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开展剖析

2024-09-18

大课间开展剖析(精选12篇)

大课间开展剖析 篇1

中共中央七号文件指出:“国家几次系统监测资料显示, 青少年体能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心肺功能, 耐力素质持续下降, 肥胖学生增多, 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句话, 却句句都砸在我们体育工作者的心坎上。我们不禁反思:为什么中国已经逐步走向世界体育强国、整个体育事业欣欣向荣之际, 而青少年体能水平却停滞不前, 甚至出现倒退?据笔者对周边多所中学进行的调查发现, 虽然多数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和课余活动计划中体现出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但大都是纸上谈兵;学生除上课外, 体育活动仅仅是放学后的自发爱好, “每天锻炼一小时”其实是名不副实的。

如何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无疑, “大课间活动”是完成该要求的主要途径之一。不管是从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方面来看, 还是从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体育教师的组织能力方面来谈, 大课间活动的组织都可谓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全校一盘棋, 更需要体育教师的全身心投入。

现状

我校是一所农村的初中学校, 学校设施简陋, 体育活动场地不足, 器材有限, 这对我们教学活动及开展大课间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状。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动一番脑筋, 想出一些适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办法, 做到有的放矢, 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1.将体育课作为立足点。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大课间活动能力的主渠道, 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同时, 还要让学生学会大课间内的活动方法。我校的体育课向大课间活动进行倾斜, 表现在下面的“五个一”: (1) 每周拿出一节体育课作为大课间活动的准备课; (2) 落实好一套国颁操; (3) 教会学生一套自编操; (4) 每班体育骨干能组织一种集体游戏; (5) 每班学生能完成每种自制器材的一种活动方法。

2.让活动课成为突破口。活动课是保障学生大课间活动另一项有力措施。我们活动课的开设为培养学生个性、展示学生特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是培养各班体育骨干的重要途径。同时, 活动课是全组行动, 责任到人, 充分发挥了每名体育老师的特长。这样的活动课开设, 使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有了根本的改变;很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状态, 由“要我活动”到“我爱活动”, 既而发展到“我要活动”, 习惯成为自然。

3.使大课间成为大舞台。我们学校大课间时间安排有20分钟, 每天上午9:25~9:45, 这在学校的课表上有体现。在大课间的管理上, 我们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校长主管, 各机构牵头, 分工明确, 职责落实;特别是班主任, 要明确责任;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到不同年级, 所有任课教师指派到班级协助班主任工作———从领导到教师、层层负责、人人有责, 形成一个组织有序、管理严密的网络体系, 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大课间活动有规划、有制度。学生会每天检查, 有专门区域 (黑板) 汇总反馈;并将反馈情况纳入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评比条件。

此外, 在学校相对紧张的经费中, 校方购置和配备了各种简单且花费不大的活动器材供大课间活动及课内外活动使用。除常规教学器材外, 还购置简便易行的器材, 如毽球、板羽球、羽毛球、乒乓球、飞盘、呼啦圈、陀螺等。

同时, 我们还组织学生自制一些简易器材, 如灌沙可乐瓶 (矿泉水瓶) 、纸棒、纸球、短绳、沙包、滚铁环、彩色废自行车外胎 (刷上油柒) 、彩色小木块等。这些器材的补充, 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也增加了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活动选择, 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途径。

由于有了众多的小器材的介入, 在教学中, 将小器材同传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大课间活动中, 这些小器材扩大了教师在活动内容和方法上的选择余地, 使体育教师成为了“巧妇”。

落实成效

自2012年5月我校开始落实大课间活动, 两年来, 我们感觉到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变化。于是, 我们将八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形态等指标和两年前学生的相同指标进行了对照分析, 得出: (1) 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明显提高, 实验前后学生身高、体重增长明显; (2) 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尤其反映在耐久跑成绩和立定跳远成绩两项指标上的增长幅度更为突出; (3) 学生机能指标中的肺活量增长明显。

对比这些数字, 我们有理由相信, 这是开展大课间活动, 并且在我们落实课堂教学及课外、课间活动后带来的变化, 这也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开展大课间活动的信念。

这说明, 切实落实大课间活动, 对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效果明显, 同时也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大课间活动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生存, 学会了劳动, 学会了求知, 学会了做人, 学会了合作。

同时, 我们也发现, 单纯从体育工作一个角度来进行努力, 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建议各学校, 应该在不影响其他学科教学的情况下,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落实, 搞好、搞活大课间活动, 开展年级、班级之间的活动评比工作,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将大课间、课外活动检查情况纳入评比内容, 真正保障青少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名副其实, 不再是口号!

