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

2024-10-25

生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通用12篇)

生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 篇1

传统教学中通常教师高高在上,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学生的自主性被扼杀,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称为师本教育,而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是与师本教育相对的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全面依靠学生”的全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动力资源,他们具有独立性,依靠全体学生,学习的能量将加倍增长。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与“生本”同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下面笔者谈一些做法和粗浅体会。

一、更新观念,充分相信学生

作为一直控制、主宰课堂局面的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角色,不再以长者自居,从知识的垄断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服务者,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充分相信学生

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事实证明,儿童有着学习的天性,他们会不断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这种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会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儿童还有无限的潜能。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创造时间、空间、氛围和方法去激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创造天赋,使其在掌握语文能力的过程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2.全面依靠学生

教师要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评价,让他们在开放、自由的学习天地里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建构。

二、根据学习需要,精心设计学法

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而不能让儿童去适应教育。教学设计不能只依据教师的意志,更重要的应考虑学生的意愿。设计学法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学生既有经验、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去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

1.突出学生

教学中,在学习新内容时,先给学生提出文中主要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能力与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如学习《埃及的金字塔》时,可以用“作者是怎样写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索。这种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的探索学习方式,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方法,自定步调,进行个别学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到讲台前为同学们展示学习过程和结果。实践证明,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生自然也乐于接受。

2.突出学习

关注学习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独立安排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够提出问题,还要投入到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学习“生本化”。学习《生命桥》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有关桥的资料,互相交流、观摩,接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这座生命桥应该是什么样的”。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问题的答案令老师惊叹。有的学生说,生命桥应该是红色,因为爱心是红色的,红色代表着老羚羊对年轻羚羊的热烈真挚的爱。有的学生说,生命桥应该是蓝色,因为蓝色就像天空和海洋,它们都是非常宽广的。我觉得,老羚羊为了年轻羚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胸怀像天空一样宽广。有个学生与众不同,说生命桥应该是黑色的,因为老羚羊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是非常悲壮的,我心里非常沉重,我想用黑色来悼念老羚羊。学生的学习过程焕发出了强大的学习潜能。

3.突出探究

要从便于学生探究性学习出发,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关注去思考、探究问题,让他们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只有经历探究过程,学生才能获得情感的体验、建构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读后从中读出天游峰的“险”,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层探究,让学生继续追问:这短短的几十个字,为什么能让你感受到险?作者是怎么来表达的?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险?让文本在学生的眼前亮丽、生动起来。

首先关注文本中“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的那个“抛”字,多么形象地让人联想到石梯的陡峭——几乎是垂直而下!一个“陡”字肯定会赫然出现在学生的脑海;再聚焦那“一根银丝”,“石梯”和“银丝”,反差多么大的两个事物,为何作者将它们相比?可见山峰之“高”、石梯之“窄”啊!加上“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更是凸显了石梯之“高”,高耸入云;石梯之“窄”,“细”得风一吹就会断!通过将天游峰的“险”转化成具体的“陡”“高”“窄”,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变得具体鲜活,有声有色,学生的朗读也随之变得声情并茂。在品味、探究的过程中,这段文字中那些独到的精妙的比喻,都复活在学生惊讶的赞叹中了。

三、搭建学习平台,促进自主发展

1.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转变教师角色,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让学习的课堂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索性,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讲台,合作、探索、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如简介课文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搜集自荐介绍;需要了解祖国名胜古迹时,可让游览过该地的学生讲解。在学习《莫高窟》时,就让学生介绍游览时所见、所闻、所感,效果很好。在这样的氛围中,台上的学生充满着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督促自己课前认真自学,查阅相关资料;而台下的学生兴趣盎然,听课更加专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弄懂的东西要比老师直接灌输的知识印象深刻得多。

2.搭建合作平台

古语云: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个学生的素质也各有千秋。当学生面临复杂的问题时,单靠一个人的能力往往难以解决,这时就需要依靠小组合作,充分发挥群体智慧。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迎合了他们追求成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对于故事性较强和有较长的、多角色对话的课文,可让学生读懂内容后,在小组表演,然后让学生登台表演,再让学生评议。如《负荆请罪》《螳螂捕蝉》等课文就可让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让学生登台表演。这样,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教材理解更加透彻,学习效果好。如学习《长江之歌》一文时,可让学生高唱这首歌。学习《灰椋鸟》一课时,可唱《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用歌声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语文。对易于用画面展示的内容,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组织学生评画,让学生说出画得好或不足的理由。采用竞赛方式展开学习活动,以此激发学生求胜欲望,掀起课堂学习高潮。如古诗文诵读比赛、语文接龙竞赛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时会更加投入,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倡导生本理念,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让语文教学与“生本”同行,全面依靠学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生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 篇2

吴丽霞

不知不觉从事教学事业已二十年有余,坐下来细想走过的风风雨雨,无不让人感慨万千,酸甜苦辣跃然心头。尤其是自生本的理念进入我们的大脑,生本的课堂进入我们的校园后,更是让我云里雾里,一片茫然„„我知道作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热情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也知道万事开头难,但一切的一切总得有个开始,于是,我便在疑虑与徘徊之间左右为难。进,该怎么进,退,又不是我的个性?干脆,再走一走,我相信:别人能走,我也能走:别人敢做我也敢做。路,就在自己的脚下„„从此,一切似乎都在无声的改变。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只要我们能立足课堂,立足

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我们一定能做好生本教育教学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察看了许多关于生本教育的资料,他首先在理论上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和帮助„„

