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表达

2024-08-24

现代表达(精选11篇)

现代表达 篇1

2009年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第13题分值6分, 省平均得分0.22分, 是近几年高考中得分率最低的一个题目。事后许多教师、学生总结发现, 本题波澜不惊, 依然是对表达方式的考查, 准确地讲, 是对表达方式的直接考查。之所以出错, 是因为我们对《考试说明》的精神没有吃透。事实上, 近几年凡考查表达方式的题目得分都比较低, 那么命题的依据是什么, 如何解读, 如何考查, 还有哪些角度, 本文作了探讨说明。

一、命题依据

几年来, 江苏省《考试说明》都有这样一句话:“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这几年的江苏高考只有2008年对此没有考查, 因为2008年考的是小说, 其他年份都考了。由此可见命题者对此的重视, 所以在高考复习中我们一定要对《考试说明》中的这句话作详细的解读。

二、理论解读

《考试说明》中的这句话有以下两大方面的内涵。

(一)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各自特点及其作用。1.记叙的方式及其作用。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 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 丰富内容, 使情节更加完整, 曲折有致, 深化主题。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 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内容。

平叙:也称“分叙”, 俗称“花开两枝, 各表一朵”, 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使头绪清楚, 照应得体。

2.描写的方式及其作用。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 对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举止、风度姿态景象描写, 刻画人物外在形象,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对人物行为、动作的具体描绘和摹写, 显示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语言描写: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使读者听其言, 见其人, 知其心。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补充交代说明。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 生动再现景物特征, 营造一种气氛, 创造身临其境之感, 奠定感情基调, 烘托人物的情感思想, 为议论、抒情作铺垫。

环境、场面描写:作为提供事件、感情、思想的背景, 渲染环境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思想。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可用细描, 精雕细刻, 具体传神, 纤毫毕现, 又可用白描, 勾勒轮廓, 简洁传神。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 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 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与局部特点相统一。

描写角度:动静, 远近, 古今, 表里, 俯视, 仰视与平视, 整体与局部, 视觉、听觉、味觉与触觉。

3.议论、抒情的方式及其作用。

直接抒情:不借助其他手段直接表白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易于表达浓烈的情感, 形成强烈的感染力量。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虚实结合、借古讽今、象征等, 作用是把感情融于形象之中, 借助具体的人、事、景、物, 使抽象的主观感情客观化、形象化, 可收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的效果。

(二) 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之间二者的关系。

记叙描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 议论抒情是记叙描写的升华。

三、考查角度

2006年江苏高考15题:

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 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 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分)

参考答案: (1) 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 (2) 为作者抒情、议论作铺垫。

该题考查了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之间的关系。

又如, 2007年江苏高考15题: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 突突突地吼个不停, 所过之处, 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 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 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4分)

参考答案为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 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该题直接考查了描写的方式。

2009江苏高考13题:

本文写的是都江堰, 但不以描写见长, 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6分)

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 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 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 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评价, 必须与内容分析结合起来思考。本文“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散见文章各处, 所以答案为“托物言志、借古喻今、虚实结合”, 而托物言志、借古喻今、虚实结合都是议论抒情的方式。

从以上考题来看, 近几年直接考查了描写、议论、抒情, 还考查了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之间的关系, 而且每年考查的角度都不一样, 那么从文章分析的第二部分来看, 还有一些角度有待考查。即记叙的方式及其作用, 以及议论抒情与记叙描写之间的关系, 对这两点高三师生要特别留意。当然, 这绝不代表其他方式不考, 对现代文阅读表达方式的考查, 还是要在理论上整体把握。综合考虑、全面应对, 才有可能少扣分, 多得分, 获取高考语文的胜利。

现代表达 篇2

初秋,微云,晓风,四面青山里,花开压枝低。艳艳百日草,淡淡紫熏衣,灿灿红茑萝,亭亭俏茶菊。远望,绿意流动,近观,花田锦绣。垂柳依依,金银花香扑鼻,花间小路崎岖……

好美的八月密云,好清爽的假日心情。扶着风,挽着云,我徜徉在人间花海里。

我喜欢花,从小就喜欢。

喜欢山间田野的无名小花,纵使无人问津,依然肆意怒放!喜欢春天的杏花,夜露中,微雨下,一树树娇燦柔婉,红晕含羞,似在朦胧的情愫里低诉相思的心动;喜欢夏天的荷,一池的端庄娉婷,绿蛙轻盈,点划出纯净水纹,一袭风摇曳满池碧洁无尘;喜欢秋天的菊,霜重色浓,从容竞放,用斑斓妆扮收成后的寂宁;喜欢冬天的梅,凌寒留香,斗雪吐艳。梅开,赏其清逸幽雅之韵;梅落,品其傲骨临风之魂!

问朋友,几乎都喜欢花,只是嗅之淡浓,爱其形态……不同而已!

有时,我在想,倘若这世界少了花香,鸟儿还会不会如此欢唱?山野还会不会有蝶舞飞扬?如果这世界少了花香,会不会少了风的温柔祥和与美丽向往?

而花的平和与坦然,又给了我们多少生命的启迪?!谁,会以一种花的姿态,行走在人世间,看清人世繁杂却不在心中留下痕迹,花开成景,花落为诗?

徜徉在花海中,所有的浮躁通通化为沉静,只有美,只有醉,只有满满的喜悦,只有淡淡花香带来的欣悦和感恩。不用想哪一朵为你而开,哪一朵因你而鲜艳,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有花香萦怀的自在与圆满。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花开花落的过程,哪个人都有过芬芳的时刻,花开时尽情绽放,花落时不必忧伤。

花间徜徉,翩翩浮想:如若,我们都怀有阳光、健康的心态,从容、感恩、积极、向善,那么,会不会都幸福得像花儿一样?是不是就可以守着心灵的一抹香,醉一段长久的唯美时光?

作者简介:小涓,东北大学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喜欢从心灵流淌出的文字与声音,曾在《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字。12月28日创办《月之梦》平台,与志同道合的文友们一起,用文字和声音,传递生活中的爱与暖!

论现代秘书的文字表达能力 篇3

关键词:文字功底;意识;信息;文种

一、文字功底是现代秘书的基本素质

现代秘书是“掌管文书并协助公司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是领导的参谋助手,秘书工作的基本性质要求秘书必须具有良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擅书 (即办理文书),以“书”为主,寄情于“书”,要会驾驭文字材料。

秘书人员的书面表达能力即指一般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秘书人员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文秘人员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这是秘书人员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由于秘书写作的对象主要是公文,因此,秘书人员要根据领导授意与工作需要,需经常撰拟各种文稿,这就要求秘书不仅应具备一般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而且应熟知各种公文的写作,熟练掌握各种公文的要求与方法,能够撰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表达流畅、格式规范、文笔精练的各类公文。

二、现代秘书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秘书在工作中要从事各种公文的写作,要求熟练掌握各种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迅速准确地撰写各类公文。为能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公文,充分发挥公文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在写作时必须注意各个环节。

(一)、公文写作前,要大量占有材料,构思文章

写作前要做好材料准备工作。公文要有的放矢的,写作前要积累丰富的材料,并加工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构思全局,列出提纲,为文章的结构层次、观点的提炼,都从这里起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领导的意图和决定。

