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违法(精选3篇)
民事违法 篇1
档案对于每个人而言可谓耳熟能详, 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规范档案活动, 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立法机构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以下简称《档案法》) , 档案法律制度成为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中的元素之一。于是, 依法治档成为法治中国的应有之义, 档案法律关系主体实施的档案行为都应当受到档案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 保证其在档案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一旦实施档案违法行为, 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档案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关注, 人们的视角主要集中在档案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违反档案法规定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 以及利用档案实施犯罪的刑事责任, 但现实生活中因档案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的档案违法行为造成利害关系人民事合法权益的损害而引发民事责任的情形时有发生, 相对于档案违法行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档案违法行为民事责任的特征、责任的形式与承担有何不同, 本文的思考缘于此。
一、档案违法行为的概念和构成
档案违法行为是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前提。何为档案违法行为?其概念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主要原因在于对以下三个问题的不同理解:第一“, 档案”之定义是否限于《档案法》的规定;第二, 档案违法行为所违之“法”, 是仅指《档案法》以及《档案法实施办法》, 还是包括所有有关档案制度的法律法规;第三, 档案违法行为所侵害的客体除了档案关系外是否还包括其他社会关系。目前, 多数观点是从狭义上理解档案违法行为概念的。比如, 有观点认为, 档案管理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因此档案违法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这种观点可以说是从最狭义上理解档案违法行为的了。还有观点认为, 档案违法行为就是档案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档案法律规范, 侵害了为《档案法》所保护的档案法律关系所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的行为。这种观点将档案违法行为侵害的客体限定为“《档案法》所保护的档案法律关系”, 范围也过于狭小。笔者认为, 对档案违法行为的界定不宜过于狭小, 应当从广义上来理解前述三个问题。首先, 《档案法》第2 条将“档案”定义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活动的历史记录, 且强调这种记录应该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 但在一般意义上, 人们理解的档案是指分类保存以备查阅的文件和材料, 并不强调其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如何, 如学籍档案、病历档案、会计档案等。丢失、篡改或毁损这些档案的行为同样属于档案违法行为;第二, 档案违法行为所违法之“法”首先是作为单行法的《档案法》, 同时还包括《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档案法规以及其他民事、行政、刑事法律法规中有关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第三, 档案违法行为的客体, 是指档案法律法规保护的, 为档案违法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既包括档案关系也包括与档案违法行为有关的其他社会关系。总之, 档案违法行为不能局限于《档案法》第24 条规定的8 种行为上, 根据调整对象、调整的法律不同, 可以分为民事档案违法行为、行政档案违法行和档案犯罪行为。
二、档案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重合
档案法律责任制度是档案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行为人实施档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理学上关于法律责任的定义主要有义务说、制裁说和后果说三种学说。义务说对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不加区分, 认为法律责任是义务不履行的必然结果;制裁说认为, 法律责任意指不履行法律义务因而应受某种制裁;后果说认为,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承担的因其违反法定或约定义务, 或不当行使权利、权力所产生的不利后果。后果说为我国多数学者所主张。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法律性质的不同,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两大类, 其中私法责任主要是民事责任, 公法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诉讼责任和违宪责任等。违法行为的复杂性导致法律责任承担的复杂性, 其中一种现象就是, 行为人的同一行为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之构成要件, 依法应当承担多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 这种现象法律上称为责任重合。我国《民法通则》第110 条规定“:对承担民事责任的公民、法人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 应当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 对公民、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条就是典型关于责任重合的规定, 同一违法行为可能会同时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种责任。在责任重合的情况下, 行为人虽然只实施了一个违法行为, 但因行为具有多重违法性, 因此要承担多重责任。《档案法》第24 条第1 款规定了档案违法行为行政责任和刑事的重合, 即对实施档案违法行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条第2 款规定了对国有档案损毁、丢失、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或者涂改、伪造, 造成损失的, 责令赔偿损失。赔偿损失属于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 但《档案法》规定由档案行政部门责令加害人赔偿损失, 显然与其民事责任形式的属性相悖, 而且《档案法》只规定了对国有档案的赔偿责任, 而忽略了单位、个人档案的保护, 将国有档案与单位、个人档案区别对待、不平等保护, 也值得商榷。