一、对于生本理论的认知与初步体验。

生本课堂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对语文知识进行感悟和学习。所以,作为教师,如何设计让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学习的活动,就成了构建生本课堂时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设计教学活动,不在于活动本身设想得如何尽善尽美。相反,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是,这个活动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方便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这个问题,“生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念:“低入”。所谓“低入”,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从而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做”的机会,也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有能力“多做”。这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的那样:再简单一些,让学生走进去,让学习变成他们最喜爱和最乐于从事的事情,欢乐的、友爱的、有效的,这是最符合学生天性的事情。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低入”其实营造出了一种近乎于“零干预”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发挥、充分思考,进而培养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也许有人会问,“低入”是不是等于“不设难度”呢?我想,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真正的“低入”,一定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抓住知识中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后,再从中选择出最适合学生的起点、用最直接的方式交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坚实的支持、清晰到位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去感悟知识。

我以为,教师在选择切入点、设计问题的时候,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切入点的选择上,要避免传统教学的细致和琐碎,要根据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抓住最根本、最精华、最能代表文章特色的某个方面进行设计。这其实和我们更早之前的“一课一得”的教学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篇课文的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一篇具体的文章而言,有的精于言辞优美,有的长于人物刻画,有的妙在思辨睿智,有的壮于抒情婉叹,各有各的精妙。只要选出最能代表文章特点的、最精华的一两个点,从这些方面简单进入、设置问题或任务,就能激发学生进行更多的听、说、读、写。其次,在设计问题、交代任务的时候,应当注意“低入”的技巧,处理好“直接”与“含蓄”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直接”,指的是在提出问题、交代任务时,教师要简单明了,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设计问题时的“低入”又必须是含蓄的,要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活动,保证学生的“多做”。在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们尽可能地考虑了学生的实际,不仅在交代任务时让学生一目了然,容易操作,而且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写得更多,读得更多!最后,“低入”还应当把握一个原则,即我们所选择的入口、所设置的问题,都必须是适合学生群体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也是他们容易完成的。在日常教学中,老师通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自己精心设计出来的、认为尽善尽美的内容,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甚至学生无法完成。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设计是否真的尊重了学生,是否真的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的细致讲解,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悟,生本教育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强调:生命如此神奇,其本能的感悟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极其优越、无可比拟。所以,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为根本任务,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知识、感悟世界,自主地实现生命的提升。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对他的学习产生着极大影响。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老师的细致讲解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悟。关于阅读,叶圣陶先生曾有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凭借自己有限的人生体验,走过文字这道“桥梁”,去感悟文章的思想与蕴含。但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往往习惯于越俎代疱,总是把作者推到学生面前,然后对学生指指点点:看,这里有作者的某种意图;看,那里有作者的思想含义„„学生哪里还有空间去感悟,去领会呢?

生本教育正是针对这种现实,强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知识,生本为语文提供了一条最简捷、最根本的思路:“大阅读”、“大写作”。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思想,在写作中表达思想,在讨论中交流思想。

如果我们再深一层去理解这条思路,可以归纳为“多做而深思”:“多做”,正是以生为本,回归学生本位的体现;“深思”,就是在“多做”中,实现思维的积累和深化。教师要善于设计更多、更有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一步步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思考,从中领悟知识、提升思想。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84

生本教育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生本教育是在师本教育基础上完善发展,与师本教育相区别的同时,亦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现阶段二者的关系并非是对立排斥的,相反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相互影响、互为补充。

一、生本教育内涵分析

相较于之前的学生,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已有大幅度的提高。其知识储备已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对语文课程的有关内容已有自己的看法,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早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生本教育模式的兴起有其必然性的一面。

在知识大爆炸和互联网技术普及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初步建立起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在此背景下,生本教育的模式应运而生。在某种程度上,生本教育可以说是弱化教师的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体系下,教学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搬运工”——只负责将教科书的内容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如果说师本教育是“授之以鱼”,那么生本教育则是“授之以渔”。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和提高,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之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模式构建

生本教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既是对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对教育理念的丰富和拓展。生本教育模式从两个维度分别对教师和学生提出要求。一方面,生本教育模式强调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具备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生本教育模式侧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和积极性,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角,是学习过程的直接受益者。

举例而言,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程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地备课,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初步的教学计划。其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环境恶化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的认识程度。再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对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在讲授课程前,明确学生的阅读任务,需要学生找出文章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及写出阅读本篇文章最深刻的体会。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自己课前的准备活动进行展示,请其他同学对此进行完善和补充。教师在整理学生发言的基础之上,概括出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授课结束后,请学生继续留意有关环境污染和地球保护的知识,探索如何行动起来,呼吁大家一起努力拯救地球。

三、有效措施初探

传统的语文授课模式缺乏针对性和人文关怀,教学目标十分刻板和单薄。而生本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解、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它的大致流程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以小组单位进行学习,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讲述《小枣树和小柳树》这篇文章,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成紧密相连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需将课程学习的任务予以介绍,并将任务化整为零,为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第二个阶段,将整个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为其安排学习任务,为有骄傲情绪的学生安排小柳树的角色,有自卑倾向的学生安排小枣树的角色;最后一个阶段,鼓励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和发表学习感言,以此达到传授知识、培养情感和完善人格的目的。

教师可以综合利用现有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优化学习效果。教师在讲述古诗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引入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内容。就学习《春晓》一诗而言,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诗歌的内容展开描述、绘画或者再创作。在此基础之上,将教师对此篇诗歌的理解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供学生分析和批评。

四、结语

生本教育模式是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以师本教育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必要补充和改造。与师本教育相比,它尝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生本教育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一次大变革,它对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小组学习的模式来转变教育方式,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生本教育模式的发展还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维.试论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3(11):21-22.

[2]秦洪英.浅谈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5):60-60.

[3]王燕.基于现代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6):77.

[4]马建成.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5):50-50.

