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联盟

2024-11-03

科技联盟(精选11篇)

科技联盟 篇1

一、对联盟动机理论的回顾

资源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是当前用于解释联盟的两个主要理论,资源理论将企业看作是一个资源的集合,当企业需要更多的但不能通过市场交易来购买的资源时,就会产生联盟;而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要使交易成本总和最小化,如果通过联盟能达到这种成本最小化,企业就会形成联盟。

资源理论解释战略联盟的形成原因是企业需要额外的资源,这些资源不能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但能从合伙人处获得。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财务的、技术的、物质的(生产能力、销售渠道)和管理的。因此,资源理论将每种形式的战略联盟解释为企业取得合伙人所拥有的资源的途径。

交易成本理论解释战略联盟形成的原因是战略联盟的成本在其它的战略选择中是最小的。成本出现于各种活动中,如组织信息、调整行为、保护交易部门的利益、监控交易及由此引起的适当的调整行为。交易成本理论将每一种战略联盟的形式解释为企业达到特定商业目标的总成本最小化。

由于企业联盟的动机是基于他们所属的行业、业务特征和竞争情形的不同而不同。以下我们考虑了高科技行业的特征,针对高科技行业中常用的联盟形式来讨论这两种理论的适用性。

二、高科技企业的联盟动机解释

在高科技行业中有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我们选择了四种常见的形式:(A)技术许可;(B)合作研究与开发;(C)外包协议;(D)合资企业。这四种联盟形式可以用资源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

技术许可是这样一种安排,企业被授权使用其合伙人所拥有的技术用于自己的用途,如制造、开发、销售或其它活动。对这种权力的补偿形式是使用费、专利费或双方同意的其它价格。资源理论将技术许可解释为企业间两种资源,即技术资源(技术使用权)和财务资源(货币补偿)的交换。许可形成是由于企业拥有财务资源,需要合伙人所拥有的技术,而合伙人也愿意接受财务补偿来交换他们的技术资源。另一方面,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企业进入许可证安排是因为技术许可的货币补偿低于他们自己开发技术的成本。如果企业自己开发某些技术,它需要原料、设备、研究员、管理等的投资,当他们自己开发的这些投资的总和超过了技术许可所需的补偿,企业就会选择技术许可以使成本最小化。

合作研究和开发是两个或更多个企业间的合作,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开发某些技术或产品。在快速变换的市场中,高科技企业更多地接受合作研究和开发,目标是实现利益的共享、成本和风险的分担。资源理论解释合作研究和开发是企业拥有的技术资源(包括知识产权、研究才能、开发经验等)和财务资源之间的合作,共同进入研究和开发活动的统一管理。一个合作研究与开发联盟形成的原因是没有一个企业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足够的资源达到规定的目标,而当异质的、互补的资源以联盟的方式结合起来则有可能完成。另一方面,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企业选择合作研究和开发是因为合作研究和开发的各种成本低于他们自己关起门来所作的研究和开发。在合作研究和开发时,所需的成本是由合伙人分担的,自然少于企业自己内部开发,但合作研究与开发还需要各种额外的管理成本,如合作双方的协调、冲突的解决、对于其他合伙人要求的让步等。

外包协议通常是企业委托合伙人制造,而合伙人提供由企业规定的成品(或半成品),这种形式的联盟在高科技企业中不断出现。资源理论解释这种外包协议的形成是因为企业缺乏他们的业务所需的制造资源如工具和设备,需要利用来自合伙人的这些资源。合伙人有足够的制造资源提供给这些企业,而他们通常从企业获得财务资源作为补偿。另一方面,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企业选择外包协议的原因是因为委托制造的成本低于他们自己制造的成本。

合资企业是一个法律实体,股权在合资双方之间分配。企业进入合资企业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如制造的合资企业和销售的合资企业。资源理论解释企业形成合资企业的原因是企业不能独自追求他们的目标,可能因为缺乏专门的技术或资源,也可能因为他们不能在一定范围内独自支配市场,那么他们就会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各自资源的联合,如制造资源和销售资源,以达到双方一致的商业目标。由于资产股权在企业间分享,财务资源也在企业间分享。另一方面,交易成本理论解释合资企业的产生是因为合资企业比企业独自作业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合资企业的决定理由就要看合资的结果是由于企业间的协调而导致成本的增加,还是由于合作的效率使成本节约。表1总结了以上的讨论并展示了资源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如何解释每种联盟形式的形成:

三、实证分析

由于IC行业中战略联盟的现象极为广泛,我们选择该行业中销售额最大的十家企业(IC insights),按照以上提出的四种联盟形式(技术许可、合作研究和开发、外包协议、合资企业),从IC提供的数据库中对每种形式收集了10个真实的联盟案例,并分析形成联盟的动机,这些动机可以被分为三类:(1)取得合伙人的资源,(2)缩短销售或生产的时间,(3)减少成本。根据战略联盟的四种形式、三类动机(资源、时间、成本),我们将40个案例的分布总结在表2中:

在技术许可的例子中,大部分案例(10个案例中的7个)的主要动机是企业必须拥有合伙人所有的技术资源,如知识产权和技术诀窍。其它三个案例的动机为时间效率,企业通过许可安排能使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

在合作研究和开发的案例中,取得合伙人所有的资源也是形成联盟的主要动机(10个案例中有7个)。通过合作研究和开发的联盟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及财务资源等。还有三个案例重视的是时间问题,因为技术和产品开发的速度会带来市场上的技术和成本优势。

在外包协议的案例中,时间问题几乎与资源问题同样重要(10个例子中的4个)。由于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动,企业必须调整他们的制造能力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改变。但调整制造能力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当他们需要作出快速反应时企业就会进入外包协议的联盟。有时,为了避免经济低迷时期过剩的制造能力,企业也倾向于保持适度较低的投资水平,并将外包协议作为应对需求增长的一种缓冲。制造的外包协议提供了市场优势的时间,它更快、更有效率。还有其它5个案例优先考虑资源,只有一个案例优先考虑成本问题。

虽然资源问题依然是合资企业的主要动机,但有3个案例强调成本问题。强调成本问题的企业进入合资企业的联盟主要是由于财务的原因,比如单个企业难于进行制造设备的资本投资。在合资企业中,这样的企业与合伙人分担所需的资本投资,可以减轻他们的财务负担。

