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音乐的意义论文

2024-11-04

学习音乐的意义论文(通用12篇)

学习音乐的意义论文 篇1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要想大有成就,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有开阔的思路,就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就必须有不循常规的见识和勇气,就必须在必要的环节跳出逻辑思维的束缚,用创造性思维取代复制性思维。这是当前学校教育中学生最薄弱、最缺乏的素质,也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音乐教育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生活,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首先,音乐是一门艺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它是一门主要开发人的右脑功能的学科。相比语、数、英等其他自然学科来说,音乐学科虽然没有它们那么富有抽象性、逻辑性和概念性,但要完美地表达出种种变化无穷的音阶组合,是需要天赋和灵感的,这种天赋可以表现为一个人有在某种形式上用音乐作为个人欣赏和放松的愿望,以及他是否与音乐的表达产生共鸣,并依据音乐的特点来判断音乐两个方面。可以说这两方面就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具备音乐素质。这种素质是音乐所特需的,没有这两方面素质的人一定搞不好音乐,但是没有这种素质的人可能会在语、数、英等方面出类拔萃。这就是音乐学科对于音乐人才需求的独特性。然而并不是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就不能搞音乐,音乐是大众的,是民族的,除了高雅的,还有通俗的。音乐可以作为调节人身心的一种工具,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很实用的。对于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是为培养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也是为了舒缓学生学习后疲惫的身心,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自己,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其次,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的智商和情商都是很高的。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位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现代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有时其作用甚至超过智力水平。而人与人之间的情商最初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有关。音乐教育就在这种后天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学校历年的优等生的考察研究后发现,大多数的优秀学生并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的。其中上届毕业生中学习成绩第一的那位同学,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吃住在校,而是住在家里,也没有完全遵循学校的作息制度,没有上过早晚自习,每天只是到学校正常上白天的课,但是成绩优异。在走访其家长后得知,这名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学过音乐、舞蹈、绘画等多门小科,并且成绩优秀。在升入初中后,每天在繁重的多门学科的学习之后,还要坚持练琴、跳舞、绘画,从不懈怠。学生的家长也直言其孩子并非天分很高,而是能够合理地运用音乐、绘画等手段缓释学习压力,从而调节自己,其情商、智商等因素也就在长久的音乐、绘画练习中得到了提高,最终能轻松地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这也就是老师和家长在称赞某个优秀学生时所说的“会学习”。

再次,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器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加强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正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互通有无的社会。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培养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地与自然、与社会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处理好人际关系,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最后,音乐有利于改善校园气氛及提高社会生活质量。音乐可为“乐在其中”的青年学生提供发挥才华的机会。音乐可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充满生机,从而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其他知识。音乐可使欣赏者获得更有序的思维方式和技巧。音乐训练可赋予人们一种积极想象与创造的方式,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可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国家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音乐创造、演奏和欣赏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活动。音乐有助于人的敏感性的提高。音乐训练有助于知觉运动能力的发育。音乐有助于团体协作精神的发展及凝聚力的增强。音乐训练有助于培养创造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音乐教育有助于参与者“自我价值观”的提高。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和纪律性。音乐是成功与喜悦的无穷源泉。音乐可为学生提供一种独特稳固的学习模式。音乐是人类医治精神创伤的突破口。音乐有助于人类其他领域智力的发展。音乐有助于在学习的其他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业。音乐活动可使学生懂得:事物的每一方面并非都是确定的,主观上的参与同样很重要。

学习音乐的意义论文 篇2

大板镇中心小学 木其尔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

集体舞等。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游戏是唱游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

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

一、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企及的优势,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其

二、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另外,在游戏中,还能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游戏与儿童生活的关系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的确,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满足其天生的好玩好动性格。综观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游戏歌占据了大部分,且大部分游戏歌的内容都是儿童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可见,游戏与儿童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如果我们把游戏注入儿童的音乐生活,那么必将在儿童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乐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学生的音乐听觉表象。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所以音乐游戏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

音乐游戏的主要特点和类型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为便于教学与运用,根据游戏的功能,把音乐游戏分成以下几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2.音准训练类游戏。

3.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

4.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游戏。

5.识谱类游戏。

6.其他游戏等。

把音乐游戏归类,主要为了教学与研究的需要,我们可按教学要求选择和搭配相应的游戏进行教学。

音乐游戏的运用

如何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要把游戏恰如其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

一、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 的作用。

二、作为调节活动的游戏,其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

三、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编排即兴游戏,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

四、让儿童根据音乐内容创编音乐游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五、一些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用游戏进行渗透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中。

六、在课外音乐活动中穿插音乐游戏,丰富儿童的音乐生活。

另外,在运用游戏时除了向学生讲清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外,还要求儿童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教师的指

挥,掌握游戏的步骤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戏一定要认真唱好歌曲,训练音准的游戏一定要认真聆听琴声等,否则,就会妨碍游戏的进行。

探究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篇3

首先,民族音乐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民族在岁月长河中的特色,并加入了民族发展中的精华,可谓民族文化中的艺术。值得注意的是,民族音乐不仅包含了民族发展中的多种文化,还涉及到了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民族音乐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是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还体现着民族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不同民俗、语言和美学观点,同时承载了民族的文化,也是民族情感和精神的代表。

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对国家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如果将民族音乐纳入音乐教育中,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来,各级院校都加大了民族文化的研究,不仅将民族文化传播到了每个角落,还将民族文化的实践落到实处,也增加了学校的文化特色。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下来的文明,也是一个民族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因而各级院校在创设校园文化的同时,积极营造了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提高了学生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可见,民族音乐对于音乐艺术的教育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其次,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知道音乐艺术的诞生也是由民族音乐发展而来的,即使在经济发达、音乐文化广泛的今天,民族音乐也仍占有一席之地,引导着民族文化的传承。而民族文化对于民族音乐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想坚定民族文化的立场,就必须加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据调查显示,各级院校中的音乐教育大多都以民族音乐作为基础教育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创造了与时俱进的民族音乐文化。

但事实上,部分院校片面理解音乐艺术的价值和目标,片面重视音乐课程的教育,使得美育在學校教育中无用武之地,这也必然造成了学生的单方面发展。而现在为符合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各级院校也针对学校特色对音乐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使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加入了民族音乐元素以例如在音乐教育中,加入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感受、认识和比较,从而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了解了民族文化,还加深了学生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同时也学习到了一些音乐知识,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观,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艺术。民族音乐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民族的精神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在我国悠远的历史中,音乐以其强烈的艺术气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这样的作品不仅结合了民族的思想和艺术,还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例如,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借助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照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环境,使音乐艺术的抽象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运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变化,也可以使民族音乐的元素得到传承和发展。

