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资产管理

2024-10-17

经营性资产管理(通用12篇)

经营性资产管理 篇1

一、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过程中的问题

(一) 产权归属不清

个别高校的财产在由非经营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过程中, 没有严格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报审批手续, 对提供财产方与接受财产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明确规定, 对已转作经营使用的资产也没有及时、严格地按照国家的规定办理财产移交手续, 致使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以后所有权关系不清, 出现了所有权管理的缺位。有些高校对转作经营性的资产, 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致使学校国有资产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有些经济实体在开办时大多是多方集资, 资金来源渠道很复杂, 开办时也没有明确产权关系, 等到形成一定规模以后, 常常出现各种产权纠纷, 严重影响经济实体的进一步发展, 也导致产权界定工作的难度加大;还有一些由于投资监管责任不明, 无人对资产经营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 造成了只有人经营使用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 而没有人向经营使用者追索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的怪现象。

(二) 补偿严重不足

高等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以后, 其固定资产的补偿进入了一个新的运行循环轨道。作为经营性资产, 其价值补偿主要是在营运中通过计提折旧来实现的。然而, 相当一部分转为经营的固定资产在营运中都未计提折旧。有些高校甚至在已经具备计提折旧条件的情况下, 仍然不提或少提折旧, 致使这些高校的非经营性转作经营性资产消耗补偿严重不足。

(三) 运营效益低下

高等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以后, 一般都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 财务监督跟不上。在资产运营的过程中, 校办企业大都未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 致使许多校办企业出现了“三高一低” (即工资高、费用高、成本高、效益低) 的不正常现象, 资产运营效益十分低下。

(四) 收益分配混乱

高等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的初衷是以创造收入, 弥补经费的不足。但是, 由于相应的分配制度不健全, 国家税利、企业积累、个人所得都无法按规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再加上经济核算工作缺乏严肃性, 主办单位和企业管理人员对收益分配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处理。在收益分配中, 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发展事业部分仅占一小部分, 其余大部分进入了单位的小金库。其结果, 既背离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实现“创收”, 以弥补经费不足的初衷, 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正之风的产生, 直接影响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损害了高校的利益, 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加强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 明确职责, 理顺产权关系

高等学校占有使用的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资产之后, 它在经济上不再是一个仅接受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位, 而是兼有部分的投资者角色, 代表国家部分地完成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的职能, 国家与高校之间在经济关系上, 一方面是国家与高校的资产管理者、使用者之间的产权关系;另一方面是高校与资产经营单位的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从产权的变化角度来看, 即发生了产权所有者与占有权之间的分离, 又发生了资产的所有权与占有权之间的分离, 又发生了资产的占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要理清这些关系, 除了使用法律手段进行确认外, 还应以行政、经济手段进行界定。在高校非经营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时, 必须以高校为中心环节, 建立起所有者、投资者、经营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高校还要与经营单位签定投资协议, 明确经营责任, 按期收取投资回报。只有这样, 以书面形式使各自扮演的角色职能到位, 才能理清产权关系, 从而规范和落实好资产的投入与经营责任。

(二)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监管力度

一是严格执行审批制度。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要报主管部门审查核实, 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二是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应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对其资产进行价值评估, 经过评估核定的资产价值量, 作为国家投入经营单位的资本金, 并以此作为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资产评估应由法律认可的专门机构和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以体现资产评估的客观公正性。三是建立专项管理制度。首先要实行专项登记, 建立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台账, 如实登记和反映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数量、价值、投资形式, 投入单位的名称等;然后实行专项考核, 建立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管理考核的指标体系, 对投出资产的经营和收益分配情况, 进行严格考核和监督检查。四是对高校利用国有资产创办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企业, 应按照《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实施监督管理。五是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的资产, 应在验资机构验资前, 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如果产权发生变动, 则应按照有关规定, 及时报经主管部门批准, 并办理产权变动手续。六是建立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检查制度。为促使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活动的健康发展规范其行为, 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制度, 对兴办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可结合产权登记、年度检查进行;对其他从事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活动的经济实体, 也应定期或不定期选择重点进行检查。

(三) 坚持有偿使用原则, 合理收取资产占用费

所谓有偿使用, 是指国家对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以其实际转作经营的国有资产总额为基数, 按年 (或季) 收取一定比例的国有资产占用费。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后, 作为投资者的高校要向经营者收取投资回报, 即资产经营者必须向投资者 (高校) 缴纳经营利润;二是代表国家行使投资职能的高校要向行使资产所有权管理的财政部门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缴纳资产占用费。收取资产占用费的实质是将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获取的收益, 部分纳入政府管理, 统一管理和分配使用。有利于正确引导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良性、健康发展。

(四) 完善收益分配制度

高校通过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包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所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上缴的收入, 以及对外投资、出租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等。上述资产收益要纳入高校财务统一管理, 不得搞账外账, 设“小金库”。对于违反规定的, 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追究有关领导和办事人员的责任。资产收益分配上, 应合理兼顾高校与企业的利益, 注重调动和保护投资者与经营者的积极性, 核心是处理学校收取投资回报和企业留存收益之间的分配关系。收益分配应跟随企业的投资关系而定, 根据企业出资比例, 形成良性的投资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对于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应适当增加企业留存收益的比例, 以保持企业的发展后劲, 并提高其自我发展和风险防范能力。

总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知识、技术、人才密集的高等学校创造了大量的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将高等学校创造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不仅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明确了高等学校科技工作改革的方向。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资产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与手段, 必然成为高校宏观决策中的一个自觉行为。因此, 高等学校应以合理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为目标, 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 要明确产权关系, 坚持有偿使用的原则, 注重产权和效益的管理, 同时对资产经营全过程进行参与和监督, 从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任丙年.高校“非转经”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电大学报, 2003 (1) .

[2]张建功, 马德煊.加强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 (2) .

[3]马雪春.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3) .

[4]梅义标.现阶段高等院校“非转经”管理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财务, 2001 (3) .

[5]夏冰, 黄恂如.高等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若干问题的思考[J].长海交通学院学报, 1996 (12) .

经营性资产管理 篇2

国有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国有资产分为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狭义国有资产就是经营性国有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以下简称“非转经”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笔者仅就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深层次问题未能完全解决,致使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1、政企不分,管理缺位。一方面,某些分布在旅游饮食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商贸流通业等一般性竞争领域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脚踏两只船”,既是公司又是事业单位,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由政府直接任命,拥有行政级别的“官位”,法人治理结构难以规范。这种“官商”管理体制,一是导致行政事业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边界模糊,既不能用资产保值增值或效绩评价来实施监管,也不能按事业单位层层审批把关的办法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难以形成适应市场运行规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制衡的两权关系。二是对企业领导者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导致企业领导人员压力不大,其对国有资产承担的责任仅仅是实物存在,而不管状态与效益如何,对国有资产经营流失不负责任。

2、存量失真,核算不实。由于国资管理体制的“管资产、管人、管事”,“三权分立”,信息不对称,使得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出于业绩考虑,有的只将下属分公司的收入合并上报,却剔除子公司的成本费用;有的指使会计人员违反会计制度通过不提、少提折旧或不摊、少摊费用,来虚增利润或少计亏损。

3、融资困难,发展乏力。其一,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融资门坎过高,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致使很多企业有好的产品和销售市场,却因抵押资产缺乏而无法解决发展资金。其二,企业间缺少专业化协作。由于企业发展缺少宏观引导和产业组织,导致中小企业之间难以形成产业关联、专业化协作和经营网络,往往形成单个企业孤军奋战、自生自灭,既难以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和企业集群,也无法利用中小企业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

二、对策与建议

(一)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界定产权,规范管理。

——在国有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中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一是促进企业消化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及损失挂账,让企业轻装上阵;二是通过清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依法申报“非转经”资产,通过加强监管,抓好非税收入的征收。

——做好产权登记管理,了解国有资产存量的分布、价值总量及其增减变化情况,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单位对产权登记和产权登记年检的重要性认识。二是进行产权登记和年检信息库的建设,及时掌握国有资产的动态情况,为各级政府调整产业结构,规范国有产权交易等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料。三是规范办事程序,完善登记和年检手续。

——资产评估是维护国有产权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评估结果是资产作价的基础依据。占有国有资产的单位在发生资产转让、投资、出售、公司制改组、中外合资合作、清算等国有产

权变动行为时,应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核准和备案手续。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要加强对资产评估结果运用的管理,切实维护国有产权的合法权益。

——产权依法流动、交易,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改革传统企业制度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建立起规范、统一、开放的产权市场网络,充分利用产权市场机制服务于企业的资产重组、改革、改造和发展。

(二)健全机构,建立权责明确、职能到位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政府的特设机构,即代表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要利用散落在各个部门的存量资产,发挥国有资产火车头的作用,带动经济的发展。为此,要健全国资机构,充实各类专业人员,规范管理工作制度,使国资委真正成为国有资产运作的总“操盘手”。

明确监管范围。依据国家有关法规,企业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应分别由国资和财政部门进行监管。对国有资产实行分步授权国资委或相关部门监管。条件比较成熟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股权、先期授权专职部门监管,其他部门的国有资产、通过整合、重组等形式,逐步纳入国资部门的监管范围。

明确监管职责。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是: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管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因此,应依法赋予国资委以人事任免、考核、奖惩权,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门的监管职责是:对本级政府管辖的行政事业资产施行综合管理。所以,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本级“非转经”资产的监管,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有效使用和实现保值增值。时机成熟后,可组建公司专门经营“非转经”资产。(三)整合资源,通过改组改造,招商引资等形成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运营体系。

1、组建各类资产经营公司、集团公司、控股公司,建立各类资产的经营平台。

要加紧做好存量资产的整合。一是将已改制完的企业的剩余资产归集起来,组建一家公司专门经营这些资产。二是将分散在有关主管部门持有的国有股权归集一家公司持有,通过这些优质股权的运作,构筑国有企业投融资平台。三是将城市的重大项目建设,地下管网的使用权、公交线路经营权,户外广告发布权等城市无形资产归集于城市建设开发公司,通过这些资产的运作构建城市建设的平台。四是将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出租、出借、投资、联营等资产进行剥离,由组建的“非转经”资产公司统一管理与运作。

2、建立保值增值考核制度。首先,加强财务管理,作好会计核算等基础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管理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其次,确定考核指标。再次,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的审计监督。

3、完善经营者业绩考核评价制度,干部任免与业绩挂钩。

——引进国内先进的《企业经理人才素质测评系统》,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任职资格的测评工作,科学选人招才。

——建立健全经营者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制定经营者业绩考核指标,以效益率为考核核心。

——加强考核管理,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经营者的经营业绩,由企业委托经财政、国资部门认可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

4、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强化约束和有效激励的制度是解决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措施。通过以上举措在各类公司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拍卖、联营、兼并、破

产、委托经营等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通过各方通力协作,严格执行国家资产管理的各项法规,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浅析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法 篇3

摘要:本文就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论述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方法和治理措施。

关键词:经营性 国有资产 调控层面 运营层面

0 引言

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涉及到相关利益方的协调,也涉及管理有效性的问题。对于竞争性国有资产可以纳入运营层面,按照市场机制管理;而对于非竞争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资源型国有资产,则可以纳人调控层面进行管理。

1 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因与特点

1.1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因 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在调控层面和运营层面上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既考虑了市场经济下“二公”原则的要求,又充分照顾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我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影响。

1.2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

1.2.1 在调控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 百分之百控股使政府干预不会直接损害其他企业或投资者的利益。设立调控层面,是充分考虑到国家现阶段持有国有资产:尚具有特定的政府目标,因此,政府作为产权代表不能只按照经济目标来一些国有企业进行管理。政府在调控层面上,通过产权代表和百分之百控股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等国有企业,依然牢牢地控制着国有资产,特别是国有资本。

