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干预

2024-10-09

健康教育干预(精选12篇)

健康教育干预 篇1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内引起这约20%的作用, 主要决定因素时生活行为方式。本研究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3年的生活行为干预, 并进行家庭随访, 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男性55岁, 女性5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时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确定为研究样本, 诊断符合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 严重心、肾、肝功能衰竭等已不适合社区治疗康复的患者未列入。对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单盲分成干预组合对照组, 总样本为122例, 其中干预组62例, 对照组60例。两组样本在性别、年龄、病程、婚姻、职业、居住环境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观察方法

1.1 SCL-90项症状清单 (symptom checkist 90, SCL-90) :两组分别于研究初和3年结束后作一测评。

1.2 工具与检测

自编“家庭干预随访卡”, 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主要症状和体征、血压、治疗和特殊情况记录等。干预组每人发一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印发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作为自学教材。利用医院在各居委会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检测 (每周测血压1次) , 测压前患者安静休息10min, 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 取3次平均值。

1.3 干预方法

1.3.1 健康教育干预

两组每月有专家集体上健康教育课1次, 未能参加者做到及时补课, 要求在夜间起床千万勿忘“3个半分钟”, 即夜间醒来, 睁开眼睛后, 继续平卧半分钟, 最后再下地活动。

1.3.2 药物干预

根据两组患者血压情况, 轻度 (1级) 不服药, 入组前服药者停服;中度 (2级) 给予尼莫地平20mg, 2次/d或3次/d;重度 (3级) 加服卡托普利12.5~25mg, 3次/d或双氢克尿赛6.25~12.5mg, 2次/d, 试验期间如血压仍不能满意控制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而需改药者终止实验, 观察期间不用其他降压药物。

1.4 疗效评定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 并降至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mmHg, 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失访患者不纳入结果计算。两组一般情况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各项检验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 (非正态分布资料经对数转换成正态分布后再行t检验) 。并发症、病死率统计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降压效果

干预组61例中显效33例, 有效17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84.30%。对照组60例中显效16例, 有效23例, 无效23例, 总有效率63.12%。两组降压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0.001) 。

2.2 降压幅度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01) , 而二者之间的降压幅度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

注:入组前和3年后血压比较, P<0.001;二者之间的降压幅度比较, P<0.05

2.3 疾病并发症

干预组3年内发生脑、心并发症2例, 无1例致残。而对照组心、脑、肾并发症16例, 致残6例。3年后干预组死亡8例, 对照组死亡13例, 两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

2.4 两组SCL-90比较

入组前欲入组后3年比较, 干预组的SCL-90总分下降具有显著意义, 对照组的SCL-90总分略有升高, 耽误统计学意义 (表2) 。

3 讨论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 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管率、服药率和控制率, 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情绪紧张程度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显示, 两组入组前经SCL-90检测结果表明, 高血压患者中存在这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3年后SCL-90总分两组相比, 差异显著。家庭干预能帮助高血压患者和家庭自行妥善解决各种有关的心理应激问题、生活行为问题, 减轻痛苦, 减少并发症, 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家庭干预过程中, 一方面通过全科医师与患者保持经常性接触, 对精神紧张引起的应激起缓冲作用, 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对策, 防患于未然。因为痛患者亲切的交谈, 可以疏泄其焦虑或抑郁情绪, 所以心理治疗是无形的药物。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家属对高血压病知识的了解,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关性[1]。

高血压病是可预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即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减少食盐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可使高血压病发病率减少55%。这也提示我们尽早给予有效干预包括思想工作和健康教育对于防病治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成上生趋势。患者需要长期的甚至终身的治疗和支持, 规范服用降压药物仍是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 是导致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部分要价格昂贵时服药依从性差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采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利尿药, 小剂量联合降压, 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明显的疗效, 但是, 因为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差, 亦是该组3年后并发症发病率达57.38%的原因之一。选择有效、降价、安全的降压药物和规范用药尤为重要。同时, 在治疗和研究疾病上, 要重视心理和社会环境, 运用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 积极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3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患者教育。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药物干预

参考文献

[1]Baykal Y, Yilmaz MI, Celic T, et al.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alpha receptor blockers, heat blocks,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nd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on oxidative stress[J].J Hypertens, 2003, 21 (6) :1207-1211.

健康教育干预 篇2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疾病防治的重要环节,接受健康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最基本途径。完整的健康教育策略包含:政策干预、信息干预、人际干预、服务干预、环境干预。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及开展健康教育,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情况,主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干预措施:

一、政策干预: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禁止吸烟的规定,设立警示牌,对居民广泛开展控烟教育,做到办公室、会议室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努力落实禁烟制度,广泛开展健康讲座、咨询活动、宣传栏等形式,让我镇居民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信息干预:通过“爱卫月”、“科普宣传周”、“学习日”进行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通过健康教育讲座、社区标语、咨询、义诊、发放明白纸、宣传册等措施宣传卫生知识、“慢病”的防治等知识,为人们提供有益于疾病的控制及减少对自身健康不利的因素,以促使我镇居民群众掌握自我保健即自我诊治的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技能等,最终促使人们提前预防、远离疾病。

三、人际干预:通过好的社会现象,利用同社会示范、从众等社会心理现象,对人的行为进行干预。

四、服务干预:在各村卫生室为人民提供就近的免费的健康咨询血压测量、为艾滋病高危人群提供安全套等服务,以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为重点,广泛开展老年保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与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免费为老年人测量血压、血糖、血型等服务,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

五、环境干预: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农村居民环境的改善,积极参与农村的改水、改厕、绿化,为健康教育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浅谈鼻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 篇3

【关键词】 鼻出血 健康教育 干预

【中图分类号】R76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77-01

鼻出血是临床上耳鼻喉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可间歇反复或持续出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鼻出血又称鼻衄,多因鼻、鼻窦及其邻近部位局部病变、颅面外伤,以及某些影响鼻腔血管状态和凝血机制的全身性疾病引起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以鼻中隔前下区出血最为多见,尤其最多发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利氏区即利特尔动脉丛和克氏静脉丛。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的干预,帮助个人或者群体掌握卫生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我科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鼻出血患者,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使患者和家属对鼻出血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科学的自我护理方法,主动配合护理,从而达到了康复快,复发少的目的,现将教育内容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鼻出血患者,其中年龄28岁~85岁,平均56.5岁,除4例患者出现鼻出血复发外外,其余58例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2.1 分析原因 鼻出血原因复杂大致可分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两类,局部原因有外伤、气压性损伤、鼻中隔偏曲、炎症肿瘤等;全身原因有血液疾病、急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维生素缺乏、

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内分泌失调等。老年人鼻出血发病率略高过于成年人,高血压病、血液系统病变、鼻部局部病变等患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2.2介绍常规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鼻出血通过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DSA检查等),可了解出血部位、范围外,并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血运与颈动脉、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为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常用治疗方法有局部止血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止血治疗采取填塞法、烧灼法、粘膜下剥离、瘢痕形成法 、鼻内窥镜下电灼术、血管栓塞术、血管阻断术等方法止血对症治疗;全身治疗是使用止血药物辅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疾病的病因治疗。根据失血量而定,应及时输液,补充电解质,必要时输血 。

2.3 介绍常见的并发症 鼻出血难以控制,无论是来势凶猛的严重出血,还是经久不愈的顽固性出血,可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 影响主要有: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休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脑血管意外、窒息,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思想和认识上引起重视,从而配合治疗和护理。

2.4生活和饮食指导

(1)注意休息,减少探视,采取半坐卧位。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及床单位整洁,避免鲜花等物品存放室内,以免引发感染或者过敏导致喷嚏。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打喷嚏。

(2)进冷流质如果汁、牛奶、饮料、汤等,根据病情逐步恢复普食。多食用香蕉、西瓜、火龙果、富含粗纤维蔬菜、蜂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糖尿病饮食。

(3)给予心理护理,做好疾病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尽量放松心情,听轻音乐等,消除紧张情绪。注意保持开朗乐观情绪,避免焦虑急燥等不良情绪。

