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展示的重要性论文

2024-09-05

高效课堂展示的重要性论文(精选10篇)

高效课堂展示的重要性论文 篇1

展示, 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是预习成果的展现, 是学习内容的提升;“展示即发表, 展示即提升, 展示即暴露, 展示即创造”。如果高效课堂中去除了展示环节, 课堂就变成了死水一潭,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将无从谈起。

小学语文课堂的展示, 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环节, 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是体现语文学科特色的主要途径, 是检验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 更是锤炼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舞台。

展示, 一般分为小展示和大展示。小展示是指在组长带领下进行的小组内的展示;大展示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全班学生参与的集体交流 (本文中所说的展示, 主要是指大展示)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大展示环节, 大致概况如下:

一、从展示的时间看, 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 完成一个学习目标后的展示环节

一节课中, 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习目标, 学生先围绕一个目标, 自学、对学、群学, 然后由教师组织针对目标的大展示;展示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目标的学习与展示。

这样安排展示环节, 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自学所得, 在全班交流和教师指导中进一步提升学习方法、学习能力, 有效完成学习目标;又有利于督促学生的自学, 因为学生知道自学后要有展示亮相, 在学习阶段自然会专心投入, 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 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这种展示, 适合低年级和课改初期。因为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还没有形成, 展示水平较低, 分目标学习和展示, 便于指导学生自学, 而且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课改初期, 学生还不太适应高效课堂的操作模式, 如果一下子大刀阔斧地改, 学生不适应, 会影响教学进度, 导致家长的一系列反应, 影响改革的推进。如果采用这种有计划有目标地推进方式, 分目标地学习与展示, 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高效课堂的各种习惯和能力, 不但使高效课堂建设水到渠道, 还可以保证课堂学习效率。

这样的展示, 时间不太长, 多在十分钟左右, 就需要教师关注两个问题:如何提高展示效果?如何在展示中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

(二) 全部内容学习后的展示课

很多学校安排有自学指导课、展示反馈课。自学指导课, 主要是指导学生自学, 在自学后简单地对学群学, 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形成小组的观点, 整理小组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展示反馈课主要就是小组展示学习的收获。

展示课, 适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 因为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可以依据导学案进行识字写字、理解内容、思考问题;而且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展示能力, 能够保证展示有一定的精彩度。展示课, 也适合课改中期的教师使用, 因为这样便于教师全面指导学生养成展示的习惯, 锻炼出一定的展示能力;展示课, 也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系统完成学习目标。

但需要关注的是, 如何在展示课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形成知识体系, 提升学习能力。因为展示课以展示为主, 容易出现学生热热闹闹地展示, 以展示参与为目的, 而忘记了展示也是学习, 不再进行深层次地思考。

(三) 自学一单元后的集中展示课

有些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自己对教材的把握, 尝试进行单元教学, 先指导学生围绕导学案进行每一篇课文的自学、对学与群学, 基本上是一课时学习一篇, 进行小组内的展示, 解决基本的学习目标, 一般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掌握生字词, 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与内容。在一单元课文学习结束后, 集中安排几节展示课, 有的是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一组承担一课的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有的是学生在几个话题的引领下, 综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展示。

这样的单元展示课, 体现了系统学习的观点, 一单元一得, 有利于集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解读教材整合教材的能力, 以及在展示课上引领、指导、点评的高水平, 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 一般是在高效课堂基本流程操作成熟后才能这样进行。

二、从展示的内容来看, 概括起来有三种

(一) 全部学习内容的展示

一课的学习, 围绕学习目标, 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多少内容, 就展示多少内容。一般要展示生字 (包括多音字、易错字、形近字、同音字) ;展示词语 (包括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字词语、不熟悉的词语) ;展示课文重点段的学习或者重点问题的理解;展示读课文后的感受;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拓展的内容。基本上是一篇课文所学习的内容, 都要在展示课上呈现。

这样的展示, 首先可以让老师放心, 尤其是在课改初期, 因为所学的内容都展示了, 意味着都让学生学习了, 教师似乎心中有底了;其次是可以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三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展示能力, 因为具体内容如何展示, 学生可以在展示课上充分学习与提高。目前, 很多改革实验校的老师大多采用这样的展示。

但存在的问题是:展示内容多, 必然会出现蜻蜓点水不够深入的问题, 长久下去, 会让学生的思维浅表化, 不利于学生思维力的发展, 也会导致一课多得, 最终一无所得的能力上的欠缺, 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

(二) 重点学习内容的展示

有的老师, 在展示课上只针对重点内容进行展示, 一般是围绕一至两个关键问题, 引导学生充分探究, 然后展示思考所得或者思考过程。而对于字词、读课文这些容易完成的目标, 在自学对学和小组展示中完成。

这样的展示, 内容集中, 设计的问题综合性强, 有合作探究的价值;展示时间充足, 便于教师进行追问、引导, 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探究, 学会思考。但展示问题具有生成性综合性, 就需要关注学困生, 适当地提供给他们适合的学习内容, 保证他们参与学习。

(三) 生成内容与拓展内容的展示

对于那些内容浅显, 学习目标难度较低的文章, 教师就会引导学生展示生成性的知识或者拓展性的知识, 比如学习方法的展示, 学习过程的展示, 相关内容的展示, 仿写内容的展示, 读后感的展示等。

这样的展示, 是超越学习内容后的展示, 学生很新鲜, 容易产生成功感。根据学习材料的不同, 适当安排这样的展示课或展示环节, 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习空间的作用。

三、从展示的人员上看, 也有三种情况

(一) 全员参与的展示

全员参与, 就是每组都有展示任务和展示机会, 每一组的每一同学, 都要参与展示。一般是每一组承担不同的展示任务, 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参与展示;在展示中, 每一位同学再承担不同的展示任务, 有负责开头语的, 有负责过渡的, 有负责朗读的, 有负责讲明小组观点的, 有负责互动的, 有负责提前板书的, 有负责结束语的, 总之要人人发言, 人人参与。

全员参与,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增强学生的小组集体荣誉感, 保证小组群学的学习效果, 尤其可以提升学困生的自信心、胆量、兴趣。但人人参与, 展示内容展示时间又有限, 会导致有些学生只有一句话的展示机会;如果聚焦的展台小, 还会出现人员走马灯式地交替, 自然一定程度上影响展示效果。如果分工没有调整, 还会出现组员展示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二) 小组代表参与的展示