1.2.2在运营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

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对运营层面管理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干预。具体而言:在运营层面上的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控股或参股的企业。在运营层面上是按市场规则进行规范运行的子公司,和其他类型所有权的企业是相互独立平等的主体,在产权交易上没有障碍。因此在上市、并购、合资,以及其他各种产权多元化的组合方式方面均无实质性障碍。

2 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方法

2.1 定位

2.1.1 对调控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定位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应义不容辞地履行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股权方面的职责。目前,这些职责是由中央及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来承担的。作为产权代表,政府履行其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股权方面的职责,如果按照功能分类,非常类似一个控股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能。

2.1.2 对运营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定位 政府产权代表对运营层面应完全不干预。产权代表对运营层面应完全不干预,把对运营层面的管理监控职能完全交给位于调控层面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换言之,产权代表对运营层面的管理不应该“越位”。

2.2 治理结构

2.2.1 调控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治理结构 实现战略与投资管理职能,由于国有资产所涉及的产业面极为宽广,原则上可按产业划分形成战略与投资分委员会,并由政府相应的产业管理部门和各政府相关部门委派该委员会委员或主席,在当前体制下,行政与产权职能重叠,各战略性委员会所制定的产业战略成为该产业国企制定企业战略时的指南,战略管理涉及投融资决策以及股利政策,是产权代表最核心的职能,作为国有资产产权代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应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履行好其战略与投资管理职能;实现人事与考核管理职能,产权代表的战略意图能否贯彻也取决于企业的董事会和高管人员是否接受产权代表的指导性意见,产权代表有权向企业派出董事、监事提名并批准高层经理人选,某些重要企业的重要岗位的考核可能也许要党的组织部参与;实现薪酬与激励管理职能,产权代表有权审核批准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方案和各种激励方案,有关方案都要与战略目标以及市场状况挂钩;财务与审计管理,产权代表有权审核批准企业的财务体系和相关报表,批准重大交易和预决算,并决定是否实施审计。

2.2.2 运营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治理结构 实现战略与投资管理职能,对控股的纳入运营层面管理的企业,调控层面的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通过在前者的董事会、股东大会投票来实施其战略或投资意图;对参股的、没有实质控制权的纳入运营层面管理的企业,则通过在这些企业的董事会、股东大会投票来施加重要影响;实现人事与考核管理职能,对控股的纳入运营层面的企业,调控层面的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通过向前者的董事会派驻董事、在前者的董事会议及股东大会投票来控制该企业的重要管理层职能,对参股的、没有实质控制权的纳入运营层面管理的企业,则通过派驻董事、投票来对重要岗位的人事任命施加重要影响,研究产权代表职能和分析产权代表自身也及时,资本成本的概念无法回避,概括地说,国有资产产权在声誉和索取权方面远未到位,而在实施控制权的其他方面则往往越位;实现薪酬与激励管理职能、财务与审计管理职能。

2.3 管理措施

2.3.1 在调控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要实行差异化 要有效地实现对竞争性国有资产和非竞争性国有资产的差异化管理。纳入调控层面管理的国有企业,既包括竞争性国有资产,也包括非竞争性国有资产。对于竞争性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突出特点是政府干预,具体表现为价格管制、国家经营和创造竞争等方式,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对国民经济稳定、安全发展的调控能力。非竞争性国有资产所在领域的问题是市场无法解决的,因为国家持有的目的明显不同于竞争性国有资产。对于涉及国家安全、构架战略而需垄断经营的企业,可以采用价格管制、国家经营和创造竞争三种方式来经营,对这些企业的业绩评价不能以利润高低作为标准,而应该注意收益和成本;对于涉及肩负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国有资产,如经营城市公用设施的企业,则可以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绩效评价上,尽可能量化业绩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用资本来回报评价。对非竞争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国有资产产权代表需要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发改委、财政部等)进行协调,以有效的实施战略与投资管理职能、人事与考核管理职能、薪酬与激励管理职能、财务与审计管理职能等。

2.3.2 在运营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要实施资本管理 对于纳入运营层面管理的竞争性国有资产,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产权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产权管理责、权、利相对称的前提下,应切实实施资本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按照市场平均的资本成本和资本回报率水平作为竞争性国有资产保的标值增值准。②引入市场化的产权管理方式。③在界定清楚产权即解决了谁代表所有者管理国有资产时,尚必须明确谁有权代表政府出售资产,出售资产的程序、出售收益的处置权等关键问题。④对于纳入运营层面管理的竞争性国有资产,具体由调控层面的政府控股公司、集团公司来行使产权所有者的管理职能。⑤实行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3 结语

总而言之,政府的多重目标所导致的各种干预行为,只能在调控层面而不能在运营层面;运营层面中控股公司或者集团公司的管理,完全是企业内部行为,均按照规范的公司制模式运行,政府不能直接干预,最多只能通过控股公司或者集团公司来体现其意图。由于政府目标多重性及其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这种解决是通过将企业纳入运营层面,按照市场机制运行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吴红卫.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6:12-15.

[2]韩鹏.浅析会计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159.

省级机关经营性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篇4

从2007年度省财政厅和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分别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和经营性房地产普查结果看, 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 主要是各单位管理经营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汽修厂、加油站、印刷厂、证券公司、娱乐营业场馆、门面房以及其它对外投资项目等资产。据不完全统计, 至2006年底, 省级机关用于出租资产原值2.3亿元, 用于出借资产原值0.24亿元, 行政单位未脱钩经济实体累计投资额4.67亿元。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法院、省检察院、省级民主党派和省级人民团体的114个行政事业单位中, 有经营性房地产的单位76个;经营性用房总建筑面积65.95万平方米。其中, 整院落经营的13个, 72幢, 建筑面积14.29万平方米;整幢经营的46幢, 建筑面积29.06万平方米;零散经营的房屋, 建筑面积22.59万平方米。经营性用地 (不含零散经营性用房占地) 面积571.85亩。其中, 整院落经营性用地457.59亩, 整幢经营性用地114.26亩。

(二) 存在问题

一是账实不符, 家底不清。有的单位管理制度不落实, 账务不健全, 核算不规范, 购建资产不入账, 形成了“账实两张皮”以及大量的账外资产。二是产权分散, 产籍不清。经营性国有资产, 有的登记在省政府名下, 有的登记在管理局名下, 有的登记在各厅局名下, 还有一部分直接办理在厅局下属单位名下, 导致了产权分散, 资产纠纷不断等多种矛盾。三是配置失衡, 苦乐不均。资产形成渠道多元, 历史成因复杂, 占有多寡失衡, 资产配置存在随意性, 导致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 资产增量与存量不对接, 形成了单位之间占有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严重不均和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四是“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使用单位重购置、轻管理, 盲目攀比、贪大求全, 资产超标准配置, 重复购置, 形成大量闲置资产, 造成资源浪费。尤其是联建联营项目, 未执行资产核算制度, 缺少监管机制, 收入不上缴省财政, 投资和收益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造成私设“小金库”和腐败等问题发生。五是擅自改变用途, “非转经”问题突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用房总计4 862间, 总建筑面积27.44万平方米, 占总经营性用房面积的42%。多数是将办公用房改为培训中心、招待所等用于经营, 还有的采用拆旧建新、“以地换房”等与开发商联建联营, 导致房地产属性发生改变。六是经营效益低下,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效果不明显。仅以经营性房地产为例, 年收入总额约为4747.53万元, 与65.95万平方米的经营性用房面积相比, 每平方米年收入仅为71.99元。

(三) 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省级机关经营性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监管不到位, 管理漏洞多, 管理成本高, 财务制度不严, 出现了流失;二是资产分散, 个体规模不大, 难以实现规模效益;三是经营机制不灵活, 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承担了主管部门的一些额外负担, 成为解决主管单位福利和接待任务的主要依托对象, 造成收入和分配的严重不公。

二、陕西省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原则, 通过整合现有资源, 完成资产重组, 实现资产的高度集中和集约化经营,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确保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与经营性活动彻底脱钩, 确保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防止腐败, 促进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确保通过盘活经营性资产存量, 提高经营性资产的运行质量和收益上缴水平,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省级机关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 应涵盖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 (含垂直管理系统) 、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 (财政统一发放津补贴单位) 经营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汽修厂、加油站、印刷厂、证券公司、娱乐营业场馆、门面房以及其它对外投资项目等所有经营性资产。

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应坚持集中管理、优化配置、提高效益、强化监督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拟分步组织实施。一是推进管理制度化, 规范经营性资产监管行为;二是坚持运营市场化, 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在产权集中管理的前提下, 对不同单位的资产实施分类管理, 即对省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资产, 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公益性事业单位资产, 采取委托管理方式。对经营性资产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直接管理、授权经营 (招投标) 或处置等。省级机关经营性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后产生的收益, 由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监督, 全部纳入省财政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一) 对效益较好的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

对规模较大、经营效益较好的经营性资产, 建议进行整合重组。按照投资规模、资产原值、经营收入和负债总额等, 划定一条界定资产规模大小和经营收益优劣的基准线。凡属基准线以上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和规模较小、经营效益较好的经营性资产, 交由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列为第一批实施改革单位, 进行整合重组, 实现规模化经营。对划定在基准线以下的规模较小的饭店、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疗养院、汽修厂、加油站、印刷厂、娱乐营业场馆、门面房及对外投资项目等, 列为第二批改革, 在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设立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负责对上述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二) 对经营效益差的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

对审计确定的效益差、资不抵债的经营性资产, 按照“剥离低端、盘活资产”的原则, 可在报请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 采取重组、转让、租赁、置换、拍卖等形式处置, 将分散管理的“死资产”转变为市场运作的“活资产”, 实现经营性资产收益的最大化,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 抓好“非转经”房地产的清理改革

对“非转经”房地产, 坚持“科学配置、物尽其用”原则, 严格审核, 做好清理、核实、性质界定和统一调配工作。一是优先满足办公用房需求。对有的单位办公用房紧缺, 还将部分办公房屋用于经营的, 拟归还为办公用房。二是合理划转。在满足办公用房需求的前提下, 确需划转为经营性用房的, 严格按照《陕西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程序报批。经批准后, 由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实行统一管理, 涉及产权变动事项的, 报财政厅审批。三是注重保护和发挥资产出资人、资产使用经营单位和资产监管单位三个积极性, 明确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后经营单位的既得利益, 达到既调动经营单位积极性又能保值增值之目的。

三、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实施步骤

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应从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出发, 借鉴中央国家机关和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 按照统盘筹划、分步进行的原则实施。为稳步推进改革, 建议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先行试点, 探索方法, 为全面推进改革摸索经验。

(一) 搞好调研, 提出改革建议

在2007年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和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完成经营性房地产普查的基础上, 借鉴改革较为成功的中央国家机关和四川、上海、江苏、吉林等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 提出全省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方案, 报请省委、省政府决策。

(二) 加强领导, 建立专司机构

为确保改革实施, 要建立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精干高效的专司管理机构。一是成立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对省级机关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实施集中统一领导, 对重大事项进行专题研究, 做出决策。建议由省委或省政府一名主要领导任组长, 由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各一名领导任副组长,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纪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人事厅、省劳动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审计厅、省工商局、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法制办、省委督察室、省政府督察室等部门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设在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其主要职责是, 负责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清理、管理和处置工作, 统一权属登记和分类管理, 确定经营性资产产权移交明细目录, 监督做好资产移交和设立财政专用账户等工作。二是设立专司机构——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建议省委、省政府批准, 在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设立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对省级机关经营性资产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 层层动员, 进行自查清理

