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共12篇)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 作为重点学科的小学数学教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创新,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成效, 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素养, 从而促进整体数学教学水平。
一、创新数学教学课堂的氛围
数学课堂是开展数学教学的主要场地, 也是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渠道。所以, 对小学生来说, 课堂上的数学教学活动则是实施数学教学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 要想在数学课上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改往日严肃的教与学形式, 以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教学气氛来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爱上数学课堂, 爱上数学。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使学生大胆地想、勇敢地问、积极地说。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以学生为主, 尊重他们的想法, 给他们提供更宽松和更广阔的思考、尝试和发挥的机会与空间。鼓励他们放开思想, 认真思考, 充分挖掘其数学潜力与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丰富学生的见识, 丰厚他们的数学素养, 为小学数学学习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氛围。
二、创新数学教学课堂的备课内容
数学教师的课前备课是对教材进行分析、设计和组合的过程, 教师不仅要了解教材内容, 还要认真地设计好上课的教学形式和教案, 准备好课堂教学的教学素材及教具、课件等。所以说, 科学完备的备课准备是保障数学课堂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教师的备课只是遵循照搬教材内容, 没有创新, 那么就会使数学课堂上得枯燥无味, 不能充分带动学生, 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也就会使课堂效果差强人意。所以, 首先在进行备课时就需要进行教学创新。比如, 准备一些新颖并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利用一些新式的教学教具;充分利用多媒体制做一些拓展知识面, 使教学知识点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等。而后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 仔细认真地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选择制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消化吸收的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而且又知识丰富、充满乐趣, 使学生喜欢并乐意学习。
三、创新数学课堂教学的教与学形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就是教师讲解, 学生听, 然后进行作业练习, 在这样的授课形式下, 不同接收能力的学生会有不同质量的学习收效, 学习效果有好有差。而且这样的授课形式比较枯燥无味, 很难强有力地抓住学生的心。而教师也不可能一对一地去进行单独的讲解与说教。所以, 这时, 对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也需要进行创新改变。针对学生好奇、爱玩的心理, 使他们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 对课堂上接收快、掌握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嘉奖和鼓励。还可以让学生对课程进行预习、思考后, 请学生来担当自己班级的“小教员”, 让学生给学生进行讲课, 然后再进行评比。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思考力。
四、创新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
数学教学离不开实践练习, 而进行实践练习不能仅拘泥于课本习题, 而是要改变书面作业练习这一形式, 着力于发展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智力, 丰富作业形式与内容, 使实践练习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 在进行作业练习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取得更大的收获。例如, 在学习重量知识时, 小学生在课堂的讲解当中除了记忆根本不理解重量的概念。所以, 可以以一些体验性的实践练习来加深和促进他们的理解吸收。如, 让学生带一袋盐、味精、洗衣粉等粉末状态的物体, 然后记录其体积和重量。而后让学生估计如一本书、一个作业本的重量, 并讨论交流自己的估算依据, 比较相似重量而不同体积的物体。这样使他们既形象地理解了重量的概念与意义, 又有了实物实践计量的感受, 更有助于他们理解运用重量单位来进行学习和计算。
五、创新数学课堂学习的合作
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配合来共同完成。尤其是在讲解后的练习当中, 有效的合作学习, 可以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 促进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沟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练习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在教学当中, 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分组和结合。做好小组的分配组合, 使小组中即有先进也有后进, 既有引导者, 也有学习者, 同时, 选出有责任心和领导力好的学生来担任组长。使小组学习分工得宜, 各司其职, 做好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帮助, 通过共同完成数学问题、解答数学疑惑、探究数学奥秘, 来加深数学学习印象, 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
总而言之,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升的一个教学过程, 是保障数学教学成效,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一项教学工作。作为我们数学教学者来说, 应在不断积累和改进的基础上,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数学人才而努力开拓创新。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阶段, 更是学生数学素养积累的基础时期, 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保障教学质量, 提升整体的数学教学水平, 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创新, 寻求更佳的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 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提升与整体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29) .