(二)、合理安排结构,善于谋篇布局,突出中心

撰写公文要求文字简练,善于谋篇布局、合理安排结构,中心突出,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结构紧凑,这就高度体现了公文写作的本质特征。公文应围绕主题,中心突出,结构合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具有一定的文学知识,懂得语法和逻辑知识

秘书应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懂得语法和逻辑知识。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简化字,书写规范,字迹工整,词汇丰富,并能选用最恰当的词语,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准确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使公文意图生动地突现出来。

(四)、熟悉各种公文的种类、用法及格式

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章,除要遵行一般的写作规则之外,还需要遵循公文写作的特殊规律。文秘人员在撰写公文时,无论是的公文的内容、公文文种的选择、公文格式、文风、还是行文语气以及表达方法等因素,都应规范运用。因此,公文写作时,行文关系要正确,选用文种要恰当,使用语言要准确,公文格式要规范。

公文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路线方针政策,合乎上级指示和规定,与本机关其他现行有效文件保持一致。实事求是,即要求公文的内容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有切实的客观针对性,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要忠实地反映情况和问题;各种判断要合乎实际;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应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文种使用要恰当。不同的文种,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并体现发文机关与受文机关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不同的行为目的。文种使用不当,会造成行文关系的混乱。恰当地使用文种,可以进一步增强公文的效能,确保公文的写作质量。因此,秘书要深入研究文种,恰当使用文种,因此,文秘人员在撰写公文时,要注意常用公文文种的区别,要“对号入座”、忌“张冠李戴”,应准确掌握和正确应用,根据行文关系、行文目的选择文种,使用文种。

公文格式要规范。公文的规范格式能够体现公文的法定效力、权威性与严肃性,以规范、庄重的形式和逻辑力量引起人们对它的重视,为人们阅读、承办和管理公文创造便利条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是公文有效性的切实保障。这些格式规范对于表明公文的来源、去向、内容、时间、传知范围及对公文印制规格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根据公文写作的目的、内容、需要以及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去写作。

(五)端正文风,行文语言准确、简练

树立健康优良的文风,这是当今公文写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也是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秘书撰写文件时,应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内容要符合客观实际,掌握分寸,客观公正。

其次,公文语言一定要准确、鲜明、生动、简练。

公文的语言要准确,是指文章要真实、贴切、规范、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本质意义。词义要精当准确,词汇要丰富,正确地进行科学的判断和符合逻辑的推理。它要求观点符合党的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材料真实可靠;语言质朴、合乎语法、符合逻辑;语气轻重恰如其分,以保证语言的严谨、准确、通畅,规范、完整、清晰、耐久,准确表达中心思想。

公文的语言要鲜明,即立论明确,不能有歧义。处理好材料与主旨的关系。赞成的、反对的,歌颂的,批判的,态度明朗,是非清楚,是非爱憎分明,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公文的语言要生动,就是把所要写的事情、思想和情感栩栩如生地表达出来,也就是写“活”了。反映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内容有新意。公文和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讲的是形象的生动性,公文讲的是解决问题的需求性、这就得运用公文语言的表达技巧。因此,秘书人员一定要扎扎实实过好文字语言关。

公文的语言要简练,在语言质朴、通顺的基础上,文字简明扼要,概括力强,言简意赅。要求用最简洁的文字,顺畅而有条理地说明问题,表达丰富的内容。该短则短,该长则长,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不累赘重复,不冗长拖沓。行文简洁,主旨突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切忌长而空,累赘重复,冗长拖沓。

我们一定要提高对端正文风的认识,杜绝弄虚作假、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浮华雕饰、矫揉造作等风气对公文的影响,树立优良文风。讲究工作实效,注意调查研究;提高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昕晖.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过好五关,办公室业务,[J].1995年2月.

(2)陈亮.试论写作学与文秘工作能力提升的内在联系.语文建设.[J]2014年18期.

(3)全辉.文字秘书需具备五种能力,秘书之友.[J].2014年3月.

作者简介:江元净(1963年2月——),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讲师,文学学士,单位:西安文理学院,主要从事文秘学研究。

现代纤维艺术的地域文化表达 篇4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地域文化,黑龙江文化

地域文化是每个地域固有的、特殊的, 每个地区间的文化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地域文化不仅影响了我们的衣、食、住、行, 塑造鲜明的地区人格特征, 同时也是文化艺术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同种艺术形式在不同区域间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现代纤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方式,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在每个地区生根发芽, 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 无论是设计风格还是设计内容方面每个地区的现代纤维艺术都存在相应的差异。

一、现代纤维艺术

1、含义

纤维艺术起源上个世纪20年代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 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传统纺织文化, 吸纳了现代艺术观念、现代纺织科技的最新成果, 因而也有学者称它为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应该说不管是从它的材料、工艺还是表现形式上, 纤维艺术与纺织艺术设计都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 在现代的发展中许多方面又是彼此交错、相互影响的。因而, 从技术层面上说, 他们之间不存在决然划分的界线。就某一个具体的作品而言, 我们有时很难将它绝对地界定为是“纤维艺术”还是“纺织艺术设计”, 这样的窘境在国内外的许多展览和著作中也是不鲜见的。

2、现代纤维艺术的特征

20世纪是文化大融合时代,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现代纤维艺术才能迅速风靡全球, 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之后, 现代纤维艺术创作内容不断丰富, 设计风格也逐渐多样化。其特征主要体现的以下几点:①多样性。多样性是现代纤维艺术最主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题材多样性。在艺术设计领域, 题材选择是艺术设计的灵魂, 有助于突出艺术设计的主体。现代纤维艺术设计题材比较广泛。例如:人物风景、田园风光、花虫鸟兽、环境保护、世界和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这些都是现代纤维设计中相对典型的题材。第二, 表达形式多样性。艺术表达形式是创作者艺术价值的具体体现, 为了提高作品艺术价值, 创作者十分重视艺术设计表达形式。现代纤维的艺术表达形式不断丰富发展, 例如:布艺编制、立体雕塑、刺绣、绘画等都是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中常用的艺术表达形式。②设计材料广泛。为了保证艺术设计价值, 很多艺术设计在材料选择方面相对苛刻、死板。而现代纤维艺术却与之恰恰相反,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 对于材料的选择现代纤维艺术没有特殊的要求, 始终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 只要与作品内容、主体相匹配的任何纤维材料皆可为创作材料。例如:化学纤维、动植物纤维、金属丝、玻璃丝、头发都可以应用于现代纤维艺术创作。③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现代纤维艺术的重要特征, 也是其艺术设计的根本目标, 创作者通过艺术创作为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 还能使人们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共鸣。纤维艺术通过不同材料的搭配让观众感受到材料美, 通过编制工艺让作品产生空间感、层次感让观众感受的肌理美。对将艺术作品以不同表现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给人们带来形态美。

二、黑龙江地域文化

1、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内涵

俗话说“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 特殊的环境塑造特殊的地域文化。地域辽阔的黑龙江, 银装素裹, 白山黑水, 四季交替分明, 文化底蕴深厚, 物产资源丰富, 建筑风格别异, 因此北国冰城, 黑土地, 北大仓, 东方小巴黎等多种美誉。黑龙江的黑土地域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北部省份的特有的文化, 其既包含于中华文明, 又带有其鲜明的个性, 其特征多受影响于萨满文化, 中俄交流文化, 以及黑龙江人特有的闯关东文化。