由省委、省政府主持, 召开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专题会议, 逐级动员, 进行自查清理。有关单位必须按照《陕西省省级机关国有资产清理登记表》填报要求, 及时填报范围、房产、地产、对外投资及经营状况等内容, 由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进行登记表的收集、整理和汇总。省纪委、省监察厅适时通报自查清理情况。

(四) 严格把关, 抓好审计核实

完成自查清理后, 由省审计厅、财政厅、监察厅和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下发省级机关经营性资产审计核实通知, 进行审计核实。该项工作由审计厅牵头, 成立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审计核实办公室, 抽调审计系统精干力量, 组成若干审计核实工作小组, 从严做好审计核实和实物验收工作, 并将审计结果报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五) 分期分批, 完成资产移交

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依据审计核实结果, 制定经营性资产移交目录, 上报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 组织实施移交。移交工作, 按照“先易后难, 分期分批, 整体移交”原则, 先移交行政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 后移交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由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办公室监督, 在规定时间内, 将资产进行移交

(六) 建章立制, 制定管理办法

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第35号令)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第36号令) 和《陕西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陕财办资[2007]4号) , 结合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实际, 借鉴中央国家机关和兄弟省市经验, 研究制定《陕西省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认真听取省级各部门意见, 邀请国资管理专家和法律专家举行座谈会, 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监督等, 寻求政策依据和法律咨询, 对《暂行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使省级机关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 走上有法可依、依法管理的轨道。

四、改革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省级机关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 必然触及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许多深层次问题, 影响不少部门的既得利益, 面临体制、机制、观念等诸多障碍, 一定会招来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阻力。改革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有:一是涉及部门和单位利益, 不愿移交经营性资产产权和经营权。二是涉及许多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的转换, 人员的安置和分流问题, 成为最大难点。三是涉及债权债务, 搞得不好, 就可能将某些不属于政府承担的债务拖到政府债务中来, 也可能出现债权挖空, 债务落实的问题。克服和解决上述困难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统一认识, 加强领导

兄弟省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证明,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统一认识, 是推进改革的关键。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的分工负责、靠前指挥和亲历亲为, 将直接带动和影响改革的效果。省级机关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 大力宣传, 密切配合, 共同推动全省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二) 严明纪律, 依法施政

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 涉及各种问题, 矛盾复杂, 没有政令的统一和铁的纪律作保证, 改革很难实施。借鉴江苏、四川等省市改革经验, 在省委、省政府做出决策后, 可采取“不交产权交帽子, 不交资产交位子”等做法, 对改革单位进行严格地纪律约束和规范, 才能保证改革工作落到实处。省纪检委、省委督察室、省政府督察室在自查清理、审计核实与实物核查、资产移交的各个阶段, 都须明确纪律, 加强督察督办, 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 重点做好人员安置工作

省级机关经营性资产管理使用部门的许多人员, 原来是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身份, 也有的是事业单位职员身份, 改革后, 若一下子转变为企业员工身份, 涉及到这部分人退休以后的工资待遇等差别较大, 问题突出, 肯定难以接受。可借鉴江苏、上海、四川等经验, 采取“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政策”的做法, 制定《陕西省省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分流人员安置意见》, 合理解决好改制单位的人员安置分流问题。

(四) 抓好债权债务清理和处置工作

对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中, 涉及经营单位的债权债务问题, 特别是债务, 应认真进行调查、分析和清理, 分清性质, 明确责任, 分类处理。省财政性资金投入的, 建议转作国有资本金处理;银行贷款, 建议与金融机构协商, 对符合核销条件的作核销处理, 不符合条件的, 采取其它方式处理。如为非正常负债, 则组织审计调查, 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课题组组长

苏新泉, 现任陕西省财政厅副厅长。

课题组副组长

薛亚省, 现任陕西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处处长。

课题组成员

刘立海, 现任陕西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处副处长。

[经营管理] 网吧经营管理 篇5

前提!因为这个版主的原因已经很少发贴了,只是突然的兴趣来了,发个最后一贴吧。要是真的觉得值得精华或者值得顶,请大家加分吧。。别客气。

网盟里有最厉害的网吧经营高手~还有些老姜,手段够狠,也很犀利。也有专业组织策划各种活动,网吧开业的高手;在这我发最后一贴,可能好多人在这没看懂,那就请继续看下去吧。卖个关子好了。

1;先从一个开业的网吧来说吧,整体除了装修需要《朴实、幽雅、简单花钱少、还要达到的效果好》。

(1)朴实到什么程度----比如,你的网吧桌椅,而不是几个人或几十个人坐上去感觉很舒适,而是要让走进你网吧能上网的人都感觉到很舒适,这是朴实之一;(2)店面的朴实装修,不需要太华丽,原本电脑反射出来的各种彩色效果就是很明显的,所以要求简单而着实,地板最好能反射出你装修墙壁与天花板的相称效果。

(3)幽雅到什么程度-----比如,不是让1-10个以上不带耳机的顾客感觉你网吧的欢迎幽雅,而是让进入你网吧的顾客都能感觉到你们网吧放的歌曲够清雅,够幽雅;(现在大部分的网吧放的歌,我走过很多网吧,都发现是收银员或者网管们凭着自己的心情去放歌,这也是谈幽雅的主要因素)

(4)简单与花钱少到什么程度----比如,人家网吧买的桌子、椅子都是非常好的也比较贵的,有的甚至还是沙发等的。其实老板们没考虑到,夏天就算开着空调就算是坐着很软很舒服,但是长期性的给人坐这种厚而不透气的棉垫会让人导致腰不好,或者是腿脚不好。但是也有的网吧进去完全感受到椅子够软,夏天也够凉快,可是冬天又不能解决更好的问题。其实到这,桌子可以直接做成很普通的平面桌子了,在很多地方已经有大部分效率好的网吧已经实施了,建议你们多参观下。桌椅要能解决到春-冬的问题,从而花的钱又少,节省很多资源。

(5)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从门口进入到网吧,收银员态度决定一个顾客下次还会不会来你的网吧上网,从呼叫网管到决定顾客下次是不是走到你的网吧门口又转身离开。《不是象现在很多业主做的,招了很多的服务员,拿拿水,泡泡面。也许这是现在大部分网吧做得最多而且又最没效率的工作;主要因素还是在,每个人做什么事有各种不同的心态。在这,请问业主们,你们平时能每天的都注意到你们的服务员对待顾客的工作态度吗?决定不了,意思就是这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加上一个长期性的都在换员工。决定了网吧损失收益的良好效果》以前写过网吧的员工占45%的收入利益,可有的老板也说,他们聘请的员工都很优秀的,脾气好,态度好,耐心好。可是你们不曾记得你的员工都是符合了你的要求标准在你的网吧工作。但是你们可曾想到过?你的员工并不符合上网顾客的要求在工作。也许有的顾客上网期间需要跟你的员工沟通下,而你的员工只有一句话回答给顾客。这个我也不明白,或者就是干脆点的,你问其他的人吧,这个我不知道。)那好。达到效果的问题主要因素也说完了。请问业主们你们聘请的最优秀的员工在这样的条件下。就算服务再到位,再好。顾客满足了懒惰的要求,但是却不是顾客满意的要求。顾客的要求是他为什么要到网吧上网?各位业主也许有的明白,也许有的又不明白。下面说说吧。

到网吧上网的有以下几种人(贪小便宜、解决我的问题、网游沉迷者、泡吧者、一起吆喝玩XX游戏、大家一起对决一起玩)

在这个问题上,以前貌似是翔鹰老师还是谁?具体的我不记得了,曾经他在网盟发个一贴,说他打算弄个专业的竞技专区,以前我工作的时候也有这种预算,但是能达到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就算那样的弄一个竞技专区,而只能影响到那一部分喜欢一起玩吆喝的顾客,但是缺让大部分的顾客感觉这网吧很冷淡,而热闹的地方自己又挤不进去,也没多大意思。呵呵。

(6)贪小便宜的是一种,经常在你网吧上网而又经常的觉得你的网吧给他的优惠不是很好,建议解决方法,象这类的顾客需要各一小段时间给点好处,比如,他经常冲钱,你可以选择他在长期性的冲钱后,比如每次都是100 你可以在3次以后适当的多给他点优惠,让他觉得,老板丈意,给力,其实吧也是满足下他那贪婪的心理,哪怕他不是很缺钱上网可他每次上网前还是很乐意的到你的网吧来。

(7)解决我的问题的是一种,他也许寂寞,也许是真的不懂,但是他需要接触外力来帮助他自己明白他所不明白的东西。解决的方法,顾客的每种问题都需要你的网管热情的去解决,哪怕到顾客上机开始解决到他下机他花了10元或者5元,但是到最后你还是没能解决他的问题,可是他心理满意,他知足,以为你的网管也很尽力的去做了,只是真的没办法没能做到,那么他下次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到XX网吧的网管还是很好的,就算解决不了也会耐心帮忙。这样换来的回头率很不错的。

(8)沉迷网游者的是一种,不是说他家里没有电脑,而是因为他觉得家里的电脑真的不合格自己玩这类游戏,或者是网速不够,或者是很闷。解决方法,如果你发现你的顾客长期的在你的网吧上网,一上就是20多小时以上的,到半夜或者白天中午的时候,做为一个网吧的领导者应该让你巡逻的网管去帮助他们下机,然后再给他坐的机子贴个标签或者有人什么的。不要去干扰他的休息,这类网游者会觉得网吧象自己家。给自己省钱,又不会打扰到自己沉睡时候的心情。(而不是象很多老板那么想,就算他睡觉也得开着机器吧。那样我也可以多捞点,其实如果真的机器爆满不够的情况下也可以这么做的,毕竟顾客还是能理解的,他也愿意花钱开机睡觉,你们说是不?但是如果又不满,又要撵他出去,就算下次他有朋友要来,他也会一起拉到别的网吧的,不能因小钱损失长期利益)

(9)泡吧者、一起吆喝玩XX游戏、大家一起对决一起玩这3种人我总结成为,无聊,蛋疼者,真正的消遣者,他玩什么没个目标,见别人玩他也想体会,可是又不好直接性的与陌生人接触,解决方法,可以推荐你的网管去与大家相互的介绍一下。哪怕他就是个谁也不敢惹的混混老大,可人毕竟有心理寂寞,需要大家相互慰问的地方,你的网管能力好推荐得好,说不好一堆人就能搞在一起玩一个游戏,换游戏后大家又能一起,这样让大家都能体会到,在你这个网吧乐趣无穷,他到了别的网吧体会不到这种大家一起纳喊,吆喝的场景,他寂寞就会长期的固定在你的网吧泡吧。

这一项说的是(什么时候举办活动,活动的方案、活动达到的效果、后继填补办法、)

(10)什么时候绝版活动呢?人越多越要举办活动,举办的活动方案一定要根据你人越多的时候,大家爱玩的游戏,玩得最多的游戏,如果在举办后的效果达到的不是很明显,那么下一次人多的时候再次举办活动完毕以后要马上填补后继活动的办法,不能让一部分的顾客觉得你举办的活动不是他爱玩的,而且可能他玩的游戏很少,你的网吧永远都不会举办这类活动,让顾客达到了对网吧失去很大信心的地步,所以在这类活动开始前,就要去做好这个后继填补的方案,比如:XX活动今天只要报名参与者不管到最后胜利还是失败者,都可以获得本网络赞助公司提供的XX饮料,或者抽奖类的活动参与资格。这样每个人都会去报名参与。就算你主办的活动不是他玩的游戏,他没拿到主办的奖品,但是得到了安慰奖,这样的办法挽回的顾客,他时刻都会在盘问着你的网吧什么时候有什么活动方案。

