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整体

2024-09-21

运用整体(共12篇)

运用整体 篇1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求平面组合图形阴影部分面积》解题中,碰到不能按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突破思维定式。合理运用“整体思维”,往往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巧妙地求出阴影部分面积。

例1.图1圆的面积是31.4平方分米,那么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析与解:该题是求三角形的面积,多数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只想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即:圆的半径r),而本题所提供的条件只能求出r2=10,由于小学还没有学习开方的知识,因此解题思路陷入了困境,没有办法求出r的值,也就无法求出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思维,把r2=10整体代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例2. 如图2,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AB=CD=2厘米,O是正方形内任意一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根据已知条件,上下两个阴影三角形的底AB=CD=2厘米。但是因为这两个三角形的公共顶点O是正方形内任意一点,所以两个三角形的高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按常规的方法:“先分别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再求它们的和”是不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的。如果我们转换一种思维的方式:从整体观察图形,我们可以发现上下两个三角形的高之和正好是正方形的边长,这就是h上+h下=4厘米。由此可得:

例3.如图3,圆的面积是36平方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分析与解:解这道题目时,让学生感到困惑的是阴影部分是由两个不规则图形和一个不知道半径的扇形组合而成,也就是各个图形均无法直接找到公式计算其面积,显然,通过求各部分的面积之和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这条路就行不通了。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整体思维”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只要把其中的最小部分阴影图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较小阴影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三部分阴影图形组合,转化成一个整体,即:四分之一圆(如图4),求阴影部分面积一共是多少其实就是求四分之一圆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整圆面积÷4

运用整体 篇2

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应当是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所必须孜孜以求的,但我们也发现在实际操作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偏差。细致想来原因挺多,客观上讲教材、学生都存在着制约学生提高自身整体理解运用语言能力的诸多因素。作为教材,我们具体看到,一本本教材其内容都具有儿童极强的可读性,其形象性应该是无话可说的,但是一个个文字对于我们的小学生而言,对于小学生赖于形象思维极浓的特征而言相对来说则显得比较抽象了。而要使我们的学生整体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即让蕴含于文章字里行间的情和寓于文章字里行间的理真正让学生去把握,那么我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好对学而言抽象文字的形象化处理的相关问题。笔者凭借多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感到努力化教材语言的抽象为形象,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显得比较实用而且有效。在实践中我看到充分利用形象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激起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把他们引导到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轨道上来。

一、赋文章内容以鲜活的图画,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去整体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努力促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结合”。这明确的要求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再去忽略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了。让学生去整体理解和运用语言,让学生去提高整体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也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语文篇目中的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问题。要促使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亢奋的学习状态,则必须让其主体参与学习的过程并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但他们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巧妙地引诱,学生则能产生出令人惊奇的学习情绪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总要设法为课文内容选择一幅气势宏伟、栩栩如生的挂图,我们也总要为课文内容选择一张色彩明丽、令人神往的照片,我们也总要为课文内容描绘一个细致入微、感人至深的画面。尤其到了信息技术运用的时代,我们也总要利用一个个生动活泼、极富感染力的课件,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迅速集中起注意力,产生新的甚至超过对课文内容的新鲜的感觉以及得意的兴趣。如在执教《掌声》一课时,我把同学们几次的掌声以及小英情感的变化设计成了多媒体课件,利用液晶投影仪展示在学生面前,同学们对人人都需要掌声等一系列的情感性问题则显得迎刃而解了,因此学生能够根据课件所展示的图像去感知、去欣赏、去体会文章的描述,进而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则这也是我们同仁所迫切需求的。要让我们的小学生去真正整体理解和运用语言,我们所渴望的`课堂应当是欢乐的,也应该是动听的。

二、赋学生以文章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角色情境去整体理解和运用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千万次的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思维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美与活生生的思维如同太阳与花儿一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多么形象生动具体而又富有深刻哲学内涵的话语啊。它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整体理解和运用,我们教师要善于为我们的学生去构筑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情泉。它还告诉我们,学生活生生的思维必须依靠我们凭借教材去为学生呈现美,而教材只能是一种凭借,没有独到的方法让学生去融入我们的教材,情泉就不能构筑起来。所以有人曾经在向四十分钟要精彩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很受我的青睐,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拿来试用,让学生在整体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施过程中进入文章内容角色进行表演,亦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在一次外出听课时,一位老师执教《登山》第14―18自然段时,让学生进行表演,利用角色效应步步推进、再现情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虽然课堂不是剧场,学生不是演员,但学生的表演常有出人意料之处,这表演恰恰成为我们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整体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模本。从学生的课堂表演我们也深深地感到课堂表演不仅是为师生而演出,更实在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很新的特殊的阅读方式,是促进学生对语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一种方式。

