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理论

2024-11-02

哈特理论(精选11篇)

哈特理论 篇1

一、引言

在人们的印象中, 实证主义法学坚持一种“法律与道德相分离”或者“实然法与应然法”相分离的主张。但是, 二战后由于对纳粹德国战犯的审判遭遇的法学难题, 以往实证主义所持的这种主张遭到了挑战。 (1) 在战前坚持实证主义立场的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 战后在学术上也转向了否定分离命题, 提出了著名的“拉德布鲁赫公式”, 认为违背此公式的“法”将失去“法性”, 因而不再是法[1]。就对纳粹战犯审判的特殊情形给实证主义提出的难题来看, 否定这种分离命题似乎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度。但是, 这种认为法实证主义所坚守的“分离命题”为纳粹战犯张目的观点, 似乎误解了实证主义理论上的立场。如果问题都变得如此简单, 那么实证主义似乎真的没有招架的余地了。

但是, 事实上并非如此。实证主义关于分离命题的论述, 和一种人们基于常识所认定的法律和道德简单分开是不同的。实证主义坚持的分离命题, 是建立在一种逻辑分析基础上的分离命题, 并且在屡遭批判的“恶法亦法”的论题上, 实证主义也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以此来捍卫分离命题的地位。本文试图从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H.L.A.哈特关于分离命题的经典论文《实证主义与法律和道德的分离》[2]入手, 分析其证成分离命题的理路。

二、分离命题于法实证主义的理论地位

实证主义法学作为法学理论的一个流派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分别从边沁、奥斯丁、哈特、凯尔森的相关理论出发, 不难发现其间的差异似乎远甚于共通, 然而, 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在各自的理论框架内坚持了分离命题的立场, 因此, 分离命题被认为是法实证主义的核心论点, 是否坚持分离命题被视为实证主义的终极判准[3]。

法实证主义的先驱奥斯丁, 在《法理学的范围》一书中将分离命题经典地表述为:“法律的存在是一回事, 它的优缺点是另一回事。法律是否存在与它是否符合某假定的标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3]而边沁则认为, 是和应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会导致两个危险, 其一, 人们关于法律应当是什么的观念可能会消解法律的权威, 甚至对法律的存在本身提出挑战;其二, 法律可能会取代道德作为人类行为的最终评价标准, 从而逃避了对其批评。因此, 只有坚持是与应当是的区分才能帮助我们渡过此危险[3]。正如哈特总结的那样:他们一贯地主张“要坚决地、尽可能地清晰地区分实然法 (law as it is) 和应然法 (lawasitoughttobe) 。这一主张贯穿他们所有的工作。”[2]

但是, 对于边沁、奥斯丁所持的这种分离命题, 各路理论家提出了猛烈的批评。一些人认为, 这种区分妨碍了人们对法律的真正本质及其社会生活的根源的认识。另一些人认为, 这种区分不仅在理论上具有误导性, 而且在实践中亦非常有害, 最糟糕的是, 它削弱对专制和独裁的抵抗, 至少, 它可以使得人们不尊重法律[2]。

三、否定命令理论不等于否定分离命题

哈特指出, 功利主义传统下的法理学是由三种学说构成的。一是坚持法律与道德的分离的学说;二是法律概念的纯粹分析研究学说;三是法律强制理论, 即认为法律是一种命令的理论。因此, 在对功利主义法理学批评的时候出现了混乱, 这种混乱在于反对者认为说明其中一个学说的错误就意味着其他的两个学说也是错误的, 并且无差别地使用“实证主义”这个标签含糊地指代三个独立的学说, 而没有看到这三个学说它们是相互独立的[2]。哈特本身也不能同意功利主义法理学之下的命令理论, 但是他坚决指出:针对命令理论的批评, 并不足以证明法律与道德区分学说的错误, 分离命题可以独立于命令理论成立。

功利主义法理学学者认为, 用单纯的“命令”解释法律的本质有其不足之处, 但如果用“习惯性服从”去补充命令说, 我们便能够掌握法律制度的实质。这种经过修正后的“命令”理论可以表述为:社会群体的大多数成员习惯性地服从由主权者所发布, 以威胁为后盾的命令, 而主权者本身并不习惯性地服从于任何人[4]。

哈特认为, 这个重述过的命令理论存在重大缺陷。第一, 它忽略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些实质上的联系。例如, 法律不是和命令理论十分类似的一个“强盗情境”, 法律并不是这种强盗命令, 法律秩序也不可能简单地认为是强迫。第二, 这种命令理论似乎只适合那种君主制国家, 对于现代民主议会制国家没有解释力。因为民选议会是一个成员流动的机关。即使将立法机关看成选民的“代理人”, 而将选民看成命令的发布者, 最终导致的是“自己服从自己的后果”。第三, 在法律制度中存在着大量的授予个人或机关权利的诸如合同、遗嘱、信托的法律, 这些法律显然不是一种“命令”。这种授予权利的规则虽然区别于命令, 但也不一定就是道德规则或符合道德的规则。

四、形式主义的错误不能否定分离命题

美国的法律现实主义者, 对于一种司法上的形式主义或者称其为“机械法学”的理论提出了猛烈的批评。这种批评意在通过运用形式主义的错误来否定分离命题。这种形式主义强调, 司法裁判的过程乃是一种运用三段论机械适用法律得出司法判决的过程。哈特认为, 把法实证主义等同于这种法形式主义, 是现实主义者的一种误解。哈特批评了这种形式主义, 但坚持即使否定形式主义也不能否定分离命题。

哈特指出, 法律语词都有一个特性, 即存在一个毫不怀疑地适用该情形的标准情形 (standard instance) , 同时又存在一个可争议的阴影地带 (penumbra) 。因此, 在适用法律规则时, 我们必须为自己做出的“某词语是否适用于手边的案件”的决定以及决定可能产生的实际后果负责[2]。在这种“阴影案件”中, 规则的适用不是单纯的演绎推理, 因此形式主义的主张因为忽略了法律语词的这种特性而犯了错误。

但是, 坚持分离命题的论者们并没有犯这种错误[2]。奥斯丁在其理论中已经意识到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和开放性。他认为在阴影情形下, 法官造法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解决阴影难题, 必须参照社会目标得出其结论。问题的核心在于, 即使得出机械地做出判决的错误与参照社会目标判决的正确, 这在多大程度上表明了分离命题的错误呢?

五、道德上恶的法律不能否定分离命题

一个来自纳粹德国时期的告密者案件似乎让法实证主义的理论陷入困境。因为被指控者可以认为, 在行为实行时并不违反当时制度下生效的法律。如果要对其理由提出反驳, 自然法论者会主张, 他们所依据的法律是无效的, 因为违反了道德的基本原则。法实证主义的理论被其反对者认为为“告密者”提供了法理依据, 因而值得批判的。法实证主义如果不能在此问题上很好地回应, 分离命题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但是, 法实证主义认为,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说, 这些法律是法律, 但是它太邪恶了以至于不能被遵守[2]。相反, 如果我们将反对理由表述为, 这些邪恶的东西不是法律, 这种主张是许多人无法相信的[2]。因为哈特认为, 分离命题的批评者过分夸大了这样一个事实的重要性, 即一个规则可能被说成是一个有效的法律规则, 但好像该命题一旦宣布, “这个法律规则应该被服从吗?”哈特意在表明, 一个恶的法律是否是法律和一个恶的法律是否应当别服从是两回事情, 混淆这两者造成了对分离命题批判的失败[2]。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 主张“恶法非法”的观点确实给战后德国法院审判纳粹统治下当地战犯、间谍和告密者提供了法理依据。但哈特认为这种依据是不正确的, 但也不表明哈特赞成对这些战犯、间谍和告密者不予处罚。哈特的解决方案在于, 在不予处罚和放弃不溯及既往的珍贵道德原则间两个邪恶中衡量, 选择后者的代价要小得多。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被称为法律之道德的可谬性。哈特虽然在文中提出了自己反驳的观点, 但对于这个问题的整体回应体现在实证主义后来的继承者的理论上。David Lyons观点和哈特相同, 只是其表述更加清晰。他认为, 因为实证主义者并非各个都是道德相对主义者或者伦理不可知论的支持者, 并借以排除或者否认道德评价之于法律的意义。他们只是不想让道德评价随意进入法律的领域, 从而破坏法律本身的整体性与内在和谐性。所以, 法实证主义的立场并非是“非道德主义者”[1]。我们可以认为, 坚持分离命题并非支持道德可谬性法律的立场。分离命题仅仅只是否认对于法律进行道德评价的必要性, 并非认为法律或者某一法律规定应该无视道德评价甚至应当与道德评价针锋相对[1]。

六、进一步的讨论

哈特通过论证, 认为通过否定命令理论、批评形式主义的错误和认为道德上不能成立的法均不能有效地否定分离命题。哈特在这篇文献中, 不但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他的理论框架下的分离命题, 而且对分离命题的明确表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 由于这篇文章时间较早, 相较于哈特后期理论还有不成熟之处。例如:哈特主要的理论任务在于批驳那些反对分离命题的批评者, 而在分离命题本身的理论上, 论述得还不是十分的充分。在哈特的名著《法律的概念》当中, 哈特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

哈特在这本书的第九章《法律和道德》中对分离命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4]。哈特首先承认了法律与道德的某些关联是很难否定的, 但是这个事实并不能证明如下命题:法律体系必须和道德或正义有特别的一致性关系, 或是必须奠基在人们普遍接受的想法上, 认为守法是道德上的义务。再者, 即或这个命题在某个意义下为真,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推论说, 法律体系中特定的法律有效性判准, 无论是外显或内隐的, 都必须和道德或正义有关。 (1)

在此, 哈特完整地提出了分离命题, 或者可以称之为可分离命题的表述:法律与道德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可分离命题的证成, 坚守了法实证主义的立场, 在学理上对法律学科真正地独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实证主义法学坚持法律与道德相分离的命题, 这个命题已经成为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命题。法实证主义的大师哈特在其经典论文《实证主义与法律和道德的分离》中, 既提出了实证主义法学先驱者阐述分离命题的不足之处, 也对其他学者对分离命题展开的批评进行了回应, 因而巩固了分离命题的地位, 为实证主义法学的理论展开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分离命题,哈特理论,法律概念

参考文献

[1][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律智慧警句集[G]//舒国滢, 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拉氏论文《法律的不法于超法律的法》:161-177.