四、研究启示

从以上40个案例的分布可以看出,大多数IC企业进入战略联盟的主要动机是取得合伙人拥有的各种资源(40个案例中的24个)。这在技术许可及合作研究和开发这两种形式上尤其明显,在那里技术资源如知识产权和技术诀窍是企业想要通过战略联盟获得的最重要的因素。对合伙人的选择通常是考虑到他们在所需技术资源领域中的能力。外包协议中的资源问题主要是物质资源如制造的工具和设备,企业希望通过外包协议从合伙人那里获得这些资源。而合资企业中的资源问题则是为了获得合伙人拥有的各种资源,如他们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从这24个案例可以说明,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的形成可能是为了从拥有某些特定资源的合伙人那里获得其它方法难以获得的资源,即可以用资源理论来解释联盟形成的原因。

时间问题是一些企业进入联盟考虑的另一个因素(40个案例中的12个)。时间问题可以用资源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来共同解释,从资源理论的观点出发,时间问题也就是资源问题,因为从合伙人那里取得资源将解决时间问题。而交易成本理论的观点将时间问题解释为成本问题,因为及时地获得技术、资源等节约了企业自身开发技术、制造产品等所需的成本。因此,时间问题在这里就被认为是中性的,无论是资源理论还是交易成本理论都可解释。

成本问题没有在技术许可或合作研究和开发这两类联盟的反映出来。这是因为高科技行业通常面临着技术资源的短缺,或及时市场渗透的失败等,这些问题比技术开发中所需要的成本更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绩效。成本问题主要出现于合资企业的案例中(10个案例中的3个)。这是因为减少资本投资的需要是建立合资企业的主要动机,如果企业需要投资于大型的制造设备,但又不能独自负担,企业就需要通过与合伙人形成制造合资企业来分担这一投资。外包协议的10个案例中只有一个案例支持成本问题。考虑到成本问题的联盟,在40个案例中只有4个,即只有10%的案例可以用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它们形成的动机。

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在解释高科技企业形成联盟的动机时,资源理论的适用性远远超过了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来说,在高科技行业中对环境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是很重要的,以最快的速度获得资源对他们来说是生存的关键因素,通过联盟从合伙人那里获得可用的资源将同时解决资源和时间问题(占总案例的90%),资源理论能在所有形式中解释战略联盟的动机,而成本问题仅在合资企业的案例中反映出来。这也正说明了高科技行业的主要特征,即及时地获得不同的资源比成本效率方法更重要。而且,成本效率的方法也可以通过获得合伙人拥有财务资源来实现,即可以用资源理论解释企业在联盟中试图获得合伙的财务资源以实现成本效率。因此我们可以说在高科技行业中企业之间进行战略联盟的动机更多是为了获得各种资源,只有少数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

参考文献

[1].Das,T.K.,Teng,B.S.,2000.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Journal of Management,26:31-61.

[2].Hennart,J.F.,1988.A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of equity joint ventur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9.361-373.

[3].Tsang,E.,1998.Motives for strategic alliance;Aresource based perspective.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14(3):207-221.

[4].IC Insights,http://www.icinsights.com/

科技联盟 篇2

新疆兄弟联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对俄电子商务的高科技民营信息产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11月18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乌鲁木齐南湖东路77号,法人代表:陈龙仁。公司以现代商务信息技术网站和国际贸易法则为支撑,直接为中俄电子商务参与者提供基础网络信息交流和交易平台,致力于构建中俄陆路贸易的网络“丝绸之路”。截至2010年底,公司聘用国内外各类人员750人,其中各类商务、翻译、信息技术专家100余人,主要合作单位有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大学、新疆职业大学、西北翻译社等单位。网络平台拥有国内注册会员2.3万家,独联体注册会员6100万家,营业额350万元,间接实现进出口交易额6000万美元,并以每年150%增长率递增。

我公司抓住国家向西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顺应中俄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发展趋势,瞄准俄语系近4亿人口市场和俄语系接近2000亿美元的贸易规模,努力构建中俄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国企业和商品“走出去”提供跨境营销渠道。对俄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作为国家重点发展和支持领域,能有效突破传统陆路贸易在信息对接、交流洽谈、物流运营等方面的时空限制和语言及政策障碍,并获得周边各国政府的支持与保护,打破各国通关贸易政策和规

则制约的僵局、突破灰色清关障碍,促进对俄贸易国际化、规范化、畅通化、便捷化。我公司正是立足这一趋势潮流,借助新疆语言、文化优势,中国制造业优势,从完善电子商务网络功能终端入手,通过B-B、B-C等模式,配合线上、线下配套服务实现整体物流,构建了服务中俄贸易的电子商务环境,形成了公司的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公司与俄语系国家17家具有垄断地位的主流互联网公司以相互参股获得对方授权,并合作突破了中俄网络技术壁垒,通过对多国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储备了大量的技术、翻译人才队伍。团队历经3年时间,共同搭建运营了《美格网www.chinamegasklad.ru》基础服务平台,该平台于2010年初上市试运行,实现多国跨境信息交换达80万条。公司提供的跨境销售平台、营销、技术等全套服务,解决了疆内数万俄语人才的就业,帮助更多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品牌,实现产业升级。在中俄电子商务领域,我们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功能和综合优势已居全国同行业前列,远超东北三省。

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国家部委、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分别受到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工信部,新疆自治区政府政策研究办、商务厅、通讯管理局、经信委、科技厅等多个部门的资金、政策支持。2011年8月被国家工信部授予“中国互联网责任与活力企业”称号;11月

获得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资金支持; 2010年9月1日公司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访,作为向西开放的科技支撑力量被头条报道;同日,公司总经理陈龙仁被中央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人物报道;2011年03月被新疆新闻联播报道为最具成长潜力的80后创业团队;2009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百名创业之星”称号。公司成立4年以来,完成了平台的构建,网上自动注册等基本功能完善,对俄电子商务运行机制完善,但是还未实现全国推广,如能有效扩大推广范围,将会吸引数百万对俄语市场的企业会员加入。按照1位会员缴纳1万元会员费计算,仅此一项业务收入就能实现数十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我公司未来3-5年发展目标:2012年:实现跨境网上支付,实现网银支付规模2000万美元;建立跨境电子商务谈判标准化规则,整合俄语商务谈判服务团队500-1000人;与国内成熟软件公司联合开发跨境互译软件,建立线上、线下翻译、售后服务体系;与新疆各大院校俄语系建立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大学智力与硬件资源优势。到2013年,通过与境外物流企业合资参股的方式,整合疆内物流、报关、报检等服务项目,实现三分之一的物流都因美格网贸易而产生;建立BTC网上代购平台,以第三方参与方式为中俄买卖双方提供信誉担保,扩大现金流量;至2014年:实现注册会员200万家,收费会员100万家;实现国内对俄贸易规模增长2倍;采用阿里

