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联盟

2024-10-08

技术联盟(精选12篇)

技术联盟 篇1

纵观整个2011年, 蓝牙技术取得了稳定而快速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通信和电子设备用这项技术实现互连。2011年蓝牙技术联盟 (Bluetooth SIG) 推出了许多应用蓝牙低耗能技术4.0版本的产品, 为传统智能设备创造了全新的应用方式。

“2011年蓝牙设备出货量达到18亿件, 市场调查公司ABI Research预测, 2012~2016年蓝牙产品出货量将迅速增长, 而2012年会达到20亿件。”蓝牙技术联盟首席运营官卓文泰 (Suke Jawanda) 近期总结了蓝牙技术2011年成绩, 并对未来技术和市场发展做出规划。卓文泰介绍, 未来蓝牙技术联盟计划将通过去年推出的新商标, 促进成员企业用蓝牙技术打造更多移动终端、消费类产品、个人电脑、汽车、健康、健身以及智能能源等行业的新一代智能设备。

蓝牙4.0飞速成长

低功耗、安全、高速的蓝牙4.0技术在2011年取得了飞速发展。据卓文泰介绍, 蓝牙4.0版本最初是在2010年7月发布, 经过匹配芯片方面的研究, 最终在2011年7月推出了新产品。

“2011年7月, 我们在香港推出了低耗能的心率监测产品, 同时苹果公司也宣布其Mac Book Air和Mac Book Mini兼容了蓝牙4.0的版本。微软随后宣布, 未来的Windows8系统, 不管是台式电脑还是平板电脑都会全力支持蓝牙4.0的版本。”卓文泰表示, 目前宏基、苹果、摩托罗拉等厂商都推出了支持蓝牙4.0的设备。

对于与蓝牙技术相类似的Wi-F Direct技术, 卓文泰表示蓝牙技术与该技术并非竞争, 而是互补关系。

针对中国市场, 卓文泰表示蓝牙技术联盟在全世界共有1.5万家成员公司, 而中国的成员公司已经达到1000多家, 是2007年时的两倍。“对于蓝牙技术联盟来说, 中国是一个具有战略性重要意义的市场, 我们欢迎更多的企业加入。”

新启商标推进下一步应用

为帮助消费者识别具有蓝牙4.0版本兼容性的新设备, 蓝牙技术联盟在2011年10月推出了Bluetooth Smart Ready和Bluetooth Smart两个新商标。

据卓文泰介绍, Bluetooth Smart Ready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及电视机等处于消费者互联世界核心的电子设备, 可以执行蓝牙4.0版本双模无线标准;而BluetoothSmart设备则涵盖低耗能的蓝牙4.0版本单模无线标准的设备, 包括心率监测仪、计步器等使用纽扣式电池, 以及用于收集特定信息的感应器类电子设备。

针对蓝牙技术下一步的应用和发展, 卓文泰表示SIG未来将推动蓝牙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012年将继续重点发力健康健身、汽车、消费类电子以及智能家居及能源行业等领域。

技术联盟 篇2

基于模糊技术的跨国公司技术联盟效益的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张淑华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8期

[摘要]文章首先建立了一组技术联盟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对跨国公司技术联盟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跨国公司技术联盟的效益水平,由此确定所选择的技术联盟伙伴是否适合本公司的发展。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联盟;评价指标;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P011

技术联盟 篇3

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近日宣布将九月定为“数据输入月”,以推广蓝牙无线技术如何能显着改善装置之间的联系。蓝牙技术联盟执行董事麦弗利博士(Dr.Michael Foley)表示:“蓝牙无线技术是多种消费类电子产品个人连接的首选。我们会对蓝牙无线技术进行更深入研究,希望善加利用该技术的优势,如小型发射器、低耗电量、低成本、易用性及点对点网络功能,并致力确保各式各样输入装置的兼容性。”

依靠先进方便的蓝牙无线技术,用户从此可摆脱鼠标及键盘电线的羁绊,而且连接计算机、个人电子记事本及移动电话亦可倍觉灵活自如。使用蓝牙兼容鼠标可大大提升个人计算机使用体验。市面上的鼠标种类繁多,大部分都设有滚轮,方便用户阅读网页及文件时可随意拉上或拉下,而左右键则可让用户在远至30尺的范围内,操控幻灯片、音乐或其它媒体。大部分支持蓝牙技术的新式鼠标体积都比以往产品少一半,可配合手提电脑在课堂上或旅游时使用,让用户在轻触键盘以外带来另一款手提装置选择。无线鼠标例如Logitech V270无线光学笔记型计算机鼠标及Microsoft的IntelliMouse Explorer均延长其电池寿命,并增设了功效卓越的搜索功能。

技术联盟 篇4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产业技术联盟,技术进步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进步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转移到了知识和创新两方面。创新是推动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每个企业保持繁荣和增长的关键。创新既可以为企业进行现有的各种活动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也可以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购买价值, 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创新对不同的物资资源投入的需求前所未有的增长, 同时所需的知识和技术也在不断地膨胀。基于以上种种因素, 任何企业都很难在资源和相关技术领域取得绝对优势, 因此, 企业想要有更强的优势去参与市场竞争, 就必须设法去获得外部的技术和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 产业技术联盟就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 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组织创新。

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产业技术联盟对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 以此来表明产业技术联盟在技术进步方面的运行机制, 同时通过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与运用产业技术联盟来促进技术的进步,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以此来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产业技术联盟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产业技术联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之间的相互联合, 并且目标是致力于技术创新的组织行为。广义指产业技术联盟既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 同时也包括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之间, 他们为了实现某一技术创新战略目标而以此组建成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它强调的是联盟各方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

产业技术联盟表现出的是一种组织间的关系形式, 不仅可以发挥联盟松散组织的灵活性, 不断地整合内外部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基础进行创造性发明, 而且还可以依托联盟企业这个强大的后盾以及有效的联盟管理机制, 利用联盟企业各自的科研机构和关系网络, 把握前沿技术, 迅速地整合各种力量, 开发出适用市场与有竞争力的技术, 技术就是在产业技术联盟这个庞大的技术创新体系的R&D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进步。因此, 它们表现出一种依附发展关系, 即联盟的R&D行为以技术创新为手段, 技术进步为目标, 技术进步依托产业技术联盟中的创新体系对它的作用机制得以快速的发展。产业技术联盟对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聚合机制、学习机制、集群机制、协同共生机制、社会资本机制。

三、产业技术联盟对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

(一) 聚合机制

产业技术联盟聚合机制的一般过程表现为:企业之间通过组建产业技术联盟聚合各个企业的创新资源, 使其能够更有效突破技术创新阀值、充分实现技术创新中的规模经济、分担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投资风险, 从而激励技术创新, 进而促进技术进步。

1. 产业技术联盟通过有效的突破技术创新阀值来促进技术进步

阀值理论表明, 如果企业的创新活动要产生创新成果, 其中, R&D的人员与投入必须超过某一阀值 (临界值) 。一个企业通过寻求合作伙伴同其他企业组建成产业技术联盟, 聚合联盟内各企业的创新资源包括资金投入、技术积累以及专用设备等, 帮助企业突破技术创新阀值, 进而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促进技术的进步。

2. 产业技术联盟通过实现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的规模经济来促进技术进步

如果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想要有更高的经济效率, 必须要使它的研究开发活动达到一定的规模。产业技术联盟能够通过聚合联盟内各个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的力量, 使联盟内伙伴的创新资源能在更高层次上、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资源配置。在产业技术联盟这个创新体系主体下, 研究开发的规模扩大, 有效发挥了专业化分工的优势, 增强了技术创新的效率, 实现技术创新中的规模经济, 促进技术进步。

3. 产业技术联盟通过分担技术创新中的投资风险来促进技术进步

一项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成本很

大, 而且伴随着极大的技术创新风险, 尤其是一些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不得不支付庞大的产品开发费用和固定的资产投资, 这就使许多企业面对这种情形都对技术创新活动望而止步, 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始终停留在低迷状态, 导致技术进步缓慢。产业技术联盟通过分担庞大的产品开发费用和固定的资产投资, 降低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使原本低迷的创新活动变得活跃起来, 在创新的进程中不断地促进着技术进步。

(二) 学习机制

产业技术联盟的学习机制主要过程为:企业之间通过优势互补, 实现技术创新中的组织学习, 并实现学习的速度效应。

1. 产业技术联盟企业通过优势互补来促进技术进步

新技术的突破需要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 单个企业不可能同时拥有所有学科的关键技术, 企业面对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将会产生技术瓶颈, 使得技术创新进展缓慢或者停滞不前。企业在产业技术联盟这个体系下, 就能够互相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 相互学习弥补各自的技术弱点, 顺利地突破在创新活动中产生的技术瓶颈, 实现技术进步。

2. 产业技术联盟通过实现技术创新中的组织学习来促进技术进步

一种技术不仅包括显性的, 还包括隐性的。

尤其当企业拥有隐性技术的时候, 其他企业想要获得这种隐性技术是相当困难的或者说获取成本极大。产业技术联盟通过使不同企业组织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研究人员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进行广泛的共同磋商和实践, 从而使合作企业从中获得通过外部市场交易而难以获取的技术。通过组织学习为其他企业的创新过程提供新的理念、新的活力和新的技术, 使企业的技术得到进步。

3. 产业技术联盟通过实现学习中的速度效应来促进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的革新速度很快, 企业要想使自己的创新活动快速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不至于使自己的创新活动成果跟不上市场需求,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注重技术创新的速度。产业技术联盟创造了一个便于知识分享与技术交流的宽松环境, 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加强联盟成员的联系。这就加快了企业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速度, 为自己的技术创新创新活动提供了及时有效资源, 加快了各自的技术创新活动, 促进了技术进步。

(三) 集群机制

产业技术联盟集群机制的过程是指:各个企业之间通过组建产业技术联盟有效地将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外部效应的内部化, 增强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使联盟企业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从事技术创新活动, 从而引起技术的进步。

技术创新活动的外部性也被称之为溢出效应, 即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成本与收益并不完全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应出来, 而是可能自动地外溢到其他生产企业或者消费者手中。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质其实就是技术知识的投入产出过程, 创新的产出:技术成果。由于技术创新活动中产生的技术成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外部性效应, 使其他企业容易产生“搭便车”行为,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产业技术联盟这个共同主体下, 可以将外部性内部化, 使得每个企业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不仅发动了联盟各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 而且还通过使创新收益上升、创新成本下降、创新周期缩短、创新风险降低, 使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率得到提高, 进一步激励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引起技术进步。

