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课堂

2024-10-06

“现代化”课堂(通用12篇)

“现代化”课堂 篇1

摘要:“云课堂”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与方式。本文以稷下街道中心小学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例, 阐述了“云平台”的使用、优势及管理。

关键词:云课堂,教育现代化

“云课堂”是信息时代的课堂趋势所在, 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课堂的一次重大改革。电子化的移动学习课堂是否能实现, 关键在于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把“云课堂”引入电脑教学, 可以促进学生与电脑、多媒体课件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通过“云课堂”这一教学模式, 将同地区乃至国内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为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创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以及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课程内容, 让家长随时随地地了解教育资讯, 让教师随时随地地借鉴先进教育经验, 从而形成教育资源生态内循环的庞大系统。

因此, 我校率先探索“云课堂”教学模式, 挑战传统教学方式, 在丰富完善原有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建设打造了全新的“临淄区稷下街道中心小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一、建设打造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背景

“云课堂”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高效、便捷、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课堂形式。

使用者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界面, 进行简单的操作, 便可快速高效地与全球各地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用户同步分享语音、视频及数据文件, 而课堂中数据的传输、处理等复杂技术由云课堂服务商帮助使用者进行操作。因此, “云课堂”实现了多主体、多元素参与的课堂教学, 具有操作简单、反馈快捷、资源动态的显著特点, 具有传统课堂不可比拟的优势, 代表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而教育现代化则是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下的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发展趋势, 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必然离不开现代网络环境的支持, 进而推动“云课堂”教学理念乃至模式的出现。也就是说, 教育现代化催生了“云课堂”的出现, “云课堂”验证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为更深入地研究教育现代化, 提供了探索的新领域与分支。目前, 在临淄区教育局规划的“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 加大投入, 加深此方面研究, 就是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建设打造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硬软件条件

稷下街道中心小学信息化硬件设施完善, 配备先进, 先后建设了高标准的微机教室, 更新换代了网络服务器, 实现了网络终端全部进教室和办公室, 并且实现了有线无线双覆盖。不仅满足信息技术课教学需要, 同时, 也能满足师生在线学习的“云课堂”教学实验。

几年来,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 学校重视发挥“科研先导”作用,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大刀阔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问题导学”等教学研究, 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突破“城乡教育差别”、“地区教育差距”的制约, 在新学期, 学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突破口, 正打造自己的六人小组“云教学实验”, 为此, 我们召开了专门的家长会, 广泛听取家长意见, 争取家长的支持, 从结果来看, 家长的反应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与动力。之后, 我们做足了准备工作, 诸如:改版了校园网站系统, 更新教师在线备课系统, 新建了在线学习系统、校园文档管理系统、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等等, 探索网络信息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途径与策略, 力争建设成初具我校自主特色的现代信息化生态课堂。

三、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项目设置及使用

我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由徐州华网公司提供, 包含的内容如图1所示, 设置的项目涵盖了日常备课、校务办公、校园文档、学生学习、素质评价等板块内容, 这里面的“在线学习”和“学生在线学习平台”则真正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课程内容的功能, 既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交互功能。

1.在线学习板块

“在线学习”是针对教师进行的设置, 教师使用个人账号登录“在线学习”系统后, 会出现如图2所示的界面。

学期初, 教师需要根据个人的任课设置进行相应资源的上传。这里需要教师上传的资源主要包括:导学案、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内容。下面以五年级语文为例, 介绍资源的上传方法:

第一步, 教师打开“导学案”, 界面如图3所示, 在界面左侧, 选择某一课的教学内容, 界面右侧就会出现需要教师上传的资源项目, 包括:自学指导、上传资源、网络引用、推荐书籍等, 教师在备课时, 就要围绕这些项目细致钻研、精心设计, 保证上课前课时资源的提前性和准确性。以第5课《詹天佑》为例, 上传的资源涵盖了课文自学指导要求 (导学案) 、教学课件、课文录音、人物詹天佑的资源、詹天佑的成就以及教师的推荐书籍。教师在上课前, 就可以在“启动导学案”中选择相对应的班级开展教学。

第二步, 教师打开“课堂练习”, 出现图4所示界面。首先, 选择某一课时创建练习, 教师可以通过界面右上角的“高级设置”、“试卷引入”、“添加题目”等选项, 进行课堂练习资源的上传。教师可以根据上传的课堂练习内容进行诸如“知识要点”、“题目类型”、“题目分值”等项目的选择, 从而使课堂练习的要求更加细致。

教师在上课前, 同样可以在“启动练习”中选择相对应的班级开展教学。图5所示为上传完成后的课堂练习界面。

第三步, 教师打开“家庭作业”板块, 出现如图6所示的界面。点击右上角的“创建作业”, 就可以进行家庭作业对应资源的上传, 方法与“课堂练习”上传的方法一样。

2.学生在线学习平台板块

在介绍“学生在线学习平台”之前, 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我们为这一平台所做的一些基础性工作。本学期, 我校在制定的课改实施方案中, 明确了我校课改的实施步骤。

(1) 小组建设研讨阶段。本学期, 我校为三到五年级学生新配新型课桌, 每个小组的课桌围成一个六边形, 组内学生编为1-6号, 每两人结成学习对子, 从形式上为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提供平台。同时, 我们制定了《稷下街道中心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捆绑评价实施方案》, 里面详细列出了以下内容:学习小组的划分;学习小组长的责任;小组合作学习捆绑评价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小组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合作学习情况、课堂展示情况、课堂学习纪律情况、当堂达标测试情况适当奖励小组我校的素质币。每个月各班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得素质币的个数到教师处领取奖品。

(2) 导学案的修改及运用阶段。结合临淄区设计的各学科导学案和我校的信息化平台, 集中组织教师研讨设计, 如何将各学科的导学案整合到我校的信息化平台中, 从而发挥导学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当教师从信息化平台中上传相关资源、设计相关练习后,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登录在线学习系统, 观看或练习教师上传的所有资源。

(3) 学生展示研究阶段。在前期小组机制健全和导学系统信息完善的基础上, 重点进行本阶段学生展示的探索与研究。首先, 从课堂上培养学生面向全班展示的能力开始, 训练学生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展示能力, 全体教师集思广益, 出谋划策, 尤其是发挥实验班的辐射作用, 把实验班好的经验、做法形成资料, 其他教师模仿学习, 带动全校学生的展示水平, 培养出自信、创新的人才。

伴随课改工作的推进, 在前期小组机制健全的基础上, 为每个学生在“学生在线学习平台”中申请了登录账号, 学生登录后就可以看到教师为学生量身上传的相关资源, 包括“导学案”资源、“课堂练习”资源、“家庭作业”资源以及系统带有的其他公共资源。还可以把“微视频”、“微课程”资源上传给学生。学生登录以后, 界面左上角显示的是登录账号所对应的学生真实姓名, 下方则是教师启动后的学习界面。也就是说, 教师通过“在线学习教师端”上传相应的资源以后, 学生就可以通过“学生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登录, 开展课前预习或是课堂上全班的学习 (课堂上教师使用班级内的多媒体打开诸如导学案、课堂练习等资源) , 真正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课程内容这一目标。

3.网络电子备课系统板块

这里的网络电子备课系统是徐州华网公司在原有“老电子备课”平台基础上, 根据学校的需求改进、升级的一个新平台。网络电子备课系统界面如图7所示。部分教学常规都可以在这个界面上进行操作, 如: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教案检查、在线教研等。