大课间开展剖析 篇2

随着中国教育的日趋多元和家长对学校选择性的增加,教育特色的竞争力已不容忽视。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目的在于解决小学生缺少锻炼、体质下降等问题。从教育功能来说,现今国内外对课程的理解有所拓展,即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可称之为课程。因此,鉴于体育大课间活动所具备的多种育人育体功能,谈谈我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看法。

一、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目的意义

体育大课间是体育课的延伸,是每生每天一小时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在小学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成形式,处于中心地位.但是,少年儿童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旺盛发育时期,不论从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来看,每周只按课程表上体育课是不够的。大课间活动的开展非常符合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可以发挥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意识;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创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师生喜爱这半小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成为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在这种氛围中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教师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简介

1.达成目标。学生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2.进场与音乐。进场音乐由多首乐曲组成,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艺术素养的培养。进场队列的规范也是行为意识的教育和培养。3.热身运动。在同一首乐曲下,各班做不同的自编操。真正实现不同年龄、不同班级做不同的操。体现的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4.“兔子”舞。在同一首乐曲下,首先全校统一做规定动作,然后各班自由创新动作和队形变换。5.分班分项目锻炼。各班锻炼的项目是不相同的,组织锻炼的方法与形式也是不同的。体现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班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形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发展体能;学会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6.放松运动。在同首乐曲下,各班做不同的放松操。理念与热身运动相同。7.整个活动过程时间为30分钟,全过程由音乐指挥,各班的练习形式和队伍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

(一)活动形式

1.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要因地自宜,结合实际,体现学生特长为根本点,运动项目要具有实效性、趣味性、娱乐性,鼓励学生自制器材,自愿参加,自主锻炼。

2.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打破班级界限,划分区域,体现学生自主活动精神。

(二)运动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由小到大科学运动规律,合理安排运动量。在活动中,指导老师除教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外,必须注重学生的活动安全,特别是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必须教给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的方法,杜绝一切安全事故。并在活动中播放一些柔和的、轻快的、适应运动的音乐,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四、开展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取得的效果

(一)特色大课间使学生正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使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得到有效发展

由于大课间尊重了学生的运动选择,关注了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改变了学生以往疲于应付、被动活动的局面,变“要我活动”为“我想活动”,大大提高了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样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使每一位学生动起来、玩起来,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活动中学生还学会了多种运动技能。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特色大课间拉近和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习效率

老师参与到活动中了,改变了过去像领导视察似的情景,如今师生一起做操、一起玩耍,成为了好朋友。大课间,让师生走得更近。老师参与活动,与学生同练同乐,多了平等交往,融洽了师生感情,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角色的互换和平等的接触中,师生真正实现了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共同成长。我校自开展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我们的校园悄悄地变了――学生请病假的少了,主动锻炼的多了;课余教室内的学生少了,阳光下活动的学生多了;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少了,专心听课的多了。

开展大课间活动的作用 篇3

在日常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能有效地通过体育的课堂训练以及课间活动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有效地坚持下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的意识,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爱好。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同样,学生能通过体育大课间的锻炼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强化训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

二、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

1、没有真正地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运用。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健康教学的教育观念,但是小学体育教师并未从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教学模式及观念仍然停留在技能教学中,并未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忽视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因此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将体育大课间落实到体育实践中,从而没有达到体育大课间开展的最终目的。

2、没有真正地同体育教学接轨。小学体育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他们接受的教育仅仅是专业的技能教育,而在体育大课间中,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阐述体育理论,这便让体育教学明显的程序化,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造成学生思维单纯、想法狭隘、观念顽固,这样的教育是古板无趣的,而体育大课间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场所以及时间进行体育实践,这样,教师在固有教学模式下失去了创新能力,一味地按照旧有经验进行教育教学,这样只会逐渐让学生对体育失去信心。

3、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当前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缺乏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及方案,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整体把握不够完善,究其根由就是现如今的教育供求失调造成的,现如今,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不注重学生自身努力,仅仅重视教学结果以及体育成绩,以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努力,这样的单一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学生本体,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教学的主体,没有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而如今也只会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旧有的教学理念制约了体育的发展以及进步。

4、没有完善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设施。随着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确立,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不断地改革,但现如今,小学体育场地无论是修葺还是运动器材的购买或者是体育设施的完善都还需进一步的改善与加强,但,由于各种经费的缺失,场地与器材都无法得到改善,甚至连学生喜欢的运动都无法得到实施,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的解决对策

1、以学生为本。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所以在日常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热情,从根本上将体育课转型为素质教育课程,并且在教学中逐渐偏向于对学生有益的事项的教育,同时重视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有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其次,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上应该更加贴近生活,重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做到兴趣与健康并存的体育教学模式。最后,应该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根本原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主动吸收。并且还应遵循新课标要求,加强体育基础建设,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

2、转变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改革便是改变固有思维,发展新思维。首先应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认识改革,让教师真正地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在教学中精炼规则、降低学习难度等,同时可以将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形象化、生活化以及娱乐化,通过借助其他外部工具来改变固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并不仅仅是运用寻常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而是让学生身入其中,乐在其中,让体育大课间活动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加强师资素质建设。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直接影响着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务必提升自我价值以及能力,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这样,不仅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并掌握体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其最新的成果,还要求教师不断地积极涉及与体育相关的其他区域的知识学习,多角度地看待学校体育教学,深入了解“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学生更是社会的未来,尤其是小学生,小学生在面临高考升学压力下,往往只关注文化课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对身体的锻炼,将体育课视为可有可无,这样一种错误的理念只会让学生更加忽视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所以,如何改变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中之重。根据上述的相关分析,小学体育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以及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认识,让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还应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改变现在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从而达到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标准。

