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方法

2024-09-04

兴趣教学方法(精选12篇)

兴趣教学方法 篇1

创新是人类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要“以德育为核心, 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而要把创新落实在新课程改革的数学课堂上并取得成功, 关键是在于如何激发学生“乐学”。教学实践中证明: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 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而且还会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学呢?

一、唤醒的基础是教师的“潜心”设计

要想数学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乐”起来, 只靠课堂上的几个贫乏甚至无聊的笑话, 不仅毫无教育的效果, 而且不免让人产生为“乐”而做作的去造“乐”, 这样临时的毫无准备的烂造“笑料”只会让学生反感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学生不仅“乐”, 而且“学”, 这才是我们需要达到的目的。因而创设“乐学”的教育情境就必不可少, 也就需要我们能“潜心”去研究每一节课的内容, 设计好每一个能调动学生兴趣的环节。

二、充满激情的“唤醒”是调动学生“乐学”的催化剂

毫无激情的教学, 必然会致使课堂死气沉沉。一个老师的亲和力, 影响他的教学效果, 如果学生首先厌烦你的教态, 厌烦你的单一语调, 厌烦你的口头禅, 就会对你无激情的教学也厌烦, 那么我们就是在课前设计了很多精彩的“乐学”活动和教学手段, 也不会调动学生的情绪, 使他们参与到你的课堂来。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在转变, 我们不再是那一个拿着粉笔, 架着眼镜, 一味的传授者, 我们应该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我们应当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和热情;在课堂教学中, 要运用我们的精神面貌来感染学生, 营造一个轻松而充满生机的教学氛围, 这样的氛围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催化剂。

三、形式多样的“引”是学生“乐学”的主要方式

1.创设情境, 层层设悬, 引生入胜

我们都知道, 处于初中时期的少年正是个性成长的时期, 他们以玩为天性, 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稳定, 持久。而每节课的开始就是激发学生兴趣, 促使学生乐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教材, 创设能激发兴趣的问题情境, 再通过层层设置悬念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如:在八年级“生活中的旋转”一课中,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现一些有关旋转的图片。美丽而不同于书本上的图片, 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 因而促使学生产生联想去完成一个设悬: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是有关旋转的。这个例子比较简单, 因而再通过活动讨论并比赛列举我们生活中旋转的例子就更深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有了问题情境创设后的课堂教学已经使得我们引导学生乐学成功了一半。

2.多种教学方法和未知的课堂设计可以引生释奇

一堂课还没有上, 我们的学生都能说出我们的课会怎样安排, 那么我们的课堂对于这样的学生就毫无吸引力。新课程改革下, 呼吁我们教师不仅是第一线的实践者, 还应作为我们课程的开发者去研究。我们应大胆的将一些多样的教学方法带进课堂, 通过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可以把学生带入探究新知的乐学情境。比如可以搞些“我的数学小论文”汇报课;“你说我评”数学练习批改讲解课等等。让学生永远对我们的课堂充满期待, 让我们“引”的方法不再单一, 这样的课堂就不会让学生无趣无味。

3.步步高的练习设计引生进取

在设立了乐学的情境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 在练习的设计上也应、注意一个梯度。我国传统的教学和练习设计是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前提的, 从发展意义上说这样的教学和练习是消极的, 它不利于发展。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 除了最低的教学界限 (现有水平) 外, 还存在着最高的教学界限 (潜在水平) , 他们之间的“最近发展区”为教学发展的最佳界限, 因而我们的练习设计应在这个界限

里步步高, 以引导学生发挥现有水平, 产生不断的成功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发挥潜在水平, 提高智力的发展。

4.生活化的教学联系引生拓展

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 还要考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 这样无形中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习后的有用效果告诉学生, 用学科知识的效果去激励他们, 让学生在学习时得到喜悦感, 产生学有所得的满足感。

四、“唤醒”下的“乐学”应注意的几点:

1.设计情境时, 课程教材的难度与深度要适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过难回使学生失去学习的成功的喜悦, 过易则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根据教材特点来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不人为制造, 可以编排过多无关的低级“幽默”, 使学生在真正的中掌握知识。

3.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 要注意适合学生的口味, 要灵活多样, 力求新颖, 但不能搭“花架子”, 玩“花招”, 否则课堂的教学本质就被冲淡。

