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鸣练习

2024-06-07

哼鸣练习(精选5篇)

哼鸣练习 篇1

一、为什么要练习哼鸣

哼鸣练习能较好的使喉部肌肉放松, 进而有助于打开喉咙打开喉咙, 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前提, 在学习声乐时, 老师经常告诉我们练习高位置和深气息对于声乐演唱是十分重要的。同时, 它也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同时声音的位置要保持住, 不能掉下来。声带收紧的同时, 喉咙张开, 状态是里收外展。喉两边的肌肉是向外、向下用力扩张的, 并不是向里用力。“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 口盖积极向上, 舌根放松, 喉头自然向下, 保持叹气的状态。注意下巴一定要放松, 同时, 口、鼻以半打哈欠的状态吸气。气息吸至腰腹。动作要自然放松。以这种状态进入下面的叹气哼鸣练习。

当学生在哼鸣练习时打开喉咙的状态建立了, 尤其是感觉声音送进打开了的鼻咽腔里, 有一点微微震动的感觉, 那就说明声音已经哼到头腔里去了。世界上许多著名歌唱家多次共识:“能哼到哪里, 就能唱到哪里!”

二、哼鸣练习有助于体会声音共鸣的感觉, 从而获得高位置的声音

哼鸣有助于获得高音许多歌唱家都有深刻的体会, 如我国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在《继承传统借鉴西洋——论中国声乐的建设和发展》的一文中说:“哼鸣是贯穿三个声区的主干, 以哼鸣的中声区为先导, 然后向两头扩展, 哼鸣练习是找到高位置共鸣的途径。”当我们正确的运用好歌唱的共鸣, 从而获得歌唱的高位置, 形成音色优美动听, 具有穿透力的声音。使声音通过腔体振动共鸣而发出来的声音, 就会使原本单薄的声音获得共鸣的效果, 从而达到美化声音的目的。在《歌唱中的自由》一书中, 菲力普建议:“学习唱歌的人要尽可能多地练习哼唱。”另外哼鸣练习还有助于纠正不良的发声习惯从而增强发声机能。哼鸣练习可以增强喉部肌肉的韧性, 使咽壁肌肉坚挺有力。哼鸣练习时, 将双唇微微闭住, 舌头平放, 舌尖舔着下齿, 软腭上提, 我们要努力克服不把声音压在喉咙里, 口腔内建立自然空间, 经过这样反复的练习, 发出的声音就会结实圆润, 逐渐集中明亮, 穿透力更强, 经常这样的练习, 歌唱者就会逐渐获得歌唱技巧中追求高位置的头腔共鸣。

总之, 哼鸣的好处很多。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说:哼鸣练习能协调气息和位置的平衡关系, 能使喉咙打开, 喉头稳定, 统一声区, 音色获得垂直的声音效果。

三、哼鸣练习有助于声音集中, 从而获得良好的共鸣点

好听的音色无论是唱低音还是高音, 声音的位置都是一样的。不能在低音就用胸腔共鸣, 在高音就用头腔共鸣, 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唱出的声音效果也不会统一。所谓声音集中是指在发声时, 把大部分振动或共鸣集中引向一个特定的部位, 初学者嗓音音色往往点虚、散、不集中等现象, 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嗓音缺乏内在的点, 而哼鸣练习针对这一毛病会起到明显的改善, 从而获得良好的共鸣点。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练习哼鸣时方法一定要正确, 如果不正确, 发出的声音很挤, 带出的声音也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哼鸣训练所要达到的鼻腔共鸣是高亢, 明亮, 有张力, 富有穿透力的。而不正确的哼鸣方法则音色昧暗, 沉闷, 出不来, 传不远, 咬字含混不清, 缺乏透亮的共鸣色彩和整体共鸣感。优美的音色与音质被鼻音所掩盖, 发展下去声音会愈来愈闷。练习时要做到身体自然站立, 胸部自然扩张, 两肩放松, 哼唱时一定要保持吸气时的姿势。找到这个点, 先将双唇微闭, 上下牙稍打开, 闭嘴微笑状, 将咽壁站立, 从胸腔发出结实集中的声音。感觉声音集中在鼻腔顶端, 注意先哼后念在唱, 念唱时每个字都不要离开哼鸣的位置, 而应当唱到哼鸣的集中点上。歌唱时的位置和哼唱时的位置相同, 它始终保持深呼吸, 气息在腰腹肌有力的控制的支点上稳稳地沉下来, 然后气流向头腔、鼻腔上送, 喉部肌肉放松, 喉头处于下放而不压喉, 挡气发声的状态, 这样得到的声音高亢明亮, 集中统一。