首先, 是个人备课, 教师使用我校设计的问题导学备课模板进行个人基础之上的第一次备课, 上传到系统中, 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就可以使用个人账号登录该系统, 进行符合个人学情特点的二次修改, 所有的修改痕迹系统会做不同颜色的标记, 此举既实现了备课资源的共享, 又呈现出一目了然的个性化备课 (如图8) 。

集体备课也是使用我校的集体备课模板先备课, 之后在系统内发起“备课活动”, 选择参与的所有教师, 从而开展卓有成效的集体备课活动。

其次, 介绍一下“在线教研”的使用。我校每周都会组织不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 或是听评课, 或是集体研讨, 以语文组听评课为例, 每周三下午所有的语文教师没有排课, 第一节课进行听课, 之后教师使用账号登录“电子备课系统”, 打开“在线教研”, 讲课教师把自己准备的诸如教案、课件等资源上传到“在线教研”中, 供其他教师查看。在这里, 教师就像参加网络研修一样, 各抒己见, 实现个人评课信息的及时互动, 创设出浓郁的在线研讨氛围 (如图9) 。

四、教学改革给我校带来的革新

1.打造全新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以临淄区“导学案”为基础, 实现“问题导学, 课前学习”。利用网络在线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计的预习案进行课前预习,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电子化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网络的最大优势在于拓展了教学、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使得教学与学习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条件下, 就拿反馈来说, 不用印刷检测题, 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检测试题, 学生做后经过数据传输, 教师可及时了解学情, 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 查缺补漏, 开展个性化学习。

拓展资源, 激发兴趣。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 便于拓展学科教学空间, 开展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展现学科课程魅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自信、善表达的学生。丰富多彩的主题学习活动, 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自信果敢的发言, 都是“云课堂”为我们带来的可预见性结果。

2.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更强

传统教学由于在学情把握上不够准确, 教学中会出现漫无目的讲解的情况。而“云课堂”教学环境下, 真正实现先学后教, 多学少教, 从而减少教师机械、重复的劳动, 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有针对性地处理教学问题, 变“因材而教”为“因情而教”,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3.学生的学习过程保存更持久和完整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什么问题、课堂中有什么问题、单元过关和各种检测中有什么问题, 可以通过操作平台形成较长时间记录。学生复习时, 可以从自己问题出发, 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现代化。

4.有利于现代化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一是预习习惯, 如果学生不预习就不能提交, 教师第一时间就知道学生是否已经预习。二是勤于思考的习惯。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网络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三是大胆质疑的习惯。开放的网络互动平台既可以解答疑难, 又可以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质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四是主动探究的习惯。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 还有合作学习、及时复习的习惯, 等等。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已开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教学过程,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 初步打造出具有自主特色的现代信息化生态课堂。

“现代化”课堂 篇2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将更多的信息和灵感带到了服装设计的教学中,也逐渐成为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手段。从当前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出发,对现代化课堂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和多媒体课件灵活应用于服装设计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阐述,以期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现状;信息化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和服装行业的发展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和服装制作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操作和设计的能力,这是服装工艺现代化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服装专业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服装设计专业教师与时俱进,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质量,深化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并最终提高学生服装专业的实践综合能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服装设计专业的现状

传统的服装设计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和演示法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例如,在服装结构制图授课中,教师利用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学生在本上跟着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费时的同时教学效果也不好。同时,制图的过程中有很多线条和标注,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看不清楚而产生误差。再者,服装制图是二维的,而成衣却是三维的,要将黑板上的二维静止制图向三维立体成衣进行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学生只是单纯地模仿制图,并不了解制图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再举一个例子,演示法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进行现场演示,学生围在教师身边观摩,然后再自己动手练习。学生由于人数多,站的位置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见所得自然也就不同。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在真正操作时不知从何下手,相同的内容即使反复演示也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手段单一死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费力不讨好,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多缺陷和弊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装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运用于服装专业教学中既解决了这些难题,又推动了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二、现代化课堂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信息化

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征,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服装设计教学中,在实现课堂教学媒体化、智能化、个性化和互动化的同时,初步形成了教学方式信息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和具体化

在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中,一些制图要领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但由于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在AutoCAD的动态演示下变得直观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而服装材料课的教学中,在服装材料性能与特点的介绍上,由于缺乏实物的演示,学生往往会认为服装材料课就是讲理论,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自然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材料课的教学中应多收集真实的服装材料,同时利用色织物设计软件在电脑中将服装材料设计出来,并将模拟的效果图用电脑展示给学生。这样,真实的服装材料和模拟的效果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判断并掌握服装材料的性能与特点。此外,学生通过色织物设计软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在亲身感受服装材料的开发过程中加深记忆和理解。

(二)图形由静态向动态转化

传统结构制图课的教学是教师利用粉笔、直尺、曲线板等工具在黑板上画来演示制图,这种手工制图教学处于静态状态的过程,因而这种教学方法经常存在着进度慢、精确度差、课与课之间衔接不畅等问题。然而借助于AutoCAD软件,可以将制图过程动态化,用电脑制图代替手工制图,将教学内容以动态幻灯片的形式通过电脑演示给学生,学生在幻灯片的演示下易于掌握各个线条和标注的位置,能够顺利完成制图并提高制图质量。例如,在排料方法的教学中,通过幻灯片的动态演示,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排料的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在节省服装面料的同时也节约了教学开支。

(三)操作过程简单化、工艺流程形象化

在结构制图课服装排料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在黑板上讲解排料的方法和变化原理将会非常麻烦,实验起来也会非常困难,抽象化的教学内容也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这种情况下,教师借助AutoCAD软件的图形编辑功能,能够快速实现图形的移动、复制、旋转等。借助AutoCAD软件进行“服装排料实验”,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排料图的绘制并能动态地测量排料的结果。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排料实验演示给学生,还能将工艺流程形象化。这样的演示操作过程既简单又方便,学生易于理解的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掌握课堂效果。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服装排料实验发现排料的奥秘并获得所需的技术资料。

(四)内容由单一向丰富化转变

教材为教学指明了方向,但任何一本教材也不能将知识全面系统地加以介绍,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弥补和解决教材在这方面存在的缺憾。服装设计专业是感性与灵性的结合体,它要求学习者在具备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并具有灵性。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灵性是在感知学习和相关技术的实践操作中培养和形成的。然而当前服装专业教材内容单一的现象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也很难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信息可以解决教材内容单一化的问题,并将教材内容不断丰富化。

(五)操作技能训练虚拟化

在传统服装工艺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围在教师身边观看教师使用工业缝纫机来演示教学过程,在观看后运用观察到的内容来进行独立的操作。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首先,学生往往只能观看到一次教师的演示;其次,学生在观看时由于位置和角度不同,在领会上往往也有所不同;最后,一些操作技巧并不是通过观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就能灵活运用的。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下,教师可以利用Flash软件将服装工艺的流程制作成模拟动画,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动手操作,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制作要领。

三、现代化课堂下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提升了教学过程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代化课堂下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教学进程,实现课与课的衔接

电脑制图的高效性,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过程简单易懂,在节省时间的同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扩充了每一堂课的教学容量,并大大加快了教学进度。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有效实现课与课之间的衔接。传统的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常常存在下课了制图没画完,下节课为保持制图的完整性需将以前的内容重新画一遍的现象。运用AutoCAD软件教学可以将制图存储在计算机中,即调即用,节省时间的同时实现制图课的顺畅衔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课堂背景下开展服装设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服装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提升了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对于信息技术和服装专业知识相整合的课程服装CAD,学生不仅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主动性,还有很多学生将服装CAD作为自己将来择业和发展的首要方向。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化学习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软件进行服装设计、服装排料和服装制图等,并围绕着问题开展自主化的探究式学习。首先,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开放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进度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其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并得到有效的指导。在现代化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拓展和提升专业技能

