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发展

2024-09-11

传媒经济发展(共12篇)

传媒经济发展 篇1

传媒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 又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 受到受众的高度关注。近年来, 由于我国政治发展、经济提速、社会进步、技术改善, 传媒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这样的世界大国相比, 与人民群众特别是目标受众的要求相比, 我们的传媒业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一、美国新闻传媒发展模式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是市场经济体制最完善的国家, 更是新闻传媒业最发达的国家, 他们有很多先进的新闻发展和新闻管理模式可供全世界借鉴。美国的新闻集团大力发展国际化战略, 有很多成功模式。一是高度重视新媒体, 采用多元化的跨媒体、跨领域的有机整合。特别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 争取更多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 在新闻资源, 广告创收, 内部管理等方面提升质量与水平, 进而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二是在资产管理上迈出成功步伐。即使用资产重组法, 企业集团资产的拥有者或者控制者, 对企业集团资产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和流动, 使得本新闻集团充分参与市场竞争, 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成本的最小化, 从而完全实现自我完善和跨越式发展。美国传媒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很多新闻集团在机会合适的时候, 会用较少的资金迅速开拓新的传媒市场, 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领地, 为其驰骋国际传媒市场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根据市场变化, 不断调整经营战略, 狠抓集约化管理。其核心是, 在各种成本不断刚性上升的背景下, 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 努力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 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 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二、我国媒体现状

首先, 我国媒体发展与我国人口现状不相符。我国的报纸很多, 2010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 939种, 总印数452亿份, 其中有23种报纸的平均期印数超过100万份。但是这和我国13亿人口的发展现状并不相符合。

其次, 新媒体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媒体传播生态, 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杂志等日渐式微。业界分析发现, 伴随着新闻传播和信息科技的巨大进步, 新闻从采集、制作、发布到接收等都发生了革命性、颠覆性的变化, 这对新闻媒体特别是大众化报纸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调查显示, 在新兴媒体冲击下, 报纸读者迅速流失、发行量不断减少、广告大幅缩水、各种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逐步升高。随着越来越多的报纸压缩新闻成本, 如缩版、裁员甚至停产关门等, 这导致新闻报道的质量每况愈下以及新闻宣传水平的低落, 新闻越来越像公关稿、关系稿, 揭露性、调查性、负面性报道愈来愈少。结果是, 报纸逐渐疏离读者, 公信力下降显著。

当然, 在我国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很多官方媒体的发展仍然有着较好趋势, 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但综合全面认真分析目前我国传媒面临的问题, 借鉴西方先进经验, 将有利于我国新闻传媒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我国传媒业应当借鉴的先进经验

报纸如何实现更大更长久的生存?很多专家对此做了深入全面的研究。而现实和大量事实已经告诉我们, 必须实现数字化转型, 即战略性转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 如何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保持新闻品质?如何确立新的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以重新赢回读者?一个基本的原则是, 传媒业应致力于服务公众利益, 而不仅仅是经济回报。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 迟早会走入死胡同。这也是报业、传媒业与一般性企业的根本性区别。这也是我们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必须注意的重大根本性问题。

(一) 紧盯市场发展, 大力发展新媒体。西方特别是美国各大报纸都非常重视建设新媒体, 他们努力加大对新闻网站或综合网站的经济投入, 改版、提质、甚至突破原有的报纸网络版的局限, 以与新兴的网络媒体及电视媒体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比如, 《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发行量最大、影响力较强的报纸, 该报特别加强了在报纸网络化的速度与投资;而另一个影响力极大的《纽约时报》, 则专门建立了“数字纽约时报”, 这是一个独立运作的市场化公司, 它有单独的采编队伍、独立核算、独立经营, 这个公司的经营策略的核心是, 网上网下互助、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个还重点打造市场化很浓的频道, 并通过博客、论坛、聊天系统、视频、活动等, 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 点击量与日俱增。

(二) 不断创新拓宽视野, 积极开辟新的盈利增长渠道。报业的发展必须不断追求新的增长点, 对于传媒更是这样。无论任何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 要突破单纯依靠纸质媒体甚至广告创收的单一的盈利模式。现在很多传统报纸找到了新的赢利点, 比如对以前免费的信息进行收费, 开始提供在线付费内容。比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电子版已开始收取订阅费, 客户在网上看这张报纸需要支付相关费用。第二个办法是, 通过免费内容增加网站的流量, 以吸引广告, 抢占网络广告市场。我国的新浪, 搜狐等都正在走这条路, 效果明显。

(三) 革新思路和手段, 不断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与服务。一是借鉴网站的做法, 推出即时在线供应新闻, 以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更高层次更多元化的新闻需求, 同时实现快捷和丰富的服务。二是借此提供订制服务, 同时与广告连接, 成为一种新的增长平台。三是请市民特别是忠诚的读者来担任媒体的记者, 让记者更客观、更方便、更大量地参与进来, 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扩大读者群、增加发行量、恢复报纸公信力的宝贵尝试。这实质上代表了未来全世界数字化报业的一种趋势———回归读者本位, 即按照读者的需求来决定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 读者才是媒体的上帝。这是报网融合发展、使报纸能够继续生存于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四是积极学习、研究、把握和引入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我国传媒业特别是报业来说, 新兴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引入至关重要。目前流行的云技术, 简单, 便于操作, 容易与报纸形成一体化、流程化、实时化共享阅读, 即通过一系列简单的操作, 即可以在一般性智能手机上阅读到一张报纸的全部内容, 而且在排版方式、标题、内容等方面都与看正常的报纸有着一模一样的体验。目前, 光明日报已经成熟地运用了这一模式, 给这个传统的老报纸带来了全新的数字体验, 其读者迅速年轻化, 也为其广告创收带来了难得的效益。

(四) 加强经营管理, 通过综合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 实现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是所有企业的经营目标, 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 一般性企业如此, 新闻传媒业也不例外, 因为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更多的新闻传媒独立自主, 不再由财政供养, 他们必须通过经济创收实现自我运营。这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降低生产成本, 这对于传媒企业来讲至关重要。事实证明, 只有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才能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收益。一是实行资本管理, 通过资本化运作, 用较少的资金迅速开拓新的传媒市场。二是跨领域合作开发。目前很多媒体开始对房地产、影视、娱乐、酒店、旅游等行业进行涉足, 比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南方报业集团等, 都在这方面有着成功的探索。我国更多的传媒产业应该紧抓机遇, 学习国外国内先进的跨国传媒集团的跨媒体、跨行业、跨领域经营战略战术, 加强内部管理, 增强综合竞争力, 实现整个传媒产业的又好又快大发展。

总之, 我国传媒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有困难也有希望, 有曲折也有前景, 在我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只要紧紧抓住当前新兴媒体发展的大好机遇, 适时地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先进运营和管理经验, 我国传媒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特别是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和新媒体的发展, 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快速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 与西方媒体相比较, 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西方特别是美国媒体发展更为快速, 其成功案例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的, 本文就美国的传媒发展模式的基本内容以我国传媒业现状和由此带来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新闻传媒,美国传媒业,发展模式,中国传媒业,先进经验

传媒经济发展 篇2

改制:东南商报的做法、实效与思考

殷 俊 陈仲侨

内容提要:2004年,东南商报经营部分引入民营企业雅戈尔集团入股,成立了东南商报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采编部分大力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在用人和分配上完全打破身份界限。一年的改革表明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被激活了,东南商报改制对全国传媒产业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东南商报

改制

实效

2005年3月8日,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简报《宁波东南商报“两分开”改革初显成效》称:“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东南商报实行改革1年多来,稳步推进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相分离,其经营部分引入民营企业雅戈尔集团入股,成立了东南商报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其采编部分大力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在用人和分配上完全打破身份界限,激活了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标志着浙江省新闻媒体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宁报集团及东南商报的基本情况

宁报集团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2年6月21日批准组建,同年8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的。集团拥有《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宁波出版社、中国宁波网、《宁波侨讯》、《奉化日报》、《余姚日报》、《慈溪日报》、宁波市新华书店等八报二刊一社一网站一书店。报纸日总发行量达80余万份(其中晚报30万份、日报16万份、商报20余万份)。集团(不包括新兼并的四报二刊)2003年的广告到款额2.45亿元,利润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00%。

宁报集团是以宁波日报社为主体组建成立的,最突出的问题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还没有破除,这就不适应市场的竞争形势。2003年,浙江省被中央列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宁波市被浙江省定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按照中办发〔2003〕21号文件精神,集团以东南商报为基点进行了转制和改革。

东南商报是宁报集团所属的一份子报,创刊于2001年1月1日,目前为四开32版,发行量 1 25.8万份。根据中央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2003年8月东南商报被宁波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改革试点单位。2004年初东南商报以“四个不变”(坚持党管媒体不变、党管干部不变、党和人民的“喉舌”性质不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变)为前提,将报纸的经营部分和采编部分相分离,经营部分引入社会资金,开始组建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

2004年5月成立的宁波东南商报经营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全权负责东南商报的广告、发行等相关经营业务。公司总资产1亿元人民币,其中宁报集团占股55%,雅戈尔集团为45%。新体制运行中,东南商报仍保留原来的编辑部和编委会,在宁波日报集团党委和编委会领导下,负责采编任务及对新闻舆论导向的把关。广告、发行等与报业相关的经营业务由公司负责,进行规范化市场运作。