生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 篇4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最重要的地方, 但是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不是很合理, 存在脱离实际生活的问题, 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 所以, 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 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中心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 怎么才能让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更多地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应该是当前语文老师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要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更接近, 老师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 老师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 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分析, 针对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 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一样, 学习能力也不一样, 要让所有学生都在上课过程中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吸收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 老师设置的教学内容是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的, 有个别学生有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这时候老师就要放慢课堂速度, 对掌握能力不是很强的个别学生多加关注, 可以在课堂上对他们提问, 这样能够让这些基础差的学生更集中注意力地听讲和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多加思考。 除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之外, 还要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比如:当语文老师在讲解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 很多同学只是看到作者讲的故事, 而无法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这时, 老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事情对学生进行讲解, 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与父亲之间的交流, 寻找与作者之间的共鸣, 从而对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体会。

2.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初中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多是以老师为教学主导,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并不符合生本理念。 新提出的生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的地位, 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生本理念虽然被提出了一段时间, 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在教学活动中很好地运用生本理念。 为了让生本理念更好地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 老师一定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有正确认识, 要以引导为主, 针对学生的主体性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改变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 而采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探究语文知识,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大的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语文课堂上, 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 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课堂上讲解历史故事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更好地引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心。 比如:当语文老师在讲解《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时候, 可以向学生介绍孔乙己生活的历史背景, 之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把文章中的故事编排出来在课堂上表演。 只有通过对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才能让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情感体会更深刻。

3.注重对学习能力的提高

传统教学理念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看重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即看重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如今的生本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其最终的教学目的是由传统的重视成绩转变为重视能力。 老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思想, 不再是盯着学生的成绩不放, 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授之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说明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不应该是教会学生多少知识, 而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 只有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 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适应社会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设置问题, 以此引导学生思考。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 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老师应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 可以借助工具书和网络等多种途径对老师课上要讲的语文知识进行预习, 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和不认识的字词解释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预习的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 生本理念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 为了让生本理念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老师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 真正做到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上, 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生本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被教育领域提出。生本理念的具体内容是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把学生放在教学过程的重要位置。初中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让生本理念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本理念的运用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融入生本理念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本理念,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邱仲清.浅析初中语文“生本课堂”的建构[J].知识经济, 2013 (16) .

生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 篇5

写作事务所定制-研究生论文|MBA硕士论文|教学论文范文|职称论文发表 2010-02-10 18:35:13 作者:何建芬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风雨,见证了生命自然的精美与和谐。生本教育,以“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生本带着创新而来,载着和谐而归,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享着课堂教学的简单,品味着师生和谐相长的成功与喜悦。十年的生本教育实验,让我深有感触。生本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自然真实,轻松和谐,就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简简单单教语文,踏踏实实学做人。

生本教育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学习既是儿童的本能,也是儿童的需要。做母亲的不用刻意去传授语言,婴儿就会牙牙学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交流,这是内在学习动力的外在表现。郭思乐教授反复强调,要让学生广泛、自主阅读。大量进行语言文宇活动。形成学生的个性语文。语文能力就附着在他们的语言表意上,这不过是与生俱来的像吃饭睡觉那样自然的能力。关于这种能力,人类千万年的发展已经在基因中有了全套的丰富的库存,它虽则不是具体的语言材料,却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框架,是学习语言的本能。所以,我们以教材为载体,利用教材与学生共同感悟学习中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诱发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质疑,鼓励学生在阅读欣赏中感悟。让学生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一、“有困难找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突然接到通知,说过两天要执教一节全国的生本公开课例,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有困难找学生”。回到教室,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上公开课的通知,不说不知道,一说不得了,同学们竞说是大好消息,还大呼“我们的课我们做主”。经过一阵热火朝天的七嘴八舌,一番争先恐后的各抒己见,同学们最后竞选定了《墨菲定律》作为公开课内容。当时,我真有点傻了眼,直埋怨孩子们选得怪。要知道这一定律不太好理解,真不知该从何人手?但同学们却觉得这课有说头,还美其名曰“就是因为知道的人太少,所以选择它来做学习示范,让更多的人知道墨菲定律。”

同学们句句有理,声声坚定,我无话可说,虽有些心虚,但还是点头同意。同学们又是一阵欢呼,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热情满怀。这时,我唯一的感觉就是:给学生最需要的,真好!心虚的感觉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感觉。

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学习者,这种温暖来自“一切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相信学生”的生本理念。生本的民主与平等,使备课变得那么简单。记得当时学生用了一节课时间,把初读感知的课文内容概括得有条有理,并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探究的话题,诸如墨菲定律的真正含义,其运用的积极意义,科学家们的新发现等。孩子们的质疑和思考,足可以成为他们课外阅读和主题研讨的依据。有困难找学生,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就这么简单。它尊重了学生实际理解的水平,也见证着学生是丰富的教育资源。这种教学双边的雪中送炭,本身就是一种和谐,一种默契,更是一种教学的充实!

