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才培养模式

2024-08-28

新人才培养模式(精选11篇)

新人才培养模式 篇1

一、中专音乐教育问题现状

当前我国中专教育的现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的,在中专音乐教育中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优化。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学校和音乐教师要正确对待,应在详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提高我国中专音乐教育的水平和整体质量,从而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中专音乐教育中现存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一) 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仅仅是单方面的向他们传授基础的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能力;(二) 在音乐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从而容易抑制学生的自主发展,忽视学生自身意识,不利于音乐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三)教学内容有待更新,教学方式不够多元。当前在中专音乐教学中还存在教师仅仅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而不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的问题,不仅使得教学内容呆板僵化、不灵活,而且延伸到教学方法上也不够多元,多为单纯的教授,这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略学生自身发展,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制造了人为的障碍。

二、中专音乐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探讨

(一)转变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音乐教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教育手段和方法,而手段和方法的改变要从观念的转变开始。当前我国中专学校大都遵循着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 将美术、音乐等课程放在一个不太重要的位置,学校领导对其有关的教学投入力度也不够,从而造成硬件设备跟不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而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中专音乐教育需要积极转变思想,注重教学中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在重视音乐的观念引导下通过各种方式挑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针对过去“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更有利于音乐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注重音乐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无论在何种教育中,教师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此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当前中专教育中存在着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高的问题,因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从教师素养方面进行探讨。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师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通过培训等方式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在招聘时学校首先要遵守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 要严把质量关,确保音乐教师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也要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和综合素养。其次,除了在教师招聘时要注重教师素养外,还应不断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继续培训和教育力度,通过详细的培养方案和计划培养出优秀的师资队伍或重点培养出学校的骨干教师。另外,在学校管理中,也要给音乐教师提供更多提升的空间和机会,从各个方面确保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三)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和方法

传统填鸭式的音乐教育模式,已无法继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新时期,中专院校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培养方式和目标进行改革,使用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学习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音乐教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采用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注重教师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角色互换,有助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让学生掌握课程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学习;3. 加强课外教学活动的力度。 课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在中专日常教学中应当要加强课外活动教学,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这也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素质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比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收听音乐会,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应用

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音乐教育中还可以利用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与心理学有关的知识,根据学生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和欣赏。另外,还可以将音乐教育与文学进行联系, 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来提高他们对歌词情感的感受能力。总之,使用多学科的方法可以将音乐教育融入到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框架之中,改变音乐教育独立学科的现状。而且,多学科的好处还在于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综合知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受到不同方面知识启发的同时更好的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与观念。

(五)加强现代化手段和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更多的是理论型的音乐教育, 这种过于理论化的教育方式极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很好的践行“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理念。 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专学校和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之便改变陈旧烦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例如,在音乐教育过程音乐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 通过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讨论、表演、互动学习等方式, 促进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技术相结合。再比如,在音乐教育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现代化,通过利用现代科技在课堂上播放音乐作品等方式,提升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中专音乐教育现状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内容僵化以及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中专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中专教育教学的现状,也为了更好的培养音乐创新人才,学校需要加强教师培训, 同时音乐教师自身也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中专音乐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对中专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相应的做出一些改变以适应这种情况。总的来说,当前我国中专院校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个性得到一定的尊重,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注重中专音乐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就当前中专音乐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希望能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的材料。

关键词:中专教育,音乐,创新人才,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燕.中专音乐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学园(教育科研),2012,04:178.

[2]杨利锋.关于中专音乐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音乐大观,2013,07:100.

[3]吴迎春.中专音乐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分析[J].北方音乐,2015,18:214.

[4]程燕.中专音乐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3,09:99.

[5]赵鹏程.中专音乐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J].科教导刊(下旬),2015,05:65-66.

[6]刘轶中.高等职业教育音乐专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7]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8]蔡梦.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J].人民音乐,2010,(04):63-65.

新人才培养模式 篇2

笔者最近在一个针对目前中小企业销售团队管理的调研中,发现有关“销售新人培养”的问题突出。很多销售经理抱怨现在的新人想法太多,过于浮躁。公司花了大量的精力对新人进行了招聘及培训,但流失率严重。在新人流失率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界有所谓的“二三二”的现象。即一般来说,在入职后的两个星期,三个月,两年都是新人流失的危险期。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如医药、通讯、信息技术、互联网、培训等行业)。

其实,这与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销售管理体系化建设的观念有重大的关系。很多销售经理纷纷把新人流失归结为薪酬制度、培训无效、注重短期利益等因素;除了以上这些,这个问题还涉及到销售组织的其他方面,包括岗位组织设计、销售管理制度、销售团队文化、销售领导力等等,是一个系统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要探讨的话,有非常深的内容。

同时,一则由著名的咨询公司针对销售新人的离职调研报告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因为销售直接主管的个人原因,正所谓“就职是因为公司,离职是由于上司”。提升销售经理/业务主管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稳定业务团队,降低新人流失率的当务之急。本文仅从培养新人的关键部分与读者分享一些笔者在带领销售团队中的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我访谈过很多销售经理,“销售经理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这是我经常向他们提问的问题。排除销售经理不能控制的公司、市场、产品等因素。在团队组织范围内,销售经理的重要任务归纳起来其实就是:找到尽量多的、卖得好(优秀)的、合适的SALES,并使他们能够高效地组合在一起,持续地保持高士气,并不断地创造出高业绩。总结来说,销售经理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的任务就是挑选、组织、激励与发展。只不过,由于新人从陌生到熟悉,必需一定的积累。所以,在新人培养方面,特别在前期注意适应期心态的调整与平衡、销售流程的控制与辅导、销售进阶的技能训练等等,故以下将着重就以上谈到的部分分系列与大家共同探讨。

新人适应期心态的调整与平衡 1)使其正确认识销售职业

我在面试销售新人的时候,通常都会向他们提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做销售?”答案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我要挑战我自己”。我继续问:“社会上有很多锻炼人的工作,你为什么觉得会选择做销售来锻炼你自己呢?”当这样的问题提出来之后,答案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问这个问题的目的主要在于考察新人是如何认识销售这个职业的,他的销售理念决定了他将会以怎样的心态来从事销售的工作。如果新人只是认为把产品或服务卖出去就是销售,那势必造成他非常看中对销售的结果。如果在销售进程中,遇到了电话的阻碍、谈判的不顺利、总是不能及时促成等等不理想的状况,新人的心态就会在一定的时间(通常是半个月之内)免不了发生情绪的变化。如果销售经理在一开始就和他沟通,销售其实就是沟通的过程,让他们把注意力关注如何把销售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做到位,理想的销售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通常优秀的SALES都具有情绪稳定的特性,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格局和理念,他们知道在销售过程中出现挫折是必然的事件,因为在你与客户没有完全了解对方之前,沟通中发生摩擦和不快是必然的事情,关键是你能不能不带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就事情本身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因为你也不知道你的感受是不是对的。这种“第三者的立场看问题、就事论事”的立场对于销售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销售人员真正需要挑战的地方。

2)感恩公司,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新人频繁跳槽,很多时候是缺乏感恩心态和责任感的表现。通常销售新人容易抱着骑驴找马、试试看的想法来应聘职位,他是利用公司这个平台来达到增加自己工作经验的目的,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是要全力以赴地在一家公司好好做下去。这样的员工销售经理会很头痛,在面试的时候他可能表现得更容易博得销售经理的好感,因为他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不会让你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常规的面试方法不见得多有用,更重要的是要做个人背景调查,询问他以前雇主对他的评价,看这个人是否实干还是想法比较多,一般这样的人想法会比较多,而缺乏实干精神,然后再详细询问他的就业想法。为什么来我们公司?准备做怎样的职业规划?如果遇到不理想的情况,他会怎么办等等。

