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后评分系统

2024-05-26

预后评分系统(精选8篇)

预后评分系统 篇1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tumor,GTT)主要包括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IM)、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CC)。GTT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FIGO分期与预后评分、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和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实施分层或个体化治疗[1,2,3,4]。本资料将新疆肿瘤医院2003年~2009年收治的95例病例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改良FIGO预后评分系统重新评分[1],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明确改良FIGO预后评分系统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新疆肿瘤医院1990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共180例。分两组进行分析,观察组: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95例病例,临床分期遵照FIGO分期制定的标准,预后评分遵循2002年改良FIGO的预后评分系统评分,低危组:预后评分0~6分为低危组,≥7分为高危组。首先进行临床分期,后根据临床预后评分标准进行预后评分后,进行分层个体化治疗。对照组:199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86例病例依照临床FIGO分期治疗者。

1.2 治疗方案

两组治疗总原则:以单药化疗或联合化疗为主,结合有选择性的手术治疗[3]。

观察组:低危患者:单药化疗为主,首选药物5-氟尿嘧啶(5-FU)或是甲氨蝶呤(MTX)。高危患者:(EMA/CO)或仅用EMA方案的多药联合化疗。对照组:根据临床分期选用单药或多药联合化疗。化疗中观察监测治疗反应,出现耐药倾向者及时更换药物[3]。

1.3 GTN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和疾病进展4种情况[5]。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95例患者分类情况

根据2002年FIGO改良预后评分标准将观察组95例侵葡和绒癌患者进行重新分类,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

见表2

绒癌和侵葡患者在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65.21%(15/23例)和93.06%(67/72例);在对照组是57.14%(20/35例)和76.47%(39/51例)。分别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病情进展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

注:P=0.011

注:P<0.01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期别治疗效果

GTTⅠ期患者在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96.77%(60/62例),部分缓解率是3.23%(2/62例),无病情进展患者。Ⅲ期患者分别是65.39%(17/26例),26.92%(7/26例)和9.69%(2/26例)病情进展,病情进展者均为绒癌患者。GTTⅠ期患者在对照组完全缓解率是86.36%(38/44例),部分缓解率是13.64%(6/44例),无病情进展患者。Ⅲ期患者分别是60.00%(18/30例),30.00%(9/30例)和10.00%(3/30例)。见表3

2.4 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化疗疗程数:

见表4

注:P<0.05

2.5 观察组和对照组化疗副反应:

见表5

注:P<0.05

2.6 手术治疗

观察组:29例除化疗外行手术。3例系外院行全子宫切除术;4例因急性阴道大出血及1例腹腔内出血在治疗过程中急诊行全子宫切除术;15例主要病灶在子宫,已有子女,为减少化疗疗程数,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因巨大肾转移瘤行肾切除术,1例化疗后行肺残余病灶切除术。4例因化疗药物耐药或病情反复行子宫病灶切除术。

对照组:33例除化疗外行手术。7例子宫病灶穿孔致腹腔大出血者急诊行子宫切除术,22例因年龄较大或无生育要求而手术,1例因脑转移急诊行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3例因化疗药物耐药或病情反复行子宫病灶切除术。

注:P<0.05

3 讨论

GTT独特的组织起源及其生物学特点,使之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因病期、初治时肿瘤负荷量及其他与预后有关的因素、初治化疗方案的不同,治疗效果差异很大[6,7]。初治化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临床诊断、期别及预后因素决定。无论任何期别,对高危患者的初治应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初始治疗不当,不仅疗效差而且可能诱发耐药或因过度治疗而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3],仅以解剖分期决定初始治疗存在一些缺陷[8]。而FIGO预后评分系统正是弥补了解剖学分期这一缺点。结合预后评分系统进行分层次、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国内已有报道,该文将依照FIGO解剖分期治疗的临床资料和结合改良FIGO预后评分系统与FIGO分期治疗的临床病例进行疗效评价,分析改良FIGO预后评分系统对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效果的意义。

该组病例中绒癌治疗完全缓解率57.89%(15/23例)较侵蚀性葡萄胎低93.05%(67/72例),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绒癌的高危患者80.00%(20/25例),而侵蚀性葡萄胎占28.95%(22/76),显示在绒癌中高危者的比例要多于侵蚀性葡萄胎,这可能是绒癌患者的预后多数差于侵蚀性葡萄胎的主要原因,也是强调初治时应结合预后评分的重大意义所在。在各期别比较中发现无论绒癌还是侵蚀性葡萄胎期别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这与国内资料相符[9]。但本资料中Ⅲ期GTT患者的完全缓解率65.39%,较国内其他资料显示低,分析原因与部分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不当有关。

与2002年前仅按照FIGO临床分期进行治疗者相比较,不论绒癌或侵蚀性葡萄胎,根据预后评分系统进行综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普遍好于根据临床分期进行治疗者,完全缓解率(86.32%)、部分缓解率(9.47%)明显增高,而病情进展率(4.21%)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显然这与仅根据解剖分期,对于一部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判断有误,治疗强度不够,影响治疗效果有关。

化疗是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的一把双刃剑,作为一种全身性的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滋养细胞的生长、扩散和转移,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疗效。但是同时化疗也可导致部分器官的严重毒副反应,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永久损害。因此,合理选择化疗方案,尽量缩短化疗疗程,降低严重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临床工作中极为关注的问题。该资料分析发现按照预后评分系统进行治疗后平均化疗疗程数减少和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与按照临床分期治疗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预后评分系统这种“有的放矢”的治疗才能以最短的化疗疗程,最小的化疗毒副作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前将患者按照FIGO解剖分期同时必须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预后因素评价,对于低分期、低危评分初始治疗的患者选择单药治疗既可以治愈疾病,又可以缩短化疗疗程,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对于高分期、高危评分、复发及耐药的患者要予以多药联合并适时辅助手术治疗[10],这样方能提高其治愈率及缓解率。

参考文献

[1]YANG XY.Laying stress on regular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tro-phoblastic neoplasia[J].Chin J Obstet Gynecol,2005,40(2):73-75.Chinese

[2]NGAN S,SECKL MJ.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 man-agement:an up-date[J].Curr Opion Oncol,2007,19(5):486-491.