[2]赵秀华.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 (7) .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篇2
【摘要】
数学是义务教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学内容。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事业,也应当在新的时代深入改革,展示新的景象,提高育人的综合效能,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数学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方面,也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在人才培养和促进人全面发展方面的效用。基于此,从多个角度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初探 篇3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是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促进学生的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教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可望可及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略有指导,能给每个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
二、设计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猜想、发现真理。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学习材料,思维能力获得较快的发展,而且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教师先让学生指出一些3的倍数,然后把这些数各位上的数字换位。如:123、132、213、312、32l,让学生检验数字换位后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怎么还是3的倍数?!”随着一阵惊奇,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急切探索其中的奥妙,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
再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导入:用课件出示教室门前的长方形绿化带,假设为了美观或学生课间活动方便等问题需要改变成同底(边)平行四边形时,它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然后,抓住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三、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一项发明,往往不可能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获得成功,都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同时,通过众人合作发挥群体的智慧,可以加快创造发明的速度。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采用小组讨论为主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互相启发,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周长”时,为了探究圆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有怎么样的关系,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课前,学生准备好直径分别是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课上,小组合作测量边长,分滚动法、绕线法等小组;小组讨论: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总结: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互相合作,经过测量、计算、讨论,得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倡导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创新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为学生设悬念、提问题、揭矛盾、破疑团,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设疑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这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重新发现问题或再现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提一些发散性的问题,探究一题多解的方法。在解题计算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可以采用“割”法或“补”法,要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结论,进而找到科学的计算方法。
五、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创新提供保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对新形势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增强教学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素质。
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风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差异。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在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弃旧扬新,选用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法。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发挥学生的脑、手、眼、嘴的潜能,让他们多想想、多做做、多看看、多说说,给学生提供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在具体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浅议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 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深入挖掘教材, 勤于钻研, 吃透教材, 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创新意识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 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互动中实现的。 互动即活动, 教学活动需要以相应的环境为载体, 诱发学生产生感知、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或操作、表达、交际等外显活动。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可采用谜语、寓言故事、音乐欣赏、游戏等形式, 或利用录音、幻灯、图片等多媒体电教手段,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 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 形成悬念, 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 在创设学习情境时,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只有善于思考, 才能深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使他们喜爱数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 产生学习需要, 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 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 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教学情境。 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 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大胆提出猜想, 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 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 再次创设生活情境,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 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 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 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创意。我在教学中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 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索的伙伴。例如, 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时, 我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与学生融为一体, 将自己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和学生一起比身高、度量身高, 将所有人的身高记录下来, 然后比一比, 看看谁最高, 高多少,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就抓住时机, 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引入课文内容、讲解课文内容、练习课文内容,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接受了新知识。
四、重视实践操作, 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以实践为基础, 采用形象化材料与手段理解内容, 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 要改变“教师演, 学生看”的被动局面, 多让学生利用小棒、图片, 以及各种学具进行实践操作。在摆弄学具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随之展开。学生在亲自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能逐步开展探索, 激发创新欲望, 从而把未知转化为已知。
教材对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 一般只给一种操作方法, 教师要深入吃透教材, 引导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操作学具解决同一问题,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 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 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动脑思考, 动手操作, 结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五、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 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 体会了学习的乐趣, 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六、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的论文 篇5
摘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已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其本质目的在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意识,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新课改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一、前言
简单的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关联,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让小学生体会到改革为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以充分提升。
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小学的学习科目中,数学学科占有很重的分量。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进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也在逐步升高,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发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主动投身于数学学习中。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处于较弱的阶段,对于许多数学知识还未能进行充分了解,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这一点,而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参与性,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体现出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应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明确自身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进而使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实行,自主的探索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做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应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分组,让小学生自主的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动参与性与积极性,实现小学生数学水平的进步。另外,教师应深切贯彻创新精神,确保自身教学方式的有效性,避免创新教学的方式流于表面,而不能进行深入贯彻,造成小学数学教学停滞不前,而阻碍学生的进步。例如,在学习《比一比》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行进行探讨,从而发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所了解,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水平的进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发挥出创新的积极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的产生能引领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小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通过对学生内容的放映,充分吸引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能够乐于进行数学学习,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而忽视小学生的自身兴趣,这致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难以产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恰巧能够改善这一状况,让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出不同的图形,让小学生对于不同图形能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性,引发小学生的共鸣情感,让小学生更为透彻的理解到数学知识,并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寻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应为小学生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增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应对小学生进行充分引导,确保小学生的正确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理念能够落实到实处。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实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取得有效进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应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发挥出教学手段创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汪胜奎.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79-180.