三、赋美文以教材的链接,让学生通过广泛积累去整体理解运用语言

运用整体 篇3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43-0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大都是公式、定理类的显性知识,学生所接受的数学知识也都是显性的知识内容。但是一个人的数学素质不仅仅要掌握显性的数学知识,还应意会教材中存在的缄默知识。数学缄默知识是指数学思想以及学生的个体感悟,是对数学问题的正确预感、直觉、猜想和转化,并由此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的融合,是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数学知识的检验。

一、展示思维过程,意会缄默知识

数学缄默知识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融合于思维变化的每个步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公式定理时,就已经隐性表达了缄默知识。要想运用缄默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分析题目特点,从“是什么”推理到“怎么做”,用到哪些显性知识来衔接,这样学生才可以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可以运用正确的思维模式予以解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暗示”学生运用“缄默知识”去解决“显性问题”。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中“用字母表示数”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巨大优势,引用儿歌《数蛤蟆》进行教学:“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这是一个永远也唱不完的儿歌,我们怎么样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把它说出来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灵动起来,根据预习知道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即当用n来表示蛤蟆数的话,则就有n只蛤蟆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从而体现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大飞跃,也是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学生在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实际价值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学习情景,迁移缄默知识

数学缄默知识是比较灵活的,要用时可以直接调用,比如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像这类缄默知识,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来激活。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互转化。教师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实现以往经验的再利用;学生则在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知识的积淀,数学综合能力将不断提高。缄默知识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够显现出来,所以情景的创设有利于缄默知识的激发和外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的意义》时,学生虽然已经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何为“方程”并不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展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天平来表示,更加直观形象。如在天平的一侧放上150g的砝码,然后在天平的另一侧放上重100g的杯子,往杯子里注多少水才合适呢?如果设水的重量为x,怎样列出等式呢?因为“平衡”才“相等”,所以学生可以根据天平原理列出等式100+x=150。用天平的原理来学习方程的意义有利于学生迁移“缄默知识”。这里的缄默知识便是“天平的平衡性”,这是学生已经储备的知识。

三、加强反思内化,整合缄默知识

知识的内化需要学生主动地积累和反思,但是缄默知识是文字、符号、语言之外的知识,是动态的、无形的,需要在情景中激发。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发展并不断升华。如解题思路、做题方法等,小学生没有意识去归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做题的过程,即使是自己错误的思维过程,也要明确错误的原因。教师在引导时要分清楚哪些是显性知识,哪些是缄默知识,加强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的管理以及对缄默知识的归纳整合,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一节,教师可以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来引导学生学习解方程。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是: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等式两边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根据这两个性质,如x+3=9,我们可以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3”,变成x+3-3=9-3,可以得出x=6。接着可以让学生练习x-2=7,提示学生方程的性质,那么这个方程如何解呢?学生很快可以得出“x-2+2=7+2”,得x=9。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后方程两边的式子的变化。经过知识的内化,学生很快就归纳出解方程的方法:只要能把方程含有未知数的一侧通过加减乘除消去数字,就可以得出方程的解。

缄默知识是数学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虽然不是明确的公式、定理,却是知识前后联系的纽带,体现的是学生解题思维的过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合理的氛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加强反思,归纳整合缄默知识,充分发挥缄默知识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运用整体思想解决初中数学问题 篇4

一、代数中的整体思想

在一些代数式的计算中, 可以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结论, 选择一个或几个代数式, 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 灵活地进行整体代换, 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例1】 已知1m+1n=3, 则m+2mn+n2m+mn+2n=.

分析:根据条件, 显然无法计算出m和n的值.通过观察发现, 只要能在所求代数式中构造出1m+1n的形式, 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解:原式=1n+2+1m2n+1+2m=1n+1m+22 (1n+1m) +1=3+26+1=57.

说明:这道题目还可以从不同角度, 利用其他变形方法构建整体模型.比如, 可以将条件变形为m+n=3mn, 或变形为mn=m+n3, 再整体代入求解.

二、几何中的整体思想

在几何题目中, 有时会遇到一些图形, 按照常规的方法无法求得所需的结果, 这时若考虑运用整体思想, 沟通题设条件与特殊图形之间的关系, 跳出定式思维, 反而能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 陌生问题变得熟悉.

【例2】 如图1, 在四边ABCD中, AB=2, CD=1, ∠A=60°, ∠B=∠D=90°,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这是一个不规则图形问题, 欲求它的面积, 可以从我们熟悉的图形来考虑, 比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这些规则图形的面积是有公式可循的.

解:延长AD、BC相交于点E (如图1) .在Rt△ABE中, A=60°, AB=2, BE=ABtanA=23.