[2]H.L.A.Hart:“Positivism and the Separation of Law and Morals”, in his Essays in Jurisprudence and Political Theory (Oxford:Clarendon Press, 1979) .

[3]陈景辉.法律的界限:实证主义命题群之展开[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17-79.

[4]H.L.A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Oxford:Claredon Press, revisit editon, 1994) .

哈特理论 篇2

1. 痛苦来自于对当下的批判: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当下,便是制造痛苦的根源。——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2. 人们总是用一生来等待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很常见的现象。等待是思维的一个状态,意味着你需要未来,而你不要现在。你不要此时此刻,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丧失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会大大地降低你的生命质量。——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3. 任何被你完全接受的事情将会把你带进宁静状态。这就是臣服的奇迹。——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4. 请充分地利用你的感官。定静在原处,环顾四周,但是看看就可以了,不要去做任何的.分析与解释。观察一些光线、形状、颜色、质感等。关注每个东西宁静的临在,关注那个容许所有事物存在的空间。倾听声音,但不要去判断它。聆听声音之下的宁静。触摸一些东西,任何东西,并感觉和认可它们的存在。观察你呼吸的节奏,感觉空气的流入流出,感觉在你体内的生命的能量。允许外在和内在所有事物的发生,接受万物的“本来面目”,深深地迈进当下时刻。——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5. 其实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拥抱真正的自我。——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6. 在你死之前就死亡,深深地走进它。——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7. Whatever you fight, you strengthen, and whatyou resist, persists. 你压制什么,它就会变得更强,你抗拒什么,它就会继续存在。——埃克哈特托利

8. 当你更深的自我感是来自存在。无论是你的快乐或自我感都不取决于事情的结果. 因此你可以说是从恐惧中解脱了! 你就不会在一个无常的世界中追求永恒,因为它是一个有形有相的.有得有失.有生有死的世界。你不会要求情境.状况.地点或人物让你快乐,然后如果它们未能达到你的要求你就痛苦。——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9. Whatever the present moment contains, accept itas if you had chosen it. 无论当下有什么,接受它,就好像你选择了它。——埃克哈特托利

10. 当你可以和不确定性安然共处时,无限的可能性就在生命中展开了。——埃克哈特托利《新世界》

11. 思维总是喜欢分类和作比较。——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12. 如果你不是在接纳、享受或是热诚其中一种状态的话,仔细地去看,你就会发现,你在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痛苦。——埃克哈特托利《新世界》

13. What a caterpillar calls the end of the worldwe call a butterfly. 毛毛虫眼中的世界末日,我们称之为蝴蝶。——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14. Those who have not found their true wealth,which is the radiant joy of Being and the deep, unshakable peace that comeswith it, are beggars, even if they have great material wealth.——埃克哈特托利

15. 觉察你的呼吸可以迫使你进入当下的时刻,而进入当下时刻是所有内在转化的关键。当你意识到你的呼吸时,你就是绝对地临在。——埃克哈特托利《新世界》

16. 你不必拥有任何东西,就可以感到丰盛。——埃克哈特托利《新世界》

17. The primary cause of unhappiness is never thesituation but your thoughts about it. 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从来都不是你身处的状况,而是你对此的想法。——埃克哈特托利《新世界》

18. 觉醒作为的形式包括:接纳,享受和热诚。——埃克哈特托利《新世界》

哈特心理咨询 篇3

强迫症

傅安(化名),男,23岁,应届大学毕业生,未谈过恋爱。傅安说自己刚上大三的时候,忽然就有了一些很奇怪的想法,他总怀疑别人对自己有敌意,觉得自己时常有杀人的冲动,不敢跟舍友在一起,更不敢接近女性,惟恐伤害她们。他开始担心跟同学住在一起会控制不住自己,于是,以考研为由搬出了宿舍。傅安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即将走入社会的自己无法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心理医生分析:通过与傅安的交流发现,他在大三暑期进行犯罪行为学的调查中,接受了一些犯罪心理的暗示,由于所学知识不够全面,不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狂躁症状,加之对自己一向要求严格,从而产生强迫症状。

建议:治疗强迫症较好的方法是行为主义疗法中的“自控法”。比如,可用一定时闹钟,让它每3分钟响一次,钟响时大声说:“停!”立即驱除头脑中的强迫观念。或者不用闹钟,在头脑中出现强迫观念时,突然站起来或做一个强烈动作,并大声说:“停!”予以驱除。多次做到后,依次改用正常声音、微弱声音直至仅在内心说“停”,来驱除强迫观念。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三环抗抑郁药,其中,尤以氯丙咪嗪效果最为理想。

编者按:傅安后来告诉我们,他已经是第3次踏进心理咨询室了,而且每次都有好转。想想那位用一把锤子将宿舍好友狠心敲死的马加爵吧,如果他当初有傅安这样的勇气走进咨询室,大概不会发生如此惨剧。

抑郁症

在单位时,妻子的脸上常常挂着招牌式的微笑,一回到家却长吁短叹、闷闷不乐。做中学教师的张先生最近为妻子的情绪愁出了白发。张先生介绍说,他的妻子自去年3月产后,在一家外贸公司找了份业务经理的工作,收入比张先生高出一大截。可是,半年时间过去了,他发现原本精神饱满的妻子,一回到家就无精打采,见到家人也爱理不理。张先生开始还以为是妻子工作太辛苦所致,休息几天就会好转,但一天天下去,他发现妻子的情绪就是提不起来。不过,当她接到同事或客户电话时,却立刻变得端庄大方、笑声朗朗。

心理医生分析:张太太的这种情况属于“微笑性抑郁”,它是一种内因性轻型情感疾患,常见于学历较高、有相当身份地位的事业有成之士。患者的微笑并非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

建议:这种病是内因性的,不同于一般神经症,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百忧解、多虑平、阿米替林等具有镇静作用的三环抗抑郁药,但疗程必须足够。为防止复发,也可用锂盐维持治疗,疗程至少1年。抑郁症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休息,最好是在家属或好友陪伴下,多参加文体活动、参观、旅游等,要多接触人、多谈天,把心境敞开,多关心外界事物,这样更利于康复。

预防:首先,要培养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让自己的每次微笑都发自内心,同时,学会向朋友和亲人倾诉烦恼。另外,最重要的是,正视它为一种病,如果不幸患上,应及时看心理医生。

编者按:特别强调的是,患抑郁症一定要吃药,这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不吃药,仅仅靠亲友陪护等手段进行心理疏导,是个很大的误区。

有份资料做过统计,中国和印度在国际上因抑郁症死亡的人群比率是最高的,尤其是中国的农村妇女。她们家庭负担重,上有老,下有小,男人大多外出务工,有了忧愁和烦恼很难疏解,抑郁症的症状就会逐渐显现出来。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她们的健康应该引起社会足够重视。

你是否有烦恼不愿告诉家人或者亲友,却又担心自己得了某些心理疾病?你是否有些焦躁不安,却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变成这样?在这个躁热难耐的夏日午后,请为自己沏上一杯清茶,让自己获得一刻的平静,把你的烦恼和忧愁向我们诉说,让心理专家为你解忧……

哈特理论 篇4

薪酬是个复杂的、且往往令人困惑的话题。作者在开篇提出了若干存在分歧的薪酬之谜:报酬对绩效是否存在强激励作用;支付高额的薪资是否会导致员工的高忠诚度和工作勤勉;是否存在通用性的最佳薪酬实践, 等等。

书本的第2章中谈到了工资水平理论, 很久以来, 经济学家总是倾向于支付与其他雇主一致的“市场工资”。但理论和现实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不同雇主针对同种类型工作的支付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第3章讨论了工资水平效应的理论和研究。提出工资的重要性同时取决于市场特性和个人特性。第4章中, 讨论的话题从雇主间的平均工资水平差异转向组织内部的工资结构差异。探讨了各种用于解释雇主选择其工资水平的理论。第5章中, 作者引入了各种工资体系的奖励和激励效应的理论。书中提到至少有五个理论与有关工资支付设计起源的问题有相关联。第6章中, 作者讨论了目前所知的行为——工资制度、成果——工资制度, 以及集体成果——工资制度的效应。第7章中, 作者通过在组织整体背景下讨论工资战略, 充分说明了薪酬选择和效应的复杂性。第8章中, 作者罗列了书本中存在争议的研究领域和几项主要结论。

