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家长满意度

2024-12-09

患儿家长满意度(共8篇)

患儿家长满意度 篇1

儿科病房家长的满意度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且护士与患儿家长的关系始终贯穿于患儿的治疗护理中。儿科护理具有患儿年龄小、认识差、陪护多、临时性状况多、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 护理管理存在一些特殊性。家长满意度的调查中, 儿科的满意率较低。现对影响患儿家长满意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原因

1.1 儿科护理工作量大

儿科常见病的季节性强, 尤其是冬春季, 病人不断增加, 使护理工作量增大, 而护理人员难以相应增加, 随着护理要求不断提高, 如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新业务开展等占用大量时间, 使护士与病人沟通时间少, 无暇顾及病人的情绪与心理感受, 使患儿家属产生不满。

1.2 护患配合欠缺

①儿科年轻护士较多, 理论知识较差, 缺乏社会经验及与患儿沟通的技巧, 对病人家属的提问很少回答或机械简单, 使家长误会护士的工作敷衍了事, 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 从而产生不满。②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病房光线及家长的密切配合是相辅相成的。小儿血管细、深浅不一, 患儿不合作大多只能行头皮静脉穿刺, 且一些脱水、水肿、皮肤黑、头发浓, 穿刺时间较长的患儿使穿刺难度加大;护士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接受这一事实, 认为护士技术不高, 达不到一针见血, 就产生不满。③护士以患儿病情轻重缓急为依据安排工作程序, 但部分家长认为应按自己的要求行事, 从而产生不满。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有一定的规律及病程, 患儿家属因缺乏疾病知识, 住院后希望患儿的病情立即好转, 如病情未见好转或加重, 家长就会产生焦虑、担忧, 对护理人员产生责备。

1.3 护士责任心不强

对患儿缺乏爱心, 工作不细心, 如输液未排尽空气, 巡回病房不及时, 续液体不及时, 未调节合适速度, 拔针后压迫不严而致出血等。

1.4 护理工作人员压力大

护士面对的对象是不能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疾苦的幼儿及过于疼爱孩子的家长。由于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 病死率较高的特点, 决定了其在护理、治疗以及对护士素质要求等方面与成人科室护士有较大差异。环境嘈杂, 加之劳动强度高, 不仅要为患儿进行技术护理, 而且需要心理护理和大量生活护理等, 使儿科护士对同样事情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1.5 其他

病人的许多事情都找护士, 如治安、药品的质量与价格、住院费用、医疗费用、医疗设施、治疗效果不佳等引起对护理工作不满。

2 对策

2.1 加强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

护士应一切以患儿为中心, 提高自身素质。现在患儿多是独生子女, 孩子有病家长非常着急, 因此对护理的要求很高, 因此, 应安排责任心强, 扎针技术过硬, 有沟通技巧的护士担任患儿的责任护士, 做到热情接诊, 及时护理。

2.2 转变护理观念, 进行换位思考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 与病人交流时, 由于不了解病人的需求, 经常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已伤害了病人, 因此在工作中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角色, 注重病人家属的合作, 通过支持与尊重病人的权利来巩固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增强患儿家属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信任。

2.3 弹性排班

针对病人高峰时增加工作人员和弹性排班来弥补护理人员不够的状况。根据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分派工作, 安排工作尽量细致, 并指派经验丰富的人员带教实习, 督促护士深入病房, 加强巡视, 做疾病及药物知识宣教, 及时解决患儿的护理问题。

2.4 提倡小儿温馨输液

不做“哑巴护士”, 每天操作前有问侯、有解释, 操作中和操作后有交代, 并且重视入院介绍和住院宣教。在入院间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房的环境、设施、医务人员、住院期间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用药情况、护理、饮食、注重事项、疾病的过程、预后及预防等, 以缓解他们的紧张与恐惧。

2.5 创造人性化环境

根据儿科特点, 可以在病房墙壁上张贴儿童喜欢的卡通图、色泽鲜艳的识字卡、运算卡来减轻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 创造人性化环境, 这样有利于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另外, 护士可以委婉地改床号为“小朋友”或“小宝宝”来促进与患儿沟通。

家长如何护理先心病患儿 篇2

先心病患儿往往抵抗力很差,易患呼吸道感染,而且常反复感染,又易出现心力衰竭;重症先心病患儿在活动或啼哭后易因脑缺氧而发生抽搐或昏厥,甚至发生生命危险,所以做好先心病患儿的家庭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那么,家长如何护理好先心病患儿呢?