4.真正的“乐教”和“乐学”应该是把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溶入教学活动中, 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能积极地发挥作用, 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使用教学媒体手段应分清主次, 不粉末倒置, 有效而富有趣味的媒体运用能形象地展现我们数学中一些不能直观感受的图形, 引导学生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的同时, 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 学生“乐学”给笔者最大的启示是, 它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 顺应了学生的成长规律, 能够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 滋润他们情感的幼芽, 使学生切身体验到学习的愉悦, 使教师在新课程中成长, 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的重要保证。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 善于引导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勇于竞争, 敢于质疑问难, 成为个性得到发展的主人。

关键词:唤醒,求知欲,乐学

兴趣教学方法 篇2

湖南省怀化市迎丰路小学舒孝清

我在自然教学中探讨归纳出了自然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几中方法。

一、用画图法激发兴趣

学生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简笔画。教《昆虫》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昆虫的外形图“”,要求学生把昆虫的外形图画下来,然后,结合图讲述昆虫的特征。这样,学主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和老师的讲解,就会把昆虫的牲牢牢记住。

二、用游戏法激发兴趣

学生喜欢做游戏。教学中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太阳和影子》一课时,我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玩“踩影子”的游戏活动,然后再回到教室上课。

三、用猜谜法激发兴趣

教《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时,我先出一些动物谜语让学生猜一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用模拟法激发兴趣

教《探索雷电的秘密》一课时,我先用幻灯机打出电闪的情景,并让几个学生大声模拟雷声,以此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用制作法激发兴趣

教《风车和水车》一课时,我先教学生动手制作风车,然后再进行教学。

六、用实验法激发兴趣

教《燃烧是怎么回事》、《磁铁》、《怎样联接小灯泡》等课文时,我先做实验,让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以此来吸引学生。

优选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篇3

一、演示法,以“奇”激趣

学生都是好奇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容易引发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虽然基础知识差,厌学情绪特别浓,但他们好动、贪玩的品性不会变,而且现实性特别明显,都知道现在所学的知识就是他们以后生存的“饭碗”,探究心理还是非常强的。

上PPT课多数采用演示法。总是先举一些例子,特别是锐普PPT大赛上的获奖作品给他们展示。当鲜明唯美的画面随着音乐缓缓展开,一个小小的办公软件竟然能做出电影的效果,同学们都无比惊讶。《惊变》是其中的一等奖作品,无论创意还是技巧都堪称美轮美奂。它讲的是一个树叶从发芽到繁茂,引来小动物和鸟竞相观看,最后却被人类的刀斧无情斩断的故事。这些新奇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学兴趣。课后一名学生用了整整两个晚上的时间,探寻原作品的动画路径,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将其中的一段远处飞来的凤凰做了出来,这份执着和钻研让人佩服不已。

二、竞赛法,以“新”激趣

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普遍感到厌烦,而一些新模式和方法,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导入的变异、授课方式的变化、习题演示的多样化……随时都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做到“旧的改新,新中有变,新鲜常在,兴趣长存”。

电子表格教学是比较枯燥的课,很多同学并不爱听,或者听听就走神了。面对这种情况,通常采用竞赛式教学法。比如在讲授统计函数count时,涉及到三个内容:count,counta,countblank。Count表示单元格数值的个数,counta表示单元格非空值的个数(包括数值和文本在内),countblank表示计算空格的个数。对于这三个知识点,让学生去书里找答案,然后每组同学派出两队,一队准备游戏,一队答题。答对题的队可以游戏,还有奖品领。学生的答题教师最后要给以讲评。这样的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在竞争中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寓教于乐,在玩中掌握了知识。

三、设境法,以“趣”激趣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他们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来自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愉悦,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还是学习的奴隶,把他们看做是“燃烧的火”,还是“待灌的瓶”。心理学研究认为,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增长,自尊心、主动性、求知欲大大提高,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屈从,而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反应力。以“趣”激趣,实质上是乐学,教师们都应备好课,让学生从愉快中获得知识。

比如一个“摘苹果”的例子,这是PPT的知识点——触发器的应用。激发触发器,就好比在玩电子游戏,是学生非常喜闻乐见、乐于操作的方式。一群小动物摘苹果,只要你用鼠标点谁,谁就去摘,有的不小心苹果掉地上,有的正巧掉在怀里,特别有趣。课后有的学生说这哪像在学知识,简直就是在玩游戏。课堂效果简直太棒了。

