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问题的多元化

2024-09-15

存在问题的多元化(共10篇)

存在问题的多元化 篇1

多元化系指企业在现有产品的发展不能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时, 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 或者行业的高利润率促使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这样一种战略选择。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达到扩展经营空间,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等目标。在我国, 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多元化经营, 特别是不相关多元化经营作为企业的基本战略, 不仅追求科、工、贸、金、房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发展, 而且在工业领域中还涉足多个不同行业。但实践证明, 多元化经营并不是企业发展的灵丹妙药, 很多企业惨败于此。众多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经验教训表明, 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必须审时度势, 正确把握发展时机, 做到自身优势和多元化市场机遇的完美结合。

一、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前提条件

多元化经营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企业, 对不同的企业而言, 多元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相同, 可能是“良药”, 也可能是十足的“陷阱”。只有对企业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条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研究, 才能做到审时度势, 为企业是否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或者实施什么样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外部环境条件。

企业的外部环境条件主要涉及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竞争形势的不断演变等。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必须在具备以下几点外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进行: (1) 原行业或原业务增长缓慢, 已进入成熟期并向衰退期发展, 而且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很大; (2) 新领域出现了新的市场机会, 而且有充分的市场需求; (3) 新业务的发展前景良好, 而且新的业务可带动原业务增长; (4) 新行业或业务领域竞争程度不会过于激烈。企业对市场竞争程度过于激烈的行业或业务领域要慎重涉足。如果企业无视环境变化, 一味追求多元化, 不但不能获利, 反而会产生更大的风险。

2. 内部条件。

内部条件主要包括企业资源的充实程度、管理水平、企业在准备进入的行业中是否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目前的主业是否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等。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必须具备的内部条件有: (1) 主导产业优势明显, 资源充足。企业要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 首先必须具备经营的资源, 包括雄厚的资金、相关专业人才、共享性的营销网络以及高素质的营销队伍等, 而企业资源的获取, 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的主导产业。稳定且有相当优势的主导产业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源泉和企业生存的基础, 也是多元化经营的基本前提。如果主导产业业绩不佳, 企业不仅会缺乏足够的资源来建立新的优势, 甚至会使原有经营业务相关和不相关的产业受到牵连而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2) 企业管理水平能够满足多元化经营的需要。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体现在经营者素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企业的规模扩张后, 业务类型变多, 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尔原总裁张瑞敏认为,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首要条件是其内部管理模式是一流的并与世界接轨, 其外部市场的产品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3) 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内在因素, 而且是企业具有的不可交易、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依托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的外在表现,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往往表现为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核心产品的竞争。掌握了核心产品的市场主导地位, 企业才能比较容易地从专业化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换, 实现企业经营的规模经济。如果企业自身尚未成为同行业市场领袖或进入领先行列时, 却过早转移主战场, 进入别的领域, 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

二、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调查显示,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失败率高达90%。多元化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的多元化能否协调自身的资源和能力, 通过进入新的产业达到充分利用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笔者通过对我国企业多元化失败的案例分析, 认为我国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选择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时机不当。

我国许多企业在自己的产品仍然处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增长阶段的时候, 就由于种种原因而开始进入其他行业。这种选择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丧失了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提高自己产品的市场地位、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而在新进入的市场, 由于缺乏稳定的支撑, 企业在新进入的行业立足不稳, 甚至会血本无归。

2. 盲目进行非相关多元化, 对新进入的经营领域预测错误。

受个人英雄主义影响或者是某些行业高收益和良好发展前景的诱惑, 在没有对将要进入行业进行充分了解和做好自身准备的情况下, 不少企业不顾自身实际不断把经营触角伸向陌生领域。企业由于涉足多个与核心主业所处的领域不相关的行业范围而导致业务越来越分散, 业务之间在技术、管理、市场拓展、融资等方面缺乏共享性, 不同产业和产品所需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巨大差异性, 可能非但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反而会骤然增加企业内部管理成本, 并最终导致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降。银鸽投资就是在多元化投资中遭受惨重失败的一个典型案例。

3.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够重视。

专业化经营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基础, 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发展壮大, 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然后才能扩张。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抱有一种投机的态度, 忽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欠缺品牌意识。不少企业往往还没有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急着实施多元化, 在自身资源和能力都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实行多元化经营, 不仅难以在新领域与同行业企业竞争, 其原有领域也可能丧失掉优势地位。巨人集团的失败就是最好的案例。

4. 急于求成, 忽视内部整合。

企业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内部整合, 包括对企业资源、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以及企业目标之间的整合等。而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际是, 许多企业对于并购后的资源整合缺乏深刻认识, 认为“大即是强”, 不断通过并购扩大规模, 而缺乏技术、市场、管理和文化方面的整合, 结果徒有规模的外象, 实际内部资源混乱不堪, 根本无法形成协同效应, 甚至还会引发企业内部矛盾。联想集团多元化的失利,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企业多元化过程中, 内部资源整合出现了问题, 导致集团发展的受阻。

三、成功实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对策

结合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前提条件, 针对我国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

1.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时机必须恰当。

恰当的时机可以防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散或弱化。多元化经营的时机选择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行业或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位置。任何行业或产品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在产品的投入期、成长期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 如厂房建设、研发投入、产品宣传和管理费用等, 一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进行大量新的投资;企业在产品进入成熟期以后, 产品销量渐渐稳定, 市场地位逐步稳固, 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企业的资金也相对充足。此时, 企业有了较为稳定的核心竞争力, 就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当行业或者产品发展到衰退期, 企业剩余资源障碍很高, 这时通过多元化经营寻求新的发展领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2.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起点应定位于相关多元化。

多元化可以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两种形式。前者指企业所开展的各项业务之间有明显的有形关联, 如共同的市场、营销渠道、生产、技术、采购等, 相关业务之间的价值活动能够共享;后者则更多的是一种无形关联, 主要是建立在管理、品牌、商誉等方面的共享。企业在选择新进入业务领域时, 应首先考虑进入与核心竞争力有较强战略关联的产业领域, 决不能盲目跟风选择与自身业务差别较大的行业。战略关联的根本意义在于它可以使企业在某个领域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力, 比较容易地扩展到相关业务领域, 从而扩大竞争优势的范围和力度, 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具体而言, 相关多元化的优势有三点:一是进入壁垒低。由于企业对自身行业了解较为深入, 相关技术、设备、渠道、政策等资源因素限制较少, 产品也易于被消费者接受。二是易于经营。企业对相关业务较为熟悉, 技术、市场等条件较为成熟, 从而易于经营管理。三是退出壁垒低。进入相似产品生产领域, 可以为企业节约固定资产投入成本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投入, 从而退出壁垒也相对较低。相反, 如果企业盲目进入自身从未涉及的行业领域, 限制因素过多, 风险较大, 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3. 注重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存在是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基点。在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之前, 应首先对企业自身的“核心优势”进行分析, 通过与行业中的佼佼者进行比较, 找出自身的优势所在。然后集中企业资源, 围绕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 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 为多元化经营积攒足够的实力。海尔集团初期的发展可以充分展现“核心竞争力”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从1991年到1997年, 海尔集团依靠自身在冰箱等家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经历了电冰箱———制冷家电———白色家电———全部家电发展过程, 到1997年海尔集团主要产品有电冰箱、电冰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彩电等27个门类, 7000余个规格品种, 最终成功地巩固了自己在家电业的霸主地位。

4. 加强内部整合、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 要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将业绩不佳、影响企业整体经营效果和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业务单元剥离或收缩, 将优势资源集中于符合企业战略要求、具有发展潜力和业绩上佳的业务单元, 以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有效的企业整合应该能够将不同业务领域的管理模式、文化理念融合为一,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达到企业内部运作方式的统一。其次, 培养多元化经营的人才。企业在进行多元化发展时, 必须有多元化领域内相应经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专业人才的支撑。第三,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政策及体系。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有效实施, 必须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 包括组织、文化、运营系统等, 以便于约束、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

