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教学研究

2024-10-07

新模式教学研究(精选12篇)

新模式教学研究 篇1

学生运用英语的实用性是教师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 我借助教材的构成、设计方案加上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构思来重新设计更加有效的新模式英语教学模式。

一、新模式英语1教材的构成

新模式英语1教材的构成包括有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基础练习册、课文听力、活动库听力和组卷系统。

二、新模式英语1教材的设计方案

新模式英语1教材的装订精美、色彩鲜明, 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课文布局合理, 教材内容充实、精彩。新模式英语1的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的布局是一致的, 其中包括有热身与回顾、导入、讲解、实践、评估和应用六个环节。教材内容围绕日常交际、购物消费、食物、房子、社区资源、卫生保健、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八个主题展开。教材中每一单元及每一篇课文的开头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 以及为教师提供授课目标和授课任务要求。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每一课当中, 语法与课文内容巧妙融合, 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切实地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每一单元提供回顾与学习日志供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自我测评, 以便了解自身的掌握程度。团队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共同完成综合能力训练, 提高运用英语水平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新模式英语1教师用书中, 编者更是为教师们在每一课相对应的课文中提供一份完备的教案作为参考, 同时还配备听力光盘和活动库光盘, 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练习册的练习内容通过图案、表格的形式呈现。通过图案形式的呈现, 学生们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思索, 这样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而表格中的例句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进一步理解、掌握语法知识, 练习更有助于学生巩固和运用语法知识, 同时通过练习复习教材中所学的词汇。

三、初探新模式英语1的教学模式

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为了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英语也不例外。教师在了解《英语能力课程教学方案》和熟悉教材的基础上, 可根据教学环节与教案的设计及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材施教, 增加或减少环节, 重新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

1. 激情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激情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 更能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导入环节可通过提问、看图、讲故事的手段, 还可通过即兴表演、口令、手势、播放影片等方式进行, 从而明确学习目标。以Preunit Lesson 1为例, 老师可任意走到学生跟前主动问好, 并询问名字, 然后握手, 最后叫学生观察并回答“老师是如何与学生进行打招呼的?”, “如何把握正确的握手礼?”, “我们又应如何与朋友进行打招呼?”从而引出学习目标:Today we wil greet our friends.我们也可以利用口令为例, 要求全班同学一起听老师的指令去做, 如:Please turn left.Please turn right.Please turn around.Please go straight ahead.请同学们一起猜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 引出Unit5Lesson2的学习目标:Todaywe will give and follow street directions.

2. 目标任务学习

目标任务学习利用图表、文字、教具、声像材料、多媒体等, 也可采取自由搭配形式的方式, 向学生介绍新知识和技能。再以Pre-unit Lesson 1为例, 引出学习目标后, 我们可借用表格+文字+多媒体呈现形式, 更加客观地学习目标知识。表格如下:

知识的应用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是否有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知识的应用以听力、口语、笔头练习、演示、表演方式进行。如在学习Unit 1 Lesson 1的语法一般现在时be动词的用法时, 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演示系统地学习一般现在时be动词的用法, 接着要求学生做练习册中相对应的练习并核对答案, 然后让学生仔细听例句判断对错, 并说出理由 (如I are from Russia.She am single.They is students等) , 再接着让自愿者上台进行介绍个人基本信息 (内容可参考Unit 1 Lesson 1中的A练习) , 最后再邀请另一个同学上讲台以第三人称介绍上一位同学的基本信息。这样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学习目标。

4. 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我们每学完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印象。如我们通过多样的方式系统地学习Unit 2 Lesson 2购物的内容后, 就要帮助并要求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学生们除能准确总结出书写金额表达式、读法和注意事项外, 还要明确知道问价钱中“be”动词的用法, 什么时候用单数, 什么时候用复数, 以及填写支票时应包括日期、收款方的名称、大小转帐金额、用途及签名等内容。

5. 主题知识的扩展

我们可根据每一个单元的主题或专业的不同扩展主题知识, 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面, 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英语兴趣。如学前课文我们就可以增加介绍礼仪知识, 如握手礼、贴面礼、吻手礼等。第一单元我可以谈谈中美单位制和中美间不同的风土人情, 第二单元购物中可增加常用货币符号的书写形式、税收知识, 第三单元食物中我们也可以聊聊食物文化, 又或者在学习第七单元职业能力中, 我们可以讨论与将来工作有关的事情, 例如说说书写有效电子邮件主题5个秘诀;在公司使用即时通讯时永远不该说哪些话;网络礼仪, 等等。这样学生们既可学到课堂知识又可学到课外知识。

6. 娱乐与放松

有些老师认为娱乐与放松这个环节是很不必要的, 可有可无, 但是我们要记住, 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我们是不能忽视的。虽然在课堂授课过程当中教师能做到寓游戏于教学, 但经过连续两节课90分钟的学习, 学生们的身心相当疲惫。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在娱乐放松时, 头脑能迅速消除疲劳, 这时我们不妨预留5—10分钟用唱歌、听音乐、玩游戏和讲讲喜剧等方式放松一下, 制造快乐气氛, 让学生们喜欢上英语, 让学生们在欢笑中渡过, 让课堂在愉快中结束。

学生们是否对学习英语有着高涨的热情, 并能做到学以致用, 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成功的关键。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凡事都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的角度去出发、去思考, 适当地调节或增加有效部分, 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Rob Jenkins和Staci Johnson著.唐一均改编.新模式英语1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英语沙龙实战版.2010, (12) .