二、改制的主要动因和基本原则

(一)东南商报改制的主要动因

促使东南商报进行改制的动因可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政策的促进。文化企事业试点单位的改革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一类是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的改革。前者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后者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通过改革,既要保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又要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央要求,无论什么情况下,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我们知道,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和重要出版社,是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实行国有事业体制,享受扶持政策。中央的精神是,当前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增强活力。要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兼并、联合、重组,强化主报、主刊、主台、主社、主业的龙头作用,推动机制转变,优化资源配置。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和重要出版社的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等经营服务部分,可转制为企业,面向市场,搞好经营,接受所属社、台、集团的领导和监督,确保正确经营方向,为壮大主业服务。经批准转制为企业的报刊社、出版社,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 2 我发展,自我约束。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指出:我国已经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正在向一个更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社会整个的运行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运行规则、运行方向。新闻出版业也不能例外。对于经营性的新闻出版单位,不转制就不能走向市场,就不能打破垄断经营,就不能形成新的市场主体,就不能参与国际国内的文化竞争,就不能适应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中央政策为报业转制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践空间。

其次是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尽管宁波报业市场一度是宁报集团的“一统天下”,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引进竞争机制,突破地区、条块限制、冲破垄断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杭州日报集团的《都市快报》、《钱江晚报》等不断冲击宁波的报业市场,尤其是2003年10月22日,有10多年办报历史的浙江经济报改版为《现代金报》,把报业市场的重心由杭州转到了宁波,发展势头强劲。加之广电、互联网等媒体对宁波的渗透力日益加强,媒体市场蛋糕被进一步压缩,宁报集团感受到了空前的市场压力。

第三是报社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指出:2004年报刊业改革的一些重要环节已经进入突破的关键时刻,每个传媒单位都期待能够在更大的市场空间里完成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东南商报经过3年发展,发行量逐渐上升到20万份,但盈利水平在600万元左右徘徊不前,发展进入瓶颈期,改革势在必行。正是由于东南商报具备了改制的基本条件,改革的内在动力又特别足,宁报集团改革率先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二)东南商报改制的基本原则

1、“两个坚持”原则

始终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力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佳化。

2、“四个确保”原则

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报纸是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变;确保党管媒体、党管干部不变;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变;确保集团对东南商报的宣传业务,国有资产、领导班子任免的控制权不 3 变。

3、“一个注意”原则

始终注意贯彻积极稳妥、扎实推进的方针。强调改革既要大胆,又要注意维护稳定,不能因为改革而影响正常的出报和舆论导向出现偏差。三、四个重大问题的处理方式

(一)国有资产的界定及评估

改制由产权制度入手。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通过评估,使宁报集团所属东南商报的现有资产获得量化明晰。

其具体作法是:

1、首先与宁波市体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沟通协调。

2、明晰产权,进行无形资产评估.请南开大学专门从事无形资产评估研究的学者提供理论支持,请长期担任国企改制评估工作的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借鉴国企资产评估经验与参数进行具体评估。

3、报社资产评估的主要构成:(1)现有固定资产;(2)发行收入及趋势测算;(3)广告收入及广告市场测算。最后通过会计事务所审核,并报市国资办批准确定4000万元人民币为商报的无形资产。这部分无形资产最后以“经营特许权”的形式进入到公司股份。

(二)合作企业的选择与标准

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宁报集团注意防止企业的两种偏差:一种是对媒体过于看重,期望值过高,而实际并不了解媒体;另一种是将钱交给媒体就完全不管,只等着分红。其实,媒体与企业的合作,解决资金问题只是问题的一个层面,更重深的层面是引进企业新颖的、适应市场的观念及机制,从根本上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宁波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集团选定了雅戈尔集团。雅戈尔集团是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实力强大机制灵活,公司董事长李如成又是宁波市确定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典型,此次参与投资东南商报的经营业务,是企业进入文化产业的一次新的探索。报纸是文化和信息的集纳体和放大器,是影响社会公众生活的重要媒介。雅戈尔集团董 4 事长李如成认为,企业参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不仅对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且通过报企联合,可以将企业在经营机制方面的经验引入文化产业的改革和探索之中,以此进一步推动宁波文化事业发展,做强做大文化产业。

(三)公司的构成及运行方式

1、公司股份构成

新成立的宁波东南商报经营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全权负责东南商报的广告、发行等相关经营业务。公司总资产1亿元人民币,其中宁报集团占股55%、雅戈尔集团公司为45%。公司下设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公司董事会由7人组成,报业集团4人,董事长由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秉礼担任,副董事长由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担任。监事会由3人组成,双方各1人,职工代表1人。公司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由集团派出,雅戈尔集团派财务监督。

2、采编与经营分离

在新体制的运行中,东南商报仍保留原来的编辑部和编委会,与经营公司平行,在宁报集团党委和编委会的领导下,负责采编任务并对新闻舆论导向进行严格把关。公司不能干预采编业务。

3、公司对采编的投入方式

公司对采编部门运行成本的投入以信息采编费的形式支付。

(四)干部任免配置及人员身份转换

1、干部任免及配置

公司方面的人员配置由董事会按公司章程进行。目前董事会的构成是:东南商报4人,雅戈尔集团3人。董事长由东南商报派出,副董事长由雅戈尔集团派出。公司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现为东南商报执行总编。

编委会方面的干部任免仍由宁报集团党委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2、人员身份的转换

公司部分:将报社原广告、发行人员划归公司,其身份随之相应转变。其间原具有事业编制人员的身份转换是难点,为稳妥起见,集团采取了过渡性措施,将此类人员的事业编制身份暂时保留在集团,以借用的身份去公司,在公司享受所有待遇;如在公司被解聘,可回集团待聘,重新上岗。至于全面改革,待与宁波事业单位改革同步进行。

采编部分:实行全员聘用制,淡化身份观念。所有编制内人员,身份保留在集团,集团保留编制内的身份及职务3年,3年后只保留事业编制身份,不保留职位。其它变动也待与宁波市事业单位改革同步进行。

四.一年改革实践初显成效

1.转换经营方式,追求最佳效益。商报引入了一批在激烈的报业竞争环境中打拼多年的广告与发行经营人才,彻底摒弃过去粗放型的报业经营方式,将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现代企业管理办法推行到采编、行政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在运营中实行市场评估制、成本核算制、监督把关制、“阳光操作制”,去年一年仅降低成本、减少消耗一项就节省经费820多万元。同时在广告经营中实行了年薪制和超额奖励制。

2.改革采编机制,做强宣传主业。

(1)大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针对商报内原有五种不同编制人员、身份也分三六九等的实际,实行了三脱钩一挂钩制度:采编内部机构设置与行政编制脱钩,干部身份与行政职级脱钩,职工与事业身份脱钩,所有人员收入与岗位挂钩,完全打破了身份等级与界限。涌现了一批、月度明星员工,产生了万元月薪的记者、编辑,而与之相对比的是,去年商报有9名员工因考核不合格,先后被待岗或辞退。

(2)着力建设一流队伍。商报以优厚的待遇从外地引进了执行总编并由他担任商报经营公司的总经理,促进了采编与经营的互动。与此同时,还从全国各地10多家媒体引进一批优秀传媒人才,目前已有12位同志正式上岗,其中大多数成为业务骨干。

(3)搭建全新采编架构。商报彻底打破了旧的采编合一体制,建立了“一个中心、四个突出”全新架构,编辑中心制、突出新闻热线、突出快速采访、突出现场目击、突出深度报道。

6(4)实行现代管理制度。商报在新闻采编、人事管理、劳动纪律、生产流程、分配制度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现代管理制度。主要有绩效考核制、级别晋降制、员工试用制、稿件版面计酬制、明星员工评选制、经济责任赔偿及领导责任追究制等30余项制度,从而激活了全社上下的生产要素。

3.更新办报理念,打造强势媒体。

(1)以大策划带动大报道。商报编委会紧跟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在报道策划上先走一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强。1年多来,商报用生活的视角、百姓的故事、生动的讲述,创新了重大主题报道方式。去年,商报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所进行的在甬“四百博士大追踪”报道、“十大外来务工明星”评选系列报道,“应对电荒,全民节电”报道,不仅牵动了全市读者的视线与神经,也牵动了同城媒体的报道。

2、在互动中服务人民群众。商报从去年5月开始,在报上开辟了“百姓的事,要马上办”专栏,市公安、药监、工商、电力、交通等13个局委办负责人主动到商报进行服务承诺并接听热线,对涉及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能快办的立即就办,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同时,商报还推出了“实用新闻”、“热线新闻”等服务百姓衣食住行的专版专页,并开展了50余项服务性活动。商报兴办的汽车、空调团购活动,已成为商报服务读者的特色品牌。

高校传媒发展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传媒 细分媒体 整合营销

ABSTRACT In the modern marketing system, the market concerns a “public” and “Focus” parallel trend, for the minority media.Campus advertisements, on the one hand, created the brand image, promote product sales,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dvertising industry, pioneering in the media provided a good role to explore

.Key words: Campus Advertising; Break down of the media; Integrated Marketing;

