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图书馆

2024-08-13

亚历山大图书馆(精选12篇)

亚历山大图书馆 篇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类出版物层出不穷并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其中数字图书馆的蓬勃发展和快速进步,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类盈利性信息机构的兴起,给实体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实体图书馆要想在数字化背景下赢得生存空间,就需要利用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也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图书馆的综合竞争实力。

一、数字化环境下对图书馆营销的深刻影响

1.对信息资源及传播方式的影响 。 首先 ,数字环境对图书馆营销中信息资源及其传播模式有深远影响,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集中为通过纸质图书进行传播,与数字化传播媒介的便捷相比, 相差甚远。 数字化媒介能够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方式,有效地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作为国内大型搜索引擎, 百度通过整合网络资源成为使用最广泛的搜索网站。 其次,还对图书馆营销活动中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图书馆的营销传播方式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为广阔的途径,符合图书馆信息流转、速递的特点。

2.对知识检索及扩展功能的影响 。 数字化环境与图书馆营销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信息数字化为图书馆营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图书馆变得更加现代化、人性化,并能够为顾客提供最精准的资料和信息, 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首先,信息数字化对图书馆信息检索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传统图书馆资源具有数量庞大繁芜的特点,信息搜索十分不便, 甚至还比较容易出现错误。 而数字信息环境就能够涵盖较多的信息资源,还具有跨地域性、跨时空性的优点,能够最大化的整合有效信息使得图书馆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其次,数字化环境对隐性知识的扩展有深远影响。 数字化环境下,能够帮助用户迅速寻找到有效的隐性知识, 并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信息库的资源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最后,数字环境对图书馆的营销质量的提高有重大影响。 在传统纸质营销的基础上扩展出多种功能,全面提高图书馆的营销质量,为营销服务提供更多可行性产品。 数字化环境在为图书馆营销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有利于自身服务体系和平台的不断优化[1]546。

二、发展图书馆营销策略的必要性

1.图书馆营销产生的背景 。 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商业性的信息网站纷纷建立,并采用多样化的市场营销战略这对传统图书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而当今整个社会发展体系中, 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以及对知识产业的整合已经占据整个经济社会的主导地位, 信息化也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构建体系, 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营销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经营模式将数字化概念引入其中,以实现图书馆管理体系的结构调整,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网络服务不断完善,使得用户在百度、谷歌等网站即可以快速寻找目标资源,打破了图书馆实体化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 所谓图书馆营销就是将市场营销理论和观念引入到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来, 利用市场营销的一系列营销模式和方法向市场提供数字化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以期启发并引导消费者的动机与需求,进而实现图书馆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作用。 图书馆营销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有效传递信息资源、提升信息服务质量,让更多的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从而获得社会公众的支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182。

2.图书馆营销的必要性 。 首先 ,有效减缓商品市场冲击 。 传统图书馆在人们的生活中起辅助教学和增加文化的作用, 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旧的图书馆运营机制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使得实体图书馆不能只局限在记录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 更应引入营销概念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培养多元化的图书馆发展机制、树立全面的市场竞争意识、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管理体制,利用市场资源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才能避免在商品经济环境中遭受损失。 其次, 缓解经费和资源压力。 在我国图书馆以服务大众为根本目的实现社会效益,这就导致其经费不足,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在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下, 应尊重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更新快成本低的特点, 实现资金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的战略目标。 最后,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数字化信息环境的改变使得用户的需求也发生巨大变化,由以往的借阅转变为高质量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当引入营销观念、完善各类服务、研究用户需求以增强市场竞争力[3]25。

三、数字图书馆背景下图书馆营销战略分析

1.提高用户满意度战略 。 对于图书馆来说 ,用户的满意度是其实现战略目标的核心内容, 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一切服务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图书馆营销战略应该基于满足用户需求,坚持“ 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图书馆的战略性营销。

挖掘数字图书馆新用户群资源。 由于数字图书馆的虚拟性使得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途径开辟新的读者市场。 数字图书馆能够有效利用网络作为发送和传播信息的有效途径, 从而引导新用户进行实践尝试加深对数字化图书馆综合价值的认识。 数字图书馆环境下文献检索成为创新的有效手段, 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引导用户自觉使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而扩大数字图书馆背景下图书馆的影响力。 渗透数字图书馆旧用户群资源。 努力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以期从现有用户资源中扩大影响,增加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忠诚度。 这就要求图书馆营销人员应该对用户的需求做到有求必应、及时反馈有效信息充分发挥读者的主人翁地位,还应该以更加主动的姿态为用户介绍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益处 ,深入交流沟通,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

2.开发新技术资源战略 。 数字图书馆背景下的图书馆营销应该更加注重核心技术的提高, 主要涉及数字资源和后台服务平台。 因此充分利用各种数字资源及各类服务功能是数字化图书馆实现其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前图书馆营销在技术方面主要包括:SGML、搜索引擎等高性能的网络技术服务,在开发新技术方面还应该充分考虑各项技术的实际运用效果。

现阶段图书馆营销离不开新产品的开发和引入, 在购买相关资源中,应通过对目标顾客的调查、评估制定合适的策略,合理高效利用资源提供可能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服务、在线咨询、信息推送等服务来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高效利用,实现图书馆技术和资源的战略化转移。

3.提高服务质量策略 。 与信息服务人性化服务相比 ,传统出版业集中资源进行核心产品开发,而服务质量略逊一筹。 但是在数字图书馆背景下, 电子出版物在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还有赖于优质的服务, 从而挖掘更多的潜在用户。 首先在信息传播方面,高质量的服务已经成为企业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成为网络出版企业产品质量差异的关键, 而信息数字化能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成为其市场竞争优势之一。 其次,在数据资源方面,与同行业的服务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市场需求、竞争力、产品定位,并逐步制定合适的竞争策略、营销目标、实现业务的有效管理。 最后,在产品服务方面,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遵循多种经营和风险经营的策略,降低图书馆营销的风险度,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开创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和领域,实现综合性的市场竞争优势。

4. 打造特色优质品牌战略 。 在这个信息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打造优质品牌已经成为图书馆营销成功的关键,也成为数字化图书馆与用户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石。 品牌营销已经成为引导信息产业达到顾客需求的重要途径, 因此图书馆营销应通过形象设计、 品牌定位等一系列活动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影响力扩展,为更多用户带来超值享受。 为改变用户对传统图书馆的印象,树立良好的信息产品形象和优质服务印象,加深用户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认识,打造优质的图书馆品牌,已经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 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用户对数字图书馆及其产品服务有更多的偏爱,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4]7。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营销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它是在国家信息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知识资源的高度共享 ,从而进一步推动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高度整合利用。 针对图书馆这类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型机构, 其资源共享和利用已经跟用户的需求量, 甚至出现用户呈现严重流失的状况,这就对图书馆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处于市场经济调节的社会中, 引入市场营销策略则能够为图书馆实现数字化发展提供借鉴,从而充分挖掘有效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吸引更多用户实现服务的利益最大化。

亚历山大图书馆 篇2

一走进图书馆一楼大门,就能看到磐安籍书法家陈心昌先生写的高尔基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法功底深厚,遒劲有力。走上二楼,在图书馆的门口,贴着入馆前的告知指示,进入书馆后可以看到书籍整齐有序地归类为十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文学、艺术、历史和地理,最后一位是综合性图书。图书馆的布局很是精致,左边是图书,中间是服务处,右边是三张供读者看书的桌子和一排学习查找用的电脑,墙壁上挂着精美的书法作品,还透着淡淡的墨香。