最后,民族音乐可以传承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心理。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而单纯的知识教育比较枯燥,所以如果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知识教育,则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效率。例如,培养教师多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进来”即聘请少数民族教师,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和民族舞蹈。这样教师不仅在学习中了解了民族音乐,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业余生活,也使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为保证教育效率,音乐欣赏课程还可以邀请相关的历史老师进行民族文化的讲解,更加丰富音乐的文化知识。走出去即安排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音乐交流活动,同时进行系统的学习,以增加自身的教育素养。但要注意的是,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前进离不开学校的支持,而学校又担当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任务,所以学校必须运用多元化文化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结。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我们一般以音乐表演技巧为主,忽视了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因而也无法体会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播和接受只能通过平常的电视或媒体介绍,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民族音乐也没有太多了解,也没有正确欣赏民间音乐的方法,反而对于一些流行音乐比较认同。所以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要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片及视频,然后结合理性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更新音乐教育理念,以树立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基本观念,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贯穿始终,灵活运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把音乐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授,通过音乐来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最大的特征就是融合了民族的民风、民俗和民乐,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诞生,更是一个民族思想的载体。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民族的发展,而民族的发展则深深影响了民族的教育。所以学校教育要遵循传统、传承民族的理念,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目标进行教育。而民族音乐的教育就严格遵守了这一原则,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增加了爱国情感。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音乐,是民族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学校多民族的特色。例如各级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体验民族特色和文化,“亲眼目睹”“身临其境”以培养学生对于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开端,虽然随着时间逐渐被淡忘了,但它还是音乐艺术的基础。如果将民族音乐纳入到音乐教育中,不仅丰富了学院特色,而且还传承了民族的文化,最重要的是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思想,如果可以添加到音乐教育中,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再者,民族音乐本身就是艺术的一种,是人类宝贵的文明、智慧的结晶,民族音乐教育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可以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氛围,对于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校的民族音乐教育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我们会继续树立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价值,为促进民族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论学习音乐的重要意义 篇4

一、音乐能培养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以情感表现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当丰富人的听觉时, 能够在听者的心灵中激起强烈的感情共鸣。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培养和积累丰富的内在情感、生动的想象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基础。据对成年音乐家进行测验发现那些从2~4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人, 92%的人有绝对音高感。如果从14岁才开始接受音乐教育, 则只有65%的人有绝对音高感。因此, 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从小就对儿童适时地进行音乐教育, 能逐渐使他们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音乐能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和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 是在审美对象的感受基础上把握住对象的意义、内容或内涵意味的能力。优美的音乐是人类大脑中最美好情感信息的释放, 它具有伟大的力量。我们在欣赏贝多芬《第五 (命运) 交响曲》时, 心灵为之震撼, 它蕴涵着引人深思的哲理, “打破黑暗走向光明, 通过斗争取得胜利。”正如恩格斯在给他姐姐的信中曾写道:“昨天晚上听到交响曲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真是了不起的音乐!假如你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音乐作品, 那你可以说一生没听过什么好的音乐。”

三、音乐具有催人奋进的魅力, 可以开发人的智力

优秀的音乐能够启迪和激励人们在任何情况下去追求光明和真理的信念与决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 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难时刻投身抗战奔向前线, 为民族生存而赴汤蹈火的英雄主题, 许多仁人志士在这首歌曲的激励下, 抛头颅、洒热血,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英勇斗争。今天, 我们唱起这首歌依然热血沸腾, 它是站在社会、时代的前列激励人们前进的号角和战歌。

智力是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综合性能力, 它包括感觉能力、知觉能力与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对于出生不久的婴儿, 对声音很敏感。三、四个月大小的孩子, 当听到各种玩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时他就会转头寻找, 这就是最原始的观察力。那些2~5岁的儿童, 通过歌唱和演奏乐曲, 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不管歌词有几段, 也不管乐曲的篇幅有多长, 他们都能够熟练地背唱或背奏。儿童通过演奏节奏短、速度快的乐曲, 可以提高儿童的思维敏捷力。音乐在推动欣赏者思维发展和直觉的产生方面有着强大的力量。

四、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 可以拓宽人的艺术视野

音乐不但可以直接表现人类各种细微复杂的情感情绪, 而且可以直接触及人的心灵, 激发和宣泄人的激情。人们从音乐中找到快乐, 精神上得以慰藉。例如信天游, 是陕北人民音乐创造的结晶。在日常劳动、行脚赶路及节日喜庆中, 当地群众都要以信天游助兴。难怪有一句民谚说:“信天游, 不断头, 断了头, 穷人就无法解忧愁。”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陕北, 由于交通不便, 运输全靠毛驴, 于是随之产生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脚夫。他们常年累月奔波于大川深沟之间, 除了毛驴之外, 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就是信天游了。《脚夫调》是信天游的一种, 也是脚夫创作的歌曲。歌中反映了脚夫寂寞凄楚的生活, 蕴涵了一种对人生社会的感慨, 唱出了脚夫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音乐文化是一种“民族现象”, 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心理素质、审美情趣和性格特征的生动体现。有着其各自的固有性和文化价值, 正是这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构成全人类的世界音乐文化。通过学习音乐, 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人情。例如, 欣赏世界名曲《沃尔塔瓦河》, 可以领略中欧捷克的美丽风光。

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听听轻松、欢快的音乐可以解除疲劳、放松精神、心情愉快。音乐治疗的作用, 主要在于音乐所具有的特殊的满足情绪情感交流、意象以及自我表现需要等功能。音乐能够使人对过去的经验产生联想或使人在此基础上产生想象, 甚至诱发人对非现实生活的梦幻。在这样一种想象或梦幻世界中, 人能够从现实生活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进入安乐状态。

音乐能够促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身为音乐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担负起音乐基础教育的责任,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做到班班有歌声, 让每位同学都要学会一种乐器。通过音乐课的教学, 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学习音乐是一种高尚而有益身心的文化活动, 对于建立审美心理结构、美化心灵、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等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学习音乐的意义论文 篇5

摘要: 《音乐美的构成》不仅是一部富于创见、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美学专著,而且还广泛涉猎了西方当代音乐美学的许多重要著作,读者可以通过这部著作窥见西方当代音乐关学的研究现状以及人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其中,关于迈尔的期待理论更是独树一帜。

关键词:期待;绝对意义;参照意义;审美心理

《音乐美的构成》不仅是一部富于创见、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美学专著,而且还广泛涉猎了西方当代音乐美学的许多重要著作,读者可以通过这部著作窥见西方当代音乐关学的研究现状以及人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对开阔我国音乐美学研究的思路产生有益的影响。通过对渡边护先生《音乐美的构成》一书的研读,其中第六章第三节关于伦纳德・迈尔的期待与倾向这一问题的论述考察,引发了笔者深深的思考和极大的兴趣,对于迈尔的核心理论范畴――期待理论。