高校传媒是指在高校内部运用各种媒介发布的广告,其媒介形式不仅仅包含灯箱、视频、展示板等校园实体内的具体形式;也有互联网等无线媒体,属于校园内部传播的一部分。

一、高校传媒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1)校园市场的发展。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膨胀,校园市场也随之急速发展。校园市场也凭借其强大的消费潜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企业。大学生消费水平1998年的为人均300元/月,到2008年已经跃升到600元/月,消费能力的增强为高校传媒提供了发展条件。

(2)整合营销与高校传媒的结合。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整合营销后,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进入21世纪,整合营销传播更是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同。而高校传媒正是整合营销传播在社区化营销方式的新探索。在校园这一社区中,大学生生活习惯上的趋近性、消费方式上的品质化、以及娱乐的群体性,使彼此间的沟通和联系更为密切。高校传媒以社区化这一天然的联系切入,对受众实现潜移默化的品牌影响和销售作用。

(二)意义:高校传媒的出现,既是我国目前经济水平专业化提升的一种反映,同时也为我國现代经济水平的发展提升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高校传媒与销售促进。与其他场所相比,高校校园具有公共设施完备、消费人口基数庞大、校园活动频繁等优点。因此,通过高校传媒来实现销售终端的拓展也是目前不少企业的新营销途径。根据“易观国际”的研究报道显示,近些年,我国大学生网购比例越来越高,借助高校传媒同网上消费的结合,产品营销的方式将会更加完善和丰富。通过高校传媒对目标群体宣传和推广,完成企业形象的塑造。

二、高校传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在行政管理机制、现代营销管理,市场专业化发育程度以及广告受众的接受程度上都存在不足。因此,高校传媒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1)高校传媒与后勤管理存在冲突。目前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仅仅对校园饮食、住宿和建设方面做出了规定,后勤与高校其他各部分的职责划分并没有明确说明。因此高校传媒所涉及的媒体购买、制作和发布就需要经过后勤处、保卫处和宣传处等多方协调。但一旦发生纠纷,如何处理高校传媒公司和高校之间的问题必将成为另一难题。同时,在高校传媒的经营、收益归属等方面一直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因此,高校传媒也不得不面对无法可依的局面。

(2)高校传媒专业性公司尚未形成。由于高校传媒行业正处于成长期,整个行业经营较为分散。高校传媒公司对高校的资源整合也不尽理想,经常会出现一个客户多家服务的局面,降低了品牌的传媒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在此领域进行投资,不得不需要自行解决传媒效果评估,整合传媒等问题。

(3)高校传媒对校园氛围形成干扰,使得传播受限。校园本身的人文气息决定了它主要是学习和生活的场所,而商业性的广告活动不可避免的对校园产生干扰。从投放时间方面来看,高校传媒平台受学校作息时间的限制。以食堂中的视频广告平台来讲,学生不可能时刻在食堂内徘徊,进餐时环境也过于嘈杂。从投放地点来看,广告本身的商业色彩相悖于校园文化氛围,因此在部分高校中受到了限制。

三、高校传媒的发展模式

高校传媒的广告传播载体、投放资源以及广告创作等方面呈现出自身独特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校传媒的平台化模式。高校传媒的平台化模式即通过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打破单一媒介诉求方式单调、效果不明显的缺陷,充分发挥平台化作业的优势。根据广告的不同需求来合理安排各种媒介的广告投放。例如2006年世界杯期间,阿迪达斯结合品牌特色结受迪岸传媒的建议同时在校园液晶电视和操场广播牌进行广告投放。

(2)高校传媒的集团化模式。整合营销在现代营销中的发展,以及校园媒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发展都促使相关公司不断的整合高校资源,充分发挥集团化的力量。这其中已经出现了一批崭露头角的高校传媒公司。如总部位于上海的迪岸媒介,公司主导校园视频、校园户外、校园活动等新兴媒体,通过联手教育机构及国内主流媒体,在高校校园内传播新闻、娱乐等节目和广告资讯,涵盖全国18个大中城市,超过330所知名高校,每天影响超过500万人次,每周效覆盖人流量超过了7000万人次,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校园传播渠道。

(3)高校传媒的一体化模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家高校传媒公司——新鲜传媒无疑最具代表性,其已经形成具有校园营销与公关、校园媒体购买与营运、校园分销、校园市场研究咨询于一体的校园文化传播集团。 突出了高校传媒细分领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作为在广告传播领域的一种新的探索,高校传媒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对其现状的研究与发展对我国的广告营销、媒介发展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启示性意义,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钟斌.大学高校传媒的新闻传播学探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DB),2008

注:本文为石家庄经济学院第七届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高校传媒发展模式调查研究——以石家庄市为调查区域》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郝永恒(1989—),河北省石家庄人,石家庄经济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07级本科生。

传媒经济发展 篇4

关键词:新闻传媒,传媒市场化,现状,发展趋势

日常生活中, 新闻传媒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从原来的杂志、报纸、电视、广播, 到现在的互联网、电脑、手机, 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近些年来,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杂志、报纸等新闻传媒方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很多人认为它们会逐渐被替代, 可现实并没有, 这说明它们还有自己的受众, 有它们存在的价值。相信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大, 新闻传媒将不断改革更新, 信息传播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

1 新闻传媒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闻传媒的媒介不断更新, 传播的信息也不断丰富, 附着于新闻传媒的相关产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手机、电脑、微信、微博等都是新闻传媒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各个国家的语言、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 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传媒业也逐步转向于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的互联网, 淘宝每年“双十一”成交额几秒钟就可以破千万上亿便是很好的例证。

新闻传媒不断发展走到今天, 它始终对人们生活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始终为人民服务。报纸、广播、杂志、电视, 它们无一例外都能够及时宣传国家政策, 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报道, 是党和政府对外宣传的最直接声音, 最能够反映基层人民的要求和意愿。

在新闻传媒繁荣发展的背后, 有一个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社会公信力。近些年来, 虚假新闻频频发生, 使人们对传媒的信任度下降。据相关调查, 有90% 以上的民众对传媒宣传的信息或多或少有些怀疑, 仅有2% 完全相信传媒传播的信息, 这充分说明了新闻传媒在人们心目中公信度的下降程度。新闻要想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必须要有足够的公信力, 如果人们对新闻媒体信任度下降, 传媒就会失去受众, 进而失去市场。

2 新闻传媒的发展趋势

2.1 多元化

新闻传媒传播的方式将多元化, 短时间内仍将是多种传播媒介共存, 待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传播方式将趋于统一, 所有的媒介功能通过一种方式就能完成。比如人们用的手机, 刚出来的时候只能发短信、打电话, 可发展到今天, 它还能上网、聊天、照相、作汽车导航, 并且原来的短信功能也逐渐被QQ、微信等取代, 众多新闻传媒介质的功能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另外, 新闻传媒带来的广告业传播的方式也将更多样化, 广告信息量不断加大, 产生的利润也将越来越高。

2.2 知性化

人们每天通过各种渠道会获得很大的信息量, 其中有内容简单、影响力不大、一会就忘的, 也有意义远大、内涵丰富的, 对于后者, 人们如果只是简单地了解信息本身, 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为他们对这种信息有更高的、更深的需求欲望。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理性化, 他们对信息的接受不只是单纯地了解信息本身, 而是希望了解到更深、更彻底、更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一种观点、一种思想。知识是无形的, 它不仅是财富、力量, 更是一种精神资源, 它与机器、土地等有形资本一样能够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未来, 新闻传媒的发展将更加知识化、专业化, 给人们带来有价值的知识化信息, 尤其是在经济新闻领域, 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更趋向于专业化、知性化。

2.3 人性化

新闻传媒承担着为人们传播信息的重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大, 对信息传播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 新闻传媒技术也将不断发展, 传播的内容将更加丰富, 更贴近和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相关信息, 当然, 人们也将越来越离不开新闻传媒的媒介。

2.4 全球化

新闻传媒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全球化可以使企业更好地组合社会上的优质资源和生产要素, 而不是只把眼光放在自己的国家和地区, 最终企业人才、服务、生产、销售等都将全球化。从目前来看, 新闻传媒全球化主要有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两种路径。我国的传媒业也必须有全球化的战略, 要敢于接受全球竞争, 这样才能将我们国家更好地展现给世界, 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值得注意的是,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 新闻传媒企业一定要坚守国内的市场和资源, 借助相关高新技术, 并充分利用本国的相关资源,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新闻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在进入别的国家和地区之后, 一定要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按照当地民众的需求发展新闻传媒事业, 这样才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新闻传媒事业。

综上所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闻传媒已经深入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闻传媒传播的范围将更加广泛, 更趋向于多元化、知性化、人性化、全球化, 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金海, 梅明丽.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13-14.

[2]James M.Kouzes, Barry Z.Posner.Credibility:How Ieaders gain and lose it.why people demand it.Lated[J].San Francisco:Josey-Bass Pubishers, 2009:1-2.

[3]周伟.媒体前尚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2:193-194.

