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教学

2024-07-23

画图教学(共12篇)

画图教学 篇1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

二、教学目标

1. 经历“画图”之旅, 体悟“画图”的价值, 形成“画图”策略。

2. 自觉运用“画图”策略解决现实问题, 感受“画图”的魅力, 实现“智慧”生长。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从实物图开始 (一一出示四幅图)

师: (实物场景图) 你能很快说出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吗?

师: (实物对应图) 你能很快说出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吗?

师:比较前两幅图, 第二幅图上兔子的数量明显增多了, 为什么说得这么快呀?

生:第二幅图中, 兔子排了队。

生:前面的白兔和黑兔一只对着一只, 只要数多出来的4只白兔。

师: (圆片示意图) 前两幅图是美术老师画的, 这幅图是数学老师画的。它与前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感觉怎样?

生:用圆片表示了兔子, 画起来简单、方便了。

师:如果要表示的黑兔、白兔数量变大了, 黑兔有526只, 白兔有799只。你打算怎样表示?在随练本上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有一部分同学是这样画的———圆片示意图, 黑兔、白兔怎么只画了这几只?

生:中间用省略号表示了。

师:用省略号表示就不需要再画几百只了, 真聪明!有没有人打算画526只、799只?

师:还有一部分同学是这样画的———线段图。线段图与刚才一部分同学画的示意图相比, 感觉又如何?

师: (线段图) 这就是线段图 (屏幕显示) 。

师:我将四幅图放在一起, 让同学们好好感受一下 (动态演示) 。从第一幅图到第四幅图, 你想说什么?

智慧心语:“图”越画越简洁, 数量关系越来越清晰, 越来越有利于我们思考了。

第二板块:画线段图

师:刚才, 和同学们研究的是白兔、黑兔之间多与少的关系。如果我要表示: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 你想选择什么图来表示?

生:线段图。

师:这样的线段图怎样画呢?先想象一下。

师:哪幅图最能清楚、准确地表示“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

生:第 (3) 幅。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为什么不选第 (2) 幅、第 (3) 幅?

师:请看第 (3) 幅图中的“?”, 问的是什么?

师:由此看来, 画线段图要注意些什么?

师:通过比较, 我们对线段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想不想自己也画一画?

用线段图表示上面的数量关系, 再根据线段图提一个问题, 并解答。

(出示上图) 读清要求后, 在随练本上画一画。

师:我挑选了几个同学的作业。大家来做一次老师, 先看一看图画得对不对?

师:根据线段图, 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说说你的方法。

(重点评析:4+1=5, 4-1=3, 表示什么?)

师:同学们的图画得不错, 问题解决得也很好!尤其是有了一种解题方法, 还去思考另一种解题方法的同学, 我感觉, 他们更会用图。

师:下面要解决的问题, 难度加大了, 你还能独立画图吗?

一根绳子, 先剪下它的一半, 再剪下剩下的一半多1米, 这时绳子长3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先画线段图, 再解答)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画的线段图? (展示学生作业) 你是怎样画的?

师:题中第一个“一半”是指谁的一半?第二个“一半”呢?

师:同桌交流画图的过程。

智慧心语:画一画图, 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简明起来啦。

第三板块:还有哪些图

师:学到这儿, 我觉得, 你们已经会画线段图了, 而且也知道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除了线段图, 还有别的图吗?

小明、小华、小力和小强四位同学进行象棋比赛, 每两个人都要赛一盘。现在, 小明已赛了3盘, 小华赛了2盘, 小力赛了1盘。小强赛了几盘?

师:谁愿意把你的分析说给全班同学听?小明和小华之间画了一条线段, 是表示他们两家有多远吗?那表示什么?

师:借助连线, 谁与谁比过, 谁与谁没比过, 看得清清楚楚。其实, 这个问题, 也可以用你们学过的列表策略来解决, 但不如现在的连线来得简洁。

智慧心语:一条线段可以表示兔子的只数, 可以表示绳子的长度, 还可以表示两个人之间下了一盘棋。

师:除了关系图, 还有什么图?

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 将它的宽增加后, 变成了正方形, 周长增加了6厘米。原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师:先默读题, 独立思考。有了想法之后, 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周长增加6厘米”在图上怎样画?

师:“周长增加6厘米”在图上怎样画? (动态演示)

师:请做第89页的“试一试”, 第9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 我们共同欣赏:18+18+36+72+144+288+576=?你能快速报出得数吗?

(图与式子同时出现, 让学生感悟) 欣赏之后, 什么感觉?

智慧心语:数形结合真是妙!我们从实物图开始, 学会了画线段图, 线段表示数量简洁清晰。线段还可以表示一种关系, 有关系图, 还有面积图……画图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好策略。

四、教学反思

“画图”策略, 主要是通过画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体会“画图”的价值。教学时, 多数教师是就面积图教面积图, 学生感觉内容枯燥乏味, 画图困难、突兀, 连学习的兴致都没有, 更别谈对此策略价值的体悟了。如何使“画图”以全新的视角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体悟“画图”确是非常好的解题策略呢?为此,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究竟为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收获知识、能力、活动经验之外, 还能收获什么?

1. 有心整理“画图”资源———让智慧萌芽

四年级学生在先前的认知活动中, 就存有原始的画图意识了, 只不过, 我们没有做有心人对此进行整理与激发, 使之成为学习四年级下册“画图”策略的预备资源。一、二年级学生没有少接触实物图、示意图, 但很少有教师对“图”进行过梳理;三年级上学期解决几倍求和、几倍求差的实际问题时, 仅让学生粗浅学画线段图, 并未作“策略”教学要求……横观、纵看小学阶段乃至初中、高中课本中关于画图的素材, 感觉四年级下学期“画图”策略, 内容呈现较单调, 学生不是画长方形就是画正方形, 容易厌倦, 不易触发学生的“画图”意识, 不利于“策略”教学。于是, 从学情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寻找、定位本课的教学基点, 组织本课的教学素材, 成了本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当我们领着学生梳理一至三年级的“画图”时, 学生的思绪随图打开:实物场景图→实物对比图→圆片示意图→线段图。回归学生画图的原点, 追溯“画图”知识的历史, 精心呈现“画图”历程, 画图知识被“串联”、被“并联”、被“融通”, 智慧的种子在图的进展中萌芽。

2. 愉快经历“画图”之旅———让智慧生长

本课例题是画面积图, 如果教学开始, 就直接进入复杂、苦涩的面积图, 学生会感到很懵, 无法理解:为什么老师非得要求画图解决问题?我们没有强行要求学生画图, 而是领着学生经历了一次非常特别的“画图”之旅。实物图虽美, 但数学课不研究色彩, 画起来太费时间;圆圈图稍简洁了些, 但数量多了也难办;线段图可以简洁、明了地表达数量关系。在“图”的三次“升迁”中, 学生的所思、所想不断遭遇挫折, 最终走向“线段图”。教师一边引领学生整理以往原始、朴素的“画图”经验, 一边有意激发学生画“线段图”的欲望。在今天的“画图”之旅中, “画图”知识上下贯通, 不断发生、变化、发展、提升;在今天的“画图”之旅中, 学生的智慧一次又一次生长;在今天的“画图”之旅中, 我们看到了学生思维的激烈、求知的愉悦。

愉快的“画图”之旅, 充分展示了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 凸现了数学本身应该体现的智慧———秩序、简化, 也体现了设计的智慧———蒙太奇式的“远景图”渐渐清晰, 拉至学生“画图”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吸引学生, 从实物图出发, 进行整体感知, 整体行进。学生对线段图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清清楚楚, 由此, 产生画线段图的需求。有了“画图”的欲望, 何愁学生不会画面积图?

