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档案

2024-08-09

藏品档案(通用8篇)

藏品档案 篇1

由于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创造了无数的文化瑰宝, 这些文化瑰宝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它们组成了我国的灿烂历史文化。为文物建档, 能够真实有效的保存文物的准确信息。本文就针对文物藏品以及相关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1. 文物档案与文物藏品档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于文物档案的理解, 学术界有很多的想法, 许多的争议, 同时也总是将文物档案与文物藏品档案相互混淆。有一部分人认为文物档案是反应与记录文物保护工作、文物研究工作以及文物管理事业的历史记录;有一部分人也认为文物档案是围绕文物开展的多项活动中形成, 有价值的照片、录像等材料。而对于文物藏品档案, 有的学者认为其可以看作是文物从调查到收集入馆, 再由精确的鉴定到科学研究直到展示陈列, 经过这个过程形成的精确记录;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文物藏品档案是通过对原始材料实施整体全面的鉴定工作以及研究之后, 经过系统的整理工作而立卷形成的。

1.1 两者之间的关联

虽然许多学者对于文物藏品档案以及文物档案的具体定义存在许多不同的意见,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它们在档案家族中的重要地位。两种档案都是通过文物展示以及相关的活动开展的, 与此同时它们都拥有档案的最基础的属性, 因此, 它们都是文物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记录。

1.2 两者之间的区别

文物具体可以划分为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前者是指可以移动的文物, 具体包括陶器、玉器以及各大作家的著名书画等。相对于可移动文物, 从字面上理解, 不可移动文物就是指不能够移动的文物了, 具体是指古代存留的名胜古迹、皇家的建筑以及古墓葬、还有就是著名的壁画等具有收藏价值的代表性建筑了。文物藏品是指能够在文博单位以及博物馆中能够保存收藏的物品, 隶属于可移动文物的范围。所以, 文物藏品档案应该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档案以及可移动文物的档案。文物藏品档案可以看作是文物档案的一个小分支, 所以, 假如用文物藏品档案来代替文物档案, 这就会使文物档案的范围变小。由此可见, 文物档案与文物藏品档案拥有着不同的含义以及外延, 具体可以将文物藏品是作为文物藏品档案的中心。笔者认为, 文物藏品档案是指从文物被发现到保存, 再到科学的研究, 这一个过程中形成的一切与文物藏品相关的原始记录。

2. 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

由于文物藏品档案相对于普通的档案拥有着特殊的意义, 所以, 对于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应该按照科学的管理办法来进行必要的管理与保护。

2.1 文物藏品档案要做到分级保管

我国的法律对文物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文物法》规定:“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对收藏的文物, 必须区分文物等级, 设置藏品档案, 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与此同时《文物法》也规定了:“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文献、手稿、具有代表性的实物等可移动文物, 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 前者又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这些法律都显示了在文物档案的管理中一定要分级保管, 针对文物藏品的等级, 建立档案, 这种分级管理的方法能够使文物藏品的分类更加清晰易懂, 同时又很大程度的保护了文物的完整性, 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其的管理。

2.2 了解文物之间的历史关系

历史文物最大的性能就是能够充分的反应其所处的历史文化, 所以, 在对文物藏品档案进行分级管理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文物与文物之间相关的联系, 通过它与历史的联系来衡量它的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等。对文物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了解, 就是要弄清楚文物的来源, 要完全符合档案学中对于物品的来源的尊重原则。实际的工作当中, 有些文物是在一个考古发掘现场找到的, 这时就应该将它们放到一起;对于捐赠以及收购的文物, 要仔细研究它们的文化特点与历史特点, 再将它们统一归类。举一个例子, 对于古玩市场收集的古董, 要先研究它们的纹路、色泽以及年代, 各种方面进行综合, 再将它们归入文化价值以及历史价值相近的文物等级当中。

2.3 要以档案管理为依据

由上文我们可以得知文物藏品档案隶属于文物档案, 所以就可以根据档案管理法来进行相关的管理。在管理的时候, 要将文物的档案资料规范整理、全面收集, 与此同时还要科学的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另外, 还要健全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由于每个专业都拥有不同的特点, 在管理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特点来进行管理, 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维护, 这样才会有效的进行文物管理。由于考古工作者以及文物工作者丰富的经验, 他们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亲自挖掘, 致使他们在文物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观点。在文物档案管理的时候,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 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会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文物从被挖掘到馆中陈列, 会有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鉴定, 由于每个人的见解不同, 这就会导致最终文物记录与档案规定的不符合。文物工作者虽然能够挖掘以及鉴定文物, 但是对于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就不是非常在行了, 这就需要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 这样才会使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更加顺利、有效率。

3. 建立文物藏品档案的重要性

文物藏品档案的建立能够有效的保存文物的信息, 为工作人员提供重要的文物信息。通过文物信息, 来对不同的文物进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这样才会延长它们的真实寿命。文物藏品档案管理还能够使文博单位的管理得到优化, 减少文物流失的现象。由于我国的历史比较复杂, 致使大量宝贵文物流失到其他国家, 而文物档案藏品建设就可以有效地追回文化瑰宝。与此同时, 文物藏品档案也为识别文物的真伪提供了有效的凭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文物藏品档案是文物的原始记录, 它作为文物档案的重要部分, 为每一件文物的完整保存发挥了巨大的功效。笔者认为, 文博单位在进行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的时候, 要运用有效的方法, 科学的管理, 并要向有经验的人积累这方面的方法与技巧。

参考文献

[1]徐微明.小议文物档案及其管理[J].浙江档案, 2011 (1) .

