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市场营销新观念

2024-06-26

当代市场营销新观念(精选5篇)

当代市场营销新观念 篇1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中国美术界经历了一场意义巨大的变革, 即“85美术新潮”运动, 尔后观念艺术随之而来。近年来, 观念摄影 (Conceptual Photography) 作为观念艺术的语言或是一种新型的媒介材料成为很多人追捧的对象。90年代中期以后, 更多的当代艺术家放弃架上绘画加入到媒体实验的行列。各种新媒介的应用成为前卫艺术家常用的艺术语言。从最早的对于行为艺术的记录到本身作为一种艺术载体, 在新观念以及电子文化的激发下, 观念摄影转化为可直接承载艺术家观念设想的重要表现方式。观念摄影由从属的手段转变为呈现观念的主体。而在这个过程中摄影由“照相”演变为一种新媒介并在中国前卫艺术实验媒材变革中显示着日益强大的力量。

我们知道, 观念摄影在现当代的艺术范畴中, 和视频录像、多媒体等一样, 只是作者使用的一种载体, 比起传统摄影来说, 观念摄影强调作者主观观念和意识的塑造而淡视被拍摄对象的客观真实性。也有一些和传统摄影一样拍摄真实的对象的作品和艺术家, 例如南·戈尔丁和辛迪·舍曼, 不过他们的作品则更加强调作者的观念。这是观念摄影区别与一般意义上的摄影作品画面中的符号化的差异。而这种区别主要就体现在拍摄对象是否具有真实性或是“自然”的对象, 亦或是对于人们既有的视觉经验的重组或是利用其他数码技术拼贴、改变人们原本“自然”意义上的图像或是场景。他们这些作品对于拍摄对象的的态度是一种观念上的怀疑态度, 或者可以说是对于既定的视觉经验的一种疑问。他们对于拍摄对象往往是一种质疑的态度, 而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和作品本身并不做太多的回答, 有些甚至仅仅是一种思考。或者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严格意义上的观念摄影应该是一种把摄影作为媒介的观念艺术创作。其本质是观念艺术在材料上的一种延伸和转变, 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创作手段和形式而这种形式是由观念艺术中抽身而来, 它更注重当代的图像观念在摄影媒介中的渗透和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他较为强调观念艺术的“挪用”概念1, 当然这里的挪用主要是指对现成图像符号的挪用。

谈到图像符号, 就不得不在这里提及其语言学特征, 我们可以把图像符号理解为一种语言系统, 是视觉传达实现的一种媒体。任何视觉艺术或是视觉产品, 都是依靠图像语言去实现, 离开图像语言, 视觉艺术就失去了与人沟通的媒介。它应该是一套破译视觉艺术的密码。观念摄影中的线条、色彩、造型、光影、空间感、材质肌理等元素通过视觉形象的指事、会意, 或是借代、象征、隐喻、并置、夸张、变形等处理手法, 准确地把创作主体的思想意图直观地呈现出来, 并且观念摄影很注重这一个过程。观念摄影作为一种观念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结合体, 和其他的视觉艺术相比起来, 其图像文本结构必然有它的独特性, 其实这也是观念摄影与传统摄影的区别所在。我们甚至可以把符号学作用一种工具来使用, 运用符号学方法来发现和分析观念摄影的符号化特征。

通过对于一些观念摄影的图像学解析, 我们可以看出观念摄影符号学特征的三个要素: (1) 视觉符号化的图像元素; (2) 视觉符号与其社会意义之间的关系; (3) 视觉符号与摄影家之间的关系。若是把符号学方法应用到观念摄影当中, 就是要从这三个元素入手, 在应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 其实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观念摄影图像文本的结构关系。