3. 着力打开“画图”天窗———让智慧超越

有专家认为, 课堂对学生来说是进入高速公路的入口;也有专家认为, 课堂应向四面八方打开。课堂不只是教给学生即时的知识, 更应该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线段图是学生“画图”发展的基础, 教学时, 在着意线段图这一基础坚实的同时, 又转向关系图和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 体现了数→图、图→数的多向性, 避免了“画图”学习的单调、呆板。这些问题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 具有挑战性, 但学生借助“画图”策略可以解决, 从中更能体悟“画图”的价值。当学生对“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所感觉时, 教师及时引领学生反思、提升。本课设计, 不再纠缠知识、技能的操练, 而是着力拓宽学生的“画图”视野;不再纠缠例题的讲解、习题的变式, 而是抓住“画图”, 并把它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 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自觉运用、探索;不再纠结于“画图”, 而是为学生打开“画图”的天窗, 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方法的反思、策略价值的感悟、智慧的超越过程中。

画图教学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已学过的工具,并能熟练操作,创作作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瞬间记忆以及思维反应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矩形工具及其它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矩形工具及其它工具的熟练运用 【教具准备】计算机 【课

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画图程序中想要画一个规则的矩形是非常容易,我们只要用画图程序中的矩形工具就可以轻松完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矩形工具的使用。(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学习“矩形”工具使用方法:(教师演示)

(1)选择矩形工具

(2)选择颜色

(3)在选项栏中选择一种画图模式

(4)拖动鼠标画图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发挥想象创作作品,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根据学过的工具,画一画学校

五、板书设计

泰坦尼克号

构思

使用矩形工具画图 创作

观看图片创作

说这幅画上都有些什么?

其实小明使用的是Windows 98里的“画图”程序制作的这幅漂亮的图画。那么,小明是怎样用这个“画图”程序画出这幅图画的呢? 认识《画图》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一、启动“画图” 程序

在启动Windows 98后,单击“开始”按钮,指针依次指向“程序(P)”“附件”,单击“画图”命令。屏幕上出现“画图”窗口。

谁愿意将“启动《画图》程序”的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二、认识“画图”窗口

“画图”窗口除了有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外,还有工具箱、工具状态选择器、颜料盒、画图区等。工具箱 颜料盒

工具状态选择器

工具箱中有裁剪、橡皮、取色、铅笔、喷枪、直线等16种绘图工具。例如: 单击工具箱中的“直线”工具按钮,“直线”工具按钮立即凹下去,这表示已经选定了“直线”工具,使用它就可以到画图区去画直线了。试一试

请你试着分别选定工具箱中的“多边形”、“喷枪”、“矩形”工具。

选定不同的工具时,在工具箱的底部分别出现不同的工具状态选择器。这些工具状态选择器是用来确定所选定工具的类型、大小、范围的。颜料盒中有许多不同的颜色供选用。

三、退出“画图”程序

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退出(X)”命令,可以退出“画图”程序。如果还没有保存画好或修改过的图形,则在退出“画图”程序时,屏幕上会出现“画图”对话框。这时,如果单击“是(Y)”按钮,则保存图形后再退出;如果单击“否(N)”按钮,则不保存图形就退出;如果单击“取消”按钮,则不退出“画图”程序。练一练

先后启动和退出Windows 98“画图”程序。

Windows 98中的“画图”程序简单明了,易于学习,学会了这个软件,就掌握了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方法。

但是,要想画好图,不仅要学会使用画图软件,更要有好的创意,这样才能运用画图软件的功能创作出精******图画来。学习检测

1、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依次指向______、、________,再单击,打开“画图”窗口。学习检测

.2、观察“画图”窗口,窗口除了有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观察“工具箱”按钮形状,说出“工具箱”按钮名称。学习检测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画图助教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图画教学;教法探究

中圖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78-01

小学语文课文中图画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叙述是课文的中心部分,课文中的插图是为课文中心服务的。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每一篇课文里基本都配有图画。字少图多,图画新颖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图画是结合课文中叙述的事物描绘出的具体形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有机地结合插图讲授课文知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借助图画能逐步加深学习内容,这既符合小学身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画进行教学,更能有助于我们的教学效率提高。

一、利用图画可以帮助理解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文章的阅读分析,理解句、段的含义,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文章的实际需要,一些教学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对于有的句段或较浅显的词句,也不容易理解单纯地通过文字的叙述、描绘、解释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理解、记忆,甚至于反叙述的作用。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画,采用多样化的连续图画,能够在学的过程中促进理解,在阅读句子后,依据课文插图对文章内容有新的诠释,句意就变得简单浅显了。如《詹天佑》一文,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是如何使爬坡,线路又是如何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为什么有好处,火车的车头车尾是如何拉的,如何应付岔道等等,利用插图,学生对这段句意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特别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借助于图画教学所起的作用就更大了。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文章中图画的出现也更具深刻意义,更加注重的也是文字的描绘了,那么当文章插图出现的时候,就更具深意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而且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是,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发散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能够从图画的一些细节发现内涵,关注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在分析文章时,重视了插图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概括分析的能力。如《圆明园的毁灭》,在对前文的细致描写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的金碧辉煌、独一无二,以及其不可估量的世界价值。当八国联军掠夺的时候,我们看不到这样的场面,但是通过文中图画,那些残垣断壁就是最好的诠释了,原本的珍贵字画,没有了,原本地精美瓷器,没有了。理解到了圆明园的辉煌,也对八国联军的无耻行为有了更加直接的情绪释放,那“三天三夜” 的大火就会将爱国情怀燃烧。

二、借助图画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教学”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兴趣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双方各自对教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双方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教学的方法相互认可。也就是说,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是体现和实现“兴趣教学”的关键。 而小学生他们对文字不如对图画感兴趣浓,所以,利用图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初终》一课时,教师可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红色的座座房屋、青色的缕缕炊烟、黄绿色的树木、晾晒的金色玉米棒子垛,黑中有黄的广阔的收割完的田野,再添上几朵雪花。一幅北言初终的农村风光,既创设了具有特色的意境,又丰富了学生飞驰的想象。再如,教授唐诗《山行》时,讲到“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光画一辆车,然后在车周围画上红色的枫树,问学生“在这美丽的枫林中,是论的车停下来呢?”答道:“杜牧”。继而又问:“他为什么要停下来呢?”答:“要观赏这迷人的枫林晚景”。再问:“谁来用因果关系讲一讲以是对话的内容?”学生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讲:“因为傍晚枫林景色十分美丽,所以使杜牧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观赏美景”,从而讲解了“坐”字,也培养了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借助图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对联是我国人民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如果把对联