新模式教学研究 篇2

X X X 学

XXX学校新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是《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在总结以杜郎口为首的各成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课改初期易遇到的普遍问题,而设计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新课堂基本模式。因此我校就以此模式为我校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课堂“临帖”的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新课堂服务。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新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

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

与视界的敞亮。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新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之所以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励了学生自学。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新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缺乏动态生成性,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狂欢”。

2.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

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我个人认为好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像《学记》中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具

体体现在: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大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讲,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3.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三、“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效能分析

1.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实现了“活”与“实”的统一;

3.实现了“动”与“静”的统一;

4.实现了“放”与“收”的统一;

5.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6.实现了“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四、几点说明

1.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 “教学合一”的文本。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导结。在新课堂上,导学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堂学习是否新等,导学案起了关键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注重学习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导学,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2.“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性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环节上会略有调整。比如,课型如果是单元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由关注知识的分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方法规律的总结,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在课堂环节上就要侧重展示和达标反馈,从而才能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如果是预习课型,就可以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

3.五步三查基本模式就五个步骤的时间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学情作提前预设,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三查”来实际把握学情,从而对时间做出适当的调整。

4.“预习、展示、反馈”是新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5.新课堂的课堂管理与评价,由原来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转向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这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说新课堂不单纯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它是个系统工程,带来了理念、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文化等一些列的改革。所以要

开创阅读教学新模式 篇3

【关键词】阅读观念;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阅读优秀作品,让学生感悟生活,体会人间的真、善、美,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阅读教学方法,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逼着我们改革阅读教学

学好语文能令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和社会生活中受益无穷,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好语文,应该从阅读教学开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了9年语文,却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很低下,不爱读书,更不会读书,这显然与语文课中的阅读教学有很大关系。师生沉溺于应试教育的泥潭,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再加上老师肢解性的讲析使文章丧失了整体的美感,使本应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丧失了活力和魅力,学生自然兴味索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硬着头皮学会老师布置的课内知识,已经深感痛苦,又怎么可能去主动拓宽阅读面,接受更多新知识呢?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下,一旦离开课堂,基本就告别了“阅读”这种最快最好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变得不会阅读了。鉴于此,确立全新的阅读观念势在必行。

二、确立全新阅读观念时改革阅读教学的关键

阅读是学习的最基本行为,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因此,阅读教学是否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学生能否上好语文课,而且关系到会不会学习、是否很好地学习其他知识的问题,总之阅读教学是一种学习能力培养的大问题。所以,建立全新的阅读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阅读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尽量避免急功近利的做法,要通过事实让学生认识到增加阅读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阅读,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这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观念的培养,注重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的创设,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在阅读方法上要科学指导,放手让学生读,以读促讲,以读生情。当然,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上,还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提出阅读要求和阅读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既达到自由阅读的效果,又学会必须的知识。

三、培养阅读习惯,教给阅读的方法

语文教师应当给学生留足、留够自由阅读的时间,加强阅读方法指导,重点从阅读习惯的培养开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可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讲究读书的方法,才能收到奇特的效果。阅读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顺读,即循序渐进,从开头读到结尾,是相对于跳跃阅读而言的。二是选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有选择的挑选片段章节阅读。三是复读,即根据需要重复阅读,突出“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有助于在复读中得到新的体会和新的收获。四是默读,即不出声音的阅读,有助于理解阅读的内容。五是诵读,即朗读。朗读可以淋漓尽致地体验作品的感情色彩。六是抄读,抄读需要一定的时间条件,有较强的针对性,就是把认为优美的、重要的片段、句子抄录下来,以备再读或查阅。七是精读,即认真、详细、精确地阅读。阅读时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不仅要弄清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篇的含义,领会字里行间的深层意思,掌握段意,还要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全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类似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八是浏览阅读,即大略地看看,或随便翻翻。如阅读报刊时,大致看一看,了解一下。其次,还有略读(粗读和泛读)和速读。阅读的方法很多,至于运用哪种方法阅读,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各种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持续动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来自于学生的自身养成,二是来自于语文教师精彩的课堂引领和点拨。教师引领和点拨的艺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如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书目阅读;阅读中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积极创设学生乐于表达的机会和平台。总之,要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引发学生兴趣点,让学生自主阅读,感知作者的情感,在阅读中寻求读书的快乐和体验。

语文教师课堂阅读指导的重心应当从课文讲解转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味道、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或朗读某些名著中的一些精彩段落或片断,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己在报纸、杂志上搜寻、摘抄优秀的文章,然后在教室张贴交流、评比;让学生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作文;教师简要点评;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都会收到好的效果。

五、积极拓宽课外阅读的渠道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在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开阔学生眼界、丰富阅读内容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室(馆)、报刊亭,通过开放、延长借阅时间、有奖阅读和读书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遨游书海,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果。例如,要求学生自愿自费订阅阅读书报,供课外自由阅读;在教室创办“读书角”,开展“好书大家读”读书活动,组织读书比赛;把《语文学习》《演讲与口才》《语文天地》等阅读资料带到教室,营造阅读的氛围。

总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将阅读训练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放手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汲取营养,努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添趣增效。

参考文献

[1]赵建林.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刍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0).

[2]涂党晔.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3]宋大琳.阅读教学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J].上海教育,2008(05).

新模式教学研究 篇4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的价值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助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一) 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素质教育理念更关注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前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所以创新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声音的产生与转播》这项内容中, 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歌曲, 例如TFBOYS的《魔法城堡》、《青春修炼手册》等, 组织学生根据音乐判断歌曲名字。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融入物理学习活动。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特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 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 仅仅是依照课程教学的内容、考试的要求等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忽视学生情感的发展, 没有认识到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 能够通过多媒体的有效融入、合作教学法的深入开展等方式, 使初中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通过生动的视频或者动画, 增强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能力, 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直观、具体, 对初中生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电流与电路》相关内容中,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辅助的方式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将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生动, 富含趣味性特点, 使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电流与电路》相关知识, 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

二、创新课堂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物理课程标准 》要求初中物理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但是在实际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 存在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落后, 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较低, 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理念十分必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可以创新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理念, 将三维教学目标融入其中。 以初中物理《光的传播》为例, 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光源的概念, 明确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理念及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可以通过适当的观察与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光的传播途径, 明确“光是怎样传播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 带领学生一同感受光的美感, 培养初中生形成一定的求知欲望, 并形成一定的物理知识探究欲望。

三、创新课程教学途径, 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学生的实际物理学习需求及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创新课堂教学途径, 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为初中学生带来全新的物理学习体验, 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

