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法(通用12篇)
设计教学法 篇1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时装纸样设计的方法, 运用纸样设计方法设计两款女装的纸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服装纸样设计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行为,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服装纸样设计的方法。提高学生组织、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及互帮互助精神, 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2011级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 目前, 学生已掌握了基本款式服装的结构设计, 能熟练进行服装原型的绘制, 并利用女装前胸省的转移原理进行简单的服装造型设计, 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很感兴趣, 并热爱本专业技能技术的学习。
三教材分析
教材详细介绍了服装各部位结构设计知识及整体服装结构设计方法, 但没有实践操作内容, 理论性太强, 有些内容对中职学生来说较难。
重点:学习时装纸样设计步骤和方法,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设计时装纸样解决实际项目的能力。
难点:对款式的细部结构分析、设计、变形基本样板;协调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的能力;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项目联系起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服装专业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成为知识的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师的帮助下,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五教学准备
容纳35人的多媒体教室, 每人准备一女装原型纸样板和制板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出项目
通过情景模拟, 引出项目, 让学生明确解决的问题。
具体作法: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赏服装款式, 分析款式特点, 思考讨论结构造型。
项目:某服装企业欲生产两款时尚夏季上衣, 现布置技术部门制作这两款服装的纸样。要求选用号型为160/84A。
二项目分析
本项目一般由服装企业技术部门来完成, 这两款服装纸样是在上衣原型基础上通过款式变化得来的,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服装结构设计知识, 在教师的帮助下, 通过学生互相交流与探索,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这两款服装纸样设计的方法, 并完成两款服装的纸样制作。
相关知识: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回想女装原型制板原理, 胸省的转移变化原理。胸省的转移原理是指导服装各种省缝变化及其应用的基础理论, 是服装纸样设计中运用的主要原理, 胸省转移方法有转动法、剪叠法、调整法。复习归纳这些相关知识, 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项目实施
1. 款式一的纸样制作 (剪叠法)
分析研究: (1) 款式特点。前片中心线处有横向分割线, 分割线下有细褶, 通过分析款式特点, 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知识集中在以下两个问题上, 问题一:如何进行分割线设计;问题二:褶是怎样来的。 (2) 从原型入手, 认真观察款式中横向分割线的位置, 并本着分割线位置能体现款式优雅大方的原则, 合理确定分割线位置。横向分割线的长度是两胸高点的距离。 (3) 观察款式图, 基础省腰省转移至前中心线, 利用纸样剪开放出再折叠方法, 并在省位置设置细褶, 形成代表新涵义的结构图形 (见图3) 。
动手操作:全体学生参与动手操作,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制作纸样, 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同时培养技术能手,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纸样制作的方法。
学生分组操作:将学生分成6个组, 每组5名学生, 每组模拟一家服装厂, 制作样板。
角色扮演:小组:技术部;小组组长:技术科长;小组成员:技术科员;教师:技术总监。
2. 款式二的纸样制作 (复合法)
分析研究: (1) 款式特点。前片胸部有横向分割线, 并设有细褶。 (2) 与款式相比, 此样板在省转移基础上对纸样进行了进一步的展开放出, 得到新的样板 (见图4) 。
动手操作:款式二是利用复合法进行纸样设计的典型实例, 所以要运用展放法和剪叠法同时使用, 较复杂, 有难度。
学生要分组操作, 增加小组成员人数。将学生分成4个组, 每组6名学生, 每组模拟一家服装厂, 制作样板。角色扮演同上,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以组长为核心攻克难题, 并根据课堂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提示, 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案。操作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
通过以上两款服装纸样制作过程, 对服装纸样制作步骤总结如下: (1) 先做出基本原型图, 然后在原型图上赋予款式的意义。 (2) 利用纸样设计方法对细部结构进行分析、设计、变形, 使之成为新结构的分解或展开形式。 (3) 对裁片及部位分解、展开的图进行整理。
四项目评价
每个项目结束之后, 各组的技术科长向全班介绍本组设计制作的纸样, 在介绍过程中要求说明制作纸样的思路, 遇到过什么问题, 学生互相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我认识, 学会欣赏他人, 使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以“对”或“错”论成败, 更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现场应变、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特别是通过款式二的纸样设计, 使学生明白纸样设计的复杂性。在项目评价过程中, 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 让学生看到评选出的“最优”作品, 给学生以美的欣赏和智慧的碰撞, 这样使评价活动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后记
时装纸样设计是服装结构设计课中较难的内容, 也是结构设计课的重点, 学生不但要学会基本款式服装的结构设计, 还要学习变化款式服装的结构设计图, 在本节课中, 款式一的纸样制作做得很好, 款式二的纸样制作过程中, 复合法运用不理想, 教师可强调制板知识点, 以达到课程目的。
〖教学反思〗
项目教学法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得以广泛运用的“做中学、做中教”式教学法, 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师生之间的活动是互动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项目教学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 我在日常专业课教学中不断尝试项目教学法, 现根据《服装结构设计》学科特点, 以时装纸样设计课为例, 并结合CAD, 设计了这篇教学教案。实践证明, 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教学法 篇2
秀教学设计(共1)
篇一:《船长》教学设计
船 长
一、导入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就是——(齐读)船长。出示课题,板书课题,让我们再次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
二、初读课文
初读要求:
1、先让我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词语:
侧舷 舰桥 肇祸 斗殴 巍然屹立 调遣 呼号 薄雾 哈尔威船长 洛克机械师 奥克勒大副 见习水手克莱芒
南安普敦 格恩西岛 “玛丽”号 “诺曼底”号
3、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时,哈尔威船长镇定自如地指挥60名乘客脱险,自己却以身殉职的事。
4.根据概括内容板书:
一、遇险
二、指挥
三、脱险 殉职
5.根据内容快速划分课文段落。在黑板上补上自然段。
一、遇险 1——2
二、指挥 3——28
三、脱险 殉职29——30
6.看着板书大家觉得,最值得研究 的是哪部分?
确定学习重点内容——指挥部分
7.这部分内容,大家想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问题,归类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8.请大家细读3——28自然段,找找答案,做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指挥部分。
解决为什么要指挥?
1.交流句子,出示句子。
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当时的情形吗?
谁来试试读出这种危急?你来读。
你来读
2.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老师想为大家读读这个片段,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和想象当时的场面。读完,师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片段。
师:更乱的是,继续读:
为什么整个人群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了呢? 谁不想???
出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怎样指挥?
就是在这样慌乱、急迫的情势下,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沉着镇定地指挥呢?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快救克莱芒!”船长喊道。
“动作再快点!”船长又叫道。
.师:我们来好好读一读哈尔威船长的这四句语言,读完,问:你体会到什么?
请你读出船长的镇定果断!的确是一个沉着冷静的船长!(板书:临危不乱)请你读!一个临危不乱的船长!
