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绩效考评

2024-10-13

支出绩效考评(通用3篇)

支出绩效考评 篇1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强化财政支出的管理和监督, 已成为财政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一些省市的财政部门已经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多年,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 特别是在专家绩效考评模式的运用上,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 也暴露出这种模式在目前条件下的一些不足。

1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专家考评模式现状分析

1.1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方法的选择

考评方法的选择是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工作的重要内容, 方法选择妥当与否, 直接影响绩效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方法有很多种, 学术界对绩效考评方法研究和介绍的比较多, 许多方法虽然名称、叫法不同, 实际表示的内容大同小异。张少春认为, 按照操作方式区分, 可以分为专家评议法和社会调查法;按照分析方式区分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目标—结果比较法、标杆评估法、最低费用法、数学模型法等。崔也光教授等提出在绩效考评中采用“项目归类法”。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对绩效考评方法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例如, 云南省确定的绩效考评方法包括比较法、成本效益法、最低成本法、因素分析法、专家评判法;浙江省确定的绩效考评方法有目标比较法、成本效益法、因素分析法、历史比较法、横向比较法、专家评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查证法。

在各种方法中, 专家评判法 (或专家评议法) 是最常使用的方法。这是因为专家评判法具有明显的与绩效考评工作相适应的特点:

(1) 专家评判法是一个比较公正、民主的评价过程, 对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是一个可靠、有效的衡量方法。

(2) 专家评判法是目前最能够体现财政支出真实绩效情况的方法, 由于财政支出涉及范围广, 领域多, 许多领域专业性较强, 专家评判法能够发挥专家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特长, 对真实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价。

(3) 专家评判法比较适应公共财政资金社会效益和长期效益的特点, 发挥专家的主观能动性, 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中许多难以用具体的经济指标衡量的内容进行客观评价。

1.2 专家评判法在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工作中的运用

专家评判法在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工作运用中, 主要是成立由业务、管理和财务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绩效考评专家组, 通过审阅绩效考评材料, 深入被考评单位了解情况, 听取被考评单位的陈述和答辩, 按照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进行打分, 汇总后形成专家考评的结果, 同时提出专家组的绩效考评书面意见。

财政部门对于专家的任职资格、专家组成员组成结构、回避制度等有相应的规定, 配合专家评判法设计一整套工作程序, 建立适当的评价指标体系, 成立考评工作小组为专家组进行考评提供前期准备材料等, 进而形成完整的专家考评模式。

2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专家考评模式现存主要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专家考评模式充分发挥了专家的特长和其在专业领域的作用, 基本上适应了财政支出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 绩效评价主观判断多于客观指标等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 对于该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2.1 专家库建设不完善

由于尚未建立一个完整、成熟的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专家库, 往往是在绩效考评之前通过各种渠道组成专家组, 虽然专家组成员能够符合各项要求, 但是, 组成专家组占用考评工作组的大量精力, 不利于绩效考评工作的长期建设。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不同工作小组的社会影响力、业务涉及领域和人脉不同, 在选择专家过程中出现专家难找、专家经常变动、专家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尤其是在业务专家的选择上, 限于某些考评项目的专业性较强, 工作组所掌握的专家库基数有限, 比较多的出现专家难找的情况。而且, 在这种情况下, 专家的独立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业务专家, 由于绩效考评业务专家与被考评单位同属一个专业领域, 很多专家与被考评单位难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2.2 绩效考评专家素质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在绩效考评过程中选择的专家大都是各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人员, 做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专家只是兼职的工作, 大多数的专家能够尽职尽责, 较好地履行绩效考评任务, 体现出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感, 但是也存在一些专家对于绩效考评工作不重视, 责任心不强, 不能认真地投入到考评工作中去的情况, 有的甚至不能够参加考评前的沟通培训, 对于考评指标的理解也比较粗浅, 考评前“功课”做得不充分, 甚至有的专家到现场答辩环节还对很多基本情况不了解等。这些都影响了绩效考评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3 对专家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由于绩效考评专家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从事绩效考评工作的, 而且这些专家大多平时业务繁忙, 能够花在绩效考评工作上的精力有限。虽然绝大部分专家业务能力强, 职业道德素质高, 从调查问卷对于考评专家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但是难免存在考评专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不能严格遵守绩效考评规定和纪律的情况。

2.4 专家考评模式中的指标体系设计问题

指标体系是专家进行绩效考评的工具, 工作组确定指标体系前一般会与考评专家进行沟通, 但由于各种原因, 这种沟通难以达到预想的目标, 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难以被发现和揭示出来, 考评过程中专家往往感觉到指标体系设计有诸多不足之处, 难以将被考评项目的不足通过指标评价体系反映出来。