科技联盟 篇3

据了解,截至会议召开,汉麻联盟的会员单位已由最初的14家单位扩充到目前的79家。汉麻联盟在承担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建立了会员间的密切联系,积极探讨知识产权共享化和利益共享化。

2012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不乐观的一年,汉麻联盟在完善组织机构、加大宣传报道、强化科研项目申报与攻关、推进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组织建设方面,根据北京市关于科技创新联盟试点工作的有关意见,正在申请建设北京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科技专项和联盟公共技术平台。同时,独立法人资格也在审核之中;编制了联盟科研项目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联盟内科研项目遴选、申报、评审、立项和鉴定等程序,使科研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项目申报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联盟申报的地方科研项目达到10项,其中在研6项,已完成2项,待批1项。

科研攻关获得丰硕成果。2012年,联盟有4项成果获得军队或协会奖励,其中“防弹木质陶瓷研制与应用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抗菌型多功能纤维生产技术及应用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申请的“汉麻功能性生态纺织品产业化开发研究”项目获得云南省厅州市党政一把手科技项目,获得280万元的配套扶持资金。

2013年将是汉麻综合利用研究及其产业化快速发展的一年,经过与会代表的充分讨论,2013年工作规划集中锁定在以下几方面。

完善各项机制。特别是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益分配机制,合作成员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共享和有偿使用机制,市场信息收集共享机制,联盟内协调机制等,充分发展联盟在产业化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

加大产学研合作攻关力度。一方面,在及时完成争取到国家支持项目的基础上,不断结合产业化需要,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申请更多的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另一方面,针对产业化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由联盟成员共同投入资金,立项解决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过程中的技术问题。通过产学研的良性互动,不断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组织形式多样的技术交流活动。2013年将组织召开特种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国际学术会,并组织国内相关研究单位与企业开展1~2次研讨会,详细分析探讨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白晓)

家居服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决赛5月举办

首届雪仙丽中国家居服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总决赛将于5月11日在深圳举行,3月20日之前为大赛报名阶段。

组委会负责人表示,中国家居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人们的家居消费理念仍然趋于传统,破旧立新的着眼点就是文化与创意。举办雪仙丽中国家居服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就是要通过放大文化创意的力量,倡导“文化提升生活品位”的家居服理念,打造“中国家居服设计师摇篮”工程,发现更多的优秀创意设计人才,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家居服,引发家居生活理念的变革,以文化和创意引领家居服产业转型升级。

大赛围绕文化创意设定主题,面向国内外专业服装设计师、服装类专业院校、艺术院校的师生及社会上所有热衷于家居服设计的人士,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各专业院校师生、企业在职设计师及家居服设计爱好者广泛征集作品。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评比,决出优胜者。

记者日前从深圳市雪仙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大赛目前为报名阶段,截稿日期为3月20日,5月11日将正式启动总决赛暨颁奖盛典。

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大赛将致力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家居服赛事,力争通过连续多年的举办,为更多优秀设计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崭露头角的平台,让他们借此走向成功之路,成就大师梦想;也希望通过大赛的举办,促进中国家居服产业通过名师带动名牌,做大做强,走向世界。(王永生)

大唐袜业“三喜迎门”

辞旧迎新,大唐袜业产业集群发展可谓是“三喜迎门”。一“喜”: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危机形势下,大唐袜业产业集群坚持“强管理、提质量、重创新、创品牌”的发展方针,2012年继续实现了逆势上扬、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成绩,产值、销售、利润三大经济指标分别达到649.5亿元、634.9亿元和5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17.6%和17.2%;实现自营出口12.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二“喜”:2013年1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文公布,大唐袜业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全国首批知名区域品牌创建示范区。三“喜”:大唐袜业产业集群跻身全国首批工业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自2008年诸暨市政府与绍兴市检验检疫局签订“大唐袜业共同创建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备忘录以来,经过近5年的创建,大唐袜业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日前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考核组的现场考核。(蒋建云)

科技中介机构的合作联盟研究 篇4

一、科技中介机构走合作联盟之路问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中, 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社会协作日益广泛。资源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内配置和流动, 日益由单个人、少数人支配和使用转变为社会上大批人共同支配和使用, 服务过程由一系列的个人行为转变成一系列的不同个人、不同群体的社会行为, 服务内容也由个人行为转变成社会共同的行为, 不同的服务机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增强,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今, 服务社会化的深度已囊括了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资料、技术、信息、产权在内的所有要素。对服务机构而言, 充分利用空前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高效经济的组织经营, 由服务自给转向服务合作, 避免单个科技中介机构孤军作战导致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降低服务风险和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从无到有, 并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的中介服务机构大多功能单一, 机构不健全, 提供信息服务不及时或缺乏准确性。由于中介服务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和准确, 导致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很多成果找不到需求进而无法实现转化。因此, 我国中介服务及其机构无论从数量和功能上都远远不能适应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需要。合作联盟是近年来各服务行业之间为降低成本、共享资源而共同发起的一种新的联合体。作为一种与科技联系紧密的新型企业, 科技中介机构也应走合作联盟的路子。

二、科技中介机构合作联盟的动机分析

合作方式多种多样, 却难找到一个统一理论或方法涵盖所有合作策略。正如Parkhe (1993) 所说:“既然合作的内涵十分丰富, 如果想用一个主题来涵盖它, 必须要把很多理论的成果紧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整体, 以便能够阐明合作的本质。”合作动机决定了机构间采取何种合作模式。笔者试图从经济学、战略管理理论等关于合作策略的观点加以分析合作动机。

1. 经济学关于合作策略动机分析。

(1) 市场能力理论。市场能力理论着重研究企业如何通过获得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来提高其竞争业绩。Porter, M.E指出 (4) :厂商在产业结构中的相对地位决定了他们最切实可行和最有利可图的策略。合作策略是使合作双方在他们占据的产品领域中获得较好的机会, 进而提高他们的市场能力。Porter针对合作所形成的新“价值链”所具有的独特市场竞争能力进行分析, 将合作策略分为基于互补性合作和基于相似性合作。互补性合作, 指将各具有不同的核心能力的合作方集成, 开展互补合作, 完成合作项目上的价值链活动。优势互补性合作实现了价值链的优化。相似性合作, 指合作双方具有相似的核心能力或资源。完成相同价值链活动, 实现价值链共享, 以达到短时间内形成规模经济、共担风险。