[2]宋金胜.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188.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探析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创新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强调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着重提出:要“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未来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必须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作为世界文明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担负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创新精神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工作是启迪学生心智,开发学生能力。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所以,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努力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理想境界。现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观念。
一个人能否有所创新,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他有无强烈的创新意识。要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树立“人人是创造之人,事事是创造之源,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的观念,从课堂教学做起,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坚信经过教育和训练定能提高每个人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主动走到学生中间,用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话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把学生这种潜在的需求激发出来,使他们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创意的情感,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使学生乐学,提供创新的保证。
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学习本身就包括情感、兴趣两个方面。教学注意到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就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证。
1、以“情”乐学,营造创新学习的愉悦氛围。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有迁移功能,特别是小学生更为强烈。教师只有对每个学生都倾注满腔的爱,学生才能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地学习。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和蔼可亲、自然幽默,这样有利于情感的调动。如:在“厘米、分米、米”的认识中,我出了一道要求学生填出合适单位的填空题:教室长70( )。有一个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教室长70厘米。”我听后并没有责备、嘲笑学生,而是笑着说:“想不到我们竟在一个不到1米长的教室里学习,那么,我们不都变成《白雪公主》中的小矮人了吗?”我边说边用米尺演示,这个同学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了错误,其他同学对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次,我根据学生喜欢被表扬的特点,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做到“多表扬、多鼓励”,不断地说“说的不错”、“做得真好”、“你真棒”……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交流,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2、以“趣”促学,激发学生的創新动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对许多事情都喜欢问“为什么”的特点,因势利导,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动机。如:在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一节时,让学生任意说数,我马上说出能否被2、5整除,学生越举数越大,但我仍能十分快速地判断出来。“秘密何在?”这种人为设置的神秘色彩使学生产生好奇、惊叹、羡慕的情感,学习欲大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使学生会学,培养创新意识。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会学”、“善学”,从而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思维能力。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可以分三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知:(一)提出问题:用直尺直接测量一个圆的周长,谁能想出一个好的办法来?(小明: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小红: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二)教师甩动绳系小球,形成一个圆,问:小球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学生面面相觑,面露难色)于是,我抓住时机:“看来,用滚动、绳绕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随之用幻灯片分别出示:1、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2、圆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3、概括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形式的运用,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C=πd或C=2πr),从而使学生较好的学会探求新知的方法,促使学生会学。(三)拓展练习,巩固应用:计算出下面圆的周长:1、d=4cm;2、d=1.5cm;3、r=0.5cm,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体验自主创新的乐趣。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篇7
一、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中, 发展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学。在新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增强师生情感, 让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 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发展。实践研究证明, 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状态下思维的敏感度最强, 这个时候进行知识探究, 能够让他们深入到知识的本质进行分析, 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巧妙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思维
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他们快速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和提取, 使问题获得有效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巧妙提问, 利用问题给学生创设一个质疑的氛围, 使他们在释疑的过程中从困惑的状态过渡到理解和掌握的状态,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对一切有趣的事物感兴趣, 因此, 在创设问题时,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使问题既具有趣味性, 又具有指导性, 激发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兴趣, 让他们在问题的指引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 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问题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三、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下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究, 并在他们进行探究的过程中, 给他们留下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对知识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分析。在自主探究中, 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起到了主动作用, 他们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而是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进行探究, 完成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加工、理解、深化的认知过程。
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时,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硬地灌输给学生, 而是要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他们遇到问题时, 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启发, 让学生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 让他们喜欢上探究性的学习, 并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乐于探究。在探究学习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方法进行指导, 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大胆猜想、勇于质疑, 并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让他们快速进入到积极探究的状态。多媒体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制作出更好的教学课件, 让学生在探究课件中的问题时发展数学思维, 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 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创新, 但是,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不能盲目夸大多媒体对教学的作用, 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采用多媒体进行, 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进行选择, 使多媒体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 完成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教学创新