三、档案违法行为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依前述我国多数学者主张的后果说,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民事责任是当事人一方 (加害方或违约方) 向他方 (受害方或守约方) 承担的责任。档案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主要体现为对档案信息的侵犯和对档案相关的权利的侵害而承担的责任, 是作为加害人的档案管理单位或管理人员向权利人承担的责任, 一般由侵权法调整。实践中档案违法行为民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 侵害档案知情权的民事责任。《档案法》第四章用了四个条文对档案的利用和公布作了规定, 对于普通公民而言, 实现档案知情权的重要途径就是直接查询档案、利用档案。但是在我国的制度框架下, 档案具有一定的神秘性、专属性, 或多或少地阻碍了公民充分利用档案, 侵犯公民档案知情权的违法行为一般表现为不作为, 如拒绝公布应当公布的档案、不让有权查阅档案的人查阅档案、用人单位拒绝移交调离本单位人员档案等。
第二, 侵犯档案信息的民事责任。根据《档案法》第2 条对档案的界定, 档案是“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作为文字、数据、图像或音像等信息的载体, 其价值通过记载的信息得以体现。实践中大量的档案违法案例, 像伪造人事档案、涂改病历档案、篡改学籍档案等, 都是通过篡改、伪造或变造档案信息来达到其非法目的。此类行为侵害了档案的唯一性、原始性、真实性。只有客观、真实的档案才具有证明和凭证价值。只有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有效, 才能为档案日后的利用者作出判断提供公正客观的环境。
第三, 侵犯档案所有权的民事责任。档案的所有权一直是档案界、法律界的关注热点, 现实中, 档案部门习惯于集中式的行政管理模式, 无偿无条件地进行移交、转移和使用档案而不考虑档案所有者合法权益的状况大量存在。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 档案所有权受到侵害, 权利人可以对侵害人享有物权请求权, 要求加害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四, 侵害公民隐私权的民事责任。隐私权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民对其个人信息予以保密的权利。作为公民基本权利, 隐私权涉及与公民切身相关的信息的安全性, 因而关系到人之尊严和私生活的安宁。而档案作为记载文字、数据、图像等的载体, 有可能记载有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对公民知情权的保护以及档案的公共属性, 要求档案向不特定公众公开供其查阅、研究或用作其他方面即是档案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 档案公开则有可能涉及个人信息的披露, 就有可能造成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因此, 档案公开过程中如何保护公民个人之隐私权则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与档案违法行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不同, 档案违法行为民事责任具有补偿性的特点, 一般不具有惩罚性, 且责任的承担可由当事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自由协商。我国《民法通则》第134 条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的几种方式, 即停止侵害, 排除妨碍, 消除危险, 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 修理、重作、更换, 赔偿损失, 支付违约金,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包括除以上支付违约金和修理、重作、更换以外的其他8 种责任形式, 就档案违法行为民事责任形式而言, 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等责任形式。
摘要:档案违法行为民事责任是现实中较为常见, 但人们关注较少的问题。档案违法行为民事责任主要包括侵犯公众知情权、侵犯档案信息、侵害公民隐私权和侵害档案所有权等几种类型。
关键词:档案违法行为,责任重合,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刘胜利.档案违法的行政责任研究[J].兰台世界, 2013 (4) .
[2]李伯富.论档案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J].档案学通讯, 2006 (1)
[3]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刘凡明.档案违法行为的构成[J].四川档案, 1998 (3) .
民事违法 篇2
。发起人股东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关系相当于合伙,股东通过公司的资产状况很容易地了解公司的注册资本的到位情况相互行使监督权,且公司的股东更有条件防范出资不实,对出资不实地股东享有追偿权,从利益平衡的角度,不能让其他债权人承担风险责任。因此《公司法》第31条和第94条分别规定有限责任能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其他发起人股东对违法股东的虚假出资行为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从主体上说股东虚假出资行为主要会涉及到虚假出资的股东、已经完全出资的股东、已经成立的公司、公司债权人等主体。每个主体按照自己的地位有权向虚假出资的股东主张违约责任或者一般侵权责任。
上海注册公司解读增资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增资的手续如何办理
答:所谓增资就是增资公司现有注册资金,如50万注册资金现净增100万,则增资结束后营业执照将变成注册资金150万实收资金150万
增资分两种:一种为净增就是上述所说,一种是补足
补足就是原有注册资金为50万实收为10万,现补齐40万这样的为补足增资,这种的公司法规定为自营业执照发证日期两年内补足到位
公司增资有什么多方式如:现金,不动产,知识产权等都可以评估作价做为公司注册资金
上海注册公司中的移动网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是什么?