(2) 成本理论。成本理论认为, 建立合作策略是使成本降低的一种有效途径。Wllianson (1985) 认识到为了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可以采取混合策略的形式。混合策略不但可以避免由于合作经营失败而带来的高不确定性, 降低风险, 而且也可尽量避免严格等级制度所需的高额管理费和日常费用的开支 (Kogut, 1988, Williamson, 1993) , 而采取不同的合作策略,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合作效率。

2. 战略管理理论关于合作策略的动机分析。

战略管理理论认为合作能对各自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Contractor和Lorange (1988) 指出, 在合作关系形成中, 有两个关键的问题, 即: (1) 合作方的合作动机是否一致。如果合作各方至力于各自核心能力优势的互补性, 结成联盟而整合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开拓新的市场, 那么这对合作成功起到决定作用。 (2) 合作动机的明确度。对合作动机缺乏透明度很可能导致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并威胁合作关系的存在与继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强调企业合作的目的是获得扩展壮大和提高效率, 它把注意力放在鼓励合作策略的外部和具体因素的具体分析上。如果面对挑战和机遇时, 事先意识到自己能力或资源无法达到最有效的所需量, 甚至少很多时, 企业可能寻找潜在的伙伴如双方互补而形成联盟合作。

三、科技中介机构联盟的运行机制探讨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机制是指一个系统运行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合理制约, 使系统整体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规则、程序的总和。而运行机制则是人们想方设法建立的以达到某种目标, 实现某种愿望和需求为出发点和终点的机制。

1. 价值目标。

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 是一个组织在一定阶段努力争取达到的预期。科技中介机构联盟作为一种组织形式, 其成员在总体目标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 即让各方发挥互补或协同效应, 以实现所预期的联盟总体目标。当然, 联盟成员各方所处的立场和利益各有不同, 对联盟总体目标的认识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联盟成员之间必须建立在互惠互信的基础上, 通过协调和约束机制来规避差异, 谋求联盟整体绩效最大化。

2. 信用制度。

科技中介机构联盟各成员之间成功合作和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科技中介机构联盟是一种非常松散的组织机构, 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实体, 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实际上是基于对未来行为的承诺, 存在着不稳定性, 每个联盟成员都会不可避免、不同程度地产生外部资源陷阱、知识产权保护、核心资源维护等方面的顾虑, 从而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习惯性的防卫心理和行为。这就如同一道无形的围墙, 加大了科技中介机构联盟成员间合作的成本, 损耗了联盟的资源和精力, 妨碍合作的进行和深入, 使科技中介机构联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 建立有效的合作信任制度, 使联盟成员间的合作和信任得到制度的保证, 是科技中介机构联盟有效运作的基本要求。沟通是培养信任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沟通, 使合作的联盟各方相互了解, 减少对各方意图的误解。

3. 协调机制。

科技中介机构联盟成员间进行双向、平行的信息交流及行为的调节与协同, 通过相互间的协调来解决在相互协同工作中联盟成员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冲突是行为主体为谋求自身利益而与其他行为主体的对立、对抗和斗争。组织冲突是冲突的一种特定形态, 是组织内部或外部某些关系难以协调而导致的矛盾激化和行为对抗。冲突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不可避免的。协调实质是有效协调、促进、解决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冲突。因此, 协调是解决组织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

4. 决策程序。

决策是指组织采取行为前的抉择行为。从本质上说, 管理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其贯穿组织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规范的决策程序对于决策的正确性又有直接的影响。而科技中介机构联盟决策机制是结构又是影响其运转的重要因素。因此, 科技中介机构联盟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 使科学的决策程序与联盟决策机制的运作统一起来, 实现联盟决策的科学化和联盟决策行为的合理化, 以确保联盟决策机制高效能地运转, 创造出联盟决策的整体效益。

5. 利益分配。

科技中介机构联盟成员间能够进行合作, 从根本上离不开共同利益的驱动。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则是科技中介机构联盟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 也是激发合作成员积极性的关键所在。由于科技中介机构联盟成员的合作较之一般的经济活动要复杂得多, 因为无形资产的知识和技术等其价值大小难以界定, 且在整个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 难以准确地确定在相互配合、交互作用的创新活动中各自贡献的大小。因此, 较有效的方法是以合同的形式把利益分配预先确定下来, 把各方所必须履行的义务, 需要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力、享受的利益及利益分配方式, 通过协商做出明确的规定。应遵循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相对称, 与成本分担相联系的原则。根据成员在合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实现联盟的职能, 其核心能力, 投资的资源, 所承担的风险, 对联盟目标达成所承担的责任等给予相应的利益分配。

6. 约束机制。

科技中介机构联盟还应建立约束机制给予弥补。科技中介机构联盟通过成员间签订的契约, 对彼此的责任义务关系做出明确的规定。使成员的行为受到彼此间关系、地位和在联盟中所扮演角色的制约。因此, 科技中介机构联盟的约束机制是对法人主体组织行为的约束, 主要由联盟成员间通过合同所规定的具体合作方式和任务分工来决定的, 实际上是科技中介机构法人间的责任约束。而且这种约束不是对成员全部行为的约束, 只是对与联盟有关的行为的约束, 约束范围是有限的。由此来增加联盟成员的合作获益性, 最大限度地将联盟成员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科技中介机构联盟的合作伙伴选择

选择合作伙伴是关系到合作成功的关键。虽然战略联盟有可能为所有的合作伙伴创造一个双赢的机会, 但其失败率却一直居高不下, 介于50%~60%之间。战略联盟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与伙伴的选择有关 (5) (6) 。1998年一项对美国750位CEO的调查显示, 有关联盟伙伴选择的部分在联盟经验中最为薄弱。

关于合作伙伴的选择, Geringer (1991) 提出了两种选择合作伙伴的准则:任务相关的标准和伙伴相关标准。任务相关性标准的选择评价, 主要包括:核心能力的优势, 人力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市场优势、有效的组织机构, 伙伴对于接受合作规则和公共政策条款能力及谈判能力等。如果一个中介机构认为某个专业领域是至关重要的, 但其自身却缺乏相应的能力, 那么它自然要去考虑寻找在这方面具有优势的合作伙伴而形成联盟, 以便获得专业领域领先。伙伴相关性标准包括合作伙伴所在地区及机构文化、规模, 以及双方是否有互益联系、高层人员之间的信任度等。评价合作伙伴之间文化上相容性, 是保证合作各方能有效地合作、发展相互信任的坚实基础, 同时合作各方能够充分认识差异, 并进行建设性努力, 相互学习、相互适应和融合文化体系。