以《光的传播》为例, 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 为学生播放舒缓、动听的音乐, 展示一幅幅城市夜景的图片。 在伴随音乐感受城市夜景之美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通过“同学们, 为什么夜晚的城市会这么美呢”等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有色彩斑斓的光”等回答, 可继续提问“那么这些将城市打造如此之美的光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等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带领学生一同进入《光的传播》课程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学习方式, 将三五个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 组织学生自主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 并提出“什么是光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等问题,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时, 教师要走到学生身边倾听学生的观点, 对思维清晰的小组成员进行赞扬和鼓励, 对存在问题的小组进行热情、耐心的思维引导, 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 保证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顺序开展。

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交流课程学习的感受, 提出“除了课本上举出的例子, 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能够发光的呢”等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将生活与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使学生联系生活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深入掌握物理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创新教学关注内容, 保证学生的综合发展

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然而当前每个班级中都存在一些物理“学困生”,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 很多教师仅仅基于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进度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然而忽视班级中“学困生”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未来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与发展, 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面向学生、 面向全体, 教师需要关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方式融入其中, 以《声的利用》为例, 初级教学目标可以是引导学生掌握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指导每一位“学困生”理解生活中声音的利用途径;中级教学目标可以是结合生活进行综合分析, 思考生活中声的利用方式, 比如超声波清洗等, 进行进一步教学内容的拓展;高级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大量习题检测学生的综合物理知识掌握能力等, 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所成长、有所进步。

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巧妙借助微课实现教学改革。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 《电与磁 》这一项内容时, 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借助微视频学习课程教学中的相关内容, 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相关课程教学内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及学习能力, 在任意的电脑、手机等智能平台中学习, 结合自身能力慢放或者快放视频内容, 这种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需求。 其次,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电与磁》知识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交流, 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 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关注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可以借此机会, 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播放一些《电与磁》相关的实验活动, 组织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感受《电与磁》的力量, 也可以通过摄像机、投影器及视频展台, 更直观地展示教师开展的实验内容, 通过多种教学指导方式, 使学生参与实验活动中, 感受物理的神奇与魅力, 丰富学生的物理实验体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改革, 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课程教学途径,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及创新教学关注内容, 保证学生的综合发展等方式, 通过新课程、新平台和新模式, 为初中生带来全新的物理学习体验, 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初中物理学习的乐趣, 并养成良好的初中物理自主学习习惯, 促进初中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物理教学活动需要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创新, 融入新课程理念, 搭建新平台, 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初中物理学习体验。

关键词:新课程,新平台,新模式,初中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星明.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构建高效课堂的探讨[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 2011 (10) .

[2]吴海芹.强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 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 2013 (44) :140-140.

[3]李群华.基于能力本位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农家科技旬刊, 2012 (7) .

[4]刘刚, 杜静.“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物理, 2003 (2) :5-6.

未来教学新模式“慕课” 篇5

随着网上在线课程“慕课”的大规模开放,人们像追热门剧一样追人气课程。与传统的网络公开课相比,“慕课”更想一个虚拟教室,有固定上课时间,有作业和考试,固定时间更新课程。线上教育的冲击。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慕课”的学习者约有20万人,其中在线学生占60%—70%,多数为硕士和博士。

从视频授课到师生互动

“慕课”与传统的网络公开课不同,不再仅仅是视频授课,这种新型的公开课模式让学生仿佛处身虚拟课堂,每节公开课要按时上课,并且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家庭作业和考试。同一个“教室”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问题。

国内在线教育的发展

清华大学在2013年宣布加盟国外著名在线教育平台edx,面向全球开发,这预示着慕课(MOOCs)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2014年2月10日,国家教育部发布2014年高等教育司工作要点,其中明确提到支持“慕课”的建设,以“慕课”建设为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

在慕课运营平台开发方面,力拓网络科技旗下的“艾慕网”发展尤为迅速。艾慕网是公司自主开发、联合高校一同运营的“慕课”平台,教师通过艾慕网进行慕课形式的教学,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同时也可以将课程向全社会推广,提高自身和学习的知名度。

新模式教学研究 篇6

一、课程设计思路与理念

课程建设思路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教研科研为中心,以学生职业成才为本”,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企业实战模块、职业拓展模块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第二课堂+企业职场”的课堂多媒体教学、实训室实践辅导、课外自主学习和选修课相结合、企业实践课内外并重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教材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使“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二、新模式英语课程的特色

1.教学模式的“一体化”

外联企业职场,设计专业岗位英语技能模块,采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企业职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细化、量化能力训练项目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职业英语课程知识与技能实训模块创新组合,知识与能力合一,教室与实训室合一,通过热身与回顾、导入、讲解、实践、评估、应用六个环节,强化英语技能。

3.教学过程的“职业化”

倡导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生活技能和终身学习合一”的能力设计。学生学程式学习、理论实践阶段均达标,遵循“展示—应用—评价—实战—反馈”的流程。设计学生“兴趣—分析—创新—操作—评价”五阶段教学过程以及“目标—策略—评价”和“活动—体验—表现”两种基本形式,充分体现“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4.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实施“导教、导学合一”的模块式技能教学方式,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探寻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的“多元化”教学策略。在仿真的任务(项目)环境中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强化英语综合职业技能。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行为引导法、情景模拟、导学分层等教学法为引领,贯彻全过程“行为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5.考评体系的多元性

创立“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奖励性加分”的多元考评体系,包括“以达标代考”和“以赛促学”的技能展示,以及团队达标、分层达标、分段达标、专项达标等多层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综合能力,采取了生生评价、教师评价、督导组评价、社会用人单位评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小组到班级再到全院(校)的“贯通式”英语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改革(见右图)。

三、课程内容

1.强化基础模块

使用《新模式英语》教材,编写了《新模式英语辅助教材职业基础英语》校内讲义。

2.突出专业技能模块

配合专业考核,强化商贸专业工作岗位流程英语会话、商贸英语专业词汇等内容。

3.辅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教材模块

引进物流师等物流人员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扩充企业认可的职业英语、旅游英语等内容。