总之, 企业多元化战略不是灵丹妙药, 并不适合所有企业。对于具备实施条件的企业, 应该在适当时机, 选择恰当的策略来实施多元化战略。在当今微利的市场环境下, 从我国企业的管理能力来看, 我国企业应当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 实施初步的相关多元化战略。把多元化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 通过多元化来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扩展企业的战略资源。

参考文献

[1].张维, 罗喜祥.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动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02) :39-40

[2].贾正信.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条件分析[J].现代商业, 2009 (18) :138-139

[3].程连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之道[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71-74

[4].李蓓.专业化VS多元化战略[J].管理观察, 2009 (07) :168-169

[5].徐莉, 王轶楠.试论多元化经营战略与企业资源的适配性[J].现代财经, 2009 (11) :67-70

存在问题的多元化 篇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 幼儿教育评价 ; 价值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98-01

1.前言

教育评价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对幼儿教育的适应性与有效性深入了解的有效手段,进而调整与改进幼教工作,促进每个幼儿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提高幼教质量的有效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在对教育的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单一性、片面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社会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教育的多元智能化评价体系的发展与构建,对教育目的、性质、功能、方法以及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对推动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多元智能理论概论

关于智能理论,传统的观念认为,智能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表达以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总和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是具有多种智能,智能跟人的认知领域与范畴有关,是独立存在的一种能力,同时又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多种智能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语言言语、视觉空间、身体感观、音乐、自我反省以及人际交往等多种智能构成多元智力理论。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教育之中,对中国传统教育造成很大冲击,同时也加快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幼儿成长档案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转变幼儿教育理念,对推动幼儿全面教育起到极作用。

3.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幼儿档案在幼教评价中的价值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评价具有促进幼教发展,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所体现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多元智能理论对幼教进行评价结合幼儿档案能发现不同幼儿的个人潜能。从幼儿档案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可以看出,每个儿童都存在个体差异,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结合孩子的成长档案发现儿童的智能强项,发挥强项带动弱项建立适合不同幼儿的智能组合,实现幼儿的全面、良性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进行评价是为了发现幼儿的智能潜能,并加强培养,才能实现幼儿个性发展。

3.2多元智能理论实现教育评价标准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是根据孩子的智力强项进行个性化发展,不同智能的教育评价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在教育评价的过程中,评价标准必须是多元化,不能一概而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需要教师发现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能力,结合幼儿档案实行个性化教育,才能实现幼儿个性与全面的良性发展。

3.3多元智能理论实现教育评价的环境多样性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需要不同的环境刺激幼儿,才能发现智力特点,单一、特定环境看不出幼儿的个性特征,评价有失客观性与公平性。因而,在对幼儿教育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选择多种环境进行,才能发现幼儿的智能特点。

4.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在应到到我国幼儿园教育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处在实践阶段,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4.1在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实现评价的最终目的。从多智力理论可以看出我们传统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评价是以选拔为目的,忽略个性发展的功能。单一的评价方式,也只是给幼儿评成绩、等级等,不能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而服务,更不用说为幼儿提供适合的教育。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負担和挫败感,有伤孩子的自尊心,良失自信心。幼儿的潜能得不到开发,整体发展受到阻碍。因而,幼儿教育评价体系,在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幼儿成长档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观,把多元智能评价结果,实施到现代幼儿教育实践中,实现幼儿教育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4.2促进评价内容、标准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在我国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中,把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评价内容之一,多元智能理论的观念,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多种智能在幼儿的智能结构中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个体未来发展、生活、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变现阶段评价内容的单一性,向幼儿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是今后幼儿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与发展的方向。同时,幼儿评价体系中存在按成人设定的框架进行评价,对幼儿存在的个体差异不重视,从幼儿的成长档案可以发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发展,统一的评价标准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极其不利。因而,改变幼儿评价观,促进评价内容、标准多元化发展是幼儿评价发展之方向。

4.3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注重孩子个体差异。在幼儿教育中引入多元化智能理论,其目的在于关注孩子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教育的多元化,对不同智能的幼儿实行差异化教学。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的智能能力设计教学内容与活动区或,根据不同的智能层次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多方智能并进行着重培养,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自已活动空间,进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燕可钟.多元智力理论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

[2]马娥.近20年国内学前教育评价研究文献综述[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8)

存在问题的多元化 篇3

一、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进程

70年代末和80年代, 中国企业多元化的初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第一批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中国企业是“军转民”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新战略, 军品生产的政府订单剧减, 迫使一大批军工企业开始多元化发展。枪炮厂开始生产摩托车, 诞生了今日的“嘉陵”;生产雷达的企业又制造电视机, 形成今日的“长虹”, 这些都是最具典型性的案例。全国军工企业的民品产值比重, 从1979年的8%上升1985年的40%, 又上升到1996年的75%可粗略地证明这一事态。

进入90年代, 中国企业的总体战略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 多元化经营成为90年代的主导战略行为。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是对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观念的大解放, 大大刺激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 大批企业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 像今日大名鼎鼎的海尔、三九、四通、万科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多元化发展的。这一阶段多元化发展的特征是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成为多元化经营的主体。以及许多企业投资于房地产业, 形成向房地产业扩张的多元化格局。

1997年以后, 中国企业多元化发展出现新高潮。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资本为纽带, 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行业, 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1997年, 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企业兼并与重组在一时之间成为经济界热点, 出现了以企业兼并为主要手段的企业多元化发展新高潮。1999年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 广东三家大型家电企业相继介入新的产品领域, 开始了新一轮的多元化经营:康佳推出手机, 美的进军微波炉, TCL全面介入空调器。

二、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现状

据有关调查显示, 我国企业多元化失败率高达90%①。TCL、海信、厦华、澳克玛、康佳等先后进入IT行业, 但至今未有一家可以与IT专业企业匹敌;海尔在非相关多元化的领域的运作, 破坏了海尔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要做就做最好, 要做就做第一”的公众品牌信念;五粮液在阔绰起来之后, 大肆进行多元化, 进入芯片、汽车、服装, 结果是“出师未捷”。

我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的主要特点是: (1) 进行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范围很广, 全国各地大中企业, 甚至一些小型企业都提出要“跨行业、多元化经营”, 一时间“多元化经营”成为众多企业的首要选择; (2) 企业多元化的动因是抓市场机会, 以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 (3) 许多企业以不相关多元化为主战略; (4) 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的成功率极低, 并未取得预料的绩效②。在多元化经营“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同时, 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经济现象的深刻思考。应当说,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一种战略选择。然而, 近年来, 它在中国却成了一种时髦, 许多企业争相涉足, 尽管成功者寥寥无几, 但还是有众多企业乐此不疲。许多企业多元化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目标行业选择不当。由于目标行业选择不当、所涉足的不相干多元化使得企业在原行业的地位和优势迅速下降, 而在新进入的行业里却没有找到立足之地, 资源的分散使企业顾此失彼, 处于被动地位。