但不管新人是处于什么目的来就职,我们都需要让他们知道公司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公司为了培养你们,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和教导。不管有没有做出业绩,公司每天、每分每秒都在你的身上花费了成本,不光是看得见的房租、水电、电话、电脑、办公用品等费用,还包括看不见的培训、辅导、时间等成本。你做不出还有基本的底薪,做出了有按毛利的提成(建议:不要让销售人员按销售额提成,而应按毛利提成)。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对公司负责,不对公司为你提供的这样一个机会而感恩? 在新人培训时,我特别注意这一点,通常这样问他们:“你们知道“富”字的含义吗?首先是一个“宝盖头”,表示你要创造财富,首先要选择一个平台,今天你进入公司,就意味着选择了****公司这个平台。公司为你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你要学会感恩你的公司,你的老板。然后“一”横代表你要树立一个目标,接下来是一个“口”字,接受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再接下来很简单,一个口变成四个口,即为“田”字,道出成功的奥秘: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做销售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断的打电话、约见、拜访面谈、需求分析、产品介绍、异议处理、促成、服务和转介绍。成功就是比赛,你比赛的次数越多,你成功的次数也就越多,销售也是如此……” 3)适应周期循环

一个人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学习一项新的技能,要经过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无所知; 第二阶段:认识不足; 第三阶段:墨守成规 第四阶段:游刃有余;

所以,当一名新人刚刚开始销售工作的时候,开始的时候一定有非常艰难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谁也脱离不了。只不过每个人的经验、学习力和态度有差异,所以进度会有所差别,但是最终新人和老员工的差距会逐步靠近,销售人员通常在半年到两年的时间会真正成熟起来。正视这个客观规律,是处理销售经理和销售新人有关业绩问题的沟通前提。事实上,现实的企业生存状况不允许有这么长的时间,那销售经理应该怎么办呢?笔者处理的方法是首先将经验化的技能与知识形成标准化、流程化、可操作的SOP(StandardOperatingProcess);然后将与业绩相关的可量化的指标都量化,如电话量、拜访量等;利用大家的力量,应用团队分享与主管陪访;建立严格的产品知识点与技能环节的考核制度,并定期考核与抽查;制定晨会、夕会和日评估、周评估、月评估制度。以上所有的方法只有一个目的:减少新人的预热期,让其尽快出单。

4)新人流失预防:前景展望管理员工的期望值随时注意员工的表现以情留人

销售经理都要注意作好新人离职的预防工作。事先预防可以有效地控制新人流失的风险:订单的损失和重新招募的成本。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可以达到预防新人流失的目的呢。销售经理通常会采取的方法是帮助新人规划他的职涯之路,说明晋升的路径以及如何才能达到,即前景展望。以达到对销售工作的自信心。新人听到销售经理为他描绘的美好景象,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这个时候,通常是信心满满,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恨不得马上拿起电话开始联系客户。但是,如果你只是做了这个步骤,而且将前景描绘得非常诱人。通常的结果是“希望越大,而失望越大”,当新人全力以付,而看不到任何回报,或回报与你所讲的相距甚远的时候。离他们离开公司的日子也就不远了。真正有经验的销售经理在描绘前景的同时,同时也要管理新人的期望值。“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而且要和新人讲清楚,做销售其实都是差不多的,都会受到困难,在我们这个公司做得不好,也不见得到其他公司就一定能做好。与其跳来跳去,不如好好在一家做下去。让新人的心态放下来,不要浮在表面,要落实在每天实实在在的行动上面,关注每天的进步和成就,一点点积累。

另外,要注意新人的日常表现和异常动向。通常,在法定的长假前后、如五一、十一、春节、九,十月份(跳槽有“金九银十”之说),都是跳槽的危险期,因为这个时候通常都是大型招聘会的集中期。入职的两个星期、三个月和半年、两年也是个危险阶段。在这些阶段,销售经理与人力资源部门都要比平常更要留意新人的动向。如果发现如下现象,你就要考虑他是否要走人了:如平时一直遵守考勤的员工,开始频繁请假、迟到早退不断;平时不加班的开始经常加班用电脑,回家的时候公文包里充斥了文件资料;平时服装不太注意的,突然有几天开始上午请事假,下午西装革履来上班,十有八九半天面试去了;平时爱说话、唧唧喳喳的人突然沉默不语,开团队会议的时候不主动发言,故意坐在角落里,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等等;如果你发现你的手下开始有类似的现象,你要开始拉警报了,你的手下正在默默地酝酿辞职。

最后,在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缺乏系统化建设的状况下,销售经理发挥个人魅力,以情留人是非常重要的使团队稳定的手段。做销售的人都比较注重自身的心理感受,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和认同,渴望分享成功经验。销售经理不光要严格下属的工作要求,还要关心下属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下属一旦有困难,你要尽力帮助他解决。“及时雨”宋江为什么能当上108条水浒好汉的头领,从其绰号可窥一斑;

新人培养进行时 篇3

2012年崔永元·新锐导演计划旨在鼓励新锐导演们的原创影像创作,也是对华语原创影像新锐力量的一种公益支持。入围前30名的新锐导演将创作一部时长严格限定在十五分钟之内的短片剧本,完全自由创作,题材内容不限,完成之后提交组委会。代表作品为《新年》系列,前十排名为孙可征、杨奕黎、陶明、刘振兴、郭亚鹏、廖俊文、牛宝、朱禺之、沈建、张智森,这十位作者已分别获得一万元人民币的电影创作基金。

#贾樟柯“添翼计划”

“添翼计划”由贾樟柯于2010年创办,旨在助推新导演成长。贾樟柯担任监制,并是这些作品的主要投资人。该计划实施三年来,推出的四部影片都获得了国际认可,实现了其助推新导演成长的承诺,其中三部影片为导演处女作长片。代表作品有:韩杰《Hello!树先生》、宋方《记忆望着我》、丹米阳《革命是可以被原谅的》、权聆《陌生》等。

#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

2006年刘德华资助并全力推动“亚洲新星导”计划,《疯狂的石头》以300万成本创下近3000万票房,且好评如潮,成为当年影坛最大黑马。导演宁浩凭此片脱颖而出,跻身华语影坛一线导演之列。该计划停滞多年后,2013年又再次推出新星导计划,代表作品为《初恋未满》,该片由新人导演刘娟执导,张含韵、冉旭主演。

#华谊“H计划”

“H计划”始于2011年,导演阵容中,既有冯小刚、徐克等知名导演,也包括林书宇、乌尔善、冯德伦、彭浩翔等青年导演。华谊总裁王中磊表示,“HIGH HOPE”是追求动力,本次计划除了减少对冯小刚的依赖,还希望公司影片类型更多样化。华谊新计划的十部影片类型丰富,古装、武侠、动作、爱情、奇幻均有体现。该计划的代表作品为冯德伦《太极》系列。

#光线传媒“新导演培养计划”

光线传媒“新导演培养计划”实施于2011年,该计划致力于把演员打造成导演,代表作品为徐峥的《泰囧》,另外后续人员名单有吴秀波、邓超和黄渤。

#酷6原创频道

“四季之约”新锐导演培养计划

2011年由中国原创联盟主办,联合影视院校等新锐导演人才选拔、中影、华影盛视、小马奔腾等高端制作公司人才输送,通过酷6原创平台,共同建立新锐导演培养基地,塑造“中国原创联盟”的业内影响力。该计划以季度为单位,设定相关拍摄主体,邀请导演参与。定位于新锐导演培养及互动平台。

#乐视网“圆梦计划”

2011年9月由乐视网举办的“圆梦计划”,乐视网不仅要做资源集纳和播出平台,更要成为影视剧资源的生产平台。该计划目的是为了给青年人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美国学电影的女孩刘忱成为乐视网 “圆梦计划”首位受益者,她的作品《冰山》于2011年9月9日在乐视网和新浪网同时上线,其微电影《战妻》于2013年入围戛纳电影节short film corner单元。