[2]王扬能.付史新.浅谈文物档案的科学管理[J].档案, 2010 (2) .

[3]蔡燕.由“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拍卖风波”引发的思考[J].兰台世界, 2011 (2) .

藏品档案 篇2

乙方:_________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就甲方收购乙方收藏品的事宜签订以下协议,共同信守。

一、甲方收购乙方_________藏品,协议商定总价款为_________元。

二、藏品交货及货款支付方式,按下述第_________款执行:

1.甲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一次性付款提货。

2.协议签约后_________日内,甲方向乙方预付总价款的_________%,计_________元,乙方负责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将藏品运到甲方指定地点_________交货,经甲方验收后,付清余款。

3.乙方负责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将藏品在_________交货,甲方验收后即时支付_________元,余款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付清。

三、协议约定本项收购的藏品状态,详见附件;在藏品交货前发生的变质、损坏等,从而导致与约定状态不符的,责任由乙方承担。

四、违约责任:一方违约的,需支付给另一方违约金(为总价款的_________%);造成对方损失的,还需赔偿损失。

五、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章后,即行生效。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补充。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藏品档案 篇3

【关键词】文物藏品档案;文物藏品管理现状;文物藏品管理对策

成立于1996年的荔湾博物馆,是具有西关地方特色的区级博物馆,其收藏的文物藏品是以研究荔湾历史、文化、民间风俗为主题内容的,自2013年荔湾博物馆合并入荔湾区文物管理所后,作为收藏主要机构的博物馆收藏有数量众多和价值珍贵的文物藏品,馆藏不断增加,统计至2015年馆藏数量达6500件,由此也使文物藏品档案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年来,我馆引入计算机数据库建设 ,把藏品信息的收集整理规范化,对藏品征集、修复 、鉴定、交换、展览等各种原始信息和相关信息尽可能做到收集齐全、分类整理,根据国家文物局印发的《档案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要求,借鉴兄弟单位同行的经验,以国家文物局数据信息管理中心为蓝本,建立了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录入藏品信息,力求做到格式规范、填制准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馆藏文物藏品信息录入,实现档案电子信息化,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

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制度

自建馆以来,我馆领导对文物藏品档案工作逐步引起重视,以国家关于《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为依据,相继制定了本馆的《文物保护征集管理制度》、《文物藏品出入库制度》《文物藏品档案登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文物藏品管理工作。然而由于区级博物馆的库存地方有限,档案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没有系统可行的技术标准和内容规范,没有长效的信息合作共享机制,致使基层文博单位的文物藏品档案工作在工作深度、建档案规范、交流合作等方面缺乏客观具体的指导和标准。档案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建档技术相对落后,共享利用程度低。

二、管理人员

作为区级的博物馆,人员编制有限,且身兼多职。客观上也影响了文物藏品档案工作的开展。例如:我区文物管理所仅有编制7人,而在岗人数只有6人,工作任务却包括普查、保护、管理文物建筑,对文物进行巡查、拍照、建档、修复、整理入库等多项内容;博物馆方面还要进行可移动文物的普查、资料整理录入、上报、日常的展览教育宣传工作,如此细致繁杂的工作职责,使得工作人员分身乏术,往往无暇顾及或延误了建档工作。况且由于基层博物馆也没有专职的藏品档案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身份,人手严重不足,即使录入了资料也只是临时和不完整、不规范、不准确的。

三、建档标准

1、文物藏品的分类不统一、分级不明确、定名不规范。

以往对藏品无统一的分类办法,一般分为历史文物、艺术藏品、地区藏品三大类。而藏品档案即根据博物馆对藏品的分类,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实际经验,摸索自定分类标准,因而无法保证分类的科学性和统一性,如我馆按照文物的类别,将馆藏品划分为瓷器、书画、纺织品、书籍、杂件等5类,而相应的藏品档案也分成了5项分类账。似条理清晰,但类别繁多冗杂,给藏品档案的快速检索与有效利用带来了不便。2、文物藏品的等级划定,则要请专家意见对藏品进行鉴定,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且对于藏品级别仅用特别重要、重要和比较重要等较为模糊的形容词界定,缺乏量化的标准,这样也降低了藏品分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文物藏品的定名一来不明确,无法从名称判断其年代或质地;制档内外称呼不一,如编目与账页称谓有差别,表里不一,无法对应;定名过于繁琐冗长,又难于理解,不适合普罗大众的接受水平。因些,针对我馆目前文物藏品档案工作现状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开展藏品档案重新整理归类录入。