有人说,图书馆是读者的精神家园,是生命的禅堂,我觉得很有道理。在这里,没有像大城市里的图书馆那样宏伟大气,但同样静逸而沉稳,同样不缺少前来看书的人,学习的人。在这里与其他图书馆一样没有喧闹的声音,只有轻轻的.翻书声,只要你来到这里,总会有所收获,而这就是我快乐的源泉。我们知道知识就像是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而读书就像是登山,看得越多,就爬得更高,看得越远。在这里,一排排整齐而有序的书籍就像是一座座长城,每一页纸上都指引着我们登上更高的山峰。

在这里我们可以大胆地吸取知识的甘露,不用担心内容是否健康,知识是否谬误,都是经过专家和管理人员严格把关的精品好书。这真像凯勒所说的那样,“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在阅读中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文化修养,了解了许多未知的奥秘。我把这里作为课外知识的补给站,课内知识深化和巩固的加油处,每次来这里我都有新的收获。

有天放学后,我登上学校后山狮峰山,俯看图书馆的位置明明是在我目视的下方,但在我的心中却是无比的高大。在我的心中,它不仅仅是我停泊心境的蓝色港湾,还是最高的港湾。它虽然面积只有几十个平方米,也只在房子的二层,所处的位置也并不高,但承载着知识的高度和呈现着文明的力量!在那里,留下了我的脚印和我的梦想。

下山后,我来到了图书馆,不仅看到了它的高度,还体会到了它的厚度,有了它,我感到心有所依。再看一页一页的书本,一张一张的纸张,书架上一层一层的书籍,是那样的沉稳,是那样的厚重,真像一见门就看到的陈心昌先生写的高尔基名言一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数字图书馆到数据图书馆 篇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数据图书馆;大数据;服务范式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55

From Digital Library to Data Library

——The Change of Library’s Service Paradigm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bstract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big data, making the “data” becomes a key point of library restructuring, but also making the 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faced with big challenge. With the impact of open access and semantic publishing, and the drive of user requirement, it achieves data library services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a trend. Since the data library is still a new concept and there is no authoritative definition, from the point of users’ requirement, data-intensive knowledge services system will be composed of core data library, and will provide user data storage, data mining, data publishing, data management and data research services.

Key words digital library; data library; big data; service paradigm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书并茂文献的数字图书馆在缩小信息鸿沟、加速信息传递、促进资源共享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且随着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国家、地方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立项,数字图书馆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全社会对数据价值及应用的日益重视,加之出版界、信息界出现的开放存取运动、人工智能研究等热潮,使得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实现从信息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到数据时代的数据图书馆服务范式转变将是当前社会需求及用户需求驱动的最终结果,因此,在这一服务范式转变之际,去探讨数字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驱动因素、数据图书馆的构建组成及服务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1 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在信息时代,随着人们对数字文献获取方法方式的日益丰富和对数字文献内容要求的日益提高,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标准不规范、文献数字化水平较低、数字文献的安全缺乏绝对保障等成为了人们经常讨论的问题。开放存取运动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和以语义、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出现,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则让数字图书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1.1 信息时代遗留的问题未得到解决

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受技术所限、资金不足、标准不统一等限制,致使数字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就存在着诸如接口不统一、资源元数据描述不够、检索能力不足、文献数据相互关联性较差、互操作程度较低、资源发现和扩展能力低下等问题,让数字图书馆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后选择。一份关于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则表明,72%的学生是通过网络获得信息,而通过图书馆获得信息的学生只占18%[1]。另一项调查也显示大学生访问图书馆网站(数字图书馆)的只占28%,远低于使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比例,甚至有25.3%的大学生表示从没有去访问过图书馆网站(数字图书馆)[2]。这种现状也引发了图书馆界的担忧与思考,正如Rick所指出的一样,图书馆到了必须给图书馆资助机构更好、更多的说服力来证明图书馆存在的价值时候[3]。然而对数字图书馆来说,虽然经过了持续的技术革新、系统升级和业务延伸后,特别是经过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及其网络服务系统、国家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中共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图书馆等七大国家级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推广,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软硬件设施、数字资源、信息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有了长足的经验积累,但系统间数据接口及共享、资源统筹采购等问题仍继续存在,数字图书馆向社会、向民众、向用户及政府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力度和广度也还不够。

1.2 新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到来

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相伴的是大数据操作技术的涌现和用户思维、习惯与要求的改变,数据的抓取与存储等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最终使得努力迎合用户需求的数字图书馆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

(1)多种出版模式为数字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带来了挑战。众所周知,利用互联网让经过同行评审的学术研究论文得到免费、自由、开放的存放与获取,提升了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了科学信息的保存、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的开放存取(OA)出版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模式。根据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于2011年公布的研究报告,认为10年后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或地区、任何学科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均将实现开放存取[4]。其实,快速增长的不仅是开放存取的仓储数据、期刊数量和论文数量,注重对开放存取数据质量和服务建设也是OA界最为倚重的。如设立于2003年5月,由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创建和维护、并由OSI、SPARC、EBSCO和瑞典图书馆学会等机构支持或协办、目前全球收录数量最大的OA期刊目录系统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不仅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剔除了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数据质量管控不严等问题的3300本期刊[5],还于2016年开始收集DOAJ收录期刊的文章元数据,以满足DOAJ在2014年3月建立的旨在提高DOAJ的相关性和在开放出版上的重要性更高的检索标准[6]。这些变革了传统出版模式的开放存取、数据出版、语义出版等出版模式以及对数据质量监控、资源元数据重视实践,在让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受益的同时,也对数字图书馆的出版服务、数据质量监管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2)大数据技术为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应用带来了挑战。大数据技术不但在概率统计、趋势预测、客户研究等方面有着出色的应用,也在图情领域的词频可视化、情报分析等方面都有着其它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语义技术、可视化技术等也在信息服务机构的知识库建设、资源链接与描述、用户分层与服务延伸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对数字图书馆来说,目前在信息检索互操作方面也主要有基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元数据互操作(如联合目录+OpenURL)和基于二代图书馆系统的基于系统的互操作(如MetaSearch+OpenURL)两种方式,而结合了这两种检索互操作方式,解决了信息描述、组织与检索能力不足问题的图书馆知识资源发现系统(如Primo、Summon等)尽管在图书馆已逐渐开始运用,但还是没有将复杂数据环境(多源数据、多类型数据)下的数据价值发现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相结合起来,加之目前还未将能够处理异构、非结构化数据的Hadoop等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还不能为用户去真正的解答、解决问题。

(3)大数据思维为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维护带来了挑战。大数据时代,数据将驱动社会的创新与发展,人们也将因为这种驱动方式的出现而形成有别于传统思维方式的大数据思维方式。与传统思维方式强调因果关系不同,大数据思维方式更强调相互关系、相关关系,人们将逐渐抛弃基于假想的易出错方法,而采用基于数据挖掘的相关关系分析法去预测事件及概率[7]、为信息找人[8]。很显然,数字图书馆在对组成数字图书馆最基本单元的文献资源唯一标示、科学引用频率统计、元数据描述标准统一、相似性关联及链接实现等还都无法做到的情况下,实现这类基于海量数据挖掘的概率预测、为信息找用户等服务就还需时日。