在民族唱法中, 共鸣的运用以头鼻腔共鸣为主, 因为它是发音中的高音喇叭, 能使音色明快, 柔和, 铿锵有力, 富有金属声和穿透力。‘哼鸣训练使头腔共鸣 (以鼻腔, 头腔为主) 的声音高亢, 明亮, 极富穿透力, 尤其对于男高音和女高音声部, 头腔共鸣几乎决定了声音的质量。有了高频率的头腔共鸣, 才能使歌唱的声音传送得很远。

四、哼鸣训练中常遇的问题及解决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 我们得到的“哼鸣”的结果有时可能还是会不理想。在训练学生学习哼鸣技术技巧中, 我们常遇到遇到情况是捏挤、压迫喉咙, 或是找位置、或是歌唱时推挤呼吸不唱时使劲用嘴的吸气或以肚子为支点的现象, 认为“只要出声就是哼鸣”“盯住鼻子就有头腔共鸣”“多用气就是共鸣”, 盲目追求音量, 粗糙不连贯和出现破裂、漏气、声音发虚等情况。有一种简单判断“哼鸣”做的是否正确的方法, 就是我们在练习哼命中, 如果张开嘴与闭上嘴哼出的声音一样, 音色没有改变, 就说明我们哼唱的方法做对了, 相反, 在闭上嘴是能哼出声音, 张开嘴哼不出声音, 那么哼唱的方法也就明显的错了。

总而言之, 哼鸣练习在声乐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 只要能正确的掌握它, 运用它, 就能帮助我们获得流畅灵活、清晰明亮、优美圆润的歌声。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 哼鸣是一种常用的练声手法, 那么为什么要练习哼鸣?怎样去练习哼鸣?哼鸣练习在声乐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 只要能正确的运用它, 掌握它, 才能帮助我们获得清晰明亮、流畅灵活、优美圆润的歌声。

关键词:哼鸣练习,声乐演唱

参考文献

[1]《歌唱的方法》薛良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2]《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金铁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声乐演唱与教学中有关哼鸣的探索 篇2

关键词:声乐教学 哼鸣 哼鸣方法

哼鸣在声乐教学与学习中,一直是一种常见的、特殊的的训练方法,在整个声乐发展历史长河中长期被声乐爱好者、歌唱家、声乐教育者等做为研究对象,并且产生多种不同的看法,其中不乏对立、争议的观点立场,这一切都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演变。但是哼鸣始终被广泛应用于声乐教学,究竟是那些原因使得哼鸣成为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

一、历史上可追溯的哼鸣

就目前的史料记载来看,哼鸣在声乐教学中重要位置的起源还无法确定。不过我们可以对现有的有关哼鸣的记载来进行一些推断。据声乐教育家尚家骧在《欧洲声乐发展史》一书中介绍。16世纪末,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有一群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家,其中包括卡契尼、佩里、蒙特威尔迪等音乐家,在这代人努力下,发展出了美声唱法。1602年卡契尼(F.Caccini.1548-1618)在他的声乐曲集《新音乐》(Nuore Musiche)中第一次提出了“美声学派”的概念,也第一次在声乐理论中提出声区概念。这里必须提一下声区概念中的声区统一,声区统一也是声乐演唱中一直强调和坚持的理论,通常认为哼鸣练习有统一声区,获得高位置等作用。17世纪男声大部分都是在自然声区中演唱,当时的男高音最高都不超过g2,男中音不超过e2。一旦超过这些音,声音就变得细而弱,更不用说声区统一。随后阉人歌手出现了,他们凭借比女子更短、更薄的声带和男子的肺活量及体格,独霸歌坛。比较完美地解决了正常男性会遇到的音域问题。直到19世纪,出现了很多声乐流派,声乐家们开始对声区的统一有了足够的重视与训练,音域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宽,而哼鸣也被认为是统一声区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具有寻求高位置,机体通畅等功能。在当时被广泛研究和讨论。综上所述,我们能够推断,哼鸣的重要性是从19世纪开始确立。