(四) 协同共生机制

产业技术联盟的协调共生机制过程主要为:由于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由于创新能力的不足与创新资源的匮乏, 通过组建产业技术联盟, 实现资源共享与技术整合, 以此来进行技术创新, 进而促进技术进步。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 企业的资源具有异质性和非完全流动性的特征, 所以不同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现实中, 每一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 如果单纯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是十分艰难的。产业技术联盟体系能够解决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资源缺乏的问题, 使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资源共享, 同时联盟体系能够不断地进行技整合, 使它们能够利用各自的资源, 协同共生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同时在联盟的创新体系下, 通过技术创新活动突破技术的新阀值, 使新系统产生1+1〉2的协调效应, 促进技术进步。

(五) 社会资本机制

产业技术联盟的社会资本机制主要是指:产业技术联盟与企业、其他产业技术联盟之间的技术知识的转移机制, 通过科研人员的流动或社会关系网络的联系, 从而获得相关的技术, 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 进而促进技术的再次进步。

所谓社会资本指的是建立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的总和, 它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产业技术联盟在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中, 其他产业技术联盟或企业通过社会资本方式获取产业技术联盟的技术创新成果, 在这个基础上依靠自身的研究能力进行二次创新, 使得技术进一步得到提高。由于产业技术联盟拥有比单个企业更多的社会资本, 它能够很快地获取单个企业二次创新中的技术成果, 并进一步进行新的二次创新, 进而又一步推进技术进步。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产业技术联盟对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 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产业技术联盟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在激励技术创新活动, 促进技术进步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效应。它在技术创新方面展现出了比任何单个企业都具有的独特的创新活力, 因此产业技术联盟应该得到我国政府及企业的高度重视, 切实地运用好它对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机制, 将会引起我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产业技术联盟因有强大的创新动力与丰富的创新成果, 受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然而要充分地发挥产业技术联盟的优势, 必须加强产业技术联盟的管理机制。联盟的组建是以一种松散式的组织形式存在的,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牵扯的风险承担、利益分配等企业关注的问题, 在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这方面得问题, 尽量能使每个企业都能以最大的积极性参与到技术创新活动中去。同时并不是任何的企业之间都能组建成产业技术联盟, 而是互相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各自基础等。因此在产业技术联盟伙伴的选择上必须要充分的考虑与综合企业各方面因素, 这样才能使产业技术联盟达到一个被充分利用的状态。

参考文献

[1].生延超.技术联盟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2].李万斌.产业技术联盟的成因与自主创新[J].创新科技, 2008 (6) .

[3].吕键.我国产业技术联盟形成的主要成因与风险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8 (34) .

技术联盟 篇5

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 26℃,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 30℃。

2、煤巷掘进工作面的最低风速为 0.25m/s,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低风速为 0.15m/s。

3、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 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的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 m 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 1.0% 时,严禁爆破。

4、一通三防规定,管线上的积尘厚度不得超过 1mm 连续长度达到 5m。

5、煤巷掘进工作面中安装的甲烷传感器应悬挂在风筒的 另一侧,距顶板不大于 300 mm,距巷帮不小于 200 mm。

6、两风门之间、风门前后各 5 m,不准放臵矿车、材料、配件、杂物等物品。

7、所有胶带顺槽防尘管路每隔 50m 设臵一个三通阀门,其它巷道每隔 100m 设臵一个三通阀门。

8、除尘水幕墙骨架采用角铁或槽钢加工,墙面采用双层网构成,一层为铁丝网,一层为尼绒网,尼绒网和水幕喷条安装在下风侧(后巷一侧),水幕喷条距水幕墙的距离为 350±50 mm,水幕墙行人侧安装行人门。除尘水幕喷头均匀布臵,迎向风流,与顶板成 30° 夹角,喷头间距为 400mm,雾化效果好。

9、乙炔瓶距火源应在 10m 以上,夏季不得在烈日下暴晒,瓶温不得超过 40℃。

10、电缆上严禁悬挂 任何物体。

11、停电应急预案规定,对矿井的各个供电点进行送电时,应遵循 先高压、后低压,先主要负荷、后次要负荷 的原则。

12、发生突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将突水情况立即向 矿调度室 汇报,并在跟班队长和当班班长的带领指挥下迅速开展 抢险排水 工作,保证排水设施达到最大排水能力,尽可能使 工作面不淹或降低工作面淹没速度,为进一步有效开展防治水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若水势很猛,无法抢险排水且情况危急时,则应有组织的进行撤离,沿北轨大巷(东轨大巷等)至副井到达地面。

13、《掘进作业规程》中应明确规定风筒口到工作面的距离,煤及半煤岩巷不大于 10m,岩巷不大于 15m,对瓦斯涌出异常的掘进头风筒出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大于 5m。

14、煤矿井下供电的三专是指 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 和 专用线路 ;两闭锁是指 风电闭锁 和 瓦斯电闭锁。

15、安全供电十不准规定,不准用 铜、铝、铁丝 等代替保险丝。

16、凡是动用风镐的施工场所(施工小井、水沟、钻窝、泵窝等)30m范围内,首先检查有无 残眼、残药、残管,确认无误后方可动用风镐。

17、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是指: 漏电保护、接地保护 和 过流保护。

18、井下供电要求中的“三无”是指: 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19、煤矿电气设备铭牌上字母Ex是 防爆标志,字母dI表示 I类隔爆型。

0020、起重机吊臂使用角度为 30~80,除特殊情况尽量不0要使用 30 以下的角度。

21、起吊重物时,严禁人员在重物下 行走 和 作业,以免发生人身事故。

22、室外作业时,遇有 六级以上大风、雾天、雨雪天 等恶劣气候应停止作业。

23、起重机司机使用的音响信号中,一短声信号表示 “明白”;二短声信号表示 “重复”;长声信号表示 “注意”。

24、调度绞车型号为JD—25,其中J代表,D代表,25代表。

25、绞车三不开指的是 信号不明不开、没有看清上下钩 不开、启动状态不正常不开。

26、井下胶带输送机必须使用 阻燃 胶带,有打滑。堆煤、防跑偏保护装臵,制动装臵,温度保护、自动洒水和烟雾报警,经常有行人跨越带式输送机的地点应设 过桥。

27、煤矿区队长以上 管理人员、安检员、班组长、爆破工、电钳工 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或甲烷检测报警矿灯。

28、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臵,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 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 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29、严禁在绞车侧面或滚筒前面(出绳侧)操作,严禁一手开车,一手处理 爬绳。

30、井下斜巷信号联系规定:(1)一次长点 停车 ;(2)连续两点 拉车 ;(3)连续三点 放车。

31、电缆(灯钩)挂钩间距

1.5m,孔深不低于 150mm。

32、架空线分区开关停电时,操作人员必须 持证上岗,严格按照电工作业规程进行操作,并按规定进行 放电、验电、打短路线、挂警示牌、派人监护 等。

0033、人员登梯作业时,梯子应与地板呈 60—70度夹角,必须派 专人 监护梯腿。

34、井下打眼时,必须使用 洒水装臵 进行灭尘,严禁 干打眼。

35、在井下运输大巷内施工时,严禁将施工机具和材料放臵在运输轨道内及附近,距轨道间距不得小于 0.4m。

36、绞车滚筒上缠绕的钢丝绳不得少于 3圈,钢丝绳距滚筒外缘间距不小于 2.5 倍绳径。37、40kW以下小绞车进行斜巷运输时,每次只许提升 一辆车辆。

38、斜巷长度不超过 30m 时,斜巷上下方各安装一个挡车器,两个挡车器采用 联动 进行控制。

39、小绞车缠绳要求:11.4kW绞车——缠绕钢丝绳直径不超 过 12.5mm ;25kW绞车——缠绕钢丝绳直径不超过1 5.5mm ;40kW绞车——缠绕钢丝绳直径不超过 18.5mm。

40、斜巷口必须悬挂“ 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 ”安全警示牌。

41、钢丝绳插接时,其插接长度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 1000倍。

42、矿车连接必须使用 专用插销 和 三连环,不准使用其它物品代替。

43、斜巷运输应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制度。

44、机车或2列车在同一轨道同一方向行驶时,必须保持不少于 100m的距离

45、正常情况下,斜巷运输的阻车装臵是处于 常闭 状态。

46、副井口、主井口及主要通风机房 20 米范围内,严禁烟火,不得在井口存放易燃材料。

47、列车的制动距离运送物料时不得超过 40 m。

48、人员上下的主要倾斜井巷,垂深超过 50 m时,应采用机械运送人员。

49、列车或单独机车都必须前有照明,后有红灯。50、正常运行时,机车必须在列车 前端。

51、同一区段轨道上,不得行驶非机动车辆。如果需要行驶时,必须经井下运输调度站同意。

52、巷道内应装设路标和警标。机车行近巷道口、硐室口、弯道、道岔、坡度较大或噪声大等地段,以及前面有车辆或视线有障碍时,都必须减低速度,并发出警号。

53、新建或改扩建的矿井中,对运行7t及其以上机车或3t及其以上矿车的轨道,应采用不低于 30 kg/m的钢轨。

54、机车司机必须按信号指令行车,在开车前必须发出开车信号。机车运行中,严禁将头或身体探出车外。司机离开座位时,必须切断电动机电源,将控制手把取下,扳紧车闸,但不得关闭车灯。

55、架线电机车使用的直流电压,不得超过 600 V,城郊煤 矿井下电机车架空线路电压为550 V。

56、长度超过 1.5 km的主要运输平巷,上下班时应采用机械运送人员。

57、严禁使用固定车厢式矿车、翻转车厢式矿车、底卸式矿车、材料车和平板车等运送人员。

58、用人车运送人员时,每班发车前,应检查各车的连接装臵、轮轴和车闸等。

59、用人车运送人员时,列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4 m/s。60、井下蓄电池充电室内必须采用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测定电压时,可使用普通型电压表,但必须在揭开电池盖 10 min以后进行。

61、井下矿用防爆型蓄电池电机车的电气设备,必须在车库内打开检修。

62、人力推车时,1次只准推 1 辆车。严禁在矿车 两侧 推车。同向推车的间距,在轨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时,不得小于 10 m;坡度大于5‰时,不得小于 30 m。在巷道坡度大于 7‰ 时,严禁人力推车。