2 以数据为核心业务成为数字图书馆业务重构方向

ACRL(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于2012年发布的《2012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9](2012学术图书馆发展趋势)报告,就对“数据监管”“数据保存”“新的出版与交流模式”等未来图书馆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在这份报告之后,ACRL研究、计划与评价委员会于2014年6月发布的《高校图书馆发展大趋势》[10]虽然把“更深度的合作”概括为当前美国高校图书馆总的发展趋势,但也把“数据”列为四大关键词之一。由上述两份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在全球图书馆享有较高研究水平声誉的ACRL已经预见到了“数据”的价值,认为开展关于数据的收集、保存、开发与应用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值得赘述的是,ACRL对于“数据”的追捧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乃至消失,反而认为将有着明显的专业化、精深化发展趋势。在ACRL发布的《2016 top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11](学术图书馆 2016 年 10 大发展趋势)报告中,认为“研究数据服务”“数据发展政策与管理计划”“基于馆员专业化发展而提供研究数据服务”“数字化学术中心”是学术图书馆2016年发展的几大趋势。考虑到业界已经广泛开展的数据素养教育和图书馆数据馆员设置、大数据挖掘应用等实践,可以说基于数据管理与应用的服务、建设已成为图书馆未来业务增长点,而实现对异构、海量数据的管理、应用与开发重任,无疑宜由现代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字图书馆承担。

3 数据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由于数据图书馆还是一个新生的图书馆存在形态,故对其科学内涵、服务内容等还没有一个权威定义。综合上述对数字图书馆面临的环境和挑战分析,不难得出围绕数据及数据业务去重构、重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不但有着多环境影响因素,也有着多驱动因素。围绕数据,就是以数据为核心并进行数据的保存、处理和应用,进而形成具有数据服务、数据出版和数据增值服务的图书馆存在新形态,即数据图书馆形态。结合当前已经形成的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和全社会以数据为中心的价值认同,笔者以为数据图书馆的核心组成内容就是数据密集型知识服务系统,数据图书馆的服务就是基于数据挖掘的支撑服务,如决策支撑、发现支撑和融合支撑等。

3.1 数据密集型知识服务系统的框架构成

数据密集型知识服务系统主要由大数据层、计算融合层和用户服务层构成(见图1)。其中,大数据层主要承担文献大数据(期刊、会议、图书、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等)、用户大数据(个人数据、生活数据、工作数据、学习数据等)和其它大数据(政府信息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科技创新数据等)的存储职能,当然,这些数据并非均储存于图书馆,而主要以云计算存储、异地存储、异构存储为主;计算融合层主要就是通过构建一体化描述模型来实现对数据的采集、解析、清洗与保存,并通过数据标引、描述、分类与标注来实现基于用户需求、基于信息发现的用户服务;用户服务层则主要是通过计算融合层向用户提供基础性数据服务(数据出版、数据管理与数据研究等)和发现性数据服务(态势解析、追踪与检测、未来发现等)等支撑性服务。

3.2 关于数据图书馆的服务

由数据图书馆核心系统的框架构成可以看出,本研究所设计的数据图书服务主要为支撑性服务,这是因为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图书馆尽管拥有丰富的文献数据,但用户数据特别是产生于图书馆交互之外的工作数据、学习数据、生活数据并不易获得,因此,基于这些非全部数据量和数据类型的数据服务产品还需进一步去辨别和研究;其次,大数据思维要求数据图书馆提供焦点问题发现、为信息找用户等服务,即数据图书馆不再只是提供基于数据管理职能的数据保存、数据规划等服务,而是必须从海量文献数据中去找到可能影响用户的焦点问题,进而通过数据图书馆的互操作来提示用户,并将能够解决用户问题的数据推送给用户,实现焦点问题发现与信息找用户相加的发现性服务。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驱动着数字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数据图书馆作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未来形态,也必然存在着诸如接口标准制定、数据保存算法设计、数据描述模型完善等研究性课题。本文仅限于对影响数字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入手,对数据图书馆的核心系统框架进行了简单设计,诸多存在的不足也还有待于进一步去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颖.大学生图书馆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以A校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4(6):182.

[2] 关于图书馆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EB/OL].[2016-03-20].http://www.docin.com/p-570050019.html.

[3] Anderson?Rick. The Crisis in Research Librarianship[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1,37(4):290.

[4] RJ It. Ten years on from the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setting the default to open (BOAI10, 2012) Dieci anni dopo la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1...0) [J].Jlis It,2012,3(2):20.

[5] 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剔除近3300本期刊[EB/OL].[2016-06-12].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c7d197e0102wocp.html.

[6] DOAJ的开放获取新进展[EB/OL].[2016-06-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35376-898149.html.

[7] 大数据时代,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思维方式?[EB/OL].[2016-03-20].http://mt.sohu.com/20160303/n439227782.shtml.

[8] 大数据思维的十大核心原理[EB/OL].[2016-06-12]. http://www.raincent.com/content-10-4235-7.html.

[9] ACRL.2012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h[EB/OL].[2016-03-20].ttp://crln.acrl.org/content/73/6/311.full.

[10] ACRL.Top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A review of the trends and issues affecting academic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J].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14(6):294 -302.

[11] ACRL.2016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h[EB/OL].[2016-06-10]. http://crln.acrl.org/content/77/6/274.full.

复合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挑战 篇4

1. 复合图书馆在新时代的定位

复合图书馆是以用户方便、有效利用纸质文献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为目标, 有效屏蔽异构的、多类型的、多途径的信息资源取用上的困难为技术方法的信息资源管理新模式。我们为什么将现代图书馆称为复合图书馆?从目前阶段以及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 我们还不能将图书馆称为数字化图书馆。首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不少的图书馆将书目数据搬上了局域网或因特网, 将一定量的信息在网上组织起来, 供读者查阅和检索。这种网上图书馆不一定要有对应的服务实体, 而是对全社会服务, 还不能算是数字图书馆, 只能算数字图书馆的初级形式。其次, 电子图书馆时代, 它主要是对电子图书馆收藏特色的概括, 收藏品基本为电子出版物, 阅读手段通过电脑, 它不提供网上服务, 缺乏传输, 如光盘载体、电子辞典、电子杂志、电子图书等。虽然它是电子载体, 但并不提供网上信息和上网服务, 传播手段还是人工。再次, 虚拟图书馆 (即网上图书馆的别称) 时代侧重无实体的特征, 这个阶段是广域网环境下的多馆资源的数字化及网上提供和馆藏资源的共置共建共享问题。最后, 走向数字化图书馆时代, 它的主要特点是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及网上提供利用 (联邦检索) 。

目前,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复合图书馆的时代, 这一时代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从文献载体来看, 传统图书馆藏书一般是指印刷型载体, 在近年只有少量的缩微平片载体和少量书后光盘超出印刷型载体范围且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型载体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要在短时期内使数字化资源赶上传统资源是不可能的, 因而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二者只能是同时共存。我们应把数字典藏和数字服务与传统资源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另外, 传统资源极为丰富, 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文献资源短时间内搬上网也是不可能的, 不单是人力、物力不允许, 在信息传输中也有许多技术问题要解决, 并且高技术存储载体纳米技术还没投入使用等, 使复合图书馆的存在将会有一个很长的延续过程。

2. 复合图书馆的资源和存取方式

从资源上看, 复合图书馆有两种资源共存, 即传统文献资源和数字化资源。印刷型文献资源是传统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文献三要素中, 记录方式是印刷, 载体绝大部分是纸张, 记录的主体是知识信息。但在数字化资源中, 书籍、期刊、录音录像带乃至古籍善本、稀世字画甚至X光片都消失了原本的物理形态, 只有相同的物理属性, 能被同时获取, 因此, 我们称为多媒体数字资源。图书馆从事的二次文献工作是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方式, 其形式为分类编目、目录组织、目录查询、手工借阅, 不管开架闭架, 基本上处于手工状态。复合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最初数字化处理的物质基础, 数字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直接提供给用户所需的最终信息, 而不是获得文献线索 (二次文献) , 但数字图书馆并不排斥二次文献等书目文摘索引, 同时它们也是数字图书馆的组成部分。

