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共10篇)
热毒宁注射 篇1
热毒宁注射液属于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包括青蒿、金银花、栀子等,具有清热、疏风、解毒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感冒、咳嗽、头痛等症。本药自上市以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随着热毒宁注射液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ADR)事件的报道也增加。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对热毒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5例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2013年我院共发生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25例,采用分类统计分析的方法,对25例不良反应患者的情况(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用药情况(用法、用量、滴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出现时间,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①年龄与性别:在收集的25例ADR病例中,男11例(占44%),女14例(占56%);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12个月,其中年龄<3岁者4例,构成比16%;年龄4~12岁者16例,构成比64%;年龄12~18岁者3例,构成比12%;年龄>18岁者2例,构成比8%;由构成比可以看出,不良反应儿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②药物过敏史:2例有青霉素过敏史,17例无药物过敏史,6例不详。
2.2 用药情况:
①用法用量:本研究25例ADR病例均采用静脉滴注,均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溶解介质,其中22例采用葡萄糖注射液,3例采用氯化钠注射液;每次用药量均在5~20 mL的正常剂量范围内,其中5~10 mL的有17例,11~15 mL的有6例,16~20 mL的有2例。②滴速:成人滴速一般控制在30~60滴/分,儿童滴速宜控制在30~40滴/分。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①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开始时、用药过程及用药后。本研究25例ADR病例中,最快发生不良反应是在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后2 min,最迟发生不良反应是在滴注9 h时发生。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10 min内有8例,占32%;20~30 min内有10例,占40%;30min~1 h内有5例,占20%;1~9 h内有2例,占8%。热毒宁注射液致ADR可为速发型和迟发型。本研究所有病例均在不良反应发生后积极抢救与治疗,停药后多数采用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对症处理,不良反应消失,均恢复正常。②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临床表现: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本研究有13例,占52%,见表1。
3 讨论
热毒宁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青蒿、金银花、栀子等,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清热、镇痛等作用。本品由于具有抗菌及抗病毒双重作用,因而上市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咳嗽及头痛等症。近年来,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其中以皮肤瘙痒、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居多。
3.1 热毒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主要特点:
本研究对近年来我院热毒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如下特点:①本组病例中,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儿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可能是由于儿童机体发育尚不完全,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差,以致发生不良反应。②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30 min内,本研究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的占72%。③热毒宁注射液致ADR主要为过敏反应,占52%,可能与过敏反应的机制与制剂本身以及患者特异过敏体质等有关。
3.2 临床应用热毒宁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为提高热毒宁注射液的用药安全性,应在临床应用时注意如下问题:①由于热毒宁注射液的成分较为复杂,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而在制备过程中很容易掺杂杂质,容易引发过敏反应。热毒宁注射液主要成分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具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可引发变态反应。因此对于中药注射制剂的贮藏要注意避光保存,置于阴凉处,避免剧烈震摇,以防质量发生变化。在用药前,要仔细检查药品的颜色变化、澄明度、有效日期等。要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过敏体质医师要引起注意。因此静滴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②单独用药,有潜在配伍禁忌:热毒宁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规定:“该药不宜在同一容器中与其他药物混用,与青霉素类、氨基糖苷和大环内酯等药物配伍可产生浑浊或沉淀”,热毒宁注射液作为中药注射制剂,药物成分复杂,如果配伍不当,将会影响到药物的稳定性,使不溶性微粒增加。通常是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解介质。在使用要前冲管,单独使用本药。③药量适中,给药速度适宜:中药注射液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如果滴注速度过快,将会引起药物浓度过高,毛细血管短时间内聚积大量不溶颗粒,造成堵塞,也会引起不良反应。成人滴速一般控制在30~60滴/分,儿童滴速宜控制在30~40滴/分。本研究病例药量均在正常范围内5~20毫升/次,考虑ADR可能与滴速有关。热毒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儿童居多,可能与体质因素有关,儿童用药要严格控制药量及滴速。
摘要:目的 对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不良反应防治方法 。方法 对2008年2013年我院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热毒宁注射注不良反应儿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30min内,以过敏性反应居多。结论 在应用热毒宁注射时要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注意给药剂量和速度,从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中药制剂
参考文献
[1]王强.热毒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40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0):41-42.