RtCDECD=1, ECD=180°-BCD=60°, DE=CDtanECD=1×tan60°=3.SABCD=SABE-SCDE=12ABBE-12CDDE=12×2×23-12×1×3=332.

说明:这道题也可以利用不同补形方式构造整体模型, 可以把原四边形补成个矩形、直角梯形、等边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 所求面积是几个图形的差. (如图2-图5)

三、综合题中的整体思想

【例3】 如图6, 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被两条与边平行的线段EF、GH分割为四个小矩形, EF与GH交于点P, 若Rt△GBF的周长为1, 求矩形EPHD的面积.

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 要运用代数中的整体思想解决几何问题, 可以从结果入手.如果设DE=x, DH=y, 则矩形EPHD的面积就是xy, 而Rt△GBF的周长为1, 因此要构造xy这个整体与Rt△GBF周长之间的关系.

解: (方法一) 设DE=x, DH=y, 则BG=1-y, BF=1-x.

Rt△GBF的周长为1, ∴GF=x+y-1.在Rt△GBF中利用勾股定理得: (1-x) 2+ (1-y) 2= (x+y-1) 2, 展开并整理得:

2xy=1.SEΡΗD=xy=12.

说明:这道题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将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进行适当地配凑, 使之结构形式特殊化、公式化, 以达到解答问题的目的.

(方法二) 设DE=x, BG=y, 则BF=1-x, DH=1-y, GF=x-y.由勾股定理得 (1-x) 2+y2= (x-y) 2, 整理得1-2x=-2xy, 而S矩形EPHD=x (1-y) =x-xy, 可以视x-xy为整体, 即x-xy=12.

(方法三) 设GB=x, BF=y, 则GF=1-x-y, 由勾股定理得x2+y2= (1-x-y) 2, 整理得xy=x+y-12, 又因S矩形EPHD= (1-x) (1-y) =1-x-y+xy, 所以需要xy或- (x+y) 为整体.从而整体代入求得面积.

运用整体 篇5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某事”,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英语学习应摒弃以往过分注重语法语、词汇的学习的现象,重视情景的创设和实践的尝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合作与交流,锻炼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语言的实践。尤其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把握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使学习者真正能够运用英语,在情景中掌握英语。

所谓整体学习指的是把语言作为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来学。学习者从整篇文章出发,先了解文章大意,明确所传达的信息,然后关注语言点,进而掌握语法知识及词和词组在文章中的意义。所谓部分指的是把语言切分为最小的部分,分别教给学生。学生首先从最小的语言单位学起,然后再把这些部分相加或组合在一起,形成词―句―段―篇的模式,便掌握了语言。这种强调部分相加必然是整体的观点与工业时代的生产形式是密切相关的。这就好比工厂的汽车生产,先从小部件开始,然后组成更大的部件,最终才完成汽车的组装。

然而,语言习得与学习的研究成果表明,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语言整体时,他们才能认识语言的本质。而整体教学强调,要让学习者从一开始就接触完整的语言,通过整体来感悟部分,了解部分之间的关系与差异,从而真正习得语言,学会交际。所以,无论强调整体还是部分的教学法都是片面的,不能使学习者感受语言的真谛。只有把整体教学法与部分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并运用英语。笔者在多年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二者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很快。具体做法如下:

一、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脉络,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网络。

1.课型转换方式的篇章课文教学。根据对话课文教学学生容易参与的特点,将篇章课文转换为对话课文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话形式理解课文,在对话形式中小学习课文内容,然后老师再讲解语言点。

2.重点背诵方式的篇章课文教学。在课文教学之后,从篇章中选取若干部分,要求学生背诵,并能直接将背诵部分翻译成汉语,或者根据汉语将背诵部分翻译成英语。

3.板块式篇章课文教学。这是课文整体教学法的一种变化形式。这种方法先将课文划分成几大板块,然后以听、说、读多种形式对各板块进行教学。

如在学习Unit2(新课标必修5)时,先介绍英国的全称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and North Ireland,然后认真观看英国地图,整体了解英联邦,完成Pre-reading所给的两个问题。

步骤一。播放录音两遍,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联邦的形成史,及其文化,建筑等。

步骤二。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分段,并给出段意。同时完成导学案中所列出的关于英国的表格(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语言,文化,建筑,宗教等)。这两个步骤旨在培养学生把握整体文章,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让学生逐步提升在众多信息中寻找要求信息的能力。

二、分解每段,抓住细节,带领学生品味语言,领略英伦三岛

对于难度较大的新语言项目,应该分散循环,不必要求学生通过老师的一次讲解和例释就完全掌握并能自如运用这些新语言项目,特别是能力性的新语言项目,不是一次两次讲解例释和练习就能掌握的,需要不断反复讲解和练习。因此对于这些新语言项目,应该适当分散难度,循环讲解例释和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

