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管疗法

2024-09-30

置管疗法(共4篇)

置管疗法 篇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是一种新型血管通道器材,以创伤小、安全性高、避免多次静脉穿刺、减轻痛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肿瘤化疗、肥胖、高度水肿、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PICC导管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静脉输液通路,但有研究表明90%的患者在PICC置管时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1]。2014年1月~2014年10月,笔者对90例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患者在术中采用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0月行PICC置管的住院患者9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56例,年龄21~88岁。纳入标准:首次行PICC置管术、无精神疾患、意识清楚、听力正常、能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术前NRS评分、SA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置管室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室内安装有音乐播放系统,两组统一使用同一公司生产的4Fr单腔三向瓣膜中心静脉导管及附件,置管时间为导针器安装在B超探头上至固定好导管所花费的时间。置管毕完成后10 min内评估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数字分级法(NRS)评分。

1.2.1对照组根据常规PICC置管流程,向患者讲解置管的目的、方法、优点、费用、术中配合事项、术后护理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2.2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音乐疗法,操作者在置管前了解患者的疾病、年龄、心理状态、文化背景、性格爱好及音乐欣赏能力,帮助患者挑选适合的乐曲,在置管前15 min将患者领到置管室,播放选好的音乐直至置管结束,音量控制在70分贝以下。

1.3评价指标

1.3.1焦虑测评:采用SAS评定患者置管时的心理情况,量表含20条目,采用1~4级评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再乘以1.25后取得整数为标准分,标准分以50分为分界值,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69分以上。

1.3.3疼痛测评:采用NR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依次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由患者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Z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与置管时间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置管时NRS、SAS评分比较,见表2。

3讨论

3.1音乐疗法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的一种侵入性导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是一种保证安全输液的装置性导管,血管的紧张度和患者情绪等都能影响置管的成功。实验组采用音乐疗法干预,在行超声引导时当超声显示血管位置和大小稳定、清晰,且患者配合依从性好时,操作者迅速穿刺并准确将穿刺针送入血管,送管顺利,能明显提高一次插管的成功率。同时,适宜的音乐通过声波振动作用于人体的各个器官,使各脏器产生和谐共振,从而使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2],血管不易痉挛,避免了因血管紧张,管腔缩小导致导管末端紧贴血管壁使导管置入受阻,促进了PICC置管的各个步骤的顺利进行,缩短了置管时间。

3.2音乐疗法具有稳定患者情绪、减轻疼痛的作用患者行PICC时是在陌生的置管室进行,同时也无家属陪护,患者因紧张、害怕疼痛等因素易出现焦虑、恐惧不良情绪[3],特别是首次置管的患者尤为明显。音乐疗法就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转移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并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增强,从而达到镇静止痛的目的;优美的音乐还可以通过影响内啡肽等物质的释放,使人产生安宁、愉悦的心境[4]。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患者在整个置管过程中受音乐影响心情放松、情绪稳定,置管时的焦虑情绪和疼痛程度都明显减轻,说明音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小结

总之,音乐疗法是一种心理干预,患者在PICC置管时通过欣赏优美的音乐,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从而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减轻穿刺引起的疼痛;同时也能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避免血管痉挛,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

摘要:目的 观察音乐疗法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0例置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置管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时间,置管时的焦虑评分以及疼痛程度。结果 音乐疗法提高了PICC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了置管时间,降低PICC置管患者的焦虑和疼痛评分,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音乐疗法能提高PICC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音乐疗法,PICC置管,焦虑,疼痛

参考文献

[1]窦亚琴,韩凯荣.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3):360-361.

[2]景雷冰,张立杰,李杰红,等.音乐干预在护理轻微脑震荡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8):1754-1755.

[3]吴爱珍.PICC置管维护质控体系的建立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71-72.

[4]陈宇革,杨亚平,朱莉,等.音乐疗法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33(10):17-18.