2、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当地纤维艺术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它来源于人们生活, 又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 艺术设计的发展同样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受文化影响, 黑龙江地区的纤维艺术主要体现的以下几点:①材料选择。现代纤维艺术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 其极高的审美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材料选择上, 黑龙江地区的纤维艺术和其它地区存在差异, 江南地区大多以蚕丝作为底料, 而黑龙江地区的纤维艺术多为棉、麻等植物纤维作为底料。②制作工艺。为了提高艺术价值, 每一项纤维艺术品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雕琢。在制作工艺方面, 黑龙江纤维艺术注重作品的整体性, 忽视细节布局比较忽视, 制作不像江南地区那些精细。③设计风格。受黑龙江多元化文化的影响, 纤维艺术的设计风格也比较多样化, 不仅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元素与少数民族特征, 包含俄罗斯、朝鲜等具有异域特征的设计风格。同时, 黑龙江纤维艺术更加立体化、空间化, 产生的层次感也更强。

三、结束语

文化赋予艺术内涵, 而艺术是文化内容的具体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 黑龙江纤维艺术逐渐成为其特有的文化, 它的编制工艺、设计风格、形态表达都极具黑龙江文化地域特征。

参考文献

[1]郑红, 崔荣荣.近代徽州民间服饰图案艺术风格与审美取向[J].丝绸.2015 (11)

[2]常慧娟.民间刺绣图案的稚趣美[J].包装工程.2012 (20)

现代表达 篇5

现代社会强调个人价值,年轻人的自我意识高涨,渴望被认可,渴望成功。但事实上,就算高科技知识武装到了牙齿,精英人才也不过是工业体系里的小螺丝钉。社会的运作,更多依赖制度、组织、法规,很难再有独一无二的超人个体脱颖而出,以一人之力去力挽狂澜,改变世道,成就一代传奇。可以说,现代社会给了人有史以来最恣意丰满的想象、自由和智慧,却也给了人最小的施展舞台和成功局限。

这也是为什么,时下的穿越作品,更青睐古代,或更低级的社会。因为在那里,现代主人公先进的智慧,或对历史的洞察先机,终于有了举足轻重的用武之地。这些主人公,或贩售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或卖弄现代文化创意,总能在短期内迅速积累大笔财富。可以说,现代人内心十分渴求的财富和成功,现代社会得不到的掌控欲,以及被万人关注、千人仰慕的梦想,在穿越作品里一一获得了补偿。而最终,大多数主角选择不求上进的米虫生活。这又体现了另一种价值观:在生存压力的重负下,现代人同时也渴求平凡安静的以及永远有保障的生活。两种价值观的交织,基本构成了穿越作品为现代人弥补缺欠的走向。其次,穿越模式可以极大满足人的猎奇心。尤其当我们总是被日复一日琐碎的工作、按部就班的人生,磨灭了激情和梦想时,“穿越”就像一剂强心针,让人一下子兴奋起来,重新激发对人生的各种想象。

年轻人生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岁月里,他们是基于自己民族身份的独立自信,而非忧虑,向往着传统文化。因此有人戏言,无论身处哪个异时空,都不忘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征服古人、外国人、异时空人的心。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兵法韬略、中医围棋等,都是大显身手的利器。而这个惊才绝艳、名动天下的人物,正是现代社会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你我他。“穿越文化”,由此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祝福和期盼。因为它揭露了内心最本真的渴望,也寄托了年轻人对古今中外一切时空的想象。“穿越”是现代人以最“非我”的身份,对最“真我”的表达。

然而无论穿越到哪里,无论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成长和传奇,现实依然会拉回我们的思维,不容半点逃避。在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日趋模糊的时代,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直面现实的失败,将成为时代赋予当代人的新拷问。

链接

2011年4月1日,Google首页隆重推 出“穿越搜索”功能。在这个搜索里,谷歌声称可以带用户穿越时空,抵达最想抵达的时间、地点,用身临其境的方式感知其想感知的一切。当然,这只是谷歌的愚人节玩笑。

现代表达 篇6

历史文化的基本表达方式

教育传承。教育传承是我国的历史文化最传统的传承方式。在教育体系中, 历史文化能够通过各种各样书面的、文字的形态进行传承, 汗牛充栋的书本就是它很好的物质载体。另外教师的讲授是通过口头形式来传播历史文化内容。通过书本和口头的传播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想象中的体验和间接的感受, 让人们对历史文化有一些大致的了解, 往往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 引导他们主动去接触、体验、学习历史文化。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人均教育水平的提高, 这种方式成为最普及、最基础的传承方式。

媒介传播。自大众传媒产生以来, 就拥有了传播历史文化的功能。在现代社会, 大众传媒通过自己独有的方式对历史文化进行创意表达和传承表现得更加明显。比如在广播、电视上会播放反映各地历史文化风貌的节目, 电视剧、广告、电影等形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尤其是纪录片拥有记录功能, 它以其特有的方式记录下了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人文地理等, 人们在通过大众传媒观看纪录片的时候, 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一种多方位的体验。

产业开发。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 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也带来了消费结构的转变, 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刺激了文化市场的成长、成为文化产业的原动力。各地纷纷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遗址、寺院、园林等有形的文化遗产, 儒道释、舞蹈、文学、戏剧、传统手工技艺以及民俗等非物质文化资源都在开发之列。成功的代表有很多, 比如印象刘三姐、故宫、井冈山、九寨沟。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培育新项目、打造品牌等多种途径来增加历史文化的价值。人们在进行文化消费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表达的现代性挑战

市场化的影响。现代化、全球化带来了经济人。著名的经济人假说虽然是西方经济学者提出的理论, 但是在当今中国社会依然有一定的适用性。“经济人直接指向利润最大化, 重经验、重体验, 因而不同程度地妨碍了正常的人类理性。”[1]经济功利主义让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具有了很多功利色彩。一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 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 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谋求利益最大化, 因此就忽视了文化、价值观等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 在人们通过市场经济对历史文化进行产业开发的时候, 也往往忽视了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例如人们在对旅游景点进行开发的时候, 存在一些低层次、粗放型、雷同化和破坏性的问题, [2]没有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

大众化带来的挑战。大众文化盛行, 传统历史文化逐渐失落, 传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在《民众的反抗》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大众文化这个概念。大众文化是被大众所接受和追捧的文化。与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相比, 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大众媒介性等特点。在大众传媒 (尤其是电子媒介) 兴盛以来, 文化能够被大批量、低成本地生产、复制, 文化消费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众文化的以上几个特点变得更加明显。大众文化让人们获得了娱乐体验, 能够消除人的孤独感, 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单一化和商业化, 认为大众文化消解了大众的主体性和反抗社会的意志。从长远来看, 大众文化的媚俗、同质等将会消解历史文化本身的价值, 导致人的价值危机、信仰危机。

全球化的渗透。全球化带来了全球的扩张和个人的失落。在我国文明转型的过程中, 这种冲突表现得尤为明显。近年来, 人们纷纷感叹过年没有年味、没有新鲜感, 对年失去了兴趣, 却对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表现出越来越高涨的热情。每当这样的节日来临, 商家都会利用这样的机会进行商业宣传和促销。KFC、麦当劳等外国的快餐连锁更是开遍全中国, 中国的餐饮文化免不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变得不中不西。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 中国历史文化的出路在哪里,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像封建社会那样闭关锁国, 又万万不能失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现代性挑战下历史文化的开掘与表达