二、雇主从高工资中获得了何种回报

阅读整本书之后, 我对书中“工资水平的效应:雇主从高工资中获得何种回报?”印象深刻, 并思考了一些相关问题。

作者从工资满意度、吸引力和留置率、员工努力和绩效、工资水平和总体效应等方面阐述与解释了“雇主从高工资中获得了何种回报”。与我们日常理解不同的是, 高工资并不能与以上几方面形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书中提到, 大部分心理学理论指出, 工资只有通过影响员工的态度和感觉, 才能影响员工的行为。H.Heneman (1985) 得出结论, “工资水平——工资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一致性, 可能是关于工资满意度产生原因的研究结论中最为健全的”。但是, 15年后, H.Heneman和Judge (2000) 的结论是, “单纯的工资水平——工资满意度间的相关关系相当弱”。也就是说, 工资水平与工资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相对较弱的。

工资水平对员工吸引力和置留率的影响。从工资角度来看, 工资水平与福利是与劳动者做出加入或离开某一组织的决策最直接相关的两个方面。Lakhani (1988) 研究了薪资增加与留任对美国陆军期望留住的那部分士兵的再次应募参军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尽管研究发现两种形式的薪酬都能提高置留率, 同比例的奖金增加会比薪金增加更为有效。对雇主而言, 这一结论有着潜在的重要意义, 因为奖金不会“并入”基本薪资中, 因而可能是一种更节约成本的留住员工的做法。

员工努力和绩效。Cappelli和Chauvin发现, 相对工资率较高的工厂所对应的员工开出率较低。但同时, 他们承认 (1991) , “更为困难的问题是, 工资溢价是否是减少偷懒行为的一种节约成本的方法”。其最终结论是:对这一问题不可能给出明确的解答。Trevor等人 (1997) 的研究发现, 拥有最高绩效水平的员工对于自己的绩效是否通过不断的工资增长表现得特别敏感。如果工资增长未能与绩效保持同步, 高绩效员工更有可能离开。

工资水平和总体效用工资增长对于劳动力成本具有直接的短期效应这一点, 是清楚无疑的。相反, 以定量手段说明工资增长对劳动力成本的长期影响及其效力, 则较困难。

解释一项 (或一组) 员工选择预测指标每年在每位新聘员工上的效用的基本模型如下 (Boudreau, 1991) :

其中:

为以美元度量的每年每位新聘员工的效用

为绩效评估指标与预测指标之间的系数;

为以美元度量的绩效增长额的标准差;

为受聘或经过选择程序的员工在预测指标上的标准分值的平均数;

为每位工作申请人的选择成本;

为选择率, 定义为聘用人数/工作申请人数。

这一公式表示了使用一项 (或一组) 员工选择预测指标所创造的价值与其成本间的差额。等式为正时, 数值越大越好, 这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对应于最高值的预测指标, 代表了最佳的员工选择策略。对于较为复杂、且要求严格的工作, 这一参数也较高。因此, 在个人绩效差异对组织绩效存在较大影响的工作中, 良好的员工选择决策将会带来较高的回报。注意, 的函数:组织的选择程度越高, 的平均取值越大。在不同的水平下, 的部分取值如下:

效用模型提出, 工资水平的提高可能以两种相反的方式影响到总体效用。一方面, 工资增加可能提高每位录用员工在受聘后的成本, 从而降低效用。另一方面, 它们也可能通过增强对为数更多的、质量更高的工作申请人的吸引而提高效用, 从而降低吸引每位申请人的成本, 且降低、提高 (受聘者或留任者在预测指标上的平均值) 的取值。据此, 提高工资的总体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雇佣成本及选择率的降低, 以及值的提高是否足以抵消更高的员工受聘后的薪酬成本。

三、对个别案例的理解

非现金形式薪酬在“赢取”雇员时所表现出的巨大吸引

与美国其他航空公司相比, 西南航空公司是典型的信奉平等主义哲学的企业。其工资结构差异明显小于其他各大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在飞行员的职业早起提供可比的、或略高的现金薪酬, 而对最高等级飞行员的报酬则相对较少。书中是这样分析西南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为何在资历较深时乐于接受较少的现金薪酬的:其一, 因为公司经营状况较好, 股票所有权为飞行员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其二, 西南航空公司的飞行员飞行次数更多, 结合按飞行付酬的做法, 带来更高的总体薪酬。其三, 与其他航空公司不同, 西南航空公司不曾因经济低迷而解雇飞行员。

普通法视野下的哈特法理学 篇5

长期以来,我国法理学界多是基于民法法系制定法传统去研究哈特法理学,忽视了哈特法理学诞生的普通法法系判例法的背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误读了哈特的学说。

哈特的法律规则论实际上是对普通法产生、发展、运作进行分析和论述而得到的产物,其“规则”概念所指向的对象迥异于民法法系中“法律规则”这一概念所指向的对象,而是指普通法的法律发现和法律论证过程。

厘清哈特学说的真正对象,才有可能恰当地理解哈特的学说。

关键词 哈特 规则论 普通法

哈特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法理学家之一,其创立的以规则论为核心的实证主义法学主导了二十世纪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复兴,并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

我国学者对哈特法理学的研究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并产生了一定的学术成果。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多立足于民法法系制定法的传统去阐释哈特的规则论,忽视了哈特规则论所诞生的土壤,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误读了哈特的学说。

哈特的规则论,实际上是基于普通法的产生与运作而进行的论述,其法律“规则”的实际含义迥异于民法法系制定法语境下作为法律要素存在的法律规则。

有鉴于此,回归哈特规则论与普通法的运作,厘清哈特法律规则论的实际指向,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哈特学说的可能路径。

一、哈特视野下的法律:规则的组合体

关于“法律是什么”这一法理学界的基本命题,哈特在其代表著作《法律的概念》中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法律就是规则的集合体。

哈特从义务与强制力的区别出发,论证法律的核心在于义务,进而推导出以义务为内容、以强制力为后盾的法律规则论。

哈特的法律规则论认为,法律是由一系列规则的集合体。

构成法律的规则可以细分为第一种类型的规则(初级规则)和第二种类型的规则(次级规则)。

“第一种类型的规则科以义务;第二种类型的规则授予权力。” 初级规则和次级规则并不是指规则的重要性,而是指两者的相互关系。

具体而言,初级规则设定义务,即要求人们从事或者不从事某种行为,而不管他们愿意与否。

次要规则授予权力,通过次要规则,人们可以引进、改变或者取消原有的初级规则,或者决定其效力范围和实施情况 。

以设定义务为主要内容的初级规则是人类历史上存在时间最为久远的法律。

但是,以初级规则形式存在的法律具有三个缺陷,即规则内容的不确定性、规则发展的静态性和维护规则的强制力的无效性。

为了克服这三个缺陷,在法律中相应地引入了三个次级规则来予以弥补:承认规则(a rule of recognition)、变更规则(rules of change)和裁判规则(rules of adjudication) 。

这三个规则的发展过程,是前法律社会迈向法律社会的关键步骤。

承认规则是发现法律的规则,即规定任何其他规则如果具有某些特征,就可以成为法律。

承认规则授予初级规则以法律效力,使初级规则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进而成为法律。

近代以来,承认规则主要表现为制定法和判例法。

变更规则是授权个人和团体实行新的初级规则,取消旧的初级规则,也即通过重新配置权利义务来改变人们原有的法律地位。

裁判规则是法官适用法律进行裁判的规则,也即规定谁有权审判及审判程序的规则。

在上述规则中,承认规则居于核心地位,是区别法律与非法律规范的基础。

由此得出哈特规则论法理学的核心:法律是初级规则和次级规则的结合体,两者紧密结合,初级规则是实质性规则,指向的是生活实际中的.义务,而次级规则则指向的是初级规则本身,是对初级规则的发现、变更和调试。

二、哈特法律规则论的历史背景:英国普通法的诞生与运作

哈特所在的英格兰,是英美法系的发源地,其法律迥异于民法法系的法德等国家,实行的是普通法制度,普通法具有多重含义,在最狭义上使用的普通法,指的是“作为英国法渊源之一的,产生于十二世纪并绵延至今的、由英国的王是法官创建且适用于整个英格兰王国的、与衡平法和制定法相互并立的英国普通法” 。

普通法滥觞于诺曼征服,在诺曼王室法官的不断推动下,以司法中心主义和判例制度为基本特征的普通法不断发展。

普通法的发展历史非常漫长,而其最初的状态已不可考,在卷帙浩繁的案卷材料诞生之前,普通法就已经存在于法官的头脑之中,并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予以传播和延续了。

可以说,普通法作为法律文明的产儿,其诞生的胚胎是日耳曼法、习惯和诺曼王朝的令状等法律材料,而依据共同知识、历史经验和自然整理等理念,运用特殊技术提炼普通法的“助产士”,则是法官。

所谓特殊技术,指的就是普通法的特殊运作方式,普通法的运作方式中最重要的是两个原则,即遵从先例(stare decisis)和区别技术(distinguishing technique)。

