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策略探索

2024-10-15

营造策略探索(共10篇)

营造策略探索 篇1

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初一数学知识点多,初二数学难点多,初三数学考点多,学生学习数学时会感到吃力,甚至慢慢会消退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难度 大的数学转化为简单易懂、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较为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怎样才能营造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呢?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观察,与大家探讨一下如何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怎样提高教学效率。

一、提高教师个人魅力,打造魅力课堂

走在校园里,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说他们很喜欢某位教师,喜欢他所任教的科目;不喜欢某位教师,上他的课感觉在受罪似的,提不起兴趣等。事实上,确实如此。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起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有的教师讲起来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同样是学生犯了错误,有的教师批评了,他们心悦诚服,知错肯改;有的教师批评了,他们却愤 愤不平,不肯接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造 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师个人魅力不同。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魅力而又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呢?了解并重视这一点,对提高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只有为人师表的教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教师的表率作用首先体现在良好的师德修养上,教师要以 身作则,爱岗敬业,对学生尽 心尽责,这样学生才会敬佩教师。除此之外,教师应该 具有良好的性格。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教师,能深得学生的爱戴和敬慕,学生会随时关注这位教师的言行举止,并在暗地里模仿他。乐观、平和、豁达、善于与人相处等是教师良好的情绪特征,教师应该对学生友善、宽容、尊重并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教师公平的善待、尊重每一个学生,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师生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 习也将变 成积极主 动和乐于 去做的事。教师要时常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能力,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

二、增加课堂趣味,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

如果教师的教学仅仅是对着教材照本宣科,那样课堂肯定是死气沉沉,学生不愿意听课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增加课堂教学趣味呢?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趣味情景导入,让枯燥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 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入手,设计新颖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事物导入 法、复习导入法等。使用新的课堂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的 课堂教学 气氛,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善于与学生交 流。比如,在学习轴对称时,在学生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后,可以让其来做轴对称图形,看看都能做出怎么样的图形来。慢慢的,有的学生做得多些,有的学生做得少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奥妙。

三、让学生开口说,说出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要鼓励学 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将学生带领到良好的学习轨道上来。要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除了教师要发挥作用外,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在课堂上,教师要想让学生多参与 教学中,就要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学生学习也需要自我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分析归纳,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学习再创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数学竞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我表达,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尊重学生 以不同的 方式理解 和回答问题。另一个让学生敢于开口说的好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帮助同学们解答问题,甚至给同学们讲解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互相学习。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者向教师提问。慢慢的学生就会在自我解答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气 氛,有助于教 师进行顺利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摘要:自由、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可以让每个学生想说、会说,促进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有安全归属感,才会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构建宽松和谐的数学气氛,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积极营造宽松的数学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宽松课堂气氛,营造策略探索

营造策略探索 篇2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优质服务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营造环境,措施得力,切实抓实抓好“三个到位”,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领导重视到位。我市始终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之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市委、市政府每年及时召开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全年的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评定,表彰和责任兑现。

(二)机构人员到位。市委、市政府认真安排落实各级人口计生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近年来,市人口计生局增设科技药具科,并连续三年招录公务员3人;市计划生育协会转为全额事业单位,增设三个事业编制: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公开招录七名专业技术人员:各街道办事处成立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科,设置专职计生科长:各社区设有专职计生主任,每个居委会均有2名计生委员,社区计生干部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3%,月平均工资达到1700元,并且全部享受“五险”待遇,报酬落实率达100%。

(三)经费投入到位。我市人口计生事业经费投入增长幅度始终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人均计生经费投入由“十五”期末人均10元提高到30元,2011年我市人均计生经费投入按照23元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并已按时足额到位。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城市计划生育夫妇年老奖励等所有奖励扶助项目经费每年均单独列入财政预算。

打造服务品牌,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按照“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建设标准要求,不断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通过优质服务创新技术品牌,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依法执业,提供资质保障。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经过努力率先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许可证》《收费许可证》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成为市医保定点单位。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设备设施完备,操作流程规范,被自治区评为二级生化免疫实验室。

(二)提升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市区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共有人员2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8人,技术人员比例达84.6%。定期组织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建立长期进修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进修学习制度,先后派出专业技术骨干42人次到外地和本地医疗机构学习进修,定期聘请北京、哈尔滨等地专家来满讲学,开展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检查,提升了技术业务能力。三年来,完成计划生育手术3000余例,无手术并发症和技术服务事故发生。

(三)加大投入,夯实阵地建设。三年来,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对两级服务机构进行新建改建和设备更新。扎区服务站新建面积达2400平方米,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办公楼重新进行了室内外装修改造。投入200多万元为市区两级服务机构配备了麦迪逊四维彩超、血氧乳腺诊断仪,电子阴道镜、宫腔镜,精子分析仪、听力筛查仪、紧急洗眼器、生物安全柜,麻醉机、洗板机,离心机等医疗设备。为两级服务机构配备四辆服务车,实现了技术服务装备更新换代,推进了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为更好地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四)规范管理,营造和谐环境。设立导诊指示、意见本、举报箱,举报电话和医务人员简介,公开免费服务项目和拓展业务收费标准,定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根据意见反馈内容不断改进工作。制定“医生行为规范”、“服务承诺”和“服务理念”,规范医疗文书,转诊和应急制度,与医院密切合作,建立转诊绿色通道,营造了和谐的优质服务环境。

(五)因地制宜,满足群众需求。市服务中心和扎区服务站根据人员、技术、设备等特点,构建了技术服务管理新模式。一是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市区依托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面向流动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开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避孕药具发放为主的基础性优质服务。二是在常住人口集中的扎区依托扎区计生服务站发挥“计卫一体”优势,围绕“恋、婚,孕、产”各个环节,实施了“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围产期保健”四大工程。每年定期聘请北京等地三甲医院专家来满开展高质量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为9584人提供了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质服务品牌。

(六)方便易得,供给布局合理。在辖区物业公司,社区门卫,商店、卫生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室等地设立“易得工程”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98个,育龄群众可以在任何一处免费领取避孕药具。上门送药具服务与自行领取、定点发放与流动发放相结合的供给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需求。

(七)促进优生,提高人口素质。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满洲里市优生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将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进行资源整合,围绕“三前”全面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一是围绕“婚前”开展免费医学检查,婚检率由2009年的18.9%提升至42.6%;二是围绕“孕前”开展免费发放叶酸营养增补剂和免费优生四项病毒检测工作。2011年优生检测人数和叶酸发放人数分别占出生人数的89.36%和100%。三是围绕“产前”运用彩超、实验室唐氏筛查系统等孕期检查和筛查设备开展出生缺陷早发现和早干预。