从存取方式来看, 与传统的手工存取方式不同, 数字图书馆依附于网络存在, 其对内的业务组织和对外的服务都是以网络为载体, 得益于网络也受制于网络, 只有利用网络至极限, 才能发挥数字图书馆的强大检索功能。传统图书馆存取的是某一图书馆的文献, 而数字图书馆通过因特网把全球的数字化资源联为一体, 联接成一个巨大的虚拟图书馆, 实现联邦检索。

3. 复合图书馆的馆员定位

复合图书馆对馆员要求很高, 要求馆员必须是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人才, 对图书馆学、文献学、检索学、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数据库知识及世界主要数据库都要有较系统的了解。具体而言, 图书馆员不但要把握传统服务精神, 熟悉传统典藏与书目管理, 而且要了解图书馆的新兴媒体, 并运用这些典藏媒体拓展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扮演起媒体典藏员、信息检索员、新时代知识领航员的角色。首先, 新时期典藏文献已经由单一的印刷型文献载体转变为机读型超文本超媒体载体, 因此, 媒体典藏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载体的刻读技能, 以便对媒体进行检查、复制。同时, 还要掌握媒体的知识信息和媒体的保管知识。其次, 复合型人才的另一个要求是对检索员的要求, 检索是一种精致的工作, 包括手工检索、光盘检索、虚拟图书馆检索、远距离的网上资源利用;检索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系统工程涉及分类、著者、主题、关键词等一系列的知识以及被检索的专业知识。再次, 图书馆员应作为一个领航员的角色, 为用户适应各种数据库和搜索引擎起一个领航的作用。

4. 复合图书馆的信息保存

笔者认为, 要重视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 建议在国家层面立法保障商业化数字资源的长期可获得性, 重视原生数字资源的采集和保存。一要统一规划建立国家级数字资源中心。建立统一的长期保存技术平台、建立Open Access (开放存取) 平台、建立统一规划下的机构仓储平台、为其他开放资源提供存取平台、建立数据储存与灾备系统、建立数字资源保存中心。保存是选择性的, 需要对信息加以过滤。二要注重存储空间的建设。我国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目前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完整、可靠的解决方案。各方面应重视和研究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 各类型图书馆应积极参与、主动配合

参考文献

[1].赵娟.复合型图书馆建设浅议.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7.2

[2].顾敏.千禧年初复合图书馆的服务及发展策略.图书情报工作, 2000.3

去图书馆作文300字 去图书馆 篇5

下车了,我快步的到图书馆,宽敞又明亮的大厅非常安静,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我和姐姐一下子就钻入了这书海,各自找着自己喜欢的书。突然,我眼前一亮,这本书不是我要找的《十万个为什么》吗!我迫不及待地拿下来,认真地看了起来,在这本《十万个为什么》中,找到了我要了解的问题。

看了一会书,我又去书架旁找我需要的书,这时,我遇到了我的同学张钰涵,我们太开心了,我们交换着书本看,一本本好书让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在书本里,学到了很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我最喜欢这美好的时刻了,应为它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让我得到了很多快乐。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篇6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 区别 管理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对图书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原本以图书、报纸为主体的传播平台有了革命性的创新,衍生出多种新的传播知识的方式,如网上图书馆、网络期刊室等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数字图书馆创造了所需的技术手段和设施,动和促进图书馆数字化。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具有许多优势。但人们在对数字图书馆寄予厚望的同时,数字图书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局限性,如何加强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从而使图书馆的各种活动能规范、优质、高效的完成呢?

一、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数字图书馆就是指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为其馆藏品和服务作为主要渠道,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母体,数字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是传统图书馆的分支、组成部分。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方式不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是以物理的图书馆为中心被动为读者服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局限在一定的地区和在一定的时间段里为读者服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面向全球所有网民。2、馆藏结构不同。传统图书馆是以纸质载体为主,藏品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经典众多,但藏品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不限于印刷体,存储的载体有光盘、录音带和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3、阅读方式不同。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电子式阅读,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但容易产生疲劳,不适合深度阅读。传统阅读为纸质阅读,比起数字媒介阅读,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适合深度阅读。4、图书馆管理员工作的任务不同。统图书馆管理员主要任务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传播。而数字图书馆管理员不再是被动的信息资源管理者,而是利用文献信息的导航员,是信息采集者、管理和传播者。

二、数字图书馆的管理策略

虽说数字化图书馆存在许多优势,但它也同样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进程。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局限性,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从而促进其发展呢?

1、统一技术标准

中国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库是分散建设的,为了达到全社会的共享并避免重复建设,必须有一个国家认可、大家共同执行的技术标准。如互联网上的信息虽然丰富多样,百度、新浪、雅虎等都为读者查找信息资源提供了搜索引擎,但是搜索到的信息网址分散,类型繁多,链接时十分繁琐,而且随机找到的信息质量多数不高,信息的随机变化性很大。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可归纳为信息资源建设、存储与压缩、分类、索引和检索、安全性、用户界面等技术挑战。然而急需解决的且最关键的是统一技术标准。这就要求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搞好示范试点工程,通过全文检索、信息的动态发布、个性化信息服务将数据库中的信息发布出来,从实际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组织虚拟资源,建立特色的虚拟馆藏,力争在信息社会继续保持图书馆作为信息集散中心的主导地位,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并在此过程中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2、保护知识产权,规范法律意识

信息数字化提高了信息的可利用性,为用户获取及利用信息提供了方便,但也造成了对数字信息资源产权保护的困难。因为计算机网络使信息浏览能以极快的速度跨越地域的限制,面向无限多的用户。版权人对信息使用和扩散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对信息所有者产生了利益威胁,如王蒙、韩寒等著名作家纷纷状告网站侵权,中华文化信息网在建设中,都遇到相关的版权问题。如何既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同时,又让各类文化、科技的文明成果纳入数字图书馆,以使其为更多的人服务,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主动参与网上法律规范,保护信息所有者的知识产权。

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大要素之一。这就要求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准则。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發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以求在推进中国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既懂技术,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

4、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

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要求管理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观念,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图书馆实行高效、科学的管理。手工作业的业务模式不能适应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因而图书馆必须构建新的运作方式,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有效建设。

首先,管理人员应要实现思维创新和体制创新,健全机制、明确分工、完善流程,采用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手段,保证其正常、良好地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的积极作用。其次,要把面向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当作中心工作去抓,突破传统的线型业务流程和以资源结构划分的封闭组织体系,重组业务模式,从而使图书馆的各种活动能规范、优质、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李冠强.《数字图书馆管理理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6

[2]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浅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 篇7

一、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含义

(一) 数字图书馆的含义

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具有丰富内容的多种媒体的数字化信息, 具有网络环境下多种电子技术工具和服务手段, 为读者提供高效、方便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机构。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为其馆藏品和服务作为主要渠道, 这是信息时代馆际之间实施协调合作的一种形式, 由若干有着共同目标的图书馆结成网络联盟, 为共同开展服务、共同开发信息市场而实施全方位的合作的一种数字运作模式。数字图书馆实际上是通过互联网联接起来的数字资源库群, 是实行分布式管理的信息和知识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其主要特征是多媒体数字化资源, 跨平台跨语种网络化存取, 计算机系统分布式管理和智能化服务。它有两大特点:一是网络化, 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服务实现都依赖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快捷来完成;二是将馆藏资源数字化, 最终形成海量数据库, 实现资源共享。