引入课堂,引领学生给插图写对联,既可以练习让学生对对子,又可以把插图悠深的情感表达出来。插图的艺术空间, 给读者留下思维体操舞台, 徜徉在画面中思维不会荒漠, 关键教师要善于从图画中寻找有价值的思考点, 巧设问题启发思考。如《丰碑》插图中, 创作者除重视表现人衣着神情外, 十分注意刻画军需处长两手的举动。观察图面, 说一说: 从这两只手,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从微微向前伸的左手展开多元思考, 军需处长的手不仅在向战友借火,更含有期待战友勇往向前的深意。再读课文,军需处长的形象自然会更丰满了。

《威尼斯的小艇》描写了异域风情, 而画面中的城市建筑、宽阔河道、别致小艇无不展现出水城威尼斯的魅力。初读课文, 观察插图,让学生描述威尼斯城市与你印象中的城市有什么不同? 这里城市景观有什么特点? 从感性上认识到水中有城, 城在水中, 小艇是人们生活交通的工具。在图文联系时, 紧扣语言文字理解小艇又长又窄、又深又翘, 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 体会小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妙用曲线巧画图》教学设计 篇4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1 0课。本课将曲线分解为单弧曲线、双弧曲线、闭合曲线三种,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讲解了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我将本课内容分为2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学习单弧曲线、双弧曲线的画法,这既是画图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对直线、填充等工具的补充和进一步深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曲线的画法;掌握曲线画法的基本规律,领会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拉操作要领;学会用简单的曲线组合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图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上机讨论,结合教师的演示、讲解以及合作学习,掌握用曲线工具画曲线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熟悉了W i n d o w 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的界面,能够对软件进行简单操作。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弧曲线和双弧曲线的画法。

难点: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拉操作要领,尤其是单弧曲线的画法。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鱼的港湾》(如图1),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配乐解说):温暖的阳光照在海面上,蔚蓝的天空中,几只海鸥自由地飞翔,山高高地耸立在海面上,一条小鱼在水中悠闲地吐着泡泡。大家说这幅画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猜猜老师主要运用了哪个工具绘制这幅画?

生:曲线。

师:太棒了,再猜哪些地方是用曲线画出来的?生:大山、太阳的笑脸、波浪、小鱼。

师:你想不想也画出这么漂亮的图形?好,我们现在就来用曲线工具画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优美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竞猜引出课题,激起学生探知的欲望。

2. 演练结合,探究学习

(1)互动游戏,曲线分类

师:说到曲线,老师这儿有三根铁丝,谁能把它弯成曲线的形状?

学生们高高地举起小手,都想试一试。有的学生弯成了拱桥形状,有的学生弯成了波浪形。教师根据学生弯的情况总结曲线的分类:单弧曲线和双弧曲线。

(2)初步体验,巧画鱼身

教师大屏幕广播“小鱼”(如图2)。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条小鱼,哪个地方用到了单弧曲线?

生1:小鱼的身体和尾巴。

师:哪个地方用到了双弧曲线?生2:小鱼身体上的花纹。

师:你们想画出这么漂亮的小鱼吗?任务1:完成初步体验。

学生初步体验曲线的用法,试着用曲线画出小鱼的身体。并不时发出“咦,怎么是直线”等困惑的话语。

师:有点困难吧,画曲线是有法宝的。

教师讲解演示小鱼身体轮廓的上半身画法。首先单击工具箱中的曲线工具,然后在画图区拖动鼠标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中间不能停),再将鼠标指针移到线段上要弯曲的部位,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拉到适当的位置后放开鼠标。最后,在需要定形的地方再朝相同的方向拉动一次,固定曲线的形状。

师:我已经画好了小鱼的上半身,谁来画小鱼的下半身和尾巴?

教师请2名学生画出小鱼的下半身和尾巴。

师:老师的小鱼已经画好了,把你的小鱼也画出来吧。

学生自己画小鱼,完成初步体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图情况,帮学生解决画图中遇到的问题。

师: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遇到了问题,谁来帮帮他?

生3:画完以后,也拉了,可是想画下一笔时,就变形了。

生4:没有拉第二次。生5:我为什么漏色了?

生6:有漏洞,需要补一下。

有的学生画不出来,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己体验的基础上,没有获得成功,心中自会产生疑问。教师讲解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再通过模仿,让学生去实践和体会,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小试牛刀,巧画鱼纹

任务2:请用曲线画出小鱼的花纹,并填充颜色

学生自己尝试画小鱼花纹并填充颜色,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演示并总结双弧曲线的画法 (教师辅助) 。首先单击工具箱中的曲线工具,然后在画图区拖动鼠标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再将鼠标指针移到线段上要弯曲的部位,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拉到适当的位置后放开鼠标。最后,将鼠标指针移到直线上要弯曲的另一个部位,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朝相反的方向再拉动一次,松开鼠标左键。

师生共同总结双弧曲线的画法:画——拉——拉,朝相反的方向拉。学生画出小鱼,并为小鱼找个小伙伴。

(4)大显身手,描绘鱼家

师:小鱼画好了,小鱼的家在什么地方?

生7:在大海里。

生8:在小河里。

生9:在鱼缸里。

师:你能给小鱼建个漂亮的家吗?请完成任务3。

任务3:给小鱼建个漂亮的家

学生完成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选择小鱼不同的生活场景,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5)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画得太漂亮了,哪位同学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欣赏一下?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评价作品。

3. 引发思考,拓展延伸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曲线?我们用曲线工具可以画些什么?

生1 0:彩虹,白云。

生1 1:香蕉、苹果、西瓜。

生1 2:大山、草地、柳树。

师:大家的联想太丰富了,你还记得单弧曲线和双弧曲线的画法吗?

生(齐说):画——拉——拉。

师:我们再共同欣赏一幅画《春光无限》(如图3)。

师:小花和蜻蜓的翅膀也是用曲线工具画出来的,这属于第三种曲线:闭合曲线,下节课我们将研究闭合曲线的画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曲线创造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并引出下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设计合理、新颖。本节课先让学生欣赏漂亮的图画,分析图画,竞猜工具,引出课题,激起了他们想画画的兴趣。接着弯铁丝的活动,加深了对曲线分类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看到漂亮的小鱼,学生非常喜欢,自己很想试着去画,于是自己探索单弧曲线的画法,虽没有获得成功,但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听教师讲解时特别认真。依据知识的贯通性,让学生自己试验双弧曲线的画法,再通过相互交流获取经验,通过展示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场景:让学生为小鱼建个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独创性。最后,学生说出用曲线画出生活中的物体后,把知识点延伸到下一节课,给学生们留有一个悬念,期待下节课奇迹的出现。

2.气氛和谐、活跃。画图是学生感兴趣、乐于学的内容。本课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勤于动手探究。

画图教学反思 篇5

1、认识坐标图,理解坐标轴和坐标的概念。

2、能正确标出任一点的坐标。

3、学习定位作图命令,并能用描点定位法画出较复杂的图形。

4、培养学生初步的平面解析几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标出任一点的坐标。

2、学习定位作图命令,并能用描点定位法画出较复杂的图形。

教学方法:

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学具:

电脑、演示图案、每个学生一张制定好的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画正三角形,画正五边形。主要是让学生计算小海龟在作图时的转向。

2、复习小海龟转向角度的计算。

二、新授

1、我们有一句祝福语叫“一帆风顺”,主要的赠送物品就是一条小船。当你把你创作的作品赠送给朋友时,不但增加了你们的友谊,还让朋友分享到你的成果,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制作帆船。

2、观察教材53页图10.1,想一想,你准备怎么画?

