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2024-10-31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精选12篇)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篇1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公众的影响。从企业形象谈起, 对企业公关危机的处理和危机处理得相关步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危机,企业形象,现代企业

1 引言

现代企业组织在经营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企业组织形象受损、企业美誉度大幅度下降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因此深刻领会企业危机管理的真谛, 掌握危机管理的基本方法、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摆脱公关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就变得尤为重要。

三鹿集团由于奶粉事件而破产, 让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到企业是可能由于公关危机事件而死掉的。长久以来人们都有一个误区, 那就是:组织形象是一种储备, 储备的越多企业往往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就可以损失形象而度过难关, 知名企业往往不会由于一两件危机事件而被公众抛弃。但是, 我认为, 越是知名企业, 越容易由于企业形象危机而被市场淘汰。

在公共关系学里, 经常会用组织形象四象限图来研究组织形象如图1:

我们可以看到在途中企业处于B区域为最佳。此时企业的知名度最高, 美誉度也是最高。而当企业处于D区域为最差, 此时企业美誉度最差, 但是知名度却很高, 属于臭名昭著的地步。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 当企业处于B区域时, 也就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区域, 企业如果经营不慎, 突发事件导致企业美誉度下降, 那么企业的高知名度对于企业就变成了灾难。企业形象直接由B变成了D。比如康师傅的水源危机, 由于消费者质疑康师傅的包装上所写的选用优质水源, 而康师傅有无法解释优质水源的来历, 导致企业的诚信问题被媒体所关注。最终由于企业的高知名度而形成企业的诚信危机。

因此, 现代企业一定要重视危机管理, 同时越是知名企业越要把危机意识作为经营哲学中重要的一环。

2 危机管理相关理论

2.1 危机管理的概念

企业公关危机管理其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危机管理主要是指当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如何利用企业自身原有的影响力, 发挥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动性,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重新塑造形象。而广义的公关危机管理则是指企业的公共关系人员在危机意识的指导下, 根据危机管理计划, 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公关危机事件进行有效的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狭义的公关危机管理其实仅仅包括了控制和协调处理两个部分。

2.2 危机管理的流程

这样我们发现, 危机处理应该遵循着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这个程序。我们把这四个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1) 预测、监督 (危机发生前) ; (2) 控制、协调 (危机发生后) 。

但是其实很多做营销的人都认为危机管理就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危机事件后进行介入, 帮助企业摆脱危机, 重塑形象。但是三鹿事件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仅仅是在危机出现后才介入干预的话, 往往效果很差, 甚至企业也会陷入破产的境地。

3 危机管理的方法

3.1 案例分析

那么, 如何科学的进行危机管理呢?先讲述一个故事。先秦道家及兵家著作《鹖冠子·世贤第十六》中有“魏文王问扁鹊”的故事:

卓襄王曰:“愿闻其数。” (庞) 暖曰:“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 中兄次之, 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 未有形而除之, 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 其在毫毛, 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 镵血脉, 投毒药, 副肌肤, 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卓襄王说:“希望能听听您的教诲。”庞暖说:“大王难道没有听说过魏文侯问扁鹊的事吗?魏文侯曾经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 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呢?’扁鹊答说:‘我大哥医术最高, 二哥排第二, 我最差。’魏文侯又问:‘那么能不能说说原因呢 (为什么你最出名) ’扁鹊回答说:‘我大哥治病着重于人的神情, 在病灶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把病除去了。由于人们不知道他能在事先就铲除病因, 因此他的名气仅限于我们家里, 无法传出去。我二哥给人治病, 在病情初起之时就把人治好了。因此人们以为他只能治治一般轻微的小病, 而他的名气也只限于本乡邻里之间。像我扁鹊这样治病, 在经脉上穿上针管来放血、用上苦口的汤药、拿草药在皮肤上热敷等, 是治病于病情危重的时候, 人们都看到起死回生, 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 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万事在于预防。要善于见微知著、防患未然, 如果只是在“病情”显露时再“下猛药”、“动手术”, 即便治好了也会元气大伤、寿命打折。企业管理也是如此, 危机管理的重点就应该放在预防和监督上, 要建立起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

3.2 危机预防系统的构建

(1) 组建公关危机管理小组。

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 成立危机小组是企业对违纪进行科学预测与决策、防止危机最终发生的最有效途径。

小组的成员主要有企业决策人、公共关系主管、生产、质量监督检验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企业法律顾问、企业宣传部门、企业客服人员。

小组的主要作用在于建立公共关系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快速准确搜集企业内外部各种不利信息;全面、准确筛选信息, 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分级别预测;及时报告企业决策层, 督导相关企业部门解决问题。

(2) 对危机进行预测。

企业同时还应当对危机的发生进行预测。包括预测危机发生的概率, 危机发生的规模;同时还要对危机进行分级。

①轻微级:

企业由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导致消费者利益和企业利益受损。比如地震、火灾或洪水等;

②一般级:

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比如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问题导致媒体;

③重大级:

由于企业的自身原因导致消费者利益受到巨大损失。比如由于产品或者服务的重大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死亡。

(3) 进行模拟危机训练。

模拟危及演练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危机意识、及早做好危机的应对工作、培养危机管理小组应对危机的能力。其主要步骤包括:

①组织专人对近期发生的相关企业危机时间进行搜集, 编辑成册、或者在企业的内部刊物上进行刊登;

②聘请公共关系专家对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帮助其树立危机意识;

③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危机实战演练, 帮助相关人员熟悉危机处理流程。

4 结论

在现代的信息社会里, 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关注, 如何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防止企业出现危机事件, 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危机管理, 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把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参考文献

[1]赵敏, 韩英, 司孟月.公共关系学[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8.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篇2

作者: 苏州百胜动力机器有限公司陈瑛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必然要求各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合作,因此,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要善于抓住机遇,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灵活处理和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增强企业自身及其他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使各方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与统一。关键词:财务管理;构架;对策;探讨

财务管理指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理财。既要理顺企业资金流转程序,确保生产经营顺畅;又要理顺各种经济关系,确保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得到满足。

1.企业财务管理的构架

财务管理的内容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即对企业资金筹集、投向和日常运用的管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1资金筹集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财务管理部门必须为企业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满足企业生产和企业拓展的需要。但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资金,其使用成本也各不相同,如果不慎重选择筹资方式,可能造成过多的筹资费用,从而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必须对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加以比较和抉择,使一定时期的资金来源及其数量同企业的经营需求相一致。