(4)伴随有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鼻出血患者,严禁食用活血管食物,如:人参、当归、鹿茸等,以免加剧出血。长期服用阿斯匹林者立即停药。继续按时规范服用降压药物。注意观察血压变化。

(5)因鼻腔填塞易口干,少量多次饮水。为防止口唇皲裂,可用棉签定时湿润,必要时涂唇膏或石蜡油。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勤漱口,选择合适的漱口水,如:氯替漱口液、生理盐水等,可有效预防感染。

(6)严重鼻出血伴随休克症状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l5。~20。,以可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部血液供应。做好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床上排便,防止昏倒或坠床。

(7)戒除烟、酒、槟榔等不良嗜好。

(8)头面部洁净时最好使用冷水。指导患者正确的沐浴方式,避免过热过久的沐浴,防止鼻腔进水感染,发病期间尽量采取床上擦浴,更换清洁衣物。

(9)给予患者鼻腔填塞相关知识宣教:鼻腔填塞物不能牵扯,拉出,如有脱出请叫值班医生处理;可预防性的服用抗过敏药物,如:凯莱止胶囊,扑尔敏片剂等,如要打喷嚏,嘱患者张口深呼吸,以免气流从鼻腔喷出将填塞物喷出;填塞物一般填塞48-72小时后按情况逐渐拔除填塞物;拔除填塞物后嘱咐患者卧床休息30-60分钟。

2.5 教会自我急救处理方法 若见到鼻血从前鼻孔滴滴答答流出来则不要慌乱,因为愈慌张反易造成病人紧张。此时叫病人半坐卧,放轻松,千万不要躺平或头全部后仰,因这样并无法评估病人出血的严重程度,且因血液会经鼻咽至口咽再吞入胃中,若大量咽下会刺激胃壁造成呕吐,不但增加病人不适,无法准确评估出血量,还易误诊为胃出血。以手指加压于鼻翼两侧往鼻中隔上方抵压,如此5-10分钟,大部份出血皆可控制。捏着鼻子用嘴呼吸,同时可在鼻根部冷敷。也可用棉花或者洁净面巾纸沾湿或沾云南白药,轻塞入流血侧。若流血频率较高,可用些无刺激性软膏或凡士林涂抹于鼻孔四周保养,并嘱患者禁掏挖鼻孔。如出血不止,立即就诊[2]。

2.6 出院指导 (1)注意劳逸结合,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度体育锻炼强健体质,如散步、呼吸运动。(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打喷嚏。(3)遵医嘱用药,尤其是高血压的患者要按时监测血压和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4)禁辛辣刺激性饮食,戒除烟、酒、槟榔等不良嗜好。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可用开塞露或者轻泻剂通便。(5)注意自我调节情绪,减少或避免情绪波动。(6)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避免用力捏鼻挖鼻等不良习性。防止鼻腔黏膜干燥。必要时使用滴鼻剂。(7)避免接触甲醛、甲苯、汞、坤等刺激性化学制剂,减少接触粉尘、花粉等易刺激鼻腔黏膜的物质。

2.7 预防措施

⑴禁食辛辣、刺激、易上火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牛肉、狗肉等,戒烟酒,以免滋生火热。多食水果蔬菜,如:火龙果、香蕉等,保持大便通畅。

⑵天气干燥时可预防性的往鼻腔里滴入油剂滴鼻液 ,如:薄荷脑滴鼻液。

⑶调节情绪,避免焦虑等不良情绪。

⑷戒除挖鼻、擤鼻及用力捏鼻的不良习惯,避免鼻部损伤

⑸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以免鼻出血的发生。

(6)预防季节性鼻出血可以从鼻腔“保湿”入手。当感觉鼻腔干燥时用薄荷油滴鼻,可以除去鼻腔结痂,保持湿润。将少量红霉素眼药膏挤入鼻腔,也能起到消炎保湿的作用。同时,天气干燥,患者要注意休息,少抽烟、少喝酒及少吃辣椒、烧烤等易“上火”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等。

3 討论

鼻出血是临床上耳鼻喉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对鼻出血患者的康复,减少再次出血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融洽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参考文献

[1]阴俊清.任丽燕等.83例高血压鼻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7

腹部手术患者健康教育干预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选择对象

选择本科室3年来, 腹部手术的住院患者共600例, 作为健康教育干预对象, 男491例, 女109例, 年龄最大72岁, 年龄最小5岁。

1.2 干预方法

对选择对象的腹部手术就诊人群, 开展不少于5min的健康教育活动。采取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法, 测试健康教育前后的有关知识和提高水平, 提升腹部手术患者的手术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 降低并发症。

2 树立腹部手术病人健康信念

2.1 心理状态

(1) 能表达自我感受 (向护士, 家属及同事诉说) ; (2) 对手术及治疗信心; (3) 对家属依赖; (4) 对医护人员依赖性; (5) 对出院后社区医疗服务信任感; (6) 参与制定术后恢复计划。

2.2 健康信念

(1) 寻求手术后康复信息的意愿; (2) 寻求手术后康复知识学习的意愿; (3) 寻求术后活动方式 (如早期下床, 功能锻炼) ; (4) 愿意接收各种手术康复功能锻炼。

2.3 健康行为

(1) 寻求控制疼痛的方法; (2) 伤口自我监测; (3) 定期有效咳嗽; (4) 主动早期活动 (床上, 下床活动) ; (5) 保持口腔卫生; (6) 沐浴, 更衣及上厕所 (病情稳定情况下) ; (7) 配合药物治疗计划; (8) 合理选择手术后营养食品的摄入; (9) 康复与功能锻炼。

2.4 制定规范的腹部手术病人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为使健康教育工作能达到科学化管理水平, 规范, 统一和协调护士健康教育工作, 促使健康教育有效进行, 必须制定一套科学, 规范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对保障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获取最佳健康教育效果, 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指导和管理作用。在制定腹部手术病人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标准的科学性, 系统性和标准性, 建立以健康教育“知, 信, 行”为理论依托, 以一般评价标准与具体评价标准构成系统框架, 以标准化的教育内容作为标准的主体, 经过不断的论证, 修改, 制定出相对完整的评价标准系体, 达到规范, 统一, 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调查资料表明, 护士认为制定的评价标准具有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作用, 评价标准的内容科学, 完整, 规范, 对临床有指导和管理作用。

3 术后指导

(1) 术后您将常规禁食、留置胃管、尿管、腹腔等引流管, 请您注意引流管勿压、勿折。我们会定时去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等, 在此期间, 我们会根据病情给您做口腔护理、会阴擦洗等护理。 (2) 术后会给您吸氧及保肝等治疗, 适量补充血浆和白蛋白, 以提高您的机体抵抗力, 促进伤口愈合。 (3) 术后平卧6h后, 我们帮您取低半卧位, 要避免过早活动, 以免引起肝面术后出血。 (4) 您要学会二次咳嗽, 即您深呼吸后用力将痰咳至咽部, 第2次将痰咳出, 我们将协助您翻身和拍背, 增加咳痰的有效性。如果疼痛可用双手挤压伤口两侧, 以减轻刀口张力, 减轻疼痛, 千万不要因为怕疼而拒绝咳痰。 (5) 我们可能会定期静脉取血复查肝功和各项生化指标, 以利于对术后病情的观察和治疗, 请您理解和配合。 (6) 在您排气拔除胃管后, 您可进少量水及流食。3~5d后可进低蛋白, 低脂肪易消化饮食, 我们会根据医嘱及时给您做饮食指导。

4 结果

健康教育前, 600例腹部手术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为26.5%;健康教育后, 知晓率为86%, 知晓率提高了59.5%。

5 讨论

在诊疗疾病的同时, 开展健康教育很受欢迎, 在调查意见一栏, 赞成者占98%, 护士在做该项工作时, 可以保证护理工作有序的进行, 降低人力、物力的损耗, 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 以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率[1]。本次调查说明, 对腹部手术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 干预后相关知识提高会十分明显, 对树立健康信念, 形成健康行为有重要意义。 (1) 如何提高腹部围术期健康教育效果。要保证腹部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 必须从认真评估病人及亲友的教育需求、心理状态入手, 选择良好的教育内容、时机, 运用可行的方法和技巧, 进行针对性教育[2]。 (2) 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及方法。腹部手术患者最佳的教育时机是在了解其教育需求及心理状态之后, 在患者身心情况良好且在手术前就开始进行。主要是在围手术期进行相关知识、注意事项讲解, 自我护理及配合指导。心理疏导对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促进病人康复有更加明显的效果。有报道指出: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比单纯的口头教育形式教育效果好, 在非治疗护理时间内的教育效果优于护理时间内的教育效果, 疾病缓解期优于疾病发作期的教育效果, 为此, 我们选择了多种教育形式、把握最佳教育时机、适宜教育环境进行教育, 特别是对低文化, 年龄大的老人, 采用反复多次地讲解、示范、现身说教等方式进行教育, 对有假肛、造瘘和带引流管的患者, 让病人或家属复述和演练, 使病人和家属完全掌握。

参考文献

[1]黄津芳, 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13~35.