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
1.教学方式传统, 教学模式得不到创新。新课程对于小学数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与建议之一就是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要向开放式教学不断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课堂教学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的, 教学计划的设计也只是以教材为中心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只是单纯地重复教材的理论与知识, 学生只是单纯地听, 被动地接受知识, 并不能够做到积极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非常封闭, 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被教材紧紧束缚住, 教师失去掌控课堂的职责, 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数学学习需要严谨的思维能力, 而不是用条条框框束缚思维的发展, 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组织教学, 促进学生进行开放式的思考。
2.教学内容固定, 做不到创新教材内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都是最基本的数学理论, 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将理论功底打牢。但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方法却是“题海战术”, 靠大量地做题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但是没有教师的指导与教学的创新, 学生不动脑思考, 不理解的知识仍然不理解。学习的目的, 不仅是学到知识, 还有掌握学习方法。教学内容的固定, 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得当, 学生长期养成的不善思考的习惯, 都会对小学数学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学生发展水平不均衡。小学是学生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儿童在学习之前没有学习经验与学习基础。儿童发展必然存在个性差异, 智力发展水平不同, 对于新的知识理解与接收能力也不同, 儿童发展的个性差异对教师教学手段的选择造成极大的困扰。教学手段势必不能够单一。一些家长认为语文教育与英语教育才是重点与核心, 数学教学只是教孩子认识数字, 算数, 忽视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发展艰难。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 需要教师的教师水平不断提升, 也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小学数学创新离不开两个重要的方面, 一是要尊重教师在教学的主导地位, 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功能;二是要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创新的基础———教材。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之前要精心备课。备课在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理解、分析与设计, 寻找教学的重点、难点、切入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紧密结合起来, 使用多媒体课件等作为教学的辅助。创新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将教材巧妙地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 这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2.使用多媒体课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引入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集图片、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 具有生动、有趣、多彩的特点, 能够将教材中的枯燥的理论知识转换为生动形象的直观画面,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创新。当然, 多媒体技术创新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还对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创新。原来教师在备课时候只是遵循教材内容, 对于新知识的引入不够, 而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丰富教材内容。网络上有大量的公开课视频和教案, 对于教师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入多媒体, 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变革教学理念, 丰富教学经验, 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3.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锻炼思维能力。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 但是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比较短, 小学数学教学要具有趣味性, 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认知水平。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的前提就是对数学无限的热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奇心与好胜心,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课堂上, 同一道题目, 教师让不同的学生解答, 然后选出谁的解答方法最简单便捷,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是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基础, 目前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 教师要寻找解决方法, 不断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丽娟.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华章, 2012 (17) .
[2]石明芬.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考试周刊, 2011 (56) .
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9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定创新的教学目标,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的创新挖掘,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在教育事业改革过程中,小学生面临的改革任务还是较艰巨的。 只有密切关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课程改革的要求, 才能让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得以有效开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要求
(一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创造能力是当代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数学课堂是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 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 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逻辑能力都会在数学学习的思考中得到培养。教育事业的改革,更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作为教学目标。 创新能力,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具有创造能力,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 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时, 教师要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向。
(二 )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 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具有数学知识的影子。 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数字是不可分离的。 新课程改革要求当代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在一起, 在生活中开发小学数学教学的素材,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让现实生活为教学服务,让教学活动服务于生活,做好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路。
(三 )做好教学与育人的结合
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让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 这种成长,不仅是学生知识能力上的成长,更是学生做人方面的成长。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性格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乐于听取引导者的意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措施
(一 )发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课堂主体位置还给学生,让小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学习, 会让小学生的学习行为更主动,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及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小学生更多的积极引导,会让小学生乐于学习。 数学学习的内容虽然抽象,但教师对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肯定,给小学生以舒适感,更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让小学生主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结合多媒体设备配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