四、情感法,以“情”激趣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交响乐。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让“教”和“学”这两个因素更自然、更科学地组合起来,使教促进学,学促进教,达到一种教学上的和谐境界。但是课堂内如果缺乏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多向的信息沟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多进行交谈,多进行沟通。教师教态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大与学生的接近度,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感。教师要善于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学会控制和和支配自己的情感,在与学生相处交往的过程中,应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教师要善待学生,特别是善待差等生,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当他们有疑难或回答问题迟疑时,也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给他们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来自于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愉悦,体会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才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得法。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因教材内容而定,枯燥的说教只能使学生大脑疲倦,课堂气氛沉闷;而创设一个逼真的诱人的情境,就可以激活学生大脑,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优选教学方法,善于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其实就是以欢乐的心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教学方法 篇4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研究表明, 学生的兴趣越大, 学到的东西越多。在历史教学中, 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能够充分利用其声、色、形、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历史情景, 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将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出来, 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效益。例如, 在讲授“秦朝的统一”一课时,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先以影片《英雄》中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及深远影响等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 创设历史情景, 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接着再提出问题:残剑为什么要无名放弃刺秦呢?这样的提问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他们很快议论起来, 课堂氛围非常热闹, 每个人都踊跃发言, 使得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历史学科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历史是一门包含地理、天文、文化、宗教、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学好历史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 单一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历史学科失去学习兴趣。要想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需要找到一个让学生感兴趣又容易接受的切入点。比如说, 有些学生对电视剧情滚瓜烂熟, 对相关的人物了如指掌, 但是, 对故事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对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却知甚少, 而且对其中的民族风情、历史渊源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为使教学达到预期目的,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细节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知识的魅力,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人类历史的印迹, 进而激发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学生主动学历史的积极性。

三、观看影片,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形象生动的情节必定能加深学生对相关事件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教师可以带学生到电教室观看影片, 比如, 《鸦片战争》《我的一九一九》《一九四二》等, 这些影片都以故事的形式再现当时的历史风貌, 剧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 此时, 教师可以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思想的教育贯穿到其中, 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加深对课本内容的了解, 加深对相关内容的印象。这样的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品质, 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学习用辩证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能收入教材中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够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 必定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还可以扩充他们的知识面, 加深他们对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不管采取哪种教学方式, 都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比如, 在讲授某些知识点时, 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可以适当开展课外阅读历史文献传记活动;或者是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历史影象资料片;或者是通过举办“历史园地”或“历史展览”等活动, 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 丰富他们历史知识, 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 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通过角色扮演, 强化兴趣

角色扮演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 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 在分析中国古代有作为的皇帝时, 教师可以提议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展开学习, 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宋太祖等各位有名的帝王, 学生们也能够通过平时看电视等课外积累, 演得十分逼真, 角色扮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每一位有作为皇帝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印象。尤其是看了《汉武大帝》《康熙微服私访记》《武则天》等影片后, 既能使学生对这些帝王在朝时采取的各项措施有一定的了解, 还知道当时有哪些宰相, 以及对当时人们的衣着、服饰、文化等方面也有所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又能很好地启迪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中,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 促使学生的兴趣点达到最高,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在兴趣中获得知识, 在兴趣中提升能力。为此, 要求历史教师要熟读教材, 驾驭教材, 要博学、有丰富的知识, 这样教学时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学生也不再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 这样的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参考文献

[1]孔一帆.试论文史结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24) .

[2]于长胜.加强乡土教育促进中学历史教学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1) .

[3]李文棣.巧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17) .

[4]徐兴亮.让学生登上“历史”舞台——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7) .

[5]高庆星.历史情境材料教学法与能力培养的实践——以《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2 (4) .

激发兴趣优化教学 篇5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脱离幼儿园,年龄小,有意注意能力弱,上课时很难静下心来听课,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20分钟,时间长了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而一开始的拼音和汉字学习枯燥无味,如果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学习上,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学习内容。但要是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可以在玩中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兴趣呢,我认为方法有很多:

一、运用合理的导语,激趣导入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要根据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而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导言是每节课的引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好的导言设计不仅能承上启下,顺利地导入新课,还能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导言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根据每节课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导言设计,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一上课我先给学生猜了一个关于乌鸦的谜语。学生对猜谜语都有很大的兴趣,以谜语引入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促使了学生积极动脑。接着我顺势导入,“可是今天小乌鸦遇到了一点困难,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吧。”这样学生都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这节课也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保持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容易在直观的教学中激发兴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通常都是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孩子们一打开书本就会被吸引,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如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教师提出画面上有谁,在干什么呢?图上还有什么,又在干什么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可大了,都仔细地观察,积极地思考,接着让学生模仿图上大公鸡打鸣,再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学生争相模仿,老师再正音,通过有趣的图画到轻松的学习,模仿正确的发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主动的,轻松的,也是愉快的。