1.2资金投放

企业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把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以便取得盈利。企业可把筹集到的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形成对内投资,也可以用于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形成对外投资。财务管理部门要与有关管理者共同决定资金的投放,做出有关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企业资金利用的决策,决定企业所需要的全部资产的数额,以及投资的结构和组合,以便企业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1.3收益分配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利润,也可能会因对外投资而获得收益。企业的利润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企业进行收益分配体现了企业履行其承担的社会责任,要力求做到各种利益之间的均衡。首先,要依法纳税;其次,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公益金;最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1.4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日常资金管理是理财工作的重点之一。营运资金管理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例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是否适量供应,各项生产性费用支出是否按时结清,产品销售收入是否及时收取,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是否得以有效使用,等等。有效地保持企业资金收支平衡和企业现金流量的顺畅,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操作的目标。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具体表现为:竞争能力、获利能力和增值力、偿债能力与信用水平、资金营运能力、抵御风险能力等五个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大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的最终目标,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最大。但由于“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值、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往往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的短期行为,所以逐渐被实践所否定。其主要表现为:

2.1以计划经济为核心

在资金管理方面,主要是资金定额的核定方法和资金计划的编制方法;在成本管理方面,主要是成本降低指标的测算和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在利润管理方面,主要是利润指标的测算和利润计划的编制

方法。所运用的这些方法都是对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与体现,但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经营决策的信息。

2.2基本不考虑风险因素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主要是执行国家的有关计划,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种指标,完成了计划,企业的财务活动就已基本确定,很少谈起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经营风险问题。这样,在企业主管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眼中的风险只是忽视或假设。

2.3经济管理体系不够完整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对企业经营预测研究的很少,对经营决策基本不涉及,这样就失去了企业利润的真正体现。比如:有财务预算方法、财务计划方法、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控制方法,却缺少了财务决策方法。现今提出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虽然克服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资本增值的要求,但其优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我国当前还只能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并不大。又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人提出了以现金流量最大化、现金股利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等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这些目标仅使财务管理在某些方面可供选择,并不能代表财务管理的总目标。

3.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对策

3.1树立人本化的理财观念,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财务关系,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就是基本趋势和客观需求,我们应创立新的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理论,以适应人本化理财的要求,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一般认为,对核心层企业宜采用集中财务体制,对紧密层企业宜采用管理的分散的财务体制,即由集团总部做出重大财务决策,由紧密层企业做出次要的财务决策及执行总部决策,对半紧密层企业宜采用受控制的分散的财务体制,即总部通过内部制度来间接

影响或控制下属企业的财务决策;对松散层,协作层企业则采用完全分散的财务体制。也就是我国现今执行的财务核算管理委派制度,且要层层监控,以便使财务管理目标顺利实现。

3.2规范财务信息体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决策所需信息将公司财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汁制度的前提下,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标准财务信息系统。只有在统一标准下产生的信息,才可以被更快捷地汇总,并具有更高的可比性,使信息达到充分地共享和有效地利用,帮助决策者了解、管理公司,做出合理的决策,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同时财务决策需收集大量数据,如历史数据,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和前瞻性信息,光靠手工去统计、整理、分析这些信息,显然费时费力,容易出错。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决策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和人工成本,信息得以最快捷的通道反映。信息因为及时准确成为真正有效的信息,公司和公司管理者成为最大的受益人。所以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提高准确度和效率。

3.3有效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尤其要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中不能就资金论资金,不能只注重质量和成本的管理,而应从更大范围上着手,不能仅仅停留在融资和资本分配的表层状态下,目前还应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品牌的管理等。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最为重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因此,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很重要。但是,在传统预算下,人力资源只能转化为直接人工小时而编制直接人工预算和费用预算。这充其量不过是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而已,不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配置,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相当大程度的脱节。因此,企业需建立吸引、培养、留住人才的报酬机制,在注重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注重无形资产的创建和管理。以品牌为先导,在优秀人才的努力下,通过优质服务,开拓企业特色的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突破“物尽其用”的局限,将视野拓展和延伸到如何使企业“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领域,把“物尽其用”置于“人尽其才”的基础上,全方位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相关信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问题。

3.4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管体系

财务监管体制应涉及到企业资金的筹措、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和控制、债权、债务管理,财务收支计划、财产、物资的管理、工资的管理、利润的计算和分配、内部审计稽核、等,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正规化。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管体系能使财务监管工作有章可循,为财务监测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为此,企业应配备高素质的人才,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财务监管,如对资本的结构及增减、对外长期投资及时资本性投资事项,对外担保事项,关键设备物的抵押、财务预算、工资及利润分配方案、经营业绩考核及奖励、成本计划及控制、价格的确定及调整、贷款回收政策、货物采购计划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财务监管,以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3.5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促进竞争与合作的统一

实施企业风险管理是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再监督,以便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点,把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与此同时,能够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符合性测试发现内控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企业风险管理还能起到预防风险与警示的作用,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控制度,由相关部门或人员具体实施,事先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把风险消灭在发生之前或萌芽状态,而当风险产生并造成损失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措施,发挥风险管理的警示作用;企业风险管理的开展还有助于提高外部审计质量和效率,一方面将有限的资源用于高风险领域,另一方面,降低外部成本,提高效率。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财务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建立和引入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

在完善我国财务管理方法时,我们应构建以决策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因为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盛衰成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核心是财务决策,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财务计划是财务决策的具体化,财务分析是为了发现成绩,找出缺点,以利于今后的财务决策。另外需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体系。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竞争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因此,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承担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为此,必须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还要不断推广和应用定量的财务管理方法。在未来的财务管理中,数学将得到广泛的应用,财务决策的数量化也会更加受到重视。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不能仅仅根据大概的估计来做出财务决策,而是要凭数据说话,以数量分析为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性,使企业财务管理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斌。《财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2]赵树基。《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9月。

现代企业的金融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金融;管理;作用

目前,现代企业在市场中所面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在这一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倾向于进行金融管理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因此对于现代企业的金融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内容与意义分析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内容与意义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合理利用企业资源等方面出发,对于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内容与意义进行了分析。

1.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得到发展。众所周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金融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循环系统,并且金融系统本身也在不断的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在这一前提下是否能够将金融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则是直接的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企业金融管理中的的各项活动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因此这也说明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把握住金融管理所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2.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可以起到促进企业适市市场环境变化的作用。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调节和变革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适应外部大环境的不断变化。最终能够有效的达到“适者生存”的目的。其次,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否顺利的把握好企业的金融管理实际上会关系整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是一个企业能否取得长足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金融管理能够让企业在拥有一定的资金做支撑的前提下更好的获取自由资金、银行借贷和金融市场融资,最终能够让企业以不变应万变,在市场发展中具有更强的主动性。

3.合理利用企业资源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对于提升企业资源利用合理性有着很大的帮助。一般而言,在现代我国的市场经济中,企业想要正常进行经营运转则需要金融活动来做保障。在这一前提下企业是否能够维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则需要企业自身对外部市场大环境的把握和判断。其次,企业在合理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还应当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来做好金融管理工作,最终能够起到让金融活动为企业保驾护航,不断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作用。