健全惠民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加大扶持力度,强调综合协调,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奖励,优惠,减免、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我市制定下发了《满洲里市关于贯彻落实“吉祥草原惠民计生行动”实施方案的意见》《满洲里市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一次性补助办法》《关于提高全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标准的通知》《满洲里市统筹社会经济资源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意见》等多个利益导向政策文件,目前已形成“一费、二补,三金、四扶助、五关怀,六优先”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一费”即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每月5元提高到20元。“二补”即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一次性补助和计划生育干部工作10年补助,先后发放独生子女死亡一次性补助76.45万元,为从事计生工

作十年的121名计生干部累计发放补助金16.86万元。“三金”即生育关怀公益金,长效节育措施奖励金,城市计划生育夫妇年老奖励金。政府每年投入30万元设立生育关怀公益金,用于关怀特殊计划生育家庭,自2008年以来,我市计划生育关怀公益金累计关怀扶助计划生育家庭1401人次,发放资金6433万元:设立长效节育措施奖,累计奖励113名育龄群众:建立城市计划生育夫妇年老奖励制度,共有910名年满60周岁的老人受益,累计发放奖励金54.84万元。“四扶助”一是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生产生活进行优先扶助,我市在外来流动人口就医,就业和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给予同常住人口同等待遇,并做到优先服务,累计奖励流动人口三好学生92名,发放奖励金4.6万元:二是对计划生育家庭脱贫致富进行项目扶助,扶贫办为计划生育家庭安排贴息贷款153万元,在整村推进扶持到户项目中为190户计生家庭提供补贴;三是对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就医给予减免,卫生局共减免医药费用62460元:四是对父母双亡正在求学的独生子女进行资金扶助,目前已发放补助金7.2万元。“五关怀”即关怀伤残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家庭、关怀贫困母亲、关怀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关怀困难计生干部,三年来,全市各级关怀,慰问,帮扶2585人次,发放慰问金及物品合计55.3万元。今年投入11.5万元为计划生育干部和家庭购买了保险。“六优先”即教育,科技,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城建,金融部门,优先考虑照顾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社会保障和服务。目前已为5326户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了各类扶助。

夯实基层基础,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做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不断规范生育行为,维护生育秩序,尽最大努力确保生育合法化。开展统计求实年,人口信息核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实行月跟踪报告制度,坚持“三性”检查,强化日常工作的有效管理、监督和监控。开展“示范社区”创建,规范基层管理,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投入专项资金56万元,为市,区、办,居四级配备专用微机和笔记本电脑70台,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硬件需求,组织精干力量开展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和录入,信息准确率达95%以上。发挥人口计生部门优势,协助做好“六普”工作。坚持基础调研先行,开展生育水平意愿、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三大专题调研,科学准确分析我市人口形势动向,服务当前人口发展大局。强化相关部门责任意识,深入探索考核评估体系改革,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手段的有效运用,确保了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探索管理模式,创新流动计生机制

在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上,坚持把“统筹,均等”落到实处,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属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

(一)完善管理机制。制定下发了《关于形成满洲里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意见》《属地单位和出租屋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满洲里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规定》等有关政策文件,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对象、工作程序,服务内容、目标任务、部门职责、保障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发展。

(二)强化区域协作。形成双向共赢管理网络,积极主动与其它省,市及区内其它盟市、旗县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目前已与37个地区建立了流动人口双向管理协作关系,积极探索与流入我市人口较多的重点流出地区进行共同协作管理。充分发挥流动人口PADIS平台作用,及时对流动人口信息进行录入和反馈,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形成,实现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服务管理无盲区。

(三)创新六个模式,营造和谐人文环境。一是部门协作社区化管理模式。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示范社区工程创建活动,推行多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构建了城市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平台。二是四化服务重点跟踪管理模式。以信息网格化、岗位职责化,服务家庭化、维权均等化为基准,把好登记、验证、康检、信息四个关口,对重点服务对象实行重点跟踪管理。三是商贸集市一店一员管理模式。以一店一会员为基点,强化集贸商场和店铺的参与,建立流动人口商贸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织动员集贸商场店铺自我管理的同时有效服务。四是以房管人物业配合管理模式。强化对出租房主的管理,并积极协调物业公司配合,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人员熟悉住户的优势,破解流动人口登记难、婚育信息采集难、服务管理落实难等一系列难点问题。五是自主负责以业控人管理模式。通过抓用工单位来管理好就业的外来人员,实现用工负总责。六是以外管外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在基层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19个,把流动人口自主凝聚在协会周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口岸城市特点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新路子。

强化宣传倡导,搭建人口文化平台

我市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线,以传播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念为重点。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家庭,积极开展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一是创新宣教机制,形成“五个一”的宣教新格局,即“一送”,向不同育龄群众家庭奉送“亲情、惠民、贺婚、贺孕、育婴”计生大礼包:“一请”,将做为宣传重点的“六种人”请到远程教育课堂中:“一问”,向育龄群众问需求、效果和建议,了解群众意见;“一联”,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活动:“一建”,在每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一个人口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二是建设文化活动宣传长廊、开通人口计生网站和计生博客,创办《满洲里日报》计生广角专栏,建立市委党校人口理论教育培训基地,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的多元化和有效性;三是利用各种载体,通过各种纪念日活动、节假日大型活动、咨询。展览,形成“一办一场”活动阵地,进行广泛宣传。

强化依法行政,形成民主管理格局

一是完善政务公开,推进文明执法。设置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增强人口计生政务和办事程序的透明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评议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在2011年全市案卷评查中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案卷获得第一名。二是开通了12356阳光服务热线,设立了意见征集栏,建立实名有奖举报制度,严格执行《信访条例》,认真处理基层和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多年来无信访案件发生,行风评议连续三年名列前6名。三是严厉打击“两非”,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落实自治区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下发《满洲里市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和工作内容,联合卫生、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对全市29个医疗,计生服务机构和药店进行全面清查,规范相关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制和职业教育,提高自律意识,坚决杜绝“两非”行为发生。

近年来,在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计生委的鼎力支持下,在呼伦贝尔市人口计生委的悉心指导下,通过不断探索和共同努力,我市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更高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学习先进、查找不足、营造环境、创新发展,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营造策略探索 篇3

一、妙设智力闯关,数学越学越好玩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感性认识比较强,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弱,教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掌握方法,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智力闯关”游戏环节,把一堂普通的数学课变成一堂妙趣横生的智力闯关课。智力闯关游戏的设计包括巧走迷宫、添数、补充等式等等。例如:我们在学习加法的时候曾做过这样一系列游戏。“小青蛙”(由学生装扮)在“河(讲桌)”的一岸,“河”里有一些石头(由多位学生装扮,每个学生手里拿着写着数字的卡片),小青蛙要借助石头过河。要求是:小青蛙必须选择数字加起来等于100的那些“石头”。学生们一边想一边玩,把枯燥的加法演绎得笑声不断,课堂上充满欢乐。在做完加法游戏后,我又安排做下一个减法游戏,由一个总数,逐渐递减去另外一些数,做成加法的验算。学生们在我细心的引导下,协作互助,不仅完成了课堂目标,还达到了越学越好玩,越学越感兴趣的目的。

