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学习模式(通用12篇)
整合学习模式 篇1
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合作学习模式提供了可能
目前,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协作学习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强调: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学生互相交流学习资源协作探究, 使学到的知识不断更新和补充。
信息技术加速了英语教学的现代化, 促使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更新, 催化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英语教师充分利用语音室, 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搜寻网址、查找资料, 极大地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质量, 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效应, 提高了英语教师的教研能力。此外, 英语合作学习模式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形成, 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2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模式及优势
英语合作学习模式是以信息技术理论为依据, 结合英语教学特点, 探索英语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最佳英语教学模式, 从而为英语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它的基本模式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
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 建立合作学习环境, 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探究、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这一模式具有许多优势:
(1) 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
(2) 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3) 可以凭借合作使学习者更好地构建对知识的理解;
(4) 可以培养学习者的搜集信息的能力, 增强学习策略, 提高交往能力。
3 英语合作学习模式下行动研究法
英语合作学习模式注重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有效整合,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教学方法。行动研究法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 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思;九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论探讨、形成策略、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搜集资料、整理描述、评价解释、修正计划。
例1初一年级英语作文教学
初一学生写作水平差, 教师难以批改, 学生写作水平很难提高。发现问题后, 初一教师让学生画画, 把作文用看图说话的形式写下来, 采用小组合作批改, 老师指导的方式, 评选好作文。此外, 教师还可以把每单元的范文扫描在网上, 每周二至周三在电脑室上一节作文课, 让学生在网上多读范文, 然后仿写、修改自己的作文, 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例2词汇教学
读单词、背单词枯燥无味, 而用行动研究法记忆单词效果显著, 印象深刻。教师让学生画图说单词;用句子来描述单词;做多媒体课件背诵记忆相关单词。在课堂上, 教师根据图片或第一个字母让同学们猜测单词意思、讨论用法、合作交流。
英语合作学习模式中行动研究法, 培养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促使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能力, 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4 英语合作学习的策略
(1) 加强信息技术学习
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资料, 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借助多媒体、网络来促进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理论学习, 加深了对行动研究法的理解。教师学生都从网上搜集许多素材, 这样丰富了师生们的信息资源, 激发了学生们协作学习的兴趣。
(2) 积极探讨教学活动
组织教师, 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讨, 经常在一起磋商教学, 采取教研讨论或外出听课的方式, 每次听课后共同讨论多媒体课件的结构以及如何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制作英语课件。
(3) 经常开设网络课
行动研究过程中,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把课堂教学作为主要阵地, 运用新课程的理念, 提出要做到“师生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 每人每月上网络课, 让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 师生协作探究,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求学生们课后上网搜寻有关课堂教学资料, 促使学生们动脑、动手。
(4) 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 帮助他们在电脑室从网上下载资料, 然后进行筛选, 选出有用的资料保存, 或推荐给全年级同学写作、讨论话题、阅读等。
英语教学中, 阅读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而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要见得多, 知识面广。我们在电脑室从网上下载资料, 下载优秀教师出的试卷或文章, 设计问答题及选择题, 并把它们放在校园网上互动查阅。学生们经过长时间的阅读训练, 做阅读理解速度快, 得分率高。初一学生写作能力差,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采用行动研究法, 多次循环, 让学生上校园网互动批阅。经过多次互动批阅尝试, 学生作文水平明显提高。
整合学习模式 篇2
分离式多种培训分开单独进行。
先行式目口一种培训先于其他培训。
Ⅲ后行式目口一种培训后于另一种培训。
Ⅳ渗透式在一种培训中渗透着另一种培训。
鉴于这种指导思想和心智培训的独特性、重要性,根据上述对培训所作的分类,本文以心智培训作为参照物,确定三类培训之间的实施模式。
分离式
⒈⒉单独进行,互不影响,
这类实施模式下各类培训项目之间各自为战,没有充分发挥相互间的促进作用,适合于企业只需进行某类单独培训。
Ⅱ心智先行式
→⒉,→→,→→,
这类实施模式将心智培训放在了首要位置,但忽略了各种培训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未能充分实现有机整合。
Ⅲ心智后行式
⒉→,→→,→→.
→→;→→,
这类实施模式将心智培训放在了次要地位,而且也忽略了各种培训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没有实现各类培训间的整合,因此也不属于培训的整合模式。
Ⅳ渗透式
这类实施模式中,各类培训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交叉进行,实现了培训的整合。
注上述→表示先进行培训再进行培训,旦表示培训渗透在培训中之意。
整合学习模式 篇3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我们构建了识字学习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阅读学习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习作模式等,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联系。本文拟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下学生个性化学习语文课的学习模式作一些探讨。
一、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识字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特别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课件)自主选择学习生字,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为此我们构建了“媒体激趣—自主识字—巩固运用—拓展延伸”识字学习模式。以《四季》的识字学习为例:
(1)媒体激趣: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秋天美丽的图片,地里的庄稼就是禾,而成熟高粱的颜色红红火火合起来,就是秋字,学生欣赏着美丽的图片,在这种情景中记住了生字,学生识字的欲望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2)自主识字: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汉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如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些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地记住这些字,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3)巩固运用:学生识字以后,为加深学生的记忆,借助于多媒体把识字与学课文融为一体,在学课文中识字,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运用所学的字词。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辅助汉字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多种识字方法,提高了识字能力。
(4)拓展延伸:学生认识了生字后,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利用有趣的儿童故事和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听一听,读一读,在听读中拓展了学习内容,识记了更多课外的汉字。
二、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阅读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构建了“媒体展示—情境教学—自主学习—拓展延伸”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阅读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创设情景—呈现目标—启发指导—激励求新;学生是:进入情景—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交流反馈。以《富饶的西沙群岛》学习为例:
(1)媒体展示:在课堂上创设“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样一个情境,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游览海底世界”,美丽的海水加之丰富的海域物产,唤起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产生移情效应,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和投入。
(2)情境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美丽富饶?西沙群岛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为什么这样说?打开“质疑问难”窗口,再请学生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对疑问进行归纳整理,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组织教学。使学生目标明确,学有所向,学有所法。
(3)自主学习:教师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导探究,以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利用BBS和其他同学、老师进行网上交流,最后再以个人和小组口头汇报加以补充。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将从网络资料库中了解到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图片和丰富的物产进行交流,既实现了第二次资源共享,又突破了三年级学生把话说具体的作文教学难点,使学生的学习实现“源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4)拓展延伸:设计“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延伸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你想更多地了解西沙群岛吗?课后让学生读读有关海洋生物的资料。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未来西沙群岛是什么样?在“我的留言”平台与同学、老师一起探讨,进行评价。
在这种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以“目标”推动学习,以“目标”贯穿学习,这样更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作文习作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开发和应用,教师创设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作文习作效率,优化了作文教学结构,促进了师生创新精神的发扬。为此,我们构建了“信息导说—自主习作—媒体评改—存盘上传”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习作模式。以《找春天》教学为例:
(1)信息导说: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优美,让学生讨论春天的特征,准备写哪些景物,继而构思自己的习作。
(2)自主习作:课堂中老师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灵巧的小手敲击着键盘,记录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3)媒体评改:学生完成习作后,老师指导学生欣赏体会、讨论修改等。并通过以不同颜色的修改,让学生进行改前改后的比较,体会将习作写具体的方法。
(4)存盘上传:学生根据例文评改,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定稿后让学生存盘并上传给教师,形成班级“习作集锦”。
在浓厚兴趣的指引下学习,学生学得轻松、自由,学生个性化学习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给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整合学习模式 篇4
(1) 语文课件展示课。将网上下载或自己制作的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展示, 让学生对照课件自主地学习课文。如:在学习《过秦论》时, 学生直接在网上观赏课件并欣赏笔者给他们提供的课件, 他们自主学到了古文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文言文知识。为了使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 有时候, 笔者给学生提供的课件是一个压缩软件, 让学生自己解压;有时候课件的执行文件需要将其拷贝到D盘的根目录下才会正常运行, 这些事笔者有意交给学生完成,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也能学习、巩固信息技术的应用。