二、哼鸣的定义及分类

(一)哼鸣的定义

“哼鸣”是人们生活学习中一种常见的动作,是一种放松、深呼吸下哼出来的声音。声乐学习中的“哼鸣”是以“m”“n”置于唱歌中叹气的呼吸状态上。

(二)哼鸣的分类

一般,“哼鸣”有两类:开口哼鸣与闭口哼鸣。必须要提的是,开口哼鸣与闭口哼鸣发声的效果,音效应该是一样的,才能保证正确的哼鸣。

三、对哼鸣现象的不同看法

试想,为什么哼鸣长期以来一直被争论,是因为它在声乐训练中存在误区以及没能够正确认识它的利弊关系。哼鸣的误区有很多,这里简单列举一二,也许就是这些误区导致了对哼鸣训练没有正确的认识和重视。

玛·马尔开西(Mathilde Merchesi,1821-1913)德国次女高音,西洋歌剧艺术黄金时代极具影响力的声乐教师。她认为哼鸣的结果就是浓重的鼻音,她不喜欢她的学生们带着鼻音的声音,她认为这是他们进步迟缓的原因所在。这里说到的鼻音现象正是错误哼鸣导致的结果。1954年科学家伍尔德里让六个职业歌唱家在正常歌唱和在鼻孔里堵上棉纱两种情况下,比较他们所发的元音,结果在两种情况下所发的元音波谱中,他找不出明显的差别,也就是说哼鸣练习最终的声音效果绝对不是产生鼻音,而应该是透出鼻腔发出明亮有力的声音。

法·兰培尔蒂(Francesco Lamperti,1813-1892)意大利声乐教师,被誉为教授“美声唱法”的圣者之一。她与马尔开西在对待哼鸣的态度上是一致的。他认为哼鸣缺少胸腔的支持,从而使喉部疲劳或造成音准的不良。因此,他不让自己的学生练习哼鸣哼唱。

否定哼鸣练习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不外乎以下几点:

1.哼鸣会使鼻音加重,音色不美。

2.哼鸣容易出现喉头发紧,使喉部疲劳。

3.哼鸣使气息上提,使声音不通畅,得不到气息的支持。

但是不能否认,哼鸣在历史上乃至今天,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声乐爱好者完成歌曲演唱。这些歌唱家们认为:“哼鸣可以使音乐优美,喉头放松,声音通畅,可以帮助他们很快地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

在《歌唱——机理与技巧》一书中介绍,一些嗓音研究专家为了论证鼻腔所具有的共鸣能力,在鼻腔的几个窦洞里灌水,鼻通道塞上棉纱,来论证“鼻腔共鸣”或“窦腔共鸣”都是必须放弃的。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个人意识对声音与共鸣间的关系。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他发某些特定音时明显感到鼻窦有反应。也就是说鼻腔的共鸣能力有多少能被开发使用,取决于歌唱者本身的自我调节。哼鸣之所以被很多声乐人士赞同,就是他们通过哼鸣练习,能够建立起比较良好的歌唱状态。

四、哼鸣的正确方法与作用

莫威认为:“正确的哼鸣是最有价值的练习,它可引导正确的发声”。这充分肯定了哼鸣的重要性。我认为,哼鸣练习最主要目的是获取高位置,为唱高音建立一个过渡,达到统一声区的理想状态。正确的哼鸣方法,在闭口哼鸣练习之前,我们先要使整个歌唱器官处于一种放松、自然的状态,当我们准备开始做哼鸣练习时,笑肌微抬,气息下放,口鼻同时吸气,口腔里保持唱开口音的状态,轻轻闭拢双唇,鼻咽腔、口咽腔、胸腔管道都要感觉放松和打开,这样才能确保正确哼鸣练习的状态。开口哼鸣要求与闭口哼鸣大同小异,关键在于哼鸣时要高度兴奋,眉毛微抬,舌根与软腭贴合在一起,让声音直接通往鼻咽腔。在哼鸣过程中,可以想象从软口盖小舌头处到眉心有一个细小的洞,让声音穿针引线,集中在鼻腔顶端,并能够穿透出去的感觉,不论声区如何变化,声音的位置要保持在这样的高度。唱歌时的声音位置要与哼鸣时的位置尽量相同,当哼鸣练习做到能够获得鼻腔以上集中的亮音后,尝试打开口腔歌唱,声音往眉心处集中(有称头腔共鸣),这样得到的声音明亮有力,多加练习可以让嗓音具有金属般明亮悦耳且有穿透力,最重要的是能够将各个声区完美、自然地衔接。