请业主们放开心态去经营网吧,不要想,主办活动参加的人越少我发出去的奖励越少,但是这样达到吸引各类顾客的效果就越不明显了。本人主办活动长达2年以上,管理网吧也有3-4年以上,总结了很多顾客与网吧内的各种经验。今天已经没有一点保留的拿出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写得可能很乱。也懒得去整理顺序了。反正能看懂的人希望你们这些业主,店长,网管们多体会下吧。希望你们步步高升,业主们希望你们多多开分店。别在为网吧委屈。没什么好委屈的,失败者的心理要把一个好的心态放到最大。

要有胆量去做,做不好不要因为失败而放弃,一次做不好,下一次做之前先补足上次没做好的地方,其实各种活动都是那几个花样,怎么样去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动脑子。也有很多业主,,不切实际。。。

我花多少钱都可以聘请这类人来帮助我管理我的网吧。在这里我想问的是一句话。。在你网吧最堕落的时候这类人拯救了你的网吧,但是当业绩上来的时候,你就慢慢的觉得这类人我的网吧不太需要了。拿的工资又高,要求也不少。反正网吧业绩上来了。干脆换个或者一直保持这个工资,他总会走的一天。或者就是一直保持这个工资,让这类人继续干下去,又不舍得他走。

我就是这类人,我走过这类路,我才从那个网吧被这样的业主行经逼迫出来1个来月,但是那个老板现在一直Q我的电话,问我什么时候才回去,可是我总觉得我为他的网吧付出的太多,拿到的回报确实不是很理想,而且各种原因。呵呵~~我也许是在这发发牢骚吧。哈哈。。不过。。业主们要记得,这类人是不可多得的,网吧业绩好了当然也要给别人好处多点。也许你的网吧堕落的时候,网管、收银吃得不好,住得不好,导致招人很难,但是业绩上来的时候,请你记得这类人,曾经很努力的为你的网吧付出过很多心血,也许你可以在一瞬间堕落他们,但是当你的网吧再次堕落的时候,别人心理所想的是你这个人不够丈意,就算你给再高工资别人也不会再回去拯救你。

写了太多人的各种心理,主管,店长们,你们要随时保持一种状态,哪怕就是老板骂你,下面对你不满,顾客喷你。请大家记得。随时保持着一种状态。那就是。。。。

我自己一个人站在高山的顶上,周围环绕着很多大树,小河,就算再不满,深深的吸一口气,想一下自己是站在山顶上的那个人。没什么大不了的。能解决好了网吧的问题,解决好了顾客的问题。给业主们带来了很好的收益,那一刻你是最骄傲的。被喷喷。被你的顾客调戏,扁乏几句,那是顾客们愿意跟你做朋友,开开玩笑。要沉得住,沉不住一下浮起来了,也许就是一块朽木而已,没什么为了过去而值得骄傲的。

什么问题需要更效率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该去埋怨谁的是非,解决问题后再去想谁的是非,再去解决谁的是非,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考虑其他也补救不了骄傲的自己。

经营性资产管理 篇6

(1)“经营过度,管理不足”

“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从来不缺少对中国市场的把握与感悟,市场意识非常先进,中场感觉非常到位,经营手段也足够的高明,这一点恐怕与国外的企业家难分伯仲。但是企业如果仅仅依此作大作强,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需要整体的和有效的管理体系,我认为‘管理是企业的真正核心竞争力’,没有管理的经营是机会主义的,强势的经营与脆弱的管理并存,必然造成企业经营的成果被管理的黑洞所吞噬。”

(2)“管理过度,经营不足”

“我们企业在过去的20年当中,经营的方法其实没有什么创新,基本上都是降价促销、做广告等等。但是管理上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说流程再造、结构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期权激励、企业文化等等,几乎所有管理的方法都涉及到了。如果一个企业只是在使用降价这样的经营手段,那它在管理上只需要做成本管理就够了,其他都可以不做的,但是事实上许多企业把以上的管理办法都做全了,最后还造成了企业的亏损。因为管理只是在解决一个效率问题,效率是相对经营来说的,如果和经营不匹配的话,就会出问题的。”

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本刊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中心联合举办本期月度论坛,一同探讨:哪一个观点更符合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更及时地补齐可能出现的管理或者营销方面的短板,不至于因为某一方面的差距巨大而限制企业的成长?

陈锡忠:济南华联商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大多数企业创业初期,或者发展的初级阶段,管理者几乎把精力都放在经营上,尽可能调动所有的人力,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来做经营开拓,在经营方面绞尽脑汁搞创新,在管理方面却往往很浮躁,别人的管理体系、经验拿来就用。比如发现市场上有一本《给加细亚的一封信》的书,或同类的管理方面的书籍,我们经常就拿过来照本宣科地学,有什么就学什么。这使得我们没有自己的管理体系,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共有的现状,在管理上不去创造、不下工夫。

以我们华联商厦为例,我们的主营业务是商业零售(超市或大卖场)。初期,我们在经营上也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打败对手,增加市场占有率。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想尽一切办法去搞促销,与消费者互动,出现了很多管理规范、管理制度与经营发生冲突的情况,当时肯定是以经营为主,管理无条件让步:无论是资金调度、人员安排,还是物流、商品定价都围绕经营来做,五条件地服从经营需要。1995年华联商厦开业,1998年便有将近价值1000万的问题商品库存,而那个时候我们总共才有两三百万的利润。最终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所在,1998年我们便做了流程再造,从重经营开始走向重管理。

通过这两三年的不断调整,济南华联在区域内取得了比较好的市场份额,每年有几千万的纯利润,但新问题又来了:我们对资金的控制越来越没底,因为我们用的是和厂家联营的形式,主动权掌握在厂家手里,这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一定程度上管理的失控.因此提高管理能力依然是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总的来说,我对管理的困惑较多,因为经营的问题是具体的,而管理的问题是模糊的。

苟轶群: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市场经济正处在转型期,企业也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管理和经营两个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但目前在企业中,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我认为存在更多的问题是“经营过度,管理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以民营企业为例,民营企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都比较小,这时候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怎么让自己生存下去?第一就是要保证现金流,要保证现金流就必须狠抓经营。民营企业起步的时候就注定了要从经营先入手,这是造成经营过度、管理不足的第一个原因。

2、民营企业刚开始时,很多问题都是依靠创业者自己一个人解决的。此时没有太多的约束,很多问题解决起来都比较灵活,效率也比较高,这个时候必然不会在管理方面有太多的精力投入。

3、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开始注重管理了。但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企业资金的积累都是几何倍数增加的,今年是两千万,明年可能是四千万或者是六千万;此时企业经营者尽管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但管理水平的提高却很难呈现几何倍数的增加,跟不上经营扩张的速度。经营的扩张速度高于管理提高的速度,也是造成经营过度、管理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锦红:上海旧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很多民营企业起家的时候带有机会导向的特征,可能是偶然抓住了一个产品机会,产品赚钱了以后,就会发现要想持续经营下去就必须开始重视品牌。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企业需要进行一场变革,品牌经营比较好的企业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未来可能会做大、做强。所以说讨论经营和管理哪个重要,我认为每一段时间都不一样——在企业以产品经营为主的时候,那一定是经营重要;而在企业创立品牌的时候,当然是管理重要。

一个企业需要打三张牌:市场营销,资金链,内部管理。我把市场营销放在第一位,资金链放在第二位,内部管理放在第三位。为什么呢?因为有市场就能够带来资金的运转,否则便没有了资金链:另外,如果不把资金投入到市场,也不会产生持续的资金链。管理可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但市场却不是想开动就能开动的。

吴少生:深圳市联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公司以前是做国际贸易的,1998年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公司连续进行了几次转型。国家开始西部大开发,我们利用区域、资金优势,在西北地区投资了一个能源项目。从做贸易公司到进行资源开发,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经营转型。但刚开始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很多薄弱环节,跟不上经营的速度。

后来,香港迪斯尼乐园开放了,我们感觉到机会来了,购买了20辆大巴士,经营深圳到香港的运输业务。这是我们公司第二次转型,我们的市场定位和开发都很到位,但由于管理跟不上运营,结果还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第三次经营转型时,我们看到了深圳跟东莞两地之间存在空缺的厂房租赁市场,便立即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开发厂房租赁市场。又由于管理跟不上,导致经营出现了很多问题。

经过这几次转型后,我们认识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一样,经营和管理的侧重也不一样。企业转型前没有很充分的人才储备,转型后我们又从事不同的行业,所以怎样有效的管理,才能让企业正

常运转,这对我们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市场的占有和经营都是企业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需要加强管理。

周媛:太原市康友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经营的过程中,我对“经营过度,管理不足”与“管理过度,经营不足”这两点都有一些感受。尽管我的企业刚刚成立两三年,但在经营中却出现了非常有代表性的几次变化:

1、第一年一切都围绕着销售和经营,一年下来企业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需要的人员也在不断的增多,公司内部人员的配合及人员安排上等很多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2、第二年我们对工作重心做了调整,吸取了第一年的教训,我主要把精力放在管理上,在诸如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方面倾注了较多精力。同时还吸纳了多方面的人才。但随着企业发展,企业又出现了一个问题,管理注重了,反而经营不足。

3、第三年还是回到了经营重心上。总体感觉到管理都是为经营在服务,管理必须以经营为基础,以经营为前提。才能让企业长期发展下去。

马卫军:山西同仁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我们公司,以前我们凭借经验和感觉去做事。近一段时间企业进行了转型,把管理放在了第一位,先思考后做事,省得走一些弯路。还把企业做了三个层面的调整:第一个层面是让了解顾客的人成为决策者,不再像以前只是由董事长、董事作为决策者,比如说做零售的第一线店长,就可能是我们的决策者;第二层面是执行层,即层层进行授权,第三个层面是监督层,想一些考核的办法进行考核。

一般公司都是先有经营后有管理,在确保不走极端的前提下,企业应该偏重于经营。因为利润往往是来自于经营的,而管理是支持经营的。

徐亚亮:中发实业集团董事、总裁助理

如果把经营初期比喻成培育婴儿的话,那么企业必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首先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再有是市场的占有率及现金流。只有像小孩儿一样,吃饱了才能长大。所以我认为经营和管理过度都是不合适的。但是在初期经营上过度是有利而无害的。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组织变得庞大的时候,管理才变成最重要的。

我在公司负责典当业务的运营。典当是一个老行业也是一个新行业,从1986年成立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典当公司到今天为止,全国共有三千余家典当公司,从经营范围来讲主要是提供贷款,利率稍微高一些,有服务费和手续费。

1995年我们在哈尔滨偶然进入了典当行业,当时的中国典当公司不是很多,当地我们算第二家。1995—1998年这四年间,我们的贷款额每年都达到了翻两番以上的速度,发展非常快的。1998年—1999年的时候,典当公司营业额是六千万,实现净利润是一千二百万,而实际上只有九个人在运作。应该说前期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管理,考虑的只是市场占有率,第一年投入了几百万就有很好的回报,然后就考虑到第二年的投入,把资金贷出去,把服务费收回来。公司投入的所有资源,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其他方面的资源,都是围绕着经营,怎么才能快一些做起来,把市场做大,把企业做起来。

1997年的时候,我们对外招兵买马,进行招聘,有一个哈药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到我们这儿来,当时我们考虑,这种大企业管理办公室的人对我们有什么用呢?我们主要是想把业务做大。1998年以后,我们集团整体战略向南发展,我们公司也在北京设立了分公司,到现在为止在北京设立了四家独立法人的典当公司。成立四家典当公司后,我们也希望每一家典当公司的业务规模都超过哈尔滨的公司,我们当时认为如果按哈尔滨的经营状况算,几年以后在全国将会有很大的利润额,现在看这是以点代面了。我们当时没有考虑到多家典当公司成立以后,原来的经营方式好不好用?资金投入到典当公司后风险怎么解决?很多家典当公司需要投入,应该怎么办?这在管理上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还有我们的人力资源(如典当公司经理和各级管理人员的任命)和风险防范体系诸多管理问题都暴露出来了。2003年以后,我《逐渐意识到管理的至关重要。典当行业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但是目前在国内它还是一个不成熟的行业,在全国也没有一个很优秀的连锁典当公司可以拿来学习,所以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