步骤一。细读各段,划出主题句,明确每段所讲内容(学生互相问答,完成此活动)

步骤二。寻找难句。此活动旨在疏通文义,解决课文中的难句,长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的讲解。

步骤三。标出含有宾语补足语的句子,为完成语言学习部分奠定基础。

步骤四。美句欣赏。此活动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列出他们所找到的喜欢的句子并大声读出来。

步骤五。课文复述,此活动回到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上来。1-3段要求按时间顺序复述,第四段按地域复述,第五段按不同入侵者复述。

运用整体 篇6

一、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以往的英语教学大多数是传统英语教学,往往以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以英语老师教学为主,填鸭式教学。通常在讲解一篇阅读文时,采用先听录音,再读课文,最后老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当然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是也是整个课堂上最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的一个环节。所以,初中英语老师有必要采用新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让计算机部分替代英语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做到为了交流、通过实际使用来学习语言,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过程,让学生由单纯地听老师讲课渐渐地变成自主学习英文,探索英文,是提高英语水平的一个途徑。真正做到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学的主体。拿新课标英语八年级第5单元Topic 1 Beijing Opera这篇阅读文来说,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幻灯片来播放一小段京剧视频,观看京剧脸谱、服饰、姿势等的图片,而在讲解课文知识点时,可以适当地插入关于京剧的一点人文知识,整个课堂能做到新鲜生动,积极活跃,牢固扎实。

二、提高整体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随着21世纪的科技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已成了当务之急,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此方面的因素,不仅要提高成绩好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要提高成绩一般或成绩不算好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要切实提高全民的英语水平。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往往会造成许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抱着一种“一劲头十足”“二情绪低落”“三放弃不学”的局面。英语老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其次,要实行组间互帮互学与实行动态组合。分组后,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各组成员间进行适当调整,更增强了全体学生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针对各组实际的目标激励,在实施分组教学的同时,通过搞活动、开座谈会等形式,给不同的小组以充分发展进步的机会,给不同的小组以充分展示进步的机会,缩小全班学生的距离。切记,如果教师所提的目标过高,使学习可望而不可即,那么所定目标也就成了空谈。

三、加强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

基础教育是提高我国整个民族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全民族教育的基础。加强基础教育中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基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是语言交流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探索者。他们肩负着对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责任,他们必须在认知领域、思想情感领域、智力发展和运动能力方面全面培养学生。如果英语教师不合格,那么学生学习语言的优势不仅得不到发挥,反而会因不当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应加强在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宁都县第二中学)

运用整体 篇7

一、新授课的整体意识——窥一斑, 知全豹

新授课的内容往往只集中在一个中心点上, 整堂课的教学要围绕在这个中心点的周围, 适时合理扩散其范围, 让学生在获得新知识之后都能体验到一个整体感, 或者使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能体会到先前安排的良苦用心, 有效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 来引导教学的整体深入, 正所谓“窥一斑, 知全豹”。

在对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这一新授内容的处理上, 我充分利用书上对三个角的数据整理表进行展开。

首先横向观察, 从中发现角的个数的规律:一个三角形中, 锐角的个数不是两个就是3个, 有了直角就不会出现钝角, 有了钝角就不会出现直角。从而揭示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

根据这张表, 可以用图式的形式来揭示出这三种三角形的关系。当然, 表所发挥的辐射作用还不止于此。

在练习完相关的基础题之后, 我出示了一道说理题:如果三角形被一张纸遮住了一部分, 只露出其中的一个角。你能从露出的一个角来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吗?其中一个露出一个钝角, 一个露出一个直角, 一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 得出第三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的错误判断。此时, 如果再结合上面的这张表, 学生进一步加深了三角形分类的理解。

最后, 还是回到这张表。问: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中, 锐角的个数不是两个就是3个, 有了直角就不会出现钝角, 有了钝角就不会出现直角呢?学了下一课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在此设疑铺垫,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表为中心来建设课堂, 整体感明显。学生在学完这一堂课后, 既有宏观的知识了解, 又有微观的细节品味, 学生得以积累学习经验。

二、练习课的整体意识——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练习课的功能如果仅仅停留在死练的层次, 那学生只能在沉闷的学习气氛中默默地承受一切, 学生只能像机器一样来接受你的操作。如果用整体意识来参与教学设计, 一定会让你的教学充满生机。练习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 练习课也有它的精彩, 正所谓“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在进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练习中, 我精心设计了一套练习的方案。

首先是常规的口算, 之后是三道比较题:不含括号的, 含有小括号的,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