五、科技中介机构的合作模式探索

1. 知识联盟的合作模式。

斯坦·大卫与波特金指出, 知识每七年翻一番, 而且知识贬值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知识创新的速度, 而创新与知识的不同来源有关, 哈耶克指出了企业知识的来源 (7) :一是来自企业的内部, 是企业所拥有的和组织历史积累的知识, 可在企业范围内自由共享、交流、利用, 这些知识是企业自己投入资源生产创造的知识。但这种自力更生式的知识创造有很大的局限性。二是来自企业外部, 指那些位于企业外部单位的、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并能被企业所获取的各种知识。通过知识联盟的合作模式, 中介机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对方好的成熟的服务理念、管理体制、运作机制、规章制度、技术标准、企业文化等知识体系。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出发, 知识合作是企业快速获取新能力和新知识的一种最佳形式。服务理念独特、管理体制完善、文化底蕴深厚的科技中介机构之间适合选择知识联盟的合作模式

2. 动态联盟的合作模式。

1991年, 美国在《21世纪美国制造企业的战略》中提出了动态联盟这一概念, 这种新型的合作形式就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联系手段, 利用计算机网络, 在企业外部寻找具有核心能力的合作伙伴, 以获得额外的资源补充。利用网络优势, 科技中介机构通过动态联盟的合作模式, 可以把分散于各机构的先进技术、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等核心能力整合在一起, 提升各自的竞争实力, 提升服务水平, 充分满足服务对象 (如高校、科研机构、企业) 的要求, 使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达到最高。具有一定规模、运作制度非常完善、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中介机构之间适合选择动态联盟的合作模式。

3. 加盟型的合作模式。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 新生科技中介机构的价值目标定位不准, 经营理念不够新, 运作方式的操作不够成熟, 人力资源的储备不够丰富, 等等, 这些原因导致新生科技中介机构举步唯艰。因此, 加盟一家规模大、理念新、运作成熟、资源丰富的科技中介机构, 是新生科技中介机构的明智选择。不仅可以达到资源共享, 降低风险, 还可以获得高品牌价值、成熟的运作模式, 也能获得总部的培训、服务指导。

注释

1苗慧敏, 刘德言.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3)

2赵敏.四川省科技中介组织发展对策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 2005 (2)

3科技部《.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解读.2007.7.1

4[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 2005

5Rackham, N.etc..Getting Partnering Right[M].Mc-Graw-Hill Inc., 1995.

6Geert Duysters, Gerard Kok and Maaike Vaandrger.Greating Win-win Situation:Partner Selection in Strategic Alliances, Proceedings R&D Management Confeence, Avila, Spain, 1998.)

科技联盟 篇5

产业联盟是参与方出于确保合作各方的市场优势、应对共同的竞争者或将业务推向新领域等目的,由企业间结成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合作模式。产业联盟是政府整合优化资源,完善提升产业链,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为贯彻落实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委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推动组建一批产业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整合提升产业链,促进产业有序良性发展。为加强对产业联盟组建工作的指导,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联合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和(或)相关高等院校和(或)科研机构,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示范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谋求合作,在原材料制备、关联产品供应、关键装备研制、终端产品制造、产品售后服务等价值链环节加强协调,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创新资源优化组合,做强产业链,做大新兴产业增量。

建产业联盟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产业属于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等领域内的某个细分行业或主导产品,不宜笼统地组建一个如“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之类的联盟。

(二)应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和(或)大学和(或)科研院所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在广东省内注册的为主)的成员单位组成。企业应是所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有意愿也有能力对行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大学、科研机构在相应领域技术、人才、研发基础设施等方面有较强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

(三)成员单位应订立联盟章程,章程中应明确联盟定位、组织结构、运作机制、产业发展目标、联盟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四)应设立决策、咨询、执行等组织机构,不断研究完善产业联盟的运行机制。

(五)应有能够对外承担责任的联盟依托主体。依托主体可以由某个联盟成员单位担任,也可以由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组建的能够对外承担责任的组织担任,或者由具有对外承担责任能力的联盟秘书处等担任。

(六)应建立健全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制度。对联盟经费要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建立经费使用内

单位报告。

联盟执行机构(秘书处):联盟常设的工作机构,负责草拟各类文件、报告,拟定联盟计划,财务管理,后勤服务,公关宣传等联盟日常事务。

联盟秘书长:协助联盟执行委员会以及执委会主席工作,领导秘书处处理联盟日常事务工作。秘书长人选可由联盟执行委员会推举提名,由联盟成员大会选举产生。

联盟工作组: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联盟专业工作组,如政策研究组、标准工作组、项目管理组等。

六、筹建程序

(一)酝酿和倡议

由一个或多个企事业单位酝酿筹建所在行业产业联盟,并向相关企事业单位发出筹建倡议。自荐或推举一位召集人负责组建期间组织协调工作。

(二)沟通和协商

召集人与拟参与发起成立联盟的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成立筹建工作小组,提出筹建工作方案和计划,启动筹建工作。

(三)起草联盟章程

科技联盟 篇6

关键词:产学研战略联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8-0074-02

产学研结合是目前推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最有力的条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仅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而且能极大地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只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结合,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才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富有创新活力的创新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目前我国产学研结合严重不足,在产品创新研发方面与科研院所和合作研发的企业只占总企业的1.128%,与高校合作的更少,之占总企业的0.86%,产学研结合不足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本文就着重分析产学研结合对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作用,提出我国应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意见。

1关于产学研战略联盟

①产学研联盟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创新的有效举措,它已渐渐成为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产学研结合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产学研战略联盟是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可以说是产学研合作的高级阶段。本文认为产学研战略联盟是指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为了获得最佳利益和综合优势,或抓住市场上的新的机遇,结合各方的资源或优势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关系。②产学研战略联盟是由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具体的单位组成,各组成要素之间是既分工又合作,既独立又融合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为产学研战略联盟提供了科研成果,至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主要是靠企业来完成的,所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种组合结构要求产学研各方必须密切合作,没有大学、研究所与企业之间密切合作,就不能彻底的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技术创新还需要政府、金融和中介机构的大力支持,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氛围。