分析:这是一些看似不规则的图形组合的。

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随便的画,作一种漫无目的的尝试,感觉到所画的线总是达不到自已希望的效果,而且角度也不好计算,步数(线长)也不能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3、认识坐标图

同学们都观察了以上的“帆船”图吧,也尝试节画图,那么你们觉得画这幅图有哪些困难呢?

转向角度不知道是多少,前进或后退的步数不知道是多少。这就需要要同学们去计算了。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画图方法,坐标作图。

先认识一下坐标图(教材54图10.2):

(1)分组观察,讨论。说说你对坐标图的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讲解坐标图:

坐标图上的两条有箭头的粗线就是坐标轴,成十字交叉,交点用O表示,横向的一条为X坐标轴,纵向的一条为Y坐标轴。

组成坐标图的网络线(水平线和垂直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以O为起点,就是0,向上为正数,向下为负数;向右为正数,向左为负数。

我们以每个格子之间为10步来计算每处交点的坐标。表示时X坐标(横坐标)的图字在前,Y坐标(纵坐标)的数字在后,用括号括起来。如:图中A点的坐标为(60,80)。

(3)同学们在图上找一找(0,-50)(20,-70)(100,-70)(120,-50)(50,-50)(50,100)(130,-20)(50,-40)(35,0)(35,25)(50,70)(-10,-5)的坐标,并把他们标出来,用铅笔描一描,看看是什么图形。

学生通过描点,进一步认识坐标图,并能熟悉掌握描点的方法,能正确找到坐标点,并标记出来。为作图打好基础。

其实,让学生找的这些点就是教材55页图10.3的各坐标点A、B、C、D、E、F、G、H、I、J、K,为画图作好铺垫。

4、引导学生利用坐标图上的坐标点的数据来画图

(1)画船身

说明:为了不使画出的小帆船位置偏向屏幕的上方,我们先让小海龟后退50步至A点,为画图作好准备。

命令:

CS SETPC 15 SETBG 9 SETW 3 PU BK 50 PD

画线段AB,这时要用到将小海龟移动到指定坐标点的命令SETXY[X Y]。

说明:X和Y的具体数值必须用方括号括起来,中间用空格隔开。

讲解:执行这条命令可以将海龟移动到坐标为(X,Y)的点处,并且在起点和终点上画出一条线段。

B点的坐标是(0,-50),因此命令为:SETXY[20 -70].

线段BC也要以用命令SETXY[100 -70]来画,不过由于B、C两点的Y坐标一样,所以还可以用SETX X命令,指挥小海龟沿水平方向爬行到X坐标为X的点外,并画出线段,而Y坐标不变。

如:SETX 100.

画线段CD和DA很简单。

命令:SETXY [120 -50 ]SETX 0

(2)再画出桅杆和帆

小海龟有沿水平方向爬行的命令SETX X,也有向垂直方向爬行的命令,SETY Y .

用SETX 50 命令小海龟从A点移到E点,再执行SETY 100命令便画出了桅杆EF。

之前我们已经标好了各点的坐标,所以我们一依次一个点一个点的作图。

SETXY [130 -20] SETXY [50 -40]

SETXY [35 0]SETY 25

SETXY [50 70]SETXY [-10 -5]

SETXY [50 -40]

既然我们把每一步都编写好了,我们就把它们串连起来,编写成一个过程吧,编写完后执行,看看是不是达到我们的设计效果。

TO fanchuan

CS SETPC 15 SETBG 9 SETW 3 PU BK 50 PD

SETXY[20 -70]

SETX 100

SETXY [120 -50 ]SETX 0

SETX 50

SETY 100

SETXY [130 -20] SETXY [50 -40]

SETXY [35 0]SETY 25

SETXY [50 70]SETXY [-10 -5]

SETXY [50 -40]

END

同学们欣赏一下执行的效果图,讨论:用坐标图画图有什么好处?

能将小海龟精确地移动到相应的坐标点,解决了海龟转解难以计算的难题,使小海龟准确地画出不规则的图形。

小结:我们今天又学会了用坐标图来制作图形,又增加了新的知识,学到了新的技巧。还学到了“SETXY”命令。

为了更加丰富我们知识,我们还要了解几个命令:

GETXY :显示小海龟当前位置X坐标,Y坐标。

XCOR :显示小海龟当前位置X坐标。

YCOR :显示小海龟当前位置Y坐标。

三、巩固练习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分组完成。

2、知识链接:笛卡尔(教材57页)。

四、作业

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合作完成教材57页图形。

提示:首先确定每个点的顺序,然后再在坐标图上描出各点,标出各点的坐标,再用命令编写过程。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中画图策略的应用与思考 篇6

在数学教学中,画图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理清数量关系、发展思辨思维和完善认知结构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路径及整体推进策略并不清晰,学生画图意识不强,画图能力薄弱。如何让学生喜欢画图策略并能自觉应用?

一、“画符号图”化情境,使数学表述简明化,简约数学思维

符号是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语言,具有简约性、抽象性等特点,它能简化素材、简约思维、便于交流。教学时,常会遇到很多表述繁琐、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此时,教师如能启发学生圈圈画画转化抽象的文字表述,把教学情境直观化和简约化,就更便于理解。如“搭配规律”:小丽参加同学生日聚会,家里有2件上衣和3条裙子,有多少种搭配?教师可启发学生用符号如“Ο和Δ”分别表示上衣和裙子,再尝试连线,学生基本都能实现衣服和裙子有序搭配(图略),并能说清楚:按上衣,每件上衣可搭配3条裙子,共6种方法;按裙子,每条裙子可搭配2件上衣,也是6种方法。

通过画些符号将文字表征转化为图像表征,再把图画转化成动态的思维,不仅简化了素材,简约了思维,更发展了学生符号感。

二、“画线段图”揭关联,使数量关系形象化,激活思考路径

线段图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能比较直观形象地揭示应用题中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帮助明确思维方向,是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有效途径。教学时,“行程问题”数量关系隐蔽、多变,如能通过画线段图整理信息,就能理清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联,使思维从无绪到有绪、无序到有序,使问题化难为易。如:甲每小时行100千米,乙每小时行80千米,问:(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后正好在加油站相遇,两地相聚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同时从加油站相背而行,2小时后正好同时到达目的地,两地相聚多少千米?(3)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向B地行,2小时后两车相聚多少千米?

相向、相背而行及追及问题,单看文字叙述,学生被“行”的晕头转向。画上线段图后再來分析(图1),隐性数量关系一目了然:“相向、相背”而行两地距离,实际上就是两车行的总路程;“追及问题”两车相聚多少则是两车行程之差(图略)。这样,解题思路就被激活了,就能轻松“行完”行程问题。

三、“画示意图”助加工,使数学思维可视化,转变思维方式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和形象思维为主,而“空间与图形”知识抽象性强,学生思维活动常常遇到断层障碍。此时,如能画个示意图,充分展示隐性思维过程,就能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碰撞和提升,增强理解能力,提升思维水平,促进思维方式转变。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为20厘米,高为8厘米,被分成甲乙两部分,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大32平方厘米。求甲的上底是多少厘米?