显而易见,哼鸣在声乐教学中具有四大作用:有助于获得“高位置”的声音;有助于打开各个腔体,使歌唱器官放松;有助于气息的控制;有助于统一各个声区。

五、结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哼鸣的研究、探索始终还是一个未结束的旅程。哼鸣在声乐教学中只是一种普通基本的训练手段,任何一种方法或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需要因人而异、个人意识调控、万万不可盲目迷信。事情都有利弊,艺术更是没有标准和对错,在矛盾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真理。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2]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3.

哼鸣与发声训练 篇3

哼鸣是发声训练的方法之一, 因其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色彩, 所以声乐界对它的合理性、有效性褒贬不一。但客观地看, 哼鸣在发声训练中还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关于哼鸣的不同看法

每个人的发声系统构造都不相同, 歌唱者在自身的演唱实践中总结出各自不同的发声方法。因为每一种方法都是各自感性层面的体验, 所以, 声乐界人士对于声乐训练方法观点并不一致。基于这个原因, 对于“哼鸣”练习有效性有着很多不同的, 甚至是相反的见解。

弗·兰佩尔蒂曾经说过:“不要哼!由于缺乏胸部支持, 没有比它更会使喉咙疲劳或更唱不准音的了。”还有人认为“闭口哼唱”不利于奠定学生声音的基本功, 哼鸣的结果就是浓重的鼻音。持类似观点的人认为:哼鸣练习对改善音质并没有什么作用, 不能适用于声音练习。

赞同者如斯科特说:“哼鸣以产生最丰富的声音共鸣, 它是所有发声的基础。”许多歌唱家都是哼鸣练习的支持者, 比如歌唱家津卡·米兰诺夫、六七十年代着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库尔特·鲍姆、女高音歌唱家丽塔·沙恩、男低音歌唱家保罗·普利希卡以及瑞典男高音歌唱家于塞·比约林等, 在谈论到如何获得美好声音时, 都肯定了哼鸣在训练发声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他们日常的发声练习中, 哼鸣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第二章哼鸣在发生训练中的积极作用

谁是谁非我们不必过于争论, 总的来说哼鸣在发生训练中还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发声练习的方法不尽相同, 但是只要能良好地开发嗓音, 让歌者自然地唱出美妙动听的声音, 就可以说是好的方法。而“哼鸣”练习这一手段在发声练习中效果是很明显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准确地找到声音焦点

在发声练习中, 我们经常说声音“闷”了, 这其实就是没有找到声音焦点造成的音色的暗淡。而哼鸣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歌唱者找到声音的焦点。这是美化音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声音不能集中在焦点上, 那么难以获得鼻咽腔的共鸣, 声音就会不集中, 不明亮。哼鸣练习很好地引导了声音进入鼻咽腔的通道里, 让声音获得充分的泛音, 从而显得明亮辉煌。

二、使声音更灵活、更有韧性

卡鲁索非常赞同哼鸣练习的益处, 他认为哼鸣练习更有助于声音的灵活性, 而且每天以哼鸣练习作为重要的发声练习手段。在哼鸣时保持深呼吸、横膈膜下降、腰腹肌肉良好地控制, 哼鸣更有利于气息的节制, 使歌者能用最少的气息获得最大的声音效果, 使气息灵活流畅又有支持, 使声音灵巧轻松又富有弹性。