现代性的突出特点就是对传统的消解, 这一特点在历史文化上尤其突出。波德莱尔说:“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和偶然, 是艺术的一半。”[3]其过渡、短暂和偶然的特征增强了人们内心的文化疏离感。历史文化在多元文化震荡的现代社会呈现出一种零落的碎片化形态。而要让历史文化在现代性的土壤上重展枝叶, 需首先复活历史元素, 进而形成文化符号, 而后在现代性的情境中重构历史文化的生命力。

历史元素的激活。历史文化得以表达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对历史元素的有效提取和再现。当代社会, 历史元素的运用主要出现在影视剧、商业活动、旅游开发等领域。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 但问题在于这些表达重在观赏, 而忽略了人们的互动与体验。此时历史文化只是作为标本陈列在人们面前, 因而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复活历史元素最为关键的就是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体验, 还原或模拟一种历史的情境。所谓体验, 意在强调民众的参与活动。如传统的庙会、民俗节庆通过组织、吸引民众加入来增强历史文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保证特定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所谓情境的还原与模拟实际上是指对历史文化的充分阐发, 如对端午节的文化传承, 一直以来强调吃粽子、赛龙舟是对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纪念, 这一历史情境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此同时, 端午节的另一种文化意涵则被忽略了。端午作为汉民族夏季驱除瘟疫的一个传统节日, 其挂菖蒲、蒿草、艾叶, 熏苍术、白芷, 喝雄黄酒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由于一直以来未予以阐发和重视, 也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 其文化生命力逐渐暗淡。端午节因后人对屈原精神的阐发, 其文化意义变得更丰富, 它又因赛龙舟、吃粽子这种可以体验的纪念方式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文化符号的流行。在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刻全面的解读、记忆、体验之后, 要使其广泛深远地流传, 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形成历史文化的独特符号, 并使之成为一种时尚。如果说屈原、粽子、龙舟是端午节的符号, 那么武王伐纣、周公营洛、刘项对峙、陈桥兵变……则是河南的历史文化符号。同样的, 这些符号之所以只能在银幕上热映而未能在人们生活中流行, 这不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阐释或无法直接体验, 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作为文化符号的“标出性”未得到充分开掘。

因为, 符号的意义恰恰在于“意义不在场”, 符号过程以意义不在场为前提。文化符号的标出性有组合、聚合、分布、频率、意义、历时六种标准。 (1) 文化符号在不断凸显其独特性、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流行的强势。但影视剧中对这些历史文化符号的解读和表现往往有所偏重或改造, 可能与其本来面目有较多出入, 很难形成一种认知的共识。并且不同的影视剧或文化产品表现的题材各不相同, 很难满足文化符号的组合、聚合和频率标准, 因此历史文化很难“标出”。

粽子、龙舟由于其高频率、长时间的出现, 因此具有的标出性就尤为适合做端午节的文化符号。而挂菖蒲、蒿草、艾叶, 熏白芷, 喝雄黄酒在现实生活中的淡出也就使得它们无力提携端午节, 更无法充当具有标出性的文化符号。生活中, 文化衫、纪念品、特产其实就充当着文化符号, 而历史文化的流行则要依靠系列的、深度的、利于广泛传播的标出性文化符号。正如艾柯所说:“最终, 符号实际上不是符号, 而是像结构那样把部分衔接并联系起来的整体语意场。”

现代情境的重建。历史文化的元素及其承载者——文化符号所处的环境事实上是现代语境, 因此其表达方式也要适宜于现代情境。在应对现代性挑战的过程中, 人们已经作出了许多探索。历史文化的传承形态已经从史书、民俗志演进到了教科书、畅销书、影视音像制品、网络出版物等;其表达方式除了原来的科班讲习、四历游览外, 更是出现了“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讲论语”、“蒋勋细说红楼梦”等表现方式;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接受心理也经历了皓首穷经到修身养性、放松消遣的转变, “明朝那些事儿”式的解读受到人们的青睐。

技术的更迭推动了历史文化的表现方式, 动画也开始承载历史文化;而社会的变迁更是大胆地“改造”了历史文化, 大到网络游戏三国系列、小到扑克牌游戏《三国杀》, 折射出了“扭曲的现代性”的文化心态;而国学热、养生热的文化热潮则让《论语》、《弟子规》、《本草纲目》等又在现实情境中流行。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在追求历史文化表达技巧与策略的同时, 务必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尊重历史文化, 务必时刻保持对“人”的关怀。现代性情境的重构从本质上讲也是从现代社会的境况出发, 思量“人”对历史、对文化的精神需求, 考虑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空白, 将历史文化转化为一种健康的现实需要, 开掘出历史文化的精神力量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杨增和.文化转型与话语增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7:1.

[2]范周.亲历·见证·思考——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五周年学术论文精选集:24.

现代文秘人员的口语表达能力探讨 篇7

口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是有讲究的, 说话也是要讲技巧和艺术的。社会中的人们通常都是喜欢那些幽默风趣, 又有内涵的话语。通常我们说一个人很健谈, 通常是说他在表达方面的能力特别强。当然, 这是需要高尚的情感和渊博的学识做基础的。

作为文秘人员, 更是要注意口语表达能力, 既要重视话语的质量, 也有重视话语的技术性。因为秘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工作的内容, 比如, 秘书在为领导人写讲稿时, 就要明确讲稿的目的,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 这是对讲稿全面的构思。构思完讲稿的结构, 就要注意语言, 讲稿虽然是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但是这只是一个稿子, 呈现的只是在领导的面前。真正的呈现在大众面前时, 是领导的讲演, 因此文秘在工作时, 要灵活处理书面材料与演讲稿的关系, 这样才能做好秘书工作。

秘书工作的好坏, 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 不仅仅是影响个人的想象, 同时也影响自己的领导的形象, 还有影响自己所在企业的形象。因此, 文秘人员要重视自己的本职工作, 要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就是本文一直强调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文秘人员口语表达的具体要求

文秘, 属于一个特定的职位, 也有其特定的要求。对文秘人员口语表达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两点:

1、简洁明了, 朴实生动。

要求文秘人员口语表达简洁明了、朴实生动, 这主要由这两个方面决定的:口语本身的特点和文秘工作的需要。文秘在运用口语进行工作时, 主要的工作就是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向有关部门传达领导的意见等。这样的工作, 只需要注意条理的清晰和表达的简洁明了就可以了, 无需描写抒情。

2、文明礼貌, 运用术语。

文秘工作中, 也有常使用的行业语, 也就是专业术语。这主要是文秘从学习本专业时获得, 以及在工作中实践总结出来的。这需要一个过程熟悉。另外, 关于文明礼貌, 文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 文秘不仅仅是自我形象的体现, 更是公司形象的代言。因此, 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文明礼貌的言语是什么样的呢?声音、语速、用词都要恰到好处, 从多方面体现文明性。

三、文秘人员口语表达培养的途径

1、在思想认识方面要有提高。

传统的观念, 使人们对文秘也存在一定的偏见。人们受传统的观念影响, 总认为人应该是寡言少语的好, 认为少言必定忠诚、老实、可靠;人们还总把口若悬河的当做虚伪、狡诈、靠不住的小人等等。在社会的新时期, 文秘的存在既是合理的, 应该引导人们转变观念,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因此, 应该重视秘书人员平时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这是也是各个行业需要交流和沟通的需要。这对社会中人与人的工作和生活也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2、积累知识, 加强文化修养。