二、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工作要点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的工作要点有很多,以下从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出发,对于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工作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1.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企业在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针对企业在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迅速的成立其专门的金融管理部门,然后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吸收专业金融管理人才对企业金融进行管理。其次,企业在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的明确分工和责任,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于企业资金流动、借贷情况等进行专业管理,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其他工作的顺利展开。与此同时,企业在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的过程中还应当着眼于解决改善企业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汇总实行合理有效的信用评定政策,从而能够建立起更加规范化预算编制体制,促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2.完善預算编制工作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企业在完善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对于企业运营中产生的资本,财务等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和方案,并且在此基础上严格的按照预算编制进行经营活动,从而能够对于预算编制进行监督与考核。其次,企业在完善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持续的规范企业预算编制,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企业信用评定等级评定。与此同时,企业在完善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于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和企业效益等有一个信用评定,这本身是企业之间合作的前提,与此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最终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金融风险并且可以减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不必要的资金流失。

3.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有效支持。企业在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当深刻的了解到信息就是财富这一金融系统的客观规律,并且以此为前提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金融管理信息系统。其次,企业在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的提高金融管理工作效率,从而能够在此次基础上更加有效的预知金融风险,从而为企业经营发展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并且显著的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结束语

企业金融管理工作不仅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融资风险的存在,还能够对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助力。因此,我国的企业需要在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自身的金融管理机制进行完善,才能够期待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松.改革完善我国宏观金融管理体制[J].经济研究参考,2014,12(24):142-144.

[2]关迎军.用心的金融管理方式平定金融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4,3(07):136—138.[3]陈金婷.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中国金融管理的其实[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2):152—155.[4]周建松.如何进一步改革完善宏观金融管理体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2):120-i24.

作者简介:

现代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篇4

1 国内研究情况

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上世纪20年代, 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展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 诸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 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被提出。在上个世纪80年代, 由于经济全球化推进所造成的以劳工问题为中心的新的社会经济问题引发了全球性的社会运动而重提企业社会责任。

Buchholz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指出:第一, 在处理社会责任问题时, 企业应如何配置资源、使用资源;第二, 企业如何有责任心地作出对社会有益的决策。

Wartick和Cochran认为社会责任由社会决定, 企业面临经济责任、公众责任和社会响应等方面的挑战。企业的职责是:第一, 识别和分析与企业责任有关的社会期望变化;第二, 对社会变化的响应提出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 对相关的社会问题作出恰当的响应。

1.2 企业危机管理

Barton在企业层面对危机的概念进行阐述, 认为危机是重大的、不可预测的并有着潜在负面结果的事件, 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为破解企业危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方法和技巧, 美国危机管理大师诺曼·R·奥古斯丁提出了危机管理六阶段论。这六个阶段分别是: (1) 危机的避免; (2) 危机管理的准备; (3) 危机的确认; (4) 危机的控制; (5) 危机的解决; (6) 从危机中获利。“PPRR”模式把危机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危机前的预防、危机前的准备、危机爆发时的应对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

在我国有一些学者认为:在危机发生时, 企业必须要有具体的应对行为, 包括建立应变总部, 制定应急计划等。危机意识淡薄与危机信息预警系统不健全, 导致反应迟钝且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导致危机的主要原因。

2 什么是危机管理

在商战中风险几乎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当今市场竞争加剧, 企业发展面临空前挑战。若企业对风险把握稍有不慎, 就会引起决策失误, 便有可能引发在商战中风险, 无时不有巨大的企业危机, 带来灾难性后果。

危机管理就是要在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 在危机中发现有利因素, 把握危机发生的规律性, 掌握处理危机的方法与艺术, 尽力避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并且能够缓解矛盾, 变害为利, 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比如:美国“911”事件, 如果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恐怖分子还没有劫机时, 就已破获恐怖分子的阴谋, 并绳之以法, 在灾难还没有发生, 就被遏制这才叫做危机管理。

3 企业危机管理的必然性

古希腊哲学家讲过, 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中度过的。危机的出现, 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避免的。《财富》的500强企业中80%的CEO认为, 现代企业界无法面对的危机, 就如同死亡一般, 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有55%的被访者认为危机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转, 而危机困扰公司的时间平均历时8周年。

企业危机爆发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扩展, 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则有可能使一个微小的危机发展成为危及企业生存的重大危机。

4 企业如何有效的进行危机管理

现代企业离不开危机管理, 没有危机感才是企业最大的危机。对于企业来说, 没有危机意识, 单纯的“硬性危机防御体系”是无力的, 超前的、无形的、全面的危机意识才是企业危机防范中最坚固的防线。一般情况下, 根据危机的生命周期和发展过程, 可以把危机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危机前管理、危机中管理、危机后管理。同时, 在危机管理的每个阶段都要根据危机的发展情况进行信息的记录和反馈。

4.1 危机前管理

在危机预防中, “病原”的发现和根除是非常关键的。发现和根除“病原”, 能成功避免危机, 这涉及对组织管理模式的挑战。比如在2008年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 以至于导致了整个奶粉行业的空前危机, 往饲料中加三氯氰胺成了奶粉行业的“潜规则”, 奶粉企业不是不能检测出来, 只是被“潜规则”所麻痹;也不是没有发现可能导致企业危机的潜在因素, 但是没有承担责任, 结果为了赚钱而不惜危害婴儿。反之如果有的企业把这危机的苗头消灭掉, 那么将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机会。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企业要想有较强的“免疫力”, 就必须加强危机的预防。预防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危机管理机制, 将危机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在不断变化, 致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 种种问题的累积就会导致企业经营或生存危机。“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任何危机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征兆, 对企业危机进行管理, 就是要建立一套规范、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和预警系统, 有效地侦测、识别这种征兆, 采取措施进行积极稳妥的处理。

根据需要企业可以调整组织结构, 建立危机管理中心。它是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 高层以危机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存在, 由最高领导者担当委员会主席, 并从各个职能部门抽取核心的管理骨干担当委员。危机工作小组的目的在于有系统、有计划地收集危机信息、处理危机因素, 使危机防患于未然。比如:麦当劳就有一支危机管理队伍, 责任就是应对重大的危机。这支队伍是由来自于麦当劳营运部、训练部、采购部、政府关系部等部门的一些资深人员组成。在这个团队中分工明确, 要求快速、专业、有效的处理危机, 这样危机处理的好, 危机就会变成生机, 问题得到解决, 并且也会得到顾客的认可。

4.2 危机中管理

这个阶段主要是指通过公关的手段阻止危机的蔓延并消除危机。在危机管理中千万不要忽视媒体的作用。成立危机公关小组, 危机产生后不能回避, 要大胆地面对, 尽快成立危机公关小组, 对危机进行有条不紊的管理;媒体分析, 公关小组必须把危机按其对企业潜在的危害程度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处理、汇总, 比较哪一类危机会导致媒体关注, 采取相应的策略;选择新闻发言人, 危机发生之时如果媒体采访企业的人越多越容易出现口径不一, 所以迅速选好新闻发言人, 有助于统一对外口径, 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发布公开信, 避免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召开新闻发布会, 既要充分准备, 又要及时反应, 避免给谣言可乘之机。