#画天独立电影基金

画天独立电影基金2010年5月由天画画天(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资成立。基金致力于鼓励和帮助中国青年导演以电影为手段进行自由的、具有探索性的表达,此外还积极促进中国独立电影的传播、评论和研究。除资金支持外,画天独立电影基金还将尽力为入选项目提供一定的后期设备支持及宣传、咨询、人员联络等方面的帮助。代表作品有《美姐》、《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等。

#青禾影业“馅饼计划”

“馅饼计划”是青禾影业发起的青年导演培养计划,公司从FIRST青年电影展平台及其他途径推荐上百位秉持电影梦想,但从未获得过投资机会的青年人才中选拔三到五位列入计划,配备专业行业资源,给青年导演的首次大银幕之旅保驾护航。“馅饼计划”一期总监制为管虎导演,总制片为资深电影制片人张佳琨,他曾帮助姜文完成《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经典之作。一期青年电影导演有孔二狗《大嘴巴子》、吴有音《上海上海》、李雨禾《今夜无人入睡》。

#青年导演联盟

青年导演联盟(北京盛世华悦电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以扶持中国青年导演,培养国产电影新生力量为主旨的专业电影制作发行公司。该计划代表人物为马俪文、姬雨。参与投资项目:《画皮》、《一代宗师叶问》、《功夫厨神》、《欠我十万零五千》、《继母日记》等。该计划从剧本的筛选阶段就以市场的角度介入,投资中国有潜力的先锋导演及其先锋作品,从艺术观念和经济观念两方面入手,培养青年导演创作市场需要的作品。

#“西安曲江影视青年电影亿元助推资金”

2007年西安曲江影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一亿元人民币举办“西安曲江影视青年电影亿元助推资金”,凡年龄在35岁以下,并有电影作品在2006年度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公映许可证的导演,均可凭本人的前3部作品报名参加“西安曲江国产电影新人新作展”评选。著名导演吴天明作为领头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电影是年轻人的艺术。

#“新影力青年导演计划”

2010年由电影频道和曲江影视投资集团举办“新影力青年导演计划”,资助中小成本电影在国内院线的放映,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提升中国电影新生力量的影响力。 本计划发起方之一曲江影视集团将出1000万元作为设立新影力青年导演助推基金”的基础资金,在合作双方共同确定拍摄的数字电影项目中,由双方共同对该项目的导演给予扶持,投入资金追加制作成本,帮助提升影片质量使其有机会进入院线发行。

#心电影青年人扶持计划

2012由上海壹心视觉艺术有限公司和北京电影学院发起,盛世影业联合主办,该计划邀请资深电影人组成专业的导师团队,从投资、创作、拍摄、宣传、发行全方位扶持青年电影人的创作。计划共分为校园和社会两个单元,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剧本,获奖作品将得到每部20-30万元的资金投拍。

nlc202309011856

#“新媒体·新导演扶持计划2013夏日纪事”

“新媒体·新导演扶持计划2013夏日纪事”主办方为四川电视台,参选作品对象只针对于大学生纪录片作品的收集。

#“青年导演资助计划”

2007年由广电总局发起“青年导演资助计划”,该计划的对象为45岁以下、有潜力、有创新精神、取得初步成绩的青年导演。资助政策相对比较笼统,只表示将为这些导演新创作的优秀剧本给予50万元的资助,以及在剧本论证、影片发行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获得资助的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高群书的《东京审判》、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等,而宁浩的新作《疯狂的赛车》是第一个受资助的影片。

#B20青年电影计划

2011年团中央直属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发起B20青年电影计划,以成为电影行业独树一帜的青年电影品牌为目标,为中国青年电影人打造“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通过业界及相关行业制片资源、专业指导、社会资金的募集,支持青年电影人完成自己的电影作品,同时通过媒体资源的募集,为青年电影人的优秀作品提供一个展示的广阔平台。通过电影制作服务、媒体资源合作及公益资金资助三大板块,真正实现青年电影人的圆梦之旅。

# 中影集团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

中影集团,联合索尼哥伦比亚、香港英皇、香港寰亚、韩国希杰等公司2007年共同出资组织“中影集团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该计划将分三步走,第一步确定青年导演之后,首先让他尝试拍摄6万至80万的电影。当他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向他提供一部200万的数字电影,有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强大的数字电影发行院线做后盾。 如果一个青年导演过了这“两关”,那么中国电影公司将投入600万到1000万拍摄胶片电影,能够在海内外发行。

#FIRST青年电影展

FIRST青年电影展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联合海内外多家电影机构联合主办,从2006年的第一届大学生影像节,到2013年的第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从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到青藏高原的入口西宁,FIRST用七年时间成长为中国青年電影人最重要的年度盛事之一。FIRST 积极发现优秀的处女作电影,并提供挑战的平台,为当代青年电影的发展提供趋势参考。

#新人电影节

由传奇影业联合北京大学创办,目前在北京和天津两地共26所高校设立分会场。新人电影节共设立八个单元,其中主题单元为《新晋导演处女作影展》、《新人对话大师》、《巴黎之夜》、《成名导演处女作回顾展》、《大师回顾展》、《短片竞赛单元》,外围单元有《青年导演论坛》、《优秀项目投资洽谈会》。代表人物及作品:徐静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俞飞鸿《爱有来生》。

新人才培养模式 篇4

随着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变化, 中专音乐教育的改革也处在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综合性趋势的不断变化, 对人才的要求也比以前更高。中专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不断创新, 不断探索。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音乐人才;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一批跟得上时代进步的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 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创新人才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和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育中创新能力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上。它要求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将创新意识贯穿到理解、分析、处理艺术作品和表现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中;应用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从不知到知, 从不会到会的艺术探索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巧, 并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产生新的艺术观点、使用新的方法。

中专音乐教育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并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三传统中专音乐教育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要特征, 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 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教学, 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把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强加给学生, 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更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教学过程就是灌输, 即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教学中不注意探讨教学形式的多变性和活泼性, 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基础的参差不齐。为了达到教学内容的统一, 为了减少自己的备课负担, 每年教学内容基本一样, 毫无改进, 更谈不上创新, 没有跟上社会的需求, 没有与时俱进。在学习效果的评价上,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重视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考虑, 仅仅侧重于专业技能知识方面的教授。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笔者从事中专音乐教育与研究, 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和与同行的交流中发现, 为了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 首先要培养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人才, 对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研究, 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要对现行中专教育进行反思, 推动教育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21世纪, 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逐渐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将远远高于以往任何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 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提高创新能力, 才能有力地迎接挑战, 适应时代需求, 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中专音乐学校必须转变观念, 深化教学改革,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 不断探索和挖掘。此外,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中专音乐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能够利用多媒体工具制作各种课件, 将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引入中专音乐教育的课堂中,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动力。另外, 随着社会对具有综合性知识人才的需求, 教师在传授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要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的前沿知识, 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高新技术工具去拓展专业方向。培养综合型、创造型人才也是当前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市场经济将人才完全推向市场, 并让其接受人才市场的检验。而原有的计划经济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种种弊端与现实需求相脱节, 知识老化且动手和创新能力跟不上市场经济的节奏。随着人才的市场化和中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招生数量的猛增, 各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要求日益严格。优中选优、精益求精已经成为社会选人用人的基本走向, 这就对中专音乐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构造全面发展的中专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的同时, 更新教育观念, 力求站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 重新重视中专音乐培养模式, 科学合理地构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中等层次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技术是中专音乐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 也是中专音乐教育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文化基础知识和能力要协调发展, 并形成相辅相成的智能结构。因此, 科学系统地教育和训练应立足于学生技能、智力、情感共同发展, 使学生的身、心、体、智得到协调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知识, 还要培养丰富的道德情感, 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做到知行合一, 在道德与法制的约束下, 能够身心健康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具备与人沟通、建立信任的能力, 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可以很快适应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五小结