(二) 传统图书馆的含义

传统图书馆主要指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为代表的图书馆, 它是为利用而有序整合的信息资源实体形态, 是人类智慧文明和精神财富超越时空的交流场所, 是人类历史的记忆器官。它是一个物理馆藏实体, 是指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拥有丰富藏书、宏大建筑, 由图书馆员管理并提供服务的场所。同时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 它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 利用馆内藏书, 为一定范围的读者提供服务, 包括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检索服务和各种情报服务等。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的物理存在性, 其存在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住址和一定的设施。藏书以纸制印刷型图书资料为主, 通过卡片目录和检索刊物来反映馆藏信息, 通过读者到馆借阅和送书上门传递信息, 图书馆整理和流通阅览以手工操作为主。

二、数字图书馆的局限性及传统图书馆的不可取代性

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数字化、传递网络化、存取自由化、资源共享化的特征, 网络用户可以自由存取网上资源, 而不受时间、条件与数量的控制, 只要是网络用户, 就可以不分国家、地区、部门和单位, 共同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尽管数字图书馆有许多优越性, 但其本身由于受到技术和社会的制约, 存在着载体的保存寿命、信息安全、信息内容保真、信息内容还原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使数字图书馆存在相当的局限性, 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图书馆而独立存在。

数字图书馆存储数字化信息的载体如光盘等寿命在20至30年, 为保证所存储信息的完整, 必须不断地拷贝, 工作十分繁琐。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方式存储的信息具有时代局限性, 不利于信息的继承, 数字化存储信息的方式, 使信息不能直接被人阅读, 必须依赖专门的软件才能将其还原。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中, 各种文字、图像、声音等均要转化成数字化形式并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利用, 使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困难。而且数字化方式存储的信息、极易受到外力的干扰与破坏, 例如计算机病毒、磁场、电磁脉冲都对数字化信息和计算机网络具有破坏性。

对图书馆来说, 一种载体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所以应该建设多类型多载体多文种的馆藏体系。纸制文献是经过长期考验, 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载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图书馆还是以纸制文献为主, 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悠久历史, 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一种载体的存在取决于社会是否需要, 纸制文献会长期存在下去, 人们在向往数字图书馆美好前景的时候, 不应忽视纸制文献的作用。随着技术进步的推动, 数字化资源将日益增多, 但数字资源并不是唯一资源, 还需要其他资源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从本质上来说, 图书馆是厚重人文积淀和先进科学技术的相互结合体。而做为实体图书馆的传统图书馆提供给人们的不只是借书还书的场地, 而且还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社会机构。

历史证明, 人类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与学术成果能够长期保存到今天, 主要是传统图书馆发挥的作用, 而且人们要获取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数据, 也离不开传统图书馆。从文献本身看, 并不是所有文献都需要通过电子化、数字化上网, 也不是所有文献都能上网, 已有的旧的文献是如此, 新的即将产生的文献也是如此。从技术环境看, 网络硬件与软件都还存在很多不足与障碍, 人们在很长期间内不可能完全依赖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从社会发展看,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拥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保留传统的文献, 保留传统的图书馆,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尤其是中国。从读者选择的文献信息服务看, 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图书馆, 从图书馆建设的现状看, 目前仍然是充满蓬勃发展的状态中。

三、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传统图书馆是以纸质载体为主其它载体并存, 它的复本概念和拒借率等现象不会消失;而数字图书馆则是全部以电子出版物和网上数字信息为管理对象, 它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 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 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传统图书馆馆藏和数字图书馆相比, 拥有绝对优势, 传统图书馆藏品历史悠久, 藏品种类丰富且藏品经典众多。但是传统图书馆藏品体积大, 占用空间多, 存储密度小也是不争的事实。数字图书馆可以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而且网络化的信息资源, 不存在复本和拒借率的现象。现今纯数字图书馆收藏不经出版的“原创”图书, 是数字图书馆是一大特色, 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是以物理的图书馆为中心被动地为读者服务, 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只能局限在一定的地区和在一定的时间段里为读者服务, 其服务渠道是物理实体机构, 如学校图书馆以及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书屋、书吧、流动书车等, 因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人数;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是开放型的, 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 它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 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 面向全球所有网民。它是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通过网络终端的方式查找信息, 网络可以把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带到用户的家里或办公室里, 能够同时存取许多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就是借助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智能型工作, 强调的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且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一天24小时为读者服务。

传统图书馆是通过采购、编目后进行流通和阅览为工作重心的;数字图书馆则以信息的收集分析、参考咨询和网络导航为中心, 图书馆员真正成为信息的导航员。传统图书馆管理员主要任务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传播, 成为社会文化传播的角色;数字图书馆时代的管理员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资源管理者, 而是成为信息采集者、管理和传播者。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数字媒介阅读或者叫电子式阅读, 数字媒介阅读的优点在于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 缺点在于容易产生疲劳, 不适合深度阅读。传统阅读又叫纸质阅读, 与数字媒介阅读比较, 它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它对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 对文化传承、整体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可以看出, 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不少, 它提供的服务不仅方便、快捷, 而且灵活多样, 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读书资源。但事实上, 不论是纸质, 还是电子化的形式, 其实都是信息的载体。一种载体很难一下子消失, 载体的存在和消亡都必须取决于社会对它们的依赖程度和需要程度。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有需求者, 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 只有本着为社会、为用户服务的态度, 图书馆事业才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冠强.数字图书馆管理理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6) .

[2]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8) .

亚历山大图书馆 篇8

一、明确建设发展目标

所谓建设发展目标,是指图书馆向何处发展的问题,具体包括本图书馆在同类图书馆中的地位以及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与项目、藏书体系、人才结构、设备设施和发展规模等图书馆发展方面的问题。每个图书馆都应量力而行,在认真分析需要与可能、规模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等各种关系后做出恰如其分、适合自身发展的定位选择,进而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其基本使命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的,其办馆建设发展目标应与所在学校建设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与项目、藏书体系、人才结构、设备设施和发展规模等图书馆建设发展各目标都要围绕学校需要和可能展开。如我校作为立足三明,面向海西的地方性高职院校,以轻纺、经管、护理为主要专业方向;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就业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办学规模定位是在校生6000人左右;其发展目标是办成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居全省中上水平的高职院校,我馆的建设发展目标和中长期规划都围绕着学校上述定位和目标确定。明确建设发展目标,是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基础,既指明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又不超越现实,保证高职图书馆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把握高职教育特点,建设特色馆藏

高职教育是培养基层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其课程体系对一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着力点是专业实践课程,加上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十分有限,因此其藏书建设应根据高职教育特点,不求各学科门类齐全,而是以专业性、新颖性、实用性为收藏原则进行文献资源收集,并依托学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展开。如我校重点专业是轻纺、经管和护理,对这些专业的图书文献资料收集要做到“齐、精、深”,不仅要大量收集相关的传统文献包括书、刊、报以及专业会议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资源,还要善于利用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关系相对密切的优势,了解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程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及时收集各种最新的、实践性很强的灰色文献,并开辟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特色资源库如实训资源库、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库、专业课程案例库、高职精品课程资源库、产学研合作资源库、实习资源库、就业资源库等,以形成特色馆藏。为建好特色馆藏,还须注意做好五个方面馆藏文献资源采选的校内信息收集平台:校部收集平台、系部收集平台、专业骨干人员收集平台、学生收集平台和流通统计收集平台。

三、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整个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关系到图书馆职能的有效发挥。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他们首先应掌握图书馆基本知识,对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对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有较好的把握,并掌握有分类学、目录学、文献学、情报学等基本知识;其次还应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这并不要求每个图书馆人员对所有学科专业都有相当了解,但至少对学校开设的某一主要学科专业相当熟悉,对某一学科专业的主要内容、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主要文献资料和基本工具书等有一定的掌握,以便能有针对性地为相应学科专业的师生服务,实现与教学、科研的良好对接;其三还应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普遍存在图书馆人员综合素质低、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提高其人员素质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解决方式一方面要抓紧图书馆人员的培训学习,加大培训学习的力度,通过在职进修、参与相关专业研讨班学习、短期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提高其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现代化操作技能,同时可根据业务联系和往来,聘请图书馆学专家学者来馆讲学、作学术报告,聘请相关软件公司和信息库的专业人员作业务和操作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及时充实图书馆相应岗位,改善图书馆人员的学科结构和层次结构,使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四、发展数字化信息资源,提高网络化服务水平