在企业内部与员工的沟通。在企业的所有内外部公众中, 员工是最复杂也是最敏感的。他们关心自己的工作、前途, 进而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与员工沟通的首要工作是稳定军心, 以免耽误了危机以外的领域的正常工作。

危机管理的外部沟通更为复杂和难以控制,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 媒体对信息传播具有很强的加速、放大和扭曲的效应。危机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在公众面前怎样进行有效交流。毕竟, 外界对危机的看法依赖于他们所收到的信息。危机发生后, 外部沟通的对象主要是:消费者、社会公众、经销商、政府部门、竞争者、权威机构。

4.3 危机后管理

当危机基本恢复以后, 企业往往认为已经为危机耗费了太多的精力, 不想再为危机耗费更多的力气, 然而, 危机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企业有必要好好总结, 吸取经验和教训。此外, 危机管理评价是指当对危机的处理暂时完成后, 还需要进一步消除社会影响, 重塑企业形象, 并且认真总结在危机发生时期处理的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为以后的危机管理提供借鉴。

所以说企业面临危机是常态, 企业能够坚强的活下来并壮大起来需要很多因素, 但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任正非的那句“冬天一定会来的, 谁有棉衣, 谁就能活下来”很经典。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篇5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我国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也进一步加深!而且随着市场的健全,人力资源创新成为广大企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要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战略目标,制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具体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制度化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是画圆的工具,矩是画方的工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规和矩,就很难画好方和圆,要想画出合乎要求的方和圆,就要有矩和规的帮助。同样对一个企业来说,要想能够比较顺畅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框架给予支持。企业管理制度之于企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要想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从领导班子抓起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必须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方面的坚持与创新方面,发挥一贯的领导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经理等各领导者同时要积极地制定各项招聘、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2、要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在一个企业里面,只有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还不够,还必须建立与这配套的相应的考核制度。考核是检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评价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可行和便于操作的方法。同时考核工作也需要规范,也要建立制度,而且必须是更具操作性和标准化。

(二、)人员效率化

企业应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在基本时下规范化制度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优化职能,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在人员优 1

化方面,应以提升人员的胜任力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的选任机制、评估机制和培训机制。

在人员的评估上,评估结果不仅仅作为人力资源配置和薪酬管理的依据,更要作为胜任力开发、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在评估过程中,应将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不断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绩效,制定定期评估计划,使评估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实际上,定期对员工进行评估有利于员工完成工作任务、完善自我,在评估的过程中,主要考评的标准一般包括: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经验、素质能力等。

(三、)激励机制科学化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在现实中,企业中的员工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以及员工所处的不同阶段,领导者应该分析其类型特点,采取不同类型的激励技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不同层次的员工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把握员工的需要。

要把企业成千上万名员工凝聚起来,只靠金钱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本的企业文化激励应该提到重点位置上来,尊重员工的人格、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沟通与协调工作,同时注重促进竞争与合作、个性化与团队精神的结合。

(四、)关系柔性化

和谐的企业员工关系能有效降低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恶性冲突,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对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与挖掘员工的心理契约状态,并且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期望,达到双方心理契约的一致。如果企业能负起对员工的责任,员工也会乐于承担起其应尽的责任。

(五、)组织学习化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企业竞争的实质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应该逐渐放在提高组织和员工的学习能力上企业组织要经常性地学习与进步,具体作法如下所述:即使获得相同的信息,今天也会

作出比昨天更好的经营决策,采取成功率更高的行动。不断改进收集经营所需信息的方法以及分析运用这些信息的方法等。不仅经营者和少数优秀职员,而且企业组织内部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充分运用成功率较高的决策和方法。这种企业组织整体共同进步,职员各自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坚持“共享”,将学习结果由组织全体人员“共享”。

【参考文献】

【1】 蒋东良.非战略管理的战略思想,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 赵丽芬.高级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篇6

摘要: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知识经济的到来加速了各界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我国人口众多,各企业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的潜力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现实优势。由此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事关我国企业经济发展后劲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在分析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如何加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具体措施。对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0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对人才的占有和应用状况将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兴衰,而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状况,将直接关系到经济基础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而关键的人才状况,成了目前理论与实业界关注的焦点。

1 存在问题及现状

人力投资是一种具有长期性、间接性、高效益特点的投资项目,它产生的效益是无穷的、潜移默化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估算,物力投资增加4.5倍,利润相应增加3.5倍,而人力投资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7.5倍。只要企业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并挖掘至今未发挥的潜力去实现企业目标,则员工个人生产效率提高50%并非不可能。

1.1 人才流失严重 近年来。人力资源尤其是高含量的人力资源的流失较为严重。首先,从国内流向国外的居多,国内从西部流向东中部的居多,造成被流动地区人力资源紧张和后备人才不足。其次,从人员流向看,流向三资企业居多,博士流向国外的比例特别大,硕士以及博士后也相当惊人。因此,高含量的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对企业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十分严重的。

1.2 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中,过分强调员工而忽视了管理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对象分管理者和员工。从数量上看,员工数量相对大,但从重要性上看,管理者作用则相对大。一个好的管理者,可以带动素质不高的员工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是一个素质不高的管理者,员工的素质再好,这个企业的整体素质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此外,人才资源的使用不当现象极为普遍,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仍是通过行政行为加以配置,有效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2 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2.1 激励机制 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较大,管理工作特别是用人机制也亟待改进,而且激励机制乏力。完善的激励机制可有效的解决企业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吸引人才,防止人才流失,真正实现由人力资源优势到市场竞争优势、生存发展优势和综合效益优势的根本转变。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可有效的吸引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实行员工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并对工作业绩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个人报酬直接与业绩挂钩。通过工资充分激励员工的优胜劣汰机制使现有员工的责任心、危机感大大增强。从而更好的留住人才和吸引确有真才实学的人。

2.2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在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绩效管理发挥着巨大作用。

2.2.1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在绩效管理的第一阶段即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根据组织战略目标与员工共同制定部门目标及员工个人的工作目标。使员工了解组织战略及员工个人目标在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绩效实施与管理阶段,管理者通过观察记录员工的绩效实施情况。及时掌握员工绩效实现情况,发现员工绩效存在的问题,并为员工提供顺利实现绩效目标的指导和帮助,协调员工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在绩效评估阶段,依据绩效计划阶段制定的员工工作目标,对照其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每位员工进行评价。在最后的绩效反馈面谈阶段,主管依据每个员工的绩效评价结果与其进行沟通面谈,倾听员工对评估结果的看法、申诉。为员工制定相应的培训和改进计划及下一个周期的绩效目标。