3 改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专家考评模式的建议

3.1 逐步建立和完善绩效考评专家库

通过多年实际工作的积累, 逐步完善和建立统一的绩效考评专家库, 掌握专家基本信息, 建立专家库的进入、考核和退出机制, 扩大各类专家数量, 加强专家的分类管理, 使专家库各类专家达到一个合理的结构, 建立统一的专家抽取机制, 保证客观公正性。

3.2 加强专家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的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 比较多的意见倾向于让专家提前介入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应当成立一个专门的专家工作小组, 专门负责指标体系的鉴定。在操作程序上由考评工作组制定出详细的指标体系方案后, 通过专门的指标体系和专家小组进行评议。

3.3 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考评

由于财政支出公益性强, 建议在专家考评过程中应当较多地采用现场考评的方式, 专家通过走访项目的受益人等利益相关者, 间接地把绩效反映在指标体系中, 或者通过某种方式直接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评价信息, 并换算为指标体系中的分值, 参与整体评价。

3.4 建立绩效考评专家执业档案系统

建立考评专家执业档案系统, 对专家的整个绩效考评工作进行客观记录, 可以实现管理的需要。档案中需要对专家的基本资料、执业情况、工作业绩、考核情况和违纪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记录, 这些信息在满足管理需要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考评专家对绩效考评工作的重视, 从自身主动性上努力履行好绩效考评任务。

3.5 加强计算机在专家考评模式中的运用

计算机管理在绩效考评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二是业务管理平台的建设。

利用计算机管理主要在于建立绩效考评数据库。要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需要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处理系统, 其主要任务:一是收集绩效考评项目有关资料等;二是对于专家库进行维护和管理;三是对于基本数据、相关法规数据库、基础管理资料的收集管理。

业务管理平台的建设主要是基于日常绩效考评工作以及绩效考评管理工作开发一套操作性强的软件系统, 既方便专家进行打分, 管理人员对专家的选择、评价等日常工作, 又方便相关数据的对接。

摘要: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是我国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某些省市财政部门已经开展了多年的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工作。鉴于财政支出的特点, 专家考评模式成为其主要采用的考评方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 对专家考评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 探索这一模式在实践运用中的改进和完善方法, 使其在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专家考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少春.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2]孔志峰.公共项目绩效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陈工, 袁星侯.财政支出管理与绩效评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支出绩效考评 篇2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方法,按照政府行为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原则,以政府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的综合指标体系与标准行为考评依据,对财政支出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绩效考评讲求的是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而建立公共支出的绩效考评体系的根基在于建立绩效预算。绩效预算亦称为效益预算,它是上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联邦政府首先提出并应用于政府支出管理的预算模式。美国认为:绩效预算是这样一种预算,它阐述请求拨款是为了达到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从实践效果来看,绩效预算在加强资源分配与政府施政结果的联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成为日益紧迫的任务。政府绩效考评在国外的成功实践,使我们对其意义和必要性有了日益清晰的认识。对于其在推进建设高效、透明、责任政府,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推进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预算改革已成为决策层的共识,并已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中明确提出。在预算改革实践上,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也开始分步实施,预算监督力度不断加强,预算透明度日益提高,预算管理由重收入逐步转向重支出管理、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些实践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削除了绩效预算的制度约束,为推进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二、推进建立以绩效考评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模式

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正在被各级财政部门普遍推广实施,但总体而言,绩效考评更多的是事后考评,而且考评结果大多停留在预算执行结果总结、存在问题分析、完善制度建议等方面,有些只是作为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加强新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笔者认为,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在加强事后全面综合考评的同时,更要突出事中考评,推进建立以考评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模式,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考评监督”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制度。

(一)在预算编制环节,要科学准确地确定财政支出绩效目标。

传统预算管理制度下,在预算编制时部门和单位存在重分配、争资金、争项目的冲动,在预算执行和控制中用的是以规则为基础的责任制,部门和单位无调整的灵活性,在预算报告中主要是报告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而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相结合则是将预算分配与绩效结果挂钩,它运用了绩效预算的理念,是一种以结果为目标的责任制代替以规则为基础的责任制的新预算管理模式。这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下,部门和单位不存在争资金的冲动,而存在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激励。这要求预算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草案,提出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的时候,既要结合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又要认真做好财政支出评审论证工作,通过规范的评审论证,科学合理准确地提出财政支出的绩效考评结果得到科学运用的首要条件。为了这种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在制度设计上就必须放松严格的僵化的规则,而赋予管理者灵活的决策权,否则是没有办法让管理者为结果负责的。