[2]徐梦雪,刘彬,王刚.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46例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1):22-23.
热毒宁注射 篇2
【关键词】热毒宁;上呼吸道感染;利巴韦林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86-01
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感冒”。主要临床症状以发热、流涕以及咳嗽等为主。发病原因以病毒感染为主,冬春两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在婴幼儿人群的发病率最高。上呼吸道感染,一般病情都比较轻,但由于婴幼儿的抵抗力比较差,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则有可能导致反复感染,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炎的功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治疗作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儿科共接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计120例,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来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地伴随发热、头痛等诸多症状,并均已被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9个月-3岁之间;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在9个月-3岁之间。两组患儿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给药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儿科常规治疗,如退热、止咳,若有细菌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服用。对于治疗组,运用热毒宁注射液,将热毒宁注射液溶于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同理,将利巴韦林注射液溶于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疗程均为五天。
1.3疗效判定标准
一个疗程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若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则判定是痊愈;若患者的食欲得以改善,体温下降,临床症状改善,则判定是有效;若患者的体温未恢复,病情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则判定是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采用SPSS 13.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有所差异,其中,治疗组患者在发热、流涕以及咽痛诸多症状中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表1。在临床疗效上的比较,其中,治疗组患者中有39例为显效,占总数的65%;18例患者为有效,占总数的30%;3例患者为无效,占总数的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中,30例患者为显效,占总数的50%;12例患者为有效,占总数的30%;12例患者为无效,占总数的2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表2所示。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中一种常见的肺系疾病,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相当可观,而由于婴幼儿的體质一般都比较弱,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其他炎症的出现,因此,此病不可小觑。而致使患者患上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因素有很多。目前,针对此病,仍然没有真正的特效药。临床上多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如利巴韦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可忽视的是,该药易导致人体耐药性的提高;若采用抗生素法,则费用较贵,且疗效不是特别显著,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所以,在没有确诊是细菌感染时,不能随意给患者使用抗生素。
而热毒宁注射液则采用优良而精制的中医配方,以青蒿、金银花以及栀子来入药并进行工艺提取。其中,青蒿具有清热凉血、祛热邪的功效,此外,也能提高细胞免疫作用;金银花味甘,也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与青蒿一同采用,能够提高功效。其金银花中含有挥发油、有机酸类等物质,一定程度上那个可以抑制住细菌和病毒。将这些药物有机合成,即能达到清热解毒、抗炎、退热等功效。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以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在发烧、流涕以及咽痛诸多症状中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应用热毒宁注射液的效果颇为明显。综上所述,热毒宁注射液能够很好地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能够很好地减轻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月玲;邸春阳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11).
[2]夏雨;王晓丽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6(10).
[3]黄小民;柳于介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04).
热毒宁注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手足口病患儿52例, 发病均在24h内, 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男15例, 女12例, 中位年龄42.7个月;对照组男13例, 女12例, 中位年龄43.8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疗法, 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0.6ml·kg-1·d-1 (最大量20ml)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 (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0~15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以上2组液体滴速均为60滴/min, 每天1次, 疗程5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治疗5d内体温正常, 口腔、手、足、臀部疱疹基本消失;有效:治疗5d体温基本正常, 口腔、手、足、臀部疱疹未消退;无效:治疗5d体温不降或升高, 口腔、手、足、臀部疱疹无明显好转或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以治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 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均无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由肠道病毒柯萨奇A16感染引起, 也可由EV71感染所致, 好发于夏秋季, 传染性强, 主要侵犯1~7岁儿童。目前手足口病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3], 临床多用利巴韦林治疗, 但抗病毒作用弱, 不良反应较大。而对病毒有效的干扰素价格相对昂贵, 且易引起发热、局部疼痛、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不易为患儿接受。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提取物制成的纯中药,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甙、绿原酸、连翘酸, 有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本资料显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在治疗效果、退热及改善临床症状上明显优于利巴韦林,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5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 在对症支持疗法基础上, 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 2组疗程均为5d, 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 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好,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手足口病,热毒宁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疗效
参考文献
[1]刘静炎.35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 (7) :57-58.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02.
