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教育改革方向

2024-10-09

药学教育改革方向(精选6篇)

药学教育改革方向 篇1

药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 是用来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产品, 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身体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国传统的医药服务水平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和愿望。新世纪高素质的药学专业人才紧缺让我们充分意识到, 我国药学教育已面临新的挑战。为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 满足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应深化和改革药学教育模式。

一、我国药学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1. 药学行业的新挑战。

作为“朝阳产业”, 药学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统计, 世界前25个大的制药企业已有4/5以上进入中国。我国正在成为国际制药行业转移的重点, 是药学产品的生产和分销基地。医药产业竞争越来越大, 新药研发使命迫在眉睫。虽说医药卫生体制正在不断推新, 不断改革, 但是看病难、看病贵仍是突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 只能依靠昂贵的进口药, 一般的家庭都难以负担。此外, 药品的安全问题也值得重视。现在市面上流通的药品种类繁多, 很多药品还存在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我国医药领域的研究水平和药物质量等等方面亟待改进。

2. 新世纪药学人才的要求。

新药的研发和改进需要所有药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而培养专业药学人才是根本。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 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所谓专业人才, 不仅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技术技能, 而且还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思维, 顽强、锐意进取的意志品格及全面发展的法制道德观念;既具有做事的本领, 又具有做人的修养。只有如此, 高等教育才能实现其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显然,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传统的药学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药学人才素质的需求。因此, 有必要对我国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二、药学教育的改革方向

1. 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性。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药学工作人员, 拥有专业的药学知识是最为基础的要求。而该学科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 又要求药学人才具有覆盖面广的技术和强大的实践能力。但长期以来, 高等药学教育教学模式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特点, 仍然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广泛进行, 导致学生缺乏应用实践能力。而在教学内容方面, 各个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渗透, 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而无法将讲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药学教育应该淡化各课程间的界限, 加强不同课程间的联系与合作, 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科研广度能更加开阔。这对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避免类似“医不动药, 药不懂医”的现象出现。

2.“药德”的培养至关重要。

药德”是药学道德的简称, 指药学人员在药学实践中正确处理药学人员与患者、服务对象的关系, 药学人员与社会的关系及药学人员同仁关系的根本原则和行为规范。药品在维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过程中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从科学的角度讲, 药品与毒品可谓一步之遥, 药品质量是保证人类身心健康的关键, 而药品的研制与开发、生产与销售、使用与管理是否能在实践过程中保证科学合理安全, 药学人员的道德素质是重中之重。药学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非一日形成, 而是一个漫长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药学大学生中开展医药伦理学教育, 是培养药学人才的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现实的无数事实证明, 放松对药学人员的道德教育, 会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受金钱利益驱动而懈怠了自己的责任。从学生时代开始加强“药德”培养, 可以使药学人员能够在进入专业大门的入口处就清楚一个合格药学人才的基本素质, 并且在今后严格自律。这将对我国的药学事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真正实现药学人才是人类健康天使的荣誉。

3.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培养意识。

时代在不断进步, 科技在不断更新, 现代药学教育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助其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 才能提高专业知识的水平。而药学这类需要逐步累积知识的学科, 更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认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药学教育应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 明确教育的重要性, 不仅在专业知识技能上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 也要重视自主学习和工作岗位上的继续学习。药学行业只有靠药学工作者的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有更加快速的发展。

4. 创新能力是药学人才的本质。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就药学行业而言, 要研制出更加经济高效安全的新药品, 就更加要求药学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高等药学教育教学要在实践中提高水平就必须坚持创新观念, 切实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内容,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一般以传授式与启发式学习为主, 一味地接受限制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致学生往往以固定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 这决定了其创新能力的不足。现代药学教育教学的改革, 应该像英美许多大学院系一样, 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 结合实验和实践课程, 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使授课以老师为主导, 学生为中心, 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从而达到独立学习、发挥个性、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变革和改革是永远的旋律, 创新和发展是前进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巨大进步及行业的快速发展, 高等医药院校亦应准确定位、保证质量, 改革高等药学教育方式及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药学专业人才。

摘要:传统的药学教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对药学人才素质的要求, 亟待改革和完善。本文通过当今药学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对所需药学人才的要求方面的分析, 浅析药学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药学教育,改革,药德,创新

参考文献

[1]刘飞, 赵雪梅, 王桂玲, 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完善药学教育满足社会需要[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7) :139-140.

[2]王玉琨, 王萌, 卢宝华, 等.高等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3) :6-7.

[3]黄林清, 黄婧.对我国药学教育模式的再认识与思考[J].中国药业, 2011, 20 (10) :10.