师:平时,女士优先是一种风度!但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让女人、孩子先走行的就是做人之道。来,男孩子来一起学习这种做人之道。
拓展想象:
大家试想,船长除了特别爱护女人和孩子这些弱势群体,还会考虑那些人?
师小结:是啊,船长把每一个需要照顾的人都考虑到了,唯独忘了自己。
2.大家先自由读读这组对话。
我们一起来配合读读,老师读船长的话,同学读回答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洛克机械师或奥克勒大副。准备好了吗?
师生合作读。
感受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用这样简短有力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对话呢?
大家还能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同桌合作读读。
船长的话中关注到了火、机器等,当时的船像火车一样靠火靠蒸汽带动航行。“火灭了”意味着?“机器停了”意味着只有20分钟的救援时间,在这样急迫的形势下,船长最需要的是什么?
来,让我们一起读船长的话,把你的体会都融入到朗读中去。
《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灵活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欣赏、分析、操作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典型图案设计意图的分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各种图形变换设计组合图案。
难点:将基本图形创造性地应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设计出和谐、丰富、美观的组合图案。
教学过程
1.赏一赏(情境展示,知识再现)
教师用电脑演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形,回忆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片捕捉学生的眼睛,帮助学生回顾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
2.找一找(追根溯源,掌握本质)
教师用电脑演绎基本图形经过不同的变换后得到组合图案的过程,归纳共性:(1)形状不变,大小不变;(2)变换前后,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学生观察图形,将基本图形从组合图案中分离出来,并说出此基本图形的变换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图形,学生认识到图形变换的本质是“简单图形的复杂变换”。用几何画板直观地演示出图形变换的奇妙与美丽,学生感受数学的生动、灵活和美妙,创作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3.炫一炫(小试牛刀,情感分享)
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设计的组合图案。
教师提出问题:①请你介绍你这幅图案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经过怎样变化得到的;②还有其他变换方法吗?③你还能设计出其他更为漂亮的图案吗?④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展示其搜集到的组合图案并辨析图案。
教师归纳图案设计步骤:(1)选取基本图形(不要过于复杂);(2)依据各种变换的基本性质设计图案。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画一画(动手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小芳想为自己的房间换上新的墙纸,你可以帮她设计一下墙纸吗?
学生分组进行图案设计。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为学生创造了与人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与人交流,集思广益。
5.比一比(民主评价,理性建构)
教师:请同学们展示你们各自所确定的基本图形及变换出的组合图案,简要说明在你的图案设计中运用了哪些图形变换?
教师找5~8组学生代表展示设计成果,说出作品的设计技巧和优胜之处,最后全班学生用表决器选出三幅最优的作品。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展示其创作成果,在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意识。
6.结一结(自我小结,体验成功)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图案设计的关键,即选取简单的基本几何图形,通过不同的变换组合出丰富的图案。学生通过填写作品评价量表掌握图案设计中蕴含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
设计教学法 篇4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性很强的课程, 其包含知识门类众多, 是机械技术领域的奠基石。由于它应用的广泛性和基础性决定了其成为机械技术领域人才的必修课程。然而现有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基本遵循了传统教育的模式, 有很多缺陷, 尚需要改正。
1) 强调以老师授课为主导,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学生积极性不高。并且无论是教材设计还是课程安排,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在强调原理的理解, 过度倾斜于理论的深度, 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性, 缺乏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 先知识, 后实践, 理论与实践脱节。机械技术领域本身就注重实际操作, 而《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作为该领域的奠基石, 就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本门课多适用于高职技校的学生教学, 他们多偏于形象思维, 而逻辑能力较差, 强行将理论与实践环节拆开会导致学生前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下降, 而真正开始实践环节时, 又会遇到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
3) 题目陈旧, 缺乏创新。该课程作为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机械简单设计、问题的解决, 分析能力, 并安排两周左右的实践环节。而传统的题目仅仅是一级、二级变速箱的设计, 学生只需要根据给定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即可, 环节设计僵硬, 整个过程缺乏创新, 易导致抄袭现象。
2 项目教学法应用探索
为了解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很多研究文献提出了采用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老师将一个课程任务交给学生, 学生在自有知识层面上开始对该任务的信息收集、了解, 继而自主制定方案, 最后实施方案, 并得到结果。然而现有的文献多数仅限于对该方法的实施步骤的简单叙述, 而实际的应用细节却涉及得较少, 从而本文将在三方面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2.1 总目标与分目标相结合
为了达到以学生为主导, 老师辅助学习, 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我们应设计实施好目标教学法。即把我们的课程任务当做一个总目标, 然后将总目标按知识板块分为几个分目标, 分步完成。总目标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 跨度大, 需要系统的逻辑思维, 从而由老师来把控。而分目标则分别与不同类的知识点相关、针对性强、易于把握, 从而由学生来实施。总目标是分目标的前提, 起导向作用, 而分目标则是完成总目标的必要条件, 两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我们以组合螺栓设计这一任务为例, 具体说明目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2 团队协作与自主创新
由于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 为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弥补这种差距, 我们将采用团体协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整个项目。在项目分配时, 我们将会选择4~5人为一组来完成该项目。在刚接触项目时, 围绕中心问题, 整个团队成员共同讨论, 易于产生头脑风暴, 从而能够尽快地确定研究方向与实施方案, 将效率最大化。而在实施该项目的具体步骤时, 由于每个人的优势不同, 思维方式有所区别, 从而面临同一个问题易于产生不同的创新思维, 因此, 由每个同学独立思考为主。团队协作有利于队员之间思想的交流, 并且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个人的独立思考, 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 有利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2.3 同行评价
尽管为了能够优势互补, 项目教学法采用了小组协作的方式。但是, 由于针对同一个课程设计而言, 不同的小组思维方式不同, 实施方案不同, 创新点也不尽相同。而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能让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并尽可能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激发出一些创新思维。从而我们将在各组同学完成自己项目后的评价环节采用同行评价方法。即在项目评价环节, 我们不再采用单独由老师来对项目进行评价的方式, 而是由展示小组按照正常环节展示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 而作为评审的除了老师之外, 还要有其他小组成员的参与。其他小组要对展示小组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记录, 在展示结束后, 可以与老师和其他小组一同讨论该过程尚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点。这样由所有了解项目解决过程的同学共同参与到每一个小组讨论中, 将会把每组同学的创新点共享, 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营造了一种共同求知的氛围, 激励了同学们对课程的积极性。
3 结语
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改传统教学僵硬的授课模式, 不再是一味枯燥的进行原理的讲解, 而是将所讲知识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中, 利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总目标的设定和分目标分类, 使得整个项目张弛有度, 既可以把握整体方向, 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完成每个小目标。团队协作则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相互评价体系能够使所有同学在完成项目过程中, 让产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分享, 扩大了同学们的思维广度。
摘要:为了解决《机械设计基础》原有课程设计及教学安排中过度重视理论深度, 而缺乏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 很多研究文章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并对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机械设计基础,同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国祥, 朱敏红, 孙健.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实训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9) .