二、创设故事情境,数学越学越生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也喜欢编故事,讲故事。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很好地利用了他们的这一特点。

我把简单的数字关系编成一个故事,把枯燥的应用题用讲故事的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们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很容易被故事情节吸引,积极思考里面蕴含的数字关系,在不经意中就掌握了知识,达到了学习目标。例如:我在跟学生讲比较分数的大小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兄弟俩,他们的父亲去世时留给他们一袋子钱。兄弟俩不知道如何分,请村里最有学问的老师来帮忙。老师来了说:“这简单,你们每人拿上二分之一不就行了吗?”老大不服气,说:“我照顾父亲时间长,我应该多分,我要拿三分之一。”老二说:“我照顾父亲时间长,我应该多分,我要拿四分之一。”老师说:“好吧!我给你们每人四分之一,剩下的当做我的报酬,怎么样?”兄弟俩想:“好啊!反正剩下的也没多少了,给他吧!”村里人听说了,都说这俩兄弟是傻瓜。同学们,你们知道村里人为什么说兄弟俩是傻瓜吗?

故事结束了,留下的疑问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点。我趁机给他们讲比较分数的方法,他们很快就掌握了,知道二分之一要远比四分之一大,兄弟俩越争越少,真是傻瓜。

像这样的故事,在我的数学课上不胜枚举。我除了给学生们讲故事外,还鼓励他们把应用题改编成故事,开展讲故事大赛,这可能是其他老师不敢实践,甚至不敢设想的。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确确实实地做到了。

三、加强动手动脑,数学越学越巧妙

小学生还有一个特点是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动手制作活动和设计活动,也能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另外,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可以同时开发学生的左右脑,让他们在直观感受中加入理性分析,在理性分析计算中加入对空间的想象和把握,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对数字、数理的概念。例如,在学习计量单位“厘米”的时候,我让学生们用橡皮泥捏出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学习围长的时候,我让学生用木条搭建出围长为24厘米的“微型小花池”等等。

四、设计游戏环节,数学越学越简单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设计游戏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越学越简单。游戏包括多种形式,如:实验、模拟、绘制、创造等。这些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加强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在玩中学习数学,使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如:可将全班分成两组,两组各分一半学生持数字,一半学生持算式,教师快速念数字,要求持有相对应算式的学生迅速站起来,同时答案也要快速站起来,快的一组得分。再如:教师准备一个袋子,里面装标有数字的小球,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最喜欢的算式符号:加减乘除,然后再从袋子里摸小球,用小球上面的数字和写在黑板上的符号组成算式。

小学生具有潜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数学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且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中,很多游戏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努力,去想象,从而也促进自身创造力的发挥。

五、结合生活实际,数学越学越丰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联系生活,不仅能让教材变得活泼,富有生活气息,还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让死的知识富有灵魂,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和人文关怀。另外,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了解生活,认识生活的思维习惯,还能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的积极性,真正把课堂生活化,自然化,让教学不着痕迹。例如:在学习元、角、分的时候,我在课堂上设计了“爱心拍卖游戏”,让学生给自己的用品标价,然后开展以“拍卖会”的形式,让学生竞相叫价。在学习重量单位“千克”“克”的时候,我让学生们玩“一把抓”游戏,让他们对自己的东西估计重量,看谁估计得更接近等等。

营造良好班风三策略 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43-01

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搞好班风建设。班风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充满“爱”的教育过程,“爱”帮助学生营造优秀班风。为学生成长打造“腾飞的翅膀”。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兴趣盎然地授课,有利于班主任得心应手地管理班级。

一、融入到学生中,一起快乐成长

我和学生“打”成一片,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从而及时地把握班级的动态,对班级新出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随时予以具体的引导和控制。例如,在学校举行的篮球比赛中,我利用体育课和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参与到他们当中,充当其中一名球员,在分组比赛中,切磋、指导学生的篮球技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进球技巧与配合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每位球员作用,在配合中争取主动,在主动中不断提升得分,使我班在比赛中不断晋级,最后取得了八年级组比赛的优异成绩。还有,每年的元旦文艺演出,我也及时指导和参与。2011年的“音乐之声”节目,我班排练了DO-RE-MI节目,我就扮演了Teacher的角色,并挑选了班里活泼又有表演激情的7名学生同台演出,效果很好,引起很大轰动,取得了艺术节第一名的佳绩。所以我认为,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对他们充满热情和关爱,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心理的认同,教师也就自然控制了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就达到让学生快乐成长的目的。

二、及时解决问题,共同探讨班风建设

1 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为了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应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思想表现状态、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倾向、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等等,争取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例如,我班的学生李淼连续多日愁眉不展,学习心不在焉,作业错题连篇,成绩不断下降。在和他谈话中得知,他妈妈刚生了个小弟弟,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学习环境也受到很大影响。了解情况后,我与她父母及时沟通,共同商议解决方案,从心理上扫除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李淼又恢复到以前的学习状态。总之,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从外部的种种表象中洞悉学生内心世界的本质,在观察交流中拉近与学生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达到“朋友”般的和谐,师生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2 勤于思考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我思考的内容十分广泛,以班主任工作过程为线索,既思考如何在自然状态下掌握学生的感性材料,分析、研究其隐藏着的本质特点,又思考通过怎样的途径、手段、方式、方法,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大家都认可了,班风自然也就形成了。通常,我以谈心的形式与班干部交流,从而传达酝酿班风的雏形,然后再与学习小组的“组长”沟通,发挥“提纲挈领”作用,接下来,召开学生中团员们的会议,这样班风班纪已经得到班级核心成员的认可,让班级中的骨干力量带动了良好班风的成长与形成,这种形式也符合变被动为主动的原理,从而形成了“乐学,善学,勤学,博学”的浓厚风气。

三、以荣辱观促进班级凝聚力

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一次班会课,我就让学生们对照学校的校规一点一点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紧接着从学习、纪律、卫生、仪容仪表等方面让学生们一起商讨制订班规,制订了“为自己争气,为班级争光,为学校添彩,争创优秀班集体”的班级共同目标,提出了“班级是我家,争创优秀班级靠大家”的班级口号。以我与班级共荣辱理念提高凝聚力,努力做到“今朝六中学子,明朝社会英才”的育人目标。

2 做到事事有总结。无论班级活动是取得了成绩还是以失败告终,有活动就要有总结,学生自己总结与班主任总结相结合,不足之处要反思,反思是为了更大进步,有成绩当然就是为班级增光添彩了。

3 开好班会。班会要发扬“百家争鸣”理念,避免一言堂,通过争鸣,学生学会明辨是与非,有利于班级长足进步。

4 让学生制订自我发展的目标。我让每个学生写出他们的座右铭,贴在课桌的左上角,每天步入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下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我不断进取。另外还让大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订学习进步的目标。每周让学生自我评价一次,通过个体进步最后达到“大满贯”的目的。

只要班主任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我们的班级班风建设就一定能够不断进步,有所创新,赢得成功!