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 是受多方面的影响的。不单单强点口语表达的技能、技巧, 还有说话的思维能力, 以及知识水平方面。这里就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途径:说话也是需要学习的。一个人只有努力学习, 丰富自己的知识, 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 说话才能提高到一个高的水平。

3、加强锻炼, 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如果说前面的所有具体要求是理论要求, 那么这里的加强锻炼, 就是实践的要求,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更好地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说话和其他任何一门学问一样, 也需要有技巧。说话技巧的学习和锻炼, 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条件。其一, 普通话训练, 普通话是通用话, 只有说好普通话, 才能很好地与他们进行交际。其二, 朗诵训练, 既然是练习口语表达, 当然需要朗诵的实践。在朗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方面:音节、词语的吐字归音句、段的感情等。其三复述训练, 这样的目的是进行脱稿练习, 依据某些书面的或口头的材料, 重新组织, 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系统讲述。让书面材料与讲演相协调, 增加灵活度, 而不是照本宣科似的讲演。其四, 模拟训练, 在模拟训练中使人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都得到极大的锻炼。其五, 竞赛训练, 如参加竞赛, 这种训练方法激烈, 刺激, 尤其受年轻人的喜欢, 是一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其六, 交谈训练。这种训练既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又使口语表达能力在自然而然中得到练习和提高。

四、文秘人员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注意事项

1、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学习知识是需要更新的, 一个人若是不学习, 计算能把工作做好, 也只是在原地踏步。这样的文秘人才是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中的一些新要求的。所以, 文秘在在社交场合千万不能不懂装懂, 更不能随意卖弄自己的口才, 有时说得越多错得越多。秘书在社交场合仅口才好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超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2、努力学习和掌握与文秘相关的技能、技巧。

文秘工作中常见的就是写演讲稿, 这就需要有准备的做事, 首先要准备充分, 写出讲稿又不照本宣科;其次以情感人, 充满信心和激情;再次以理服人, 条理清晰, 观点宣明, 内容充实, 论据充分;最后协调自然, 恰到好处地以手势、动作、目光、表情帮助说话。

3、积极参加各种能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 注意要举止得体, 不可争抢风头。

这就要文秘人员认准自己的位置, 明确自己在什么样的场合, 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如演讲会、辩论会、班会、讨论会、文艺晚会、街头宣传、信息咨询等活动, 既不能有损自己和公司的形象, 又要表现得体大方。

对文秘人员来说,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 今天从事文秘工作的人员, 一定要重视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不仅是自身工作素质的体现, 更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摘要:秘书这个职位在用人单位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而秘书人员的口语表达, 在秘书的商务活动中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 现代社会, 文秘人员的口语表达能力, 是衡量文秘人员工作能力的主要标准。因此, 文秘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 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的口语表达能力, 适应社会对文秘的新要求。

关键词:现代文秘人员,口语表达能力,重要性,途径

参考文献

[1]杜宏伟.论现代文秘人员的口语表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09)

[2]李春来王洋.文秘人员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 (03)

[3]许宜平.浅谈高职文秘专业语文口语技能的训练[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02)

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表达 篇8

何谓视觉语言?视觉语言即是传递设计信息的一切载体和形式, 是为了达到诉求目的, 运用受众审美心理活动规律, 来达成设计元素与传达意念的审美实现, 从而使人的感知行为获得视觉化的审美体验。同样, 在书籍设计中, 视觉语言是通过文字、图像、色彩和材料等基本要素进行的创造与设计, 使读者能快速、高效地把握书籍的主旨, 实现书籍文本内容的有效传达, 并在阅读中得到审美愉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 现代书籍设计不再是以往纯粹的装帧设计, 而是以书籍形态为载体, 从书籍内容到形式, 从结构到形态, 从平面到立体成型, 全方位的整体构成设计。因此, 书籍设计人员要善于把设计新理念灌入到编辑思维的全程, 正确掌握书籍设计视觉语言的运用, 注重书籍设计的形式语言的视觉表现, 如文字语言、图像语言、色彩语言、空间语言和材质语言等等。同时, 运用设计语言的过程中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 通过诸要素有机融合, 达到书籍外部构造与内部编排、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一、书籍设计中图形元素的语言表达

书籍艺术与图形元素的结合源于书籍的产生。中国上古“结绳契刻”可以说是最早的书籍形态, 它以图形元素的形式传达原始的信息。所以, 图形元素与书的关系十分紧密。当今, 书籍设计更离不开图形元素, 图形元素已成为读图时代重要的信息单元和视觉要素。

图形元素包括:插图、图表、照片、装饰图、符号、记号、饰纹、点、线、面、空白的合理运用。

(一) 图形图像的运用

在书籍版面设计中, 图形图像是辅助传达文字内容的设计要素素之一, 是文本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具有很强的感化力和表现力, 并对书籍设计起到调节、美化的作用。设计中恰当运用图形图像, 能丰富版面层次, 增强节奏韵律, 扩大读者的想象空间, 给读者美好的阅读体验。常用的图形图像有摄影照片、美术作品、插图、表格等。如《图解京剧艺术》一书, 以图示解读的方式进行设、计, 图文并茂, 直观、明了。设计师运用京剧脸谱等传统图案独具匠心, 大胆设计, 就连小小的书眉都设计得十分精彩。书中270张原创手绘图专业、细致, 在同类普及读物中独具特色,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图形图像编排得到位, 可以加强文本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弥补文字叙述功能的不足。因此, 在编排设计时, 图形图像常常会穿插在文字之中, 编排的版面就会非常的具有变化, 形式多种多样, 视觉效果强。图形图像跳跃率强, 设计时可以利用图形图像的大小、深浅、冷暖等对比关系设计出跨页、出血、满版、聚散、收放的版式效果, 制造出人们难以预料的视觉亮点, 创造出疏密有序的节奏感。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图形图像的位置、面积、数量、外形、间隔、色彩等方面进行调整变化, 使图形图像在编排设计中富有主次秩序、节奏韵律、关联平衡、变化统一的视觉效果。

(二) 纹饰、符号的运用

纹饰、符号是最原始的一种艺术形式, 传统艺术的根基。中国的传统纹样大都出现于器物与服饰之上, 有云纹、水纹、火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这些传统纹样质朴神秘、典雅秀丽, 其装饰效果出神入化, 是非常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借鉴的设计语言。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加深, 在当代书籍设计中, 运用纹饰装饰、符号的手法十分普遍, 巧妙、合理的运用中国传统纹饰、符号, 能有效烘托书籍的文化气氛, 表达主题思想, 增强书籍的书卷气;同时也对弘扬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 开创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新天地有着极大的意义。

中国古代书书脊是开放的, 书籍版面边、栏、界、行线在书口上自然形成装饰图案, 美观自然。象鼻、鱼尾纹就是为在折叠时找准中心而设, 既带有浓厚的东方情趣, 同时又符合装帧美学要求。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装帧艺术, 并把它融入现代书籍设计理念中去, 现代书籍设计中不少采用传统的版式设计理念来体现书口的变化。《闽台妇女史研究》一书, 封面护封的设计简约明快, 图案符号传达的主题信息精准, 有新意。内文的页码设计借鉴了传统书籍“鱼尾”“象鼻”等符号样式, 并植入现代设计理念, 既传统, 又不失现代感。