[3]向阳.耐药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及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3):129.4.[3]XIANG Y.The development in clinical chemotherapy treatmentfor chemorefractory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tumour[J].Chin PraObstet Gynecol,2004,20(3):129.4 Chinese

[4]贺国丽,吴秀荣.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解剖分期和预后评分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443-445.[4]HE GL,WU XR.Clinical sign if icance of the anatomical stageand the prognosis score of GTT[J].Chin J Clin Oncol Rehabil,2008,15:443-445.Chinese

[5]宋水勤,张国楠.BEP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7(7):249.[5]SONG SQ,ZHANG GN.Clinical analysis of BEP protocol fortreatment of malignant trophoblastic tumor[J].ChinJ Clin ObstetGynecol,2006,7(7):249.Chinese

[6]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451.[6]LIAN LJ,LIN QZ.Gynecology Oncology.The Forth version.Bei-Jing:People Health Pubulish House,2005:16451.Chinese

[7]KOHORN EII.The new FIGO 2000 staging and risk factorscoring system for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descrip tionand critical assessment[J].Int J Gynecol Cancer,2001,11:73-77.

[8]EL-HELW LM,HANCOCK BW.Treatment of metastatic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asia[J].Lancet Oncol,2007,8:715-724.

[9]WANG YX,ZHANG X,GUAN YL,et al.Assessment of stagingand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for malignan t trophoblastic neo-plasia[J].Chin J Obstet Gynecol,2005,40(2):87-90.Chinese

[10]LURAIN JR,SINGH DK,SCHINK JC.Role of surgery in themanagement of high-risk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J].JRep rod Med,2006,51:773-776.

农贸市场联合检查信息化评分系统 篇2

本系统是针对農贸市场打分机制,并结合其应用特点,进行定制性开发项目,可实现终端评分管理、数据汇总及报表生成、農贸市场信息管理等模块功能。

系统将会提高考核结果的使用效率,保证和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各项权益,为農贸市场联合检查组搭建更高效、精准、便捷的信息化检查系统,积极改变管理方式,变被动监控为主动控制,提升市场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中心平台 移动终端 评分管理

1 背景介绍

在“十二五”期间,各地方政府都迫切需要深化“电子政府”建设,加强融合与协同创新,构建开放、协同的“云政务”体系,努力实现行政事务的“互动参与”高级形态,推动政府资源整合、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从“一个政府、多个部门”向“多个部门、一个政府”模式转变。

農贸市场是城市的窗口,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标准化菜市场健康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民生需求,对于農贸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已经成了政府部门管理与服务的重要环节。

而通过传统模式,使用纸质表格对農贸市场进行考评及打分,具有以下问题:

◆检查工作点多面广,覆盖范围大,检查时间有限,采集数据之后,通常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将数据录入到电脑,人工操作工作量繁重;

◆不同部门现场评分项目种类繁多且结构、权重各不相同;

◆评分手写记录,不便于数据的管理,且容易丢失:

◆手工录入及计算,易产生误差,并难于发现,无法及时有效追溯和更正;

◆扣分项无佐证信息(如图片、文字等记录),不便于信息传递与市场整改;

◆评分表单固定化,在数据的汇总分析上费时费力,不方便纵横对比,很难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

◆评分原始数据以纸质形式保存,没有纳入政府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利于数据共享。

而建立一套農贸市场信息化评分系统,可以解决以上所有的问题。

2 项目特色说明

2.1关键技术

(1)先进的终端图像处理技术

本项目使用平板电脑作为终端,应用程序能自动以最优的图像质量存储最多的照片。同时节约了终端的存储空间和图像发送时的流量消耗。

(2)独有的终端数据处理技术

评分数据采用专用格式存储和交互i并可一次性上传多组数据,以最小的数据流传输评分信息,可以节省日常运营的通信费用。应用软件包含数据同步功能,能保证终端、中心平台主数据库、中心平台备用数据库内的数据在网络畅通时候保持统一。

(3)双重权限验证技术

系统实行用户名登陆及终端绑定双权限验证,可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系统内数据的安全。

(4)自定义报表生成技术

系统采用Excel报表自动生成技术,不但能自动生成预定格式的数据报表,操作者还能通过自定义统计条件生成特定的数据报表。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考核结果,输出各类不同的统计汇报表。

2.2项目创新点

(1)通过便捷的信息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本项目基于无线城市,農贸市场评分检查将实现电子化、无纸化、便捷化、低碳化。全数字化的信息录入、数据智能分析,报表自动生成能大大简化操作人员的工作步骤,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使農贸市场评分检查更快捷方便。

(2)良好的系统扩展性,可挂载在对外网站

系统应采用模块化方式,可扩展性好,可按系统上线后管理需求的增加而增加新的功能;对未来增加的功能或扩大规模实行无缝式扩展,同时也提供不同端口与OA系统完美整合。更可挂载到政府的商业信息中心站点,将各类考核结果、市场排名等通过Web方式对不同权限用户进行有区别的、针对性强的信息发布。

(3)多硬盘备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中心端系统使用最新的磁盘备份技术,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保证应用服务器时刻可以被客户端访问。

(4)云计算技术的运用

系统结合“云计算”模式,为客户提供快捷、简易的数据处理服务。使農贸市场检查人员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室内,通过无线网络,3G还是有线宽带,都能快速地访问系统后台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报表、地理信息等资源。一改以往的只能在本机上实现数据处理和运算,人机分离就无法运转的状况。

3 系统组成

本系统主要针对政府组织的農贸市场联合检查行动。以部门为单位细化打分表格,达到规范、细致、打分部门与模块一一对应的效果。

评分管理子系统/模块:该子系统负责评分信息的存储与管理,是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

数据汇总及报表子系统/模块:该子系统负责整理并汇总各类评分数据,并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各类报表。

農贸市场信息管理子系统/模块:管理各类市场信息,包括地理位置、负责人等基本信息。支持用户停用及更改市场信息,相应的评分表格将随着市场信息的变更而自动变更。

权限管理子系统/模块:系统对用户及用户权限进行了分部门、分等级、分人员的严格管理,将系统内的各类信息进行了分类规整。极大程度地保证了系统信息的保密性及规范性。

移动终端子系统/模块:检查人员通过安装移动终端子系统的移动设备,实现了方便准确地现场打分,移动终端提供给各个监督管理部门用户单独的评分模块,完成包括针对各类農贸市场各类评分操作。同时,移动终端也提供了各种评分的辅助模块,能让评分人员对市场的过往记录和基础信息有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评分。