在对这三个关系进行研究之前, 我们需要了解观念摄影符号的构成以及对观念摄影的符号结构进行解剖, 把图像符号作为一种语言学的文本的角度来看待观念摄影的基本文本结构关系。首先, 观念摄影的文本是由能指和所指两者构成。能指就是视觉符号所表现出来的原有意义, 或者说是表层意义。所指就是视觉符号所表达的深层意义或是内涵, 对观念摄影来说就是观念层。其次, 观念摄影的能指层面各个符号之间是一种特殊关系的组合。甚至于是有悖于常理或是人类一般视觉经验的组合关系, 这也是观念摄影在能指层面与传统摄影的很明显的区别。再次, 观念摄影文本之中能指到所指的延伸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这也就是社会意义层面上观念摄影与传统摄影的不同之处。观念摄影文本中所指的获得不同于传统摄影的, 前者更强调观众对于延伸意义的差异化理解和由其发散性思考过程, 并且这里的理解和思考过程是由社会当下环境对于不同观众不同视觉经验的影响而变化多端的。它的产生就像盲人摸象似地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个体差别, 可是这种差别最终又会延伸到相对较为统一的能指上面去。由以上可以看出, 观念摄影具有很明显的符号学文本特征, 图像语言文本具有其独特的语法规则并且内部结构关系也具有着特殊性。

观念摄影作品技术性特征很重要地就是其实现手段的多样性, 传统摄影多以“纪实”为本, 摄影师努力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 除了前期的拍摄, 还很注重后期冲洗的工艺;而观念摄影的却是强调“影像的极端个性化创造”2, 在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同时渗入作者的情感和观念, 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与大众产生隔膜。对于观念摄影来说, 其本质应该是“影像的激进综合性重构”, 摄影不再是影像的全部, 它只是一个手段、一种技术、一种语言、一种材料。

装置与与影像相互借用是近年来现代艺术上的一个明显趋势, 即全部作品都只集中描绘社会普遍现象, 社会和城市的激进变革等, 这类型的图片过多, 大众跟着产生“视觉疲劳”, 在新的主题没有发现时, 摄影师只能从展示方式上以刺激人的视觉神经, 于是“装置”运用慢慢地常见起来。

摆拍和抓拍是两种不同地创作方式, 而在观念摄影中, 摄影师似乎更青睐于摆拍这种方式。这也是由观念摄影的特征所定, 因为观念摄影着眼于观念的表达, 而摆拍恰好为观念提供了适当的方式, 摄影师不再等待和发现拍摄内容的出现而是“想拍什么就摆什么”“想怎么拍就这么摆”这也是观念摄影的魅力所在。摆拍解决了时间的问题, 还扩大了画面内容出现的可能性, 这种方式属于艺术家预期表达的艺术观念与视觉效果。

数码时代的来临, 为观念摄影师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从另一方面讲, 正是由于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 艺术家创作的方式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3D技术和Photoshop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创立改变了固有的摄影语言与观看方式, 给观念摄影带来了无限地可能性。作品素材的来源可以是网络、扫描仪、电影、手机或视频片段等, 主题也已经完全逾越了传统摄影创作的范围。郎静山是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位大师, 他的作品曾参加在世界众多的摄影比赛并获奖还获得过美国纽约摄影学会的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 这些多是由于他那些集锦摄影涉及的技法的难得, 而在如今的数码时代来看, 他的作品制作起来是轻而易举, 已经不足为奇了。

观念摄影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 这种艺术形式及其相关研究近十年前的发展来处于起步阶段, 同时又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在很短的时间内, 涌现出很多观念摄影作品, 其市场也是蒸蒸日上, 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在这十几个年头后的今天, 中国观念摄影仍处在探索和迷茫阶段。如何认识观念摄影, 或是说观念摄影是为何物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通过对观念摄影作品的观察和研究, 可以发现其具有语言学范畴的视觉符号化特征和较为特殊的技术性特征。

参考文献

[1]盛春宇《浅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观念摄影》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3月第24卷第1期

[2]藏策《中国先锋艺术网站》《摄影批评文化研究》

当代市场营销新观念 篇2

中国梦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习近平强调,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 篇3

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主要特点

1.大部分大学生处于中低消费水平, 收入来源单一

经过调查, 80.7%的学生月消费额度控制在500-800 元之间, 高消费人数 (月平均消费额度在1500 元以上) 不足10%, 由此可知, 大部分大学生处于中低消费水平。另外, 大学生的消费层次比较鲜明, 中等消费人数较多, 占被调查学生的67%。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除少数在外进行兼职以及勤工俭学的学生外, 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通过对被调查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之外。家庭年收入在4000 元以下的占15%, 根据这一数字, 就会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不合理现状, 即消费超出家庭收入负担。