置管疗法 篇2

1 临床资料

有换血指征的新生儿12例, 其中男7例, 女5例;足月儿9例, 早产儿3例;日龄1~10天, 体重2000~3500克。1 2例中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各5例, R h溶血2例。经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换血疗法。结果11例患儿治愈出院, 1例破伤风患儿好转出院。

2 换血方法

选用与患儿同血型的不超过3天的枸橼酸抗凝新鲜库血为血源, 严格进行血型交配, 换血量为50~400ml。置患儿于远红外线抢救床上, 取仰卧位, 心电、呼吸监护, 氧饱和度监测。由助手固定患儿前臂和手, 使腕部伸直。操作者戴口罩、术前洗手、穿隔离衣。术者先在手臂下垫无菌巾, 确定桡动脉位置,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 24G静脉留置针在腕横纹第二条横线的桡动脉上方与皮肤成10~15°进针, 见回血后将针芯拔出, 同时将三通管接上, 用换敷贴固定, 三通管的一端接肝素稀释液[0.9%氯化钠注射液 (生理盐水) 1ml加肝素1单位], 另一端抽血时用。换血途径均为肢体静脉留置针输血, 桡动脉抽血。

3 护理

3.1 换血前的准备

3.1.1 换血室准备

房间内各仪器均用消毒毛巾擦拭, 地板用1:100康威达非金属消毒液拖地, 病室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消毒, 室温24~26℃。

3.1.2 人员的准备

4~5名医护人员参加, 包括医生、手术护士、助手、巡回者、观察记录者。

3.1.3 药物准备

生理盐水、肝素稀释液、10%葡萄糖酸钙、鱼精蛋白、急救药品等。

3.1.4 器械准备

无菌巾、24G静脉留置针、三通管、20ml针筒20~30副、5ml针筒和10ml针筒数副、输液盘、心电监护仪、氧饱和度监护仪、血糖仪、复苏器、远红外抢救台、输液泵、吸氧及吸引设备、换血用器、输血器等。

3.1.5 新生儿准备

置新生儿于远红外抢救台, 连接各种监护仪, 建立动、静脉通路各一条。如果是高胆红素血症者, 换血前1小时用白蛋白1g/kg。手术前停喂奶1次, 防止呕吐物吸入, 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 使其保持安静。

3.1.6 血液的准备

选用与患儿同血型的不超过3天的枸橼酸抗凝新鲜库血为血源, 根据需要备好换血量, 先放于室温预热或放在35~37℃暖箱中温化后使用。

3.2 换血时的观察

3.2.1 观察体温变化

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产热少, 散热快, 加上患儿大量血换入, 均可使患儿体温降低, 因此体温监测非常重要。每1小时测体温1次, 并注意保暖, 室温宜维持在24~26℃。

3.2.2 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压、血糖的变化

换血过程中可因换血速度的快慢、出入量与液体量的差异, 有可能引起心功能不全, 应严密心电监护, 每15分钟观察心率、呼吸1次, 严密监测血压、血糖的变化, 并做好记录。

3.2.3

注意观察面色、反应、腹部体征、大小便性状及量, 以早期发现坏死性结肠炎和动脉栓塞的发生。

3.2.4

输血速度控制在2~4ml/ (kg·min) 匀速输入, 抽血速度和输血速度同步。开始每次10ml等量换血, 以后每次20ml等量换血, 时间为1~2小时, 病情不稳定时停止或减慢速度。操作暂停时应将置管内血液用肝素稀释液冲洗干净。注意抽注血的速度不要太快, 否则会影响患儿的血压波动, 且使血压降低, 甚至可影响脑压[2]。换血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每次抽出和输入的血量、累积出入量、时间、用药、大小便及液量等。

3.2.5

换血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 全程配合熟练、准确。发现抽血不顺利时不能用力强行推入, 应检查置管的位置, 注意有无堵塞。换血100ml时, 应补10%葡萄糖酸钙1~2 m l/k g, 缓慢静脉注射。