三、纠正不良发声习惯, 恢复声带机能

一些歌唱家由于过度疲劳而损坏了声带, 就是采用哼鸣这种方法而恢复正常的。这是因为, 哼鸣时虽然声带也需要震动, 但是哼鸣的发声状态使声带不会承受较大的负荷, 流经声带的气息不像开口唱时那么急促。哼鸣练习就像是给声带做按摩, 所以, 用哼鸣练习和气泡音练习来恢复声带疲劳, 治疗声音嘶哑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同时哼鸣练习也可以改善声音空、散不集中、咽肌缺乏力量等问题, 帮助歌者找到声音焦点、使声音更加结实饱满。由于闭口哼鸣时, 气流不能从口腔出来, 所以震动的是软腭后的肌肉, 所以有效地增强了咽喉肌肉的韧性, 扩展鼻咽腔共鸣。找到了声音的焦点, 声音就不空不散, 音色会明亮优美, 共鸣也会丰满起来。与此同时, 下巴紧张、口腔僵硬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常有练习者在发声时发出“喉音”, 听起来很缺乏美感,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哼鸣来帮助寻找所要求的高位置声音。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比较容易使整个发声的通道处于放松的、自然的状态。这一观点许多歌唱方面的专家都曾在著作中给予了支持。

结论

谈声乐教育及训练中的“哼鸣” 篇4

一、声乐教育哼鸣概述

关于哼鸣的定义, 现在主要存在两种看法, 一种认为哼鸣作为特殊歌唱方法存在, 利用鼻咽腔共鸣产生协调而发出的一种声音, 另一种认为很明是一种与语言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类与生俱来的歌唱发声形式。哼鸣的练习具有是歌唱感官处在放松的状态作用, 口腔咽和鼻腔共鸣产生振动, 帮助人的心里和生理机能改善, 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练习发生功效模式。在音乐界也有认为哼鸣不应使用的看法, 认为很明鼻音过重, 会使声音不通畅, 往往带有浓重感情色彩, 缺乏理论分析。在《歌唱—机理和技巧》一书中给出整个鼻腔共鸣能够使软口盖和上噎缩肌隔断, 但是在通道打开以及何种程度方面还存在很多争议。

大多数的声乐人士认为哼鸣就是在闭口状态下发出的鼻音, 在声乐教育和研究中对于哼鸣的练习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为发声现象而言, 哼鸣是利用鼻咽腔共鸣体的协调配合而发出的一种声音, 注重于应用鼻腔共鸣器官, 在哼鸣时, 声带闭合, 在气息形成阻力下发声, 同样也需要下沉稳定。歌唱内在状态的变形容易受到歌唱外观的不同影响, 只不过在哼鸣中, 人们不像开口歌唱时那样观察到口腔的变化, 区别主要是发生外观和发生色彩。

二、声乐教育哼鸣训练的独特手段

在进行声乐教育中, 哼鸣主要采取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练习演唱者在练习哼鸣时往往会把嘴唇闭上, 人们目前对于哼鸣的口形训练还存在很多的争议, 但是若是进行闭口训练哼鸣, 必然会使演唱者无法看出口腔状态, 也就难以发现舌头后缩等毛病, 无法进行更正。因此本文建议在哼鸣训练时开口训练, 直观的观察到演唱者的口腔状态, 避免出现发音毛病, 也能尽最大程度减小口腔的不和谐, 提高训练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 哼鸣的开口训练使训练更接近于演唱形式, 是演唱者的自我感觉与平时的歌唱感觉相同, 提高了歌唱者的训练感受, 尽最大速度建立演唱者鼻腔口咽腔的协调作用。

在哼鸣时的气息运用, 在实际的哼鸣教育中, 很多学生在哼鸣时, 并不能正确掌握气息的支持, 普遍感觉哼鸣存在很大的难度, 若是坚持长时间的练习甚至产生雅娟心里。有关教育认为哼鸣其实就是一种检验气声的镜子, 若是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必然会导致在哼鸣时发生喉头紧缩现象, 导致哼鸣发音存在困难。另外对哼鸣训练发生有重大影响的还包括脱离气息的哼鸣, 歌唱者在哼鸣时一旦发生脱离气息现象, 必然会导致气息贯穿到整个发生通道, 不仅仅影响胸腔共鸣, 还会使得色彩以及声带受到严重影响, 使演唱者完全失去胸腔共鸣, 这主要是因为严查这的气息调用不正确, 导致哼鸣无法正常进行。学生在进行哼鸣训练时, 一定要注意口鼻共用, 避免出现气息僵硬的现象。只有坚持正确的气息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哼鸣效果, 具体而言要先气息下沉, 使后腰部位保持明显的吸气感觉, 气息平稳运动来发出哼鸣并注意保持横膈膜支持状态, 在进行哼鸣运动时一定要注意气息的均匀运动, 不能出现时强时弱现象, 还需要注意到气息的流动性, 使哼鸣充满弹性。