对于遵从先例原则,因为普通法的渊源是判例法,判例法“一般是指高级法院的判决”,“对其他法院以后的审判来说,具有一种作为前例的约束力(binding effect)或说服力(persuasive effect)。” 具体而言,第一,上议院的判决对其他一切法院均具有拘束力。

第二,上诉法院的判决,对除上议院以外的所有法院,包括上诉法院本身,具有拘束力。

第三,高等法院的一个法官的判决,下级法院必须遵守 。

在待决案件发生之前,普通法处于“休眠”状态,隐藏于历史资料和每个先前的案例中,一旦启动裁判,前例就对裁判具有拘束性,一般不能推翻前例,除非具有更强的说明理由。

对于区别技术,普通法的每一个判决都包含两个部分,即“判决根据”和“附带说明”。

判决根据是具有拘束力的前例,也即在下一次判决中会被用来和待决案件进行比较的部分。

在先例约束的应用上,法官的任务就是解构每个具有拘束力的案例,识别、比对相关案例中判决依据与待决案件之间的相似性,进而作出判决。

而附带说明并不是一个判决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通常情况下,它也具有较弱的拘束力即说服力。

由于判决的公开性,普通法的判例制度对维持人们的稳定的法律预期具有极强的作用,一个判例会在漫长的时间里通过反复引用而获得较强的法律效力,推翻或者修改该判例则需要充分的论证理由,因此轻易不会被推翻。

正因如此,普通法具有较强的经验主义色彩,变动缓慢而稳定,普通法也由此在英格兰实现了绵延千年、一脉相承。

但这并不是说普通法就没有自我修正的能力。

随着时间推移,案件事实可能发生偏差,引发法律适用问题时候,就可以修改甚至推翻该案例,或者创制一个新的案例,但之前依据旧案例进行的判决不变,即不发生溯及力问题。

由此,普通法在稳定和变动中实现了自我修正和自我平衡,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并通过海外传播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普通法法系。

三、被误读的哈特:规则的实质

关于法律的定义,当代中古法理学界是通过解构法律、分析法的要素来进行的。

“法的要素是指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 法律的要素主要分为三种,即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其中的法律规则是指规定法律上的权力、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

这一学说是当代中国的法理学界的主流学说,这一学说的是指是以民法法系的制定法传统为基准来审视和理解哈特的法理学,试图在民法法系制定法的语境下寻得哈特法律规则论的对应物,由此得出结论:哈特的法律规则,无论初级规则还是次级规则,是与民法法系的制定法相对应的,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与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一起共同构成了法律本身。

上述学说,把初级规则等同于实体法,次级规则等同于程序法,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误读了哈特。

前文已述,两大法系的差异性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难在两大法系之间找到对应物,哈特所研究的法律,实际上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对象的,其规则论的建构,也是围绕普通法的运作方式而展开的。

对比哈特的规则论可以发现,在普通法语境下法律发现的方式迥异于民法法系。

在哈特的法律规则论中,其初级规则指涉的是生活世界里的普通法,也即英格兰被长期援引的判例法。

而次级规则的三个部分:识别规则,变更规则和裁判规则,也分别有所指涉:识别规则是法官运用区别技术确定什么是法律规则的过程,是法官在判例中发掘法律规则的过程,是法官确立判例的实质: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过程,是确定什么是法律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法官赋予先例以拘束力,并成为后续裁判的依据。

变更规则是法官变更、废止、重订法律的过程。

具体而言,是法官在运用区别技术比对案例、进行论证的过程中,变更既有判例的“判决根据”部分,选择适用、部分适用或者重新创制新案例的过程。

裁判规则,则是具体适用案例来进行裁判的规则,是明晰司法过程中法官与当事人地位的规则,集中表现为普通法的程序性规则。

由此可以看出,哈特的法律规则论,实际上细致地解剖了普通法的运作模式,切中了普通法的“秘密”,这一套法律规则论实际上并不适用于民法法系,也没有办法在民法法系中寻得对应物,强行把哈特理论应用到民法法系中,不仅是不现实的。

四、结论

以1961年《法律的概念》一书出版为起点,哈特所开创的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确立了英国法理学的理论标尺,统治了英国法理学界五十年。

与哈特同时代的和后来的学者,无论是哈特的赞同者还是反对者,都必须以哈特的学说为基础和标靶进行阐述。

何以哈氏一家之言,却可经久不衰,独步法林?俗谚有云:“画虎难画骨”,审慎地分析,深刻地洞察,精确地描述,把对了普通法的脉搏,揭开出了普通法的奥妙,恐怕这才是哈特的分析实证法学在英国经久不衰的原因吧,而民法法系语境下的法律概念与法律渊源,与普通法法系及其学术产品――哈特的规则论法学,则是相去天壤,没有对应的概念,理解起来也就难免失之偏颇了。

注释:

哈特著.许家馨,李冠宜译.法律的概念.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74页.第86-87页.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

高鸿钧主编.英美法原论.第36页.

沈宗灵.比较法研究.第284页.第286页.第114页.第117页.

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2页 .

参考文献:

[1]K.茨威格特,H.克茨著.潘汉典,米健,高鸿钧等译.比较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范.卡内冈著.薛张敏敏译.法官、立法者与法学教授――欧洲法律史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高鸿钧主编.英美法原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 梦想何在散文

★ 国企人力资源出路何在

★ 如何在新公司自我介绍

★ 幸福何在作文550字

★ 幸福何在作文600字

★ 竹子精神

★ 精神解读

★ 七一讲话精神

★ 精神反义词是什么

乔·哈特 从游子到门神 篇6

当然,球迷对待门将的态度,是由足球场上的分工决定的,但球迷的偏见不能掩盖门将的功劳。几乎在所有的冠军球队当中,门将都是促成大业的主导力量,如今曼城队的乔·哈特正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这名从英格兰乙级联赛直接被带到英超赛场的门将,利用接近天才的实力和超乎常人的努力,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开头。如今乔·哈特在曼城俱乐部和英格兰队中,都正享受着如日中天的感觉,

长期以来,英格兰门将留给球迷的是笑柄和低级失误。乔·哈特的出现,至少到目前,已经改变了球迷的看法。这名以西曼和舒梅切尔为偶像的门将,在经历了俱乐部的最坏时光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最好时光。挤掉吉文成为主力门将的不二人选,阿拉伯财团持续投入让乔·哈特获得了更多荣誉的可能。

不过,更多人希望乔·哈特成为希尔顿或者班克斯的接班人,因为这两个人的名字都代表着冠军。鲜花和掌声在成功后会被相继从上,但乔·哈特显然还是那个安静且内敛的门神,他不希望人们简单地将自己与希尔顿、班克斯作比较。他直言自己距离“伟大”二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的,乔·哈特的这些回应,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作为对他性格的最好诠释。

哈特前传

作为目前英格兰队和曼城俱乐部的双料门神,乔·哈特已经用自身的实力,赢得了主教练的认可,同时也获得了球迷的掌声。如今乔·哈特拥有风光无限的地位,但其实他也曾经历了天才归于平庸的可能。

几乎和所有拥有天才特质的球员一样,乔·哈特早前在家乡球队谢斯伯利队效力期间,就已经崭露出优秀门将的天赋。虽然他也经历了年轻球员必须经历的替补时间,但在他17岁的时候就获得了代表一线队首发的机会。

首发机会是给予乔·哈特上升空间的回报的,但这并不能帮助他顺利地站稳主力位置。经历升降级动荡的谢斯伯利队,当时还有球队的英雄斯科特·霍维尔。作为谢斯伯利的主力门将,霍维尔曾在球队升级附加赛中三度扑出对手的点球。也正因为如此,年轻的乔·哈特一直被呆在替补席当中。

是金子总会发光。乔·哈特在2005-2006赛季获得了机会,球队英雄霍维尔转会离开,哈特顺理成章地成为球队的首发门将,并出席了这个赛季的全部46场联赛。如果用数字来衡量乔·哈特的成绩,或许并不是一个十分理想的结果。毕竟整个赛季,乔·哈特把守的大门被对手攻破55次,场均失球超过1球,但结合乔·哈特的年龄,以及门将成熟的时间相对较晚,他的表现还是得到了肯定。

在球队中站稳脚跟的乔·哈特获得英格兰队主教练的青睐,在2005年11月11日英格兰U-19队主场迎战波兰U-19队一役中,乔·哈特获得了替补上场的机会。就像是拿到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乔·哈特随后迎来职业生涯改变的机会。在谢斯伯利队赢得主力门将位置,又顺利入选U-19队,英超球队开始关注这名新秀。埃弗顿、曼城等球队都表示对乔·哈特的兴趣。特别是埃弗顿队,其守门员教练还前往现场观看了谢斯伯利队的比赛。要知道这支小球会不过在乙级联赛中挣扎,而埃弗顿当时正在英超联赛中征战。埃弗顿考察乔·哈特的举动,让谢斯伯利时任主教练加利·彼得斯显得有些兴奋,他说:“埃弗顿派员观察他,但你亦可说阿森纳、切尔西及英超每支球队亦在做相同的事情。”

整整一个赛季,谢斯伯利的球迷都在谈论乔·哈特的去留,而同为英超球队的曼城队也用与埃弗顿同样的方式考察乔·哈特,但与埃弗顿不同的是,曼城队守门员教练表现出了更大的决心和诚意——他比埃弗顿的守门员教练来到现场的次数更多更频繁。