卫生室新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篇5

2014年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行为干预是健康教育的核心,评价健康教育项目和工作的效果,主要是要看其是否使人们的行为切实发生了改变。要想改变人们的行为,必须找出人们行为产生、维持、消除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应考虑以下行为干预措施:

政策干预:通过落实影响人的行为改变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措施,对人的行为产生强制性影响和干预的措施。

环境干预:通过改变环境以促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或维持的措施。

信息干预:通过教育、传播、咨询等措施为人们提供有益于行为改变或维持的知识、信息,以促使人们形成促使行为改变或维持的态度、意识、价值观,掌握健康技能等,最终促使人们行为改变的措施。

人际干预:利用同伴压力、社会示范、从众等社会心理现象,对人的行为进行干预的过程。

组织干预:在组织机构内采取促使人们行为改变或维持的措施,如组织集体活动、改善人际关系,从而促成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或维持。

服务干预:通过服务的提供从而促成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或维持的措施,如在卫生室为人们提供就近的免费的血压测量服务等。

药物干预:采用服用药物,促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的措施,该措施一般应用于心理行为治疗方面。

本辖区内高发的慢性病有关影响因素很多,危险度依次为:口味偏咸、缺乏规律运动、吸烟、饮酒。作为居民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我卫生室将不断调整服务模式、疾病分类和服务意识、加强宣传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根据以上危险因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高血压、糖尿病及其致病因素以及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危险因素干预方面,工作重点应指导居民限盐、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规律运动。利用各种场所和条件,以宣传栏、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公众咨询活动、入村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让居民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慢病防治工作应列为社区医疗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三个环节”即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管理;针对“三个人群”即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入户、电话回访等方式,每季度随访一次,特殊情况随时随访,以指导其科学合理的用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依据社区诊断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为了我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得开展,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面深入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善不良生活行为,提高居民健康素质,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健康教育干预 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高血压;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95-02

高血压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且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最近研究表明,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吸烟、酗酒频率,促进低盐饮食,规范服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为了推动健康教育的开展,对某社区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的1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某社区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1999年WH0/HIS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55-76岁,平均68.5岁,病程2-26年,平均15.4年,其中35例一期高血压患者、29例二期高血压患者,16例三期高血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56-76岁,平均68.8岁,病程2-25年,平均15.7年,其中36例一期高血压患者、28例二期高血压患者,18例三期高血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高血压分期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高血压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用药教育

严格按照遗嘱进行正确药物治疗,这样不仅可以控制高血压患者病情,而且还能提高药物的依从性。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并告知患者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医护人员还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降压药,如服药方式和剂量等。此外,提醒患者服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一旦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入院接收治疗。

1.2.2心理教育

高血压患者需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出现过多的兴奋和激动现象,因为不合理的情绪变化有可能加快患者血管收缩,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尽可能躲避外界环境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心理刺激。可以为患者提供心理疗法,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境。

1.2.3饮食教育

帮助患者养成合理的饮食进餐习惯,有效控制血压的变化。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尽可能少的摄入脂肪,有效控制体重的变化。注重一日三餐营养均衡,合理安排饮食,多食用一些易消化的低脂食物,控制盐分的摄入量(<6g/d),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此外,条件允许时还可以多进食海带等食物,对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嗜好要尽可能戒除,这对于血压的控制是比较有利的。

1.2.4运动教育

适度、规律性的运动对于血压的控制尤为重要,所以要求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运动教育,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运动方式。一般以慢跑、散步和太极拳等为宜。运动锻炼不可过于剧烈,要注重循序渐进,如果患者出现眼花、头昏、胸闷等症状,应该立即停止运动。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低盐饮食人数、运动人数、酗酒人数、吸烟人数、规范服药人数以及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了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討论

高血压属于社区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病,很容易诱发心、脑、肾等并发症,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健康教育属于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其不仅可以减轻或消除相关危险因素,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患者自我监测、自主服药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性、针对性的临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明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社区高血压病健康管理和干预效果[J].实用预防医学,2012,5(6):124-125.

[2]应武,王彩梅,吴水华.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认识误区和健康教育干预效果[J].医药前沿,2013,2(8):94-95.

试析控烟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篇7

烟草传入我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烟草产量相当于世界第二大香烟生产国美国的4倍。1996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总吸烟率为37.16%,与1984年相比上升了31.74个百分点,开始吸烟平均年龄为20岁,比1984年的23岁提前了3岁。控烟的情况:1988年以来,每年无烟日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1993年全国开展了创建无烟校活动,1990—2000年全国控烟学术研讨会召开了9届,1979年以来政府发布有关法规、条例和通知22个,从1991年起逐步取消新闻媒体的烟草广告。近年来,全国开展了评选无吸烟单位、家庭等活动[1]。

2 对控烟对策的研究

2.1对医务人员的控烟对策

2.1.1加强医务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因医务人员是健康的倡导者,维护者和宣传者,对控烟及预防与烟草有关的疾病负有特殊的责任,但单纯进行吸烟有害的教育宣传,作用不会太大,重要的是教育他们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起到戒烟的良好带头作用。

2.1.2采取健康教育与行政干预相结合是开展禁烟工作的两大法宝。法国一位专家说过:“没有法律作保证,任何一种不良习惯都不会自行消失”[2]。许多人尽管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一下子却丢不掉,这种行为与认识分离的现象,在控烟问题上尤为突出,这就要求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用行政干预的手段来保证控烟活动的效果。

2.1.3加强公共场所的监管力度(如医院)。公共场所要有醒目的禁烟标识,在禁烟区要对违禁者给予罚款,提示人群对控烟活动形成共识,营造在公共场所自觉控烟的氛围,保证禁烟在真正意义上的实施。

2.1.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患关系,禁止病人向医务人员赠烟,从外部环境上为医务人员控烟提供条件。

2.1.5重视和加强女性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让她们明白,女性吸烟不仅危害后代,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对她们自己和周围人也存在许多潜在危害。

2.1.6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应积极创造条件,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压力,改善工作环境及医患关系等。

2.2对大学生的控烟对策

2.2.1对大学生应加强控烟的健康教育宣传。据有关报道,观看形象生动的(因吸烟引起的肺癌、心脏病、致畸儿等)病理标本和科普录像易被学生接受,这两种形式可择优纳入今后的控烟教育中。另外,建议将控烟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正式课程。

2.2.2加强学生社会心理研究。在吸烟的动因上学生大多存在侥幸心理,不少学生为了满足某些欲望,可以忽略一些健康问题,继续吸烟,也有人认为吸烟致病那是将来的事,且还不一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为提高控烟效果,减少新的吸烟者,必须加强社会心理因素研究,建立文明向上的社交方式,全社会支持建立更多的无烟区(特别是学校),限制售烟等。

2.2.3应重视立法的强制性效果。不少学者认为成功的干预计划应包括健康教育、立法和环境(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另外,让被动吸烟者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是自己应有的权利,控烟运动才会更有效果。