[4]黎小丽, 杨帆, 陈璇, 梁润成.推进高等药学教育改革, 探索新形势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1 (02) :13-14.

[5]章登飞, 马凤余, 彭代银.药学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探讨[J].安徽医药, 2007, 11 (3) :276-277.

[6]郭春.以创新观念加快药学教育教学改革[J].教学改革, 2005, (06) .

新时期执业药师药学服务的方向 篇2

1 中西合璧、取长补短

我国执业药师制度实施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受现行执业药师制度的限制,目前执业药师在指导合理用药、提供高水平的药学服务方面尚缺乏实践经验和必要的知识储备,尤其是缺乏中西药知识的相互结合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这势必影响科学有效的药学服务质量,进而影响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在我国,由于国情的因素执业药师分为西药和中药两个方向,但无论哪个专业的执业药师都应该互相学习各自的经验、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毕竟中医药是我们的国宝,这样才有别于西方的执业药师,真正做到服务病人、实现自己的价值[1,2]。

2“七星药师”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药学联合会共同提出的“七星药师”,是药师应当具备的7个方面的品质和作用,也是世界范围内对药师公认的标准。其中提到药师要做信息的交流者(Communicator)和终身学习者(Life-long learner),如何做到这个标准,需要我们每个执业药师的共同努力。信息的交流者就是要将优质的药品知识和用药指导传递给患者,对执业药师而言涉及中药和西药的大量信息,这都激励大家要做终身学习者,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真正达到中西合璧服务病患的目标。

因此,新时期赋予每个执业药师新的使命和责任。同时,执业药师的药学服务离不开必要的医药学理论知识,其中中药理论和西药知识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执业中药师在不断更新知识的同时,务必汲取更多的西药相关内容充实自己,这对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西药师同样如此。最终促使药师间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发展。这也是“七星”最好的诠释。

3 目前执业药师药学服务的不足-缺乏中西合璧的底气

执业药师在为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情况,如病人询问II型糖尿病西药治疗期间是否可以选用中药辅助治疗、有哪些中药可以选用等问题。目前使用的中成药中至少有160余种含有西药成分,这并不是每个执业药师都熟知的。不论零售药房还是医疗机构的执业药师还经常面临中西药联合用药及相互作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解释却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反映了执业药师们平时的功底。对新时期执业药师的药学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常用西药的知识,还要有扎实的中药学基础。执业中药师在日常工作中也同样面临诸多涉及西药合理用药的问题和请教。如果没有平时的点滴知识积累和不断的知识更新,可能会使病人产生置疑进而影响药学服务质量。

如今许多执业药师的药学服务大多限于推荐药品、解释说明阶段,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合理用药的水平,离“七星药师”的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执业药师培养体制造成的结果。目前,执业药师大多分布在药品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单位的人数相对较少;然而,这部分正是进行药学服务、提供合理用药指导的一线阵地。这里除了政策的原因,还有想当一部分是我们的意识还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在西方发达国家,执业药剂师除了审方、调剂等日常工作外,大部分时间是为病人提供合理用药的药学服务,最受病人信任的职业也始终是药剂师。而在我国,执业药师很多是“本本族”虽具有执业药师资格,却不具备充足的底气,更谈不上中西药结合指导合理用药了。因此,培养具有扎实中西药理论知识且能够胜任指导合理用药的实践型、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3,4,5]。

4. 措施与对策

4.1 相关职能机构必须转变观念,加大培养力度

改善执业药师的知识结构,从“以药品为中心”“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增加继续教育课程中有关西药和中药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执业药师吸收更多更新的中西药结合的医药知识,真正提高药学服务技能,健全执业药师培养体系。

4.2 提高自身认识、积极实践

执业药师们应该提高认识,决不能因循守旧,鼓励执业药师加强中西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只有提高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践,才能居安思危,才不会被行业所淘汰。

4.3 制定和完善执业药师药学服务标准操作规程(SOP)

目前,应当认真总结经验,把执业药师的药学服务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制定并完善以服务病患为己任,中西医结合为特点的药学服务标准化规程,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品,使执业药师真正成为我国药学事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6]。

4.4 我院执业药师的培养

如何不断提高执业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我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广大执业药师敬岗爱业,勤奋学习的积极性。

4.4.1 完善制度建设

我院成立了职工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业务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的制度。目的是为培养精通中西药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以政策激励、事业激励、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模式,努力为执业药师的成长提供必要保障。

4.4.2 加强培训,提高执业药师的专业素质

以修炼中西药专业知识为主、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为着眼点,以讲座、专业材料和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加强执业药师的专业技能的培训,给执业药师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让执业药师们既懂西药又会中药。