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剩余资源, 取得范围经济效应。在不需要增加太多的额外成本的情况下, 将企业在一种业务中开发出来的能力转移到另外的新业务中去, 从而达到减少总成本, 增大市场力量, 取得范围经济效应的目的。 (2) 分散经营风险。多元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利益就是通过减少企业利润的波动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以及由科技进步和需求多样化引起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 使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而单一产品、单一经营方式还要承受行业风险和政策风险, 不确定性更大。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企业应付市场变化、技术变革或新替代品出现等多方面不确定性事件的灵活性和承受能力, 分散企业风险。 (3) 政府政策的诱导。90年代初, 我国政府号召企业向实业化、多元化、国际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各种媒体也大力宣传多元化的优点, 不搞多元化便被认为是保守, 因而大小企业纷纷开展实业化、多元化, 从而掀起一股投资热潮、多元化热潮。多元化企业集团通常能得到政府和金融系统的强力支持和保护, 享受某些优惠政策, 在投资机会方面享有特权。反垄断法规也诱导企业多元化, 为了维护竞争的公平性,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反垄断法规, 当企业扩大某一产品市场份额的行为超出反垄断法规的限制时, 其扩张行为就会受到制止, 为此企业常常改变扩张成长的方向, 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因此, 企业必须开辟新的经营领域, 选择发展前景广阔、收益水平高的行业进行投资, 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才能进一步增强实力、扩大规模。因此, 一个希望持续成长的大企业走向经营多样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对于国内许多企业走多元化道路, 郎咸平给予了批评。在2004年11月13日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颁奖现场, 郎咸平以《民营企业应避免多元化高速发展》为题作了演讲, 认为“很少有企业家有能力处理好过多的业务”, 明确反对当前一些企业家为了实现快速成长而进行的大力多元化的做法。企业实行多元化往往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发展壮大自己。可是, 如果企业的多元化不但不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 反而成了累赘的话, 企业的发展壮大又从何说起?很多企业在多元化的时候涉足了多个领域, 但又没有能力去整合经营, 最后只好将其转让或任期倒闭, 所以, 想要在不熟悉的领域要做到专业化, 所付出的代价将会超过整合各行业所获利益, 对于企业而言进行多元化经营更需慎重。

三、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没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一个企业在市场成功方面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越强, 就越容易建立和获得竞争优势, 也越难以使竞争对手赶上, 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近几年, 我国许多企业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以改变经营状况, 我国的企业在日益开放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面对同样的竞争环境, 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中, 有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规模日益壮大, 长盛不衰。但更多的是一些企业如昙花一现, 悄然逝去。还有一些企业处于中流, 上不得, 下不行, 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可能。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其忽视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忽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易于导致力量分散, 资源失调, 管理效率跟不上, 致使企业没有突出的竞争优势。由于受到地方政府或者企业家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响, 我国很多企业都有盲目多元化的冲动, 在主业都不是非常稳固的条件下贸然进入新产业, 多头出击, 抽取了主业发展的资金, 而过多的新进入行业也会因为资金不足, 必然无法发展到企业预期的水平。结果不但四处受阻, 甚至有可能轰然倒塌。当年巨人集团的失败就是最好的反面案例。

2.不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 过多地进入无战略关联的产业领域

国外企业采用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经营风险, 但是我国企业的管理者受制度因素和市场经济不完善因素的影响, 却把抓市场机会作为采用这种战略的首要目的, 把不相关多元化作为实现粗放型增长的最佳战略。

不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进行的多元化所需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较多。企业由于涉足多个与核心主业所处的领域不相关的行业范围而导致业务越来越分散, 业务之间在技术、管理、市场拓展、融资等方面缺乏共享性, 不同产业和产品所需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巨大差异性可能非但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反而骤然增加企业内部管理成本, 并最终导致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降。

3.忽视企业多元化的时机, 过早多元化

许多企业在自己的产品仍然处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增长阶段的时候, 就挡不住机会的诱惑而开始进入其他行业。这种战略上的错误不仅使企业不能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失去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而且使自己对其他行业的进入缺乏稳定的支撑, 其结果是自己在新进入的行业没有站住, 在原有行业也失去了竞争地位。

中国环宇电子集团就因过早地多元化而走向破产。环宇曾经是中国电视机行业一个著名品牌, 早在1986年, 环宇牌电视机就出口到英国、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并第一个组建了中国彩电行业企业集团, 至1988年底, 环宇集团紧密层企业增至37个。就在这个时候, 环宇集团开始了巨额贷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经营, 投资到多个相关和不相关的行业领域, 最终于1995年申请破产。环宇多元化时机选择不是恰当的, 理由有:①当时中国彩电市场正处在增长阶段;②环宇年产量最高达40万台, 远未达到经济规模;③环宇在同行业中实力跃居前20名, 远未进入前几名;④经营资源剩余严重不足, 只能依靠贷款来投资。

4.忽视自身实力, 过度的盲目的推行多元化

许多企业在初步获得成功之后就以为自己什么行业都可以进入, 都可以很容易地获得成功。因此, 有的企业两三年里就进入十几甚至几十个行业, 多元化的速度太快, 造成了资源分配紧张, 资本结构恶化。结果这些企业在新进入的行业中无法赢利, 到了第四年、第五年, 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 使整个公司面临破产。

企业即使考虑到企业的经营扩张, 以此增加利润来源, 也应遵循谨慎和适度的原则。因为经营范围的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分散必然导致每种经营业务投入的减少, 并会由此使得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和利润流量变小。有时, 当企业过度多元化时, 还会因资源供给的严重不足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难以脱身, 最终欲速则不达。

可见, 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前提必须要有充足的剩余资源可以利用, 与西方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大企业相比, 中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 实力较弱, 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等都是稀缺资源, 很难再有剩余资源去搞多元化经营, 如果强行介入多元化, 势必出现规模不经济。

结束语

一个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就像一棵大树, 树干和大树枝是企业的核心产品, 较小的树枝是集团下属的子公司或通常所说的战略经营单元, 树叶、花朵、果实是形形色色的最终产品, 而提供养料、支持和稳定这棵大树的树根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见,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开展必须建立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 而企业主营业务的充分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基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 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增强实力通常采用的手段, 他们并非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 而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核心竞争力是向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集中的, 而多元化经营是业务向外的扩张, 两者之间关系紧密。

摘要:自著名的产品——市场战略大师安索夫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以来, 多元化经营战略逐步发展, 成为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一种典型方式, 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扩张规模、规避风险的战略选择。中国实施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 但是中国的企业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 也越来越多的选择了多元化战略。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现状并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多元化,现状,问题

参考文献

[1]钱德勒.战略与结构.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101-102.

[2]李明华.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多元化战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

[3]曹俊.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多元化战略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4, 3:19-20.

[4]韦尔奇.赢.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5.245.

[5]张以侠.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多元化战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9) :204-205.

[6]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189.

存在问题的多元化 篇4

【关键词】主问题;小学语文;设计多元化

“主问题”,是指研读过程中,经教师概括、提炼的,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提炼一个“主问题”,可以规范课堂提问,规范教学流程,更好的达成目标;选准一个“主问题”,可以点带面,有利于精炼过程,简化头绪,开展大量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好一个“主问题”,可以更好发挥“板块式教学”的优点,使“选点式﹢板块式”相结合,真正落实课堂实效。

规范“主问题”的设计,需要老师审时度势,切中要害,突出重点,求得集中、高效。也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特点、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求得清晰、紧凑。更需要老师转变思维,针对时事,求得创新、鲜活。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和不同个性的学生特点,如何选好“点”,呈现多元成效,笔者意从以下几点,谈谈做法。

一、抓住学生的“疑惑点”,巧妙提问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从问题的惊讶开始。”学始于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引导学生自己生疑发问,设计出一些能帮助学生拨开思维迷雾的“主问题”。

笔者在“送教”《梅花魂》一课时,根据学生预习调查,发现由于历史背景的原因,学生对外祖父爱墨梅的情感产生了疑惑:文本的情感是外祖父把對祖国的眷恋寄托在爱梅上,并以梅花来提醒自己是个中国人。如果抓住外祖父的言行,从他“爱图”、“谈图”、“送图”中去体会,有一定的难度,还会产生很多疑问:“外祖父为什么如此爱惜墨梅图?离别前为何又送给莺儿呢?送了墨梅图为何又送绣有血色梅花的手绢?”如果用“魂”字作为突破口设计主问题,无疑是难上加难,学生阅读就会流于表面。

根据学情,我在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发现课文描写了外祖父三次落泪,预设了这样的主问题:读课文,划出祖父“落泪”的句子,想想祖父为什么会落泪?