一、期待的产生

迈尔把音乐的意义划分为“绝对意义”(the absolute meaning)和“参照意义”(the referential meaning)。所谓绝对意义,就是自律论者和一部分表现主义者所强调的那种“唯一存在于作品自身上下文之中”、与任何其它事物没有联系的意义;而所谓参照意义,则指他律论者一贯坚信的那些经由音乐传达但却“以某种方式归之于音乐之外的概念、行动、情感状态和性格领域”的意义。前者承认音乐作为一种表现,具有情感意义,但这种意义不必参照音乐之外的观念或人类情感,只从音乐作品的上下文中就可以把握和领悟;而后者强调音乐的情感意义有赖于对音乐的参照性内容(即音乐之外的事物,如人类情感)的理解。

音乐中的这种意义是怎样产生的呢?它又是如何唤起人的情感反应的呢?这正是迈尔音乐美学理论的关键之所在。迈尔在此借鉴了情感心理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理论,即:“当一种趋向反应被抑制或者被阻止,情感或感情就会被唤起。”迈尔认为音乐中的期待是一种风格体验的产物,它直接而有力地制约着人类天然方式产生期待,从而使人们通过在不同风格范围内的期待得到审美愉悦。

二、音乐中的期待

作者意识到要解释存在于刺激物与听众的知觉、心理过程以及他的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必须精确地论证:音乐刺激物实际上怎样激起和抑制趋向,并由此引起情感反应的。为此,迈尔系统地论述了关于音乐中的期待的理论。

“期待是在与特殊的音乐风格相联系中发展起来的习惯反应,是人类知觉、认识和反应模式――内心生活的心理法则的产物”。迈尔说:模式感应是由一套或一系列有规律的心理的自动的反应构成,它们同时或者先后发生。当它一旦成为对特定刺激物的反应的一个部分,就跟随过去形成的走向反应下去,除非遇到某种方式的抑制、干扰或阻拦。

迈尔结合具体的乐曲详细地论述了音乐进行过程中所引起的特殊状态的期待及其审美效果,这里只作概要介绍。

(1)悬念:按照作者的解释,期待过程中,当反应的趋向受到抑制或耽搁之时,就会引起一种不确定的感觉,这种不确定往往引起一种悬念的情绪状态。

(2)意外结果:在悬念状态下,期待着什么并不明确,但并不等于说任何结果都是可能的,因为它们总得在该作品风格的可能性范围之内产生出来。

(3)偏离:迈尔主张,音乐中不同的风格一旦形成,就在实际上对这种风格范围内的乐曲产生一种规范和制约作用。从风格的观点看,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范式,而把在期待过程中对这种声音系列的任何改变看作是一种偏离。

(4)模棱两可:作者表明音乐进行中,在音高、节奏、调性或和声等方面出现模糊状态,或出现多种解释的可能时,在听众心理上就会引起模棱两可的感觉。

三、迈尔理论的成就及其影响

迈尔对多种理论的综合与运用,建立了一种音乐审美心理的`描述,他对具体问题独特的分析,同时又与音乐形态自身的特点结合,突出音乐的特殊性。在迈尔的理论中,风格的学习对期待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整个期待系统发生的过程是一个先天系统与后天系统共同作用的过程。他对音乐“期待”理论的提出及阐述避开了音乐自律与他律的争论,站在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音乐期待的讨论独树一帜。”

迈尔曾经提倡不应该只是把主题、感情和姿态粘附到音乐模式上,而是应该找到和解释控制感情、姿态和主题连续的限制因素。 迈尔有关音乐体验与音乐历史相结合的问题,音乐作曲的自律和作曲家作为独特个体的自律问题都引起学界重视。迈尔的理论已经深入到二十世纪西方音乐研究的方方面面,促进了整个现代西方音乐的研究。科克斯( Renee C ox)说:“迈尔和那些他所影响的学者向我们表明了,音乐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渡边护.音乐美的构成[M].张前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探析 篇6

关键词:放松身心;内心宁静;鉴赏能力;审美情趣

一、放松身心并獲得内心的宁静

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等课程相对于主要课程来说,几乎没有作业与课外任务,课时也比较少,因此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多的压力,学生在上课听音乐、了解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放松身心。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加深对自己所熟知的音乐或是陌生的音乐进一步了解,在更高的起点上去欣赏,而不仅是获得感官的愉悦。好的音乐往往可以使人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宁静,虽然小学生还不具备最基本的鉴赏能力,但是对于美的感受却是真真切切的,听到好听的音乐也会感到心情愉悦,内心满足。比如说,著名词曲家雅尼的伟大作品《夜莺》,整首作品中并没有歌词,完全是由多种乐器构成的曲子,我们无法从歌词入手去理解,因而只能从曲子本身入手。没有歌词的纯音乐作品往往会使人们更加关注其曲子的诸多细节,也会加深人们对一部音乐作品的理解。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曲子开头的清幽婉转,飘缈宜修,而后又慢慢地忙乱起来,表示着夜莺在林间活动,争相啼鸣,到最后时,曲子逐渐淡出音轨,象征着夜莺消失在天际,也从我们的视线中淡出。总体给我们这样一种起承转合、清新淡雅的感觉,也可以使学生的内心随着曲子的波动而波动,有喧嚣,有忙碌,最终却全都归于平静。诸如这样的音乐作品还有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感受,最终达到情感共鸣,才能获得内心的波动,从而加深对生活与人生的感悟。这也是音乐教学的终极目的。

二、培养艺术鉴赏力

我们总在讲艺术鉴赏力,那么究竟什么是艺术鉴赏力?拆分来看,它归根结底是一种能力,所以说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来不断提高的。此外,所谓鉴赏无非就是评判与赏析,说得更加直白一些,就是在听完一首歌,或了解某个音乐流派后,能够指出其优点和缺点。然而,严格来说,这还只是“鉴”,还没有到达“赏”的高度,“赏”是说明其创作、表达上的特点与闪光点,可以进行横纵向比较。总之,艺术鉴赏能力的获得与提升并非简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更要多听,多了解,多思考,量的积累才会获得质的飞跃。音乐流派要有所了解,古典音乐、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流行音乐、经典音乐等。音乐风格也可以略微知道,蓝调、布鲁斯、爵士乐等等。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有知识的储备作为基础。

正所谓看到或听到同样的事物,不同学科的人们会有截然不同的关注点,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同样的一件音乐作品,处在能力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了更强的鉴赏能力,便可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获得的感受也会更加强烈。同样,不能够忘记的是,鉴赏的能力的获得,也是仰仗在音乐教学中老师的不断培养与指导以及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练习,这就是音乐教学带给学生的意义。我们在理清了这些关系之后,剩下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课堂上认真体会,抓住机会时常练习。