2.消费方向趋于多样化

新的购物平台迅速建立,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网上购物, 鼠标轻点便可以买到心仪的商品。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消费方向正在趋于多样化, 购买的商品类型除了学习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以外, 还包括电子科技产品和娱乐社交服务产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大学生购买率较高的高端商品, 其中, 使用苹果手机的大学生已占接受调查学生总数的63%, 其余大部分所使用的也是价值在1500 元以上的智能手机。消费方向趋于多样化还表现在文化消费上。观看电影话剧、外出旅游、人情聚餐等, 也已成为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之一。

3.消费分配不均, 部分学生出现超前消费现象

根据调查, 由于对生活费的分配不合理, 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到月中就缺钱, 一到月底就穷死。这是流传在学生中间的笑话, 却折射出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特点:大学生消费分配不均, 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了超前消费的现象。每到新学年, 都会有学生无法上缴学费, 这种情况的出现, 有三成原因是学生在开学初期, 在透支生活费的情况下, 无奈动用学费, 拆东墙补西墙, 从而导致学费暂时滞交。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 有85%的学生表示, 都曾出现过月底没钱致使生活拮据的现象。他们绝大多数人会向父母求援, 而少数人则不愿意再向父母伸手要钱, 只能四处借钱, 狼狈度日。

二、大学生消费观念出现的主要问题

1.冲动消费居首

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 很多孩子的口袋里都没有几快钱, 吃在家里住在家里, 对于钱的使用极少, 也不太懂得如何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一旦步入大学校园, 生活费牢固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外面世界琳琅满目的商品瞬间让缺少购物经验的大学生难以抵抗。再加上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 冲动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顽疾。大学生花钱常常花得很“糊涂”, 调查显示, 消费有明显计划的学生只有12%, 极少数学生每月会攒上一些钱, 以备不时之需。57%的大学生竟然不知道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要花或花了多少钱。很多大学生凭感觉, 凭好恶, 心血来潮, 一时冲动进行购物, 每月的生活费甚至比普通白领还高。

2.大学生人情消费增加, 攀比心理严重

随着社交方式的多种多样, 通讯手段的方便快捷,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人情消费方面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 当同学过生日、社团活动、外出游玩, 甚至在遇到一些入党、选举学生干部的利益性问题时, 都出产生人情消费。少则几十元的一顿饭, 多则上百元的贵重礼物。在笔者调查中, 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有“人情消费”的现象。随着这一风气的蔓延, 请客送礼者的档次也被拔得越来越高, 所谓的“人情消费”也已成为“人情包袱”。除了人情消费比例增加这一问题之外, 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也十分严重。男女谈恋爱, 为了让女方满意, 男方出手阔绰, 虽然不是一掷千金, 但也是一掷半个月生活费。据笔者组织专项调查显示:每月恋爱开支在500 元以下的仅为8.3%, 500 元以上的却有48.9%。还有的攀比名牌衣服、名牌手机, 这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

3.理财意识薄弱, 不必要的浪费较多

在调查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学生的消费动机主要受心情所致, 49%的学生表示, 心情不好就会网购, 且总是购买一些用不着的东西。38%的学生表示, 心情不好找同学逛街聚餐已经成为消费常态, 所谓“存一些钱, 以应对不时之需”早就被抛之脑后。理财意识薄弱导致学生在消费时产生了较多的不必要浪费, 比如, 有的学生没有购物预算, 买了过多的衣服又没有机会穿,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三、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

1.内部措施

大学生群体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 缺乏社会经验, 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 在消费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干扰。另外, 父母的溺爱也难辞其咎。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形成自我学习机制, 可以兼职打工或是勤工俭学, 感受金钱和劳动之间的重量, 亲力亲为方能懂得勤俭节约的意义。