5 结语

传统中药和现代西药是我们对付疾病的阴阳两面,它既蕴含和保存着自远古至近代的传统医学的精华,又融汇了现代科学的内涵,具有代表中华民族医药学独创的优势和特色。执业药师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取。因此,一个更加完善的药学服务发展方向应当是中药和西药相结合的方向,只有顺应这一发展方向,才能激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时代在发展,药学在进步,要想跟上前进的步伐,在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吸收新经验,掌握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真正实现中西合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执业药师,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程秀温发挥执业药师在药品生产企业中的作用[J].中国执业药师,2009;(1) :42

[2] 和殿峰,曹燕.当前执业药师定位的思考[J].中国药师,2008;11(12) :1509

[3] 刘穗.加强继续教育是提高执业药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J].中国药业,2009;18(2) :13

[4] 张丽娟,宋吉华.执业药师在医疗机构的现状及发展、管理、使用的探讨[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8;(9) :30

[5] 林东海,孙考祥,王爱萍.关于药学教育与执业药师培养问题的思考[J].中国药师,2008;11(11) :1382

高等药学人才发展方向新探 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这无疑给高等医药院校等机构在培养药学人才方面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培养符合医药事业发展形势的高等药学人才, 使他们能够在医药及相关行业开展工作、科研、教学等过程中继承优秀成果, 进而实现新的突破, 是每所开设有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高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所要攻克的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医药事业的迅猛发展, 许多原本与药学相干无几的学科 (如法学) 产生交集, 并显现出传统单一学科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就目前国内关于药学发展较快的一些相关交集领域进行一定的说明, 并就如何把握这些新领域的发展方向培养高等药学人才等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

1. 药物计量学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医药院校, 药物计量学作为药学类学生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我国的现代计量事业起步较晚, 致使不少与计量学相关的学科并没有以计量学为基础建立相应基础性学科。由此, 我国关于药物计量学的知识仅仅散见于一些相关书籍中, 目前还没有专著问世。

虽然不少药物计量学的知识是与药学相关的基础性技术类学科 (如统计学等) 所涉及到的。但由于药学领域计算的特殊性, 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基础性学科。药物计量学不仅包括药剂师使用的那些传统的计算方法, 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实践操作中的计算以及工厂、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研发和实验操作时运用的计算法则。[1]

药物计量学具体所包含的内容很多。针对药物本身, 有药物纯度的分析, 物理性质及生物学参数 (稳定性, 降解速率, 保存期等) 的测定, 药物的配比、剂型的确定, 以及药物的吸收, 分布, 代谢和消除速率的计算等;针对临床患者, 有不同患者个体的给药剂量的确定, 特殊处方和临时用药的调配方案的制定以及与病人群体安全性的相关参数的测定等。此外, 药物计量学还包含了由统计结果分析得出的药物和药物治疗对流行病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等方面的计算。

药学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中, 学生对于药物计量学知识, 虽然可通过相关基础性学科 (如统计学等) 的学习积累进而掌握, 但是由于这类基础性学科多为纯理论的计算型学科, 学生将之消化吸收为与其所学学科内容相关的计算应用, 有时间上和能力上的限制, 不利于其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如果在学生学习这些基础性学科的同时, 结合药物计量学学科的特点, 教授其系统的药物计量知识, 不仅会使专业学习的内容更加丰满和连续, 同时那些药物计量学应用的实际事例也可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药物计量学的发展, 还将推进我国医药事业的标准化进程。因为无论药厂还是社会公共机构 (医院、诊所等) , 专业的药剂师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计算来决定药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从而使生产的药品达到适当的给药剂量并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有了药物计量学的基础研究, 必将形成一系列的药品生产标准, 而药品生产相关标准的完善, 也将培养出我国标准化的高等药学人才。同时也会对中国传统中医药 (天然药) 的科学合理开发和国际推广产生重要影响。

2. 药物安全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医药行业的药品安全性问题, 不再仅仅满足于治愈疾病, 解除疾病给身体带来的痛楚, 而是更加在意因不合理用药或使用存有安全隐患 (如副作用过大等) 的药物而引发身体不适的一系列问题。这无疑给医药卫生事业带来了新的考验, 也向高等药学教育培养高等药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6年世界最大的制药公司美国辉瑞公司宣布中止一种调节胆固醇的新药的临床试验及相关研发工作, 原因是一家独立监督机构指出, 一些患者在服用该药后心血管出了问题, 且数名患者因此死亡。再如我国卫生部在今年紧急叫停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吉林一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香丹注射液等等。