三、寓教于乐,活动中识字

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通过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做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来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这既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正确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心”字时,有些同学总写不好“卧钩”这个笔画,放不对三点的位置,我就和大家一起合作,编了一首儿歌来记忆:一口锅子炒豆子,一共炒了三颗豆,两颗掉在锅两边,一颗左来,一颗右,还有一颗在中间。如此形象生动的儿歌,再加上还有自己的创作,我相信小朋友们都会牢记这个字的正确位置,不会再写错了。此时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其乐无穷。

四、积极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也会使课堂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写字教学中,谁的写字姿势正确,谁的字有进步,谁能坚持一笔一画把字写端正,我都会及时在课堂上当众表扬。对于一些写字写得稍差的学生,更是一发现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其他学生听了马上会更认真写字。而有些学生即使他的字达不到优,但他认真写了,有进步了,我都鼓励他们,给他们打优。通过这些积极的评价,孩子们的识字写字兴趣得到了提高,写字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五、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用短小、精炼的顺口溜唤起学生的倾听意识

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改变他们注意的对象。所以,能否在一节课的开始,当学生的兴奋点还停留在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时,把学生由“课下”引到“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唱些有关学习习惯的儿歌。例如:“铃声响,坐端正,静等老师来上课。”这样,有助于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课。

(二)以趣味、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师幽默的语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在教学中,我也常会采用一些趣味、幽默的语言。例如,有时当我范写生字时,总有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于是我就停下一会儿,当学生都安静地看向我时,我就说:“老师怎么总听到‘嗡嗡嗡’的声音呢,看来我们班好像飞来了一些小蜜蜂来给大家捣乱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在哪儿吧!”这样说着,学生便都闭上了嘴巴,认真地听讲了。

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课堂改革的新形势,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孩子们才会从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自己要学,我爱学。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小学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方法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方法;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也常说:“有兴趣就喜欢学”、“有意思就愿意学”。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并激发学生兴趣,就成为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不断结合初中生及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初中数学课堂的兴趣教学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和努力探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适时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习兴趣,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时,我是如此做的:准备好一小罐硬币。教学时问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学生争先恐后,积极举手),我从所有学生中选取了三名同学: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1角,2角,5角,1元,……一共7.8元;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2角的硬币5个5个地拿出来,把1元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一共7.8元;生3,把钱罐倒出来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2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数出每堆数量……7.8元。我顺势利导,三种方法哪种更便捷?如果是一大袋,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学生经过讨论,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我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将面值相同的分类”。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合并同类项。”有同学就发出感叹道:“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一堂课有了好的开头,就如同一部好乐章奏好了序曲一样,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亢奋状态,使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学生力量的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课堂提问时,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寻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布置作业时,也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选做不同题目。进行学习评价时,评价角度多元,不仅评价思维成果,而且注意评价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既评判又激励。不仅总结,更重要的是"改进";评价标准个别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就,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跑道上前进;阶段考试后总结时,不仅注意成绩好的同学,还特别注意学习进步的同学,即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另外,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每天为应付老师的作业而疲于奔命,这是导致学生厌恶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要精选题目,避免"题海战术",使学生从没完没了的解题中解放出来,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注意数学语言的艺术性

数学的课堂语言往往比较枯燥,如能恰当地运用趣味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法证比例线段”时,我使用了下面的语言:“关于比例线段的证明,非常重要,但是同学们常常为不能迅速简捷的证明而苦恼,那么大家想迅速找到证明该类似问题的简捷途径吗?请使用‘相似’牌证法”,板书课题后又说:“该证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本节课学不会者,课后还可以免费再学”等。这样不仅妙趣横生,又打消了学生的畏难心理。总之,在课堂上不但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而且还要有目的的提示数学的语言美,这样学生在荡漾着美的情趣中愉快地学习,这种美必然默化成学习兴趣。