1、要合理安排该病患儿的活动。对先心病患儿既要让他们适当地活动,以提高其机体的抵抗力,又要让他们休息好,避免劳累。如果患儿的身体情况允许,应让其和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但应避免让他们参加剧烈的活动。同时,家长还应鼓励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让他们对疾病产生悲观恐惧心理。

2、要安排好该病患儿的饮食。平时应让孩子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高热量食物,如瘦肉、豆制品、牛奶、禽蛋、蔬菜、坚果及水果等,以增强其体质。给孩子提供的饮食要尽量多样化,且应易于消化和吸收。要让患儿少量多餐,每餐别让他们吃得过饱,以免增加其心脏的负担,加重其病情。对一般的患儿不必限制其食盐的摄入量,但对心功能低下、手术后仍有心力衰竭症状的该病患儿,家长必须严格地限制其食盐的摄入量。这样的患儿一般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限制在2~4克的范围内。

3、对于幼小的先心病患儿,由于其吸奶时容易发生气促、乏力而停止吸奶,这样的患儿还容易呕吐和大量出汗。所以,对这样的患儿家长可用滴管给其喂奶,以减轻其体力的消耗。喝完奶后,家长应轻拍患儿的背部。并让其侧卧,以防止其吐出的奶水被吸入气管而引起窒息。

4、对青紫型先心病(如法洛四联症和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的患儿,家长要让他们每天多喝水,以防止其发生脱水和因脱水导致体内形成血栓。

5、要使患儿保持大便通畅。患儿若大便干结,其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压增加,从而会加重其心脏的负担,甚至会诱发其心力衰竭。为避免患儿的大便干燥,平时家长要让患儿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并让其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患儿若两天未解大便,家长应给其使用开塞露通便,或给患儿服用清宁丸或王氏保赤丸通便。

6、该病患儿居住的房间要经常开窗通气,并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青紫型先心病患儿所住房间的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其排汗过多,发生脱水。

7、在季节交替的时节,家长要注意随气候的变化给该病患儿增减衣服。家中如有人患感冒,应让患儿隔离,避免其被传染,另外,平时家长要尽量少带患儿到公共场所去,以减少其罹患呼吸道疾病的机会。

8、心功能不全的患儿往往出汗较多,对这样的患儿,家长应经常给其洗澡,冬天可用热毛巾为其擦身(注意保暖),勤绐其换衣裤,以保持其皮肤的清洁。还要让患儿多喝水,以保证其体内有足够的水分。

9、患有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在行走或玩耍时会主动蹲下片刻,以缓解其脑缺氧的症状。此时家长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以免加重其缺氧的症状。