如何攻克用药安全与医药保障这一和社会稳定与发展戚戚相关的社会重大课题, 将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迫切任务, 也是高等药学人才的社会责任。而制定完善国家药物政策[1], 引导合理用药将是有效遏制以上频发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大量了解行政管理又熟知药物的复合型高等药学人才来共同努力。

药物的安全监控, 可设立相关的药物警戒机制。因为药物警戒可以改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公共卫生和安全, 如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 (MHRA) 在2009年5月第10期的《Drug Safety Update》中给出了哺乳期安全使用抗血压药物的建议;可以改进在用药以及一些医疗和医务辅助干预手段方面的病患护理与安全, 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在2009年3月5日发布了关于安全使用药物透皮贴片的信息, 警示某些背面含有铝或其他金属材料的药物透皮贴在核磁共振成像 (MRI) 扫描时会使贴片过热导致贴片部位的皮肤被灼伤;还可以促进评估药物的效用及风险, 促进安全合理更有效地使用药物, 如欧洲药品评价局 (EMEA) 最近发布了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药的使用指南。

2007年11月29日我国举行了第一届中国药物警戒研讨会, 并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基础上建立了药物警戒制度。这预示着我国正逐步完善着药物的管理制度, 给社会药物的研发和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也为药学人才未来的发展拓宽了方向, 在未来的培养模式中可以有意识地向这些方向靠拢。

3. 知识产权

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居世界第二, 化学药品制剂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这为我国化学类药品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我国制药工业整体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有较大差距。化学制药领域大部分重要药的药品专利都掌握在世界著名跨国医药公司手里。在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得到加强的当今世界, 对曾以仿制药物为主的我国制药企业而言, 无疑将是一次重大的考验。

如2006年10月3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制药原料药展览会上, 参展的3家中国医药化工贸易企业的6名工作人员被法国内政部扣押的事件等, 也间接反映出我国相关医药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的缺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进步的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鼓励和保护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 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作为知识产权依赖性较高并且关系到国家经济和国计民生命脉及社会公共健康的重要领域, 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这也将促使我们药学类人才不仅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更要关注医药领域的知识产权相关发展, 才能与时俱进。

我国医药领域知识产权的不足之处可逐渐改进。针对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可加快立法进程, 修改有冲突的地方。同时在立法和执法实践中, 应考虑促进创新和保护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发明创造给予合理的保护, 但也要积极防止垄断而损害公共利益。此类问题可以借鉴WTO的《TRIPs协议与公共健康宣言》和“药品强制许可”的相关政策等。

我国医药人员在进行药物的研发或应用新技术前应认真细致地进行专利、文献等的深入检索, 有效避免重复性研究或知识产权侵权。且对有自己独创性的科研成果及学术文献进行必要的新颖性保护, 如及时申请专利或不过早公开等。而针对已过期的专利则可合理地利用并加以改进。医药人员同时也需要熟悉专利申请程序, 要学会利用一些知识产权专利申请程序上的不同概念 (如专利申请优先权、外围发明等) 与措施来延长保护自己专利药品的保护期, 在相对较长时间里获得更优化的利益。

随着社会健康意识的加强, 人们普遍开始倡导使用天然药物。在这方面, 我国传统医药留下了宝贵遗产。但如何在知识产权层面上更有效地保护和运用这一资源, 将是我国医药人员必须肩负的社会重任。

在传统药学培养的模式中, 有机嵌入一些新颖并且可能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模块, 将有力推动这一传统模式的改革, 从而使这一行业的发展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公共健康等一系列的国计民生。

参考文献

[1]唐静波, 李少丽, 兰奋, 等.制定我国国家药物政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见:唐静波, 孙静, 主编.WHO国家药物政策及合理用药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0-23.

[2]Howard C.Ansel and Mitchell J.Stok-losa.Pharmaceutical Calculations[M].吴继洲, 皮慧芳, 张勇慧, 等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药学教育改革方向 篇4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这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药学高职教育是随着社会医药科研、生产、流通大发展而产生的教育层次,其培养的高职药学人才对国家医药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药学专业如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区别于原中专的药剂专业和本科药学专业,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药品生产、营销、应用、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一直是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 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 1 专业设置过细导致学生择业面偏窄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从传统药学专业中分化出许多小专业,如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药物制剂专业等。但由于江苏省卫生厅对进入医院药房工作的学生采取准入制度,非卫生类药学专业毕业生在江苏省不能进入医院药房就业。而传统药学专业学生过去的主要岗位是医院药房,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执行,医院药房对人才学历的提升,使高职层次的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传统药学专业的学生虽然去经营企业或生产企业无政策门槛,但这些学生在校培养时,缺乏药品经营与管理方面的训练,因此,不能很好胜任药品经营企业的工作。同时,其制剂方面技能也较为欠缺,也不能较好承担药品生产企业的工作。所以分专业的好处是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加强了,但就业面却变窄了。