高职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也是薄弱环节,而发展数字化信息资源、提高网络化服务水平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高职图书馆资源需求增长与馆藏资源不足、馆舍面积偏小、经费预算不足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现代图书馆包括纸质文献馆藏、数字化实体馆藏和数字化虚拟馆藏三部分。数字化实体馆藏包括购入的磁带磁盘、光盘软盘、存入本馆电子存储设备中的电子图书数据库、期刊论文数据库以及视频库、试题库、精品课程数据库、应用软件等电子信息资源,虚拟馆藏则是通过图书馆网页链接的付费使用或免费试用的互联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源。高职图书馆应在引入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要加大数字化信息资源购置比例,并建立网上图书馆,提供便捷的联机检索和网上浏览服务,加强图书馆对网上文献资源的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把开发网上资源作为重要任务;要积极促进局域网、校园网与外界网络的连接,建立完备的电子信息资源导航系统;要建立和完善网上查询、网上荐书、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图书、网上电子公告、电子论坛、问题解答栏和意见箱等网上基本服务;要设立人性化图书馆门户网站,实现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如按照特定读者请求为读者提供定制化的WEB页面、信息栏目、实施查询代理等,以更好满足师生需求。

五、开展馆际合作,实施资源共享

亚历山大图书馆 篇9

一、建设重要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近几年, 手机已经成为除报纸、电视、电台、互联网以外的第五媒体。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手机读者直线上升, 2010年的手机读者超过10亿。第三代通信技术实现的今天, 以往文本信息的专递不再是简单的短信文本, 而被丰富的图、文、声、画并茂的文件取代。同时, 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开始广泛应用, 为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移动图书馆应用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移动互联网服务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的变化。图书馆开展的移动服务不但可以随时随地传输信息, 方便了读者, 提高了服务的效率。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手机服务的精准特性, 强化、提高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水平。由于手机具有双向交互功能, 读者可以用手机主动点播和定制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 使图书馆的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所以, 移动图书馆不仅是可行, 而且是势在必行, 也必将再次将现代图书馆发展推向更加广阔的领域。“掌上贵图”是贵州省图书馆在2011年10月20日开通的移动图书馆, 它是贵州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一个延伸, 读者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就能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取贵州数字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作为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之一的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深化应用项目, 它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资源利用3G网络、有线、无线通讯网络发送至读者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中, 实现读者异地借阅、随身携带、随时随地阅读的全新的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 为公众提供随时、随身、个性化、三网无缝链接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掌上贵图”支持各种手持设备、各类普通手机和智能手机, 支持IPAD和Kindle、具备上网功能的PSP、Mp3/Mp4、以及基于Android的移动终端等各类手持设备。

二、“掌上贵图”建设思想

(一) 设计理念

“掌上贵图”的设计是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要的任何知识来构建现代图书馆信息移动服务平台。

(二) 设计原则

1) 以需求确立定位。a.检索。检索是获取信息的基础。搜索的这个功能在平台上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将广泛的运用在基于元数据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引擎上, 并且在“掌上贵图”的平台使用。b.碎片阅读。碎片化阅读是移动终端使用的常用方式。“掌上贵图”的设计主要是为读者的阅读通过支持。2) 以技术支持选择。由于移动终端的多样化, “掌上贵图”的系统设计必须充分地考虑使用终端设备的兼容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使用的终端设备, 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使用设备的应用环境。3) 以体验引领功能。“掌上贵图”合理的页面布局方式、精心优化的操作流程让读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读者可以用最少的简易步骤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4) 以共享增强保障。“掌上贵图”把云服务架构共享体系潜入到该平台。读者可以在该平台上查找到本馆的馆藏文献、海量电子资源, 以及通过强大的云服务找到馆外其他图书馆的资源。5) 以空间满足个性。“掌上贵图”为读者设立了个人中心, 用以完成读者个人查询馆藏, 借阅馆藏、等自助服务。读者可以把移动图书馆变成一个自己的图书馆。

(三) “掌上贵图”的功能构架

1) 与OPAC系统的集成。使得读者在手持终端上阅读到传统的纸质馆藏文献。2) 与数字图书馆门户集成。使得读者在一站式的搜索引擎内实现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全文移动阅读。3) 与云服务体系集成。使得读者可以在除本馆外的, 其他馆的联合文献的检索以及传递。4) 构建读者信息交流互动平台。使得读者拥有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服务定制。

(四) “掌上贵图”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1) 解决移动终端在使用移动图书馆时ip限制的问题。“掌上贵图”平台在贵州省图书馆IP范围内设置了代理服务器, 为图书馆注册读者解决移动终端访问图书馆购买和自建的受IP控制的数据库资源访问问题, 使读者通过移动终端访问到本馆的所有的数据库资源。2) 将各种数据库界面转换为移动终端应用的统一操作界面。手机与计算机的使用界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数据商提供的各种数据库界面是否能在移动终端使用, 是目前的一大问题。通过移动图书馆平台, 可将各种数据库不同的界面, 在数据加密措施的基础上, 转换为适合读者手持移动终端使用的界面。

三、“掌上贵图”的工作原理

1) 发出请求。读者在搜索引擎框内输入检索的主题词等, 并将其请求发送到“掌上贵图”的平台。2) 搜索。“掌上贵图”平台将收到读者检索的请求发送到一站式搜索引擎内, 由此获得所需要的检索结果。3) 资源定位与调度。搜索引擎将读者需要的原文地址链接发送平台, 平台向数据资源库发出全文调度请求。4) 返回所要全文。资源所在数据库向平台返回所要全文。5) 全文界面转换。“掌上贵图”平台将数据库返回的原始页面转换为适合手持终端设备阅读操作的页面并发送到读者的移动终端上。6) 全文浏览阅读。读者利用“掌上贵图”提供的平台浏览、阅读、管理获取文献资源。

移动图书馆部署:1) 部署代理服务器。通过移动终端访问图书馆IP内的资源, 其实现的机理实际上就是通过类似代理服务器的方式完成的。其原理是, 在指定的ip范围内设置一台代理服务器, 在这台代理服务器上安装一套完整的移动图书馆平台软件, 通过平台就可实现4大功能:读者身份的认证、Proxy代理功能、页面转换功能以及资源探测分析功能。2) 服务器软硬件环境。移动图书馆所需代理服务器基本配置要求:服务器最低配置:2U机架式、CPU Xeon53352.0G*2、CPU Xeon53352.0G*2、内存4G、硬盘SAS146G*4;软件环境:操作系统:Microsoft2003或以上版本、SQLserver2005、Tomcat7、JDK6.0以上版本;带宽要求:10Mbps以上。

四、“掌上贵图”的特点与优势

1) 具备对已有图书馆应用系统的高度集成。2) 拥有功能强大的一站式搜索引擎。3) 集成了丰富多样的海量信息资源。4) 先进高效的云服务共享架构。5) 自由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亚历山大图书馆 篇10

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其本质属性和基本职能是一致的,都是社会文化传播、交流的中介机构,为社会公众保存文献并对社会成员进行文化教育[3]。所以,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都要以社会公众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对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整合的利弊得失的评价应以此为前提。