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细化法律法规体系

1、首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博物馆法》,根据我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文物藏品管理制度。关于这一点,《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一文中规定:“每个博物馆均依据本国有关法律制定自己的法规”。这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馆领导及工作人员多方讨论,共同研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如《荔湾博物馆文物征集管理制度》、《文物藏品保护、安全操作制度》、《文物藏品出入库制度》及《文物藏品修复管理制度》等,制度中明确规定文物藏品征集、保护、出入库都必须登记在册,有案可查,有迹可偱,有记录为证。2、其次立足现状,针对目前我馆在藏品档案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例如:对资料分类录入的误差,标准的的不明确,重新进行整理编码,制定藏品档案编制规范,为藏品档案的编制格式、文本制作、藏品分类、分级、定名等具体业务环节提供细化、量化、具体化的统一标准和操作规范。3、另外,对文物藏品档案工作给予法律上的原则性规定,并将文物藏品级别复审工作定期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对文物藏品建档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藏品档案工作健康、良性的发展。

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提升藏品档案从业人员素质

1、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行教育,使藏品档案人员明确自己所肩负的传承社会档案文明、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使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提高对藏品档案高度重视和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针对文物藏品知识、现代现代化档案管理技能等相关能力的专业培训,举办一系列有关文物藏品专业基础知识的讲座,学习参观 优秀文物藏品建档单位的先进经验,使藏品档案人员边做边学,理论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升业务技能,适应文物藏品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与科学化的发展要求。

nlc202309022132

2、提高对藏品档案进行科学管理的专业技术水平;针对目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问题,我馆从现有岗位配置出发,组织在岗人员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如参加广州市艺术博物院举办的“藏品文物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素质培训”,“文物流通与文物征集漫谈”、“文物藏品管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利用”等课程,加强岗位的继续教育,如我馆每年都有划出时间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让大家在工作的同时提升专业管理工作水平。

三、建立健全、完整的馆藏文物数据库管理档案系统

1、加强对文物藏品档案工作的重视和开展。目前,我馆已初步采用国家文物局提供的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系统,把有关馆藏的信息重新整理录入,严格按照《馆藏文物著录规范》的标准,将原始藏品档案进行梳理后,实行边采集、边录入、边审核的工作原则,做到规范采集,在规范采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每条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如我馆于2013年开展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重新成功录入了馆藏藏品数量6305件,其中瓷器类2546件(套)、字画类2490件、杂项1269件,并把其中鉴定为历史文物的藏品上报国家文物局,现已有2911件(套)通过了专家审核。

2、严格遵照国家发布的《博物馆工作条例》中对博物馆文物藏品工作“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说明、保管妥善、查检方便”的24字总体要求。联系实际,制定全面、系统的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制度,使文物藏品从进馆之日起的登记入库、鉴定分级、分类定名、入库排架、建档编目、信息处理、保存管理、统计检索、利用编研、调拨注销等 各个业务环节都有章可偱,有规可遵,通过对文物藏品档案的掌握,促进藏品档案的健康、良性发展;促进文物藏品档案信息的共享利用;促进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实现文物藏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

1、在文物藏品档案保管工作中,以文物藏品档案为基础,建立和完善馆藏文物信息资料网络,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文物藏品信息资源的共享,使保管档案的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里获得准确的信息,及时从文物藏品档案中了解、掌握文物藏品出入库、展览、损坏等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作出准确预测提供文物藏品动向、复制、修复依据。

2、深入开展对文物藏品档案信息的加工利用,为社会公众提供利用服务,保护珍贵馆藏文物。提供档案阅览服务、档案目录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应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改进管理方法,促进文物藏品档案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近年来,荔湾博物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文物藏品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开发,先后通过著书、公益讲座、利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交流活动,把荔湾本地文化以生活化的故事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例如最近创作出版了《荔湾九章》、《荔湾老街》、《魅力荔湾》等书籍,让大众从多角度了解荔湾本地风土人情,为广大文物藏品爱好者鉴赏荔湾博物馆文物藏品提供便利。

综上所述,文物藏品档案是文物藏品的凭证,也是文物藏品珍贵的信息资源,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科学合理管理文物藏品档案,需要文物藏品工作人员不懈努力,对现代化管理作深入的研究和不断创新,以信息化促管理,以现代化管理出效益,不断改进和提高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的水平,从而使文物藏品档案工作能够在文物藏品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以及社会利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文物藏品档案资源的全面共享。

参考文献

[1]刘晓晨.新时期文物藏品档案的点滴思考[J].兰台世界,2009(7)

[2]李淑秋.文物档案的现代化探究.中国期刊网,2012(6)

[3]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4]韩芳.试论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的标准化[J].北方文物,2006(4)