二、学生自定步调——高度尊重学生

可谓“四两拨千斤”,生本的课堂学习过程线索清晰,学生上课得心应手。曾经有人取笑说:生本的课堂从来就是三步走: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学完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也许我们真是这样走过来的,学生们也都约定俗成:学一篇课文,首先得整体感知,了解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接着是重点品味,体会思想;然后是阅读拓展的交流、运用与延伸。教师抓住主线适时加以点拨,可以让课堂学习牵一发而动全身,教与学产生共鸣,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这种和谐来自“学生自定步调”的“自调节教育”。其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过程。强调生本并不弱化教师的作用。更不是无师自通。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实时学习动态。进行无痕的引领、有针对性的诱发和有创意的调控。所以,我们的课堂是鲜活生命的体现。只要遵循学生天赋的学习本能,就能达到教学的水到渠成。长此以往,教学就变得简单而轻松。

三、教师“不现自我”——充分展示学生

郭思乐教授认为,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一个“牧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 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是生本教育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墨菲定律》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尽展学习的风采,他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别人讲到自己,从远古谈到今天,从过去说到现场,从怪诞悲观论述到积极乐观。

他们上下互动,取长补短,相互纠正,相互完善,和谐有序,时不时来一阵热烈的讨论,时

不时又是一番掷地有声的论说。作为教师,我此时只是个专注的旁观者,充当及时点拨、组织、参与、配合的角色,促使课堂学习各层面实现超越与突破。我个人认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不需要太多的求全求美。只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热情的导火索。就能引起教学的共鸣。

2.以读引读、读说结合,读写相辅是生本语文的重要策略

生本教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引领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品味,获得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的相应提高。因此,教师无需预设太多,只需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存和认知水平为起点,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恰如其分地诱导。学生在真实反馈自身阅读感悟的同时,自然会理解、内化、迁移,无声地积淀人文品质。在低年级,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是识字,尤其重在激趣。结合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让

儿童自主自觉地与文字打交道,鼓励想象、联想、创编、表述,培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鼓励他们遨游书海,泛舟拾贝。在中年级,讲究以读引读,重在积累。比如读着《论语》,就去了解孔子及其弟子丰富的言论;读着《我爱花城》,就能叙说广州悠久的历史与风土人情;读着《生命的掌声》,就能抒发为别人鼓掌喝彩的情怀„„到了高年级,更多的是读有所悟、读写相辅,力求全面的提升。从小广泛地读书,是儿童丰富思想的重要保证。思想丰富了,发表见解时就呼之欲出、滔滔不绝了。这是生本语文教学倡导从独立自主地大 量识字到积极主动地广泛阅读,再到轻松自如地发表见解,最后情不自禁地执笔写作的美好境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例如,《兵马俑的个性》让学生深深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的历史;《请现在就付诸行动》,使学生真切体会起而行动总比坐而论道要强得多。《泪的重量》引发学生为奥运夺金而激情澎湃,为汶川地震而泪流满面„„凝聚的思想,让学生下笔成文,同学们争着诉说阅读

感悟的收获,他们的习作流泻着学习生活的情趣,记载着童年纯真的印记。

四、静待花开——教学评价和谐简单

教学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关注的是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与生成,所以我们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错,并营造空间引导学生凭借自身

学习经验进行互相评价、更正错误并找出预防再次出错的方法。于是,“评研”就应运而生了。所谓评研,就是评价、研讨,由学生自行发现学习上的问题,通过小组内自主合作的交流、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单元的课文学习后,学生都要针对自己的学习弱项,自行出题,与同学交换做题,相互评改,自行建构知识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乐此不疲地充当老师与学生的双重角色。他们既是接受考评的学生,又是考评别人的老师,这种角色的并存,让应试教育“谈考色变”的紧张焦虑转化为生本评研的乐此不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种对学习评价的喜好就是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出题考倒学生,更不用在题海中带领学生艰苦跋涉,只要做

个旁观者,关注学生的评研过程,学生就能自觉地在评议中识别学习的优劣,在研究中学会取长补短。评价走向生本,和谐又简单。我们不求高分,但求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等待。华阳小学第一届实验班有一个“小金哥”,从小学习懒散,作业不做,专爱看书,特好讲话,小学六年的成绩中下,有时还不合格,到了初中,时好时坏。然而,这位小伙子秉承了生本教育的个性张扬,他博览群书,标新立异,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中考时以高分被广州市一所著名高中录取。在华阳小学生本实验班里,这样的例子很多。生本教育让简单的无为成就了和谐的大有作为。每一种花,遗传基因的不同,决定她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还是清香怡人的茉莉;是常开不败的三角梅,还是转瞬即逝的昙花。每一朵花,承受的阳光雨露不同,决定她的花期或长或短;或盛开于春夏,或怒放于秋冬。

是花,总有盛开的时候。即使花季已过,也会在合适的时机绽放一生最明艳的美丽。同样的道理,只要是正常人。总有开窍的一天。因此,不要急于拔苗助长。只需提供足够养分。然后静静等待。就像守候一朵花悄然开放„„耐心地静候花开,更能体验到教与学共同成长的真正和谐,也更能真实地感受生本理念下简单的“牧者” 的幸福。

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的落实 篇6

[关键词] 初中物理;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策略;实验

一、生本课堂教学理念概述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

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每个学生自主思考。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思维能力。

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四个基本程序:

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二、生本课堂理念落实的误区

1.将教师演示实验简单地转变为学生演示实验的误区

将教师演示实验简单地转变为学生演示实验,忽略了实验细节的落实,忽略了实验设计的初衷是通过实验引发学生思考掌握知识,从而缺少了学生在质疑探讨中得到提升和锻炼。

例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对于大气压强太大较难测量的问题,设计用吸盘挂凳子的实验。该实验达到的效果是:学生能认识到“大气压存在且非常大”。但是该演示实验未能体现生本教学理念中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让学生在质疑中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教学目标也没得以体现。所以该实验环节单纯地把演示实验的操作交给学生,并不能体现生本课堂教学理念,而是只有形式没有内容,走向了误区。

2.分组实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

在压强这一节的教学中,基本都会完成沙子上放小桌子,通过改变砝码个数来改变压力大小,然后观察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操作,完成以后就会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整个探究过程顺利,学生能得出结论,表面上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符合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但实际是这样的分组实验设计,学生只参与实验的操作,未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验器材的选定。学生进行操作后,未能解除对知识和方法的疑惑,未能落实生本教学理念。动手不等于完成,得出结论不代表掌握了得出结论和分析论证的方法。