营造生态数学课堂的探索 篇5

关键词:数学生态课堂,课堂氛围,互动共享,完美生成

教育应该把儿童当作儿童, 顺应儿童的特点, 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 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 生态课堂应该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的课堂, 其核心成分应该是通过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有效的开发, 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统一。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健康及富有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 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 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的、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平等的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要真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是“平等中首席”, 而不是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严师。要以平等慈爱之心待学生, 师生情感交融, 教学氛围自然、宽松、和谐, 学生心理自由、有心理安全感, 敢想、敢问、敢说。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教师的作用, 特别体现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 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 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 对不同的答案开展争论, 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 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 不断启发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 及时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允许学生随时随地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思考的问题、听到的讲解提出疑问。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构建互动共享的生态课堂

生态化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对话、互动和共享。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 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 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 而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 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 同时, 学生的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 对师生双方来说, 都是一种“共享”。例如, 我教学“旅游中的数”, 创设了春游情境, 要求小组合作设计旅游方案:有乘车、买食品、买门票、游玩项目, 其中“买门票”中标价:团体票每人5元 (30人以上) ;成人票每人10元;儿童票每人8元。

本班有学生22人老师2人, 如何买票?需多少钱?讨论后汇报。

生1:22×8=176 (元) , 2×10=20 (元) , 176+20=196 (元) ;

生2:30×5=150 (元) ;

生3:24×5=120 (元)

生4问:买24张票不能享受团体优惠啊!

生3答:“可以去叫6个人来, 钱他们自己付!”同学们恍然大悟, 为他热烈鼓掌!

最后, 要确定预收多少钱时又引发了争议, 由于各组设计的方案不同, 有的说要收40元, 有的说要收50元, 僵持不下, 这时同学们把目光投向了我, 我摊开双手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又把问题抛还给学生) 。这时,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可以用投掷硬币的方法来确定!”另一个则说:“可以取50和40中间的钱数45元!”好一个“投币法”!好一个“取中间数!”这正是数学知识不自觉中很好的运用, 这样的互动对师生都是一种享受。

学生的成功、学生的精彩固然需要老师的赏赞和鼓励, 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 出现错误和不足时更需要老师的机智, 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 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例如, 请你指出教室里找到的角。生:黑板的一角, 数学书封面的一角, 课桌的一角……但是都是指出一个点, 很明显是对角的概念的一种错误理解!怎么办?师装傻:你们找到了很多角, 现在, 老师把同学们找到角画在黑板上好吗?师在黑板上点一个点, 停下。学生傻了:“不是这个样子的。”师继续装傻:“你们刚才就是这样指出的呀!”生:“不光只有一个点, 还有直的线。”生补充:“还有两条。”

这位老师的“装傻”是一种十分机智的表现, 它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尊重我的意见;让学生以为自己天下无敌, 连老师无法解决的问题他都知道, 增强说的欲望, 使其畅所欲言。这样既纠正了学生对概念的误解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构建完美生成的的生态教学

1.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比如, 一位老师在上《鸡兔同笼》:“鸡兔同笼, 有20个头, 54条腿, 鸡、兔各多少只”的活动中, 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四种方法, 解决了鸡与兔的只数问题后问:“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时, 一生发言说:“老师, 可以用2×20=40, 54-40=14, 14÷2=7 (只) ,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生说:“我是这样想的, 假如我给这群小动物喊口令:‘鸡不动, 兔子起立’!”, 顿时, 教室里一片笑声, 一阵活跃。待安静下来, 这位学生继续说:“这样它们都只有两条腿在地面上了, 就得到40条腿 (2×20) 了, 那么, 从少了的14条腿我们就可以知道兔子是14÷2=7只……”师问道:“你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能告诉大家吗?”“我让兔子起立, 实际上是将兔子的腿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和鸡的腿一起计算, 一部分单独计算, 抓住这个关健,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他同学听后都鼓起了掌。

没过多久, 有一位学生说:“我们可以假设鸡有4条腿, 那么, 鸡和兔一共有80条腿……也一样可以算出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课堂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行为无不是在这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由此可见, 现代教育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方式。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 才会有新的知识“生长”出来, 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生成的课堂需要及时评价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 而且情感的偶发性和动态性对课堂效果的影响更大。比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就要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策略。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或方式有些繁琐就一律抹杀孩子的想法。只要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理解了新知识, 解决了新问题, 教师就应极力地给予表扬、鼓励。尊重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要让孩子在胜利的感觉中自由学习。

例如, 学习《简单分数的减法》一课, 我是这样上的, 当由一道应用题列出算式“35-25”时, 我让学生说出得数,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思考后说出了以下几种想法:

(l) 可画图直接看出得15 (直观看出) 。

(2) 由15+25得出35。 (由加法得减法)

(3) 3个15减2个15得出1个1515。 (分数的意义)

(4) 学习同分母加法时, 分母不变, 分子相加, 想到同分母分数相减, 分母也不变, 分子相减。 (类推)

我对以上四种想法都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并且特别表扬了第4种想法的同学。通过即时的质性评价, 他们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因此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总之, 要想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 就应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由飞翔, 蓬勃发展。

3.生成的课堂需要善待错误

对于错误带来的教学机遇, 每个教师都能碰到, 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教师在与学生共同遨游知识海洋时, 要允许学生出错, 要善待、宽容学生的错误, 引导学生大胆地尝试和积极地体验, 精心研究学生出错的原因, 从中发现学生的奇思妙想, 从而挖掘出创新的种子。例如, 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 我先让学生计算15∶5 的比值, 紧接着又出示150∶50 让学生说出它的比值。有的同学不加思索地回答说出比值是30。“请同学们计算后再回答好吗?”片刻, 学生把答案求出来了。我紧接着又出示1500∶500、15000∶5000……这时学生议论开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10 倍、100 倍……比值不变。”“那么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10 倍、100 倍……比值会变吗?”错误引发了学生对问题主动、积极地思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探索兴趣。因此, 灵活、巧妙、有效地利用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 为学生的发展全面服务。这是构建生态课堂的需要, 也是新课程强调的思想, 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叶澜教授强调:“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 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 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我们要能站在发展完善生命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数学, 我们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而去传授数学。生态的课堂里没有讽刺挖苦, 没有不安和恐惧, 充满平等、安全、和谐与欢乐,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 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 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在这里快乐地学习, 幸福、健康地成长, 师生共同享受快乐的每一节课——享受美好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敏.我国当代教学观的反思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5) .