患儿家长满意度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4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20例患儿中,男童12例,女童8例,年龄0.6~6.8岁,平均年龄(2.6±0.6)岁,腹泻次数:≤10次者12例,>10次者8例;患儿家长文化程度:初中者7例,中专者8例,高中及以上者5例。观察组20例患儿中,男童11例,女童9例,年龄0.6~6.9岁,平均年龄(2.7±0.5)岁,腹泻次数:≤10次者12例,>10次者8例;患儿家长文化程度:初中者8例,中专者7例,高中及以上者5例。两组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与患儿家长文化程度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显示,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轮状病毒腹泻护理方案对各项护理措施依次进行实施,首先轮状病毒腹泻发生、治疗及护理方面的知识对家长进行告知,然后对患儿的基础生活、皮肤等多方面进行护理。观察组则以针对性护理进行各项护理措施的制定及实施,首先对每例患儿进行细致的护理干预需求评估,主要为通过与患儿家长及医师进行沟通,了解患儿护理及治疗的需求,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评估,对护理细节进行针对性的制定及实施,另外,对于护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然后与患儿家长评估,再次进行改进及护理。然后将两组患儿护理前和护理后的舒适度及患儿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①舒适度采用FPS-2R评分法对患儿进行评估,分值分值为从0~5分,表示从舒适度最高到最差,其中0分为最高,1~2分为一般,3分及以上为较低[1]。②患儿家长满意度则以问卷形式评估,问卷主要为评估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包括非常、基本及不满意三项。非常和基本满意之和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检验软件为SAS5.0,计量和计数两类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处理方法为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比较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和护理后的舒适度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患儿舒适度评分0分、1~2分、3分及以上者分别为0、12、8例,分别占0.00%、60.00%及40.00%,观察组患儿0分、1~2分、3分及以上者分别为0、11、9例,分别占0.00%、55.00%及45.00%。

护理后对照组患儿舒适度评分0分、1~2分、3分及以上者分别为4、12、4例,分别占20.00%、60.00%及20.00%,观察组患儿0分、1~2分、3分及以上者分别为10、9、1例,分别占50.00%、45.00%及5.00%。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舒适度0分者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非常、基本及不满意者分别为14例、3例及3例,总满意者17例,占85.00%;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非常、基本及不满意者分别为19例、1例及0例,总满意者20例,占100.00%。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P<0.05。

3 讨论

轮状病毒腹泻在小儿中极为常见,其临床危害广受肯定,因此关于轮状病毒腹泻治疗及护理方面研究均不少见,而护理的重点方面较多,其中患儿舒适度即是重点的护理方面,而这方面也是与患儿家长满意度密切相关的方面,因此上述两方面均是评估护理模式的重要参考依据[2,3,4,5]。针对性护理是在各类患者中包括小儿患者中应用均较多的护理模式,其对于患儿的影响面较广,但是对于本类护理模式对患儿舒适度方面的影响研究仍十分不足,因此本文中我们就针对性护理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舒适度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与常规轮状病毒腹泻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护理模式更为有效地改善了患儿的舒适度,因此患儿家长对本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也相对更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针对性护理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舒适度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更为适用于轮状病毒腹泻患儿。

摘要: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舒适度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4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轮状病毒腹泻护理,观察组则以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患儿护理前和护理后的舒适度及患儿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舒适度比较,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舒适度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对性护理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舒适度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更为适用于轮状病毒腹泻患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舒适度,患儿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汤令群,何美容,梁未博.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6):785-786.

[2]周国丽.个性化护理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53例效果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6):561-563.

[3]杨海燕.综合护理干预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疗效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101-102.

[4]李鸿梅,蒋娟.个性化护理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4):201-202.

患儿家长满意度 篇4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质量,家属满意度

儿科是比较特殊的科室, 自然儿科护士的工作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独生子女这个特殊群体让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父母的紧张度过度夸大导致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 护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1,2]。我院儿科自2012年10月推行优质护理以来, 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患者家属满意度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病房2012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龄0.5~8岁, 平均年龄4.2岁;选择我院儿科病房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0.1~9岁, 平均年龄4.6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和病情比较无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优质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法如下。

1.2.1 安全护理的超前意识。

首先, 儿科护士长应具备超前的预见意识, 把预防工作做好。让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护士处理医嘱, 确保准确性;分发药物是放提示牌, 确保药物准确无误;对容易发生差错的环节, 要分类整理, 集中强调重要性。

1.2.2 强化职业素质。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意识、工作效率等各方面进行培训;端正服务理念,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优质的人性化专业服务;关注及及时回复患儿及家长的诉求, 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发生变化, 并及时告知医生, 协助患儿家属解决相关问题[3]。

1.2.3 心理护理。

目前患儿多数是独生子女, 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期望值较高, 所以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儿, 多交流、多沟通, 语气缓和、态度和蔼赢得患儿的亲近及家长配合。

