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024-05-25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精选10篇)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篇1

评价是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机制,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判定学习成绩,而是激励学业发展。过去对学生的评价要么是“一刀切”,要么是甄别选拔,过于关注评价的结果,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而新课程则要求我们建立多种评价体系,实施多元主体评价,这里的“多元主体评价”,既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又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家长的评价。这种多元主体评价不仅可以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一、教师评价

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教师是评价主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的即时评价。评价恰当,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评价要创新多变,要给学生以惊喜,要让学生听而不厌,还可以加上适当的手势,给学生一种感染,一种期待,一种希望;课堂评价要因生而异,尊重每一位学生,承认每一位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语,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激励他们做得更好;课堂评价要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关注思考过程,要引导、点拨、启发,给学生思维方法的启迪……

2. 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其中一种方式,是师生交流的一块芳草地,教师不但可以对学生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和指正,还可以对学生思想和情绪上的波动进行及时的疏导。

3. 评语评价

在《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中,每个学期都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语评价,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版块。教师的评语要倾注真爱,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教师的评语要充满激励,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抓住闪光点,用激励性评语,肯定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的评语要带着赏识,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为学生自信的形成和增强“推波助澜”……

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品行、学习过程、体健评价外,还注重学习成绩、兴趣特长、成长期望等多角度地评价学生,这种开放的、全面的、丰富的评价极大限度地体现了人文关怀。

二、学生自评

自评就是学生自己是评价主体。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遵循评价报告册的要求,找出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确定自己的等级。教师可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法实现自评。成长记录袋评价也叫档案袋评价,是指以档案袋为依据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它是近10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主要特点是汇集学生作品以展示其各方面的成绩,对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它记录了学生初中三年的成长轨迹。

在成长记录袋评价使用过程中,我把它分成了两类:一是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档案,来记录学生日常学习发展的足迹,内容包括课堂上的听讲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探究的参与程度,课外学习资料的收集、课堂检测和阶段检测等。本档案可由学生本人填写,也可由同桌填写,最后老师再根据自己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填写评价;二是自我展示评价档案,以此展示学生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果,内容包括初中一年级的自我介绍、每学期制定的学习计划、小制作、小创新发明、学习过程的灵感积累、每学期一篇最好的作文、周记、手抄报、演讲比赛稿、绘画、电脑作品,每学科最好的一份作业,初中三年来的获奖证书和材料等。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档案袋、磁盘、光盘、网站等。

以上档案袋评价形式的实践,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通过不断反思自己成长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使自己的行为得到不断的完善,也为教师提供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有利于教师达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提高评价的效度。

三、学生互评

互评就是学生与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同伴是评价主体。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每周让学生之间互相评议一次,由组长执笔,评出等级。互评的内容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的,如日常行为表现、团结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大小、学习进步程度等。学生和同伴之间相互评价,既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又使每个学生通过比较,看到了自己和别人的优势与不足。在评价中将学生个人表现与小组成就联系起来,使评价起到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合作意识的作用。

四、家长评价

家长是评价主体,其目的就是通过让家长参与,做到家校互相沟通,双方更加了解孩子,督促孩子进步。我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卡”,通过家校联系卡,家长每周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给老师,对其进行评价;最近我校又开通了“家校通”网上业务,更方便了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这种开放式的评价,让教师、家长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平台,更能达到客观、公正的要求。另外,每学期我都要进行一次家长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有:是否孝敬长辈、是否注意节俭、是否讲究个人卫生、是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是否进行课外阅读、有了错误能否进行反思等。根据家长的评价反馈,教师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孩子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五、社区和社会评价

社区居委会是评价主体。每教一个新的班集体,我都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了解他们所在的社区或村子,然后把学生按社区或村子进行分类,再联系当地的社区或村支部,让他们了解所辖区域的学生名单和人数。根据学生平时在社区的表现和参加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每学期我都向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文明礼貌、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环境、参加公益活动等。通过社区和社会的评价,引导学生服务社区社会,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强化了行为规范的养成,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促使他们形成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会了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后对学生评价的进一步探索中,评价方式将更趋完善,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过去对学生的评价注重甄别选拔, 过于关注评价的结果, 而新课程则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建立多种评价体系, 实施多元主体评价。这种多元主体评价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 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洪庆, 杜宇.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郭根福.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9.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篇2

关键词:评价主体 多元化 习作教学 应用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由教师唱“独角戏”,对学生的作品或学业成绩进行评价的做法,它提倡参与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組成,不再把学生作为评价的待查客体,而是把学生纳入“评价主体”的范畴。笔者认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建立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以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独揽评价大权的局面。这种评价是在相互尊重、有效沟通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协作来完成的。

一、让教师评价的“戏”活起来

1.写下“给力性”评语,让人文关怀洋溢在学生心扉。“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著名作家肖复兴曾通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进行了一次饱含深情的回忆:上中学的时候,叶圣陶老师对他的作文《一张画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修改,还写下了鼓励性的批语。暑假到来的时候,叶圣陶老先生还邀请肖复兴到他家做客,这更让正上中学的肖复兴内心激动不已。在家中,叶圣陶先生跟肖复兴亲切地交谈,教导他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30年了,但当时的情境如在眼前。15岁那年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语文教师批阅作文不仅要用准确规范的符号和简洁的语言指出字、词、句、段、篇和标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下几句充满人文关怀的“给力性”的评语。“给力性”的评语如阳光缕缕,永远灿烂着学生的心扉;似春雨点点,永远润泽着学生的心田。