三、提高审美情趣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并且在已经熟知了一些音乐作品之后,这种熟悉会带来莫名的亲近感,因而对于经典的优美的曲子会产生亲近感,对于同种类、非常著名或者优雅的作品也会习惯性地偏好,更重要的是学生习惯于欣赏“阳春白雪”式的音乐作品,可以自觉抵制低俗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审美情趣。也只有不断接触高雅的作品,赏析真正具有内涵的作品,才能逐渐加深对美的理解,获得对美的真谛的更深层面的理解。比如说,学生经常听到的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作品,那么自然会去体会贝多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想要表达的内容,坚强、隐忍、不向命运低头等,学生可以从中真正学习到一些高贵的品质。而诸如说唱音乐,层次相对就低一些,表达的内容空洞。雅俗共赏最好是基于一定的“雅”的积累之上,没有“雅”的积累就直接欣赏“俗”,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歧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材中所出现的作品都相对比较简单易懂,而且众多民谣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其中也蕴藏着平凡百姓的智慧,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积极向上,可以鼓舞人心的作品,通过不断地学习,学生对于这些优秀音乐作品的感悟会愈来愈深,随之个人审美情趣也会不断提高,内在也会逐渐丰富。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可以为学生忙碌而又充满压力的学习生活带来轻松与愉悦,并且获得内心的宁静。与美术课程相结合,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其艺术鉴赏力,促进学生对美的不断追求。最后,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等。实际上,意义和作用还有很多,笔者在此主要概括出三点。总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的意义是巨大的,老师和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梁侠宾.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7(34).

学习音乐的意义论文 篇7

1.1 中国古代, “听声会意”衍生

“听声会意”, 就是通过“听”来体会音乐所要传达的内容。从商代开始, 五声音阶的观念就慢慢确立了, 至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确立了最早的生律法---三分损益法, 到了周代, 又发明了“十二律”。律调理论的产生, 说明人们在商周时期, 对于音准的辨别就已非常重视, 对于音乐中的“听声会意”自然也早已开始萌生。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视唱练耳教学初现萌芽

20世纪初, 一批近代音乐家先后到日本去留学, 把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及先进的教学模式带入国内, 这其中就包括简谱及首调唱名法、集体唱歌的形式等等。1912年, 是视唱练耳教学从普通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环节, 到成为正式课程名称的关键期。从此以后, 视唱练耳可以说是真正成为了专门的音乐教育科目, 对于我国的视唱练耳学科的发展来说, 这次的转变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20年代初期, 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开设了第一个名为“视唱”的课程。这是目前所见有史料记载的, 我国最早开设的“视唱”这门课程。从其课程名称可以看出, 只有“视唱”, 并无“练耳”, 对于练耳的内容, 应该是有所涉猎的, 只是在课程名称上没有体现。

1.3 1921年, 视唱练耳课程创建

这时期在国民学校音乐教育中, 依然没有专门的“视唱练耳”课, 相关内容包含在普通音乐课的教学范畴中。视唱练耳课程所涵盖的许多具体训练, 例如识谱、读谱等, 其实已经在中小学阶段启蒙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之中, 这为我国视唱练耳教学在少年儿童阶段的发展及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 20世纪30~40年代, 视唱练耳学科得到发展

1942年9月, 民国时期教育部修正公布了《简易师范学校音乐课程标准》。“练耳”这一名词及教学方法首次明确出现在课程标准之中, 同年我国修正公布了音乐教材大纲, 明确表明了视唱练耳课程的授课内容, 必须包含视唱和练耳的练习, 到此时, 视唱练耳课与我们现在的课程内容比较接近了。

2 视唱练耳在中国音乐史学习中的运用

2.1 在曲调考证中的运用

曲调考证主要是运用历史考证的方法对留存下来的音乐作品本身作历史的调查。历史考证落实在音乐最根本的实体———曲调上, 在对曲调进行考证时, 就要对考查时期内出现的同曲牌名的大曲进行节奏节拍、旋律走向的对比联系, 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流传演变的关系。这就需要考察者具备一些基本的构唱和分析曲调的基础, 才能进一步的对曲调进行研究。

2.2 在音乐分析中的运用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 要对具体的作品从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研究。这就需要音乐研究者具有一定的视唱和乐曲分析能力, 对节奏进行精确的把握。

2.3 在乐器测音中的运用

曾侯乙编钟出土时, 前后进行了四次测音, 每次测音工作都会受测音仪器和环境的制约, 幸运的是参与测量的人员大都具有良好的音乐功底, 他们依靠敏锐的听觉和对古代乐律理论的了解, 克服各种困难, 最终完成了测音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听音训练在测音工作中的重要性。

结束语

一些学者将视唱练耳称为音乐的“基础工程”、“奠基石”, 足以说明它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中国音乐史的学习中, 视唱练耳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运用中国音乐史中时代分期的方法理清视唱练耳的发展脉络, 并将这两个学科有机结合, 才能共促彼此的发展。

摘要: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其主要任务则是培养学习者的音乐听觉能力——即如何欣赏音乐、演奏音乐、表达音乐。早期的视唱是为歌手而设的歌唱训练, 国外的听觉能力培养是通过一系列“唱”的练习, 来提高音乐学习者的音准、乐感等听觉能力, 而我国又是何时、用何种方式开始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呢?下面, 采用时代分期的方法, 对视唱练耳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专业中的实践性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史

参考文献

学习音乐的意义论文 篇8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莫扎特艺术歌曲

莫扎特是当今人类音乐史上最杰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音乐作品, 其内容涉及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宗教题材, 艺术歌曲等多个领域, 对古典音乐发展起着决定性推动作用。其中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作为世界文化艺术瑰宝之一, 对当今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有着重要的学习意义, 不管这个学生是声乐专业, 还是钢琴专业, 因为莫扎特的声乐作品拥有世界上最纯净、最优雅、最天籁的古典艺术特质。它能熏陶学生们的艺术修养, 综合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领悟音乐真谛。尤其是对声乐专业的学生更是不可多得的声乐训练的“试金石”。

一、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真谛是什么呢?人类的情感是感受和理解、抒发的综合体现, 情感的发生和结束是一种时间性的运动过程, 而音乐恰恰是时间艺术的最贴切的表现形式。人们通过音乐高低起伏, 变化快慢, 抒发着自己的情感需求。音乐生动和形象的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因此情感才是音乐的核心所在, 才是音乐的真谛所在。而莫扎特的声乐作品恰恰就是着手于情感, 抒发情感的最典型代表之一。他的声乐作品极能反映出18世纪中、末期欧洲的时代精神, 他赋予音乐歌唱的优美欢乐性, 然而又深含着悲伤。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本身就是音乐与文学的有机结合体, 音乐旋律生动地刻画着音乐形象与作为歌词的诗歌交相呼应, 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共同塑造歌曲的人物形象、描绘歌曲意境与情感表达。歌唱者与欣赏者对文学作品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如何处理声乐作品中音乐旋律和歌词的表达。因此学生在学习莫扎特艺术歌曲时需要从这两方面有深度的学习, 从而提高艺术修养与音乐审美能力。要想拥有高水准的艺术表现, 则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欣赏中外名著从中汲取营养, 同时提高音乐作品分析能力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特别是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和声乐专业的学生更要从中学习、把握莫扎特的艺术歌曲的不同风格, 不同表现手法。通过借鉴、聆听名家演唱从中学习歌唱家如何处理声音、情感以及声情并茂的演绎歌曲。学生通过聆听、模仿、分析加强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二、提高学生演绎欧洲古典艺术歌曲的综合能力