如何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 篇4

大课间活动中的课间操是一门新生的体育活动课程, 具有系统性、组织性、目的性、有计划性的特点。在每天坚持确保学生达到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的基础上, 以体育教学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教学宗旨, 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障, 对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课间的体育活动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组织工作复杂多变, 并且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如何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 这是我们每个体育老师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 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是学校全体学生,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喜欢的活动项目。

(二) 访谈法

走访体育教师、班主任, 听取他们的建议, 合理开展便于操作的活动项目。

三、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建议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体育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学生整体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体育教学手段。积极地开展体育教学中的大课间活动, 既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班级凝聚力,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同时也活跃了校园文化。学校在重视体育教学的同时开展大课间活动, 既是学校朝气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之重要体现, 又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后活动的场所、器材、教育经费的保障以及领导重视, 也是决定体育大课问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1.保证制度。为了保证学校大课间体育教学工作的学校地位, 以保证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关注度, 学校要有相应的体育教学规章制度作为对该体育活动的约束和导向, 并且根据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落到实处。

2.保证时间。为切实保证学生合理的作息时间, 体育学习的锻炼时间和理论学习实践互相不冲突, 学习与锻炼同步进行, 学校要充分保证体育教学的大课间活动时间。

3.内容新颖。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殊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选择和设计体育活动的内容要做到有特色并且活力四射, 这样才可以全面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并且有效地实施。

四、得出的结论

1.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在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不是旁观者, 不能光指挥, 要放下“架子”, 平等地参与到学生中间去, 和学生一起活动, 在大课间活动这个舞台上,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体育教师应从“教授”的角色过渡到“学习”和“主持”的角色。“亲其师, 信其道”, 在活动过程中, 体育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讲解与指导的同时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 师生同乐, 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2.动员相关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工作内容繁琐、复杂, 尤其是大课间体育活动, 仅靠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许多工作要靠班主任去实施、督促, 团委、学生会检查, 所以体育教师要经常同班主任保持联系, 配合班主任共同管理和教育学生, 才能保证大课间的活动。

3.组织开展健美操、韵律操、地方特色民族舞蹈等活动, 可按年级编排活动, 由于是青春期学生, 可根据年级编排特色民族舞蹈操、健美操、韵律操等。活动时间长短也要有区别, 活动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

总之, 大课间活动是各门学科的课程转化的教育空间, 它不仅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主导和主体性地位, 尊重中学生的意愿和取向, 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手段, 达到中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长知识、受教育、聚能力、拓智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昊.浅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几点新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 2007, (2) .

[2]刘世东, 等.体育大课间的合理组织与安排[J].中国学校体育, 2009, (4) .

[3]曹运涛.以赛促练, 改革大课间体育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 2009, (1) .

大课间开展剖析 篇5

各直属学校,各镇乡(街道)教办、中心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浙委〔2008〕11号)精神,推动我市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规范和健全大课间活动程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决定开展大课间活动方案优秀案例评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全市各学校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科研、教研、行政管理人员及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以及其他从事学校体育科研的相关人员。

二、参评案例的内容、字数要求

1.参评案例是以一所学校为单位进行活动的方案。

2.参评案例可以是本校目前已在实施的活动方案,也可以从本校实际出发重新设计一个针对性强的活动方案。

3.参评案例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案例背景,如学校概况介绍及存在问题分析等;二是案例描述,如针对学校基本情况开展的相关活动及具体安排;三是案例评析,即本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思考和总结,如活动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困惑或疑难问题,需调整或改进的方面。

4.参评案例的内容应注重其真实性和可行性,以写实为主,要求语言精炼、准确,无需过多修饰,字数以1500-2000字为宜。局将对优秀案例进行实地考评。

三、报送要求

1.以直属学校、镇乡(街道)为单位报送大课间活动方案,数量要求1篇以上,最多不超过5篇。

2.参评案例以纸质形式于12月15日前上交到教育局普教科,同时以电子稿形式发送一份到邮箱hdwangxj@163.com。联系人:王先均;电话:87029535。

届时,局将组织力量进行评审,评选出市优秀大课间活动案例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浅谈如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6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是艰巨的,这样重要的使命不仅需要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也需要强健的身体作为保障,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党和国家也认识到了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所以在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为了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切实增强学生体质,要求各个学校要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进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此,结合上级的要求和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起了学生的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除了抓好常规的体育课、活动课的教学之外,就是安排上下午两个大课间的学生体育活动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充分地利用好上下午的中间课间,在三十分钟的时间内开展学生体育活动,从而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

但就目前来看,大课间体育活动虽然开始被很多学校所重视,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和锻炼的效果,主要表现在:首先,课间体育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很多学校往往就是采取课件跑操的形式,这往往使学生很容易厌倦。其次,锻炼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特别是部分教师上课拖堂导致时间紧张。再次,体育活动资源匮乏,这里面既有活动场地不足的因素,也有学校经费不足的因素。最后,学生参与程度不够,部分学生总是以各种理由缺席体育锻炼。这导致我们的课间体育活动达不到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所以,我们的大课间体育需要改善,需要我们学校结合我们学生的特点,以生为本,科学合理的展开大课间体育活动,切实达到愉悦学生心情和体育锻炼的效果,进而强健学生体魄。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更好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呢?