合理分配消费也很重要。大学生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多看书, 少攀比, 认识到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和娱乐支出, 多留一些钱购买书籍。大学生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 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因此, 广泛地涉猎知识, 提高自己的品味和水平, 方能明白何谓“独领风骚”、何谓“与众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 市场经济发展至今, 从自然规律来看, 应当鼓励商品消费。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 过分约束参与消费, 将影响他们步入社会后的消费能力拓展。所以, 树立理性的消费观才是重中之重。应让学生留下这样的概念:做一名保持清醒的消费者, 就是一种获得。

2.外部措施

家长应让学生关注金钱的珍贵, 懂得劳动和金钱之间的有偿价值。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 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父母在孩子考上大学后, 本着穷啥不能穷教育的心理, 给早已成年的孩子充足的生活经费, 却不告诉他们金钱的珍贵和劳动的意义。只有社会尊重劳动, 保护劳动成果, 才能让大学生热爱劳动, 依靠自己的双手赚取属于自己的生活费用, 知道生活的艰辛和勤劳简朴的伟大, 才能让大学生们从根本上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外部原因虽然是次要的, 但是, 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要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充分发挥高校各社团的作用,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 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以投资、消费、理财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中来, 自觉主动地接受消费教育。树立正确消费观的专题讲座、演讲以及相关书籍的学习阅读, 也可以让大学生接受消费教育。

外部环境中, 媒体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通过大学生易于接触的媒体手段 (如网络、社交媒体等) 宣传健康的消费观念,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与此同时, 媒体还应当揭露社会上不法商家的骗术,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经验, 无形中纠正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余展洪.思想理论教育[J].上半月综合版, 2002年11期, P10-P16.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 篇4

一、导言

1、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10级.09级

2、调查时间:2011年4月30日至2011年6月9日

3、调查地点:吉林师范大学

背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在这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大学生消费不再是仅仅满足基本需要,而是追求更多比如精神方面的心理层面的满足感。可以说,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在整个消费群体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进而分析影响他们消费需求的因素对消费市场供求的调整有重要意义。就此开展了一次关于在校学生的消费情况调查。

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提问方式了解

5、调查目的: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6、问卷情况:见附录(调查问卷)本问卷共发放80份,收回有效问卷68 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分层次发放

二、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心理 观念

三、调查报

1.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和现状;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

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消费的水平参差不齐。

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

(3)消费产品越来越多样。

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接近60%的大学生都拥有手机,而74.46%的学生都表示他们买了电脑,接近一半的同学表示如果条件允许,将会在旅游上进行消费。这些数据都表明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一般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大学生不太注重学习,他们认为上大学了,应该更注重社会经验等各种社会技能的培养;还有的同学则认为高考最

苦的那段日子已经过了,现在应该好好的放松放松,只要不挂科就可以了。熟不知,学习仍

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就算你有再好的社会技能,假如你没有掌握一定的知识,你也不能在这个社会上很好的立足。调查中,10.6%的同学将较多的钱花在学习上;25.8%的同学是

一般;而有较多的同学较少花钱在学习上,这部分同学占59.1%;4.5%的同学则从来没

有花钱在学习或自身发展上。

2.当代大学生消费理念存在的问题

(1)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

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

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心愿。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

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77.7%的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

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

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

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 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

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

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穿着打扮

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显示,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23.7%的学生选择了“旅游”,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的渴望。另外有17.6%和14.9%的同学分别

选择了“买书”和“穿着打扮”,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不但注重精神方面的消费,还很注重物

质方面的消费。与以前相比,形象也成为了大学生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2)人际交往支出过度。

这方面主要表现为通讯与恋爱开支大,在拥有手机的同学中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

40.3%,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中大多数的同学都很

难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缺乏经济独立的意识,并且理财观念淡薄。

在被调查的503位同学中,有将近400名同学表示自己主要还是依靠家庭的生活费

支持,而有67位同学表示自己没有做过家教或者兼职,这说明在大学生当中,家庭仍然是

经济的主要来源,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经济意识;在理财方面,有20.45%的同学是有

规划的使用每个月的收入,有40%多的同学则表示自己是随意消费,没有关注过自己的支

出状况,而有18.37%的同学说自己每个月的钱经常不够花,这也充分揭示了部分大学生淡

薄的理财意识,不能够很好地分配生活费,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3.当前大学生消费理念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大学生中间存在的个性展示与随波逐流的现象导致消费的不合理性。