营造患者安全文化的探索与思考 篇6

1 建立学习型组织,借鉴且创新

对患者安全系统、全面的理解是构建患者安全文化的起点。2008年,在主管护理院长的倡导下,医院成立了以患者安全为目标的“患者安全研讨小组”,从“患者安全”(patient safety,PS)概念理解入手,从翻译各类PS相关英文资料开始,建立“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固定议题”的PS学习型组织。院、处两级领导全程参与、指导,全程网络关注活动进展情况。

PS研讨小组团队目标定位在“培养一批人才,开设一门课程,举办一个继续教育讲座,申请一个课题,写一篇文章,编写一本书”,简称“六个一”计划。

在研讨活动安排上,前期通过录像、案例教育,让组员明白患者安全并对之感兴趣,然后推荐PS相关英文文献,采用每月1次读书报告的形式完成,组员结合临床谈安全,提建议,并总结汇报护理部;中期由小组根据临床热点和需要自行确定主题,主动查阅文献,共享、讨论、总结、汇报。适当的授权使学习型组织更具学习动力和活力,能主动学习并将所学应用、实践和推广。

在PS推广上,学习型组织采取逐步渗透扩散的方式运行。PS研讨小组成员由最初以护士为主的11人逐渐吸纳医生、医技人员、行政后勤、学生及患者和家属等社会人群,目前已达90余人,累计开展活动80余次。其后,医院陆续创建了五心、5S、管理、IT及研究生研讨小组,并细分为翻译、临床、培训3个亚专业,均以PS为基础,研讨方向各有侧重,逐步形成PS学习、实践及研究机制。

PS行动从引导本科学生自学开始,逐渐向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师群体扩散,到基本涵盖医院教学全阶段;从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护理岗位开始,逐步实现门急诊部、住院部、医护技管全岗位覆盖;从动员患者参与入手,逐渐实现患者及家属亲友的健康教育全普及,再到社区普及,市外普及。

2 推进教学培训,传播并扩散

将重医大附一院PS教育培训与师资力量培训相结合是PS研讨小组的活动目标之一。在翻译和学习WHO《医学院校学生患者安全课程指南》及前期医院新进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实践基础上,小组成员自主编写了《患者安全》选修课教学大纲,成功申报重庆医科大学《患者安全》选修课,依托学校教学平台,将PS课程引入医学院校,将“患者安全至上”的理念带入重医校园。集体备课由医生、护士、药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实施理论教学、案例分析、网络教学等,体现了多学科协作特色。自课程开始3年来,已完成660余人次的教学工作,涉及重庆医科大学4个年级、10余个专业和方向。

在临床培训方面,以规范从业安全行为为目的、狠抓新进人员患者安全意识,将PS融入三基培训、医师/护士规范化培训、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培训等多层次培训中。每年夏天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新进人员系统化PS培训已成为PS继续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之一。医院依托继续教育平台,通过申请国家级、省市级PS继教项目,将国际和国内PS项目进行推广,并利用远程教学模式,将课堂实时连线到重医大附一院医联体内部各医院和各指导医院,对区县医院开展PS培训,强化区域医务人员PS理念,做到“抓早、抓小、抓关键”。目前累计开展各级各类继教项目15期,现场培训学员4800余人,涉及渝、川、贵、鄂、陕、云等省份,通过远程教学模式惠及3200余名医务人员。

该教育培训方式符合Poe[3]安全文化调适应该始于专业入门阶段,并继续通过员工培训发展的观点。2014年3月,创办国内首个推广PS的信息平台——“患者安全”微信号,并坚持每周一期向国内同行以中文传播国际最新的PS资讯。

3 重视安全研究,以科研促临床

将PS建立在科学与循证实践基础上是PS研讨小组的共识。医院设立专项基金,从医院层面鼓励PS相关研究,目前研究涉及安全文化调研、安全教育培训、临床安全实践、安全工具汉化、信效度检验与应用、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信息化建设等。其中,运用安全文化测评工具进行安全文化调研是第一步,了解组织及员工对患者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有助于认清症结所在,强化安全理念,营造安全氛围。目前,医院获得以研究国内PS为目的的各级各类课题18项,发表论文21篇。

在中国医院协会的牵头下,以骨干医院身份参与制定“2014年中国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并对目标内涵实施解读。2014年9月,在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的支持下,响应中国医院协会倡议,作为牵头成员单位之一在重庆发起组建“中国患者安全教育与研究协作网”,并于2015年12月作为PS核心专家单位在北京共同发起召开了以“患者安全、共同责任”为主题的第一次中国患者安全大会。这些实践有助于利用事实和数据有效促进PS。

4 鼓励患者参与,以互动促和谐

将医疗行为主体之一的患者视为落实PS的关键人群之一。医院鼓励患者参与PS,提供医患互动平台,接受患者监督并倾听其安全建议。通过患者工休会、问题反馈日、医患沙龙、患者俱乐部、出入院宣教、出院后随访等平台实施患者安全专项教育,既确保患者遵依、加强自身健康管理,又获取从患方反馈的第一手安全信息。目前,已开展50余次专项活动以促进患者参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参与达4300余人次;通过网络媒体以科室为单位组建“医患微信平台”及“医患QQ群”,实现24h全天候医患互动;23个临床科室有各自的医患平台,在线人数达3400余人。医院已经出现多例患者主动参与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实例,提示鼓励患者参与、以互动促协作的方式有利于PS,且利于和谐医患关系。

5 强化系统保证,全程落实PS

不断完善系统、强化从错误中学习、重视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持续关注PS国际前沿动态、积极参与中国PS体系构建是全程落实PS的关键。

5.1 以评审评价为契机,全面推进PS

继2005年引入5S管理、2009年引入RCA、2010年开展QCC活动后,2012年医院利用新一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为契机,引入PDCA,掀起全院质量管理工具的学习与实践浪潮,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人人参与管理的局面。结合《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1)》标准中患者安全章节,参考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CI)中患者安全涉及标准,即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PSG)标准和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QPS)标准,在全院铺开PS教育和临床实践,注重“从错误中学习”、促进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安全和环境安全,从系统上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5.2 依托信息化,促进PS监控网络化

在信息化建设上,推行电子患者身份标识和移动护理保障执行零差错,建设数字化手术室监督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通过电子病历及质控系统提升医疗安全。如通过闭环医嘱和移动终端实现监督医嘱执行信息化管理药品的储存、使用和效果跟踪、实施医院感染防控与监测等。目前医院信息化对患者诊疗流程的管理,逐步实现在信息系统下的“医护一体化无缝式对接和互助式监管”,努力将患者安全事件的发生降到最低。

5.3 以PS为核心,完善质量与安全体系

明确“患者安全+员工安全=医院安全”的理念,将医院安全与患者安全并轨。从“管理角度”[4]分析问题,在院、科两级管理体系中,院级层面依托各职能部门并组建院级专家组(由临床、医技和职能部门专家组成)对全院质量与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反馈结果并整改;科级层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由多个分小组构成,对科室质量与安全关键环节进行管理、督查和问题整改。提炼“五心”护理文化,将患者安全摆在首位,鼓励并奖励不安全事件识别者及不良事件上报者,被动检查与主动完善相结合,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闭环中相互督促、交流,共同推进医院质量与患者安全文化氛围。