比如在讲解《找规律》的时候,教师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能够促进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小学生展示一个图形类的找规律题目, 不给学生思考角度的提示,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与分享规律。 在相对自由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受到教师个人主观思维的影响,开放性地思考问题,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也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创新元素。
(二 )采取针对性创新教学方法教学
教学改革要求当代教育工作者认可学生的差异, 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先对数学基本内容进行讲解, 再给学生一些知识复习之前所学内容,以结组的方式互帮互助。 通过学生支架的建立,让小学生更快提高,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 这样的因材施教,会让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也会让小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 教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传授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得到满足。
比如在讲解《统计与可能性》的时候,教师要让小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及统计结果的表示方法。 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强弱组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 给小学生时间讨论,确定统计的主题,两人共同完成一个调查统计小项目。 这不仅创新了数学学习任务形式,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而且让因材施教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落实。
(三 )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 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目标。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要时期。 情境教学法,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的神奇作用。 利用情境的创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会给小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体验,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情境教学法可以应用于问题探究及知识点归纳等不同的环节。
比如在讲解《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播放一个万花筒的动画, 让小学生在欣赏万化筒变化的时候发现其中图形的特点。 万花筒动画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内容的形象化。 在观察之后,提出对称、平移与旋转这些概念,更便于小学生理解。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面临更大的教学任务。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有效传递数学基础知识,更要关注小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要实现全面教育与发展的目标,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当代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最新的教学动态, 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新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梦辉.小学数学如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2,08:5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篇10
一、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1. 学生老师构建平等关系。
以前, 老师是课堂的主角, 老师讲, 学生听, 知识只是简单的灌输和传达, 每个学生的接纳情况如何, 老师基本不了解, 但现在, 教育部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让“授人以鱼”真正成为成为现实。这就需要教学中, 教师能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比如, 在小学生学习四边形知识时, 往常老师会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反复在课堂上念叨, 以强化基本概念, 然后就是在求解平心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老师都会自己在黑板上给学生反复演示, 在不断地重复过程中, 让学生熟悉老师的解题方法, 学生不进行自我思考, 只是单纯的如同水杯一般等待灌满知识。但现在, 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同学之间的讨论来解决,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 选取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 学生的能力就增强了, 学习的视角和维度就拓展了。
2.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式。
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个人的智慧往往是不能与之匹敌的, 每个学生倘若能在老师教的方法之外再思考一种解题方法, 那么, 每个人在遇到一个难题时, 自然会寻找其他的解决方式, 在长期的训练后, 考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学生在寻找不同的求解方式中, 更容易找到思路。比如, 在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 完全可以通过分割方式来求解, 也可以通过整体法求解, 这些思维在长期积累中, 会让学生自己学会探索学习, 找到学习的乐趣。
3. 因材施教, 分类引导。
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不是一样的, 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把学生的基本情况摸清楚, 针对基础好的学生, 可以适当拔高难度引导, 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一些学生, 可以在基本知识层面多维引导, 在必要的时候, 还可以让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弱得学生交流, 同龄的学生的思维可能更接近, 相互交流可能更容易把知识吃透。
二、营造趣味课堂
1. 教学工具的充分使用。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更好调动学习情绪。小学生的思维活跃,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很难像中学生那样聚精会神的听完一节课, 这时, 就需要教师能积极调动各类教学工具, 比如多媒体。比如, 现在学生比较喜欢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 老师可以设计该动画片中的动物角色来表达数学中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也可以设计问题, 让学生扮演角色完成自己角色应该承担的任务, 这样, 学生就是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图像、画面还有声音结合起来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在这种良好的情绪下, 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索才能更深入。
2. 教学中注重孩子们的“语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 主要是了解基本的常识, 并非深入的理论阶段, 对于孩子们成长阶段喜欢的事物, 老师应该多留意, 这样, 才能跟孩子在交流中更加顺畅。例如, 小学数学中学习的多边形, 老师若只是讲解一道数学题, 告诉学生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 学生会觉得这些学了的东西无法联系生活, 学了就忘了。
三、评估模式多样化
好习惯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尤其是做完作业对于错误的地方能及时修改, 作为老师, 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培养学生好的习惯责无旁贷, 如何人做到这点呢?
对于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老师可以选取角度给予评估, 针对需要改进的提放提出要求, 这样, 学生就会在每一次评价中不断完善自我。比如, 在一次作业中, 某学生作业正确率很高, 但是字迹让人不满意, 老师可以先夸奖孩子的正确率很高, 要是字迹写的工整就更加完美了, 这样学生在下一次作业时, 会适当调整自己文字书写方面的规范, 作业也会不断进步。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根基部分, 小学数学学习对学生初高中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新时代的教学模式应该做到敢于突破传统, 在转变教学思想中指导实践教学, 让学生在趣味课堂里将知识潜移默化, 再多元的评估方式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人生发展, 真正做到用创新带动教育进步。这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所在。
摘要:时代在进步, 教育在改革, 教学方式只有在时代潮流里革新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社会要求, 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而言,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如何让打破常规、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是时代所需。针对小学教学模式现今存在与时代不相符合的情况, 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李青春.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教学创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 (12) .