[2]赵勇.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实训教学[J].学园, 2010 (11) .
[3]王冬梅, 黄蓓.浅析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3 (12) .
《检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5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莱克的坚强自信,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心灵,感受博莱克的坚强自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课文
1、板书“检阅”--齐读: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
2、赏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片段)。
教师介绍背景知识:10月1日,首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隆重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同50万军民参加庆典,中央领导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画面定格,配上字幕: 阅兵--国家民族的盛典 阅兵--军人向祖国的汇报)
提问:--现在你对“检阅”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呢?
(场面庄严、盛大、隆重,队伍整齐,精神面貌好……)
3、出示大屏幕,引导观察。
(1)引: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呢?
--学生自由说(队伍中有一位拄拐的队员,随机理解“截肢”)。
(2)过渡:就在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检阅》,去用心体会那份感动吧!
(出示课题:14、检阅)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学课文:(大屏幕出示自学要求)
A、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B、思考:这是一次怎样检阅?有哪些队伍参加了这次检阅?
2、小组交流。
3、,读准生字字音,认读词语:
(1)我会认: 俱 博 鸦 截 伍 默 局 棒 羡 慕 禁
席 众 纠
(2)我会读:博莱克 截肢 队伍 沉默 局面 真棒羡慕 观众 纠正
俱乐部 主席台 鸦雀无声 情不自禁(带读字:拄拐走路 声音洪亮)
4、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这是一次怎样检阅?
--随机出示10自然段,抓住“盛大、隆重”,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检阅的隆重和盛大。(大屏幕出示第10段)
B、参加这次隆重的检阅的队伍有
--(步兵、炮兵、青年队员、儿童队员)
二、走进故事,深入感知。
1、出示重点句,引导质疑
(1)引:在这些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生:儿童队员)。
成千上万的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把最真诚的称赞送给他们,有人说--有人说--(课件出示句子)
生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2)引导发现: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3)质疑过渡:难道只有儿童队员的队伍最整齐吗?
让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用心去体验,他“棒”在何处?
(要点: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自信,又那么精神。)
[反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初读课本前,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读,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
2、走进博莱克
(1)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引: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介绍给大家?
--指名一生读。
(2)引: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博莱克呢?
点拨:此时此刻,他忘记了自己--他也忘记了自己--
他只记得自己--
随机指导感情朗读。
(3)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A、同学们,为了这次检阅,你知道博莱克和队员们练了多长时间吗?
--资料补充: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一个是5月3日,是通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世界第二部宪法)的周年纪念日。另一个是11月11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也就是相当于我们我国家的国庆节。
--联系第一段,可以知道这里庆祝的是波兰的第二个节日国庆节。
B、引:同学们,请看清楚,博莱克不是普通的队员,他的左腿--(已经截肢),必须靠--(拄拐走路),现在却和全队--(保持一致)。在这4个多月的训练中,你能想象博莱克比别的队员付出了多少心血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结合感情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他跌倒了又爬起,爬起来再跌倒。但一直在练习。
生:我看到他的头声流出了很多汗。
生:我看到他的衣服都磨破了,同学们对他说:“博莱克,休息休息吧。”但他没有停下来,还在练习。
师小结过渡:一分耕耘换来一分收获,博莱克洒下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出色的成绩。--再读12自然段。
(4)出示特写画面,引导写话:
师继续引导:拄拐的博莱克走在队伍的第一排,同队伍保持一致。你们看,他高扬的头,他挺起的胸脯,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写话(配乐)--交流汇报
生:博莱克,你真了不起,我佩服你!
生:博莱克,你是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我要向你学习。
生:博莱克,我看到你的自信了,你真的很棒!
……
(5)指导感情朗读
师引:自信、坚强的博莱克真让我们佩服,让我们再次把他介绍给所有的人吧!--生齐读。
(6)朗读深化
师引: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这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随机指名读
(7)真诚的赞美、如雷般的掌声都传到博莱克的耳朵,此时此刻,他的心情-
(引导:心情非常激动,非常自豪,并对其他队员心存感激……)
3、走进儿童队员(简略处理,以做铺垫)
师引:博莱克感激队员们什么呢?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儿童队员们呢?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
(指名几生先简略谈谈。)
结课:同学们,下节课让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用心感受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
三、小结巩固,指导书写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笔顺是“广席”。截:笔顺是“土隹截”。
[《检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中学设计教学法研究 篇6
【摘 要】针对中学教学的研究很多,本文另辟蹊径,从设计教学法的发展过程中,去深刻理解设计教学法的内涵,并给出了几点关于教学法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教学 设计教学法 内涵
对中学教学来讲,教学方法的优劣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在新课改下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中,我们应该多了解和研究以前一些成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其中设计教学法就是值得教师去认真理解和体会的一种教学理念。
一、设计教学法概述
“设计(Project)”这个词,最初在教育上的应用,见于19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Trachers College Record))和《工艺训练杂志(Manual Training Magazine)》。当时,该校工艺训练部主任理查德(Richard,C.R.)在上述刊物上发表文章,主张中学的工艺训练,不应当以教师为主,要求学生依照教师规定的蓝图去做,而应当采取问题解决的方法,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由学生自己去计划,自己去实行,自己去解决。理查德称这种方法为“设计”。
1918年,克伯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题为《设计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自愿活动的应用》的论文。他说:“我采用设计这个术语,专指自愿的活动,并且特别注重自愿这个词。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也不是我首先用在教育上的。”
由此可见,设计的本质含义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具体的情景中解决实际的问题。1919年秋,南高师附小在俞子夷支持下,首先在中国研究和实行设计教学法。在刚开始实行设计教学法时,试行者发现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当时的情形下,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思想上的解放。
目前,设计教学法在中学教学中已经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并且普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由于设计的思路无限,教师的思维无限,因此,对于设计教学法来讲,其未来的发展潜力还相当大,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其设计的内涵和要求以及具体的一些设计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
二、设计教学法类型
设计教学法的种类可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形式上表现某种观念或某种方法,如写信、造船等;第二种是鉴赏某种经验;第三种是解决某种智慧的困难;第四种是得到某种技能或知识。这四种之间相互关联,第一种可采用目的、计划、实行、识别四个步骤,叫学生自己按此步骤活动,以他们以能力所达到的地方为限。第二种建议在程序上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鉴赏力。第三种主要按杜威提出的思考方法进行。第四种主要是在教室里所进行的。采用设计法教学,教室里要有必要的设备、装饰,要具备多种功能。采用设计教学,不但能达到目前活动的设计目的,且能从活动里面得到所包含的知识。
三、以图例讲解法为例阐述设计教学法特点
设计教学法是一种思想,需要教师利用这种思想来解放自己的教学观念,去寻找一种以学生为本体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动力驱使其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下面主要以图例讲解法为例阐述设计教学法特点。
图例讲解法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创新设计教学法。图例讲解法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信息,这种方法主要反映了师生间的活动,因此也可以叫做信息接受法。这种方式需要教师能够用各种手段传递教学需要的信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和领会信息,而且把信息进行对比吸收。教师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口述(叙述、讲演、解释)、印刷物(教科书、补充资料)、直观手段(图片图表、影片和幻灯片、教室内)、实际演示活动方法(解题方法、证明定理的方法、制定计划的方法、写书评的方法)等等。学生为了达到掌握知识的第一种程度而必须进行的活动行听、看、感受、实物操作和运用知识、阅读、观察、把新的信息和以前掌握了的信息进行对比并记忆新的信息。