当代的许多大学生都充满个性,并且十分佩服张扬个性的人,因此,自己也会想尽

办法消费去置办新潮的装扮,来博得其他人的关注,另外由于部分大学生有着攀比的心理,所以也随波逐流,争相效仿,形成了一种不合理消费的恶性循环。这种现象首先是由于学生

之间的攀比心理导致消费上面的争相效仿,而在满足了自身的审美需求之后,又要张扬个性,而另外消费以达到求异的目的。

(2)过分以自我的需要为中心而产生了消费自主心理,导致消费的盲目性。

现在许多大学生都觉得自己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或喜好进行消费,过度的以自我为中

心,消费的时候忽视了客观的现实,这也就是消费的盲目性,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

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

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

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3)部分学生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

许多大学生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大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花

费一般都是向家里索取,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的,因此,对于自己的生活费通常珍

视的程度不够,随意花销甚至浪费,导致了消费的不合理性。

(4)缺乏针对大学生消费理念上必要的引导和教育

一般说来,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

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而在高校也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

研究。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

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

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3.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1)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

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

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

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

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

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政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3)对于

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

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

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4)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

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

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

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

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

有储蓄的意识。

五、调查总结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

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

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

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

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

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好。调查人:唐赫晨

(附件)调查问卷1.你的性别:A男B女2.您是大学几年级的学生A大一 B大二 3.生活费来源[多选题] A自己挣B父母给C一部分父母给一部分自己挣D助学金E其它4

家庭月收入A1000元以下B1000元~3000元C3000元~5000元D5000元以上5.有男或女朋

友A有B没有6.平均每月生活费A350—500元以下B500-650元800元以上

D200以下7是否对生活费进行支出记录A是B否8一般情况下您的生活费会:

A有多余B用的差不多C不够用9是否拥有手机A有(千元以上)B无C有(千元以

下)10生活费不够时通常采取什么措施A向同学借B向父母要C节约开销D打工E其它

(请注明)------11在购物时更注重A性能价格比B是否喜欢C是非名牌12手机通讯

费谁出A家里供给B节约生活费C勤工俭学13您的消费主要用于?(可多选)[多选题]

A食物支出B学习相关支出C衣物支出D休闲支出E其他支出14您平均每月的伙食费(包

括零食饮料)为多少?A200元以下B200~300元C300~400元D400~500元E500元

以上15您平均每周上网的次数?A从不上网B 2次以下 C 2~5次D 5次以上16

您的手机每月消费是多少?A10~40元B40~80元C80~100元D100元以上17在您所

热衷的方面,你会不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钱?A会B不会C其它18买东西,你比

较注重哪一方面[多选题]A品牌B质量C外形美观 C价格 D其它19拥有以下哪些?

A MP3B MP4C MP5D笔记本E组装电脑20你的电脑价位 A3000以下 B3000-5000

C5000-8000 D8000以上21年聚会聚餐花费A100以下B100-300C300-500D500-800E800以

上22月抽烟或零食花费A 30-50 B 50-80C 80-100 D 100以上23你认为你的消费类型A冲动

当代市场营销新观念 篇5

关键词:观念摄影,恋物情结,作品分析

一、“恋物”情结

“恋物”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从狭义上讲的“恋物”(Sexual fetishism)是指性欲倒错的一种,即以某些特定的无生命物体或人体部位作为恋爱对象(由该物体或部位获得性刺激)。广义的“恋物”还可以包括由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某种状况、情形而获得性刺激的情况。而本文中的“恋物”情结是指艺术家在某一阶段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对日常生活或者周遭事物产生的某种兴趣从而在自身创作中的呈现。

二、“恋物”代表艺术家以及作品分析

(一)威廉姆·魏格曼《继母》

威廉姆·魏格曼(William Wegman)生于1942年,是美国富有特色的观念艺术家之一,他热衷于对宠物狗的拍摄,观念前卫大胆出新,并因此名声大振。其作品不仅受到摄影界的推崇,还引起了宠物爱好者的兴趣。