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图2A),很容易联想到用解“和差问题”的方法来解答(过程略)。但是有位学生提出:直接用32÷8=4(cm)就能求出甲的上底。(学生一片疑惑)依据学生解释,笔者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图2B),很直观地看出从甲中替换掉乙的面积后,甲比乙多的部分实际就是一个面积是32cm2、高是8cm的平行四边形。通过画图把繁杂的语言叙述转化为清晰的平面图,不仅展现了图形变化的过程,而且使替换思维方法和思考路径清楚呈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能,既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更发展了创新思维。

四、“画概念图”促梳理—使数学认知结构化,提升思维水平

所谓“概念图”,实质就是用图示方法形象地表达认知结构中关于学科、单元中包括的所有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时,如能引导学生制作概念图,就能帮助梳理新旧知识,凸显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知识结构及知识构建的过程,形成系统性认知,并通过正向迁移,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如复习“三角形”,教师可引导学生经历“回顾三角形种类——依据分类标准归类——用箭头图表示各类三角形间的关系”知识建构过程。学生就能按照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结合思维和联想,绘制出概念图(图略)。

概念图不仅演绎三角形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和延伸情况,沟通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之间的融合,而且帮助学生不断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避免以记忆、琐碎的方式学习,有效提升了思维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

帮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画图活动的结果。画图经验需要在“画”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需要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

画图教学 篇7

片段一:自主——尝试画图

出示例1: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 长8米。在改建校园时, 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 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引导: (指名读题后, 很多学生都在思考中) 我们感到有点无从下手, 那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将这个题目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呢?

预设:再仔细看看, 这是一道关于长方形的实际问题, 可能由此产生画图的需要。

追问:你怎么想到要画图呢?

学生:把图画出来, 意思更清楚了, 想起来就方便了。

引导:是呀!画图也是解决复杂问题常用的一个策略。下面请同学们围绕“学习单”自主学习。

出示:自主学习单——

(1) 想一想:“长增加了3米”是怎么变化的?

(2) 画一画: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补全示意图。

(3) 说一说:同桌相互评点示意图, 并看图复述题意。

学生自主学习、尝试画图后集体交流, 明确画图的注意点, 再看图轻松解答。

【思考】

在本课学习画图的策略之前,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画图的具体经验, 比如画实物图、示意图、线段图等等, 找到了教学起点。怎样激活孩子们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在读题、思考过程中自然地想到了画图的需要。这里的“自主学习单”的拐杖, 让学生在“想象——尝试——讨论——示范完善”的过程中习得画图的基本方法。其中在“尝试画图”“交流完善”的过程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 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沟通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也初步培养了画图技能。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了:画图能帮助我们整理条件和问题, 找到解题的思路!

片段二:合作——深化巩固

出示例2:请看校园里有关草坪的实际问题——

学校大门口有一片长方形草坪。如果草坪的长增加6米, 或者宽增加4米, 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引导:自己读一下题目, 思考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

也是一道有关面积计算而且比较复杂的题目, 学生自然想到了画图。

在画图之前,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这句话 (划出:如果草坪的长增加6米, 或者宽增加4米, 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 。谁能把它表达得更明白一点?

学生理解题意:如果长增加6米, 面积增加48平方米;如果宽增加4米, 面积也增加48平方米。

谈话:前后四人一小组, 讨论一下怎样画图来整理条件和问题?

学生不由自主拿好学习单上的原图比划、交流, 通过思维碰撞知道如何画图。

引导:谁愿意到前面来说说怎样画图?

根据学生汇报课件随机演示。

【思考】

充足的自主活动经验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并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在这一实际问题中, 既没有告诉长, 也没有告诉宽, 有的学生可能感到有点难度, 怎么办?深入理解“如果草坪的长增加6米, 或者宽增加4米, 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后, 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地合作与交流空间。有的学生用两张图来表示题意, 通过合作交流过程中的互相点拨、互相碰撞, 达到了完善统一, 提升了画图能力。

片段三:辨析——合理选择

引导:下面我们再来静静地思考, 看看下面哪些问题需要用到画图的策略?

(1) 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 苹果树每行6棵, 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 学校原有一个边长20米的正方形葵花园, 修建后葵花园的面积比原来多了100平方米。现在葵花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学校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喷水池。改建后喷水池的宽减少了5米, 这样它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喷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第 (1) 题, 只要用列表的策略筛选、整理信息;第 (2) 题, 比较简单, 不用画图直接思考;第 (3) 题, 是比较复杂的、有变化的图形问题, 要用画图的策略。

总结:看来, 比较复杂的、有变化的图形问题常常要用画图的策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 要善于合理选择, 灵活应用各种策略。

【思考】

运用画图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篇8

一导入画图,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的导入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属于开展教学的第一步。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语文教学要想收获成效, 就必须要以好的导入开头。良好的导入能将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使学生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去主动、积极地学习。

如《秋天》整篇文章就属于一篇语言优美的现代诗。作者的构思非常巧妙, 每一节诗的内容都可以分别组成一个对应的画面, 而每一节的画面都展现出浓浓的生活味道。整首诗构建了一种来自于现实生活, 但又远离生活喧嚣的意境, 充分彰显出轻柔、清远的特征, 非常适合应用于画图教学。教师仅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获得良好的成效。采用画图教学, 能够将抽象的秋季更为形象地彰显, 能够让诗中含蓄的情感更为明朗, 教师应当将诗中对应的三节内容变成对应的三幅画, 而要想让学生更为主动地绘画, 在课堂的开始, 教师应当首先展示自己所做的画, 之后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自己对于画中季节、事物、意境的理解。在教师的带动下, 学生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绘画, 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展现出来, 而在这些画中学生自然能够领悟到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秋天的热爱及赞美, 教学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二应用画图, 将抽象转变为形象

在进行《济南的冬天》教学的时候, 如何让学生理解济南冬天“温晴”这个天气特征, 明白济南的冬天为何不冷?这时候教师就能充分应用画图教学, 勾画一个四面环山的城市图画, 图画四周分别标记对应的方位, 在北边留一个缺口。通过画图的方式, 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济南与其他城市的区别, 能够清楚地了解济南这个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而在掌握这些基础后, 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济南冬天为何不冷, 使这样一个抽象的问题变得更为直观、形象, 学生自然也就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所展现的意境。

三巧借“蒙太奇”设置画图

1. 对照“蒙太奇”

将各个不同的事物或生活进行串联, 能够形成较为直观、鲜明的比较, 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如在进行《故乡》教学的时候,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两幅对应的绘画, 一幅画的是可爱、活泼并充满生机的少年闰土, 头戴小毡帽, 脖子上带着银项圈, 脸色红润, 手则是圆实的;另一幅是中年闰土沧桑的形象, 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 手上的皮肤犹如松树皮, 脸则是灰黄并充满皱纹的。通过对比这两幅图画, 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疑问, 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闰土判若两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教师指引学生学习本篇课文, 使学生能够通过画图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政权的黑暗, 对课文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2. 隐喻“蒙太奇”