多少世纪以来,传递知识几乎全靠教师的言传口授、教科书和少得可怜的直观教具,而今天则有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传递信息的可能。学生在教室里听到了教师的讲话,而且可以通过现代信息传递方法,如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了解更多科学家、作家、演员等不同行业人群的声音,去充分认识他们需要了解的方方面面。在教室里的图标可以反映所要研究的物体和现象的静止状态,而电影和电视则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对图景和现象感受的界限。学生能够在教室中观察种子是如何发芽、花朵是如何结果、动物怎么生存等。
从上可以看出,图例讲解法首先要求有信息的来源和手段,然后需要吸取一些传统方法作为可以接收集息的手段和形式,诸如口头叙述、使用书本、实验室作业等进行观察。尽管手段很多,但在使用时学生仍然进行着同一种认知活动,即知觉、思维和记忆。在不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的认知行为就不具备目的性。这种动作在任何时候都要依靠学生对动作的目的、顺序和课题有一个起码的了解。
四、关于设计教学法的几点认识
(一)各种所谓“新教学方法”,包括设计教学法,着意于激发学生的主动,认为整个教育过程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认为教学是引起学习,教学的重心在于指导学习。而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进程,不是被动的吸收或消极的受害。
(二)任何一种教学法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条件。从认识论的总体上看,理论来源于实践。在教学法的实践中如果一成不变,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在满足一定的客观规律下,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吸收、实验、改造、创新是教师必须摸索的一条路径。
(三)任何年龄的个人对刺激的情景都会有多种复杂的反应,教育必须驾驭这些反应并努力改善,个人对反应如何选择要依据其个性特征。教学法的任务就在于驾驭学生生活的环境,使之能充分运用其最大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好的知识、态度、习惯和技能。
“我设计”:设计教学设计自我 篇7
1.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 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 照抄教案, 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师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 今天发现哪里有不足, 今天就去补救, 明天发现哪里还该改进, 明天就去落实。学生六年以后, 应该有什么收获, 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状态, 心里没有底;而对这六年中, 每一个阶段该达到什么目标, 每个阶段该做什么, 为下一个目标该做什么铺垫工作, 心里是模糊的。
2.课程设计的“他设计”。
国家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没有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设计”, 这只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出针对“我”和“我班学生”的设计, 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连续性的工作措施, 这种带有随意性、自然性的工作, 不是“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对学生发展的远景规划实施自己的构想, 最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课程标准, 这也还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
3.教学设计的“小设计”。
许多教师虽然也进行教学设计, 但只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 是一种“小设计”, 在教学实施中临时遇到问题, 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补救。比如, 低年级写话练习, 该进行多少次练习, 每次练习什么内容, 每次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 每次练习之间有没有能力递增等, 教师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没有完整的“大设计”, 这样教学就只会事倍功半。
教学实施“我设计”的缺失必将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真实并自我化的目标预设, 没有目标达成度的控制评价, 使实施随意而低效。
2.语文教学、教育的自然性, 使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生命发展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程度。
3.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没有思考的教学, 不能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我设计”的内涵
1.“我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导思想, 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 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 是对其发展现实状况和发展可能的关注。
2.“我设计”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的全部运作, 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学生生命的活力, 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 是“我设计”的目标定位, 其各领域、各年段的要求是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但遵循并不囿于,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适当“弹离”, 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与个性。
3.“我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是艺术, 艺术就要有个性。育人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 但“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因而, 隐藏在操作背后的理念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这“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整个育人的意义上讲是十分宽泛而丰富的, 各自的信奉点与表述方式也允许丰富多样, 只是根本点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是一致的;而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 自己的理念必须要把学科教学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思想内核。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要有强烈的“确立自己的理念”意识, 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提炼, 形成科学的观念, 甚至观念系统;同时, “自己的理念”不要只是一些书语, 一些概念, 而应是一种思想体系, 要有具体的理论要义, 用方式、方法甚至模式来支撑。
4.“我设计”是“大设计”, 是系统设计。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是一种策划, 它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做教学计划”和“备课”的思维和视野。
5.“我设计”的教学实施是有指导有预设的实施。在这个实施过程中, 教师不断地反思, 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做“行动的研究”, 注重教学过程性经验材料的搜集、整理, 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 注重写作和发表 (行动研究说的“公开”) , 要求累积成果, 用成果积淀自身生命的“厚度”。
三、怎样进行“我设计”教学
按照小学语文“我设计”教学的观点, 一个经过了新课程理念洗礼的教师, 他的教学设计, 不应该只是随意的一个学期计划, 他也不只会盯着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知识点去预设教学步骤。这样的教师的“我设计”教学, 落实到课程实施的预设上是三级预设。
(一) 战略性构想:六年预设
与新课程同行的教师, 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以“我设计”教学为载体, 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这样的教师, 要将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将教学预设融入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设计之中。
教学预设的第一级是较为宏大的战略性构想。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 特别是接手一年级教学工作, 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把学生未来几年 (或整个小学六年) 的学习与发展都预设在自己的规划里, 来一个大的教学设计。这样, 他心中时刻有一个学生发展目标的预测、设想, 每一个阶段班集体建设该达到什么目标, 学生发展该达到怎样的状态, 教师心中昭然而行动的目的性强、自觉化程度高。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工匠类的教师与智慧类的教师的差别即在于此。
[案例一]
四川的吴晓兰老师在新一轮六年教学前, 首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包含:
总的特色主题 (教学品牌) :“学生自主成长”。
(一) 教育教学的理念:1.基本理念;2.学科教育理念。
(二) 班级自主化管理:实现人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 学科学习自主化:1.教学方法的选择;2.学习方法的选择;3.评价方式的变革。
(四) 六年级与一年级学生发展状态勾勒。
下面, 我们来“点击”其中的一点“学科教育理念”看看:
1.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 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取多种游戏活动, 培养竞争意识,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多种读的方式, 促进理解和感悟, 避免枯燥乏味的分析说教。
4.以情感育人, 以情换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 树立大语文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7.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样的“蓝图”勾勒, 导引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施行为, 使语文课程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二]
刘诗珍老师的“六年教育理想远景”是这样描述的:
六年后的这批孩子, 身体健康, 他们面色红润, 目光清澈, 挺直着脊梁;他们情感丰富, 心地善良, 乐观向上;他们写得一手好字, 行款整齐, 字体漂亮;他们会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 与人交往言语得体, 不失文明与大方;他们热爱语文, 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美文佳句能自觉地积累与欣赏, 并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知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去听, 去想, 去问, 去讨论, 去上网;他们为人随和却不压抑个性的张扬, 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张;他们思维灵活, 常有奇思妙想, 每人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这样诗化般的远景描述, 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憧憬, 贯注着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它将导引着教师有理想、有激情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 战役性构想:学期预设
有了大的教学构想, 还应该对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做一个预设, 这是阶段性的预设。新一学期的规划, 是在前一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 是对六年预设中相关阶段设计的修正、补充、完善。因为事物总在变化, 大的教学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全面、仔细地反思, 从而做出下一学年、下一学期的预设。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按照“预设”有序实施, 同时又不被“预设”捆住手脚, 这样, 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生命发展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期预设, 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些基本的内容应该写清楚。我们将学期预设设计成了一种表格模式, 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好学期课程实施计划。
(三) 战斗性构想:单元与课的预设
有了六年预设和学期预设, 当我们面对一本语文书, 心中是居高临下和豁然开朗的。现行教材, 内容都是分组、分单元呈现, 是不是就只管照此备课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因宏观、中观的教学设计已成竹在胸而心中昭然。
单元预设实际上是对教材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 同时又是对六年预设、学期预设鸟瞰的回馈、照应和实施。
至于课的预设, 那是对学期教学预设和单元预设的兑现、生成。有了以上各个层次的预设, 进入到课的预设的层面, 在上述教学预设理论、方法的指导下, 语文教学将会变得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 “‘我设计’教学”, 承载着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是教师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的规划和再学习, 探索创新和反思研究, 是将学习、实践与研究融会于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有规划地教学”, 教师在发觉自己已有一定的学识积淀和经验累积后, 就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教学, 而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理念、教学 (教育) 远景、操作模式与方法, 甚至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设计教学法 篇8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按照传统知识体系讲授教材,知识点分散,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差,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通过大量的毕业生调查和企业调研,我们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使用项目教学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按照真实项目开发的全过程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既能学习到相关知识又能学到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和职业素养。
1 课程分析与课程培养目标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网页设计师、网站工程师、网站编辑员等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学习该课程要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能力目标。收集、处理信息,规划网站的能力;设计制作静态网页的能力;开发动态网页的基本能力;表格布局网页的能力;设计开发网站的综合能力。(2)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目标;获取知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感悟能力。(3)职业能力目标。表达能力;乐观精神;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责任感;效率观念。
2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2.1 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理念是,打破传统的按照知识体系教授课程的方式,以学生将要从事的“网页设计师”、“网站工程师”、“网站编辑员”等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既保证职业岗位所需技能、相关知识、职业素质的需要,又保持原有面向应用的网站开发技术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学生的职业习惯,同时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按照网站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和网站开发流程,首先是知识储备阶段,介绍了网站项目开发的相关知识;其次是网站规划和设计阶段,通过网站的分析、规划和设计培养学生项目分析和设计的能力;最后是网站的创建和推广,主要学习网站开发技术以及后期的推广应用技术。通过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学习和开发,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网站开发全过程。
2.3 通用网站开发流程
(1)选择目前比较流行的七个网站类型为开发项目,根据项目提取工作任务。(2)根据工作任务设计对应的学习任务。(3)根据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过程,选择教学方法。
3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3.1 知识贮备阶段
(1)相关知识:网站建设基本流程;站点的创建;服务器环境设计;域名和空间的申请;Dreamweav简介;Dreamweaver工作界面;创建静态网页;HTML基本语法;ASP基本语句;ASP内建对象;连接数据库;创建记录集;动态内容的绑定。(2)学习任务:学习任务1:网页设计基础与网站建设基本流程;学习任务2:Dreamweaver使用基础;学习任务3:动态网页开发基础。
3.2 项目一:个人网站的建设(1)相关知识:确定网站主题;确
定网站的目录结构;确定网站的整体风格;确定主要栏目和布局;制作库文件;制作模板;设置模板可编辑区;模板网页的创建;特效网页的制作;行为的使用。(2)学习任务:学习任务1:个人网站设计规划;学习任务2:制作网页模板;学习任务3:制作“我的简历”页面。
3.3 项目二:企业宣传类网站的建设
(1)相关知识:企业网站设计要点;网站主要功能页面;创建产品表;创建商品类别表;创建管理员表;数据库连接;设置文档属性;表格的应用;图像操作;制作管理员登录页面;制作添加商品分类页面;制作添加商品页面;制作修改页面;制作删除页面。(2)学习任务:学习任务1:企业宣传网站设计规划;学习任务2:创建数据库表;学习任务3:制作静态页面;学习任务4:制作商品展示后台管理系统。
3.4 项目三:教育类网站的建设
(1)相关知识:网站主要栏目和架构;网站主要功能页面;创建本地站点;创建数据库;建立数据库表关系及查询;添加新闻分类;添加新闻内容;新闻信息的录入;显示新闻的列表信息页面;发表时间、浏览量、新闻评论数的实现;新闻的详细信息页面;对新闻发表评论页面。(2)学习任务:学习任务1:教育类网站设计规划;学习任务2:制作静态页面;学习任务3:新闻发布系统的准备及新闻信息录入;学习任务4:制作新闻系统的首页、内容页及评论页。
3.5 项目四:娱乐交友类网站的建设
(1)项目知识:娱乐交友类网站知识;会员注册管理系统知识;网站色彩设计知识;数据库知识;注册部分、登录部分及管理部分;创建本地站点相关知识;搭建服务器平台相关知识;数据库相关基本概念;创建数据库及相关数据表;表单的应用;内置行为中的检查表单功能;创建服务器行为;绑定的应用;后台数据库的管理及相关操作;创建服务器行为;动态表格的应用。(2)学习任务:学习任务1:娱乐网站主要功能分析及对会员注册管理系统的认识;学习任务2:建立站点及数据库;学习任务3:会员注册相关页面的制作;学习任务4:会员登录相关页面的制作;学习任务5:会员管理相关页面的制作。
以上1个知识储备阶段,4种类型的网站建设项目,19个对应的学习任务,1个对应的项目开发流程训练,之间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开发技能、职业素质不断强化,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网站项目开发,并且较熟练的开发其他类型的网站,为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课程教学以项目为导向,用任务驱动教学的各个环节。边做边学,带动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网页设计和网站开发的技能。
4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开发以企业调研为基础,课程的结构、内容、组织方法、考核评价基于企业工作流程而重构,通过学习情境的规划和设计,展现不同情境下企业完整工作过程,有利于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衔接,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更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方法,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开发,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设计教学法 篇9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属于机械方面的设计基础课程, 是高等学校非机械类或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主要讲授关于机械常用机构和一般通用零件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具有设计简单的机械及相应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安排是2周的减速箱设计, 这个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题目陈旧、重复, 学生中存在抄袭和生搬硬套的现象,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国内很多老师将逆流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到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中,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此问题, 本文提出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中。