(2) 背景知识检索课。这种课型主要运用在反映重大事件的课文学习时进行, 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让学生在网上检索曹雪芹的生平知识, 学习《杜甫诗三首》则检索关于“安史之乱”的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方案中所要求的“利用网络, 自觉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的习惯, 不断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 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知识丰厚、见多识广’的课堂教学模式”。
(3) 课件自主制作课。在学生查找大量的课文学习背景资料后, 笔者注意让学生把这些资料整理成课件, 变成自己的东西, 将信息技术课中学习的制作各种课件的方法运用到语文课堂上。如:在学习《归园田居》后, 学生制作了《我眼中的陶渊明》、《陶渊明的饮酒诗》等课件。学生制作的课件也许是简单的, 但他们都十分珍爱自己的作品, 全都拷贝到自己在网上建立的文件夹里, 有的还用邮箱或U盘拷回家去, 给自己的父母欣赏。学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课件制作方法后, 大有用武之地。今年的母亲节, 学校要求每班制作一份给母亲的电子贺卡, 笔者在班上布置后, 结果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制作了十分精美的贺卡, 我们班制作的贺卡多、构思巧、画面美。
(4) 基础知识训练课。在网络上也可以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 将训练题通过服务器发到每一台学生机上, 让学生自主地在计算机上做题, 既节省了时间, 又锻炼了学生打字的速度, 真正达到了“将两个半杯水倒在一起, 腾出一个空杯子”的目的, 实现了网络上的“无纸化”作业。有一次考试后, 笔者将质量分析也放在网络上做, 把题目发到学生机上,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答题思路自己纠正错误。这是在教室里进行试卷讲评怎么也达不到的效果。笔者还下载、制作了一些基础知识方面的课件, 如:修改病句、文言句式等形式的课件, 供学生自主学习, 以补充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方面的不足。
(5) 写作知识欣赏课。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鉴赏能力, 笔者把作文课也放到多媒体教室上, 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高中生写作的文章, 观赏网上发表的优秀习作,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通过以上尝试,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构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更提高了学习质量。
整合学习模式 篇5
提升教师培训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研训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师研训模式开展教师研训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在查阅福建省各县区中小学教师研训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长期从事福建省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实践,通过分析福建省县区中小学教师现有研训模式,剖析现有中小学教师研训模式的优缺点,探索出我省县区中小学教师混合研训模式,进而促进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师;研训模式;改革;创新
中小学教师研训模式是指为实现中小学教师研训目标而使用的方法或手段。我国中小学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使中小学教师尽快转换角色,促进专业能力发展,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成为了我省各县区教师工作的重点。
福建省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研训机构针对中小学教师研训的模式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县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县区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中存在质量不高、形式单
一、资源分散、团队建设滞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省内大部分县区还是沿用传统研训模式,无法充分整合各类研训资源,直接影响了县区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质量,为此,培训模式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笔者将以《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研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研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在分析、总结县区现有教师研训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省县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训新模式。
一、县区教师研训模式的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全省县区教师研训工作的年度总结材料,以及与我省县区教师进修院校长期业务合作中的总结和反思,归纳出我省县区主要采用的中小学教师研训模式:
(一)短期集中研训模式。它是目前各县区组织教师研训的主要模式,指各县区根据需要遴选本县区各层次、各学科、各类别的教师集中在本地或外地参加由教师培训机构或高校规划和组织实施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问题研讨等研训活动。
短期集中研训模式具有知识性强,理论性高的特点。其可按受训教师的层次、学科、类别和实际需求来设计研训方案、研训内容,针对性强。在研训中配合适当的实践性课程,研训后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缺点:一是此类研训模式费用大,特别是参加外地集中研训,导致其仅局限在部分高端或者干部研训项目中,对受众对象的要求较高,加之实践性课程及环节不完整,外地专家对县区教师发展水平的了解程度不高,在设计研训规划时很难针对县区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二是研训团队大部分是临时组建,研训的监督、管理、跟踪难度大,且研训生成性资源较为粗糙,往往以感想、心得作为最后成果,无法科学监测和评价研训效果;三是因集中研训时间长,部分骨干教师在参训过程中工学矛盾突出,研训在一定程度或成为参训教师的压力和负担,常常无法遴选出优秀教师参训,或者参训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研训;四是研训组织机构在研训整体方案策划时考虑各地平衡,研训内容和形式很难完全符合各县区教师发展需要,研训组织机构训后跟踪难度较大,研训成效和种子教师作用很难发挥。
(二)校本研修模式。县区教师研训机构发挥县级教研员和学校教研力量,以中小学校为基地,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需求,有计划组织教师进行学校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模式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本地团队的作用,节约研训经费,研修内容大部分贴近一线课堂,研训效果立竿见影,是一线教师乐于接受的研修模式。但此类研修模式由各校组织开展,监督和管理难度大,大部分县区校本教研长期流于形式,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很难介入其中。另外县区学科教研团队力量薄弱,校本教研缺乏引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即使有县区请专家补充力量,但因教研活动时间长,外地专家跟进力度也是极其有限。
(三)远程网络研训模式。此类研训模式主要依靠高等院校和专业研训机构搭建的远程研修平台,组织本县区教师进行远程研训活动。
远程网络研训模式形式灵活,成本低,覆盖面广,参训教师可以自主分配学时时间,打破研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程度解决参训教师的工学矛盾,适合大面积全员岗位研训和全员专项研训。我省在前几年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项目、心理健康全员培训项目和新课标全员专题培训项目中,远程研训模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教师和参训学员完全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和交流,研训质量监督与交流互动效果无法保证。虽然近几年研训平台技术不断更新,研训增加了许多技术控制环节,如看视频需回答问题等,但研训效果依旧受到社会极大质疑。
二、教师培训混合研修模式的运用
笔者长期从事福建省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特别是近两年在组织、管理福建省国培计划“综合改革”和“网修与校本研修整合”试点项目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对我省县区现有研训模式的了解和分析,反思我省县区教师各类研训模式存在的问题,认为高效的教师研训模式必须是以调动各层级教师“自主” “互动”“合作”为前提,合理配置各类传统研训方法,通过整体设计,混合使用各类培训模式,整合教师研训中各类资源,提高教师研训效度。我们把这类培训模式称为中小学教师混合研训模式。经过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适合我省县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的混合研训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模式。该模式已使用于国培项目,我省作为试点省份,已在九个县区试行过。这种研修模式是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推动网上研修与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把远程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可以解决传统远程研训模式中缺少线下交流互动,培训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也可以解决传统校本研修模式中缺少系统课程引领,及专家难以介入研修活动而导致校本教研质量无法保障的问题。
(二)短期集中研训与教师网络工作坊相结合的混合研训模式。教师工作坊是由名师或骨干教师在网络社区平台上搭建活动空间,引领不同层次教师线上线下共同开展研训活动的研修形式,它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可以在专家和参训教师间搭起沟通的桥梁,解决传统集中研训中专家在训后无法跟进指导的问题。在短期集中后,参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依然可以在工作坊中和专家一起打磨生成性资源,在专家指导下将研训成果应用于教学一线中。
(三)短期集中研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混合研训模式。各县区在开展全员教师岗位培训或者专项培训中,因涉及人数多、学科多,通常会选择通过远程研修模式来完成,但传统远程研修模式缺少学科骨干引领,缺少线下交流环节,效果不佳。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先进行集中研训培养出学科骨干教师,再利用学科骨干教师指导全员教师远程研修,并由骨干教师在网络社区平台上建立工作坊,引领全员教师进行线上线下校本教研活动。这种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地方专家和骨干教师力量,并能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全员培训的效度。
县区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式的变革需要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研训机构、中小学校共同协作。开展县区教师研训离不开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有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和政策保障,各类教师研训才能顺利开展。教师研训机构可以科学合理规划和组织实施研训项目,根据县区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协助开展县区教师研训工作。中小学校是教师研训的试验田,也是受益者,各级各类教师研训的成果需要在中小学校的校本教研中实验、推广,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三类机构只有相互协作,才能使我省县区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式顺利有效开展。
混合研训模式有力促进教师培训质量。从2014年开始,福建教育学院在承接各县区委托研训项目中开始试点混合式研修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晋江市委托学院承办的“晋江农村学科教师能力提升委托研训项目”为例,该项目充分地运用了混合式研训模式,福建教育学院、晋江教育局、晋江教师进修学校、晋江中小学校共同组织和策划研训项目。福建教育学院负责整体规划,并融合本地专家组建学科专家团队,晋江教育局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晋江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具体组织和管理,晋江中小学校负责配合开展校本研修。研训共一学期时间,分五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遴选学科骨干教师在省级和本地专家团队引领下开展混合式研修;第二阶段,学科骨干作为远程平台辅导教师指导全员教师进行远程研修;第三阶段,学科骨干教师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构建工作坊与专家团队共同开展示范教研活动;第四阶段,学科骨干教师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构建工作坊引领本区域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第五阶段,利用网络研修平台上教师工作坊生成的研修成果开展总结、展示和表彰。在此项目中应用了集中研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混合研训模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研训机构、中小学校共同协作策划及管理,以省级县市级专家团队引领县市骨干教师带动全员教师采取研训一体模式开展研修,把集中与远程,培训与教研,骨干研训与全员培训有机结合在一起,按总体方案设定的研训主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所有研训环节,生成性研训及教研资源永久留存在县、校网络社区平台中。此项研训项目将连续举办了三年,得到了晋江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研训机构和全体教师的认可,也取得良好的初期效果。我们将此项目的研训模式总结为“晋江模式”,“晋江模式”为我省推广、开展大规模混合式研修奠定了基础,我们将继续收集和整理“晋江模式”的经验和成果,提供给全省各县区参考和学习。
整合模式的防守软肋 篇6
我们的市场从不缺少机会,而缺少创造性整合资源的头脑。哪怕在现在这样的经济“冬天”。
同样的材料,你的企业构成的是“钻石”还是“石墨”,往往取决于经营者创造性整合资源的能力。整合能力是市场由“蓝”泛“红”的年代,企业最需要的一个核心能力,也是衡量一个经营者商业能力的标杆。所以,近年来“放卫星”的明星企业,绝大多数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把资源整合发挥到了极致。
但是,随着橡果国际、ITAT、PPG等一年多前还是绝对明星的高成长企业,正一个个出现颓势或危机时,我们发现:原来整合这种商业模式也是有三六九等的。
同样做整合,有成功如苹果公司的,也有整合到一半分崩离析的。其中的缘由是什么?让我们在“整合热”出现难得冷却的今天,对这类企业进行反思,从而找到整合的新生长点。
“出奇”未必制胜
归纳现在企业的整合模式,有沿着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整合的,如同ITAT的“铁三角”式整合:把商铺所有者、服装厂商整合在一起,ITAT主要提供营销服务,整合后的店铺获利多,三方就分得多,获利少,三方就分得少,可进可退。橡果国际也是类似:一方面大量整合各类产品的厂商,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整合电视资源。
此外,也有为了丰富自己的服务项目,进行横向整合的,例如:德国的沏宝咖啡不仅卖咖啡,而且还联合了大量厂商,以至于咖啡馆里也能够销售1800种时尚产品!