2.2.4对中学生的控烟对策。在中学生中,男生的吸烟率远远高于女生,所以,控烟干预的重点对象是男生,但女生也不容忽视。在学生中首先应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有研究显示[3],初次吸烟者有30%以上并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当他们懂得吸烟的危害后很容易放弃吸烟,故控烟工作应抓早抓小;其次,是帮助学生抵御香烟诱惑,使学生掌握在各种情景下处理吸烟压力的技巧,有助于增强学生信心;再者,就是要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列为控烟干预的重点。

2.2.5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在介绍烟草有害成份的同时,说明几点:一是某些权威性组织发布的重要数据,如WHO报告,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二是经科研证实,吸烟几乎影响到人体全部重要的组织器官[6];三是吸烟的危害是慢性损害过程,其后果长的可达30~40年才表现出来;四是吸烟对健康危害不大的观点是错误的;五是被动吸烟危害的严重性。

2.2.6烟草的社会危害:1993年我国烟草税利是410亿元,而吸烟引起疾病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为650亿元;1996年因吸烟造成的火灾占我国总火灾的10%。另据WHO估算,全球每年用于治疗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的费用高达2 000亿美元。

2.2.7吸烟率高的原因。据有关专家分析,吸烟率有增无减,一方面是由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远期后果一时还没被许多人所认识,另一方面是陈旧的风俗习惯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2.2.8戒烟的难度。据调查,吸烟者认为戒烟并不难的将近80%,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决心和毅力。

3 控烟对策的实施及效果

1997年,福建省控烟与健康协会、省卫生厅、省爱卫会联名致函该省百个厅(局)单位和全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提出加强控烟工作的5项倡议,并请赞同倡议的单位在回执上加盖公章,该倡议收到很好的效果。函件发出后1个月内,就有57个厅(局)单位和14个省属医疗卫生单位给省控烟与健康协会寄回了加盖公章的回执。福建省政府办公厅的回执是在收到函件两日内就以挂号件寄出,政协办公厅在寄出回执的同时,还由秘书处复印函件发至各处室,要求遵照办理。此活动不仅有效地促进了省直机关、医疗卫生单位的控烟工作,而且通过各厅(局)对各有关部门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此倡议活动,福建省控烟与健康协会在1999年和2000年又继续进行了两次,并把倡议函发向全省各地级市、县(市、区),其倡议对象增加了各类学校。3次倡议,接受的单位共达1 258个,其中机关单位860个,医疗卫生机构183个,大专院校18所、中专36所,中小学161所。据对57个1997年接受倡议的省厅(局)随机抽查20家单位发现,3年来能按倡议要求,在会议室实行禁烟并设立禁烟标志的单位达18家(倡议控烟前为4个)[4]。

此项活动之所以能产生这样明显的效果,一是福建省注意选择好的时机;二是5项倡议包括了切实可行的行政干预内容;三是控烟要点的宣传穿插于活动之中;四是采取了请赞同倡议的单位在倡议函的回执上加盖公章予以确认并在卫生报上公布这些单位名单的做法。这样做,容易在该省各单位人员中形成自愿自觉的行动,也便于开展控烟监督工作。

4 对控制吸烟的未来展望

4.1 政府领导,开展多部门合作

吸烟这一与慢性病密切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其形成的环境和个人行为的发生都会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控烟工作作为慢性病防制的重要策略之一,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是全社会都应关心和参与的系统工程。应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以卫生部门为主,开展多部门(尤其是烟草管理、教育和宣传等部门)的合作,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4.2 政策保障,营造控烟支持环境

认真贯彻执行现有的控烟政策法规,建立和完善有关控烟的政策保障体系,尤其要加强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毒害的立法和执法。通过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单位(企业、机关等)以及健康促进医院等活动,促进控烟工作的开展(如无烟学校、无烟家庭等),逐步在工作场所、社区、学校和家庭营造拒绝烟草和有利于戒烟的氛围。

4.3 立足社区,建设控烟骨干队伍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为主体,加强控烟知识的培训,逐步在社区建立起一支了解控烟政策、掌握控烟技能的控烟骨干队伍。在社区开展预防青少年吸烟,说服吸烟者戒烟并提供戒烟方法、消除社区环境香烟烟雾等方面工作。

4.4 大众宣传,普及烟草危害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其他可利用的宣传机会,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对不同人群普及吸烟和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的知识,不但要使青少年了解吸烟会对身体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而且还要让其知道烟草的成瘾作用,会对吸烟者今后一生产生不良影响。在对吸烟者宣传烟草对健康危害的同时,还要向他们介绍各种戒烟方法和有效的产品。

4.5 明确目标,加强重点人群干预

以吸烟和被动吸烟划分,明确不同的目标人群,开展不同的干预。要使将来社会人群的吸烟率有所控制,最重要是控制现在青少年吸烟,所以青少年是控制吸烟率的重要目标人群。而在青少年学习、生活环境周围的人群(如家长、教师、职员等),也是干预的重点人群。另外,对在医院就诊的病人也要进行戒烟干预。女性吸烟率虽然比较低,但从发达国家情况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女性吸烟率也逐渐会增加。因此要把妇女作为控烟工作的重要人群。

参考文献

[1]郭生贵.中国控烟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协会通讯,1998,4:12-13.

[2]云妙英,孙红平,高文静,等.1379名青年职工吸烟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2,15(2):71.

[3]张义芳,杜绍雍,赵悦.保护不吸烟者免受烟害[S].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1995.13.

健康教育干预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成都市设计院等社区中的腹泻病患儿看护人206名, 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其中干预组110名, 对照组96例。纳入标准:腹泻患儿看护人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1.2 方法

由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和大学本科在校生, 分期分批对干预组看护人进行儿童腹泻病健康教育, 强化看护人腹泻病防治知识水平。

1.2.1 方式

采用组织看护人观看专栏, 听小讲课, 看录像, 发给腹泻家庭治疗手册、母亲卡片、设立腹泻咨询点、专科门诊、电话咨询、电话随访等综合形式进行。

1.2.2 健康教育内容及评价标准

观察组讲解腹泻病基本表现, 即大量水样便、脓血便、眼窝下陷、口渴、发热、饮食差、尿少, 知道3条为掌握。讲解腹泻病家庭治疗原则, 即给足够液体预防脱水、继续口喂养、病情未见好转及时就医, 知道2条为掌握。口服补液盐配制方法及用量、母乳喂养的好处、腹泻病的危害 (即死亡和营养不良) , 知道1条为掌握。腹泻病预防知识, 指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不喝生水、洗手、使用厕所, 知道2条掌握。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和咨询, 分别在强化干预后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干预组与对照组看护人腹泻病相关知识及相关行为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年看护人干预前后腹泻病基本知识合格率比较

(见表1)

2.2 两组看护人干预前后行为变化 (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社区儿童腹泻病家庭治疗中, 对腹泻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增长, 知道家庭治疗三原则的占94.6%, 知道腹泻病危害知识的占99.3%, 知道腹泻病预防知识的占99.2%, 知道正确求医知识的占99.6%。因此, 在社区进行腹泻病知识健康教育是儿童腹泻病家庭治疗的重要支持手段, 尚需继续努力。

知识信息的普及及专业化使看护人腹泻病知识、行为变化均改变明显。与现代知识信息的普及以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有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信息渠道增多, 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 无疑对看护人的疾病知识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组调查显示, 2007年看护人的疾病知识, 行为均有明显增加, 行为有明显改善。

教育看护人专业带小孩知识, 这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走出医院, 走进社区, 关注腹泻儿童, 加强对腹泻病相关知识的普及, 促进看护人预防及护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腹泻病的发生率, 增进儿童健康。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社区腹泻患儿看护人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腹泻患儿看护人206名随机分成两组, 干预组腹泻患儿看护人进行腹泻知识教育和治疗行为干预等健康教育,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与咨询。干预前后调查两组看护人的腹泻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经干预后干预组看护人的腹泻病知识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关治疗行为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明显改善腹泻病看护人的知识、态度、行为, 有利于降低儿童腹泻发病率及病死率。

关键词:腹泻病,儿童,健康教育,社区

参考文献

[1]方鹤松, 魏承毓, 段恕诚, 等.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 1998, 37 (4) :239.

[2]唐智柳, 吕军, 董恒进, 等.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开展现状及社会认识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9:154-156.