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恰当运用简易直观教具

讲“三角形的三条主要线段”时,用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再把橡皮筋的另一端从这个顶点的对边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来形象的讲清楚三条主要线段的各种名称及特征;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用铁丝制了两个圆圈,用运动的观点形象地演示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特别是相交时圆心距和两圆的半径的关系,学生容易接受;讲“一次函数y=kx+b(k≠0)所在象限”时,我制作了一个活动教具,形象生动地讲清楚了当k和b取各种符号时所在象限等等。以上这些都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了新知识。

五、教师要善于拓展教学视野,充分加强课外数学知识的锻炼

学生只有兴趣浓厚,才有好的态度去学习数学。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是好动的,所以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参与社会的调查中,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做、去感受生活中数学知识的伟大。如在学习圆柱、圆锥的体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家中装米的桶的体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法等。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多方面来锻炼学生,使他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体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认识数学,感受数学。其次,还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每个学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学生上课就是在情境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例如:教学“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课时,把一节课的内容编制成“有理数大家庭”这样一个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家庭里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扮演了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整数、分数等角色。在“有理数大家庭”里,哪些属于整数,哪些属于分数等,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掌握了知识。

六、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很好的改进,如果我们能把数学情感教学也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模式,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将会使平淡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从而唤醒学生沉睡的数学潜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新旺.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J]. 新课程·上旬, 2014, 第3期(3):25-25.

[2]樊彥芳.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之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5):72-72.

兴趣教学方法 篇7

一、重视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当然它也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中心环节,充分利用此环节上好每一节课,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营造民主气氛,使学生在参与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要上好每一节课,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氛围胜过任何教育技能。我在上课时经常以和谐的教态、饱满的热情、亲切的话语,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这一气氛中受到感染并产生求知欲上的共鸣,在一种积极的求知状态下配合老师的讲解,而这种积极的态度又反过来提高教师的情绪,使师生共同达到探求知识的最佳状态。

例如,在讲“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这一问题时,我和学生一起列举了猴子的聪明表现,然后激励学生展开讨论一个问题——“聪明的猴子有没有意识?”同学们分成两大阵营,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论。有一个学生在讨论中还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刚出生的婴儿有没有意识?同学们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更激烈的争论,最后我作课堂总结,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又特别表扬了那个提出新问题的同学。同学们在这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听讲辩论,无疑会增加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也会使他们对问题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 讲究授课艺术,引起学生兴趣。

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氛围有了,还有辅之以讲课的艺术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日常教学中很注重内容安排上的艺术设计,根据讲解重点难点及其他知识的需要,选择一些相应的课外内容以补充课上的知识,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高深的知识浅显化。这样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样的课就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例如,在讲“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可以不同”这一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了一句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们积极回应,在欢快的气氛中理解了这一抽象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级中学阶段,学生情绪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渴望受到尊重,更渴望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一旦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激发出其学习的内在潜能。

例如,在讲完“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全课的知识结构图表。从作业情况看,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大部分同学完成得很好,其中更有独具匠心的佳作。有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图是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把全课的重要知识点都纳入其中,而且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据此,在上课时,我把作业完成好的十多名同学点名表扬,又宣布将那份杰出的图表贴在班级宣传栏内,供大家学习参考。这一举动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激发了学生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应注意一视同仁,不能只表扬那些成绩突出的学生,更应加大对学困生的表扬力度。学困生往往因为在学习上有一种自卑感而厌学。只有当他们的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他们才会感到自我存在的价值。由此看来,教师的尊重和表扬无疑会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催化剂,使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够将挚爱的感情投射给学生,就一定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教学方法 篇8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 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 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因此数学教学更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入手, 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地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地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 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微笑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教师推门走向讲台, 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 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 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 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 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 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 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也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