在威廉姆·魏格曼的作品《继母》中艺术家为他的宠物狗穿上了20世纪60年代的复古服装,头戴棕褐色假发套,并配以精致的耳环,胸前带有装饰品,用一种类似戏拟的手法令宠物狗以极其优雅的姿态坐于红色沙发上,沙发上放有两个靠枕。墙面上有“继母”的照片。整个画面看起来沉稳中带一丝荒诞。他的类似作品中描绘的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荒谬阐述。也许当初魏格曼选择拍摄狗是一无意识的行为,但这种有意识的尝试,或多或少都和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人的异化有关:一种是摄影家在其本身的异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通过仅仅是一条狗打乱了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一种是当代社会的观赏者本身产生了异化,对摄影家无意识的试验产生了过分热衷的兴趣,从而给摄影家提供了一条他自己可能也没有预料到的出路[1]。评论家顾铮在《世界摄影史》中说,威廉姆·魏格曼通过狗对人的行为方式的夸张放大表演,使人们在现实与人生之间感到了某种荒谬。而这种戏谑态度将现代主义大师的经典化解为莞尔一笑的同时,也是一种对现代主义艺术过度崇拜的视觉反拨。

(二)西蒙娜·聂维克《菜园主题系列作品》

西蒙娜·聂维克(Simone Nieweg)1962年出生于德国。有超过十年的时间她专注拍摄着家乡德国比勒菲尔德附近的半乡村地区或农耕地的景观,她的摄影风格受到20世纪初期的德国摄影师奥古斯都·桑德(August Sander)和艾伯特·伦格尔-帕奇(Albert Renge-Patszch)的影响。西蒙娜·聂维克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拍摄各种形态的农地。1990年时,她转而以农田和森林为拍摄对象,取景的地点大部分离摄影师的家非常近。不过真正以农地为主题,则是2002年才开始的一个以菜园为主题的系列作品。

在《菜园主题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西蒙娜·聂维克将古法种植的整齐耕地和现代使用的园艺器具进行了微妙的对比。菜地的墙上有非常华丽复古的纹饰挂毯,也有日常生活的瓶瓶罐罐。一个体现了质朴之美,另一个则是方便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之物。从西蒙娜的关注点和作品表现的内容来看,她想要探究的是大自然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边是无可预测,肆意生长的自然界;而另一边则是充满目的、计划性的人类。西蒙娜·聂维克说道:“透过这样的过程,我看到许多有趣好玩的事。基于某种敬畏,尽管人类肆意入侵改造自然,但我确信大自然具有某种程度的力量,来保护这些存在于大自然中难以计数的动植物和大气层。”[2]

(三)托马斯·弗劳尔舒兹《坠落的方式》

德国艺术家托马斯·弗劳尔舒兹(Thomas Florschuetz)对身体比较感兴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艺术创作,同时它的兴趣转向了行为表演摄影。

在《坠落的方式》中,艺术家将本人身体中的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手掌心的纹路、毛孔、以及血管都被加倍放大,细节清晰可见。而后重新排列并通过并列、复制、过度剪裁等手段去除身体部位的自身功能性表达,照片中蕴含着一种凝聚的美,形成一组构图相当巧妙且视觉效果非常强烈的影片。展览时这些照片均以超大幅展出,走近观看时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压迫感,仿佛身体部位由此已变成陌生的、异己的。托马斯的创作历程横跨数年并且经历了多个阶段,他总是数年之后再回过头来完成一部作品。他的每张照片通常含有两个日期,一个为拍摄日期,另一个则是照片拼合的制作日期。托马斯·弗劳尔舒兹对身体的描绘非常抽象,有时难以辨认甚至脱节,“我们能明显看出照片所呈现的是男性身体的局部。人体某些令恋物癖着迷的部分,例如头发和脚,既令人反感又让人兴奋。这些肖像照片……看似衬托着身体的背景将画面统一起来,身体好像悬浮在照片的表面。”[3]