1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整合的益处

1.1 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播交流以及图书馆自身的建设

首先,整合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文献资源。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为迎接教育部的评估,对图书馆的投入相对都比较大,特别是近几年高校图书馆更是在图书藏量、设备数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次,整合使读者社会面扩大。通过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整合,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从校内扩大到本行政区域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因而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传播交流;最后,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读者群的扩大使图书馆面向更多的读者阅读需求,这无疑成为图书馆提升内部服务的原动力之一[4]。

1.2 促进本地区图书馆的业务规范化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分别代表了一种图书馆类型,一般具有相当的实力。高校图书馆其优势包括:(1)高校图书馆逐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而且学科门类齐全,是本区域藏书量的主体;(2)高校有一支高素质的开发研究专业队伍,这支队伍既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人才,也有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综合使用,有利于保证地方文献整合工作高水平持续发展;(3)拥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服务技术和设备,有最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实现了网络化管理。而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建设、社会读者服务等许多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所以,二馆整合是一种强强联合,有利于促进本地区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整合的结果是使本地区图书馆的业务模式,业务标准等走向规范统一,使资源共享更易实现。同时,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都与本行业系统有着广泛的社会、业务联系,从而使整合后的图书馆成为联系两系统图书馆的重要纽带。

1.3 改变了图书馆资金投入的单一模式,投入资金相对增长

二馆整合,图书馆建设资金由一方投入变为多方投入,接受社会捐赠增多,会使投入到图书馆建设上的经费相对增长。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社会的急功近利性,使每一笔投入都要有回报,往往资金投入有限。但是图书馆的投入效益是隐性的,对读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有的也许几十年后才会显露出来。正是通过潜移默化式的影响,提高了全体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从而发挥社会经济效益。

1.4 极大地改善了办馆条件,增强了图书馆的软实力

一个图书馆的藏书量越大和设备更新越快,固然可以提升图书馆的硬实力,也给图书馆的发展打好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注重这些硬实力发展的基础上,也同时需要注意服务质量的提高。图书馆的硬件实力再好,如果服务质量差,馆员的素质不高,也同样不会受读者的欢迎。事实上,有统计显示最吸引读者进图书馆的不是这种硬件设施,而是需要靠馆员的良好服务态度,否则这些硬件设施就只能作为一种摆设了,读者会敬而远之。图书馆整合的结果使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加大,图书馆内外业务交流频繁,馆员素质提高,服务内容多样化,图书馆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从而提升了的图书馆的软实力。

1.5 使高校图书馆取得独立的法人地位

在我国的图书馆管理体制下,高校图书馆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而公共图书馆可以具有法人地位,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使高校图书馆从管理图书馆到经营图书馆的转变,为图书馆在许多方面的发展获取了更多自由空间。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不论是在资源方面还是在服务方面,互补性强,公共图书馆可借助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提高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为扩大服务效益可携手公共图书馆。二者整合可概括为:一是有利于地方社会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二是有利于图书馆服务项目增多,服务层次提高;三是有利于馆员之间的业务学习交流,提高馆员自身素质。

2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整合的弊端

2.1 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主旨发生变化,不利于图书馆形成特色、专业藏书

由于读者群的社会化,主要是读者年龄群由单一年龄群转变为全体人群,读者职业结构由教师和学生职业转变为全部社会职业,读者的阅读需求不再单一化。一般来说,社会读者的阅读需求以娱乐消遣,精品时尚,时事政治、经济及农业技术为主,而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紧密结合科研需求和专业建设,研究型和专业性的藏书多。以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既要满足社会读者需求,又要进行专业建设,会使整合后的图书馆投入资金相对减少,不利于图书馆形成重点的、特色的、专业的藏书。

2.2 导致图书馆的分布在地域上不均

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一般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整合后使一些读者距图书馆的地理距离较远,不利于图书馆向全体社会成员推荐其各项服务。

2.3 会出现多头管理,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就此问题和一些同行进行探讨,大家众说纷纭,整合有整合的道理,分有分的理由。但通过以上的分析,作者认为在一定的地域内,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整合,合二为一,其总体来说其益处大于弊端,并且在实践上大家也在努力探索,但要处理好数据规范一致及业务衔接问题。

新的整合模式不仅要将高校图书馆和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而且要进行人员和图书馆服务等的整合,不仅仅是资源上的共享,更是文化上的重塑,这种整合是全方位的。我们要避免形式上的合,而功能、结构、形象上的分,避免合而不整或整而不合,而要使整合后的“新图书馆”成为一个新的完整的文化单元和知识机构[4]。

3 对整合后图书馆的工作设想

3.1 积极推进电子资源建设

读者需求的无限增长和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文献数量之间的矛盾会永远存在。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上,电子资源建设一次性设备投资大,但后期电子资源补充快速,价格较纸质图书便宜,发展电子资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2 积极开展文献传递服务

中国高等学校文献保障系统是由教育部发起的全国性文献保障体系,提供古籍影印本、建国前的各类报刊影印本、国外报刊等一系列普通图书馆很难获取的珍贵文献。图书馆可针对社会读者阅读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积极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是很有必要的。

3.3 合理开发馆藏资源,兴办和发展文化产业

充分利用图书馆取得的独立的法人地位,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可开展电子阅览服务、馆内复印打印服务、为读者提供小商品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科技查新服务、外文资料的翻译等有偿服务项目。同时积极促成济源市企业科技技术资料的购置资金直接投入图书馆,主要以集体读者证办理,由企业以年费形式(资料购置资金转移到图书馆)统一交纳,图书馆及时为企业用户提供优质服务。通过以上有效途径,充分开发利用了馆藏资源,促进了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拓展图书馆的资金来源。

3.4 管理上实行学科馆员制

实行学科馆员制,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加强了学术研究,有利于提高馆员素质。对学科馆员的可参照教学部门的学科带头人管理制度,实行年度聘任。学科馆员可以代表图书馆参加省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也可参与图书馆内部事务的讨论、决策,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对馆内外的用户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从其它高校图书馆的经验表明,实行学科馆员制容易出人才、出活力、出成绩。被聘为学科馆员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个人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的象征。

3.5 为职业学院的“工学结合”搭建平台,提升双师素质

针对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缺乏文献资料,员工培训缺乏场地和设备的情况,图书馆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文献保障,通过校企密切合作这个重要纽带,为职业学院“工学结合”搭建平台,把教师科研工作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图书馆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相关文献资料需求,将此需求提供给相关人员,从而引导教师从企业生产、管理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问题中遴选科研课题,进行科研立项及科研攻关,最后可将成果提供给企业。教师的科研与企业生产实践结合,提升双师素质[5]。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整合是一个新的工作尝试,它可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从校内走向校外这个广阔的社会空间,读者群体的重大改变使图书馆需要重新定位,制订相应的工作目标。对图书馆来说,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体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摘要: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无论是在资源方面还是在服务方面,互补性很强,公共图书馆可借助高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资源优势提高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为扩大服务效益可携手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空间。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整合的利弊进行客观分析,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图书馆整合是可行的,并对整合后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整合

参考文献

[1]史成玲.校市整合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以池州师专图书馆为例[J].池州师专学报,2006(3):139-141.

[2]贾军.地方院校图书馆与本地公共图书馆的合作[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2):14-15.

[3]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修订本)[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4]程卫东.城市发展与公共图书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3):46-48.

