度低。4)项目参与方之间缺乏信任,资源不能充分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系统工程思想的运用,人们将集成建造技术引入到建筑行业,并将其应用到大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以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组织的集成管理,并在此基础上从单个企业的集成思路发展到企业间的集成。为此,人们提出了动态联盟的组织形式,它能有效的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2 动态联盟的含义与意义

动态联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者特定的职能部门,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整合,或为迅速应对市场机遇,以达到降低费用、减小不确定性、实现优势互补等目的,从自身利益考虑,通过最大限度地使用参与各方的资源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安排[1]。这种模式对大型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改变传统项目参与方的信息沟通方式,提高信息沟通效率。2)采用群决策技术,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3)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动态联盟组建原则与关键因素

3.1 组建原则

1)可重构性(Reconfigurable)——封装集成的单元模块。

强调系统各单元之间的独立性和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功能上的完整性,系统中某个子系统可被方便地置换而不改变其他子系统。

2)可适用性(Reusable)——跨层次交互。

所有的各种联系、关系都被处理成临时的,不同对象间的直接、固定的联系方式越晚越好;分布式的控制机制和信息系统;自组织单元联系。

3)可扩充性(Scalable)——伸缩范围。

一个单元内的构成要素数目无限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开放式的集成环境和可扩展的框架体系结构,保证企业原有系统的协调工作。

3.2 关键因素

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能快速整合核心资源,为此组建企业动态联盟必须确定由谁牵头来组建,即盟主。一般来说,盟主可由项目总承包企业或施工总承包企业甚至由业主来担任。结合Douglas Tuttle & Brian Kanterjiang对制造业动态联盟建立过程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动态联盟组建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项目任务分解、合作伙伴的选择、组织结构、信息集成平台、核心资源、一致的目标、组织重组、柔性管理机制、利益/风险分配策略。

4 建立过程分析

4.1 基于IDEF0组建模型分析

大型建设项目企业动态联盟的组建过程可采用IDEF0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系统功能活动及其联系的描述,其基本内容是面向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的活动。它由一系列图形组成,图形的元素主要是简单的盒子和箭头,其中描述功能活动的图形称为活动图形。在活动图形中,盒子表示活动,而箭头表示由系统处理的事件,如图1所示。图1中控制和输入表示为完成此活动所需要的数据,控制说明了控制变换的条件或环境,或者说是约束;输出表示执行活动时产生的数据;机制表示执行活动的人或设备、管理方式等。IDEF0采用严格的自顶向下的、逐层分解的方式来构造模型,在顶层说明活动的主要功能,然后不断分解得到逐层有明确范围的细节表示。围绕上述关键因素,运用IDEF0方法,建立大型建设项目企业动态联盟的组建过程模型,如图2所示。它是活动的最顶层描述,整体上表示出了构建动态联盟时所涉及到的所有内外关系。在图2中将A0因进一步进行分解,又可以分为项目任务分解、伙伴选择与动态联盟初步建立、详细组织结构设计、试运行反馈四个阶段的子活动,如图3所示。

4.2 项目任务分解

合理的建设组织计划,需建立在对项目的恰当分解,保留自己所能承担的核心业务,对项目的其他部分进行分解,以使项目的每一部分能够由最具有能力的承包商来承担。动态联盟的合作目标/任务分解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般来说,各子目标或子任务必须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特性正是为了体现联盟中分工的优势。另外,在目标/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还涉及到分解粒度的问题,因为各成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功能是确定的,分解的最小粒度应不小于企业的功能单位。为此可采用PBS( Project Breakdown Structure)——项目分解结构,PBS分解的最小单位具有一定的功能,如铁路线上的一个涵洞,或地铁中的一个车站或一个区间。PBS的分解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功能分解和空间分解,但也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因素。

4.3 动态联盟伙伴选择

合作伙伴的选择在动态联盟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阶段以企业过程设计开始至伙伴企业确定及动态联盟的企业模型初步设计完成为止,其流程如图4所示。大型建设项目企业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应遵循一定的原则:1)核心能力原则。2)总成本合算原则。3)协同工作能力原则。4)风险最小化原则。

5 结语

目前动态联盟在国内外许多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应用,但理论研究方面仍有很多局限。建立符合大型建设项目的企业动态联盟管理体系,将动态联盟理论与大型建设项目建设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还需要许多开拓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以保障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摘要:针对我国建筑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大型建设项目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模式,阐述了大型建设项目企业动态联盟的含义和意义,并运用IDEF0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大型建设项目企业动态联盟的组建过程、项目任务分解以及动态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

关键词:大型建设项目,动态联盟,IDEF0,组建过程

参考文献

[1]林鸣,马世华.动态联盟——项目管理新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刘逸初,徐渝.模块化——动态联盟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J].工业工程,2000,2(6):13-15.

[3]陈禹六.IDEF建模分析和设计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1-46.

[4]B.K.Baiden,A.D.F.Price,A.R.J.Dainty.The extent ofteamintegration within construction projects[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6(24):13-23.

[5]Antonie Van,Nico Zwem.I mplementing IDEF0 TechniquesSi mulation Modeling Specifications[J].The Proceedings of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and IE,2001(1):467-471.

[6]徐晓飞,战德臣,叶丹,等.动态联盟过程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 MS,1999,5(4):39-42.

上一篇:计算机课件的教学设计下一篇:全球协同治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