杨志明:德国柯诺木业集团中国区营销总监

我个人认为在企业在前期成长的过程当中经营重要一些,壮大以后管理成分才会要加重一些。我觉得许多中国企业还是倾向于“管理过度,经营不足”。

我们德国柯诺木业是全球最大的木地板集团,进入中国以后,推出一个品牌叫“克诺森华”,在管理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我们公司后来推出一个品牌叫“莱茵阳光”,前期投入的人员非常少,找到了一些市场机会,在经营上下的功夫要比“克诺森华”多很多。“克诺森华”做了五年,”莱茵阳光”才做了一年多,然而销售额却是“克诺森公地”的三倍多。

还有其它行业,比如说手机行业,无论是TCL还是海尔,他们都是不缺管理的,但为什么还会失败呢?是因为中国的企业经营就喜欢简单模仿,只要出现新产品就进行模仿,然后再广告轰炸。而国外企业不同,他们对消费者需求把握得非常好。例如索爱推出了时尚的音乐手机,摩托罗拉手机也有很多款型,不但漂亮而且科技含量高,而国产手机很明显跟不上国外手机的市场步伐。

管理是一种手段,管理最终的结果是不需要管理。因此我觉得还是经营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市场有很多可待开采的地方,要时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包括新产品会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拿洗衣粉来说,如果超声波洗衣机发明后,不需要洗涤用品就能洗干净衣服,日化行业的企业就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吴春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为技术公司高级管理顾问

经营和管理的区分

“经营过度,管理不足”来源于韦尔奇的一句话,他说“美国企业多是管理多余,领导不足”,我在他的话上延伸出来了“经营过度,管理不足”。探讨这个话题首先需要做四个基础说明:

1、经营和管理是有区别的;

2、经营与管理不是论证而是实证,主要是针对中国企业的现实,提出这个问题;

3、经营与管理的标杆。假设经营和管理比较,就应要有个标杆,过度与不足是和什么相比?这个标杆就是世界领先企业。这样一比较,问题就出来了,目前中国的企业大多数是“经营过度,管理不足”;

4、在正常情况下,提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相对论。

我们首先要把经营和管理分开,然后来谈经营和管理的问题。关于经营和管理的区分,我想是这样的:

第一个区分是“什么是企业?”企业就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是什么?就是经营行为。

第二个是既然顾客创造出来了,那么就要给顾客东西。因为创造顾客,顾客就有了需求;要满足这个需求,就要拿自己的东西给消费者;或者说采购别人的东西,再给消费者;或者是把别人创造的东西,经过自己的选择后再给顾客。此时产生价值的过程就是管理。

第三个企业是功利的,功和利是区分开的。利就是利润,功就是内部的基本功,功利实际上就是经营管理。收入是来自外部的,即市场,这就是经营行为,然后减掉成本才是利润。那么成本是什么?成本就是管理,因此企业只有通过内部的基本功才能来获取企业的利润。

第四个区别是经营和管理的区别。经营是要效益,管理是要效率。经营就是要赚钱,不赚钱的企业是最丢脸的企业。企业要效益,但是效益和管理产生的效率是相连的,只有管理的高效率才能带来经营的高效益。

中国企业的现实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面临着几个现实性的问题:

1、中国是一个大市场,而且这个市场是未被完全开发的,新兴市场不断涌现对中国的企业来讲是利好的机会。

2、英国有一个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平均智商达到了104,是全世界最高的.智商最重要的体现在经营上,也就是企业家对市场的把握,对机会的把握。

3、从性格来讲中国人更善于经营,而不善于管理。英雄气是中国人的特性,是能做大事的特性,恰巧也是做好经营的关键因素,如开拓新市场是中国人最开心的事儿。管理主要体现在细节,而细节是我们中国人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如默默无闻不断改善,中国人是耐不住这种寂寞的。

4、中国的企业竞争还没有达到白热化。中国企业还处在不断洗牌的阶段,还没有达到充分的竞争,从这个角度讲,这也可算是“经营过度、管理不足”的背景。

我们还可以看另外一个证据,比较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人均效率。在中国,不管是哪个企业都不敢和国外企业比人均效率.华为1999年和微软的人均效率比是1:8.8,到了2001年是1:4.7,现在是1:3.5。“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华为提出来的,即“向管理要效率”。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只抓三件事:第一是管方向,第二是管节奏,第三是人均效率。华为去年招了15000人,人均效率没有下降,因为华为将人均效率的提高作为企业管理的首重。

经营性资产管理 篇7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 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 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 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 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依据属性可划分为非经营性资产和由非经营性资产转化而来的经营性资产, 其中, 非经营性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体。

伴随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 以及政府开办第三产业政策的放宽, 大量行政事业单位发育出所属自身的经济实体, 资产范围随之迅速扩大。由此可见,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范围的变更主要由“非转经”资产规模的拓展引发。经营性资产盈利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收入的重要来源。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以及非税收入管理的强化, 促使行政事业经营性资产管理在提高财政预算精细化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文献回顾及提出假设

(一) 文献回顾———改进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在政策法规领域内, 财政部第35、36号令要求建立“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国有 (非经营性) 资产监管体制。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行使资产所有权, 制定管理制度、指导管理工作, 审批产权变动、资产处置, 监督产权交易行为, 监缴国有资产收入, 履行统一监管职责。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下属单位资产, 在财政部门授权范围内配置和处置资产, 并对财政部门负责。具体单位行使资产占有、使用权, 负责资产的日常管理, 承担资产安全使用和有效运营责任, 对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三方主体关系,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 (非经营性) 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奠定了基础架构 (王美英, 2008:1 49) 。但是, 针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经营性部分的管理改革, 依旧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从而使各地政府实施改革具体实践时缺少统一的参照标准, 在原有制度与改革目标之间可能出现过渡性政策空白, 导致改革推进阻力增大。

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实践中, 资产与财政预算、财务管理相脱节, 机关事业部门账外资产、资金普遍存在, 部门单位之间借用、调用资产频繁、随意。加之现行部门预算编制过程相对粗糙, 且尚未对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致使各单位极力隐瞒 (非经营性) 存量资产及其衍生出的经营性增量资产。源于经营性资产收入的单位内部支出随意性很大, 使各机关单位资产的配置失衡、增长无序。与此同时, 非税收入返还仍未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统筹。各级财政部门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对资产与预算管理的宏观调控作用。 (李平, 张立德, 2006:9-10)

在理论探讨方面, 关于如何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建立资产评估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资产配置、处置、调剂程序规范, 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及浪费;第二, 研发资产管理信息统计技术, 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第三, 设立考核奖惩办法, 强化约束手段和激励机制。 (李平, 张立德, 2006:12-17) 专门针对行政事业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改革方案则涉及:集中财权, 将经营性资产的实物和产权收归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超标、闲置资产进行整体调剂平衡;经营性资产出租、处置等事项引入公开市场竞争机制;收缴资产经营及处置收益至财政非税收入专户, 并实现收支脱钩等核心内容。 (高兆梅, 李少伟, 陈鹏, 2008:31)

(二) 提出假设———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将为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共预算体制创造条件

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 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 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 (本) 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其中, 国有资产 (本) 经营预算的设计目的是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 因而不适宜成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预算控制的参照。

为了理顺在财政预算体系中的关系且不损伤自身的控制监督功能, 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预算应被纳入政府公共预算, 理由如下:

其一, 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的日常运转和价值补偿主要依赖市场机制实现, 但是, 其资产存量脱胎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由政府公共预算资金形成, 其所得收益主要用于调节单位内部的资源流量与流向 (高建强, 2006:204) , 故其理应纳入核定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考虑范畴。

其二, 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的成分繁复、范围模糊, 加之混乱的经营形式 (投资、转让、出租、出借等) , 导致一些部门和单位私账分散、滥发补贴。机关事业部门的资金获取与使用难以得到完整监控, 有悖于部门预算改革严把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脱钩的基本思路 (王绍光, 马骏, 2008:27) 。鉴于此, 行政事业单位利用“非转经”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原则上属于政府非税收入, 应当接受政府公共预算统筹,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案例引入———广东省党政机关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一) 改革背景

2000至2003年, 广东省相继推行以完善财政体制为主线、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的的改革措施, 对省直机关所需的各项正常经费, 统一由省财政厅予以资金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省直机关各单位利用富余资产开展经营性活动所隐含的问题暴露无遗:只要经营性物业继续存在, 机关单位职能偏移、国有资产浪费流失、满足隐性开支的“创收”腐败等机制性病灶就难以根除。

(二) 改革内容

2003至2006年, 广东省对省直党政机关经营性资产开展了清理工作, 将清理后资产连实物带产权移交给第三方———广东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中心 (以下简称“省直物管中心”) 进行管理。至此, 广东省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正式展开, 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体制设计。根据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要求, 省财政厅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处作为国有资产综合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政策, 履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宏观管理职能;省直物管中心作为依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 代表政府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角色, 是财政部门管理资产职能的具体操作者, 同时也是物业市场化管理的监督者;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物业市场化运营的具体操作者, 担负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能, 直接面向市场对物业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经营管理, 接受省直物管中心的监督。

第二, 制度建立。省直物管中心对内制定了物业管理办法、物业经营收支管理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内部人员岗位分工制度、物业收入收缴流程和物业收益支出控制流程等制度, 对外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了《广东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物业委托经营管理协议》和《安全责任制度》,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物业租赁管理流程。

第三, 资金管理。其一, 在运营资金管理上, 省直物管中心采用“双账户”物业经营收支模式, 即物业经营收入通过“省级非税收入管理系统”直接缴入省财政专户, 物业经营支出通过单独开设的物管专项经费账户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其二, 在收支预算管理上, 中心每年向省财政厅上报下一年度的物业收支预算, 在批复的预算范围内支出与物业经营管理有关的费用;物业收入扣除物业经营管理费用后的余额, 纳入省财政统筹安排。其三, 在实际操作中, 物业经营收入由中心根据合同按期开出缴款通知书, 物业承租人持缴款通知书到银行将租金直接上交至省财政专户;物业经营支出由中心在预算额度范围内填报费用审批表, 经财政厅领导审批后支付给收款人, 并单独设账核算, 纳入财政预算监管。

第四, 信息利用。省直物管中心建立起经营性物业基础信息数据库, 实现物业登记造册、分布情况、租赁流程、收益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拥有授权的人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对该系统进行查询。

(三) 改革成效

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清理移交省直物管中心经营运作后, 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 主要体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第一, 有利于封堵腐败源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的创收渠道被堵截, 有利于巩固落实广东省直机关公务员统一岗位津贴的政策, 建立合理的分配秩序, 端正公务人员队伍形象。

第二, 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省财政部门、省直物管中心和物业公司三方主体关系的确立, 有效区分了财政权力主体身份、资产所有者代表身份和物业经营者身份, 实现了权力和利益的互惠制衡, 提高了国有资产中经营性物业的配置效率与使用效益。

第三, 有利于节约政府运作的财政成本。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由独立部门 (省直物管中心) 集中统管并接受相应的预算监督, 增强了国有经营性资产在政府行政架构内部的流动性, 免除了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竞价成本。

第四, 有利于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长期以来, 政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所有者的产权虚置, 应有的统一管理权威缺失, 难以实施资金及实物的统筹调剂。广东省党政机关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将分散在各单位的经营性资产产权统一收归省直物管中心, 减低了国有资产管理的随意性, 实践了产权管理的新模式。