二、书籍设计中的色彩语言表达

在书籍中,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元素, 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每一个点、线、面、体甚至一些抽象的符号, 都要用到一些设计思想把色彩运用上去, 即要体现出丰富的内容, 又能体现层次美感, 给人一种美观的享受。大自然赐予人们一个多彩的世界, 使得我们的生活如阳光一样灿烂, 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会是不可想象的。书籍设计也一样, 如果离开了色彩, 书籍将变得死气沉沉, 毫无生机。色彩就像人一样性格, 有情感、有生命, 它们有的温和儒雅, 有的激情如火, 有的柔情似水。设计师要把色彩当作一种表达语言来传递书籍的内涵和情感, 不能光凭个人的好恶和习惯来使用色彩, 必须根据设计对象的内容进行准确的配色。色彩语言又是文字要素之间情感沟通的纽带。黑色字体能使读者具有阅读的稳定感, 非常符合人们的阅读需要, 但是, 如果一本书的都是黑色的文字, 就会给人冷冰冰的感觉, 缺少温情, 缺少生机, 这时就需要色彩来陪衬。有时, 我们可以把文字颜色设置成低纯度色彩甚是至灰色, 来体现丰富的层次感;有时还可以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来充实版面, 渲染文本内涵和情感的表达, 用色彩来控制轻、重、缓、急的主题情态。同时, 通过色彩的运用来传达出时强时弱的节奏韵律, 强化阅读感观的视觉空间。色彩运用要与内容相辅相成, 用不同的色彩表达出不一样的内容和思想。书名的色彩要与其他色彩统一协调, 这样能产生夺目的效果。如《百年复兴忆辛亥》一书, 是一部回顾辛亥革命历史, 缅怀辛亥革命志士, 感受辛亥革命故地今昔发展, 继承弘扬辛亥精神的大型征文采访录。整本书的外封主色为土红色, 寓意革命、真理、伟大的精神。封面书名烫银工艺, 突出了书籍的主题。封面采用破封包页的形式手法, 直观传达并强化了文本的信息主题和内容。对于不同类型的读物根据读者群的不同区分设计用色, 设计用色不仅要与书籍内容相吻合, 而且要抓住读者群的视觉审美心理。比如少年儿童读物在用色上要体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可爱、好奇、单纯等特点;女性书刊, 用色上要体现并强调温柔妩媚、高贵典雅、风趣时尚为主的特点;体育杂志这类书籍色彩要强调视觉冲击力的效果;艺术类书籍在色彩的运用上要体现深度、高雅和稳重的特点;时尚书刊可以采用新潮时尚的色彩等等。在书籍设计时过程中, 不仅要把握色彩本质规律, 还必须站在书籍所赋予的民族性、时代性艺术风格性的角度去思考书籍色彩表现。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色彩的象征意义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比如, 白色在西方是结婚时喜气的颜色, 表示代表着爱情的纯洁与坚贞, 但是在东方却把白色做为丧色。

书籍设计最终的目的还是回归书籍实物本质, 是为读者服务的。因此, 设计师在进行色彩创意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成品书的最终效果。这就是要考虑到色彩印刷的方式、油墨的性能、纸张材料质地以及相同的色彩印刷在不同材料上所产生的变化等因素。总之, 现代书籍设计色彩的运用手法不断在丰富, 设计师要善于用新的设计理念在书籍设计中注入时代观念, 创造出新的视觉亮点, 给现代书籍设计增添勃勃生机。

三、书籍设计中文字元素的语言表达

书籍是用来传播知识, 传播文化信息的一种载体,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书籍, 都离不开文字的叙述, 离开了文本主体, 也就丧失了书籍的功能价值。在书籍设计中, 字体首先作为造型元素出现, 在运用中, 不同字体造型具有不同的独立风格, 给予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视觉诉求力。字体可分为印刷体和书法体, 印刷体在书籍设计中是主体, 起主导作用;书法体, 在书籍设计中虽用得不多, 但其美学原理在书籍设计中确应用广泛。

(一) 文字的编排语言。

中国汉字历经岩石陶器刻绘符号、甲骨、金、篆、隶、楷到今天的印刷字体的演变, 其表现形态已十分丰富, 审美功能更具多元, 为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不同字体造型具有不同的独立品格, 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如, 常用字体黑体笔划粗直, 现代气息浓, 给读者以力量感;美观自然的宋体字, 是图书内文的常用字体;清秀大方的仿宋体, 常用于诗文和小标题;灵秀端庄的楷体字常用于小标题或短文。设计者根据不同的主题大胆运用独特的文字编排手法, 借以拓展版面的视觉风格。如《十二美人》一书, 书名字体清秀素雅、静谧而舒展, 书名字体与封面格调协调统一, 美人娴静的形貌与品性得到充分表现。《闽台妇女史研究》一书, 开篇和内文页码采用中文数字不同书写形式, 书卷气浓厚, 开篇章节、提要等文字采用竖排行文方式设计成表格书鉴的样式, 满版使用深蓝灰色, 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留痕和岁月的沧桑。

中文的横排和竖排方式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在编排设计时, 要善于运用这种编排方式为现代书籍的版式设计服务。只有深刻理解汉字的阅读方式和审美意韵, 才能把握文字编排的合理性和可读性, 增强文字的视觉传达美感。在版面构成中, 要注意控制字体应用的种类, 不是字体越多就越好, 选择两到时三种字体为最佳视觉效果, 字体多了, 容易造成版面花、乱, 关键是要把握简约合理的原则。不同内容区域要使用不同的字体外观来区分主次, 在选用好字体后, 可变化字体的大小、粗细、长短或调整行距、字距的大小来创造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文字在版式设计中要有一个总的设计基调, 除了我们对文字特性进行统一外, 也可以从空间关系上达到统一基调的效果, 即注意字体组合产生的黑、白、灰, 明度上的版面视觉空间, 它是视觉空间上的拓展, 同时又使版面的二维空间通过远、中、近三个层次的编排变化来获得版面的三维空间效果。

(二) 文字的图形化语言。

字体在书籍设计中若运用得好就能充分展示字体形象符号的魅力。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内文设计, 设计师都要在文字形象的视觉语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 把相关的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进行创意融合。字体形象可通过艺术手法, 在确保认读功能的前提下, 根据编排设计的应用规则强化文字的形象化、图形化设计语言。文字与图形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两大要素, 虽然文字可以直接传达出字义, 但是在书籍设计中还可以将文字当作一种视觉造型要素来看待的, 这就是在保持文字可读性的同时, 强调文字在造型方面的视觉效果。在文字设计上还要考虑到字体的造型、大小、粗细、间距和编排组合等因素。不同的字体造型元素, 要根据整个画面的表现形式, 做适当的设计处理, 特别是文字标题, 由于字体较大, 占据主要的视觉位置, 对画面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 对文字进行个性化的造型处理。意象字体就是一种特定的个性化字体, 能轻松地展现文字内容, 使人回味无穷。除了基本的字体运用以外, 还要注意字体与图形的适度运用关系, 在编排设计过程中, 文与图要遵循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构思过程中, 文字与图形的主次关系要分清, 注意图与文的和谐关系, 以不要破坏整体性为原则, 突出主题文字的视觉传达和信息传播。