3.课堂上的无效提问造成虚假参与

当生本课堂教学理念提出后,教师在课堂的任务是引导,却误将引导理解为提问得到学生反馈,只要学生能给出答案即可,但忽略提出问题的有效性,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却未得到知识能力的提高。例如演示教材中液体对侧壁产生压强的实验后,教师问:“我们看到了水从侧壁流出来,说明液体对容器壁有什么呀?”学生回答:“压强。”这种问题设置后,学生回答很整齐。但整齐是由于本节内容就是“液体压强”,学生顺口就能回答。可是学生回答到了,也不能确认学生掌握了任何知识。我们审视该问题中出现的“我们看到了水从侧壁流出来”,这种表述剥夺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权利。接着“液体对容器侧壁”这部分,剥夺了学生思考液体对哪里产生了压力作用的权利。这样的问题是无效的,是一种虚假的生本课堂。

三、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的具体操作研究

1.在教学目标设计环节体现生本教学理念

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及,教案的撰写受到忽视。产生的误区是:备课只是做好PPT,认为PPT能体现教学目标,完成PPT讲解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事实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整节课最重要的部分,最需要体现生本课堂教学理念。

能够体现生本教学课堂理念的教学目标主语一定是学生。表达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是不正确的。在“培养”前面的主语,是“教师”两个字,不是学生。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实际还是教师完成培养的过程,并没有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就变成了教师是否培养,而不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正是错误的目标制定,才让教师容易满足于自己课堂的顺利。教学目标需要改成“学生能够具有××的动手能力”,才会让整个教学的中心从我要让学生做什么变成我要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自己学会做什么,才能够体现备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压强教学这节课中,笔者将教学目标修改如下:

(1)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

(2)能够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和简单的压强估算;

(4)能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5)能够完成“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

(6)能够用实例说明压力与压强的区别。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主体变成了学生,评价对象也变成了学生,实现了在教学目标环节体现生本课堂教学理念。

2.在实验设计环节体现生本教学理念

课堂实验设计的误区是,只要学生都参与了就体现生本课堂教学理念了。

例如分组实验前,往往教师都会和学生有这样的互动: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会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几个因素,教师给出实验步骤,学生按步骤完成,得出结论。这样的实验环节设计,学生仍是被动服从的角色。为了体现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笔者将探究类的实验步骤讲解改为八个字:探究、改变、比较、控制。

提出实验猜想后,首先讨论的是,需要探究的是哪些物理量间的关系,让学生懂得探究目的是什么,形成正确的逻辑关系。接着就讨论需要改变的物理量和改变该物理量的方法。在提出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问题后,学生会联想到用沙子,观察桌子陷入沙坑的深度。接着就是探究实验的重要环节:控制变量。经过整个压力单元探究实验的设计改进,基于“探究、改变、比较、控制”八个字的探究理念逐渐形成,确立了学生在选择器材、确定实验目的、完成实验步骤各个环节的主体地位。

3.在课堂小结环节体现生本教学理念

课堂小结在整个教学设计环节经常会被当成是可有可无的部分。小结也往往类似于一节课的笔记提纲。能够体现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的课堂小结可以有多种形式,巧妙地把一节课的重难点做渗透。

例如压强这节课,学生真正难以理解的是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与联系、压力与压强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节课的小结可设计三个问题:

问题一:实验中两个小桌子陷入沙子的深度相同,沙子受到的压强相同还是压力相同?

问题二:将一块砖平放在桌面,缓慢将砖块的一部分推出桌面,桌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变化吗?

问题三:将板擦紧压在黑板上,黑板受到板擦的压力吗?该压力的大小是否与板擦的重力有关?

在压强这一单元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实验容易操作,现象明显。真正以学生的思维为主线,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课堂的首要任务,是落实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生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 篇7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与质量虽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我们在承认其进步的同时,也必须要意识到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模式单一,应试倾向严重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的教学往往是以考什么为中心,而不是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而这与语文科目本身的学习中心思想是不相符的。其次,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薄弱。由于初中学习时间紧张,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老师的指示下进行的,很少有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课的预习与学习。再次,生本教育的应用很难得到有效的评价,教师的矛盾心理严重。很多教师都意识到生本教育的作用和优势,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愿意将生本教育应用到教学中去,但是又害怕教学方法改变后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这种矛盾的心理是生本教育难以实施的一个重要阻碍。

二、提高生本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即便是有高考的压力,教师也应该将教学的模式多样化。当前的语文高考已经不再是以往运用题海战术就能将成绩提升起来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语文考试的题目是在素质、能力的基础上设置的。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地将生本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多远教学模式的发展,使得教学的内容丰富化、教学的方式灵活化、高效化。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归纳法,将课堂的中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与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阅读时对教学的内容如写作的背景、文章的内涵等先不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思考。又如还可以运用话剧教学法,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烈的时期,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这一特性,在进行一些故事情节比较完整的阅读文本教学时,采用话剧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明确人物的形象,进而把握文章的内涵。也可以使用小组教学法、辩论教学法,等等,这些都是体现生本理念的教学方法,同时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作用较大。

2.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

生本理念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去,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为学生构建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下引导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对遇到的问题先让小组进行讨论,再选出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发表意见,在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指导性的意见,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团结,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改变教学观念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进行一定的改变。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的压力虽然存在,但是其考试题目的设置也是在素质、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所以,教师要大胆地将生本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嘉宾;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再评论;学生先动手实践,教师再指导,等等。