1.2.4 加强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

基础护理是整个护理专业的根本所在。我科护士护理前, 对手进行清洗消毒后仔细完成所有基础护理项目, 不让患儿家属动手。患儿晨晚间的护理是重点, 每天清晨帮患儿洗手洗脸, 对病房及时通风换气, 定时提供热水;对患儿的床单及时更换, 保持清洁, 并协助患儿调整舒适体位;在护理过程中, 微笑服务, 文明用语, 对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从而使患儿及家长满意[4]。根据患儿病情, 层级护理, 做好晨、晚问护理, 保证患儿皮肤的清洁, 防止褥疮发生, 诊疗时不但要做到细心, 还要做到虚心征求意见, 熟练完成各项技术操作[5]。

1.2.5 重视细节管理。

1.2.5. 1 健全细节管理机制。

护士长要全面掌握护理情况, 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 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对于患儿调床, 要及时更改病历夹及一览卡, 对一系列的卡也要及时更正, 以消除频繁转床带来的护理隐患, 防止事故发生。

1.2.5. 2 人性化地便民服务。

由于照顾患儿的亲属多、轮转快, 可能导致护士住院时的介绍和住院安全知识不清楚, 科室采用反复讲解、版面上墙、发放疾病健康教育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强化。

1.2.5. 3 加强护患细节沟通。

对于患儿病房要做好美化, 贴一些孩子喜欢的图片等, 让病房充满人情味、人性化, 体现家庭式温馨、舒适的环境;工作中要做到“七声”, 即患儿进科室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与患儿合作有谢声、遇到患儿询问有应声、接到电话有问候声、患儿出院有送声[6];由于患儿之间时间长了, 会产生一定的感情, 所以调床时要做好病房内原有患儿的解释工作;输液时要表扬、鼓励患儿;对脱水等症状的患儿, 要及时向家属说明因病情可能会导致穿刺困难, 希望家属理解, 穿刺失败时要及时道歉[6]。难穿刺的患儿要安排高年资护士穿刺, 必要时使用留置针输液治疗。

1.3 检测方法与统计学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儿的护理资料 (每月定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对观察组患儿进行问卷调查, 发出调查60份, 收回有效问卷60份, 回收率100%。记录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采用SPA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 各项指标均有所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护理问题数也明显减少, 得到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详情见表1、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 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使命重大的机构, 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更是患者的迫切需求。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 加强基础护理质量, 实行护理责任制, 加深护理专业的内涵, 使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得以提升。本文结果显示, 我院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后各方面满意度较均有所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医患纠纷明显减少。因此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是患儿安全的保障, 还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住院氛围, 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增强医院实力, 更好地造福于患者, 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翠萍, 邵玉红.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9 (9) :828.

[2]谢侠.优质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9) :158-159.

[3]周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7:165-166.

[4]郭晓红.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14) :95-96.

[5]钟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 2013, 6:183-184.

脑瘫患儿家长需求对患儿治疗影响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2008年住院的脑瘫患儿家长156例, 其中父32例, 母122例, 养父或养母2例;农村82例, 城市74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6例, 高中以下30例。

1.2 方法

(1) 用调查表对各患儿家长问卷调查, 将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统计学处理; (2) 根据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及患儿病情将患儿家长分3组:期望过高组、期望合理组、期望过低组; (3) 对患儿采用综合康复疗法, 包括中医按摩、头皮针治疗、现代康复疗法、内科治疗等; (4) 治疗前后, 对患儿做神经学体检、肌力、肌电图检查及智力测验方法见文献[2,3]。

1.3 疗效判断见文献[3]

2 结果

家长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对疗效的影响, 见表1, 经χ2检验, P<0.05, 表明期望合理组分别与其余各组比较, 有显著差别;而其余各组之间比较, 无显著差别 (P>0.05) 。