就在乔·哈特屡屡被英超球队考察的同时,他在2006年初当选乙级联赛“PFA球迷票选每月最佳球员”。更大的礼物也在随后送达,乔·哈特在2006年3月入选了2005-2006年赛季英乙PFA年度最佳阵容。

在谢斯伯利俱乐部取得这些成绩后,乔·哈特的国家队生涯并未荒废,他随英格兰U-19队,为进军2006年U-19欧洲青年锦标赛而努力。就在乔·哈特渴望更大的舞台时,曼城适时递出橄榄枝。60万英镑,这是乔·哈特在2006年5月22日宣布加盟曼城的转会费,不过根据当时的合同条款,谢斯伯利队可以凭借乔·哈特的出场次数,最多能收到150万英镑的转会费。对于乔·哈特而言,乐极生悲的事情随之而来,在他与曼城签到转会合同不久,英格兰U-19队被挡在决赛圈的门外。

最坏的时代

加盟曼城后,乔·哈特仍被当成希望之星培养,他在一线队中并未获得出场之机会。直到2006年10月,曼城头两名门将相继受伤,乔·哈特才在对阵谢菲尔德联队一役中完成了英超首秀。虽然两支球队实力均无法称得上英超顶级,而相较之而言,谢菲尔德联队略显虚弱的攻击力,也无法给曼城制造太大的冲击,双方最终闷平收场,乔·哈特也以“零封对手”亮相英超。

彼时的曼城队,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英超的中游球队。毕竟在2002年从英冠联赛冲超成功的曼城队,先后经历了包括基冈、皮尔斯及埃里克松等主教练,但球队仍然只能扮演神经刀的角色。

不过曼城队随后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好时代。原本资金欠缺的曼城队,在2007年被前泰国总理他信以8160万英镑收购。他信入主球队后,随即对球队进行从上至下的改造,并在转会市场了引进了彼得罗夫、埃拉诺等实力派球星。

乔·哈特在上演英超处子秀不久,就被租借到英甲球队特兰米尔一个月。但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乔·哈特获得了6次出场机会,不过这6场比赛中他的大门被洞穿了8次。好在俱乐部的暗淡时光是暂时的,时任曼城主教练的皮尔斯兼职英格兰U-21主教练,他将俱乐部的爱将乔·哈特招入队中,此后还给予了他出场机会。

被短期租借到特兰米尔后,乔·哈特又经历职业生涯至今的第二次短租。正在奋力升级的布莱克浦遭遇伤病困扰,队中三名门将都在先后因伤缺阵,球队只好从曼城租来了乔·哈特。与第一次租借相比,乔·哈特这一次表现可谓惊艳。他凭借出色的表现,帮助布莱克浦最终升级。

nlc202309021322

经历两次短期租借后,乔·哈特回到曼城的阵中。在主教练的变动和竞争对手受伤的双重利好条件下,乔·哈特获得了主力门将的机会。不过随后乔·哈特也受到伤病困扰。就在乔·哈特力争主力的同时,球队高层也有了较大变动。

球队老板他信受到泰国贪污案的困扰一度流亡海外,并在2008年初辞去球队老板一职。高层动荡伴随着球队的动荡,在乔·哈特需要时间成长的关键时刻,球队决定引进爱尔兰门将吉文,原本就在为主力位置苦苦竞争的乔·哈特,从此彻底沦为球队的替补。

乔·哈特为了寻求更多表现的机会,曼城队也为了削弱繁冗的人员,球队决定将前者租借到伯明翰一年。正是这次可能是乔·哈特最后翻身机会的租借,成就了这名日后的英格兰国门。

在伯明翰的这个赛季中,乔·哈特显示是了一名成熟门将的潜质。他高接低挡,力保球队城门不失,并在那个赛季中创造了12场不失球的记录,英超弱旅伯明翰也获得联赛第9的排名。如果说这些数据仍然不够表现出乔·哈特的能力,那么赛季结束后,乔·哈特获得PFA年度最佳青年球员提名并入选了PFA年度最佳阵容则是最有力的证明。

租借期满后,再次回到曼城队的阵中。虽然拥有着在伯明翰取得的新成绩,但他在球队里仍然需要面临竞争,毕竟吉文的能力同样获得球迷和教练的认可。从乙级球队直接跳级到英超,乔·哈特的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也正是这样的多级跳,才使得乔·哈特的职业生涯变得曲折不已。

从60万英镑的身价,到如今曼城队的非卖品。乔·哈特用勤奋和实力,书写了自己在最坏时代里,如何成为最好的人的范例。如今回溯那些短租经历和球队高层动荡以及教练位置的更迭,无不为所有人制造麻烦,同时也为所有人制造机会,好在乔·哈特抓住了属于他自己的机会。

最好的时代

一切都像顺理成章,一切都像事先排练。曼城在经历了他信的入主后的动荡,又迎来了阿拉伯投资公司的收购。这次救曼城于水深火热的收购,让球队与政治丑闻彻底了断,同时也为球队赢得了更多的资金。

罗比尼奥破英超转会纪录加盟、小赖特顺利回归球队……这一切变化,都朝着曼城复兴的大方向而去。乔·哈特在几番租借回到曼城后,终于有机会享受到了这样的美妙时光。阿拉伯大财团入主之后,球队招兵买马的步子迈得更大。特维斯、阿德巴约等锋线大将被网罗而来。

从伯明翰回到曼城后,乔·哈特的良好状态得以延续。在球队又一轮收购当中,阿拉伯人的支票换来了戴维·席尔瓦、巴洛特利、哲科等。用金钱堆砌的超豪华中前场,让曼城在英超冠军的争夺中,赚取了无数人的眼球。

当然,在足球场内,进攻线和防守线就是阴阳两极。曼城在不断丰富自身的前场的同时,也让后场演变成了薄弱的环节。乔·哈特从伯明翰强势回归后,对球队的后防起到了补充的作用。

不过任何球队的任何位置,其主力与替补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残酷关系。此前因球队从纽卡斯尔联队引进吉文,后者从而压制乔·哈特成为曼城的主力门将。但时过境迁,当乔·哈特再次回来球队当中,吉文则重复了此前乔·哈特的悲剧。爱尔兰人在与乔·哈特的竞争中落败,不得不转会阿斯顿维拉。这同时为乔·哈特赢得了更多的表演机会,毕竟曼城队中剩余的替补门将,已经没有人能够给乔·哈特造成实际威胁了。

挥舞支票的曼城队在2010-2011赛季里,未能打破英超近年里的冠军垄断,不过阿拉伯人的投入还是换取了冠军联赛的参赛资格。比起曼城队的起起伏伏,乔·哈特似乎表现更为令人放心。在这个赛季中,乔·哈特曾在英超联赛中创造了18场不失球的记录。要知道,切赫和雷纳这些世界级门将,也分别只有15场和14场零封对手。

乔·哈特的数据证明一切,他从而提前一轮获得金手套奖,这也是英超历史上首位英格兰本土门将获此殊荣。这些数据不仅帮助乔·哈特在曼城队中稳坐主力位置,从而也巩固了他在英格兰队中的地位。

其实联赛仅仅是这个赛季乔·哈特优异表现的缩影,他在2010-2011赛季中的各项赛事总共29次力保球门不失,这个数据也打破了由曼城传奇门将尼基·韦弗保持的单赛季各项赛事26次零封对手的球队纪录。

尝到甜头的阿拉伯财团,在收获欧冠名额后加大投入,以3800万英镑将阿圭罗招至队中,后者从而成为球队历史上的标王。付出总有回报的生活哲学再次得以验证,曼城随即在联赛中击败所有强敌,最终捧得英超冠军奖杯。在这个只刻有球队名字的奖杯上,断不能忘记乔·哈特的付出。曼城整个赛季仅仅丢了29球,成为英超联赛所有球队中失球最少的,作为球队最后一道防线,门将乔·哈特可谓居功至伟。乔·哈特以17场零封对手的出色成绩,蝉联英超联赛金手套奖。

不过曼城的底蕴仍不足以在欧冠中走得更远,在上赛季小组赛折戟后,这个赛季又踏入了此前的怪圈,如今小组垫底黯然出局,这恐怕是乔·哈特幸福的烦恼。客观而言,乔·哈特在俱乐部中已经做到最好,他用自身的实力,捍卫了属于球队的荣誉。

比起在曼城的风生水起,乔·哈特如今在英格兰则略显暗淡。英格兰队正经历了新老更替,而门将位置几乎没有与乔·哈特齐名的人选。这从表面上看,它为乔·哈特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可能,但从球队发展而言,乔·哈特并不是唯一的完美答案。

布勒特·哈特短篇小说探析 篇7

布勒特·哈特出生于美国东部纽约州的奥尔巴尼市,父亲是个教师。在哈特九岁时,父亲去世,哈特随母亲迁居纽约市。由于家庭困难,他13岁便离开学校去谋生。1854年初18岁的哈特来得加利福尼亚,时运不济,他在加利福尼亚的生活极其艰苦。他不仅从事过如邮递员、司药员、排字工人、等多种职业,还去金矿做过短期采矿尝试。虽然最终哈特并没有在加利福尼亚获得金钱财富,却在其他方面收获颇丰。哈特投身在这个完全崭新的世界里,一方面他接触了各类各样的人和形形色色的社会关系,了解到这个另类世界里那些奇特的性格、世俗、环境和灵魂,为他后面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加利福尼亚壮丽的大自然景观在哈特心中已留下不可磨灭印象,并成为他日后创作中绝妙的艺术背景色调。加利福尼亚这所社会大学让哈特成为了真正的人和作家,他的创作征程也从这里开始[1]。