浅谈藏品档案的特殊性 篇4

一、形态的动态性

藏品档案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积累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从藏品入藏之日起,就要随时注意收集与该藏品有关的资料,包括它的制作、演变、流传或出土、所有者的情况,入博物馆或纪念馆后的演变、参加重要展出,出版图录,重要人士的观摩研究,修复前后的照片及修复计划与经过,历次鉴定评价的记录等。藏品档案的形成则是一个动态积累的过程,随着藏品的变化而变化,随时有增加,不受时间限制,它是随着藏品永久保存的。

二、内容的历史性

首先,包括每件藏品的有关历史资料、鉴定记录、修复记录、有关研究著录,以及照片、器物绘图、检验报告、陈列和各种使用情况。但其主要部分是藏品经过鉴定后所编制的系统的藏品介绍材料:对藏品名称、尺寸、重量、质地、现状、来源、器物的文字描述,专家鉴定意见,藏品流传经过的详实记录,以及藏品的照片、测绘图等。其次,包括藏品入馆的原始单据,藏品来源的原始记录,提用凭证,修复记录,注销凭证等材料。再次,包括在藏品的征集、接收、整理、鉴定、登记、编号、编目、库藏保管等一系列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记录及有关藏品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统计分析及与藏品管理活动相关的材料等。上述记录资料是对藏品本身运动全过程的客观记录,反映了藏品历史轨迹。

三、信息的唯一性

藏品档案是对藏品自身和藏品管理的客观反映,是对藏品及藏品管理工作的原始记录。因此,藏品档案具有唯一性,不能进行再生产,也不能用其他物品替代,即使能够按照原物的原状制作出来进行代替,也已失去了原物的意义和价值。

藏品档案是人们了解藏品的唯一途径。由于藏品档案是藏品信息历史的原始记录物,而非复制品,故更具可靠性。因此,有关它身份的证明材料和相关细节都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在缺乏相关证明材料下,这些作为自然和人类历史见证者的身份会受到怀疑,期间的内涵也会显得模糊不清,人们无法深入地认识它们。这时记录着每件藏品相关信息的档案,就成了人们了解藏品的唯一凭据。

藏品档案是反映藏品信息的唯一载体。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来记录藏品的形态、质地、成分等,以求最大限度地反映藏品的本质属性、外貌特征、蕴藏内容及藏品管理、保护、利用等情况是藏品管理的首要任务。记载着藏品信息的材料称之为藏品档案,藏品档案是全面记载藏品信息的唯一材料。

四、价值的多样性

藏品档案是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藏品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气质,各类藏品凝结着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创造力,是祖国历史文明和伟大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实现民族优秀文化科学、健康、规范发展的力量源泉。藏品档案则通过对藏品制作、演变、流传的记录,揭示了藏品的内涵,将抽象的藏品注入了“生命”,使之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感情,成为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综合国力的精神动力。

藏品档案为科学和历史研究提供依据。藏品档案如实地反映了藏品的历史变迁,反映了事物的真实面貌,记载了历史活动的事实和过程,它作为藏品的原始记录形式而存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原始记录,具有参考和凭证价值。

藏品档案对藏品安全和保护极其重要。其一,藏品安全。藏品档案资料齐全,一旦藏品被盗或受损,藏品档案就能提供查证的依据,及时追查和修复,可避免由此造成的重大损失。其二,藏品保护。由于藏品档案中包含着大量有关该藏品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不接触藏品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有关材料就能对藏品有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这样就减少了原件与外界空间及人们的接触,有益于延长文物的寿命,缓解了藏品保藏和使用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文物的作用。

藏品档案是规范藏品管理的有效措施。藏品档案是关于藏品征集、保管、陈列、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编辑出版等各项业务工作的依据,同时也是藏品自身情况的总结。它囊括了藏品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工序,从藏品的接收、鉴选、分类、定级、登账、编目、建档、入库、保管、提用、注销、统计等项任务和内容。做好藏品档案是实行藏品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有效措施。

诚信藏品 篇5

诚信藏品网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币总公司、中国集邮总公司、中国收藏家协会、上海造币厂、沈阳造币厂、香港金币集团公司、澳大利亚珀斯造币厂等国内外权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全国,成为拥有数百名员工以及超过10000名会员客户的专业收藏品投资机构。在中国收藏礼品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一如既往的为客户打造专业的产品供应平台和客户服务平台;公司成立了藏品投资理财部,拥有专业藏品投资理财顾问,专业为客户推荐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让您的收藏投资变得省心、快捷;截止至今我们已成功的为几千位客户提供了推荐收藏服务;我们推荐的优质藏品以及细致入微的服务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精准的藏品预判能力和专业的鉴定水平是我们在激烈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原因;与此同时我们更注重发扬“诚信·团结·务实·严谨·高效”的企业精神,并严格执行企业CI系统标准,以保证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优质的藏品及高效服务。

诚信藏品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优秀团队,长期以来我们本着“靠诚信赢得客户信赖,用专业铸就完美财富”的经营理念在礼品行业这个大舞台上打拼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席天地。