据研究显示,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作品集有着令人惊叹的多样性的风格和内容。既有类似咏叹调风格的《致克罗埃》、《露易丝烧毁负心人的情书》的作品, 也不乏有一些经典民歌题材的作品, 例如:《渴望春天》、《小纺纱女》。而从语言角度来讲, 不同种类的语言决定了歌曲的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多以德语为主, 但也有不少意大利语和法语的歌曲。丰富的语言使之有着更加丰富的音乐内涵, 使作品变得更有魅力, 更加吸引听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歌词的读音与歌词涵义的理解也是学生训练的重点之一。一要做到正确发音, 二要理解歌词涵义, 这样学生就知道如何结合旋律线条加强或减弱情感上的表达的需要。例如:歌曲《紫罗兰》, 它选取歌德的诗歌, 音乐语言将诗歌涵义融汇其中, 钢琴伴奏脱离的歌声旋律线条运用拟人的手法向人们诉说紫罗兰对牧羊少女的痴情, 以及紫罗兰的不幸。歌词与音乐巧妙而不失自然的结合在一起, 诠释出该作品的内在。学生通过理解这首歌曲的本质, 从歌词和音乐着手, 从织体运用、和和声编排以及节奏选择上细细体会, 自然的诠释它的严谨细腻, 高雅纯净。将人声与音乐旋律和谐地融为一体。随着长时间的学习与练习, 学生们自然能够从中提高自我的音乐素养与演绎能力, 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逐渐上升到对性格的培养。

三、莫扎特的艺术歌曲是声乐专业的奠基石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对于所有音乐专业的学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声乐专业的学生, 更应该把学习莫扎特的艺术曲集看成是自己歌唱道路上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准绳。它是基础, 是范本, 曾有研究表明, 莫扎特的声乐作品能够修复歌唱演员的疲劳的声音。这就是为什么在声乐教学中多采用的是莫扎特的声乐作品。对于初学者来说, 他的作品莫过于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无论是从音域还是音乐的连贯性, 都会让初学者学有所获, 从中受益。虽然莫扎特的声乐作品可以用于初学者的教材, 但并不是意味着莫扎特的歌曲易唱, 例如:《渴望春天》、《黄昏有感》、《亲切的平静》、《致克罗埃》等, 这些作品看似简单, 却含有丰富的内容。很小的疏忽或是技巧上的不足比如音节与音节的不够连贯统一, 换声区的声音要有控制, 如果处理不好, 就有很多问题存在, 声音与音乐不再美妙。所以要完美的演唱这些作品就要建立在良好的发声状态与呼吸支持, 使声音位置统一, 气息顺畅自然。他的作品对于训练声音的连贯、均匀、控制等技巧上有着显著的效果, 并且科学化的保护声音。因此许多歌唱家都会在唱过浪漫时期的歌剧咏叹调后会继续演唱莫扎特的声乐作品用来恢复嗓子, 调整、修复音色。慢慢地学生会发现, 随着声乐的进步, 自己在演唱同一首声乐作品时会有更多的声音以及音乐处理方法, 对声音的控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而后可以将所学举一反三的运用到歌剧当中, 从而得到更加戏剧化的声音。

另外语言是莫扎特艺术歌曲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在演唱中要十分主意吐字, 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不论是德语还是意大利语、法语, 都要注意元音与辅音的咬字与吐字。注意歌词是如何断句理解, 如何换气辅助, 所有的记号都是十分考究的, 因此形成莫扎特独特的艺术歌曲的风格。总而言之, 声乐专业的学生要更加重视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学习, 这是完美演绎歌声的奠基石。需要刻苦的对其进行研究, 实践、演绎。

综上而论, 学习莫扎特艺术歌曲是当今高校音乐专业开展必要的一门课程之一。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形成相应的艺术思维方式。促进音乐学生全方面发展, 拓展知识面。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从而抒发情感, 创作出符合这个时代的, 具有正能量的声乐作品, 进而影响人民群众朝着正方向前进。这也是我们高校音乐教师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莫扎特艺术歌曲对当今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海源.艺术歌曲教学初探[J].草原艺坛, 1995 (4) .

学习音乐的意义论文 篇9

一、初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后的教学现状

就目前初中音乐教学来看,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宏观国家教育方针和教师教学理念两个方面,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初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是极为必要的,且具有一定的意义。具体介绍如下:

(一)我国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由于受国家教育方面的宏观指针影响,各初中音乐教学中仍沿用国家规定的经典音乐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材料并进行备课。而经典音乐教材中所选曲目多为经典的民族歌曲或者经典歌曲,较为古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2)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各个初中部学校安排的音乐课课时较少,考试周前后的音乐课也会适当减少或取消,以应对考试,因此,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的音乐相关知识和曲目很少,掌握并学会的更是少之又少,使得初中音乐教学出现了阻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且不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教学观念随新课堂的改革的转变

以往教师按照国家所规定的教材进行备课,而有些教学年限比较久的教师,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甚至省去了教案的准备,再加上学校除特殊的音乐活动外,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基本不高,导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而随着新课堂的改革,很多教师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和认识逐渐发生转变。从一开始认为因为流行音乐没有明显的艺术特征,不符合音乐教学的目标,到通过对流行音乐的了解,逐渐走进流行音乐,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和印象逐渐发生改观,然后通过尝试的方式,将流行音乐逐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中,摸索出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将流行音乐贯穿至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音乐课堂的气氛有所改观,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二、初中音乐课堂流行音乐教学策略的探讨

针对目前初中音乐课堂的现状和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有效落实新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充实音乐教学的意义,具体介绍如下:

(一)认真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的宗旨仍不能改变,让学生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欣赏和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音乐的意义,了解到音乐学习的真谛,通过对流行音乐的学习,获得良好的音乐教育效果。例如,为弘扬爱国主义,可选取《我的中国心》等歌曲进行教学,将爱国主义理念融入到学生中去;或一些中国风的歌曲,将经典的宋词等进行改编,如《兰亭序》等,将时尚与经典相结合,脍炙人口,将经典词曲中的美用流行曲调的形式展现出来。应注意的是,避免所选歌曲宣扬一些消极、颓废思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意见,选择符合学生流行趋势和心理特征的流行音乐

教师在选取流行歌曲曲目时,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应适当征求学生的意见,整合学生的意见,考虑学生偏好的曲目类型与教学方案中的教学计划,中和选出较为合适的曲目,尽量契合学生的流行趋势,进行流行音乐的教学;(2)选取曲目时,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初中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选择内容较为合适、恰当的曲目类型,使学生在流行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成长和感悟,对人生、对社会、对自身有一个认识的深化和飞跃。例如,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相信我们会创造奇迹》等,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具有鼓舞作用,将该类歌曲纳入教学曲目,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是一次教学突破,教育工作者通过该种教学改革,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初中音乐教学在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和熟知上具有较为重要的教育作用,因此应加强对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视度,提高教学成效。同时,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好坏,对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对初中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具有特别的意义,值得进行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流行音乐,初中,音乐教学,教学策略,意义评价

参考文献

[1]周玥秀,邓伟,李然.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J].实践与研究,2015,8(5):39-40.