光线传媒业务发展 篇5

一、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业务

二、大型活动业务

三、电影业务

四、电视剧业务

五、艺人经纪业务

六、新媒体业务

一、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业务

光线传媒是中国最大的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商,每天制作超过4小时的娱乐资讯、音乐、时尚和真人秀节目,在全国620家电视频道播放。光线传媒旗下的品牌电视节目包括:国内收视率最高的王牌娱乐资讯节目《娱乐现场》、最有影响力的综合音乐品牌节目《音乐风云榜》、全国唯一的日播大型明星访谈节目《最佳现场》、大型民生类日播节目《帮帮忙》、大型日播电影电视剧排行节目《影视风云榜》、日播时尚节目《完美造型团》,大型综艺真人秀节目《音乐风云榜之音乐学院》,以及大型综艺活动节目《慈善歌会》,全面占领中国娱乐节目市场。光线正将在各地分散播出的节目,整合到每个城市一个完整频道播出,以构建中国第一个娱乐频道网,目前已有20家城市台加盟,目标是覆盖200个以上的重要城市。

二、大型活动业务

光线传媒每年推出上百场大型娱乐活动,包括各种颁奖典礼和娱乐秀。光线传媒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具权威与公信力的专业颁奖典礼,其中“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连续8届成功举办,被媒体誉为“中国的格莱美”;“娱乐大典”是光线传媒王牌娱乐资讯节目《娱乐现场》的总评榜,是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娱乐颁奖典礼;每年一届的“电视剧风云盛典”,是国内唯一以收视数据为基础的电视剧颁奖礼,已成为电视剧行业的旗帜性活动;“时尚风云榜颁奖盛典”是时尚界最具开拓性和影响力的颁奖盛事,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专业的时尚颁奖礼;而“模特大典”则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模特界颁奖盛典。光线传媒旗下大型娱乐活动品牌“嘉华丽音”,是中国第一演艺活动品牌,以承办各种大规模、高水准、高难度及国际化的活动著称。“嘉华丽音”同时承办国内“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等多个电影专业奖项颁奖活动,还是国内最专业的电影首映式承办机构,承办了包括《卧虎藏龙》、《十面埋伏》、《集结号》、《功夫之王》、《赤壁》等大片在内的多场首映礼;此外,“嘉华丽音”还承办大量高难度娱乐活动,包括大型音乐剧《电影之歌》、央视品牌节目《同一首歌》等海内外演出和各种大型商业演唱会,以及各地政府的节庆活动等等。

三、电影业务

光线传媒强大的宣传平台、超强的活动组织能力和销售发行能力为光线影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目前,光线影业已跻身国内民营电影公司前三甲。

光线影业2006年底推出第一部作品《伤城》就取得了超高票房,之后上映的《导火线》和《铁三角》均荣登上映期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宝座。光线影业2008年投资和发行的电影超过6部,其中包括徐克《深海寻人》、杜琪峰《蝴蝶飞》、刘镇伟《出水芙蓉》、麦兆辉《大搜查》、林超贤《证人》等作品。2009至2011年,光线影业计划每年投资和发行15部以上的主流电影,其中包括系列古装武侠片《兵器谱》前7部,《家有喜事》系列贺岁喜剧。以及与著名话剧品牌《麻花》联动的同名青春贺岁电影等。目前,光线影业已经策划储备了30个以上的原创电影项目。在电影投资方面,光线影业坚持三个原则:只做商业类型片、参与国际合作、介入推广发行,目标是成为“中国第一原创电影公司”。光线传媒将成为继华谊兄弟、华策影视之后,第三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影视传媒公司。

四、电视剧业务

2006年以来,光线传媒投资的电视剧近20部。作为首都广播电视制作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光线传媒推出了包括《暴雨梨花》、《房前屋后》、《新上海滩》、《中国兄弟连》、《落地请开手机》、《鹰与枭》、《A 计划》、《张礼红的现代生活》、《都是爱情惹的祸》、《好好过日子》、《福祸相依》等一批热播电视剧,总数已达600多集,成功跻身中国电视剧制作业前十强之列。光线传媒旗下的《630剧场》拥有1500集情景剧版权,2007年成功推出中国最长的系列情景喜剧《闲人马大姐》的续集《新马大姐》100集;2008年,光线传媒将继续推出《新马大姐》100集,同时还将推出另一部情景喜剧《桂花打工记》100集。光线传媒将成为继华谊兄弟、华策影视之后,第三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影视传媒公司。

五、艺人经纪业务

艺人经纪是光线传媒正在着力打造的新业务。旗下拥有近20名签约主持人的光线传媒当之无愧是中国最大的主持人经纪公司。光线传媒曾一手培养过李霞、索尼、何炅、谢娜、沈星等一大批深受中国年轻人喜爱的娱乐主持人,被称为“中国著名娱乐主持人的摇篮”,而通过“猫人魅力主持秀”脱颖而出的柳岩、谢楠,左大健如今已经成为光线传媒当家花旦,并逐渐成为娱乐主持界新一代掌门人。此外,光线传媒依托自身的娱乐传媒背景,与内地、港台、日韩及东南亚等地2000多位艺人保持紧密合作,是对娱乐界影响最大的民营公司。目前,光线传媒已开始全面进军影视演员和歌手经纪业务,目标是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综合艺人经纪公司之一。光线传媒将成为继华谊兄弟、华策影视之后,第三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影视传媒公司。

六、新媒体业务

新媒体业务方面,光线传媒早在2000年就创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网上明星俱乐部“E视网”。光线传媒是新浪博客首批内容提供商,《娱乐现场》博客更是在短期内点击率突破千万而一举夺得机构博客排行榜首位。而《娱乐现场》播客目前则已突破3500万的点击大关,成为中国娱乐节目“第一播客”。2008年3月,光线传媒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网络视听许可证,是首批获得此牌照的三家民营企业之一。光线传媒正计

划将库存的6万小时娱乐视频素材全部数字化,将E视网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娱乐视频博物馆,成为互联网视频和明星社区的领军网站。光线传媒将成为继华谊兄弟、华策影视之后,第三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影视传媒公司。光线传媒模式模式——传媒娱乐工业化光线传媒独创娱乐内容工业化流水线作业系统●策划──洞察市场玄机,以敏锐行动捕捉市场风云变幻●制作──领先对手行动,全程保障制作水准,第一时间满足受众视听需求●包装──赋予娱乐产品以品牌灵性,与目标观众深度沟通●发行──娱乐产品的一次销售,建立覆盖全国的高价值传

上市传媒公司的多元发展 篇6

多元化的传媒市场结构

从企业绩效评价的角度出发,应选取能够反映出企业总体实力以及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投入作为投入指标。其中主营业务成本能够直接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管理费用衡量了公司在运营管理中的相关投入,资产总额则从公司整体角度出发,测量企业的整体规模。产出指标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直接衡量了公司主要业务的经营情况。净利润反映了企业这一期间的所获利润,能直接体现公司的盈利及偿债能力,是评价公司运营状况的又一重要指标。每股收益则反映了每股普通股在这一期间所获利润。这些指标都是企业经营效率评价的重要指标。

由于上市的传媒文化公司业务差别较大,因此本文选取了2015年深沪两市共20家传媒业务占公司总营业收入比重较大的主流媒体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其投入与产出等相关数据通过各公司2015年的企业年报获得。

基于DEA(数据包络法)-BCC(经典模型),运用DEAP2.1软件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分众传媒、华谊兄弟、蓝色光标、天舟文化、光线传媒、华录百纳、北巴传媒、时代出版、浙报传媒、新华传媒技术效率均为1,这10家公司在本文所用衡量指标的评价下都是DEA有效的,其经营管理效率、资源的利用率以及规模效应都达到了最优。其他公司的技术效率均小于1,表现为DEA无效。DEA无效的上市公司中,天威视讯、大地传媒、歌华有线、中文传媒的纯技术效率都为1,说明技术无效是由于规模无效造成的。其他公司的DEA无效则是由于公司管理,资源浪费率高或规模无效而引起的。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873,说明这20家上市公司现投入的资源得到了良好的应用,资源利用率较高。中信国安、华闻传媒、广电网络、博瑞传播、凤凰传媒、出版传媒的纯技术效率均小于1,其余14家公司纯技术效率均为1,表示这6家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其次,天威视讯、大地传媒、歌华有线、中文传媒、凤凰传媒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即在当前资源条件下,公司应该适度控制公司规模,避免盲目扩张,提高现有投入量的利用率。中信国安、华闻传媒、广电网络、博瑞传播、出版传媒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即产出比例的增加大于投入比例的增加,即这5家公司在现有规模下应该继续增加投入量扩大公司规模,提高产出的绩效。

发展策略需改进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尽管我国上市媒体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修正。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推进技术产品创新,完善管理及运营机制。注重创新意识,加强媒体技术及媒体产品、传媒理念等的创新。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加强互联网战略性融合,将生产方式、传播渠道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创造多样智能化的媒体形式及产品结构。要紧密结合受众的需求,从供给侧出发,在媒体产品的表现形式以及制作、营销等方面大力融合新技术不断创新,制作新颖丰富的媒体产品吸引更多的受众。媒体公司的运营营销机制更需要不断注入新的理念与思路,保证公司主营业务在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完善公司的运营机制、评估管理机制,提高相关资源投入费用的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媒体利润率以及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及绩效水平。

优化改善内部结构,深化媒体平台融合。我国政府提出要深入媒体融合发展,提高媒体产品的品质,增强传媒公司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强现代媒体技术与媒体公司产品内容的融合,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程度仍有待提高,还需要继续积极进行融合改进,提高媒体产品的现代化及数字化程度。此外,引进新技术与广告营销策略等方面的融合,将媒体公司的新思维更加准确而多样地表达给市场受众,增强产品的商业粘性。同时要注重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的合并与替换,在改进传统业务的同时引进新型媒体产品形式,提升媒体行业的品质。