6 思考

医院以病人为中心、领导重视、医患参与、和谐监督、持续改进的多元素患者安全文化建设符合2013年WHO在《患者安全教程指南:多学科综合版》中采用的美国国家病人安全基金会2001年国家终末期肾病患者安全倡议Ⅱ期报告中“患者安全文化”的5个属性:所有卫生保健工作者(包括一线人员、医师和医院管理者)对自身安全、同事安全、患者及来访者安全负责的文化;安全优先于财务及运营目标的文化;鼓励和奖励识别、交流和解决安全问题的文化;组织从事故中学习的文化;提供恰当的资源、结构和责任,以维持有效的安全系统的文化[5]。营造安全文化被认为是有效促进患者安全的措施之一,员工的安全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组织安全现状。研究发现,围术期经常共享信息的手术团队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比较少信息共享的手术团队低1倍[6]。这些都是安全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及患者安全结果关联研究,确定安全文化水平、员工态度与患者安全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持续推动患者安全文化建设,和谐当前医患关系。同时,协助政府、各级医院协会及相关部门制定可行的患者安全措施或协助立法,有效促进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Singer SJ,Gaba DM,Geppert JJ,et al.The culture of safety:results from an organization-wide survey in 15 California hospitals[J].Qual Saf Health Care,2003,12(2):112-118.

[2]沈贻萍,胡晓昀,王燕,等.二、三级医院护理安全文化现状的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A):30-32,40.

[3]Poe S.Patient safety:planting the seed[J].J Nurs Care,2005(20):198-202.

[4]James R.Human error:models and management[J].BMJ,2000(320):768-770.

[5]Forum and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Networks,National Patient Safety Foundation,Renal Physicians Association.National ESRD patient safety initiative:phase II report[R].Chicago:National Patient Safety Foundation,2001.

营造策略探索 篇7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

笔者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核心, 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突出能力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以项目任务为载体, 紧密结合林业行业标准、造林更新工岗位要求, 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创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境。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的思路

根据林业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分析为依据, 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 邀请林业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课程组教师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 通过对林业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 根据造林更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与企业专家一起确定造林更新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课程培养目标, 校企重构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设计学习项目 (造林地调查、林种与造林树种选择、人工林结构设计与培育、造林地整理、造林方法选择、造林设计、主要林种营造、幼林抚育管理、造林检查验收等) 。围绕学习项目 (情境) 与要求, 开展“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 (参见图1) 。在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真实情境, 将教学环境尽可能设置在实训场所、生产现场, 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转换为林业企业“员工”与“工区主任或林业工程师”, 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工作情境。同时定期选派学生到林业基层单位顶岗实习, 吸取生产上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使学生真正能将学习和工作两个不同的事物融合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体,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 并发展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实现知识与职业能力上的无缝对接。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分析

针对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 我院邀请林业技术专家与课程组骨干教师, 通过林业行业、企业调研, 对林业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以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职业分析和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 根据造林更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与企业专家一起分析造林更新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领域课程, 制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构建课程内容。

林业行业岗位群与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通过林业行业、企业调研, 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与课程组骨干教师一起研讨论证, 林业技术专业学生从事的核心工作岗位有林木种苗生产与管理、森林营造和培育、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有害生物防治与检疫、森林火灾防护与管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等。依据岗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掌握苗木培育技术、森林营造技术、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信息收集、分析及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能够独立从事林业行业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营造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深入行业、企业调查, 掌握造林更新工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 通过林业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课程组骨干教师召开课程论证会及学生就业信息反馈, 确定出造林更新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造林更新工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如图2所示:

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定位

林业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及课程骨干教师通过对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并参照原劳动部造林更新中级工和高级工资格认证标准, 结合林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岗位能力需要, 确定了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见表1) 。

以工作工程为导向, 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

在专业人才调研、造林更新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围绕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从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要求分析入手, 紧密结合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全面跟踪国内、外林业行业职业标准, 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为目标, 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螺旋式递进规律, 将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知识点、技能点, 按照造林更新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进行解构、重构、增删、整合序化, 形成了9个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项目 (情境) , 教学过程中开发出23项学习性工作任务 (见图3) 。23项学习性工作任务既是造林更新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 也是学生的学习任务, 23项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内容涵盖了造林更新岗位所需求的专业知识点和技能点, 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及职业性。

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森林营造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区域性很强的课程。因此, 教学应本着能力为本位、素质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打破传统的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以行动过程为导向, 实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相辅、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融“教、学、做”于一体。根据教育规律和能力递进规律, 将课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教学阶段 (见图4) 。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骤工作过程实施教学。针对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 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社会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

第一个阶段, 课堂教学:全面采取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在每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按照“布置任务——资讯讲授——问题探讨——制定计划——任务实施——检查验收——撰写项目报告或实习总结——学生展示交流——教师评估——提出修改意见——完善提高”过程, 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阶段, 综合教学实习 (整周实训) :综合运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引导文教学等教学方法, 在真实 (或模拟) 工作环境下, 以真实 (或模拟) 工作任务为载体, 按照岗位工作过程, 实行小组制, 由4~5名学生组成一组, 承接 (或模拟) 当地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作业设计、工程造林检查验收、生态公益林抚育管理等任务。学生依据任务要求, 在兼职教师或专职教师指导下, 通过查阅资料, 编写项目任务实施计划、实施方案, 审定, 反复讨论完善;然后, 学生按实施方案要求,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 投标 (呈交项目报告) ;企业教师或校内教师验收, 并进行评估, 反馈意见, 学生修改完善。在这种真实 (或仿真) 的任务 (项目) 环境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第三阶段, 顶岗实习:毕业前夕, 学生以企业准员工身份, 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各林场、各县林业局、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各县水土保持站、祁连山林业管理局、民勤沙生植物园等生产一线顶岗实训, 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完成序列化的工作任务, 享受企业待遇, 遵循企业规章制度, 接受行业、企业文化熏陶, 在工作中学习生产上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真正做到将工作和学习两个不同的事物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实现知识、技能、职业能力的全面升华, 为“零距离”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设计

改革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点为基础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 采取以能力为本位的“过程考核+终结考核”的评价方式。依据23项学习性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标准, 对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进行考核, 其中包括课堂提问 (5%) 、学生作业 (5%) 、平时测验 (10%) 、项目参与程度 (5%) 、实训报告 (10%) 、课堂小论文 (10%) 、出勤纪律 (5%) 、课程综合设计 (20%) 、及期中 (10%) 、期末 (20%) 终结性考核成绩等项目, 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程教学的参与度。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实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取源于企业、高于企业, 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于一体;内容的组织呈螺旋式上升, 学生能力以进阶式递增;基于行动为导向的“三阶段”教学过程, 充分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真正达到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效果;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树超, 范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3) :16-17.

[2]陶双双.项目教学法应用中的体会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8) :33-35.