小组代表参与展示, 就是只安排部分小组成员承担展示任务, 代表本组参与展示。这样的展示, 人员少时间充裕, 便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也可以提供全班学生质疑互动的机会。但容易出现口齿伶俐的学生展示多, 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欠缺地学生锻炼机会少的现象, 需要教师建立展示机制,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 自由展示

自由展示, 是展示的最高境界。一般指自学群学后, 围绕重点问题, 展开自由的展示, 或个人, 或对子, 或小组, 不再有教师分配展示任务, 而是学生自觉地拿出来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翻看网上的视频, 杜郎口的很多语文课都是这样围绕一个个问题进行的自由展示。这个阶段的展示, 已经不再是形式, 而是成为分享, 成为自觉, 成为需要, 课堂真正呈现的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四、从展示的形式上看, 有四种情况存在

(一) 读议为主式

在小学的语文课上, 大多是以朗读为主的课堂, 学生在展示中朗读、谈感受, 或者针对问题谈自己以及小组的理解, 然后个人或者小组之间展开朗读PK, 在读中进一步理解与领悟课文内容与感情, 体现了语文学科重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特点。这是当前语文课展示的主流形式。

(二) 板书讲解式

在展示字词及课文理解时, 学生大多会提前板书重点字词及理解, 会使用双色粉笔标注重点;在展示中, 学生会充分利用板书、结合板书来展示, 清晰地呈现本组观点。很多学校强调黑板的使用率, 平时加强学生粉笔字的练习, 都很好地起到了促进展示的作用。这种展示形式, 是对主流形式的补充。

(三) 导游式

对于一些写景的文章, 大多是改编成导游词, 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景点, 在介绍中理解了内容, 掌握了写作方法, 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展示起来比较活泼, 展示效果较好。

(四) 角色扮演式 (课本剧)

对于一些故事性的文章, 大多是编成课本剧, 学生小组排练, 在展示课上展示。在表演的过程中, 学生理解内容, 积累语言, 领悟情感。学生最喜欢这样的形式, 但人物角色的板演有时不能表现人物性格, 需要教师提前指导。

除此之外, 也有一些展示形式的创新, 比如改编歌曲的演唱、快板、小品、绘画、创作等, 但大多是展示的点缀, 因为整体学生能力有限, 目前这些形式还不能成为展示的主流。

总而言之, 小学语文, 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学科;大展示环节, 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直接体现。要想真正上出快乐高效的课来, 还需要从教材出发, 综合学生因素、教师因素, 恰当地安排展示时间, 科学地确定展示内容, 合理地运用展示形式, 有效地安排展示人员, 也只有这样, 才能让展示成为高效课堂飞翔的翅膀。

高效课堂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篇2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展示;学生自主表现

西湖中学乘着课改的春风,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西湖教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

众所周知,课堂既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又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更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同时也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充满活力的精灵,都有着他们的闪光点,因此,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他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呢?下面我就西湖中学实行课改以来初中语文课在展示课上的一些做法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既包括小组讨论后学生在黑板上的书面展示,又包括学生登台讲课和学生互动质疑过程中的各种展示活动。

一、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能够“动”起来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我们大胆地尝试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预习的后续工作就是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也是学生的自我展示,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好,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大有帮助。从而反作用于预习工作,达到更好地完成这一环节的作用。那么在课堂展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注意了5个度:

1.展示要有“风度”。展示不仅是表达、表现自己的学习理解,同时也是自我修养的公开展示,需要注意言行礼貌,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2.言行表达要有“力度”。说话是为了大家听,表现是为了大家看。保证全体学生听清、听懂、听明白是对学生的尊重,所以,展示时声音要洪亮。

3.问题挖掘要有“深度”。热闹不是课堂追求的目标,欢乐需要适合学习需求。有思想、有情感、利于思考、利于内化应是外化的课堂发展方向。

4.方法总结要有“高度”。学习方法的交流是课堂展示的重要内容,方法总结和诠释不是鹦鹉学舌,而应是自我真心体会,简单的重复对同伴无用,应结合内容、材料展示自己的思路。

二、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写,自己去说,就给了学生表现的良机。展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问题如何分配,每一个问题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展示,在课前都要有适当的预设。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教学价值,只是展示的程度需要老师掌控,有些问题只要一带而过,有些问题却需要深入追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谈。

高效课堂打破了以往老师“一言堂”的习惯,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起个引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说、可以写、可以讨论、可以表演……整个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可以这样说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心增强了,连学困生也在学习了。学生现在从“学会”变为“会学”了,因为我们不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了。

只要老师分配合理,整个课堂就显得井然有序,学生在课堂上也是积极而活跃的。

三、展示类型的多样性

1.书面展示(演板),即小组成员在本组的小黑板上板书展示本组的小组交流成果,要求能用双色笔(即不同颜色的粉笔),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能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便于其他学生阅读和理解题意及解题过程。

2.口头展示(语言),口头展示要求在讲解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选择较好的切入口阐述自己的观点。往往一节课下来即使是再内向的学生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

四、提高展示效率的方法

1.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评价是无形的激励,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展示水平的提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多给学生鼓励,多用赞美的语言,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展示兴致。学生开始时出于新奇,对这样的课堂能表示出较高的热情,时间长了,新鲜感没了,热情会减退,势必影响课堂效果,此时需要教师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展示兴致。

3.适当时候予以点拨。教师作为课堂互动的一员,应当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点拨,通过提问或追问的方式给出问题

让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实现教学意图。

课改后的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能说、能写、能表现,各显其能。

参考文献:

熊学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创新精神[J].青海教育,2001(04).