探索多元化发展,推进供给侧改革。传媒公司应该积极探索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加强业务多领域的拓展及多元化元素的注入,将其他相关领域的新理念引入媒体行业业务的发展与规划,提倡交叉领域的合作与融合。此外,还应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市场的需求导向,扶正市场需求,避免被市场需求误导。其次,要推动传媒行业从内容侧、业务侧、平台侧、人员侧以及服务管制侧进行全面改革,在创造良好的媒体行业市场效应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并深化供给侧改革。

试析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 篇7

当今发展的世界, 文化与经济、社会、政治相互交融, 并且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 文化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其已经深深融入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中去。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样, 如在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 要想实现小康社会,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同时还指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而与此同时,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动了传媒产业发展的现代化, 而传媒产业的现代化为传媒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和宣传平台, 同时文化产业的现代化业为传媒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所以, 我们作为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抓住这一广阔发展契机, 以信息文化问主导, 以科学技术为手段, 将传媒经济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面, 我们就来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探讨下。

1.对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的研究

文化产业简单来讲其所指的就是从事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的一项经济活动, 开展这项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文化产业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 如教育领域、娱乐行业、影视行业、新闻出版行业等, 都可以说是文化领域范畴之内。我们知道,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兴的文化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如网络书刊、影视作品等都得以批量生产和推广, 并且在现今的传播技术支持下在全球迅速推广开来, 为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总之, 文化产业与传媒经济的融合是经济社会快速的必然产物。

2.完善传媒经济运营,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1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 俨然人类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 不断发展与更新的科学技术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所以, 传媒经济和文化产业活动如何抓住这次发展机遇, 来重新树立我国文化大国的形象, 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本文经过研究分析, 总结出完善传媒经济运行,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几项有力措施。第一, 要求我们要对市场发展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想为文化产业项目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就必须对市场有一个科学、精确的定位。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与当时的时代发展所离不开, 可以说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和反应, 先进的文化可以转换为先进的生产力, 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文化不能反应时代的发展, 且落后与当时的生产力, 势必会影响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知道, 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 文化产业的发展, 因此, 只有让文化产业的发展顺应生产你的发展, 才能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2.2提高传媒经济运营的现代化水平。本文经过研究分析, 总结出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传媒经济运营的市场化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完善, 但是还存在诸多缺陷, 如传媒领域的垄断问题, 所以, 要想推动我国传媒业的发展, 就必须打破这种垄断局面, 放宽市场准入, 来提高业内的竞争机制, 增加业内的竞争主体, 推动业内企业的技术、业务水平升级, 实现业内行业的重组、兼并、联合, 做大做强我国的传媒行业。第二, 提高我国传媒经济运营的国际化水平。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已经融入到世界团体中去, 所以, 传媒经济的发展要抓住这次机遇, 积极引进国外传媒资本, 借鉴国外传媒经济运营成功经验, 来提高国内文化产业的升级、创新。第三, 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传媒经营的产业化, 是传媒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国家有关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将传媒业中的盈利行业和公益性行业科学的划分开来,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实行对不同运营模式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实现传媒业的产业化经营, 实现传媒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 提高传媒产业经营的社会化水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实施的不断深化, 传媒产业发展要有效结合高新技术, 加强与各领域之间的合作, 最终实现社会化的统一、开放、科学、有序的市场。第五, 要求不断提高传媒产业经营的组织化水平。即传媒经营企业要不断优化内部产业结构, 积极拓展产业经营范围, 将广播电视电影、出版发行等纳入经营范围, 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直至跨国经营的传媒集团。

结语

综上所述, 新时代发展下, 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二者之间只有相互协调、相互统一, 才能共进步、共发展, 推动我国文化与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传统发展的界限, 二者之间实现了互补, 即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表里、相互定义。而在当今时代发展下, 文化产业只有与传媒经济相互联系、相互融合, 才能焕发生机, 同时传媒产业只有依托文化产业, 成为文化产业的载体才能真正发挥出传媒的最大应用价值。试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传媒经济也文化产业势必会进一步得到整合和发展, 所以, 当下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传媒经济发展, 加快文化产业升级才能推动二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试析,传媒,经济,文化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云贤.超前引领: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田宝川, 田葵.区域特色文化与河北经济发展的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O5) .

新媒体将改变传媒经济 篇8

——“2008奥运会上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重要”

——“新媒体的产业发展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在未来将有一家公司的市值超过Google, 那将是网络视频”

以上这些经济语录, 为目前处于中国经济领域的“朝阳产业”传媒业揭示了它光明的前景。这就是2007年12月19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上, 来自中国和新加坡等海内外几十位传媒界、经济学界以及商界名流经常多年实践与总结而得出的精辟论断。本届年会以“新媒体:竞合与共赢”为主题, 围绕新媒体内容创意、技术应用、投融资策略、产业合作和政策推动等五大层面展开, 探讨包括新媒体的市场机会、新媒体的技术平台、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新媒体与受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等众多焦点话题, 搭建官、产、学、研的信息交流平台、沟通对话机制与长期互动网络, 探索技术变革与产业创新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合作与共同发展。该年会以探讨论题新锐、论坛内容实用、指导性强等而赢得了经济界、传媒界人士及50多家新闻媒体的一致好评。

“第四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由中国传媒大学与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共同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和亚洲新闻台 (国际频道) 联合承办, 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黄勇、北京奥组委体运行部副部长高长力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副总裁吴耘嶔、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中心总监邢树森、北广传媒副总裁赵多佳、凤凰新媒体新总裁刘爽、IBM咨询总监张旭、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俊凌以及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等国内外相关机构高层管理人员受邀到场, 在本届年会就传媒经济与新媒体发展等论题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分别就“媒介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奥运会的媒体运营”、“新媒体盈利模式”等最新的传媒经济热点、发展难点等进行了学术和实践相结合的探讨。

“中国传媒经济年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在今届年会上, 谈到新媒体发展对当代传媒经济的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院长李怀亮信心十足地表示:“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 那么新媒体发展是一个全球发展同步的新技术, 对于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文化产业来说, 新媒体的不断出新和发展,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传媒业内部及其相关领域诞生了诸多新的产业群落。共同的是传媒产业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我国的土地局的24个出版物里面, 《互联网信息读物》这些都是和新媒体的诞生有关系, 都是新媒体催生出来的, 同时也和广电等这些新媒体的类型相关。”众所周知, 对于传统媒体领域, 西方的国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并且通过资本的并购中形成了大的发展的公司, 中国的传媒企业要赶超这些国家有诸多的困难。但李怀亮认为中国新媒体企业却赶上了天时地利:“因为在新媒体这些后发的领域, 我们从时间和发展层面上来讲, 我们和后西方发达国家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后面的一个数据也许能说明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一亿多, 中国的3G手机用户将会在未来发展到一亿多人, 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么大的数量, 这么庞大的市场将为我们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像盛大网络、分众传媒、阿里巴巴这些企业都在不断的发展。我认为中国的新媒体的产业发展和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会越来越强。”

时下2008北京奥运会成了全球各大品牌激烈竞争的广告大秀场, 媒体企业也不例外, 尤其是搜狐网站取得了2008奥运网络全程独家转播权, 作为新媒体在“奥运经济”中的角逐中中的佼佼者。而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副部长高长力在谈到“新媒体在奥运会运营”这个问题时则认为, 搜狐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 2008北京奥运对其他新媒体也是一种全新的机遇。他透露说:“最近中央电视台刚刚签订了一份协议, 如果新媒体对转播奥运会有兴致, 可以通过是同中央电视台进行谈判的途径, 由中央电视台再授权能够按照按权条例合法地进行运营, 那么互联网也好, 手机也好, 通过音频和视频的转播, 一样可以有新媒体与奥运的合作。”

目前传媒产业中新媒体面临的问题很多, 在中国互联网近十年来的发展和近几年的手机媒体发展中, 存在着几次市场洗牌和新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普及与管理等空前严峻的挑战。一位专家指出, 尤其中国目前在新媒体的收购方面发展迟缓, 而且前几年一度热衷互联网等新媒体的VC们, 因为不能明确估算到这个行业的前景和收益回报等, 近来出现了纷纷撤资的惨淡局面。这位专家说:“我们讲到时候美国的Google06年10月收购了Outupe网站。为什么在我们的国内还没有发生类似的收购, 这也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 这也许是我们国家的媒体体制和商业化的运作, 业绩规模, 所以我们国内对新媒体的收购可能比较困难, 就是这种模式在我们的国家可能不是很适用。”

对此, 悠视网副总裁徐浩宇则拿出了一套在行之有效的“新媒体盈利模式”, 来告诉新媒体企业怎么赚钱。他对记者们信心十足地说:“如果在未来将有一家公司的市值超过Google, 那将是网络视频。那么下一代人的是以电脑为生活中心, 所以他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将会是网络电视。因为直到今天电视仍然是承载的信息最全、播放量最大、受众最多、承载最大的媒体, 当网络成为电视的时候, 才能使网络这个新型的媒体成为真正的主流的媒体。”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透视 篇9