浅谈博物馆藏品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篇6

一、藏品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发展历程

伴随我国文博事业的整体发展、藏品管理水平及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杂乱无章到统一、规范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步建立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一阶段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数量较少,主要包括1962年8月,文化部文物局下发的《关于博物馆和文物工作的几点意见(草稿)》、1964年3月,文化部文物局颁发的《博物馆藏品保管暂行办法(草案)》及1978年1月,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博物馆藏品保管试行办法》等。这些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强调了建立博物馆藏品档案的必要性,突出了藏品分级管理原则,对于《一级藏品档案》给予特殊重视,但并未规定藏品档案的统一格式及备案制度,在档案内容、登录规范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涉及甚少。

2.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1)法制建设方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以及各地方《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等涉及藏品档案管理的专门法、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藏品档案管理制度已渗透到我国文物法律体系的各个层次。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原先“设置藏品档案”的规定上升到法律层面,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也需建立不同范围的藏品档案,从而为藏品建档和档案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2)登录规范方面。《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对于藏品管理工作中的接收、鉴定、登账、编目、建档、库房管理、提用、注销、统计、保养、修复、复制等工作内容做出较为健全、规范、详明的规定,对于归档范围所涉及的各种记录内容、文件材料的规范化登录提供了依据,同时还提出了制定《一级藏品档案》统一格式、备案制度及藏品信息化管理问题。此外,相继出台的《博物馆藏品分类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为藏品本体属性信息的规范化登录创造了条件。1991年,国家文物局颁发《藏品档案填写说明》进一步规范了博物馆藏品档案的登录工作。

3.完善细化阶段(21世纪)。(1)完善法律法规。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1982年版基础上,扩大了“设置藏品档案”的文物收藏机构范围,将非国有博物馆纳入其中;新增了未建立馆藏文物档案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不得出借藏品举办展览或进行藏品馆际交换的规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法人代表离任时,也应按馆藏文物档案办理馆藏文物移交手续,同时,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规定了文物收藏机构与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法人代表违反上述法律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003年出台的、与之配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七条还特别提出建立藏品档案制度问题,此前的藏品档案规范化管理主要侧重于建档制度,博物馆藏品档案制度则包含建档后的管理规范。(2)出台行业规范。2000年以后,国家文物局相继出台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博物馆藏品声像信息指标规范》、《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管理办法》、《一级文物藏品档案工作规范》、《一级文物藏品档案著录说明》、《一级文物藏品档案卷盒、卷内表格、专用纸规范》、《文物藏品档案规范》、《馆藏文物登录规范》等行业标准及规范,使藏品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大幅提高,也为实现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及充分发挥藏品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藏品档案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从上述发展脉络不难看出,建国以来,我国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制度逐步确立,并已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还应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不断完善藏品档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填补管理制度中的漏洞与缺环,在整体上统筹兼顾,建立起藏品档案规范化管理体系。

1.藏品档案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内涵。藏品档案是科学、准确、完整地反映藏品全部情况的记录材料。藏品档案内容是由其记录对象,即博物馆藏品决定的。藏品是“博物馆化”的“物”,对于它的记录涉及藏品搜集、接收、鉴选、鉴定、定级、登记、分类、保护、修复、使用等各项管理工作;藏品具有物质性、直观性和复杂性,想要通过档案再现藏品,则需借助文字、照片、拓片、摹本、绘图等多种记录手段,由此藏品档案的规范化登录须要涵盖各项记录内容,规范各种记录手段。藏品可据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高低分为一、二、三个等级,在种类与范围方面,又包括文物、标本、实物资料三个类型[1]48,由此形成一级藏品档案、二级藏品档案、三级藏品档案、文物类藏品档案、标本类藏品档案、实物资料类藏品档案。藏品档案管理由藏品档案建立、保管、利用及续补材料归档等工作内容构成,应具备藏品建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查阅与使用制度等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藏品电子档案直接脱胎于纸质档案,二者各具功能与优势,虽在内容上联系颇多,但因信息载体的差异,还需配备各自适用的管理制度。藏品档案各项内容的规范化登录、藏品档案管理全过程的规范化以及各级各类、不同介质的藏品档案规范化管理构成了藏品档案规范化管理体系。

2.藏品档案各项内容的规范化登录。2009年2月,国家文物局出台了《文物藏品档案规范》,根据这一现行的行业规范,藏品档案由档案材料的记录内容和属于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两部分组成。记录内容包括本体属性信息、管理工作信息、研究利用信息及保护修复信息。属于归档范围的各种文件材料包括《文物藏品登记表》、《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照片、拓片、摹本、绘图、相关文件材料、相关文献资料及电子文件。相关文件材料主要指在征集、鉴定、入藏、编目、保管、保护、利用和研究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行政文件、法律文书和其他相关资料。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指与文物藏品有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文献、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文摘、报道等文字资料和录像带、录音带、幻灯片、底片、电影胶片等影像资料。电子文件内容包含与文物藏品有关的各类数字化文字、图表、声像资料等,并以光盘为载体保存。《文物藏品档案规范》附录中,逐项规定了《文物藏品登记表》与《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的登录要求。2013年出台的《馆藏文物登录规范》对于藏品基本信息、管理信息、影像信息的登录作出了规范性说明。藏品保护修复信息的登录还可参照《馆藏 金属文物 保护修复 档案记录 规范》(WW/T0010-2008)、《馆藏出土竹木漆器类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WW/T 0011-2008)、《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WW/T0012-2008)、《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WW/T0023-2010) 及《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WW/T0027-2010)等。尽管藏品档案各项内容的登录规范已基本齐备,但各博物馆对于藏品分类、定级等基础性工作还未达成完全统一的标准,藏品管理工作信息、研究利用信息以及属于归档范围的各类文件材料的具体登录内容及标准还有待细化。