二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涉及材料力学、理论力学、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多门课程的知识, 书本中设计原理的内容和公式较多, 而且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传统《机械设计基础》的授课环节主要采用“教师讲, 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 这种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不上课、作业抄袭等现象。实验环节包括8学时的实验和2周的课程设计。传统的课程设计题目是一级或二级减速箱设计, 学生往往只是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设计步骤, 以及《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中机构的设计计算步骤进行课程设计, 教师日常针对问题进行答疑。这种实践环节的方式存在题目陈旧、理论和实践联系少的缺点, 导致很多学生抄袭和生搬硬套, 创新能力差。
三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和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 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 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 (1) 明确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 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 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 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 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 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 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 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 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5) 归档或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四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 明确项目
项目的研究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符合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覆盖面广, 难度适中, 工作量两周能完成。通过该项目的研究, 学生能掌握机械常用机构的设计和机械原理的设计。项目一般都来自机械系老师与企业合作的一些横向课题, 例如, 混合动力履带推土机终传动的设计, 项目分成动力学分析、运动分析、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三个模块。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6~8个项目。
2. 制定计划
老师根据项目数目将全班分成6~8个项目组, 每个项目组有一个项目经理和5个组员。项目经理负责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安排, 老师负责项目计划的审核。审核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实施。
3. 实施计划
计划制定好, 项目经理按照计划将任务分给项目成员;成员按照项目计划查阅资料和设计。成员定期碰头介绍工作进展以及执行中的困难, 项目组成员讨论。老师负责困难的答疑。
4. 检查和评估
老师根据小组的项目计划内容定期检查和提问。项目完成后, 成果以项目报告的方式提交。项目以PPT的方式进行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项目经理指定一人汇报, 汇报时间不超过10分钟, 汇报结束后, 老师提问5分钟。小组成员可以回答。老师根据汇报情况和项目报告内容给出评定成绩, 最终的成绩作为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
五结束语
第一, 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项目的题材来源于真实的项目。
第二,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项目最终的成绩取决于整个项目组的完成情况, 任何一个人都会影响成绩。
第三,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方案制定、方案实施都要靠自己查资料、思考、交流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阳尧端.逆流式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与经济研究, 2008 (2) :37~40
[2]任国强、罗啸峰.案例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85~86
[3]高琳.“分层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32) :183~184
[4]张宏梅、郭刚、屠义强.“问题式”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 2011 (6) :173~174
参与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趋向 篇10
一、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兴起
参与式教学设计是随设计领域参与式设计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设计方式。参与式设计 (Participatory design, 简称PD) 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端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参与式设计所基于的假设是, “用户最有资格来决定如何改进他们的工作和工作环境”[2]。参与式设计欣赏所有的参与者, 他们被视为影响产品质量、价值等所有指标的相关专家。正如Flemin所指出, “通过这种方法, 用户走出诸如旁观者、审核批准者、‘知识库’等角色……成为设计伙伴、设计主人、专长贡献者和自主决策者”[2]。参与式设计与传统设计的不同在于, 它是一个相互沟通、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的过程, 它在设计的最初阶段就把用户的参与考虑进来。在传统设计中, 用户闲坐在一边, 等待设计专家提供答案;而在参与式设计中, 用户加入到设计组中, 参与提炼需求, 参与问题分析, 参与产品设计等。可见, 参与式设计鼓励、倡导用户积极地参与设计, 使他们成为设计者的合作伙伴, 使设计过程成为设计者和用户之间相互合作、学习的过程。参与式设计自产生以来, “迅速跨过大西洋影响到北美地区, 成为人机互动、计算机支持的合作以及相关领域研究者的一种重要手段”[1]。而从1990年开始, 世界性的参与式设计大会 (Participatory Design Conference, 简称PDC) 每隔一年就召开一次。进入21世纪以来, 参与式设计在国际上更是方兴未艾, 目前参与式设计已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网络设计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近年来, 参与式设计深入影响到教学设计领域, 教学设计也越来越强调面向学习者, 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设计。目前, 教学设计领域正经历着设计范式的转换与重构, 正日益走出行为主义、技术理性的窠臼, 正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一元决定走向多元协商。对于教学设计理论的这一新发展,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巴纳锡 (Bela H.Banathy) 进行了精辟的概括。他从设计未来的假设出发, 区分出四代设计方式:第一代是“按指令设计” (design by dictate) ;第二代是“为决策者等的设计” (designing for) ;第三代是设计者与决策者“一起进行的设计” (designing with) 或者“设计者指引的设计” (designer guided) ;第四代是“置身于其中的设计” (designing within) [3]。第四代设计理念要求活动系统必须由那些处于其中的人、利用这些系统的人以及这些系统所服务的人共同来设计, 即系统中每一个人都是设计的参与者, 共同分享设计的权利, 共同承担设计的责任。Charles M.Reigeluth在《一种教学设计的新范式?》一文中则更为明确地指出, “教学系统设计的‘健康’依赖于执行者们开发出一种将用户设计的方法应用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设计方式, 这一设计方式应将所有相关群体都纳入到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之中”[4]。受参与式设计理论的促发以及教学设计理论新发展的推动, 到20世纪末期, 参与式教学设计逐渐兴起, 并日益得到关注, 正成为一种日益崛起的教学设计方式。
二、参与式教学设计的价值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其二为改进教师教学方面的价值;其三为改善师生间交流与协作方面的价值。可将其分别略称为学习价值、教学价值和交流价值。
1.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学习价值
首先,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学习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 学生或者是未被允许或者是被认为没有能力参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过程完全由教师负责, 学生则成了教师意图的被动接受者和猜测者。而学生参与教学设计之后, 学习目标由学生参与制定, 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有利于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并释放出来。
其次, 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传统的教学设计完全由教师完成, 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学设计得好与不好, 与学生毫无关系。教学设计得好, 是教师的功劳;设计得不好, 是教师的责任。而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 师生共享设计的权利, 相应地师生也共担设计的责任, 教学设计成为师生共同努力的一项活动, 设计质量的高与低、好与不好, 与每一位参与者都密切相关, 所设计的教学未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学生也有相应的责任。正是由于这种责任感, 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采取更负责的态度, 而不是掉以轻心、心不在焉。
最后, 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终身学习能力。在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学生不断与教师、同学等交流合作, 相互探讨, 共同学习, 不断建构和重构自己的学习, 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也必将随之不断增强。比如, Diana L.Johnson于2006年在大二学生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开展的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就发现, “参与式教学设计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分析能力, 发展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促进了他们的学习”[5]。
2.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教学价值