答:为适应市场发展及管理需要,信息产业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国务院令第 291号)第八条规定的授权,适时对《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进行调整。现行《目录》于2003年4月1日起实施。
移动网增值电信业务的接入专项是指建立与移动网络直接连接的服务平台,为移动网增值电信业务的业务专项经营者提供接入移动网络的服务,定位服务等各种增值服务的业务。(包括内容服务、娱乐、游戏、短信、彩信,WAP、铃声下载,商业信息和定位信息等服务)信息服务业务面向的用户是固定通信网络用户、移动通信网络用户、因特网用户或其他数据传送网络的用户。
上海注册公司的法人资格有什么样的要求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企业,应当申请企业法人登记,凡不符合企业法人条件的企业,应当进行经营登记,申请经营登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规定的名称;
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负责人;
四、有经营活动场所需要的资金和从业人员;
五、有符合规定的经营范围;
六、有相应的财务核算制度;
七、不具备企业法人的联营企业,有联合签署的协议。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应当实行非独立核算
公司注册好后,如何办理工商年检?
答:公司注册成立后第二年起每年3--5月份之前须办理工商年检,当年12月31日前办出工商营业执照的企业,按照工商规定,必须参工商年检.每年7月1日前办出工商营业执照的企业还须年检前审计!
每年7月1日后办出工商营业执照的企业可直接参加年检!
提交:
⑴工商执照正副本
⑵工商IC卡
⑶企业公章、法人章、财务专用章
⑷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⑸审计报告
注册上海公司验资如何办理
注册资金必须具备法定资格的审计事务所或金融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方可
向工商部门办理手续;
验资机构一般以公司发起人向其交付的人民币现金或合法的资产证明给予
验资;
对一时交付验资全部资金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一定的短期帮助。
创业者在创设公司时有必要考虑:如何设定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出资期限?怎样出资?
答:3万元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而言绝非难事,但是是
否将注册资本设定为3万元则需考量。在商业信用普遍不高的 今天,太低的注册资本无疑自贬信用;此外,公司在申请相关特定资质或者贷款时,相关部门或银行也会有注册资本要求。因此,如果条件许可,应当设定较高的注册资本。新公司法规定,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因此,在设定注册资本额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公司运营的资金需求、设立时各股东的出资能力、两年内后续出资的能力、两年内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公司的融资渠道等。在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即可确定公司的注册资本、首期出资额以及出资时间表。应当说明的是,可以分期出资并不意味着可以只出首期,除非经依法减资,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股东除可以货币出资外,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
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而且出资比例可以高达70%。当然,对于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此外,对内,该出资股东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对外,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应当就补足差额承担连带责任。
新公司法规定,股东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
续。新公司登记条例规定,如果首次出资是非货币财产的,应当在公司设立登记时提交已办理其财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明文件。这一规定的具体操作尚待工商部门确认,因为公司尚未成立时,一些以登记为财产权转移条件的财产,如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无法转移。原来规定公司成立后六个月内转移则较为合理,且这种转移应当以相关部门受理文件证明,毕竟某些财产权如商标权转移耗时较
长。
是否任何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均能作价出资
答:尚待工商等部门明确。公司登记条例已经明确,劳务、信用、自然人姓
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因其不能依法转让,因而不能作价出资。
软件企业的税收政策如此优惠,企业如何享受这些优惠政策呢?