二巧设导语, 引发学生兴趣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求欲望, 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导火线。在教学中, 一个好的新课导入, 往往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因此, 选择导语十分重要, 导语的内容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 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有生动有趣, 和课堂内容关系密切, 才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引发学生兴趣, 激发求知欲,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让他们怀着期待的心情, 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在教学中, 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 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再现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体味,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数学情境中, 趣味盎然地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又处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 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 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编成一个个故事,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平均分”时, 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展开:猴妈妈把6个桃子分给她的两只小猴子, 给了大哥1个, 弟弟5个, 随即问学生你们会怎么想?班上的学生会说, 一个多, 一个少, 不公平, 然后继续, 分到它们都是3个, 大家很兴趣高涨地说, 现在公平了, 它们是一样多的, 通过这个生动的故事, 学生从中初步体会到了除法的入门知识——“平均分”, 学生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 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后, 我又鼓励学生以编小故事的方法, 巩固平均分的知识,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 里面摆了好多商品, 琳琅满目, 选一位学生扮演售货员, 其他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 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在竞赛中, 紧张积极地学习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强、表现欲强, 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和信任。教学中, 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口算王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 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 我经常组织“比一比, 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学生时还是少点埋怨、苛责, 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 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样。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有兴趣, 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师生心理相容方能提高教学效果。若教师一味地以严厉的姿态出现, 凡事批评当先, 往往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久而久之,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畏惧也容易引发对其所教课程的厌恶, 更不要说有学习兴趣了。因此, 要使学生学好, 必须关心爱护学生, 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能尊重学生、体贴学生的教师, 学生同样也会尊重他、喜欢他, 这样才能使学生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 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 自然就会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信任, 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六学会赞美学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赞美的需要, 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灵魂当中。一位哲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赞美要实事求是, 不要单纯地对学生说:“你真棒!”“你是个好学生!”之类的话, 因为这会让学生觉得他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了的错觉, 赞美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行为, 所以必须特别强调那些使你满意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赞美越具体, 孩子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就越清楚, 遵守这些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学生今天字写得较好, 作业本保持得较干净、整齐, 回答问题很积极, 声音很响亮, 我都会立即表扬肯定, 这样会让学生认为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如果学生认识到只有他表现得很好, 才能得到老师对他的注意, 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以得到老师的赞美, 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利用数学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 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 对学习有厌倦情绪的学生, 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 我们应因人而异, 因势利导, 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 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 为其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的、宽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趣味化、实践化。例如, 在低年级组织全班性的数学表演会, 通过讲数学故事、猜数学谜语、做数学游戏、画关于数学方面的画等活动, 发展学习兴趣;在中、高年级可以结合教材内容, 介绍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小常识, 出数学墙报等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拓宽知识面, 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得到发展。

兴趣教学方法 篇9

一、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和环境以渗趣

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当然,不仅仅是指课堂的气氛,它还包括课外。比如,利用课余、课间时间,播放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利用闭路电视或定期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在课堂内则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优势教育观指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弘扬优势、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动静”结合。“动”要有秩序,有规律的动。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使学生有“成就感”、“轻松感”。“静”不是暮气沉沉、没精打采,而是注意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但是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生愉快的教、学生愉快的学,学生兴趣自然高涨。

二、利用美的直观事物以导趣

学生认识音乐主要由视觉和听觉来完成。美丽的挂图与设计优美的板书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夜晚多美好》时,我把整个黑板画成美丽的星空,把歌谱和歌词抄在天空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又如在教唱歌曲《森林里的铁匠》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在美的享受中再现美。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电教媒体的加入,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出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现场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到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又如,在介绍戏剧时,可以播放同类戏剧的精彩片段或经典唱腔,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戏剧特点的理解,使学习过程生动活泼。再如:用录音机把学生自己的歌声录下并欣赏、点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怡心怡情,情不自禁地萌发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三、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启趣

新课程强调了教学的活动性,而音乐课程又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教法,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手段,增大信息量,调动学生对事物的探索精神,更好地体现音乐艺术的魅力。

1. 猜谜语法

这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好方法。老师请大家猜一条谜语“大眼睛、宽嘴巴,身穿一身绿裤褂,水里田里都有它,唱起歌来呱呱呱”。孩子们靠着他们的经验和联想很快就会齐声答出是“青蛙”。老师马上鼓励孩子们:“你们说得太对了,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歌《小青蛙找家》。”于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儿歌就会在学生的蹦蹦跳跳中自然感受,轻松学唱了。

2. 讲故事法

引起注意,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而讲故事则是吸引儿童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如教唱二年级歌曲《大鹿》时,老师给学生讲故事:在一个茂密的大森林,住着好多小动物,它们和谐相处,团结互助,无忧无虑的在这里玩耍,忽然有一天清晨,“啪”一声枪响,发生了什么事呢?听了歌曲你就会明白了。这样很自然就引入新课了。

但是注意,故事不宜过长,应恰到好处,不能因故事冲击了教学,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

3. 游戏法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其重要的生活内容,如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堂中,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火车开了》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创编开火车的不同动作。分组后,学生开火车真是惟妙惟肖:“火车”在铁轨上“钻山洞”、“到站”、“启动”,学生表演的如此逼真,律动做的如此丰富,在自导自演中顺利地的完成了这首歌曲的教学任务。可见只要顺应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创造火花如泉涌般“喷薄而出”。