4 系统应用

本系统已在某市農贸市场定期的联合检查中得到应用(如图1所示),用户对系统的便利性及可操作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在向其他区县进行推广。

终端系统具有简洁明了的界面,更方便用户的使用操作。

预后评分系统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1-12月本院ICU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危重患者150例。排除标准:包括多发伤、家属采取放弃治疗态度、转院者, 或入住ICU小于24h者, 有其他基础疾病加重病情者。符合标准者共94例, 男65例, 女29例。其中颅脑损伤44例 (46.8%) , 脑梗死10例 (10.6%) , 蛛网膜下隙出血10例 (10.6%) , 脑出血30例 (31.9%) 。年龄17~85岁, 平均 (55.1±17.7) 岁。所有患者在入住ICU的24h内进行APACH EⅡ评分, 评分以各项指标最差值计算。

1.2 方法

以入住ICU 28d为观察终点, 将患者分为病死组和生存组, 比较其AP ACH EⅡ分值, 将患者分为低分组 (≤11分) 和高分组 (>11分) 。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 P S 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独立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死率的关系

低分组血糖明显低于高分组, 且低分组病死率明显低于高分组。见表1。

2.2 生存组与死亡组血糖水平与AP ACH E

Ⅱ评分的比较生存组AP ACH 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 血糖明显低于死亡组。见表2。

3 讨论

3.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临床危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多处于较高的应激状态, 应激性高血糖非常普遍。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反向调节激素分泌增加[1,2]、细胞因子大量释放[3]和胰岛素抵抗[2,4], 高血糖可引起机体水代谢及内环境紊乱, 损害免疫功能, 容易导致感染发生;且高血糖对神经系统恢复不利, 加重脑损害。本文结果显示, 低分组患者入组时血糖水平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高分组, 血糖值高提示患者病情重, 预后差。

3.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AP ACH EⅡ评分与血糖的关系。

AP ACH EⅡ评分系统由急性生理评分 (AP S) 、年龄和患者起病前的慢性健康状况 (CPS) 三部分组成, 根据APACH EⅡ评分分值高低对病情进行预测, 分值越高, 病情越重, 预后越差, 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评价系统, 此方法同时兼顾了患者的全身生理学指标、实验室检查和既往健康状况。也有报道AP ACH EⅡ评分可以作为判断神经危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指标[5]。本研究结果显示, 生存组AP ACH EⅡ评分明显高于病死组。

中枢神经系统危重患者致残率高, 医疗费用高。探讨血糖与AP ACH EⅡ评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 有利于我们对危重患者早期作出病情评定和制定医疗护理计划, 合理应用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R obinson L E, V an Soeren M H.Insulin resistance andh y pergly cemia in criticalillness:role ofinsulin in gly cemic control[J].AACN, 2004, 15 (1) :45-62.

[2]M arikPE, R aghavan M.Stressh y pergly cemia, insulin and immunomodulation in sepsis[J].Intensive Care M ed, 2004, 30 (5) :748-756.

[3]M ontoriV M, Bistrian BR, M cmahon M M.H y pergly cemia in acutely illpatients[J].JAM A, 2002, 288 (17) :2167-2169.

[4]G ao Z, H wang D, Bataille F, et al.Serine phosphory lation of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by inhibtor KappaB kinase complex[J].J BiolChem, 2002, 277 (50) :48115-48121.

预后评分系统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住院的孕妇共2 429例。以我省围产期记录本上的高危评分标准为依据,选择高危评分≥5分的孕妇,总共955例。

1.2 研究方法

以病例回顾方式分析孕产妇及围产儿的一般临床特点,包括孕妇的年龄、体重、住院天数、高危因素、主要的治疗措施、分娩方式、分娩时的孕周、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产后出血等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以及SQL Server 2005进行统计与分析,利用SQL语句统计各高危因素的发生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计算来源于不同高危因素样本的χ2值和P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危妊娠总体发生情况

2.1.1 高危孕妇的评分情况

955例高危孕妇的平均得分为(16±2.4)分,最低得分5分,最高得分120分,高危评分主要集中于5~35分。

2.1.2 多重高危因素的发生情况

单一高危因素者512例,2种高危因素并存者238例,3种者138例,4种者50例,5种者14例,6种及6种以上者3例。

2.1.3 各高危因素的分布情况

胎膜早破280例,流产≥2次186例,超重146例,巨大胎儿124例,先兆早产114例,高龄10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6例,臀位88例,羊水过多79例,子宫肌瘤74例,延期妊娠69例,乙肝病毒携者68例,剖宫产史56例,胎儿窘迫46例,前置胎盘43例,妊娠期糖尿病21例,羊水过少28例,多胎27例,贫血19例,胎儿生长受限16例,活动性肝炎12例,其他29例。

2.1.4 高危孕妇的妊娠结局

955例高危孕妇中无孕产妇死亡,19例产后出血,14例围产儿死亡(其中畸形引产9例,死胎2例,3例早产儿因家属放弃治疗死亡),6例新生儿窒息(轻度窒息4例,中度和重度窒息各1例),早产82例,新生儿低出生体重85例,无新生儿产伤。955例高危孕妇分娩方式为剖宫产739例,经阴道分娩216例。

2.1.5 高危评分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955例高危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包括双胎)平均体重为3.26 kg,最小体重为0.95 kg,最大体重为5.45 kg。随高危评分的增加,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见表1。

2.1.6 高危评分与住院天数的关系

955例高危孕妇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 d,住院天数集中于3~8 d,最长为56 d,最短为1 d。住院天数为56 d的孕妇年龄为38岁,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第38周剖宫产,术后产妇及新生儿正常,于术后第6天出院;住院1 d的孕妇年龄为36岁,在39+4周发生胎膜早破,住院1 d后经阴道分娩,产妇及新生儿情况正常,因经费不足而出院。高危评分在5~40分的孕妇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高危评分≥45分的孕妇住院天数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1.7 高危评分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不同分娩方式以及高危评分的发生情况见表3。不同高危评分孕妇的剖宫产率均明显升高。

