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联盟(精选12篇)
学习联盟 篇1
IMS全球学习联盟 (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 , 简称IMS GLC或IMS, 作为专门从事教学系统技术标准制定工作的组织, 着眼于“分布式”环境下 (包括在线或离线环境, 同步或异步环境) 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制定, 关注的是学习系统和学习内容互操作性的建立, 力求促进学习技术在全球的发展和影响。
IMS标准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的权威标准, 很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相关标准时, 将IMS标准作为参考和样本, 开发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规范, 也有很多被IEEE、ISO等标准化组织吸收并修订为正式的国际标准, 而国内学者基于IMS相关标准的研究也在不断探索。彭绍东从学习设计的形式化视角, 结合实际案例, 探讨了IMS LD规范视域下的“学习单元设计问题”[1]。袁德明等在研究IMS全球学习联盟学习设计规范的基础上, 阐述了学习设计中的概念、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并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设计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设计只有与教学设计相结合, 才能优势互补, 有效发挥其作用[2]。傅伟等比较、分析了EPUB标准, SCORM标准以及IMS-CC标准, 并有选择性地吸收和融合了以上标准的特性形成了新的电子课本内容包装设计。[3]张波等结合IMS CP规范和IMS QTI规范实现了试题资源的标准化打包, 并开发支持该方法的学习测评系统。[4]可见, IMS标准在国际国内都有着广泛影响。
1 IMS概况
IMS最开始是美国大学校际交流委员会 (EDUCOM) 在1996年设立的教学管理系统 (IMS) 研究项目, 后来发展成为非赢性的全球学习联合公司IMS, 专门从事教学系统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它由190多个组织支持, 这些组织都是全球内学习、教育和培训ITLET技术上的权威, 包括主要的学习技术产品供应商和出版商、学习和培训的优秀机构以及政府和专业协会。作为一个非赢利、会费制组织, IMS一直引导成员之间的协作, 创建了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教学和学习创新体系结构。
在具体操作中, IMS目前有九个互操作性标准项目小组, 每个项目小组负责不同的标准制定, 包括访问组 (Access For All) 、可访问便携式项目协议组 (Accessible Portable Item Protocol) 、内容包装组 (Content Packaging) 、公共弹夹组 (Common Cartridge) 、电子档案组 (e Portfolio) 、学习信息服务组 (Learn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学习工具互操作性组 (Learning Tools Interoperability) 、学习对象发现和交换组 (Learning Object Discovery and Exchange) 、问题与考试组 (Question&Test) 。
为确保IMS规范在学习领域和国际市场有很强的适用性, 从而促进学习技术的发展与影响, IMS积极地与一些组织合作。目前与IMS合作的有IEEE、ISO/IEC JTC1/SC36) 、AICC (Aviation Industry CBT Committee) 、Dublin Core、W3C等十多个国际组织。[5]
为促进学术交流, 同时表彰利用技术创新和大规模使用技术来支持学习的成果, IMS从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学习影响会议, 主要针对来自领导机构的高管团队和世界各地的供应商。[6]
2 IMS规范开发程序及主要规范
2.1 IMS规范开发程序
历年来, IMS规范的开发程序科学而民主。IMS先通过会议、小组讨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资源收集功能需求, 经过反复交流讨论, 确定学习市场互操作性的关键方面。根据这些需求开发规范草案。规范内部定稿, 并通过了互操作性试验, 规范草案才由IMS技术咨询委员会正式批准, 然后向公众公布。同时, IMS也将规范提交给标准认证组织, 从而有助于分布式学习技术标准被公认和采用。
2.2 主要技术规范介绍[7]
到目前为止IMS已批准和发布20多项标准 (见表1) , 这些标准在全球内已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K-12教育和企业教育。以下介绍五种采用广泛的规范, 以及IMS正研制相关标准的学习测量框架。
2.2.1 Common Cartridge规范
Common Cartridge是新一代数字化学习服务标准, 定义了广泛支持的内容格式, 能够在任何兼容的LMS平台上运行。Common Cartridge 1.0版本规范具有内容丰富、支持综合评估、论坛、Cartridge描述性元数据授权已保护的内容等特性。随着版本的更新, Common Cartridge规范也增加了新的特点如Web/企业集成与第三方工具和服务。
2.2.2 Learning Tools Interoperability规范
LTI的主要概念是建立一种标准的方式将丰富的学习应用程序 (通常通过第三方服务远程托管和提供) 与平台 (如学习管理系统、门户网站、或其他教育环境) 整合在一起。在LTI中这些学习应用程序被称为“工具” (由工具提供商交付) , LMS或平台被称为“工具消费者”。它使基于网络的、外部托管的应用程序和内容, 或平台工具之间无缝连接。
2.2.3 Interactive White Board/Common File Format (IWB/CFF) 规范