随着练习哼鸣使得吸气, 歌唱者像平时歌唱时的口型一样, 不可出现横向张口现象。在哼鸣训练时, 为使演唱者的口型和腔体不僵化, 演唱者应注意到口性的调整, 在发声音型练习的第一个音处, 抬起软腭, 下沉喉头在打开咽腔后在进行哼鸣训练。随着哼鸣训练时间的增加, 应随着中音的上行, 慢慢轻合口形, 在哼鸣到最高点时, 应慢慢闭合嘴唇, 随着中音下行的练习, 再慢慢张开口形。再练习音阶为“多”“来”时的哼鸣时, 口形张开, 在练习“咪”“发”时的哼鸣时, 口形逐渐发生变化, 向过渡音口型变化, 音阶“索”的练习嘴唇需轻轻闭合, 到练习下行“发”“咪”时口形在慢慢张开等, 这个口型变化的过程可以避免演唱者的哼鸣训练出现脸部僵硬状况。演唱者再练习上行的最高处时, 嘴唇轻敲合拢能够使得演唱者更好的体会到声音带来的颜面震动, 在整个训练中, 口型逐渐变化的过程中, 咽喉腔被逐渐充分打开, 稳定喉头, 使演唱者的发声不受到口型变化的影响, 在哼鸣训练的发声中, 声音的色彩要注意同意, 不能随着口型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哼鸣训练时还需要注意到哼鸣音响色彩的调整, 目前声乐学者对哼鸣色彩的变化, 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 本文认为哼鸣虽然不断强调鼻腔的积极性, 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指鼻音, 造成哼鸣训练出现鼻音过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演唱者缺乏对哼鸣色彩的正确认识, 音色的差别来源于物体振动的不同分量关系, 因此在哼鸣训练时要想获得美好的音色, 就必须注意到发生出口的焦点位置, 哼鸣发声的出口主要是上颚窦的部位, 在训练中应尽量避免过多使用鼻音。最后在哼鸣训练时还需要注意到整体的调整, 应重视每一个部位的训练, 建立歌唱整体的平衡, 时刻检查局部发音额合理性。

结语

在哼鸣的技术训练方面, 理性指导和感性训练是相辅相成的, 在训练中一定要突出其实践性的本质, 相信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在声乐教育中, 哼鸣会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密.对声乐训练中“哼鸣”之争的思考[J].人民音乐, 2012.01.

[2]映辰.哼鸣新探——对王秉锐教授声乐教学中哼鸣训练的几点认识[J].中国音乐, 2003.02.

浅谈声乐训练中的哼鸣训练 篇5

“哼”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作, 就是在发声的时候, 双唇微微闭拢, 声音通过鼻腔发出的状态。平日里人们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往往情不自禁地“哼”着歌曲, 这时虽不是有意地在唱, 但是声音却很松弛、通畅。声乐练习中的“哼鸣”与生活中的各种“哼” (愉快地“哼”唱, 生气地“哼”及轻蔑地“哼”) 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是发声练习中的“哼鸣”要求腔体的状态更夸张一些, 注意力更集中一些。

歌唱的“哼鸣”练习, 要求在“哼”的时候保持着半打哈欠的状态:利用深呼吸将喉咙打开, 用叹气的感觉将声音用气息“叹”到眉心。如果方法正确, “哼”出来的声音则非常通畅、圆润并不觉得怎样用力就能体会到共鸣效果。

二、“哼鸣”的练习方法

“哼鸣”练习在声乐学习中是一种很重要的训练方法, 但练习时仍要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口腔状态

哼鸣”练习时, 口腔要适度打开。双唇微闭, 面带微笑, 舌头平放, 舌尖轻贴下齿, 软腭上提, 要努力克服不把声音压在喉咙里, 口腔内建立自然空间, 就像含着半口水。刚开始“哼”的时候不要过于用力, 可先用连音与断音交替轻轻地“哼”。此时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声音的“松”与“通”上, 用心体会气与声的转换及竖立通畅的感觉, “哼鸣”时用意念将鼻梁挺起并向上延伸, 这样可以避免口腔内不积极打开, 舌面紧贴上腭的“假哼鸣”状态。