2.2 单个高危因素的发生情况

2.2.1 年龄

955例高危孕妇年龄≥35岁的孕妇有115例,平均年龄为37岁,最大年龄45岁,剖宫产率87%,经阴道分娩率13%,新生儿平均体重3.17 kg,平均分娩孕周38+1周。此外,115例高龄孕妇有3例是胎儿畸形引产者,分别为胎儿腹裂畸形、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孕妇羊水极少合并胎儿泌尿道畸形。胎儿腹裂畸形的孕妇在孕30+3周引产,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于28+3周引产,羊水极少的孕妇合并严重的胎儿泌尿道畸形,在第34周引产。不同年龄的孕妇胎儿畸形的发生情况见表4。

2.2.2 体重指数

955例高危孕妇体重指数均在18 kg·m-2以上。体重指数≥25 kg·m-2的孕妇有185例,年龄18~41岁,平均30岁。这185例孕妇的剖宫产率为88%,经阴道分娩率12%,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5 kg,平均分娩孕周为38+4周。超重孕妇与巨大胎儿发生的关系见表5。与正常体重的孕妇相比,超重孕妇分娩巨大胎儿的几率增加(P<0.01)。

2.2.3 有异常孕产史的孕妇

955例高危孕妇中有死胎史的孕妇有3例,其妊娠时间分别为39周、38+5周、37+5周。这3位孕妇的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955例高危孕妇中有死产史合并产后出血史的孕妇1例,年龄27岁,于孕41周剖宫产产下一正常新生儿。该孕妇在术中术后均给予了促宫缩治疗,未出现产后出血。955例高危孕妇中流产≥2次的孕妇共有187例,年龄17~46岁,平均31岁。这187例孕妇的剖宫产率为78%,阴道分娩率为22%,新生儿平均体重3.33 kg,平均分娩孕周38+4周。孕妇的流产次数与早产的关系见表6。本组病例中,孕妇的多次流产史与早产发生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P>0.05)。

2.2.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次研究中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有106例,包括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3例、妊娠期高血压29例、轻度子痫前期50例、重度子痫前期23例、子痫发作1例。106患者的年龄为26~40岁,平均31岁,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15 kg,平均分娩孕周37+2周,剖宫产82例(77.35%),经阴道分娩24例(22.65%)。10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88例使用硫酸镁解痉的同时给予降压治疗。同时,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有6例(5.6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儿生长受限有相关性(P<0.01),见表7。

2.2.5 妊娠期糖尿病

955例高危孕妇中无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1例,年龄为25~40岁,平均30岁,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3 kg,平均分娩孕周38+3周,剖宫产25例(80.65%),经阴道分娩6例(19.35%)。31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均较理想,其中27例仅通过调整饮食控制血糖,其余4例调节饮食的同时给予胰岛素治疗。31例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分娩巨大胎儿1例,与非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相比,巨大胎儿的分娩率没有明显增加(P>0.05)。见表8。

2.2.6 妊娠晚期阴道出血

955例高危孕妇中前置胎盘者43例,年龄23~40岁,平均29岁,剖宫产40例(93.02%),经阴道分娩3例(6.98%),新生儿平均体重3.15 kg,平均分娩孕周37+5周。43例前置胎盘孕妇中,28例合并2次以上流产史,流产与前置胎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见表9。

2.2.7 羊水量异常

955例高危孕妇中羊水过多者79例,年龄21~39岁,平均28岁,剖宫产68例(86.08%),经阴道分娩11例(13.92%),新生儿平均体重3.32 kg,平均分娩孕周38+6周。955例高危孕妇中羊水过少者28例,年龄23~39岁,平均29岁,剖宫产22例,经阴道分娩6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03 kg,平均分娩孕周39周。合并畸形者2例,其中1例为泌尿道畸形,羊水极少,于第34周引产。与其他孕妇相比,羊水过少的孕妇合并胎儿畸形的发生率更高(P<0.01),见表10。

3 讨论

本研究中高危孕妇的发生率为39.3%,高于文献报道的19.9%[3]。这与本院接收的城市孕妇偏多,建立围产期保健卡早、检查规范有关,因而高危孕妇的筛出率高。按照高危因素的发生率依次排列,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胎膜早破、流产≥2次、超重。这与国内学者报道的胎位不正、不良孕产史、瘢痕子宫占高危因素的前3位[4]不一致。本组病例中有评分达到或者超过20分的孕妇存在,原因是部分孕妇有多种高危因素并存的现象。其中,2种高危因素并存者238例,3种者138例,4种及以上者67例。本组病例中,早产儿共有82例,发生率为3.38%,介于单胎和双胎妊娠的早产发生率之间,与报道相符。本组数据表明评分越高,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越高、住院天数延长的发生率越高,同时剖宫产的发生率随之提高。因而,对于高评分孕妇或多重高危因素并存的孕妇,应该进行重点管理。

少女孕妇和高龄孕妇是高危妊娠管理的重点对象。年龄达到或超过35岁的孕妇为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在不同的国家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但是整体呈上升趋势[5]。本组病例中的115例高龄孕妇中,有3例合并胎儿畸形,其胎儿畸形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年龄组的孕妇;1例胎儿腹裂畸形,于孕30+3周引产;1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于28+3周引产;1例羊水极少合并胎儿泌尿系严重畸形于34周引产。3例均在孕晚期引产,已经错过了引产的最佳时期孕中期。这与孕妇没有定期产检、没有及时发现胎儿畸形有关。对于准备怀孕的高龄孕妇,医生应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向孕妇说明在孕早期、孕中期可以发现的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以及在分娩以后发现染色体异常的风险[6]。

国内超重孕妇的定义是指体重指数≥25 kg·m-2的孕妇。世界卫生组织则把孕前的体重指数≥25.0 kg·m-2的孕妇称为超重孕妇[7]。本组病例中185例超重孕妇分娩巨大胎儿39例(21.08%),与正常体重的孕妇相比,超重孕妇分娩巨大胎儿的几率显著增加。在这185例超重孕妇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有9例,其发生率高于一般孕妇人群。超重孕妇分娩小胎龄儿的几率相对比较低,但是对于有严重并发症的孕妇,比如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孕妇有严重的血管病变,也有可能分娩小于胎龄儿,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则围产儿预后相对较差[8]。