健康教育干预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郭家桥乡山水沟村和金银滩镇金川村两个项目村作为调查现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两个村,留守妇女225人。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妇女发展情况等因素需与样本地区相差不大的原则,选择对照地区为吴忠市利通区郭桥乡清水沟村和金银滩镇灵白村,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两个村留守妇女共计200人。

1.2 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调查现场采取随机抽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年龄、学历、职业等)、对常见妇科疾病的了解程度、自我体检的频率、对乡镇卫生院组织体检的态度、卫生行为等内容。

1.3 质量控制

问卷调查的调查员由宁夏医科大学管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组成,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现场答题,现场回收。调查结束后,仔细核查调查所得的数据,提高每份问卷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25份,回收413份,回收率为97.18%,剔除13份不合格问卷,保留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为96.85%。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Epidate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表格和SPSS 11.5统计软件对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线调查时项目村与对照村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项目村留守妇女主要集中在26~35岁和36~45岁两个年龄段,这两个年龄段的人数分别占32.86%和37.62%。在文化程度方面,项目村留守妇女以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占52.86%,其次是小学文化程度占26.19%;在被调查人群中,未上过学的比例是14.76%;中专和大专及本科以上的人较少。从职业分类方面看,项目村留守妇女主要以农民为主,占30.95%,其次是在家待业较多。对照村留守妇女基本情况与项目村基本相同。

个(%)

2.2 项目村及对照村留守妇女对常见妇科病的了解程度

由表2可以看出,项目实施后,项目村留守妇女对常见妇科病的了解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完全不了解和了解一点的程度上分别下降了8.57%和10.00%。在比较了解的程度上变化最大,比项目实施前提高了15.23%,非常了解的比例较之前提高了3.34%。在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之前,对照村留守妇女对常见疾病的了解程度与项目村类似,实施后与项目村进行比较,比较了解的比例比项目村低10.42%,非常了解方面所占比例比其低2.44%。

2.3 项目村及对照村留守妇女体检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项目实施后,项目村留守妇女体检频率变化最大的是不参加体检的比例,比项目实施前降低了14.76%,其次是半年一次的体检频率比之前提高了12.83%。对照村与项目村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后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对照村半年一次和一年一次的体检频率明显低于项目村,而没有参加体检的频率为30.53%,大大高于项目村实施后的9.05%。

2.4 项目村及对照村留守妇女对乡镇卫生院组织体检的态度

由表4可以看出,首先项目村留守妇女对乡镇卫生院组织体检的认识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认为乡镇卫生院有必要组织体检的比例提高了12.83%,认为没必要组织体检的比例则下降了12.83%。其次在是否参与乡镇卫生室组织的体检方面,积极参与的比例由原先的53.81%提高到了78.57%,不参与的比例则由46.19%下降到21.4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前对照村与项目村相比,情况基本相同,实施后项目村情况明显好于对照村。

2.5 项目村及对照村留守妇女的就医态度

由表5可以看出,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村留守妇女就医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认为情况不严重没必要就医、情况严重也不去就医以及情况严重才去就医的比例较之前分别降低了8.09%、8.57%和5.72%。留守妇女有病就去就医的态度转变最大,比实施前提高了22.3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前对照村与项目村相比,情况基本相同,实施后项目村就医态度明显好于对照村。

2.6 项目村及对照村留守妇女卫生行为形成方面的基本情况

由表6可以看出,通过对项目村留守妇女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留守妇女健康卫生行为在注意性器官的卫生、经常使用专用的盆清洗下身、勤换内衣裤、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坚持避孕减少人工流产方面均有所提高。在项目实施前以上卫生行为都没有的比例占23.81%,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后降低到0。对照村与项目村相比,其留守妇女卫生行为明显落后于对照村。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人群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是一种无形的治疗和一项低投入、低风险、高效益的保健措施[2]。妇女发展项目通过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通过媒体宣传、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妇女进行健康体检、组织宗教人士对留守妇女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等方式,增加其对常见妇科病的认知,帮其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在科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提高其整体健康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被调查对象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到加强,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有效提高。本研究结果同时也说明,健康教育的开展实施使留守妇女建立了对预防疾病和维持自身健康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了健康责任感,促使其主动采纳健康行为,促进自我保健能力。

经过长期对项目村留守妇女进行健康教育,目标人群对常见妇科疾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受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回族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项目村留守妇女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卫生行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干预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4 建议

4.1 转变留守妇女学习意识,促进留守妇女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受经济水平和传统回族文化的影响,留守妇女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初中文化水平居多,接受学习的方式大多是被动的、消极的。在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其过去被动接受的方式,培养其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只有留守妇女主动参与到健康知识的学习中,主动获取她们所需的知识,才能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取得更加有效的成果。

4.2 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规范化的工作方式

针对回族地区妇女的特点,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经济水平等实际情况,开展多渠道、多形式、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活动。同时加大对留守妇女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把留守妇女的健康问题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使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持久化。

4.3 继续致力于卫生行为效果的干预

健康教育核心问题就是促使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对提高居民科学知识水平是理想的,改变旧观念也是有效的。然而健康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是较难的[3]。要联合大众媒体、社会团体、政府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各种力量,继续加强对项目区留守妇女健康行为的干预,将健康教育的理念、方法转化为妇女群众的普遍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健康行为的社会风气。

4.4 大力开展公共卫生妇女保健工作,建立妇女健康保障措施

加大对留守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普查防治力度,控制宫颈癌、乳腺癌等常见病及传染性疾病对留守妇女健康的危害;积极推动留守妇女保健工作,促进生育安全,提供从孕期到更老年期的综合保健服务,逐步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留守妇女多发疾病普查率;扩大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对妇科病筛查项目的覆盖面,对重大疾病的诊治费用给予适当补偿。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宁夏农村留守妇女在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前后的变化,以分析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现场调查,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接受调查的妇女经过健康教育,对常见妇科病的认知大幅度提高,在态度和行为方面有所改善。结论 健康教育是促使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一项基本措施,应继续致力于健康行为的干预,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高宁夏农村留守妇女整体健康水平。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效果分析,宁夏

参考文献

[1]齐力,张伯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1):81-85.

[2]江洪,李继华,傅兰英.农村留守妇女健康状况及健康需求调查-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4(2):611-613.

健康教育干预对女性STD的影响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20日~2014年11月30日在我单位门诊就诊的女性性病患者为对象, 经沟通交流自愿参与并配合调查随访, 直至完成整个过程者共有92例。92例均符合性病诊断标准[2]。疾病构成:梅毒68例, 淋病5例, 尖锐湿疣17例, 生殖器疱疹2例;文化程度:小学12例, 初中25例, 高中45例, 高中以上10例;年龄17~49岁, 平均年龄 (34.86±8.46) 岁。

1.2干预措施

1.2.1专业防治人员选定皮肤病性病门诊部、性病艾滋病麻风病防治科5名专业技术骨干为健康教育干预组成人员, 全为女性, 其中主任医师1名, 副主任医师1名, 副主任护师2名, 主管护师1名, 她们多次参加省、市健康教育专题培训, 具备良好的健康教育基本技能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及沟通能力。干预工作开始前, 又专门进行了规范化的培训。

1.2.2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在门诊健康教育室实行一对一服务, 力求患者就诊1次进行1次, 总体要求3次以上, 每次不低于半小时, 口头讲解为主, 辅以多媒体宣传片, 并发放江苏省疾控中心统一编印的宣传画册和自编的性病健康教育手册, 理论知识上有小测试、提问, 有直观的阴茎模型、安全套。注重与患者互动, 以增强效果。注重个性化教育, 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一样的方式和方法。如是由配偶传染的, 多讲传播的途径和规范以及治疗疾病和预防复发的措施, 如是性服务工作者多强调如何预防感染和传播及危害性等。健康教育内容应通俗易懂, 既注重系统性, 又突出重点, 从病因直至转归都涉及到, 突出预防和健康性行为这些重点环节。