通过针对各个画面进行连接, 利用较为独特的电影比喻, 使各个画面中潜藏的内容能够得以显现, 给予画面全新的定义。这种电影中应用极为广泛隐喻的“蒙太奇”, 在初中语文教材的许多文章中都能够见到, 通过隐喻性的象征手段, 托义于物, 以此来表现作者真实的想法。同样, 教师也可以应用画图来指引学生了解教材中隐喻的思想, 以此来揭示文章的真正主旨。比如, 周敦颐的《爱莲说》、高尔基的《海燕》等, 类似这样的文章, 教师都可以充分应用隐喻模式的“蒙太奇”来进行教学, 通过茶花、海燕进行画图, 以此来指引学生去真正认知隐喻的真实含义。

画图教学属于一种生命力与挑战性共存的教学模式, 其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尝试与不断的努力, 使画图教学能够得到更为广阔的应用渠道, 真正发挥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教学措施显得非常重要。画图教学措施具有理论潜在性、智能暗示性及意象相似性等诸多优势, 能将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充分地激发出来。鉴于此, 本文主要对画图教学措施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画图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库新红.“图”妙更能解文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插图教学例谈[J].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 2011 (6) :349~350

[2]刘成慎.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言艺术与语文教学[J].科学教育, 2009 (6) :114~115

画图教学 篇9

●教学设计是对目标的正确解读

解读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正确解读教材, 理解编者和专家的意图, 深入了解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 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完成教学目标的提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是照抄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 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 这样易导致教学目标的导向性缺失, 与教师的教学行为脱节, 甚至摒弃目标, 只凭经验跟着感觉走。对于《初识画图程序》这一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 从教材的编排上来看, 该课是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第二单元 (“有趣的画图”) 第二课的内容, 是在第一单元“初步感知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鼠标操作的基础上, 开始系统教学应用软件的第一课时, 是画图系列软件的初始, 也是今后学习其他软件的重要铺垫。第二, 从编者的意图来看, 系统自带的“画图”程序是一个标准的Windows7软件, 在操作技能上也只需要鼠标的支持, 是适合小学生首次接触应用软件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入门材料。第三,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他们喜欢画画, 更喜欢电脑, 用电脑绘画的“画图”软件对他们来说无疑非常有吸引力, 但是对电脑绘画技术与传统的绘画技法的融合还需要有机融合。因此, 过程与方法上的教学目标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案例:三维教学目标片段。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识别画图程序的基本界面, 正确认识橡皮、铅笔、刷子等基本工具的作用和特点, 并能熟练使用橡皮、铅笔、刷子绘图工具进行绘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习, 经历应用画图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形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 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操作乐趣和技术优势。

重点:能正确运用橡皮、铅笔、刷子等绘图工具进行绘画。

难点:对刷子不同笔头、粗细、颜色的选择。

●教学设计是对情境的合理创设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的本质是工具。工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要在运用中去理解它、掌握它。基于这种观点, 在教学时我们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知识, 掌握技能形成素质。在日常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情境创设往往动辄以“抗震救灾、保钓行动、奥运会”等为载体。这种主题的情境创设大而广, 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范围, 往往会造成教学效果浮于表面, 看似热闹的教学场景, 其实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并没有多大的帮助。那么, 对于《初识画图程序》一课而言, 教师要创设怎么样的教学情境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第一, 从学生认知发展和对前一个教学单元以及第六课的内容上来分析看, 学生主要学习了计算机外观和桌面的认识、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浏览器窗口的操作, 特别是通过用鼠标指挥计算器的练习, 使学生在认知发展上不可避免产生一种迫切希望运用鼠标操作其他软件的需求和冲动。第二,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 三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善于模仿、爱幻想及天真稚气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教学时以动画故事情节为切入点, 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所接受,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此, 关于动画故事的情境创设就符合了学生在认知与心理这两方面动态的需求。

案例:情境创设片段。

教师播放一则讲述一只因人类破坏森林而无家可归的小鸟的动画故事, 激发学生“关爱自然, 呵护生命”的意识, 从而引出为小鸟重建家园的主题情境开展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看过哪些动画片?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动画故事, 你们想看吗?但老师有一个要求, 看时要细细品味, 结束后是要谈谈自己的感想的。

师:想一想小鸟为什么会流泪呢。

生:环境被破坏, 小鸟失去了家园。

师: (出示小鸟流泪离开的画面) 你们想让小鸟留下来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生:为小鸟重建美好家园。

师:同学们都是很有爱心的好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机中的画图程序为小鸟重建家园, 让小鸟留下来。 (板书:初识画图程序)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任务的阶梯分解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 结合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使设计的任务按知识的难易级差递升,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为使任务设计呈现一定的层次, 需要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 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 以使任务设计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而把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的时候, 尤其要注意各个小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 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 组成一个任务链, 以帮助学生顺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在《初识画图程序》一课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第一, 从教学目标出发, 学生要认识画图程序的基本界面, 学习使用铅笔、刷子、橡皮这三种基本的绘画工具, 但不能单一肤浅地在这些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停留, 学习还应该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有所提升, 如综合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形成思想方法。第二,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出发,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并非全都是“零起点”, 课堂上学生的不同认知起点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完成相同难度的任务, 不但会挫伤认识起点高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那部分认知起点低的学生也会被畏难情绪所笼罩。为此, 设计从知识和技能到过程与方法再到情感态度体验的阶梯性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阶梯性任务片段。

任务一:为小鸟擦除眼泪、清理家园。

师:请同学们打开桌面名为“小鸟的家园”的图片文件。

小鸟流着眼泪多可怜呀!你能帮它擦去泪水吗?

学生尝试操作并请学生示范。

教师进一步提出清理家园的任务:擦除沙漠中的垃圾。

学生尝试清除。

教师小结橡皮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方法与铅笔相同, 可以擦去画错的和不需要的内容。

任务二:给沙漠披上草坪。

师:家园清理干净了, 如果我们能把沙漠变回原来的草地, 小鸟一定会很高兴。你能做到吗?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完成?

教师请一位学生用铅笔工具尝试画草坪。发现铅笔适合画线条, 不适合大面积涂色。

师:刷子工具有多种不同的笔头, 该选哪个呢?

学生自主尝试找出适合画草坪的笔头。

教师小结刷子工具不同笔头的使用方法, 喷枪、蜡笔、颜料刷、水彩笔刷和记号笔适合涂色, 其他的笔头能画出笔触不同的线条。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笔头把草坪画完整。

学生自由完成草坪涂色。

任务三:为小鸟的家园重新种上树木。

师:光有草坪小鸟会留下来吗?我们还能画些什么?

生:树木。

师:说得真好。那么可以选择什么工具来画树?