2.创设欣赏品味的平台,让学生因赏识而更喜欢作文。赏识是一座“金桥”,它能有效沟通师生的心灵与情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创设欣赏品味的平台,让学生因赏识而更喜欢作文。在习作评改中,教师要用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并在讲评课上大张旗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学生树立起自信的风帆。笔者在作文课上,经常兴味盎然地朗读学生的作文,与学生共同品评、欣赏,一同走进一个欣赏品味的温馨情境。

例如,一次笔者发现班里有一位叫李莉的女孩,写了一篇作文《我的姥姥》。这位同学小时候父母离异,缺少母爱,一直跟姥姥生活,因此心里充满着忧郁和自卑,很少跟同学在一起快乐地玩耍,她在作文中写了自己的不幸,写了姥姥给予她的无私的爱。在作文评讲课上,她应我的要求非常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文,同学们都被作文中流露出的真情打动了,读完后,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那掌声热烈、持久。同学们的目光也不约而同地投向那个角落。李莉的眼睛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彩。后来,我就经常读她的作文,不知不觉中,李莉变得活泼开朗了,作文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赏识,蕴含着教师的真情与真爱,习作教学中不能缺少赏识。赏识,能激发学生喜欢作文的情感,鼓舞学生步入作文殿堂。

3.指点发表作文的路径,让学生拥抱成功。学生的作文能够“公开亮相”或见诸报端,对小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学生作文发表的路径是很多的,从小处说,有班级的学习园地、黑板报以及学校的橱窗、校报等;往大处说,有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如《小学生学习报》《百家作文指导》《作文报》《七彩语文》等。这些都为学生发表作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只要读到富有创意、富有个性的作文,总是爱不释手,并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反复修改、雕琢,再鼓励学生用端正美观的正楷字抄写下来向报社投稿,有时也亲自通过电子邮箱帮学生发出去。当学生的佳作报刊上发表并在班内相互传阅时,小作者脸上总会写满自豪与骄傲,内心也会倍添无限动力。

二、让学生评价的“戏”靓起来

1.养成字斟句酌、自读自改的习惯。“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 这两段关于修改作文的精辟阐述分别是老舍先生和叶圣陶先生留下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在习作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完成初稿后,就大声、反复朗读,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自己听。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去发现草稿中不通顺的句子,去发现字里行间隐藏着的毛病。通过这样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渐渐养成了字斟句酌、自读自改的推敲习惯。

2.加强生生交流,培养互批互改能力。每一学期,学生总要完成近期20篇的习作。完成习作初稿后,学生总会在笔者的引导下,优化组合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范围内和同学交换习作,共同阅读、点评、修改,然后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形象地亲历了诊断与批改的过程。这样的互批互改有效地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学会了分析、鉴赏,相互取长补短,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可谓受益匪浅。

3.相互推荐佳作,增强习作积极性。习作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写作,不是写给教师看的。为了打破学生习作封闭储存的局面,教师应想方设法让习作走向开放。在习作评讲课上,笔者总会安排学生互相传阅同学的佳作,并要求学生给他人的美文佳作写上中肯的、鼓励性的评语,向班级的“习作园地”或“习作网站”上推荐。看到同学们饶有兴趣地拜读着同学的佳作,笔者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总之,习作教学中应努力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教师评价的“戏”活起来,让学生评价的“戏”靓起来,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单独由教师评价来学生作文的封闭状态,使评价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协商活动。这种评价体制有利于推动习作教学的民主化,能大大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

参考文献:

[1] 雷实,张勇,夏雄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严权.新课程评价主体应体现多元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篇3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操作技能转变的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以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智力理论为基础的多元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体系坚持以 “多元”为特征,以多元的目标、多元的内容、多元的主体和多元的方法为基本理论框架,运用其可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引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作品主要是以电脑绘画、电子报刊、演示文稿、网页等形式呈现的,从主题的构思、内容的组织和技法的运用到修饰润色无不包含着学生的努力与智慧。[1]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从多元的目标、内容、主体、标准和方法等五个方面,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多元评价主体进行探讨。

多元化评价主体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对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应既强调评价主体的自评,也重视评价主体之间的互评,避免因强调单一评价而缺乏评价的互动性。

1.自我评价

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他们对创作过程有更深的自我感知,也更清楚自己对某部分的信息技术知识是否理解以及掌握的程度,通过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例如,在《展示真我风采》一课讲授结束后,笔者为学生制作了一张针对该课学习内容的自我评价表(见表1)。

然后,通过对学生提交的自我评价表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以及想要了解的内容了然于胸,并为后期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过程,能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认识自我,创造出有特色的作品。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较为模糊, 知识和水平有限,评价较感性化,所以在自我评价阶段教师的恰当引导十分重要。

2.学生互评

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上机操作相对简单,而且操作的结果也会直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这些都易于学生进行判断和评价。同时,生生互评是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并且,小学生好动、知欲望强烈,当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喜欢请其他同学根据其创作经验进行评价,并希望在其他同学的评价中得到认可。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引导,注重方法,以进一步提升互评环节的效果,如在《把网上的 “宝贝”搬回家》一课的学生评价环节, 我设计了比较详细的学习评价表,供学生之间互评使用(见表2)。