接着, 对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往往列综合算式的困难比较大, 我先化解难度。我出示一组题:把三道分步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在练习的过程中, 体会哪一步先算, 在哪里加小括号, 有必要再添中括号吗?之后, 再进行解决问题的训练。在分析好数量关系后列综合算式, 就显得顺畅多了。学生也不会感到知识的脱节, 有信心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最后, 我用“算24”游戏来刺激学生运用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这种整体学习的环境中, 增强了自我整体认知的能力。

三、复习课的整体意识——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每次复习课, 我都会认真回想本单元的各点知识, 力争以结构图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使其对知识点有一个明确而整体的认识。在学生一直以点学习的情况下, 出现一次线的整理, 这样便于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再次形成一个面的认识。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再是一种零散的状态, 这种整体化的复习, 类似于聚沙成塔的过程中, 加了一把水, 让这些沙牢牢地凝固在一起, 从而有效地建设好学生的知识大厦。当你站在知识的高峰, 去回顾自己学过的知识, 去回望自己走过的路, 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清晰, 正所谓“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在复习“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时候, 我设计了如下的知识结构图, 通过“三角形”知识点的整理, 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三角形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稳定性) 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通过结构图, 把知识之间的千丝万缕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同时, 培养了学生整体思维的学习习惯。

运用整体 篇8

简单地说, 解答数学习题时, 暂时忽略局部复杂而模糊的细节, 以整体来解题, 从而达到求解出问题结论的目的, 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数学思想, 在高中数学中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 学生若能灵活掌握整体思想的运用, 将会在高中数学的解题中化复杂为简单, 让难题变为易解题, 从而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

二整体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实例

一般情况下, 整体思想的解题方法往往与换元相结合, 首先要对题目进行整体性的观察, 然后根据解题需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整体的变形、换元、配对或代入等转化, 需要注意的是, 在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一切运算都要以等价为原则。

1.运用整体思想补式

例1, 求sin220°+cos225°+sin20°cos50°的解。

解:令A=sin220°+cos225°+sin20°cos50°, B=cos220°+sin225°+cos20°sin50°。

2.运用整体思想代换

点评:如遇到此类的问题, 在解题的过程中要采用整体的代换方式进行求解。

3.运用整体思想换元

例3, 已知x, y∈R+, x2+y2=1, 求x+y+xy的最大值。

解:由x, y∈+R, x2+y2=1, 首先想到用三角换元。

点评:在对二元函数进行求解时, 整体思想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般采用整体换元将二元函数转化为一元函数进行求解。

4.运用整体思想配方

解:求解此题, 首先要进行思想的转换, 然后进行整体的配方, 最后利用放缩来求解。

5.运用整体思想求导

因为x∈[0, 1], 所以F′ (x) <0, 因为F (x) 在[0, 1]上单调递减, F (0) 为其最大值。于是F (x) ≤0在[0, 1]上恒成立⇔F (x) 在[0, 1]上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零, 即F (0) =1-t≤0, 所以t≥1故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t≥1。

点评:本题是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 学生用常规的分别分类讨论、建立不等式组进行解题, 但由于过程比较复杂, 解题非常困难, 而采用整体思想的求导方法, 不但解题思路新颖, 而且解题过程简单, 便于掌握, 若将此类解题方法融入到学生的解题中去, 能够带动学生对新方法、新路径进行不断地探索, 给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提高了学生学习探索的求知欲, 促进了学生进行创新。

6.运用整体思想构式

解:∵2a2=5-2a, 2b2=5-3b且a≠b。

∴a与b是方程2x2+3x-5=0的两不相等实根。

点评:对于本题, 它的解题关键就在于如何掌握条件与所求结论的整体结构, 以此来构造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根以及系数的关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数学的解题过程中, 学生不能只会单独地解某一道题, 并且解题方法模式化, 要学会利用整体的思想, 建立起数学中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利用整体思想, 构造新的解题思路,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巧妙地解决数学问题, 不断地创新解题思路, 真正地会活学活用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郝宇航.高中数学解题中数学思想的运用[J].少年智力开发报, 2010 (7)

运用整体 篇9

一、简述当前石油管道施工质量存在的相关问题

1、参数设计的不合理。

参数设计是石油管道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石油管道的施工过程中, 综合设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尤其是在参数设计的精准把握上, 要更加注重整个施工条件、管道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 并结合建设施工中材料的选择与安装流程的运用, 但是, 由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没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 在温度、压力等参数的设计上, 没有结合整个管道施工的实际特点, 工艺流程也不够标准, 这些主体参数的选择不够精准带来施工质量不高等现象, 此外, 对于在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静电、雷电等技术方面的参数设计, 没有思考石油管道内部介质摩擦可能出现的各种泄露事故, 都不利于整体质量的控制。