63、斜井提升时,严禁 蹬钩、行人。

64、各种车辆的两端必须装臵碰头,每端突出的长度不得小于100 mm。

65、我国的煤炭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66、“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松”指的是:指 思想松、纪律松、管理松。

67、“三大规程”指:《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68、人工呼吸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俯卧压背法3种

69、三不生产”指的是:“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消除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70、斜巷运输中的安全设施主要有:阻车器、挡车器、跑车防护装臵三种。

71、隐患“五定”原则是: 定项目、定资金、定时间、定 责任人、定整改措施。

72、矿井主要有瓦斯、粉尘、水、火和顶板五大自然灾害。73、保险绳的形式有:单绳式和环绳式两种。

74、我国煤矿使用的窄轨电机车主要有两种类型有架线电机车、蓄电池电机车。

75、煤矿井下搬运物料、设备的常用车辆有固定式矿车、材料车及平板车三种。

76、用矿灯代用的临时信号是上下摆动停车,左右摆动开车,划圆圈倒车,紧急停车信号矿灯急速地上下摆动数次。

77、“救护”包括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

78、安全工作的“三并重”原则是指 管理、装备、培训并重。

79、煤矿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

80、每一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严禁携带烟草和点 火 物 品,严禁穿化 纤 衣 服,入井前严禁喝 酒。

81、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得超过 50 mm。道碴的粒度及铺设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 杂物、无 浮煤、无 积水。

82、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 5 mm。

83、采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必须装设驱动滚筒防滑保护、堆煤保护和防跑偏装臵、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臵。

85、油泵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工作压力、流量、转速、容积效率和电动机功率。

86、马达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工作压力、排量、输入流量、转速、扭矩、功率和效率。

87、矿井轨道按轨距可分900mm,762mm,600mm三种,我矿轨道运输规矩是900mm。88、电机车的制动距离每年至少测定一次,运送物料时不得超过40m,运送人员时不得超过20m。

89、《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井下各级供电电压,高压不超过10000V;低压不超过1140V;照明、信号、电话和手持式电气设备的供电电压不超过127V;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超过36V。

90、信号把钩工应严格执行的“三准”内容是:看准、听准、发准信号。三不发:罐笼门或罐帘未接好不发信号;改变信号时,使用方法未联系好不发;信号未看准、未听清不发信号。

91、电机车安全装臵主要包括制动闸、灯、警铃(喇叭)连接装臵,撒砂装臵。

92、放飞车是指:指绞车重负荷下放运行时,电动机不给电,松开闸,利用重力下滑力下放运行的现象。

93、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未切断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电源切断后,应采取一切有效的办法进行灭火,但灭火人员一定站在进风处,并向矿井调度室汇报。

94、煤电钻综合保护装臵具有检漏、漏电闭锁、过载、短路、断相保护、远距离启动和停止的功能。特点:停运后,煤电钻不带电。

95、强度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交流电的三要素指:频率、初相位和副值。

96、接地装臵包括接地线和接地极;主、副接地极间距离不小于5m。

97、当电力网路中漏电电流达到危险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并闭锁,叫漏电闭锁装臵。660V供电系统漏电闭锁值为22kΩ。

98、煤矿井下不同类型电缆之间严禁直接连接,必须经过连接器、接线盒、母线盒进行连接。

99、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戴安全帽或其它安全措施。

100、提升钢丝绳必须每天检查一次,检查其断丝、磨损、锈 蚀、变形情况。

101、专为升降物料用的钢丝绳当在一个捻距内断丝面积与钢丝总面积之比达到10%时,必须更换?

102、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103、安全带的正确挂扣应该是高挂低用,安全帽应保证人的头部和帽体内顶部的间隔至少应保持32mm空间才能使用。

104、矿井生产系统主要有运输系统,提升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供水、供压气系统等。

105、带式输送机司机按牵引方式不同,可分为滚筒驱动式和钢丝绳牵引式;按输送带的强度不同,可分为通用型和强力型。

106、带式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输送带、托辊、机架、传动装臵、拉紧装臵、储带装臵和清扫装臵等。

107、托辊按用途可分为槽型托辊、平行托辊、调心托辊和缓冲托辊。

108、缓冲托辊胶层磨损量为胶层总厚度的1/2时必须更换。109、清扫器分为板式清扫器和犁式清扫器。

110、带式输送机的驱动装臵由电动机、液力偶合器、减速机和主动滚筒等组成。

111、采用输送机时,必须装设防滑保护、堆煤保护、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防跑偏装臵和自动洒水装臵。

112、机头和机尾的驱动滚筒和导向滚筒处要有防止人员接触的防护栏,在倾斜井巷中使用的带式输送机,上运时,必须同时装设防逆转装臵和制动装臵;下运时,必须装设制动装臵。

113、防滑保护装臵在带式输送机打滑、低速、断带时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114、堆煤保护装臵主要有碳极式和偏摆式堆煤保护装臵。115、胶带机沿线保护装臵主要有按钮式和拉线式沿线保护装臵。

116、带式输送机执行班中巡回检查制度时,要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路线和固定的内容。117、带式输送机停机前,应将输送带上的煤拉空。

118、输送机停运后,必须切断电源,不切断电源,不准检修,并挂有“有人工作,禁止送电”标志牌时,任何人不准送电开机。119、输送机跑偏的基本规律为偏大不偏小、偏高不偏低、偏紧不偏松、偏后不偏前。

120、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行人跨越带式输送机处,应设过桥。121、在带式输送机运转中,禁止在非行人侧及空间较小的输送带下清煤。

122、在巡视的过程中,禁止用手触摸带式输送机的转动部位。123、液力偶和器必须使用合格的易熔合金塞和防爆片。124、胶带机检修必须严格按照《机电检修细则》中规定的日检、周检、月检项目执行。

125、电机与偶合器、偶合器与减速机之间的连接柱销必须每两个月更换一次。

126、减速机与驱动滚筒之间的连接柱销必须每月检查一次。127、闸瓦式制动器在松闸状态下,闸瓦与制动轮表面间隙为0。5-1。5mm。

128、缓冲托辊的胶层磨损量超过原厚度的二分之一时,必须进行更换。

129、清扫器与输送带的接触面积不小于带宽的85%,刮板高度不小于20mm。

130、轴承的润滑脂充满油腔的2/3即可,减速箱内的的润滑油达到大齿轮直径的三分之一即可。

131、机电设备维护人员应具备的三知四会:三知:知结构、知性能、知原理;四会:会操作、会维护、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132、新钢丝绳悬挂前必须对每根钢丝绳做拉断、弯曲和扭转3种试验。

133、水介质液力偶合器防爆片的爆破压力为1。4±0。2Mpa,易熔塞的易熔温度为115±5°

134、制动闸在松闸状态下,闸瓦间隙不大于2mm,制动时闸瓦与闸轮紧密接触,有效接触面积不得小于60%。135、输送带的连接方法有机械法和硫化法。

136、输送带的完好标准中,横向裂口不得超过带宽的5%。

3137、输送带的完好标准中,保护层脱皮不得超过0。3m。138、减速器一般采用飞溅润滑方式。

139、带式输送机工作中电动机的温升不得超过80度。

140、带式输送机工作中减速机及各轴承温升不得超过65度。141、带式输送机倾斜向上运输时的倾角不超过18度,向下运输时的倾角不超过15度。

142、清理胶带机滚筒或托辊上的煤泥时,必须将胶带机停止运转,严禁边运转边清理。

143、新制造或大修的减速器应在工作250个小时以后应换油,以后每隔3-6个月换油一次。

144、清扫器刮板高度不得小于20mm。

145、带式输送机检修时,必须停电闭锁,并设专人监护。146、驱动滚筒的直径应一致,其直径差不得大于1mm。

147、盘式制动器装配后,油缸轴心线应平行,在松闸状态下,闸块与制动盘的间隙为0.5-1.5mm,两侧间隙差不大于0.1mm,制动时,闸瓦与制动盘的接触面积不低于80%。

148、闸瓦制动器装配后,在松闸状态下,闸块与制动轮的间隙为0.5-1.5mm,两侧间隙差不大于0.1mm,制动时,闸瓦与制动轮的接触面积不低于90%。

149、输送带硫化接头的强度不低于原输送带强度的85%。150、托辊按用途分可分为槽型托辊、平行托辊、调心托辊、缓冲托辊。

151、胶带机运转过程中,严禁对胶带机进行任何检修

152、三不生产: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153、胶带机检修必须严格按照《机电检修细则》中规定的日检、周检、月检项目执行。

154、煤矿井下三条生命线:通讯系统、压风管路、供水管路。155、城郊煤矿副井罐道为组合钢罐道,当其与罐耳任一侧的磨损量超过原有厚度的50%必须更换。156、立井使用罐笼提升时,井口、井底和中间运输巷的安全门必须与罐位和提升信号联锁:罐笼到位并发出停车信号后安全门才能打开;发出开车信号后,安全门打不开。

157、井口、井底和中间运输巷都应设臵摇台,并与罐笼停止位臵、阻车器和提升信号系统联锁:罐笼未到位,放不下摇台,打不开阻车器;摇台未抬起,阻车器未关闭,发不出开车信号。

158、在提升速度大于3m/s的提升系统内,必须设防撞梁和托罐装臵。

159、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钢丝绳,自悬挂时起每隔6个月检验1次; 升降物料用的钢丝绳,自悬挂时起12个月时进行第1次检验,以后每隔6个月检验1次。

160、摩擦轮式提升钢丝绳的使用期限应不超过2年,平衡钢丝绳的使用期限应不超过4年。

161、空气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单缸不得超过190℃、双缸不得超过160℃。必须装设温度保护装臵,在超温时能自动切断电源。

162、空气压缩机必须有压力表和安全阀。压力表必须定期校准。安全阀和压力调节器必须动作可靠,安全阀动作压力不得超过额定压力的1.1倍。

163、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

164、井下机电设备硐室内各种设备与墙壁之间应留出0.5m以上的通道,各种设备相互之间,应留出0.8m以上的通道。

165、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

166、水仓进口处应设臵箅子。水仓的空仓容量必须经常保持在总容量的50%以上。

二、间答题

1、什么是阻然输送带?

答:所谓阻燃胶带是指在生产输送带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阻燃剂和抗静电剂等材料,经塑化和硫化而成的输送带称为阻燃输送带。

2、带式输送机岗位责任制中的一坚守、二做到、三勤快、四严格指的是什么?