一、布勒特·哈特短篇小说主题

布勒特·哈特最喜欢选用资本主义社会中到处流浪、受贫困煎熬和发财渴望驱使而来到加利福尼亚的淘金者作为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这些人热爱自由、英勇豪迈,与各型各色的市侩偏见格格不入,加之贫穷和发财的渴望驱使他们来到加利福尼亚金矿区。在他们粗犷的外表之下包藏着无穷无尽的温柔、真诚和人道[2]。1868年他的短篇小说《咆哮营的幸运儿》问世,作品正是描述了一群大胆妄为、天不怕地不怕,将斗殴、赌博、闹事视为常事的淘金者,因为一个刚出生孤儿的到来,灵魂受到彻底洗礼的故事。《咆哮营的幸运儿》在《大陆月刊》一发表便轰动了全国。1869年,哈特又出版了另一部相同题材的短篇小说《扑克滩放逐的人们》。这部小说讲述了因劣迹昭著被逐出淘金者居住区的四个下层社会卑微人物,受到一对天真纯朴的青年男女的感染,在面临外部危险的关键时刻,相互关心, 患难与共, 展现出镇静乐观的无畏精神和内心善良的品质。这部小说让哈特蜚声海外。还有《田纳西的伙伴》这篇哈特风格十足的短篇小说同样是参照加利福尼亚边疆移民形象而创造出的。作品讲述了强盗田纳西拐走了伙伴的妻子,之后又因拦路抢劫的事败露而被判处绞刑 ;而他那表面粗鲁凶悍而内心却充满同情心和侠义感的伙伴不记旧怨,冒险为田纳西讲情,甚至为他举行葬礼。除以上三部作品,《密格尔丝》、《卡拉维拉的布朗》和《约翰·奥克赫斯特先生的奇遇》等都是哈特以加利福尼亚生活为素材加工出的优秀著作。这些作品虽然表面新异、情节离奇,但其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以生活事实为依据的艺术构思和一种现实主义的描写。布勒特·哈特在这些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他所观察到的加利福尼亚那不同寻常的生活细节和情调。一时间哈特的短篇小说成为了美国各地杂志编辑们求之不得的抢手货,甚至连一向自持高贵的《大西洋月刊》也竟然投标一万美元以赢得哈特文学作品全年的出版权。[3] 虽然后来哈特离开了加利福尼亚,但加利福尼亚题材依旧是其创作中的主要源泉,在七十年代,他写了大量不同体裁的作品,但都少不了对加利福尼亚生活习俗的描写。哈特对加利福尼亚题材的忠实让其短篇小说展现出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征。

二、布勒特·哈特短篇小说评价

布勒特·哈特对加利福尼亚边疆严肃而真实的描写,也引起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关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哈特最初的几篇加利福尼亚故事赢得了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热烈欢迎。哈特对加利福尼亚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的深刻观察及琢磨入微细节描写所形成的真实感让狄更斯大为感动,以至于他认定当时尚未成名、年青的作家哈特就是自己的学生、继承人。德国作家马科斯·诺尔道将哈特誉为“加利福尼亚的歌手”。翻译过布勒特哈特短篇小说和诗篇的德国诗人弗莱里格拉特认为,哈特在加利福尼亚发现了“爱情的金子,善良的金子,忠实的金子,人道的金子,这种金子就是在严峻的、疯狂的心灵中也将永远存在。”

三、结语

顶通物流实施曼哈特解决方案 篇8

2009年12月10日,曼哈特软件公司宣布,顶通物流公司在其整个配送物流网络中完成了基于供应链架构的物流优化系统曼哈特SCALE rM的首期实施。之后,顶通物流将在全国58个配送中心逐步实施曼哈特解决方案。

顶通物流于目前拥有56000多个SKU,每天出货55万多个货箱,服务于4000多个商场。以前采用内部开发的系统进行供应链运作,技术灵活性不足,难以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曼哈特具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及经验,因此成为首选。顶通物流IT总监周嘉裕表示,曼哈特SCALE解决方案帮助其实现了配送业务集中控制,提供了订单级透视度和业务效率,有助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据悉,首期实施包括31个配送中心,实施后已有效提高了运营效率,大幅降低了成本。

焦面哈特曼传感器波前相位复原 篇9

波前传感器是自适应光学望远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通过光强的信息得到波前,从测量信号与波前相位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几何光学原理,测定波前几何像差,这类传感器主要有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曲率波前传感器和金字塔波前传感器等;另一类是基于干涉测量原理来获取波前相位信息的,主要有剪切干涉仪和点衍射干涉仪等。

哈特曼波前传感器[1,2,3]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波前传感器,它利用阵列透镜对光瞳处的光强进行分光,光能利用率不高;曲率波前传感器[4,5]利用CCD测量焦平面前后等距离处光强分布,计算两幅光强分布的归一化差值,得到入瞳上的波前曲率信号,由于测量精度较低,限制了其在高分辨率自适应系统中的应用[6]。金字塔波前传感器[7,8,9,10]的结构是将四棱锥镜的顶点与望远镜系统的轴上焦点重合,棱镜后依次放置一个透镜和一个CCD探测器,由于其信号检测的动态范围较小,需要进行动态调制。剪切干涉仪[11,12]是采用被波前与其本身错位后形成的波前相互重叠发生干涉,从而对被检测波前进行检测的一种干涉计量技术,该方法的缺点是光能利用率低。点衍射干涉仪[13]将待测波前聚焦在一个吸收膜片,膜片上布置一个针孔或不透明的小圆盘,于是光线衍射后形成一个参考球面波,球面波与透过吸收膜片的被测波前发生干涉。

拉古纳大学申请的专利“波前像差和距离测量相位相机”可以同时测量入射波前和光源的高度信息[14],这在激光导引星自适应光学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验证。这种传感器的结构是在入瞳的焦面上放置微透镜阵列,因此下文中称为焦面哈特曼,而金字塔传感器相当于微透镜阵列的排列为2×2,从这个角度出发,这种传感器又被称为“超级金字塔”。

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是用一个阵列透镜对入瞳处波前进行分割采样,每个子透镜作为一个子孔径,将光束聚焦成一个光斑阵列,其结构如图1(a)。当入射光束有波前畸变时,子孔径范围内的波前倾斜将造成光斑的偏移,测出光斑中心在两个方向上的漂移量,就可以求出各子孔径范围内的波前在两个方向上的平均斜率。

焦面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的结构是在入瞳的焦面上放置微透镜阵列,在微透镜阵列的焦面上放置CCD探测器,微透镜阵列对入瞳焦平面处光的复振幅进行了分割,并在探测器处形成了观测目标的低分辨率图像,也形成了一个光斑阵列,其结构如图1(b)。当平行光入射时,照亮位于入瞳焦点处的微透镜,并在探测器上成像;当有波前倾斜存在时,则会照亮相应的微透镜,探测器上的光斑也会有相应的偏移,几何光学解释如图2,因此远场光斑可以作为波前复原的依据。国内目前对焦面哈特曼传感器尚无研究,本文重点研究焦面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对点目标的波前复原性能,并对影响波前复原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仿真分析。

1 焦面哈特曼成像及梯度估计

要进行波前相位复原,必须先得到远场光斑。利用傅里叶光学的相关知识对焦面哈特曼的成像过程进行分析,在焦面上放置微透镜,相当于先对焦面处光的复振幅进行分割,再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在CCD靶面上得到低分辨率图像,即靶面处光的复振幅为入瞳处光复振幅进行低通滤波后得到的。定义该低通滤波函数为Hm,n(u,v),其中(m,n)表示的是微透镜所在的位置,(u,v)表示焦平面上的坐标,P(ξ,η)为入瞳处的复振幅,φ(ξ,η)为入瞳处的波前相位,d为微透镜的直径。由于微透镜为方形透镜,相应的微透镜对应的滤波函数为

则第(m,n)块微透镜在CCD靶面上所产生的远场光斑为[15]

其中ℑ和ℑ-1分别代表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逆变换。

从几何光学的角度来说,一块微透镜产生的光斑会与相邻微透镜产生的光斑有混叠,但是,如果入瞳的f数和微透镜的f数相等,就可以保证每块微透镜所呈的图像足够大,并且相邻微透镜产生的光斑不会出现混叠[16]。

得到了远场光斑后,波前相位斜率可以由远场光斑根据相应的算法进行估计,对于M×N排列的微透镜阵列,其波前斜率的估计表达式为[16]

其中:Im,n(ξ,η)表示的是第(m,n)块微透镜所成图像的第(ξ,η)个像素值,δu、δv分别表示两个方向上的偏移量。计算过程就是每块微透镜所呈图像对应像素的加权和除以它们的和,其加权因子nd-δu表示呈像透镜在水平方向相对于微透镜阵列中心的距离,md-δv表示呈像透镜在垂直方向相对于微透镜阵列中心的距离,波前斜率估计本质上仍然是质心的求取,可以看出,任意点的斜率估计值与分辨率大小无关。