亚历山大图书馆 篇11

图书馆能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图书馆的功能很多,在收集、综合文献资源方面功不可没,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财富。一个人,当他走进图书馆,眼前的图书琳琅满目,他就会被激发起对文化的喜爱,他就会感觉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走进一所学校,作为一个文化知识传播者,要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如果条件允许,更应组织建立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自发地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经济情况如果不允许,可以到社会图书馆阅读学习。

图书馆开阔学生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长期以来,一般认为,在学校的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共识,和课本无关的无足轻重,其中隐含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学评价制度严重地制约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制约着教师教学实践的丰富与完善,自然也影响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实际上,经常进入图书馆,能很好地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会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快乐,燃烧起学习语文的激情,使教学同步相长。

丰富学校图书馆

一般来说,学校都拥有一定藏书的图书馆,同学们在这里借阅,老师在这里查找资料,这里是学习的舞台,是师生之间很好的一个交流的场所假以时日,自然受益良多。但目前,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资料的丰富程度,还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图书量不够,很多新的图书匮乏,因此,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鉴于此,学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征集个人藏书,相互交换,另外,还可以与邻校的图书馆建立联系,尽可能地丰富图书馆的资料,满足师生阅读查询的需要。

自行收集整理,补充图书馆收藏

一次,笔者偶然看到一份报纸,被其中的一篇连载文章叫做“慧人慧语”的所吸引,便拿到学校给同学们看,他们都特别喜欢,文章从形式到内容都别具一格,富含强烈的时代精神,同时兼具西方格言的幽默机警,“慧人慧语”以最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思想,而且所有格言充分发挥了中文可以两两对仗的特点,将当今许多热点问题用优美简洁的文句作了总结,把21世纪市场经济下如何学习、读书、做人、处世、谋生和发展壮大之道的奥妙写得趣味盎然,文采四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有很多的句子发人深省,让人耳目一新,推荐给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很多同学进行了抄录。

比如启示性的、立志型的、感悟型、劝人向善的、引人知足的、有关人生价值的等可谓字字珠玑,箴言比比皆是。类似这样的资料,师生均可自行收集整理成册,补充到学校图书馆收藏起来。图书馆收藏将会得以不断丰富、个性化,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图书馆的建设

如今网络发达,科学技术快速进步,数字化正成为一种趋势。单纯的依赖纸质图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当然更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的电子文献。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要尽量地延长开放时间,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并设立电子文献服务部,制定培训计划,就计算机基础知识、网页制作、介绍各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系统维护、故障的排除等进行培训,以提高在岗人员的岗位技能,适应发展要求,更方便地为学生为读者做出服务。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赵店子高级中学)

亚历山大图书馆 篇12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业务,比较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 是下一代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 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 数字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也是新形式下国际资源争夺的一个新领域。为此,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目前, 数字图书馆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1. 馆藏建设方面

(1) 馆藏内涵。传统图书馆强调“实体馆采集来源局限于书店及出版发行部门”;馆藏还局限于物理空间, 还是单一图书馆实体;馆藏范围以单一地点的图书馆或文献中心为限。数字图书馆强调“虚拟馆藏”;是以“读者”为中心;是动态实体收藏与虚拟收藏并存过渡;收藏对象多以电子文献为主;采集来源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多渠道、全方位面向社会直接采集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电子信息;馆藏延伸到网络空间, 实现了网络化资源共建;馆藏范围是由实体和虚拟两部分组成, 众多的“图书”不再孤立地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中, 而是永久性存储在硬盘、软盘、光介质之中或流动在信息网络上。

(2) 馆藏发展的目标定位。传统图书馆馆藏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收集用户当前所需要和将来可能需要的全部资料并在本馆加以存储。数字图书馆面对“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研究兴趣、经济状况”这三种变化的挑战, 馆藏发展将从根据用户的潜在需求收集资料转变为根据用户的现实需求提供信息。

(3) 馆藏质量的评价。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发展强调选书、书刊采访的质量, 所评价的对象是文献本身。而数字图书馆评价馆藏质量就应该是评价图书馆在整个信息环境中为用户提供的选择性信息存取能力。

2. 业务工作方面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印刷型图书资料, 与此相对应, 其主要工作是书刊的采访、整理、入藏、流通、阅览。数字图书馆的建立给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带来了极大冲击;以编目为核心的内部业务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逐步趋向萎缩和转变, 流通借阅为主的外部服务则为网上一体化数字式信息服务所替代;工作重心由以文献为重点转向以信息为重点, 强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业务职能由对文献的收藏变为对信息的生产开发;“馆藏”管理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范围由馆内延伸到网上空间, 技术手段实现现代化,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成为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新型业务部门如数据采集与整理、数据库开发、信息导航、系统安全维护、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支持等部门相继出现并全面代替采编部、期刊部、流通部等传统业务部门。

3. 馆员素质方面

传统图书馆对馆员素质的要求是图书情报理论和技能为主, 而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信息机构, 它需要运用大量的高技术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它对馆员的知识和技能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员不再是依附于图书的“图书馆里的职员”, 而是信息资源管理者、信息分析者、信息提供和传播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 并且应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员知识结构单一、能力普遍较低, 离数字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相距甚远。在新信息环境下, 面对各种新知识与新技术, 馆员应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 及时调整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既要掌握图书情报知识, 还要熟练运用电子信息技术, 努力使自己成为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二、数字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的继承和发扬

1. 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是寄生于因特网的在线图书馆, 虽然在信息资源传播与提供方面具有比传统图书馆大得多的优势, 但在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分类标引、知识产权保护、馆藏文献资源永久保存和图书馆借阅服务的文化氛围营造等许多方面并不具备与传统图书馆相媲美的优势。因此, 只能说数字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运作模式的“扬弃”, 而不是全盘否定。凭借技术平台方面的优势, 数字图书馆虽然已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魅力, 但作为一个需要长远发展的机构或实体, 数字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文献分类与编目、全面质量管理等许多方面还离不开传统图书馆理论原则的支撑。本质上, 数字图书馆并未改变其作为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内涵, 它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图书馆有着同样的目标、功能和社会属性, 它所拥有的数字化文献和所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只不过是对传统图书馆工作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是传统图书馆服务功能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因此, 源于传统图书馆实践活动的一系列理论、原则与方法仍然可以用来指导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工作, 如“服务至上, 读者第一”原则等。

2. 数字图书馆仅是图书馆在网络时代的代表形态之一, 不能涵盖当今图书馆进步与发展的全部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领域内各种个性化服务的深入开展, 必将出现多种图书馆形态并存的局面。除已有的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外, 还可能出现在线仿真图书馆、数字缩微图书馆、掌上袖珍图书馆、远程可视图书馆等各种新类型。其中, 数字图书馆可能在一定阶段代表着图书馆的主流发展方向, 成为图书馆的一种主流形态。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甚至在整个网络时代, 它都难以取代仍处于不断进步与发展之中的传统图书馆的主体地位。

3. 数字图书馆不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站在网络时代的入口, 断定初露端倪的数字图书馆便是图书馆事业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尚为时过早。纵观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史, 可以看到, 社会上每一次重大信息技术方面的进步都会给图书馆理论和实践带来巨大的震撼和推动, 进而形成一些新的图书馆学观点和实战模式, 但最终都无法使传统图书馆失去固有的、最根本的社会属性和组织方法。

三、结论

传统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基础, 传统图书馆给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信息资源组织的技术基础, 传统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人才基础。数字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环境, 如果没有传统图书馆的收蒧、分类、索引、共享、传递等, 在起步、维护、发展等各方面均需要巨大的投入。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发展了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服务空间和时间;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检索手段。数字图书馆具有传统图书馆所不具备的许多条件, 从而在服务手段、服务质量、提高信息的社会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比传统图书馆有了质的提高。因此, 数字图书馆在长时期内将与传统图书馆并存互补。

参考文献

[1]钟云志.我国数字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情报杂志, 2007 (12) .

[2]赵伟.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情报科学, 1999 (2) .

[3]阿依舍.网络下的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J].西藏大学学报, 2002 (3) .

上一篇:谈网站安全性管理下一篇:溯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