但是,这些整合商业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找到了好的市场突破点,如同一副谁都有的牌在手里,但是换个花样一打、找到更好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取得一时先机一样。整合商业模式的特点是容易出奇。可是“进攻”之外的“防守”该如何做?往往是这类企业的软肋。
据说拿破仑用兵有一大特点:总是骑兵呼啸而上,反复冲击、撕开对方的阵地,然后——下面才是关键的——步兵迅速跟进,牢牢地把阵地控制住,不然骑兵很难守住阵地。你可以冲击别人,别人也可以来冲击你。滑铁卢之役失败,战术上看就是步兵的缺失。
整合商业模式也是如此。ITAT、橡果国际、PPG都是“骑兵”迅速撕开阵地的典范,但之后怎样做?在更多仿效者的冲击下,如何强化自身的核心价值,以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如何控制成本,以赢得更多参与竞争的时间?另外,如何构建市场门槛,以减少外来冲击?以及是一味扩张,还是着力于先建立牢固的市场“根据地”?
这些都是目前整合商业模式中急需加强防守的薄弱点。
创造核心价值的支点
从近年神话般崛起的PPG的发展路径来看,确实曾经出现了非凡的市场震撼力——每天卖出一万件衬衫而迅速跻身全国第二大服装销售商,市场惊诧于“轻资产”这种新模式的超强杀伤力——生产环节几乎全部外包,而把重金砸到市场推广上,主要通过目录营销和呼叫中心、网站接单的方式来运营,而且把库存压到最低。
但整合后形成的“轻资产”模式,主要满足的是尝鲜性需求——PPG始终没有摆脱“重复购买率”、“推荐购买率”很低的困境。总不能指望“中国人每人买一件,企业就发达了”吧?一直到PPG资金链出现问题,也没有摆脱主要靠尝鲜性需求支持的困境,没能创造自己对顾客独一无二的价值出来。
整合,总需要个强有力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是切切实实地“创造价值”。
同样是整合模式,乔布斯打造的“苹果联盟”就是另一番景象:虽然不谙技术的乔布斯不断给研发伙伴提高要求,但即使对方很难做到,也会咬紧牙关和这个“完美狂”合作下来。这还只是苹果联盟在研发环节的整合力度,电信运营商、音乐公司、电脑厂商等等,之所以愿意被整合在一起构成排他性联盟,秘密在苹果的核心竞争力上——总是能够创造推动消费潮流的苹果冲击波。
或者说,苹果在不断为消费者创造惊喜,惊喜就是苹果整合模式中的核心价值。
没有核心价值的支撑,何以坐稳整合平台上的盟主?
延续生命的成本防线
整合的商业模式经常是“在别人的地上种自己的菜”,本来就是个难以控制成本的商业模式,所以在防守方面,整合模式往往在成本问题上出现薄弱点。
比如PPG的失利,与其说是资金链断裂、新的投资没有跟上,不如说PPG的经营成本问题直接导致了危机。PPG风头最健的2007年,同样做服装生意的阿里巴巴十大网商之一韩洪英,在一次讨论中欲言又止地质疑:“打这么多广告,PPG能挣钱吗?”身边其他人慑于当时PPG的势头,没敢接茬,但是从这两年PPG的发展来看,果然是应了同行的判断:PPG运营最火的2007年,市场推广费用达两亿多元人民币。PPG模式里昂贵的推广费用,侵蚀了其利润空间。
但是PPG的跟进者VANCL,在2008年的市场推广费用却不到2000万元,连PPG的1/10都不到。商业模式最大的差异就是VANCL定位在互联网销售上,而非PPG以电视和平面媒体为主的高成本营销方式。
分众传媒也是深受成本之压。仔细分析分众,从早年开始的融资过程,会发现分众从创业开始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成本高,现有的资金总是很快“烧”完。所以分众那么重视资本市场,是有道理的。液晶广告的成本,以及不断提高的楼宇、卖场的“买路钱”……在成本压力下,只能不断找到下家,才能维持整合。
如果说分众面对着什么基本矛盾的话,那就是物业、卖场们日益增加的提价需求,与公司资金之间的矛盾。就算一段时间里一分钱不挣,但是仍然要付出的开销是多少?这样的固定成本考量,决定着整合商业模式在时间维度上的生命力。
建立区隔墙与利润池
此外,如何构建市场门槛,减少外来冲击,更是整合模式面对的永恒命题。
橡果国际遇到的困境就是门槛不高,容易被复制。橡果老总曾感慨:“当你打了很多广告,教育了很多人这个市场很赚钱的时候,收获的却是别人,你不能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
“高筑墙”的同时,整合创新的企业要重视“根据地”建设,建立利润池,由小而大拓展。ITAT低成本的“铁三角”模式之所以近来频传危机,甚至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其主要原因是ITAT资金大量消耗在了扩张上,而没有耐心及时提升合作品牌的档次,建立稳定的利润池。
整合不是讨巧,靠整合创新占领先机时,千万不要忘记:谁也不可能什么好处都占了。四两拨千斤之际,往往也是商业模式的弱点暴露之时。管理
整合学习模式 篇7
2007年教育部颁布修订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指出,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程,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目前, 广东省G大学作为教育部新批准的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之一, 为提升教学效能, 正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改革, 并对课堂教学和网络化辅助教学的深度结合进行积极的探索。
从2011年9月起, G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大学英语开始采用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整合一体的“2+4”分级教学模式, 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每周分别为2学时和4学时。网络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虽已被不少大学采用, 但在外语类院校使用该模式教学的不多, 且由于各校的具体情况不同, 具体的教学实践也不同, 例如网络与课堂面授学时比例、分级教学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实施、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互补等, 这些也正是采用网络与课堂面授整合分级教学模式的挑战。本文以G大学一年级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为例, 论述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整合一体的“2+4”分级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理论依据和主要特色, 并分析该教学模式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提出对该模式的进一步构想。
二、整合一体分级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 从西方建构主义到中国式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可上溯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何克抗1997a) , 由于它能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近年来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备受推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学习是主动的, 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和真实情境的体验。何克抗 (1997b:75) 把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
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建构主义的引进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嬗变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然而, 王永锋等 (2007) 也认为西方建构主义没有能力完全胜任解决中国课堂教学问题的任务, 中国课堂教学问题必须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 按照中国人自己的方式寻求解决之道, 从而提出了中国式建构主义———“启发建构论”。它是一种主客观相统一、内外因素综合考虑的新型建构主义, 持有“主导-主体相结合”、“学教并重”的“启发建构性”学习观。由此产生的“启发建构型课堂”是一种多元化复合式的课堂, 其框架有五大支柱: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以“问题导向、真知建构、社群互动、情境参与、反思实践”为取向;“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与策略三位一体;以“启发式、建构性、创新性、反思性”为特征属性;突出“创新教育技术”的深层次泛在服务性” (王永锋2007:55) 。
启发建构论适应中国的教育情境, 是对西方建构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与完善。整合了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营造了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 把网络化学习和课堂教学的优势相结合,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有效地实现“启发建构型课堂”。
(二) 掌握性学习理论与语言输入假说
分级教学是按照学生语言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分班教学, 使用不同的语言学习材料、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习者, 采用不同的学习评估体系对学习者的学习做出全面的分析, 从而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分级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Bloom (1956) 提出的掌握性学习理论1, 其核心是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和足够的学习时间, 多数学习者都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教学目标分类是掌握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的精心设计是实施掌握性学习理论的基础性工作。分级教学在语言学领域的理论依据是Krashen (1985) 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中的i+1理论。其中, 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 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他认为人类只有获得
1掌握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最佳的教学和足够的时间条件下, 掌握学习材料的一种学习方式。
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 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 学习者就会无法理解, 如果输入的语言太容易, 低于或接近学习者的现有语言水平, 学习者就没有进步的余地, 因此只有提供适当的语言输入, 才能达到较佳的学习效果。分级教学将水平 (即i) 不同的学生分入不同的班级, 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学目标, 可以满足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需求,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整合一体分级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 层次化的分级教学
分级教学具有精细化和层次化的特点。根据学生入学时的高考英语分数及入学后参加的网络分级考试成绩1, G大学将全校一年级的大学英语分为三个层次班级, 每班平均人数为45~55人, 男女各占一定的比例。具体有一般要求的C班, 较高要求的B班和更高要求的全英班和A班2。
各层次教学内容各有不同:C班的学生主要是英语文化课普遍薄弱的艺术类学生, 两个学期分别采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和听说教程第一、二册3, 网络平台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学习系统。B班学生采用的是《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3和视听说教程第二、三册 (格林诺文秋芳2009) , 网络平台使用的是外研社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平台。全英班和A班使用的是《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李荫华、夏国佐2010) 和听说教程 (虞苏美、李慧琴2010) , 分别采用第五、六册和
1该考试难度相当于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水平。
2全英班所有课程使用英语授课, 其学生为非英语专业学生。