作者简介:尹玲,女,1971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西湖中学,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

高效课堂上如何进行展示 篇3

一、展示的分类

展示分小展示和大展示, 小展示就是学生在小组内的展示, 也叫预展;大展示就是在全班内的展示。

(一) 什么是预展

预展, 顾名思义, 就是预备展示。一般情况下, 学生自学完以后先进行对子交流, 再在小组内群学交流;群学结束后, 老师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 给小组分展示任务 (或由小组抽取展示任务) ;小组得到任务后, 迅速进行预展, 即根据任务确定展示内容, 进行人员分工,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演练, 为在全班内的展示做好充分准备。

(二) 什么是班内展示

班内展示是学生把自己在自学、对学、群学中的学习成果和不足展示给老师同学的过程, 也是老师了解学情、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引导、点拨和提升的过程。班内展示环节是师生的双向活动, 也是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学生展示、教师指导, 师生共同演绎的, 是发现课堂中的重头戏, 也是发现课堂中最精彩的环节, 因此说班内展示在发现课堂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展示的过程中, 体现着“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精心点拨、重视提升, 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服务者和引导者”的理念。

(三) 班内展示和预展的关系

学生在自学、对学、群学结束以后, 开始进行预展, 然后才进行班内展示。预展是班内展示的提前演练, 是班内展示的准备和前奏, 为小组在班内展示进行充分准备;班内展示是在预展后进行的, 是预展的延续和目的。

二、班内展示应注重的各种细节

(一) 展示的原则

1. 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的原则。

展示忌讳滥用笔墨, 眉毛胡子一把抓, 简单的问题和重难点的问题花同样的时间讲, 这其实是在浪费时间。课堂上一共40分钟, 要提高课堂效率, 就要简单的问题简单展, 学生容易理解的东西、一学就会的东西可一带而过, 甚至不展;重点、难点的问题要重点展示, 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展示, 让学生学会学透。这样这节课才能达到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展示如同写记叙文, 不能平均使用笔墨, 处处渲染, 要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2. 展中提升的原则。

李镇西曾说过:萝卜炖萝卜还是一锅萝卜, 只有加上牛肉才有萝卜炖牛肉的美味, 而这一牛肉就是老师的点拨提升。展示的过程, 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情况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搞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启发、点拨、引导, 对重难点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地进行追问, 对学生掌握不深、不透、认识不高的问题进行提升, 让学生在展中有所收获, 不会的弄会, 不懂的搞懂, 理解不正确的拨乱反正, 掌握不深、思想认识达不到高度的进行提升。总之, 展示中要让学生有所提高, 更上一层楼, 达到更好的学习目标。

3. 展中互动的原则。

展示中忌讳台上热闹精彩, 台下冷冷清清, 台上展他们的, 台下不倾听不参与;也忌讳学生在台上展示时教师若无其事, 不评价也不点拨, 一言不发, 游离课堂。在展示中要注重互动, 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展示时有老师的追问、启发、点拨、提升, 有同学的质疑、补充、纠正, 有倾听同学对展示小组的打分, 也有展示小组对倾听小组进行的评价。展中互动有利于每位学生参与学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 展示的内容

展示的内容一般就是任务包的内容。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小组数量, 设计出几个任务包;小组在自学的基础上, 教师再把惹干个任务包随机分给小组, 或是通过抽签的形式分给每个小组;小组预展后, 上台展示所分的任务内容。由于各学科、各课时的学习内容不尽相同, 因此各节课的任务包和展示的内容也就不尽相同。

(三) 展示的顺序

小组展示的顺序一般按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展示, 展示的顺序要尊重孩子的学习规律, 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进行。教师在分展示任务时, 可以在上面标上展示顺序号, 也可以提前给学生说明小组的展示顺序。

(四) 展示的形式

1. 小组展示。

即小组人员全部上阵展示, 这一展示形式适合人数少的班级和人数少的小组, 也适合展示较少但好分解的内容, 如朗诵古诗、读词语等。小组全体展示的好处是全员参与, 锻炼每一个学生, 缺点是当任务单一又不好分解时不适合这种形式展示。

2. 队展组评。

即小队展示, 对大组进行评价。每一个大组内分两个小队, 展示时一个小队上台展示, 此小队展示的得分就是小组的得分, 这一形式优点是适合大班额教学, 当一个小组内人很多不能全部上台展示时, 可以让小组的一个队上台代表这个小组展示, 虽然是小队展示, 但也有很大的代表性。队展组评这种形式是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实验小学的独特创新。这种形式的局限性是不能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抽号展示。

抽号展示即抽每个小组的同一号同学上台比赛。如抽每组的3号上台读课文或进行听写, 对每人评出分数, 此分数就是小组的得分。这种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竞争的积极性。

4. 代表上台展示。

一般适应于任务较简单, 不用那么多人进行展示的时候, 可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展示的结果是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五) 展示的位置

1. 小组上讲台展示。优点是展示学生站得高, 面向全体学生, 倾听学生能看清每一个展示的学生。

2. 站在原位展示。

学生扭转身面向学生, 这种展示形式可以节省学生上台的时间, 缺点是倾听者不容易看清每个人的表情。

3. 移位聚焦展示。

展示如果用小黑板时, 后面的学生迅速离开座位, 移位聚焦到展示学生周围, 围绕展示学生站立听讲, 这样看得更清, 听得更清。

(六) 展示的要求

学生在展示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展示要求, 并把这一展示要求了然于胸, 为每次展示服务。

1. 分工明确, 层次分明。

小组内要提前进行明确分工, 明确展示顺序, 展示时就会有条不紊, 层次分明, 否则就会出现你等我推乱哄哄、接不上茬、浪费时间的现象。

2. 声音洪亮, 站姿大方。

学生站在讲台上展示, 学生就是小老师, 因此要声音洪亮, 让大家能听清;展示时要站姿大方, 不要扭捏、晃动, 以免影响倾听学生注意力, 影响听课效果。

3. 语言简洁, 提高效率。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每个小组展示时都要有时间观念, 展示时注意展示节奏要快, 不能慢慢吞吞, 语言要简洁明了, 不要罗里啰嗦, 浪费时间。

4. 展点突出, 板书要点。

每个小组展示时要抓住重点, 重点突出, 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什么都抓不住, 让人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要点要板书在黑板上,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让人一目了然。

5. 尽量全员参与, 学困生展示优先。

如果展示任务适合, 展示时尽量全员, 增加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任务不适合全员展示, 可以让学困生优先展示, 学困生展示有特殊加分, 以此来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一般来说, 学困生学会了, 全班同学就都学会了。

(七) 展示的环节

班内展示也要有一定的流程, 这样会显得井然有序。以下是一个班级小组展示的流程:1.喊展示口号;