中专音乐教育培养人才,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也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过程的共同经验, 音乐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专音乐教育者, 应该不断探索音乐教育模式, 探究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更好地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在中专音乐人才的培养中, 要求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综合的音乐专业修养及技能, 更要有创新能力。本文探索了中专音乐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 希望对今后中专音乐教育创新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专音乐,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吴琳.中专音乐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7 (3) [1]吴琳.中专音乐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7 (3)

[2]张红霞.浅论高师音教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音乐, 2002 (3) [2]张红霞.浅论高师音教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音乐, 2002 (3)

学术部新人培养计划 篇5

新学期,心齐头,又一批新干事参加到雪深灰这个大家庭中来,为了加强新进干事堆雪深灰的全面领会,提升全部新进干事的综合素质,学术部针对自己部门的职能,对新进干事进行部分能力的培养。培养时间:每周六晚7:00-8:30 培养地点:原16栋503 培训前准备工作:

1.确定与会人员课程安排。

2.确定培训人员、参与成员与考核成员。3.确定学习材料、学习课程、4.布置学习后的作业,评分制度。培训内容:

1、公文写作

2、公共礼仪

3、制度学习

4、新闻稿写作及排版

5、PS技术及海报制作

6、office技术及策划案格式

7、社交艺术

8、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培训人员:

学术部部长、副部长、其他部分及组织的优秀成员 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主要是分为学术部部门培训和与其他部门联合的培训。学术部培训主要是了解学术部的职能活动,而一些相对大众化的技能将联合其他部门一起展开,通过一系列地培训,使新成员对学生会有了深入地了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学生会工作经验的主席团的学长学姐,及以前的优秀干事作报告,和新进干事进行交流座谈。培训纪律:

1.新干事在培训过程中应端正态度,广泛交流,深入学习,挖掘自身潜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会工作。

2.新干部应准时参加培训,培训期间同样受到学生会考勤制度的约束

3.培训主要由部门的负责人负责。

有关要求以及说明:

1、培训是搞好学生会工作的基础。各级组织要正确认识对干事培训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确保成效。

2、干事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理论学习同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同本部门、院学生会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培训、认真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3、所有参加培训的学生干事应按时出席,认真听讲,积极参加各项学习讨论活动。不能随意缺席,迟到,早退,如确有事不能参加,应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向负责人请假并获得许可。

4、参加各项培训活动时,提前五分钟入场,并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保持课堂肃静,认真做好笔记。

5、培训结束时,每位干事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及工作实际,完成一篇学习体会,800-1500字。

新人才培养模式 篇6

一、儒家管理哲学新诠释

从1840年起,我国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文化不断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冲击,儒家思想也开始悄然发展,紧随时代发展的新儒家思想破茧而出。康有为择取西方文化中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将其与儒家思想相融合,推动了戊戌变法;梁漱溟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为纠正西方文化的不利之处,对儒家道德伦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是“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转变,虽各自解读不尽相同,但儒家思想的本质却未曾改变。康有为提出的“今文经学”是在董仲舒公羊春秋学基础之上引申发展而来,梁漱溟的“新儒学”同样未脱离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的儒学理论。当前,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且日趋“现代化”,儒家思想若要辅以解决现代问题,如仍固守陈旧的理论学说,则实难成事。

管理现代化的核心特征就是高效。时代的转变,主要以国家统治管理机构、模式的变化为特征。现代化是国家富强的保证,是军队兵力壮大的基础,所以现代化之于国家的涵义便是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均实现现代化,这些都是基于管理而言的,因此,有效、高效的管理是现代化实现的前提条件。管理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历史十分悠久,包涵的内容也很宽泛,从对每个人的生活起居,到企事业、各类组织机构的活动,乃至一个国家的统治、运作,管理活动无处不在。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且幅员辽阔,如何将我国的人、财、物三种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合理分配,就切实体现了管理的艺术所在。

儒家思想自成体系,其中包含了很多理论思想的分支,管理学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理论。王鼎曾在《近思录集注序》中写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治,集于孔子。孔子之道,著于孟子。”从中可以了解到,儒家思想的雏形产生于周代以前,最初由文物典章制度演变而来,儒家思想做为封建主义的卫道思想,一直受统治阶级推崇,且蕴藏着诸多治国爱民的正面理论。这种对管理哲学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的理论,应被重新诠释,以符合当前社会形势,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二、“仁礼义”与新人本管理思想

(一)“仁”与“以人为本”

1.儒家“仁”的思想解读。在儒家思想中,“仁”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仁”是德的总括,包含了所有与德相关的内容;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仁”是人与人交流时的道德准绳,是情感上的规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的情感与道德基础。封建王朝在我国存在了三千年之久,期间涌现出诸多不同学派的管理理论,但在各类学派中,儒家思想长期处于难以撼动的主流地位。

在儒家思想产生之初,“仁政爱民”便成为其管理学说的主要内容。孔子构想的社会,是一个崇尚礼教、尊卑有序、和睦融洽的社会。在孔子的儒家思想中,“仁”处于最为核心的位置,是人应具备的根本品质,“仁者,人也”“仁者爱人”等阐明了孔子对于人生修养的看法,是构成人这个具象物体所应具备的内在本质,是人的道德原则和思想意识,究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与此同时,孔子还推崇“以德治国”,“德政”是仁君的评价标准之一,只有推行“德政”,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管理着眼于大处便是治理国家,着眼于细微之处便是管理人,治好人方能治世。

孟子是“人本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他在对人的价值和尊重进行肯定的同时,强调人在政治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他提倡人们通过对心志、筋骨、身体发肤的磨炼,使其铭记遵守社会规范,并通过自身勤恳的劳作,冲破万难,使个人价值得以体现。孟子还提出民贵君轻的理论,爱民思想尽显。同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说法对人们行事、做人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仁”与“以人为本”管理的关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墨菲认为,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人,因此管理者的一切管理活动应始终围绕管理人来进行。儒家以“仁”为核心,处处都将“人”作为研究对象,认为“惟人万物之灵”,与新人本管理提倡的企业要尊重人、激发人的创造性是统一的,这与儒家“以人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以人为本”就是要崇尚“为政在人”。譬如说,索尼董事长盛田昭夫为“发牢骚”的员工排忧解难,中石油提倡员工主人翁的意识,宏碁董事长施振荣推崇与员工利润共享等,这些案例都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新人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二)“礼”与学习型团队

1.“礼”的心理契约解读。“礼”是对社会规范的概况,其实质就是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社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这即是“礼”在新人本管理中的应用。儒家思想中的“礼”能够避免员工矛盾的产生,如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岗位说明书中,将待遇、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进行详细阐述,则在产生劳资纠纷时,企业和员工便有章可依,矛盾便迎刃而解。如果员工的工作行为都以“礼”为准则,则新人本管理模式就能够顺利开展。就企业而言,“礼”应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使员工从心理上对企业制度进行认可,使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2.“礼”在“人本管理”中的实证研究。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讲究“人和”,在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中,人是管理的核心所在,而提及人便离不开人际关系。在企业当中,每个员工都将企业发展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则企业便会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儒家“人和”思想并不是指一味听从,而是在和谐的氛围下各抒己见。对于企业的成败来说,团队精神不可或缺,团队精神能够使企业聚成一股力量,全力发展。以海尔公司为例,优秀的团队对海尔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团队精神的形成得益于海尔的新人本管理理念。在新人本管理模式下,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员工为企业尽心尽力,企业发展自然既快且稳。

(三)“义”与新人本管理哲学endprint

1.儒家“义”的思想解读。“义”是我国伦理思想史中的一面旗帜,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春秋时期的《左传》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便可说明古人对“义”的重视程度。从广义的层面上来看,“义”是道德义理,是伦理正义;从狭义的层面上来看,“义”是人们心中的一杆秤,是能够衡量世事对否、判断人们善恶、评价人们行为的一杆秤。