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先进的教学手段

运用语音室、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理论讲解、实例讲解相结合。

2.媒体设备

配备录音、录像、VCD、实物投影仪、普通投影仪、双向视频、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

3.教学形式

开展辅导、导学、小组讨论、实验、多媒体资源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4.教学场所

灵活运用普通教室、大教室、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辅导点(名称)等场所开展教学、学习活动。

5.实训场所

进行英语学习的课外延伸,开发各专业英语模块资源,鼓励学生自主选修英语口语、求职英语等课程。

五、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开拓英语学习俱乐部等实践平台,设立英语口语社、英语晨读社、英语短剧社、英语影视社、英语歌曲社、英语翻译社、英语读书社以及英语杂志社等社团,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第一、第二课堂不间断联动的“浸入式”学习环境。

实施校企合作,与企业就业零距离。倡导英语教学融入职业教育的5大要素,即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实践要素。以顶岗实习为驱动,加强职业英语实践基地建设。

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篇7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

在我国, 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 农村是最大的社区, 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长期以来,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着内需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新农村建设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十一五与十二五规划的推进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逐步实施, 新农村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学者们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经济与社会、农业与旅游业、农民本位与社区本位三对概念构建了一个新农村建设模式, 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新农村建设相关理论问题

1.1 文化与经济

1.1.1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对于文化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前者是指观念形态上的文化, 后者则涵盖了人的全部社会活动 (含物质和精神形态的活动) , 其渗透、贯穿于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等各个领域。文化和经济并不是两个外在的概念, 而是社会发展的两个内在的影响因子, 两者之间有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广义上看, 文化是上层建筑、载体、平台和手段, 经济是物质基础、目的、内涵和归宿, 这种相互关系是内在的、根本的、动态的、发展的。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没有文化的繁荣就难以有经济的发达, 而文化的发达如果没有经济的支撑也难以持久。

1.1.2 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把经济和文化两个概念具体化, 类似于我们所熟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较明显且比较容易让人理解的, 而经济和文化互动关系的另一面, 即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却在很多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被忽略了。一味强调经济的增长而忽视文化的建设, 甚至不惜牺牲精神文明以获得经济的一时发展, 导致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协调。

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平衡现象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因为农村之前的贫困使得村民没有能力且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导致了他们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 因而在物质条件非常贫乏的时候只能保持对收入增长的强烈渴望。包括当地的村干部, 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极力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把单纯的经济增长当成了全村的整体进步, 从而忽视了对本土农村文化的保护, 忽视了文化和经济间的内在作用。这也是所有迅速富裕起来的农村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般来说, 文化的进步要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它们的作用形式是:以一定阶段的经济增长带动文化的发展, 形成相应的文化阶段;再通过文化的反作用引导经济发展, 推动经济的再增长, 使经济水平上升到另一个阶段;再由经济带动文化使其也达到更高的阶段, 如此螺旋上升 (图1) 。虽然文化的相应阶段要滞后于经济, 但总体上两者是同步向前发展的, 它们的发展阶段是连续不间断的, 前一阶段跟后一阶段之间并不会有清晰的界限, 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时刻进行的。经济与文化的共荣, 可以进一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1.2 农民本位与社区本位

1.2.1 概念辨析。

本位主义原指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 是一种考虑问题时以小团体为中心, 无论利弊得失都站在局部立场上, 缺乏大局观和全局意识的思想作风和行为。而农民本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以往的农村建设和项目发展中, 农民的利益往往被忽视, 以至于他们的地位长期处于弱势。但作者认为的农民本位, 不是绝对的完全顾及农民的利益、一味按照农民的意愿, 而是指要重视强调并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尊重他们的意愿, 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长期被压制的背景下合理给予他们主导地位, 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社区本位则是一个与农民本位相对的概念。这里提出的“社区本位”中的“社区”并不是国外研究者所理解的社区, 而是符合我国实情的社区, 其广义上包括当地居民、政府组织、投资商以及游客等要素。在各要素中由于当地居民处于弱势, 其主体地位往往受到挤压, 他们被动参与旅游, 处于被决定、被包装、被展示、利益易被忽视的状态, 且由于生存需要, 在旅游发展中只能追求经济增长而无法顾及生态和文化的保护。需要说明的是, 我国的社区内涵不会一成不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区居民公民意识的觉醒, 社区将向着当地居民占主导地位的方向发展, 而社区本位的含义也将随之改变, 这点将在下面阐述。

1.2.2 农民本位的必要性。

农民有国家宪法赋予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是各级党政机关的服务对象, 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因此, 在观念上、政策上、措施上, 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三农”, 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三农”工作, 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村的美丽和谐, 珍惜土地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尤其对农民, 要以给予、服务为主, 而不能采取剥夺、掠夺的方法。也就是说, 新农村建设中要强调农民本位、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因为农民是新农村经济、文化、环境建设的承担者, 是农村发展和进步的根本推动力, 只有了解农民的需求与疾苦, 尊重农民意愿, 重视并保障农民的利益, 才能调动起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建设符合农民需求、让农民幸福生活的新农村, 也才能够使农村长久保持魅力和吸引力, 继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2.3 社区本位的必要性。

首先, 社区本位是为了权衡农民本位的作用而提出。虽然党和政府很早就提出要重视农民本位, 但由于目前农民自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导致很多时候实际上是由发展意识相对较高的政府来指导, 也就是“服从政府的行政命令”。

其次, 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需要政府来完成, 对于农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也同样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虽然投资商和游客等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在大部分情况下, 这些投入往往由政府利用各种项目资金来承担。

最后, 社区的内涵会随着社会和农村的发展而改变。当农民在经济收入增加的基础上文化、科技素质得到提升, 主体意识得以加强, 已经能完全决定自己和农村正确的发展方向时, 就必须给予他们主体地位, 而政府组织等则退居辅佐地位, 由“他组织”社区转变为“自组织”社区, 如一些沿海发达地区, “自组织”社区有着超强的生命力和动员能力, 它会在感知共同利益或需求的情况下, 通过面对面的协商, 消除分歧、达成共识, 最终形成共同行动。在“自组织”社区阶段, 社区本位能充分实现农民个体的主体性和平等性并维护社区共同的利益和需求。