[2]张文文,李琴,薛田,等.浅谈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的意义[J].探索与实践研究,2013,21(4):118-119.

音乐语言的美学意义初探 篇10

一、音乐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语言是以语音为外衣, 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体。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被称为是没有国界的一种语言。实际上, 音乐并没有语言的特点, 也就是说, 严格讲, 音乐本身并没有语言, 音乐所传达的感情、表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听觉器官来感知的。英国的戴克里·库克首先提出音乐语言的概念, 他认为“音乐和文学的共同之处正在于他们是作者人生的主观体验的产物, 音乐家是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来述说他的人生体验”。从功能上看, 音乐语言也具有功能性, 具有创造性、意义性, 也有声调的表现等, 从这方面讲, 音乐语言和普通的语言没有什么区别。音乐语言有独特的价值, 音乐语言是通过旋律、节奏、调试、和声等音乐元素来反应音乐家的内心世界、传达音乐家的情感, 丰富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音乐语言是人类的重要的精神财富。

二、音乐语言的美学特征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用声音传递信息、传播感情和思想, 音乐语言蕴含美学艺术, 具有美学特征, 音乐语言的美学特征表现在:

(一) 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特征

普通语言的字、词都有其特定的语音和语义内涵, 一般的语言都有明确的语义所指, 像我们说到“人”时, 就会自然想到“独立、能行走的、高等动物”, 像“风”“雨”也都实实在在的表示自然界的两种天气现象。但是音乐语言具有非语义性的特征。例如在音乐中, 激烈的、快节奏的鼓声既可象征暴风雨的自然现象, 也可象征革命风暴的来临, 当然可以代表人们狂欢激动、喜悦无比的心情。

(二) 音乐语言浓厚的感情性和形象的表情性特征

音乐语言是而已通过器乐的选择、乐器声音的特征, 如乐器声音的高低、大小、粗细等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在《梁祝》中, 作者通过小提琴琴声的悠美、缠绵、委婉的声音特点, 来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至死不渝的深情爱恋和生死离别的撕心裂肺之痛。

(三) 音乐语言的模仿性特征

音乐语言主要是通过声音来传情, 并不像语言一样可以用词汇来描述。但是音乐语言依然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物体或者动物等的声音。比如, 鸟的叫声, 可以通过音乐语言表达:音乐可以用纤细、柔美、频率高的高音尖音来模仿鸟叫的声音, 在配以鸟叫的频率, 会更加的形象生动, 中国民乐《百鸟朝凤》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另外, 贝多芬在《田园交响曲》中, 分别用长笛、双簧管来模仿夜笃、鹤鹑和布谷鸟的叫声, 这都是音乐语言模仿性特征的经典之作。

(四) 音乐语言的创造性特征

任何的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的呕心沥血的创造的成果, 任何的音乐语言都是作曲家经过深思熟虑选择并使用的, 都是为了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感情, 都凝聚着作家的心血和智慧。俗话说, 没有创造性就没有艺术的产生, 大凡好的作品都是创造性的结晶。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国内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中深刻体会。

(五) 音乐语言的象征性特征

象征性特征, 顾名思义, 就是通过艺术手法, 由一种概念或者感觉引发另一种概念或感觉。比如, 小提琴银色明亮、细腻, 大提琴声音特点是低沉、深邃, 所以在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中, 用小提琴代表天鹅公主, 大提琴代表王子, 这是符合人物性别、性格特征的典型例子, 能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和想象。

(六) 音乐语言的暗示性特征

音乐语言的暗示性特征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寓意性来表现的, 通过声音造成的某种气氛去暗示在这种气氛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例如用明亮、欢畅、跳跃的声音, 创造出明媚、生机勃然的气氛, 可以暗示万物苏醒、大地回春的自然景象, 也可以暗示美好的情景或者结局。

音乐语言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有她传情达意的表达方式, 是人类语言学宝库中的瑰宝, 更是值得我们重视和传承的。

三、音乐语言的美学意义

(一) 音乐语言具有诗意美

音乐语言的诗意美, 是音乐语言的独特美学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中国古典音乐来分析。我们熟知的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其中的名句“渭城朝雨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国古代十大古琴曲之一的而著名的《阳关三叠》就是根据这首诗的意境和感情创作的。琴中的惜别之情, 让我们听来不是伤感, 而是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最求和感叹, 同时曲子情真意切, 激动而沉郁, 充分表达出作者对于即将远行的有人的曲无限怀和真挚的感情。曲子之所以流传至今,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词曲的结合, 变化虽多, 诗意不变, 音乐语言的诗意美是非常好的音乐价值所在。

(二) 音乐语言具有旋律美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音乐语言也自然存在旋律美。纵观古今中外的名家、名曲, 都是在音乐中达到词曲的完美结合, 甚至很多的音乐家本身也是诗人。“诗意”与“旋律美”的完满结合是音乐作品创作的必要前提。音乐作品追求的目标是“诗意”, 而音乐语言是随着旋律的发展变化而定, 同时, 旋律的发展也要符合语言的情感变化。从这个角度分析, 音乐的旋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因为只有达到音乐的语言和旋律的完美结合, 才能抓住听者的耳朵和内心。

(三) 音乐语言具有声音美

音乐本身就是声音的艺术, 音乐语言也是通过声音来传情达意的。纯净美好的音色、优美动听的声音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歌词意境的美好, 如果没有旋律的优美准确表达, 效果只能是差强人意的。声情并茂, 以情带色, 以声传情, 才能真正向观众传达出听觉上的美感, 所以, 音乐语言的声音美可以说是音乐语言必须具备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音乐是能够传情达意的艺术, 是能够表达情绪的艺术, 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瑰宝。音乐语言的美学意义是研究音乐的一个角度, 将语言和音乐融合, 通过音乐语言的美学特征和意义, 能够令我们更加深入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探索音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玉洲.音乐形式美的又一形态——不对称之美[J].音乐天地.1994