1. 2 化学课程过重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缺乏

我国高职药学专业基本课程体系来自本科药学专业,尽管各校在教学改革中作了许多尝试,但是课程内容的设置仍然偏重于“化学”课程。由于优良工作药房规范( Good Pharmacy Practice,GPP) 的推行,预示中国药品零售企业的竞争,将向高新技术投入、标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方向转变。良好供应规范( Good Supply Practice,GSP) 与新医改的实施,使药品使用领域的工作任务与传统任务相比,其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今医学模式也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的演变,医院药学部门工作中心已从保障药品供应转变成以为病人服务为中心; 工作场所从药房扩展到药房与病房; 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扩展为包括患者和健康人服务。药学服务已成为工作重心,显然以“化学”类课程为主的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已不适应现阶段人才的培养。

1. 3 订单式培养模式导致人才后续无力

在校企联合制定高职药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时,一些学校往往多考虑“订单”需要和岗位需求,忽略了行业共性和相关产业发展的趋势,导致建立起的课程体系仅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既容易造成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单一化,也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和基础准备教育,导致订单培养的单一性与学生职业兴趣多样化矛盾,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可能会产生岗位技能浅窄性与职业技能宽广性矛盾,减少了学生职业成长的机会,使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后续无力。

2 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各国都有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和经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澳大利亚TAFE( Technical and FurtherEducation) 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英国的BTEC( Business&Technology EducationCouncil) 职业教育模式; 美国、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国外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同点是:

2. 1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双元制”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环节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论教学以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学习法为主; 实训教学由项目法、引导性课文法、项目应用法等为主。澳大利亚TAFE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倡导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英国BTEC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是BTEC模式的主要特征。美国、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 ( CBE)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课程、学习方式、毕业时间可以由学生决定。

2. 2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还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澳大利亚则主要按照行业技术要求研究并制定了国家能力标准,TAFE则以此标准为依据来培养学生。英国则把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考核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美国、加拿大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突出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实际能力的培养。

2. 3 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员除了直接进企业参加培训外,学校还有相关的教学实训车间,以弥补学员在企业里无法完成的培训,同时也增强理论教学的直观效果。澳大利亚TAFE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内的教室就是实验室。TAFE的教师全部是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英国BTEC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场所不仅在学校、工作现场,甚至直接走向社会。美国、加拿大CBE的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在实训课堂完成的。实训课堂的设备、设施往往是实际工作中最先进的,而不是闲置废弃的。

2. 4 注重校企联合培养

校企结合实施职业教育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一大特点,教学过程实行工读交替、工学结合,在学院和企业两个地点进行,由学院负责进行普通文化课程和技术理论课教育,企业则负责实习和技术操作培训。澳大利亚TAFE人才培养模式中,由政府负责成立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具有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咨询; 部分专家则既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又参与教育管理。英国BTEC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深入实地考察,进行教学实践。美国、加拿大CBE重视职业分析,通过问卷的方式,课程开发的工作是由本职业的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完成。

2. 5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德国“双元制”十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学院的基础理论课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都提出很高的要求。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教师一般至少有3 ~ 5年行业专业工作的经验。新招聘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须参加学习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英国BTEC要求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基本点; 强调教师应该是教学中的示范者、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帮助者。美国、加拿大CBE的职业教育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熟知各项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国外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 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课程教学体系的灵活性和职业功能性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所共有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高职教育重点探讨的方面; 课程实施目标明确、理论与实践结合贯穿始终、教学方法独特实用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方式的基本特色,这是我国高职教育今后重点改革的方向。基于宽口径、分方向来培养高职药学人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 药学专业宽口径、分方向培养模式的探索

我国现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表现出缺陷,远远不能满足医药经济迅猛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新要求。尤其是在高职教育阶段,按照以往医院药学的单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医药改革的新局势。因此,建立一种全新的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宽口径、分方向的培养模式特点,为相同学科基础的专业构建基础平台,后期按专业方向开设独立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同时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为内容,并符合现代医药产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这样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为社会输送一大批业务专、能力强、素质硬的药学复合型人才。

3. 1 以能力为主线,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

宽口径、分方向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充分给与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基础专业一体化,尽可能以技能切入为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企业认同感。