3.3 换血后的护理

3.3.1

密切观察面色、反应、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变化, 每30分钟测生命体征1次, 共4次, 以后每2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 共4次。换血后4小时内1~2小时测血糖1次。一般情况良好, 术后2~4小时可试喂糖水, 无不良反应可喂奶。

3.3.2 观察黄疸程度和核黄疸症状

每4小时测胆红素值1次;密切观察患儿黄疸程度, 有无核黄疸的早期表现:如嗜睡、肌张力低下、吸吮反射减弱等。以便早期发现, 及时抢救。

3.3.3 观察腹部体征, 大小便颜色、性质和次数

换血过程中推注血液过快时门静脉产生反压, 会减少血流至肠道, 引起肠道缺血和坏死, 因此应注意观察腹部体征, 大小便颜色、性质及量, 以早期发现坏死性结肠炎和动脉栓塞的可能。

3.3.4 观察有无水肿

因红细胞大量破坏, 术后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而出现水肿, 应仔细观察并做出相应处理, 必要时输入血浆和白蛋白。

3.3.5

如果是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 在换血结束后要进行光疗。光疗的患儿要用黑色或深色布遮住眼睛, 使用一次性尿布, 以免损伤视网膜及影响睾丸发育。由于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 补液量应每日增加20~30ml/kg, 同时应严密观察光疗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255.

置管疗法 篇3

关键词:音乐疗法,PICC置管,负性情绪,疼痛

PICC置管全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系一种新型血管通道器材, 因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且安全等优势而在需要长期输液、静脉化疗及危重患者中迅速推广开来[1]。而由于PICC置管属于侵入性技术, 多数患者及家属对其缺乏了解或认识有偏差, 难免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 加上置管时家属不能在场, 患者的无助情绪更为加剧。音乐疗法属于心理治疗的一种, 通过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 来帮助患者达到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 在精神性疾病、手术等方面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辅助效果[2]。随着近年来“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与推广, 音乐疗法在临床诸多疾病中均得以重视。现就音乐疗法在PICC置管中对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与疼痛中的临床效果展开专项研究, 成果喜人。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神经科接受治疗并进行PICC置管患者80例, 患者均无精神病史, 意识清楚, 听力正常, 且知晓此次研究目的, 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调查。排除合并精神性疾病无法配合调查者, 或存在意识障碍者。其中男52例, 女28例, 年龄范围在29~77岁, 年龄均值 (56.2±8.2) 岁;按文化程度划分:大学及以上10例, 高中49例, 初中及以下21例。以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将患者划分入对照组 (n=40) 与实验组 (n=40) ,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研究在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执行。

1.2 方法:

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 包括:置管前后的健康宣教、环境护理、心理指导等;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 首先是要进行关于音乐疗法的宣教, 在置管前1 d向患者详细讲述音乐疗法的原理、作用机制等, 使患者能初步了解音乐疗法, 获得其心理上的支持;其次是音乐的选择, 此次研究所选音乐为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录制的、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高天-音乐减压放松系列”, 里面录制有《高山悟语》、《小溪吟诵》、《大海遐想》、《草原冥想》等, 患者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 由护理人员为其播放;音乐疗法的时间于置管前的15 min开始, 并于置管后结束, 音量控制在70 d B以下。

1.3 评定标准[3]:

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 [4]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SDS) [4]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 (VAS) [4]的变化差异, 并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满意情况以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 量表总分设置为100分, 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评估维度有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个, 得分在85分之前为非常满意, 得分在65~85分之间为满意, 得分在65分以下为不满意, 前二者在组别中所占比率即为总满意率。

注:相较于治疗前, aP<0.05;相较于对照组, bP>0.05, cP<0.05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获取的数据均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并运用t检验, 计数资料则运用卡方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 A S、S D S、VA S评分变化比较:

两组干预前SAS、SDS、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干预后两组各评分均有所降低 (P<0.05) , 相比下实验组的降低幅度更大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总满意率高达100.0%, 相较于对照组的82.5%显著更高 (P<0.05) 。

3 讨论

音乐疗法是一种在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临床辅助疗法, 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体验, 使其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在患者身上发挥作用, 达到促进身体康复与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5]。具体来说其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点: (1) 大脑的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在大脑颞区, 音乐会刺激听觉中枢, 使其与疼痛之间产生交互抑制作用, 且音乐能刺激垂体脑啡肽的分泌, 使得疼痛得以抑制; (2) 音乐可减少交感神经系统活动, 而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 使得在应激状态下, 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可保持稳定, 有利于各项操作的顺利进行[6]; (3) 音乐还能缓解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 使患者的情绪趋于平稳, 可有效避免各种应激状态对人体的伤害。

PICC置管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 多数患者对这一词汇缺乏系统认识, 故本能地过分担心, 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加上PICC置管所需费用较高, 操作时间较长, 操作时家属不得在场, 更加重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因此研究认为, 采用音乐疗法在PICC置管中可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 降低疼痛敏感度, 有助于置管操作的顺利进行。本组资料通过对比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疼痛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且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在PICC置管患者中施以音乐疗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疼痛, 在PICC置管中具较强可操作性, 建议临床重视与采纳。

参考文献

[1]邱艳茹, 万永慧.音乐疗法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7) :760-761.

[2]陈连带, 黄敏清, 李柳英.音乐疗法在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 2014, 29 (7) :2617-2618.

[3]张珍珍, 吴贤翠.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PICC置管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18) :26-27+34.

[4]孙静, 严培芳, 罗丽平.音乐疗法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综合版) , 2013, 1 (3) :29-30.

[5]李玉英.同步配乐录音解说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5) :6806.

置管疗法 篇4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深静脉置管,同步换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疾病, 可致胆红素脑病, 导致听力、脑瘫等严重后遗症, 甚至死亡。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 可快速降低血中游离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及代谢产物等, 同时还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1]。以往多采用经脐静脉插管, 单通道反复抽、注血液的换血疗法, 要求高, 易致感染等并发症。本研究应用深静脉双腔置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新生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106例。其中G-6-PD缺陷症13例, 新生儿败血症25例, Rh血型不合溶血5例, ABO血型不合溶血47例, 地中海贫血4例, 其他12例。合并贫血39例, 脐炎5例, 坏死性小肠炎6例, 肝损害3例, 低血糖症5例, 高血糖4例, 代谢性酸中毒26例。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 (肱动脉和周围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 和观察组 (深静脉双腔置管同步换血法)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观察组:男32例, 胎龄32.8~41.9周;日龄14.2 h~12.8 d;体重:1.79~4.32 kg, 低出生儿:男14例, 女9例;血总胆红素为418.25~823.82μmol/L, 换血日龄15.3 h~17.5 d。对照组:男27例, 胎龄33.6~42.3周;日龄18.5 h~19.1 d;体重1.87~4.28 kg, 低出生体重儿:男11例, 女8例;换血日龄14.7 h~11.6 d;血总胆红素420.17~782.51μmol/L。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均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血清胆红素达到或超过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组黄疸干预推荐方案的换血标准[2];出现核黄疸征象者。经家属知情并同意后进行换血疗法。

1.2 方法

1.2.1 血源选择

选用O型红细胞、AB型血浆, 枸橼酸盐抗凝;3 d内新鲜血;换血前将血液静置于35~37℃暖箱中温化, 换血总量150~200 m L/kg。

1.2.2 换血前准备

(1) 光疗。 (2) 禁食, 换血前2~3 h禁食, 如入院时需立即换血则插胃管抽空胃液。 (3) 碱化血液及输注白蛋白:换血前1~2 h静脉滴注1.4%碳酸氢钠、白蛋白 (1~2 g/kg) 以置换出更多的胆红素。 (4) 镇静:苯巴比妥钠10~15 mg/kg。 (5) 监测生命体征。