具有多次流产的孕妇即使孕周已经超过28周,其妊娠风险仍然高于正常妊娠的孕妇,发生早产、手术产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几率明显增加[9]。本组病例中有187例孕妇流产次数大于等于2次,其中早产者25例(13.34%),与流产次数小于2次的孕妇相比,早产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的妊娠期疾病[10]。本组病例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共106例,其中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3例(2.8%),妊娠期高血压103例,并发子痫前期者50例,并发重度子痫前期者23例,子痫发作患者1例。10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合并胎儿生长受限者有6例(5.66%)。6例孕妇血压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解痉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以内。本组结果表明,胎儿生长受限多发生在血压控制不佳的孕妇。本研究106例妊娠期疾病患者中有88例在使用硫酸镁解痉治疗的同时给予了降压药物的治疗,孕产妇及围产儿预后较理想。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是以孕期糖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妇糖尿病合并妊娠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增高。本研究中巨大胎儿、早产均有发生,但是在积极治疗下,产妇及新生儿预后均较好,无产后出血、新生持续性低血糖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本组病例中的31例糖尿病孕妇,仅控制饮食治疗者有27例,有4例(12.90%)给予胰岛素配合控制饮食治疗,31例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均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妊娠20周以后的阴道流血称为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或产前出血。妊娠晚期阴道出血的发生比例约为2%~5%[11]。前置胎盘的病因不明确,与高龄产妇、经产妇、多次分娩史、多次流产史以及吸烟吸毒等因素有关[12,13]。本研究43例前置胎盘孕妇中,28例合并2次以上流产史,统计学分析证明流产与前置胎盘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本组孕妇无论完全性前置胎盘以及部分性前置胎盘均行剖宫产结束分娩,边缘性前置也适当放宽了手术指征,经阴道分娩者仅有3例,43例前置胎盘孕妇平均分娩孕周为37+5周。

羊水过多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的任何阶段羊水量超过2 000 ml。羊水过多的发生率为0.2%[14]。本研究中有79例羊水过多但无胎儿畸形的孕妇,包括合并足月胎膜早破者7例以及足月前胎膜早破者1例。羊水过少是胎儿处于危险状态的重要信号,围产儿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明显增高。轻度羊水过少孕妇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率是正常妊娠孕妇的13倍,而重度羊水过少则高达47倍。羊水过少本身并不增加母亲的风险,但是潜在的原因可能增加孕妇的风险。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或脐带受压常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孕妇剖宫产率会随之增加[15]。本研究中27例羊水过少孕妇中2例胎儿畸形,确诊后立即引产。对于胎盘功能减退的孕妇给予了及时终止妊娠的治疗方式,其他孕妇也是适时终止妊娠,27位孕妇的平均分娩孕周为39周,新生儿平均体重3.03 kg,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对羊水过少但是已经足月的孕妇,则应终止妊娠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对于合并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窘迫或羊水粪染严重的孕妇,应行剖宫产术。

预后评分系统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多发伤患者648例,男335例,女313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5.2±9.3)岁,每例均根据入院时心率(>90次/min)、体温(>38℃或<36℃)、呼吸(频率>20次/min)、白细胞计数异常(>12×109/L或<4×109/L或出现10%杆状核细胞)作SIRS评分,每个参数代表1分,SIRS评分≥2为SIRS。

1.2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SIRS评分与患者预后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多发伤患者SIRS评分与患者休克率、ICU率分析

648例多发伤患者按SIRS严重程度分为非SIRS 415例和SIRS 233例,SIRS的发生率为36.0%,其中属轻度(2分)156例(24.1%)、中度(3分)62例(9.6%)和重度(4分)15例(2.3%)。经χ2检验分析,多发伤的休克和ICU情况随着SIRS评分增加,发生率不断增高(P<0.05)。见表1。

2.2多发伤患者SIR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

SIRS评分2、3、4死亡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非SIRS组的6.17(4.22~8.61)、9.23(7.65~12.39)、12.19(9.71~16.7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注:RR:相对危险性;95%CI:95%可信区间。

3讨论

由于创伤发生的不可预测性,严重多发伤的发生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之,其结局严重度评价由于数据收集耗时以及许多数据在入院时不可获得性,使得每个评分系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临床应用。多发伤是引起SIRS的重要病因之一,自SIRS的提出至今,已与APACHE评分、ISS评分等一样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是目前一个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工具。研究发现[4],严重多发伤病情的发展以及SIRS等并发症的发生,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存在关系,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活跃,出现过度炎症反应状态,致使大量炎症介质释放,造成机体损害;同时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受到抑制,增加了继发损伤的危险性。唐云芳[5]研究认为,创伤后免疫紊乱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而不是单纯的免疫抑制,可发生在反应的多个环节,如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不平衡等,高血浓度的持续性抗炎症指标,是预后不佳的危险指标。张剑锋等[6]研究发现,急诊患者中SIRS评分的各项指标以白细胞计数异常最为常见,其次为体温异常、脉搏增快和呼吸频率异常,机体对感染的主要应激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血白细胞升高,分析原因与急诊患者中创伤者居多有关,如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出现严重的代谢失常,发生呼吸急促、血压不稳定等。SIRS可以提示严重创伤和感染等不同疾病发展的共同途径,已成为当今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快速简便工具[7]。