首先,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教学价值体现在教学适切性的提高。在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学生意见和想法得以充分表达, 这有利于学生的差异性完全显现出来, 有助于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学生。同时, 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 教师必须学会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 必须对学生的意见、想法、建议、决定等加以吸纳, 这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设计的师本主义倾向, 促使教学设计由统一的标准化设计走向着眼于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设计, 真正实现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有效生成嵌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案。
其次, 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以及通过教学将获得的知识与能力等有了更明确的了解, 学习的方向性显著增强, 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积极配合, 同时教学中因沟通不畅引起的障碍也必然大幅度减少, 从而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高效开展。
最后, 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学生能为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为教学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 有利于群策群力, 所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是各方都比较满意的, 其质量水准必然高于由教师单独进行的教学设计。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以及师生之间的高度协作, 必然有助于教学设计的直接目标———教学效果的提高。
3.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交流价值
首先, 参与式教学设计为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完全由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只是接受和享用教师的成果, 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活动。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部分做法不了解, 甚至误解教师的设计构想。另外学生的想法和要求也无法有效地为教师所认识, 这会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学生对教师的构想和意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也为教师所吸纳, 这有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误解, 有助于相互体谅。同时, 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学生会感到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尊重, 差异性得到了关照, 意见得到了重视, 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有利于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教师也会从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中获得鼓舞。
其次, 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协商的氛围。这是传统的那种完全由教师进行的教学设计无法企及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 教学设计成果成为师生共同的成果, 若获得成功, 师生共享成功的喜悦;若失败, 则师生各有其责。学生与教师成为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合作者, 这有利于交流合作氛围的形成, 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三、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
1.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与传统教学设计相似,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也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条件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环节。但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包揽一切、排斥学生参与的现象, 在参与式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参与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实施环节。为有效概览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可将其分为分析阶段、方案形成阶段、方案执行监控阶段、方案评价反馈阶段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 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的是, 在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实施阶段都多了一个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环节。这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设计的时间, 却能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效果及效益, 其所得远远大于其所失。同时, 由图1还可以发现,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参与是一种整体性的参与, 包含参与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的分析, 参与方案的形成、执行监控、评价反馈等。学生依次参与每一个阶段, 方案评价反馈阶段获得的信息又输入到分析阶段, 作为下一次参与的参考信息, 即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连续过程, 是一个循环推进的系统。
2.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层次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等的差异, 学生的参与程度应有一定的差异性。与之相应,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对低段低年级的学生实施较低程度的参与, 对高段高年级学生则开展较高程度的参与。根据学生参与程度的不同, 可将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大致分为咨询式、协商式、参谋式三个层次 (参见表1) 。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层次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 层次与层次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宜将参与式教学设计看作一个随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等的增长而参与程度不断增强的过程。小学阶段宜逐步采用咨询式, 中学阶段宜从咨询式逐渐过渡到协商式, 大学阶段宜从协商式逐渐过渡到参谋式。各阶段的学生以相应的参与层次为主, 但也不排除对于特定的设计内容、设计环节等适当尝试较高层次的参与, 最终形成参与由弱逐渐变强, 由他主逐步走向自主的终身学习体系。
3.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方法
在国外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实践中, 已经逐渐形成了诸如调查问卷、学生日记、师生谈话、讨论会、意见或建议书、学生个体或小组自主设计教学等参与方法。 (1) 调查问卷。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实际需要设计调查问卷, 学生通过回答问卷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将学生的意见汇总, 并根据学生意见改进教学设计。 (2) 学生日记。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将学习的收获、学习的困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记录下来, 并定期交给教师, 以便教师针对具体问题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进、优化。 (3) 师生谈话。教师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个别和小组交谈, 以获得学生对教学设计的意见与建议。 (4) 讨论会。定期组织教学设计讨论会, 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进行民主协商, 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5) 意见或建议书。学生通过系统地撰写意见或建议书的方式为教学设计出谋献策, 从而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 (6) 学生个体或小组自主设计教学。在教学、学习开始之前, 学生个体或小组自主完成教学设计的全过程, 再将自己或所在小组的设计与他人或其他小组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 取长补短, 加以优化, 最后在全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生成最终的教学方案。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的方法并不是统一不变的, 而是根据学生年龄、层次、水平等的不同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需要选择恰当的参与方法, 并综合运用多种参与方法, 使所选择的参与方法发挥最大功效。在实施过程中应牢记, 每一次实施都是独特的, 实施方法应根据现实具体情况而“量体裁衣”。
当前, 参与式教学设计已在欧美多个国家加以倡导, 并已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参与式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 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有助于扭转我国现实教学设计中学生参与缺失以及学习主动性低下等弊病。然而,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开展也面临着教师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以及具体环境下参与模式与方法的构建等问题, 对这两类问题进行纵深研究是参与式教学设计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Clay Spinuzzi.The Methodology of Participatory Design[J].Technical Communication, 2005, 52 (2) .
[2]Andrew Large, Jamshid Beheshti, Valerie Nesset, Leanne Bowler.Designing Web portals in intergenerational teams:Two prototype portal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55 (13) .
[3]高文.试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定位——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之二) .中国电化教育, 2005 (2) .