[2]高为杰.音乐美学的多元化[J].中国音乐学.1987

浅谈新闻音乐的作用与意义 篇11

关键词:新闻报道;音乐;新闻传播;情感

音乐主要是由基本音阶组成的,它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也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它带有一定的抽象性,而新闻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纪实,具有真实存在的客观性。两者的结合不仅使音乐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也使得新闻报道更好的起到表达人类社会情感的作用。同时,音乐与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相通点,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蕴含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从音乐审美过程中,人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新闻也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述,表达人类对现在社会的需求,了解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这一点上,音乐和新闻是相通的。

新闻音乐的存在性

新闻音乐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背景而存在的,是为了减少新闻报道的枯燥而使用的,它的发展和应用并没有很长的历史,但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1.新闻音乐的起源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经无法考证。据研究发现,在人类语言还没有产生时,人类就是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而数字化的新闻报道是由人类的语言和声音构成的,因而在传播过程中,只有文字的表达带有强烈的社会情感,才能使受众产生共鸣,加快接收新闻信息的速度。新闻音乐的应用始于央视新闻报道,是作为新闻的开篇引导而存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审美观念的提高,新闻音乐的应用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品味,而且还能改善新闻报道的单调无味,并且新闻所融入的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还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帮助人们树立起崇高的理想。

2.新闻音乐的功能

新闻音乐的运用在改善单调的新闻报道以后,又加入了与其相适应的背景音乐,进一步加深了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影响,提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因为音乐作为人类情感的表达,已经在大众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新闻工作者就利用这个优势,将音乐运用于新闻报道传播中,在达到与受众情感共鸣的同时,也有效的传播了新闻信息。新闻事件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关注新闻事件是社会大众的功课,但如果功课过于乏味难免会降低受众的接收兴趣,新闻内容也就得不到有效的传播。从实例上看,央视新闻报道的背景音乐其实不多,其旋律温柔与新闻报道硬性的内容有着很大的反差,但这样却使新闻内容柔化了许多,减少了僵硬和枯燥,大众便很容易接受。因此,新闻音乐的运用起到了很大的调节作用。

3.新闻音乐的类型

新闻音乐同影视作品的音乐一样,要符合画面的情节,因此也有着不同类型的分类。比如央视新闻音乐严谨、中间插曲柔和,改变了以往新闻报道的陈旧和古板。娱乐新闻中的背景音乐是作为一种宣传音乐而存在的,是娱乐行业的本性传播。当然,也有一些新闻音乐单纯的是为增加受众兴趣而采用的搞怪音乐,还有不少是为了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而加入了其他元素的音乐创作。面对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人们已无暇细看新闻信息,这种情况下,新闻要想吸引受众眼球,第一时间抓住受众心理,就必须了解受众感兴趣的是什么,进而并投其所好,演变出多种类型,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满足社会不同人士的心理需求,以此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

新闻音乐的作用

获取新闻信息一直是社会大众必不可少的功课,然而面对新闻媒体单一的传播手段,部分受众放弃了对新闻的执着,将关注转向了其他地方。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改革迫在眉睫,虽然当前环境下涌现了几个新兴的新闻报道媒体,但大都是以娱乐性和综合性报道为主的新闻报道。

1.娱乐性新闻报道

众所周知,不少新闻媒体在转变风格后,吸引了大量的受众,赢得了大众的一致好评,这其中就包括娱乐性的新闻报道。首先,娱乐性新闻报道改变了以往新闻报道者固定的姿势,让报道者以更放松的姿态出现在荧屏中,使观众更有亲切感,更易于以轻松的心态接收新闻信息;其次,报道者改变了以往较为正式、严肃的专业新闻术语,转为使用幽默、诙谐的日常语言使新闻报道变得轻松自然;第三,娱乐新闻报道还改变了传统报道者对新闻事件所持有的严谨态度,以调侃者的立场进行分析,再加上搞怪的音乐或者字幕,不仅增加了娱乐性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也给新闻受众带来了更多欢笑和思考;最后,娱乐性新闻还增加了固定的音乐版块,比常规节目更增添了新鲜力量,丰富了节目内容,使新闻报道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

娱乐新闻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变迁的一种标志,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娱乐性的新闻报道因其本质属性而被受众接受,如果其报道方式也像央视新闻联播一样,就会使娱乐新闻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大打折扣。由于娱乐新闻本身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娱乐新闻中音乐的配备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让音乐与新闻共存的传播方式,不仅增添了娱乐新闻报道的可观赏性和娱乐性,使受众身心愉悦,而且还使得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由此可见,娱乐新闻报道方式的改革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娱乐新闻属性的要求。

2.综合性的新闻报道

综合性新闻记录的是一些生活琐事或者奇闻异事等,它的音乐搭配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使得综合性新闻报道大放光彩。如: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推出的“打渔晒网”节目,其节目的播出创造了新闻报道的一种新的方式,给大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报过程中的搞怪音乐,人物配音等都是现下比较流行的音乐模板,其中还插入了奇闻异事的rap版块,音乐与新闻的结合开创了新闻报道的又一新形式,主持人幽默、调侃的语言也赢得了受众的欢迎。虽然此节目报道媒体的知名度不是那么响亮,但是它的收视率却不容忽视,小到刚上学的小学生、大到目不识丁的老年朋友都成为了其忠实的观众。

在新闻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般的新闻报道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明确受众定位、节目风格,才能做出受观众欢迎的节目。“打渔晒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一档网络新闻脱口秀节目,以网络新闻中的“新、热、奇、趣”为看点,让观众快速、鲜活地获取网络新鲜事儿,并且搭配了明快、生动的报道风格改变了新闻给人的古板印象;同时,该节目也明确了目标人群,即广大青少年群体,这一年龄层受众本身追求时尚、娱乐化的特点,决定了节目要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注入时尚、流行的音乐元素,使节目对受众群体更具吸引力。

新闻背景音乐的重大意义

长期以来,单一的新闻报道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新闻媒体必须摒弃传统报道中单调乏味的新闻报道,用不断创新的精神和时代接触、和受众接触。众所周知,新闻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下新闻改革的有效方式,笔者认为,这不但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改善单调乏味的新闻报道

新闻的属性决定了新闻必须吸引受众并向其传播新闻信息。因此,为吸引受众,新闻报道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单调乏味的报道方式,加入一些新生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流行元素。特别是一些新闻内容较为正式、严肃的新闻报道,不仅内容较多、画面单一、且报道形式呆板,这些都影响着新闻整体的传播效果。而在新闻报道中融入音乐元素,不仅能够平和新闻报道内容的冗长与乏味,还能大大提高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