4. 肢体表演节奏法

在音乐中让学生把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动作中发挥创造想象。如用“跳”表达快而轻的节奏,用摇篮、划船、模仿风中摇摆的树枝等动作来表达摇摆的节奏。可分为小组、个人等,也可以速度上加以变化。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同时,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

四、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以激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音乐教师要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教师可以经常从《校园歌曲》等报刊杂上选择学生喜爱的歌曲、音乐知识、音乐故事等内容,还可以把乐器引进课堂,如:口琴、竖琴等,这样大大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音乐视野,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辟了广阔天地。

艺术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通过艺术教育,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其全面和谐的发展。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部可却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应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

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篇10

一、根据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导入

导语是课堂教学中的序言, 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好的导语可以融培养兴趣、启迪思维、画龙点睛等于一体,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它如同磁石, 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如同路标, 引导学生的思路。那么,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应如何设计导语呢?

导语并不是讲授的主要内容, 教师要精心设计, 力求用最少的话语, 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集中到要讲授的新的教学内容上来。切忌片面追求导入的生动有趣而导致占用的时间过长, 以至于影响新知识的传授。

二、结合时政热点, 调动学生热情

时事政治热点极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时事新闻, 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 可联系2009年7月5日在乌鲁木齐发生的暴力事件, 先让学生看叛乱分子在乌鲁木齐进行的打、砸、抢、烧、杀等暴力行为的录像, 分析热比娅集团在境外与帝国主义勾结来分裂祖国的活动情况, 联系解放以来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 从而使学生既看清了热比娅的反动本质, 又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与爱国热情。

三、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

电教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 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 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 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 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模拟电视节目, 拓展学生思维

电视节目“人生AB剧”, 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案例为主, 通过深入浅出的讨论, 挖掘社会热点和新闻人物背后令人深思的人生感悟, 吸引了大批电视观众。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中, 也可以通过创设“人生AB剧”的情境、案例,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大胆评判, 体验感悟, 使学生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 从而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习关于自我保护的内容时, 笔者出示了一则案例:“某校初二学生小明课余在网上结识了一位网友。一天, 这位网友在与小明聊天时提出两人结伴外出游玩。小明是去还是不去?他一时拿不定注意, 请同学们帮助他出出注意。”学生分成了“去”和“不去”两派, 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笔者于是又出示案情:小明经过几天考虑, 最终经不住对方的多次邀请, 他去了, 当小明与这位网友见面时, 网友说自己家里遇到了困难, 提出向小明借500元钱, 并愿意写下借条, 以后一定归还。小明该不该借?为什么?课堂上再次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场面。当小明拒绝借钱, 又遭这位网友的跟踪时, 小明非常苦恼, 怎样才能摆脱困境?案情不断延伸, 扣人心弦, 问题层出不穷, 学生创新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 在课堂这个舞台尽情展示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行为。

五、注重寓理于情, 加深学生记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 笔者都注重寓理于情, 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 以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

笔者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 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 或深沉凝重, 或重炮似的排比, 或雨丝般的描述, 娓娓道来, 使学生们的情绪随笔者的语调而变化。如讲“祖国的治乱兴衰, 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 笔者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 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 尸横街巷, 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笔者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 学生个个眼里闪动泪花。笔者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笔者兴奋地讲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后, 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 笔者在黑板上写了“国耻我辱、国兴我荣”八个字, 让学生高声朗诵。这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兴趣教学方法小议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教学

近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他们思维活跃,身心完全投入,学习效率明显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积极营造学生乐学爱学的氛围,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影响,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爱上数学,轻松地学习数学。

一、注重导入设计,激发学习动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特级教师于漪认为:课堂教学中,首先应抓住导入课的环节,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犹如文章的“凤头”,可以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唤起学生智力活动的乐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运用形象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构建充盈的课堂,增强师生情感

科学研究表明,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灵动课堂,往往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持久;内容充实、教学环节多变的过程,能加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手段的灵活、教学方法新颖,也是学生对课堂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