一、什么是传媒产业

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图书、音像制品, 以及目前正在迅速崛起的互联网络。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媒介, 具有典型的信息服务业的特征;同时, 传媒的信源 (即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 , 具有强烈的文化、人文特征。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

1、它是对人们注意力的二次售卖, 传媒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是通过产品本身的售卖获取回报的,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了这是一种二次售卖的经济, 将自己的观众和读者卖给广告商从而获得经济回报。

2、一个传媒的影响力越大就有越多的广告商, 所以许多传媒企业在起初都是不盈利的, 在初期要尽力打开市场获得一定的影响力, 进而获得读者的注意力资源, 然后进行售卖, 因此一家媒体的影响力就是它的资源, 而它的读者在社会中所有的影响力也就是他的影响力, 一家都市类报纸和一家财经类报纸所有的影响力是不同的。

二、传媒产业为什么会迅速发展

传媒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它是具有生命力的产业。

1、根据克拉克定理, 资源合理劳动力资源注定是要朝着第三产业转移的, 因此, 传媒产业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已不容小觑, 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美国GDP的平均增长速度, 作为知识经济里十分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 而在我国的发展显然还没有完全发掘潜力。

2、当今世界不仅是依靠硬实力, 而且软实力也越来越重要, 传媒产业的发展就是软实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初,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 (Soft Power) 概念, 从此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 每个国家的硬实力增长了, 既为软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对软实的增长提出了要求。

3、传媒产业现在有高回报率, 因此, 根据比较收益的原理, 更多的资本和人力资源会向这个方向集聚, 因此传媒产业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4、传媒产业中与最新的技术紧密联系, 基本上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展都抓住了, 而现在则在大力发展网络再现技术, 正是由于传媒业总是跟随着新的技术的脚步不断变革发展, 从报纸到广播, 到电视, 再到现在的网络, 新的传播技术总是很早就影响到传媒的形式与内容, 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

三、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现状

作为文化产业内核的传媒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态势并不乐观:

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传媒产业中力量分散, 基本上没有形成什么大的传媒集团, 不管是出版业还是报刊业, 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流 (我国的主流媒体基本都是党报集团, 但它并不是真正市场意义上的主流媒体) , 这无疑削弱了我国传媒产业的实力和对外影响力。

2、没有实现大传媒的融合, 世界上发展较为成熟的传媒产业都形成的传媒的融合, 作为老牌的贝塔斯曼集团 (世界品牌实验室 (World Brand Lab) 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二百三十六。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八十一) 在起家时顺应印刷术的发展, 印《圣经》起家, 建立了出版小作坊, 发展到现在是拥有欧洲最大的电视广播集团——RTL集团、全球最大的图书出版集团——兰登书屋、欧洲最大的杂志出版公司——古纳雅尔、BMG (贝塔斯曼音乐集团) 、包括Sony BMG音乐娱乐和BMG音乐发行公司的大集团, 并且通过俱乐部和在线业务销售媒体产品和服务。基本上是横向的联合了传媒的各种形式, 而我国都还没用真正做到这种联合。

3、我国的传媒都局限在国内的市场都没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也就是没有做到“走出去”, 像默多克的新闻集团, 从澳大利亚起家, 逐渐向英国, 美国发展, 现在拥有英国的泰晤士报、美国的太阳报、于去年更是收购了有名的华尔街日报, 在我国更是合资了凤凰电视台, 而我国至今都没有一家有实力走出去的传媒企业, 因此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仅仅局限在国内, 没有一家有世界影响力的传媒传播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

四、如何发展我国的传媒产业

我国要大力发展传媒产业:

1、要有有利于它做大做强的政策环境, 我国的政策规定地方办报不能跨地域, 这就使我国传媒企业在地域上的联合受到限制, 而且报业和出版业有一系列的准入机制, 比如出版社只能由国家, 不容许民营资本的进入, 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主体的进入和自由竞争。因此我国要逐步放松政策的准入。

2、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中国的传媒要走出去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而不是一味的复制西方传媒的道路, 在产业的结构优化上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 要通过比较找到中国的优势所在, 从而发展适合我国大众需求的传媒模式。

3、可以充分运用资本的运营手段, 我国现在有丰富的外资储备, 在国际上可以收购一些有名的发展成熟的大传媒企业, 以它原有的模式运行, 进而带动国内的发展, 真正的走出去影响世界。

4、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传媒产业的产品关乎广大群众的精神领域, 因此传媒产业并不像其他的产业, 它不仅仅要强调经济效益, 更不能忽视它的社会效益。

5、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现在的网络发展迅速, 博客、ebook发展迅速, 因此我国要想在传媒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就要充分利用网络这种新媒介, 研究一种新的媒介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倩:《中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影响因素》, 《统计与决策》2008年03期

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 篇10

1 传统媒体技术

1.1 概念

传统媒体技术是指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途径进行信息传播的方法,它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较为传统的媒体传播媒介有报纸、收音机和电视。传统媒介例如报纸是人类最早用来传递信息的产物,距今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如今社会时代的发展已被网络新媒体所占据,但传统媒体技术依然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方式经久不衰。

1.2 我国传媒技术发展历程

我国的传统传媒技术,其实就是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作为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电子大众传媒,其发展历程是动态的,多方向性的,因为广播电视传媒技术是在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的产生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并且广播电视传媒技术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换代。

1.3 创始阶段

早在1940年,我国就开始通过广播电台播音。在延安,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了首次广播试播并取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有声时代。当时所利用的传媒技术是无线电波的中波广播,它的频段范围在526.6~1606.5kHz,主要是依靠地波来完成信号传输的。进入50年代,调频广播在我国兴起,它所使用的频段是87~108MHz,最多能容纳超过200个频道。它的抗干扰能力较比之前的中波更强,而且信号覆盖范围广,迅速成为了我国当时发展最快、使用率最高的传播媒介。

1.4 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让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又有了新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有线传播技术日臻成熟,有线电视系统从最早期的天线信号接收开始,到300、450、750M等几个升级阶段后,其能够传送的电视节目也从十几套增加到了几十套,有线电视系统网络从传统的同轴电缆网改造成为光线电缆混合网。而如今光缆电缆混合网在经过了光纤干线与分支线,实现了光纤直接入户的技术可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电视网络传媒技术正在向有线电视宽带综合服务网的方向迈进,实现了包括模拟信号电视、语音数据传输和数字电视信号的双向通信服务,对用户来说更加的体贴和人性化。

1.5 市场竞争阶段

在市场化经济的整体带动下,我国传媒产业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在广电进行制度改革的同时,技术改革也随之进行,有线网络的成熟与卫星技术的应用就是例证。我国在90年代已经开始拥有了无线传媒技术,依靠在地球赤道上空35800km处静止的卫星上装在天线系统和转发器,把来自地面卫星上行站的广播电视信号回馈给地面,我国实现了大面积卫星电视网络和无线电视网络的传播,而这种信号源逐步取代了有线电视系统提供的信号源,突破了有线电视技术上的桎梏。

1.6 整合阶段

数字传媒技术作为一种21世纪新兴的传播技术,它的传播信号是以数字形式进行编制和存储分发的。它利用了地面发射站作为信号发射依据,是一种能够海量传播视频、音频,具有高压缩率的传媒技术。它的传播数据类型丰富且相比起模拟信号技术有明显优势,突破了传统传媒技术的许多技术瓶颈,引领着我国传媒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媒体时代。

2 新媒体

2.1 内涵

新媒体是依托了21世纪的新信息网络时代技术,是媒体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内涵而言,新媒体是指在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社会信息传播领域所出现的建立于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够提高信息传播范围、速度和方式,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在新媒体的世界里主要包含了光纤通信网络、电脑数据库、卫星通信和卫星直播系统。它借助了人们日常中应用的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电视等平台,实现了体现当代媒体传播价值的又一新渠道,也成为了信息传播的新载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是更为贴近当今社会发展节奏的媒体形态。

2.2 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新媒体作为信息时代日渐成为主流的媒体力量,它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甚至大有取代传统媒体之势。新媒体的这种竞争力来源于它自身的技术与个性。

邓小平先生曾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媒体也正是如此。新媒体能够立足于当今社会,是因为它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科技优势,特别是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对于新媒体的产生更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媒体能够突破时间和时空的禁锢,将每个人和每个时间都能通过网络联系起来,它同时也实现了不同群体、不同领域个体的联动,将世界中所有的资源整合到了一起。这种科技所带来的无限魅力的确能让它成为全世界大部分人群所追捧的传媒方式。

目前,新媒体支持下的受众群体绝大多数都是70、80、90后这些社会主要消费阶层。新媒体也正是利用这些年轻一代思想不拘谨、更加开放、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喜欢分享交流的心理状态。新媒体的主要媒介互联网恰好创造了这样一个空间和渠道,让更多人群趋之若鹜。这也是新媒体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又一因素。

近年来,我国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作为财富资源聚集的一大环境是新媒体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所带来的。例如,阿里巴巴所创建的电子商务体系,已经成为了我国商业界的龙头产业。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让网购成为了当今主流,更多大大小小的商家企业纷纷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创自己的业务模式,这给新媒体提供了空前的经济支持,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产业链布局和市场规划。

2.3 新媒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媒体技术始于网络,也会发展于网络。网络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依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媒体传播的主流载体。目前,几乎所有的媒体和企业都通过网络传播来宣传和展示,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另外,新媒体技术也会向着移动化与个性化逐渐发展,通过移动终端的信息传输功能,它可以让人们在随时随地都能够感受到信息的存在,而且信息的发布与订制将更加的满足个性化需要,它也能够实现信息的个性分析、任意包装、自动发布和用户反馈。作为未来的第五媒体,新媒体技术已经在逐渐展现它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3 总结

我国媒体产业在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演变与技术革新后,已经迎来了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基础的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即时信息的渴求与新兴事物的追求。世界每一秒都在发生着改变,新媒体技术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它能够利用自己的科技魅力抓住每一秒的世界即时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作为继广播、电视、报纸后的第四代媒体,新媒体已经打破了传统传媒体的限制,敲开了指引人们迈向未来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邱宏.我国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3,(22).