显然,研读“落泪”的句子,思维更直白,理解更快捷,感悟更深刻。不管是教莺儿读唐诗宋词时的落泪、还是听说莺儿要回国自己回不去而大哭,以及分别时赠墨梅手绢时的落泪,都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最后再以“梅花”和“魂”来总结,降低了教学难度,扫除了学生阅读障碍,使学生尽快走进作者和外祖父的内心。

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及时设问

学生本身就是课程资源,而且是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们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一定要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重视学生的自我阅读。

笔者在执教展示课《检阅》时,开课直接示题后请学生观看建国五十周年国庆阅兵片断,在雄壮的背景音乐衬托下,画面中整齐划一的步伐和有力坚挺的动作,紧紧地揪住了学生的心。学生目光都聚焦在画面上,心潮澎湃。

在这样的小高潮下,我及时以最后的两个“真棒”为突破口,设计了主问题:认真读课文,找一找小伙子博莱克棒在哪里?

在这个主问题的牵引下,学生抓住课文的精彩段落,通过划一划,读一读的方式,认真读书,细心体会博莱克的动作和神情,想象他训练时的刻苦和付出的努力,以及揣摩检阅时他的内心想法,进行朗读。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在反复的朗读中,培养语感,逐渐感受博莱克的坚强和神气。

这个案例中,正是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运用机智,设计了主问题“为什么说小伙子真棒?”,营造了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

三、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恰当设问

因为学生年龄的特点,和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关系,学生对文本的关注点和成人不一样,他们有自己感悟文字的角度,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对文本独特的解读。我们在设计主问题时要立足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

如我县教研员臧学华老师在执教《浅水洼里的小鱼》时,通过初读,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了无数小鱼搁浅在沙滩上,有的喘着粗气,有的在做最后的挣扎,有的已经奄奄一息。……在音乐帮助下,把学生的关注点进行了聚焦,在阅读本文的基础上,学生产生了两个心理冲突:1.小鱼那么可怜,大人为什么不在乎?2.大人不在乎,男孩为什么在乎?

这这种心理冲突中,教师恰当设计了“这个大人怎么看着?男孩怎样在乎?”两个主话题。在反复的“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合作交流”中,学生感受到了关爱生命的意义。

从这个案例中,教者正是根据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关注点”为基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心理冲突,设计主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原动力,使学习真正有实效。

总之,新课程很多单元都有相关主题,围绕主题,设计“主问题”,可以充分体现教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审美嗅觉,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去洞悉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同构本质,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孙丽. 点燃思维的火把——小学语文课堂主问题提问的艺术[J]. 课外语文, 2015(11):73-73.

存在问题的多元化 篇5

一、党群关系和多元利益格局

在我国,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 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 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 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

所谓党群关系, 宏观上讲, 就是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微观上讲, 是指政党与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公民、选民以及自治性组织的关系。党群关系是世界上所有执政党都高度关注的问题。和谐的党群关系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党群关系正日益受到多元利益格局的影响。那么多元利益格局是什么呢?

多元是相对于一元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迅速发展, 过去单一公有制格局被打破, 分配制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虽然人民的根本利益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人民内部的具体利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即形成了多元利益格局。

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与社会利益分化密切相关。社会利益分化是指各利益主体因利益实现渠道和实现程度不同而引起的收入差别状况, 以及社会利益群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断分化与组合的过程。利益分化的提前是社会上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主体, 这与利益主体实现利益的能力、渠道和途径以及分配政策有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 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关系, 经济关系就是利益关系, 三者是同义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 对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解决好多元利益格局下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的意义

当前在多元利益格局下, 党群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 这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事关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 解决好多元利益格局下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一) 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主要途径

党的群众路线, 是我们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和基本领导方法。群众路线的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在当前多元利益格局下, 由于利益的分化, 社会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 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具体利益, 对党的工作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 因此对群众路线的贯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社会利益分化的过程中, 党要坚持代表自己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利益, 这样党才能有效的实行自己的领导, 巩固自己的地位。

(二) 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一项长期而宏伟的事业, 这个事业需要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 人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随着改革开放, 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利益关系的冲击下, 原本和谐单纯的党群关系变得紧张复杂, 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群众对党不再信任, 对党的利益代表性产生怀疑。党群关系出现的不和谐状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使党群之间达到和谐状态, 关键还是理清其中的利益关系, 所以只有把利益关系处理好, 党群关系才能处于和谐状态。

(三) 党群关系是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重要问题

党与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人心向背, 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 社会分层愈来愈明显。作为社会主义主人的人民则处于社会底层, 生存状况极为艰辛, 这使广大人民产生了心理偏差。当今社会, 仇富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 任这种状态发展下去, 社会将会不稳定, 从而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需要我们党运用收入分配政策, 缩小差距, 发展经济, 达到中间大两头小的理想社会结构, 这样才能使社会和谐, 国家长治久安。

三、多元利益格局下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光辉历程, 在这30多年里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改革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触及了人们的利益, 打破了旧的平衡, 引起了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新调整。这对党群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利益主体多元化削弱了群众对党的信任感

中国阶层分化使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 在这种情况下, 执政党能否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 改善党群关系的重要课题。随着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民对党的认同和信任不再是一种纯粹的信念, 他们对党的评价更多的是以实际执政绩效为标准, 更加理性化、功利化了。马恩理论揭示了人民的奋斗总是与他们的利益有关, 并公开声明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在这种情况下, 党能否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成为制约党群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 收入差距的扩大化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受到影响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当今社会, 因收入差距过大造成不同群体之间贫富差距扩大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已经显现。随着利益主体的不断分化, 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突出表现在分配领域的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化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共同富裕产生了偏差, 这种情况下, 人民群众会对党的领导产生怀疑, 甚至会对社会主义产生质疑。这就会削弱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三) 利益的多元化导致执政党整合各方利益的难度增大

中国阶层分化使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 由此构成的矛盾便带来了执政党利益代表性与社会群体利益多元性怎样协调的问题。执政党既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 又要兼顾各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和眼前利益, 要统筹兼顾。这其中就涉及协调利益的整合, 利益关系是各个社会关系的核心, 人民的行动总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因此整合利益关系有一定的难度, 但在整合的过程中, 一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为人民谋利益。在此基础上在统筹兼顾, 充分考虑到各阶层的利益以及各阶层内部的利益, 使党更具有利益代表性。

四、解决多元利益格局下党群关系存在问题的途径

党群关系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在新阶段, 党群关系是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互动关系。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 党群关系的建设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必须采取多种途径改善党群关系, 加强党的领导。

(一) 加快经济发展是改善党群关系的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的基本经验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有说服力, 发展才有吸引力。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阶段在多元利益格局下虽然党群关系的矛盾表现在多个方面, 但其核心问题还是物质利益问题, 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不发达, 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加快发展经济, 使每一个人的物质利益都得到一定的满足。

(二) 切实改善民生是改善党群关系的根本

在多元利益格局下, 收入差距、社会分层进一步拉大, 作为社会财富直接创造者的广大人民, 经济状况并不理想, 与他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身份不相符。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体现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民为本。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当前切实做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要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三)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改善党群关系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认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前, 密切党群关系, 处理依靠经济的发展, 还需要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多元利益的冲击下, 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被弱化。当前加强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 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健全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 特别是要坚持政务公开, 扩大人民的知情权。二是要坚持民主决策制度, 支持人民的选择权。三是要坚持民主选举制度, 尊重人民的选举权要引导人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四) 加强对群众的说服教育是改善党群关系的重要环节

党群关系紧张, 与近些年来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密切相关。广大的基层干部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说服教育, 做好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凝聚力, 增强党的群众基础。当前要对群众进行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使他们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的教育, 提高群众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三是民主法治教育, 是群众懂法守法, 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力。

摘要:党群关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关系。当前, 在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冲击下, 党群关系出现了如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受到影响、人民对党的信任感削弱、党整合各方面利益难度增大等问题, 党群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这需要执政党采取政治、经济、文化等途径加以化解。改善党群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群众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党群关系,多元利益格局,意义,问题,途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2]刘诚, 费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新时期党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调查报告[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3.