(三) 书法字体的视觉表达。

中国书法字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现代书籍设计中经常用到的设计元素之一。

首先是书法字体个性美在书籍设计中的体现。书法中包含篆、隶、楷、行、草等字体, 无论从笔画、结构, 还是从墨韵、章法等方面看, 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特别是书法的运笔气势和留白空间,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其收、放、藏、露等用笔更是精美绝伦。其次是书法字体的形式美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可以说, 形式美法则在书法中到处都有体现。如疏密关系、大小关系、浓淡关系、轻重关系、收放关系等, 这些形式美法则创造出了一种音乐般的旋律美、诗的韵律美, 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和情怀。如《靖江方言词典》一书, 把书名做成了别具一格的洪武体, 那是靖江开埠设治时的官方文体, 整个书籍典雅、大气, 散发着浓郁的吴文化气息。再次是书法字体的自然美。中国书法字体大都是以水墨的形式出现, 说到书法, 就必须了解构成书法作品的中国水墨文化。水墨, 是中国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的基本介质之一, 有很强的视觉穿透力和美感, 它包含有水墨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浓淡、干湿、疏密等笔墨表现语言。它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取向, 更包含着人与自然的交融物化以及和谐之美的人文精神。

四、材料在书籍设计中的语言表达

书籍的形态构造离不开材料作支撑, 材料属于书籍形体结构的一部分, 是体现书籍内在文化思想的载体。材料在书籍设计中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双重功能, 不仅要在功能上满足读者的需求, 而且要在外观形态上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现代书籍设计远不是以往单纯的书籍装帧设计, 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以及印刷水平的提高, 书籍形态设计也在不断的更新。对于书籍而言, 材料是一种聚触、嗅、味、听等感官为一体的设计语言, 它是传达书籍信息内容最直接, 最有效的物质元素。材料的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材质构造;二是不同的外貌特征, 即各种材料表现出的不同质感, 也可称为肌理。材料肌理本身包含丰富的感观语言, 不同肌理的对比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如粗糙的材料和光洁的材料的对比、精美的材料和素雅材料的对比, 硬面材料和软面材料的对比, 都给设计师以无限的创作灵感。材料作为书籍设计的构成基础, 不只是为表达书籍内容和书籍整体美而服务, 同时还体现出材料语言对人文精神的关怀。书籍材料的质感能引起读者身体感观反应, 从而体验到一种超越一般阅读行为的快感。当读者手捧书籍进行阅读时, 不仅能体会到书籍材料带来各种文字以外的特殊感受和联想, 还能体会到种种人性的美, 生活的美, 精神的美, 材料因美的状态更具生命力。如《十二美人》一书, 书函及内文材质细腻轻盈, 娴静的美人品性得到充分体现, 两函而一匣的安排既阐释古典的主题, 又代表了前卫的设计潮流。

设计师要了解书籍设计中的材料语言, 把材料、形态化为我们所能感知的阅读享受, 从而使能够体现材料语言的文化魅力达到精神审美的归宿。好的书籍设计作品是内容和材料的完美结合, 并通过恰到好处的艺术手段展现出来。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 要视内容来定材料, 要做到精准选材, 精致使用;在加工制作中要充分发挥材料语言的功能作用, 减少过多的人为加工, 尽量不要破坏材料原有的自然魅力。

当今, 新材料、新工艺促使材料的多样性, 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和表现空间, 丰富了书籍的审美内涵, 为读者带来了更多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力作。所以, 设计师在书籍设计过程中, 在追求书籍整体美的同时, 要更加重视材料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扩展了书籍材料的表现范围, 将书籍设计推向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摘要:本文对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图像、文字、色彩、材料等设计元素的视觉语言表现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 结合案例阐释了视觉语言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运用规律和表现手法, 强调了传统设计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价值与作用, 为书籍设计的学习与应用提供了深入的认知和清晰的思路。

数码印花在现代服装上的创新表达 篇9

数码印花是用数码技术进行的印花。数码印花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集机械、计算机机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 它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这项技术的出现与不断完善, 给纺织印染行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其先进的生产原理及手段, 给纺织印染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 数码印花在服装设计上的创新应用

2.1 数码印花分类

数码印花技术主要分两种:数码直接印花、数码热转移印花。 (1) 数码直接印花, 是通过高分辨率扫描仪、单反相机等手段, 把需要印花的图案以数字形式导入计算机, 把印花染料直接喷印到预处理的布料上。 (2) 数码热转移印花, 把打印烘干好的印花纸, 覆盖于待印的布料上, 进入热转移印花机, 加热加压, 将转印纸图案上的染料墨水升华 (气化) 并转移到布料上。

2.2 数码印花服装的特点

(1) 直接印花, 无需分色制版, 减少了生产制作成本。 (2) 花型精细, 色彩丰富。 (3) 图案上色好, 小批量起订, 可小面积操作。 (4) 快速反应。 (5) 适用面广。 (6) 操作快速, 占地空间小, 生产打样十分快捷。 (7) 绿色环保。

2.3 数码印花在服装设计中的艺术创新手法

2.3.1 单一运用。

数码印花在服装上的单一运用是指服装设计师纯粹地运用数码印花技术, 直接将设计好的图案印在服装上, 主要目的是展示图案的变幻绚丽和对高科技的淋漓尽致的运用。

2004年Basso&Brooke试验性将地数码印花应用于时装设计, 标志全球数码印花时代的到来。他们的作品完全运用数码印花技术作品散发出丰富的拉丁色彩, 充满戏剧效果并且趣味感十足, 给观众以强烈的艺术冲击。2012年秋冬, Mary Katrantzou用数码印花技术直接将钟表、花园等高分辨率写真图片直接通过数码印花技术打印在她的礼服上, 开创了数码印花新浪潮 (图1、2 Mary Katrantzou秋冬)

2.3.2 综合运用。

工艺的综合运用:数码印花可以和丝网3d打印印花结合, 与胶浆印花综合运用, 或者与滴胶的合成, 都可以形成凹凸对比的立体感, 将数码印花结合立体植株工艺, 或如果和传统的扎染, 蜡染结合, 营造出古今对比的其它感受。只要应用得和谐和巧妙, 数码印花将会对服装设计上的创新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面料的综合运用:随着技术发展, 除了在常规的含涤面料上, 数码印花已广泛运用到各类面料上。2014春夏时装周MIU MIU将数码印花运用到大面积的珠片面料上。Preen则将数码印花运用到涂层针织面料上, 营造朦胧感。三宅一生将数码印花运用于褶皱面料, 产生了色彩与留白的灵活转化。Anna Sui直接在镂空蕾丝面料上数码印花, 活泼有趣, 十分创新。

设计手法的综合运用:英国品牌peter pilotto, 擅长将数码印花运用在各种织物上, 结合与众不同的垂坠, 与各种褶皱花边荷叶边等相拼接 (图2.3 Peter Pilotto春夏) , 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效果。

MSGM是意大利在2008年新成立的一个年轻的品牌。在2014米兰春夏时装秀上, MSGM运用混合不对称的数码印花, 结合立体装饰手法, 演绎出后现代度假风格 (图3、4 MSGM春夏) 。

3 数码印花对服装风格的影响

3.1 极简风格。

极简主义 (Minimalism) ,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通过结合大面积纯色色块与现代抽象的数码印花图案, 给予风格以新思路。

3.2 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艺术特征。数码印花通过印出颜色鲜亮, 图案精致的花型, 充分地显现民族风格的五彩斑斓, 颜色丰富和独树一帜。