这个斜率估计公式是Richard M Clare和Richard G Lane在金字塔波前传感器波前斜率的估计公式[7]的基础上作出的一般性的总结,其本质和哈特曼传感器一样,都是通过计算“质心偏移”来估计两个方向上的斜率信息。得到了斜率估计信息,就可以利用模式法进行波前相位复原。下面将分析模式法波前相位复原的过程。

2 焦面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模式法波前复原

模式法将全孔径的波前相位展成一组基函数模式的线性组合,通过测量计算各模式系数,得到完整的波前展开式,从而求得波前相位,被测波前通常可采用一组泽尼克多项式来描述[17]:

其中:a0为平均相位波前,ak为第k项泽尼克多项式系数,Zk为第k项泽尼克多项式,ε为波前相位测量误差。通过斜率测量值求出波前误差的各个模式系数后,就可以得到整个波前的表达式。对上式进行求偏导数,可得到斜率数据与泽尼克系数的关系为

对于哈特曼传感器来说,(x,y)表示第(x,y)个子孔径,即子孔径的位置,而对焦面哈特曼传感器来说,(x,y)表示子孔径对应CCD靶面上图像中的第(x,y)个像素,m个像素斜率与n项泽尼克系数的关系用关系矩阵表示为

因此波前复原后的各阶泽尼克模式系数为

其中:R为波前传感器的响应矩阵,G x、Gy分别为两个方向上的斜率估计。

由于无调制金字塔波前传感器的响应矩阵没有解析解[18],而焦面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和金字塔波前传感器在成像机制上相似,因此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的响应矩阵R可以通过仿真计算得到,即在公式(7)中分别使an(n=,1,2L,n)为一固定常数t(即响应矩阵的测量系数),分别得到nG,使之作为R的第n列,从而求出响应矩阵R。此时,式(8)也应当有相应变化,变为

3 仿真结果

要判断仿真过程的正确性,必须跟相关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而点源目标的远场光斑作为比较的指标,更具直观性,因此有必要对点源目标的远场光斑进行仿真,判断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由于复原用的方法是模式法,属于线性复原,因此有必要研究其斜率估计信号的线性区间。下面将分别就点源目标的远场光斑和斜率估计信号的线性区间这两个方面进行仿真研究。

3.1 远场光斑仿真结果

仿真中,取入射光波长λ=650 nm,入瞳透镜直径D=3.3 mm,焦距F=200 mm,微透镜直径d=0.2 mm,焦距f=12 mm(参数是在实验室相关实验条件基础上加以修改得到),其中平行光(无像差存在)入射时,焦面上的光强分布和探测器处光强分布如图3,其中图3(a)中矩形块代表微透镜阵列分布(4×4),图3(b)中矩形块代表每块微透镜对应的光斑。

可以看出,平行光入射时焦面上的光斑为艾里斑(图3(a)),艾里斑主要是被中间的2×2微透镜分割,然后进一步成像,得到最终探测器上的光斑(图3(b)),仿真结果符合预期[19]。

(a)焦面;(b)探测器

(a)Resulting at the focal plane and the images;(b)Resulting from lenslet array when there is no atmospheric turbulence

为了检验当输入像差的时候,焦面上的光斑能够有相应的变化,分别取输入一个波长的离焦像差(即Z3=λ)和一个波长的像散像差(即Z4=λ),为了使微透镜能够覆盖整个焦面上的光斑,将微透镜排布由4×4增加至8×8,其焦面的光强和探测器处的光强分布如图4。可以看出,远场光斑的形状确实能够反映输入的波前像差的种类。

3.2 焦面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线性区间[18]

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焦面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的线性区间进行分析。以第m阶Zernike多项式Zm(x,y)为例,说明如何确定焦面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和波面之间线性关系。测量Zm(x,y)在不同系数amj的信号Sxmj,然后选取信号中一个固定点(x0,y0)观察其信号Sxmj(x 0,y0)随系数amj的变化曲线,确定出线性区域对应的amj的范围即可。由于斜率信号的线性范围与分辨率的大小无关,因此不需要其进行研究,下面将F和f的值固定,改变d的大小,分析微透镜大小d对线性区间范围的影响。

数值仿真中,Zm(x,y)的系数取值范围为amj∈(-1,1),单位为波长,固定f/F=0.06不变,通过改变d的大小观察估计斜率信号的线性范围。

为了满足微透镜阵列能够覆盖焦面上的光斑,微透镜阵列为24×24。图5(a)和(b)是在d=0.173 mm,每块微透镜对应像素块的采样率为38×38的情况下,对Z3、Z5和Z7分别在像素点(13,13)和(25,25)的线性区域的研究,由于Sxmj(x 0,y0)与观察点的位置坐标有关系,所以不同位置处拟合的斜率信息是不同的,但其线性区域在不同点是基本一致的,大约都在±0.1λ范围内;图5(c)是在d=0.1 mm,每块微透镜对应像素块的采样率为23×23的情况下,对Z3、Z5和Z7在像素点(13,13)线性区间的研究,可以看出,斜率估计信号的线性度不是很好,对比图5(a),图5(b)和图5(c),可以看出子孔径变小时,斜率估计信号的线性区间明显增加,因此可以得出靶面大小一定的条件下,微透镜孔径越小,斜率估计信号的线性区间越大的结论。当然,微透镜孔径小,分辨率也就越小,所以对波前复原来说,微透镜孔径也不是越小越好。

3.3 波前相位复原结果

通过上面对焦面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的线性区间的分析,在求复原矩阵时取d=0.173 mm,测量条件为输入各阶波前RMS=0.08λ,微透镜阵列为16×16。

3.3.1 单阶波前相位复原结果

取入射波前系数为0.05λ,输入波前RMS值为0.05,1~15阶泽尼克模式波前相位复原相对RMS值分别为:12.25%、12.25%、13.72%、5.78%、13.41%、14.11%、14.11%、12.48%、12.48%、14.32%、7.76%、15.74%、7.93%、12.75%、16.67%。由于文章篇幅所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复原结果取出比较,因此从中选取3、5、7阶模式波前相位,通过图像来观察复原结果。

图6中第一行到第三行分别表示的是3、5、7阶泽尼克模式的复原结果。(a)列图表示的是输入波前相位分布,图下标注为输入波前的RMS值和PV值;(b)列图表示的是复原波前相位分布,图下标注为复原波前的RMS值和PV值;(c)列图表示的是残差相位分布,图下的标注为残差波前相位的RMS值和PV值。

从前15阶单阶小像差波前相位的复原结果可以看出,焦面哈特曼传感器波前复原的相对RMS值在15%左右,复原精度不是很高,下面研究对组合像差的复原结果。

3.3.2 组合像差波前相位复原结果

对一个D/r0=2的Kolmogorov大气湍流相位屏[20](由3至35阶泽尼克像差组成)进行波前复原,其中D为入瞳直径,r0为弗雷德参数[21],复原结果如图7。

图7中(a)为输入波前相位分布,(b)为复原波前相位分布,(c)为残差相位分布,相对RMS值为16.7%。

从上面单阶和组合像差的复原结果可以看出,焦面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是能够进行波前复原的,但由于斜率估计信号的线性范围较小,导致只能对小像差进行复原,可以通过调制的方法增大线性范围[16];同时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度不是很好,导致波前复原的精度不高,可以通过相关算法对复原后的波前进行优化(比如GS迭代算法[22]),来提高复原波前的精度,本文中并不涉及调制和优化的过程。

4 总结

本文描述了一种特殊结构的波前传感器,这种波前传感器的结构是在入射光的焦面放置微透镜阵列,再在微透镜的焦面上放置探测器,通过探测器接收到的图像进行波前复原。与金字塔传感器类似,都是对入瞳焦面上光的复振幅进行分割。而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是对入射光的出瞳波前进行分割,两种波前斜率估计的原理相似,本质上都是通过质心偏移来进行估计的。本文使用MATLAB作为仿真软件,仿真验证了焦面哈特曼传感器进行波前复原的可行性。通过理论分析,斜率估计信号的线性范围的大小和线性度的好坏对波前相位复原结果有影响,斜率信号的线性范围越大,线性度越好,复原结果就会越好。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焦面哈特曼斜率估计信号的线性区间和微透镜的孔径大小的关系,得出靶面大小一定的条件下,孔径越小,线性区间越大,但是分辨率越低的结论,为之后实验中微透镜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哈特理论 篇10