2关于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

①有关概念。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社会生产一体化。

②国内外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情况。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不仅来自科技本身的发展,更来自于科技成果迅速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来自于科技和经济的融合。据统计,2006年我国总共授权的专利量有18400项,其中来自大专院校的有6198项,来自科研院所的有2553项,两部门合计约占总数的47.6%,这说明我国将近一半的科技成果是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这些科技成果将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呢?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帮助,尤其是与企业的联合即产学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国外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在美国,主要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是国家技术转让中心,它是通过管理创新和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途径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在德国通过建立"科研创新体系"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根据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几个国家科技活动基本情况对比,可以看出中国投入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是逐年增加的,并且递增趋势很明显,说明我国对科技创新是越来越重视,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但是与美国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相比却远远不够,尤其是日本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在1999年之后都达到了3%以上,而我国却远远不够,这要求我国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研发费用,促进科技的进步。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科技成果产业化更难,据统计,每年三万多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足百分之三十,最后形成产业的不到百分之十。下面是我国开展科技活动的一些基本情况:1、据统计我国财政科技拨款成每年上升之势,从1980年64.59亿元,到1996年的348.63亿元,尤其是从1996年以来上升趋势更加明显,这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但是国家科技拨款增长的速度赶不上财政支出增加的速度,也就是说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呈下降之势,在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科技拨款还远远不足,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样就不利于科技活动的开展。就我国科研院所的经费来源来看,据统计近20年以来,科研机构的科技经费筹集额呈逐年递增之势,经费主要来自于三个部门: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政府,这说明我国的科研机构主要靠政府资助,只有极少部分来自企业和金融机构,这说明企业与科研院所联系不紧密,合作力度不够,产学研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严重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学及科研院所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上与市场需求脱节状况非常严重,并且近年来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2}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企业,却缺乏应用科学成果的内在动力。大部分企业仍然通过资金、人力的投入来追求规模上的扩张,而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至今还没有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主流。{3}我国企业和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相对不足,缺乏相应的风险投资机制,成果转化受到资金的约束,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通道。{4}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技术市场发育尚不完善。

综上所述,科技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国与国之间的力量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力量的高低,而要把科技成果装备到各行各业,关键在于产学研的结合能力。

3产学研战略联盟对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作用

3.1产学研战略联盟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技术创新不只是一种单个的技术活动,它要求与经济相结合,只有技术与经济完美的结合才称得上是科学技术,才有应用价值。在我国,据统计每年有40%以上的科技创新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并且聚集着大量的科技人员,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但是由于他们与市场联系不紧密,导致大多数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轨,只是存在于理论形式,再加上高校与科研院所研究经费不足导致很多科技创新进行到一半就不得不停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如果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结合,就会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所以与企业联合就会使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了使用价值,借助企业的资金开展科研活动。所以,产学研战略联盟极大的促进了科技创新。

3.2产学研战略联盟对成果转化的作用

{1}产学研结合实现了不同组织间研究和开发资源的共享,对于大学与科研机构来说,产学研结合可以解决他们的资金供应不足问题,使之很多科技成果有被转化的可能,还有与企业结合可以使他们了解更多市场的需求,科技成果更贴近市场,就更易于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而对于企业来说,产学研可以弥补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的不足,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雄厚的研发实力来提高企业整体的科技创新水平,在新产品的开发阶段还可以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保证新产品的顺利开发,所以产学研结合极大的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2}产学研战略联盟中政府的存在,有利于解决产学研各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矛盾,政府有力的推动了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桥梁,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促进更多的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也离不开政府在财政方面的大力支持,比如政府直接拨款、政府采购、技术开发费加大抵扣所得税等一些措施。{3}联盟中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参与,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资金保障。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虽然由企业提供大量资金,但是当企业资金不足时,就必须有金融机构支持。

总之,只有产学研各方更好的结合,才能更大的推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科技发展与经济紧密结合,是促进企业充满活力的重要措施。

4结 语

产学研各方怎样才能更好的结合来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这是我国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识,促进更多的企业实施产学研战略,使企业明白开展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意义。我国产学研结合还不够紧密,有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实施产学研战略,对科技创新的意识并不强烈,它们的发展仅仅停留在追加资金和设备的层面上,没有注重内涵上的提高,这样就要求企业自身培养技术进步的意识,目光转向知识理论层面上,促成产与学研的结合。{2}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产学研合作参与主体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企业要明确自己的技术发展方向,明确市场的技术需求,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极力配合企业的要求,研发出与之相匹配的科技成果,他们还要对科技成果转化跟进,对企业做技术指导。具体合作措施就是建立联合研发机构以获得长久的技术支持,或者产学研三方联合办产业的方式,以此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还可以共建国家型研究基地等。{3}在产学研合作中,政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发挥它特有的权利优势,积极改善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尽量引导金融部门和中介机构对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支持,为产学研合作剔除障碍。

参考文献:

[1] 王雪原.我国产学研联盟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

尔滨理工大学,2006.

[2] 任章启.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的优化研究[J].河北企业,

2008,(11).

[3] 张凤桐,产学研合作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J].

太原科技,2008,(9).

[4] 杨启光.重庆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与策略研究

[C].成都:西南师范大学,2002.

[5] 汪胜阳,产业大学模式:产学研结合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联盟 篇7

近日, 科技部下发《关于选择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 正式认定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0个产业联盟为国家试点联盟。

《通知》指出, 各试点联盟要通过试点工作, 积极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机制, 探索承担国家重大技术创新任务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 探索整合资源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服务, 探索积极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政策, 发挥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为更多联盟的建立和发展积累经验。各地方、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试点联盟的联系和支持, 促进联盟健康发展。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自2009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以来, 严格按照国家科技部要求, 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开通联盟官方网站、定期编制工作简报, 积极搭建联盟成员沟通交流平台, 目前已有中国铝业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再生资源行业30家龙头企事业单位加入联盟。联盟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内部资源整合和优化, 已在再制造、废有色金属、电子废弃物、废旧高分子材料等主要再生资源领域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 多项研发成果已经取得产业化进展。此外, 联盟办公室积极配合各领域结合联盟近期工作目标, 积极准备相关科技攻关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在日前召开的联盟第一届二次理事会上, 进一步明确了联盟各领域近期任务和工作思路。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联盟平台作用, 整合各方优势资源, 加快推进依托联盟建设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 逐步培育和提升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再生资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联盟 篇8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于2016年11月30日在北京成立, 凌华科技当选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理事单位, 首席技术官Angelo Corsaro博士入选联盟顾问委员会, 先进技术办公室总工程师杨朝栋先生入选专家委员会。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为凌华科技提供了发展契机, 有助于边缘计算平台和标准的创新, 并且促进OT与ICT的融合, 并加速边缘计算产业的发展。”凌华科技CTOAngeloCorsaro博士谈道, 为此, 凌华科技开发了独特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包括模块化工业云计算架构平台和SETO系列加固级服务器, 丰富的工业电脑和网关, 以及量测与自动化解决方案。“我们坚信, 标准化和开放架构是边缘计算发展壮大的唯一途径。我们期待与其他会员精诚合作, 共同推进边缘计算产业。”