低碳型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探索 篇8

近年来, 在建设生态城市等发展思路的指导下, “低碳”理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依照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 低碳发展主要是从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出发。减少碳源方面包括石化能源和资源的减量高效以及再生能源的增加使用和工程项目的系统减排、低碳化等;增加碳汇方面主要是保护好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碳汇源, 并要加强全方位的绿化建设, 增强植物的碳汇功能。

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 低碳景观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主流方向之一。低碳景观 (Low Carbon Landscape) 指在景观设计、选材、施工建设和景观维护使用的整个过程中, 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 降低CO2向大气中的排放量。本文主要针对植物景观, 探索低碳行居住区的景观营造。

2 居住区园林植物的碳汇技术

2.1 园林植物碳汇的原理、能力

“碳汇”来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 该议定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CO2的浓度, 一定程度上减弱温室效应, 而且具有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的功能。

2.2 居住区园林植物的重要性

居住区绿化景观是伴随着现代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景观系统。植物作为居住区景观重要的设计因子, 不仅发挥着美化环境的作用, 更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植物具有固碳释氧、降温增湿、杀菌、减噪等多种生态功能, 可以调节小气候, 在改善环境的质量和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 低碳型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的措施

3.1 科学规划景观设计

从规划的角度出发, 低碳型绿色居住项目应结合植物碳汇、基础节能术、水资源循环、能源再生等多种低碳技术策略, 而关于植物景观的营造则更多取决于植物碳汇技术的运用。根据2001年建设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要求, 居住小区的绿化率>35%, 绿化面积和比例成为了居住小区的重要指标。居住区的植物碳汇技术可以以中庭绿化、场地绿化和立体绿化三方面进行构成, 营造出多样化的生态空间和类型。

3.1.1 中庭绿化

中庭绿化往往是居住小区中最集中的一块绿化地, 开敞的绿化空间应得到充分的利用, 特别要注重用地的软硬比, 尽量以自然水景、土壤和植物取代道路和硬质铺装, 以换取更多的绿量。

3.1.2 场地绿化

场地绿化则是指小区中各处小空间的绿化使用, 例如室外绿化向灰空间的扩展。小区园路、室外停车场等使用嵌草砖铺装可以弱化单纯道路的生硬感、减少硬质铺装的面积, 增加小区绿化率。

3.1.3 立体绿化

绿化设计的思路还应从二维扩展到三维, 屋顶、墙面绿化是发展低碳景观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进行前期设计时, 设计者应该留有立体绿化的空间, 其后则可以引导并协助入住者进行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充分利用空间, 在墙壁、廊架等处栽种攀援类植物, 增加绿化覆盖率。攀缘植物不仅能降低建筑体的温度, 延长外墙寿命, 同时它还具有防噪、净化空气的功能。

绿化面积的大小和比例是实现低碳型居住项目目标的基础, 充分的开发可用面积是项目进行的重要措施。

3.2 优化园林绿化结构

低碳型居住区在满足绿化面积的情况下, 还应该格外注重植物的质量和功能, 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和搭配。

固碳释氧是植物的基本功能, 但不同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是不同的。目前, 研究表明以下植物具有较强固碳释氧的能力:乌冈栎、垂柳、乌桕、木芙蓉、喜树、盘槐、黄连木、垂丝海棠、臭椿、杨梅、银杏、朴树、枫杨、栾树、无患子、七叶树等。对植物种类的选择应该优先考虑固碳能力更强的植物。

根据生态学中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原理, 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因地制宜的相互搭配成群落, 构成一个有序、稳定的立体植物群落更有利于植物的生态效益作用。由于草、灌、木的碳汇作用是依次升高的, 在设计时, 应该减少单一大片草坪的使用, 乔灌、乔灌草等多种复合方式的结合, 无论从生态或低碳的方面都更加科学。同时, 在植物配置时, 也要避免植物种植过多, 生态位的不平衡, 空间分布不合理, 造成自然资源浪费, 光合作用利用率下降, 导致碳汇能力的降低。良好的植物群落可以达到生态互补的作用, 以光照为例, 群落上层光照强适合高大、喜阳的乔木;中层光线弱, 适合半耐阴的灌木;通过上、中层阳光的过滤, 下层光线更弱, 只适合强阴性的草本、地被生长, 只有这样上、中、下层植物各得其所, 才能和谐相处。

3.3 明确规划工程实施

在植物景观的设计过程中, 尽量维持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 做到适地适树, 最大程度的减少前期的工程量和后期养护管理所需的资源消耗。低碳的要求倾向于朴素、本土化、自然化和合理性, 通过对原有环境的最大保护, 可以顺利的减少前期施工和后期养护的成本。

关于居住小区的景观建设, 把房子“种”在自然中这一观念正在被更多的人接受。完成管道铺设后, 可以由绿化施工先进入场地施工, 在建设前期完成部分绿地的施工。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首先, 绿色植物越早种植入场地, 则越能尽早起到固碳释氧、调节小气候等作用;其二, 先期植绿还可以有效降低施工场地扬尘污染, 改善局部大气质量。

4 结语

居住区营造低碳景观是一项复合性的综合规划与设计应用, 除了应该科学充分运用绿色植物的理念以外, 还包括选择环保生态的景观材料, 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以及景观使用的高效低碳等方面的多方考虑。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设计、引导居住区景观的建设, 必能达成居住区景观的低碳发展, 保护好我们生活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张成, 曹加杰.居住区低碳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2]赵萱, 李海.11种地被植物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效益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积极师生关系营造的策略 篇9

【关键词】师生关系;积极;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不仅有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后,对学生的一些行为可以给与更好的理解和宽容。

第一,学生的直接生理需要。首先是水,一个人每天至少喝8杯水,教师应允许学生带水瓶与杯子进入课堂。其次是食物。当一个人血糖低的时候,就容易感到疲倦,教师还应允许学生带一点零食进教室,但可对带入的零食做个标准,零食不能弄脏教室,不可在上课期间食用等。最后是氧气,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该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当学生过于疲倦的时候,应让他们深呼吸,尽量伸展胳膊,把陈旧的空气排出去,重复三次,再让他们投入学习,以保证学习的效率。

第二,安全感和秩序感的需要。首先,教师应学会对学生问候,开始上课的时候,应面带微笑与同学问候,使同学感到你很关注他们,并希望他们在课堂上感到舒适。其次,传达积极的信息。例如:当学生对所预习课文中的某一细节提出质疑时,教师可鼓勵学生:“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证明你看书很仔细。”当学生回答有误的时候,也可安慰学生:“犯错误很好,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学习。”这些话语有助于学生消除对失败的恐惧,增加提问与发言的勇气。最后,制定一些课堂行为规则。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有序的,需要大家共同的维持,诸如“不随便乱动手脚,发言需举手等。”