1.3 旅游和农业

1.3.1 旅游和农业的统一性。

乡村旅游和农业的协同发展, 可以推动城乡经济互动和人文交流, 促进农业效益的提高, 使农村向更高、更好的阶段发展。同时, 乡村旅游和农业通过相互促进, 进而实现两者的融合, 形成了农业旅游或者旅游农业这种产业形态, 使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和联动, 达到“接二连三”、“跨二进三”、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1.3.2 旅游和农业的对立性。

乡村旅游和农业的对立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如果农村只依靠农业, 农村的发展步伐将会非常缓慢;另一方面, 如果在农村只强调旅游开发而忽略农业发展, 必然会导致农业被边缘化, 农民主体被弱化, 将不再对旅游产生促进作用。农村的本质还是农业, 农民和耕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以森林、水、土、气、村、路、电为主体的农村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基础, 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 (含菜篮子和米袋子) 和社会稳定。

由农业和旅游的对立统一性可以看出, 在农村我们对于农业和旅游必须给予同样的重视, 使其同步发展, 才能有效发挥它们的互促作用, 获得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2 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构建

2.1 模式构建

由以上新农村建设相关概念的阐述, 我们可以看出,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经济和文化、农民本位和社区本位、农业和旅游是三组两两间相辅相成的因素。作者以这三组六要素作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的基本构成单元, 构建了一个动态的三维立体模型 (图2) 。模型中心的球体代表了新农村建设, 球体的体积在外力的作用下会被拉伸, 而三组因素会在不同维对称作用于这个球体, 并往自己的方向拉伸这个球体。由此可见, 只有当每一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其他方向的作用力保持平衡时, 才能保证这个球体在每一个点都被相同的力作用, 因而能均匀变大, 保持着球体的形态稳定。作用力不均衡时, 球体因受力不均匀会变成非球体。只有球体形态才代表新农村建设处于发展的最好状态。

2.2 对于模式的进一步说明

(1) 之所以把这三组因素放在不同维是因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概括和理解。他们之间有内容和范围的交叉, 所以各组因素两两之间又有相互的影响作用, 但是总体上是一种立体综合的作用, 不同于各组因素内部之间非此即彼的作用。如农业和旅游的不均衡发展 (轻农业重旅游) 可能会一时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最终会限制经济的增长 (见前文) ;在现阶段, “他组织”的社区通过强制性的命令限制了农民本位的作用 (如严格控制农民开发农家乐、发动农民集资投入环卫、教育等) , 使社区经济的增长变慢, 但却使社区文化达到了与经济相应的阶段, 继而能带来经济的更快发展;农业和旅游发展对社区的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 而经济和文化又可能反过来作用于农业和旅游的发展格局 (对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和技术方法的更新使农业生产比重增加, 形成了新农村的新农业, 继而又能促进旅游向一个更高层次发展) 。

(2) 各因素的均衡发展是相对的。各因素间的相对不平衡会造成球体的不规则变形, 这就意味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出现了问题, 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调整各因素间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后, 各因素的作用力最终达到平衡, 使球体恢复其均匀形态, 从而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状态。同时球体在各因素的作用下向外扩展, 体积变大, 这意味着社区整体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当到达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最佳状态时, 各因素不会停滞不前, 而会在已有基础上由内在矛盾驱动发展, 这必然又会带来新的不平衡, 再次导致球体发生变化, 此时就需要再采取新的措施来平衡各因素的作用, 并再次使球体恢复。因此, 模型中的球体时刻处于变形—恢复-变形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而在它每一次从非球体到球体的过程都意味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

3 结语

新媒体盈利模式研究 篇8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网络为载体,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相比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新媒体被形象地赋予“第五媒体”。它们是在社会分层日益多元化、传播和广告商的传达对象日益分众化以及新传播技术的背景下出现的, 前者提供了市场需求, 而后者则提供了技术可能。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新媒体, 发展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 而这种模式, 可能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二、新媒体的盈利模式

(一) 重视内容开发, 通过内容产品盈利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 媒体越来越多, 渠道越来越多。因此, 内容开发将越来越重要, 随着国内3G的应用, 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1) 有偿下载。有偿下载服务一般由数据库或者视频服务网站提供。例如, 我国最大的学术资料网站——中国知网, 读者若想在网站上下载论文, 则需先向账户充值, 并在网上进行购买下载。一些视频网站如爱奇艺, pps, 优酷等, 人们想要下载上面的高清电影或有版权限制的节目, 也需进行付费。

(2) 会员付费阅读模式。如今, 大量内容提供方采用将内容产品制作成APP的形式, 来方便读者进行付费阅读。例如, 一些报刊杂志类的APP, 有些需要在下载时付费, 如国外的ET Disclosure等;有的需要在APP内购买, 如三联生活周刊, 看天下等。2013年, 随着微信用户的迅猛增长, 微信5.0推出移动支付和公众账号付费订阅, 这或许会成为自媒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使其商业价值更加放大。

(3) 有偿观看及有偿参与。视频服务网站的内容提供方通常采用会员制的方式实现盈利, 受众需付费成为会员后, 才可以选择在线或下载网站提供的影视片或者其他视频内容。有偿参与主要是适用于网络游戏, 属于体验消费。

(二) 出售广告资源

出售广告资源指的是新媒体将自身具有的广告资源, 如时间、空间等出售, 从而进行盈利的一种方式。新媒体时代出售广告资源的方式也很新颖。例如, 在出版社主页网站或大型门户网站 (新浪、搜狐等) 上刊登广告, 并借由新书发布会、访谈、会展等方式,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升广告价值。