一、明确责任,正常有序地开展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校性活动。它涉及的班级数量多、人员也多,如何保证所有的班级和学生都能够加入进来,切实实现学生有效的体育锻炼的效果,同时也要避免意外发生,特别是学生的意外伤害。这就需要我们要我们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从全局着眼、从细节着手,必须要细致分工、明确责任,切实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

明确责任就是在学校统一的安排下,在德育校长的直接指导下,以体育教师直接指挥为主,班主任协助管理为辅,各班按照规定和要求开展班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在准备工作中把工作做细、尽可能地把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位,特别是要及时地和各班级的体育骨干——体委们沟通好,以便能够及时地传达学校的要求。同时,我们体育教师要及时地和各班的班主任做好沟通,把学校的要求和班级活动的注意事项提前说好,充分地发挥班主任作为一线管理者的作用,这样我们各个环节在运行上才有保障。

二、明确活动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改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我们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在我们学校的安排和引导下,充分利用课间的时间,使学生能够积极锻炼,既能够达到缓解学习疲劳、调节学习压力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达到愉悦学生的身心、强健学生的体魄的效果。但是,在我们实际的课间体育活动中,很多学校在活动的安排上内容过于单一,基本上就是以每天的学生跑操为主,这种单一、枯燥的模式往往容易使学生厌倦,进而产生逃避心理。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所以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件体育活动中来,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天冷的时间段,我们可以以跑操为主,并辅以足球、踢毽子等体育活动;而到了春秋季节当天气适合学生活动时,可以把健美操、篮球、羽毛球等项目都纳入进来,并且力争每一周每一个班级力争在活动内容上有所变化,尽可能的把学生的喜好考虑进来,这样学生就会有新鲜感,也比较喜欢参与。

三、解决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

由于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有限,而学生人数又比较众多,两者形成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组织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大课间体育活动主题,合理运用校园内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器材,必要时要创造性开展工作来解决这一难题,例如,跑操单元,先安排好各个班级的位置,使整个操场、校园内的道路全部站着学生,利用喇叭同步指挥,所有班级同时起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增加活动时间。再例如,跳绳单元,学校是没有这么多跳绳的,而跳绳的价格又不贵,并且容易携带,可以让学生自己每人准备一根绳子。这样就能够保证器材的充足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统一性与特色性相结合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校性的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规范性,要有统一的活动内容、活动方案。另外,为了体现人性化,争取百花争艳的效果,有必要考虑突出特色性问题。每学期可以单独安排一个“班级特色单元”,每个班级选好自己的主题,然后交到体育组,体育老师负责划分场地、准备器材。当有多个班级主题相同导致场地器材不够时,体育教师要召集各班班主任,当面说清情况,帮助他们修改主题,争取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称心如意的活动主题。

五、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监督评比是有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举措,可以起到约束和激励的作用,主要有日常监督评比和单元末评比。日常监督评比主要是领导巡查,学校当日点评,各班级大课间值日学生打分。单元末评比主要是日常分值的累加,评选出优胜班级,或者是单元末的比赛。

社会的发展给我们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体育教师除了要上好我们的体育课之外,也要把大课间体育搞好、搞活,力争在我们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配合下,做好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切实能够起到锻炼学生、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体育大课间开展策略分析 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大课间,教学策略

新时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学与传统大课间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区别, 在传统大课间, 教师往往会让学 生自由玩耍,学生可以选择在教室上自习,也可以选择出去玩。老师可以不 干涉 ,但有时为 了让学生 努力学习 ,会干涉学 生 ,不让学生出去锻炼身体,而是限制他们在教室学习,这就给学生体育锻炼带来极大阻碍,因此新时期的初中体育大课间必须改革。

一、以本校实际出发,满足学生需要

教师在带领学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展相关体育活动,所谓自身实际出发, 是指考虑本校环境及硬件设施是否可以满足体育活动的开展,依据此进行相关活动方案的制订,而不过于受缚于教材和主观思想。

比如某次教学活动中打算带领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教师发现某教材上有这样一个教学活动: 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然后在场地中央放置一个木板,随后让学生运球通过这块木板, 抵达对方后对面的学生再带球回到对面, 依次类推,最先完成的小组即为胜利方。教师通过阅读感觉这一活动方案非常有趣,于是决定选择这一活动方案,然而在实际开展时教师却发现遇到一些问题,首先木板学校很难提供,其次在木板上运球对于一些技术不好的学生来说比较危险, 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一活动。

由此可见在进行活动方案的选择时, 教师一定要从学校本身实际出发, 反复思考学校究竟能否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条件再进行相关体育活动的开展。

二、以榜样教育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榜样的培养和对榜样人员的利用。所谓榜样指的是那些在大课间表现积极的学生。这些榜样对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有很大帮助, 教师一定不要忽视榜样学生。