生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 篇8

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理论, 主张教育以学生为本, 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 即把“一切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一切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生本教育理念的实质就是教师尽快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 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 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 教师的作用和价值, 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文言文言文分离、历久不变、行文简练、古奥难懂的特点, 我对文言文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讨。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教师担任总导演的角色,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动起来,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前, 学生借助于书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 结合导学案预习课文;课上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相结合, 解决预习过程中产生的言和文的问题;课后, 在积累本上记录此课中出现的重要实词和虚词。一段时间后, 学生收获颇多, 教师也轻松很多, 实现了师生的双赢。以下是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

1. 进行课前预设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师展开与文本对话后, 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进行预设。预设的充分与否, 直接关系到此堂课效率的高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预设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要求。

2. 设计导学案

根据预设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上清楚列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资料链接、课前预习、检查预习、内容理解、课堂延伸、课后巩固。资料链接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课前预习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 要求字词句不理解的摘录在这部分, 课前预习偏重的是“言”;内容理解强调的是“文”,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哪些问题可在这部分提出;课堂延伸强调的还是“文”,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的课堂延伸中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触龙说赵太后》和《邹忌讽齐王纳谏》, 赏析古人的劝说艺术;课后巩固强调的是“言”,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重要的句式。整份导学案要体现“文”和“言”的结合。

二、课堂构建互动的对话模式

1. 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1) 疏通文义, 理解内容。依据导学案的指导, 借助于《古汉语字典》, 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对话, 在字词句的理解和文章内容理解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写在导学案上。在此过程中强调文言文的直译, 要求字字落实, 禁止使用现成的翻译书。

(2) 重视诵读。诵读是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一种重要形式。诵读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领悟文言文的内涵, 体会文言文特有的美感, 巩固并提升自己的语感。诵读可以有多重形式, 如自由诵读、小组集体朗读、个人示范诵读等。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导演”的作用, 可以对诵读提出具体的要求, 也可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 或者对学生的诵读做出精彩的评价。

2. 学生和教师的对话

师生对话主要体现在教师倾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了解学生的感受, 准确判断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 从而恰当地指导学生学习。在师生对话中,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教师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 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学生参考。

3. 学生和学生的对话

(1) 小组学习。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各自提出的问题, 不能解决的问题, 统一组织全班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自行翻译课文语段, 不确定的地方由组长记录, 准备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 小组成员全部行动起来, 相互督促他。如个别学生偷懒被教师发现, 整个小组将会因监管不力而受罚。

(2) 全班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来讨论。各小组可派一名学生用投影仪投出本小组的问题, 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如学生实在无法解决, 教师可以帮忙提出解答思路或方向, 最终还是由学生自己解决。文言文教学, 不能重言不重文, 全班讨论的重点是有关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如《烛之武退秦师》中, 就有小组提出这样的问题:

(1) 将下文与文中烛之武说退秦师的话比较, 看孰优孰劣, 说明理由。

吾君派吾来, 意在劝君退兵。吾以为亡郑于君好处不多也。越国以鄙远, 君无法统治也。获益多者, 晋国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吾国将盛情款待君之行李。君如派兵保护郑国, 郑国将感激不尽, 财宝、美女任君挑选, 不知君意下如何?

(2) 结合课文内容, 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这些问题提得很有水平, 学生讨论之热烈、见解之深刻, 均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设想。

三、课后及时巩固

把此篇课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写在活页本上, 实词、虚词借助于《古汉语字典》, 列出它们的所有意义, 并尽量给出例句。每堂课都有积累, 长此以往, 学生会有很大的收获。

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讨论问题时个别学生偷懒, 总是附和别人的看法, 实际是他没有独立思考。对于上述现象, 还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因此, 此种文言文教学模式还有待后续的探究, 以期提高“生本”理念下文言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枯坐听讲》, 教育科学出版社。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 篇9

关键词:生本教育,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一、教师要将阅读摆在教学的重要位置

重视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历,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重视。在开展阅读教学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并能够在实际阅读中自觉地进行运用,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字中所蕴含的内涵, 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从而提高阅读兴趣与能力。

二、教师要重点思考阅读方法的引导策略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教师遵守的教学原则, 不同学生的已有语文基础、认知能力、阅读习惯等都是不同的, 教师要因材施教,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时, 既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 又要考查学生对不同文本的理解能力;在开展阅读教学时, 既要引导学生关注阅读, 热爱阅读, 又要加强对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创设对话情景,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 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文本的情绪化环境。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导语促进学生展开阅读。导语是带领学生融入情境、走进文本的桥梁, 教师要抓住课外导入的环节, 在课前进行反复的推敲经营, 争取在一开课就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为学生营造对话氛围, 根据文本内容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 拉近文本与学生、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利用情景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的欲望;还可以在开始阅读之前先向学生抛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文本。

2.尊重个性体验, 激发阅读潜能

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与需求,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开展教学活动, 而不再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的教学目的。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 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在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性格特点、认知能力、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 珍视每一个学生独特的理解、体验和感受, 只有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时间, 实现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真正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

3.选点品读, 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是有内在规律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文章的深刻处、关键处、重点段等有阅读价值的地方进行深层次研读, 从而真正掌握文章的内涵。选点品读, 具体地说就是要抓住“题眼”品读, 即文章主要内容与主旨的聚焦点。在进行教学时, 首先要抓住文题中的关键词、核心词, 以此为中心展开全文阅读;抓住“交汇点”品读, 即学生认知思路、编者的编辑思路与作者的写作思路的交汇点,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中的第12~15 自然段, 描写了这位父亲在地震废墟中抢救儿子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 这是文章最具阅读价值的高潮部分, 作者、编者、学生的思路都集中在了这几个自然段;抓住“感点”品读, 即文中最感动人的、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 第15、16 自然段描写了海鸥对老人的眷念, 十分感人, 其他段落都是为了这个“感点”做铺垫的, 因此要着重阅读和体会这两个自然段;抓住“核心词”品读, 文中都会用一个核心词突出重点, 如《白鹅》, 全文围绕白鹅的“高傲”来写, 《猫》全文就围绕猫的“古怪”来写;抓住“升华点”品读, 文章中总有一些段落是用来升华主题, 集中突出中心的, 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作者对于父母之爱深切感悟的话就是文章的升华点, 是最具阅读价值的。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 突破阅读重、难点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文本, 利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地展示文章的重、难点, 并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简单迅速地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 在讲《落花生》一文时, 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针对父亲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进行重点研读, 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思考父亲的话, 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渗入文本中。当学生对教学重点有了一定的掌握, 就可以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利用这种写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从而既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又使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生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 篇10