国外的搜索引擎谷歌, 和其他的大型门户网站一样, 都是重点通过广告进行盈利, 其搜索与浏览等服务是免费的, 通过向受众提供免费阅读的图书和免费搜索来提高人气, 从而扩大电子图书的市场份额, 以便进一步获取广告收益。事实证明, 一个网站只要积累了足够的用户和流量, 就具有了广告价值。以国外的Twitter为例, 其目前全球网站综合排名第12位, 这个排名可以引起全世界广告投资商的关注, 从而带来巨大的广告价值。

(三) 增值服务

互联网增值服务主要以网络社区为平台, 通过用户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自我表现和娱乐需求, 并通过付费获得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和虚拟物品消费服务。游戏, 语音聊天, 可视电话, 短信等都是增值服务。

例如, 腾讯的增值服务主要包括:会员特权、网络虚拟形象、个人空间网络社区、网络音乐和交友等。随着网民对游戏娱乐需求的不断增多, 互联网增值服务成为新媒体盈利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与传统产业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

新媒体以网络为载体, 在中国数亿网民的支持下, 群众基础雄厚, 是一个十分具有优势的传播平台, 这一点是传统媒体所难以企及的。但相对来说, 传统产业在内容 (节目) 的制作和提供方面更加成熟。因此, 借助于新媒体强大的平台, 两者可以实现良好的互补。

对于网络视频服务商来说, 可以有多种方式与传统产业进行合作。既包括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提供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节目内容, 也包括与电视台合作在网上进行某些节目的直播。例如, PPlive与湖南卫视合作联合直播超女比赛, UUSee直播2006年央视春晚等。还有一些视频网站获得了电视栏目的独家播放权。例如, 腾讯视频在网上独家播放《中国好舞蹈》《十二道锋味》等电视栏目。

三、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 走向媒介融合

在网络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可以融为一体, 在一种新的媒介上传输信息。创造一种新型媒介形态, 使其兼顾报纸、广播、电视等所有传统媒体的优点, 从而便使媒介融合的概念应运而生。

由于媒介融合具有多种传统媒体的功能和特点, 所以必然要求具备多种技能的媒体从业人员。未来的媒体工作者将掌握多种媒体操作技能, 既要学会写作编辑新闻稿件, 还要掌握摄影、摄像、电脑和其他新媒体制作技能。

(二) 开发“用户模式”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 往往不重视“用户模式”。生产出的产品, 只要销售出去即可。如今, 这种观念已经有了转变, 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 都更加重视从“销售”到“营销”的转变, 更加强调用户价值。尤其是对于互联网业务来说, 面对数量和规模庞大的网民, 企业必须要首先集中精力考虑用户模式, 考虑如何发展客户, 怎样获得客户, 怎样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从而形成一定的用户规模和黏性之后, 再来考虑如何运用这些客户资源来获取最大的利益。

例如, 国外的视频网站You Tube, 在网站开办后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但网友在上面上传的各种类型的视频获得了大量的点击量, 有的甚至在世界各国疯狂流转, 给了用户全新的体验, 从而使用户规模迅速扩大, 因此成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用户模式, 为之后的盈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媒体还属于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 内容开发, 出售广告资源, 增值服务, 与传统企业合作, 是目前新媒体盈利模式的几个方面。但随着我们对新媒体认识的不断加深, 其盈利模式也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此外, 媒介融合和注重用户模式是未来新媒体发展必须要重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蒋宏, 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 篇9

一、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人都有多种不同的智力, 只要有良好的后天教育环境, 就都可以发展多方面的才能。该理论强调每种智能都同样重要, 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 不存在所谓的“笨”学生。学习成绩只是智能发展中一个方面的表现, 而儿童的发展领域是多方面的, 有的擅长于音乐、舞蹈, 还有的孩子擅长于数学推理……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就必须以儿童为中心, 了解每个孩子的能力和特质, 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领域展现专长和兴趣, 教师应采用不同途径来增强或补充孩子的专长和不足的智能。在不同智能领域中, 各有所长的孩子, 都能获得自主性, 并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要对阅读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发展进行详细地研究, 从而制定出阅读教学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二、体验式阅读教学, 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所倡导的教学新理念而提出的, 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强调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话特点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阅读活动本质上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因此,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体验创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打破长期概念化阅读教学模式。教学基本要点概念化分析从文本中转向学生的自主的经验和创造性理解, 建构出来的主要经验活动促进学生实现文本意义的崭新的自我构建。

如何顺应文本内部的情感体验的线索, 激发学生相应的经验, 实现强烈的情感共鸣, 达到和谐共振艺术的位置?师为主导, 生为主体, 课文为中介, 三者如影相随, 因体验起, 为体验终。现代阅读理论把阅读的心理过程分为感知、理解、深悟三个层次。教师可以在这三个层级中具体实践体验式阅读教学。在一篇文学作品的体验教学中, 学生的体验呈现出由浅人深的层递性, 由初级的情绪体验到情感的共鸣。

三、运用信息技术, 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 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改变着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信息网络化时代, 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分析、整理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是人们必须掌握的, 它与听、说、读、写、算同等重要。我们从实验的准备期开始, 并在实验的整个进程中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领会课改精神实质,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学观、知识观, 优化教学理念。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已经逐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这将彻底消除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错误认识, 能把更多的目光自觉地投向学生的发展上来。课外阅读实践性教学环节, 对培养学生语言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打破了课外读物“随机论”, 明确了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巨大作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 明确自己的角色,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有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通过新理念培训, 加强实验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重要意义的了解, 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提高与本学科整合的水平。教学理念影响着师生关系, 决定着教学行为, 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理念的更新是实验开展、新模式构建的先决条件之一。

教师应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使其通过教学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以主动学习为指导, 运用多媒体手段, 构建阅读教学的新模式, 深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康的人格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让学生在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 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提倡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阅读、使用阅读期待、阅读反射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摘要:随着教改的深入, 阅读教学面临着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问题。广大教师应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围绕三个方面对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本人的一些见解。

构建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研究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构建,模式