传统的服装专业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很难开展大量的服装设计训练,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这种问题。学生在准实际的工作环境下开展大量的模拟训练,不断提升了服装设计、服装排版、服装缝制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多媒体与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和扩展,也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对电脑和网络感兴趣的原因往往是在电脑上可以玩游戏、聊天或听音乐等。而很多学生对于在网上学习专业知识则是没有学习热情或缺乏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对网络或电脑的兴趣迁移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例如,在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后可以允许学生听一会儿音乐,这样学生就会将听音乐的直接兴趣迁移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间接兴趣上来。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形成对专业知识的直接兴趣,从而也就实现了兴趣的迁移,并最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

(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小学科学现代化高效课堂的建立 篇3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内容与生活不贴边,探究环节少之又少。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授课教师的资历浅薄引起的,很多科学教师初来乍到或接受新班级,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可能会教授一些不切实际的科学知识,使认知不够的孩子们无法理解。另外,目前多数科学教师都是“半路出家”,虽然接受转岗培训,但尚未掌握学科教学特点,教学时习惯于讲授灌输,探究环节少之又少,学生的探索能力江河日下,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和教学效率的降低。

2.科学课堂纪律差,学习秩序混乱。小学生自律能力尚未养成,再加上科学课很多时候需要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小学生经常会把科学课堂弄得乱哄哄,随意摆弄实验材料,学生之间互相攀谈,甚至相互打闹等现象随处可见,即使教师喊破嗓子也无济于事。这些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和学习习惯所致。

3.学生只顾动手,探究的结果却无处可寻。很多学生在接受了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后在小组中开展了紧张的合作探究活动,但是活动结束后,很多孩子说不上从探究中发现了什么现象,得出了什么结论,动手不动脑的现象也在拖着科学课堂的后腿。

4.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助长了课堂低效率。现阶段,很多小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很少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东西,这就造成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将所有的操作都自己独揽,不给他人动手机会,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更不会和组员交流沟通,独断行事,而另一些学生则独善其身,不闻不问,这就使小组合作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二、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准备阶段

1.对教材进行深刻的研发和剖析,根据学生和教学情况对知识内容进行适当迁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材就像“定海神针”一样不可改动,一切都要按照教材安排的内容和次序来教授,但是,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针对教材中的内容章节要做到学会取舍。让学生在吸收教材重点知识的同时能够找到与自己生活中的相同点,教师要对教材的意图进行深入剖析,掌握了教材的寓意,就容易用其他的方法去达到教材目标,用自己的方法去提升科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植物长大了》中“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一课时,我让学生们回家各自种植观测绿豆,但是结果并不可观,一些学生并没有种,种了的学生也没有仔细地观察记录。因此,我让学生们从家中带来种植的绿豆,将它们放在教室的窗台上,这样一来,孩子们时刻都能观察绿豆的生长状态,让孩子们学会观测记录,分析数据,还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科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且科学也是实事求是的。

2.设计出科学完善的趣味科学课堂。教师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开发者、主导者,课堂教学的设计都是分内之事,为了让科学课堂更加高效率,应将能吸引孩子们注意的东西有机地融入课堂中去,促进科学课堂趣味性的提升。小孩子好奇心强,且喜欢争论,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采用时事讨论的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食物与消化》中的《我们的食物安全么》一课时,我向学生讲述电视上经常报道的工厂加工不合格食品的事件,问学生“大家平时在买食品时,是怎么确定食物是否安全的呢?”孩子们经过激烈讨论后,告诉我“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看厂名厂址”“看‘QS标志”“只买大商场的商品”等方法,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又让学生明白购买安全食品的方法。

三、打造现代化高效小学科学课堂手段分析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情境的创设是现代化科学课堂建立的最佳手段,情境就像是另一个世界,带领孩子们走进这个世界,在鲜活愉悦的情境下,探究主题就会自然而然顺利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神奇的电磁铁》“怎样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时,我让学生用电磁铁做吸引大头针比赛(制作电磁铁的导线长短和电磁节数不同),学生在汇报时发现各小组吸的大头针个数存在差异,即心中生疑:“为什么有的吸得多,有的吸得少?”“怎样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大小?”等。此时,探究问题自然呈现,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油然面生,思维活跃,恨不得马上得到答案,一下子进入到主动探究状态。

2.坚持科学课堂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是一种学习手段,更是学习科学的目的。小学科学旨在培养孩子们探索世界、探索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小学科学现代化高效课堂建立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让孩子们处于时时刻刻的探究活动之中。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彩虹》一课时,我问孩子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彩虹,同学们回答“雨过天晴时”“喷水池喷洒水花时”“草坪浇水时”“在阳光下释放肥皂泡时”“阳光照射斜放在水中的镜片时”等等,这时我“趁热打铁”问:真是这样吗?这时学生谁也不甘示弱,纷纷找出实验器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证明给我看,果然几组同学成功看到了彩虹。其实孩子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探究过程,用阳光和水的折射两种因素解释了彩虹现象,达到了探索的目的。这时,我再给大家解释,阳光就是由七色光彩组合而成的。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与共同探究能力。时下,很多孩子们都是家里的独子,这对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影响很大,进而会影响科学课堂的顺利开展。为了克服这一点,我让学生之间组成小组,给小组成员设定好角色和任务,包括材料管理、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发言汇报等,并定期轮换角色,这样一来,孩子们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必须互相沟通,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探究过程。长此以往,既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又促进了学生之间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

4.结合科学的课堂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小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孩子们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以满足被认同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评价的实施。课堂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较常见的是教师评价,可以是话语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切忌在言语上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也可以是肢体语言评价,一个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眼神、肯定地点头、夸奖的手势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都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此外,学生之间互相激励的作用不可小视,教师要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善于发现闪光点,敢于发表不同点的习惯,利用同伴评价的作用完善自我,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评选班级“科学之星”等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班级里的“小明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总之,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的主阵地,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更加优化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在激情中、思考中、合作中自主探究,在亲历中、交流中、倾听中获得感悟,提高能力。

“现代化”课堂 篇4

一、利用多媒体直观性的优势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难以使学生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时间内直接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从形象的感性认识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立体几何中空间几何体的面、相对的面,观察相对的面的形状,比较相对的面的大小,认识几何体的棱及顶点,学生能很容易地总结出几何体的特征。

二、利用多媒体趣味性的优势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改过去课堂上静态信息辐射的局面,使原本呆板的东西动起来。例如:在指数函数讲解前,用电脑展示生物中细胞分裂的例子,第一次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第二次由两个分裂成四个,第三次由四个分裂成八个,如此,第x次分裂后细胞数y是多少,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通过运用多媒体,学生在这样有声有色的情境中乐此不疲地讨论并且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三、利用多媒体形象性的优势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在教学时有些概念的建立只靠教师语言传递,学生往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弥补这一缺陷。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是函数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习的关键是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只向学生展示问题的结论,而不揭示问题的探索过程,就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索过程,正确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结合新课程教材,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和PowerPoint软件制作教学课件,提升教学效果。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抽象出数学模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四、利用多媒体艺术性的优势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心态结合到一起。它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认识并了解更多的事物。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中,我上完了新课以后,出示了大量的对称图形,并配以舒缓的音乐:故宫、北京天安门,埃及金字塔,巴黎艾菲尔铁塔,罗马大教堂等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充分感受美、鉴赏美,从而认识到在建筑物中蕴含的对称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在数学课中渗透了美学教育,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适当应用多媒体,不是什么地方都用。

计算机起的是辅助作用而不是取代作用。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选择,不能唯“电”是从。应该由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媒体,而不是由教学媒体来主宰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并且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没有教师的板书,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节奏,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

花,不能一味追求材料的堆积,而要注重问题的品质和建构方法。数学不同于语言、历史等人文类学科,备有大量材料并不是数学课的关键。通过不断闪现的画面,显示大量的题目和解答,来提高“效率”、“增大容量”,是初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者很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

多媒体教学要尽可能多提供让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注意力集中。计算机的优势很明显,优越性的主要体现是直观形象,易于接受,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有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徐嫁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学数学月刊, 2009, (2, 3) .