2. 说展示任务;

3.进行任务内容展示;4.学生质疑补充;5.老师追问点拨;6.台下给展示小组打分;7.台上点评倾听小组并为其打分。

具体来说, 小组上台时领大家喊口号:“聚焦迅速、倾听认真”“我展示、我参与”等。上台后都先说导语, 说明自己组的任务。接下来进行展示, 每人展示自己要说的内容。其间不乏学生的质疑、补充, 老师的追问, 接着老师进行精心的点拨提升。最后倾听学生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 给展示小组打分;本组的纪律员给每个小组打倾听分, 指出倾听不足。

高效课堂如何让展示更有效 篇4

一、展示交流的方式单一性

高效课堂改革之初,展示的目的不明确,只知道上课得展示,只是注重形似,为了追求所谓的展示把学生黑板板书展示作为主要的展示方式,盲目地把导学案中的内容全都展示出来,每节课展示得轰轰烈烈,大小问题都要展示,规定时间完不成任务,成效也不大。再者语文、政治和历史等文科,课堂教学变成了问问题讲答案,使文科课上得模式化,十分枯燥。在实践后我们总结出课堂展示要多样化、多元化。1.朗读、演唱、现象的描述、简单的问题等展示应该用语言展示。2.重难点、共性问题、推理、探究逻辑性强的过程等要用书面展示。3.文科课人物或故事表演等要安排表演展示。4.空间图形、测量、模拟等让学生制作实物或模型展示。

同时提出直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能语言展示的就用语言展示,难的抽象的思维,量大的要书面结合语言展示。教学中小组间展示形式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文科课上得有了活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展示交流时,出现“一头热”现象

这种现象包括:1.一般都是小组的一、二号去展示,而其他同学的参与度不高,久而久之出现了一、二号同学能力有了极大地提高,而其他同学的能力提升很不明显,学生出现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现象。2.个别展示同学充当了小老师,由老师讲变成学生讲,而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接受者。3.在个别展示时个别展示人积极参与,而一部分学生不注意倾听和思考。

对此,我及时地运用小组评价机制,采取日通报、周评比、月总结的方式鼓励先进、批评后进。每个小组谁得分谁失分谁没挣到分每天每周每月都非常明白,哪个组每周排到什么名次也一目了然,这样营造竞争氛围,各组定期有了本组目标,为了实现小组目标,组内学生形成了自我管理氛围,布置完任务,教师不用亲自督促帮助,小组长学科长自己就促、帮、查4、5、6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展示不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同时在评价中提出不同观点多加分的,为了给本组多赢得分数,学生也不再是旁观者,他们开始注意认真听并思考提出不同见解。

三、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

随着对费时低效全部内容都展示的否定,我们研究者提出展示内容要做到有选择性。在设计“导学案”中,我们开始预设展示内容时选取了一些较难的问题,展示后学生在完成达标检测时,得到的分数并不高,而且出现简单题失分较多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及时地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认识到展示的内容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假如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自己无法选择,只好“由课代表临时指定各小组展示导学案的不同内容”,导致每道题都必须展示,一道也不敢不展示。这样就出现了低效现象,还会出现只有个别学生错误的题(甚至全班无误的题)也要展示,结果多数同学“陪绑”,浪费了时间。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总结,教师选择共性问题,重点问题重点展示,避免一道也不敢不展示的低效现象,杜绝只有个别学生错误的题(甚至全班无误的题)也要展示,多数同学“陪绑”的现象。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展示,什么样的问题语言展示,什么样问题板书展示,什么问题组内展示,什么样问题组间展示问题。经过研究达成共识能用语言展示的,就没必要用板书展示,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就组内交流展示,组内完成不了的要组间交流展示。

四、展示程度停留在浅层次

1.现在回想起刚实施课改之初的展示可以说多为假展示。2.展示只注重结果对答案式。3.由于展示多由学生完成的,学生的水平决定了展示层次的肤浅,即使有了其他学生的帮助,也达不到揭示错误原因并总结解题思路、方法的深度。

针对“问题一”应要求学生展示和点评时一定要脱离材料,避免照本宣科假展示。这要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问题二”我们尝试了在展示时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总结的思维过程。针对“问题三”要求教师在学生展示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使问题深入并有新的观点生成。同时在一类问题展示后教师要做有深度的总结,总结规律、方法或思想,使问题解决有深度和广度。

高效课堂展示的重要性论文 篇5

然而, 虽然高中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部分英语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理念, 认为英语学习就应该只重视语法, 而不是重视口语练习, 不能根据学生的基础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 忽视分组学习和课堂展示的重要性, 导致许多学生学得都是哑巴英语, 出现了诸多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个人的调查研究, 系统分析了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对加强高中英语展示课堂高效性的途径进行分析, 以期能提高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方式上。当前, 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过于强调语法学习的作用。虽然语法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 英语教师要求学生对英语文章进行精读, 分析其中规则, 更有甚者, 部分英语教师直接按照语法书和词典, 一条条地教给学生, 但是, 这种方法会花费好多时间, 速度很慢, 而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对口语没有丝毫帮助, 造成了极大的课堂浪费。

2.在教学方法上。当前, 部分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 过分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英语老师在未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单方面的按照课程大纲和课程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 讲课过程中“一刀切”, 教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 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 而且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机会很少, 这就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实践能力。

3.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当前, 部分教师依然坚持语法分析法, 即在教学中将整个教材的内容分成零散的多个方面, 并将它们灌输给学生, 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相应的知识点。这种方法充斥在中小学, 尤其是在高中, 从高一开始就通过“标准化题型”来重复训练学生, 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分数, 在全面备考的高三, 这种风气尤甚。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提高英语分数, 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但是却忽视了对语言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种学习方法的长期影响下, 学生会丧失自身的活力, 缺乏动手实践和创新精神,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4.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之下, 学生的学习方式肯定会出现诸多问题。过于看重自身的分数, 遇到问题不会自己动手解决, 而是去依靠教师的帮助, 忽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过于依赖大量的题型训练, 思想压力很大, 打疲劳战等等,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高中英语展示课堂高效性的途径分析