1.2.3 换血途径

观察组:患儿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对侧, 肩背部垫一小枕抬高2~3 cm, 颈-胸-肩部皮肤碘伏消毒, 打开无菌穿刺包, 常规消毒、铺巾, 1%利多卡因2~3 m L局部浸润麻醉, 取出深静脉穿刺套管, 肝素稀释液1 mg/m L冲洗导丝、扩张管、深静脉导管, 取锁骨中点下方约1 cm处为穿刺点, 穿刺针紧贴锁骨下方, 针尖指向胸骨上窝, 保持负压, 进入3 cm左右见有回血时, 置入导丝, 退出穿刺针, 扩张管扩张皮下组织, 置入中心导管6~8 cm, 拔出导丝, 肝素封管, 局部固定, 一次性贴膜封闭, X线照片了解导管位置。对照组采用肱动脉和外周静脉穿刺的方法。

1.2.4 操作注意事项

熟悉锁骨下静脉的走行及与锁骨下动脉、锁骨、第一肋骨及胸膜的解剖关系;若一侧穿刺不成功, 可改为对侧穿刺, 避免在原穿刺点反复穿刺, 误伤动脉导致血肿、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技术娴熟、严格无菌操作;导管置入上腔静脉后, 必须关闭调节夹, 防止空气进入形成气栓;切勿强行置入导丝, 防止损伤血管和神经;若患儿烦躁, 可予安定或鲁米那镇静。置管6~8 cm为宜, 太深时导管刺激心脏出现心慌、气急等症状;太短则侧孔可能在血管外。

1.2.5 换血步骤

观察组的双腔管长端靠近右心房, 为进血端 (V端) , 侧孔为出血端 (A端) 。对照组的周围静脉为进血端 (V端) , 肱动脉为出血端 (A端) 。V端输入新鲜血, A端血液排入废血瓶中, 用微量推注泵及输液泵控制血液流入、流出速度, 保持进出平衡。专人记录换出、换入量及监护情况。每换100 m L, 注入10%葡萄糖酸钙2 m L, 换完后再注入1次。观察组换血过程历时75~120 min, 平均96 min;对照组90~180 min, 平均139 min。换血前后均留血标本检查肝功能、血糖、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分析。

1.2.6 换血后治疗

继续禁食、监护8 h;继续光疗;每日随访血红蛋白 (Hb) 、血细胞比容 (HCT) 及胆红素变化。观察奶量、精神、四肢肌张力、拥抱反射、尿便颜色。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在SPSS 10.0统计软件上进行。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及配对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换血前后胆红素变化比较

106例患儿在换血前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

2.2 临床观察

两组患儿术中呼吸、心率、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均稳定, 心电图无改变, 未出现心衰、呼吸暂停。术中未做特殊处理。换血后均未出现烦躁、抽搐等表现。术后除坏死性小肠炎2例未开奶外, 其余均在术后8 h内给予人工喂养。对照组中有3例进行了二次换血, 观察组均系一次换血成功。两组患儿术后皮肤黄疸完全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两组患儿换血后Hb、HCT、钠、钾、钙、血糖检测结果比较见表4。深静脉置管双腔同步换血疗法能很快使血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 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 见表5。

3 讨论

G-6-PD缺陷症、ABO溶血、地中海贫血、败血症、早产等均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甚至胆红素脑病[3], 因此, 需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换血可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换出毒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 减轻溶血和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4,5]。一般认为换血量达到170 m L/kg, 可换出致敏红细胞85%, 降低血清胆红素50%, 我院采用外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换血量为150~200 m L/kg, 间接胆红素的平均换出率为 (53.49±13.03) %。理论上讲, 血液中抗凝剂枸橼酸钠可与血中游离钙结合, 使血钙下降, 故在换血过程中每输入100 m L血补充葡萄糖酸钙1 m L以防止低钙抽搐, 结果两组换血后血钙水平有差异, 但无一例发生低钙血症和抽搐。换血后血铅增高[6]和换血后的不良反应[7]仍不容忽视, 采用去白细胞血液换血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8]。