答:首先是要找到享受税收优惠的大门,即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的认定条件。根据我国现行政策规定,对于软件企业的认定,主要由各省市的软件行业认定机构负责,即以软件协会作为其认定部门,主管税务机关不参与软件企业的认定和年审,只对企业的认定做事后的监督检查,对企业申报材料的实质内容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符合性审查。
股东虚假出资的民事责任
公司法人与其他类型法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公司的有限责任性,而公司的财产
独立性是公司有限责任性的基础,为了保证公司资产的充实,维护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公司法》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一条、第九十四条、第二百条规定了虚假出资行为的法律责任。但该规定比较原则且可操作性弱,不足以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本文试图从股东虚假出资法律关系的主体入手,以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为脉络,阐述股东虚假出资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一、股东虚假出资的类型:
所谓虚假出资是指股东表面上出资而实际未出资,本质特征是股东未支
付相应的对价而取得公司股权。
虚假出资主要的表现形式:
1、以无实际现金或高于实际现金的虚假的银行进帐单、对帐单骗取验
资报告,从而获得公司登记;
2、以虚假的实物投资手续骗取验资报告,从而获得公司登记;
3、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未办理财产转移手续;
4、股东设立公司时,为了应付验资,将款项短期转入公司帐户后又转
出,公司未实际使用该项款项;
5、未对投入的净资产进行审计,仅以投资者提供的少 记负债高估资产的会计报表验资。
二、虚假出资的股东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一)虚假出资股东的违约责任,股东出资的依据是公司章程,而公司章程
是股东依照公司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意思的自治原则共同制定的公司以及股东组织和行为的基本准则。因此公司章程具有契约性质,公司章程一经签署,其效力就及于公司和所有股东,公司章程是全体股东之间的协议。因此虚假出资的股东应当对其他如实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依据《公司法》第28条
第2款,“不按前款规定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应当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需要注意的是虚假出资的股东从何时开始承担违约责任?由于虚假出资股东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是基于对公司章程的违反,依据合同生效的理论,公司章程一经签署立即生效,因此 无论当事人之间的这种纠纷是发生在公司设立期间还是发生在公司设立成功之后,股东在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期间届满时未
如实缴纳出资,即可提起违约之诉,虚假出资的股东无论主观是否存在过错均应承担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违约责任。
(二)虚假出资股东对公司的侵权责任。无论股东存在哪种出资不实形态,都构成对公司财产侵权。《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公司享有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股东的虚假出资行为侵害了公司的法人财产权,为此,违法股东应当补交相应的出资及法定利息。因违法股东出资不到位的侵权行为还可能给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经济损失,也应当予以赔偿。
发到这里
(三)股东代表诉讼权,当虚假出资股东为法定代表人或者虚假出
资人操纵了董事会等情况出现时,公司可能不会向虚假出资人请求侵权损害赔偿,这时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将无法保证。为了保证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公司法》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其他股东可以以公司的名义向虚假出资的股东要求侵权损害赔偿。需要注意的是股东派生诉讼提起的前提是用尽公司内部救济。
(四)公司和债权人之间一般存在合同关系,当公司由于股东虚假出资损害
债权人利益的时候,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债权人享有代位权。即,在公司不能清偿债务且怠于行使对股东虚假出资行为的追索债权时,债权人可以行使对公司享有的代位权,直接要求违法股东清偿其债务。
(五)公司设立时的其他发起人股东对违法股东的虚假出资行为承担连带
责任。发起人股东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关系相当于合伙,股东通过公司的资产状况很容易地了解公司的注册资本的到位情况相互行使监督权,且公司的股东更有条件防范出资不实,对出资不实地股东享有追偿权,从利益平衡的角度,不能让其他债权人承担风险责任。因此《公司法》第31条和第94条分别规定有限责任能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其他发起人股东对违法股东的虚假出资行为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从主体上说股东虚假出资行为主要会涉及到虚假出资的股东、已经完
全出资的股东、已经成立的公司、公司债权人等主体。每个主体按照自己的地位有权向虚假出资的股东主张违约责任或者一般侵权责任。
公司变更所需提交的材料
公司变更需要提交的材料:
一、营业执照正本复印件盖公章
二、组织机构代码正本复印件
三、税务登记证(国、地税)正本复印件
四、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五、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盖公章
六、公司章程修正案
七、公司原验资报告
八、股东会决议
九、帐户管理卡
外商投资公司注册
1、拟任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外商投资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要求明确代理人办理登记的委托有效期限)
2、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批复和批准证书副本1)(原件);申请人应自收
到批准证书之日起90日内到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但以中外合作、外商合资、外商独资形式设立公司的,申请人应自收到批准证书之日起30日内到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还应提交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文件原件或有效复印件。
3、公司章程(原件);公司章程需投资各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签字、盖章的原件,投资者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提交的公司章程应与审批部门批准的相一致。)