一、生本理念概述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生本教育中蕴含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 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看作基础, 将生命当作根本, 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而教师更多的是发挥其引导作用, 通过课堂学习和探究, 对真、善、美的内涵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这与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传统的课堂上,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大多数教师都会选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即教师将某一课的知识点在黑板上罗列, 而学生记在笔记本上, 然后背诵重点内容, 或者教师对某一内容进行分析讲解, 学生更多地在聆听。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制订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生本教学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 首先应该为学生制订合理的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通过阅读教学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其次, 通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描绘事物的能力;再次, 通过阅读教学促使学生掌握表达情感的方式。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通过阅读教学, 要让小学生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这其中包括识字数量的增加、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等。还要通过阅读教学, 提高小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进而不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例如, 在学习《曹冲称象》这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然后通过查找工具书等, 让学生对“曹、象、称”等生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让学生可以正确读写“曹冲、官员、计算”等词语。让学生通过自行阅读, 使学生对曹冲能够成功的理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然后, 教师可以在课堂提问学生, 从中能学到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究能力, 只要表达观点合理, 都要予以肯定, 最后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 让学生明白, 在遇到问题时要善于开动脑筋, 学会变通等道理。

2.设定明确的阅读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由于小学阅读教学的内容量非常大, 而且学生的接受能力还不是太强, 所以, 在阅读教学中, 对教学内容予以明确则显得意义重大。在阅读教学中, 所涉及的文本类型丰富多样, 其中包括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诗歌等, 在选定阅读内容后,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对文本内容进行充分熟悉, 经过一遍遍地精读, 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 然后让学生找出难理解的句子和词语, 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使学生的疑问得到答案, 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的自主性, 大多数学习活动要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例如, 在对小说文本进行学习时, 首先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对整个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有一个大致了解, 然后选定某一关键人物, 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学习, 从其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当然, 这一关键人物可以是小说的主人公, 也可以是文章的线索人物, 还或者是其他人物。通过剖析人物形象, 让学生对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方法手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进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3.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情境, 进而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尽情发挥。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有趣生动、新颖鲜明, 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往往会包含很多人物和事件, 所以通过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其中。在情境设置中, 教师要使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想融合,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可以充分表现。如, 在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时, 教师可以选择两名学生扮演岑参和客人,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对角色的理解程度进行扮演, 让学生尽量脱离课本, 在情境演绎的过程中, 让扮演者大胆模仿主人公和客人的语气语调, 将那种离愁和思想的伤感之情表现出来, 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 可以是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更深刻的体会, 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和积累

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课外阅读, 为了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首先, 教师要通过向学校领导申请, 为小学生提供各类阅读刊物,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对这些刊物进行自由选择, 在阅读刊物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从旁指导, 如果有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解释, 但是必须保证学生阅读学习的自主性。其次, 在阅读结束之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会, 让他们向同学们分享自己读到的内容和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消化。当然,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使其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读物。另一方面, 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 因为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每个月或者每周自主学习几个生字和生词, 具体的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这些生字和生词可以来自于任何地方, 但是必须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来获取。在这一积累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督促学生坚持下去, 不要放弃, 而且可以教学生如何正确书写这些生字和生词, 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以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主题展开论述, 对生本教育理念进行了简要概述, 重点从制定目标、设定内容、情境教学、阅读积累等方面对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阅读,自主性

参考文献

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生本理念 小学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5-02

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自主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而教师也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等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真正做到让一切学生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语文能力的提升。

一、立足文本,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1.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但是每个孩子的学科兴趣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实际上很怕学习语文,这种心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上语文课没有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奋点。如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测试把握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语文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层次的不同,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比如用对话的形式和孩子互动学习。因为对话可以缓解课堂气氛,制造一种平等的氛围,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状态下进行对话,学生才能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因为受到尊重,所以学生不再认为自己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才会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又如有针对性地拓宽学习的内容和空间,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和非连续性语文阅读,让语文无处不在。

2.分层教学,实现教学利益最大化

教师要创建高效语文课堂,就要制定与学生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就要在相同的课堂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创建师生共建生本课堂,就要抓好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语文成长点,并寻找学生学习效益最大化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二、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单位学习效率

1.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文本的阅读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因为语文文本和自己的生活实践相差甚远,而对文本的阅读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此时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积极思考,深入感悟语文文本,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衔接。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中,在学习安曼达父亲在地震后,始终相信儿子还活着,不顾一切困难挖掘废墟的感人事件,教师要通过多媒体出示重点词句解析,通过情景再现等形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如山的父爱,感知到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达到高效简洁地完成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2.拓展阅读,让多媒体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语文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节或者几节语文教学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来完成。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继续阅读,让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面。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大屏幕共同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阅读手抄报、阅读卡等,在有条件的学校采用展台向同学展示制作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多媒体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知到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感知到语文阅读的快乐。

三、多种形式教学,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1.因材施教,提升每一个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基本能力提升的落脚点,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能够快乐成长,积极成长。