热毒宁注射 篇4
【关键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热毒宁注射液;疗效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64-02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主要因病毒感染所致,常规治疗以抗病毒、并发症预防及对症处理等为主[1],但效果一般。热毒宁注射液有良好的抗病毒、解热及抗菌效果,目前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已有应用。我院将其应用在临床中,显示有不错效果,现将其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次研究的对象共有8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选时间2013年4月-2015年12月。入选患儿均有完整临床资料与家属陪伴,家属均接受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确诊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病程均未超过48h,入选研究前未应用任何抗生素与抗病毒药物,无药物过敏史,同时排除其他系统并发症[2]。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12岁,均值8.5±1.3岁;病程2-48h,均值12.5±2.4h。研究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12岁,均值8.8±1.1岁;病程2-47h,均值12.9±2.1h。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按照常规方案治疗,止咳与退热,以及细菌感染者予以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者予以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将10-15mg/(kg·d)该注射液加入100-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连续治疗3d为1疗程。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将0.5-0.8ml/(kg·d)该注射液加入100-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连续治疗3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如体温、咳嗽、流涕等变化情况,记录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疗效评价标准[3]为:临床痊愈: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症状与体征等恢复正常;有效: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与体征等有所改善,但体温、咳嗽、流涕等至少有一项未能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有效率+临床痊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痊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5例、13例、2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则依次为20例、12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咳嗽消失、流涕消失等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常见疾病,多因病毒感染所致,部分可合并细菌感染,临床主要表现有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等。常规治疗以抗病毒、抗感染及抗炎等处理,但效果并不理想。我院借鉴相关研究将热毒宁注射液应用于临床中,显示有不错效果。从本研究来看,研究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临床效果与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安全性均较高,无不良反应发生(P>0.05)。
利巴韦林属于广谱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并不明确,可抑制多种病毒生长,可减少病毒复制与合成,抑制病毒生长及传播,但其有一定副作用,且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热毒宁注射液属于第二类新药,成分主要有金银花、青蒿、栀子,这三种植物药均有清热解毒的效果,临床常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咳嗽、感冒,以及症状有高热、头痛身痛、微恶风寒、咳嗽等,目前在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支气管炎中也有应用。从药理学研究中可知,青蒿有香豆素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解热、提高免疫力等效果;栀子有含苷类物质栀子苷,有降温、镇静及抗感染等效果,对多种病毒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不错的抑制效果;金银花因具有环烯醚萜苷等,有不错的清热解毒效果[4]。三种药物合用则可增强解热、抗菌、抗病毒及提高免疫等效果。
综上所述,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采取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不仅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可借鉴。
参考文献:
[1] 杜维平,周泽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90例[J].中国药业,2012,21(10):87-88.
[2] 张向峰,靳秀红,汤昱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1,07(4):23-24.
[3] 刘艳.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2(20):65-65.
热毒宁注射剂不良反应三例报告 篇5
1 病例简介
病例1, 患者, 男, 1岁, 无既往过敏史, 因肺炎在我院门诊儿科治疗, 依次给予5%葡萄糖溶液100ml+头孢他啶注射液1g, 5%葡萄糖溶液100ml+热毒宁注射液6ml静脉滴注, 约1h后患者面部或全身皮肤潮红, 出现大小不等风团样皮疹伴瘙痒。停药后症状缓解。
病例2, 患者, 女, 2岁, 无既往过敏史, 因急性支气管炎在我院门诊儿科治疗, 依次给予5%葡萄糖溶液100ml+克林霉素注射液0.25g, 5%葡萄糖溶液100ml+热毒宁注射液8ml静脉滴注, 1h后患儿阵发性哭闹不安, 烦躁, 阵发性腹痛。停药后症状缓解。
病例3, 患者, 男, 1岁, 无既往过敏史, 因呼吸道感染在我院门诊儿科治疗, 依次给予5%葡萄糖溶液100ml+克林霉素注射液0.2g, 5%葡萄糖溶液100ml+热毒宁注射液5ml静脉滴注, 1h后患儿恶心、呕吐、腹泻1次。停药后症状缓解。
2 讨论