“现代化”课堂 篇5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科教学的研究 学校工作的中心就是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在现代化的时代,如何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我们重点探讨的问题。我们准备分两个层次进行研讨:第一,以单科单人为突破点、实现以点带面,在取得初步经验之后,我们及时将实验科目扩大到语文、数学、思品、科学、美术、音乐。每一科都先选一个志愿教师,作为点的实验,力求取得有针对学科的共同经验,并尽早推广。第二,面向全体学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全方位的进行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一年来的实验研究,我们尝到了甜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显著。

教师要解东群、刘采丽等通过实验总结出了相关的教学经验,他们认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这些现代教育手段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于是他们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并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他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电教媒体,可创设新颖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教媒体,可化抽象为直观,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运用电教媒体,可提供生活原型场景,从而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知识建构的独立性、反复性和主动性更加显著。通过开放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们依据个人兴趣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形成不同的研究小组;然后指导学生根据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和步骤,帮助研究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和网络信息的搜集指导:上网、搜索、阅览、摘录,最后利用搜集的资料,完成各组的研究小结。这个过程是学生的实践体验,是学生情感体验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在收集、分析资料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上网查询、阅览收集的科学方法。在自由舒畅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使教室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课内外与校内外的延伸、整合。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搜集的过程相对独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再加上信息的处理也需要几个反复的过程。网络查询、阅览收集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这要归因于信息来源的开放性和对信息的反复加工过程。

二、积极实践与探索,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 我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强调获取信息、过滤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强调学习的全过程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为重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

1、设置情景,明确方向

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明确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向,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在处理方法上,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或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唤醒对相关经验、表象的意识。

2、资料收集,完成主题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一、初步获取信息。

二、加工、处理信息。

三、形成初步学习成果与体会。

四、对学习成果的进一步研讨。

五、完善、修正研究成果。这几个步骤,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在不断重复、穿插着的。无论是阶段性完成的主题,还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主题,都在不断地得到新的信息、不断地进行研讨、不断地完善、修整形成观点与成果。这样,学生的知识框架、观点与成果才不断地由错误走向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逐步趋向完美。

3、展示观点,深入认识

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观点与成果、修改观点与成果,完成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教学的结束。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习者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砥砺与补充,完善、加深对拓展阅读主题的认识,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对完成的主题可以利用各种形成进行长期的展示与交流。通常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学生口答与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问题来形成一种表彰的气氛。一方面对研究的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另一方面也更突出了研究的氛围。

三、扩展子课题,全校范围内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校聘请区教研员对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举行专题讲座,向教师传授教育教学理论,传递教改信息,介绍实际经验。

通过相关的课改培训和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培训,学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都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每个学科都有相关的教师进行了录像竞赛课。我们课题组经过学校的调查研究,结合我校的实际,决定把子课题扩展到其他学科,重点从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开始,在各个学科中开展相关的活动,并以《信息技术》学科带动其他学科逐步深入研究。

地理课堂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碰撞 篇6

关键词:地理课堂;现代化技术手段;碰撞

网络化的时代,多媒体更受学生青睐。笔者在地理课堂中尝试了一些小软件、新式演示文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收到了较好效果,并有幸在2015年10月下旬对全区地理教师进行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效地理课堂”的培训。

一、各类教学小软件

此次教研活动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将一些现代化电脑教学软件和手机APP软件与大家分享,适合所有工作在一线的教师。

首先,运用超级录屏 8.0软件。这是一款被称为“傻瓜”式录屏的软件,因其操作极为简单便捷而得名。第一步打开屏幕录制,第二步设置录制文件保存路径,第三步点击开始录制,然后将自己要录制的内容在电脑中找到,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录制结束后点击结束录制,一堂属于自己的微课就已完成。图1为录屏部分操作流程图。

教师每堂课都可以制作符合学生学情的微课内容,用自己录制的视频为学生讲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敬仰之情,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其次,利用软件硕鼠下载网络视频。除爱奇艺等少数收费视频外,其它绝大多数视频只需把链接复制到硕鼠下载界面,在保证网络畅通的情况下很快便能下载到教学中需要的教学素材,将其多媒体视频资料插入教学过程,不仅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更能让学生接收最新的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图2为硕鼠操作流程图。

第三,布置思维导图相关作业。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制作作业,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作业交得齐、质量高,甚至还有学生要求多布置作业。网络上有众多制作思维导图的好软件,在开展会议报告和进行复习总结课时,思维导图可以派上大用场,直观、全面、吸引力大。同时,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想象力旺盛的阶段,思维导图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任其在某个知识点中探索遨游。专业软件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作品稍显单调,灵活度较差(如图3),所以笔者更倾向于自己用简单的彩绘铅笔制作(如图4),不仅可以按照地理科目的特色设计教学,也能够将学生绘画的爱好用之于地理课堂。

二、专业演示文稿软件

微舞幻灯和Prezi两款软件可以更好地呈现地理教学素材,能够将地图无限放大和缩小,并且具备常规PPT绝大部分功能,还弥补了PPT演示文稿的缺点。由于这两款软件已经有教师在相关期刊上详细描述其使用过程,故这里不多加赘述。

三、课堂教学助手软件

教师最担心的是一言堂,没有学生举手发言,活动开展不起来,或者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就可拿出点名神器。推荐给大家一款随机点名器(如图5)和一款较适合地理课堂的教学助手(如图6),前者适合任何科目的教师使用,每堂课用上两次,提问的时候打开随机点名机点击滚动,学生喊停就会随机抽到某位学生,而教师只需在下载好软件之后将所教班级学生姓名编辑在指定文本中即可,这样的点名方式对学生而言不仅有新意,更体现了公平;后者可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地理教师教学,直接导入教学资源,在里面设置好问题,分组和随机点名同时进行,一可减少教师的备课量,二可保持课堂的活跃性和学生的紧张度,三可让教师上课操作更加便捷。

四、在线网络教学

笔者最受学生欢迎的是两堂直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地理课。一堂课是利用在线谷歌地球进行经纬网特点的复习以及教授经纬网定位、辨别方位的知识。打开软件学生可以非常直接、清晰、动态地观察到经纬网,很快知道任何地点的具体经纬度位置(如图7)。

另一堂课是利用百度地图教授“地图的阅读”,涉及地图与人们的生活、选择什么样的地图、地图的图例和比例尺等内容。在讲解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表示内容详略关系这一知识点,只需将在线地图拉大,比例尺也随之变大,范围则变小,而看到的内容却越来越详尽。一个简单的操作学生立刻明白其中的对应关系。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的现代化,更认识到教师的智慧,学生获取了知识,还明白了知识就在身边的道理,课堂氛围热烈、师生关系融洽。

五、现代信息技术平台

笔者与这些现代化教育手段结下不解之缘,要归功于平时热衷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学习。各种民间网络组织给地理教师提供了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的平台,如星韵地理网,里面就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该网站还会每年在不同城市举行一次全国大型年会,让星韵群友们面对面交流各种地理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