第四、五册, 网络平台使用的是新理念外语网络教学平台。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均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 特别是学生应用交际能力的提高, 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各有不同。C班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教师在进行课堂面授时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主, 教师在进行适量的语言输入后通过组织大量的课堂活动为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创设情境,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B班学生以掌握课文内容为主, 同时扩大词汇、句型量,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安排跨文化交际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全英班和A班学生由于自身学习能力较强,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进行引导和启发, 以任务型教学为主, 鼓励学生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 并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 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分级教学模式中的各个层次在教材选择、教学目标、评估机制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 从而使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水平的不同, 获得合适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 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整合一体的“2+4”模式
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具有互补性, 需要进行科学的结合。一年级英语基础课的周课时为6个学时, 在充分考虑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面授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 采用了整合一体的“2+4”模式, 每周2节网络自主学习听说教程, 4节面授同级综合教程, 以面对面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 以网络辅助教学为重要依托。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使学习朝着个性化和自主性的方向发展,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也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 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全面促进学习。
在三个层次均采用2∶4学时比例的基础上, 考虑到各级别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异, 同时允许各个授课班级进行相对灵活的教学安排, 如B班学生双周的自主学习课由教师根据平台学习内容组织口语活动并进行指导, A班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每学期36个课时里, 抽出8个课时进行相应的听力和口语策略面授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如果把学生利用平台课外自学的时间考虑进去, 此模式更为精确的表达应该是“2+4+X”, X指学生课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对学生每周在线学习时间的最低要求为70~80分钟 (相当于2个课时) , 在统计分析学习时间时发现, 50%以上 (全英班和A班70%以上) 学生的学习时间都可以达到100分钟以上,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四、整合一体分级教学模式的特色与优势
(一) 明确的教学目标
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整合一体的“2+4”分级教学模式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第一学期初, 各层级任课教师都会对本班学生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 包括学生专业信息、个人信息、英语语言信息、学习强弱项、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等, 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分析结果显示, 77%的学生认为英语听说是最弱项。虽然近年来中小学英语教学对听说越来越重视, 但是学生来源的地区差异造成学生入学前英语各项技能掌握程度 (尤其是听说能力) 差异明显, 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突出听说为主, 加大听力材料的输入, 对说既要求流利, 也要求准确, 同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实现阅读与听、说、写、译相辅相成。
(二)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 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Wilson 1995) 。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整合一体的“2+4”分级教学模式创设了这种学习环境。
网络自主学习所使用的三个网络教学平台均具有丰富的语言学习材料, 既包括文字材料, 也有视频和音频, 既有课内资源也有课外资源, 是复合型立体化的资料库。在这种学习环境里, 学生不再单纯依赖教材, 不再受制于课堂的学习时间, 知识的来源渠道得到极大拓宽, 而且由于材料的趣味性和可选择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提高。同时, 网络自主学习具有交互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何克抗2007:75) 。交互性包括人机交互, 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人机交互指学生在平台里进行听力练习、口语练习和自我测试;师生交互是指教师与学生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 如进行实时监控、网上答疑、作业辅导等;生生互动是指学生通过讨论区、BBS等讨论学习问题和进行交流等。自主性是指学生一方面能有效地执行任务, 完成老师的任务要求, 还能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 另一方面是学生能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 根据网络的学习材料和自己的学习需求自行制订计划, 主动进行知识建构, 按教学进度自我检查。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交互性和自主性, 使之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何克抗1997a:3) 。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不仅体现在网络自主学习, 也体现在课堂面授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采取任务法教学和引导式教学, 以“启发式、建构性、创新性、反思性”为特征。任务式教学遵循“任务呈现—协作学习—完成任务”三个步骤组织课堂,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务呈现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可行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明确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如陈述、模拟辩论、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戏剧表演等创设交际情境, 让学生通过交互方式积极参与课堂, 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最后完成任务阶段给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 让他们体会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并进行反思以改进不足。引导式教学一方面以语言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热点问题, 并探索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拓宽知识,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维转变。
(三) 多元化的评估机制
整合一体的“2+4”分级教学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估机制。采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课程总成绩的50%。教师给每一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对平时成绩进行记录。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和表现、在线自主学习、作业、课堂陈述, 各占一定的分值。形成性评估的内容是多维度的, 不仅关心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 而且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 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起到督促的作用, 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期末考试C班利用蓝鸽的网络考试平台进行机上考试, B班、全英班和A班采用试卷形式。各层次期末试题均包括听、读、译、写等题型, 考查范围兼顾课本内容和语言能力水平, 难度上体现跨度。通过多元的评估机制, 既让“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也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1。
五、存在的问题及对该模式的进一步构想
广东省G大学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整合一体的“2+4”分级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该模式的进一步构想。
首先, 在分级教学方面, 按高考成绩和网络分级考试成绩进行分级的标准不够科学。刘雅敏等 (2009:28) 的研究发现, 由于学生的听说技能和阅读技能发展不平衡, 以总分为标准的分级方法忽略了学生对不同技能学习需求的差异, 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 可以考虑按技能分级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的听说和读写技能分数把学生分别编入“听说”和“读写”班级, 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其次, 没有实现学生动态的流动制分级教学。目前的分级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 有利于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 确保了教学质量, 但是如果在学期末和学年末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 参照一定的标准, 对部分学生进行班级的调动, 如从A班降到B班或从B班升到A班, 则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今后还应该加强教学各部门的协作, 允许学生在不同级别间进行动态流动, 关于这样做的效果笔者会进一步开展后续调查, 另撰文叙述。
在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整合方面, 由于不同级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 相应地使用了不同的学习平台, 但是由于不同教材和网络平台的设计理念不一样, 统一采用2∶4的课时比例比较僵硬, 例如全英班和A班采用的是《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听说教程, 但是网络自主学习各单元内容主题与课本并不相同, 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 有必要从综合英语的4个课时里拿出一个课时对听说课程进行面授辅导, 从而实现课时比例的灵活组合。
在评估机制方面,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单一的教师评估。目前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都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评估, 这在单纯课堂面授的教学模式中有其合理性, 但是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里却有其局限性, 教师评估方式过于单一, 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 评估方式还应该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
六、结束语
浅析卷烟品牌整合模式 篇8
按照品牌整合强度的由弱到强, 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类型:多元化品牌整合模式、稳健过渡型品牌整合模式、母子品牌整合模式、一元化品牌整合模式。
(一) 多元化品牌整合模式
A和B是市场定位具有较强互补性的两个品牌, 同时两者又都具有比较好的发展态势和前景, 在此情况下, 对于A和B往往采用此种多元化品牌整合模式进行整合。湖南中烟的长沙卷烟厂和常德卷烟厂整合过程中, 对芙蓉王和白沙便是采用此种整合模式。
(二) 稳健过渡型整合模式