科技联盟 篇9

农家书屋联盟是图书馆联合的最新形式,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 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 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 它既可以理解为馆际合作, 也可以理解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和虚拟图书馆, 纸型资源与电子资源的互补共存。

1 农家书屋联盟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时代, 面对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为了丰富他们的阅读方式, 笔者认为建立农家书屋联盟无疑是传统农村图书馆参与竞争, 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方式。农家书屋联盟, 资源共享, 可以增强每一家书屋抗风险能力。联盟成员可包括:农家书屋、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乡镇企业图书室、附近高等院校图书馆、党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公共图书馆。

农家书屋:每一家农家书屋的规模都有限, 但多个农家书屋结成联盟, 农家书屋的规模就会成倍增大, 即使存在资源重复建设问题, 但互通有无的潜力仍然不可低估。对正在建设中的农家书屋, 今后要把结盟问题可以考虑进去, 对周围农家书屋建设要进行广泛调研, 摸清周围书屋资源配置情况, 避免重复建设, 以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

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有相当一部分的图书馆室经过长期建设, 是一笔十分可观的资源, 且地理位置与农民群众接近, 农民群众使用比较方便;现在有一部分农家书屋与这样图书室联手建设, 一室多用, 资源共享。前几年学校布局调整, 现在每个行政村做不到村村设校, 许多行政村、自然村还无法与农村中小学共建图书室, 但这不影响互相结盟, 互通有无, 资源共享。

社区、乡镇企业图书室:一些社区、乡镇企业经过长足发展, 实力大增, 开始重视职工文化生活和素质提升建设, 纷纷自觉建设图书室, 面向职工开展阅读服务。一些图书室已经具备相当规模, 完全有能力加入农家书屋联盟, 与农民群众实现资源共享。乡镇图书室可以到农家书屋调剂图书资源, 做到互通有无。同时壮大自己的图书资源。

高等院校图书馆:一些乡村距离高等院校较近, 这就从地理上为农家书屋提供了潜在的资源增长点。农家书屋与高等院校图书馆虽然在实力上不对等, 但也存在合作的可能。高校图书馆可与农家书屋建立资助性联盟, 互利合作。高等院校图书馆在剔除过刊、旧书时, 或者无偿或者以最优惠价格转让给农家书屋, 以壮大农家书屋文献资源。例如:吉林大学农学部图书馆苇塘村分馆在吉林省辽源市工农乡苇塘村正式挂牌成立。吉林大学农学部图书馆和吉林省图书馆结合当地农村实际, 以满足农民致富需求为重点, 以为新农村科技服务为目的, 为苇塘村精选了2300多册图书和光盘等资料, 让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可随时随地查阅资料, 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农村信息传递不灵、科学种田水平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等实际问题, 使图书成为农民致富的“智库”。例如:吉林市北华大学在永吉县岔路河镇设立了分馆后, 农家书屋的图书增加了一倍, 种田、养殖等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党校图书馆:我国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普遍建有党校, 这些党校又普遍建有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大都经历了数十年发展, 积累了相当的资源实力。一些党校特别是县级党校离农村较近, 这就为农村书屋获取党校图书馆支持提供了便利。党校图书馆向农家书屋赠送或折价出售旧书和过刊, 农民利用工余帮助党校种花种草, 美化环境, 互利互惠。

科研院所图书馆:一些乡村距科研院所较近, 农家书屋便可以从科研院所图书馆那里获得支持。尽管科研院所图书馆所收藏的图书、期刊比较专业、高深, 但也有一些农民读者用得着的资源, 特别是农业科研院所的信息资源, 有些可以直接为农民服务。农家书屋与科研院所图书馆联盟, 可以接受捐赠、优惠购买、无偿借阅, 以此丰富农家书屋的馆藏, 壮大农家书屋文献资源。例如: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实行“村企合一”充分利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东福公司水稻研究所等教育培训资源, 多渠道开展创富培训。例如:吉林市桦皮厂镇平胜村, 有1500多户人家。2007年, 吉林市农科院在此开展小康村建设项目。农家书屋工程启动后, 市新闻出版局为该村配置了两万多元的图书, 900余种音像制品, 农科院则捐赠图书3000册。根据共建方案, 农科院经常派老师到书屋讲课, 指导村民读书、用书, 并且建立了专家联系制。

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联盟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可谓担当龙头, 调配适合农民阅读的馆藏图书进行流通。如果条件成熟的市级图书馆, 要进一步将农家书屋办成公共图书馆的乡村分馆或流动站, 让农民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其理由有三个:首先,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共产品, 农村居民群众理应同等享受。其次,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文化事业部门, 政策和领导人员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最后, 公共图书馆享受国家财政拨款, 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农家书屋始建可以接受捐赠, 但发展不能靠乞援生存, 应该是国家培育为主, 社会捐赠起辅助作用。

2 结盟能够优化农家书屋的发展环境

2.1 农家书屋要靠结盟赢得法律发展时空。

农家书屋既然纳入公共图书馆系列, 那么就可以与公共图书馆一样受到法律保护。国家《公共图书馆法》经过多年酝酿, 近期内有望出台。如果农家书屋联盟尽早建立, 就有希望一并写入该法。农家书屋在产权上界定为国家所有, 后续发展又多为公共图书馆当龙头结成农家书屋联盟, 更进一步将农家书屋办成公共图书馆的乡村分馆或流动站, 实际上将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系列, 农家书屋获取了合法地位, 就等于获取了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2.2 农家书屋要靠结盟赢得经济支持后劲。