比如在一次大课间活动中,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一套广播体操, 在学习时教师发现班级中只有两位同学非常认真地学习,且做的各项动作都非常仔细,而其他同学都不是太认真这时教师先不着急,只是默默记在心中,而当整套体操讲授完毕后,教师让学生自由练习,这时其他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因此很多动作要领都做不出来, 只有刚才那两位学生能够很好地将各项动作完成。随后教师将全体同学集中在一起,请两位同学中的一位同学给大家演示, 当大家发现这位学生很好地完成体操动作时,都非常羡慕他,这时教师极力表扬这两位同学,并让他们带领全班学生进行相关动作的学习,并暗示其他学生:为什么别人能做出来你们就做不出来。这样榜样的作用就发挥出来,学生默默发力,跟随两位榜样一起对体操动作很好地学习并掌握。

榜样教育需要教师有善于发现的眼光, 同时也需要教师引导其他学生不断跟随榜样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榜样的作用。

三、从校园文化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活动氛围

学校除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之外, 还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和体育氛围的校园之中,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意识地进行体育活动,乐于参与体育活动,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为此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一定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比如在进行校园文化走廊建设时,学校可以多设计一些与体育大课间相关的政策和体育口号,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这些标语。而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首先教师应为学生讲述体育锻炼的优点,杜绝将学生困在教室中学习;其次教师应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是体育活动的一分子;最后教师应努力与其他教师进行联合,在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促进相关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联合若干班级开展共同的体育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活动是整个校园的一部分, 让学生打心里意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另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文化节,让喜欢体育、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带领那些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一起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更好地将体育文化发扬出去,使全校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

开展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思考 篇8

一、提高认识, 明确活动意义

国家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就是要将这个口号落到实处, 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良好契机。活动开展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 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体能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贯彻“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落实“体育与学生健康体质标准”的重要举措,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要将这样的思想灌输给每个师生, 提高认识, 让他们自觉行动起来, 积极参与活动。

二、尽职尽责, 发挥教师作用

体育大课间是学生最喜欢的时间段, 是锻炼学生体质最好的大课堂。体育教师作为大课间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最具体的执行者和参与者, 要直接对学生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指导。大课间活动, 参与的班级多、学生多, 对体育教师的组织管理水平要求更高, 所以体育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 必须在大课间内外有更多付出。

首先, 体育老师要重视体育课堂。在教学中, 根据班级人数、学生的体育爱好和班级的体育特点,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上好体育课, 把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内容提早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对参与大课间体育项目的方法进行认真教授。其次, 要培养好体育骨干。班级增多, 人数增多, 协调体制要更健全, 靠体育教师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是不行的, 为此要加强体育骨干的培养。体育骨干作为体育教师的小帮手, 在大课间活动中有时起关键作用。再次, 要切实履行辅导职责。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往往要负责几个班级,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自己所辅导的班级情况做到了然于胸, 眼明手快, 善于发现班级在锻炼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给予解决。特别是在小场地进行大课间活动, 如果体育教师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就会影响学生的锻炼兴趣。

班主任负责本班活动的组织并参与活动, 其他学科老师也与学生一起活动, 与学生同练同乐, 既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又融洽师生感情, 相互沟通, 促使师生和谐共处, 更调动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三、谨而慎之, 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重于泰山, 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底线。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本意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但由于参与人数多, 有一定的竞争性, 也可能会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为此, 体育大课间活动一定要慎之又慎, 并制订好有关安排表和安全预案。

(一) 制定区域划分表。考虑到大课间活动中组织相对较松散, 占用的面积和场地会很大, 可以将学校原有的运动场地及可利用的平整的地方, 进行统一的规划, 分成几大区域, 由学校体育组统筹安排。

(二) 制定大课间 活动安排 表。要组织学生在同一时间且大范围的活动, 必须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充分, 准备工作做细。既要考虑活动内容的合理搭配, 又要考虑场地的充分利用, 还要考虑运动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及活动中区域的循环和轮换。可以把以上涉及的情况和问题绘制成大课间活动安排表, 下发到各个班级, 让各班对场地和活动内容都非常明确。

(三) 统一口令和指挥。大课间活动从集合到结束的每一个环节, 都是在统一口令指挥进行的, 同时所有体育教师和各班主任配合做好巡回检查, 这样就能有效控制活动程序。同时也可成立检查小组, 加强检查监督, 使大课间活动的情况与评价方法配套挂钩, 最大限度地保证活动效果。

(四) 制订安全预案。尽管各项工作做得非常充分, 但基于参与人数多、学生体质差别很大、体育器械增多等原因, 学校要制订好安全预案, 让卫生室的人员参与进来。对现场发生的特殊安全情况, 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迅速处理, 科学调度, 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四、丰富内容, 增强活动趣味

在中学生群体中自发流传的课余游戏活动, 大多是单一、狭窄的, 可以依据学生的活动内容、步骤、过程做适当的调整, 加以充实和完善, 并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在原创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 推陈出新, 使活动内容更具体、规范、富有趣味性。我们可以对“蹦格子”、“滚铁环”等传统游戏进行创编, 对“跳皮筋”、“踢毽子”等游戏进行创造。活动内容既要有传统项目, 又要有时尚运动, 既要有民族、民间传统项目, 又要有快乐体育项目, 还要有各种游戏活动, 如排球、篮球、羽毛球、跳高、跳远、仰卧起坐、俯卧撑、跨栏跑、拔河、踢毽子、蹦格子、如抓石子、滚铁环、跳绳、呼啦圈、橡皮筋等。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高高兴兴的参与活动, 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浅议如何有效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 篇9