2、施工技术的不全面。

在石油管道的施工中, 施工技术也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具体的质量管理中, 由于施工人员个人业务素质不全面, 对于工艺流程的使用不规范, 造成安装操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影响整个施工的进程, 尤其是在安装的过程中, 各种综合技术的使用, 包括安装标准的掌控、焊接技术的运用, 水压测试的掌握、材料的综合选择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主观差异, 带来施工过程中返工现象、泄露现象的存在。此外, 没有形成完整的安装记录,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技术参数的标准化运用等缺少严格的档案化管理, 造成整个石油管道质量控制的整体不足。

3、监管力度的不强大。

在石油管道的施工质量监管中, 监理员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但是, 有时由于受到主观思想以及利益驱使的影响, 在资料审查、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的监察等多方面有更多的疏忽, 监管不力的现象依旧存在。监管部门的监督对石油管道施工质量的好坏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有的监管部门中一些监管人员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就导致他们难以发现施工过程中图纸, 材料或者是机器中出现的问题, 甚至一些监管部门因为贿赂放弃自己的原则, 都可能带来安全问题。

二、概述强化石油管道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整体职责优化的具体措施。

石油管道施工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非常广,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如材料、设计、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地形、地质、施工工艺、操作方法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况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 体积大, 每一个项目都处于不同的地点和环境, 所以容易产生质量问题。产品的质量不仅关系到项目投资能否成功, 更为重要的是, 建成后的项目直接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去, 还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综合管理的有效措施。

从当前是石油管道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管理来看, 细化质量管理是石油管道工程施工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 从综合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 围绕质量监管, 将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在石油管道施工的整体质量管理, 形成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模式, 有利于从细化工程项目的整体筹划、立项、规划管理、招投标等多方面强化对石油管道施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管理, 从成本控制、造价管理、质量提升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强化, 这是综合管理的一种有效措施, 能全面适应新形势下的石油管道施工质量建设的需求。

三、探讨强化石油管道施工质量管理的综合方式

1、施工质量的过程管理。

在石油管道施工的质量管理中, 要形成质量控制的整体模式。强化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从思想意识上加强对石油管道施工安全问题的有效管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设计图纸进行规范化的施工操作, 对于在石油管道施工中的主要部位、主要环节等技术复杂的程序, 要进行整体的监督检查, 对于在施工中出现的隐蔽工程控制点, 进行技术层面的汇整, 在沟槽、土方计算、焊接技术、防水技术等多方面形成综合技术的运用, 更好的实现管道施工的质量提升。

2、强化对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控制。

在强化度材料的鉴定与管理的同时, 形成采购人员专业化的素质, 对材料的各项信息有全面的把握, 包括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等严格要求, 检查说明书、合格证、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等书面材料和实物的质量都要严格管理。在设备的管理上, 构建全方位的设备管理档案, 定期进行维监督管理, 落实日常维修与定期维修制度, 形成良好的保养管理工作, 更好的推动整体发展。

3、施工组织的质量控制。

首先施工操作人员要相对稳定, 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保证, 每一个操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都清清楚楚, 这样便于工程质量的提高。现场施工员依据施工进度计划, 合理安排人力, 力争做到人员流水作业, 降低窝工损耗。其次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 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 工程部随进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 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案之中。各岗位依据其性质, 量化为若干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将是工程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依据, 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

四、结语

石油管道施工要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过程, 在施工重要围绕石油管道的综合特点, 结合地域管道施工的实际情况, 加强在制度建设、安全责任管理、监理管理、技术层面等多方面的运用, 突出在石油管道施工中安全隐患问题解决的有效机制, 更好的发挥石油能源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牟宗浩;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J];科技资讯, 2007, (27) [1]牟宗浩;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J];科技资讯, 2007, (27)

[2]徐礼萍;徐文;樊鹏军;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中的风险评价浅析[J];能源与环境, 2010, (01) [2]徐礼萍;徐文;樊鹏军;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中的风险评价浅析[J];能源与环境, 2010, (01)

运用整体 篇10

一、紧扣教材内涵整体特征,创新教学思路,有效掌控数学知识整体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万事万物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互为条件、互为补充.数学学科作为学生思维能力及品质有效锻炼的基础性学科,其严密性、整体性作为其自身所具有的重要特征.广大教师在复习课、巩固课以及习题课的教学中深刻认识到,数学学科知识点内容在各小节知识之间、在各章节体系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数学各知识点的“涓涓细流”汇集成了浩瀚无边的数学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首先树立整体性教学理念,运用发展和联系的思维方式,深挖教材内容之间的深刻联系,运用创新理念,对教学过程进行“二次加工”,设计出更加具有条理性、层次性和阶梯性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感知和接受知识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点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能有全面、深刻、广泛的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对整体数学知识的掌握.