本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病例皆为儿童, 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都在1h后, 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经停药并及时采取措施, 症状均得以缓解。热毒宁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青蒿、金银花。栀子, 金银花含有机酸 (绿原酸等) 环烯醚萜苷等, 绿原酸是一种半抗原, 是一种常见的致敏物, 通过绿原酸与蛋白质上的氨基结合形成免疫原性复合物而致敏。从3例不良反应看, 热毒宁发生不良反应时与多种抗菌药物联用, 可能接瓶时没有排空输液管, 或没有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 导致与抗菌素混合发生不良反应。热毒宁注射液具有降低轮状病毒毒力的作用和抑制轮状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 抗病毒疗效好, 因儿童处在身体发育初期, 许多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全, 容易患病毒性疾病, 所以在我院主要用于儿科患者, 而儿童对药物剂量的个体差异大, 易发生药物蓄积而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引发ADR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是可能预防或减轻的。 (1) 热毒宁注射液含有绿原酸, 因此临床医师在应用之前应详细询问患儿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是否过敏体质或家族过敏史, 对不适应的患儿避免使用, 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2) 热毒宁注射液主治外感风热, 风寒患者不适宜此药, 临床医师在诊断时要做到辨证施治, 正确掌握适应证、用量和疗程, 使药性与病情相符, 避免药物蓄积产生不良反应。 (3) 药师应经常下临床观察和搜集第一手资料, 与医护人员认真交流, 及时反馈药品的不良反应, 落实好ADR制度, 并对多ADR药物及时发布预警通报。 (4) 护理人员配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尽量现配现用, 掌握滴速, 小儿以30~40滴/min为好。在输液过程中, 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患者以尽早发现不良反应, 杜绝严重事故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报告, 能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视, 合理用药, 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生美.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27例分析[J].中国校医, 2010, 24 (12) :953-954.
热毒宁注射 篇6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 儿童为高发群体。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清热、疏风、解毒的功效, 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高热、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现对我院2011年发生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40例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发生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40例, 男25例, 女15例, 年龄≤18周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静脉滴注, 所用剂量根据患者年龄、体质而定, 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按一定比例稀释后静脉滴注, 滴速为30~60滴/min, 每天1次, 疗程为3d。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剂量及联合用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男25例 (62.5%) , 女15例 (37.5%) , 年龄≤18周岁。见表1。
2.2 每日剂量情况
每日5ml 1例 (2.5%) , 每日6ml 4例 (10.0%) , 每日7ml 5例 (12.5%) , 每日8ml 8例 (20.0%) , 每日9ml 7例 (17.5%) , 每日10ml 15例 (37.5%)
2.3 联合用药情况
热毒宁注射液与克林霉素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19例 (47.5%) , 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发生9例 (22.5%) , 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发生5例 (12.5%) , 与阿莫西林舒巴坦钠联合用药发生7例 (17.5%) 。
3 讨 论
热毒宁注射液为淡黄棕色至红棕色的澄明液体, 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等提取精制而成, 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热毒宁注射液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高热、微恶风寒、头身痛、咳嗽、咽喉肿痛、痰黄等症。其成分青蒿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击炎性反应等作用。而栀子具有抗菌、清热解毒作用, 可协助金银花解毒[1]。三种成分联合使用, 在药效学上可起到协同作用。
临床中热毒宁注射液虽然不需做皮试, 但患者由于个体差异, 对药物的耐受力亦不同。因此临床中对药物的使用剂量及用药滴速都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来特别使用。本研究表明, 患者年龄越低、所用剂量越少、滴速越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越低。因此临床对患者首次用药时, 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 一旦出现异状迅速处理, 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与损失。
由于热毒宁注射液成分复杂, 质量标准不完善,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难以保证。如果与其他药物, 如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等联合使用, 往往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其中以与克林霉素合并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居多。因此临床使用时, 注意本品不宜与其它药物于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 尤其是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药物配伍使用。
临床中热毒宁注射液用药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与减轻的, 如临床医师在选用热毒宁注射液前要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体质虚弱的患儿要改用其他药物;发生溶血现象者要慎用。在使用前要注意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等情况来适量使用药物, 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出现中度皮疹、瘙痒,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后即可消失;皮肤红痒, 程度轻度, 停药后即消失;胸闷者轻度休息5min后即可消失;头晕者减慢滴速, 无需作特殊处理即消失。如发生不良反应即刻停药, 积极采取急救措施。