3.3 未来主义风格。未来主义是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而数码印花是表现未来主义其超现实科技感的关键元素。

Alexander Mc Queen在2010年春夏系列中大量运用的数码印花为时尚界带来了巨大冲击。Formichetti通过对黑白灰的数码印花的运用, 则重新定义了未来主义风格。

3.4 华丽风格。

华丽风格, 来自于欧洲宫廷艺术, 通过重工面料和极致手工, 展现浪漫主义。通过数码印花结合传统工艺, 丰富了设计语言, 带来与时俱进的精神。

4 数码印花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

4.1 工艺。

如今数码印花采用墨水直喷工艺, 染料用量只有传统的40%左右, 产生的污染量仅为传统印花的1/15-1/25, 所以在未来, 数码印花工艺会越来越发展成熟, 更加地符合绿色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4.2 材料。

数码印花不会只是局限于印染含涤高的化学纤维上, 它将更好地运用在棉麻等天然纤维上, 与此同时, 数码印花会运用在更多的科技面料上。

4.3 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

现代表达 篇10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审美理想与整个古代社会的背景,文化观念长期保持了一种浑然一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陶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形式,自始至终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这是一种悠久的古代文明,是古人所达到的一种意境,或许这涉及到了儒学等一些伟大的中国文化产物。准确的说,作者认为中国的陶瓷艺术品是一种美德。我们要了解陶瓷艺术,就必须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以及陶瓷的历史。而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了陶瓷艺术形态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陶艺不仅仅是以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方式存在,当代的艺术作品中,陶瓷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当作一种表达的媒介。陶瓷本身特有的质感,它的可塑性,时间性,流变性可以使艺术家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件作品本身的关注点并不完全在于陶,在于其观念。而陶瓷作为一种新的观念艺术的表达媒介却又区别与别的新型材料。由于陶艺非常注重手工艺的技术,其组成可以用五行中的水,火,土来说明,这使陶瓷本身就有这许多暗喻。在制作陶瓷时,每一步都是与人有着巨大的联系的。在制作过程中,强调的是人与泥土的对话,人与环境的对话,人与自然的对话。

陶艺不仅是作为一种生活制品存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悄悄的以一种中国人特有的禅宗与道德的哲學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制陶与禅一样,讲究的是运用心性,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神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反求内心,将自己与万物联系并融入万物,达到制衡,均等,中和的关系,并再造陶土,有着佛教中万物轮回再生论的意思。而如今的陶艺技术已经发展成了工业生产流水线,许多非常方便的模式化制作方式被大量的运用在生活用具的生产上,人已经越来越少的参与到制作中。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对真正的陶瓷手工艺制品有着一定的威胁,而作者认为,陶的特性就在于其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缺少了这一层的关系,千篇一律的造型如同“死尸”一般。

所以,陶艺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中国符号以及历史符号,应该在保持其原有的传统手工艺下,利用其独特的材质以及独特的文化底蕴,加入到当代观念艺术的创作中。

现代表达 篇11

首先对“故事”一词进行分析:

“故”:①意外的事情,例如:事故、变故;②原因、缘故,例如:何故;③有意、故意,例如:明知故犯;④过去的、原来的,例如:故宫、故乡;⑤老朋友、旧友,例如:沾亲带故;⑥死亡,例如:病故、故去;⑦连词,例如:所以,他有坚强的意志,故能克服困难。

“事”:①事情,例如:国事、公事;②事故,例如:出事、平安无事;③职业,例如:谋事;④关系、责任,例如:回去吧,没你的事了;⑤从事,例如:大事宣传;⑥旧指侍奉、伺候,例如:不事王侯。

而“故事”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以下几种解释:①旧事,例如:故事重提;②例行的事,例如:虚应故事;③前后连贯,有吸引力,能感人,可以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包括真实的或者是虚构的);④又称故事情节。指文学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思想的情节。

在法语中与“故事”一词相对的词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旧事”

1. passé(n.m.)vie de qqn.Avant le moment present经历、往事

2.mémoire(n.f.)activitébiologique et psychique qui perme de retenir des experiences antérieurement vécues记忆

Exemple:rappeler une vieille affaire/retenir sur le passer故事重提

第二:“例行的事”

routine(n.f.)manière d’agir toujours de la meme fa觭on;ce qu’on accomplit de manière répétive常规、惯例

Exemple:être esclave de la routine墨守成规

une vérification de rourine一次例行公事的检查

第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能感人,可以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包括真实的或者是虚构的)”

1. histoire(n.f.)récit d’actions,de faits imaginaires故事,虚构的事,不真实的事情

Exemple:raconter une histoireàun enfant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2.historiette(n.f.)petit récit d’une aventure plaisante;anecdote趣闻,逸事;史话,小史;小故事

Exemple:C’est une historiette de Charlemagne.这是一篇关于查理大帝的趣闻轶事。

3.récit(n.m.)relationécrite ou orale de faits reels ou imaginaires叙述,记事,叙事,故事,报道

Exemple:Elle nous a fait le récit de sa mésavanture.她向我们讲述了她的不幸遭遇。

4.anecdote(n.f.)récit succinct d’un fait piquant,curieux ou peu connu趣闻轶事,小故事

Exemple:un livre de souvenirsémailléd’anecdotes.一本充满趣闻轶事的回忆录

5.légende(n.f.)récitàcaractère merveilleux,oùles faits historiques sont transformés par l’imagination populiare ou par l’invention poétique传奇,传说,神话

Exemple:les légendes du Moyen Age中世纪传奇

6.fiction(n.f.)creation,invention de choses imaginaires,irrréelles;oeuvre ainsi créée假想,想象,虚构;假定,虚拟;杜撰;小说,传奇

Exemple:Un héros de fiction devenu légendaire.成为传奇英雄的虚构主人公。

7.narration(n.f.)récit,exposédétailléd’une suite de faits叙事,叙述,讲述

Exemple:la narration d’un exploit功绩的叙述

8.conte(n.m.)récit assez court d’avantures imaginaires;discourse qui laisse incrédule;récit mensonger故事,短篇小说;无稽之谈,骗人的故事

9.roman(n.m.)longue histoire compliquée,riche en episodes imprévus;récit dénuéde vraisemblance奇遇记,缺乏真实感的叙述,荒诞无稽的故事

Exemple:Sa vie est un roman.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故事。

10.fable(n.f.)récit,propose mensonger,histoire invertée d toutes pieces;court récit allégorique,en vers ou en prose,con tenant une moralité谎言,奇闻,奇谈;寓言

第四:“情节”

1.épisode(n.m.)circonstance appurtenantàune série d’événement formant un ensemble情节,经过

Exemple:Lesépisodes de la Révolution fran觭aise法国大革命的经过或风风雨雨。

2. intrigue(n.f.)encha觘nement de faits et d’actions formant la trame d’une pièce de théatre,d’un roman,d’un film(戏剧、小说、电影)情节

Exemple:suivre avec passion les rebondissements de l’intrigue满怀激情关注剧情发展。

3.circonstance(n.f.)particularitéqui accompagne un fait,une situation情况,情节

Exemple:L’enquêteétablira les circonstances de l’accident.调查将确定事故当时的情况。

以上是通过汉语词汇“故事”的每一个词义解释来找出相对应的法语词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不能照搬硬套,而是应该根据语境来找出最恰当的法语词汇。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分层人才培养模式下一篇:洛美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