“现代化”课堂 篇7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含义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服务教学的一种方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 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其独特的特点:它能通过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 以直观的物象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达到自主获取知识的目的。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演示, 可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汲取知识。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助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设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 如果能充分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把教学内容中的相关图像、文字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激发其求知欲,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 不是直截了当地讲方法, 而是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用多媒体演示一面圆镜子被摔碎的情境, 然后只出示边缘的一块碎片, 让学生根据边缘碎片来制造出一个和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 并且让学生用纸片替代镜子, 自己动手, 小组探索, 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思考, 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寓教于乐。

(二)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巴甫洛夫说过:“在学习过程中, 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 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 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更是如此, 我们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使之具体化、条理化, 使学生容易理解, 便于掌握。例如在讲授“黄金分割比”时, 我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美的建筑物、美的人物让学生欣赏, 然后品析美的原因, 从而引出数学上的美的标准。在进行“平行线”的教学时, 我先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关系的物体运用多媒体展现出来, 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平行概念, 再用直线代替图形中互相平行的部分, 并运用多媒体的演示, 让学生明白平行的两条直线永远都不可能相交的概念。这样就把简单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形象的图形, 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枯燥的数学计算趣味化

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但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 加上计算速度又慢, 无形中让计算变成了一件很枯燥的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介入, 改变了这种现状。如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 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方面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 刺激学生注意, 寻找条件与条件, 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 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 绘制线段图, 化抽象为具体, 帮助学生审题, 理解题意, 启迪思维。例如在教授“运用轴对称图形找运算关系”时, 我先出示了大量的对称图形并配以舒缓的音乐:故宫、北京天安门、玉湖公园内的建筑物………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充分感受美、鉴赏美, 在认识到建筑物中蕴含的对称美的同时找到了相应的运算关系式, 进而准确计算, 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索中解决了实际问题。

(四)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静止的几何图形动态化

“几何图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普遍较差, 很难找到解题途径, 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 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态化, 动静结合, 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例如, 在教授“组合图形面积”时, 我事先设计一组图片, 通过电脑演示, 用平移、割补、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动画方法分散难点找到突破口, 让学生形象理解, 找到简便方法。同时辅以加线法、平移法、旋转法等, 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使教与学充满生机, 使学生学得主动,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因此, 在教授“角的概念”一课时, 我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 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 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 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 另一条边移动, 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的显示, 可以使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 化静为动, 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总之, 教师应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设最佳氛围的教学情境, 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让枯燥的数学计算趣味化, 使静止的几何图形动态化, 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以最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 现代化教学手段已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作为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数学学科,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意识,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高淑霞.初中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 .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9.5.

“现代化”课堂 篇8

一、利用信息技术,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1.在英语教学中,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时, 教师应从网络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中, 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把网络资源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 融音、像、形于一体进行听说训练, 这样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 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全方位地使语言思维与表达实践相互融合, 突破了传统教学只能设置声音场景的局限性。在这种教学情境中, 学生可在设定的画面、文字、动漫中获取知识, 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师还应将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多样性, 使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例如, 在教time这课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有重点地呈现4个时间段的钟表画面, 随即依次呈现相应的表达法, 即直接读 (从时到分) 和到读法 (从分到时) 。这样, 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内容。

2.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 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我们可以在网络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图片、歌曲, 然后经过整理, 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使课堂变成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可听可视的动画, 让学生觉得英语这种语言离我们并不遥远, 从而可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作为出发点, 让英语教学更多地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让学生形成用英语与其他人交流的能力, 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以达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培养学生敏锐观察、求异思考的能力, 还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在教Pets第一课时, 我通过播放视频《动物们的狂欢》导入课堂。我让学生根据动物的图片或叫声猜测动物名称, 即刻将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通过观看图片, 倾听有关声音, 再加上简单的合作练习, 学生一听到猫的声音, 便能脱口而出“cat”, 听到马叫的声音便说“horse”, 听到羊叫的声音便说“sheep”, 听到狗叫的声音便说“dog”。学生很感兴趣, 踊跃发言, 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而且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令我很是欣慰。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就能让英语陶醉学生, 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多投资些时间和心智,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使学生从心底滋生出一种对英语的喜爱之情, 把学英语当成一件开心而愉快的美差, 而不是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役。

三、利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应积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运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创设语言环境, 使学生所学有用武之地。教师在教学中应本着创新和开放性的原则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 加强思维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发展, 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取学习英语新知识的渠道。现代教育技术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 能有效渲染课堂气氛, 并通过创设各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庞大的信息量润物细无声的传授给学生。这一点是传统教学中单纯“听”这一媒体途径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教学更符合人的思维特点和思维习惯方式, 更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同时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 激起了学生探索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有效地提高了其听、说、读、写的整体综合能力, 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 实现有效和高效课堂

传统的听、说的平面教学方法远不能适应现代英语课堂大容量高效率的要求。因为英语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把视、听、思考结合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只有运用电教媒体, 才能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某一事物时, 感知的效果要高于单一的感知效果。例如, 学习Asking the way这一课时, 我先出示一份本地的地图, 让学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为他人指路。这样借用多媒体技术, 把地图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 使学生有了学以致用的自豪感。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立体式艺术, 因此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时尚和必然, 这是因为它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 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 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娱情激趣, 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等特殊功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可使学生乐看、乐学,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信息技术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化静为动, 有效地促进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多信息、大容量和高效率。但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只是一种全新的英语学习模式, 并对教师和学习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 并做到适时、适度、适量,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根据教学实际, 科学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从而能获得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摘要: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在英语的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手段, 教师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片段等素材进行综合处理, 以达到文、图、声、影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整合, 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电子教材”走进现代课堂 篇9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孩子, 是初具现代信息素养的孩子, 是会学习的孩子。

近年来, 学校在田校长的带领下, 不断开拓创新, 走信息技术发展之路, 运用数字技术孕育学生明天的智慧。学校始终以继承、发展、融合为宗旨,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优化、融合为手段, 全面打造学校的数字教学空间, 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字思维品质。在对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互动反馈技术和i Pad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学校在诸多优势之中, 最彰显的就是数字化课堂和现代化教学。

现在的丰师附小已然形成了自己办学的独特风格, 就是将课程设计作为教育的主体, 以新媒体、新设备作为优化教学方法的载体, 以对学生整体培养的目标设计作为办学方向。2012年3月, 学校以三年级作为i Pad教学实验班, 经过一年半的探索, 到本学期实验过程涉及三四年级15个教学班的530名学生和9个学科的41位老师。每一节课都呈现着不同的亮点, 课堂的变化让我们无比激动, 它所展现的教学要素都将成为未来教学模式的依据。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 许多变化逐步地呈现出来。特别是我们使用的教材, 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谈及教材, 作为教师的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我自己也用了十几年的纸质教材, 备课、上课。今天, 电子教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改变了以往的教材呈现的方式, 使得课上所有的呈现方式都变得丰富了、记录变得简约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建立了。

电子教材刚刚开始使用时, 我们的学生们说——

三年级下学期, 老师说:“从这周开始, 我们三年级就可以使用i Pad了。”同学们听了高兴地蹦了起来。等老师把i Pad发到了我们手里时, 有的同学忍不住把它的盖子打开看看。上学期老师已经指导过i Pad的使用知识, 使用起来很得心应手。这学期的课本全都输入在电脑里, 学习起来既方便快捷, 又减轻了书包的重量。

数学课上,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电脑, 轻轻地用手指点了一下屏幕, 数学书上所有的内容都显示了出来。老师让我们找到第几页时, 我快速找到了, 真的很方便。我原来的担心看起来都是多余的。开始做竖式计算了, 我的手指像在上面跳舞一样轻轻地触摸着, 把答案写在了上面, 嘿, 这么快就显示出来了。还可以验算呢, 真的很神奇!