首先,情境教学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氛围之中,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会相应地提高。高中数学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学习的情境,调动学习的兴趣。再则,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才是创造的核心。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正因为想象可以肆无忌惮地对原型进行改造和加工,因此深得高中学生的喜爱。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实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预见,这是一切物质技术层面无法企求的力量。高中数学是严谨的科学,但数学学习过程绝不是呆板、枯燥的过程,而是充斥着丰富想象的殿堂。如讲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画图,不仅要求学生会画,而且要求学生判断哪些画法最具有立体感。在此过程中空间想象能力自然增强了。最后,没有问题就没有我们的数学学习。问题教学法主张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是建立在高中学生有一种自我实现、自我肯定的积极心理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路,完成学习过程,实现自我。

三、以形象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是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直观的目的就是要透过形成的外表发现简单而自然的本来面目。作为教师把道理讲得具体简单,学生就容易懂,就容易接受。在讲课时应注意利用教具及现代化设备(如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如在讲授正六体表面两点间最短距离求法时,教师可事先制作如下课件:三维正方体一个顶点A处停着一只蓄势待发的蜘蛛,另一个顶点D处有一只坦然自得的苍蝇。而且正方体表面可通过鼠标操作自动展开,进行路径演示。然后可提出问题:蜘蛛欲迅速地抓住苍蝇,应按怎样的路线进行?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思维和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在此种情况情形下抓住时机精心组织教学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揭示數学美,以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不论从概念到结论,从定义到公式,从表面到结构,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着美的特征,展现了数学的独特风貌。据人爱美的天性在青少年时期尤为突出的特点,在数学中深入握掘,艺术地表现数学美的特征,诱发学生内心的美感,可提高对数学的审美能力,更可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如在讲授三角函数图像时,让学生观察图像,然后指出余弦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它们形似起伏的波浪,周而复始地伸向远方;而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它们形似飞流的瀑布,上下立地顶天。该图像的美妙之处在于其对称性和周期性。由对称性联想到建筑师设计楼房时绝大多数都是对称形式的原因就在于,对称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五、结语

人的认识与情感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学习和认知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作用进行的。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材料的兴趣,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消极的情感则阻碍思维的发展,学生学习索然无味,智力活动被动、消极应对,心理处于高度的抑制状态。所以,作为“思维体操”的高中数学学习,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从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方面入手,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化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篇12

一、重视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乏味,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的说教, “读教材”, 容易将其变成“引人入睡”课, 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丧失学习兴趣, 所以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而通过幽默性的语言运用, 往往能够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保持大脑的兴奋,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幽默性的语言具有简明、深刻、生动的特点,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 有效学习知识, 提高教学的效率,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运用问题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 是思维活动的开始, 我们的教学离不开疑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始于他在苹果树下的思索: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同样,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 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过程分为“教师设疑”和“学生质疑”。“教师设疑”是指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质疑”是指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么, 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真意切、意远、思趣的问题教学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地选择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师的设疑是为了引导学生质疑, 逐步加大学生质疑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 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形式, 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教学, 体现了师生之间沟通、合作、平等、和谐的关系, 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激发学习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 增大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 仅仅靠口头的讲述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大信息量来吸引学生。比如, 在讲解《经济生活》中关于理财投资的问题时, 可以当今我国股票市场的情况为例, 用图片、片段等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这样对于各种投资方式的优劣都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时候, 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版图的历史变化、民族服饰、民族节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四、跨越学科界限, 实现知识的大综合, 增强学习积极性

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 可以大胆实践创新, 跨越学科界限, 实现知识的大综合。比如, 在讲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时, 我做了一个化学实验, 展现冰、水、水蒸气三者之间的变化过程。我们给一杯水加热, 学生观察发现水温在0℃~100℃之间时水保持着液体状态不变, 但是水的内部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逐渐开始翻滚, 这就是量变;当水温达到100℃时, 水蒸气不断冒出来, 水从液态变成了气态, 发生了质变;反之, 水从液态变成了固态冰。通过简单的实验, 能帮助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 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 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 可以结合历史和地理学科的知识 (这些学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学起来不再那么抽象) , 能够比较容易掌握相关的内容。运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理知识都可以加强对政治常识的分析, 使学生可以很好地去理解政治制度、政策和原则。比如, 在讲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时, 充分运用大量的历史事实, 具体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和学生一起感悟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 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五、结合社会实践,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小到身边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 大到国内外的时政大事、社会热点等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不竭源泉。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达到知行的统一, 就必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带到社会实践中消化巩固, 同时又可以把社会实践中所看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带回课堂进一步探讨, 以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下一篇:生态透水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