由于热毒宁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各有不同, 主要与用药剂量、患者体质、用药配伍情况等因素有关。对于有用药过敏史的患者要慎用, 对于体质较弱的老人与儿童则要避免使用。临床中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使用,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 立即停药, 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继续使用发生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热毒宁注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留观及住院的50例老年性肺炎患者,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 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25例, 男14例, 女11例, 对照组25例, 男13例, 女12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
1.3 临床表现评分方法
参照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 [2]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老年性肺炎诊断者;②年龄在65~90岁之间。
1.5 排除标准
①对热毒宁注射液过敏者。②重症肺炎患者。③合并肺部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病、肿瘤及精神病患者。⑤未按规定用药, 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判定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0.9%氯化钠输液100 ml, 头孢曲松钠3.0 g, 静脉滴注, 1次/d, 左氧氟沙星0.3 g, 静脉滴注, 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输液250 ml, 热毒宁注射液20 ml, 静脉滴注, 1次/d。疗程:7 d。治疗期间可根据病情对症应用喘定、沐舒坦等止咳化痰平喘药物 (常规剂量) 。
1.7 观察项目
①临床表现;每天监测分泌物、体温。②于治疗第1天、第7天检查血常规, 观察白细胞数;③于治疗第1天、第7天检查胸部X线平片。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用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分泌物积分比较
经t检验, 治疗后试验组分泌物积分较前降低 (P<0.05) , 对照组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病例体温积分比较
经t检验, 治疗后试验组、对照组体温积分较前降低 (P<0.05) , 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3 两组病例白细胞积分比较
经t检验, 治疗后试验组、对照组白细胞积分较前降低 (P<0.05) , 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4 两组病例胸部X线平片积分比较
经t检验, 治疗后试验组、对照组胸部X线平片积分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2.5 两组病例总积分比较
经t检验, 治疗后试验组、对照组总积分较前降低 (P<0.05) , 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5。
2.6 3 d时体温正常人数比较
经χ2检验, 3 d时试验组体温正常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 。见表6。
2.7 毒副作用:
两组均未见严重毒副作用。
3 讨论
老年性肺炎以感染革兰阴性菌为主[3]。由于老年人肺脏结构和生理功能退化, 免疫和防御功能降低, 且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易继发菌群失调。因此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前提下, 提高免疫力, 缩短疗程, 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
热毒宁注射液是中药制剂, 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①青蒿具有退热及平喘作用。青蒿水溶性部分对流感、上感、肺炎等54例临床应用均有较好的退热作用;青蒿中的东莨菪素具有明显的平喘作用[4];②金银花具有抗炎、解热作用。对金银花解热、抗炎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其水煮液对三联菌苗致热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5];③栀子具有解热及抗微生物作用。栀子生品及各种炮制品对15%鲜酵母混悬液所致大鼠发热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具有中等强度的抗菌作用[6]。此外, 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未发现导致耐药及菌群失调、肝肾功能受损等毒副作用。
本研究表明, 抗生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老年人肺炎疗效确切, 在减少分泌物、降低体温、整体疗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适用于老年性肺炎。
摘要: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老年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50例老年性肺炎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生素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 疗程7d, 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在减少分泌物、降低体温、整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老年人肺炎疗效确切, 能够加快降低体温, 减少分泌物, 整体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
关键词:老年性肺炎,热毒宁注射液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 (4) :199-201.
[2]洪军, 等.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评估呼吸机相关肺炎预后的研究.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1, 10 (3) :35-36.
[3]于树云, 毕玲, 司进, 等.老年院内支气管肺炎284例分析.临床荟萃, 2002, 17 (7) :375-376.
[4]四川省中药研究所.青蒿抗疟研究专辑, 1978.
[5]吴晓春, 杨苏亚.金银花的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青海医药杂志, 2007, 37 (5) :88-89.