A和B是产品结构相当、销售规模差异不大、并且均有较好市场基础的两个品牌, 如果两个品牌共同发展, 在各自发展均无法在于其他品牌的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 往往集中发展潜力更大的A品牌, B品牌则主要承担维持市场稳定的责任, 并在A品牌还无法完全对B品牌进行市场替代前, 担负起防御任务、防止其他品牌抢占市场。浙江中烟的利群和大红鹰就可以归为这种发展模式。
(三) 母子品牌整合模式
A品牌的销售量数倍于B品牌, 但B品牌产品结构略高或相近于A品牌, 且在某些区域市场, B品牌甚至表现出强于A品牌的销售态势, 为了维持市场的稳定性, 往往采用母品牌子规格的品牌整合模式, 即B品牌作为A品牌的一个规格纳入到A的品牌体系之下。云烟 (福) 和云烟 (苁蓉) 便是这种品牌整合模式。
(四) 一元化整合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发生于规模较大、结构较高的强势品牌A和结构较低弱势品牌B之间。在品牌整合过程中, B品牌根据A品牌的发展需要, 逐年缩减自身销售量, 来为A品牌提供指标。一元化整合模式的结果将是B品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最终实现A品牌单一品牌经营的格局。笔者所在的深圳烟草工业公司的好日子和特美思就是这种发展关系。
二、国内卷烟品牌整合模式选择机制研究
(一) 国内卷烟品牌整合矩阵
销售结构和品牌规模的差异性是两个品牌选择不同整合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借鉴波士顿矩阵的思想, 结合中国卷烟品牌的发展现状, 以规模和效益导向为维度, 建立国内卷烟品牌整合矩阵模型, 对国内卷烟品牌实现分类。
国内卷烟品牌整合矩阵, 分成规模导向型和效益导向型两个垂直的坐标轴, 并依据不同品牌间的规模大小、结构高低共分成三大序列, 9个板块。第一序列是品牌整合主导序列, 由矩阵的右上角三个板块组成, 分别是 (高结构, 大规模) 、 (高结构, 中规模) 、 (中结构, 大规模) , 这一序列的品牌往往在品牌整合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第二序列是品牌整合被动序列, 位于矩阵的左下角, 三个板块分别是 (低结构, 小规模) 、 (低结构, 中规模) 、 (中结构, 小规模) , 在品牌整合中往往处于被整合的对象。第三序列是品牌整合过渡序列, 位于矩阵的对角线位置, 三个板块分别是 (高结构, 小规模) 、 (中结构, 中规模) 、 (低结构, 大规模) , 处于这一序列的品牌在整合中所处于过渡的角色, 会随着品牌整合的逐步深化, 最终退出市场。
(二) 品牌整合模式决策模型
品牌规模和结构的较大差异是品牌整合的两个主要推动力, 本文将这种源自品牌间规模和结构差异的推动力定义为品牌整合力, 品牌整合力的强弱是决定品牌以何种模式进行整合时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待整合的两个品牌之间的定位差异性和销售区域互补性对于品牌整合模式的选择也有较大的影响。定位相近的品牌间实施融合的难度较小, 在整合上更倾向于母子品牌整合模式;销售区域相同的品牌之间可替代性较强, 其采用的品牌整合模式更倾向于采用一元化整合模式。
根据上述分析, 建立品牌整合模式决策模型如下图所示:
在整合模型中, 品牌整合力是判断两个品牌以何种方式完成品牌整合的主导因素。品牌整合力主要体现的是整合的两个品牌之间相对强弱的关系, 由两品牌间的规模差异和结构差异所决定。品牌整合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不同品牌间的整合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动态的变化,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适宜于两个品牌的整合方式可能会发生不同。
三、品牌整合模式的利弊分析
不同的品牌整合模式各有利弊:多元化品牌整合模式的优势在于构成金字塔形的品牌体系, 有利于风险规避;同时多品牌便于实施差异化定位, 品牌形象更为清晰;其缺点则是企业营销资源分散, 令两个品牌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下面临更大的压力。母子品牌整合模式的优势是母品牌的实力和规模快速提升, 子品牌一定意义上得以保留;其缺点则是品牌定位差异引发母子品牌融合性问题, 模糊母品牌的定位, 令子品牌出现消费者流失的现象。稳健过渡型模式优势在于品牌发展重点明确, 维稳品牌在竞争对手和市场间构筑起屏障, 为重点品牌的发展提供支持;缺点则是维稳品牌在一定时间内分散了企业资源和指标。一元化品牌整合的优势是品牌整合彻底, 资源和指标等集中, 有利于强势品牌的做大做强;缺点则是面临的市场风险较为集中, 企业抗风险能力减弱。
各种模式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 只看能否适应自身品牌发展。在整合模式的选择过程中, 要从品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出发, 结合各模式的优劣, 选出最适合本品牌的整合模式。
摘要:随着国内卷烟市场竞争的加剧, 国内卷烟品牌发生了一系列的整合和重组。在这一过程中, 品牌的整合和重组往往遵循于某些特定的规律。通过对国内卷烟品牌整合案例的分析和归纳, 本文旨在对品牌整合过程中的内在规律进行探讨。
关键词:品牌整合,烟草
参考文献
[1]胡俊楠.品牌整合战略及品牌整合本质的探索性研究[J].科技与管理, 2012 (7)
[2]夏雪梅.黄山卷烟厂品牌整合及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5
物流企业整合运作模式分析 篇9
物流企业所涉及的技术和方法比较多。首先, 要涉及一些专业技术, 如包装技术、集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运输技术、存储技术、标识技术、实时跟踪技术、POS技术、计算机辅助订货 (CAO) 等;其次, 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 如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 (OOT) 等;网络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Internet、Intranet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等;另外, 信息安全技术与控制对整个物流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物流企业所涉及的管理方法有:有效的客户反映 (ECR) 、快速响应 (QR) 和电子订货系统 (EOS) 等。企业的运行究竟要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和哪些技术方法, 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整合。
一、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的有效整合主要包括:
1、业务过程的有效整合。
现代物流企业应该能实现对全部物流业务的管理。但目前, 我国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实现国际流行的物流网络设计、预测、订货管理等业务, 他们的业务一般仅仅局限于仓库存货处理、运输代理等局部业务。根据业务特点和所属市场, 将物流企业分为操作性的、行业倾向性的和顾客化的。操作性的物流企业是以某一项物流作业为主的, 具有成本优势, 单一业务服务水平较高, 物流网络和规模有限, 它的整合重点在于业务流程上各节点的有效衔接与成本优化。行业倾向性的物流企业是以特定行业为主的, 具有多相关业务的特点, 专业化程度高, 物流网络扩展性强, 整合重点在于作业能力和作业范围的合理确定以及网络信息的最优化利用。多元化的物流企业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 一般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网络规模, 整合重点在于实现业务的规模经济, 减少资源浪费。顾客化的物流企业面向的对象是专业需求用户, 它的个性化服务要求高, 整合重点在于充分考虑事前、事中和事后要素, 实现高水平物流服务。另外, 实施业务最优化的同时, 物流企业业务间的统筹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业务过程的有效整合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前提。
2、管理模式的有效整合。
现代物流企业应该充分整合社会上的有效资源, 这就要求其本身对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资源和系统软硬件进行整合, 借助技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上游和下游进行全面的集成。一个优秀的物流企业必须综合现有的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模式的有效整合:第一、要深刻领悟各个模式的思想和内涵, 要搞清楚各个不同管理模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差异。如:E R P、S C M、C R M等管理模式之间既存在着交叉性又存在着互补性。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而客户关系实现与客户双向交互式的信息共享是C R M的基础, C R M是ERP功能范围的外延。e-ERP的出现将传统ERP运作和电子商务市场结合。许多模式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第二, 不同的物流企业采用的不同的管理模式。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 对于操作性的和行业倾向性的物流企业可以从PM、E R M等模式入手;对于多元化的物流企业可以从E R P、S C M来入手, 结合业务流程再造 (BPR) , 实现管理创新;对于顾客化的物流企业可以从C R M入手, 充分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模式的选择与整合要依据实际, 有效合理。第三, 管理模式实施要有好的规划, 从易到难, 思想渗透在先, 管理实施在后。管理模式的有效整合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3、现代技术的有效整合。
物流企业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 提高仓储、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 使物流企业服务快捷、方便。现代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现代技术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技术越高不一定越好。一个物流企业, 应根据自身的技术需求和特点, 根据人员素质, 选择合理有效的技术, 加以有效的实施。同时, 要不断地了解和学习最新的技术。在整合过程中, 应当注意系统层同应用层的衔接配套, 解决好软硬件兼容问题, 注意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注信息的标准化, 实现自主开发和购买技术相结合, 数据库技术对于物流企业至关重要。有了基于先进技术的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物流系统, 物流企业的成功可能得以保障。
4、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与技术的有效整合。
在完成业务过程、管理模式、技术的有效整合之后, 从整体发展战略来讲, 必然要考虑实现物流企业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与技术的有效整合。一个成功的企业要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合理的组织、有效的管理和实用技术。只有在合理的组织基础上才可能有有效的管理, 组织结构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合理的组织结构就是为了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管理;技术是形成高效管理系统的保证, 只有先进技术作保障才会有高效完善的物流系统;技术革新将引起和推动企业组织变革;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体现, 企业文化的定位关系到管理和服务的有效实施。可以说, 企业文化的定位、组织结构的调整、管理思想的发展与现代化技术的进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通常来说, 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实施跨越式发展。对于没有条件的企业, 可以走改良式发展道路。对于基础条件较好尚存在问题的企业, 可以采用渐进式发展道路, 循序渐进, 逐步升级。物流企业应向供应链管理、网络化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方向发展。同时, 要防止重硬轻软、重建轻管、贪大求全, 要按部就班、稳中求实。
二、现代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整合的有效性分析
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整合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1、能推动物流产业的形成。
虽然第三方物流所占物流市场的比重不大, 但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当中, 有效地实现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整合, 也就是有效地推动物流产业的形成。随着业务不断优化, 管理模式的不断调整, 先进技术的不断更新, 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不断升级, 物流企业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大, 对物流企业的投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大, 自然物流产业形成步伐会进一步加速。
2、能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运作成本是