随着素质教学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鉴于所有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信息技术教学就应该紧紧围绕生活来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 应紧密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感受到更多的生活化元素, 从而让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全新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结合更多的生活化元素, 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更好地认识信息技术, 从而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一、尊重科学发展规律, 开展有效引导

开展生活化的教学, 是指按照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能力, 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这样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 同时准确掌握知识的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应该科学有效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 在课堂导入和创设问题的时候引入信息技术教学, 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起到很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例如, 在讲解“收发邮件”相关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上网搜索一下邮件的相关知识, 然后给学生讲解一下邮件的由来。接着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在课件中制作一些动画, 使学生的视觉受到有效冲击, 使其对于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更加深刻。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创建自己的邮箱, 并且教会学生基本的使用方法, 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中邮件的相关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当前教学过程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要求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生活化的情境中,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增强, 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观念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 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集中更多的精力。在快乐中学习, 才能够保证学习的效率。所以,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是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例如, 在学习“电脑”相关知识的时候, 教师应该通过生活化的情境, 让学生对电脑整体有一些了解。教师可以采取拟人的方法, 把电脑比作是一个人, 在键盘上输入时, 就是给电脑发送命令, 电脑经过思考之后会有一些行为。通过这样的方法,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 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迅速提高。

三、有效结合生活经验, 增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新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 应该紧密结合理论知识, 使学生能够掌握有理论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 应该把生活实际和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有效结为一体, 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能够准确理解生活化的过程。这样,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学习知识也不会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单纯记忆。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 是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一种手段, 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找到生活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 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例如, 在学习“收发邮件”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与写书信进行对比, 从而起到很好的教学作用。

四、开展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许多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仅仅局限于他们的学习成绩, 却忽略了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 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 教师应该注重开展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展开评价,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例如, 在学习完“绘图工具”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幅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的图片, 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绘制和着色等, 然后把每个人的作品传上班级共享中进行交流互动。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五、结束语

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习知识的目的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尤其像信息技术这种工具性比较强的学科, 教学更是来源于生活, 然后去服务生活。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 是构建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的重要方法, 是尊重科学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 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特点。所以, 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时候, 应该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律来开展, 让学生在生活化情景中激发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同时, 教师应该结合更多的生活化经验, 让学生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而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毕春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1 (11) .

[2]魏立荣.多元智能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6) .

小说教学模式新探 篇11

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描写、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所以小说的阅读教学常常是先分析环境,再梳理故事情节,然后分析人物形象,最后归纳主题思想,我们可以把这种教学模式称为平行模式。这种模式层次分明、面面俱到,但存在如下弊病:

1、小说中的环境、故事、人物本来是难以分割的,它们共同营造一种氛围、塑造一个世界、表达一种意蕴,如果人为分裂开来,便显得支离破碎,不能让人得到整体的审美效果。

2、平行模式对传统的小说形式是易于分析的,但对现代派小说便显得力不从心了,小说环境大多是一种象征符号,情节淡化,甚至人物形象也是模糊的,整个小说是一种隐喻,如果从三个要素来分析研究的话便无从着手了。

3、从三个要素的角度来欣赏小说易拘泥于文本,不易从文本中走出来,这违背文学作品对人心灵进行影响熏陶的功效。

为了避免平行模式的弊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打破这种常规,对小说的阅读教学做了如下探索:

小说是社会、人生的再现或表现,阅读者在欣赏过程中要进行二度创作,用形象思维透过文字符号还原真实的世界和人生,并据此审美、理性地认识社会人生的本质,最终在人格上得以重建、在人性上得以重塑,阅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能动的创造者。所以小说的阅读教学可采用如下三个循序渐进的步骤:一、娱情过程;二、审美过程;三、重建人格、重塑人性过程。我们把这种教学过程称为渐进模式,接下来笔者结合实例具体阐述。

一、娱情过程

文学作品不像音乐作品给人听觉上的愉悦,更不像影视作品给人视听双重愉悦。它依靠想象把文字还原成形象、场面,并给人的复杂的情感冲击。小说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还原过程中娱情,在情感共鸣中引发我们的欢悦愉快、哀伤悲愁、同情悲悯、憎恶愤怒、滑稽发笑、省悟反思、可悲可怜、喜怒参半、欲哭还笑、欲说还休的复杂感情。如:在阅读《边城》时,首先应捕捉澄净、优美的环境中翠翠平静而微澜的心灵,为她难以言说的少女情怀而感伤;读《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首先应捕捉别里科夫滑稽怪诞的言行和思想,体会作品诙谐幽默的风格,在讥笑、嘲笑中思考小说的内涵;读《祝福》时,首先应了解祥林嫂的人生轨迹,明白她大不幸的人生中的幸与不幸,在我们同情怜悯时看社会看人生。

人类社会的情感是相通的,在欣赏小说时,只有引导学生动心动情,才能准确深入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在切身的感受中经验异己的人生和世界。

二、审美过程

小说用语言展现出美的不同形态:雄险奇或秀幽静的自然美,真善美或假丑恶的社会美,让人感受到优美的、崇高的、喜剧的、悲剧的美,在心灵的震撼中唤起对美好的探索,或是对反人性、反文明现象的否定。施教者在学生对文本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引导其从审美的角度欣赏小说呈现出的自然美、人性美,进行理性的把握,领悟小说传达的主旨。如:《老人与海》中的海既是浩瀚缥缈的自然景观,又是证明、考验人类主观意志的象征符号,在海的强大与人的弱小的对比中产生了壮美之感受;《巴黎圣母院》中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有美好、善良、炙热的心,他对爱情做出的奉献消解了他外在的丑陋,这是对人类真善美最伟大的歌颂;《欧也妮·葛朗台》中主人公滑稽夸张的言行、极端吝啬的性格、无人情人性的思想以及小说幽默诙谐的表达让阅读者在轻蔑嘲笑中不仅感受到喜剧的审美愉悦,还引发冷峻的反思、严肃的批判。

小说是对现实世界集中的或正面或反面或怪诞的反映,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对美的形态、美的范畴的领悟,才能进行理性地分析和思考文本所反映的世态人生,并用以观照、审视甚至改造现实人生。