相互评价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 教师要设置不同的条件,供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之间进行正确的评价。既可以设计同桌之间、前后位这样按照距离来划分的小组进行互评,也可将“习惯开小差”“操作能力不强”“水平不错却没事干”的学生组合到一起,借助不同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都能找到适合发挥自身特点的岗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建立自信、培养兴趣。

此外,学生之间的互评难免会掺杂个人的情感,为避免这样的现象,教师应尽量将评价的内容予以量化,多以量化的结果来判断其作品的优秀与否, 少设计定性类评价指标。

3.教师评价

由于学生自身受理论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无论是学生自评, 还是互评,教师的适当评价仍然非常重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并对一些普遍性问题给予正面的引导和讲解。

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对 “信息”还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概念性认识,加之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如学习的兴趣、操作时间的长短、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领会等,都会对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产生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要善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多彩的图画》一课讲授结束后,笔者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分别设计了三张表,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见下页表3-表5)。

对计算机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 除了要求其掌握一定的基础、技巧知识外,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协作交流以及团队精神,所以在这一份评价表中(见下页表3),“谦虚学习”“创新意识”占有一定的指标值。

在实际教学中,对计算机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巧和创作评价等方面向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最少的,基本都能完成下页表4中的各个指标,也基本都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即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下页表5中,对学生完成作品的技术性要求不高,更多的是体现在关注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上,“能大胆寻求帮助”占据一定指标分值,这一设计既是一项折衷之举,也体现了给予学生鼓励的一种人文关怀。

学生通过课堂评价的分层设计, 能在操作任务的时候目标更明确,也能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学习有困难的以鼓励为主,掌握知识一般的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而对于掌握知识较好的学生则以提升发展思维、创新能力为主。这样的课堂评价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都因得到教师的肯定而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会更浓,也更为积极主动。

多元化主体评价展望

1.多元评价主体间的融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既要结合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设置特点,也要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信息知识掌握水平等特点结合起来,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最大化地利用起来。既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功能,又要加强教师在评价中的引导作用,实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全面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2],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应用打好基础。

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随着多元评价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到教学评价中,需要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需要对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做一定性评价;另一方面,需要从社会学、 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角度,建立关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认知的指标体系,以获得定量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只有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才能把多元评价推向全面和深入。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也要重视对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评价,做到评价结构平衡,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因此,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多元评价主体为视角,结合教学实际,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开展评价进行了探讨。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 办学主体 多元化 发展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社会力量办学开始逐步兴起,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成为了一个大趋势。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有很多方式:一是政府要给予学校自主办学的资格,即法人地位;二是政府还要加强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三是要鼓励社会各界经济企业参与到办学中来。非公有制企业的参与具有着对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的调控功能,也是办学主体多元化的重要对策。

一、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社会背景

我国曾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计划经济时代,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由计划经济过渡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五大也明确论断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这也成为了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依据。

纵观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实行政府办学或者国有企业办学,办学主体实际上都是公有制部门,这也正好体现了社会经济体制对办学体制的重要影响。这种办学体制,符合当时的国情,那时候,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缓慢,需要通过公办方式来集中资源,按计划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如今,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所有制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这样的变化面前,教育体制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当其冲的就是办學主体的改变,由国家和国有经济参与转变为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这种参与方式主要体现为:政府管理职业学校,不再只是直接的硬性的管理,而转变成运用立法、政策、评估等方式进行宏观的调控;学校则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之下开始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优胜劣汰,并且实行多样化的分配方式。

二、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实质

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的实质就是两个方面,即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在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来进行管理的。政府拨款、地方税收、学生学费以及学校其他产业收入共同构成职业学校的经费。

社会各界的代表组成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来制定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以及发展规划,确定学费金额。分配管理经费,并且进行评估审议,颁发资格证书,等等。这样的管理形式能够更好地让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管理,也能够更好地监督各项经费的使用,保障纳税人的利益。

有了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学校因此必须面向市场,按市场的要求来设置专业、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包括决定培养的结构、学制的设置、规格、课程设置,等等。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功能朝着多样化发展。

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是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学习的重要基地,在办学过程中,应该既重视学历教育,也加强非学历的职业培训。社会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是办学主体多元化发展的一大阻碍。职业教育在社会人才培训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的培养目标和功能定位使得它与社区、与企业紧密联系。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得到社会和学生的尊重,多元化的投资和办学便以此而受阻,导致了办学相对封闭。

另外,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特色不够突出,与普通教育区别不够明显。在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和社区的结合也不紧密,在就业方面有所欠缺。

以上欠缺造成了在教育领域中出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不仅包括社会总资源在教育领域上的分配,还包括教育总资源在职业教育上的分配,都不能按实际需求高效合理地进行。

四、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发展策略

1.对非公有制经济水平的正确认识

非公有制在我国的生产总值占有相当的比重,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明晰的产权,企业强烈的利润动机会驱使其对职业教育领域的投资。在运行机制上,非公有制企业遵循价值规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可以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这只无形的手和市场调节这只有形的手,来综合管理和调节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等问题。一方面,政府相应地削减办学企业的税收,鼓励企业办学。使企业充分挖掘自己的物质、人力等资源,并进行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收取小型、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营者的职教税,用于职业教育。只有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企业,才更加具有职业办学的主动性。