2、喉咙状态

做“哼鸣”练习的时候, 喉咙是否打开是“哼鸣”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 练习“哼鸣”时要保持着喉咙打开的状态。具体做法: (1) 保持半打呵欠的状态:上腭兴奋上提, 面带微笑, 同时用颧骨将上腭拉住, 以便放松下巴与舌根。 (2) 在“哼鸣”的过程中想象着喉结一直悬浮在锁骨窝内, 声音越高喉结越往下“滑”。 (3) 借助小声哭泣的感觉打开喉咙:当练习过程中找不到正确的状态时, 先用小声哭泣 (呜……呜……呜……) 的感觉, 找一找正确的位置再进行“哼鸣”的练习。“哼鸣”是“哼”出来的, 是气息混合着声音在高处引起的共鸣, 效果是“通、松、空”的, 绝不是“唱”出来的, 唱的声音是亮的。

3、呼吸状态

“哼鸣”是检查“气”、“声”结合的镜子, 正确的哼鸣首先应该建立在稳定的呼吸基础上, 如果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 就会导致喉头紧缩, 所以练习哼鸣的第一个步骤是正确的吸气。要注意“口鼻共用”, 气不要吸得太满, 过于饱胀的吸气反倒容易造成气息僵硬, 从而引起喉头发紧。要获得良好的哼鸣效果, 需要有明显的吸气扩张感觉;哼鸣进行时, 气息要平稳运动并注意保持横膈膜的支持状态。气要顺着咽壁向头腔运动, 冲击面罩区, 但要有抑制的运用最小气量防止声音唱散。气息的运动要匀速, 不要时快时慢, 时强时弱;要注意气息的流动性, 它可以带动哼鸣的进行, 使哼鸣变得比较容易, 听起来优美, 充满弹性。

三、“哼鸣”的作用

哼鸣是初学者及至学有所成者练声的极好方法。不论是男生或女生, “哼鸣”训练是塑造美好声音的重要辅助手段, 是获得头腔共鸣有效快捷的方法之一。

1、“哼鸣”练习能很好的使喉部肌肉放松进而有助于打开喉咙。

我们在学习歌唱时, 由于不具备很好的协调各发声腔体的能力, 而导致捏喉、挤压喉咙的现象。如果一味的做强有力的母音练习, 喉咙挤、卡的毛病就不易解除, 但如果改成“哼鸣”练习情况就不一样了。“哼鸣”练习有助于使捏紧的喉部肌肉放松, 让声带自由震动, 产生出具有泛音的声音效果, 保持打哈欠状态, 就基本进入正确的歌唱状态了。

2、“哼鸣”练习有助于获得高位置的声音。

在“哼鸣”练习时我们不要把声音压在喉咙里, 感觉声音是位于头的上部, 起音想象是在很远很小的地方, 当我们高部位的声音感觉找到了, 就可用哼鸣专唱母音, 这样反复练习, 形成上下贯通的共鸣声道, 从而获得高位置的声音。

3、“哼鸣”可有效地控制歌唱气息。

由于我们有时候过于注重呼吸和气息, 往往会使气息僵硬, 反而造成漏气或憋气。征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用“哼鸣”练习, 达到一种自然、均匀的呼吸状态。因为“哼鸣”较其它母音更容易使喉部放松, 气息均匀, 不易出现漏气状态, 从而可有效地使气息控制稳定并富有弹性, 自如流畅。

4、“哼鸣”练习有助于“换声区”的解决。

因为“换声”的问题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会使声区不统一, 就不能顺利的拓展音域, 更不能唱好高音, 因而也就不能圆满地演唱作品。

在歌唱方法中, 正确运用共鸣器官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扩大和美化声音的一条必由之路, 而“哼鸣”正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声音高位置和发展共鸣的练习方法。我们应当灵活的, 有针对性地把“哼鸣”练习与其他练习方法有效配合起来, 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哼鸣”是嗓音练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只要能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并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哼鸣,口腔状态,喉咙状态,呼吸状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上一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下一篇: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