2.2.2 做好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 绩效管理需要从高层领导、中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的全员参与。这就要求管理者和员工的大力配合。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目标管理和工作分析。目标管理使得管理者和员工对组织目标和个人的目标都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明确自己的工作在组织战略实现中的地位,保障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工作分析的作用是明确各职位的具体职责和需完成的任务,在绩效管理中根据工作分析得出的职位描述来进行绩效指标的设置,进而依据设定的绩效指标对各职位的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2.2.3 绩效过程中进行持续的沟通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绩效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沟通。因此,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必须要有一个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在沟通机制的建设上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公开化,提高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和权威性。同时,通过培养管理者的沟通意识。提高管理者的沟通技巧,可以有助于绩效管理的顺利推行,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管理者和员工不断沟通的过程。

2.2.4 绩效管理结果的正确应用 许多企业中绩效管理的结果一般与薪酬待遇等比较敏感的话题联系在一起。由于涉及所有人的利益,使得绩效管理在推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阻力,进而产生一些人为的因素,影响了绩效管理的客观性。在绩效管理结果的应用方面,正确的用途应该是用来发现每个员工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制定相应的培训和帮助计划,提升所有员工的工作能力,改善每个人的工作绩效,进而促进组织绩效的进步。

2.3 员工培训 任何单位或组织都离不开岗位培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般员工,都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进步、充实和提高,才能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胜任要求不断提高的各项工作。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员工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挖掘员工潜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完善企业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因此,员工培训已成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许多企业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

2.3.1 加强管理,强化激励机制的建立 员工培训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待遇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的规范化建设。从计划审批,到教学管理,检查督导等一系列环节都要有详尽的规定,使员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感到有章可循。同时奖优罚劣。以激发员工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对于优者给予奖励,对于劣者给予处罚。

2.3.2 更新观念,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通过大力宣传,使职(执)业培训成为干部与员工的自觉行为。同时要把员工培训工作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联系起来.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而且,在培训内容上,要让专业技术人员了解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让行政、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和有关质量标准知识,力争培养一批文理皆通、中外并蓄的骨干力量,为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奠定充实的基础。

3 员工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为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建立科学有效的团队管理,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和形成企业的团队精神,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企业状况变化莫测。所以要培养一批具有高度适应性强的员工团队。团队建设离不开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的塑造,离不开创新力、凝聚力的培养。这就要与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评估,员工培训等措施很好的相结合起来。

面向未来,现代企业将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奉行“创新、诚信、责任、感恩”的企业文化理念,以“客户至上、追求双赢”为宗旨,以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准则。不断更新咨询设计理念、创新设计产品,用先进的技术、优秀的质量和满意的服务为业主和社会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王小平.论现代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当代经济.2008.(09).

[2]雷晓天.战略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角色[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 2006.(11).

现代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篇7

1.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 每个国家对于中小企业规模的规定也不相同。但是无论在哪个国家, 中小企业的规模都不能超过2000人, 而从销售额方面来说, 中小企业的销售额一般都会浮动在一定的区间, 一般是大于两千万, 小于四千万。总结中小企业的特点, 通常其产出的规模较小, 可用资金较少, 无论是技术和人才和大企业相比都没有竞争力, 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在受到市场相关因素变动时所受到的冲击较大, 中小企业在对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可控制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中小企业因其规模较小, 经营方式也较为灵活, 在应对市场变动过程中也较为灵活。

2.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当前, 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为放松, 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经营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但是, 中小企业若想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当前,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状况不佳, 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于成本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许多误区, 这就导致了种小企业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中小企业也就难以发展壮大。

当前,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着一些生产局域限制, 企业的生产管理通常局限在对生产领域材料耗费的管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对产品进行开发和售后。许多中小企业的做法还停留在老思想, 但是这种传统的管理思想并不能适应当前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情况, 许多企业对于成本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 都认为成本管理就是对成本进行计算, 通过成本计算取得的实际成本资料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 然后采取相关的办法对其进行改进。虽然这种在事后补救的方法有一定的成效, 但是毕竟费用已经产生, 还是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管理会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不仅从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规律进行了研究, 还根据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在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措施探讨。

二、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企业中, 对于成本管理的观念都十分淡薄, 许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较为滞后, 对于成本管理的范围管理较为狭窄, 成本管理的手段和内容也十分落后, 甚至许多企业并未安排成本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即使安排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不是很高, 根本不能适应现今企业的成本管理需求, 随着中下企业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恶化, 中小企业必须不断降低管理成本才能谋得一条生路, 而这也是保证我国中小企业不断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 我国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淡化、观念落后

当今市场, 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从根本上来说还要归结为对产品的竞争, 企业能够拿得出创新的产品, 并且能将产品成本降到最低, 取得市场主动权的便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但是当前许多企业并没有成本管理的意识, 对于产品成本的把控还不严格, 这就无法取得价格的主动权。例如专业从事SMT来料加工业务的珠海旭佳电子厂就是因为管理者的成本意识薄弱, 只关注企业产量, 没有基本的人工成本统计制度, 没有认识到降低成本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只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才能给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就导致了浪费现象十分的严重, 这种消极的成本管理观念十分严重, 对于企业的打击是十分致命的。

2.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虽然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显著的成绩, 形成了一套关于成本预测、核算、控制、分析的管理体系, 但是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形成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体系, 其管理方法还是很陈旧, 这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并不能够适应当今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市场, 也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经济需求。传统的生产管理中一般都是关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 但是这种管理和监督并没有贯穿企业整个生产和销售流程, 投产前和投产后所投入的管理成本不一致, 导致了整套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 这样便很难达成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

3.成本管理范畴狭窄

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之下, 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较为注重其生产前的管理, 但是对于生产之后的成本管理却没有那么重视, 许多企业只考虑其产品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 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当今我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如果企业不更新观念, 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 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势必会造成其生产和决策过程中的失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从原材料的购买, 到最后售出到下一消费群体的手中, 每一个环节都耗费成本, 所以这一全部周期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制造成本。当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都护士了对下游供应商及顾客的挂历, 只注重对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忽视了事前决策预算管理, 这种只注重短期效益的鼠目寸光式成本管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财务问题。

4.成本管理信息不真实

当前, 我国企业的成本信息与企业的经济责任并没有一定的联系, 许多企业的管理信息不真实导致企业的管理情况不断出现,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 首先是企业对成本信息管理的认识有偏差, 很多企业的领导没有将相关法律放在眼里, 通过做假账来逃税, 这就使得成本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并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其次, 企业忽视了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投入, 也没有在售后上面下足够的功夫, 仅仅在事前对生产成本进行管理是不科学的。

三、中小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来说, 企业内部必须积极主动的加强成本管理才能够给企业找到出路, 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 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不断转变管理观念, 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运用较为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来加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采用以下对策:

1.观念上树立现代生产成本管理新理念

每个企业在成本管理中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 企业领导必须强化自身成本管理素质, 不断加强对成本管理知识的学习。其次, 要注重每个车间之间的成本管理, 企业管理者要从根本上重视成本管理的意义, 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做到勤俭解决, 开源节流,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 也要建立成本责任制, 在当前市场中, 传统的成本管理意识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形式, 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在具体实践中必须不断的对成本管理进行有效控制, 并且结合当前的实际工作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