一、提高对阳光大课间活动的认识

阳光大课间活动, 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一切”育人理念的重要举措。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 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时间长, 活动内容多, 组织形式活, 练习强度适宜的特点。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 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 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明显的效果。

二、影响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原因

1. 学生自身认识和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

经过对我校学生的问卷调查,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大课间活动的, 他们能够认识到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认识不够, 怕脏怕累怕吃苦, 不愿意参与大课间活动, 这部分学生是出工不出力, 应付了事。从学生主观层面看, 这是影响学生参与度的不利因素。

2. 片面追求成绩的观念仍在影响

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能够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在大课间活动中得以发挥和应用, 使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 由于存在升学率的因素, 有些学校和老师减少了大课间活动的时间, 把有限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教育学生一切向成绩看, 成绩决定一切。这样一来, 学生也就没有更多机会参与大课间活动了。

3. 学校场地、器材对大课间活动的制约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各地学校体育器材和设施的配置严重不平衡, 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体育器材和设施改造, 但总体来说还是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从安全的角度来看, 象实心球、器材体操等项目多不能开展活动。

4. 体育教师对大课间活动的影响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执行者, 他们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年来, 因在绩效工资的推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因素, 挫伤了一部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对工作缺乏热情, 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外, 像课余训练、大课间活动等大都不能有效开展。

三、多方协力, 切实有效地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积极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必须做到制度健全, 时间有保证, 经费有来源。当然, 在做好以上基础工作的同时, 还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转变观念, 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活动内容

大课间活动时间长, 学生参与多, 涉及场地多, 如果没有精心的活动组织, 很容易产生问题。我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把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紧紧把握“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的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2. 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兴趣对学习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如果学生能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参与活动, 便会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 教师在体育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开展中, 要着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 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培养他们的特长。

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相对体育课来讲, 有较为宽松的活动空间, 活动内容丰富, 适合各式各样的学生参与, 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相应得到身体锻炼的机会, 使之受益匪浅。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积极地和学生一起参加体育活动, 激励学生积极锻炼, 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及主体地位。

4. 贵在坚持, 阳光大课间活动要持之以恒

体育锻炼是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通过日积月累才能使机体结构和机能产生刺激, 这样才能提高人的体质, 学校推行“阳光体育活动”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各种评比活动, 而应该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我们应当让学生通过“阳光体育活动”这一载体去接触自然, 享受阳光, 让学生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

5. 大课间活动与体育课有效结合, 优势互补

在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时, 要做到体育课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 把体育课归纳为“学”, 大课间活动归纳为“用”, 通过“学”来提高“用”, 通过“用”检查“学”的质量和水平。

大课间开展剖析 篇10

一培养能力, 积极参与

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 不仅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 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意志品质等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严格遵守纪律和形成集体荣誉感。

第一, 获得了知识。认识了许多体育器械;了解了许多常用的体育规则。第二, 掌握了技能。学到了许多技巧, 提高了速度、平衡、支撑、判断能力等。第三, 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第四, 培养了一批懂体育、懂规则的体育骨干。学校体育专业班的学生说我是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小裁判, 这让我体会到为别人服务的快乐, 也认识到工作的辛苦, 学会了组织、裁判, 学会了与同学团结、合作等。高效开展体育大课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师生应广泛参与。

二转变观念, 以生为本, 综合发展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 有赖于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 也就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 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小学生认真地上好体育课,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不仅是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 也是使自己成为祖国栋梁之材的需要。要唤醒全体教师重视体育、热爱体育的思想, 体育老师要转变观念, 以生为本, 不能总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 使学生学得太苦, 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要鼓励学生利用课文活动时间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让他们在比赛中享受快乐, 形成良好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们在课间活动中的“活跃”得到保证。

三加强组织管理, 高效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

学校首先要有效地安排体育课, 责任到人, 加强体育培训, 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 老师要认真投入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 做好榜样。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 检查评比, 树立班级、年级竞争意识。学校必须要有严谨的纪律和统一的规则要求。指定场地、特定限量的器材在班主任带领下进行活动, 体育老师可以在体育课上提前训练好学生的课间活动内容。学校在当天表扬队伍整齐、遵守纪律活动起来最投入的班级, 采用每天一小评、每周一大评和学期总评。大课间组织形式主要还是以班级为单位, 采用男女分组进行活动, 如一个班级可分为男生篮球、女生羽毛球, 这样大家在场地和器材方面既能避免人多器材少的弊端又能避免场地的拥挤。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 突出每位学生都参与, 我相信这样的课间活动学生们玩起来都会很快乐的。开展体育活动校园就在无形中产生勃勃生机。刚下课乒乓球台就会被学生们占用, 远远望去跳远赛道上好多学生在比赛, 拉拉队员早已就位, 运动员有的在热身, 有的在凌空飞跃。器材少对大课间观赏性会有影响, 但是学校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兴趣来补充。还有篮球活动 (一个班) 最多需要四个球就可以在大课间活动上达到人人都能参与, 老师可以组织好学生练习传球、教他们运球接力、运球上篮和攻防徒手练习等。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感到器材少而失去信心, 他们会积极地去拼抢属于他们的机会。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它不仅确保了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 有利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实施, 更有利于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今后, 我们要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课外体育活动改革, 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全面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 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幸福生活一辈子”, 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依据, 以“健身强体、育德促智、审美悦心、发展个性”为宗旨, 以群体活动为基础, 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 体现“锻炼的实效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个性的塑造性及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可选择性”的原则, 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切实提高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课间开展剖析 篇11