第五, 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广东作为财政大省, 机关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经营性部分收益的动机与能力很强, 容易导致行政权力对市场秩序的扰乱, 破坏公共部门的公益形象。经营性资产的强制剥离, 迫使机关单位重塑自身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削弱“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异变。

(四) 改革评价

广东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移交运作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 开拓了探索预算与资产有机结合的思考和实践空间, 主要反映在以下三点:

其一, 省直物管中心作为依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 需要占用相应的事业编制和财政拨款, 那么有理由对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量化其在节约财政资金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其二, 经营性资产收归省直物管中心后, 有必要对其属性进行重新认定, 即考查这些“经营性资产”继续营利是否合法、合理、合情。所谓“经营性资产”, 以行政事业单位出租的土地和商业门面为主, 租金收入构成单位职工奖金和各类津贴的来源。原本用于办公目的的土地和建筑空间经过合同出租, 其功能在由公共服务向私人盈利转变的过程中产生异化。这既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环境及氛围的维护, 又容易引发社会公众对政府机构形成负面印象。

其三, 省直物管中心将物业收支预算上报财政厅审批, 由财政厅批复预算支出额度, 这就构成了在行政体系内部循环的审查控制, 导致人大监督环节出现缺失。如果能在物业经营收入上缴省财政专户的同时, 把物管中心的运营支出纳入规格相对统一的部门预算编制范围, 便可正常发挥人大的预算监督职能。论———从“放权让利”到“限权律利”, 从注重财源培育到规范财政纪律

汲取财政收入继而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支出是定义国家能力的两项重要内容 (王绍光, 马骏, 2008: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完善, 我国的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保障能力切实增强, 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速, 中央与地方财政各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均日趋合理化。在具备了如此的财政收入实力后, 财政资源汲取和使用的分工细化、协调平衡凸显出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有条件且有必要将财政改革的重点由“放权让利”性质的财源培育转向“限权律利”性质的收支管控与制度健全。

此番形势下, 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改革首当其冲。一方面, 经营性资产从行政事业单位脱钩后, 单位财务原有的“开源”功能面临萎缩, 因而有可能催化机关事业部门对其占有并使用的 (非经营性) 国有资产形成“节流”意识, 整合优化行政事业资产。另一方面, 伴随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的落实以及遗留“非转经”资产的剥离,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种类和规模可能出现消减, 但资产属性有望得到净化。资产规模清查和资产性质净化后的结果是事业单位分类定级的量化标准, 为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和资产监督管理同为财政部门的工作职能。探索行政事业预算监督和资产管理结合、资产预算和资金预算并举将成为改进公共财政框架工作的重难点, 要求重整“非转经”资产及其获利在形成和使用环节管理混乱的局面, 截断浪费、侵吞国有资产行为的渠道, 终止国有资产收益在财政预算体系外的循环, 通过针对原行政事业经营性资产的清查整合、法制管控, 创造体制存量内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

摘要: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为研究对象, 参考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现有理论及实践成果——资产应与财务、预算管理相结合, 提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将为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共预算体制创造条件”假设, 并引入广东省党政机关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案例。针对改革措施的收效及不足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探索行政事业预算监督和资产管理结合、资产预算和资金预算并举将成为改进公共财政框架工作的重难点。工作核心是重整“非转经”资产及其获利在形成和使用环节管理混乱的局面, 截断浪费、侵吞国有资产行为的渠道, 终止国有资产收益在财政预算体系外的循环, 通过针对原行政事业经营性资产的清查整合、法制管控, 创造体制存量内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公共预算

参考文献

[1].王美英:“浅谈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金融经济》, 2008, 24;

[2].李平, 张立德:“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体制”.《经济研究参考》, 2006, 88;

[3].高兆梅, 李少伟, 陈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管理初探”.《财政管理》, 2008, 11;

[4].高建强:“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与研究”.《经济师》, 2006, 9;

经营性资产管理 篇8

我国高校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断发展, 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考验, 校办产业的改革成了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 (科技发[2005]2号) 和《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 (科技发[2006]1号) 文件 (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规定, 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各高校成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高校全资的一人有限公司, 将校办企业的经营性资产完全剥离出来, 由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代表学校行使学校授权的各类企业出资人的权力, 承担学校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高校不再直接对下属企业进行投资, 也不再直接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具体经营, 避免了学校承担企业经营所带来的无限责任风险, 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起一道“防火墙”。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采取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配制及约束架构。高校设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 代表学校行使出资人权利, 并依法组建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 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依法成立董事会、监事会, 董事会和监事会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相应职权。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三个机构并行, 分别行使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 从法律层面明确企业股东、公司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权利与义务。在此架构下, 经过近几年的改制发展, 大部分高校已陆续完成校办产业的转型改制, 组建起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 在明确产权关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扶持和孵化高校科研项目、进行投资管理上发挥作用, 承担高校和企业的沟通桥梁, 在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了飞跃发展, 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实践来看, 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参与下属企业的管理, 包括监督其生产经营;协调下属企业之间的生产活动;考核下属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上协助企业的纳税申报;监管成本核算方式;监督分红处理和利润分配。

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不同,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性质仍属国有, 虽然是企业范畴, 但它承担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孵化、教学延伸以及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任务, 并不是简单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成果转化收益占企业总收入比例较低, 高校产学研推进和科技孵化工作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对这部分附属任务纳入日常经营范畴, 在企业相关制度上给予一定倾斜。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根据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固有的特点, 分析其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难点, 解决资本运作过程中的问题, 才能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都更上一个台阶。

二、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固定资产管理薄弱

高校组建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时虽然已进行了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 彻底将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交由企业管理, 但由于受原高校资产管理的影响, 往往只重视资金的管理, 而忽略实物资产的管理, 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不严格, 主要表现在不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和固定资产卡片, 或者设置不完整;不计提折旧, 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和成本;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对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走审批流程就直接处理, 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核算有误, 购买固定资产的开支直接从费用中列支, 形成账外固定资产, 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二) 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 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起步较晚, 大多没有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许多工作处于摸索阶段。学校对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缺乏一套成熟的绩效评价方法, 没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而资产经营公司对其下属企业的评价体系虽已出台, 也只是对下属企业经营业绩情况的一个基本衡量, 且考核仅仅在每年年末进行, 没能全面反映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的营运状况。一部分公司借鉴同类型科技公司的指标体系、内容和模式, 没有考虑差异性导致失去有效性, 随时间和规模的变化, 会造成指标体系僵化, 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工作成果, 因此很难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原绩效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造成学校只重视资产管理公司利润上缴情况, 导致资产管理公司只重视自身的管理, 下属校办企业只重视自身的经营状况, 这就不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 更没有起到组建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目前采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中, 还是以财务定量评价指标为主, 过分关注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营运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三) 利润分配政策不合理

受原校办企业管理模式影响, 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对利润分配随意性很大, 也没遵循合理配置的原则, 有的资产管理公司长期不进行利润分配, 造成大量的利润留在资产管理公司内部, 这样既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增值, 也会导致企业投资不当等问题。而有的资产管理公司按享有的权益对利润进行全面分配, 这样做就造成下属企业没有积累和沉淀, 几乎每年都从零起步, 没有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能力, 员工的积极性也无法调动起来。极大地阻碍了下属企业的发展, 久而久之使下属企业失去原来的竞争优势, 严重的还会导致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现象。

(四) 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没有统一的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 有的是参照学校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 有的由相关行业企业的会计制度演变而来, 导致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规范。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质的单位, 其主要承担社会公益教育的任务, 缺乏成本核算的功能, 参照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严重影响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降低了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竞争力。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独立企业, 但其还担负着学校科研转化、成果孵化等责任, 具有普通企业不具备的特殊任务, 若简单地套用行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 就会失去作为学校生产力转化的助推器作用。不管采用何种财务制度, 在实际操作中当遇到与套用的财务制度不相适应特殊情况时, 就会造成财会人员无章可循, 或直接规避, 导致财务成果不真实的情况发生。这种口径不一的会计制度为财务人员从事财务控制、财务决策和财务分析带来诸多不便。

(五) 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

资产管理公司的监事会力量相对薄弱, 有的甚至成为只有门面、没有实质职权的摆设, 即使有行使职权的, 对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常态化上做得不够, 往往是事后审计, 事前、事中缺乏监督, 对公司管理者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多, 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少、或者基本没有。监督管理制度和行为的不规范、不完善, 放任了公司经营的随意性, 对经营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失去了导向性作用。监督管理的力度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和经营绩效, 没有科学规范的监督管理体制, 公司的经营管理无法实现科学的管理, 也就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

(六) 经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按照“若干意见”的规定,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均是由高校校长或党委书记及分管干部、财务、资产、科研和产业工作的校领导组成, 缺少优秀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缺乏资本经营运作的灵活性和积极性, 受行政化管理影响, 经营管理能力薄弱。不少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人员是由学校财务处选派任命, 虽然有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 熟悉事业单位财务工作, 但对企业运作、企业财务成本核算、财务管理方面缺乏经验。

三、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对策

(一) 建立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力度, 配备专责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及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做好日常借用、维修、报废等记录;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对不同类型固定资产进行使用年限确认, 按月计提计入相关费用;每年进行一次固定资产实物盘点, 对丢失和调动的固定资产及时上报处理, 确保账实相符;对报废的固定资产要求先做技术鉴定, 再走审批流程, 最后进行账务处理;规范固定资产核算, 避免出现账目以外的固定资产, 保证国有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二)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任务是权衡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才能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打好基础。绩效评价的目的主要是理顺公司内部关系, 确定公司未来发展及其主要任务和管理职能, 从而改进工作标准,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目前主要以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表”中的指标作为考核指标。大部分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采取的指标为财务指标, 没有考虑高校特殊性。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是所有校办企业的管理公司, 也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纽带, 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使高校的科研成果和项目成为产品, 转化为生产力, 形成产品到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所以,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的评价体系里除了要有盈利能力指标外, 还应该加入资产转化能力、资产管理公司的营运能力等。其应单独成立一个绩效评价考核部门, 建立统一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从各个方面对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考核, 对整体运营作全面评价。还应在每年年初制定一年的工作计划, 由资产经营公司绩效考评部门负责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年度计划编制绩效考核指标, 根据考核指标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跟踪, 期中根据实际进度公布执行情况, 根据差异调整下一阶段的方向, 促进考核指标的顺利完成, 从而使资产管理公司的绩效评价全过程在统一的监控下, 确保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绩效与评价实施保持一致性。

(三) 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

新形势下的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建立合理利润分配政策。贯彻依法分配、资本保全和兼顾多方利益的原则, 处理好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下属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营造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良好内外部环境。首先, 资产管理公司利润分配应保证高校利益, 这不仅因为高校是投资者, 还因为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其次, 利润分配应考虑的是下属企业本身。利润中心必须有一定比例留给下属企业作为发展基金, 用来开拓市场、更新设备、人员培训、开发新产品等, 促使下属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增加经济实力, 提高市场竞争力, 否则就会出现技术、设备老化, “坐吃山空”的现象, 最终被市场淘汰。最后, 利润分配应考虑的是下属企业的员工所得。在员工分配上应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即个人所得与取得的效益挂钩, 以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制定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应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制定统一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促进学校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优势和使命。坚持以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标, 制定符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 要充分考虑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职能, 由原来的报账型财务管理体制发展成市场经济所需的管理型财务管理体制。以准确计量、真实完整、责权利相结合为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原则, 兼顾供、产、销各个环节, 完善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预算、控制、核算、分析和绩效考核等内容, 稳步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创新的有序发展。增强财务管理职能, 强化企业经营决策, 深入到企业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分配决策等领域, 让高校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在财务管理中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 强化监事会职能,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

理顺决策和监督的关系, 监事会作为监督主体是明确的, 要完善监事会的职责和权利, 监事会向全体股东负责, 对公司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司财务履行监督职责, 合法合规、独立地进行经营全过程监管, 不受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制约。要把监事会的职责、监管工作规程以及被监管对象内容等具体明细化, 具有可操作性, 扭转监事会形同虚设的状况。监事会要代表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定期对下属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管, 对下属企业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以常态化形式开展各项监督职能。

(六) 引进和培养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

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 资产管理公司就需要创新型的研究人才, 引进既懂专业、又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担任经营管理公司的重任。“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要吸收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专家, 尤其是选派的董事会、监事会, 更应该去行政化, 选拔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才, 充分发挥其创新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管理上创新、技术上创新、营销上创新, 引领资产管理公司走向市场经济的大潮, 把握机遇, 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 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同时, 资产管理公司要聘请有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的财会人员, 并定期进行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教育。对于财务工作来说, 职业素养与道德是第一位的, 比职业技能更为重要, 财会人员一定要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捍卫企业利益, 否则为了个人私利而中饱私囊, 必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对会计人员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 通过业务学习、专项培训和年度考核等途径提高职业技能, 进而不断推动财务管理的发展, 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 协助企业管好、用好资金, 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信息。

摘要:高校企业改制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过几年的改制, 大部分高校已组建起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 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除了作为高校和企业间的防火墙外, 更大的责任是担负起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孵化、教学延伸以及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任务, 本文就如何在这一新型企业制度下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探讨, 在分析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舒小燕, 窦蔚.做好清产核资工作, 顺利推进高校校办企业改制划转[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12) .