2.采用科学先进的生产成本管理方法

在成本管理中必须认识到其在每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 在决策之前要对成本管理进行精确预测, 将计划工作做好, 最后形成统一的成本管理方案来对日常工作进行决策和计划。在事中必须对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进行监督, 加强成本控制。事后必须能够对生产成本进行详尽的分析, 对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进行反思与总结, 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在对生产成本控制中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原有流程进行彻底的改造, 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企业生产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此外, 还要强调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的关系, 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 对各个部门进行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3.加强生产成本会计核算

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树立起会计成本的专业意识, 要能够健全会计账目, 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先进的成本核算技术。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特点, 和其他行业进行业务上的交流, 从而全面的剖析成本构成, 将最先进的会计管理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其次, 企业也应该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管理平台进行成本会计控制,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成本会计的管理系统, 这些财务软件不仅要能够满足会计的要求, 还要能够充分反映出成本会计管理信息。中小企业必须能够明确自身职能, 在认证执行国家相关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与相关规章制度, 来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 通过一定的约束行为来对成本会计管理人员建立相关监督体系。

4.优化成本管理手段

当前, 我国企业在成本会计管理这方面的探索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积累了相当多的成本管理经验和方法, 如项目测算法、班组经济核算等。西方国家在成本管理会计上的研究起步较早, 这门学科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一门具有勃勃生机的学科, 在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 许多企业都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成本管理的方法, 也制定了自己的战略方针, 对于产品的管理周期、生存周期企业管理者都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 我国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在学习和引进中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针对我国不同企业的差异性, 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先进的成本管理手段进行学习。总之, 在发展我国自身的成本管理手段的同时, 要加大对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学习,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形成适合自己的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

摘要:为了实现成本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融合, 就要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 在生产经营中做好成本管理。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进而实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员工作效率、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和方针, 提升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盈利状况、扩大市场占有率等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 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我国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传统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存问题, 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因此, 本文首先对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 然后提出了中小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制定一套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有效成本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丽清.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成本控制[J].商场现代化, 2014, 19:142-146.

[2]陈浩.试论企业全面成本管理[J].上海财税, 2013, 03:91-92.

[3]王鸿雁.浅谈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方法[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3, 11:78-79.

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研究 篇8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成本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1. 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是产权清晰的企业

产权清晰是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投资的各方应根据其投资额的多少, 在企业里享有相应的义务, 对企业的产权进行正确的界定, 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所有者, 而不能象过去那样产权不明确, 使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

2.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所有者与经营者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是企业的所有者委托企业的经营者运用其资产进行生产经营管理, 并依法向企业的所有者负责。其职责就是保证投资者的权益, 即资本保全和增殖, 并享受较高的利润分配。只有这样, 才能使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起新型的责权关系。各方各司其责, 各自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关系对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是十分必要的。

3.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间接管理上, 即政府主管部门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来管理企业, 制定宏观调控政策。企业仅仅是生产单位, 而不应承担应由社会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才能集中精力和财力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 实现经营目标。

4.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实现科学化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 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就是要建立起一套先进科学的运行机制,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 也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 同时也是检验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是否成功的标志。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改革的对策

1. 努力提高企业的创新精神, 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创新是改进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的首要问题, 现在我们需要成本管理观念的创新、成本管理制度的创新、成本管理人员及手段的创新。改进成本核算方法, 加大成本控制新力度。要大刀阔斧地改革科研管理体制, 使科研机构与企业、高等院校联系更加紧密, 并走向市场, 形成科研经费的良性补偿和投入机制, 加大对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 使科研成果尽快转为生产力。

2. 开发并应用新技术, 实现成本新突破

企业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选择一些影响重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管理, 分解目标、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时也可以积极开发现代化成本控制系统, 实施生产成本的全天候监控, 实现节能降耗和信息流的科学管理, 为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 为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 加强策略成本管理, 扩产量降投资

应对现有生产装置及制造程序进行分析, 对确实没有效益的应坚决予以淘汰, 对进行优化后有生存能力的应尽快进行改造和优化。面对国外大公司的市场竞争, 国内企业对于自身具有一定技术优势、有市场需求的产品, 必须尽快达到规模经济。

4. 加强信息化管理, 注重成本效益观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也应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实现有传统的节约节省向现代效益观念的转变。若一种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那么这种成本增加就符合成本效益观念。

5. 强化公司内部控制, 提高预防和监控能力

就现行成本核算而言, 产品成本仅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但就从整个企业而言, 作为与价格对比并计算利润的依据, 成本绝不能仅看其制造成本, 还要看其负担的期间费用多少。也就是说, 要把构成企业利润的全部减项都纳入成本分析和控制的范围之内。我们还应借鉴大公司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 转变审计工作重点, 加强审计力量, 改变内审工作方法, 进一步促进企业成本降低和效益的提高。

6. 树立成本管理战略观, 拓宽降本新视野

为了使我国企业产品价格上能与国外大公司抗衡, 企业成本管理必须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 实现由传统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的转变。首先, 成本管理要以企业全局为对象, 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 综合分析包括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及行业在内的整个价值链, 洞察全局。其次, 成本管理应注重与长远的降低成本, 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 从而有利于长期的生存、发展以至获利, 因此对于近期投资较大但以后获利更大的项目, 应舍得投资, 不要追求短期效益。再次, 成本管理应着眼于外部环境, 涉及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各个环节, 应重视与经销商的联系。

7. 现代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完善了现代成本管理的体系, 为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比传统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战略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 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 从而创造竞争优势, 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持续变化的目的。它是在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按照战略管理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成本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于长春主编:《会计制度设计》.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3

[2]吴少平 陈佳贵 冯虹主编:《现代成本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研究 篇9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会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财会的管理也将面临着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财务会计管理,所以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对企业的经济实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使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站稳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长远的发展下去,就需要企业清楚的认识到财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使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化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中传统的财会管理体制已经跟不上现代化企业的需求了,为了保证企业可以高效、稳定的发展,需要企业自身在财会管理方面进行改革。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的意义有以下几点:其一,现代企业财会管理的改革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下的环境协调;其二,现代企业财会管理的改革有利于保证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职权统一;其三,现代企业财会管理的改革有利于提高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最后,现代企业财会管理的改革能提升强化现代财会的服务职能。所以,现代企业财会管理必须要进行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企业在新形势下继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许多财务管理政策的规定是建立在企业领导者的个人喜好上,使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根本不具备客观现实性。由于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管理工作不按照具体制度实行,导致财务人员也不能认真执行财务管理政策,使得财务账目出现混乱的局面。

(二)企业的经济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企业管理者对这方面也没有高度重视起来,所以企业在聘用财务会计人员时不重视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质,致使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出现不良资产和坏账死账等问题的发生。