2.重组资产,高效利用教育资源

在各种职业教育类型中,学校应按照专业来分类,并进行聚类重组。撤销陈旧的专业,整合重复的专业,并注重整合的实质性,优化师资队伍和更高效率地利用资源。

根据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现状,要采用多种方案改革:(1)现有企业办学的,鼓励继续举办,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助及减免税优惠;(2)现有企业实在无力举办的,政府要进行资产重组或转让办学主体,并建立多元办学体制;(3)扶持、规范“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私人办学”,使其健康地发展。

要充分地发挥职业学校在再就业培训方面的作用,通过开办长短期多种培训班来发挥学校场地的节假日等可利用资源。对于各类职业学校,规模太小、专业太陈旧的可以考虑兼并和联合,扩大学校规模。当然,各类职业学校应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3.规范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担

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担有自己的原则,包括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所谓受益原则,就是指谁受益谁就承担责任;所谓能力原则是指谁有能力谁就承担责任。

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担形式主要有:政府拨款、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学、非国有经济单位办学、个人交费。总体上说来,政府分担应兼顾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不可偏颇。而非国有经济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担,至于个人交费,则按照受益原则来分担。

参考文献:

[1]李丽娅.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4).

[2]肖珑,任枫轩.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开发“产学合作”教育资源[J].职业教育研究,2004,(07).

[3]何小雄.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6,(0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篇5

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授课内容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师和学生各自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和教师作为“教”的主体的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双主体之间的互换,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1]。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分为分析、设计和评价三个阶段。评价阶段主要由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所组成, 其中,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是对学生主动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等情况的评价,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 发现新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新教学模式, 使其更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学生提供可持续成长的条件。

2 多元化教学评价的设计

多元化教学评价, 顾名思义就是在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时,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 而不局限于单一的纸笔测验, 它尚需包括实作评价、档案评价、口头评价等, 而成为多种评价的方式, 较能顾及认知、情意、技能之学习结果。这是李坤崇于1999年对多元化教学评价提出的论述[2]。现今的教学评价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纸笔考试评价, 这样的评级方式虽然能量化的给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然而确不利于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进步情况的评价,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为了获得高分死记硬背知识, 动手做实验时应付了事, 极大的伤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完善促进双主体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对基于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2.1 对实验环节效果评价方法进行改革

传统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 学生主要按照实验老师的讲解进行实验, 实验评价基本完全以学生完成实验的完成度作为考核依据, 缺乏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为此, 打破实验老师传统的“讲”和“演示”实验的授课方法, 老师在上实验课之前先布置实验目的, 并将实验仪器的使用说明, 模块功能等电子版发到学生邮箱里, 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所用实验器材, 实验课上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独立分组完成实验。实验效果考核以问答的形式进行, 按照学生完成实验程度、回答问题准确性、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程度以及对实验掌握程度给分, 分值权重依次是0.2、0.3、0.3、0.2, 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

2.2 对课堂评价环节进行改革

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基本就是出勤和作业完成度, 该课堂评价方式基本上无法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 取消传统课堂评价方式。由于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 每节课基本都设有思考题, 为此, 以随机点名的方式提问, 针对学生思考的努力程度给分, 分值占期末总成绩的20%, 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问题, 同时兼顾学习困难同学。

2.3 对期末考试环节进行改革

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就是期末考试前等待老师划范围, 划重点考试内容, 临考试前突击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应付考试的能力, 无法学到受用终身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为此增设月考, 在每月初的时候都进行一个考试, 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本月所学的知识, 以月考的平均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促进学生平时认真学习。

3 结论

笔者从实际出发,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需要提出了多元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对课堂学生评价、实验课程评价和试卷评价三方面进行整合和优化, 使得新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更贴近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更全面和客观, 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平时的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使得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能更好的服务学生, 更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吕丽.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影响[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 2011.

星级多元评价体现学生主体 篇6

因此, 改革旧的单一的评价模式, 构建新的多元评价模式是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笔者对中职星级多元评价进行初步探索。

一、星级多元评价是什么

从评价主体的角度看, 现在的评价逐渐发展为多元的趋势。在以往的评价中, 评价的主体往往是教师, 而学生总处于被评价的地位;而多元评价 (评价主体有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的师傅、各鉴定机构和部门等) 过程中, 学生不但是被评价的客体, 也是参与评价的主体。

这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 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将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形成了积极、民主、平等、开放的评价关系。

星级评价是在多元化评价基础上, 根据五星制的不同要求而定的。每一星级有对应的分值和对应的等级, 例如语、数等公共基础课程五星对应分值为90 分以上, 对应的等级为A级;四星对应分值为80~89 分, 对应的等级为B级, 以此类推。星级评价不但顺应了学生“追星”的心理需求, 更为重要是刺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上进心。

二、多元评价主体指什么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主要包括考试 (公共基础课程考试、专业综合知识考试、专业技能考试三大科目)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学生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学习反思、成果展示) 、个性发展 (个人特长、社团活动、公益活动) 和职业能力 (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岗位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等方面内容, 这就要求评价主体是多方参与的。例如, 教学过程评价就需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教务处或实训处评价。实习、见习过程评价就需学生自评、小组评价、跟踪指导教师评价、企业师傅评价、企业单位鉴定和就业处评价。对于形成结果的评价还需要各级考试机构、技能鉴定机构等参与。从以上多元评价主体中不难看来, 新的多元评价, 学生既是评价客体, 也是评体主体。这就改变了以往学生被评价的被动地位, 成为评价主体之一, 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真正体现“人人出彩、人人成才”的新人才观。