[4]徐明璐.关于利益格局变化下的党群关系和谐化的思考[J].理论建设, 2008, (03) .

[5]王梅枝.多元利益格局下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4) .

[6]吴怀友.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7.

存在问题的多元化 篇6

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天水市已形成了以县(区)农技推广中心为主体,省、市、县、乡等纵向农技推广体系,以政府农技推广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横向农技推广体系。已基本健全了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逐步实现了“强化市一级,完善提高县一级,理顺乡一级,建立村一级”的总体建设思路和工作重点,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农技推广队伍。截止目前,天水市、县(区)、乡(镇)三级共设立农技推广机构157个,实际从业人员2 251人。对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培训,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2 多元化农技推广机制建立存在的问题

天水市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经营主体多,农技推广难以满足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越来越多,我市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将不断提升,迫切需要多元化、多层次、较高水平的农技推广体系,但当前还存在农技推广主体缺乏协同机制,农技推广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农技推广效率较低,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农技推广主体相互分离

目前,天水市农技推广主体衔接不够。农业科研机构创造知识,出科技成果;农业院校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农技推广部门应用科研成果,提高农业效益,三者应该是紧密联系的。但农技推广、农业教育和农业科研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三者各自独立,各成系统,缺乏有效的联结机制。

2.2 多元化农技推广合力尚未完全发挥

政府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分工过细,缺少整合功能。龙头企业技术推广主要考虑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目的是获得稳定优质的加工原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技术服务能力较弱,与其他农技推广主体紧密联系度不够。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技协、农业科研、教育、农技推广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使得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很难适应农户的多样化技术需求。从事农技推广各类主体之间缺少协同机制,难以形成农技推广合力。

2.3 农技推广效率不高

农技推广部门寻找能够切实有效解决农民需求的推广项目主动性较差。由于缺乏主动了解农民及市场对技术需求的积极性,推广活动通常是带任务、带指标进行,常以技术为中心,而不是以农民为中心,因此农技推广与农民技术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农业技术供给和需求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尚未形成良好的供需信息及服务质量信息反馈机制。这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影响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效率。

2.4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

目前,天水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3%,农技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农民,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直接影响了对农技推广的认知和接受。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中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将加快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村留下来的劳动力素质更低,即使有水平的专家、教授,面对文盲半文盲的弱势群体,向他们推广农业科技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显得十分困难。

2.5 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我市乡镇农技推广骨干大多毕业时间早、年龄偏大、知识陈旧老化,难以适应农民技术需求和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专业技术岗位被非专业技术人员挤占,严重影响农业技术服务效果,一些偏远地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基本上没有参加过系统专业技术培训。

3 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议

应整合农技推广资源,着力形成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农技推广、农业科研、农业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为一体,以项目为载体,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农业科教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培训,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服务,加快建立政府统筹协调、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3.1 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条件建设

制定高层次农技人员培养计划,采取定向委培方式,提高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对于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建立规范的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多形式培训,使基层农技人员普遍得到培训。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实现有办公场所、有服务手段、有下乡交通工具的建设目标。建立健全严格的公益性服务岗位农技推广责任制、考核评价制度,量化考核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切实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待遇,实现在岗人员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聘用人员的工资与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挂钩,按岗定酬、以绩付酬。

3.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在投入方面,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列入一定的事业经费,用于重大农业技术项目立项前的调研、论证、申请立项、试验示范等前期工作;市级财政专门列出农技推广和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经费。给乡镇农技机构专门的工作经费,确保乡镇农技人员2/3的时间用于农技推广工作,配合市县开展试验示范,抓好农民技术培训。

3.3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鼓动技术人员经常下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建立定期表彰奖励机制;有计划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外出考察学习相关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机械。组织跨地区、跨单位、跨行业的横向联合的创新团队,开展重大农业技术难题的联合攻关和推广。

3.4 鼓励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技推广

鼓励社会科技人员以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农技推广。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技协等在生产地创建区域性技术指导站或研究所,开展专项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规范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行为,建立农技推广服务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机制。在充分利用村级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投入,逐步建立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依托农业科技示范户建立村民小组农业科技服务点。

3.5 建立农技推广协同创新机制

农技推广应多元化发展,大力培育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技协、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等新型农技推广主体。农技推广应从以提供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转变为提供生产技术、农民生活、优质农资、各类信息等综合服务。农技推广应从以技术为主线逐步转变为以产品为主线,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配套服务。构建主体协同、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摘要:加快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于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技推广,机制建立,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吴立锋,李润霞,杨漂,等.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68-369.

多元化战略存在的机理分析 篇7

企业发展究竟是走专业化道路还是选择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多元化”概念由伊戈尔.安索夫 (H.Igor Ansoff) 在上世纪50年代率先提出, 它是指企业在原主导产业范围以外的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 是与专业化经营战略相对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继1957年安索夫 (H·I·ANSOFF) 多元化的启蒙思想之后, 霍普金斯大学的彭罗斯 (E.T.Penrose) 在其专著《企业成长理论》 (1 9 5 9) 专辟章节分析了多元化战略问题。钱德勒 (A.D.Chandler) 在《战略与组织结构》 (1962) 中提出了与多元化战略相适应的“事业部制”的分权模式。1962年, 哥特 (M·GORT) 在其《美国产业的多元化和一体化》中指出, 多元化是指为单个企业服务的市场异质性的增加。换言之, 哥特的多元化观点不仅包括了企业产品的多元化, 还包括了市场的多样化, 从企业的内部走到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总的来说,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 是企业多元化问题研究的开端阶段。

1974年, 鲁梅尔特 (Rumelt) 认为:多元化的实质是延伸到新的领域, 要求发展新的能力或者增强现有能力, 一种的新的业务活动可能与现有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关系, 但仍然需要掌握不同的生产技术, 不同的营销理念和方法, 以及新的投资决策、计划和控制的办法。赖利 (L.Wrigley, 1970) 研究了1967年美国Fortune500强调查, 描述了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差异。Hoskisson, R.E.&Hitt, M.A. (1990) 在赖利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多元化战略的测量方法。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企业多元化问题的发展阶段, 人们多从既有的多元化企业各种表现对其进行测度和绩效评价。

近期, 在多元化战略研究领域出现了重新考虑相关性含义的趋势 (Bergh, D.D.2001) 。波特 (Porter, 1997) 使用五种竞争力模型、公司地位、价值链分析模型对多元化战略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目标集中战略”。巴尔尼 (Barney, 1991) 提出多元化拓展方向必然是与资源相关的。Amit, R.&Schoemaker, P.J. (1993) 提出了内部资源整合理论。马凯兹 (Markides) 在《多元化、归核化与经济绩效》 (1995) 一书中, 正式提出了归核化 (R e f o c u s i n g) 的概念。Chrisman, J.J, Chua, J.H.&Sharma, P (2005) 讨论了整合视角下的多元化展露问题。由于此阶段多表现出对企业经营的理性思考, 因此这时期及此后就被称为对企业多元化的反思阶段。

以上梳理的就是整个多元化战略管理思想的脉络。

二、多元化战略决策存在的机理分析

从企业的经营发展历程来看, 多元化往往成了它们的阶段性选择。这一点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这是因为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 长久生存, “做强”与“做大”就如孪生姐妹一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观念在亚洲儒家文化圈内尤其如此。当企业还处于“幼年”时期, 考虑多元化或许还不是企业须关注的, 但是当企业成长到一定的规模, 市场在已知领域竞争激烈, 其他市场或未知市场存在潜在机会的时候。企业如何进行战略选择, 这往往是事关成败的重要问题。这一观点在W.钱.金和勒尼莫博涅出版的《蓝海战略》一书中已作重要说明。目前, 我国私营企业所谓“泛家族化”经营战略的趋势, 也在阐述这样一个事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民营企业集中发展“做强”后, 不断融合企业资源与社会资源, 从而借助资源的整合, 走上“稳健”的多元化之路。