现在全国大部分学校已开展了此项活动,既然大课间活动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不仅一线的体育教师面临着体育改革中的一项重大难题,我们做班主任的也应思考到底该如何去落实。所以,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班主任,我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谈几点建议。

一、积极宣传,创设氛围,提高认识

在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场地设施等制约,很多学校是不重视此项工作的,大课间活动常常是走马观花。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科研工作,积极与外界的先进经验进行交流,探索适合各地各校特点的组织方法、活动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墙报、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体育的各种知识,尽可能地增设一些学生所喜欢的体育设施。同时,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活跃气氛,发挥榜样与示范作用。通过学生会、兴趣小组、体育俱乐部等多渠道,多模式组织开展活动。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网络和机构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合理、科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网络和机构进行管理、协调和评估,形成校长统帅、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辅助、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要做好大课间的管理,光靠班主任或体育教师是不够的,我们应把大课间作为全校性的工作,让全体教师都来参与健身与管理,真正做到学生大课间与教师大课间的有机结合。

三、变化形式,丰富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必然制约着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改变原有单一的班集体活动形式,进一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是今后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的重点。在大课间内容的充实中,应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提倡自制器材和自编活动内容。

四、加强培训,建立制度,营造氛围

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培训力度,发挥体育老师的主导作用,适时进行交流,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学校、年级、班级之间的大课间活动的评比工作;努力发掘和培养学生、教师与体育骨干,发扬学生与教师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和学生同台竞技,既营造了全民健身、民主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又把全面的过程指导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中。

五、因地制宜,从实效出发,形成特色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户外活动,必然要受场地、器材、学生人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不能要求统一的模式,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学生自创自练的积极性,而且也要培养学生自律自管的积极性,真正创设一个文化的、生活的和课程化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舞台。

大课间开展剖析 篇12

一、加强宣传,提高学校师生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认识

尽管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开展多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在一些农村学校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首先,一些学校还是停留在集中做课间操的模式上,学校领导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是简单地对体育教师提出一些开展活动的要求,将任务分配给体育教师,自己则不再过问和关心活动开展情况。其次,其他任课教师同样对体育大课间活动认识不足,有些老师占用体育大课间时间,进行课程教学,使得学生每天的大课间时间得不到保障;一些体育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简单地将大课间理解为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的一项活动,认为开展大课间活动只是给自己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导致大课间活动过于形式化,缺乏生动性。再次,学生家长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了解,得不到学生家长的支持,这点在农村学校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农村很多学生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对孩子在学校参加什么活动,并不是很了解,甚至不关心,很难出现像城里孩子那样,孩子要在学校参加什么活动,全家总动员,出主意的出主意,做道具的做道具,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很多时候不会出现,农村学生家长很多时候只是关心孩子在学校考试考了多少分,摸底考试在全校排多少名,等等,至于孩子在学校体育课开设什么项目,参加什么体育活动,几乎很少关心。尽管有的家长经常和班主任沟通,但是更多关心的还是孩子的成绩情况,这是农村学生家长共有的、纯朴的特性,毕竟他们在外辛苦地打工给孩子上学,也只有孩子成绩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安慰。

针对以上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媒体应加大体育大课间活动宣传力度,让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目的深入人心,让人人都知道,体育大课间活动不是任务、不是“走秀”,关乎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是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实施者对活动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正常开展;活动开展的规模、深入的程度等;学生是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对象,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只是“一厢情愿”。有的学生由于受到父母的影响,感觉自己父母在外辛苦劳作,自己应该好好学习,考一个好的成绩回报父母,不愿意将时间过多地花费在体育活动上,因此在大课间活动中,偷偷溜到教室学习。对于这类学生,学校还是要加强宣传,批评他们不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显然是不合适的,而是要加强沟通,提高对该活动的认识,让他们主动地走出教室,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到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来,而不是因为学校、老师的强迫,被动地参加活动。此外,学校还应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主动向学生家长宣传大课间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家长明白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学好“语、数、外”同等重要。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家长会,开展一些以家庭为单位大课间活动,提高农村学生家长对学生健康的关注。

二、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和城里学校豪华体育馆、漂亮的塑胶场地和齐全的器材设备相比,农村学校显得捉襟见肘。我校位于江苏省中部一个典型的乡下中学,学校只有一个300米田径场,田径场中间有两片篮球场,篮球场的两边各有一个小草地就是足球场,全校能用的篮球只有8个,这种条件下,农村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显得十分困难,只能安排一些集体项目,如校园集体舞、太极拳等项目。由于农村学生比较羞涩,跳集体舞不能完全放开,使得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没有预期的好。因此,学校在积极挖掘自身条件的同时,也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多关注农村学校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学校经费的投入力度。“两军交战,粮草先行”,“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为了保证农村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深入地开展,有关部门还要增加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有步骤地改善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