3 讨论

脑瘫是一种终生性残疾, 是当今世界上的疑难杂症之一。很多种病因引起的脑损害均可导致脑瘫, 其预后取决于并发损伤的程度和治疗时机, 早期治疗疗效满意。脑瘫患儿父母面临的压力有很多: (1) 脑瘫儿童一旦确诊, 对父母是一个很大的应激源, 大多数的父母会对这个结果感到震惊和失落; (2) 脑瘫至今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患儿很难达到正常儿童的标准; (3) 长时间的求医, 使脑瘫患儿的父母感到身心疲惫; (4) 因治疗造成的经济负担, 使脑瘫患儿的父母感到难以承受, 这种经济负担持续存在; (5) 社会上的歧视, 让脑瘫患儿的家庭承受很大的精神负担[4]。因此家长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各有不同。调查发现, 相同的治疗措施而家长的心态不同, 其疗效不同。期望合理组家长104例, 均保持乐观的心态, 主动了解该病的一些知识, 多方面配合实施各项治疗措施, 能经常让患儿接触各种有益的活动, 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各种治疗该组总有效率达87.5%, 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各组 (P<0.05) , 期望过低家长对康复的信心消极, 不积极配合治疗, 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医院治疗上, 平时很少让患儿接触各种有益的活动, 也不理会患儿的恐惧心理, 此组有效率为70.6%, 疗效低于期望合理组 (P<0.05) ;期望过高家长治疗心切, 在孩子诊断为脑瘫且可治疗后, 往往充满信心, 下定决心给孩子治病, 刚开始甚至不管孩子的承受能力, 一味地加强训练, 希望早点治愈, 不能坚持系统、规律地治疗, 该组有效率为71.4%, 疗效低于期望合理组 (P<0.05) 。

4 结语

笔者认为, 在脑瘫的治疗过程中, 应作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指导, 争取家长的配合治疗, 促进疾病恢复提脑瘫患儿的生活。解决家长的心理问题, 树立家长的信心除了增强医患沟通, 让家长充分认识脑瘫, 共同参与康复外, 我们更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脑瘫患儿, 给脑瘫家长一个宽松的社会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脑瘫儿得到更好的治疗使脑瘫康复。此外, 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父母心理压力很大, 长期慢性的应激必然导致家长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会不同程度影响患儿全面康复。所以, 对患儿父母提供连续不断的心理支持也是康复治疗中不可缺少部分。

参考文献

[1]王辉.国内脑性瘫痪的研究近况[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19 (8) :637.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820~821.

[3]吴朋, 战立功, 孔峰, 等.早期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价标准研究 (附320例报告)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7, 12 (1) :17~18.

患儿家长满意度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07年12月我科住院患儿的家属90例,其父母均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能够读写并知情同意,被调查的患儿家属父亲50例,母亲40例,年龄20岁~25岁20例,25岁~30岁49例,30岁~35岁21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儿及家属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和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支持护理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运用人文关怀相关理论和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家属相互交流、相互关怀,了解家属的心里感觉及需要支持的信息。有资料显示[2],患儿家属需求未得到重视和满足的项目有:①帮助我了解照料我孩子的医务人员的姓名和角色;②与我谈论与我有关的感受,我的担忧和我关心的问题;③在决定孩子的医疗护理方案时,让我参与讨论。根据家属的需求有所侧重的向家属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名字,耐心倾听家属的叙述,加强家属的心理护理,缓解家长心理压力,在给孩子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信息,让其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子女是在接受最好的治疗和护理,并明白方案的可行性,从而增强治疗的信心,提高应对能力,减轻焦虑,创造一个和谐的人文关怀氛围。

1.2.2 评价标准及方法 采用自制的0分~10分心里感觉表对两组家属进行心理主观测试,并主要在知道照料我孩子的医务人员的姓名,与我谈论与我有关的感受;我的担忧和我关心的问题,知道孩子的病情、治疗和护理方面进行比较。评价标准:每份问卷>80分为优,71分~80分为良,≤70分为差。采用我院自编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共有7个项目,每个项目分5个等级,分数从5分~1分,分别代表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在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家属心里感觉比较(见表1)