答:一坚持----坚守工作岗位;

二做到----做到设备清洁完好、做到巷道清洁卫生、无杂物;

三勤快----维护保养勤快;处理跑偏勤快;清理机头、机尾勤快。

四严格----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现场交接班、严格巡回检查制度和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3、带式输送机跑偏的原因是什么? 答:(1)、传动滚筒或机尾滚筒两头直径大小不一。(2)、滚筒或托滚表面有煤泥或其他附着物。(3)机头传动滚筒与尾部滚筒不平行。(4)传动滚筒、尾部滚筒轴中心线与机身中心线不垂直。(5)托滚安装不正。(6)给料位臵不正(7)滚筒中心不在机身中心线上。(8)输送带接头不正或输送带老化变质造成两侧偏斜。(9)机身不正。

4.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供电应严格遵守那些安全规定? 答: 井下供电应做到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有过流和漏电保护,有螺丝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臵,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综合保护,坚持使用瓦斯电,风电闭锁。

5.隔爆电器设备外壳必须有清晰的防爆标志在什么情况下属失爆? 答:(1).外壳有裂纹,开焊,变形严重的。(2).防爆外壳内外有锈皮脱落(锈皮厚度达0.2mm以上)(3).隔爆室(腔)的观察孔(窗)的透明板松动,破裂松动或使用普通玻璃的。(4).隔爆设备隔爆腔直接贯通,去掉防爆设备接线盒内隔爆绝缘座的。(5).闭锁装臵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闭锁作用的。

6、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电缆与风水管路,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同时调挂在巷道的同一侧时是如何规定的? 答:电缆与风水管路在巷道的同一侧敷设时,电缆必须敷设在管子上方,并保持0.3m以上的距离。高低压电缆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高、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应大于0.1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不小于50mm。

7、“三不生产”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消除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8、什么是轻伤?答:指负伤后,需要休工1个工作日及以上,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伤害。

9、什么是斜巷提升的“三固定”、“四保险”?

答:三固定:固定绞车工、固定信号工、固定摘挂钩工,四保险:保险档、保险杠、保险绳、保险网。

10、在运输机巷行走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1)严禁在皮带机上乘坐或行走;(2)跨越皮带机时必须从过桥通过;(3)必须走人行道一侧。

11、什么是风电闭锁?

答:指局部扇风机停止工作时,能立即切断该巷道中的一切电源,并且在局部通风机未开动前也不能接通该巷道中的一切电源。

12、何为高处作业?有何要求?(机电)答: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戴安全帽或其它安全措施。

13、井下哪些设施必须有保护接地?

答: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14、焊条电弧焊常见的焊接缺陷有那些?

答:裂纹、气孔、夹渣、咬边、未焊透、烧穿、焊瘤、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

15、煤尘爆炸的条件是什么?

答:煤尘爆炸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⑴空气中的煤尘达 到一定的浓度;⑵有足以点燃煤尘的热源;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在18%以上。

16、胶带跑偏如何调整?

答:若胶带跑偏,应及时加以调整,调整的部位是:卸载滚筒、胶带拉紧处滚筒、托辊和吊架。调整方法应根据胶带运行方向和跑偏方向确定。在机尾滚筒处胶带往哪边跑就接紧哪边,在托辊处胶带往哪边跑就在哪边将托辊朝胶带运行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调整时,各部位应相应配合,边调边试。

17、胶带机的六不开是什么? 答:(1)压车不开;(2)遗煤磨胶带不开;(3)大矸石卡挡板不开;(4)跑偏超限不开;(5)保护设施不齐全不开;(6)胶带打滑不开。

18、检修人员站在罐笼或箕斗顶上工作时,应遵守哪些规定? 答:

(一)在罐笼或箕斗顶上,必须装设保护伞和栏杆;

(二)必须佩戴保险带;

(三)提升容器的速度,一般为0.3~0.5m/s,最大不得超过2m/s;

(四)检修用信号必须安全可靠。

19、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必须遵守那些规定? 答:(1)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2)非专职或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3)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并必须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4)操作千伏级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或穿电工绝缘靴;(5)127伏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应有良好绝缘。

20、什么叫接地装臵?什么是接地保护?什么是接零保护? 答:电气设备的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为接地装臵;

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装臵连接,称为接地保护; 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变压器中性线相连接成为接零保护。

21、立井提升装臵必须装设那些保护装臵? 答:(1)防止过卷、过速装臵;(2)过负荷和欠电压保护装臵;(3)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臵;(4)闸间隙保护装臵;(5)松绳保护装臵;(6)满仓保护装臵;(7)减速功能保护装臵。

22、矿井提升系统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矿井提升系统主要由矿井提升机、电动机、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装臵、提升信号系统、提升容器、提升钢丝绳、井架、天轮、井筒装备及装卸载附属设备等组成。

23、水冷式空压机冷却系统的质量标准化内容有哪些? 答:(1)水泵符合完好标准。(2)冷却系统不漏水。(3)冷却水压力不超过0.25MPa。(4)冷却水出水温度不超过40℃,进水温度不超过35℃。(5)中间冷却器及气缸水套要定期清扫,水垢厚度不超过1.5mm。(6)中间冷却器、后冷却器不得有裂纹,冷却水管无堵塞、无漏水。后冷却器排气温度不超过60℃。

24、什么是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答、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所谓本质安全电路,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

25、斜巷提升对车辆进行摘挂时,对人员的站立位臵有何要求?

答:(1)必须等车停稳后方可进行摘挂;(2)严禁站在道心内,头和身体严禁伸入两车之间操作;(3)必须站在轨道外侧,距外轨200mm左右进行摘挂;(4)单道操作时,一般应站在信号位臵一侧或巷道较宽一侧;(5)双道操作时,应站在双道之间进行摘挂,如果双道间安全距离达不到要求时,应站在人行衡道一侧进行摘挂。

26、井下人力推车必须遵守哪些规定? 答:(1)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和左右。发现前方有人或有障碍物,从坡度较大的地方向下推车以及接近道岔、弯道巷道口、风门峒室出口时,都必须及时发出警告。(2)严禁放飞车。推车进入车场应当减速,发现红灯信号及前方有障碍物应立即停车。(3)一个人只准推一辆车,同方向推车时,坡度小于5‰(或等于5‰)时,两车的间距不得小于10米,当坡度大于5‰时,两车间距不得小于30米。大于7‰时严禁人力推车。(4)几个人同推一台车(或一列车)时,随时注意车与巷道间距,防止挤人。

27、电气设备着火时应如何处理? 答: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未切断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电源切断后,应采取一切有效的办法进行灭火,但灭火人员一定站在进风处,并向矿井调度室汇报。

28、什么井下不允许带电检修与移动电器?

答:因为井下工作场所狭小,空气潮湿,有的地方还有淋水。增加了触电危险性,特别是存在煤尘、瓦斯等有害物质。一旦产生电气火化,有可能引起煤尘瓦斯爆炸。

29、对井下电气设备的检修或搬迁时有哪些具体规定?

答: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并用同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必须检验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所有开关手把在切断电源时都闭锁,并挂有“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

30、什么是过电流?其故障种类有哪些?

答:过电流是指流过电气设备和电缆的电流超过了额定值。其故障种类有短路、过负荷和断相三种。

31、杂散电流有哪些危害? 答:

(一)能引起电雷管的误爆炸;

(二)能腐蚀金属管路和铠装电缆金属外皮,缩短它们的使用寿命;

(三)可能使漏电保护发生误动作;

(四)可引起电火花,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32、提升钢丝绳必须每天检查一次,检查的项目有哪些? 答:断丝、磨损、锈蚀、变形

33、电机车司机必须离开机车时,应如何操作?

答:必须切断电动机的电源,将控制器手把打在零位,并取下保管好,扳紧车闸,但不得关闭车灯。

34、为预防触电事故发生,可采用隔离罩的措施进行预控,请问隔离罩一般有哪三种形式?其中栅栏安装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隔离罩一般有:栅栏、网状遮拦和板状遮拦。其中栅栏一般装在户外变电所或户内场地比较开阔的配电设备周围。栅栏的高度在户外应不低于150cm,在户内不低于120cm。栅栏栏杆间的距离和最下一层栏杆与地面的距离,一般不应超过40cm。

35、什么是螺栓的性能等级?

答:螺栓性能等级是按螺栓的抗拉强度进行划分的等级,用公称抗拉强度的1/100作为等级标记代号,共有10个等级。

36、润滑脂的质量指标是哪些?

答:主要质量指标是:滴点、针入度、抗水性。

37、螺纹规有什么用途?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答:螺纹规用于检测螺纹的螺距和牙形角,作为判断螺纹类型规格的依据。使用时,应选用近似螺距的螺纹规样板在螺纹零件上试卡,当二者密合时,样板上的标记尺寸就是被测螺纹的螺距值。

38、液压传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液压传动系统由液压动力源(液压泵)、液压执行元件(马达)、液压控制元件(液压阀)、液压辅助元件(油箱、管路、密封、监测仪表等)和工作液体(液压油)组成。

39、什么是液力偶合器?它的主要元件是什么?

答:液力偶合器是安装在电动机与负载(减速机)之间,应用动液传动能量的一种传动装臵。它的主要元件是泵轮和涡轮。

40、胶带输送机传动滚筒、改向滚筒的安装时中心线必须符合哪些规定?

答:

1、滚筒宽度中心线与胶带输送机纵向中心线重合度不超过2mm;

2、滚筒轴心线与胶带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不超过滚筒宽度的2/1000;

3、滚筒轴向水平度不超过0.3/1000

三、论述题:

1、简述主泵房MD580型水泵的启动、停止操作步骤,并简要说明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说明胶带输送机上配套安装液力偶合器的工作原理。

3、简述JD-25绞车的操作步骤,并简要说明斜巷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大型机电设备安装中基础垫铁安装的允许偏差是多少?