4、《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原件);《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应在有效期内,且内容与拟设立公司申请的相关事项吻合。
5、投资者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明;中方投资者应提交由本单位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复印件作为主体资格证明;外国投资者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身份证明应经其本国主管机关公证后送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如其本国与我国没有外交关系,则应当经与我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再由我国驻该第三国使(领)馆认证。
6、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明复印件;
7、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复印件;
8、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原件);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和金融、证券、保险类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等在设立时依法应当一次性缴付全部出
资的有限公司,以及设立时缴付全部或部分公司注册资本的其他类型有限公司。
9、股东首次出资是非货币财产的,提交已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明文件;
10、住所使用证明;自有房产提交产权证复印件,并提交原件核对;租赁房屋提交租赁协议原件及出租方的产权证复印件,以上不能提供产权证复印件的,提交能够证明产权归属的其他房屋产权使用证明复印件。出租方为宾馆、饭店的,还应提交宾馆、饭店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11、创立大会的会议记录(原件); 仅适用于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2、前置审批文件或证件; 适用于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在登记前报经批准的项目的外商投资的公司。
13、法律文件送达授权委托书(原件);由外国投资者(授权人)与境内法律文件送达接受人(被授权人)签署。该委托书应当明确授权境内被授权人代为接受法律文件送达,并载明被授权人地址、联系方式。被授权人可以是外国投资者设立的分支机构、拟设立的公司(被授权人为拟设立的公司的,公司设立后委托生效)或者其他境内有关单位或个人。注:以上未注明提交原件的,可提交复印件;提交复印件的,应当注明“与原件一致”并由投资人加盖公章或签字。
个人独资企业注册
登记期限: 1、名称 法定时限为自受理之日起 45 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
定; 2、设立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在 15 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登记条件: 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 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提交申请材料目录: 1、投资人签署的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书 2、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3、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4、职业状况承诺书 5、企业住所证明:租房协议书、产权证明、居改非证明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必须报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提交批准文件; 7、从事的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项目的,提交有关部门批准文件 8、如委托他人代理,应提供投资人的委托书及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件、代理人资质证书。
服务热线:400-0101-588
民事违法 篇3
一、民事行政诉讼违法行为调查的工作原则和方式
民事行政诉讼违法行为调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实施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法律监督活动中,对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是否合法,以及审判人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的调查活动。开展民事行政诉讼违法行为调查,要坚持法律定位,既要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又要保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要坚持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与职务犯罪侦查相分离的原则,正确行使调查权。根据需要,可以采取询问、查询、调取相关资料、查阅案卷材料、勘验、鉴定等方式调查,但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财产,不得妨碍人民法院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对人民法院及其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可以通过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提出改进工作的检察建议、提出纠正违法意见、建议更换办案人或者移送职务犯罪线索等措施进行法律监督。
二、民事行政诉讼违法行为调查的范围
人民法院及其审判人员在民事审判活动、行政诉讼中具有以下情形的,可以认定为具有涉嫌违法的行为,人民检察院应当调查核实:(一)人民法院在审理、执行案件中违反法定程序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可能是伪造的:或者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违反规定未调查收集的;(三)人民法院作出的执行裁定、决定、通知等法律文书和具体执行行为可能有错误或明显不当的;(四)审判、执行人员在审理案件、执行阶段进行调解或和解时,涉嫌违背当事人意愿或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五)诉讼中涉及的审计、评估、鉴定、拍卖等部门和相关人员涉嫌违法犯罪的;(六)审判、执行人员在审理案件、执行时涉嫌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行为,损害司法公正的;或者有渎职、滥用职权,损害国家利益、当事人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七)其他违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情形。
三、民事行政诉讼违法行为调查案件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