企业为何要多元化?这是一个类似于“存在还是亡”的严肃问题。既然企业是理性人的集合, 那么它 (至少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一定会有这样的基本判断——趋利避害。多元化战略作为企业趋利避害的一个途径, 必然是企业所必须去精心考虑的。企业将多元化视为战略目标, 并开展实施, 一般而言主要出于三个理由:一是战略性扩张;二是分散风险;三是协同效应。

1. 战略性扩张。

将蛋糕做大几乎是所有企业家的梦想。企业做强之后, 总是希望能够做大。甚至有的企业还没有做强就想做大。大在中华文化圈里是正统思想。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话, 平天下 (可视为巨型跨国多元化企业) 这个宏伟蓝图大概是每个企业家所追求的。而且扩大市场容量, 扩展规模可为企业健康的存活提供一定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大规模系统作战的能力, 才可在战略上保证企业的长久生存。

2. 分散风险。

避免所有的鸡蛋都会打烂的好办法就是把鸡蛋分别放在多个不同的篮子里。企业为了分散经营风险, 比较理想的选择就是分散经营, 采用多元化的增长方式。这样, 即使企业原有产品的技术、市场发生变化, 也可以靠其他领域的产品来开拓市场, 互相弥补。同时, 由于各种产品所处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其他行业中成功企业的示范效应, 使得具备多元化增长条件的企业扩大了想象的空间。向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进军既可以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和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又能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回报, 还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3. 协同效应。

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为了谋求协同效应。从事多项业务的企业可以共享剩余资源, 通过有效整合这些资源, 可以实现分摊成本、共用信息、渠道、人力, 从而使企业达到做大又做强的战略目的。企业的协同效应可产生于关联产品生产中的技术依赖性, 也能产生于企业在营销方面的经验和技能。当企业利用可分享性和半公共性的战略资产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可以获得协同效应。管理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协同效应甚至能确保低成本和差异化战略的同时实施。为企业进行资本扩张寻找新的突破口。

摘要:本文追溯了整个多元化战略思想的历程, 并在阐述多元化历史和思想渊源同时, 深入定性分析企业多元化经营存在的一般机理, 分析企业选择多元化的原因。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经营,企业

参考文献

[1]Amit, R&Schoemaker, P.J (1993)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4 (1) :33~46

存在问题的多元化 篇8

后现代艺术更注重将多种不想关的的艺术进行结合,这种结合一定程度上颠覆覆了纯艺术的概念,它并非单指纯艺术的结结合,而是将设计作品与艺术相结合便于观观赏者通过设计直接看到艺术的表达。后现现代主义艺术受结构主义的影响使得其表表达兼容且怪诞,对观察者的主观感情具有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力进行考验。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与探讨后现现代主义艺术存在方式的多元化。

1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后现代主义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中, , 是当代西方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潮,最最近二十年西方理论界研究最重要的课题题便是后现代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逐渐加大,人人为劳动被科技大规模的取代了,人们的认认知方式等也发生了相应地变化,人们的审审美观念也逐渐改变,同时由于二战影响以以及之后的经济萧条,社会大众的心理发生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于外界环境变化以及社社会大众内在的变化,这种极端的情绪合力力孕育了后现代主义。

社会的各个方面因为后现代主义的的产生皆进入了一个新的变化,由它所滋滋生的极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的偏偏激性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资本主义社会潜潜在的诸多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很多人开始始趋向于偏激的思想,人们无法对后现代主主义的影响进行公平地评论,便将它归为混混乱、零散或是叛逆等特征的代表。

现代主义时代的末端新生了后现代代主义,可以说后者的启蒙是建立在前者衰衰亡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思潮带有反历史的的思想,社会大众呈现出对比度较大的矛盾盾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主义推动了后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并为其提供了精神的动动力,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方式是对现代主义义的思想方式的一种改良,也是与现代艺术的一种分离。

2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

现代艺术之后是后现代艺术,因此如果想要真正地了解、认识后现代艺术, 就需要对后现代时期的社会形式进行详细的探究,只有通过此种方式才能将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之间的界限最终明确。 而用最简单、最直观、最易理解的话语来解释后现代艺术,我们可以说它是反现代艺术的。然而,一定程度上后现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思想分离,但同时它也对现代艺术起到了继承和发展的作用,可以说它是现代艺术的延续。纵观以往规律,任何新艺术风格的出现,都要在认识传统艺术的前提下再将其超越。与现代艺术不同的是,后现代艺术更关注现实的真实世界, 这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 社会大众认知世界的态度以及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关注着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并用艺术的视角表现后现代主义艺术,社会的形态特征也是从社会的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 艺术语言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世界百态,社会的角角落落。更为重要的意义是美丑的再现不再是艺术所要呈现的,艺术更多地被用于社会生活,艺术也是反映社会的一种形态,如果社会充满病态,那么艺术应该承担起治疗的责任。艺术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走近时代,走入大众生活, 艺术“诉说”着社会百态,社会各种矛盾、 问题,可以说每一个作品都是反映生活的一种心态一种形式。

2.1在创作形式上追求仿像摹仿,内容重复,复制,拼贴

对于传统艺术来说,意义内涵是否深刻是它的核心,而现代艺术以现代特性和创新的想法以及独特的质感作为它的特点,然而后现代主义艺术让人看来,就是无法去感受的简单拼贴而成,一味地模仿,看到的只有不断的重复和复制。呈现的所有都趋向于表面化,而新的画面,简单的复制而成,以《矩形砖阵八》来说,就像一个用一百二十块一样的砖块堆积做成的长方体,看来就是一堆重复的东西, 不去作任何雕琢和粘和,看不到文字和图画,随便一个人都能够简单做到堆砌而成,然而为什么《矩形砖阵八》却被人称为艺术品,其它的就是不行?大概因为《矩形砖阵八》的存在只是为了被欣赏,纯粹的艺术形式的模仿和复制,而没有任何实用性与功用,自然能做到如此。

2.2在审美展示上给人呈现出平面感,无深度感,意义消失

在我看来,《矩形砖阵八》只是一堆转头整齐地放在一起,顶多还算是一个长方体的形状,是一个基本的图像平面化,意义和深度荡然无存,而对于《蒙娜丽莎》来说,画中她神秘的微笑可以延伸无限的答案,人们欣赏却不会进行深度地想象和思索,仿佛它只是在那摆放着而已,意义没那么重要。碰巧的是,后现代主义就是用此来表达平面感和缺乏深度以及意义。

2.3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

往常的作品,都能透露出一定的感情内涵,往往带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主要的对象是放置在自我联系的形成”, 作品给予以人为本的审美以及非常明确的主观情感感受。《自由引导人民》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不同的政治方向, 每一个读者都会试着考虑政治因素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相比之下,《矩形砖阵八》 则没有如此,在其眼中,砖阵只是砖阵而已,不去考虑历史和文化,不会带来太多的存在,客观来说就是一砖堆罢了,不会引起太多的主观情感影响,只是为欣赏而欣赏,其他的复杂的什么都不管。

2.4个人主义,浪漫主义

实际上,个人主义以及浪漫主义极度被后现代主义艺术所推崇,后现代不再传统,思维不再固化,作者可以自由地发挥奇思妙想,而没有作何限制,“旧的结构、 模式和交互模式以及依赖统统被炉子融化”,自然而然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随之产生。浪漫主义借助个人主义产生,认为艺术的产生都能由任何的想法和手段转化而成。《矩形砖阵八》推崇简约的艺术, 认为几块不起眼的砖头堆在一起都能看作艺术,如此独特的个人大胆思维使其举世闻名,奠定了一个浪漫主义的基调。