(三)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处于传统模式

虽然我国企业的经济规模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还处于传统模式。许多企业的财会管理在技术和管理层面上存在许多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再加上企业内部在财务管理上不能实施合理的资源配置,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重视销售、不重视管理的模式下,导致企业不能长远的的发展下去。

(四)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企业管理配套的政策和制度目前仍然处在系统化的阶段,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是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财会管理在现实中得到很大的扩展,再加上财会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导致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出现复杂分支。虽然会计领域发生这些变化,但是我国却没有及时的出台相应的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导致企业财会管理出现不规范等问题。

三、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企业财会管理体制

完善企业财会管理体制,首先是在企业中设置专门的财会管理机构,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清楚,这样才能使各部门间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局势,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是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保证财务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企业的法制化。最后是企业要定期的对财会进行盘点,核实企业的财产记录和账目,确保企业财会的安全。

(二)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财会管理,所以财会管理的工作人员是整个企业运行的重要人员,企业应该运用合适的形式培养和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在培训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时要注意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财务会计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秉公执法的综合素质,从而将企业的服务和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健全企业财会监管体系

为了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实现企业的自我约束和发展,需要企业内部适当的扩大财务会计管理等自主权,健全企业财会监管体系,在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中建立起企业、社会和政府监督的一体化监督体系。还有,企业的财会管理部门也应该以身作则,工作中坚决不允许用同一个人担任多个工作岗位,每一笔业务都应该有不同的人来处理,这样可以实现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目的,从而保证企业的财会工作做到真实可靠。

(四)企业规避财会风险

企业规避财会风险,第一是企业要提高自身在财务方面的实力,只有企业拥有雄厚的实力,才能使企业在遇到问题时拥有强大的抵抗风险的能力;第二是企业要培养一些高素质财会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应该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头脑,为企业及时、准确的判断投资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第三是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财会预测和风险监控机构,通过及时的监测风险确保企业长远的发展。

四、结束语

为了使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稳定、长远的发展下去,就需要对企业财会管理进行改革,通过完善企业财会管理体制,提高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健全企业的财会监管体系以及企业财会规避风险等这些措施,使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可以适应经济现代化的发展,从而保证企业可以科学、高效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强化我国企业财会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外资,2012;09

[2]韩冰.新时期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论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0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篇10

1 目的与手段目的所表达的是一种价值理想、一种终极目标, 而手段是实现终极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在研究两者关系时, 通常存在着两种误区。误区之一:企业财务管理即企业管理的中心, 很多人都不切实际的将企业管理理解为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并将企业管理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 更有甚者用财务管理代替企业管理。这样的做法是将企业划分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组织, 要实现企业赢利目标就要建立在良好的财务状况基础上, 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有一些人, 将企业财务管理拔高的做法陷入到“资金万能论”的旋涡中去, 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管理理论的创新。事实上, 在企业的管理目标实现多元化的同时, 管理领域在逐渐扩大, 员工也从经济人变成了社会人, 企业管理也比财务管理增加了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内容。在全球化、市场化的时代潮流冲击下, 企业管理的目标也呈现了多元化趋势, 所管理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这就促使员工从经济人变为了社会人。因此, 这种情况导致企业管理比财务管理有着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内容, 在对人的管理方面应高度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在一些发达国家, 企业就非常重视生产管理和员工管理, 但是并没把财务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视质量管理为神明, 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获得更好的财务收益和投资回报。误区之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 其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达到的目的,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综合系统中的一个部分, 并非全部价值。因此, 一些企业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简单地认为是企业利润最大化, 将利润理解为企业财富。在这一错误观点的影响下, 一些企业管理者会为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而去盲目地赶潮流, 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 损害了社会利益、员工利益, 也远离了企业的总目标要求。在企业管理中, 财务管理必须要根据企业总体目标的要求来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是相互依存的,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财务管理具有局部性, 企业管理具有全局性, 企业管理侧重对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管理;财务管理侧重于资金流动方向的管理。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够确保企业有效益地发展, 也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持续地成长起来,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人们通常认为:生存目标下的财务管理是力求达到减少破产风险的目的, 并尽量保持企业以收抵支的能力, 促进企业长期的生存下去。而财务管理的生存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 不同企业的管理目标对财务管理的手段要求也不相同。此外, 发展目标下的财务管理应该全面的运用财务管理手段, 积极的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从而减少风险, 帮助企业获利。

2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创新所采取的对策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已由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在保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优秀人才。

这种转变是在科技创新的影响下出现的, 在科技创新成果出现的过程中产生了两种结果, 一种是科技创新成果为消除不良后果提供了保障, 例如使用污染治理技术可以解决污染问题, 同时也是财务管理目标重新定位的合理依据;另一种是企业在原有财务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单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 而采用对外部有不利影响的科技成果, 结果产生了生态失衡、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在科技信息时代, 企业生产大量采用新能源、新技术, 这一举措减少了环境污染, 也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耗费,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企业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其重视。此外, 企业充分地认识到了拥有高素质人才和员工队伍的重要性, 从而转变了财务管理的方向, 由内外直辖市转向了侧重于企业内部人本化的管理。企业财务关系所包含的企业与投资者、受资者的财务关系, 企业及债权人关系, 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等仍然存在, 但是更侧重于企业内部的关系即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要调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就要从企业奖励制度、人事选拔等方面来进行, 因此, 内部管理成为企业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 我国企业 (尤其是国有企业) 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

(1) 财务管理缺乏统一性。目前, 我国的国有企业纷纷兼并联合, 形成了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企业的规模大、分布广, 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管理手段也相对落后, 这就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分散, 无法统一进行。

(2) 财务管理观念与时代脱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企业必将面临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但是, 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使其制度和观念也受到了束缚, 企业经营者们为了避免风险而不能将闲散的资金自由地对外投资。

(3) 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监控。我国企业的内部监控环节经常被忽视, 同时也缺少完善、系统的财务监控制度, 财务监控机制尚不够健全、完善, 监控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也有限, 无法运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

(4) 财务管理缺乏动态性。目前, 企业还没有事前预算, 而事前预算是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在缺乏事前预算的情况下, 经营业绩就比较难进行, 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便无从谈起了。总之, 财务管理缺乏动态性必然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5 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

(1) 做好企业筹资管理。从企业的筹资角度看, 因难以满足银行经营对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 来源于银行的银行资金所占比重将有所下降。企业在筹资决策时, 重点在于筹资渠道与方式的选择, 应该尽可能的将视野放在国际资本大市场上, 从而选择出最适合自己企业的融资方式。此外, 企业筹资不仅要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还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发挥自身的优势。

(2) 理顺财务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财务战略和内部条件来选择适合的组织体制,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企业组织是否有效, 取决于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控制的好坏。企业要结合治理结构及生产经营特点来确定分散管理制度, 保证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能有效的运行。

(3) 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企业在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 因此,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就要对重大投资、营运资金、资产损失等环节进行控制, 及时评估、预防、分散财务风险, 将损失降到最小。