二、宽容与理解

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要达到师生的“心心相印,”教师需要拿出足够的宽容和理解,而它也是健康师生关系的良药和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理解,需要做到:①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每一位学生都有缺点,甚至犯错误,教师要拿出足够的宽容和尊重,信任他,让他自觉改正错误。②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耐心地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就事论事,绝不要翻老帐,把某个学生平时所有的错误、缺点都扯进去,说得一无是处。只有多给予学生一些宽容理解,才能形成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学会微笑、赞扬与赏识

微笑,是连结师生感情的纽带。当教师进入课堂时,拥有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并创设一种愉快的课堂氛围,进而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与微笑,表示一种鼓励与赞赏,将给与学生更多的勇气和自信。赞扬,顾名思义,就是赞成表扬。即对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正确行为表现给予肯定和认同。对学生经常性地运用赞美和欣赏,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需掌握赞扬与赏识的技巧:①赞扬要及时。当学生拥有正确言行时,就及时给与赞许和肯定,使学生继续保持自身的良好行为。如“今天这堂课某某同学有所进步,既没有讲小话,也没有和同学打闹,希望他能继续保持。”②赞许要真诚、有意义。要能够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即使面对再大的挫折与困难,也能知难而进,绝不退缩,并且信心百地取得胜利。③适度的拔高原则。赞扬学生时,可适度地对其优点加以夸大,达到鼓舞士气的教育。

四、公平对待

“要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教师要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要一视同仁:①对每个学生都要满怀希望。学生之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诸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应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满怀期望,而不是偏爱一部分,嫌弃一部分。②不拿学生作比较。当教师对部分学生抱有偏见时,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课堂上的紧张与对立。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教师应尽量看到学生的可爱之处,由爱生情,才能想方设法去呵护和帮助他们。使学生感受到真切的师爱,而没有偏袒、歧视与排斥,从而创造良好的氛围,关爱的环境。

总之,构建健康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运用多种积极的策略,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形成相互尊重、信任、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健康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美]JonathanC E.选择性课堂--满足学生的需要[M].薛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0-24.

[2][美]RaymondMN.健康课堂管理--激发、交流和纪律[M].王建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

营造课堂氛围的“五大策略” 篇10

一、营造氛围, 平等对话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能与我一起分享下看法吗”这些激励式和引导式的语言,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与他进行平等的交流。

如执教《詹天佑》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之情, 我引导学生充分去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并让他们想一想, 哪些句子让你的心灵为之一动, 漾起阵阵波纹?并引导学生按“当我读到_______这个句子时, 我感受到非常 (愤怒、担心、高兴……) ”练习表达。

当学生读完后,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同学们, 读到此, 你们的心情平静吗?能说一说哪些语句让你心灵受到震撼, 涌起了波涛呢?

生:“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这一句话让我感到愤怒!

师:这句话为什么让你感到愤怒呢?你能说说吗?是呀, 落后就要挨打, 这是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教训, 那就让我们记住这一点。

师:来, 还有谁想说, 哪一句话又让你心不平静了。

生:“1905年, 清政府任命詹天佑……”

师:是呀, 詹天佑接受了这个任务, 不仅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生:詹天佑必须下定决心完成这项工程。

师:意味着詹天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是吗?但是詹天佑有没有犹豫?有没有放弃?有没有动摇?从哪看出来的?

生:我从“詹天佑不怕困难, 也不怕嘲笑, 毅然接受了任务, 马上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中体会出来的。

师:是的, 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 常遇到很多困难, 但他总是想, 读———

出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同学们, 怀揣着这个坚定的信念, 凭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詹天佑用自己杰出的才能与智慧, 经过不断实践与大胆的创新, 带领他的工程人员历经磨难, 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更难能可贵的是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一起来感受这一伟大的奇迹。

课堂不再是“说教式”的教学, 而是把权利还给了学生, 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样的课堂当中, 师生之间平等对话, 平等交流, 可以说他们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二、允许插嘴, 张扬个性

对于课堂上爱插嘴的学生, 教师都特别的反感、头痛, 认为这样干扰了教学的进程。实际上学生插嘴是投入学习, 是认真听讲的一种表现, 是他们急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见解。如果教师能善待这种现象, 课堂中允许学生适当插嘴, 对于课堂教学, 无疑是锦上添花。

如执教《田忌赛马》这一课, 在学习完二次赛马后, 为了让学生体会孙膑的智慧, 我问道:同样的马, 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大部分学生都说出了我想要的答案。就在此时, 有一位学 生却举起 手来说道 :“我认为 这样比赛 不公平!”我忙问道:“老师很想知道你的理由是什么?”这位学生听后, 很自信地说:“当前各种比赛场合, 特别是奥运会上, 所提倡的口号就是‘公平、公正’, 我想这样做就与奥运精神相违背了!”瞬间, 许多学生也表示赞成。我就灵机一动, 说道:“现在奥运赛场上, 不仅仅靠实力, 更重要的还要靠智慧, 如羽毛球团体比赛等就是靠教练员们的智慧呀!”听我这么一说, 学生们都心服口服, 表示赞成。这样的课堂插嘴不但激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放手课堂, 鼓励探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但并不是主讲者。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利,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

如执教《新型玻璃》一课时, 当教完课文的第1自然段后, 我在多媒体上显现了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并设计了一个表格, 要求学生分别找出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最后每个小组为一个研发单位, 在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上, 推荐本单位一名“推销员”来介绍自己的产品, 重点说明特点和用途。

以上的这节课堂, 我大大减少了教师的讲, 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 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特别是课堂结束时, 让学生充当角色在“展销会”当“推销员”, 更是把课堂气氛引入高潮。学生在相互交流之间得出结论, 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而且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四、善待差错, 因势利导

在教学中, 难免出现“卡壳”“走调”现象, “卡壳”、“走调”实际上也是有价值的, 而且是一种良好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去赏识, 并对学生进行点拨, 引导学生学会探索, 那么“错误”将成为教学的亮点。

例如, 在执教《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 当读到“他是多么劳苦, 多么简朴!”……这句话时:

生: (举手说道) 老师, 我发现课文中把“俭朴”这个词错写成“简朴”了!

师:是吗?我们虽然在以前只学过“俭朴“这个词, 但文中这个词是真的写错了吗?两个词读音一样, 只是一个字的区别, 那么它们意思一样吗?

(生同桌讨论)

生:我认为作者没有写错, 虽然相差一个字, 但意思不一样。“简朴”是简单朴素的意思, 不单指生活方面, 还指设备条件等, 而“俭朴”中只有生活朴素的意思。

生:如果我们联系上下文, 就很容易看出文中不仅写了周总理在生活方面节俭朴素, 而且工作的办公条件也极其简单, 所以, 我认为“简朴”这个词没有错, 用在这里最合适。

师:是呀, 看来作者用词是匠心独运呀。遣词造句如此准确, 我们怎能马虎对待呢?让我们再以敬佩的语气来读读这一句。

一个词语的“写错”, 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探究中迸发了思维的火花, 从简单写“错”词中揭开了文章的深刻含义。

五、巧抓意外, 即时生成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植入下一篇:鼻内镜下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