上面只是举出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的几个代表性方面, 然而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的归纳还不够的完全,还需要不断的深入的研究。

3后现代主义设计及其影响

3.1注重人性化、自由化

后现代主义注重现实生活,排斥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对具有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尤为反叛。艺术家在设计时通常会秉承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的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人在设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3.2注重文化内涵,体现个性

马克思主义主张人类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评判问题,因此想要真正地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可以深刻地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的土壤,对它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氛围、大众心理等深入探究,熟知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历程,透视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取向,才能全方位、多层面地正确认识这种思潮,避害趋利为我所用。

3.3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受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传统的典雅与现代新颖相结合是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在设计中既有传统元素又有现代新元素,达到古典与时尚完美结合的效果。 历史文脉因为后现代主义得以延续,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因它的存在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3.4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

后现在主义主要利用了多种设计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有非传统的混合以及叠加等设计手段,现代主义主张简洁和单一,而后现在主义和现代主义相反,它主张矛盾性和复杂性。它的目的就是制造出似是而非的紧张感,将有条不紊的设计风格用混乱不堪,杂乱无章所取代,在艺术上,完全主张多元化形式的存在。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社会是一个开放、复杂并多元的体系,也无中心而言,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开放的、平等的关系。

4后现代主义艺术存在方式的多元化

4.1对人性化、自由化的重视

后现代主义也可以称做反现代主义, 是对现代主义的作用性、极简性、单一性、 简单的理性的消除,特别关于反对国际主义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设计,它仍然是以人为基础的设计风格和原则,并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重视人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把人性化,自由化作为设计的重点。

4.2对个性和文化内涵的重视

现代主义较为单调、平庸,而且千篇一律,后现代主义设计潮流恰恰与此相反,它推崇个人主义,浪漫主义,崇尚舒适,随性,别具一格的生活态度,突出了设计的文化内涵。

4.3历史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后现在主义是把传统的文化和现在文化相结合的现代艺术,它继承的不仅仅有传统的风格(以历史为背景进行主要构思设计),而且它也是极尽的追求现代主义的风格。所以说后现在主义创造了传统文化和现在文化相融的流行设计。

4.4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和现代主义的简单性,单一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后现代主义用非传统的混合和堆叠设计手段,以错落无序取代横平竖直,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5结束语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逐渐融入了这类思维理念。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个性自由、浪漫主义以及发散的思维方式,是处于大工业环境笼罩下的人们回归自然的一处庇护所。后现代主义使人类的艺术造诣更加高深,祛除了部分浮躁、单调,与大自然更贴近,与人类生活更贴近,让人们贴切地感受真实的生活。

摘要: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西方的后现代艺术逐渐被引入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美术界最时髦的话题便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主要指的是艺术领域中后现代主义的诠释。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后现代主义艺术存在方式的多元化。

铁路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问题研究 篇9

关键词:铁路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12-2

0 引言

近年来,以高铁和客运专线为代表的我国铁路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如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经营战略等诸多问题。为适应时代发展及铁路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铁路实现科学发展,多元化经营战略是铁路企业的必然选择。

1 铁路企业推进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意义

1.1 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是铁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今后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重点改革任务,这也必将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对于铁路企业而言,提高铁路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和自身的盈利能力,实现铁路企业的科学发展是其非常重要的任务。

当前,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是铁路部门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而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不仅能提高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铁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铁路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等重要战略机遇期,以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为基础,依托强大的运输能力,并统筹使用铁路自身具备的资金、人才、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做好客货运输主业的基础上,全方位拓展可涉足的行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增加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利润,才能真正使铁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1.2 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是铁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选择

虽然铁路运输在运输能力、运输网络、设备设施、绿色环保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优势,但是仅依靠单一的技术优势很难在市场中取得竞争的胜利。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逐步调整,铁路企业尤其是铁路货运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落后位置。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充分利用铁路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不断拓展铁路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生产领域,才能增强铁路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1.3 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是铁路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高铁客专的建设和成网,我国铁路路网规模迅速扩大,铁路运输能力尤其是货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释放。但是,与货运能力增长相反的是我国铁路货运量近几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铁路企业在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上严重偏离了市场需求。比如,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国民消费领域比以往大大拓宽了,现代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增多。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小件快递业务爆发性的增长,但铁路企业却忽视了这一新的需求。因此,今后铁路企业必须以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为手段,充分利用自身具备的运输能力、机械设备、土地、资金、人力等各类资源,在抓好客货运输优势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延伸铁路客货运输的产业链条,丰富经营范围,这样不仅能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更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2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内涵及作用

2.1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内涵

多元化经营战略, 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是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内容包括:产品(含服务)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一般意义上的多元化经营,多是指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多元化。

2.2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作用

2.2.1 分散企业经营风险

社会的发展变化,经济活动的扩张收缩,市场竞争的激烈与否,甚至国家政策的变化等等,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仅限于一类产品或者集中于某个行业时,风险必然加大。所以一些优秀的企业基本上都采用了多元化经营,如生产耐用电子消费品的企业青岛海尔也兼营收益较稳定的物流业,以保证企业能分散风险,同时增强适应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

2.2.2 向前景好的新兴产业转移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影响,陆续产生了一些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企业实施向新兴产业扩展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一可以减轻原有市场经营压力,二可以从增长较慢,收益率较低的行业向增长较快,收益率较高的行业转移。例如,近几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一些传统产业纷纷投身房地产业,赚的盆满钵满。

2.2.3 促进既有业务的发展

很多行业有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作用,比如物流业和运输业之间的作用。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扩展业务范围,往往可以达到促进既有业务发展的作用。铁路传统上只依赖两条钢轨提供客货服务,现在通过涉足物流业和其他行业,极大地提升了铁路行业的收益率,既增强了企业的实力,也有助于提高职工的收入。

3 铁路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基本内涵及实施路径

3.1 铁路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基本内涵

铁路多元化经营战略基本内涵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铁路优势,做优做强客货运输这一核心业务,统筹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延伸铁路客货运输服务链条,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经营项目,全方位拓展铁路市场,在确保社会效益和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铁路自身经济效益。

3.2 铁路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路径

3.2.1 做强客货运输核心业务

对于铁路而言,强大的客货运输能力就是铁路的核心业务。要牢牢抓住这个优势不能放松,这也是实施铁路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基础。

首先在客运方面,一是以人为本,增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客运服务种类。随着经济的发展,旅客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个性化。铁路企业就要通过提供不同客运服务去满足这些个性化的需求,这样,不仅能够从中获取可观的收益,而且真正的体现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二是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客运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质量不能仅仅关注服务态度,而应该从技术质量、职能质量、形象质量和真实瞬间等四个方面去努力。三是再造铁路客运品牌。品牌简单说就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程度,是企业和商品综合品质的代表和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品牌意味着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市场占有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铁路品牌建设首先应该通过大品牌建设,消除消费者对于铁路客运的成见,彰显铁路运输的现代化服务的新形象;其次是通过个性品牌建设,提升铁路客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在货运方面,首先要以大宗货物运输为重点。如果说客货运是铁路企业的核心产业的话,那么大宗货物运输则是铁路货运的核心发动机,因此,做强货运业绝对要把大宗货物运输放在首位。二是不断提升提升非协议运输货物市场份额份额。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零散货物运输需求大增,铁路企业必须要抓住这个新增需求,参与零散货物,特别是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的市场竞争。三是转变铁路货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当前货运市场需要。

3.2.2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如果把铁路货运作为整个产业链的低端,赚个辛苦钱的话,那么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就是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铁路企业一要利用铁路自身的优势,与其他企业共建物流中心,同时在适当的时机推动有条件的货运站或仓储业务逐步转型。二要提升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发展仓储物流。铁路企业仓库数量很多,但长期以来由于对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认识不足,仓储管理的设备和管理方式等没有面向市场,只是方便内部生产作业来使用。这样就造成了有仓储的空间,但是没有先进的管理;有仓储的功能,但是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今后铁路企业应该不断加大对仓储设施的投入,提升管理水平,发展仓储物流。三要加大对物流信息技术的投入。