(二)在预算执行环节,要加大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力度,完善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对财政支出绩效目标进行事中跟踪考评,不仅可以跟踪考评财政资金运用的合理性、规范性,起到适时监督检查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与预先确定的绩效目标相对照,及时发现问题,回馈并督促预算单位或财政部门适时采取应对措施。对于考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评价结果的,除了按照正常的资金拨付进度供给资金,还可以通过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促进项目尽早地发挥效益。对于考评过程中明显背离绩效目标的,果断停止后续资金的拨付或提出调整预算的意见,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考评过程中发现的违法乱纪的单位,除了停止资金拨付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理。同时,一些跨长期项目支出,原先制定的绩效目标可能随着时间推进需要进行调整,这样,通过事中考评来适当调整绩效目标,提高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然而,事中考评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上,这是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结合的又一个制度前提。这二者的结合也隐含了以目标为导向、以产出和结果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管理理念。产出和结果控制以放松严格的规制、增加自主决策的权力为前提,同时自主决策的权力需要责任加以约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由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考评控制三个控制子系统组成。实现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除了要有完善的机构内部绩效考评制度以实施内部考评控制外,还必须有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来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完善的公共资产管理制度和健全的国库管理制度来实现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内部管理控制。

(三)在预算报告环节,要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结果应用机制。财政部门建立健全绩效考评结果应用机制应从预算报告制度和公共部门问责制度这两方面做好,才能更好将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从预算报告制度看二者的关系。一方面,预算报告制度应当包含政府各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信息,以便让决策者、权力机构和公众了解部门的绩效目标和资源利用情况,并对照绩效考评结果对部门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缺少绩效考评信息的预算报告不符合财政信息公开的要求,也有悖于预算管理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预算报告制度为绩效评价提供了信息基础,保证了绩效考评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缺少预算报告的信息,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是实现两者结合的重要制度基础。

公共部门问责制度也是实现两者结合的重要制度基础。所谓公共部门问责制度,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监督政府的目的。包含绩效考评信息的预算报告制度只能使权力机构和公众充分了解公共部门责任和结果的对应性,但其效果最终必须通过对应性,但其效果最终必须通过公共部门问责制度,促使公共部门对结果负责才能实现。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是:按“统一规划,稳定推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探索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推进相关制度改革,为将来引入绩效预算探索道路。第一,逐步提高部门人事管理和资金管理自主权。第二,完善公共资产管理制度。第三,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完善政府会计制度。第四,建立绩效考评管理信息系统。第五,加强组织协调,共同推进绩效考评及其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第六,稳步推进绩效考评试点工作。

结语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使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建立在绩效目标控制的基础上,是对以投入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在积极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推进建立以考评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模式,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考评监督”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才能实现绩效预算的新突破。

参 考 文 献

1.刘俊涛,彭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框架的构建.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

2.霍素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财政监督, 2007(10)

3.财政部预算司编著.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5

4.贾晓云.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

5.王文杰.制度创新是深化我国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改革的关键.财政研究,2007(1)

支出绩效考评 篇3

发布部门: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阿府办函〔2009〕148号

各县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卧龙管理局:

为了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财政支出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级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办法(试行)》批转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七月二十九日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级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财政支出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省、州有关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及办法,结合阿坝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以下简称绩效考评),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运用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考评指标,按照统一的考评标准和原则,对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的管理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主管部门和单位,是指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第四条 绩效考评的范围为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

第五条 绩效考评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统一领导原则。绩效考评工作由州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统一组织,主管部门和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二)分类管理原则。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可根据考评对象的特点,制定分类的绩效考评实施办法。

(三)客观公正原则。绩效考评工作应从考评对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情况。

(四)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考评应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为出发点,按照规范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科学、准确地确定评价结果。

第六条 绩效考评的基本依据:

(一)国家和省、州、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

(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制定的绩效评价工作规范;

(三)财政部门制定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四)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职能、职责及绩效目标和工作计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

(五)主管部门和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和财政部门的预算批复;

(六)主管部门和单位的项目预算申报论证材料和项目验收报告;

(七)主管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的决算报告和审计报告;

(八)其他相关资料。第二章 绩效考评的内容与方法

第七条 绩效考评的范围:

(一)部门和单位的基本支出;

(二)部门和单位的项目支出,包括重大项目和一般性项目,额度在20万元(含2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跨支出项目;州级专项补助县级的资金。

第八条 绩效考评的基本内容:

(一)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二)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财政支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