孔子在《论语》中明确提出,“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强调人应该好善而恶恶,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指的是君子想到的是社会道义,而小人却只知道关心个人的利益得失,孔子认为“义”代表“公”,既代表社会群体的利益,又代表人的道德情操,而“利”往往代表是“私”,是个人利益,代表个体的欲望要求。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群体的利益,个人的欲望要求应服从于社会道义,这是他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也表明了他在义利之辨上的道义特色。

孟子对于“利”和“义”的取舍也有明确的阐述,在《孟子·告子下》中,“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在孟子看来,为人处世应该遵行义务在权利之上,当个人的得失与整体的利益相冲突时,应懂得取舍,以整体利益为重。同时这也揭示了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以实体的形式活着,而更需要展现生命的道德意义,只有将道德做为己任,为社会贡献己力,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生命之花常开。孟子对于个人处世提倡先义后利,对于国家行为认为:“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认为治理国家时,也应该对人民施行仁政,而不是一味的盘剥,给予人民一定的私产利益,使其能够安居乐业,这也是先义后利的一种体现。后世很多思想家也与孟子有同样的观点,比如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重义而轻利,便是君子所为,而重利轻义则为小人作风,抑或无恶不作的劫匪。

2.新人本管理对“义”的解读。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反映了孔子对于获取财富的观点。孔子认为追求财富是正常行为,但是需当以正常的手段来获得,采用不道德的手段获得财富是不可取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说君子心中存公利,而小人仅在意一己私利。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管理者在追求财富的时候应做君子所为,将社会责任、道德观念放在首要地位,义字当先,将社会和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先人而后己。

3.“义”是新人本管理哲学的拓展。儒家的思想历经千年而不消,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借鉴儒家利益观思想,将其融入企业管理中。盈利是企业生存之根本,但企业在逐利时,也应做到生财有道。陈光标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家,在“5·12汶川大地震”后,陈光标身先士卒,带着救援队伍赶赴受灾现场,向灾民无偿提供了过亿元的财物。灾难无情人有情,陈光标为所有的企业家作出了表率,他时刻铭记着自身担负的企业家责任,尽力为社会分担责任,福利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儒家“仁礼义”思想中主张“义”为上,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制度,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但要满足员工对利的需求,还要加强对员工道德品质的教育。

三、新人本管理模式的深层次思考

儒家思想在我国已经盛行几千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人本管理是对儒家思想的承袭,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应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西方的优秀管理方法相融合,构建符合我国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顾名思义,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体现人的价值,凸显人的重要性,在规范中进行管理、操作。人本管理作为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究其本质就是要尊重人、重视人和发展人。世上所有科技、财富、生产力都集结了人的管理和劳动,人是古代文明的创造者,是现代文明的践行者。因此,在管理中,应爱护人、关心人、理解人,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信条,使以人为本随处可见,这是现代人本管理的内在要求。人本管理业已成为人类管理发展的标志性理念。

“仁礼义”是儒家思想的重点所在,而现代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与儒家思想的先义后利高度契合。在现代企业中,经济目标和社会责任应一同实现。在企业管理中,应努力塑造具有“社会人”和“文化人”双重属性的员工,员工不仅应具备个人情感,还应在工作中进行自我管理,具有对社会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自觉性。此外,还应将“仁”用于管理中,用“仁”来引导员工追求真善美,使其爱己爱人,热爱工作岗位,将自己的前途与企业相联,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体现社会价值。

思想决定行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人有思想,这也就是现代管理学中所述的精神属性,亦是人的根本属性,是管理过程中的灵魂所在。有相关的研究表明,人的道德境界、思想状态、精神境界等等,对管理的效率和成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且存在着正比关系。即在管理过程中,良好的道德境界、思想状态、精神境界,就能实现高效管理,取得一定的管理成效。反之,则管理效率大打折扣,成效令人不甚满意,还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使管理活动无法顺利开展。所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活动管理活动中,需要不断创造各种条件保证管理活动中的人有好的思想境界,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并且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也是现代人本管理的核心目标。就理论层面来说,一个人的精神道德好坏问题是人的本质问题,亦是管理活动的核心问题,从管理学的观点来看,人本管理的最本质目标为提升人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是人的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得到满足和体现的全过程。

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儒家“仁礼义”思想对企业管理的作用,它不仅起到正面推动作用,同时也起到负面消极作用,因此,我们既不能全部接受,也不能全部否定,而应保留其中精华部分为我所用,去掉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儒家思想主推“仁、义”二字,以义为先,利当其后,在企业管理中,能够有效指导员工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使员工在浮华的社会中能够准确定位,活出自我,并且能够放下小我,心中存念着对企业和社会的责任,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己力。诚信是儒家思想在人际关系处理中的基本准绳,这与当前市场环境中企业信誉第一的理念不谋而合,由此可以看出,儒家诚信为本的理念,不仅可以树立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信用意识,还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endprint

儒家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化的管理企业仅借助于儒家思想难以成事,还需树立与企业外部环境相符的道德观念,只有立足于企业外部环境的需求变化,将儒家思想中的精髓与新道德观念相糅合,才能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历史悠久的儒家思想,我们应奉行“取精去糟,古为今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结合儒家思想中的有利部分,在批判和继承中发扬儒家思想,在创新和发展中使企业永葆活力,将儒家思想中的消极部分和不利因素剔除。

但是,现代企业也不能一味地照搬儒家传统思想,还必须使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将传统文化的瑰宝——儒家思想与市场经济道德观相融合,形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股助力。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奉行“古为今用”的原则,以市场和企业的环境为根本出发点,糅合、融入儒家管理思想,在批判和继承中消除儒家思想中的消极因素,使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儒家思想历史悠久、内容广博,较之西方的管理学理论,无论是本质抑或表达的论点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儒家思想立足于人性,吸收了人们对于人文的诉求,塑造了理想中的善良、正义、和善、亲民等具有诸多优点的人性,这些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理论和实践的价值不可小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管理者不断摸索学习,引进很多西方的科学管理经验,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植于我国几千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所以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将儒家思想与西方的科学管理思想相融合,将民族文化现代化,赋予儒家人本理念新的生命,使现代人本管理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整装待发,实现高速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历史悠久,儒家“仁礼义”思想对后世影响甚深,无论是个人修身养性,还是企业科学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本文仅对儒家思想的冰山一角进行探索。总体来说,儒家“仁礼义”思想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影响了数代中国人,在这一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应科学合理地将人性化管理用到实处,做到仁者爱人、先义后利,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人本管理模式。

【本文系2013年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之实践与探索研究”(JG201304)的阶段性成果】

传承“红帮精神”培养红帮新人 篇7

一、红帮现象与红帮精神

“红帮”是宁波帮在服装产业的“代名词”, 产生于19世纪末, 与做长袍马褂的本帮相对应。在“红帮”百年传承中, 创造了不少中国第一: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装专著、第一所服装职业学校, 并积淀了“红帮”人“脚踏实地、勤劳敬业;精技重德、诚信为本;永不满足、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 即“红帮精神”。

二、多元化传承“红帮精神”

2014年3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系统阐释了传统文化与中国梦: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 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由此可见, 传统文化是需要传承和发扬的, 我们在弘扬“红帮精神”, 培养红帮新人的过程中, 采取了各种物化、外显的做法, 并把它归纳为“二二三三工程”, 即上好二节课, 建二个基地, 搞三项改革, 推三项活动。

1.上好二节课:红帮文化校本课和红帮工艺课。服装专业的学生开设红帮文化校本课。由何仁娟、练志敏两位老师精心编写的红帮文化校本教材《宁波红帮服装》, 重点阐释叙述了“红帮”的起源、“红帮”的成名、“红帮”的拓展、“红帮”的技艺、“红帮”的高手、“红帮”的精神。特别是“红帮精神”的传承成就了宁波的服装产业, “红帮精神”的核心是敬业诚信、精技重德、敢于创新、勇于创业。引进西服, 使西服中国化, 正是“红帮”顺乎历史潮流, 开拓洋为中用的一条中国服装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中山装是“红帮”化洋为中的显例;旗袍则是“红帮”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一个典范之作。在这里我们向学生讲解红帮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精髓, 系统讲授红帮裁缝的知识创新与理论建树, 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教育, 引导他们热爱专业, 精于技艺, 矢志创新, 不断进取。