[2]师宏.对组建高校资产管理公司的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0, (09) .

经营性资产管理 篇9

依据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组织教育部、科技部等9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2005年10月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2006年6月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 高等学校原有非经营性资产用于经营且带有盈利目的的, 统一界定为高等学校经营性资产, 经营性资产包括货币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形态。

2 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1) 经营性资产运作管理委员会, 组成人员 (部门) 为:校领导、人事处、资产处、计财处、纪委 (监察处) 、资产经营公司主要负责人。该机构为学校经营性资产运作管理的权力机构, 对学校经营性资产市场化运作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 (2) 校资产经营公司, 为学校经营性资产运作的归口管理单位, 在学校经营性资产运作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3) 非经营性资产划转为经营性资产审批权限归学校“经营性资产运作管理委员会”, 所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根据“校经营性资产运作管理委员会”的授权统一对外市场化运作、经营。经营模式可分为:公司直接租赁经营和委托二级责任管理单位租赁经营。

3 高校经营性资产涉及范围

(1) 校区 (含地块) 周边用于商业经营、对外服务、对外出租 (出借) 的房屋及土地等。 (2) 学校教学科研单位、部门及校直附属单位等用于生产经营、技术开发和对外服务的房屋、设备等。 (3) 学校企业 (含改制企业) 经营及办公使用的学校房产及土地等。 (4) 各校区内后勤服务部门用于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和商业网点及服务经营的用房及设施, 以及利用资产和设施的暂时空闲机会开展的有偿服务项目等。 (5) 各校区内用于社会运作的项目与其配套的房屋及设施。 (6) 学校拥有且用于承包经营的物化资产, 如种植山林、果林、茶园、苗木等;用于养殖的水面、河塘、水产品;用于家畜、家禽饲养的山坡、场地等;其他带有独家经营行为 (包括检测、检验、鉴定) 的项目等。 (7) 教学行政用房 (教室、实验室、行政办公室、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礼堂等) 及其设施, 被用于组织教学工作以外开展的对外有偿服务项目视同经营性行为, 纳入经营性资产归口管理范畴。

4 高校经营性资产运作管理步骤

4.1 运作前的归口备案

对现有明确长期使用的经营性商业用房、企业经营用房、生产经营、技术开发和对外服务用房, 由各用房单位和部门向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申报, 经核准资格后统一纳入经营性资产进行归口管理。生活、后勤设施用于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和商业网点及服务经营的项目及内容, 经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核准后实行归口管理。

4.2 运作前的归口申报

以物化资产为载体的承包经营行为, 其资源占有单位向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 经批准后由资产经营公司组织实施程序化操作。利用教学行政用房及其设施进行对外有偿服务的项目内容, 资源占有单位在开展前, 须向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提交申请, 获准后由资产经营公司组织实施程序化操作。

学校立项的重大资源运作项目, 暂不纳入本办法管理范畴。

5 经营性资产运作可经营项目的业态要求

(1) 学校所有经营性用房、场所不得从事影响教学、生活秩序以及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各类经营项目。 (2) 经营性用房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期限以学校有关单位发布的招租信息和租赁协议条款中甲乙双方书面约定经工商登记注册的为准。 (3) 除核准餐饮经营户外, 其他承租户不得擅自使用明火及大功率电器, 从事经营性活动。

6 经营性资产运作的招租工作

(1) 招租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市场化运作, 由校“经营性资产运作管理委员会”委托资产经营公司成立“经营性资产招租工作小组”采用市场公开招投标和校内二级责任单位招投标的方式进行。 (2) 根据市场行情、房屋所处地段以及房屋结构等因素, 由“经营性资产招租工作小组”统一制定各类房屋租金指导价格。

7 房屋使用及水电管理的要求

(1) 各责任管理单位中标所得的经营性用房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或挪作他用。如遇城市规划和学校建设另有用途或拆除该房屋, 各二级责任管理单位必须无条件归还。 (2) 各二级责任管理单位中标所得的经营性用房, 对外出租涉及装修、改造, 其方案需征得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同意方可进行。 (3) 承包期满, 各二级责任管理单位将经营性用房交还时, 应恢复房屋结构原样, 并保证质量完好。 (4) 房屋及水电日常管理由二级责任管理单位负责。 (5) 在照明用电基本设施上, 租户如需添置空调或其他大功率用电设施, 须由二级责任管理单位提出申请并履行相关手续, 费用由承租户承担。 (6) 房屋及水电日常维修工作由二级责任管理单位负责。

8 房屋及水电维修工作

(1) 房屋主体及水、电表前管线的维修由责任管理单位负责, 表后维修由承租户自行负责。 (2) 房屋基本设施自然损坏的维修由责任管理单位负责。由于使用不当, 造成房屋设施损坏, 由承租方提出维修申请, 二级责任管理单位维修, 费用由承租方承担。

9 经营性资产运作的财务管理办法

凡涉及经营性资产运作的收入全部纳入学校计划财务处管理范畴,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具体核算管理模式可分为:一级管理一级核算、一级管理二级核算。

9.1 一级管理一级核算办法

(1) 财务部门按照校内二级责任管理单位与学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签订的经营性资产承包经营责任书, 分别设立校内二级核算单位及核算项目。 (2) 校内二级责任管理单位须将所有与承租户签订的租赁合同送财务部门备案, 财务部门依据合同进行收费、开票、核算及管理。 (3) 财务部门按下列项目进行经费列支。国家规定缴纳的税费;设立房屋及水电设施维修基金, 包括:按出租房屋及场地合同书注明的出租面积计算提取维修基金;提取的维修基金, 专户管理, 据实列支;当年维修基金节余部分按20%的标准, 奖励校内二级责任管理单位, 余额滚动使用, 滚动奖励。 (4) 运行管理费。按实际到款额的3%~5%提取经营性资产经营管理的运行管理费, 对实行差额拨款及工资返还的校内二级责任管理单位, 由学校主管部门核准20%~40%的运营管理费, 弥补单位经费缺口。 (5) 收费管理。租金的收缴和拖欠款的催缴等事宜由校内二级责任管理单位负责;财务部门定期向责任管理单位通报信息、提供报表。

9.2 一级管理二级核算办法

(1) 校内二级独立经营且单独设置财务会计机构的单位 (部门) 可采用一级管理二级核算办法。 (2) 实行一级管理二级核算的二级责任管理单位, 由“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根据资产体量、租金标准、单位经费缺口等数据每年核定上缴学校指标, 该指标也纳入二级责任管理单位年度考核标准体系。

1 0 结语

经营性资产管理 篇10

一、基本情况

云梦县直有”非转经”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36户, 主要以门面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广告收入的形式经营。出租出借门面25659.63平方米, 413间, 年经营收入476.9万元, 占全县应入库非税收入的4.3%, 出租出借年限只有50%是一年一签, 并进行对外公开招租, 另有一半的行政事业单位门面出租出借年限一次5年、10年、20年。

云梦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已办理土地证的23家, 占全部户数的22%, 已办理房产证的44家, 占全部户数43%。属于挂靠性质的单位2家, 云梦县教育勤办公司、云梦广电银河旅行社。云梦县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收入已纳入替代财源, 主要用于发放职工工资、津补贴, 弥补财政拨款不足。有些全额自收自支单位, 如云梦宾馆每年实际收入约160万, 发放工资140万元, 各种费用50万元, 每年实际入不敷出。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账务管理混乱, 管理混乱

(1) 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其一, 普遍存在已报废、报损、出售的固定资产继续反映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账上, 既未报财政及主管部门审批, 也未从固定资产账上核销, 单位领导及财会人员认为, 如报财政审批手续复杂, 请评估所评估又要交评估费, 使已报废的资产额外增加了一笔支出。加上领导任期的短期行为, 不如把这部分资产就挂在账上, 反正与个人没有多大关系。其二, 低值易耗品列入固定资产核算, 原因主要是财会人员业务不熟, 对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别及标准不清楚。新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 一般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 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 使用期限均在一年以上, 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其三,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后, 行政事业单位绝大多数宿舍楼都按房改政策出售给个人, 但由于上级财政部门没有明确下发文件核销, 这部分房屋建筑物至今都挂在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

(2) 账外资产大量存在。一是由于工程迟迟不进行决算, 导致竣工多年的房屋建筑物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如林业局、畜牧局新办公大楼等;二是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如有些上级单位接受捐赠的小汽车、电脑、空调等固定资产多未入账, 形成大量账外资产。

2. 固定资产隐性流失日益严重

大量的资产在对外招租承包中, 未经竟价投标, 而是由单位个别人主观定价说了算。部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时, 只见使用, 不见收益, 使资产在经营过程中得不到补偿。一些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收益被用于单位的福利、招待或小金库。部分单位兴办的实体用的是国有资产, 但缺乏有效的管理, 不进行成本核算, 单位得不到回报, 有的还反过来包亏, 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3. 资产购置、处置随意性大

有的单位外购的固定资产不在批准的购置计划内办理, 属于专项控制的资产, 未履行报批手续。如:有的单位将八、九成新的办公桌椅和木质门窗丢弃, 代之以铝合金门窗和“老板桌”、“老板椅”, 不能很好的利用闲置资产, 造成国有财产损失。一些单位对固定资产长期不进行账实核对, 致使个人成为产权的拥有者。

4.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不经审批

根据省政府233号令的规定, 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入经营性都必须报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但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非经营性资产转入经营时不经审批, 其收入不如实上账, 不按规定提取占用费和折旧费, 致使国有资产在营运中得不到补偿, 实现保值增值。以上问题的存在,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制约手段不力。因资产管理的法规未引起领导重视, 原来对造成资产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没用相应的制约及追究措施。或处罚追究不力, 致使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不重视, 资产损失不在乎。

(2) 现行财政管理由于分管体制问题造成财政支出管理、资产管理、会计管理脱节, 致使单位只重购置, 不重管理, 只求拥有, 不求效益, 只反映支出, 不反映存量, 只想要钱, 不想开源。