2.多种形式并行

由于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不同,所以参与程度也不一样。教师要想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层的语文能力都有不断的提升,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参与。如在低年级段语文说话写话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口头作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沟通思考感知到表达的方式,获得表达的快乐,从而逐渐喜欢上表达,让学生在情感的通透理解中品味、共鸣,在同一个话题表达中获得思维的生成,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而在高年级作文应用文“书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真正参与到与兄弟学校和联谊学校的小朋友开展书信活动,让书信真正走入生活。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上来了。同时也可以发挥家校联谊的作用,让家长也参与到和孩子书信互动中来。这样丰富的学习活动,也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又促进家庭的和谐。

四、合作学习,共同发展

1.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程度的加深,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走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要准确把握班上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及习惯,让学生能够在每个语文活动中发挥所长。但是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怎样让每个孩子学会合作学习,首先就要按照每个学生的成绩、兴趣、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帮助同学组建语文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既能发挥个人所长,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2.能力共建,共同发展

合作讲求的是协调。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主人,从开始合作小组的组建到后来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师要积极参与进来,并要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做好组内合作的组织安排工作,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高效完成组内教学任务,发挥自身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组内合作中达到能力共建,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习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同时能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基础素养的提升。

总之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对不同学年段的学生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立足文本,让学生在学生自主张扬个性的过程中彰显语言文字的美,实现生本高效的语文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提高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浅析 篇12

像生物这种最接近于人类追求真理的动机意识类知识, 其实是最有研究和探讨价值的知识, 但是却在进行填鸭式教育, 应试考试祈求文凭的年代变得不再稀缺, 从来不会有学生为了真正的知识和真理去诚心地了解生物以及其他的关乎人类文明的东西, 并明白其中的意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探索和研究标示着人类思想进步与否, 实际上错过了这些知识文化的普及, 或者说是以错误的方式普及, 使得生物或者地理以及其他文化知识变得让人抵触实在是当代人类文明的一大憾事。所以为了改变现有的缺憾, 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 做出革新动作, 也希望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当中, 能够体现出相应的价值, 带动当代教育的发展与延续。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初中生物教学

(一) 教学方针

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主动学习, 能够好奇, 能够参与到学习环节当中, 变成课堂上的主体。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 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 体味生活, 在与知识的"相遇"中, 使知识融入生命。

(二) 团队意识

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差异, 并在知识的积累量上有所不同, 针对这种差异可以让学生组成团队, 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来分配学生, 在根本上将每个学生的成绩都能有所提升, 好的学生能够巩固知识, 学习不好的学生能够学到知识, 并能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

(三) 全面性原则

初中生物教育的面向群体应该是整个课堂, 不能出现出小灶情况, 根据每一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 制定出相应的课前预习、课堂流程、课后作业, 让全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无缝隙的教学任务当中。

通过让学生学会批判, 学会面对自己的弱点, 审视自己的错误, 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自己现在所处以至将来的环境, 并在大环境下拥有质疑性的思维能力来一步步发展自己;学会以客观的眼光看待外界事物和面临的问题, 学生要学会能够公正、理智地分析问题, 并在一件事物的发展走向上得到一个客观的认识;可持续发展观所表现的特殊性是让学生能够明白, 并且了解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文明都对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让学生在自身的场和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过程中, 有机地将人的成长、社会进步、科学自然环境结合起来, 做到全面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吸收行为;在学生拥有相应的意识的同时, 还要在身上确实的落实到行为上, 这不仅仅是一种策略, 一种走向, 更是一种精神。以上可以总结为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核心思想———真实、动态、全面、客观、和谐、行动。相信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教育的方针和走向, 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素质型人才。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服务终身发展

生本教育 的理念核 心是要高 度重视学生, 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结合学生的天性开展教学。将这样的理念渗透到生物课堂的教学中, 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质量作为开展教学的重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阅读课文, 观察标本, 观看视频资料等, 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比如, 在执教"探索生命的方法"时, 我做了这样的课堂设计:1.导入:给学生展示图片腐烂的肉中有许多蛆虫。提出问题:看到这些蛆虫, 你想了解什么?2.让学生大胆猜想:蛆虫是怎么生成的?3.教师引导, 学生自由回答。4.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把两块等重的牛肉分别放在两个大小一致的玻璃碗内 , 一只碗口裸露, 一只盖上纱布。5.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要想实验成功, 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这样设计关注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设计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有效促进了学生自身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充分的运用。

三、总结

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让学生能够对现有的知识, 做出观察、研究、探索、分析、好奇、求知, 并能够对自己目前所知道的东西所质疑, 或者与他人进行探讨, 这是一种开放思维式的教学方法, 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到知识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不会枯燥, 只会让人更加充实, 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意义就是真理本身。像传统的教学方式, 强迫式记忆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厌恶反感, 甚至带来其他负面情绪。这件事的根本不应该从讨伐学生找出治理办法, 学生向来都是需要引导的, 不是需要治理鞭策的。所以结合以上表述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 并让学生学会探索, 并在探索中获得知识, 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 与他人交流, 获得新的内容, 通过质疑, 得到相应的参考依据, 变为新的知识。在一切教学的领域内通过好奇和质疑, 有机的将初中生物乃至其他领域的科学文化知识变成一种常识形态的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国内这种应试大环境下足以对付相应的考验, 也能够在未来真正的意识到知识是难得可贵的财富。相信可持续发展观的真实存在意义就是为了在探索的发现的基础上延续和发展, 使得国家和人类文明, 得以延续并不断走上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曾绍友.新课程环境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法[J].华章, 2010 (28) .

[2]范晓春.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 2013 (16) .

[3]王学超.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上一篇:变通原则下一篇:小城镇的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