2.2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给予家属支持护理的重要性

有研究显示[3],患儿家属的消极应对不仅影响其本人的身心健康,且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影响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护士给予家属良好的支持护理,有效的心理沟通,会直接影响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感知,营造亲切友好的氛围,融洽护患关系,缓解患儿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并能真正体现儿科病房护理工作的内涵,使其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不断延伸扩大,也促使儿科护士不仅要具有临床疾病护理知识和技能,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领域,如沟通技巧、人文学科、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建设和谐的社会。因此,认为给予家属支持护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

3.2 给予家属支持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护士更新传统的护理业务,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运用人文关怀的理念,照顾家属的感受,给予支持护理,不仅增强了家长及患儿治病的信心,给予他们以良好的主观心理感受,消除了后顾之忧,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关研究显示[4],人文关怀教育可以促进护士人文素质的提高,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只有具备完善人格,甘于奉献,做一个具有爱心,善良周到的人,才能学会关心人和理解人,并将信念转化为自觉行为,并适用于临床,扩展到家属的支持护理。本研究显示,给予家属支持护理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有利于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霍世英.急重症患儿家属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3,18(6):59-60.

[2]万学英,刘化侠,徐迎春,等.护士对患儿家属支持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68.

[3]刘苓,汪昌玉,宋道岚,等.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92.

患儿家长满意度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2例,患儿年龄在6~13岁,平均为8.4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患儿8例,化脓性阑尾炎患儿11例,坏疽性阑尾炎患儿7例,阑尾脓肿4例;观察组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3例,患儿年龄在5~13岁,平均为8.6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患儿7例,化脓性阑尾炎患儿12例,坏疽性阑尾炎患儿6例,阑尾脓肿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无显著和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让患儿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同时进行饮食护理,术后对伤口及引流管进行护理[1]。观察组患儿则在治疗期间实施人性化护理,主要包括入院护理、心理护理和情志护理,患儿在进入医院接受诊治时即对患儿的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对患儿的年龄、性别、姓名、病区以及住院号和联系方式等都详细记录[2];在护理过程中主动关爱患儿,让患儿得到心理和生理的护理和引导,并且向家属详细介绍患儿的病情状况和治疗方案,增加对疾病的认知度,从而提升患儿接受治疗的勇气和信心[3];由于阑尾炎均伴有较为严重的疼痛病症,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尽可能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进行情志护理,可结合玩具、音乐进行护理;另外还可为患儿提供相应的病情治疗计划,规划患儿的疗程并且对用药量进行调整。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4]。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为患儿的病症在治疗后痊愈;有效为患儿在治疗后病症均有所缓解;无效则为患儿病症无任何改善,严重者甚至死亡,其治疗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的比率之和[5]。护理满意度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得到。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对比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病症,起初急腹病症并不明显,疼痛部位不确切,体查诊断率不高。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穿孔病症较为严重,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形成巨大威胁,在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中早期诊断非常必要,同时对于手术治疗的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从而保证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6]。

本研究表明:在阑尾炎患儿的手术治疗过程中结合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目的:探究在阑尾炎患儿的手术治疗中人性化护理对其预后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阑尾炎患儿的手术治疗过程中结合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阑尾炎患儿,护理满意度,预后

参考文献

[1]刘宇.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09(11):202-203.

[2]彭霞,孙瑛,刘琴.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儿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21):1945-1946.

[3]赵卿,江春芳,姚海霞.阑尾炎手术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对预后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5,28(12):167.

[4]卜海珠,周少林.健康教育干预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07):104-106.

[5]刘亚琼,李青玲,谈天.人性化护理在小儿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10(07):290.