1.2.3加强干预加强干预贯穿于治疗和随访的全过程, 每次面对面健康教育时, 都要详细询问患者上一次内容的掌握和行为过程中的执行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对预约没有及时来到健康教育室的, 主动对接, 甚至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 上门服务。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性病患者不仅存在躯体疾病, 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加强心理干预, 与患者建立平等、互信的医患关系, 使之放心的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 对减轻其心理负担, 积极配合治疗, 增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2.4随访门诊规则治疗疗程结束后, 每2周随访一次, 一方面电话咨询有关情况, 另一方面嘱咐患者定期复诊, 必要时专业人员上门服务, 持续3个月。

1.3效果评价性病防治知识测评由干预组成员集体讨论研究制定测评表, 共分2个部分23条, 即性病基础知识 (15条) , 行为执行情况 (8条) 。满分100分, 70分以下不合格, 70 (包括70分) ~79分视为基本合格, 80分以上作为完全合格。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测评, 测评均在无人干扰的环境下进行, 由专业人员认真审核把关, 确认合格后收回, 每张测评表由3名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评分确定。采用问卷测定要求性伴使用安全套的情况及选择性伴构成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描述统计使用χ2检验、秩和检验。

2结果

2.1患者对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合格人数由干预前的11.96% (11/92) 提高到干预后的93.48% (86/92) (χ2=122.65, P=0.000) 。干预前后患者性病知识知晓率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2.2干预前后患者选择性伴构成情况比较, 见表1。

2.3干预前后要求异性使用安全套的情况比较, 见表2。

3讨论

3.1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女性性病患者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健康教育、性教育是目前公认的有效遏制性病/艾滋病传播的一项战略性工作, 对性病高危患者开展性病/艾滋病相关疾病认知教育, 能促使高危人群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提高防病认识水平[4]。在皮肤病性病门诊单独设立健康教育室, 在患者就诊和随访的整个过程中, 坚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把健康教育与治疗疾病有机结合起来, 能有效提高患者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掌握率。病人在密切关注自身疾病的转归过程中, 对于防病知识, 会主动记忆、强化记忆。健康教育干预要持之以恒, 医护人员要有耐心、恒心、韧性,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少数患者, 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 对实施健康教育有抵触反感情绪, 对这些对象必须坚持不懈, 不厌其烦的反复劝导, 促其配合。健康教育要强调个性化服务, 尤其是女性性病患者, 她们的心理状态复杂, 要与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加强心理疏导, 帮助她们走出阴影, 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过程中, 实行互动和直观教育方式, 对患者防治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明显的效果, 每次健康教育前, 可以进行前一次的知识复习、提问、解答。直观模型要求患者每次都亲自操作, 工作人员对患者存在的问题现场指出, 促使其及时改正。通过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 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11.96%提高到干预后的93.48%, 效果明显。

3.2健康教育干预能促进女性性病患者选择性伴上发生变化

女性性病患者因传染来源不同, 在患病过程中所处角色不一样, 而表现出言行区别很大。一些年轻女性或性服务工作者, 由于缺乏防病知识, 对性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表现出无所谓、不在乎的态度, 她们的性关系紊乱, 有反复感染和同时感染多种性病病史。婚内 (配偶) 感染和无性乱史者, 因内心委屈, 自尊心受到伤害, 羞耻、沮丧、不安、绝望感表现突出, 而影响治疗的依从性。为此, 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干预, 辅以心理疏导, 对性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危害性、有效预防措施反复讲, 并对患者的接受程度、行为的影响及时客观评价, 最终达到尽可能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素, 使患者自愿采取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示, 患者在性生活时选择婚内 (配偶) 的比例从15.22%提高到40.22%, 婚外固定性伴选择的比例从22.82%提高到33.69%, 临时性伴的比例从29.35%下降至14.13%, 交易性伴的比例从32.61%下降至11.63%, 反映了选择性伴的构成上发生了显著变化。

3.3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女性性病患者要求异性性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

采取推广使用安全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是有效控制传染源和遏制STD/AIDS蔓延的重要措施[5]。由于女性在性关系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异性性伴是否使用安全套,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性的防范和安全意识, 因此变被动为主导, 要求异性正确使用安全套, 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感染。健康教育干预向患者讲解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此次结果表明, 异性不使用安全套由干预前的54.35%下降至干预后的6.52%, 每次均使用由干预前的9.78%上升至干预后的54.35%。

总之, 健康教育干预促进患者掌握性病防治知识, 提高防范意识, 形成健康的性行为, 可有效控制性病的蔓延和复发。此次项目研究没有设立对照组作比较, 以及健康教育干预对女性性病患者长期效用如何, 没有跟踪观察, 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女性性病患者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门诊部单独设立健康教育室, 由5名女性专业防治人员一对一进行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辅以影像及书面健康教育材料, 定期随访。结果 干预后患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 (P<0.01) ;选择性伴构成上发生显著变化 (P<0.01) ;要求异性性伴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干预前的9.78%提高到干预后的54.35%。结论 对女性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 可有效促进其了解并掌握性病防治相关知识, 从而提高防范意识, 养成健康性行为习惯, 降低疾病再感染率以及控制疾病传播。

关键词:女性STD,健康教育干预,健康性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性病诊断标准[S].2007.

[3]何倩, 曾翠, 肖春卫, 等.女性性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性科学, 2008, 17 (7) :9-11.

[4]李玲, 胡春华, 张春霞, 等.男男性接触性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9) :71-73.

幼儿行为问题的教育干预策略 篇11

【关键词】幼儿;行为问题;教育干预策略;心理治疗技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1-0012-04

面对幼儿的一些行为问题,如社会退缩、攻击、违纪、多动等,幼儿园教师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教师认为行为问题可能既不利于幼儿本人的发展,还会影响幼儿群体的正常教育活动,应该及时加以矫治。另一方面,由于学界对幼儿行为问题的研究还不充分,教师认为自己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去识别什么是幼儿正常的个性表现,什么是幼儿的行为问题,害怕自己在矫治幼儿的“行为问题”时扼杀了幼儿的个性,因此教师又觉得对幼儿的行为问题应顺其自然。认真考察教育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园教师在幼儿的行为问题尚不明显时多采用顺其自然的策略,而当幼儿的行为问题比较明显甚至影响到集体教学时,则会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处理幼儿的一些行为问题,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还有一些教师在面对幼儿的行为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因此,如何在不扼杀幼儿个性的前提下处理幼儿的行为问题,将幼儿的发展纳入正常发展的轨道,这是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教育技能。本文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视角,探讨正常教育生态下幼儿行为问题的教育干预策略。

这些教育干预策略基于这样一些基本观点:(1)行为问题的产生与教育息息相关,要解决幼儿的行为问题必须首先审视我们的教育,从改进教育的视角来干预幼儿的行为问题。干预的策略其实就是教育的策略,它有别于医学和心理学中的专业干预。(2)对于幼儿偏离正常的行为,我们应本着预防和矫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干预,以不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为基本准则。(3)我们应以生态的、游戏的、顺应幼儿发展规律的策略应对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

一、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

不少研究表明,儿童与托幼机构教师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它可以预测儿童的同伴关系、行为问题和日后的学业成绩。同时,师幼关系质量对课堂管理和幼儿的学习均有重要影响。“早期儿童研究文献中最为一致的观点之一就是,学习环境中富有情感并且是正面引导的方法能培养儿童的建设性行为。如教师良好的语气以及运用正面引导的方法来鼓励预期的行为,仅这两种方法,就构成了几乎所有学前教育方法所提倡的教师策略的关键。”〔1〕为什么师幼关系在幼儿的发展中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认知和情感是幼儿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建立安全融洽关系的过程既是师幼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幼儿发展认知能力的保证。其次,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他们与成人的关系从亲子关系过渡到师幼关系,师幼关系的品质决定了幼儿对他人和世界的基本认识。安全融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可以帮助幼儿形成乐群、合作、友爱的良好个性,这一过程正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最后,幼儿在教师那里获得的安全感,有助于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积极自在地投入学习活动。〔2〕可见,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对幼儿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至关重要,而且是幼儿开展有效学习的保证。一般而言,师幼关系的淡漠和恶化预示着幼儿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关注师幼关系,把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作为一种策略而不仅仅是原则和理念,这是预防和应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关键。这与罗杰斯的教育思想和心理治疗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借鉴罗杰斯关于关系建立的原则和策略来审视现有的师幼关系,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教师应注意:(1)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的行为问题,将幼儿的行为问题视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来应对。(2)坚信所有的幼儿都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责任。(3)尊重所有幼儿的选择和需要。(4)将教育的责任定位于“引导”而不是“教导”。(5)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幼儿的行为及其意义并给予适宜的引导。(6)重视良好关系的建立,将良好关系的建立视为教育者的重要责任。〔3〕