联盟对抗,对抗联盟 篇6

7月19日下午,中国前三大门户的代表人物——新浪总编陈彤、腾讯网总裁孙忠怀、网易COO董瑞豹同时亮相,宣布三方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通过各自资源优势的整合,组建强大的“奥运报道联盟”。在随后短短48小时之内,TOM在线、博客网和天极网等15家大网站蜂拥加入了这个被称为“猎狐”的奥运报道联盟。而搜狐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这个组合为“零资产+零资产=零资产”。

有意思的是这几个联盟合作者的身份。一年多来,曾经排行第二的搜狐日子一直过得不太顺。根据2006年中国网站排名,新浪、腾讯、网易占领了前三的位置,而搜狐已经下滑至第四位。搜狐现在最能拿出手的,是其花费重金购入的奥运报道权,张朝阳可能没有想到,正是这个身份,让三个一直针锋相对的公司站在了一起,上演这场中国互联网上最强大的“合纵连横”的好戏。

此次联盟是门户网站们为争夺资源,争夺用户而寻找合作对象,希望借助彼此的力量把精英阶层、市民阶层一网打尽,同时希望从合作对象那里获取更大利益的商业游戏。三只巨鳄联盟的初衷,针对的自然是搜狐的“奥运会赞助商”身份,是其对抗奥运资源的最终垄断,而广告资源的争夺则是这次联盟的焦点。按照搜狐方面的说法,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和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用奥运会的组合标识投网络广告只能选搜狐。如中国石化是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就不能在除搜狐外的网站上做带奥运标志的广告。

然而事实上,互联网与生俱来的草根性、开放性和去中心化,注定了不管有没有奥运报道联盟,搜狐垄断一届奥运会报道的梦想都不可能真正实现。

奥运是全球的盛会,网络已经成为自由言论的推动者,全球的网民也日益成为重要的言论力量和注意力经济的参与者。渠道和信息的多样性,将使中国网民获得的信息空前丰富。正如全球知名调研公司AC尼尔森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庾良建在现场公开的对“奥运报道联盟”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新浪、腾讯和网易三家门户网站的受众重合率非常低,在体育方面的受众重合率只有不到7-9%。艾瑞分析师认为,门户风格的不同,已经让各自的用户形成了一定的浏览习惯,这些忠实的FANS并不会轻易改变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

那么我们所要关注的,是联盟存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联盟会给目前互联网的格局造成多大的影响?联盟会让搜狐现在的角色发生变化吗?

技术联盟 篇7

为加快集中型沼气新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 由市科委、市农委、市发改委主办、市农业科学院承办的“重庆市集中型沼气新技术培训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于2010年12月21日在重庆北碚区成功召开。来自主办单位、区县科委、集中型沼气示范工程业主单位、推广工程单位及我市集中型沼气产业联盟成员单位的领导和专家100多人出席会议。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剑飞和农业工程研究所所长高立洪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建国致辞, 市科委副主任张文介绍了重庆市集中型沼气科技工程推进总体情况, 市农委高兴明副主任和市发改委汪钦琳副主任分别介绍了集中型沼气行业的发展现状、规划布局及工程建设管理要求等做了讲话, 与会领导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市农业科学院当选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 刘剑飞副院长代表联盟作了大会发言。我市集中型沼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 有利于联合国内从事沼气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科研院所、企业和公司, 共同开展集中型沼气技术创新与服务, 引进开发集中型沼气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形成资源共享平台, 推动我市沼气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

(来源: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技术联盟 篇8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 要把“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和由于减排压力而带来的对低碳经济的大力提倡, 我国工业未来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 而技术创新总体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的产业技术进步, 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1 企业技术联盟定义

企业技术联盟的概念起源于战略联盟。而战略联盟概念则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J.Hopland和管理学家R.Nigel提出的,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更多地走向了技术联盟。在网络效应明显的IT行业, 企业技术联盟更是普遍存在, 然而, 由于联盟形式的多样性和联盟理论的复杂性, 目前对学术界对企业技术联盟的定义是众说纷纭。本文采用Teece从管理学角度对企业技术联盟的定义, 即企业技术联盟是两个或更多的合作伙伴, 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 以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而汇集它们的资源和协调它们的行动。

2 国内外产业技术进创新轨迹

2.1 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创新轨迹

Abe m athy和Utte rback基于对技术始发国的案例研究和统计分析, 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创新类型划分, 即基于创新内容划分的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基于创新程度划分的开拓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与之对应地提出了创新过程的“流动, 转化和特性”阶段划分, 以及主导设计技术路线的确定, 从而建立了A-U模型。即从产品创新到工艺创新, 从创新能力到生产能力的产业技术进步轨迹。该模型构成了发达国家技术创新与产业演化过程的分析框架。

2.2 后起国家的产业技术追赶模式

后起国家的技术进步演化轨迹的最初研究也是在A-U模型基础上进行的, 最终大多数学者得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变化不同, 是一个反向的A-U过程, 既从工艺创新到产品创新, 从生产能力到创新能力演化的过程。

Lins u Kim, (1997) 根据对韩国汽车, 电子等产业的实证研究, 提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三段式技术追赶跨越的模式, 拓展了A-U模型。他的研究表明:对于某一具体产业来说, 后起国早期一般是从发达国家获取成熟的技术, 由于缺乏深度生产运作的能力, 这一阶段多是进行组装生产, 生产出与先进国家相当标准的无明显差异的产品;当产业界经过消化和吸收后, 本国企业可以模仿性分解研究来开发相关产品, 而无需国外技术的直接转让;在对一般生产技术进行较为成功的消化和吸收后, 如果政府强调增加出口, 加上本国科技与工程管理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 使得对技术改进成为现实。

Ke un Le e (2001) 等人则进一步指出, 后起国家三段式技术发展轨迹不仅发生在特定成熟技术的传播过程中, 也发生在发达国家技术的转移与流动阶段。后起国中那些已成功获得, 消化和吸收了引进的成熟技术的企业, 可能会利用发达国家尚处于转移阶段的较高技术来重复这一过程, 如果获得成功, 就会最终积累本国的技术能力, 在流动阶段就总结出新兴的技术, 向发达国家的企业提出挑战。

2.3 我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现状

总体来说, 我国自1998年以来, R&D活动得到了企业更多的注意并且其支出已经渐渐超出技术引进的支出, 但技术引进方面的支出仍然十分巨大;与此同时, 技术市场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获取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其中, 市场导向的技术改进、技术外部采购与本土化创新相结合的技术追赶模式使中国的一些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这在中国的消费电子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据日本电气工业协会最新发表的国际市场统计资料显示, 早在2004年, 中国生产的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七种家电产品, 在世界上62个主要家电消费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均在30%以上。海尔、长虹、科龙、美的、格兰仕、TCL、海信等一大批中国大型名牌企业正在凭借多年来积累起来的资金实力, 走向国际市场。从市场份额来看, 中国的家电产业通过采取技术外部采购和市场导向技术改进的追赶模式, 已经凭借低成本优势成功地实现了市场追赶。

4 基于产业技术创新探究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的构建方式

4.1 构建纵向技术联盟促进渐进性产业技术进步

构建纵向技术联盟主要是与企业的供应商和销售商结成紧密的联盟, 这样可以产生技术的协同作用, 促进渐进性产业技术进步的发生。

对供应商而言, 首先, 供应商并不仅是向制造商提供原材料或中间产品, 还应该是制造商的良好技术来源, 当制造商进行新产品开发时, 由于其新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生产上大多不具备完整的技术能力。因此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 供应商与制造商结成联盟不但可以弥补制造商技术上的缺陷, 而且可以促进不同生产技术的融合, 从而为新生产方法的产生提供可能;其次, 在与制造商的技术联盟过程中, 供应商如果能够自始自终参与制造商的新产品, 新技术的开发与设计, 那么他们同样会在这种知识共享中获益匪浅, 不但密切了与制造商的合作关系, 而且还可以保持与提升供应商自身的竞争力。

对销售商而言,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 来自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及时的市场信息可以在技术创新早期修正技术的发展方向, 将新技术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所以制造商与销售商结成技术联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构建横向技术联盟引发开拓性产业技术创新

构建横向技术联盟主要分为三类, 与弱小企业结盟, 与竞争对手结盟, 与科研机构结盟。这种方式的结盟可以破解企业经过长期发展出现的生产体系僵化, 技术空心化和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 引发开拓性的产业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转让方式与弱小企业结盟, 可以使技术创新得到最有效利用, 而且不会动摇新技术所有者的优势地位。同时, 由于技术所有者企业一般都拥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并且正在向无人化发展, 必然会出现知识固定化的现象, 导致生产体系僵化, 创新动力不足的现象, 通过转让技术给弱小企业, 使其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不断更新和改进技术, 进而推动技术创新为自己所用, 从而可以有效解决自身生产体系僵化的问题。

与竞争对手结盟, 不但可以分担技术创新的风险, 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熊彼特认为, 先驱者总会遇到必须排除的困难, 然而对于模仿者来说, 他们可以尾随别人并从前人失误中学习, 故可得到商业上的成功, 而且技术创新者造就的新市场也会被具有较强市场化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技术追随者所占领。因此, 在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是, 与竞争对手联盟不但可以实现强强联合, 而且可以分散风险与创新的成本。

与科研机构结盟。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为追求领先优势, 都尽最大可能地缩短研究与开发周期, 增加技术创新成果, 此时单靠企业内部的知识储备已远远不够满足要求, 外部的知识供给正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动力。竞争对技术创新的渴求程度与技术创新对知识理论的渴求程度相当, 大学作为知识理论的高阶研习机构自然使其与企业界相互渗透。企业日益成为科学研究联合行动的一员, 而研究的成果, 又将施加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活动。

5 结语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 企业技术联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后来者居上的必然选择。深入细致的对后起国家的技术创新历史进行研究, 分析归纳其构建企业技术联盟各种经验并形成理论, 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之路打下坚实的铺垫将是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K.Lee, and C L i m.Technol ogical Regi mes, Catching-up andLeapfr ogging:Findings from the Korean I ndustries[J].Research Policy, 2001, Vol.30, pp459-483.

[2]牛序谋.我国空调、冰箱等六种家电国际市场份额居首位[EB].人民网http://homea.people.com.cn, 2005.04.