物流企业运作过程中最为关心的因素之一, 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的经济利益。通过实现有效整合, 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缩短业务作业流转和处理时间, 改善作业程序, 加快业务作业速度, 直接减少运作成本;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 从源头入手减少运作成本;可以发挥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 进一步减少物流成本;可以从整体上建立起节约物流运作成本的企业文化, 以实现费用浪费的最小化。
3、能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
目前, 我国物流市场需求比较强劲, 正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大好机会。通过有效整合, 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会越来越多, 服务领域也会越来越大, 服务质量会越来越好, 自然客户对物流企业的满意度会越来越高, 这样又进一步增加了物流市场的需求。
4、有利于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物流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 关键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企业效益才能得到保障, 而实现运作模式的有效整合正是为了增强它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能实现业务流程效率的有效提高, 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提高服务水平, 优化管理和经营, 帮助领导层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 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和份额, 从而实现持续的市场优势。
5、有利于调整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成败。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的有效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整个整合过程中, 企业会不断对原有战略提出改进, 甚至会提出新的发展战略。这个整合过程实际上在给企业找缺点、找问题, 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发展战略的调整是必然的, 也是必需的。
6、有利于支持物流企业的智能决策。
企业经营决策, 尤其是战略决策, 除了凭借个人经验外, 更重要的是掌握足够、正确、可靠、及时、全面和适度的外部环境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这种有效整合正是为了极大地改善信息的质量, 保证信息的数量, 加速信息传递的速度, 位访问和综合大量数据、信息提供集成基础, 提高数据分析的速度和灵活性, 来帮助管理者增强决策能力。
综上所述, 物流企业只有实现运作模式的有效整合, 采用LRP的思想, 才能达到快速反应、最低库存、有效管理、准确预测, 真正起到流通系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的有效整合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维林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整合模式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02期
[2]、李 笔 李沛强 《中国国际物流企业建立现代运作模式分析》《中国市场》2007年第32期
高校信息资源整合模式初探 篇10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着重强调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目前,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都已基本建成或初具规模,大批应用业务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许多问题我们将会遇到,其中一些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1 学校信息化存在问题
1.1 信息交流与共享不够
早期各部门的业务系统无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系统选用的平台、技术也不尽相同,使得各业务系统彼此独立,各业务数据信息不能相互共享,出现“信息孤岛”现象。此外,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用于纵向管理的软件系统众多,系统之间也不能互通,“信息烟囱”的现象普遍存在。
1.2 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协调
学校信息化建设,各学校都比较重视,但投入比例不协调,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普遍存在。至于对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积累的投入及关注就更少了。另外,由于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同,对信息化建设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极不平衡,造成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
1.3 组织保障乏力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各种关系,否则工作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时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进而导致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不遵循统一规划,出现不同水平层次的重复建设和改造,造成经费和资源的浪费。
1.4 信息资源积累意识淡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在学校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成立一支长期的相对稳定的信息化建设队伍,进行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种活动的信息积累,以保证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
2 信息资源整合模式探讨
目前学校的各个部门通常都有自己的业务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和业务处理。各个部门都持有自己管理的数据资源。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往往要人工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才能共享。随着业务系统数量的增加,这种共享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导致的数据不一致、不完整的现象非常突出。
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就是要实现跨网络、跨平台、跨应用、异构数据和其他信息整合应用的全面整合,跨越I T技术的各个层次,从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信息的管理和存储、信息的交换、信息的挖掘利用,到支持各种类型的信息协同、交互和共享。
信息整合模式是建设一个学校信息的基础框架,将现有各类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和服务应用整合到这个框架中,形成全校范围的共享数据资源中心。同时,保持各个现有业务系统的相对稳定。
信息资源融合整合模式遵循原则:
(1)保护前期投资
信息资源整合由于没有改变现有各业务系统以及各业务流程,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早期的信息化建设投资。
(2)保证各业务系统正常工作
数据信息整合只是将各个业务系统中用于共享的数据和服务应用进行整合,不涉及具体的业务流程中的数据和自身业务管理所需的数据,也没有参与到具体的业务工作流程中,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各部门现有业务系统的正常工作,减少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保证了项目的正常推进。
(3)限制建设项目风险
在对业务系统整合的过程中对数据资源流程和操作界定明确,将风险限定在信息整合建设项目本身,并不涉及其他应用系统。
(4)系统扩展性强
在整合的过程中采用分步实施的办法,按照整合的要求和标准,对条件成熟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因此要有很强的扩展性。
3 信息整合模式的基础框架
信息整合要充分保留原有业务和管理系统的独立性。它通过核心框架的建立,集成各个应用系统的共享数据资源,隔离具体的业务和中间数据,完成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积累和应用;整合各个应用系统的服务应用,隔离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为全校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信息资源整合的框架(如图一所示)主要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中心、统一信息门户、统一信息标准等。
3.1 统一身份认证
统一身份认证主要用于整合用户、角色和权限信息。对用户认证信息实现统一管理,对角色权限实现分级、分层管理,以方便各种应用系统的融合。各用户可以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在各种应用系统间漫游,无须多次确认身份,从而改变传统的各种应用子系统各自为政的身份认证方式,为在校园网内实现更高层次服务的提供可能。
3.2 共享数据中心
共享数据中心是对各个应用系统数据资源进行整合的中心。它可以通过ETL提取各个业务系统所提供的共享数据。提取的数据信息经过共享数据中心的分类、筛选等处理形成共享数据。共享数据通过权限控制可以提供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共享。共享数据中心平台是各类信息服务的基础。同时,共享数据中心还负责历史数据的产生和存储,形成数据资源的积累,支持数据挖掘应用。
3.3 统一信息门户
统一信息门户是提供集成各类应用、展现数据资源、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它与统一身份认证结合,提供单点登录;用于整合各种应用,提供通用的数据资源交流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呈现功能,给用户提供统一的个性化的服务。
3.4 统一信息标准
学校管理信息的标准化是整个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将来实现全校范围内和与外界进行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必要条件。所采用的信息标准必须和国家、教育部、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的信息标准相兼容。
4 用户意识的培养和引导
信息整合需要得到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在人们还没有意识或体会到信息化的益处时,应着重培养和引导用户需求,现在要逐步将用户的需求集成整合到核心框架中,完成应用的拓展。通过提供各种有力的支持,以应用和服务为基础,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5 信息资源的积累和应用
信息资源整合模式的框架中,共享数据中心是信息资源积累和应用的基础。学校信息化第一步就是要将各类资源数字化,逐步建设和积累各种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积累是运用适应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技术、组织和规范来持续提升信息资源应用水平的过程,使得在信息资源建设阶段积累起来的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学校在多年的建设中,逐步形成和积累了大量优势资源,如师资力量,教学教务、科研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等。充分地挖掘和应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对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综合管理工作等方面都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共享数据中心提供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存储、挖掘以及历史数据积累等应用的全部支持。
6 结束语
过去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多是“以系统为核心”,下一阶段要向“以用户为核心”的方向发展。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就是要通过集中的展示界面向用户提供聚合的信息,这不仅仅指在平台上固定展示一些业务子系统中的信息,而是要在业务子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资源整合模式就是将现有系统通过数据和应用整合的形式组织起来,提供数字化校园的综合共享服务,进一步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
摘要:本文概述了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信息资源整合的模式及总体框构。
关键词:信息资源,数据整合,模式
参考文献
[1]易菲,龙朝阳.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6,(2).