[2]孙宝传.传媒技术未来发展的八大亮点[J].中国传媒科技,2004,(7).

[3]王兴良.新媒体竞争下的传统电视媒体转型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中国电视传媒的产生与发展 篇11

关键词:传播媒介 电视传媒 发展趋势 天人合一

1 传媒历史

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总会带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艺术形式等。媒介的交汇也是新媒介诞生的时刻。

1.1报纸媒介

唐朝初期,中国便诞生了最早的报纸《邸报》,以发布皇帝的诏书、命令。十三、十四世纪的欧洲也出现了最早的报纸雏形“新闻信”,报道市场行情和商品信息。印刷术传入西方后,报纸渐渐风靡起来。几百年以来,报纸媒介依旧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变革,如今的晨报、晚报、周报、日报已令人目不暇接了。发展至今,电子版报纸阅读下载等“新鲜”事物也层出不穷。但报纸的新闻受众正加速度地被电视、互联网所分流。

1.2 杂志媒介

中国从1915年的《青年杂志》的创办便开启了杂志的新时代,杂志的内容一般在学术与时事这两块,较报纸更为知识化、专业化、深度化,其受众也主要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收入人群。近年来,杂志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电子杂志深受广大读者喜欢。但杂志期刊也不可避免地饱受互联网的冲击。

1.3电视媒介

参见第2章“电视传媒的演变过程”。

1.4互联网媒介

互联网起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加强军方信息交流,而研制的军用网络是互联网的雏形。1990年,互联网才向民间开放,成为民间传播信息的工具。 作为全新的传播工具,互联网拥有传统传播工具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如信息多元、覆盖面广、互动良好等。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5电信网媒介

手机短信息的出现比互联网更晚,短信、视频等电信网媒介的出现为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具有短、快、覆盖面大和无线移动等特点。

2 电视传媒的演变过程

1925年,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成功完成传送和接收画面的试验。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始播送节目,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开始。 1954年,美国试验彩色电视成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视传播手段由过去的地面微波传送、局部覆盖,发展到利用同步卫星转播电视节目进行洲际传播。电视也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无线电视到有线电视,从平板电视到液晶高清电视、数字化立体电视。“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而电视传媒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体育、教育和文化等事业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电视功能多样,集报道新闻、传播知识、娱乐消遣、提供社会服务于一身,可以说,人们需要传播的所有信息,几乎没有电视不能传播的。

3 中国电视传媒的历程

1958年随着北京电视台的开播,中国电视传媒诞生了。中国电视传媒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年至1973年)黑白电视阶段。电视技术主要依靠自力更生研发制造,此时的电视还不足以称得上是大众传播媒介,电视节目传播只能是小众传播。

第二阶段(1973年至1984年)彩色电视阶段。先进的电视节目采制和传输技术和设备开始出现,电视接收机成为热销的家电产品。电视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媒介。

第三阶段(1984年至20世纪末)电视节目立体传输阶段。电视已经成为大众传播中位居首位的媒介,开始形成卫星、微波和有线电缆光缆相结合的立体传输覆盖网络。

第四阶段(20世纪末至今)数字技术对电视新闻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视直播卫星、数字电视、数字转播车、各种音像记录器材以及图文电视纷纷步入社会生活,给电视新闻采制、播出、传输覆盖和接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 电视传媒的发展趋势

4.1商业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的电视传媒可谓国营、私营、社会公营的三分天下。以后,众多国家都开始对本国的电视传媒体制进行改革。如欧洲的公共电视正受到来自商业电视的巨大竞争,商业电视所采取的节目编排、内容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营电视、公共电视,商业电视几乎占领了多半观众。

4.2集团化

从世界产业发展史来看,资源总是向着垄断企业转移,企业也逐渐走向垄断和集团化。美国1992年电视传媒产业主要掌握在23家企业中,而随着电视传媒行业进一步大型化,到20世纪末,已主要掌握在10家大公司手里了。

4.3数字化

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出现,给电视传媒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3D技术的广泛应用,立体电视节目在2009年就已经问世。网络电视、交互电视、手机电视等数字传媒技术的进步,大大拓展了传统电视的业务领域。而纯电视行业本身存在的技术力量、管理体制等缺陷,都将制约电视产业进一步的发展。

5 道家思想看传媒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教尊奉的至高圣经,同时也是百家、千君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以及后人治世、治企、治人的理念启蒙和理论基础。老子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总结有以下规律:

(1)阴阳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的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阴阳结合体,紧密相济。

(2)虚静无为说。“虚其心,实其腹。”认为天人合一应以“虚静”即和善为目标,以达至最完美的自然境界,而不是单纯地热衷于表面铺陈。这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相生相克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说明事物间的相生相克的两面性。

(4)以柔克刚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用水作比喻阐明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上述老子的哲学思想,作为普遍性的真理,得到各种不同学科及学说的广泛引用和尊崇。各类媒介也是这样,其都有自身的特点,一种媒介完全取代另一种媒介是不可能的。但一种新媒介的出现,会使原有媒介产生一些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何况受商业利益驱动,各媒介对受众的争夺是长期的,各类媒介乃至同一类媒介中的不同单位间的竞争是激烈的,然而技术的发展,使各类媒介之间不再像过去那样径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6 中国传媒业的科学发展

2005年5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最早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手机电视的运营牌照;2006年,中央电视台,获得了第二张全国手机电视运营牌照。央视手机电视和东方手机电视都依托强大的传统电视传媒为基本内容本源。就传播模式而言,两家都同样采取了通过现有移动通信网为传播渠道的“电信模式”。此外,还有专门为手机电视架构手机电视广播网的“广播模式”上海文广旗下东方明珠公司正在对这种模式的手机电视进行技术和试商用。

2008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要求:广播电台、电视台必须把发展新媒体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08年4月1日3G网络的正式启用,标志着向手机电视开始过渡。手机电视具有网络点播和电视直播相结合的个性化程度高的特点。但因手机屏幕小,经常晃动,对清晰度要求较高。

2010年1月,中国国务院发文,在中国将实行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通过技术革新,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中国电视传媒事业真正开始面对后继者电信网与互联网的冲击,但到现实,三者不可为敌,应各尽其用,坚持“在竞争中做大,在做大中做强”的原则,以天人合一观来顺应同行竞争与自我腾飞的关系。

7 结 语

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是“点对面”的单向形式,其传播过程中话语权不平等,不能相互直接交流。而近年来网络积极吸纳电视的传播优势,加速了网络电视的兴起,大量受众被网络分流。

所以,强化电视传媒的“电视特征”这个优势是电视传媒赢得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电视节目的个性、电视传媒专业化水平、电视传媒的平民化、娱乐化。相对于旧媒介(报纸、杂志、电视等)和新媒介(互联网、电信网、有线网)而言,当今中国电视传媒正处于或是倒退,或是腾飞的十字路口。而腾飞的重中之重是电视传媒应主动消解与传统媒介——广播、报纸和新兴媒介——互联网、电信网之间的边界,消解国与国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实现真正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作者:汪丹,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影视传媒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国出版传媒并购发展研究 篇12

外国出版传媒在很早以前就采用了适应市场的运营方式,所以并购的历史长、体制成熟。研究外国出版传媒业的并购历史,对于我国的传媒业并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随着西方经济的发展,西方传媒业共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

(一)第一次并购浪潮(1898~1904)

第一次并购浪潮起源于19世纪末期,在1898~1902年达到顶峰,又在20世纪初结束。这次并购活动的特点是行业上多为传统工业,而且规模较大、范围较广,从而形成了很多的行业垄断。报业作为传统传媒的代表参与了这次资本主义世界的并购浪潮,并产生了最早的新闻传媒集团。报业的初始报社纷纷展开并购,建立新闻传媒集团,控制新闻传媒业。这次并购浪潮在1904年结束,结束的原因是1904年美国股票市场崩盘,导致企业缺乏并购的融资来源,进而平息了第一次并购浪潮。

(二)第二次并购浪潮(1916~1929)

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不同于第一次为了垄断而并购,第二次并购是已经垄断的大公司主导的、为了形成寡头而进行的并购。在这次并购中,企业逐渐注重经营和盈利,被并购公司也从被动兼并转变为主动出售。企业并购体制逐渐成熟。许多企业进行跨行业合并,从而产生了综合性企业,加剧了市场上的竞争。