三、积极思考,挖掘农村学校体育特色

虽然和城里学校相比,我们没有漂亮的场地、器材,但是体育课间活动不能因为说农村学校没有条件,就不搞或者说形式上搞搞,这显然是不行的。就算没有条件,我们也要创造条件搞,这就需要学校的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智慧,创新一些体育项目。同时,我们也可以重拾过去的一些体育项目,例如滚铁环、掷沙包等。这些项目在过去体育课上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天体育大课间活动活动中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具有农村特色的体育项目,例如,“撑竹竿比远”,用农村施化肥的锥子走高跷等,并对一些农村生产用具加以改造、创新,也可以成为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道具,从而确保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器材补充。

此外,现在的农村家庭基本上以独生子女为主,加之农村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农村孩子比城里孩子更孤单,这对学生的成长、性格的形成是不利的。因此,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应多安排一些团队完成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心同伴、爱护同伴,让大课间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积极动员,全员参与

体育大课间活动尽管主体是全校学生,但是对健康的需求,不仅仅是学生,学校领导、学校的老师和教辅人员也同样需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对社会每个成员的号召。因此,老师和教辅人员作为学校工作者,除了要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管理、组织以外,还要积极参加到活动中。一方面可以丰富大课间活动的教职工的工作内容,提高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水平,另一方面有了学校老师

适应新课程要求,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秦皇岛市海港区青云里小学,河北秦皇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新课程改革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有效性教学。

1. 制定目标、选择内容

根据教学对象制定五大目标。第一,运动参与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表现出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兴趣、乐趣和情趣。第二,认知、技能目标:通过各项体育活动内容,获得一些运动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习完成简单的组合动作,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以及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第三,身体目标: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身体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等体能。第四,心理目标:在学与练中,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紧张与愉快、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体育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形成克服困难与抗挫折等意志品质。第五,社会适应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积极勇敢、顽强、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围绕这些目标选择学生爱好的内容进行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以坚持“健康第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指导思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的参与,学生也可以和老师同场竞技,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因此,学校应积极动员,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使得大课间活动深入人心,从而真正实现大课间活动的价值。

五、合理安排,安全第一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底线。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本意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但由于参与人数多,有一定的竞争性,也可能会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为此,我们搞体育大课间活动一定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仅仅以体育课安全标准要求体育大课间活动,要加强宣传和管理,使得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活动意识。对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制订详细的方案。首先,对场地区域的划分,由于大课间活动参与的人员很多,对于场地的使用,远远超过体育课,很多学校连学校的过道等一些非运动场地都利用起来了,因此,对学校的场地、过道要进行合理的划分,并且让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由于不知道运动区域而出现学生扎推现象。其次,要合理制定大课间活动安排表,由于大课间是全校师生同一时间大范围活动。因此,对于大课间活动要细致安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既考虑活动内容的合理搭配,又考虑场地的充分利用,还考虑运动的合理性和趣味性,以及活动中区域的循环和轮换,可以把以上涉及的情况和问题绘制成大课间活动安排表,下发到各个班级,让各班对场地和活动内容都非常明确。再次,详细制订好

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为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我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积极学习,采用引导、鼓励、表扬、比赛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在游戏部分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注重情绪调控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种双向教育活动,既然是双向活动,就存在着统一和矛盾的两个方面,就潜伏着产生诸多情绪的刺激因素。再者,体育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一是场地大,二是班级多,三是外界人和事物的干扰面广,这里面存在着更多更广泛的产生情绪的刺激因素。

情绪产生之后就必然牵动师生的情感,当情感激动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学会和善于调控好个人和学生的情绪,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教师要自我调控情绪。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意志、智慧、修养,冷静理智地分析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考虑激动情绪带来的严重后果,主动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保持思维的条理性。

例如,在集合队伍,当学生迟到,并不紧不慢地往这边走时,首先教师会在思想上产生反感,进而愤怒,而教师情绪变化会迁怒于学生。假如教师在此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任其情感发展,就会打乱课堂常规,进而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

假如教师发现迟到现象后,冷静、理智地控制住个人的情绪,平静地想想同学们为什么迟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就会使一场风波停止下来,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同时还会增进师生感情。

安全预案。尽管各项工作做得非常充分,由于参与人数多,学生体质差别很大,体育器械增多等原因,使得不安全因素大大增加。为此,学校要制订好安全预案,每次大课间活动最好都安排医务人员在场。同时,每个活动区域安排一到两名教师巡视,确保一旦活动区域发生的特殊安全情况,就可以按照预案及时地给予处理。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活动平台,也是学校体育工作一个新的组成部分,作为农村体育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对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合理组织,确保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荣森.例谈如何合理安排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国学校体育,2009.4.

[2]刘世东.刘焕亭.体育大课间的合理组织与安排.中国学校体育,2009.4.

[3]杨卫华.有效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小策略.中国学校体育,2009.4.

[4]罗菊玲.如何有效利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教育革新,2008.10.

上一篇:生态农业建设管理论文下一篇:湿热瘀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