培养红帮新人, 落脚点在掌握红帮工艺。如果没掌握红帮工艺, 不管你讲得多么动听, 都等于竹篮打水。因此, 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红帮工艺, 在操作中用红帮工艺严格要求。

2.建好二个基地: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我们建有红袖服装厂和服装实训室, 含许多现代化的服装加工设备和设计软件, 如吊挂系统、服装裁床、蒸汽发生机、圆头锁眼机、平头锁眼机、电脑套结机、开袋机、平式摆缝机、绣花机等。依托设立在校内的实训基地, 把教室搬进基地内, 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践行红帮工艺的传承, 让学生真刀真枪动起来, 强化企业意识, 确保技能训练到位。不管学校的教学内容、实训设施如何先进, 但与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相比, 总有一定距离, 因此, 学校必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 建立“学校主导、双向参与、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首先, 与企业联合, 成立校外实训基地, 由企业提供设备、原料, 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 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 组织安排学生顶岗实习, 负责专业教师的挂职、培训。其次, 实施“产学研”三结合, 发挥学校先进的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 加强校企合作研发, 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 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 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3.搞好三项改革: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用合作教育模式培养红帮新人。几年来, 我校服装专业本着“围绕市场求发展, 抓好专业创特色”的办学思路, 积极开展与行业 (企业) 合作。首先是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其次是与杉杉、雅戈尔、罗蒙、老K、爱尔妮等一大批红帮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如与爱尔妮的《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协议》, 与罗蒙集团的《企业职工培训协议》, 与雅戈尔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协议》等, 用百年传承的红帮工艺来熏陶我们的师生。

在开展校企广泛合作的基础上, 我们还着重抓好教学方法改革, 同时抓好学生学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培育学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 在教学上我们也不断充实模块教学内容, 突出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的融合、专业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思想。如在服装设计中, 为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设计水平, 我们编写了《国外时装与设计》《民族服装与特点》《服装平面款式图设计》《服装设计基础》等;在服装工艺中, 编写了《服装新设备与新工艺》《裤装设计、制版、工艺》《立体裁剪基础》《服装工艺与制版》等。

4.力推三项活动:创办红帮创业一条街、红五月红帮文化节、春秋衫校服设计竞赛。学校出资创建校内红帮创业一条街。2014年5月, 学校出资在校内建造了“创业一条街”, 经第一期招标, 创意格子铺、服装私人定制、服装设计与营销、电子商务等近十个项目入驻校内创业街, 这些小型公司的成立和营业, 既方便了全校师生, 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勤工俭学的途径, 更重要的是,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就业的实践平台, 引导学生诚信经营, 告诉他们当年红帮先人创业的艰辛, 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增加创业体验, 熟悉社会环境, 学会社会交往。这些由学生自行创办的公司已经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举办校园“红五月红帮文化节”。红帮文化节以活动为特色, 分为技能篇、创业篇、健身篇、文娱篇四大板块。活动载体主要有创业达人交流会、创业指导讲座、“先就业”PK“先创业”辩论赛、就业指导讲座、“我的未来不是梦”创业征文、“创业计划书”答辩、师生技能比武及“红帮”创意大赛等, 这些活动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创业教育,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 更重要的是, 使红帮精神通过活动内化为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通过这些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参与面广的活动, 激发师生奋发向上的情趣, 繁荣了校园文化。

为更好地传承红帮工艺, 我们还在校内举行春秋衫校服设计竞赛, 要求根据红帮工艺制作标准参赛。倡议发出后, 收到了学生大量的设计稿, 这些设计稿中能看到90后对校服的多种需求, 有礼服款、运动款、休闲款等;风格也多种多样, 既有中式五四风、欧美经典风、日韩小清新风格, 也有独树一帜的个性涂鸦款、各色拼接款;在佩饰上, 披肩、肩章、帽子、围巾、领结等小装饰自由搭配, 也展现了90后对时尚的热衷。最终, 根据创意性、设计感、实用性和红帮工艺标准等综合因素的考量, 选出了十佳作品, 入围本次校服设计大赛决赛。下面是红帮技艺融入前后的效果分析表:

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出, 虽然这类设计的目标指向没有偏离, 但在充实设计内容、训练春秋衫缝制技巧的同时, 学生对工艺的要求更为明确, “红帮”独特的缝制方法更为精致, 并对“红帮”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得更为深刻。这种融合的方式可以运用到西装、西裤、旗袍等教学项目中。

“红帮”技艺的理论与实践融入专业课程中, 对我们的教学如虎添翼, 还可以与学生的兴趣活动和社团活动结合在一起, 成为独具特色的课程文化。

总之, 我们对“红帮精神”的传承弘扬与践行总结, 使我校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技能大赛屡获佳绩, 红帮新人茁壮成长。我们深深感觉到, “红帮精神”并不是一种简单、孤立的“裁缝行规”, 它秉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代表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先进文化诉求, 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当下经济社会人们寻求一种返璞归真、和谐完美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新人才培养模式 篇8

关键词:常微分方程,教学改革,数学建模,创新

大学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府, 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微分方程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课程, 实际中的许多问题都可归结为微分方程的问题, 所以常微分方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微分方程的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 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制约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过去重传授轻启发、重知识轻方法、重书本轻实践的思想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和教师, 学生在安排好的道路上前进, 统一的学习内容、授课方式、评价标准, 使一些本来有“想法”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被扼制了创造性。学生很难对所学的知识提出质疑和猜想, 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挥。其次, 传统的常微分方程教学中过多的强调理论的严密性, 过多的进行方程的求解, 淡化了该课程的实践性, 淡化了将问题转化为方程的思维过程, 缺乏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达不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最后, 课程体系的不健全, 教学时数的减少使得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陈旧, 统一的教材和教学不能适应各层次水平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流程单一, 教学中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 在常微分方程的教学中, 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改变教学理念, 进入学科前沿

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主体, 学生只能填鸭式的接收知识, 对所学知识不加思索进行记忆。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再现知识发展的过程, 学生对所学知识并不能完全理解, 也不能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忘。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作为领路人, 在关键步骤指导学生, 总体掌握教学内容与进展, 但不能过多的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 提出自己的想法。实际中许多问题都可归结为常微分方程的问题, 所以常微分方程的教学应该以案例教学为主, 对于每个案例, 学生应该提出自己的疑惑与方法, 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统一解答。

在常微分方程的教学中, 还要注重结合授课教师的科研方向。授课教师如果从事方程的科学研究,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常微分方程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包括过去的发展历史与现在的学科前沿有一定的理解。常微分方程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微积分形成和发展时期, 而且至今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有了很多的发展分支。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方面重视基础理论知识, 基础原理;另一方面, 编制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让学生了解学术最前沿。这样教师的科学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 融入数学建模, 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即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和引进变量等处理过程后, 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 建立起数学模型, 然后运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求解。但这并不是数学建模完整的结束, 还需要接受实际的检验。因为数学模型只能近似地反映实际问题中的关系和规律, 如果数学模型建立得不好, 没有正确地描述所给的实际问题, 数学解答再正确也没有用, 关键要看由数学解答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可行, 如果答案与实际相差很远, 我们需要设法找出原因, 修改原来的模型, 重新求解和检验。这样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能力。常微分方程课程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这其中就需要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去建模, 因此常微分方程课程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理论源泉。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常微分方程的教学,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传统的教材在这方面有缺陷, 只给出了几个简单的建模例子, 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方程的求解方法以及理论的证明。就内容本身而言很重要, 但传统的讲授不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选取实际中的典型问题作为微分方程建模的例子。教师在课堂上将问题引入, 学生开始讨论如何去简化问题, 作出合理的假设进而抽象出数学模型, 整个过程学生应是建立模型的主体。这样的教学过程比直接解常微分方程要麻烦很多, 但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教育价值更大, 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再现模型的建立与计算过程, 既加深了学生对常微分方程知识的理解, 加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又培养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人口增长模型时, 首先让学生思考如何去预测人口数量, 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应该就学生提出的方法做出评价, 在分析方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修正办法, 继而引出著名的马尔萨斯人口模型。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模型的构造, 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然后教师对原模型做缺陷弥补, 介绍修正的logistic人口模型, 但修正后的模型也不是完全符合人口增长规律。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进一步将模型进行修正。通过这样的训练, 可以引导学生再现数学家解决此问题的思想和采用的方法, 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处理实际问题。