(四)洪浩《我的东西》

洪浩,1965年生于中国北京,其以摄影和版画受到关注。洪浩的作品中包含有收集、归档、量测和分类四大元素。

在《我的东西》作品中呈现的是洪浩日复一日的事件,并没有哪个东西比较昂贵,纯粹是他每天生活的“流水账”。他于2001年用扫描实物的方法,将自己生活里的消费物质按年份进行一个图像的盘点,用还原的方法,展现出在当下物质与生存之间的粘连关联。艺术家使用的物品都是平常生活中普通至极甚至不屑一顾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功能都很清楚,有需要用的、有要丢或是收起来的。作品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原尺寸呈现,直接原物扫描后经过计算机排版呈现,这种新的方式与他的版画创作颇有关联,艺术家无意改变物品的原始功能。每系列里的图像都是与艺术家本人有关,它们源于洪浩的生存经验,因此,他的作品是一个自我观察的结果。洪浩每天的工作就像记帐一样,把自己当日的消费物品一件一件地放进扫描仪里,扫描后再将它们作为电子图像分类保存在电脑文件夹中,并待到来年再做集锦联接。这是一个日复一日的工作,如同修行者的功课,他认为这样的工作可以让人产生一种内省的愿望。在图像的呈现上,摄影师想把这些物质能一览无遗地呈现在一个平面内,并让图像呈现出一种蔓延的无边界的感觉,就像是在记录一本流水账。洪浩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带出操控世界的元素,以及随之而来的焦虑感。对于秩序的狂热发自他的内心,并没有政治意味。但透过他的作品都可让观者思考以貌取人的可能性。

(五)佐伊·莱昂纳得《它所代表的》

佐伊·莱昂纳得(Zoe Leonard),1961年生于美国,艺术家本人不仅喜欢拍摄物品,也对物品本身深深着迷,也成为贯穿她的作品的主轴,这在她与制片人合作的The Fae Richards Photo Archive(1993-1996)作品中显露无疑。他们在虚构的作品档案库中创造了模拟“真实”照片的影像,包含公共或者个人的快照,意图重建2 0世纪上半叶美国黑人演员的生活世界。作品制作成摄影集也同时展出,影像再现及摄影物品之间快速替换的关系是作品的可观之处。

2003年佐伊·莱昂纳得受到麻省当代美术馆(Mass Mo CA)的邀请,加入馆方与英格兰古董保护协会的计划,要检视该会的收藏品、归档再加上创作一些系列作品。作品标题来自美国的效忠誓词:“我宣誓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旗帜和它所代表的共和国效忠。”摄影家选择这个誓词作为标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着眼于它的时效性。当时美国政府大举进攻伊拉克,美国国内满是有关爱国及保卫家园的言论,这些物品某种程度都与美国有关,很普通,不戏剧化,所以才用来创作,但确实也都带有某种象征含义。摄影家对象征意涵本身的不确定性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不同对象、不同时间、这些物品可能带有不同的意义。

在2013年创作的For Which It Stands系列作品中,佐伊·莱昂纳得选取了一件翠绿色的风衣配以鹅黄色领带,以平铺的方式置于灰色的背景中。还有黑色的老式的转轮电话、Burger King的纸质帽子、以及地毯除尘的包装盒。也许摄影师是女人的关系,照片乍一看充满了小资情调,色调温暖而明亮。但是她的作品意在在探讨一般物品的重建以及重组。对于迷恋物品的行为、借以沟通进而投射意义的过程非常吸引艺术家本人,同时真实影像及再现影像或是客观证据与主观虚构之间的差距,也都是佐伊·莱昂纳得比较喜欢研究的切入点。她的摄影作品通常包含了前述的元素:一种装置、一个物品群体以及一些系列照片。

三、结语

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人与物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一种互为依附的关系,这种关系构造了我们今日生存里诸多方面的形态。而摄影师把“物”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在嘲弄、戏拟的背后,更多使用图像的引申意义,与其说物与现实还不如说它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构成的是一种讽喻性的关系。此种摄影文本可以与其相关文本之间互为文本、交相戏拟、彼此颠覆,从而置身到一场无远弗界无始无终的意义的自由嬉戏中去。

参考文献

[1]林路.换一种方式看世界:互联网上摄影名家寻踪[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252.

[2]布莱特.摄影作为艺术[M].付艾迪,吕孟哲,译.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2013:65.

上一篇:高脂血症的中医诊治论文下一篇: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