(3) 财会人员素质差。资产管理是财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资产的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造成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财会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业务素质低, 有些单位会计连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的概念都搞不清楚。对前任会计的账务不闻不问, 只求把自己在任期间的账目登记清楚了事, 这样就造成工作上的脱节, 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建议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5号)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6号) , 全面启动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 结合实际, 特提出如下建议。

1. 明晰产权, 招标竞价

一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投资、参股、合作等形式管理的各类出租门面、房产, 要按招标程序确定承租人。二是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 实行集中管理。由县政府授权财政部门分期分批统一接收, 今后行政事业单位不再拥有不动产产权。三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交通工具、办公设备等资产, 实行动态管理。四是统一收益, 收支分享, 对经营性资产实现的各项收入, 以及固定资产处置之后的所得收益, 在上交相关税费之后, 一律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入由财政部门统一安排使用。

借鉴宜都产权管理创新的经验。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产权”的原则, 出台《云梦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登记管理实施细则》, 规定凡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 应按规定向财政局申办《云梦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证》。县财政局按县政府要求, 会同监察、国土、房管等部门开展产权清理, 根据县政府授权, 统一印制并颁发资产占有使用权证, 将各单位资产数量及价值形式据实填入证内。产权明晰后, 县资产管理将更加透明, 权益更加规范。杜绝过去那种“谁占有、谁处理、谁收益”的顽症。

2. 健全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财政部“两令”的原则和要求及省、市有关规定, 尽快尽早出台资产管理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和办法, 主要包括资产配置办法、资产调剂制度等, 并强势推进监督制度的实施。一要严肃查处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的重大案件, 并进行通报。二要强化资产报告监督制度, 可在人大审议财政预算、决算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 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内容。三要结合政务公开, 建立和实施政府资产信息公开制度。四要建立和实施财政与工商、税务、建设、房管、国土、编办行政事业资产业务联办制度。创新以资产的属性类别为区分的分类管理机制, 应区别行政资产、事业资产、经营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 实行分类管理的治理机制。行政资产由于产权和单位特征非常明显, 管理模式相对简易, 即建立一套完整的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监督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较为复杂, 管理模式必须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分类属性, 进行分类管理。

3. 搞好网络建设

要按湖北省财政厅要求, 将单位清产核资结果整体转入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库, 将逐步对资产购置计划、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及资产处置、产权变更、产权处检等资产管理事项在网上申报、审批, 实现网上动态管理。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资产配置目录及标准, 实现资产管理公开化, 为部门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4. 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经营性资产管理 篇11

关键词:财务经营管理;提高;油藏

0 引言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油藏经营管理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公司油气田开发的基本模式,它将油田开发技术和经营管理策略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我国油藏经营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正逐步向科学化、精细化迈进。但是,油田企业在油藏财务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从而促进油田企业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1 油田企业油藏财务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对油藏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在油田企业中有一部分员工把油藏经营管理只当做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分内工作,认为与自己无关,不能积极配合油藏管理工作,认识上的误区阻碍了油藏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难以形成良好的经营管理氛围。

此外,很多员工认为油田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开发,忽视了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并觉得勘探工作和油田开发并没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这种认知上的错误导致了我国油田企业在油藏运营管理方面出现技术和监管落差增大的现象,不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1.2 油藏缺乏系统化、精细化管理

首先,目前在油田企业当中,在决策方面,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没有形成统一;在实施方面,勘探与开发交接还没有实现一体化,难以实现油藏经营管理的系统化。

其次,不同类型、不同开发阶段油藏缺乏系统的技术管理指标和经济管理指标,管理的基本单元也不够具体,没有完善的单元评价体系,难以实现油藏的精细化管理。

1.3 油藏经营管理任务环节依旧薄弱

油田企业的油藏经营管理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数据收集、分析整理以及数据管理等内容,数据库基本的工作要求包含地震流体等方面的数据资料采集、样品测试收集,以及工程各阶段不同资料的收集。

现阶段我国油田企业在油藏经营管理工作中,一旦出现任务遗漏,工作安排当中的数据库文件就会变得难以掌控,直接导致油藏经营管理数据资料上的控制困难,数据资料的缺失给油藏经营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需要查询数据时不能得到有效的资料信息,大大降低了管理质量,并且给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 加强油藏财务经营管理的对策

2.1 强化对油藏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油田企业要想提升经营效益,必须认识到油藏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创新经营管理理念。

比如,企业可以积极的与石油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套完善的油藏经营管理系统理论。同时,还可以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更新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油田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创造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油藏经营是对从油藏发现环节,到开发生产,再到退出的全过程的经营管理。油田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油藏模型,对油藏展开描述与开发,加强成本控制,从而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2.2 建立科学的油藏经营管理考核机制

勘探工作是油藏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油田开采工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适应油藏经营管理的需要,油田企业应建立对勘探工作的考核机制,完善单位指标评价体系。比如,可以采用单位勘探成本指标,促使勘探部门不在低品位、难动用的储量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和物力,为开发部门提供可动用的优质储量,从而节约资金,提高油田企业的经营效益。

2.3 树立效益意识,建立并完善油藏经营管理机制

要想将油藏经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营造一个好的油藏经营管理机制平台,坚持效益最大化和持续发展原则,加强油藏的系统化和精细化经营管理,完善主体责任制,并保持一致性。比如,在油藏管理中统一设置开井时率、资料全准率等管理指标,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进行定期评价考核。其次,还要建立成本运营管理机制,加强成本过程控制,提高成本运营水平,进而提高经营效益。

2.4 实现勘探整体化,强化油藏经营管理单元评价

油藏经营管理单元评价作为勘探、开发的过程,应该实现整体化,并且和勘探开发同时实行,最终实现整个勘探开采过程的系统性。油藏经营管理单元评价工作通过油田企业层面应该做到整体优化、综合关注,要关注石油公司三级石油储量序列的合理衔接,积极创造和勘探、开发之间的整体安排情况,有效地减少工作量的重复,通过整体化节约投资,进而间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油藏经营管理是油田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油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油田企业在油藏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环节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油田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油藏经营管理和评价制度,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考核机制,最终实现油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清华.加强油藏经营管理提高油田企业经营效益[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57.

经营性资产管理 篇12

一、职能到位, 加强经营性资产监管

2004年, 随着株洲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构组建和职能的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尤其是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株洲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株洲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管理办法》同时出台, 从制度上界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的性质和范围, 确定了“核定基数、比例分成、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管理”的管理体制, 使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收入游离于财政部门监管之外的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如市科技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根据门面所处的位置和同类门面的市场租赁价格确定合理租金, 专人管理, 合同一年一签, 租金每年保持5%—10%的增长。

截至2008年底, 市本级152个全额拨款单位中有经营性资产的有60个, 现有门面个数5618个, 资产面积达48184平方米。自2005年以来, 各单位经营性资产共上缴财政专户1603万元, 其中用于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统一津补贴发放1122万元, 弥补预算单位经费不足481万元, 经营性资产管理效益得到了初步显现。

二、把握现状, 探索经营性资产管理新路

为了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 以期进一步探索和改进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

1. 现有的经营性资产管理方式存在缺陷

目前, 经营性资产管理是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 实行政府统一所有, 委托原单位经营, 对其经营收入实行“核定基数、比例分成, 基数内财政统筹70%, 单位留成30%, 超收部分财政统筹30%, 单位留成70%, 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模式。该管理模式在一段时间对经营性资产的规范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就具体的单位而言, 这种管理模式的实行和运作使得单位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 经营性收入从完全由单位自行支配到绝大部分上缴财政, 留给本单位的小部分也只能是用于弥补管理成本, 经营业绩的好坏对本单位的利益影响不大, 经营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为此, 有些单位想尽办法钻政策的空子, 以谋取单位利益的最大化。一是将资产不再用于经营甚至改变其用途。如某局将单位一楼200平方米临街门面改为单位的职工食堂和老干活动场所, 不再对外出租。二是有意转移资产经营权, 逃避财政部门的监管。据统计, 到2008年6月30日止, 株洲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为48184平方米 (不含独立法人性质的经营实体) , 比2004年减少2000余平方米。其中, 少数单位将经营性资产转移给下属单位或单位工会管理经营, 造成经营性资产减少。如某局办公地址搬迁后, 将原办公楼400平方米的门面交给其二级单位经营。

2. 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毋庸讳言, 由于经营性收入征管工作还存在漏洞, 没有完备的勤征细管制度, 收入稽查工作机制也不够健全, 致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

⑴财政部门没有参与签证, 导致合同的签订失去监管。经营性资产委托各单位经营后, 由各单位直接与租赁户签订租赁合同。一些单位在出租经营性资产时, 未坚持以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来实现资产应有价值效益的最大化, 缺乏透明度, 未引入竞争机制;个别单位甚至由主要领导说了算, 有的为了照顾内部职工、关系户或职工家属就业, 仅以承包的形式收取部分管理费用。如某局将一楼门面249平方米门面和二楼的6间办公用房租给租赁户, 两层共计出租面积480平方米, 每年实收租金仅5.5万元, 租金明显偏低, 据估算, 该经营资产位于株洲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地段, 每年租金应在25万元以上。

⑵资产管理部门掌握的信息相对滞后。各单位经营性收入以半年或一年上缴一次的方式, 先入“非税收入”的笼子, 往往要到下个月或下一年度的1月份行资处才能全面掌握各单位全年经营性收入的应缴、未缴情况, 在工作上陷入被动。

⑶少数部门不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一是少数单位弄虚作假, 坐支收入。按规定, 经营性收入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但一些单位不按规章办事, 将单位办公经费支出以租金冲抵;有的将收取的租金直接用于单位职工发放福利等;还有个别单位与承租人签订两个以上不同版本的合同, 隐瞒收入, 逃避财政部门监管。自2005年以来, 各单位按租赁合同应收未收的租金达483万元, 上缴财政专户的资金仅相当于单位实收租金的76.1%, 另外23.9%的资金逃离了财政监管, 被单位自行支配了。二是个别单位用职工集资款建临街门面, 集资款长期不退还。门面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支付集资利息, 实际上是变相搞职工福利。如某单位于1998年集资50余万元建综合楼1012平方米, 每年出租收入15万元, 基本上用于补偿职工集资利息。

3. 经营效益较差, 收入总量小

按照市本级现有的经营性资产面积和门面租赁的现行平均市场价格 (25元/平方米·月) 计算, 预计年经营收入可达1260万元, 而实际上2005年单位实收租金为919万元, 仅完成预计数的72.9%, 上缴财政专户的只有397万元, 单位面积 (每平方米) 的经营性资产年实现的效益只有218元;2007年实收租金920万元, 与2005年持平, 上缴财政专户的资金为492万元, 比2005年增加95万元, 收入增长缓慢, 有些单位经营收入还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三、完善机制, 规范经营性资产管理程序

在调查研究、把握现状的基础上, 株洲市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体系, 逐步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程序。

⑴创新机制, 集中经营。即将原来委托各单位分散经营改为由行政资产管理部门接管实行集中经营, 彻底割除经营性资产与原单位的利益联系。将各单位的经营权统一起来, 充分挖掘经营性资产的效益潜能。同时,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财政财务监管, 从源头上遏制单位“小金库”的产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⑵明确主体, 规范运作。行政资产管理部门代政府收回各单位经营性资产的经营权, 并成为资产经营的唯一主体。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一律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租、竞租,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实现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从调查分析的情况看, 如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实收租金可增长50%以上, 预计经营性收入将达到1400万元左右。

⑶委托经营, 加强监管。考虑到经营性资产全部接管后工作繁重、情况复杂的现状, 可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选择一至两家有实力、善管理的资产管理公司或物业管理公司按照“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 实行目标管理、委托经营。

上一篇: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下一篇:电力系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