教师及时出示两张范画 (枝叶较少的小树和枝繁叶茂的树) , 引导学生辨别各自适合的描绘工具。

师:这两棵树有什么特点?猜猜各自可用什么工具来画。

生:前者用铅笔, 后者用刷子。

师:说说你的理由。

经师生讨论得出结论:铅笔适合表现细节勾勒轮廓, 刷子则具有多种不同的笔头和丰富的文理效果更适合绘图着色。我们必须根据绘画内容的特点合理使用工具才能画出漂亮的图画。

师:请你根据自己画的内容合理选择工具, 把树画完整。比一比谁画的家园小鸟最喜欢。

学生尝试操作。

●教学设计是对评价量规的科学开发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 也是出色的, 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应积极热情、多角度地观察和评价, 发现他们的潜能, 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潜能。据此, 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总会在课的末尾组织学生对个别作品进行评价, 一般为基于口头表达的评价, 或基于相关学习平台的评价。基于口头表达的评价, 看似有部分学生参与, 但最终还是以教师的观点为主, 评价重在对作品好坏的甄别, 而且其时效性低, 评价结果难以长久保存, 评价的最终效果不明显。相对而言, 基于学习平台的评价则改进了基于口头评价的部分缺点, 但目前各类学习平台尚未完善, 一般以星级评分辅以文字评价为主, 往往是为评价而评价, 浮于表面, 流于形式, 随意性较大, 究其原因, 还是缺少了具体的标准和科学的量规。在《初识画图程序》这一课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 作品评价量规的开发, 可以围绕“为小鸟重建家园”这一情境内容, 在观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一个好的家园要具备怎样的要求”这一问题, 并用简洁明了、易懂的文字表述出来, 让学生在具体的作品制作过程中加以参考。第二, 评价量规的使用方式分析, 从学情出发来看, 让三年级的小学生运用学习平台来进行评价是不现实的, 会受制于文字输入和网络应用的限制, 但光进行口头评价其结果又难以长久保存, 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水平提升。而从为小鸟清理家园, 重新铺上草坪, 画上小树到家园的美化, 每位学生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 只是经历过程中的体验和想法不同而已, 每位学生都有想法可讲, 有经历可诉。为此, 先组织学生参照量规进行自评、小组互评、作品推荐展示, 再进行师生点评, 学生二次创作修改, 按这样的形式来开展学生作品评价, 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高效的方法。

案例:学生作品评价片段。

1.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人人参与互相学习。

师:请同学们参照评价量表先进行自我评价, 再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互评。如下表。

2.作品推荐展示, 介绍作品中的优点。学生按以上的评价量表进行讨论, 推荐出组内的优秀作品, 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师生点评, 分析作品可进一步改进之处。对展示出来的学生作品, 教师应先肯定优点和长处, 再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可以如何改进提升。

4.学生进行二次创作修改, 继续完善提升自己的作品。

画图教学 篇10

一、画图策略在低年级教学中的具体意义

画图策略从根本上来说,是将抽象关系通过具体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方法。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画图策略是将抽象和具体统一在一起的有效措施,正是因为如此,画图策略也会得到低年级学生的接受和学习。因而,画图策略对低年级教学的意义是比较重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通过画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题目复杂的数量关系比较畏惧,通过画图能简单地将数量关系表达出来, 让学生明白题目的含义和解题思路。这样,学生不仅不会对题目产生畏惧心理,反而会积极思索题目的解决方案,所以,这对学生求知欲望的促进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学生也会利用画图的方式拓展对具体题目的解决思路。

(2)画图可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画图策略的主要目的是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这对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因为,中低年级学生对抽象数量关系的理解还比较弱,在遇到交代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容易望而却步,不敢解题,甚至丧失对数学的学习信心。这是小学教育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小学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方法,而不是对解题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培养学生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的思想意识,是需要对小学生进行重点教育的。

(3)画图理念对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画图理念不仅应用于小学教育之中,在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中都有比较明确的体现。所以,画图的理念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思路,能提高学习效率,应该培养小学生对画图理念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具体到实际教育中,画图理念处理复杂数量关系的思想,是对小学生教育的必要内容。

二、结合实例谈画图策略的应用方法

案例: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有一道练习题如下:爸爸买了一些橘子,给妈妈10个,剩下的都给了小明,但是小明的橘子只有妈妈的一半。那么爸爸一共买了多少橘子?题目本身并不算难,但是很多学生因为读不懂题目的数量关系而产生了放弃的思想。对于这类问题的讲解,笔者一般是利用引导的方法,提示学生画图解决。并稍微分析一下数量关系,告诉学生,小明的橘子是妈妈的一半,让学生画图出来表示数量关系。结果不少学生都能准确画出具体的图示,甚至有个别学生可以通过抽象的图表示出来,更让笔者感觉到画图策略对教育的作用。可以看出,画图解决问题的思想让学生拥有了应对较难问题的勇气,也让学生对画图解题理念产生了新的认识。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积极运用画图理念,是需要教师积极探索的。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点具体分析画图策略在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应用方法。

(1)在课堂上提示学生画图。上面案例中的问题,在成人的角度看来十分简单,但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 对题目所给的关系不容易理清楚。很多学生想不到画图,或认为画图更加烦琐,导致学生无法深入思考研究。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画图,对题目关系稍作提示后,让学生自己进行画图并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师引导几次之后,学生就会对画图策略产生更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接受并能自行使用画图的解题理念。

(2)让学生自己画图并讨论。让学生自己画图是画图策略实施的必要前提,只有让学生自己会画,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图的作用和表达的方式。如果教师越俎代庖,反而起不到画图的基本作用了。每个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不同,会导致学生画出的具体图形也不同,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可以了解对方画图的心理和思想。在学生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提问和分析,比如 “你认为画图时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你认为画图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等等。

(3)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画图和利用图。画图策略可以将问题简单化、形象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对画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画图的思想和理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理解图的内涵和应用方法。 达到让学生真正喜欢画图、喜欢利用图的目的。作为教师,要授人以渔,让学生充分接受画图策略和理念,才是画图策略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结束语

画图教学 篇11

关键词:直观;抽象;解决问题;画图策略

G623.5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它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而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因此我们要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运用技能。

一、画线段图 使问题化难为易

线段图是一种半直观、半抽象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并逐渐转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在一、二年级,由于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使问题化难为易。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新课标)解决问题中的比较多少的内容时:

黄花有9朵,比红花少5朵,红花有多少朵?

首先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先画出黄花的朵数,再由“比红花少”可知哪种花多?怎样画红花的朵数?学生能正确作图如下:

學生根据自己所画的图,马上会正确地列式计算:9+5=14(朵)。当然也就能避免出现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算法了。

数学教学中,运用线段图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线段图的运用过程是由问题“文字表征”向“形象表征”再到“数学表征”的转换过程,内潜着广阔的思维空间,起着牢固的桥梁过渡作用。

二、画示意图 形助数 直观明确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借助形产生直观效果,形又为数的抽象提供形象支持。二者的密切联系点是示意图。教学时,尤其在一些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所赖以存在的事实情节比较复杂的问题中,事理难以把握,这就需要画示意图。示意图不要求像线段图那样准确地反映问题的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它仅仅要求“示意”。通过示意,给人们提供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意向。凡是能画出示意图并借助示意图进行思考的学生,基本上都解对了;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能否画好示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集合图在解决问题中也是有用的工具。思考下面的问题:

明明他们20个同学一起去长隆欢乐世界游玩。每人可以玩一次海盗船、一次过山车或者两样都玩。结果每个人都玩了,其中有13个同学玩了海盗船,18个同学玩了过山车。问有几个同学两样都玩了?