二、运用可操作的心理治疗技术

在营造良好师幼关系的基础上,有必要引入一些有效的、容易掌握的心理治疗技术,以提高干预的针对性。接触和阻抗是完型疗法的重要心理治疗技术。所谓接触就是通过各种感官与环境进行互动。接触的方式主要有七种:看、听、触摸、交谈、行动、微笑和品尝。完型疗法认为:“与环境的接触是个体成长所必需的,它是个体改变自己及其对世界经验的一种手段。一旦与环境相接触,变化便不可避免,因为个体会吸收、同化或排斥他所接触的内容。”〔4〕良好的接触是个体对身体感官的恰当运用,可使机体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以健康地表达情绪情感,自如地运用认知能力,表现出积极的心理状态和特征,如学习、思考、好奇、探索、交谈以及不同的情绪反应等。个体如果在接触过程中受到抑制、局限或者阻断,接触就会遇到困难,变得支离破碎而失去内部的一致性。为了获得内部的一致性,有些个体可能会以限制、抑制、阻断的方式削弱自我,使自己变得不那么敏感,从而限制自己的身体,阻断情绪的表达,抑制自己的智力。结果就是自我的日渐消失以及对接触能力的破坏,而这样的处置常常导致行为问题的出现。从这一角度看幼儿的行为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幼儿的“行为问题”比较怪异,但是这正是他们试图获得内部一致性的尝试。〔5〕例如,幼儿不善交往,只好通过离开同伴来获得自在感,以克服交往的焦虑和自卑,等等。行为问题的实质是幼儿通过各种减少接触的方法来减少不快。如果听之任之,幼儿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会逐渐减少,幼儿的行为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一味强迫幼儿接触世界,开放自我,又会增加他们的痛苦,加重他们的行为问题。因此,通过有效的策略发展幼儿的接触能力,使幼儿以适应的方式获得内部一致性,这是教育干预的重要策略。

安全感是良好接触的保证,教育干预必须营造友好接纳的氛围,使幼儿获得安全感。例如,创设游戏环境,将幼儿自然地引入游戏,就是一种接触的策略。然而在接触过程中,一旦幼儿遇到麻烦,感到悲伤、担忧、焦虑、恐惧或者愤怒时,幼儿就会防护和限制自己,将自己包裹起来,抑制自己,并且阻断良好的自我表达,这就是接触过程中所遇到的阻抗。当幼儿出现阻抗表现时,教育者常常感到比较棘手,会产生沮丧和焦虑情绪,甚至会放弃自己的努力。事实上,阻抗表明幼儿在接触过程中虽然存在问题,但它同时也提供了许多值得重视的信息。首先,阻抗是一种幼儿自我保护的方式,它反映了幼儿的生存状态;其次,阻抗是幼儿能力达到极限的一种信号;再次,阻抗是一种能量的显示,当阻抗出现时,幼儿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等;最后,大多数幼儿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阻抗与自我保护,这是正常的反应。〔6〕由此不难理解,幼儿在接受干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阻抗现象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教师要认真分析阻抗的原因,及时调整干预对策,避免直接、武断、盲目地对待幼儿的阻抗反应。

三、将幼儿从游戏情景引入真实生活

有一定行为问题的幼儿交往能力有限,对真实的互动缺乏兴趣和信心,常常会遭遇交往的失败。例如,退缩的幼儿会更加退缩,有攻击性的幼儿可能会诉诸武力。游戏可以象征的形式使互动变得有趣而自然,营造出一种像戏剧一样的充满幻想的愉快氛围,从而吸引幼儿克服或忘却恐惧。游戏也可以“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但是,游戏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因为它的形式是象征性的,“缺乏和真实世界进行的真实互动,幼儿的个性和思维会被局限在一个高度形式化了的、抽象而单调的象征性的世界里,他们的智慧会因被剥夺了现实世界的养料,从而失去在众多矛盾和冲突中建构升华的可能性”。〔7〕

我们曾对社会退缩幼儿进行过干预。我们从真实与象征性的维度分析了游戏的特性,将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和积木游戏分为不同的层次。表演游戏的象征性功能更大一些,而积木游戏的真实性更强一些。我们尝试利用不同的情境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减少幼儿的退缩行为。

我们将提供故事作为象征性中介,以取代直接的训导和讲授,这是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和兴趣的。但是,如果仅仅提供虚构的故事,可能会使幼儿的兴趣停留在欣赏和娱乐的层面,不能自然有效地引发出观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行为。因此,在设计游戏时,我们先用虚构的、幼儿比较熟悉的故事引发幼儿初步的兴趣,然后利用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游戏调动幼儿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并以同伴和教师为中介进行游戏示范。实践证明,这样既可以维持游戏的愉悦性,又可以避免幼儿因能力所限而产生畏惧和挫败感。同时,在幼儿的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后,我们又组织幼儿开展娃娃家游戏。教师不再帮助幼儿分配角色,而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由他们自己想办法加入同伴的游戏,或利用积木创设一个真实的、需要分享和合作的游戏情境,教师进行适宜的干预。于是,幼儿从纯粹的象征性世界逐渐进入真实的世界之中,从而较好地发挥了不同情境的教育价值,解决了幼儿兴趣、学习和能力之间的矛盾。

综上所述,当幼儿能力较弱时,象征性情境一般不会引发他们的紧张情绪,幼儿可以在以享乐为主的游戏中进行初步的学习,能力得到些许提高;而后可利用真实和虚构两种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巧妙示范促进幼儿进一步学习。在幼儿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后,可将幼儿带入真实的世界中,用真实的矛盾和冲突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智慧,以实现真实的互动,巩固和发展幼儿的能力。这样做,既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能避免蒙台梭利、皮亚杰以及某些学者所说的象征性世界的局限。〔8〕

四、进行弹性的行为塑造

对幼儿的行为塑造可以通过标记性表扬和同伴中介两种策略进行。

“标记性表扬”指的是以一种非常特定的方式表扬积极的行为。其特征是强化积极行为,表扬具体行为,而不是泛泛而谈,且表扬逐渐符号化、特定化,旨在对具体、积极的行为形成有效的强化。在使用标记性表扬的同时,教师要采用选择性注意—策略性忽视的策略,即有意忽视不恰当的行为而积极关注恰当的行为。〔9〕这既是一种有效强化,也是一种积极期待,既能激发幼儿的恰当行为,也能预防幼儿的不恰当行为。更为重要的是,标记性表扬是对幼儿特定行为的表扬,不是“好孩子”、“你真棒”之类的泛泛而谈。因此,教师对幼儿值得鼓励的行为一定要及时表扬,让幼儿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表扬,教师的期待是什么,自己应该怎样做。在当前的学前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只注意到标记性表扬的即时性和趣味性,却忽视了它的针对性。结果,幼儿只希望得到红花或彩纸这类东西,却不明白受到表扬的原因,从而失去了标记性表扬的本意。

“同伴中介”的主要作用是发挥社会化同伴的示范作用和协助作用。社会化同伴可以为有一定行为问题的幼儿提供观察学习的榜样,帮助他们发展交往行为,丰富交往经验,并为其提供情感支持。社会化同伴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们的研究,具有如下标准的同伴可作为有效的社会化同伴:(1)接受教育干预的幼儿比较喜爱或至少可以接受的幼儿。(2)性格比较温和,有耐心,可以亲近当事幼儿的幼儿。(3)比较喜欢照顾人,能够带动当事幼儿进行游戏的幼儿。(4)这些幼儿与当事幼儿的能力差别不能过于悬殊,不会引发当事幼儿的自卑感和畏难情绪。我们的研究表明,这样的社会化同伴对矫治幼儿的退缩行为很有帮助。〔10〕

参考文献:

〔1〕〔2〕巴巴拉·鲍曼,苏珊娜·多诺万,苏珊·勃恩兹.渴望学习〔M〕.吴亦东,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6-39.