3 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潜力的开发与人才的培养。我们认为应该采取探究式方法进行常微分方程的授课。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积极的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探究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事物内部的联系, 找出其中的发展规律, 从而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这样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 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去处理实际问题, 提高建模能力。

参考文献

[1]曹之江, 阿拉坦仓.常微分方程简明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曹如军.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与决策[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1) :52-55.

[3]王高雄, 周之铭, 朱思铭, 等.常微分方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4]韦程东, 高扬, 陈志强.在常微分方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8, 38 (20) :228-233.

加强家校合作培养时代新人 篇9

一、当前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1. 目的单一。往往是因为年级组长、班主任认为有必要才召开一次家长会,或者年级、班级有了问题才想起联系家长。多以反馈成绩和问题为主,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目标单向。家、校合作过程中应该是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在活动中互相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即双方需要互相交流。沟通是家、校合作的真正前提,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都采取简单的灌输方法,由教师安排家长如何去做,家长完全处于被动位置,没有发言的机会,家校合作的效果微乎其微。

3. 家长被动。家、校合作教育都是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家长只有被动接受,家长在整个活动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4. 合作随意。家庭、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有利于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许多家、校合作活动并没有正式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家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教育知识也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方法体系,这就难以达到家校合作教育的目的。

二、中学生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1. 当前中学生的特点需要。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家庭的宠惯,造成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强,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好斗好胜,而思维的片面性很大,容易偏激,容易摇摆。现实表现为思想有极大的波动性,激情常常占有相当地位。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家校合作教育对他们而言尤为重要。

2. 家校合作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学校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办学,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地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吸取社会上的经验,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3.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探索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1. 设立校讯通短信平台。为能及时使家长、教师互通信息,应建立校讯通短信平台,每天通过交流平台随时发送当天作业或学生在校情况,使家长每天都能收到来自教师的信息,或反馈问题,或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使校讯通成为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自己孩子表现,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良好平台。

2. 改革家长会方式方法。家长会是家校沟通了解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的良好契机。在召开家长会前,要仔细确定家长会主题,要求教师开出新意,开出成效。如专题性家长会、讲座式家长会、展览式家长会等。让家长观察、翻阅、了解孩子的情况,让家长在听、看、参与中受到启发。

3. 班级建立家长交流群。为了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教育问题,以及科学指导孩子的闲暇生活,进一步加大家校交流的参与面,教师要指导建立家长交流群,所有学生家长及任课教师加入群,来自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互相交流教育经验和体会,互通有无。任课教师的加入,便于家长随时向各位任课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解决存在的问题。

4. 开展问卷调查 ,共同探讨教育大事。考虑到现在家长均工作繁忙,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来征求意见,让家长对学校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许多家长在问卷中对学校的办学成绩,对教师的真诚、爱心等都能表示肯定。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了解家庭,做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新人才培养模式 篇10

探索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 也是当前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教育规划纲要在全面部署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 专门设计了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 争取近些年有所突破, 取得较大进展。这些试点包括: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近年来, 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等, 这些学校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多样化探索, 并取得了初步成果。重庆邮电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00年成立以来的十多年中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何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为此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与探索。

1 人才培养模式[1]

在组织相关人员在对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产、学、研一体化, “平台+模块+项目+交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 平台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大类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即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项目是指项目训练、科学研究和项目开发;交流指优秀学生参与校际、国际间的交换培养和学术交流。同时开展丰富的各类讲座、课外阅读、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专业技能证书考试等第二课堂活动。强调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训练为载体、第二课堂为拓展、项目和交流为提升, 注重学生个性培养, 鼓励学生积极创新。通过优化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建立柔性教学计划。发挥实践训练的载体作用, 营造个性发展的实践空间。统筹规划第二课堂教学, 打造校园创新文化,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内与课外全程全方位支持学生个性发展, 使创新人才得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和才能, 为高素质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

2 制订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2]

2.1借鉴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 实际操作技能、工程综合设计等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交际、团队协作与社会适应能力, 以及创新研究能力为目的。

2.2创新性人才培养规格必须满足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三个方面的要求。

2.3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 富有创新意识, 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 并在光网络传输及光纤技术、光信息处理及光电技术等方向形成自身特色的、可从事光信息理论与技术、光电工程、通信工程、光电子器件技术以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 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体系包括公共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模块 (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 、实践环节 (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 等组成。

根据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和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需要, 按照基本技能训练、设计和综合技能与系统工程能力训练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三大模块, 构建一个“三层次、六类别”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如图1所示。该实践教学体系中三个层次依次递进, 第一层次为基本技能培养, 由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和基础实验组成。第二层次为设计综合能力培养, 它由若干课程设计和综合系统设计组成。第三层次为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入实验室或进入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研究自己拟定的课题和学生创新基金项目, 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以及参加“全国光电杯”等多元化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构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主要旨在实现“四大互动”, 搭建系统性的科研和创新实践平台。科研实践是科研工作的基础, 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必须加强科研实验环节。为此, 需要教师、院系、学校、地方政府、企业多方共同培育科研实践基地, 搭建系统性的科研和实践平台。实现以下四大互动尤为重要:

4.1 教师互动[3]

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与行政管理教师双向互动, 实现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教师、辅导员的及时沟通、紧密结合, 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 制定相应的科研评价机制以激励学生, 及时开展学术研讨活动,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4.2 师生互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实施差异施教策略, 正确评价学生的科研能力,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帮助其寻找知识与智慧的最佳结合点, 重视发挥“怪才、偏才”的作用, 通过运用“诱导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 善于思考,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发散性思维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通过现代化网络手段掌握重要信息的能力,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努力使学生朝着富有个性化特点的科研创新人才方向发展。可通过吸收学生参加教师课题研究来培养其科研能力, 具体来看, 可选择部分二、三年级学生为科研助手, 参与教师、学校的相关科研项目, 指导学生科研入门, 同时也鼓励学生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开设相关讲座培训, 对学生进行指导。

4.3 院系互动[4]

学院可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每年可定期举办科研活动, 如论文交流会、新产品展览会, 开展设计 (制作) 大赛和科普知识竞赛, 宣传发动学生参加国家 (省、部) 级科技竞赛活动等, 籍此来营造科研氛围, 丰富学生第二课堂, 不断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同时改变以往主要以“理论考试”分优劣的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的正面引导作用, 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生科研活动评奖评优制度, 表彰科研活动“先进个人”, 重奖有突出贡献者, 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4.4 学校、地方、企业互动

为了在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需要学校、地方政府、企业三大系统双向互动。例如通过参与高校勤工助学, 成立大学生创业园等来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还可通过学校与联系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方式, 来拓展创新创业实践空间;通过在校外建立“基地化、项目型”大学生专业实践基地等途径, 开展调查研究及创新创业实践工作。

若能通过以上各种途径广泛开辟学生科研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新阵地”, 必将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5 师资队伍建设[5]

建立、完善一支由校内教学、科研及管理优秀教师和校外合作企业、公司聘请骨干科技人员组成的教学、工程实践及科学研究创新能力训练队伍, 从而确保在课程教学、工程实践认知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等环节得到加强。