1854年, 十八岁的哈特随当时掀起的狂热的加利福尼亚采金浪潮来到遥远的西部。在加州的六年里, 他从事过各种职业。他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 了解到这个崭新的世界里的那些奇特的性格和环境。加利福尼亚这所大学使他成为真正的作家, 他的小说也大多都是以19世纪加利福尼亚奇异的大自然为背景, 展示了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有力地映衬了人物, 而且与情节的发展密切相关。《咆哮营的幸运儿》里, 描写了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淘金者, 他们斗殴, 赌博, 闹事, 起哄。他们收养了一个妓女的儿子, 并郑重的为孩子取名为托马斯·幸运儿。而《扑克滩的放逐人》发生在加州一个叫扑克滩的地方, 小说中的人物赌徒奥克赫斯特, 两个妓女公爵夫人和希普顿大娘, 酒鬼比利大叔等四人由于劣迹昭著为当地人所不容而被逐到荒无人烟的山谷。《田纳西的伙伴》中, 田纳西是个强盗, 曾把他的伙伴的妻子拐走。后来因为抢劫他被判处绞刑。他的伙伴外表虽然粗鲁凶悍, 但却宽宏善良, 内心蕴藏着同情心和侠义感。他沉默寡言忠于友谊, 是当时美国西部的典型形象之一, 也是后来西部文学的原型之一。这些小说中的人物都来自社会下层, 为生活所迫, 都怀揣着淘金的梦想来到广袤的西部。他们大多话语粗俗, 恶贯满盈, 但他们的故事都真是可信, 是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哈特曾说过:“我可以把我的恶棍人物写得恶贯满盈……, 我可以使他们无法做出善举, 因此就可以避免因动机和品质的好坏混杂而引起道德上的混乱。但是我还是要对创造这些人物负责任……我不怕这么做。”而写“真实”正是现实主义作家都竭力主张的, 力求讲真理, 只反映真景真事, 并描述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主张既不夸张, 也不隐讳地描写生活。

其次, 哈特还用他特有的哈特式的幽默揭露了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咆哮营的幸运儿》中, 有一件事引起咆哮营一阵骚乱, 这件事不是“一场格斗, 因为在1850年格斗并不稀奇”。因为以前“法国佬和夏威夷佬在酒吧旁互相枪击致死那天, 赌鬼们还镇定自若的赌下去。”而是由一个新生儿降生所引起的。这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在当时与格斗, 枪杀比起来却是一件新鲜事。《扑克滩的放逐人》里, 那些人之所以被放逐是“一个秘密委员会已经决定把镇上所有不正派的人都除掉”。对于赌徒奥克赫斯特“委员会有几个主张绞死他, 以儆效尤, 同时还可以十拿九稳的把他们输给他的钱从他的口袋里捞回去”。在《异教徒李顽》中, 哈特描写了1869年加利福尼亚的排华运动, “居民中有一伙暴民袭击并残杀了手无寸铁、不能自卫的外国侨民, 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是属于另一个民族, 宗教和人种的……当时的社会活动家十分胆怯, 瞧见这情形便认为世界末日已经到了, 还有些大名鼎鼎的政治家开始认为, 宪法里保证给与每一个公民和外国公民信仰的那一节, 是一个错误。”而那个年仅十岁的被称为“异教徒”李顽也就在这次暴动中丧生。“李顽的那个小瓷菩萨已经被那帮打倒偶像的基督徒们手里的一枚石子砸的粉碎了。”, 在小说中, 哈特虽然并没有言辞激烈的谴责这些社会的不平, 但这种平实的描述, 可以使我看到淘金时期美国西部社会动荡, 人民贫困, 政治腐败, 白人种族主义猖獗。并且从西部我们还可以窥见到当时美国社会的全貌。哈特在揭露美国社会现实的同时, 还大胆的触及了当时的敏感话题, 如死亡与爱情。

最后, 哈特善于通过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抗来解释人物复杂的性格, 以来展现仁爱对人的拯救这一主题。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为传统所不齿的渣滓。但是这些人身上仍然有优秀的品质, 这些优秀的品质往往被人忽视, 却能够在特殊的环境下展现出来, 使他们显得平凡而伟大。在《咆哮营的幸运儿》中, 那些粗犷的男人把无限的爱倾注给幸运儿, 也拯救了他们自己, 他们就像一块块擦拭干净的金块重新放出了光芒。在《扑克滩的放逐人》里, 几个为扑克滩所不齿的赌徒和妓女, 被放逐途中遇到逃婚的汤姆和萍妮, 在比利突然偷走他们的牲口使5人被大雪围困时, 妓女希普顿拿出自己仅有的食物留给萍妮, 奥克赫斯特将自己的雪地鞋送给汤姆要他逃命, 最后希普顿饿死, 奥克赫斯特在绝望中自尽, 而当扑克滩的救援人员赶到时, 萍妮和公爵夫人相互拥抱, 身上盖着厚厚的雪, “从两人安详的脸上, 几乎看不出谁是曾犯下过劣迹的女人”。这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在哈特笔下成为最富人情味的故事。

诚然, 哈特的作品会有明显的伤感倾向, 以幻想和浪漫取代日常生活里的矛盾, 追求喜剧的结尾而使人产生雷同感。但他的作品时代性强, 乡土性强, 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他所熟悉的地区的生活, 展现了西部遍地拓殖时期的状貌, 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崛起和成功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范革新.美国短篇小说赏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

[2]常耀信.美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3]陈许.布雷特哈特及其西部短篇小说[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2.

[4]王军, 邱安昌.美国文学思想新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5]布雷特.哈特著, 主万译.扑克滩的放逐人 (布雷特.哈特.篇小说集)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

斯图亚特.哈特解读“绿色跨越” 篇11

康奈尔大学约翰管理学院教授、全球可持续企业中心首任主席斯图亚特·哈特(Stuart L.Hart)提出了“公司是这个星球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催化剂”。2010年12月,斯图亚特·哈特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进行了有关“绿色跨越”的演讲,结束后,哈特教授接受了《管理学家》杂志的采访。

哈特指出,在过去数年里,“清洁技术应用”和“金字塔底层”战略应运而生,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技术应用”战略希望通过采用清洁技术极大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金字塔底层”战略则试图探求能有效为贫困人口服务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让整个人类共享繁荣。

中国需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解决贫困问题,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融合“清洁技术应用”和“金字塔底层”战略,实现“绿色跨越”,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贫困人口值得企业关注

从投资的角度看,绝大多数公司都将资本投入到富裕程度较高的地区,对于新兴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也局限于富有人群或者是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地。在这些地方,很多公司关注的是处于社会上层的消费者,“金字塔底层”的人们并不能吸引它们的注意力。

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竞争的激烈拼杀中,战场也都聚集在经济发达地区,目标消费者都是经济能力中上的人群,忽略了全球有40亿人口的中低端市场——BOP(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金字塔底层)市场。而如何整合BOP市场恰恰是“绿色跨越”研究的使命。

哈特指出,在金融领域,已经有一些企业因为关注贫困人口而取得了成功。例如,在《资本之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一书中,他提到的孟加拉国格拉敏银行。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贫困人口是最没有支付能力和投资能力的,似乎他们永远都不可能获得银行贷款。如果有人提出,应该给贫困人口贷款,而且要给那些穷人当中最穷的人贷款,你一定会马上反问,贷款的安全性如何保证?然而,孟加拉国格拉敏银行却颠覆了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和银行的经营准则,向穷人当中最贫穷的人提供小额信贷,并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调查,格拉敏银行发现,贫困人口中的大多数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很强的改变自身状况的愿望,而且也知道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根据调研和分析,格拉敏银行决定专门向贫困妇女提供小额贷款,并建立了财产越少的人越优先获得贷款的制度。贷款小组确保每个组员的行为都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进行,不会有还贷障碍。银行的销售和服务人员经常走访村庄,了解获得贷款的妇女和她们拟投资的项目。通过相互之间的信任,而不是通过传统银行堆积如山的资料和法律文件使借贷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从贷款的安全性方面看,该银行获得了98%的还款率。格拉敏银行的成功来自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银行获得了利润,贫困人口的生活得到改观,农村的就业和社会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类似的例子在中国也同样存在:宜信公司通过提供P2P(peer to peer,个人对个人)的信用贷款服务平台,使富余人群通过“造血型”贷款的方式来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让信用为农村贫困人口创造了巨大价值。

在哈特看来,当公司将目光聚集在全球“金字塔底层’’的40亿贫困人口时,会发现经济主体可以在这一市场中获得令人难以想象的利润增长,同时使得这些人的生活质量获得极大的改善。而在很大程度上,这40亿人的需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却被忽略了。

在中低端市场,中小企业更具优势

哈特强调,世界上最大的200家跨国公司基本分布在富裕和发达地区,这些公司所关注的也是“金字塔顶层”的市场,他们会有一些“富余的技术”。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却没有实力进行技术研发。事实上,中小企业可以使用这些技术,进行商业化应用。

大的跨国公司所关注的技术创新都是大型的、集中式的解决方案,而一些小型的、分布式的解决方案都被闲置。在美国,面对这样的闲置技术,公司会选择放弃,或者将它们捐赠给大学。中小企业可以拿到这些技术,创造适应某个地区的商业模式。

哈特认为,在中国,企业需要花很多时间协调企业与政府(发改委、地方政府等)的关系,因此,“绿色跨越”的实施会更加复杂。但是,如果可以克服这些障碍,在找到最佳战略后,就可以很快在全国推广,“中国政府的推广能力是很强的”。

“‘绿色跨越’项目更像是病毒,在中小企业中更好存活”,哈特解释道:“这是一个组织灵活性的问题,在大企业中,它们有技术,有资金,但是也有非常严格的组织流程,这使它们不能很快地从事BOP市场的开发。某个项目还没有启动前,可能就被制度‘谋杀’了。而中小企业更具有灵活性,更容易推动一个项目。”

事实上,在“绿色跨越”的思维下,企业都是以小型项目为主,投入几十万美元或者几百万美元就可以启动。中小企业在获得技术后,用很少的资金就可以启动这个项目,就可以和大企业同台竞技。

上一篇:话剧表演艺术下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