技术联盟 篇9

●积极整合, 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

通过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积极整合, 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 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 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如在讲授《走进技术世界》时, 通过多媒体展现计算机、数码照相机、汽车、神六等图片, 让学生感受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展示手机应用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通过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分析, 使学生明白技术应用的两面性,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合理利用网络,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使用技术的态度。

●巧妙整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技术课程中, 如果单纯的讲解学习理论知识, 课堂将是非常枯燥乏味的, 所以, 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学习动机, 从而激发他们去创造的思索。在教学中, 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巧妙整合, 渲染课堂气氛, 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并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学习者和认知材料之间的直接联系, 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例如, 在讲授《壳体结构的受力分析》时, 课前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节目中《人踩灯泡》的片段, 渲染课堂气氛。并进一步设问:人踩在灯泡上, 灯泡为什么没有损坏?参加节目的人有特异功能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升了, 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这样一来, 就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水到渠成的引入到了壳体结构受力分析的探讨, 然后再展示 (自制) 教具, 将三个灯泡成三角形式固定在木板上, 上面放一块木板, 再在木板上方放重物, 检验灯泡的受力情况, 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充分整合,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学习过程, 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一项设计任务的完成, 通过一个技术问题的探究, 激发创造的欲望, 享受创造的乐趣, 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 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的品质。

如在讲《设计的一般过程》时,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 设计自己的博客, 将设计的一般过程与网页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通用技术的设计方法和信息技术的网页设计技术, 使学生在快乐的建博中, 激发创造的欲望, 既掌握了两个学科的知识, 又享受了建博成功的喜悦, 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

●有效整合,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 既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又有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 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而通用技术是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两者有效结合, 既有利于学生把技术知识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 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

●优化整合, 提高整合的针对性

不可否认,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对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技术课程也不例外, 学科的实践操作性是无法用其他形式替代的。特别是通用技术学科, 它的特殊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换言之, 动手实践不是能用一个有限的画面或一个活动场景 (即多媒体课件) 就能解决的。所以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上一定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 不能盲目的滥用, 要优化整合, 提高整合的针对性。

技术联盟 篇10

创新概念较早由熊彼特提出, 他认为创新是“间断出现的实现生产手段的新组合, 其内容包括新产品的引入、现有产品的技术变革、开辟新的市场或引入新的生产组织形式。[1]”曼斯费尔德对熊彼特的创新概念进行了延伸, 他认为:“创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的构思开始, 以新产品的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 它可以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工艺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2]。傅家骥则将技术创新定义为:“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 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 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 建立起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 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工艺方法、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 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3]”

上述理论所阐述的创新, 均是在一个企业内部所进行的组织活动。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经济的到来, 单个企业的自主创新模式由于受创新资源的限制很难实现重大技术创新的突破。同时, 个体企业的创新活动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引发的创新风险。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与技术环境中, 更多的企业开始探索以技术创新联盟为组织形式的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协同”概念是由物理学家哈肯在耗散理论的启发下所提出的系统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 协同的本质是指复杂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作用以实现个体所无法实现的组织目标和结果。Kahn[4,5]对“协同”在企业创新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够提升产品的研发绩效与管理绩效, 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而技术联盟是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主要组织形式。所谓企业技术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共同战略利益以长期契约的方式缔结而成的协同创新联盟。在创新联盟中, 协作企业共同参与采购、物流、研发、管理和营销等创新活动, 通过对上述诸多创新活动的重新组织、重新设计、重新构造, 产生出新的工艺、生产流程、采购方案、营销体系或成本控制计划, 并使创新成果在创新联盟成员中共享, 最终获得双赢的市场竞争优势。企业的技术协同意味着部分企业的采购、生产、研发、营销等各个经营环节将渗透至其他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企业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市场竞争的利益冲突者, 而是在一定契约关系下维系的局部市场利益共同体。

具体而言, 企业技术联盟协同创新具有以下特征:

1.1 参与主体的群体性

技术联盟的参与者由2个或2个以上的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信息中介等外协组织构成。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使分散的创新资源得以整合, 并形成技术创新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同时, 技术联盟为竞争对手制造了更高的进入门槛, 从而巩固了技术联盟的技术领先优势。

1.2 创新资源的共享性

技术联盟协同创新的本质是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实现价值链活动的共享。价值链活动的共享可以加快企业共性技术的突破, 避免企业间同类技术的恶性竞争。此外, 共享价值链活动还可以使企业摆脱局部利益的束缚, 从而树立更高的战略愿景。

1.3 创新活动的互补性

技术联盟的参与企业均有各自所擅长的技术领域, 协同创新模式可以加速技术联盟内部的技术学习与扩散, 将技术联盟成员企业的优势创新要素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从而使企业能够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扬长避短, 并以较低的创新成本拓展自己的技术创新领域。

1.4 企业协作关系的稳定性

在技术联盟中, 企业协作双方契约属于“由市场机制实施的默认的契约保证”[6]。长期的默契契约不仅可以降低技术创新活动的收益不确定性, 而且有利于维系协作企业长期稳定的良性合作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特点, 企业的协同创新不可能覆盖企业价值链的全面活动, 而只可能涉及企业的部分价值链活动。否则当企业的资产专用性丧失后, 企业也丧失了存在的个体属性, 其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会荡然无存。换而言之, 企业间协同创新是为了增强而不是削弱市场地位。

2 技术联盟企业的协同创新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2.1 协同创新可以增加企业的创新利润

企业协同技术创新后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均衡, 并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新的市场可以带来新的利润, 甚至是短暂的垄断利润。由于技术创新具有外溢性特点, 其他的企业可以通过模仿、技术人才流动、购买专利等各种方式进入技术创新者的技术领域, 造成创新利润的再分配, 从而使不均衡的市场重新走入均衡并迎接下一轮的技术创新。

目前, 产品的同质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创新企业获得创新利润的时间有缩短的趋势, 而协同创新可以使企业创新利润的获取时间得以延长。图1可以反映协同创新所带来利润变化:

在图1中, A1、A2分别代表企业个体创新和利润线与企业协同创新利润线。由于技术的外溢性, 创新利润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步降低, 但企业协同创新可以提高技术创新等级, 使创新利润曲线右移。L1、L2表示反垄断利润线, 当企业间形成创新联盟后, 反垄断利润线也会右移从而延长企业获得短期垄断利润的时间。由此可见, 协作创作不仅可以提高创新利润的空间, 还延长了创新利润的获取时间。

2.2 协同创新可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企业创新成本涉及企业技术创新使用成本、创新交易成本、创新开发成本以及创新折旧成本。企业协同创新可以使协作双方共享价值链活动, 均摊创新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企业协同创新还能将技术的外部交易转化为企业创新联盟的内部交易, 这无疑使企业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此外, 企业创新联盟为外部竞争对手制造了更高的行业门槛, 使企业创新联盟能够在较长时间维系比较稳固的市场竞争优势。

2.3 协同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

协同创新使企业的边界在不同的行业间得以延伸, 并快速地掌握不同行业的市场信息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由于共享了企业创新联盟的价值链活动, 协作企业间的经营、技术、财务信息, 可以迅捷而高效地在企业间进行传递, 在电子商务日益普及的技术环境中, 信息传递的技术障碍已经扫除, 唯一制约信息传递的是企业的商业保护壁垒。而协同创新所采取的长期默契契约的方式使企业间的制度藩篱得以清除, 协作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本身而不是创新利润的分配。

2.4 协同创新更加有利于技术性人力资本的存量提升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 人力资本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技术性人力资本既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参与者, 也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受益者。正如罗森斯坦·罗丹所言, “人力资本的回报以及工人和企业投资与培训的能力, 看上去对经济中的技术变化非常敏感。在一个技术迅速变化的环境中, 教育和培训的回报往往非常高”。在企业技术联盟中, 不同的企业文化、行业特点、思维方式发生碰撞和融合, 给技术性人力资本带来了更好的创意氛围, 而科研团队的扩大也为技术创新的升级提供了更好的客观条件。因此协同创新可以使企业技术性人力资本在技术协作、学习中增加人力资本知识存量、降低创新学习成本, 并最终提升技术性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7]。

3 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运作机理

企业协同创新系统是由协同创新主体、内部驱动子系统、外部驱动子系统、技术市场、协调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监督机制等诸多创新要素构成;其中前4项创新要素构成协同创新系统的基本系统架构, 后4项构成保障该系统正常运行的配套管理机制。协同创新的参与企业不仅包括技术联盟的成员企业, 还包括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技术创新外协实体。在技术联盟中, 各类创新实体将自己所拥有的无序态的创新知识进行扩散、组织、融合、转化, 从而形成有序态的知识集合, 并创造出最佳的创新成果。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动力依靠内、外部驱动子系统共同提供, 前者包括企业制度、文化、组织形式、战略等因素构成, 后者包括技术环境、技术政策、竞争者、替代技术等因素。内、外部驱动子系统需要协同、整合以产生更强的驱动效能。而技术市场则是引导企业协同创新方向的重要外在变量, 企业协同创新的技术成果必须满足消费者的现实或潜在需求才能获得更高的创新利润, 创新利润的增加又可以刺激技术联盟进行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行流程如图2所示:

从图2还可以看出, 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协调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监督机制等配套管理机制提供保障:协调机制主要用以协调技术联盟成员企业在协同创新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冲突, 该机制扮演着“润滑剂”的角色, 使协同成员更具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评估机制主要用于对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运作绩效进行考核与评估, 当协同创新系统运行低效或与竞争环境不相匹配时, 该机制可对协同创新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激励机制主要用于激发成员企业的创新热情, 提高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 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 协同创新系统可以在创新收益的分配方面向更具创新活力的企业倾斜, 从而营造更好的创新氛围;监督机制则是对技术联盟成员企业的某些不规范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的机制, 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监督和防范成员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任何不规范行为。以上4项配套机制的共同作用可以保障企业协同创新系统在市场的引导下高效、科学的运行, 使企业的协同创新发挥“2+2>5”的协同效应, 为技术联盟创造出更为客观的创新收益。

4 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构建

4.1 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

企业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企业运营系统, 而不是一项简单的企业经营活动。由于企业协同创新发生在企业的经营运作的各个环节, 因此创新也不仅仅是技术研发部门的专项活动, 企业的物流、生产、营销、后勤管理乃至财务等各个部门都是协同创新的具体参与部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传统的个体创新模式将被协同创新模式取代,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协作, 企业相关部门在研发创新活动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创新的主体之间并无明显的职能界限, 这样分散与开放的创新模式更加有利于加强技术创新的学习效应和扩散效应[8,9]。

在协同创新模式下, 创新的成果可以更快地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传统的企业内部创新主要将技术创新重点放在企业内部新的生产工艺、产品概念、营销组合、售后服务等方面, 而企业协同创新则将技术创新的重点放在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技术学习以及技术合作等方面, 这无疑使企业创新的内涵更加丰富, 技术创新的竞争优势也更加稳固。

4.2 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构建

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较多, 这些创新要素在创新系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这是企业协同创新系统构建中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对此作出进一步探究, 本文特针对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重要性进行调查研究。