在第二次并购浪潮中,报团实力大大加强,大型报社顺势尝试跨行业的经营。其中赫斯特报的拥有者赫斯特将报团逐渐打造成一个庞大的媒体报纸、杂志、特写辛迪加、无线广播以及电影等,在1935年拥有26家日报。通过一系列并购,报业的垄断格局也逐渐形成。

(三)第三次并购浪潮(1965~1969)

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二战战后时期。这次并购浪潮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1967~1969年达到高潮,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这次并购以混合并购为主要形式,产生了一批更大、更全面的大型垄断公司。本次并购浪潮期间形成了大量的综合型企业,但这些并购并没有明显地加重行业的垄断。

在这次并购期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体发展迅速,不断地挤压着传统纸媒的利润。另一方面,美国通讯委员会(FCC)对传媒业的管制也不断加强,制定了一系列的反垄断政策,比如:媒体不能相互持有股权;一家公司在一个市场只能拥有一个电视台;一家公司只能运营一个电视网,等等。

在这次并购浪潮中,除新媒体发展外,另一大现象是并购逐渐走出国界,放眼全球,出现了多个跨国并购的成功案例。1935年,加拿大人汤姆森进入英国传媒界经营电视业,吞并了肯姆斯莱报团形成“汤姆森集团”。1966年,该集团购入严重亏损的《泰晤士报》,轰动一时。20世纪60年代,斯克里普斯霍华德、赫斯特和纽豪斯成为美国最大的三家报业集团。

(四)第四次并购浪潮(1984~1989)

第四次并购浪潮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于1988~1989年达到高潮。在这次并购浪潮中,出现了弱者并购强者的杠杆并购形式。并购企业的范围逐渐扩大,目标也立足全球,放眼世界,发生了更多的跨国并购案。

在这次并购浪潮中,出现了大量的新并购方法,呈现了新的特征。投资银行的作用日益呈现,给并购活动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开始出现了垃圾债券。而且这次并购更具有策略性,单纯的无关兼并减少。并购活动逐渐规范并更加积极地进行资金的运筹。得益于债券资金的使用,小公司并购大公司日趋简易。并购活动的国际性日益增强,西方发达国家相互兼并,跨国大型企业的兼并案频频出现。同时,政府的政策行业管制逐渐宽松,促使并购活动进一步增加。这次并购浪潮的规模之大,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风起云涌的第四次并购浪潮中,传媒业随之进入加速并购发展期。从澳大利亚走出来的默多克疯狂发展,在收购了都市传媒的6个大型电视台后成了美国第四大电视网络公司。德国的贝塔斯曼也趁机进军美国,控制了美国22%的纸皮书市场。1989年,时代公司以151亿美元并购了华纳公司,组建了时代华纳公司。

(五)第五次并购浪潮(近期)

第五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且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次并购浪潮的政治背景是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国家进入战后最长的扩张期,政府的管制进一步放宽。在这次并购浪潮中,强强联合所占比例比较多,并购金额巨大。而且不同于以往,跨行业并购逐渐减少,垄断行为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默许甚至支持。这次并购极大地冲击了市场结构,大企业的优势日益明显,刺激更多的企业参与并购。

在第五次并购浪潮中,中国也占有了一席之地。过去几年,中国企业的并购数量一直以70%的速度增长。2004年,联想公司更是通过兼并IBM的个人电脑部分,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在这次并购浪潮中,传媒业也丝毫不逊色。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公司成功合并,一度轰动了世界。在这次并购浪潮中,传媒业的世界格局大体形成。第五次并购浪潮至今仍然持续,并购行为也更加成熟。

二、并购活动的类型

由于国外传媒业的并购活动要比我国成熟很多,所以了解外国传媒大业的常见并购经营方式十分有益于中国传媒并购活动的开展。经过分析,外国传媒业的并购经营有以下几种目的。

(一)以并购的方式获得新部门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综合型企业的优势逐渐体现,传媒企业也要随着自己的需求建立新的部门,获得新的能力。传媒企业获得新部门,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直接创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运营能力,并购其他企业来获得新的部门。自己创建虽然花费的资金少,但是从零起步,风险较高,时间较长,容易错过好的时间窗口。并购获得可以直接获取原公司的市场资源和品牌资源,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时间,但是前期需要的资金较多,还要对新公司进行整改合并,难度也很大。从国外传媒业的经历来看,绝大多数传媒集团都采用了并购而没有通过自己直接创建的方式获得新部门。

(二)以并购的方式完善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给一个公司提供了发展方向。公司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很多公司的并购活动,都是服从公司战略的指导。

(三)干预行业资源,扩大经营规模

扩大经营规模常常是传媒企业实施并购活动的重要原因。在企业实现扩张之时,并购其他企业要比自身扩张要好很多。一般来说,如果合并后的新公司的总体实力高于原公司的实力总和,即可算作产生了“1+1﹥2”的效果,即协同效益。产生协同效益也是扩张型并购的主要目标。

公司发展的不同时期,其并购的目的会有所不同。若企业规模尚小,尚处于成长期,进行企业并购多是为了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若企业是已经初具规模的传媒巨头,其并购活动就会更多地考虑协同效应。

三、并购模式

并购活动中,被并购的目标公司类型也是购买方需要考虑的重点。根据被并购的企业类型不同,国外的传媒业并购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几种。

(一)横向并购模式

所谓横向并购,指的是处于同行业中的公司之间的并购。一般二者之间多具有竞争关系。在传媒业中,横向并购一般体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同类媒体的并购,另一种是综合型集团之间的并购。进行横向并购的效果包括使经济更成规模、消除竞争、拓展市场、增强实力。在行业初期,并购多为横向并购模式。因横向并购可产生规模经济、消除行业竞争,故横向并购是各国反垄断的重点。如果并购的各方在合并后实力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其并购意向就会使政府非常的恐慌,并试图以反垄断为由破坏掉他们的合作。不过从近期各国的政策来看,政府对于横向并购的敏感度正在逐渐降低。

(二)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指的是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进行合并。纵向并购在传媒业中体现多为出版企业并购印刷、发行公司,或电视制作公司并购电视台。与横向并购不同,纵向并购多追求效率的提高,而非实力的直接增强。纵向并购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可以将上下游企业归入控制,以求生产、交易和代理成本的降低,和时间、企划的协作,将市场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传媒企业的纵向并购,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稳定性。电影电视制作企业如果可以控制发行、播放渠道,无疑会让自己如虎添翼。另外,纵向并购还可以在扩大规模的同时避免政府部门的反垄断审查。

(三)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就是既不并购自己的竞争对手,又不并购自己上下游企业的并购方式。传媒行业的混合并购一般是指媒体企业实施超出自己系统范围的兼并,以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这种方式实施兼并,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还可以降低风险,增强稳定性。传媒行业通过混合并购整合资源,促进新媒体的融合,还可平衡营收。

(四)影响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的因素

如果没有选择合适的并购模式,就不能获得足够好的效果。一般来讲,影响企业选择其并购模式有以下原因:企业的产权、企业的发展战略、所在行业的市场结构。

在众多企业中,业主制与合伙制自然人的产权制度往往更倾向于扩大经营规模、获得更大利益,故实现并购活动较多。除产权制度的影响外,企业的发展状况也是影响并购活动的重要原因。传媒企业发展初期,多规模不大,规模较弱,故多采用横向并购的方式整合业界。而当企业已经获得一定发展时,就会转而选择纵向并购的方式,打通供给、产出、发售之间的隔阂,从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延续自己的市场活力。

企业并购活动的进行,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制定的发展战略。传媒企业也是如此。发展战略多基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一旦确定便不会轻易改变。所以,企业的并购有很多也是服从企业发展战略的结果。如果说传媒企业并购的内因包括发展战略、发展阶段,那么市场结构及政府管制政策就是企业并购的外因。市场的自由度、政府的扶植与管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并购的实施。

四、我国传媒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展望

在我国传媒业发展初期,曾走过一些弯路,迷信了苏联的意识形态为先的理论,忽视了传媒业的市场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传媒业的发展也逐渐和世界接轨,传媒企业并购案也逐渐规范起来。

中国传媒企业通过并购发展,一大优势就是政府政策的扶植。早在2001年,政府就开始着重促进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在2003年发行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屮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试行》中,明确指出国有发行集团、转制为企业的科技类报刊和出版单位,在国有投资主体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国内其他社会资本投资;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企业,符合条件的申请上市。在这些政策的鼓励下,我国的传媒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

五、结语

我国传媒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期间,有进步也有不足,有优势也有挑战。但是我国的传媒企业毕竟起步很晚,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外国传媒业的并购,从而制定我国传媒业的发展策略。相信通过对外国企业的透彻分析和对本国的摸索,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前途必将更加美好。

摘要:传媒业在现今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业的繁荣,不仅可以拉动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向,还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我国的传媒业在初期发展过程中过度注重意识形态的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经济性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传媒业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发展至今已小成气候。然而,我国的传媒业因发展过晚,不如西方传媒业经营经验丰富。所以,本文在分析外国传媒业并购历史及并购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传媒业并购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媒业,国外传媒业,并购,跨界

参考文献

[1]王菲.中国出版传媒并购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

[3]张梅燕.从大并购到大融合:中国传媒业发展趋势[J].开放导报,2016(02):64-69.

上一篇:电视节目体系下一篇:新疆出口贸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