目前在多发伤预后的判断和对治疗的指导作用上,有关SIRS评分在临床上的应用观点尚不统一,部分学者认为SIRS评分系统不够严谨,不能完全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8]。2008年王伟雄等[9]研究结果显示,SIRS的发生与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存在密切关系,认为在救治过程中,应首先采取积极的抗休克治疗,纠正微循环灌注不足,以保证组织的供血、供氧充足,防止“缺血-再灌注”对机体造成的“二次打击”,一旦发生SIRS,在临床尚无任何器官障碍时,仍应采取积极干预治疗,阻止SIRS向MODS的发展,因此王伟雄等认为可将SIR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判断作为多发伤患者预后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中648例多发伤患者按SIRS严重程度分为非SIRS 415例和SIRS 233例,SIRS的发生率为36.0%,其中属轻(2分)、中(3分)、重(4分)度SIRS分别是156例(24.1%)、62例(9.6%)、15例(2.3%),轻度提示机体处于急性应激反应状态,说明机体正在调动全身免疫系统来清除外来有害因素,随着SIRS的加重,病情则继续恶化,经χ2检验分析,多发伤的休克和ICU情况随着SIRS评分增加,发生率不断增高(P<0.05);并且,SIRS评分2、3、4死亡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非SIRS组的6.17(4.22~8.61)、9.23(7.65~12.39)、12.19(9.71~16.7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入院SIRS评分与疾病严重度密切相关,具有独立预测多发伤患者预后的价值并且其评分标准简便易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入院时SIRS评分在多发伤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589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入院SIRS评分,分析多发伤患者SIRS评分与休克率、ICU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SIRS的发生率为36.0%,其中属轻(2分)、中(3分)、重度(4分)SIRS分别是156例(24.1%)、62例(9.6%)、15例(2.3%)。多发伤的休克率、ICU率随着SIRS评分分值的增加而增高(P<0.05)。SIRS评分2、3、4死亡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非SIRS组的6.17(4.22~8.61)、9.23(7.65~12.39)、12.19(9.71~16.7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入院SIRS评分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具有独立预测多发伤患者预后的价值,并且该评分简便易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SIRS评分,多发伤,预后

参考文献

[1]万娜萨,何先弟.多发伤患者入科血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218-1219.

[2]杨巧云,刘文明,俞建峰.严重多发伤患者血糖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5):115-116.

[3]李新颖.应用APACHEⅡ评分和SIRS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7-118.

[4]金善恩,杨向红,孙仁华,等.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浙江创伤外科,2010,15(3):392-393.

[5]唐云芳.多发伤患者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变化及预后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24(2):237-239.

[6]张剑锋,李超乾,彭雯,等.急诊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3):408-410.

[7]张剑锋,李超乾,李峥,等.SIRS评分预测急诊科抢救室病人预后的临床研究[J].蛇志,2011,23(1):26-28.

[8]郑胜永,何先弟,汪华学,等.多发伤患者预后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9):903-904.

预后评分系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病患者435例, 均符合危重病患者临床内科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发病入院至进入急诊科室的时间均<24h, 并在知情同意下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包括:小于14岁患者、非危重症病例、入急诊科已死亡及数据缺少的患者。最终入选435例患者, 其中男227例, 女208例, 年龄19~82岁, 平均 (49.5±2.3) 岁。疾病类型包括消化道出血94例, 急性左心衰82例, 重症肺炎92例, 急性胰腺炎47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5例, 高渗昏迷55例。

1.2 评分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即开始采集生命体征数据, 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 血压、年龄、经皮脉搏氧饱和度 (skin pulse oximetry, SPO2) 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 GCS) 共6个参数, 每个参数赋值0~6分, 取24h内最差值进行REMS评分 (见表1) 。同时根据入院后的化验检测结果进行MES评分 (见表2) 。记录患者个人资料及联系方法, 1个月以后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记录门诊、专科普通病房 (HDU) 、重症监护室 (ICU) 、急诊科收治潜在危重患者的情况及各科室患者预后、死亡、1个月内出院情况、门诊治疗后治愈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对2种评分标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MEWS和REMS不同分数段患者处置方式及预后

我们发现, 随着患者病情的增加, 患者被收入ICU及HDU的概率也随之增加。随着MEWS评分和REMS评分分值的升高, 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 住院时间也相对较长;在各组分值间病死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MEWS评分0~4分者相比, MEWS>5分者被收治进ICU的概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MEWS≥9分者与5~8分者相比, 其危险患者构成比例显著增加 (P<0.05) (见表3) 。与REMS<11分者相比, REMS>11分者被收治进ICU的概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REMS中>16分者与12~16分者相比, 其危险患者构成比例显著增加 (P<0.05) (见表4) 。

2.2 MEWS和REMS评分标准灵敏性及特异性比较 (见表5)

MEWS对门诊、HDU、ICU、急诊患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与REMS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MEWS与REMS评分的关系

MEWS分值越高, REMS评分也越高, 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 MEWS分值与REMS评分间呈正相关 (rs=0.654, P<0.01) 。

3 讨论

能提早发现急诊科室中潜在危重病患者, 可指导临床医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 还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并减少漏诊和误诊, 缩短住院时间, 挽救生命, 减少医疗费用[3]。近年来, 各种危重病评分系统 (APACHEⅡ/Ⅲ、SAPSⅡ/Ⅲ和MEDS等量化评分方法) 在急诊科、ICU、院前急救等多方面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4]。选取MEWS评分和REMS评分适用于急诊科早期准确评估急诊潜在危重患者病情和预后。

既往Subber[5]等对住院ICU患者进行跟踪追查, 发现MEWS评分法对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能起到辅助作用;孟新科等[6]对一组急诊留观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和MEWS评分, 追踪患者的转归, 结果显示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 均有识别急诊潜在危重病的能力。采用MEWS对潜在危重病患者进行评估时, 通常以5分作为鉴别严重程度的截断点, 也有文献认为7分或9分为最佳截断点[7,8]。本研究将入组的435例患者分三个分数段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当MEWS评分小<5时, 大多数患者 (93.91%) 都不需要住院治疗, 留在门诊中观察即可;当患者的MEWS评分>5时, 潜在危险病患者的发生率增加, 进入ICU或专科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此外, MEWS与患者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当患者MEWS分值越高时, 病情就越重, 患者的病死率也越高。尤其对于MEWS评分>9分的患者, 与其他分数段患者相比, 其进入ICU治疗的概率及死亡发生率均显著升高, MEWS评分>9分的患者病情常十分严重, 急诊科收治入院就地治疗后需待心肺功能好转后才转入ICU或专科病房。MEWS评分只需测定五项生理指标, 无需高精仪器, 可在床旁进行, 识别潜在危重病患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令人满意, 能够初步预测危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注:与≥9分比较, *P<0.05;与0~4分比较, △P<0.05;与5~8分比较, ▲P<0.05

注:与>16分比较, *P<0.05;与<11分比较, △P<0.05;与12~16分比较, ▲P<0.05

注:灵敏度=真阳性人数/ (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 ×100%;特异度=真阴性人数/ (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 ×100%。