1.依靠现代科技手段, 建立科学有效的展示模式。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 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充分依靠最新的现代科技手段, 来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课堂展示模式,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围绕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来进行选题, 组成各个小组, 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 选择合适时候让学生进行展示, 为每个学生都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和空间, 针对出现的问题, 大家集中进行讨论, 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讲美国餐桌礼仪时,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成相关小组, 确定组长, 由组长根据每个人情况进行分工, 去搜集相关材料, 组员内部进行讨论分析, 在确保所有学生都参与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展示。

2.利用展示教学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英语为他们设置不同的选题, 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 让他们通过课堂上的合作、讨论和研究来让他们更加主动的学习。当然, 在课堂上, 还要注意对他们进行适当点拨, 传授相应的学习方法, 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 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如介绍国外著名景点时, 鼓励学生自己去动手寻找相关景点的介绍、建造历史和存在的历史故事, 并将各个板块交给不同基础的学生去讲解, 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对表现优异者并予以奖励。

三、结语

总之,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就要求我们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 建立科学有效的展示模式, 利用展示教学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金平.浅析课改模式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自主、合作与探究[J].考试周刊.2015, (33) :87.

高效课堂展示的重要性论文 篇6

在多次高效课堂观摩听课活动中, 我们发现, 当下中小学高效课堂, 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高效课堂中的交流展示环节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 交流展示变成了优等生的专利。

主要表现在展示过程中, 由于教师常常从课堂节奏、学习效率、教学效果等多角度考虑, 交流展示过程往往成了优等生的专利, 交流展示过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也成了优等生的思维再现过程, 使大多数学习处在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失去了展示舞台, 背离了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所以,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教学活动、学习评价时, 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主动为学习水平处于中、下位的学生提供平台和条件, 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全面的发展。

(二) 交流展示变成了空泛的表演。

主要表现在交流展示时, 学生常常“避重就轻”、“哗众取宠”, 使交流展示变成了学生们空泛的表演, 完全脱离了展示的真实意义, 背离了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 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 交流展示使“假问题”走进课堂。

高效课堂上的展示活动, 对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合作、互助互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境下, 有效的交流展示可以使学生们沉浸在自我质疑、激情对抗、合理认同的良好氛围里。但不科学的展示, 也常常使一些“课堂假问题”走入学生的展示之中。所谓课堂假问题就是那些没有讨论价值, 不切人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 是一些学生不需要自明的简单问题。这些问题对激发学生思维, 启迪学生智慧是毫无意义和价值。因此, 在高效课堂上, 教师必须科学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追问、学会创新, 深思求异, 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交流, 坚决禁止课堂假问题走向交流展示。

二、交流展示存在问题归因探析

考量课堂是否高效, 必须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数量, 尽可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只有部分学生参与的课堂是“假课堂”。还有些老师为了营造良好的展示氛围, 设计的任务、问题等越简单越好, 耗时越少越好, 试图形成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好的课堂印象, 这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学习交流中的交流展示环节应该是交流展示预习或自主学习的成果, 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展示和反馈是为预习服务的, 是促使学生认真预习悉心准备的两大手段。为了能使自己在交流展示过程中争取机会、展示精彩, 学生在预习中就会根据预习或自学提纲的要求认真预习课文、查阅资料、完成问题, 也为了能使自己小组在展示评价中多得分, 小组成员之间也会在预习环节中相互研讨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所以, 展示是促使学生和小组充分预习的内驱力。绝不是单纯的做题目后的对答案, 更不是教师问学生答, 而且只是少数优等生的交流展示过程。

三、提高交流展示实效性行动策略的思考

在高效课堂建设中, 交流展示无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然而, 高效课堂中的交流展示环节绝不是预习的简单重复, 而应该是学生在预习之后的延续和拓展。如何使交流展示成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奇迹, 唤醒学生沉睡潜能, 点燃学生智慧的主要抓手, 让交流展示环节变得更富实效性, 避免出现为展示而展示的现象,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根据我们近两年来的实践经验, 提高交流展示实效性的行动策略主要有:

(一) 恰当确定交流展示的类型。

交流展示有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之分。组内展示, 是指由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进行的展示, 展示对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一些生成性的问题, 解决最为基础的问题。并由小组长将组内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习组长汇报给老师, 便于教师把握学情, 为班内大展示做好铺垫。而班内展示, 是指在组内展示的基础上,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带有共性的问题, 易错的问题。一般情况下, 学习成果展示是在教师指导下, 首先进行小组展示, 交流预习成果, 在小组讨论中, 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地投入, 除了接受信息外, 更多的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思考, 其反应除了听之外, 更多地是赞许、补充、质疑。然后是全班性的展示, 全班性的展示要展示“普遍”问题, 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习较弱的学生多展示, 对展示的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 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

(二) 恰当确定交流展示的内容。

在实践教学中, 有的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之后, 就让学生分组或自荐按照顺序把学习任务中的内容一个一个都展示出来, 这样既浪费了时间, 又不能抓住重难点;也有的老师只注重学习任务的展示, 认为只要把学习任务中安排的内容完成, 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忽略了课堂内容的适当拓展和延伸。为此, 恰当确定交流展示的内容是提高交流展示的重要举措。展示内容贵在“精”, 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 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 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 统一答案。

(三) 最大限度挖掘学生资源。

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 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永远都存在, 教师的集中讲解不可能照顾全部学生, 因此, 充分利用优生资源, 变一个老师为多个老师, 实现生生互帮、互助,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策略。如上述案例, 如果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让已会的与不会的结对, 进行对话、讨论、互助。这样, 就好像有很多小老师一样, 人人有事做, 个个有发展。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 虽然每个学生的学习深度各不相同, 但是通过发言, 每个人把最美丽的一面展示出来, 日积月累, 自信心也得到培养。

总之, 交流展示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之一, 这个环节组织不好, 可能导致课堂失控, 使“高效课堂”变为“搞笑”课堂。为此, 教师要高度重视并正确理解交流展示的真正内涵, 科学合理地组织交流展示活动, 从而提升高效课堂建设的质量水平。

摘要:交流展示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之一。这个环节应该是交流展示预习或自主学习的成果, 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因而交流展示是促使学生和小组充分预习的内驱力。但是, 在当下的高效课堂建设中, 我们发现, 由于教师对交流展示这个环节定位的理解存在严重的误区, 从而导致这个环节常常流于形式。如何进一步改进高效课堂建设中的交流展示环节, 进而大幅提升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效性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高效课堂展示的重要性论文 篇7