学生可以在下面的集合图(见图3)中组织数据。一个椭圆代表玩海盗船的人的集合,另一个代表玩过山车的人的集合。每个学生可以用20个可操纵的小物品,像带有颜色的小磁块等,来代表20个同学。让学生把小磁块放在椭圆中表示每个同学玩的是什么。当他们把13个小磁块放在:“海盗船”的圆里,又试着把18个小磁块放在“过山车”的圆里的时候,就会发现小磁块不够了。向学生挑战,让他们把小磁块放在图中进行实验,直到他们发现一种放置方式,适合问题的条件为止。当学生想到可以把一些小磁块放在集合图的中心时,他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见图4)。

当学生面临很多信息时,怎样有效地组织信息是学生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应该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尤其是在学习策略和元认知方面的视觉化和形象化的引导,更容易使学生把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复杂过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用直观的、可操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三、画分析图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分析图是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寻找解题途径的一种图式。它一般用于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并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在小学第一学段,由于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当是实行画图策略的先行者、主导者,利用图的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在第二学段,学生思维基本上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主导期,只在后期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这一学段,画图策略的实行应由教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要引导并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选择画图策略的运用,增强学生运用画图策略的合理性。所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初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画图策略,架牢“直观”到“抽象”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张彪,陈林.数学教学中线段图运用的合理性沉思(J).小学数学教师,2006,(4)

[2]马云鹏,丁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及其策略(J).小学数学教师,2002,(10)

画图教学 篇12

工程制图这门课程是建筑, 土木, 机械及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 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设计思想的理论基础。由于其重要性, 使其成为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1]。工程制图包括画法几何与工程图两部分。画法几何通过讲解点、线、面、体的投影规律,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构思能力, 论述用二维图形表达空间三维形体的方法;工程图是工程语言, 培养学生绘图和读图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 打下坚实的基础[2] 。当前, 工程制图教学中, 存在2种主要的授课方法:1) 以传统手工绘图为代表的板书教学法;2)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 关于哪种教学方法效果更好的争议比较大。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 认为把板书教学法与多媒体有效结合, 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 社会需求对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 科技突飞猛进, 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纪。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 经济, 军事和科技领域的竞争, 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 必须改变教育观念, 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既是推动又是挑战。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 经济的发达, 近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对图学教育的影响更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知识量的增加, 教学时间的减少是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教学改革内容之一;而当前大学生由于社会实践机会较少, 依赖性较强, 动手能力较差, 这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矛盾。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工程制图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 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越来越显出其意义重大[3]。

2 工程制图两种授课方法的利弊分析

a) 手工绘图, 板书教学法。此方法注重绘图的过程, 老师在黑板上画图, 是根据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的作图规律, 由点到线到面, 再到立体而形成图形的, 学生在老师一笔一画的过程中, 逐步学会投影规律, 清楚整个图形的形成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象个演员一样, 充分利用自己的声音, 动作等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控制整个教室, 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由于手工绘图对教师绘粉笔图基本功的要求较高, 非一日之功,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 掌握此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手工绘图工作量大, 重复操作多, 教师的劳动强度大。另外, 对于在大教室合班上课来说, 坐在后排的同学看黑板上的粉笔图较费劲, 影响学习效果。

b) 多媒体教学。由于采用现代化的设施, 教室内的每位学生, 无论是前排后排, 都能很清楚的看见屏幕, 弥补了手工绘图的不足之处;同时, 由于课件一旦确定之后可以反复使用, 即使修改, 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增减, 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但是, 多媒体教学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在课前设计好的, 若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呆板, 色彩单一的话, 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效果就很差。再加上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就缺少肢体语言, 有些年轻教师缺少教学经验, 将多媒体教学变成了机械的放幻灯, 念讲稿, 形式单一, 缺少变化, 让人昏昏欲睡, 效果较差。本人认为, 制图教学中应吸取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 将板书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取长补短。

3 板书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

a) 结合课程的特点组织教学。由于制图课程自身的特点, 成为适合实施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来进行教案设计, 将板书绘图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提高空间想象力, 提高读图和绘图能力, 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 首先要考虑当前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 做到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教案、例题应模拟黑板教学来制作, 过程尽量详尽, 并合理控制课堂节奏。这样, 既保留了黑板教学的优点, 又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次, 各类素材在屏幕上的显示需要结构清楚, 层次分明、图形准确、色彩协调、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以便于学生通过观察现象, 进行空间分析, 总结出投影规律和投影特性, 提高画图和读图的能力, 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最后, 教案中文字不宜太多, 为课堂教学提供尽可能大的发挥空间。

b) 紧跟时代发展, 结合社会实践进行教学。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 国家标准不断修订, 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 工程制图教学中应将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课过程中, 尽量选用工程实体及零件作模型, 讲解投影理论, 介绍这些工程实体及零件的发展现状, 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老师列举工程实体及零件作模型, 让学生自己去画投影图,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c) 下面以“组合体的投影”这一节内容为例, 分析如何将板书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1) 首先交待主题思想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读组合体视图的两种基本方法:叠加法和切割法;再分别交待叠加法和切割法的基本解题思路:叠加法就是将组合体想象成由几个基本形体叠加而形成的, 应用此方法分析组合体时要注意几个基本形体之间的相互位置, 是否靠齐, 是就没有交线, 否就有交线;或者几个基本形体之间是否相交, 相切, 分析是否有相贯线等等。而切割法是将组合体想象成由一个基本形体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切割与挖孔而形成, 得到已给视图要表达的形体, 而对于较为复杂的视图, 应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后, 通过实例分析, 分别对这两种方法加以说明。

例题:已知形体的V, W面投影 (图1) , 画出H投影。

分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 想象出此立体的基本形状, 以上的形体可以用切割法进行分析, 由已知的V和W投影可知, 首先看成是由基本形体1 (图2) 沿着上底面向左下切割形成形体2 (图3) , 再将形体2中间挖出内槽而形成 (图4) 。讲课中,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将这个组合体切割过程用三个立体图形表现出来, 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切割法形成组合体的过程, 体会用这种方法分析组合体的好处。

2) 师生互动

对照这三个由切割法逐渐变化的立体, 开始师生互动, 请学生上黑板来分别画出这三个立体的三视图, 比较三个投影的不同之处。图形完成后再请学生自己点评结果, 教师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 对照多媒体的立体图, 加深基本概念的理解。在这种师生互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用切割法形成组合体的变化过程, 学会应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组合体的投影, 也使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学生通过上黑板亲手绘图这种形式, 积累了经验, 加深了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同时, 年轻人通过这种自我表现的形式, 增强了自信心, 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形式, 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络,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这样实现了多媒体与手工绘图相结合, 教师讲课与学生参与相结合, 既发挥了多媒体立体感强的优势, 又通过手工绘图, 加深了对基本读绘图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各取所长, 形式活泼, 是一种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4 结语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制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立体感强、动画形式活泼多样、引人入胜的优势, 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 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画图, 可以较快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及读图绘图的技能, 为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工程制图教学中会不断出现新课题, 师生要继续努力, 与时聚进, 不断探寻最佳的教学方法, 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杨文珍, 陈文华.机械制图理论及实践系列课程建设的探索[D].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2009.

[2]同济大学建筑制图教研室.画法几何[M].3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3]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机械制图[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罗敏雪.画法几何[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动态阅读下一篇: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