[2]彭洁,赵辉,杨青峰.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框架构建[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课程整合”开启多元育人模式 篇11
中关村一小:“全课程”育人实验
2014年秋季开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在一年级实施“全课程”育人实验:课堂上没有语文、数学教师,只有两位教师“包班”,负责全班所有科目的教学。课程变了,教材少了,连教室的讲台也拆去了,书桌高度降低了,空白墙成了学生的笑脸展示墙,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装帧精美的各类儿童绘本,随处可见的可爱玩偶,使用方便的收纳盒……很难想象,这就是一年级的教室,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温馨的小家。
开学第一课是学习绘本故事《小阿力的大学校》。绘本里融合了语文、数学、美术等各个学科的内容,目的是让孩子们像故事里的“小阿力”一样,说一说上学后的心情,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大学校”,看谁认识的朋友最多,最喜欢学校里的哪棵大树。“孩子们的兴致特别高。他们都举起小手热情地谈着在学校的心情,认真地画学校,说出来的话特别好玩。”教师王彦燕说,老师的情绪也受到了感染,各显神通,还对融合之后的课程进行了二次开发。
擅长科技的教师将七巧板、机器人引入了“小阿力的大学校”,通过摆摆、拼拼、说说、画画、认认等环节,把数学、科技、美术、英语等课程内容都融合在一起了。心细的女教师则把“穿珠链”变成了数学课、美术课。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她在淘宝上购买了形态各异的珠串,让孩子们在数珠子的同时,学会颜色搭配。 校长刘畅说:以往开学季,孩子们上课时肩膀都是耸起的,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说明孩子的内心很不安,对上学有抵触;可是今年,我看到了孩子们从内心洋溢出来的幸福。
课堂上,有的孩子用课文里学到的“一颗心儿比蜜甜”来形容自己找到新朋友的感受。有的孩子说到:学校就像走亲戚,还有的孩子要求妈妈给自己剪一个金葵花的头型,只因葵花是學校的象征物。“儿子变开朗了,说自己是男子汉,流血不流泪,甚至洗澡时都哼唱着校歌。他也不再抱怨上学要早起啦。”家长李萍说,而更让她吃惊的是,从不爱读书的孩子竟然早上起来,捧着学校的教材,读得津津有味。为了研制这本教材,学校投入两年的精力,过程艰辛、耗资巨大。正如教材开篇提到的:在这本书里,你会遇到动人的故事、多变的数字、美丽的汉字、可爱的字母、多彩的图画、迷人的音乐、活泼的运动,还有奇妙的科学。
校长刘畅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增强孩子们的心理安全感,减轻孩子们的负担,让每一个孩子爱上学,爱上学习。”英国利物浦一所学校校长苏·郝卡斯,至今还是一个兼教数学、逻辑、艺术、地理、文学等课程的全科教师。她认为:如果只教一门课,老师只会关注孩子在这门课上的表现,这会导致“割裂的评价”。
谢家湾小学:“小梅花”变出新意
音乐老师教数学,没有上下课铃声,没有统一的课间活动,多门课程融合成几门“小梅花”课,这就是重庆市九龙区谢家湾小学整合课堂。走进谢家湾小学,你会看到这样的课程“风景线”:数学课上,刚学了厘米、分米概念的学生拿起了尺子,开始量旗袍、做旗袍;音乐教室内,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吟诵起古诗词。学生们上午完成了“小梅花”课程后,下午则参加自由选修的社团活动——烹饪、剪纸、二胡、跆拳道、拉丁舞、航模……学生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谢家湾小学,随处可见“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的学校文化体现。“小梅花”是指语文漫道、数学乐园、英语交流、科学探秘、体育运动等课程,但从另外一个意义来说,学校里的孩子们也是“朵朵红梅”。学校希望孩子们按照各自优势去发展,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绽放光彩。
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与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一项人与课程的整合。校长刘希娅进行的这一更为大胆的教师跨学科整合尝试,也正是家长对学校课程整合的最大担忧所在。对于十多门课程简化成几门,家长们本就抱有疑虑。人与课程整合后音乐教师教数学,家长们当然不干。于是,很多投诉电话打到了区教委、市教委。为了化解家长的疑虑,学校邀请家长到学校试听跨学科教师的课,并承诺:“如果不满意,那就换回来。”刘希娅相信教师的才能,定会让家长们放心。杨必亮老师原本教音乐,课程整合后,主动请缨教数学。一段时间后,他教的班级与专业数学老师任教的班级相比毫不逊色。这充分说明了课程整合是完全行得通的。课程整合一段时间后,为了了解家长对课程整合的看法,学校专门作了一项问卷调查,3000多张问卷反馈中,表示对学校非常满意或满意的家长占到了98.5%。
校长刘希娅之所以能不怕阻挠、毅然改革,与她的办学理念是紧密相连的。在她看来,教育即影响,“六年”与“一生”之间,不仅仅是时间的联系,也是教育观念、教育技术、教育方法的内在联系。而在刘希娅“六年影响一生”办校理念的推动下,谢家湾小学教育教学因此变出了新意,变出了特色。
东营东凯小学:创设多元成长环境
“妈妈,今天我去二班上课了,认识了他们班的很多同学”“妈妈,我今天学做月饼了,中秋节我给您做月饼吃”“妈妈,老师说学习武术不是为了打败谁,而是为了健身和自我防卫”“妈妈,今天我学会了缝棉被,下次衣服开线我自己来”……这是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的学生告诉妈妈的学校见闻。从这些话语中,能感受到孩子们学习与生活的快乐有趣,更能感受到教室不再是单纯地学习书本知识的场所;学习也不只是演算枯燥的数字,更不是死背课文。
东凯小学实行课程整合后,上午落实国家课程的学习任务,下午安排两节50分钟的长课,以保障校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在师资方面,学校每学年投入近70万元,聘请社会上具有教学资质的老师。课堂采用校外教师主教、校内老师助教的管理方式。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课程菜单中选择所喜欢的课程,以走班的形式,找到自己喜欢的伙伴、教师、课堂,自由进行学习。这种课程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童年味道十足的体验活动中快乐成长。
“大人们最喜欢晚宴了。属于我们东凯小学的‘晚宴在下午开始了,而且每天都有!如果你在这个时间路过学校门口,一定会听见各种乐器奏响的优美旋律,那是我们的校本音乐素养课堂上传出的声音。操场上,你还会看到那些奔跑的、斗志昂扬的小小体育健将。”四年级(2)班学生李尧说,他把半日课程比作“晚宴”。
“很幸运,我的孩子能够在东凯小学读书。学校的半日儿童课程,为孩子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在尊重每个孩子个性的前提下,教会了孩子发现生活的美好。学校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孩子各种兴趣的‘游戏场所。孩子们在这里像花儿一样自然地成长,学习与人相处,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每逢入学季,我都会向家长们推荐东凯小学,因为它给予了孩子们宽松的教育环境,把小学教育还原成它本来的模样。”东凯小学三年级家长王鹏真诚地说。东凯小学把营建全新的教育生态,构建一所学生智慧成长的乐园,作为建设“文智课程”的主旨之一。“学校课程门类并非越多越好,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才是最好的课程。课程建设不能只做加法,还要学做减法,还给孩子一个启迪智慧的童年,为他们的多元化成长提供环境。”校长曹玉泮说。
校长曹玉泮表示:学校的课程重组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身心素养四个方面设置了學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指标,消除或弱化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科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体系、忽视学生自身建构能力的矛盾,初步实现了以综合课程全面培育学生整体素养的育人目标。
清华附小:“1+X课程”重大突破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从学生发展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和未来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三者融合出发,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联系的可以不断生长的学校课程体系,其出发点是为了改变分科教学将人的学习分割开来的弊端,而落脚点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成为更加完整的“1”。
这是一堂古诗鉴赏的公开课:张家龙老师讲授《咏鹅》,按照读、唱、演、吟四个阶段展开。课程开始,先由一名同学带领,在一曲婉转的古乐声中读《咏鹅》;随后,学生根据古诗的抑扬顿挫,即兴创作一曲《咏鹅》之歌并现场演唱;在课程进行中后期,学生通过演绎,情景再现骆宾王作诗场景,并吟诵《咏鹅》。张老师表示:本次课程课题为古诗鉴赏,因此,主要强调审美体验,课程目标也随之发生改变。他整合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通过歌唱、朗读、表演、吟唱、吟诵等多种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从而达到提高儿童的核心素养,学会审美体验。课后,有学生说:在第一遍跟读《咏鹅》时,三只鹅跳到水里,溅出三个水涡,一下子就理解了骆宾王觉得“好漂亮”的原因。一节课结束后,她看到的则是一群美丽的天鹅,体态轻盈地游水。
企业整合成本及其并购模式研究 篇12
一、企业整合成本要素
(一) 人力资源方面成本
一是整合小组成本。新企业 (指双方企业并购后形成的企业) 一般会成立临时整合小组, 实施整合计划, 临时整合小组的咨询费、差旅费、办公费、办公场地租赁费、调研费和其成员的工资费用是新企业一笔不小的支出。二是工作地点的变动成本。工作地点的变动通常是高级管理人员辞职的一个主要因素, 企业为了挽留他们会付出比较高的代价, 比如调动的费用、房产调整、调动补偿等等。三是解散和重新雇佣员工成本。企业并购不可避免地产生人员过剩和裁员问题, 在实行这个决定时要保证严格处理, 又要有同情之心。在这个过程中, 应给予被解雇雇员足够的派遣费和培训, 这一支出代价昂贵, 但也是必要的。四是员工薪酬调整成本。并购往往会使企业销售额下降, 一些企业为了保证其销售额不下降, 通常采用临时奖金计划, 即在原有的奖金基础上, 按照销售额的比例, 增加一定的额度。企业并购后, 工资水平倾向于提高。一方面, 企业变得庞大, 与原企业相比较, 会给高层经理人员支付更多的工资;另一方面, 新企业员工的平等待遇一般通过增加而不是降低工资来达到。
(二) 与有形资产相关的成本
这里的有形资产包括存货、建筑物、土地、设备等等。整合小组需对各项有形资产调查和估价, 并购往往会使存货增多、过时和企业停产, 可能会折价出售或废弃存货。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分析, 可能发现有些生产线或设备生产的产品已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 企业办公及仓库地点、大小或数量需要改变。这种情况下, 一般会发生以下费用:清理场地费, 所需新实物资产及软件的投资, 重新设计和安排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费用, 由于关闭或厂房迁移可能会失去一部分顾客或增加对顾客的运输及经销费用。IT系统在企业日常工作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并购双方企业都有IT部门, 且双方系统不相容, 就会在不匹配及调整期间发生较大成本。一方面保留两个可能带来较高的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可能是占主导地位的IT部门会在全面的整合之后得以保留, 而对另一方进行改造。
(三) 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成本
一是更改企业名称成本。企业并购会涉及到新企业名称问题。企业名称更改可能会对管理威力和企业价值有损害, 并且企业还必须为新名称支付一定的费用。二是品牌或商标。并购会使企业获得更多商标 (品牌) , 整合小组须对被并购方的品牌, 进行市场调研和估价, 对其客户群加以细分, 决定是放弃这个商标还是对其继续扶持。三是与流程改造相关的成本。并购双方的各项流程不可能完全一样, 往往会对企业流程进行改造, 有可能是在企业现有流程的基础上进行, 也可能是重新建立新流程, 无论是哪一种都要建立流程改造小组, 选择小组成员, 改造企业的信息系统和流程, 对相关的人员培训。