所谓“6+1”课堂模式,就是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分为“导、思、议、展、评、测”和“练”七个步骤,其中“导、思、议、展、评、测”六个步骤放在课内,“练”放在课后。我们的“高效课堂改革之学生展示课探究”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已经两年了,这两年我们基本是按照“6+1”课堂模式来组织教学的。

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我们学校要求教师按照“6+1”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改变教学理念,学习相关理论,更新知识,树立生本意识,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教师只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如何去走,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不要蛮横干涉。

课题研究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如素质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叶澜教授的“课堂生命说”以及高效课堂理论。还学习了相关的课堂教学模式,太谷二中的“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我县目前正在推广的“二十四字”教学模式、分组教学法、六先六后教学法。希望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

二、课前做好精心准备

高效课堂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满堂灌的陈旧模式,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课前忙,课堂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撰写导学案,优选习题。导学案按如下步骤来编写:课标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问题探究、效果检测。在编好导学案的基础上切实备课,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应对方法。在上课前把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导学案上的“问题探究”去认真预习课文。

三、课中认真组织教学

在“导”的环节中,要求教师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学知识的兴趣。在“思”的环节中,要求学生自学,教室要保持安静,学生根据导学案静心阅读课文,力争独立解决导学案中设计的所有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来回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议”的环节中,要求同组学生面对面围坐在一起,就不懂的问题一起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特别关注成绩差的学生参与的情况,必要时可加入个别小组的讨论中去。“展”的环节是关键,是重点难点的突破所在,是我们课堂改革的核心。各组选一个代表就讨论的问题结果进行展示,按照读、析、讲、问四步法开展。“读”即读题,要求展示者读一遍题目,以引起同学的注意;“析”即分析题意,要把题目要求分析清楚;“讲”即讲课,要求先总后分,思路清晰,让听者明白,而不是讲完就算;“问”即询问其他同学是否听懂了,其他同学说听懂了,展示者才可以上位。这样大家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气氛热烈,兴趣浓厚,不知不觉中全身心投入,效果也得到了提高。在“评”的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展示予以积极肯定的赞赏,也要指出不足和改进之处,这样既激励了学生,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希望下次表现得更好。教师还要对知识予以剖析深化,归纳总结,联系比较,使学生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以突破重点难点,形成整体认识。“练”的环节中,教师要精选习题,采用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等多种方式来解题,并要求学生予以解释,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

四、课后及时反思和总结

在上完课后,要求学生、教师两方面都进行反思总结。学生方面的反思,一是对展示课的反思,二是对课本内容的反思,三是通过“练”的环节尤其是单元练习来反思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状况。教师方面的反思,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二是对学生作业后的反思,三是对单元检测后的反思,不断地查缺补漏,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通过课堂改革实验,取得较大成效,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尤其是这两年,我校高考取得骄人的成绩,这与高效课堂改革是分不开的。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①个别教师恒心不够,有时不能及时到位。因教师工作较忙,尤其带毕业班,故有时导学案的编写不能按时,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②个别学生胆小内向,参与小组讨论,不愿代表小组上展示课,影响了效果。③在高一文理没分科前,部分学生选择理科,对文科不愿花时间,参与兴趣不浓,影响效果。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和完善“6+1”课堂模式,在探索中前进,在探索中成长。

摘要:在各地开展高效课堂改革大背景下,我们尝试采用“6+1”课堂模式进行课堂改革,以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做好课前准备,及时编写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思考课文,并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并及时进行反思,打造高效课堂、精品课堂,教学相长。

高效课堂展示的重要性论文 篇8

带着这样的思考, 我结合《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并查找了相关高效美术教学的书籍资料。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技能, 我认真解读教材与学生, 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 制定出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在2012年5月, 我参加了“高效课堂青年教师大赛”活动, 进行了一堂展示课——小学美术一年级《好吃的水果》。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 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

教师出示小猴子。

师:这只小猴子叫甜甜。甜甜特别勤劳, 它种植了一处果园。今年果园大丰收。 (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简笔画水果造型)

生:……

师:“甜甜”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水果, (教师出示水果实物) 今天我们就来仔细感受一番这些“好吃的水果”。

【教学思路:神秘嘉宾的出现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 直观感知是获得对事物印象认知的有效途径。同时创设水果果园的情境, 通过直观的欣赏, 让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初步形成表象, 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教授部分

1. 初步感知

师:你喜欢哪种水果?为什么?

生:……

师:那你能用语文课学的知识, 如用“……像……”来描述一下你喜欢的水果吗?

师:我最喜欢苹果, 它圆圆的, 有红有绿, 特别是粉里透着红的, 像同学们红扑扑的小脸蛋。

生:我喜欢……

2. 深入观察

(1) 游戏:猜一猜。

师:课件出示谜语。

A.身穿黄衣裳, 弯弯像月亮, 撕开黄外衣, 肉白甜又蜜。

B.皮儿有红又有黄, 身子圆圆好模样, 连皮带肉一起吃, 味道甜甜有营养。

生:香蕉、苹果。

师:谜语里从哪些方面描述这种水果的?

生:形状、颜色、味道……

(2) 课件展示水果。

师:我们来欣赏图片, 谁能够说出这种水果的特征?

教师让学生自编水果谜语, 其他同学来猜测。

【教学思路:通过猜谜语游戏让学生开动脑筋根据描述进行猜测,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生活中常见的水果, 使他们对平日里常吃的水果外形有了具体的认知, 了解到对事物的描述要紧抓特征。】

3. 真切感受

(1) 师示范品尝水果。

(2) 生表演: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你吃水果的样子?

师:谁来描述一下他吃水果的样子, 动作是什么样?他的表情告诉你什么?

(3) 学生集体品尝水果, 观察自己和别人的吃相?

师:请大家在吃的时候对照镜子仔细观察, 看谁的神态最能证明水果好吃!