3. 2 突破当前高职药学改革的瓶颈

随着改革的深入,传统药学专业的“化学”情结始终无法解开,本课题的研究将在这方面作一次大胆的尝试,以求突破当前高职药学专业改革的瓶颈,为探索适应新医改政策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做些前期探索工作。

3. 3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在构建宽口径、分方向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岗位种类、岗位知识、岗位能力; 同时又需要教师将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应用到改革探索中去,开拓思路,创新教学。这就使教师不仅在教学上得到提升,同时在职业领域获益匪浅。

4 结论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一方面是医药行业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是学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脱节。如何适应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是药学高职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宽口径、分方向的创新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将给企业、学校、学生带来三赢格局,既使企业获得到了急需的人才,学校获得了师资的提高,学生获得了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与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进而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摘要: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如何培养出适应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社会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应用性技能人才,是药学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宽口径、分方向培养的模式,既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又培养其较为熟练的技术技能,从而实现教学与行业的对接。

药学教育改革方向 篇5

药学实验的实验内容一般均为经典的实验项目, 从实验设计、方法、操作, 到实验数据处理、讨论及报告的撰写, 都是预先设定好的, 即所谓的验证性实验, 由带教教师负责全程指导, 规范学生操作, 填写实验报告等事宜, 学生只需照章操作、实施实验、记录和处理数据及现象、按要求编写实验报告。学生没有选择和发挥的机会, 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 不利于当代学生探究意识的养成。

由我院唐辉教授倡导, 并在药学本科学生教学中组织实施的小学期制实验课教学, 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和药理学4门药学的主要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交叉渗透,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和设施, 集中4周时间分别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 有效地解决了药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弊端。笔者通过3年的集中实验教学带教工作, 体验到小学期制实验课教学对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方面的益处, 现介绍如下。

1 传统实验课教学中的一些弊端

(1) 实验内容陈旧, 验证性实验占绝大多数, 学生只是“照方抓药, 按部就班”, 这样难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2) 实验室建设有待加强, 实验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不充足, 难以满足综合性实验的要求。 (3) 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与药学其他专业课实验教学内容的交叉、渗透性不强。 (4)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教师的成绩评估不规范, 很多学生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太肤浅, 讨论不系统、规范, 且实验报告相互抄袭、应付差事和敷衍了事的情况严重;对于学生的实验成绩评定, 教师经常采用书写是否认真得体、字迹是否工整等作为主要的评定手段。 (5) 教材建设不规范, 实验使用的教材多年没有修订, 内容陈旧, 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出现的新想法很难在以后的教学中传承。

2 小学期制集中实验课教学的改进

2.1 实验的内容和形式[1~2]

小学期制集中实验教学整合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学的实验, 在4周时间内 (每门实验课程一周) 完成一定的综合设计实验内容。各学科的实验药物可以相同或不同, 比如都研究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 但实验研究各有侧重, 即分别研究相关药物的合成、结构分析、剂型制备、药理活性的比较和分析。小学期制实验设计和操作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交叉, 如在药理学实验中, 可对照验证多种相关解热镇痛、镇痛或麻醉药的药理活性, 并考虑使用一定的分析、分离手段 (比如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等) 来验证、分析这些药物。

笔者所带教的药物化学合成实验, 主要在正交试验设计合成工艺、TLC跟踪反应进程、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鉴定产物性质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实施。我们突破以往实验课过于依赖实验教材或讲义的现象, 特别在合成工艺设计方面, 将正交设计的L9 (34) 表运用于实验设计, 教学中以实验组为单位完成正交表9个实验点的多次平行操作 (4次以上) 。需要考查的4个实验条件分别拟订为:乙酰化试剂、催化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在加入的基本原料 (水杨酸) 的质量固定的前提下, 采用与文献相似的配比。在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反应中使用的乙酰化试剂、催化剂和反应使用的溶剂, 让学生查阅资料后进行预试, 并根据初步实验结果讨论后决定反应所需的溶剂, 比如乙酰化试剂可以选择冰醋酸、醋酐或乙酰氯;催化剂可以选择吡啶、DCC、三氯化铝、碳酸氢钠、对甲基苯磺酸等;同时除了将酰化试剂直接作为反应溶剂之外, 还尝试使用了丙酮、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等不同溶剂;检测反应进程的薄层层析, 展开剂的选择及混合溶剂的比例, 同样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查阅的参考文献去摸索, 并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用。实验条件的摸索, 实验数据的读取, 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实验报告的编写等都是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完成的, 虽然相对繁杂, 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找到了实验的思路, 增强了实验技能, 提高了学习相关知识、实施实验的兴趣。