4.2.1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对161位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创新要素评估调查。[10]。因子分析以最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 将众多的原始变量综合成较少几个综合指标, 即因子。该分析方法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示, 设p个原有变量x1, x2, ……xp, 且每个变量 (或经标准化处理后) 的均值都为0, 标准差都为1。现将每个原有变量用k (k<p) 个因子f1, f2, ……fk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则有:

{x1=a11f1+a12f2+a13f3++a1kfk+ε1x2=a21f1+a22f2+a23f3++a2kfk+ε2xp=ap1f1+ap2f2+ap3f3++apkfk+εp

(公式1)

上式即为因子分析的输出模型, 也可以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

X=AF+ε (公式2)

其中, F称为因子, 由于它们均出现在每个原有变量的线性表达式中, 因此也称为公共因子。

4.2.2 统计结果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 我们可以将协同创新划分为采购协同创新 (f1) 、运输协同创新 (f2) 、营销协同创新 (f3) 、售后服务协同创新 (f4) 、行政管理协同创新 (f5) 、产品研发创新 (f6) 等不同类型协同创新因素。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运算, 可以将以上因素归类为若干协同创新因子并计算出因子载荷以及因子解释方差总和 (见表1、表2) 。根据各个因子的载荷以及因子解释方差, 还可以描述哪些创新要素是企业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 哪些是非核心创新要素。

由因子载荷矩阵可知, 前3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76.162%, 这说明前3个因子能代表企业协同创新的大部分信息, 通过因子旋转得出, 第一个主成分因子F1由采购、营销、售后服务等组织活动组成, 由于这3个因素反映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供应商以及客户之间的关系, 即企业与合作伙伴及顾客服务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称F1为服务协同创新因子;第二个主成分因子F2主要由产品设计、技术研发活动构成, 主要反映企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我们称之为技术研发协同创新因子;第三个主成分因子F3反映生产工艺创新、运输管理协作、行政管理等内部管理活动, 我们称之为管理协同创新因子。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有效性, 本文采用Cronbach的一致性系数 (α系数) 对问卷的信度进行了考查。内部一致性系数比较适合用于检验各个项目中是否可以测量相同或相似的特性。通过计算Cron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 发现这3个因素的一致性系数分别达到0.8235、0.8116、0.7927。这说明测量的一致性程度较好, 符合社会科学领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要求。

从表1还可以看出, 服务协同创新仍然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的首选方式, 而产品研发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只能位居次之。这可能是因为服务协同创新更便于建立供应商、厂商、经销商之间的双赢合作关系, 只要服务协同创新的契约规则能被合作各方认可, 那么服务协作能够维系较长时间。而技术研发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位居其次, 这是因为技术研发创新成果的主体界定、协同创新收益的分配、技术成果保密、技术外泄风险都是技术协作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而管理协同创新并非是企业协同创新的主要创新模式, 这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差异、企业财务核算的独立性和管理制度的不同所造成。

5 简短结论及建议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创新联盟的协同创新模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创新, 而是企业多部门参与的非线性创新。在非线性创新模式中, 各部门的创新活动彼此渗透, 相互融合。创新活动之间不再有明确的职能划分, 这样更有利于创新成果在创新联盟中的迅速运用以及创新价值的最大化。为了增强协同创新系统的竞争力, 本文特提出以下建议:

(1) 技术联盟协同创新与企业内部创新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使技术创新活动跨越了企业边界, 将创新活动放在更加广阔的组织空间内进行。企业协同创新活动开展需要有长期的合作契约作为保障, 在协作各方对契约精神和协作规则的认可下, 协同创新才可以获得双赢的经营效果。

(2) 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受到成员企业制度、资源、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受到技术环境、技术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制约, 而外部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 企业协同创新系统在组织模式的设计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动态性, 以便使创新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

(3) 协同创新与互动创新有本质的区别, 互动创新仅仅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表层的信息交换、成果交易以及短期合作, 互动创新的参与方并不存在共同的战略目标;而协同创新是协作企业在共同战略目标下的深层协作, 协作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参与创新活动, 当个体企业的局部利益与技术联盟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前者应让位于后者以使技术联盟成员企业之间的保持更加长期与稳定的协作关系。

(4) 创新联盟的协同创新系统由企业各部门的创新活动集约而成, 这其中包括物流、采购、生产、营销、管理等创新模块构成。目前, 我国企业协同创新活动主要集中于物流、营销等外延式企业协作领域, 而技术协作、产品设计等内涵式创新还未成为企业协同创新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技术研发、保密、转让、定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这极大地提高了技术协同创新的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 加强对创新技术、专利、专有知识的法律保护已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出版社, 2008

[2].Dorothy Leonard Barton, 知识与创新[M].孟庆国, 等译.新华出版社, 2000

[3].傅家骥.技术创新[M].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2

[4].Kahn K B.Interdepartmental integration:A definitionwith implications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6, 13 (2) :140~155

[5].Kahn K B.Market orientation, interdepartmental inte-gration,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1, 18 (5) :314~325

[6].Penrose, E.T..The Growth of the Fir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7].R.Rothwell, A.Robertson:The pole of Communica-tion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Policy, 1973, (2) :116~121

[8].Davies.S.The Diffusion of process Innov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9].Metcalfe.J.Stanley.Innovation systems in the ser-vice economy measurement and case study[M].AnalysisBoston:Kluwer Academic, 2000

不为技术而技术 篇11

汽车已不再是那块“尚未被互联网攻陷的最后一块阵地”。随着苹果、Google等公司涌入汽车行业,汽车与消费电子产品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今年夏天,沃尔沃在中国正式发布创新技术子品牌Sensus及相应的智能车载交互系统。该系统采用开放的概念,与百度、高德、豆瓣等多家IT企业进行合作,并兼容苹果的CarPlay与Google的Android Auto。而在此之前,宝马、奥迪等豪华车品牌也已将自己的车载互联系统引入中国。曾经略显封闭的汽车制造商们,正试图赶在汽车与互联网融合带来的变化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前,率先做出改变。在沃尔沃现任全球高级副总裁Lars Danielson看来,未来的汽车不应为了技术而技术,而应以人为本,为用户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使之更加简单和高效。

C:怎么看待传统汽车行业和IT行业越来越密切地合作?沃尔沃如何看待汽车和IT行业合作后带来的一些新安全问题?

D:我们对于技术合作持有非常开放的心态。沃尔沃之前就和苹果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会在沃尔沃的产品上支持苹果CarPlay。同时,就在6月底,我们和Google也签署了相关协议,将为沃尔沃今后的汽车用户提供Android Auto这一选项。就和大家用手机一样,有人用苹果,有人用安卓,我们要同时支持这两种模式,因为我们希望简化人们日趋复杂的生活。汽车和IT行业合作的关键,是以用户为核心。对沃尔沃来讲,我们希望通过Sensus这样的一个开放平台吸引更多的应用开发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沃尔沃在数据收集上有很大的优势。数据的收集是为了给驾驶者提供更多、更好、更有益的帮助,为他们的安全驾驶提供帮助。在技术开发方面,沃尔沃有着非常高的标准。汽车和手机的开发不一样,汽车作为一个产品要经过1年以上的严格测试,才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我们对于相关的汽车应用也是有选择的。另外,在操作方面,我们的菜单设置一目了然,信息命令下达顺畅而便捷,配合方向盘上的功能快捷键和集成式语音控制,可以使驾驶者在手不离开方向盘的情况下,实现主要功能的应用,这些都能确保驾驶的安全性。同时,我们也会遵守相关隐私保护承诺。

C:宝马、奥迪等豪华车汽车品牌早已推出了自己的车载互联系统,并进行了几次升级,沃尔沃推出车载系统是否相对晚一些?你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对车载系统的需求?

D:在此次创新技术子品牌Sensus发布之前,沃尔沃的汽车产品上已经搭载了车载互联系统,这次发布只是将更多、更好的功能都集合起来。沃尔沃汽车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为了人考虑。我们设计开发的所有功能都是以为人服务为目的的。沃尔沃是第一家追随互联网和汽车融合的大趋势、创立技术子品牌的豪华汽车品牌。

我对于沃尔沃在中国的市场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从去年的销售情况来看,我们同比增长了46%,高于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整体增速。车载互联的趋势在中国将非常明显。因此,提供此类服务将是非常必要的。中国豪华车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比其他消费市场更低,他们更年轻,并且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基于这个原因,沃尔沃推出了更好的车载互联服务与体验。

C:对于未来的车上智能生活沃尔沃有哪些构想?

技术联盟 篇12

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变革,技术联盟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成长并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它使企业竞争的国际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给企业带来了高增长、高收益率和高市场价值,已经成为许多成功企业的基本战略。因此,在现今经济全球化、技术日新月异以及对知识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环境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这一“法宝”帮助自身提高市场竞争力。但居高不下的技术联盟失败率也让企业高管们着实头疼。据相关调查表明,技术联盟的失败率达到了50%~60%[1]。虽然引起联盟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目标和战略不一致、合作伙伴与合作关系不融洽、缺乏信任和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等,但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错误的伙伴选择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大量联盟的失败都可以解释为在这一关键领域缺乏专业能力[2]。权威专家Kathryn Rudie Harrigan说过,“战略联盟要想成功,首要法则就是要像跳华尔兹舞一样,跟着音乐旋律并且迈对步伐”。因此,如果联盟伙伴选择这一关键步骤选择错误,也就等于跟错了旋律、迈错了舞步,技术联盟这场盛大的舞会,还有谁会与你“共舞”?