3.不同介质藏品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藏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是我国博物馆内两种基本的档案形式。现行的藏品档案管理行业规范主要针对纸质档案制订,档案装订方式、幅面尺寸、专用袋规格、卷盒规格、制作档案的书写材料及工具等方面的规定仅适用于纸质档案。相较而言,以藏品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的藏品电子档案管理略显滞后。藏品信息化管理须制订“藏品信息管理指标体系”“、藏品信息著录规则”及“藏品信息描述语言”[3]。2001年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及《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后续又制订《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及《博物馆藏品声像信息指标规范》作为补充。这些行业规范的出台有助于建立标准化的藏品电子档案,实现全国藏品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但漏洞与不足也不容忽视,例如藏品信息标准只规定了基本指标,并未给出全部指标;藏品信息描述语言作为著录和检索藏品信息的工具,还未颁布相应规范;藏品电子档案的保管、维护、利用等工作也未形成统一的管理工作规范。

总体而言,我国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制度已经确立,并呈现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态势,然而,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规范化管理体系还任重而道远,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新任务。

摘要:藏品档案管理是博物馆藏品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制度经历了初步建立、全面发展、完善细化三个发展阶段,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发展道路,为进一步完善藏品档案管理工作,还需建立藏品档案管理规范化体系。

藏品档案 篇7

重庆川剧博物馆是全方位展示川剧的历史、现状、发展、远景的博物馆, 是陈列川剧艺术的多彩殿堂, 是弘扬川剧文化的教育基地, 交流戏曲学术的百家论坛, 也是重庆地域文化的旅游景观。它结合重庆川剧中心多种艺术形式, 体现了川剧艺术的积淀与厚重, 是集实物陈列展示、多媒体演示、场景再现与现场讲解为一体的“活态”博物馆。

此馆经三年多的收集、整理, 现拥有藏品1699件。包括服装、乐器、道具书籍、图片等十多个类别。其中, 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41件。这些为数不多的藏品不但充实了博物馆馆藏, 给陈列展示提供了条件, 更重要的是记载了川剧200多年的发展、传承的轨迹, 是孕育川剧艺术的土壤。为推动博物馆基础性建设工作, 加强藏品规范管理及使用, 在2011年5月重庆川剧博物馆的管理人员根据博物馆建档要求, 建立了“重庆川剧博物馆档案” (总成) , 其中, 对藏品档案的建立、管理、使用进行了有效的规范。

一、博物馆藏品档案的分类

博物馆藏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藏品是根据每个博物馆的性质及其实现自己需要的社会功能而征集的, 因此也就成为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各种不同属性的博物馆根据自身的特点, 对档案进行“实用性分类”。这里所指的“实用性”是指适合于本博物馆的展览、宣传、使用、保护性开发的措施、行为, 为本博物馆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建设的文字、数据、情况等的记录。“但是, 所有博物馆都应该对藏品进行科学管理、科学保护和整理研究。这些工作应该做到:‘鉴定明确, 账目清楚, 编目详明, 保管妥善, 制度健全, 查用方便’。” (注:《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可见, 这里给博物馆的档案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博物馆的基础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的规划性工作, 每个时期也有一定的倾斜和调整。藏品档案的管理是其中一个既基础且重要的工作, 管理者在了解本专业的作用和意义的同时, 也需分辨与其他档案的不同特性, 充分体现藏品档案的应用价值。从某个角度来讲, 一个博物馆的藏品档案的建设和管理, 体现出建设者的整体理念, 也从反馈的角度对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起着监督和促进作用。

重庆川剧博物馆根据自己的特点分为服装、道具 (砌末) 、头帽、化妆、摆场等。以服装为例又分大衣箱、二衣箱、饰杂头等。这种建档方式不但保留了戏曲的特性又便于 (认知) 检索。所以在档案建立初始, 藏品档案管理员不但要具备相应的档案知识, 且要熟悉戏曲的特性乃至戏曲艺术生产流程, 规范、准确地建立 (通用型) 档案, 做好基础性工作。这中间有两类比较重要又被大家看好的类别, 即“参观、互动演出流程” (档案) 和“参观、互动教育推广方案”。