三、多元评价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有发自内心的原动力。而中职学生在中考中大多为失利者, 在初中阶段得到的更多是批评和冷语 (因为初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 是考上重点高中或达标中学的人数) , 因而缺乏学习动力, 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 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一现象, 中职学校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 改革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方式, 树立发展的评价理念, 建立新的星级多元评价模式, 这样不仅能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而且能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技能、个性、特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 且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之一, 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2. 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多元智能在全球》一书中指出了人的智能可分为八种, 即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自我意识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自然智能。中职学生由于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较差, 在初中阶段往往是不被老师看重的, 而多元评价改变了原有的单一评价, 从而使评价的目标、主体、内容、方法等都走向多元化。学生的各项智能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 应特别注意多用几把尺子衡量学生, 从备课、讲课、设问、练习、作业的布置等教学活动中, 根据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标准, 提供不同的选择, 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各取所需、各尽其能, 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提高和发展, 这就是因材施教。

又如,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差异,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让能力稍差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让能力较强的学生进一步深化, 发展思维,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分层教学。这样的结果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 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找到自我, 增强自信。

3. 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增进学生交流互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多元评价的主体之一。学生参与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这不但增强了自主意识, 也激发了学习热情, 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校学生生活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学期都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 例如, 课堂自评:“我认为我课前预习不够, 课堂发言不积极”;周自我评价中:“我认为我学习还不够主动, 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在学生互评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他人的优点, 又要客观地指出不足, 这就要求学生在互评中既要用委婉的语言, 又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容易被同伴接受。学生在评价同伴时, 自身的分析、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学生在被同伴评价时, 要善于从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中了解自己的言行对错和问题的症结, 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达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例如, “你的设计不错, 但我想在这里做些调整会更好的, 你看呢?”“你跟我想的一样, 但我觉得还要注意一点……”总之, 互评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而且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信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 星级多元评价, 彰显个性特长

星级多元评价倡导“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 关注和承认评价对象的差异性。评价的内容涉及学生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 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态度、情感、表现、技能、考证、社团、公益、特长、实训、实践、创新等。同时注重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对学生要“择善而教”, 让学生扬其长, 补其短。

星级多元评价, 不但注重评价标准、主体、手段、内容的多元化, 同时还建立各种星级评价制, 如特长之星、技能之星、体育之星、创新之星、班级之星、学习之星、智慧之星等, 星级评价还可以对应学分。星级评价坚持多元化评价, 在量化过程的基础上, 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教师参评、班主任总评、部门复核等方式, 评选出班级星级学生和学校的星级学生。每一星级都有对应的评价细则要求。在各方面全面发展, 表现优秀、成绩突出和在专项技能大赛中获省一等奖以上的学生, 就授予最高的“五星级学生”称号。凡是获得“三星级学生”以及单项“技能之星”三星以上荣誉称号的, 学校每学期将给予表彰, 并张贴所有星级学生照片、简介的 “群星荟萃”榜。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篇7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和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同, 经过长期的公司发展历程和企业制度的演变, 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 主要有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治理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银行主导性治理模式。

英美模式主要是指按英美法系的基本要求订立公司法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治理模式。这一治理模式的特点在于股权结构相对分散, 更加重视资本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和劳动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 强调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对内部人员进行激励和监督, 因而更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激发经营者的创新精神, 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 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易造成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2) 公司股权的高度流动性使公司的资本结构的稳定性较差。 (3) 没有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德国和日本属于大陆法系, 在制定公司法时主要体现大陆法系的准则, 强调公司应平等的对待股东和雇员。因此, 这些国家侧重于公司的内部治理, 较少依赖外部治理机制。这一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在于能够更好的实现“最优的所有权安排”, 从而实现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 缺乏外部资本市场的压力, 公司的监督制度流于形式。 (2) 经营者缺乏危机感, 创新动力不足。 (3) 银行与企业高度并存, 易产生泡沫经济。

虽然因为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各国治理模式有一定的差异, 但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一体化, 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治理模式正趋于同化, 即朝着以股东利益为主导、以盈利为导向、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模式发展。在国际上, 1999年5月, 2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其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 它是第一个政府间为公司治理结构开发出的一套国际标准, 并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该原则旨在为各国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框架提供参考, 也为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公司和参与者提供指导, 它代表了OECD成员国对于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共同基础的基本考虑, 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 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 (2) 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 他们应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 (3) 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 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 (4) 治理结构框架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 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5) 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 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二、多元主体公司治理模式决定了业绩评价的多元化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 企业业绩评价则是公司治理的前提与基础, 两者紧密相连。业绩评价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框架内才能成为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 而公司治理只有在有效的业绩评价的具体操作下才能形成富有效率的制衡机制。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业绩评价方法的典型代表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戴维.诺顿于1992年提出的平衡计分卡。

平衡记分卡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管理工具。在信息时代, 公司要想获得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 保持其稳定持续的发展, 绝不能仅仅观察当前财务指标的好坏, 还必须重视影响公司长期财务业绩的动因, 包括员工的能力和积极性、内部生产经营和创新过程、客户的忠诚和满意程度等, 以上这些通常是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的, 但正是这些成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平衡记分卡正是基于上述观念, 保留了传统的业绩评价中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成功做法, 注入了对公司生存和发展有着越来越重大影响的无形资产和生产能力的内容, 从而形成了新的业绩评价体系。