2.2 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3]

在小学期制药学实验课教学实行的过程中, 我院的药物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和制药工艺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统一调配, 开放式使用。且我院实验室的大型仪器, 如高效液相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低温冷却液循环泵、旋转式压片机、全自动旋光仪、智能药物溶出仪、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等, 配置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性能优越, 配备齐全。在优越的实验室条件下, 满足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现代实验教学及科研活动的要求, 保证了整个实践教学的正常实施。

2.3 药学各学科的交叉

小学期制药学实验课教学中, 整合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学这4门药学主要学科的实验内容, 教学安排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科的相互交叉。笔者所带教的药物化学实验, 除了有药物合成设计方面的内容外, 还充分应用到药物分析的波谱、色谱, 药物的溶解性、理化性质、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 也涉及到了药剂学的相关内容。

2.4 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与评估及成绩评定

小学期制药学实验课教学, 学生的成绩是综合4门实验课程中的实验成绩来评定 (各占25%) 的, 强调了实验成绩的综合性。各学科的评分, 由各带教教师根据实验报告、预习 (设计、查新) 情况、平时表现等综合给分,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实验结果处理由带教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验设计及实施情况来处理, 严格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编写实验报告, 严禁抄袭, 鼓励创新思维。笔者要求学生按照文献编录的格式列出合成的正交设计表及结果、薄层层析的模拟图、红外光谱的谱图和主要数据点、产物及对照物的熔点等, 并对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达到文章的格式要求。

结果分析强调师生的充分交流和互动, 比如正交设计合成路线, 每班学生的9个实验点平行做了4~5次, 实验结果 (产量或产率) 没有按照取平均的方式进行, 而是在师生商议的前提下去掉4~5个数据中差异最显著的1~2个, 只取了2~4个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这主要是因为从多年的带教经验中我们知道, 即使使用完全一样的实验条件和工艺路线, 各组的实验结果还是会有很大的差异的, 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如搅拌是否充分、投料时称量的误差、过滤及重结晶处理是否得当、投料是否完全进入反应瓶及反应液 (挂壁、漏出和液体蒸发等) 和控制反应时间、温度的误差等因素, 不同实验组出现实验结果差异是很正常的, 所以应该用一定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修正。对正交表的数据处理, 带教教师同样要求学生应查到不少于两篇的同类正交设计内容的文献, 参照相应格式和方法处理数据, 并填写实验报告。

由于使用了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检测, 相应的结果及数据能真正反映实验是否按设计的路线正常反应及反应有无副产物等情况。还可用红外光谱仪的数据库标准图谱和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和比较, 学到了仪器软件使用过程中很多图谱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新知识。

2.5 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

小学期制药学实验课教学在课程体系方面有效地改进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一些不足。

2.5.1整合各学科的实验内容, 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4]

在小学期制药学实验课教学中, 首先, 我们摒弃部分陈旧的验证性实验, 开发出与学生自身实践相联系的综合性实验;其次, 我们还增加了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重, 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探究能力;再次, 小学期制药学实验课提高了化学实验室进行开放性、具有学科交叉性质实验的水平, 提高了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2.5.2构建药学各学科实验教学相协调的教学管理方式, 有效地增进实验室建设

小学期制药学实验课教学将药学各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整合, 初步形成了基础实验、测量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及专业实验4个层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实验阶段所进行的实验内容则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而且在实验教学中我们统一管理、使用大型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和设施, 组织与协调实验教学改革, 统一采购实验教学仪器和用品, 并利用学校有关项目、大学财政支持和学院配套等多种途径进行实验室设备、物资的采购及更新, 从而能更有效地保证药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为整个药学学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2.5.3促进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小学期制药学实验课的教学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积极开展实验方案研究、成果论证及总结等相关教研活动。 (2) 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和从事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和撰写教研论文。 (3) 采取多种优惠政策资助实验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进修、考察与交流。 (4) 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全国性的教学研讨会, 从中获取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启发。 (5)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充分吸收外校的实验教学经验, 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提高我校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 (6) 建立专家组, 进行实验教学的随机听课制度, 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期制药学实验课教学在我院已实施了3年, 在院领导的关注和协调、任课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几届药学本科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日臻完善, 进展顺利, 且获得了学校领导及主管部门、广大师生的肯定和好评。但在实验教学中仍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困难, 我们积极探索和应对, 向科学化的实验迈进, 通过众多教师的不懈奋斗, 相信我院的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必会取得进一步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康艳萍.开放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 (2) :403.

[2]王海燕, 王海涛, 康文艺.以创新性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科技资讯, 2010 (29) :184-185.