〔3〕KADUSON H G, SCHAEFER C E.儿童短程游戏心理治疗〔M〕.刘稚颖,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王登封,谢东.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时代文化出版公司,1993:112.

〔5〕〔6〕〔9〕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7〕〔8〕朱细文.幼儿园教育行动的解释:梳理幼儿园日常教育实践的一种尝试〔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干预研究进展 篇12

1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必要性

1.1 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我国曾进行过4次(1958年—1959年、1979年—1980年、1991年、2002年)针对15岁以上人群的大规模高血压病人群抽样调查[1],平均患病粗率分别为5.11%、7.73%、13.58%和17.6%,在进行标准化和调整后,依然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结果显示,2004年、2007年我国15岁~69岁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分别为18.1%和23.4%[2,3]。目前我国至少有2亿高血压病病人,即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2名患高血压病,在未治疗病人中存在70%~80%卒中、10%~15%冠心病、5%~10%肾衰竭的危险,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4]。

1.2 高血压病病人健康生活方式构建现状

高血压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是一种“生活方式病”[2]:我国14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 g,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 mmHg(1 mmHg=0.133 kPa)和1.2 mmHg;此外,饮酒[5]、肥胖[6]、缺乏运动[7]、精神紧张[6]等均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目前我国高血压病病人健康生活方式构建现状不乐观,在对210名高血压病病人生活方式的调查中,吸烟者占51.43%,嗜咸者占42.86%,饮酒者占56.67%;未进行自我监测血压者占52.38%[8]。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其可以有效地培养病人的自我保健护理意识,使其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有效地控制血压,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9,10,11]。

1.3 高血压病相关知识需求情况

我国各大医院自1988年开始陆续开展健康教育以来,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高血压病的“三高”(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三低”(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现象仍未扭转[12],高血压病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虽然高于一般人群,但仍有不到1/3的病人对高血压病危险因素中的精神因素、运动因素以及高血压病会导致肾病、眼部疾病的认识不足[13]。调查显示,有83.4%的病人希望得到用药指导,79.3%的病人希望得到饮食指导;希望提供心理咨询和康复指导的病人分别占67.8%和31.2% ;100.0%的病人希望通过健康教育手册了解高血压病相关知识,97.8%的病人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经常性的指导[14],表明病人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烈的需求,高血压病的康复及预后与病人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有重要关系。

2 健康教育干预模式

2.1 PDCA循环模式

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最初用于全面质量管理[15]。PDCA循环包括4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8个步骤: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找出主要因素、采取措施、制订计划、执行制订的措施计划、检查结果、标准化、遗留下来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15]。国内学者薛荃等[16]运用PDCA循环对226例社区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显著改善了高血压病病人的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情况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也有显著改善;戴晓珍等[17]将100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应用原有的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的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2.2 聚焦解决模式

聚焦解决模式(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是由Steve de Shazer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心理干预模式,最初主要用于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及商业领域,近年来已在国际临床护理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8]。该理论强调对个体的尊重,强调把干预的关注点集中在寻求最大化地挖掘个体(团体)的力量、优势和能力及与个体共同构建解决方案来达成个体自己期望的结果上;该理论与传统问题解决模式的区别在于他不是纠结于问题本身或是一味地探求问题的原因,而是更多地了解个体为解决问题曾经做过哪些努力[19]。聚焦解决模式包括5个阶段。①描述问题:了解个体为解决问题曾经做过哪些努力,增强个体的信心;②建构具体可行的目标:与病人一起进行奇迹探讨;③探查例外:与病人继续探讨过去那些问题,不严重或者没有发生时的状况,并思考如何能让过去的“例外”状况再次发生;④给予反馈:通过称赞反馈给病人,以此增强病人去实现自己设定目标的可能性;⑤评价进步:帮助病人澄清所发生的进步。蔡艳芳等[20]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100例社区高血压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以社区为单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显著改善了病人的血压控制及行为依从性水平,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知识—信念—行为模式

其理论框架为知识—信念—行为理论(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P)[21]。KAP理论认为,健康知识和信息是促使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即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念和态度是动力,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21]。KAP模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掌握健康知识、产生和维持健康行为。国内学者张桂芹等[22]对12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采用KAP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因人而异,以不同方式、场合、方法、内容、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避免在病人情绪不稳定、身体不适、进餐、休息时进行,并对重点问题反复强化,使病人卫生知识、态度形成及各项卫生行为的形成状况显著提高;张庆华等[23]将1 832例乌鲁木齐南山牧区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干预组采用KAP模式进行为期8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干预人群在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信念形成率、行为形成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显著性差异。

2.4 纽曼保健系统模式

纽曼保健系统模式主要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基础,并应用了Eertalanffy的系统理论、Selye的压力与适应理论以及Caplan G的三级预防理论;该模式认为个体是通过个体内部、人际间、个体外部多种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生长和精神5种变量组成的复合体,这些变量影响着个体的健康或疾病的状态[24]。纽曼护理程序包括3个步骤:做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目标、评价护理结果。在纽曼系统模式中,护理通过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二级预防(对症预防)、三级预防(康复治疗),恢复系统的平衡态,维持个体健康。罗震等[25]应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根据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和知识缺乏程度,采取针对性行为指导并进行电话随访,降低了病人的血压值,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杨淑群等[26]应用该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的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及遵医行为。

3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及策略

目前,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方法包括系统化健康教育、强化式健康教育、阶段式健康教育、个性化健康教育等。有学者针对老年病人记忆力、听力差等特点,采用复述式健康教育,确保健康教育内容的有效性[9];针对老年人自理能力差、意志力差等因素,将与病人相关的人群纳入进来,尤其是家庭成员,使其对病人的疾病的现状、危害、治疗、预防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关心病人,监督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改善并巩固了病人的治疗效果[10]。还有学者为规范化临床教育流程,制订图文式临床路径教育表,以时间先后顺序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诊断、检查用药、休息与活动、饮食指导、心理状态、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护理评价、出院指导等护理项目为纵轴,并绘以简单易懂的图画,辅以简要文字说明,该方法既消除了不识字病人无法阅读文字材料的缺陷,也消除了有些病人虽然识字但不喜欢阅读枯燥文字的烦恼,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11]。

4 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包括生理指标、知识—信念—行为水平、社会心理学评价。①生理指标:主要是血压值,包括舒张压、收缩压、血压控制率等[9,20]。②知识—信念—行为水平:知识是最常用的评价指标,目前多采用自制的高血压病知识问卷[17,20,26];信念是指病人对疾病的信念或态度;行为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依从性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低盐饮食、戒烟率等[16],依从性行为主要是指病人的饮食、服药、活动及改变其他生活方式等行为与医嘱的符合程度[16]。③社会心理学评价:包括生活质量[25]和满意度[17],生活质量有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杜氏高血压病量表,其中以SF-36量表应用最为广泛[27,28],满意度测评目前无通用的问卷或量表。

5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干预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虽然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病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如下问题:①健康教育干预主要由医院和社区两大机构实施[10,11,12],有待拓展新的专业健康教育机构,使健康教育干预有更强大的组织保障;②健康教育人群应该从病人及其家庭和陪护者扩大到未发病的高血压病高危人群[9,10],使健康教育干预真正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③健康教育团队应多元化,除了医生、护士,保健人员[11,12]、心理或行为治疗师也应纳入其中;④健康教育干预应持续进行,间隔周期[9,10,11,12]可通过Meta分析确定最佳间隔时间;⑤健康教育干预忽视了病人的文化背景对其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接受的影响,具体包括健康教育语言的选择、对病人宗教信仰及习俗的尊重、病人的受教育水平等,有待于护理工作者去探究,以探寻与病人文化背景相一致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或模式。

摘要:对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必要性、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方法及策略、效果评价进行综述,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以期更好地推进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

上一篇:实验标准下一篇:书香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