[4]Charles M.Reigeluth.A new paradigm of ISD-[EB/OL].[2010-03-20].http://eric.ed.gov/ERICWebPortal/recordDetail-accno=EJ52480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篇11
关键词: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80-01
在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学生以及同类课程中机械设计是实践教学课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首次可以更全面的、更规范的實践练习。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基础的掌握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基础理论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工程所出现的错误、学生需要不断的巩固、完善和扩展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通过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让学生对一般机械设计的操作方法、生产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有正确的工程设计理念、培养独立思考、科学的、安全的设计能力;在课程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操作培训、鼓励学生培养查阅资料、案例以及绘图、计算、计算机辅助、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辅助设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工作态度,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
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中,虽然减速器是典型的机械设备,是所有课程中最主要的成分,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学习的内容,被许多高校选择作为机械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但课程题目过于千篇一律,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做重复性动作、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只是按部就班照着资料去做。这样的学习是不存在任何意义的,学生没有参与其中、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这样的传统教学对机械设计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1.1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对先修课程与装置结构缺少认识度
我国现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授课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以书本教学为主,传授书本知识,以实践为辅;在教学中,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己讨论研究为辅;在设计中,以教师讲解、观看为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辅。在这样的单一、乏味的授课方式中,让学生对减速器的使用、安装、制造、设计都缺乏认识。在实际中得不到应用、不能够很好的思考工艺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将工艺融入到设计中去。在设计过程中在时间同时也不能忘了知识的掌握。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对先修课程的综合知识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必须能够灵活运用。因此,对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与创新。
2 机械设计过程中的理念与措施
2.1 设计过程的内容改革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热情,加强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创造能力,并且避免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决定在课程设计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把科研案例或者在实践中工程出现的一些新颖的、有综合性、创造性的例子交给学生。设计的题目大致分为工作机、传动装置以及原动机。设计的内容不光有以往的按课程要求的理论设计与公式计算,还应该体现出综合运用的设计手法,让学生有更全面的认识、增加学生的认识度,使课程的最后知识得到很好地吸收消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是仅仅只传授书本知识,更多的是通过书本的题目去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杂志、案例,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归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精神。多与学生沟通。了接学生的想法,思路。并将自己的经验与理解和学生进行分享。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积极的参与。把各种结构通过自己创意结合在一起,做出有特色的设计,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设计改革的过程
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计算机的CAD/CAM/CAE的应用技术已经在设计行业中起着引领指导的作用。而计算机的再次变革,将世界机械制造业带领到数字化阶段、全新的数字化设计必定会将先进的三维设计和制造方式发展得更为完善,是个制造产业的全新时代。CAD技术的进步,就意味着以往的半理论半实践、依靠计算公式估算的时代已经不会存在,而是被使用现代力学为机械理论基础所进行分析的计算含量大、相对复杂,不易操作的工程问题所取代。对于计算的改革、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加强,对我国现代科技产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3 设计过程的实践改革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通过对工程的实际接触,让学生了解这一系列的产品的性能、原理、生产的经过以及结构特点。让同学们了解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的差异。懂得机械设计与机械工艺之间的关系是紧密不可分的、明白关于产品的知识,会应用在其中。在安排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去工厂参观,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所要学的知识的内容,用第三者的眼光去观看相关的案例,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自己的意见,也明白学生心中所想,让最后的设计可以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
3 结论
对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因为改革设计内容的完善,让工程更接近于实际,更贴近生活,可以增长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让学生们在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同时,又加强了学生利用计算机所进行的机械设计的操作运行能力和对理解能力。让学生们通过仿真操作能够更快的融入到实际的工程中去,既巩固了机械设计的基础又加强了学生独立分析得能力,在遇到工程实际的问题时能够很好地解决有了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曹杰,张丽,于影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农机化研究,2011(13):243-244.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篇1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交通土建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的教学安排上有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这俩主要教学环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时间做。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进行课程设计,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进行道路线形设计的能力。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训练, 可以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 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思路、要点、难点和方法。为后续的道路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做这个课程设计,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路线设计的程序、内容、方法, 进一步掌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以及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了解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熟悉资料, 查阅相关参考书、标准图, 认真计算, 有创见地独立完成规定设计内容。
(1) 在给定设计任务书资料上, 根据各自的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该段公路的线形设计;
(2) 理解和掌握与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手册》的内容及运用方法;
(3)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要独立地系统地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2 课程设计内容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公路平面设计、公路纵断面设计、公路横断面设计。
并具体内容如下:
2.1 公路平面设计
在所给的数据资料基础上根据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路线的确定;确定公路等级和公路技术标准;确定公路平面线形的各个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算各平曲线要素;按公路工程图的要求, 手绘公路平面设计图纸。
2.2 公路纵断面设计
根据任务书给的地面高程的数据, 按照横向比例1:200, 纵向比例1:2000的比例绘制纵断面的地面线;根据地面线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及路线所经地区的情况确定公路纵断面的坡度、坡长、竖曲线半径, 同时考虑路线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计算各竖曲线要素;按照公路工程制图要求手绘公路纵断面图。
2.3 公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所给任务书上的资料, 任意选六个进行设计根据填挖高度、路幅宽度、路拱超高、路肩横坡度、边坡坡度计算和绘制各横断面图 (1:200) 。
2.4 计算土石方量
3 设计步骤
3.1 绘制“路线平面设计图”
本次平面设计主要是把野外敷设的中线资料点绘在图纸上, 重点在曲线要素的计算和曲线的敷设, 并熟悉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要求。步骤如下:
(1) 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
(2) 根据指导教师所给定的起始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 计算你所设计路段的各交点坐标及各导线边的计算方位角。用坐标法把各交点展绘在图纸上。 (比例1:2000)
3.2 纵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路基设计标高位置的确定;纵坡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设计要领;纵坡设计有哪些技术标准规定, 如何掌握;如何进行平纵组合设计;如何避免一些不良设计;纵断面设计时如何考虑横断面设计、路基稳定及经济性问题;纵断面设计图绘制的内容及规范要求。
设计步骤如下:
(1) 纵坡设计的准备工作。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和图中各栏。将所设计路段的各中桩桩号、地面高程抄在纵断面图上的相应位置, 点绘中桩地面高程点, 用折线连接各高程点形成中桩纵断面地面线。
(2) 拉坡。注意各纵断面标准的掌握, 总体原则是纵坡宜尽可能平缓, 避免突变, 连接平顺, 平纵应配合协调。注意满足控制点 (路线起讫点, 控制性控制点, 经济性控制点) 。注意平纵横三者要结合考虑, 在优化纵断面线形应兼顾工程经济性等。
(3) 竖曲线半径选择及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半径尽量选择大半径, 注意指标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4) 设计高程和填挖的计算。注意曲线凹凸、纵坡方向对设计标高计算的影响。填挖值=设计标高-地面标高, “+”为填, “-”为挖。设计标高, 填挖值要求取到0.01米的精度。
(5) 绘制纵断面设计线, 抄写各中桩设计标高、填挖值, 绘出坡度/坡长示意线, 竖曲线标注。一定要注意制图的规范化。
3.3 横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 要有路幅形式、路面宽度、路基宽度等部分尺寸的确定, 路基断面形式的选取;超高加宽值计算。设计步骤如下:
(1) 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尺寸的确定。根据道路等级条件, 依据标准、规范, 参考路基设计手册或根据当地使用经验确定。
(2) 超高、加宽设计计算。
加宽设计计算:确定加宽类别;确定所设计路段各曲线处的最大加宽值;确定加宽过渡方式;确定加宽过渡段长度;计算曲线上各中桩处的加宽值。
(3) 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逐桩横断面设计图) 。
作路基横断面设计线, 即“戴帽子”工作:注意检查设计的合理性, 路基边坡形式不要变化的太频繁。
4 设计成果
公路平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公路纵断面图纸一张 (手绘) ;横断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课程设计计算书一份。
5 小结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的练习, 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基本掌握了做一段道路的过程, 能够对一段道路简单的进行平纵横的设计, 由于课程设计有限, 不可能完整的做一大段道路, 因此学生在课后还需要多看相关的道路设计实例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翟京, 罗丽君.“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15:065.
[2]周亦唐.道路勘测设计[M].四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设计教学法】推荐阅读:
荷花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07-04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13
《燕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7-19
《错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17
设计教学设计06-18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21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26
《山海关》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教案设计05-28
《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