6 结语

我国现代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但是财务管理滞后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 从而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因此,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英杰, 卢婷.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 2003, (2) .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研究 篇11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一、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

模式,泛指事物的内部特征与存在方式。管理模式指管理所采用的根本思想和方法,是指一种成型的、能直接参考并运用的管理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来发现和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规范管理秩序,完善管理体系,实现制定目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现代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是重点,采用的管理模式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前景。

二、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首先,企业没有明确的创新目标,无法将创新管理条例更好的落实。企业管理的内容范围很大,对其管理具体细节无法逐步细化,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难以发掘,只是口头上响应国家的创新政策,模式上依然采用原来比较落后的管理思想,创新只是徒有其表,没有实质内容。这种的管理模式就像没有领航员一样,只能随风飘荡,没有目标。其次,创新意识较弱,创新能力较差。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导致管理者落后的思想根深蒂固,对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情况不了解,领略不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目光短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管理创新模式的发展,从而导致这个企业停滞不前。最后,创新环境的缺乏,没有明确的创新奖罚措施。好的创新环境影响着改革前进的步伐,有明确的创新奖罚制度,可以激励人们在解决现实问题上进行发现与探究,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创新,节约大量的时间。

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模式的结构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所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较多,想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并且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企业财政支出,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才能促进企业发展,进行积累资本,提高经济实力,增强竞争力。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对企业管理进行有效的改革,可以突破当前企业经营的面临的局限性,并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无法促使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那么企业就像没有新鲜空气的大自然一樣,即将面临着窒息的危险,发展也会停滞不懈,原地踏步,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没有生机与活力,企业无法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生存,以至于最后被淹没在大浪潮中,毫无还生的能力。所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决定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企业领导人的必须予以重视。

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首先,坚持不懈的创新企业制度,并向多元化发展。企业制度的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支柱,是其根本。多元化的企业产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前提,这样有利于给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占据创新的主导位置。其次,发挥领航者的推动作用。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的了精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出色的领导人,能敏锐的观察到市场发展的趋势,并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会根据市场动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长远的规划。而且重视技术方面的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缺一不可。技术创新为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外部保障和内部引动。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技术方面的革新,而技术创新又驱动管理模式发生改变,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企业发展。最后,发展战略的创新,是企业前进的重要方向。企业需要在发展战略上进行整体调整,根据市场发展趋势,企业内部结构特点,发展环境以及可以利用的资源,对企业当前发展目标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总谋划。首先,需要及时的了解市场发展动态,找准市场定位,抓住发展机遇。其次,透彻分析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最后,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减少企业发展成本,提高效率,减少风险的发生;有利于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各项流程循序渐进的进行,

使各部门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促使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化。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必须坚持不懈,风雨无阻的进行,企业才会有未来。

结语: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是企业在动荡不安的市场

经济中生存的根本,是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在面临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的情况下,经过管理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可以逐步建完善管理制度,培养新型创新人才,发展创新技术和企业内部特色的优秀文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发展和壮大经济实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周景勤. 关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25-29.

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研究 篇12

一、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改革的重要性

1.企业管理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加快,各种经济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更为频繁,范围也更大。为实现新形势下各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各行业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普遍加强了对企业管理方式的革新,继而不断出现了各种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任何企业都依赖于市场而生存,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现代企业就必须加快企业管理创新的步伐,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的水平,以实现在更大范围内、更复杂环境条件下,企业资源更合理的配置。

2.企业管理创新是改变我国企业管理落后现状的需要。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在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当中普遍形成了一种“大锅饭”“等、靠、要”的思想,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也导致了我国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上的落后,继而造成了企业在组织体制、技术装备与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落后以及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我国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转变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树立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思想,加快企业管理思想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改变我国企业管理落后的现状,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企业管理创新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需要。人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既是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管理措施的执行者和被约束者。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下,企业重视的是人对于管理制度或措施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执行和完成,它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企业活动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被管理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人潜能的发挥。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理念更注重的是劳动者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和人员潜能开发的最大化。因此,企业为适应发展环境要求,就必须加强管理理念和体制的创新,使企业管理制度在约束人员行为活动的同时,为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管理环境,最大化发掘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情况

管理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的现状,这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思维固化造成的,主要体现在:

1.市场创新能力不足。在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客户需求往往主导了市场走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产品若想赢得市场,拓展产品销路,就必须适应市场,加强市场创新和产品开发创新,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日趋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很多企业没有对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有效地调研,无法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和客户需求动态,使得企业也无法对产品销售模式和营销手段进行有效地调整和创新,导致企业产品市场定位不准,营销手段落后,产品销售业绩不佳。另一方面,产品市场销售渠道也比较单一,对市场开发力度不足,尤其是对区域外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创新开拓方面还有待增强。

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价格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企业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现代企业必须要加强技术能力创新,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等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才能确保企业和产品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求得生存与发展。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不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普遍缺乏必要的创新资金、创新人员和创新准备投入,导致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更新不足,产品设计老旧,技术含量不高,排放高、污染大;并且生产成本也偏高,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能耗成本以及环保成本等始终居高不下,企业负担沉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造成了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企业生存发展举步维艰。

三、企业管理创新改革的措施建议

1.创新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创新首先应当是管理理念的创新和管理思维的创新。作为企业掌舵者和企业管理实施者的企业管理人员首当其冲。在日常的企业管理活动中,企业管理人员应当转变过去保守的管理思想观念,积极接收新生事物,学习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拓展自己的管理思维。坚持人本化管理,以此作为企业发展创新改革的指导核心,全面推动企业文化理念、组织结构、经营措施、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从而为企业改革创新营造积极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2.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组织体制创新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生产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很多企业中,原先的组织体制已难以适应新的企业生产环境和经营形势的需要,必须要在企业组织和体制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在企业体制创新方面,要根据企业新的生产经营形势和管理需要将企业原先独立的、分散的管理职能重新进行划分,使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更加统一、更为协调;组织创新方面,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对原先的组织结构进行裁撤、新设、合并调整,组织人员重新合理配置,竞聘上岗,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从而确保企业组织精简、人员精干、职责明确、工作高效,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3.市场理论和经营策略创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市场,企业的技改革新和经营策略调整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市场资源、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等方面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企业为适应市场新形势,就必须创新市场理论。充分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环境和市场资源,掌握市场动态和市场需求,使企业管理人员重新认识市场,形成新的市场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生产技术装备进行革新,对企业组织人员结构、经营策略、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从而提高企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品质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继而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企业管理的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极为重要。企业管理的创新应以当前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作为基本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形势瞬息万变,因此,企业管理的创新则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应时刻保持创新的思维理念,根据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断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摘要:管理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改革的不竭动力,是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径。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管理创新对于促进企业的稳定经营、提质增效以及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管理创新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徐国良.企业管理创新探析[J].北方经贸,2008(7).

上一篇:成都日报下一篇:整合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