二、企业并购模式及整合成本分析与控制
(一) 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新产品开发费用、全国性的广告费用和企业的基础设施等价值活动的成本在很大程度都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产量或服务规模扩大, 每单位活动的摊销成本变小。因此规模经济是企业横向并购的成本动因。同时横向并购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势力、降低行业间的竞争, 使生产规模、市场领域分布和产品服务项目构成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制造部门、装配部门、维修部门、原料供应部门彼此间的关系和组织层级问题需要较大调整。由于部门合并、职能合一, 或者某些机构的取消, 横向并购会带来大量人员冗余, 而且很容易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 对工资、福利、保险等方面制度的调整更要慎重, 否则将会出现工人罢工, 因此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整合费用相对较高。横向并购中企业共享部门比较多, 因此, 新企业可以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共享空间。比如企业内部或部门内部的网络聊天室, 正式的则可以多安排一起培训的项目, 增进员工交流, 降低磨擦, 更早融合。另外, 各部门内部和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相应制度的统一都是整合的重点, 产品结构的选择将关系到企业命运。
(1) 与供应商关系的整合。新企业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力量增强, 可以实行国内外网上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 避免了我国企业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互相拿回扣的现象, 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材料成本和采购成本。对并购企业双方的采购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双方在采购上的优点和缺点, 吸收双方的长处, 其中, 相对供应商的地理位置是内部后勤成本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影响着转船运输、库存、交通运输和协调的费用。另一方面, 通过整合淘汰部分供应商, 选择具备参与企业前端设计能力的供应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企业高质量、稳定的货源, 还能降低企业的质量检验成本、开发成本, 缩短开发周期, 降低产品开发费用, 库存成本减少。
(2) 与销售商关系的整合。在横向并购企业中, 由于产品相似, 新企业的经销商 (无论是批发商、零售商或者其他中间人) 数量通常会减少, 但其经销产品的种类通常会增加。经销商比企业更接近顾客, 对他们的了解也更多, 如果与他们保持融洽和稳固的关系, 可以保证将产品以较低的成本及时投放市场, 而且能够获得较多的客户和市场信息, 节省市场调研成本。在并购双方企业中, 可能一方有广阔的销售网络, 好的营销方案和理念。那么新企业就应利用其优势对销售网络和产品市场进行整合, 对企业的营销人员进行培训, 实现营销能力的转移。
(3) 对产品生产的整合。横向并购企业双方产品比较相近, 所使用的原料有时也可以通用, 因此, 对双方企业可以通用的材料、材料的处理方式、加工时间长短、废料的利用及处理、有效使用率、是否方便运输等方面进行分析也是控制成本的方法。对于可以通用的材料, 首先应对双方企业及竞争对手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价值分析。其次要对材料的加工方式分析, 处理方式不同其性能及耐久性可能就不同, 所需花费的时间也不同。产生的废料是否对环境有污染, 处理成本哪个更小都是需要考虑的。新企业应采用综合双方优点的材料及材料处理方式。
横向并购企业双方会有相似的产品生产线, 分析生产线与原料、辅助用品和成品的摆放布局, 哪一种方式更能节省人力、时间, 有利于用品的存取, 哪一种方式更能减少产品的不增值活动。如果生产线不相同更要分析哪个生产线生产率高, 废品率低, 能耗低, 使用的人工和辅助工具少, 辅助工具成本小, 占用生产场地小。对生产线的整合还要本着共通化、共用化和简略化原则, 使相似产品能够利用混流进行生产, 这样可以得到生产加工、装配成本和固定资产投资费用的降低。在进行生产流程分析时, 尽量把共通的制作流程转移到前面, 制造个别产品的流程移到后面, 共通的制造流程可以通过机械共通、设备共通、工具共通来实现, 如果允许则可以发展成自动化;在类似规格的产品群、配件群的生产上, 分析它们的差异点, 进行产品或配件的共通化,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而且也可以通过分析差异点和共同点, 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
(二) 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是在具有纵向相关经济技术关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并购, 是指企业通过购并企业上下游企业, 形成从初级原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体系。它可在不同生产环节之间进行, 也可在不同经营领域发生。纵向并购有几种不同的并购模式:在生产领域内部, 在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纵向联系;在技术上有纵向联系的具有科研实力的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并购, 表现为生产领域与科研领域之间;存在生产与销售纵向技术联系的两个企业的并购, 它涉及到生产与销售两个领域。纵向并购可以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 降低运作成本;有利于技术开发;确保供应和需求;提高其他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壁垒。但是纵向并购也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难度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 企业资源相对集中, 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纵向并购企业必须考虑两家企业所经营业务环节的差异, 通过人员的整体性调整落实各环节经营业务的衔接。纵向并购企业尤其是紧密联接的生产环节企业间的并购, 新企业为了减少生产工艺流程、额外发生的不必要的成本, 一般发生的与设备转移、处置或重置有关的费用比较多。裁员发生的费用相对较少。虽然两企业处于相关的行业, 但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心不同, 流程长度增加, 误差出现的概率也会增加, 企业管理成本增加。
(1) 对侧重原料生产和产品销售企业的并购。对原料供应企业的并购使企业原料供应有时间和质量保证, 使企业有条件实施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方法 (比如及时生产法) , 不仅避免了由于原料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停产损失, 还可以减少存货, 库存成本降低。同时也可避免对手对原料进行控制而使产品成本升高的损失。产品设计好后其成本基本已确定了一大半, 变动空间比较小, 因此新企业可以抽调原料供应部、设计部、生产部的员工组成一个特别小组设计企业需要的原料、配件和产品设计过程中, 要对企业的环境、设备、工具等进行分析, 使企业对这些原料和配件的使用成本更低, 产品消耗的人力和原料最少。特别设计小组还可以与本企业相对比进行分析, 了解其它同类企业的真实情况, 针对企业类型生产不同的原料和配件, 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对产品销售企业的并购可以减少企业的销售费用, 避免分销商无端要求企业加大广告力度的广告费用支出。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占有率、不同市场的客户情况制定销售策略, 投放不同的广告。
(2) 对关联生产环节企业的并购。以经营环节延伸、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为主要目标的并购, 须整合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 对双方生产工艺的衔接进行调整。企业价值链中存在各种价值活动的联系, 有时改变其中一项活动的实施方式便可以降低两者的总成本, 有意地提高一项活动的成本不仅可能降低另一项活动的成本, 总成本也可能会降低。因此要分析双方价值链上成本形成的合理性, 双方价值链之间衔接的合理性, 能否使某些生产工艺平行运行获得效率或者减少生产工艺的步骤。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改进减少装卸费用降低运输成本, 充分利用从某个阶段挖掘出来的闲置生产能力。
(三) 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又称为多元化并购, 对处于不同产业领域、产品属于不同市场、其产业部门不存在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资源的并购。其目的在于减少其经营一个行业所带来的风险, 一直是大企业资源整合的一种选择。其可分为中心式多元化和复合式多元化。中心式多元化是指主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经营的行业相关度较高, 但不一定处在同一行业的购并整合。复合式多元化是指主并购企业对所处行业完全无关的被并购企业进行的资源整合。如果对各行业的投资回收期把握比较准, 多元化并购可使各行业盈利互补, 通过有序投资, 使企业生生不息、稳中求胜。在多元化并购下, 专业人员跨行业调整的可行性不高, 更重视业内人才留用和重组, 有能力的人也更倾向于离开。如果他们离职, 新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去寻找新人来填补由于他们离去所留下的空缺, 并且无法完全弥补他们离开所带来的技术专长, 与其他员工和客户的良好关系及对公司业务发展的了解等方面的损失。多元化并购可以使企业间得到更多的资金共享, 所以并购双方企业的资金流程整合是企业整合的重点。资金流程整合可以节约更多的流动资金, 降低负债, 减少资金成本。
企业并购的发生与企业战略相一致, 整合的实施也应遵循企业发展战略, 不能为了削减成本而削减成本。整合时间长短很重要, 时间拖的越长, 整合费用越高昂, 员工情绪不稳定造成的各种间接损失也越大, 资金时间价值使得并购交易的成本更高, 并购的协同效应释放不出来。不仅并购目的没达到, 还使企业遭受重创。整合成本中, 有些成本可以度量, 如生产、市场整合, 但有些成本却难以度量, 如文化整合、制度整合。所以, 本文没有对其加以研究, 显得整合成本并不完整。另外, 整合成本研究的价值是把它运用到实践中, 能够利用案例对整合成本进行研究是最合适的, 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案例。因此, 对整合成本的研究还需我们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珠明、赵永伟:《企业并购:成本收益与价值评估》,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整合学习模式】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总结10-0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体会06-17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 学习体会07-23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实践05-29
汉之星与小学语文整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5-30
整合医学模式10-14
资源整合模式06-04
学科整合模式08-05
行业整合模式08-22
财务整合模式分类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