2.拓展新的新闻受众

在原有受众的基础上,创新新闻报道形式,拓展新的受众群体。众口难调一直是新闻报道发展中所不可避免的情况,只有引导受众主动接受信息,才能达到新闻传播的效果。新闻报道的改进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新的手法,来吸引更多的受众。例如,新闻背景音乐的添加或者变更,都会引发新闻受众的好奇,从而将视线转向新闻报道。央视新闻联播音乐的变更就是很好的例子。央视新闻联播的引导音乐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和新闻内容并没有很大的联系,但它已经成为新闻联播的标志音乐,因此,当央视新闻联播的标志音乐变更消息传出时,引发了国民的好奇和关注,搜索量急剧上升,其收视率也有所提高。由此可见,猎奇心理会使受众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同样,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会是一个重要的亮点,其任何变更都将牵动受众的注意,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只要实现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更多的新闻受众。

3.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闻报道形式的转变也促进着其他技术或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就像电影一样,从画面的黑白到彩色、模糊到清晰都需要新的技术支持和行业人员的努力。同样,新闻音乐的运用,不仅促进了新闻事业的改革,也带动了社会其他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如新闻音乐的精细制作、团队组成等,都成为了可发展的项目。也就是说,新闻媒体在发展新闻音乐的同时,也能引领受众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中来。另外,新闻报道的改革还可以转变受众的思维方式,促使大众以新的角度看待世界,引领大众创新社会审美观念,引导时尚潮流,改革社会发展动态。所以,对于新闻背景音乐的研究要着眼于从长远的利益,挖掘其中隐藏的财富。

综上所述,新闻音乐的运用不仅可以改善新闻报道的传统形式,还能增加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这说明新闻音乐的存在具有很大价值,值得我们进行深深入的研究,从而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柏兴.专业新闻报道[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臧艺兵,陈永.音乐理论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蔡雯.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李德海.浅谈音乐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J].电影评价,2012(10).

| 作者单位: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浅析电影音乐的美学意义 篇12

关键词:电影音乐,美学意义

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中, 电影艺术是最具群众基础的艺术门类之一。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影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 其独立性渐渐显现, 电影音乐美学也成为电影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是综合艺术, 是文学、摄影、美术、音乐等等艺术的有机整体。这些艺术门类按照受众的感官划分, 可分为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属于听觉艺术的电影音乐。《辞海》对“电影音乐”的解释为:“专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创作构思以影片中的思想感情、视觉形象和剧情结构为基础。通过音乐形象来烘托影片的环境气氛、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以增强影片的感染力。表现形式通常采用分段展示的音乐结构;在一定条件下, 也可采用一般的曲式体结构。”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美学意义。

一、电影音乐美学意义的实现前提

电影音乐属于音乐的一种, 具有音乐的一般属性。但同时, 电影音乐从属于电影艺术, 与电影情节紧密联系, 是为电影剧情服务的。电影音乐的这个特点要求电影音乐创作者不仅应具备音乐创作的专业素质, 还需要具备对生活敏锐的感受力。热爱生活、投入生活、发现生活是深刻理解生活的前提, 理解生活是看穿电影背后深意的前提。深刻理解电影, 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电影人物、电影情节的认知, 是将这种认知转化为音乐形式的前提。

对欣赏者来说, 正如一部电影不可能让每一位观众满意, 一套电影音乐也无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总的来说, 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帮助欣赏者理解电影音乐, 从而更加准确理解电影创作者的意图。电影音乐由于有电影画面的支撑, 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显而易见。电影音乐是具体的、有所指的。电影音乐的这种“指向性”决定了它比其他“独立的音乐”更加通俗易懂。欣赏者往往能够通过电影画面的带动, 了解音乐的情绪和意图;反过来, 音乐的渲染又使欣赏者更加投入到主人公的情绪和电影情节中去。对大多数观影者来说, 在观影过程中, 无须刻意留意电影音乐的存在。好的电影音乐是难以察觉的。观影者完全投入到电影中去, 便很难注意到音乐何时起, 何时收。这时观影者的视觉、听觉、情绪等融为一体, 是以“一个整体”来欣赏“另一个整体”。电影音乐的欣赏相比其他类型的音乐来说, 门槛更低。欣赏者不必具备专业的音乐素养, 观影中对电影音乐的欣赏更接近一种“直觉”, 一种感性的、随即发生的认知。而这种认知的深度就因不同欣赏者的音乐素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了。

二、电影音乐的美学功能

《电影艺术词典》中, 电影音乐的功能有六种:抒情、渲染气氛、评论、描绘、剧作功能、连贯作用。

电影音乐的抒情功能处处可见。在《肖申克的救赎》中, 安迪和瑞德坐在监狱高墙边的地上聊天, 安迪说起他以后想去的地方, 憧憬着自己出去后的生活, 而瑞德认为安迪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并且觉得外面的世界不适合自己。他们谈话的时候, 音乐悄悄进入。钢琴奏出简单的、飘渺的音符, 像遥不可及的梦境, 带着观影者一同想象着主人公不可确定的未来。安迪和瑞德背后的高墙、安迪憧憬的眼神、瑞德消极的情绪, 连同音乐一起, 营造出一种希望中参杂着绝望, 绝望里又暗含希望的情绪。

电影音乐还具有剧作功能。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的大学文艺汇演中, 郑微上台唱了一首《红日》, 陈孝正则一气之下离开现场。整首歌将大学时代的郑微性格中的敢想敢做和青春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反映出陈孝正的板正和敏感, 同时为后面剧情的发展做好铺垫。

电影音乐的诸方面功能, 在同段音乐中并不是单一存在的, 有时可能几种功能并存。另外, 由于电影艺术广泛贴合群众生活, 电影音乐为人们接触各类音乐提供了机会, 对人们音乐审美趣味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而人们审美趣味的提升, 又会推动电影音乐创作水平的提高。

三、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辩证关系

电影音乐美学是电影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美学的核心问题, 是电影音乐具有的相异于其他音乐种类的特殊本质。而这种特殊本质就体现在电影音乐与画面之间的辩证关系中。

电影画面是视觉艺术, 电影音乐是听觉艺术, 它们属性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对立关系。电影画面和电影音乐在创作方式、传播方式、接受形式方面存在本质区别。同时, 电影画面和电影音乐又是统一的, 相互作用的。画面和音乐分别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和听觉, 它们不会相互干扰, 而是同时发生并且能够相互促进。画面是具体的、特指的, 音乐是抽象的、不确定的。音乐可以给予画面连贯性, 表达画面不能表达的抽象的情感, 给予画面更为宽广的想象空间。同时画面可以解释音乐, 赋予音乐特定的涵义。与电影结合后的音乐, 不确定性被削弱, 音乐成为明确的、有所指的表达。与音乐结合后的画面更加完整, 富于感染力。电影音乐是依附于电影而存在的, 脱离电影便失去意义。电影画面若失去音乐的烘托, 也会显得生硬, 突兀。电影画面和电影音乐相互作用、相互补充, 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上一篇:综合大学素质下一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