“‘活态’演示, 互动传情”是川剧博物馆的一个亮点, 重庆市川剧院这类表演团体的优势, 也是博物馆保护性生产开发的一项举措。但这类推广活动得需大量事件记录和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比对, 继而拟表一定深化整改方案, 为进一步纵深开发制订战略性发展方针。由此可见, 详细、准确的文字记载的管理就是不可或缺的前期工作。这类资料 (档案) 应是专项的立档, 并随时与现实切合, 以保证第一手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总保管员点交人组长点收人年月日

而“参观、互动教育推广方案”, 就更具时代性。它反馈出新生代气息是否与我们所倡导、推崇的主流思想吻合?传统文化与现时的共鸣?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等, 都会真实地反映在我们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把这种时代的心声完整、真实地记录下来, 形成完整的 (专题) 档案, 给社会性研究课题提供有力的文字资料。 (表一)

二、藏品档案的建立与使用

档案的价值首先是应用性、其次是保存性。保存是根本, 应用是目的。

当然, 如果一种物品本身不具备保存的价值, 当然就不存在应用性了。但有一点大家要清楚, 档案的保存是为了应用。

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的生命线, 离开了物, 博物馆就不存在了, 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对藏品的管理、运用等基础工作都应有详尽、准确的文字记录, 这是每个博物馆的后勤管理人员的职责。当然, 根据各博物馆的种类、性质的不同, 有侧重的区别, 但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如田野博物馆和专业博物馆, 前者着重对具体遗址

的保护、防范、管理的记录, 而后者是强调对相对封闭环境中的物品进行管理、使用和记录。如对“藏品表”的建立、存档等要求等, 就要求全面、规范且数据准确、图文并举。它具体到对一样物品的身份描述, 以给物品提供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如品名、规格、重量、质地、年代、色彩等近三十项数据, 这种以规范档案要求所记录的数据不但记录了物品的全貌, 为保护, 储备提供了依据, 还给出现意外情况如丢失、损坏的找寻和修复提供了条件。如对古建筑 (不可移动文物) 群的丈量、测绘记录就有很普遍的代表性。很多文物因天灾、人为原因被损毁, 虽然文物不可再生, 但当时如有详实的记载, 也给我们提供了理论研究和再现修复的数据。

三、藏品档案的建立必须从社会实践中来

藏品档案建立的主要信息来源主要有其三:一是之前记录;二是调研记录;三是测绘数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测绘数据”。这是一个较为辛苦的, 但必须的建档流程。比如, 一些古建筑墓群和大型古建筑物丈量工作就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要落实某一个关键数据很可能具有一定风险性。所以, 藏品档案的建立只有来源于实际, 才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

在重庆川剧博物馆建馆初期, 按陈列大纲要求, 需要制作一把体现川剧 (弹戏) 主奏乐器“胖筒筒”。制作者就汇总了四方面的信息资料:一是业内老艺人回忆, 二是梁平“胖筒筒”实物拍照, 三是“胖筒筒”设计图, 四是史料记载, 终为川剧博物馆制作而成。可见, 档案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四、藏品档案的特殊性

博物馆藏品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的主要原因基于它本身具有文物的各类价值特性。如前所提到的每件物品在建立档案时必须标注的数据, 还有一套系统的保藏规定。在档案所涉及的相关《法规》和《管理条理》里都有具体的要求, 这些相关规定都是与藏品本身的价值作用分不开的。所以说, 藏品—档案—制度, 是密不可分的一套系统生成环节, 而“档案”一环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如“展间温、湿度记录档案”, 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不确定性因地域、天气、环境而定, 如我国南方的城市空气湿度大, 物品容易产生霉变;北方干燥, 但容易引起火灾等, 所以, 每天的记录数据, 由藏品管理人员每天进行测试后记录, 形成报告类型的档案, 汇总办公室, 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比对后, 提交具体的调整方案, 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要求是其监测数据不但要准确、详实, 反馈、上报还必须及时。这类档案必须有专人管理, 且必须遵循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及时汇总、整理、存档, 并完善相关的签收手续, 规范存档。

“二爷”的藏品交易经 篇8

彩陶三、万历赵、青花王等这些明显带有纪年和器型的外号, 听上去才能够符合潘家园的身份, 也就是这些外号, 造就了很多至今仍让圈内人津津乐道的财富神话。作为二道贩子的他们, 曾经是农民, 而现在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二爷”。

“鬼市”里的第一桶金

9年前的隆冬, 当彩陶三拎着17件从甘肃老家收购的彩陶和青灰陶罐来到北京时, 压根没有想到在北京一干就是10年, 更没有想到会成为圈内排得上号的人物。和几乎所有的“二爷”一样, 在老家靠锄头和镰刀生活的他, 没几年就走上了倒卖藏品的路。“北京人肯出钱, 只要能把手里的货出了就行。”这是他最初来北京的想法。

2000年的潘家园, 和现在比, 自然冷清了很多, 但出名就出名在它的“鬼市”上, 那时候的“鬼市”交易量甚至要大过白天的市场交易量。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北京, 凌晨三四点的时候, 只有两个地方人头攒动, 一个是天安门, 一个是潘家园。”