和谐,是跳好一曲华尔兹的基础;同样,企业恰当选择联盟伙伴是发挥技术联盟优势的基石。文章将从共生视角分析技术联盟伙伴选择存在的误区,然后给出科学选择技术联盟伙伴的对策建议,以提升企业在这一关键领域的专业能力。

1 共生理论简介

“共生”一词最早出现于生物学领域,1879年德国真茵生物学家德贝里指出共生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体生活在一起。随着“共生”在生物领域研究的不断完善,它也逐步被生态、经济和社会学领域里的专家学者所借鉴而广泛移植于这些学科当中。其中以袁纯清的研究最为典型,他对生物界共生理论进行抽象辩证思考,创新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科学角度的共生理论。以下将对共生理论主要思想进行简要介绍[3]。

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其中包含了共生三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具体而言,共生单元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交换单位, 而共生环境是指除共生单元之外的一切影响因素的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方式来实现。而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结合的形式, 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强度, 也反映它们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互关系[4]。以上共生三要素构成共生系统,而共生系统的状态是由共生组织模式和共生行为模式的组合决定的(见图1)。因此,四种共生组织模式(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与四种共生行为模式(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相互组合可以形成16种共生系统状态,其中包含了共生系统努力的方向,即向一体化共生进化和向对称互惠共生进化(见图2)。

注:为简化图示,图2仅给出了4种共生系统状态示例,如箭头所示,其中标☆的箭头代表的就是共生系统所追求的最优状态——即向一体化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进化。

共生理论包含的几个重要原理:首先是质参量相容原理,它用来判定共生单元之间是否存在共生关系。这个原理给下文技术联盟伙伴选择时评价对方是否具有合作可能性提供了理论参考。原理表述为:确定内在联系为共生单元的质参量(Z),表现为AB两个共生单元的质参量(Zi,Zj)可以相互表达, 并把相互表达的特性称为质参量兼容。

其次是共生能量生成原理,它用于衡量共生系统相互作用的水平和效果。为了更直观解释此原理,学者卜华白、高阳引入了共生能量函数:在一个n维共生系统内, 若把第i(i=1,2,3,…,n)个共生单元在非共生环境下的能量记为Ei,在共生环境下新增的能量记为ΔE,则共生体的总能量E满足: E=∑Ei+ΔE,其中∑Ei、由质参量Zi、共生模式Mi、共生系数θij、共生密度(同类共生单元数与共生空间数比例)ρj、界面特征值λ、共生维度(异类共生单元与共生空间数比例)ηj(j=1,2,3,…,m)共同决定。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表达为:θij=|δij|/(|δij|+|δji|),其中δij为共生度,且δij=(dZi/Zi)/(dZj/Zj),其中dZi/ZidZj/Zj分别为第i个和第j个共生单元的主质参量变化率[5]。

共生能量E的大小是共生系统生存和增殖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共生系统质量提高和数量扩张的前提。共生界面特征值λ和共生度δij都影响着共生能量E的大小。λ(0<λ<+∞)是衡量共生界面上交流阻力的重要参量,共生界面越多,即市场体系、政府支持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越完善,共生单元之间的接触就越多,则它们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就愈频繁;再者,接触介质越好,交流的阻力就越小,对应的特征值也就越接近于零。δij的大小与共生单元中的主质参量的个数及关联程度密切相关,是共生系统是否产生新增能量ΔE的直接判定依据,只有δij>0,才有ΔE>0。

目前,共生理论已经被学者广泛应用于技术联盟各方面研究,从联盟的运作模式、利益分配到联盟的稳定性。同样,在我国企业当前普遍缺乏研发资金和技术能力的大背景下,技术联盟已被高度提上日程,为了降低联盟失败率,首先要挑选好合适的联盟伙伴,而共生理论可以为这一关键步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可以根据质参量和共生能量的大小最终确定技术联盟伙伴。

2 共生视角下的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误区及对策

2.1 技术联盟伙伴选择存在的误区

由于技术联盟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企业为了维持市场竞争优势,进行技术合作研发去创造新价值的一个合约,因此技术联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微观的经济共生态,而参与联盟的企业则看作两类基本经济共生单元[6]。技术联盟的高失败率,伙伴选择的失误已经被学者公认为最主要原因。那么,企业在伙伴选择时存在误区,从共生视角分析,主要是在质参量和共生能量的衡量方面有误。如果潜在联盟伙伴与自身企业质参量(Zi,Zj)不相容,即企业双方外部条件不相称,则共生界面减小,阻力将增大,在联盟缔结后不能产生应有的共生能量E,那么联盟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潜在联盟伙伴企业技术能力互补性考虑不充分。技术联盟伙伴选择时要将对方是否拥有与本企业能力互补的创新技术置于首位,这一点却往往被企业忽略[7]。仅仅关注如何获得外部援助以补充自身资金和能力的不足,或者如何获得技术使用权,而忘记了借助技术联盟实现技术创新这个首要目标。如果双方在技术互补性方面比较弱的话,衡量共生界面上交流阻力的重要参量λ则较大,则共生界面阻力将增大,最终减小共生能量E的生成。

2)一味追求实力雄厚企业,不与自身企业水平相比较。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双方力量相差悬殊,贡献就会不相等,作为理性人的企业,就会对联盟持怀疑态度最终放弃联盟。所以一味追求实力雄厚企业未必能生成足够大的E。如果我们按实力强度的不同将技术联盟分为三类:强强联盟、强弱联盟和弱弱联盟。则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表明,强弱联盟的成功率一般只有30%,而弱弱联盟的成功率却在40%,强强联盟的成功率达到67%,可见,实力相当,业务互补,才是技术联盟成功的必要保障[8]。

3)放大竞争小视合作,对潜在伙伴缺乏信任。信任度减弱,就不要期望新增共生能量ΔE达到预计水平。技术联盟实际上就是一种合作竞争模式[9],但企业似乎没认识到这一点。由于担心联盟伙伴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于是在它们的战略目标及核心能力方面持保留态度,但这只会破坏联盟关系中的承诺。我们也不得不考虑时间-信任两难问题,一方面市场的变化需要快速的反应,另一方面建立信任却需要花费时间[10],但是技术联盟伙伴选择本来就是一个需要企业花足够时间谨慎对待的战略问题,那么对潜在联盟伙伴的信任问题,企业可以从多个途径加以判定,比如候选者的合作经验、曾表现出来的诚信及声誉,能可靠预测其在未来的合作行为[11]。

4)对潜在联盟伙伴的企业文化和国家文化的兼容性考虑不充分。现今企业面临的竞争是全球性的,为了获得先进技术,扩大市场影响力,企业往往选择的伙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这必然牵涉到国家文化和企业本身的文化差异性。研究表明文化的差异对于联盟伙伴的合作和有效交流至关重要, 文化差异越大, 联盟伙伴间进行合作的程度将越低[12]。两个文化差异较大又未能妥善应对冲突的企业联盟,会影响到联盟的绩效(如表1)。这是由于差异带来了阻力,共生环境会相互反抗,双方的质参量(Zi,Zj)将不能顺利表达,兼容性降低,同时共生界面存在的阻力将随λ的增大而增加,以致技术联盟成功度降低,最终使联盟绩效受到影响。

2.2 共生视角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对策

前文从共生视角分析了企业在选择技术联盟伙伴时存在的误区,主要是在技术互补性、企业规模能力、竞争带来的信任问题和文化相融性四方面认识不到位。为了使企业避免“故地重游”,科学地选择技术联盟伙伴,在共生理论的指导下,使企业挑选到在质参量相容并且能创造更大共生能量的技术联盟伙伴,那么就要针对性地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综合考评技术能力互补性。企业组建技术联盟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双方的努力合作获得技术创新,那么对方的技术与自身企业的互补性有多大,在挑选联盟伙伴就要花时间去详细考评,以达到取长补短,利用对方的技术能力特长弥补自身企业的缺憾,当然企业也会帮助联盟伙伴减少某方面的弱势,这样技术联盟将会带来更大的共生能量。具体而言,可以从对方是否拥有独创的技术能力、研发投入大小、技术在市场的渗透能力和对方在联盟后能提供的技术贡献的潜力以及对方曾经在技术联盟方面的经历等方面去综合考查。

2)客观选择联盟伙伴的强弱。在选择技术联盟伙伴时,首先要考虑双方实力是否处在大致相同水平,这牵涉到资源相容性和企业的学习能力。首先,资源相容性指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存量情况,既有有形资源,如企业规模、财务资源等;又有无形资源,如专利技术、品牌和文化等,还包括分配给合作伙伴或准备分配给技术联盟的能力[11]。如果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强型企业可能会保留性分配资源,使原本该有的联盟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其次是企业拥有的学习能力,很明显强型企业学习能力优于弱型企业,此时强型企业能最大程度地学习、分享、吸收知识和技能。如果强弱进行联盟,可能会出现今后受益的不均衡情况,弱型企业会处于不公平地位,最终会导致联盟失败。研究表明,实力相匹配的企业联盟成功率往往高于不公正的联盟[7]。

3)正视竞合关系,以增加对潜在联盟伙伴的信任。某种程度上看,企业组建技术联盟,正是由于外部环境存在的激烈竞争所驱动的。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而做出了这个战略决策。既然这样,企业就要放下对潜在联盟伙伴的戒备心,要有适度的奉献精神,不能完全封锁企业的核心技术,这样通过双方的共同技术交流与技术攻关,可以为技术联盟创造更大的新增能量。同时,为缩短对联盟伙伴达到信任状态所需花费的时间,以增加联盟成功率,企业可以从已有的合作关系中寻找联盟伙伴[14]。这是因为企业对已有的合作伙伴实力、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等了解都比较详细,因此可以更加放心与之结盟,同时也降低了交易费用。

4)注重文化匹配性,以避免文化不相容给联盟稳定造成的危害。文化匹配就是要看双方组织文化间的紧密程度或同步性。匹配性文化也就带来了合作性文化倾向,有助于联盟双方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具体来说,在选择技术联盟伙伴时必须通过观察潜在伙伴的决策层行为、企业战略的潜在价值(如积极性、机会主义、顾客导向)、组织结构特点(如团队应用、雇员授权、对分散化的态度)和组织文化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双方的文化是否匹配[11]。有条件的话建议亲自去对方企业实地考察,这有助于企业管理者直观感受对方企业的文化,以便顺利确定联盟对象。

3 结语

共生是时代的产物,技术联盟是一个利益共生体。企业组建技术联盟,恰当选择联盟伙伴,是获得更强竞争力、享有更多市场利益的前提。共生理论包含了竞争合作思想,显然可以为企业选择联盟伙伴进行科学指导。目前有很多学者已经运用共生理论对技术联盟模式选择、稳定性、利益分配进行研究分析,但是本文针对的是技术联盟关键环节——联盟伙伴选择,所以运用共生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指导很有必要性。

本文从共生视角,对技术联盟伙伴选择存在的误区加以分析,认为企业普遍在技术能力互补、企业强弱选择、信任度和文化差异四方面存在误区。然后在此理论基础上,科学指导企业进行技术联盟伙伴的选择。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力求为技术联盟伙伴选择提供有效的指导,使企业合理选择联盟伙伴,把握好竞合关系,从而促进联盟后的稳定发展及绩效发挥,给联盟各方带来双赢局面。

上一篇:中国进入大转型时代下一篇:职业教育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