(三)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

(四)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加强管理的制度、措施等;

(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考评内容。

第九条 绩效考评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实施考评,其中跨支出项目可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考评。

第十条 绩效考评的方法,是指在实施绩效考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

(一)目标比较法。指通过对财政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

(二)成本效益法。又称投入产出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列举所有影响成本与收益的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四)历史比较法。指将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五)横向比较法。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或不同部门、单位间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六)专家评议法。指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七)问卷调查法。又称公众评判法,指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收集、分析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方法;

(八)询问查证法。指评价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正式或非正式会谈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了解评价对象的信息,从而形成初步判断的方法;

(九)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确定的其它考评方法。

第十一条 绩效考评应当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实施绩效考评时,可采用一种考评方法,也可多种考评方法并用。

第三章 绩效评价的指标与标准

第十二条 绩效考评指标是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载体。

第十三条 绩效考评指标。根据考评内容和设置要求,可分为基本指标和具体指标。

第十四条 基本指标是绩效考评基本内容的概括性指标。根据考评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

(一)业务指标主要包括目标设定情况、目标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等。根据考评对象的具体情况,业务指标的内容可有所增减。

(二)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等。

第十五条 具体指标是在考评对象确定后,根据考评对象不同特点,对基本指标内容细化、分设后的评价指标。

第十六条 基本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并根据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情况逐步完善。具体指标由主管部门、单位商财政部门研究确定。

第十七条 绩效考评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的标尺和准绳,绩效考核标准分值为100分。

考评分值在90(含)分以上为优、90分以下80(含80)分以上为良、60(含6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四个等级

第十八条 绩效考评标准是依据绩效考评指标设定的。在评价对象和具体指标确定后,应选择具体的考评标准进行评价,选择的考评标准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第四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制度、办法和操作规范,统一组织和规划绩效考评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主管部门和单位绩效考评工作,并选择重大项目直接组织实施绩效考评。

第二十条 主管部门和单位负责拟定本部门、单位绩效考评具体实施办法,并商财政部门确定;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考评工作。

第二十一条 重大项目的绩效考评由财政部门组织,原则上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实施,并可邀请人大、政协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参加;一般性项目可由本部门、单位内部相关业务人员实施,也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实施。

第二十二条 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将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考评结果于评价结束后20天内报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可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检查。

第二十三条 实施绩效评价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

第五章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二十四条 为确保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绩效考评评工作应当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实施评价和撰写报告三个阶段。

第二十五条 前期准备阶段

(一)确定考评对象。绩效考评对象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根据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及预算管理要求确定。对确定的考评对象,主管部门和单位在向财政部门编报预算时,应当提出考评对象的预期绩效目标,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批复下达;如遇特殊情况需对绩效目标做出调整的,应当及时报财政部门审定;

(二)成立考评价工作组。考评对象确定后,组织实施绩效考评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成立考评工作组,负责制定考评实施方案、选择考评机构和审核考评报告等;

(三)下达考评通知。在具体实施绩效考评工作前,组织实施绩效考评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下达考评通知。内容包括考评目的、任务、依据、考评机构、考评时间和有关要求等。

第二十六条 实施评价阶段

(一)资料审核。考评机构应当对主管部门或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主管部门或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二)现场和非现场考评。绩效考评的形式包括现场考评和非现场考评,考评机构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考评形式。

现场考评是指评价机构到现场采取勘察、询查、复核等方式,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并对所掌握的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提出考评意见。

非现场评价是指评价机构在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意见。

(三)综合评价。考评机构在现场和非现场考评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考评方法对绩效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第二十七条 撰写报告阶段

(一)撰写报告。考评机构按照规范的文本格式和要求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具体格式和要求由州财政局另行制定)。绩效考评报告应当依据充分,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

(二)提交报告。考评机构应当将考评报告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考评工作组,经考评工作组审定后,将考评结果通知被考评者;

(三)归档存查。考评工作结束后,组织实施考评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及时将考评报告、考评通知书和实施方案等资料归档存查。

第六章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二十八条 财政部门应当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考评优良的,在下安排预算时给予优先考虑;对绩效考评一般的项目,在下安排预算时要从紧考虑;对绩效考评差的项目要进行通报,并对同类项目不再安排下一预算的专项支出。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绩效考评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或整改意见,并督促主管部门或单位予以落实,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十条 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绩效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及时调整和完善本部门、单位的工作计划和绩效目标,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一条 绩效评价中若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2004〕427号)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为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财政部门应当建立绩效考评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将绩效考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县可依据本试行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州财政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教育评估体系下一篇:“知识本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