患儿家长满意度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66例,均符合全国第九届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学术会议讨论通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6.25±2.38)岁;对照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8个月~10岁,平均年龄(6.73±2.54)岁。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干预方案如下:(1)心理护理:在患儿的成长过程中会伴随身体、智力或者其他功能的残障,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患儿及家长调节个人情绪和心理状况,了解患儿的希望和忧虑,用正确的方法对患儿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及鼓励,通过良好的语言、态度、仪表、行为影响患儿,教育患儿改正不良行为习惯。(2)饮食护理:入院时根据患儿的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病情需要及摄食功能制定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协助患儿进食。对完全不能自我进食者,予以训练指导,改善吞咽功能。提供足够营养,选择合适食物,制定适宜的营养护理计划,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丰富饮食种类,提供足够的营养及水分。(3)安全护理:脑瘫患儿以姿势异常、运动智力障碍为主,站立、行走等运动时易摔倒,也有可能出现坠床、撞伤等意外伤害。为患儿提供安全的环境,如病室及厕所门以轨道推拉式为宜,门把手及开关的高度低于一般常规高度,厕所走廊及楼道中设有扶手,必要的安全淋浴设施,床铺高度适宜。(4)康复护理:护理人员了解患儿残存功能性质、程度、范围,协助和指导患儿的康复,如适当的体位变化、良好肢位、体位转移技术、呼吸功能训练、排尿与排便训练、关节活动能力训练等技术。并对患儿的学习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培养,最大限度地提升患儿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1.3 评价指标(1)治疗效果: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脑

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评估,共涉及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5个领域,每个领域10个项目,每次完成2分,大部分完成1.5分,完成一半1分,小部分完成0.5分,不能完成0分,总计100分。疗效评定标准:总分提高20%或以上为显效,总分提高<20%为有效,总分未提高或减少为无效。(2)简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共分20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残疾程度越轻。(3)满意度评分:采用本院制订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内容涵盖诊疗环境、医患关系、业务水平及工作责任感4个方面,满分60分。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9.7%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疾病,随着围生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和新生儿抢救技术的不断提高,脑瘫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这不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社会心理和情绪成熟,同时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2]。由于婴幼儿期处于脑发育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脑功能代偿最大的时期,早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于促进大脑功能恢复,改善脑瘫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脑瘫患儿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临床护理质量,通过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脑瘫患儿的安全评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等护理干预措施,发生意外事件的情况明显减少,保证了治疗和康复的安全性、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3,4]。对脑瘫患儿及其家长采取饮食行为护理,改善患儿的饮食行为,保障了机体的营养供应,促进生长发育[5]。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最大限度发挥患儿在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最大潜能,同时也减轻家长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过程,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以保证整个治疗得以持续下去[6,7]。研究表明,对脑瘫患儿及时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病情,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为将来生活自理和接受教育、重返社会奠定基础[8],同时也可大幅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本文结果显示,给予脑瘫患儿综合治疗和护理后,患儿的认知、言语、运动、自立动作及社会适应性均有明显改善,且疗效显著,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评分也较对照组高,从而验证综合性护理应用于小儿脑瘫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显著,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巩固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9,10],家长满意度增加。

·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脑瘫患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及时改善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脑瘫,综合护理,临床疗效,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姚荣芳.小儿脑性瘫痪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J].安徽医药,2015,19(7):1401-1403.

[2]秦华.脑瘫患儿早期干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3208-3209.

[3]丁梦莹.小儿脑瘫的综合性护理[J].医学信息,2015,38(10):160-161.

[4]莫志华.综合性护理对策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9(10):227.

[5]覃洪金,黄任秀,罗雪梅,等.脑瘫高危患儿饮食行为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942-946.

[6]王正香,李素,陈万流.心理干预对脑瘫患儿家长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2,40(5):549-551.

[7]郑雪芝.脑瘫患儿系统护理的康复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135-136.

[8]王永霞.综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9B):115-116.

[9]陶志雁,李琴,张智香.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B):152-153.

【患儿家长满意度】推荐阅读:

患儿及家长07-05

患儿满意度06-10

患儿家属满意度09-14

惊厥患儿07-17

儿科患儿07-17

患儿需求10-14

喘息患儿05-11

疾病患儿06-06

住院患儿06-11

患儿护理06-24

上一篇:美国的艺术教育下一篇:XBRL网络财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