许榕椿[9]等曾分析发现REMS与APACHEⅡ评分一样能够可靠地评估和预测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的预后, 在预测病人病死率的分辨度上两者的差异不明显, ROC曲线下面积十分接近。我们的研究发现, REMS应用在急诊危重病患者中的作用与MEWS相似, MEWS分值越高, REMS评分也越高, 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 MEWS分值与REMS评分间呈正相关 (rs=0.654, P<0.01) 。随着患者REMS分值的增加, 被收入ICU或专科病房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病死风险也随之增大, 住院时间也相对较长。与REMS<11分者相比, REMS>11分者被收治进ICU的概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REMS中>16分者与12~16分者相比, 其危险患者构成比例显著增加 (P<0.05) 。因此, 在急诊中可根据REMS分值判断收治患者的去向。REMS<11分时在专科病房中治疗, REMS评分12~16分时视患者临床症状安排入ICU或专科病房进行治疗, 而对于REMS分值超过16分的患者, 急诊科医师要及时与ICU联系, 从而及早预测患者转归, 及时救治, 减少风险。

任艺[10]等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大小, 比较MEWS评分、REMS评分和APACHEⅡ三种评分方法与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比较三种评分系统预测预后的性能, 结果显示三种评分系统均有诊断意义, 且诊断准确强度为APACHEⅡ>REMS>MEWS。但MEWS评分可采用患者的初测值而非入院24小时内的最差值, 在数据获取的方便快捷性上MEWS评分优于REMS评分。因此我们推荐使用MEWS评分和REMS评分联合应用, 有助于早期准确评估急诊潜在危重患者病情和预后, 从而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潜在危重患者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MEWS) 和快速急诊内科评分 (REMS) 对病情评估及预后分析的可行性及适用性。方法:对435例潜在危重病患者分别进行REMS评分和MEWS评分, 对两种评分标准在门诊、专科普通病房 (HDU) 、重症监护室 (ICU) 、急诊中治疗的构成比进行分析, 并比较两种评分标准的门诊治愈率、预后评价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及评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MEWS>5分时病情危险性、患者被收治进ICU的概率及死亡率显著提高, 与<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REMS>11分时患者病情危险性及死亡率与<11分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 MEWS分值与REMS评分间呈正相关 (rs=0.654, P<0.01) 。结论:REMS和MEWS两种评分系统均可对潜在危重患者病情做出正常评估, 能有效识别急诊中潜在的危重患者。REMS评分诊断准确强度优于MEWS评分, 但在数据获取的方便快捷性上则相反, 或可联合应用MEWS评分和REMS评分。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MEWS) ,快速急诊内科评分 (REMS) ,潜在危重患者

参考文献

[1] 王常永, 恩青山.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方法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l;11 (7) :429

[2] 孟新科.急危重症评分—评价、预测、处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0 ~43

[3] 任艺, 邵旦兵, 刘红梅, 等.简单临床评分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21 (9) :1012-1015

[4] 杨新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急救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 2012;5 (3B) :174~177

[5] Subber CP, Slater A, Menon D, et al.Validation of physiological scoring systems in the accident and emergengcy department[J].Emergency Journal, 2009;23 (11) :841~845

[6] 孟新科, 杨泾, 吴华雄, 等.MEWS与APACHE II评分在急诊潜在危重病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9 (8) :1~4

[7] Perera YS, Ranasinghe P, Adikari AM, et al.The value of the Modied Early Warning Score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s predictors of patient outcome in acute medical admissions a prospective study[J].Acute Med, 2011;10 (3) :126~132

[8] 孙宝迪, 邵旦兵, 刘红梅, 等.MEWS评分和SIRS评分评估急诊抢救室患者早期预后的对比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 2012;32 (1) :54~57

[9] 许榕椿, 朱震豪, 翁志成, 等.REMS评分与APACHE II评分对预测急诊危重病人预后的临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 (6) :1001~1002

预后评分系统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11月收治内科危重患者67例, 男30例, 女37例, 年龄18~92岁, 平均 (63±3) 岁。其中急性脑血管意外11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终末期肾病3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1例, 成人斯蒂尔病1例, 甲状腺危象1例,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例, 糖尿病高渗昏迷2例, 脓毒性休克8例, 急性心肌梗死12例, 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源性休克2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积极脏器功能支持, 排除外科术后转ICU留观及近3个月有手术史的患者。

方法:所有患者入科24 h内均行抽血检测血浆白蛋白和给予APACHEII评分。根据血浆白蛋白不同分别进行分组, 血浆白蛋白≥25 g/L (A组) , <25 g/L (B组) ;APACHEⅡ评分≥20分 (C组) , <20分 (D组) 。上述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死亡组 (3 d内病情无好转而自动出院者视为死亡) 。结合APACHEⅡ评分, 统计不同组别存活率和死亡率, 观察不同程度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与患者预后关系, 同时观察不同组别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值及预后关系。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对APACHEⅡ评分和血浆白蛋白采用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死亡14例 (32.5%) , 存活29例 (67.5%) ;B组死亡19例 (79%) , 存活5例 (21%) ;C组死亡25例 (83%) , 存活5例 (17%) ;D组死亡13例 (35%) , 存活24例 (65%) ;由上可知, B组和C组死亡率最高。随着血浆白蛋白的降低死亡率逐渐增加;APACHEⅡ评分超过20分者死亡率高达80%, 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和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入住ICU患者大多为各系统的急危重症, 发病前往往存在慢性基础疾病史, 如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衰、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部分患者存在严重感染、应激、电解质紊乱等影响蛋白质能量代谢等因素, 多合并营养不良。血浆白蛋白是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能及早反映全身营养状况[2]。从本研究中发现血浆白蛋白低于25 g/L者, 不仅其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升高, 且病情改善需要的时间要长, 在B组死亡的患者中有15例存在肺部感染。从上图表也可看出, 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 死亡率明显增高, 与文献报道一致[3,4]。