【教学思路:大家一起在课堂上品尝美味的水果是很少见的, 更何况有老师带头, 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仔细观察了对方吃水果的样子, 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学生描述, 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相互促进交流, 为完整构成一幅画面, 拓展学生表现能力增色不少。】

4. 欣赏

(1) 课件展示学生作品:《西瓜女孩》

师:从这幅作品中你能看到什么?她为什么会在西瓜里?

(2) 其他同学是怎样表现好吃的水果的?你能看出他们爱吃什么水果吗?

【教学思路:由于一年级孩子年龄较小, 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对孩子们自己创作有很大帮助, 孩子们会推陈出新, 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同时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三、激情创作 (作画时配乐)

(1) 师:把你吃水果的样子表现出来, 让大家一起看看你吃水果的作品, 分享你吃水果的快乐!

(2) 学生绘画, 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议升华

1. 评价他人

师:这么多作品中, 你喜欢哪幅画?

2. 评价不足的画

师:你认为哪些作品稍加改动就会变得更好看?

3. 自我评价

师:你觉得甜甜会不会喜欢你的画呢?为什么?

【教学思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反思与评价”, 采用比以往更为感性和直接的办法, 让学生自由欣赏和评论绘画作品, 对自己及自己认为喜欢和需要改动的作品给予评价, 在评价中反思自己和他人的创作, 获得新的感悟和提升。】

五、激情延伸

(1) 师:面对善良、勤劳的甜甜, 你最想对它说些什么?

(2) 师:甜甜也有一句话给大家。

课件出示:会观察、会想象, 再加上爱劳动, 就能创造美!

(3) 课后拓展。

师: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现这个内容?

生:橡皮泥、剪贴画……

师:那大家可以下课后去尝试一下用其他材料和方法创作。

下课。

【教学思路:这一部分, 是本节课的升华, 要让学生认识到, 好的事物不要自己独自享受, 要与大家一同分享, 共同体会其中的快乐;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富含很多想象与创造, 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这堂展示课, 我认真自评、反思, 认为一节生动有趣又充实高效的课堂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包豪斯体系认为:“如果期望学生表现情感的话, 必须先唤起学生的情感, 非得使这种情感能遍及并渗透到胳膊、手指和全身不可。”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创设情境, 将学生情感体验的感知、丰富、深化融于一体, 能更好地打开话题, 丰富学生的想象。

艺术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中设计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猴子甜甜“带来的水果园”环节, 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引入学习内容, 能使他们感到亲近, 兴致极高!这样, 学生会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 而知识又用于生活;艺术美化生活, 艺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 精心设计问题,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预设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 在课前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预见性的设计。而生成是师生与生生在合作、对话、碰撞中当时现场产生的超出教师预想的新情况和新思路。美术教师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本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适当安排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并适合学生整体认知水平, 这对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有效性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提出的问题要明确, 因为教师表述问题的清晰度和明确性, 将影响学生答案的清晰性、明确性和一致性。在美术课堂上, 由于美术专业问题的学科性特征, 教师提出问题时要措辞精练、具体明了, 一次只提一个问题, 尽量避免复杂、模棱两可、含有歧义的问题。鉴于美术学科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 教师需要把握问题答案的动态性、开放性,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本课中的谜语环节, 让学生在谜语里找一找老师是“从哪些方面描述这种水果的?”这一问题 (学生总结出从物体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进行介绍) , 使学生了解到在出谜语时一定要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然而有些孩子不能很好地进行介绍, 描述模糊不清, 很难猜测。这时, 教师可以让他直接先说出谜底, 或者将谜底悄悄告诉身旁的同学, 大家一起帮助这位学生完善谜面, 更好地勾勒这一事物。

3. 引导学生体现高效的主体实践

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中发现、探究等活动凸现出来, 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改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去发现、去观察, 自己去寻求答案, 不是告诉他们该如何, 而是让他们乐意主动去探究学习, 培养他们既要善于动脑, 又要善于动手。这样,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4. 教学评价由单一转向多元化

在传统的美术评价中, 美术教师具有绝对的评价权威, 是唯一的评价主体, 他们掌握着打分的“标准”, 所以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美术新课程标准》专门提出了评价建议:改变过去的评价由教师一人定论、学生处于被评为地位的评价形式, 构成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与的整体多边评价, 引导大家通过合作式的互评发现亮点, 揭示问题与不足, 促使评价更为全面、科学、客观地发展。通过多元评价, 能让学生为自己的成绩而自豪, 同时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激发他们内在的向着更高目标的动力。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所以我采取了生生互评与自我评价两种方式相结合:通过生生互评让学生们获得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顺应了他们的心理需要;通过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分析判断, 再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评价, 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直到这一问题真正地解决。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力的标志。

高效课堂展示的重要性论文 篇9

关键词: 音乐氛围 课堂 小学

中国分类号:G623.71

我国的一些地方正在实行教育改革,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进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但是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一直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音乐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门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它也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音乐课程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根据目前音乐课程学习的具体情况对课堂学习的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音乐学习的氛围变得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還有利于完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接下来我们主要对音乐学习氛围对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进行详细的论述。

1 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就是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学生学习的效率很高,教学效果比较好的课堂。常规课堂主要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而高效课堂在这个基础上还对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有一定的要求。所有的教育院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高效课堂教育,这也是当前教育工作所研究的重要课题。髙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达到教学成果和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它能达到如下文所描述的效果。

1.1 效率最大化

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高效率学习主要在课程课堂的容量以及课内外学生学习压力等方面体现。高效课堂能使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最大,让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尽可能多的内容,而老师教学的效率也能随之提升,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起来也轻松。

1.2 效益最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就是效益的体现。它一般体现在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品质素养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高效课堂能针对每个学生学习的特点、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来营造一个激发其学习热情的课堂氛围。

2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现状

就目前而言,小学音乐已经被作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门艺术学科。即便音乐已经被视为一门素质教育学科,但是许多教师还是存在一些老旧的思想,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仍旧停留在课堂上教授普通音乐知识的层面上,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的氛围就调动不起来。传统思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也是许多院校和教师对小学音乐学习不重视的原因之一,许多学校对音乐课程安排的时间相对较少,而在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音乐的课时就更少了,再加上一些教师喜欢占课,所以音乐学习的时间就更为稀少,连课程学习时间都保证不了,学生对音乐就更加缺乏了解,本身对音乐的兴趣就不高,再加上学校对其不够重视,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不高,自然而然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成果都不够理想。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从课堂外来着手,比如举办音乐歌唱大赛、合唱大赛等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用这种办法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那么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相应的提高,就)有利于教师营造高效课堂, 现实情况是,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缺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自然而然这样的课外活动举办的就少了,对营造高效课堂缺少足够的动力。