首先, 平衡记分卡是对公司业绩进行全面评价的指标体系。即实行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并可以使信息负担降至最少。传统的业绩评价主要是以财务指标 (如利润、投资回报率) 为主, 尽管它能够综合的反映公司的总的业绩, 并与组织的主要目标直接相连, 但它本身不能接受业绩的动因或业绩改善的关键因素。同时, 财务指标主要是偏重于公司内部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外部环境 (如客户、市场) 的分析。平衡记分卡弥补了上述的不足。他通过财务、客户与市场、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等方面的内容, 做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 实现了公司内部和外部之间、财务结果和这些结果的执行动因之间的平衡。

其次, 平衡记分卡是一种基于公司战略的业绩评价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引入四个程序把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行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第一个程序是说明远景, 它有助于经营者就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达成共识, 既将公司的远景和战略转化为一套完整的目标测评指标, 并能描述推动成功的长期因素。第二个程序是沟通和联系, 它使经营者能在组织中对战略上下沟通, 并把它与各部门及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第三个程序是业务规划, 它使公司能实现业务计划与财务计划的一体化。第四个程序是反馈与学习, 它赋予公司战略性学习的能力。

但平衡记分卡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平衡记分卡有四个层面数十个指标, 指标之间时有矛盾的情况出现, 并容易导致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冲突。另外, 即使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到确定, 经理人往往只在高权重指标上努力, 使平衡记分卡“失去平衡”。

三、我国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的建议

1、获得高层主管的支持。

高层主管的支持是实施平衡计分卡必要条件。在中国, 企业战略的制定通常依靠高层主管的洞察力和直觉, 因此, 大多数中国企业要想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 需要高层主管全力支持, 并带动管理团队将企业战略和目标具体落实到基层, 使企业上下协同配合, 让所有员工都充分理解并参与战略的执行工作。

2、与企业的激励机制挂钩。

企业中每个员工的职责虽然不同, 但使用平衡计分卡会使大家清楚企业的战略方向, 有助于群策群力, 也可以使每个人的工作更具有方向性, 从而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为充分发挥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效果, 就必须和奖励制度挂钩, 使企业的每个层次、不同部门员工的注意力集中在各自的工作业绩上, 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只有这样, 平衡计分卡才具有现实意义。

3、与企业的预算结合起来。

预算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优秀的企业, 一般都具有积极、先进的财务计划、业务计划和预算编制体系。预算应包括运营预算和战略预算, 通过运营预算, 企业确定为维持现有的生产和客户所需花费的成本。我国现行的预算基本上都是这种预算。而战略预算则是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编制预算, 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企业各期的预算任务, 再通过企业当期预算的制定和分解来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 利用预算控制, 形成切实可行的战略部署。战略预算实际上是“预算中的预算”。通过这两种预算, 企业一方面实现了同时对战略和战术的管理, 另一方面, 这些预算数字将成为企业成本控制、业绩评价和信息反馈的依据。

4、重视信息系统的选择与完善。

信息系统在帮助组织成功的实施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系统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组织选择信息系统不当, 信息系统不够灵敏, 则无法满足组织使用平衡计分卡法来客观、公正的评价各项业绩指标的信息需要。因此组织在实施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信息系统。选择好了合适的信息系统, 我们还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完善它, 从而使它紧密的与组织的战略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伍中信.资本经营财务概论[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李红霞.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

[3]张瑞君.基于价值管理的集团公司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理财者, 2004, (2) .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篇8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评价主体,教学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首先要明确由谁来评价的问题, 它涉及到的相关主体也是多方面的, 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才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出全面、科学的评价。为此, 笔者简要分析四种教师评价主体评价的得失利弊, 以有效整合评价力量, 不断提高教师评价的质量与效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主体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评价主体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基点, 居于支配地位, 掌控着主动权, 主要包括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社会这四个内容。

一、教师评价

教师既是课程的教学主体, 又是课程的评价主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既有同行评价, 又包括教师自我评价。

如果按照评价主体必须要根据评价结果, 为达到改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目的而采取相应措施这一要求, 教师无疑是对自己工作评价最直接、最现实的主体之一。教师自评是指教师作为课程评价主体对自己开展的课程实践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自评一方面可以帮助课程教学实施者就课程教学实施的各个方面作出系统的梳理, 得出合乎科学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课程实施者就课程实践的实际效果、操作措施和理论发现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以便为其他评价者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同时也可为经验的推广提供基础。教师自评要求充分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 使评价的过程真正成为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使教师的评价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教师的自我客观评价, 可以对课程的建设起到诊断作用, 从而促进课程的改进, 也可为其他评价者或课程建设者指明努力的方向。另外要指出的是教师自评要基于这样的信念:教学行为可以通过不断的检讨得以不断地改进。进行自我评价的教师承认自己的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 任何时候都有可改进之处, 这种信念才能促使教师置于不断的自我评价之中。没有这种信念, 有意义的自我评价不可能存在。