语文课上, 我们告别了白纸黑字, 可以将语文书中的字体变大, 也可以将自己觉得重要的字句用其他颜色代替。在课堂上, 再也听不到翻书的声音, 只需在电脑屏幕上用手指轻轻一划, 书页就会被神奇地翻到下一页……

今年, 学校给我们三年级同学每人配备了一台i Pad用来教和学, 老师教我们在屏幕上显示的“移动滑块来解锁”上用手指往右边滑一下解锁, 解开后屏幕上出现了许多程序, 老师让我们点击办公软件, 里面包含着许多小软件, 其中Doc AS软件里面有很多书, 全部是我们学习要用到的, 平时学习就从这里面找书, 我觉得上课用起来既新奇又方便, 每天上学不用带很多书, 减轻了我们书包的负担。在所有课上都会用Doc AS里面的电子教材, 书上可以进行书写, 画各种标志。我感觉使用起来真方便啊!

我感觉到i Pad非常神奇, 因为教材上的内容被做成了软件, 安装在了i Pad上, 我们上课时只需要点击相应的学科就可以进行学习了。比如上语文课时, 我们打开软件后, 点击语文学科, 进入编辑, 就可以用手在屏幕上书写文字, 完成后就保存在i Pad里了。

自从使用了i Pad以后, 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它, 我可以直着腰走路了, 因为各科目的学习内容早已经下载在i Pad上了, 课本已经远离了书包。我们使用i Pad写文章中心思想的同时, 还可以练习打字, 锻炼我们左右手的配合能力, 练习归纳总结。i Pad对我和同学们非常有帮助, 因为它能让我们学习起来更加简单, 因为在我们电子教材里是用电子铅笔, 书里面还可以放大和缩小。

我刚拿到i Pad时, 第一感觉是它太漂亮了!薄薄的机身, 大大的屏幕, 简单、精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包括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各科知识, 使我不但能用i Pad轻松学习, 而且原来书本上的知识, 利用电子教材能随便调出来, 换页、跳页, 点击编辑就能输字和打字。

i Books电子教材的使用

孩子们使用的i Books电子教材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制作的个性化教材。它以电子书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 并对现有教材内容加以充实拓展, 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电子教材能够将课本中材料信息生动地展现出来, 如文字、图片, 用悦耳的声音, 优美的动画, 绚丽的色彩有机地联系与整合,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将所教材料内容中涉及的知识点一一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将文字、动画、图片及视频融为一体。

教师们指导学生在i Books软件中直接进行阅读。我们在i Books电子教材中设计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介绍, 针对文本内容“配备”了精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对学生容易困惑的地方合理设计了拓展阅读, 并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了巩固练习。

如语文《翠鸟》一课, 纸质教材中只针对第1自然段翠鸟的外形特点有相应的图片资源, 而第2自然段翠鸟下水捕鱼的过程学生不容易产生直观印象, 电子教材中配备了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丰富文本。

再如语文《探索者1号》一课, 在第三自然段旁除了有相关的图片资料, 还进行了一些相关资料的补充, 通过课内拓展阅读, 使文本所述内容更有说服力, 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在第二自然段的旁边, 设计了一道拖拽练习, 这既是对文本内容的补白, 又是落实“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进行表达”这一目标的训练。

精美的电子教材, 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课内的拓展阅读和即时反馈的练习, 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起到了作用。真正为有限的课堂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i Books电子教材的应用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空间的建立

i Books电子教材的应用, 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以及认知水平有选择性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1.个性化的电子词卡生成。电子教材中,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 对于生僻的词、句子用手一划, 所选中的内容就被拷贝了, 自动生成了学生的电子生字卡片, 学生喜欢多少, 就记录多少。这个词汇是个性化的, 是针对学生个体对于学习的需求和爱好以及困惑来选择自己的内容, 并且自动生成了个性化字词卡片。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卡片, 具有完全的个性特色。

2.电子教材中可以设计制作选择题、判断题、图片拖拽等形式的反馈练习。在练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自己核对答案, 并通过重新作答修改答案。在题组练习中, 可以直接生成题组完成情况的评价和反馈, 这种全员参与的即时反馈操作节省了教师批阅的时间,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练习的活动中来;自己核对答案和重新作答的功能又节省了全班交流反馈的时间, 真正把时间还给了每一个孩子;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 还可以实现针对不同学情的分层教学。

3.每当教师让学生去平台上下载电子教材的时候, 学生下载完毕后都会忍不住翻看电子教材, 认真读着自己喜欢的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教材中拓展部分的内容学生可以随时反复进行阅读。这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可能。

4.电子教材使得多学科知识相融合。将练笔的内容做到每一本“电子教材”中, 习得后学生进行练笔的训练, 我们很多学科都有这样的练习, 特别是在语文学科, 对于学生写作的训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根据补充内容, 学生仿写文章段落、续写等, 训练内容依据学生个性化水平而完成。

进一步使用后, 我们的学生们说:

语文课上我们边读课文边浏览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拓展了知识领域;i Pad图文并茂, 学习非常直观, 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 i Pad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 而且带给我们更多、更新、更全面的知识, 所以我们喜欢它。

i Pad使用起来非常有趣, 它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学习起来也很轻松, 考试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感觉自己变得更爱学习了, 同时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觉得有了i Pad以后, 就变得更方便了。比如以前英语语音需要老师一个一个地教我们, 现在有了i Pad中的英语电子教材, 就可以想听几遍就听几遍了, 而且还有相应图片, 可以知道这个单词、句子的意思。

我们在电子教材里边就像一个个知识渊博的博士, 能学习其他更丰富的知识内容。i Pad包含了我们所有应学的课本, 我觉得现在的品社课、科学课、音乐课都比以前更形象了。我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真是方便!

美术课中的电子教材, 我最喜欢, 里面有很多相关的绘画作品, 不用买很多画家的书籍, 还可以仿照作品绘画, 我们画完了还可以跟图片对比。真好啊!还有语文数学也很方便, 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画杨桃》、《爬山虎的脚》好多课文, 就用i Books下载了各种视频和文字资料, 学习起来特别有意思, 学完以后老师直接用电子教材的练习就进行检测。我们的视野开阔了, 知识丰富了, 动手能力增强了……我的感受会随着使用越来越多。总而言之:i Pad就是我的好帮手!