[3]叶发青, 陈莉, 李炎坤.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药学教育, 2002, 18 (2) :51.

药学教育改革方向 篇6

关键词:专业素质,《推销学》,医药代表

近年医药企业发展迅速,医药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及发展,逐渐意识到企业的推销人员素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医药生产企业,在当今医药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以及医药行业的改革浪潮下,医药企业对药学专业(医药营销方向)及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专业素质有了较高的需求。因此,作为专门从事医药营销类人才培养的教师应考虑如何培养出更符合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及就业成功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医药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有如下特点:

一、医药企业需要该类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类型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有效的调查问卷数据,我们发现超过50%的医药企业招聘毕业生是从事医药代表工作,其次是从事商务代表工作和学术推广工作,有20%左右的医药企业招聘毕业生是从事其他工作,例如老百姓大药房需要销售人员。然而不同类型医药企业对该类专业人才需求也有细微差异,我们发现70%外资医药企业更多的需要医药营销类的毕业生从事医药产品的推销工作,而其他的专业毕业生较少有;国有医药企业需要人才则更多的从事其他工作而不是医药产品的推销工作;私营医药企业也是大量需要毕业生从事的是医药代表,学术推广及商务代表工作。因此,对于医药营销类的学生,我们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医药代表的相关素质。

二、医药企业招聘时采取的面试方式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有效的调查问卷数据,我们发现医药企业首次面试医药代表时主要采取的面试方式是提问和现场模拟推销这两个方式,这两个方式占了65%以上的比例;其次30%左右医药企业采取的方式是医药产品PPT的演讲和其他的方式。但毕业生进入复试或三面的环节,80%以上的医药企业会采取产品PPT演讲的方式。对于面试采取提问题和现场模拟推销的医药企业主要是考察毕业生的一些基本素质,例如:毕业生的沟通能力、销售潜质、能力态度、应变能力、意愿度、专业知识等相关的基本素质要求。

三、医药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素质要求分析

从调研数据分析,大多数医药企业需要我们毕业生掌握医药学知识,和必须掌握推销学的基本知识,对此我们建议在校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推销学》的课程内容;超过60%医药企业需要医药代表在从事推销工作的时候需要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制定每天及每周拜访客户计划和制定销售目标计划等相关的素质要求;超过45%医药企业对于学生持有证书的态度是有几个核心证书就可以,也有30%左右的医药企业认为没有太大必要,实际工作能力强就好。

其次,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医药企业对我校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有以下特点:(1)大多数的医药企业最看重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的个人能力、社会实践和面试表现等基本素质。(2)需要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具备强大的思维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执行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大多数医药企业还需要我校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提高自己的吃苦耐劳能力、忠诚度和执行力方面的能力,少部分医药单位认为我们的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需要提高社会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方面。(4)少数医药企业表示会关注学生是否在校做过勤工俭学的工作并了解其工作情况。(5)通过对于不同类型的医药企业调查得出外资企业认为毕业生忠诚度,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及专业知识更需要提高;中外合资企业认为除此之外毕业生在吃苦耐劳,社会实践及执行力方面也很有必要提高;国有企业则认为创新能力,社会实践和专业知识更需提高;私营企业相对而言认为提高吃苦耐劳,团队精神及专业知识时最重要的。由此可见不同类型公司虽然看重毕业生能力方面的提高有细微差别,但是普遍认为各方面能力均很重要并有待提高。

最后,我们通过医药单位需要我们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的能力、相关因素以及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需要提高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所提及到的能力、因素和要求都是《推销学》课程中涉及的,所以这些数据有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四、结论分析

结论一:医药营销类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从事的工作是医药代表工作。

结论二:医药营销类专业毕业生需要掌握相关的医学、药学知识,必须掌握推销学的基本知识。

结论三:医药企业首次面试医药代表时主要采取的面试方式是提问和现场模拟推销这两个方式,少部分采取的方式是医药产品PPT演讲和其他的方式,但在复试及三面的环节绝大多数采取产品PPT演讲的方式。那么针对这一面试方式(产品PPT演讲),《推销学》课程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结论四:医药营销类专业毕业生从事推销工作时需要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制定每天及每周拜访客户计划和制定销售目标计划等相关的素质要求。

结论五:医药企业需要医药营销类专业毕业生具备强大的思维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执行协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人能力、社会实践和面试表现等基本专业素质。

结论六:不同类型的医药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所持证书,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并不是非常关注,而对个人能力,性情方面,言谈举止,外在表现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上一篇:三重社会下一篇:电力客户业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