如,在进行“圆的切线”知识教学时,教师结合知识内容,改变过去直接导入的方法,而是根据圆的切线的特点,联系链球运动员抛链球的运动轨迹,借助多媒体教学画面,使学生受到形象、直观的认识和感知,从而实现学生对圆与切线之间的关系、圆的切线性质等方面有比较理性的认知,为学生对圆的切线章节知识的整体掌握奠定基础.

二、紧扣问题外延丰富特征,注重综合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是知识点内容高度概括和提炼,在为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内容,认清知识内在联系,形成创新思维能力上,提供了有效地平台和载体.特别是综合性问题的教学,其特征和效能更为明显,能够起到提升学习能力的“跳板”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囊括多个知识点要素的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在问题探究活动中,找寻出这一问题所隐含或关联的其他数学知识要点,并能从解题过程中掌握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点之间深刻关系,促进和提升学生辩证思维和综合解题能力.

例如图1,正方形ABCD边长是4,E、F分别在BC、CD上,设△AEF面积是y,EC=x,如果CE=CF,试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取值范围,并判断y是x的什么函数?

这是教师在二次函数知图1识综合运用课堂教学中所引用的一道综合性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发现这一问题隐含了正方形、三角形以及二次函数等数学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紧扣数学活动动态特征,进行探究活动,有效巩固学生良好学习教学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即成.同时,探究问题内涵,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所具有的良好学习品质和重要表现.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学生学习知识主体特性的有效发挥,将具有探究特性的数学问题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探究的能动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有效地激发和释放,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通过思考、分析、辨析、反思等手段的运用,达到学生在“探究”中感知知识,在思维中形成能力,在解题中养成习惯,在反思中形成知识体系.

运用整体 篇11

【关键词】化归 ; 整体代换 ; 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66-02

1.化归思想综述

1.1化归思想的概念

“化归”是转化和归结的简称,其基本思想是: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是将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个问题,而问题是相对较易解决或已有固定解决程式的问题,且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可得原问题的解答。

具体简单地说,就是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一般的问题特殊化,将未知的问题变成已知问题,将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转变成为几个简单的问题等等。化归思想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并不是对数学题目进行直接的进攻,而是自己对题目进行变形,将这个题目化归成为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化归思想的实质就是用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将一些问题进行变形,这其实就是在数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从波利亚的学习的认知结构理论来看,数学学习过程其实质是一个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实现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对同化和顺应进行推进,进而对认知结构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实际上,无论是同化和顺应,都是在原数学认知结构和新的数学内容之间,改造一方去适应另一方,这种改造就是我们所讲的转换或化归。由未知到已知、由难到易、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这种重要的思维特点,就是化归思想。由此可以看出,化归思想与波利亚关于解题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辅助问题”的思想是十分一致的,但是与之比较,化归思想具有更强的目的性、方向性和概括性。

1.2化归的一般步骤

正如著名的数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C.A.雅洁卡娅曾在一次向数学奥林匹克参赛者发表《什么叫解题》的演讲时提出:“解题就是把要解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运用化归思想,通常经过以下步骤,将一个新的、复杂的疑难问题,转化为一个已知的、简单的、易于解决的问题。

第一,明确要化归的对象,即对什么进行化归;第二,明确化归的目的,即将之化归到什么地方去;第三,寻找化归的途径,即将问题怎样进行化归。其关键就是将程序与解决的方法已经确定的问题加以规范化。

1.3化归思想的意义

数学的任一门类都是严谨的逻辑体系,其知识大厦无不建立在为数甚少的几个基本概念与公理之上,这使得数学体系在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化归性,即具有可“化新为旧”和“化繁为简”的特征,从而化归思想成为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

转化与化归思想在中学数学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问题的解决,总离不开转化与化归,如未知向已知的转化、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的转化、不同数学问题之间的互相转化、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等。各种变换,总是由陌生向熟悉转化。具体解题方法都是转化的手段,转化的思想方法渗透到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和解题过程中。

2.运用“整体代换”解题

“整体代换”思想是化归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整体代换”,就是把某个数学式子用一个新的量代换,以此出发,注意整体结构及结构的改造,再适当作恒等变形,常可迅速地达到求解的目标,使问题的解答简单明了。

这里的运算非常简洁,关键在于恰当地运用了③式的整体换元和④式的整体代换。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上,注意对问题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和改造,灵活运用“整体代换”的思想,有助于将题目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教材中的整体因素,不失时机地渗透整体思想,由浅入深地展开整体思维训练,以此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艳.中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方法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03).

[2]杨宇.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化归思想的案例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2(03).

[3]赵静炜.关于高中数学中转化与化归思想的探究[J].科教文汇,2010(06).