热毒宁注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住院患者, 共观察155例, 作为治疗组。其中男91例, 女64例;年龄21~86岁, 平均51.5岁;体温>37.5℃;入选病例符合外感伤寒发热和外感温病发热中医证候[1];排除辨证为内伤杂病、邪在少阳或虚证等发热证候、呼吸系统以外感染性发热以及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或过敏体质患者和儿童患者。另选取1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西医抗菌、补液以及对症治疗基础上, 加用热毒宁注射液, 20ml/次, 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使用, 滴速为30~60滴/min, 1次/d, 3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记录体温、出汗、恶风、咽痛、咳嗽、鼻塞、流涕、舌苔、脉象、血压、血象、心电图、影像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参照中医“外感风热证”疗效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24h内体温正常, 临床表现明显好转;有效:72h内体温正常, 临床表现有所好转;无效:72h体温仍未正常或临床表现好转不明显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显效69例, 有效23例, 无效11例;治疗组显效142例, 有效9例, 无效4例,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中医辨证疗效和不良反应见表1。
3 讨论
3.1 外感发热治则讨论
外感发热的基本病机为外邪侵袭, 正邪相争, 营卫不和, 故而恶寒发热。后世在外感病机和治疗学上多有阐发并逐渐形成了“伤寒”和“温病”两大学派。伤寒学派从六经辨证出发, 重视寒热表里辨证, 主张分型论治。温病学派则主要着眼于热毒, 重用清热解毒方药。由于近代温病学派影响广泛, 且新近发展的“截断疗法”对当代中医临床影响甚深, 主张寒温并治, 因此当前临床上一派重用清热解毒药之象盛行。
呼吸系统感染性发热, 现代中医以寒热、表里为主要辨证。冬春发病常见风寒袭表, 入里化热;或外感风热、营卫失和, 进而痰热雍肺。风热外感亦可按温病传变规律:并在肺卫为风热犯肺, 病在气分则痰热雍肺, 进而热入营血。由于肺部感染临床以热证多见, 即使风寒束肺, 亦可入里化热, 故而一般肺部感染在西医基础上治以热毒宁注射液多能奏效。
3.2 热毒宁注射液组方分析
热毒宁注射液由青蒿、银花、栀子三味中药组方, 经现代制剂工艺提取制成的中药注射剂。青蒿辛以解表, 寒以清热, 有明显退热作用, 善清伏热, 外透而解, 是解表退热之良药;银花为清热解毒之首药, 温病卫气营血四阶段皆可应用, 解毒力强;栀子清热凉血解毒, 泻火除烦, 清利三焦火热。三药共祛表里、上下诸热, 具有很强的清热解毒、退热镇静、广谱抗病毒之功效, 更兼三药均有明显抗炎、抗内毒素作用, 对感染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缓和机体强烈的炎症反应。临床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细菌、病毒感染性发热。实验研究证实, 热毒宁注射液有明显抗病毒、拮抗内毒素作用, 对多种细菌呈现明显抑制作用, 与抗生素有协同效果[3]。
3.3 热毒宁注射液辨证疗效分析
本研究显示, 呼吸系统感染性发热治疗以热毒宁注射液确能收到速效退热、抗炎之功效。传统上温病学认为入气方可清气, 入血方可凉血。70年代名老中医姜氏提出“截断疗法”[4], 温病不能拘泥于传统逐层渐进的传变规律, 应立即投以清热解毒药, 可达到阻遏病情发展的效果。然该疗法是针对温病提出的观点, 即热证治疗可徇此思路。现代临床上呼吸系统感染发热不论寒热辨证, 一律使用清热解毒药亦多可奏效, 虽多奏效, 但寒热辨证疗效亦有差别。
本研究显示, 分别对风寒、风热证候给予热毒宁注射液, 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热毒宁注射液对风热证效果好于风寒证,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有明显差别。因此在临床上对风寒证使用该药应密切观察, 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及时防治。提示对于没有合并里热证候的单纯寒证, 可能疗效较差或有不良反应。
本研究显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 风寒证候仍可有效。可以认为病机上风寒入里化热所致, 因此清热解毒药亦可奏效。特别在目前西医对一般病毒感染并无较理想的有效药物的情况下,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加强抗菌效果、促进炎症吸收、缓解中毒症状并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 确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鉴于与风热证疗效、不良反应的明显差异, 临床使用仍应辨证选药, 不可盲目投以清热解毒剂。
综上所述, 热毒宁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确切疗效, 不论寒热证候均可奏效。但不等于临床用药可以不辨证用药。从分组考察显示, 风热组疗效高于风寒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风寒组。卫生部、中管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8]71号) , 附件《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第2条:“辨证施药”要求, “临床使用应辨证用药”。因此临床在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时仍需仔细辨证, 对风寒证候用药应提高警惕, 注意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不合并里热证候的风寒证不可盲目应用清热解毒药。
参考文献
[1] 任继学.中医急诊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2-23.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68-70.