刍议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教学简谈
小学数学教材从选材上更加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使得数学知识不再是空洞枯燥。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教材内容知识的要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业务水平情况,创新使用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把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亲近数学并学会数学知识。
一、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一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例如,“十几减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减7得3,因此12-9=3,这样做可以吗?”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授课老师没有想到,老师不但不能批评这位同学,而且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白己的见解,及时组织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同时老师说“你真会想问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例如,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对学习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情感(鼓励学生对旧知识掌握的情况)两方面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旧知识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用10分左右的时间在小组中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达成一致后,把小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条上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主要有入种方法:①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③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④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点,把梯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⑤沿着梯形的上底的两个端点画出兩条高,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⑥沿梯形的中位线向下对折,再沿两腰中点向下作垂线,把两个三角形向内所变成两个长方形。
四、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形式
发散思维是指一种沿着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成分。例如,在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的教学时,结合本班人数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道题,学生最后得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从这三种不同的解法来看,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解题策略也就不同。
五、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目的
结合平时的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加法”课,首先出示一幅同学们去春游的图画。画面上每班学生的代表举着各班人数的牌子。画面上还有大轿车和一个思考问题的小朋友:每辆车最多能坐80人,哪两个班学生在一辆车里比较合适?对于这个题,每个同学都能找到一、两种搭配方案、每个人对解决问题都有贡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于各种搭配方法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大家一致评出比较好的方法。
六、积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的创新行为在教学中以发散性问题为出发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创新思维和提出创新思维的要求。课堂上,让学生动脑思索,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例如:有一教师在六年级复习平面知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练习:给学生一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你认为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学生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在猜测过程中,许多学生通过计算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圆的面积最大,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冲突,积极探索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林崇德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数学概念中的变换叙述方式、多项比较、利用表象联想,计算学习中的一题多填,简化环节、简便运算,计算过程形象化,发展估算能力,初级几何中注重观察,动手操作、运用联想,多求变化、知识活用,应用题学习中的全面感知,运用比较,补充练习,拼拆练习,括缩练习,一题多变练习,一题多解、自编应用题等各种形式,都是创新思维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找到了这些形式,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激发学生质疑,促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展开多向思维,鼓励创新,如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举一反三、以一贯十、逆向解题”等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发散与收敛、变式与求异等思维习惯。
总之,创新是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适当的材料,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去讨论、去思考,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 篇12
一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创新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创新, 我们先看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性存在的问题。首先传统教育上,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对立的, 多数学生是怕老师的, 从而对学习数学不热情, 老师单一地作为一个教育的传达者, 他们树立的形象往往都是严厉的、权威的, 很难和学生平等讨论数学知识, 仅仅在课堂上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扩展, 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会下降。课堂学习效率都不高, 课堂以外, 小学生是很难掌握自己的学习控制力的。其次, 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能力差,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 老师仅限于在讲台上讲课, 完全按照教案教学, 对于教学重点的讲解也不生动, 缺少互动, 只是把知识直接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 学生只是一个被动者, 无法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层理解探索, 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创新必须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学互动, 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只有把学生的地位放在和自己同等的地位上, 在课堂教学中要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在知识本体为基础的情况下, 激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力, 并耐心认真地给予指导。当然, 遇到错误的观点也要用适当的方法指正。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存在的疑惑和问题, 应及时地反映给教师, 教师通过专业的知识给以解答讲解, 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只有学生的兴趣加强, 才会有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同时, 在教学课堂上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高效有成绩的教学活动在于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 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才能发挥自身的积极性, 才能在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途径
第一, 当今在教育的不断创新下, 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 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突破, 在课堂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多多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中出现的问题给以指导,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解放学生的双眼, 开拓学生大脑的思维, 加强动手操作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直观的方法无法使其加深印象, 适当地通过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他们的操作培养他们的学习乐趣, 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当他们在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的时候, 他们会感觉到学习的知识是那么的有用, 从而对学习数学的乐趣自然地提高了。
第二, 对于学生来说, 减负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 但是现实中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了吗?如何减负教师们也在研究探讨, 减少作业量就可以达到减负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不能。学生在写作业的同时老师也在批作业, 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不高效率的工作当中, 学生完成作业往往是以完成为目的, 达不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有些小同学甚至用抄袭的方式来完成。因此如何留作业变得至关重要, 作业不单单是写, 也可以做, 题材要有新意, 多留动手和写作结合的, 可以把作业时间放宽, 让他们通过作业学习到知识也学习到生活的方式,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 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
第三,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知识的学习是具体的、形象的,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应当结合生活情景, 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概念, 有实践的体验, 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但现实中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与生活关联的知识, 这需要通过老师的创造和观察, 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相关知识。就像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老师在教他们加法的时候, 常常用水果举例子, 进行互动, 引导教学。这也正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学以致用, 从生活出发学习到的知识再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这也是每个教师想要看到的结果。
三结束语
总之, 在小学教学中, 我们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反问和思考, 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在我们的教学中充分了解小学生特点, 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 发现自身不足, 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理念和水平, 形成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素养的合格学生。
参考文献
[1]颜祥.加大教改创新力度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读与写 (下旬) , 2012 (3) :169
[2]黄锦姝.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重建[J].小学教学参考, 2009 (21)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01-26
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06-03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08-17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12-02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思考01-03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刍议10-09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10-24
小学数学中的创新教学08-2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05-2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