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系列, 政府可以为农家书屋提供常规预算。同时公共图书馆也有常规经费, 其中用于资源环境建设的部分可以实现城乡共享。公共图书馆承担农家书屋龙头后, 国家和地方均可设立农家书屋专项经费, 集中使用, 一部分补贴公共图书馆对农家书屋的投入, 一部分以农家书屋券的形式, 分发给各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凭券采购图书资源, 收券单位再向财政部门兑换资金。

2.3 农家书屋要靠结盟赢得资源放大效应。

作为公共图书馆, 宝贵的资源积累, 往往处于多半闲置状态, 需要盘活公共图书馆闲置资源;开发读者资源;需要满足读者需求, 调剂余缺, 促进资源有效流通和利用。

3 农家书屋入盟相关问题思考

3.1 建立政府主导的农家书屋发展愿景。

农家书屋实现全国覆盖后, 建议以国务院的名义进行总结表彰, 肯定新闻出版部门在农家书屋创建上的突出贡献, 明确新闻出版部门和文化部门在农家书屋后续发展中携手合作的艰巨任务。在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领导下, 新闻出版部门和文化部门积极会商, 编制农家书屋长期发展规划, 十年规划或者二十年规划, 规划明确, 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联盟建设中担当龙头, 调配适合农民阅读的馆藏加入流通。如果条件成熟的话, 更进一步将农家书屋办成公共图书馆的乡村分馆或流动站。农家书屋发展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系列, 应当成为永不动摇的指导方针。

3.2 建立文化部门和新闻出版部门主要是图书馆的工作协作机制。

首先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文化部的协作, 省新闻出版局和文化厅的协作, 中央和省级两个部门要达成共识, 划分好责任区, 强化结合部的管理, 做好农家书屋后续发展工作。在省以下区域, 新闻出版工作和文化工作由一个部门管理, 工作上相对来说还好协调一些。但上级机关没有态度, 文化部或者文化厅没有明令将公共图书馆资源纳入农家书屋流通, 市和县级文化部门操作起来难免畏首畏尾, 心里不落底, 生怕遭受问责, 担当国有资产不当处置乃至损坏流失责任。所以, 高层协调十分重要, 上级协调融洽, 下级工作无碍。农家书屋的创办帮助者和后续管理者要积极、真诚协作, 新闻出版部门不吝奉献, 为农家书屋打下坚实的基础;文化部门包括图书馆不吝馆藏, 投入可能投入的资源, 为农家书屋充当强大的后盾。

3.3 制定农家书屋加盟图书馆的入盟标准。

包括读者需求、房屋设施、制度规范、管理机制等系列标准。对申请入盟的农家书屋认真考核。农家书屋联盟建盟要创新机制, 分步实施。一是农家书屋之间包括农村中小学图书馆、乡镇企业图书室自主结盟, 合作双方或者多方经过洽谈会商, 达成一致即可签约, 建立初级联盟, 互惠互利。二是公共图书馆主导建盟, 先要拟订《农家书屋联盟章程》, 明确书屋入盟条件, 联盟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召开首次盟员代表会议, 通过《农家书屋联盟章程》。以后凡有新成员加入, 承认章程便成为重要条件。三是农家书屋经历长足发展, 许多农家书屋具备建设乡镇图书分馆条件, 建议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会同文化部或省新闻出版局会同文化厅出台《乡镇图书馆 (分馆) 章程》。

3.4 建立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结盟后, 便可进一步规范书屋管理, 建立和完善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和机制。新建书屋或者新入盟成员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培训, 实行持证上岗。已经持证的管理人员也要定期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如果建成乡镇图书分馆, 其管理人员必须达到县图书馆员标准。农家书屋培训制度可在《农家书屋联盟章程》或《乡镇图书馆 (分馆) 章程》中加以体现。

3.5 建立馆藏资源流通机制。

农家书屋或全部资源或主要文献资源参与流通, 无私给予, 无偿获取, 权利义务对等。公共图书馆要投入相当馆藏, 参与农家书屋流通。具体馆藏比例可参酌各方意见确定, 总的原则兼顾城乡读者需求, 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6 完善农家书屋综合保障体系。

农家书屋要建得起, 立得住, 用得上, 即保证运营, 积极发展。农家书屋要足时定期开放, 北方冬季要保证供暖。资源流通要有常备交通工具, 要有便捷的通讯条件, 保证读者在尽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资源。

总之, 农家书屋联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任重而道远。因此, 保证农家书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不断寻求生存发展策略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面对网络媒体和电子图书信息的冲击, 农家书屋联盟无疑是传统乡镇图书馆参与竞争, 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在介绍建立农家书屋联盟的内涵、特点和主要任务与必要性的基础上, 结合吉林地区实际, 探讨吉林地区农家书屋联盟的发展机制, 为新农村科技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家书屋联盟,新农村科技服务,思考

参考文献

[1]周立军.刍论农家书屋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与建议[J].图书馆学研究, 2010, (3)

[2]程亚男.关于总分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与情报, 2010 (3) :14

科技联盟 篇10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联盟是全国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平台, 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牵头发起, 旨在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纽带、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服务机构为依托, 实现协同创新、合作共赢。联盟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促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带动区域产业技术升级。

张景安在致辞中说,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是实现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加快创新的国际化步伐, 推动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让科学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联盟 篇11

河南省地学生态科学研究院院长樊万选、河南省农业厅农业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柳四敏、河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推广站研究员陈英照、王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孙金华、姚锡长等23位专家到会。

河南作为中原农业大省,正处在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大步迈进阶段。河南省农业发展既欣喜于粮食“十一连丰”、农民收入“十一连增”,又忧心于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日益增多。河南省农业目前广泛存在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少、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上少、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等问题。为了解决好、发展好河南省生态农业,促进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改善,为三农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做大做优河南省生态农业,做大做强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培养新型农民,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系,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解决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为实施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有效技术支撑,河南科技期刊传媒集团会同三门峡雏鹰农牧有限公司、河南尚长河果业有限公司、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新郑市君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河南省生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开展合作攻关。经过一年多的筹备,联盟已组织会员单位148家,个人会员近200人,吸引专家委员23人。

【科技联盟】推荐阅读:

品牌联盟07-22

联盟风险10-14

区域联盟10-20

联盟计划05-09

专利联盟05-23

采购联盟05-29

联盟博弈06-10

校际联盟06-22

营销联盟07-22

内容联盟07-24

上一篇:火电厂汽轮机下一篇:产销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