三、重建人格、重塑人性过程。

文学作品不会直接教人们怎样生活、怎样成为人,但使人们在娱情审美中感悟崇高与卑劣、伟大与渺小、高尚与低贱、善良与丑恶、民主与专制、宽容与狭隘、坦荡与猥琐……读者在喜悦与悲痛、认同与否定中提升自己的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地重建自己的人格,从内心趋向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小说教学的终极目标便是引导学生从小说世界中走出来,审视、反思自我和社会,在否定之否定后形成新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而成为“人”。如:在阅读《西游记》后,应当理解孙行者是勇于反抗者的幻化,他上天入地、与妖魔鬼怪作斗争,他睥睨整个专制统治秩序、与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和现象作孤独的斗争,这些内容启悟我们应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自由,去赢得人之为人尊严;读《变形记》后让我们对社会和文明的进步导致对人性的背离和异化、人情的丧失和疏离的深层悲哀,从而呼唤人类对情感和理性的反思、追求;读《变色龙》后,我们在对奥楚蔑洛夫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憎恶中抛却对“权”的迷信和崇拜,以及对人类社会中对质“权”的淡化、消解,启悟我们应有一颗高贵的心。

如果用渐进模式进行小说的阅读教学,我们会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进入文本----走出文本----提升自我。我想,这也是文学作品具有恒久魅力的根本原因----人类总是向善的。

新模式教学研究 篇12

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认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 表现为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二、我院网络空间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产生的背景

2007年以来我院实行的学分制和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等成功的改革对后续进一步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10年下学期我院又进行了网络空间“世界大学城”教学改革“试点”, 效果良好。于是我院就有了今年的全面网络空间“世界大学城”教学。那么如何在网络空间上好大学英语课程就成了我们大学英语老师亟待研究的课题。

三、网络空间“世界大学城”简介

网络空间“世界大学城”是2010年5月24日, 由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用户空间为基础的资源共享型网络服务平台——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平台”。

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和理论依据

笔者构建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是“三化”教学模式, 即“教学层次化+网络空间与课堂教学一体化+互动多维化”。

1.教学层次化

孔子提出, 教育要“因材施教”, 也就是说, 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其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国际著名语言学家Rod Ellis在《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中提出个体差异是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2007年我院实行学分制以来, 大学英语全面实施分层次教学, 即根据我国当年高考英语成绩的高低, 将全院学生分成ABC层次班, 前30%编入A班, 中间40%编入B班, 后30%编入C班。班级层次一旦编定, 第一、二学期不再变动, 但教学班级是变动的, 因为我院每学期选课一次。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我院分层次教学是成功的, 无论是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过级考试, 还是全省、全国的英语口语比赛, 成绩都名列前茅。所以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大学英语继续采用分层次教学, 即“教学层次化”。

2.网络空间与课堂教学一体化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 大学英语教学不受时空限制, 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可以把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客观形象地呈现在师生面前, 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

我院从2010年下学期开始实行网络空间教学“试点”, 2011年上学期全院实行“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教师先建立个人空间, 然后把教学资源传到个人空间, 或做好资源链接, 上课时只需进入“世界大学城”, 打开个人空间, 点开相关资料就可以上课了。这种利用网络空间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快课堂教学节奏, 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教师可以精讲多练, 提高教学效果。

3.互动多维化

王磊老师在《论远距离教学中的互动理论》中这样描述:互动 (Interaction) 即交互, 指人与人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西方教学互动理论认为, 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是教育工程的基本特征, 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

真正的互动其信息走向应该是多维的, 即表现为师生、生生和人机/网之间的互动。这种多维互动既可以在课堂上体现, 即课堂互动, 也可以在课堂外体现, 即课外互动。

(1)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互动, 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教师来说, 他们可以贯彻《基本要求》的“教一点, 学一点, 会一点” 精神;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等。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可以及时积累知识, 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和信息技术, 培养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外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由于课堂内时间有限,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 使课堂内外活动有机结合。在“世界大学城”, 学生可以进入教师个人空间, 阅读或下载老师的教学资料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可以与老师、同学互动, 解决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 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课外互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师生互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 教师适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和启发, 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2) 生生互动。学生之间通过在线交流、讨论、互助等合作形式来互促学习、共同进步。

(3) 人网互动。通过个人空间留言板、群组讨论区、好友私信等工具, 来支持和保证空间教学的一些基本环节, 如教学内容的发布、作业的提交和批阅、答疑、考试、讨论、做笔记等。同时学生有合理的又不想当面说的教学建议可以及时给老师发私信。

五、注意点

1.克服依赖心理, 明确定位

网络空间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其功能再强大, 也只是一种技术手段, 教师不能对它过分地依赖。学生的主体、教师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老师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反复钻研教材, 加强教学设计,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只有这样,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能得到真正成功。

2.克服懒惰心理, 参与活动

学生一定要克服懒惰, 上课不能只听不动、不做笔记, 只等课后到老师空间区阅读或下载资料是不够的。学知识要趁热打铁, 课堂理解和即时记忆都很重要, 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得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六、结束语

网络空间教学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笔者坚信, 只要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认真分析对象, 仔细研究教材, 合理使用手段, 采用新型模式——“三化”教学模式, 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会更上一层楼。

摘要: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2007年以来我院进行了学分制、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等一系列成功的改革对现在的网络空间教学改革, 这起了推动作用。本文将从实践中探索出网络空间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新模式, 为我院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关键词:概念,背景,世界大学城,新模式,理论依据,注意点

参考文献

[1]李炯英, 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 2001 (1) :54—58.

[2]骆红亚·多媒体运用在英语教学中的利弊[J]·山东科技信息, 2006 (11) ·

[3]王磊·论远距离教学中的互动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 2000 (4) ·

[4]晓茗·在“信息互动”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研究[BD/OL]·http://morningtea.yculblog.com·

[5]吴汉德, 尤佳春·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 2005 (5) ·

上一篇:语文作业布置的艺术性下一篇:遵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