APACHEⅡ评分系统由于其不仅兼顾到患者急性生理改变、慢性疾病健康状况, 同时结合其年龄、肾功能、血清钠、钾等因素, 而被重症医学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预测死亡风险的指标, 但由于患者入住ICU时病情往往复杂, 存在多种合并症或伴发病, 仅靠APACHEⅡ评分可能会影响对病情的判断, 并且这些患者病情变化较快, 尤其是存在严重低白蛋白血症患者, 其免疫力低下, 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或影响原有感染的控制, 若能早期联合血浆白蛋白检测结果, 可能较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危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本研究表明在危重患者中, 血浆白蛋白水平越低、APACHEⅡ评分越高, 说明患者病情越重, 预后越差, 死亡率越高, 若能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可能会降低死亡率, 缩短入住ICU时间。但毕竟选择病例有限, 仍需要继续大样本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白蛋白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对ICU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收治ICU重症住院患者67例, 给予血浆白蛋白水平检测和APACHEⅡ评分, 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浆白蛋白低于25 g/L的患者其死亡率高达70%以上, APACHEⅡ评分超过20分且血浆白蛋白低于25 g/L的患者死亡率高达80%。结论:血浆白蛋白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可更早、更全面地判断ICU重症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血浆白蛋白,APACHE Ⅱ评分,ICU重症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Knaus WA, Draper EA, Wagner DP, et al.APACHEⅡ:a sevenity of disease classification system[J].Crit Care Med, 1985, 13:818-829.

[2]黎介寿.严重创伤病人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 1999, 15 (6) :4051.

[3]彭伶丽, 王红红, 莫伟, 等.APACHEⅡ评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指导价值[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12) :1-3.

预后评分系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3月就诊的300例ACS患者,男160例,女140例,平均年龄(63.0±12.3)岁,行NT-proBNP检测、GRACE评分,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4]

参照ACCF/AHA照2012年制订的ACS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及心脏疾病患者。

1.3 研究方法

统计患者基本资料,于6个月后门诊随访,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将患者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再行NT-proBNP检测和GRACE评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采用表示,用ROC曲线分析NT-proBNP检测和GRACE评分的界点和敏感性及特异性,用t检验。

2 结果

2.1 6个月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共42例,死亡2例,再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22例,非计划的再次血运重建9例,新发生的心力衰端9例。患者NT-proBNP(pg/ml)值与GRACE评分见表1。

2.2 ROC曲线分析NT-proBNP水平与GRACE评分预测预后的界点和敏感性及特异性

图1及图2显示,患者入院时的GRACE评分预测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敏感件和特异性分别为71.6%和52.4%,界值为156。曲线下面积0.718(95%C1:0.598-0.839,P=0.001)。NT-proBNP检测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敏感性和特性分别为79.4%和53.5%,界值为1068 pg/ml。曲线下面积0.747 (95%CI:0.642-0.852,P<0.001);使用Z检验比较两者预测能力:Z=1.326(P>0.05)。

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不良心血管事件作为应变量,P<0.05的单因素变量为自变量,独立预测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因素。结果显示,NT-proBNP临界值以上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是临界值以下患者的2.651倍,GRACE评分则达到3.034倍。具体情况如下表2。

对6个月后,ACS患者的GRACE评分及NT-proBNP检测结果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825如图3(95%CI:0.773-0.930,P<0.001)。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事件组入院时GRACE评分及NT-proBNP检测与非事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NT-proBNP检测和GRACE评分的界点和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时的GRACE评分预测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敏感件和特异性分别为71.6%和52.4%,界值为156。曲线下面积0.718(95%C1:0.598-0.839,P=0.001)。NT-proBNP检测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敏感性和特性分别为79.4%和53.5%,界值为1068pg/mL。比较GRACE评分与NT-proBNP水平曲线下面积,NT-proBNP临界值以上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是临界值以下患者的2.651倍,GRACE评分则达到3.034倍,Z=L326(P>0.05)。由此可以看出,NT-proBNP检测和GRACE评分对于预测ACS患者预后能力的预测均为中等,且P<0.05,两者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而对6个月后,ACS患者的GRACE评分及NT-proBNP检测结果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825(P<0.001),这表明二者联合可以增加对NSTE-ACS患者预后判断的能力。

吴晓辉[5]的研究中认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可预测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郭瑄,高延等[6]的研究表明NT-proBNP的升高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Kehl DW[7]同时检测BNP或NT-proBNP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等并与hs-cTn水平相结合,可为我们提供关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期诊断更多的信息;NT-proBNP检测与GREACE评分相比,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无统计学意义;Ang DS[8]的研究也证明了NT-proBNP检测联合GREACE评分可以提高对ACS患者预后预测的能力,这与该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NT-proBNP检测联合GREACE评分可以提高对ACS患者预后预测的能力,能够更为准确的为ACS患者进行预后预测。但是,由于受到样本数量的限制,该研究中做出的反映预测能力的ROC曲线与ROC的金标准还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更大规模的样本数以及时间才能进行。

摘要:目的 探讨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300例ACS患者,行NT-proBNP检测、GRACE评分。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将患者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NT-proBNP、GRACE等数据。结果 事件组NT-proBNP值仍高于非事件组(P<0.05),事件组GRACE评分高于非事件组(P<0.05);GRACE评分及NT-proBNP水平对于预测ACS患者预后的能力均为中等,且二者对NSTE-ACS患者出院后6个月后发生MACE事件的预测能力无统计学差异。而对GRACE联合NT-proBNP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01),表明二者联合可以增加对NSTE-ACS患者预后判断的能力。结论 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可以更为准确评估ACS患者早期风险,有着独特的临床价值,也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更科学的治疗。

关键词:NT-proBNP,GRACE评分,ACS,预测

参考文献

[1]宋爱新.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及意义[J].河南医学院学报,2012,24(4):464-465.

[2]张晓磊.白细胞计数、NT-proBNP与GRACE评分的联合检测对ACS

[3]Meune C,Beatrice D,Philip H,et al.The GRACE score's performance in predicting in-hospital and l~year outcome in the era of 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assays and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J].Heart2011(97):1497.

[4]杨玉青,卢新政,黄峻.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管理指南介绍和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10):1004-3934.

[5]吴晓辉.冠心病患者血浆BNP及hs-CRP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6):453-456.

[6]郭喧,高延,周建生.NT-proBNP水平对ACS患者冠脉病变及介入治疗后左室功能的预测价值[J].山西医科人学学报,2013,44(1):24-28.

[7]Kehl DW,Iqbal N,Fard A,et al.Biomarkers in acute myocardial injury.Transl Res,2012(159):252-264.

上一篇:兴趣与作文下一篇:定情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