彩陶三刚来的时候, 就在潘家园附近租了一间旧屋, 天天赶“鬼市”。“那时候很辛苦, 尤其是冬天, 很冷, 还不敢穿太多, 万一市场纠察队或者工商局来人, 跑起来也利落。”就这样, 他在“鬼市”赚取了来北京的第一桶金。半年后, 有了10万元钱的他作出了一个决定:留在潘家园, 留在北京。从此, 他踏上了无数“二爷”走过的路:先靠手里的真货积累人脉, 构架关系网, 手里的存货卖完后, 再到民间收购或者直接通过别人介绍购进大量的赝品, 真的假的掺着卖。“别以为来买古董的都是眼力好的, 其中的‘棒槌’多着呢!”

“棒槌”最好骗

“棒槌”, 又叫“烧包”“肉鸡”, 是“二爷”们对那些鉴定水平明显是个半吊子但却自信满满想来“捡漏”的藏家的统称。

“这样的人最好骗, 是我们最喜欢的顾客。”通过彩陶三的面授, 记者对于“二爷”们的宰客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很简单, 无非就两招, 一招是“借刀宰人”, 另一招是“故弄玄虚”。“借刀宰人”就是用“托”来套买家。最初的“托”来自于周围的那些摊贩或者小伙计, 但是后来行不通了, 因为一回生二回熟, 总是露熟脸也不行, 容易穿帮。有了这样的顾虑之后, 一个行业便应运而生了, 那就是职业的“托”。彩陶三戏称他们为“文物蚯蚓”, 专门用来钓“棒槌”这种“鱼”。这些人也多来自农村, 多是“二爷”们的乡里乡亲。他们的任务就是每天在市场转悠, 当某个摊主需要他们来“钓鱼”的时候, 他们就凑上来, 用诸如“逛遍了市场, 总算看见好东西了”之类的话语来引诱买家, 交易完成过后再来摊主这分成。

另一招“故弄玄虚”就得看“二爷”的表演功力了。“兄弟, 没看新闻啊, 我这货是他们从地下起出来的。这不, 现在人进去了, 托我把东西卖了, 打点关系。”在说这些话的空儿, 同时做出左顾右盼, 怕别人听见的动作。“一般这两招出来, ‘棒槌’十有八九就买了, 虽然价钱大, 但他心里肯定很满意。”

说到最不喜欢的顾客时, 彩陶三并没有将矛头指向国内的专业藏家, 而是指向了外国人。作为北京城数一数二的古玩交易市场, 潘家园在吸引着国内藏家的同时, 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来此淘金。但外国人比较精明, 很难让他们出手, 甚至就算确定是真品, 他们也会衡量再三。并且由于语言不通, 他们会时常在价格方面跟摊主们产生分歧, 你伸出来三个指头, 他们不往三万、三千上考虑, 而是在说三百, 甚至是三十。他们的这种近乎耍赖的行为, 常常让“二爷”们恼火不已, 甚至不想做外国人的生意。对此, 彩陶三总结出了一条古玩生意和纪念品生意的大不同来, “纪念品哪个老外都想买, 确实也就买了;古玩老外也想买, 可他就是不买。”

来自仿品的屠杀

如果现在问任何一个藏家, 出去淘宝最怕什么, 他们十有八九会说怕买到赝品, 而彩陶三的说法也确实印证了这种担心。长久以来, 潘家园充斥着大量的赝品和高仿品, 甚至赝品的数量高达百分之七八十, 而国内其他的古玩交易市场与潘家园如出一辙, 就连货物的源头都几乎一样。有一位藏家说过这样的话:“仿品就像是一挺机关枪, 没突突几下就把真品全都屠杀了。”长期以来, 古玩交易有一条不成文的行规, 而且经过了这么多年, 都一直被交易的双方所遵守, 那就是卖出去的货物就像是泼出去的水, 无论真假都没有退回的道理。所谓的“三包”“售后”, 在这里绝对行不通, 这很有点赌博的味道。“富贵在天, 买定离手”。正是出于这一点, 像彩陶三这样的“二爷”们才会有恃无恐地将赝品往外卖。“只要卖出去了, 就不怕他找回来。”“什么都可以坏, 但规矩不能坏!”

另外, 这些年的科技进步也为仿造古物大开方便之门。资深记者吴树, 曾经在他的《谁在收藏中国》一书中提到了瓷器釉面老化的新方法, 很简单, 只要在机场过一下X光, 一秒钟就能使釉面老化两百年。用高科技仿制的东西, 不管你是“宫内的”还是“宫外的”专家, 一概鉴定不出来。“就连我这卖仿品的, 有时候新东西一出来, 都不知道真假!”彩陶三坦言。而那些没有什么专业知识, 就凭借着书本上的几张照片甚至是素描来辨别文物真伪的“半吊子”, 就更不用说了。

千万元之后的归隐

上一篇:药师临床工作体会下一篇:环状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