看了很多学生写的感受, 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我们的电子教材, 丰富了学生课内外的知识, 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 学生学会了使用电子教材。孩子们紧密结合文本, 并从中学习感悟, 利用丰富的资源拓展、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我们的课程标准, 分解细化教学目标, 按照“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教师有效的“教”, 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高效的“学”。

教和学密不可分,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共生现象。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必定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使用了电子教材以后, 这种改变是显著的。过去学生在传统的纸质书籍上阅读、划批, 现在知识可以触摸了。学生可以任意地在i Pad上进行写画, 可以完成书本上的作业, 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记录感受, 很多作业的设计展现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电子教材中完成词语的积累、句子的批注、字义词义的理解和优秀作品的赏析。我们说它是电子教材, 其实这个“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共用的, 教师可以用它来教, 学生可以用它来学, 师生可以在同一个“教材”上操作。教与学因i Pad中的“教材”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现代化”课堂 篇10

一、强化现代化教育技术和设备的作用, 提高教师重视程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获取知识信息, 是以感知为起点的。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知越强烈, 获取的信息越多。语言学习中, 语言的场景越形象生动, 语言的功能就越明显, 语言形式就越容易掌握。因此创设广阔而生动的语言环境, 是外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传统课堂的局限性, 使教学平面化、抽象化, 缺乏表现力, 无论教师如何认真讲授, 也不可能创造出丰富多变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不易于克服母语带来的影响, 更造成学习语言单调、枯燥的事实, 从而使学习者失去热情和兴趣。利用现代化技术使悦耳动听, 紧扣心弦的音响作用于学生的双耳;使形象逼真, 绚丽多彩的图像作用于学生的双眼。丰富的信息使人的感官产生广泛的兴奋点, 让学生识别得多、接受得快、记忆得牢, 从而使语言为已所用。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和设备运用于语言教学中, 是符合语言的认知规律的, 是单纯课本所难以比拟的。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诸多好处, 并没有被教师广泛重视, 或是重视程度不够, 所以高度重视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是使其广泛应用的前提。

二、充分利用课件资源, 优化学习环境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广泛利用课件资源的交互功能, 使学生在有趣人机对话练习中, 提高语言听说能力, 并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复习时, 可把问答、习题辅以图片或文章用计算机放映, 采取集体作答或双人一组作答等。新授课时, 可从资料室里收集与课文相关的磁盘和软件, 根据需要制成组片或插件链接播放。在听课文录音时, 将课文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 让学生思考。问题的设计贴近课文内容, 应起到训练学生听力和课文理解力的双重目的, 其操作性、交互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不感到厌倦。剩下的问题处理更是灵活自如, 从题型设计花样上, 可以使用不同的软件制作出不同的音像效果,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花时间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灵活多变的、且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和画面, 把静止的语言材料与活动画面结合为一体, 构成教学课件, 使学生既能观其形、听其声, 又能身临其境,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表演欲,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始终保持高度学习积极性的主动参与者, 在这样一种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下, 教育学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例如, 在讲授新语法知识现在进行时态时, 可围绕“What are you doing?”开展教学活动, 运用多媒体设置一系列卡通课件, 并配以声音, 让卡通人物边做动作边说话。学生看了卡通画后, 基本上能悟出所要讲的内容。当教师问:What are you doing?他们基本都能回答。简单几个画面几句引入新课:现在进行时态, 使学生顺利通过认知障碍, 愉快地学习。

三、师生协调配合, 变模式教学为主动探究

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利用现代教育信息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 并把它们合理地利用到课堂教学中, 还要鼓励学生搜集和英语学习相关的信息、图片、音乐、影像等, 让他们自己制作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 通过评比的方式, 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做不仅能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好地发挥作用, 更培养了学生动眼、动手, 动脑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活动面广、活动量大, 各方面的能力在亲身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而且还能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联想是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和纽带,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问题 (知识) 产生的过程加以展示, 对图片、声音做不同的剪拼组合, 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联想, 产生思维的创新。联想也是对记忆最有效的帮助。比如英语中大量的单词记忆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单词表达的意思用计算机制成幻灯片, 展示其图形和声音并配以相关的释义, 这样新单词便在语音语调、拼写、释义, 运用等几个方面同时加强, 让学生记忆时有联想的空间。

四、延伸课堂, 扩大领域

在实际英语教学进行口头表达时, 很多学生总是吞吞吐吐表达不完整, 究其原因,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没有在实际中加以应用, 当前的条件状况又没有使其发挥, 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它的巩固和提高。现在我们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尤其是校园网络, 能将思维引入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 比如我们可以借助网上信息组织学生开一节主题班会, 要求学生从网上收集关于圣诞节的故事、卡片、歌曲或诗歌等, 通过整理, 加上自己的语言, 在圣诞节到来的时候让他们给大家表达自己对同学或老师的希望与祝福, 这样既融洽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 又锻炼了学生的对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 可谓一举多得。另外, 我们中国的教师教英语时语感语调不免有些生硬, 没有英语原来的那种圆润与动听, 更何况大部分教师都是传统英语的学习者, 更不免有这些缺陷, 这势必影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如何弥补这些不足呢, 那就用现代化信息手段, 收集原版的英文影片, 让他们体会原汁原味的英语。这样做 (1) 能使学生减少对英语应用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平时虽然学习了英语, 却不知道能不能用, 讲出来别人能不能听懂。当他们观看这些影片时, 就会得到检验。 (2) 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当欣赏一部英文影片, 他们也能听懂一部分内容, 便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也坚定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3)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纠正发音, 培养语感。在观看影片时学生注意力集中, 全身心投入, 情绪随剧情而变化, 注意倾听影片中的语言, 无意中纠正了自己以往不正确的发音, 富有感情地读出英语, 锻炼了听力, 相当于上了一堂高效率的听力课, 久而久之他们的口语和听力便会大大提高。 (4) 可以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西方文化, 提高英语学习的动力。

以上是本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利用的一些浅见, 也是对目前在教学中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利用认识不足、开发不够的现状的分析。我们迫切需要改变现状,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 培养出真正符合信息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现代化”课堂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情境教学;合作学习;问题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18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49

“教育”不是填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在教育的过程中,只要守住传统,守住我们自己的长处,并且结合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大胆尝试,转变教学思路,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而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让历史课程既充满魅力又高效、实用。

一、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有积极性,就要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进而喜欢上历史课。教师要主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来灵活的设计教学流程,利用好教学辅助设备如历史地图、影响资料以及多媒体设备等来改进教学手段,多种途径向学生呈现所学,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到《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流程,课前屏幕展示《国家》歌词,上课铃响,教师宣布上课,播放歌曲《国家》,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在屏幕上播放三组中国外交图片,第一组中国古代千年辉煌外交图片展(如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第二组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外交图片展(如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签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等),第三组新中国外交成就图片展(如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等):(约两分钟)图片展示完毕,歌曲播放停止,屏幕再现《国家》歌词。通过这些信息的呈现,教师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导入 “一个时期外交的兴衰与成败,不仅与外交官的睿智和个人魅力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同本国独立自强与富强为基础。上下两千年中国外交,再现了中国由辉煌——衰败——强大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外交政策的出台,走向世界的中国在外交领域又取得了哪些新的成就呢?”这样安排的设计意图三组图片增强学生感知历史的直观性,通过对比,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弱国无外交,而如今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高度,由此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既创设情境,又激发兴趣,同时还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一箭三雕。

二、组织学生模拟表演,体验历史情境

初中生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和向往,有些问题当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去参与时,往往能够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历史教师要结合初中生这样的学习特点,针对一些学习内容给学生们创造表演、展示自己的平台,来提升学生们学习兴趣且加深学生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一课时,我这样设计教学情况,以班长杜若晨名称延伸而来(因其生活背景、家族与前苏联为背景),分角色扮演,以班内某位同学的一家创设情景剧,分别讲述他的一家【幸福篇】【不幸篇】【抗争篇】【再抗争篇】【骄傲篇】【感悟篇】来分环节完成教学。这样相对宽松和以学生模拟表演为主体的课堂,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由【幸福篇】【不幸篇】加上对应图片,情景逼真、化难为易突破本课难点,师生自然得出革命爆发的背景。由【抗争篇】【再抗争篇】升华二月革命上升到十月革命的必然;由【骄傲篇】【感悟篇】让故事有始有终,圆满结束,有知识上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知识难度进一步延伸——水到渠成。在引导学生理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时,本着“淡化理论,减少结论”的原则,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与探究空间,从而培养历史思维。上升知识难度与深度,自然中回归文章结教学专题——国际无产阶级斗争或者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最终达到降低历史教学的综合运用的考察难度。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境