3.2.3 利用资源优势拓展站车商业服务

对于铁路车站来说,国际的普遍经验基本上都是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开展与人员和出行相关的旅游、广告、酒店等业务。比如JR东日本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业务,除了运输主业外,JR东日本公司还经营着车站空间利用、商场和写字楼租赁和其他(广告、旅馆和信用卡)业务,同时,还有包括自己的Suica卡业务。就目前而言,铁路充分利用自身具备的人流、土地、资金等资源优势开展站车商业服务是铁路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

3.2.4 努力扩大专业服务市场

铁路企业还可以通过组建专业化企业,在依法合规、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参与建筑工程、物资供应等业务。发挥车、机、工、电、辆等铁路专业优势,盘活用好资源,拓展地方铁路和专用线的机车牵引、运营、大修、维护等市场,开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设备检修等业务,扩大自备机车、货车、客车检修业务。

3.2.5 不断开拓新业务

铁路企业除了依托客货运主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外,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开拓新业务。比如铁路企业可以综合利用既有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增值服务,发展电子商务。铁路企业还可以统筹利用铁路土地和房产资源发展房地产业务、拓展路内外物业管理服务、探索开发保险业务等等。

4 铁路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保证

一是着力强化改革意识。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不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的改良或者完善,而是企业发展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将是一次对现有铁路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深刻变革,因此必须要具备改革意识,这样才能打破不适应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条条框框,才能摒弃原有的思维模式、管理理念,要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和改革思维。

二是着力强化市场意识。强化市场意识是实施铁路经营管理新体制、新机制的要求。推进铁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是铁路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实行盈亏总额目标考核的要求。

三是着力树立整体意识。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核心是“一体化管理”,其实质就是要通过业务的合理划分、人员的优化调整、财力的统筹配置和使用,实现多元化经营风险全体员工共担,多元化经营收益全体员工共享。这就要求上下合力,才能推动铁路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有效实施,才能确保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

参 考 文 献

[1] 彭开宙.转变铁路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多元化经营不断提高铁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全路经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铁路,2011(5).

[2] 王晨曦.铁路多元化战略实施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 易贵新.关于如何更好的发挥人才队伍作用,保证铁路经营机制转换顺利进行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存在问题的多元化 篇10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是——

追求适度规模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是为了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企业的成本常常受到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的影响 (规模经济是指适度规模所带来的经济性) 。通常, 扩大规模可使生产经营活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效率的基础上进行, 使分摊固定成本的产量变得更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变得更低, 而成本降低可使企业的盈利提高。这种扩大规模给企业带来更多经济利益的特性, 称为规模效应或规模经济。但是, 只有适度规模才能形成这样的效应, 否则就可能产生规模不经济。如在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 因为规模的扩大而迫使原材料价格上涨, 会产生采购中的不经济。因此从规模经济角度看, 存在一个适度规模。

从范围经济角度分析, 多元化经营是建立在对企业剩余资源利用的基础上的, 若多元化经营超过合理的“度”, 会带来范围不经济, 甚至导致企业陷入资源危机。

从交易费用角度分析, 多元化经营虽然是为了减少企业外部交易次数和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外部交易费用, 但是它同时也增加了内部管理费用。因此, 多元化经营的合理规模应是企业外部交易费用与内部管理费用之和最低的结合点。

从财务协同的角度分析, 多元化可分散经营风险, 并且业务的关联性与风险的降低程度呈负相关, 即业务的关联性越强, 风险降低程度越低。然而, 业务分散仅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当经营的业务达到一定程度后, 非系统性风险不再降低。多元化经营的业务之间在财务上的支撑也不是绝对的, 规模过大往往导致资金分散, 各项业务在资金上反而会相互牵制。

从综合的角度分析, 由于范围经济效益、交易费用经济化、财务协同效应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因此就有一个适度选择的问题。

选择相关行业

追求协同效应是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基本出发点, 包括管理、营销、生产和技术等协同效应。由于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因此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时, 应以相关多元化为主要策略选择。

相关多元化的协同效应是:

1.经营协同效应。当多元化经营的各项业务存在关联性时, 企业可通过充分利用厂房、机器设备、安装维修设施、研究开发实验室等物质资产或资源, 达到共享有形资产的目的。企业的品牌、商誉、购销渠道、客户关系、研发成果等都是重要的无形资产, 对这些无形资产的共享可产生重要的“范围经济”。知识和技能通常可在处于相关领域的业务单位之间进行转移和扩散, 从而使业务单位在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或其他领域获得新的或更好的运作手段。

2.财务协同效应。多元化经营不仅是在新领域开展生产经营或提供新的服务, 而且也包括诸如企业并购等资本经营行为。企业通过并购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 可直接获得财务上的协同效应, 从而降低资金成本。由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对应着不同的税率, 并且股息和利息的收入、营业收益和资本收益的税率都存在很大差别, 所以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某些会计处理惯例来合理避税, 以获取财务上的协同效应。

3.管理协同效应。首先, 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可通过减少管理层次使信息传递更迅速, 减少管理人员使管理费用大幅度降低;其次, 由于突破了企业组织与外部相关要素之间的边界, 实现了不同企业之间的要素组合, 因此可使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共享, 使企业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如海尔公司在多元化经营中进入的是家电、电子行业, 生产的是与企业原有主导产品相关的产品。它从生产电冰箱开始发展, 逐步过渡到生产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脑、手机等产品。多元化产品不仅在技术、工艺上相似, 市场较接近, 而且管理、营销、服务网络可共享, 品牌、文化可转移。海尔因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源和优势, 多元化经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迅速扩大, 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之一。因此, 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时应优先选择相关行业, 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提高经营的绩效。

构建核心竞争力

成功的多元化经营通常是建立在专业化经营基础上的, 即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应建立在主导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这样, 主导产品的优势可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提供资金、管理、市场、技术方面的支持, 有利于发挥战略协同的作用和摊薄成本。

核心竞争力具有局部优势性、显著增值性、延展性、独特性和时间性等特征, 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 持续发展。它具体到企业的物质载体——产品上, 则表现为产品规模、科技含量、市场占有率、市场潜力、衍生能力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容性。因此, 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多元化经营策略, 不仅是企业在本行业、本领域获得明显竞争优势的保障, 而且积极运用核心竞争力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甚至是建立新的主导产业、实现战略重心转移、寻求不断发展、实施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手段。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之所以要选择进入与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战略关联的产业领域, 原因还在于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核心资源和能力, 包括人才、技术、营销网络等, 更好地发挥企业原有的优势和资源, 同时也有利于分摊风险。

国内外许多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强大核心竞争力的运用。海尔公司是一个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典范。海尔从1984~1991年只做冰箱这一种产品, 逐渐形成了在家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从1992年起, 海尔开始多元化发展阶段, 如今产品已有58个系列、9200多种, 冰箱、冷柜、洗衣机、空调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日本的本田公司以发动机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并将这种能力推广到动力机车、摩托车、轿车、割草机等产品;而理光公司则以卓越的光电技术为核心能力, 扩展到传真机、复印机、照相机等产品。

许多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之所以失败, 就是因为未处理好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 未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本行业之外开展多元化经营, 或在多元化经营的同时丧失了或未构建核心竞争力。如韩国大宇公司拥有189个分公司, 企业的产业结构跨越了20多个行业。它在经营上采取高债务的策略, 削弱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力基础。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企业陷入了困境, 最终解体。我国的“爱多”也是一个失败的例子, 它从生产VCD起家, 还未建立起核心竞争力, 就将经营范围扩大到电话、手机等, 最终陷入困境。

上一篇:草坪枯萎病下一篇:轻度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