同行评价法即由任课教师的同行对其教学进行评价。同行评价不仅在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而且它在创造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专业发展气氛上, 也有很大的潜在价值。由于教师同行之间相互比较了解, 对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师生的背景情况较为熟悉, 因此, 同行之间的评价应该能够作出准确的、恰如其分的判断,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同行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使多种评价信息互相补充, 以提高同行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但是, 同行评价法在运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 同行之间由于平常较为密切的联系和接触, 因此评价时往往出现因碍于情面而相互吹捧、言过其实的现象, 或者因为平常的矛盾与成见而相互贬抑、吹毛求疵的现象, 从而导致教学评价的结果产生变异和失真, 这是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管理主体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管理主体, 主要指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专业评价人员等。他们能够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管理来进行综合的、总体的评价,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指导, 从而可以保证国家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进而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实践, 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管理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领导评价,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因其具有评价的行政权威, 评价的结果影响力自然比较大。二是专家及教学督导评价, 专家评价法就是借助相关专家学者的知识、经验与判断能力进行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专家及教学督导人员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与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这样有利于对教师作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价。此外, 专家评价应是随机性的, 由专家组自主决定听课时间和内容, 以便了解教师平常的教学情况和真实水平。专家评价法除了采用听课方式外, 还可以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和教师的教案、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总体而言, 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方法简单, 运用方便, 可以全面考察评价对象, 但缺点是评价结果可能缺少数据支持和定量分析, 并且评价质量的稳定依赖于专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三是高校辅导员, 他们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教育管理人员,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了解的最为详细直接, 因此辅导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拥有比较大的发言权。

三、学生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学习主体———学生, 他们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践的直接参与者, 既是课程学习的主体, 又是课程评价的主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否有价值, 主要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学生政治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价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受教育者政治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上, 其课程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评价必须以是否有效满足学生政治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形成、发展的需求为中心, 而最能检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否真正有效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的人应该是学生自身。正是基于这一理由, 随着教学民主化的推进, 随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 随着学生评教活动的规范化, 学生评价教学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在美国多数教师对学生评价教学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学生是教育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和教学成果的直接感受者, 来自学生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评价信息是重要而独特的。如果评价标准恰当并组织得好, 学生的评价可以反映教学过程的部分真实情况。

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直接感受者和受益者, 因此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他们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第二, 学生不像专家和同事那样, 只听一二次课, 他们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 实际上就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系统评价和“全程监控”。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是独立性强、专业化程度较高和学科门类复杂, 这样学校就很难通过具体的书面合同方式或规章制度监督教师的全部教学活动, 选择学生评价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贴近教师的平常状态。第三, 教师通过学生评教, 可以看出教学活动对学生影响的程度, 找出差距,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评教工作直接架起了教与学双方沟通的桥梁, 减少了教学反馈的繁琐环节, 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促使教学管理部门寻求有效的方法对教学进行控制, 强化教学工作, 突出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四、社会评价

目前很多高校在评价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一个很重要的评价主体, 即来自社会的评价, 可以说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仍处于可有可无, 甚至缺失的状态。从社会的角度看, 社会用人单位作为高校产品的“消费者”, 他们对教育产品的真实性能和实际使用价值最有发言权, 理应成为高校评估的主体。尤其是用人单位的信息收集, 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质量评价, 掌握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从而为学校修改教学目标、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决策依据。其次, 社会评价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各部门的综合要求, 从而使高校教育教学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各界作为评价主体能够对高校的发展发挥良好的监督、导向作用。

总之, 建立管理主体, 教育主体、学习主体和社会主体之间互动的评价机制, 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系统和评价系统的良性循环,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骆郁廷, 丁雪琴.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主体.思想理论教育, 2007.4

[2]欧本谷, 刘俊菊.多元教师评价主体分析.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年第10卷第2期

[3]何侃.高校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探析.高校教育管理, 2007年5月第1卷第3期

[4]李建芬, 饶国军.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0期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研究 篇9

【摘 要】本文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入手,以近10年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例较少为切入点,分析造成其投资现状的原因,并从投资主体单一角度出发,民间资本、村镇银行和引入外资3个角度诠释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内涵,意在促进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民间资本;村镇银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一、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现状

农村基础设施分为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基础设施两大类型,主要包括电力建设、水库建设量、农田水利以及用于其他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农村社会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指用于农村教育、农村卫生以及其他农村社会福利的投资。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特殊性,诸如包括的范围广泛、自然垄断性和投资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投入期限较长,短时间内投资回报率较低。近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我们不难看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虽然都在上升,但是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上升比例较小,同时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如下图所示)这一现状显然与中央一号文件中连续八年明确提出的要“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一号召相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现状的原因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问题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关注力度与其现状形成强烈的反差,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额较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财政支农资金长期不足

近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直线上升,但是包括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农林水事务的财政支出总额的占比重却非常少。

2.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不足

我国传统的农村金融体系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

(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其职能是办理粮油等主要农副产品的国家专项储备和收购贷款;扶贫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以及小型农、林、牧、水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其发展存在着如下问题:农发行要完全服从国务院和财政部门的指令,在经营管理上缺乏灵活性;机构庞大,办事效率较低;在履行政策性职能时,不计经济成本;我国粮油等农产品的购销渠道逐渐拓宽,农发行的支持作用日趋下降;农发行的职能定位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多方面的资金支持。