[4]焦海波.化归是打开数学王宫的第一把钥匙[J].考试周刊,2011(01).

[5]杨文华.化归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D].华中师范大学,2012(05).

[6]张柏.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新课程,2013(04).

[7]陳红莲.浅谈化归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8]邵萍.精彩的整体代换法[J].中学生数理化,2010(07).

[9]闻杰.例说用整体思想优化解析几何的运算[J].中学生数学,2002(04).

[10]张春娥.巧用代换法解题[J].上海中学教学,2011(01).

[11]杨庆义;任秀兰.巧用整体代换 培养整体思维[J].数学教学通讯,2002(04).

运用整体 篇12

一、高中物理力学解题中整体法运用的重要性

整个力学的基础是受力分析, 贯穿整个力学部分, 它是重点也是难点, 很多学生因为不能正确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导致得不出正确的解答, 在分析连接体受力情况的题目时, 不知道怎么做, 如果要需要分析每个物体的作用力和变化, 涉及物体之间的力, 计算的步骤就多, 且容易出错。

解连接体问题, 一般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进行分析。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 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力学中的应用。它是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来分析整体的受力情况, 研究事物的变化, 从而省略了每个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 也就不需要烦琐的推算, 提高解题的效率。隔离法则相反, 分析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至于用那种方法, 就需要对题目仔细分析, 二者相互补充, 共同帮助解决物理力学问题。

在解题中使用整体法, 可以灵活地解决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不拘泥于局部, 着眼于问题的整体结构, 在整体上把握问题, 也就是政治学中抓住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分析问题,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力学解题中整体法的运用实例

例1:将质量为M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 将质量为m的物体在倾斜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加速下滑, 在质量为m的物体下滑过程中, 斜面体受水平地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各为多少?

对于这道题, 大家应该很熟悉, 物体沿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中, 加速度大小为a=gsinθ, 方向与斜面平行并向下。因为没有涉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正压力和摩擦力, 所以只要求计算物体与斜面所组成的系统受系统以外的地面对系统的摩擦力和支持力, 在此, 我们可以采用整体受力分析的方法。根据对物体的受力分析, 求得合力和加速度, 从而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式如下:

整体法使用之后会给解题带来方便, 但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适合, 下面这道题就需要谨慎使用。

例2:如图1所示, a、b两个带电小球的质量均为m, 所带电荷量分别为+2q和-q, 两球间用绝缘细线连接, a球又用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 在两球所在的空间有方向向左的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为E, 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则平衡时球的位置是图2中的 () 。

仔细看看题目中的条件, 两个小球所带的电量不一样, 若还采用整体法, 将两个小球看做一个整体, 就会选择A。在两个球带电量不同的情况下, 看成整体, 受力分析时, 左右电场的力不能达到平衡, 也就是左右方向的合力不为零。根据F=Eq可知, a球的所受的电场力大于b球所受的电场力, 整体上分析, 水平方向上的合力大小为Eq, 方向向左。因此, 整体应向左偏离, 使用排除法, A错误。剩下的三个答案的区别就是夹角的大小问题。设a球细线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α, 此时借助整体法, 把α、β看成一个整体, 有tanα=Eq/2mg, 再以b球为研究对象, 设b球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 则tanβ=Eq/mg, 所以有α<β。即小球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小球a与竖直线间的夹角。选择C。

经过上面两题的分析, 可看出, 当整体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时, 且又不涉及物体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 选择整体法解题带来方便。若整体不处于平衡状态时, 在不需要知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且各物体都具有大小和方向相同的加速度时, 也可选择整体法。什么时候使用整体法, 要结合题目中的条件, 仔细辨别, 得出结论。

整体法可以将不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也可以把物理过程看成一个整体。当物理过程比较复杂, 始末状态与过程无关, 或始末状态即可了解过程的全部, 就可以使用整体法解题。另一种情况是解题时不需要知晓整个过程, 只需要过程的某个特征或始末状态时, 也可以不同的几个过程合为一个过程来处理。

例3:如图3所示, 长为L的光滑平台固定在地面上, 平台中央放有物体A和B, 两者彼此接触, 物A的上表面是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 且R<L, 轨道顶端距台面高度为h处, 有一小物C, A、B与C的质量均为m, 物C从静止状态沿轨道下滑, 已知在运动过程中, A和C始终保持接触, 求A和B刚分离时, B的速度。

对于本体的解答, 采用整体法是解题的关键。分析物体的运动以及受力情况, 可知C滑动过程中, 弹力和弹力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刻发生变化, 若用“隔离法”讨论, 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无法使用, 因此需要用整体法。把A、B、C三者看成一个整体, 整体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来求解。

三、结束语

上一篇:前馈网络下一篇:视频质量检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