注:Hb:为血红蛋白;HCT:血细胞比容

早期的换血疗法多采用脐静脉一根插管交替抽注或脐动脉、脐静脉两根插管抽注。其不足之处: (1) 出生7 d后于脐动脉、脐静脉插管困难;合并脐部感染时不宜在局部插管。 (2) 同一根插管交替抽注, 频繁拨动开关、更换注射器, 费时费力, 增加感染机会, 易引起血栓和气栓。 (3) 可并发血管穿破大出血、腹主动脉血栓形成, 下肢供血不足以及血管内膜下出血等危险。 (4) 因抽注不同步, 可致血压波动影响各器官的平稳供血, 造成肠坏死、脑室出血。 (5) 管道中总有不能交换的血量, 浪费血液。现已较少采用这一方法, 前几年我科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 避免了脐静脉插管导致的各种并发症[9], 且能较好地保持循环血量的恒定, 避免了血压波动和血液动力学紊乱而造成的危害, 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省时省力, 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此法仍有一部分血液未经过胆红素交换而直接被换出体外。

近3年我院采用锁骨下静脉双腔置管法换血取得了显著疗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虽有很多优点, 但是由于在动脉端输入的新鲜血液未经过组织中充分交换就排出了体外:新鲜血出静脉进入右心室, 经过肺循环、左心室、主动脉然后通过外周动脉排出体外, 而锁骨下静脉双腔置管法可以使血液经过体循环后再由双腔管的近心端排出体出, 换入的血液在体内循环的时间较长, 可以充分地进行血液循环, 换出更多的胆红素, 换血效率更高。

锁骨下静脉双腔置管法优点总结如下: (1) 效果好、合并症少。深静脉双腔置管法与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法比较:前者能更快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换入的新鲜血经过全身的体、肺循环后才排出体外, 能将体内的胆红素充分换出, 故换血效率高, 几乎不需要二次换血。 (2) 导管留置位置靠近心房, 可保证血流量。 (3) 不需全身肝素化。 (4) 有皮下段, 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和导管脱落的危险。 (5) 同步等量交换, 不影响回心血量及组织器官供血, 术后不需长时间禁食。 (6) 术后可保留导管, 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用, 亦可用肝素封管, 护理简单。以下图例可帮助理解两种换血法的区别及后一种方法的优势。

深静脉置管时也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9]:注意误入锁骨下动脉, 若刺入锁骨下动脉后, 可见回血的颜色鲜红, 接上液体后不滴, 甚至血液向导管内涌出。此时立即拔出, 局部按压。气胸是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 主要是由于穿刺过程中损伤肺部或导管误入胸腔所致。因此穿刺后应检查导管回血情况, 观察患儿呼吸状况, 发现呼吸困难、发绀, 及时行胸片检查。重复穿刺损伤血管或误穿动脉后压迫不及还可形成血肿, 所以在操作前要熟悉锁骨下静脉走行、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 置管成功率高, 我院穿刺成功率为100%, 换血后导管继续留置用作静脉输液用, 每天更换敷料, 出院时拔出留置导管, 所有患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不失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快速、方便、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冬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 (9) :887-890.

[2]谢玉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死亡病例3例报道[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 :164.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 2010, 48 (9) :685-686.

[4]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03-305.

[5]陈红武, 黄为民.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 (10) :2396-2398.

[6]谢玲, 成求国, 莫丽亚, 等.新生儿换血治疗的血源性铅暴露[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 (14) :1057-1058.

[7]赵小朋, 宋燕燕, 拿坚, 等.新生儿换血不良结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8, 23 (6) :797-798.

[8]董海伟.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大剂量输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2013, 8 (5) :76-78.

上一篇:中外文化差异下一篇:海洋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