(2)中国农业银行.随着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中独立出来,农业银行的业务重点逐渐向其他盈利性更强的商用贷款转移,涉农贷款比重逐渐下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四大行为提高盈利,加大撤并县域机构网点;农户资金需求规模有限,涉农贷款收益较低,因此农业银行只吸收农户存款而不放贷,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加大。

(3)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性金融机构,简称“信用社”目前,信用社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包括不良贷款率高;由于缺乏竞争,经营管理模式落后;由于机构网点的分布优势,信用社较易吸收农村存款,但其用于涉农的贷款比重却逐年下降,没有全面发挥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等等问题。

三、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从上文可以看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现状主要是因为投资主体较为单一,我们可以从以下视角分析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1.扩大国内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是与时俱进的正确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年均增长26.7%,比国有单位投资高出近10个百分点,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基础设施建设更要走“政府出题目,社会做文章,民间资本干”的路子。运用BOT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如泉州刺桐大桥就是应用BOT投资模式的成功案例。将民间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以较好地补充财政支农资金的不足。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基础设施可采用不同方式明确其产权关系、利益关系和责任主体,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

2.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的村镇银行是顺应时代的正确选择

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在农村金融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可以较好地补充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中信贷资金不足的问题。因其特殊性村镇银行必须注意以下问题:要吸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严重的教训,加强贷款风险控制管理,建立相应的风险缓释机制,其中包括构建自然风险缓释机制(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以及构建信用风险缓释机制(推行联户联保贷款)等等。

3.在合适的条件下吸引外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将本国与外国资本良好结合的国家能有效促使本国经济和谐发展。但外资投入也是存在原则的,即要求投资回报率与利润最大化。因此,大部分外资主要集中在东北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市、沿江地区,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率为目的。而对广大内陆和农村地区的投资是非常少的,尤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就更少。促进外资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发展力度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田国双王敏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探析学术交流2011年10月.

[2]曹芳蓓村镇银行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经济论坛2011年8月.

作者简介:

李晓阳(1990—)女,汉,山西省朔州市人,金融学硕士,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篇10

建立多元合作的评价主体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 应从教师、领导、专家、学生、家长等不同的评价主体中获取评价信息, 多视角、全面准确地分析课堂教学, 使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客观、规范、科学。

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组成分析

1. 教师评价

教师是受过较高程度教育和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 在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中, 教师包括教师本人和教师同行。

(1) 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 只有教师本人才最了解开展课堂教学的各种内外条件, 知道自己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环节中的努力程度和实践感受, 因此充分听取教师的自我分析与反思, 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 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加深对教学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自觉规范教学行为,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提高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激发教师自我完善的动力和热情。

(2) 教师同行评价

借助教师同行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反思, 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同行非常了解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尤其是在评价教师的学术水平与能力方面, 教师同行是最具发言权的。另外, 教师同行对课堂教学活动、教材以及对教师的要求都比较熟悉, 最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具体与实用的改进建议。因此, 教师同行应作为多元主体的主要成员, 教师要向同行学习, 积极接受同行的评价意见, 在合作中提高专业水平。

2. 领导评价

(1) 校内领导评价

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集体不仅是学校各种教育活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也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计划者和组织者, 他们有权根据教育政策方针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 负责组织全校教职工完成教育工作任务, 对本校的教学工作、思想工作、管理工作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办法, 课堂教学评价工作也不例外。另外, 校长一般都是较为优秀的教师, 在听课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评价作出的评价一般都具有权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学校领导要想科学决策, 就必须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 因此校内领导也是多元合作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2) 上级领导评价

这里的上级领导评价主要是指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其下属学校进行的评价。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是一个国家的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的机构或部门, 它有权对所管辖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价与指导, 课堂教学工作也不例外, 因此上级领导也是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专家评价

专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丰富的教学经验, 通过到课堂教教学现场参与指导和评价, 能比较准确地评价出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把握情况、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同时, 学校可以通过专家与教师的定期教研活动, 建立起教师与专家的教研联系、学术交流以及对话互动, 教师通过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与前沿理论,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可以更好地完善课堂教学, 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专家也是多元合作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重要一员。

4. 学生评价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 是一种民主的体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 同教师一样, 学生也应是多元评价主体中的主要主体之一, 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体验者和实践者, 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方法、知识水平、教学组织能力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有着亲身的体会和感受, 是教师课堂教学结果的直接接受者, 因此最有评价课堂教学权利。从实际效果来讲, 学生参与评价可以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帮助, 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也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5. 家长评价

学生家长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家长不仅是学生的父母, 而且是学校教育投资者之一, 他们有权利关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关心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接受怎样的教育教学情况, 也有权利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 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评价与监督。因此也要把家长积极纳入到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中, 并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映。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 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对话关系, 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反思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多元合作的评价主体是同一利益共同体。建立多元合作的评价主体, 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渠道获取课堂教学的信息和资料, 更好的帮助教师全面、客观地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此要发挥多元合作的评价主体的作用, 需要尊重多元主体, 激发多元主体的合作热情。此外, 多元合作的评价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评价, 不应该只是一个在特定时间和个别活动而采用, 而是应该作为一种长期的评价习惯来坚持, 并应该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现状, 制定相关的评价方案, 逐步形成一定的合作评价制度, 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森主编:课堂创新策略研究[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严育红编著: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韩立福: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初探[J], 教育科学研究, 2006 (11)

上一篇:模具零件下一篇:微合金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