3 营造动静相宜的课堂氛围

所谓动静相宜, 就是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动和静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动的意境和静的意境结合产生一种新的意境。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存在方式,它必须是动静结合的状态,不然就会对自身的存在造成影响。古人常说:“日中则移, 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 物盛则衰”,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 如果一个事物, 仅仅只有静而不存在动, 整个事物乃至事物所处的环境都会给人一种单调乏味没有生机的感觉,而如果反过来只有动的话就会让人的内心产生浮躁喧嚣的感觉,只有动静结合才能带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所以这个道理也应该运用到音乐学习的课堂上来,动静结合能使整个课堂的氛围活过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热情都会被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不费劲儿,老师教起来也会很轻松。

老师要注意把握动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果过于强调课堂氛围而忽略了知识的学习,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这节课很开心,学到的东西却没有多少,这就是过于侧重“动”的后果。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在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后要在恰当的时机将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穿插进去。比如在学习一首歌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收集相关的材料,例如音乐器材的引入, 将原本死的知识弄活后再带到课堂上来,学生对其就会充满兴趣。音乐不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门艺术,所要它需要聆听,在课堂上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学会自己思考,再将思考后的结果与其他人分享,这也是动静结合的体现。动静结合的课堂能营造高效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会比较频繁,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学质量都会被极大的提高。

4 结语

总之,老师需要进行观念转变,学校也要给予音乐学习足够的重视,围绕音乐教学科研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购买教学器材,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动静结合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达到教纲上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丁丽丽.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 ,2013,(9):157-15

[2] 邝成凤.质量评价体系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J].教师,2013,(18):49

高效课堂展示的重要性论文 篇10

2016 年1 月8 日, 武汉市“高效云课堂精品课例展”小学音乐专场展示会在汉阳区钟家村小学举行。 由主办方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东湖高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三单位共同推选的二节音乐课为近400 名与会人员带来了别样的精彩, 别样的享受。 本场活动由市教科院丁军、胡晓燕两位教研员共同主持。

自2012 年成为国家首批“教育云”试点城市以来, 武汉市教育局在着力建设全市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的同时, 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 大力推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极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 正是这种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为武汉教育赢来赞誉, 更为武汉教育现代化夯实了稳步快速发展的内功。而今, 在武汉市各级各类学校, 翻转课堂、微课应用、网上教研已然蔚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来自钟家村小学邬炜蓉老师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八小柯琴老师的二节音乐展示课正是这一道道亮丽风景的微缩。 邬老师将课堂目标定位为未来课堂, 将传统的教室变成云平台下的“学习场”, 然后熟练运用平板电脑上的多种音乐app, 引导学生在平板上边学习, 边创作, 边纠错。 学生们变成了课堂的主角、主体, 他们或独立学习, 或小组探讨;或上传自己的作品, 或弹唱别人的作品, 忙得不亦乐乎。 邬老师在适度讲解的同时, 更多的时候变成了学生作品的欣赏者。 作为邬炜蓉的指导老师, 武汉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丁军老师认为: 邬老师的课呈现出了多元化、开放式、互动式、共享式的特点, 将有限的课堂延展到了无限的课外, 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达到了高效的课堂目标。 这样的课堂符合未来课堂的发展趋势。

柯琴老师的课则是通过在云端构建音乐学习的“一带一路”, 即:分享学习带、生态发展路, 向学生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 她运用“唱吧”录音软件, 让学生直观感受二声部的特点和音响效果, 把以往音乐教学中的歌曲展示从齐唱、独唱等形式, 演变成学生自己创作, 自己录制, 自己弹唱。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的同时, 通过扫描二维码, 让学生用手机既现场欣赏, 现场比照, 现场修改, 又获取资源, 开展学习, 实现了把知识装进口袋随时随地学习的目的。 柯琴老师的课异彩纷呈, 与会的老师们获益匪浅。 就连她的指导老师、武汉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胡晓燕老师也由衷地赞赏:柯琴老师已经完全融入到互联网+ 时代, 她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科、知识, 而是将新媒体、新技术纳入其中, 并将可望不可及的云平台放置在学生掌中, 于真实、朴实、扎实的生活体验中, 实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转变。

两堂精彩的音乐课展示, 不但引来与会教师、教研员和有关专家不绝的掌声、如潮的好评, 更引来他们对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深度关注与思考。 武汉市教科院技术中心副主任雷刚以为,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与整合, 必须打开学科之间的边界而走向开放, 必须寻找、纳入、整合、建构、创生各类优质课程资源, 必须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人才。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的信息技术素养, 提升专业发展, 从而实现教育境界的升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走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如何在这条必由之路上, 走得更稳健, 更高效且留下清晰的印迹呢? 对此, 武汉市教科院李碧武书记强调, 一是“改变”。 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 尽管教室里依然延续着师生, 传道授业的使命, 但“改变”是必须的。 大量的演示文稿将教师从黑板书中解放了出来, 各种翻转的学习方式也早已超越了耳提面命。 信息技术已经证明了它在各个领域的变革力量, “互联网+” 的下一个主战场也应该是教育。 二是“技术与人”。 在今天的展示课例中, 我们欣喜地看到技术带来的改变, 但是我们要关注技术改变的核心是人, 技术是用来解放人的。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运用的核心是“人”, 技术要关注人、服务人、解放人。 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 要防止过分强调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掌握, 却忘记了技术不是为了学, 而是为了用、为了解决问题的倾向出现。 技术不会自然产生变革, “互联网+ 教育”的核心是“人”。 三是“行动”。 教育信息化, 重在一个“化”字。“化”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大家都要参与其中, 重要的是要有所行动。说一千, 道一万, 不如亲手干一干。 今天的展示课实际上是一次案例化的培训, 与会的老师们通过课例展示更容易理解理论, 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实践中迁移运用。 希望大家积极行动, 用行动铺就通往教育信息化的成功之路。

上一篇:研究本身下一篇:观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