[3] 徐辉甫, 鲁芳, 肖文军, 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外感风热证Ⅳ期临床试验报告[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7, 4 (3) :242-243.
热毒宁注射 篇9
【摘要】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头孢呋辛钠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热毒宁联合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热毒宁联合头孢呋辛钠应用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 热毒宁;头孢呋辛钠;慢性支气管炎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89-01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如果该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将会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当前药物治疗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临床治疗手段。笔者选取12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女性22例,男性38例,年龄在60~83岁,平均年龄(71.68±5.36)岁,病程1~6d,平均病程为(3.4±0.4)d。观察组中,女性23例,男性37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为(72.09±5.81)岁,病程1-7d,平均病程为(3.5±0.6)d。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头孢呋辛钠(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为:将头孢呋辛钠加入到250ml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头孢呋辛钠药物剂量为3.Og,每日2次静脉滴注,连续治疗lOd。
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热毒宁联合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热毒宁(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ml加入到250ml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天进行2次静脉滴注,连续治疗lOd。
1.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胸部正侧位CT、血常规变化,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咯痰、咳嗽、体温状况,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心脏、肺部状况进行听诊。
1.4 疗效评定治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肺部的哮鸣音以及干、湿哕音均完全消失,胸部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病灶完全吸收;显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治疗前明显改善,肺部的哮鸣音以及干、湿哕音明显减少,胸部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病灶明显吸收;有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治疗前有所改善,肺部的哮鸣音以及干、湿哕音有所减少,胸部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病灶有所吸收;无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肺部仍存在哮鸣音以及干、湿哕音,胸部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病灶无好转。
1.5 统计学分析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 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l。 3 讨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较常见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喘息、咯痰、发热、咳嗽等,当前头孢呋辛钠与热毒宁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临床治疗药物。 头孢呋辛钠是一种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热毒宁的主要中药成分为:栀子、金银花、青蒿,栀子对人型结核杆菌、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金银花具有较强的宣透郁热、散结疏风、解毒清热的功效;青蒿具有截疟、退热、凉血、解暑的功效。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热毒宁联合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热毒宁联合头孢呋辛钠应用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2月—2010年9月我科收治病毒性肠炎患儿120例;分为治疗组60例, 年龄7个月~2岁, 体温38~40.5℃ (腋下) , 病程1 d~1周, 腹泻、发热30例, 腹泻、发热、呕吐30例;对照组60例, 年龄7个月~2岁, 体温38~39.5℃ (腋下) , 病程1 d~1周, 腹泻、发热28例, 腹泻、发热、呕吐32例。 1.2 给药方法 治疗组予热毒宁注射液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5050217, 10 m L/支) 0.6 m L/kg静脉点滴, 1次/d.对照组予病毒唑10~15 mg/kg, 静脉点滴, 1次/d. 1.3 疗效判定 显效:用药30 min, 体温下降1℃;有效:用药2 h, 体温下降0.5℃;无效:用药8 h, 体温未下降。 2结果 治疗组60例, 显效55例、有效5例, 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60例, 显效41例, 有效15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3.3%. 3 讨论 病毒性肠炎是一常见病、多发病, 细菌、病毒等为其常见病原, 病毒性肠炎病程较短。目前治疗病毒性肠炎引起的发热, 传统中药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及双黄连注射液虽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但即刻的退热作用不理想。从本文2组治疗效果观察中可以看出, 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菌及退热作用, 对轮状病毒致培养细胞病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多种细菌菌株的生长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较好的抗炎、解毒效果。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抗炎、解热作用, 能有效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提高抗病能力。用药期间未见明显的皮疹、腹痛、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肠炎伴发热, 能明显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 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且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吴瑞萍, 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750.热毒宁注射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