采取措施加强教师个人自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建造产品和系统的能力, 营造在专业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工程实践中开发这些能力。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包括:

1) 教师利用假期到工业界去工作。

2) 与产业界的工程师在科研和教学项目中合作。

3) 把工程经验作为聘用和提升对教师考核的条件。

4) 校内适当的科技开发活动。

6 建立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系统[6]

1) 成立由学科责任教授、课程责任教授组成的教学与实验团队, 负责课程体系和实验体系设计。根据学院本科专业规范, 学科责任教授组织制订专业方向课程与实验体系实施方案。课程责任教授组织教学与实验的实施。

2) 课程主讲教师由遴选方式产生, 引入竞争机制, 优胜劣汰。

3) 实行开放式管理, 所有师资、实验资源统筹调配, 实现资源共享。师资管理 (成果等信息) 、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均有规章制度, 并全部实现网络化管理。

4) 开放实验室。为实现“实践教学开放、内容开放、科技活动开放”等目标, 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利用网络化实践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可能限度的开放, 以使学生完成课时内未做完的实验, 或对实验课内的实验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让学生参与应用型、综合型、研究型实验项目、新实验装置的研究与设计工作, 以及让学生做开放的自选题实验。

5) 开放课外科技活动基地。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积极从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 搭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平台, 使学生通过在实习实训基地、课外科技活动基地的磨练, 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6) 每年组织优秀本科生在实验室参与科研团队研究实践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遴选适合本专业教学实验的科研成果, 并实施教学实验环境转化工作。

7) 每年由教学指导委员会遴选教学改革专项, 组织探索、研究, 并将成果进行实施。

7 结束语

本文通过从深层次理解创新教育的内涵, 总结吸取国内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经验, 结合重庆邮电大学和光电工程学院的发展特点, 以重庆邮电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对象, 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创新实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和技能, 又具有较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特色人才。

摘要:探索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是当前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本文结合重庆邮电大学和光电工程学院的发展特点, 以重庆邮电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对象, 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创新实训等环节论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董发勤谢鸿全周小波.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西部教育发展研究[J], 2012, 01, 28-29

[2]周自刚, 邱荣.专业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教研究[J], 2009, 3, 57-58

[3]邱学青, 王眉.树立“三位一体”实践教育观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现代教育管理[J], 2012, 4, 92-94

[4]韦雪艳, 吴钟元.多方法—多水平人文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 现代教育管理[J], 2012, 4, 100-102

[5]王玉英.机电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究, 科技风[J], 2012, 3, 205

新人才培养模式 篇11

关键词:新人类,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1 新人类学习特征分析

当下, 90后新生“闹醒”大学校园, 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不受各种框框条条的限制, 想做就做, 想说就说, 人们称之为“新人类”。对于当下“新人类”的学习特征[1],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乐于学习新事物却保持注意力时间短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 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求知欲望。同时, 他们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很短, 很快又会被新事物所吸引。

1.2 倾向碎片化学习内容和以团队方式学习

现代社会发展太快, 每天有许多新兴事物吸引着他们的眼球, 他们的时间被碎片化, 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实践。他们更倾向于以几页纸, 甚至几行字的方式去碎片化学习内容。

他们喜欢团队学习, 喜欢通过分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工作, 弥补了一个人工作在时间、精力、能力上的不足, 同时减少了一个人工作的枯燥和乏味。

1.3 不喜欢听讲长篇大论和难度大的学习

他们不喜欢长篇大论, 不喜欢难度太大的学习。他们喜欢老师咀嚼好后直接给予的学习方式。

1.4 他们永远在线, 人们又称之为读屏一代、移动一代

一上课, 就玩手机, 课上得再好他们也要玩。他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看新闻、聊QQ、发微信……

现在各大高校为应对这种现象, 也用尽了各种方法。有的学校在教室里放上一个箱子, 帖上语:“上课时间, 让我休息会!”;有的学校在教室醒目处贴一告示:上课不许玩手机, 不许说话……诸如此类的低下要求。如此下去,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不禁为国家、民族的未来感到焦虑和担忧!

面对这样的一代新人类,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进教学的创新性与多样性, 提升教学之生命力, 成为了重中之重。

2 趣而成才的课堂教学

这么多年来, 许多高校只关注一个问题:老师是否有博士学位, 是否有海外工作经历, 如果有了, 那么就可以当一名大学老师了。然而, 仅靠这个单一的评判标准, 这个大学老师进到学校以后, 他的发展, 是以毁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为代价换来的。他们大多重研究而轻教学, 虽满腹经纶却是茶壶里倒汤圆。从而导致高校课堂出现四缺:缺时间、缺思想、缺方法、缺兴趣[2]。老师忙于自己的工作, 下课走人, 没有时间和学生进行思想上、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 也没有时间去思考怎样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去教学, 从而导致学生学而无趣。

当下的新人类, 他们的需求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获得书本上的知识, 他们更渴望与老师在情感上、思想上的交流。课堂模式应该是学而有思, 思而能行, 行必有果, 果而生趣, 趣而成才。当学生对课程、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时, 离成才还会远吗?

因此, 要做到趣而成才, 除了高学历高学位外, 更重要的是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2.1 互动能力

要有在单位时间里把长期在学术、知识上的积累, 积极的能与学生讨论的内容爆发出来的能力。因此, 互动能力是作为一个大学教师的首要基本功。

2.2 概括并提升的能力

有句话说得很好:老师吃的是面粉, 吐出来的是面筋;而这吐出来的面筋[1]就是教师对知识的概括和提升能力。概括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这种概括并提升的教学, 才能去除学生的苦难, 吸引他们的眼球。

2.3 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能力

查看每年的网评结果, 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的得分总是最高。究其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无论是音乐课还是体育课, 老师总是引导者, 而参与的主体永远是学生。从而看到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3 多元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手段从传统的口头语言、文字、书籍、印刷教材, 到电子视听设备[3], 伴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加的多元化。

针对当下新人类的特点, 应运而生了一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3.1 微课与慕课

在当前数字化校园时代背景下, 针对当今新人类乐于学习新事物、保持注意力时间短、倾向碎片化的学习内容、不喜欢长篇大论等特点, 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

微课、慕课将教学内容改变为以知识点出发, 每节教学内容即为一个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讲授时间五到十分钟, 录制出的视频, 手机、Ipad等各种电子产品均可识别, 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片刻时间碎片化学习。

3.2 课堂信息反馈系统

为了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 许多高校开始将“课堂信息反馈系统 (IFS) ”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是一种课堂实时收集学习者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即时反馈装置。学生可以通过投票器对老师的问题即时回答, 教师能立即得到直观的信息反馈。

这种课堂系统旨在提高现代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参与性, 丰富教师课堂教学。

3.3 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和信息量

有人认为单位时间内信息越多越好, 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人的认知基本能力是个定数, 它决定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 信息量太多而学生没能吸收, 那就只能属于冗余信息, 会起反作用、消及作用, 违背了人的认识规律。美国大学教学研究表明, 每节课的知识点最多三到五个, 内容不宜过多, 给学生去充分领悟、概括和提升的空间。

4 创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教师创建视频, 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 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就是在美国日渐流行的被称为“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模式表现为:教师每天准备10分钟左右的在线视频, 学生需先在家看完这些教学视频;然后回到课堂上,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作业、开展讨论。

翻转课堂适应了新人类的生活方式、性格特征、学习特点。它除了教学视频外, 还有面对面的互动, 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5 结语

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里, 面对的是思想开放、个性独立的新人类, 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 而作为得道在先者的大学教师, 更应该走在信息时代的前面, 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多方法提升教学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芒.大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与艺术[EB/OL].http://www.docin.com/p-686463414.html, 2013-8-7.

[2]赵国栋.教师发展与课件设计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上一篇: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下一篇:缺乏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