在现代化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资源来向学生们呈现相关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把那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而且能够很好地弥补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的一些不足,有利于学生整体知识体系的形成,学生们在这样的过程中,感觉把知识会理解起来简单了,历史知识也更有意思了,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已经不再是神话。

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们呈现所学,对于知识积累相对较少的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来说,能够较好地弥补学生知识积累的劣势,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进步,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历史课变得有意思、有意义、有收获,每一节历史课都是高校课堂,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课。课堂教学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唐冰寒.校园网络素质教育载体的多样化趋势[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

[2] 肖范.开展电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

现代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 篇12

培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现代化的教师。作为一名现代化的英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力争做一名集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促进者及评价者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

一、做一名优秀的引导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人想学好外语,他们更应该依靠自学,而不是由老师教。那就是说,即使是在英语课上,那些竭尽所能夸夸其谈的老师,也只能被称之为演讲者,而不是导师。一名导师应该帮助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由一名权威的角色转变成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所谓的引导者,就是教师应该学着引导,而不是“填鸭”。

那么教师该如何当好一名引导者呢?

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生成性教育。教学法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而不能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应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强调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应当认真设计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学着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体会学生的想法,从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接近学习目标。例如,在“Going Place”的第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旅游经历,激发学生的旅游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讨论旅游的相关话题,比如:路线选择、订票、膳食及心情等。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并强化对知识的渴求,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深入探究,在完成各层次的任务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不断地使用教学交际用语,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反馈,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个调节应该是持续更新的,而不可墨守成规。例如,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然后让他们分别就每个单元做出词汇测试任务。也可以找出某个方面的英语警句,如健康和财富方面的内容。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在自主活动过程中,也激发着学生去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并在相互合作中进行交流。

二、做一名优秀的激励者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表现为一个长者。一旦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总是会说:“No!No!No!No!”“You are wrong!”或“You are not listening to me!”这样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而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应该是以激励者的身份出现。“Good!”“Well done!”“Excellent!”“Wonderful!”等这些话语应该更多地出现。一个激励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唤醒学生诸如生活观、价值观及热情等情绪因素。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创造性学习上。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仅提供了各种各样音视频协同的声像刺激,而且提供了可视的、具有友好界面的交互学习环境,这非常有益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

那么教师该如何当好一名激励者呢?

首先,教师要做好三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激励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提供多样化的活动、任务和材料,采用合作而非竞争的目标。第二,教师在更正错误的时候必须讲究艺术,并选择合适的时机,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方法,不逢错必究。教师可以重复学生的句子以更正错误,这样既不伤学生的面子,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正确的句子来学习。例如,过去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有些老师经常会打断以更正学生的朗读错误。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热情,而且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导致一些学生不敢再讲英语。这些应当避免。教师不能公开地批评学生的错误,而应及时地在公开场合表扬学生,这样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也要善于理解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状况。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既能使学生独立学习,发展潜能,又能使学生相互合作,交换信息,从而增强个体和团体能力,共同进步。

三、做一名优秀的组织者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发布命令,由于教室内的教学基本是封闭的,教师没有太多的引导和管理。与之相反,在现代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和组织。所谓组织,就是指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和在线教育资源使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最终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Dole所说: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地位就如同指挥官。教师应当从师道尊严的神坛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去。教师应当通过组织英语教学活动,身处同一平台和学生一起交互探索。应当通过全面提高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来促进他们成长、成熟并成为有用的人。组织者这个角色对于教师来说是最难的,但却又是最重要的。教学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组织。

教师要做好一名组织者,首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要预见到学生的思维是领先于教师的,要做好向学生学习的心理准备。并且,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任何任务之前必须作准确而全面的介绍,这样学生才知道他们该干什么。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必须花一定的时间想清楚如何介绍,才能使学生清楚地理解。

其次,教师要从学生的特定实际出发,而不是照搬教案。教师注意的重点始终要放在学生身上。换句话说,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干什么,在想干什么;他们已经懂得了什么,他们需要什么等。教师应该弹性地组织和调整教学的每个环节。以标准的听力教学为例,如果教师仅仅按高考的听力要求那样,第一部分听一次,第二部分听两次,来进行同样的训练,那显然违背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最后,教师在组织的过程中应该公正。应当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同样的机会、评价方法和标准。否则,大多数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反感教师。教师不仅要严格,更要宽容。那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同时,不要学生一犯错误就立刻进行纠正。否则,不但对教学有负面影响,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同情并支持那些被批评的同学。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来营造一个好的交流氛围,从而确保不同的环节能顺畅地进行。但学生在课堂上也不能过度自由。教师要采取特定措施来阻止诸如突然发问之类的不当行为。这些措施包括短时间的停止上课、适当的惩罚、课后个别谈心等。此外,身为英语教师,在学生感到疲劳的时候,要善于运用英文歌曲、游戏、绕口令、言语、格言等形式来加以调节。

四、做一名优秀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一步一步地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而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提高。现代英语教学则不同,英语教师不仅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主要任务和目标,更主要的是要使自己成为促进者。

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学习:

1. 增强学生的自尊;

2. 打破固有心态;

3.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4. 营造一个积极并乐于助人的环境。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是这样描述对教师的要求的:老师必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促进学生独立学习。促进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的角色。那就是说,教师通过把对课堂的主要控制权交还给学生来促使学生独立学习的方式,引导、鼓励、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个角色是所有角色中最难的,因为它需要熟练掌握其他著名的教学法的教师的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创造师生间、生生间有效的合作,还要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这样能够减少学生的焦虑,增强自信和自尊,构建和谐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英语学习环境、自学能力及个性发展等。与此同时,教师扮演促进者的角色可以帮助学生加速自学的进程。例如,当学生因为缺少词汇而停止交谈的时候,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词汇帮助学生继续交谈。如果学生还是没有应答,教师可以建议一些单词,如“Anything else?”或“Yes, but why?”等。

五、做一名优秀的评价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考试,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来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更多的是结果评价,而不是过程评价。评价者必须彻底地清楚现代英语教学的评价与传统英语教学完全不同。现代英语教学的评价不是总结性评价,而是形成性的;不是终结性的,而是诊断性的;不是管理型的,而是个人性的;不是综合的,而是局部的;不是整体的,而是详细的;不是严厉的,而是建议性的;不是内容驱动性的,而是目标驱动性的。

教学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完整部分。教师充分发挥在评价中积极的、引导的角色,以便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从而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影响。形成性评价更着重于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效果。除了评价知识和技能,形成性评价还适用于评价兴趣、态度、策略和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不仅是一个评价工具,还是一种学习方式。总结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这个舞台上的表现和能力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如果教师能考虑增加学生日常表现在整体评价中的比例,学生就能够保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

教师如何当好评价者呢?

首先,教师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理解得越多,就能越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对有效教学的引领发挥作用。通过评价,特别是课堂评价,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以便对教学采取及时的调整。这不仅是学校的要求,更是学生的迫切需求。

其次,教师应当善于诊断教学,并清楚地了解教学时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形成性过程,并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评价,教师能够发现学生不会做什么,会做什么,善于做什么,这当中后面两点更重要。教师应当鼓励他们发挥潜能,充分利用优点。此外,教师必须帮学生自我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真诚地评价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交互氛围。

最后,教师应该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听写、提问等形式定期地检查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对词汇、阅读和其他方面的检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来理解学生的学习;通过面谈和讨论会来鼓励学生进步,并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缺点。

上一篇:管理专业下一篇:特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