交互式白板/常见的文件格式 (IWB/CFF) 规范定义了一种文件格式来保存主要在大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大部分内容将设计成互动的, 对象可以在页面上移动, 主要目标是建立可以在许多白板应用程序中打开、编辑、保存和使用的格式, 以便教学内容可以在不同的设备间交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这种格式必须简单且可扩展从而确保兼容性。
2.2.4 Learning Information Services规范
学习信息服务 (LIS) 规范用于定义系统如何管理信息 (描述学习环境中的人、小组、会员、课程和结果的信息) 交换。该规范是基于互操作性 (Interoperability) 、面向服务 (Service-oriented) 、基于组件 (Component-based) 、行为和数据模型 (Behaviors and data models) 、多重绑定 (Multiple Bindings) 五个概念而形成。
现在LIS V2.0规范已经取代IMS GLC企业服务V1.0规范, 获得应用批准并在发行。LIS V2.0可以同时使用一个Web服务基础设施 (基于SOAP http传输机制) 和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 (LDAP) 实现, 由人员管理服务、小组管理服务、会员管理服务、课程管理服务信息、成果管理服务、批量数据交换管理服务信息六种服务组成, 其中批量数据交换管理服务支持其他五种服务的数据模型。
2.2.5 Accessible Portable Item Protocal规范
可访问便携式项目协议 (APIP) 规范为评估程序和问题项目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数据模型来规范数字测试项目的文件交换格式。如果应用得当, APIP标准能实现两个重要目标。首先, 标准能够使数字测试和项目在APIP兼容试题库中移植。第二, 它为测试交付界面提供了所有信息和所需资源。
2.2.6 学习测量框架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这一新兴课程形式的出现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促使研究机构和研究者们将“大数据”分析运用到在线教育中, 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IMS试图在粒度级别率先定义一个共同的基础—学习测量框架Caliper[8]。学习测量框架Caliper建立在IMS学习度量指标配置文件 (Learning Metric Profiles) 、IMS学习传感器API和学习事件 (Learning Sensor API and Learning Events) 、IMS LTI™/LIS/QTI™扩展 (LTI™/LIS/QTI™leverage and extensions) 三个概念上, 从而实现对学习活动和学习表现的测量。
纵观IMS规范及其开发过程可以看出IMS规范有如下特点:
●开放性。IMS所有标准都可以通过其网站免费获取使用。
●多而广。IMS已批准和发布20多项标准, 内容涉及范围广, 涵盖教学系统技术可能研制的标准。
●研制周期长。IMS规范开发过程严谨、科学。从草案到内部定稿, 再到互操作性试验, 规范草案最终由IMS技术咨询委员会正式批准。另外, 很多标准反复更新, 最终确定终稿。如公共弹夹 (Common Cartridge) 从1.0版本到1.3版本, 经过了四次更新, 历时六年。
●适应性。IMS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与应用, 不断的研制、更新相应的技术标准。
●权威性。IMS标准被广泛使用, 在学术界和企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标准影响和作用
(1) 国际标准
IMS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标准, 如学习资源元数据 (LRM) 、内容包装 (IMS-CP) 、学力定义 (Competency Definitions) 、电子学档 (e-Portfolio) 、全面共享 (IMS Access For All) 等标准, 这些规范有的被IEEE、ISO等标准化组织吸收并修订为正式的国际标准, 有的虽没有成为国际标准, 但在学术界和企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被大量研究机构和企业所采用。[9]
(2) CELTS标准
我国信标委制定的CELTS标准也吸收和采纳了部分IMS标准。如CELTS-9-1“内容包装”和CELTS-9-2“内容包装XML绑定”是以IMS的内容包装 (IMS-CP) 为基础进行制定。CELTS-8“课程编列”、CELTS-11“学习者模型”、CELTS-12“电子学档”、CELTS-14“学力定义”、CELTS-21“学习设计”等也参考引用了IMS相关标准。IMS标准对我国标准的研制和开发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有助于我国教育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4 总结与展望
教育信息化标准的研制、应用、推广工作已受到国家层面的足够重视, 且势在必行。IMS标准研制的经验为我国标准研制提供了以下建议。
(1) 标准研制要关注发展, 与时俱进。
IMS标准体系已较完整, 相关技术标准也在不断的研制、更新。相比之下, 我国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整体质量水平不高, 一些标准更新速度慢, 实施效益也不明显, 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如何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 提升标准质量水平, 保持较快的制修订速度, 解决标准老化缺失问题亟待加强。
(2) 标准研制要追求本土化。
我国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还未形成体系, 现有标准研制大多借鉴国外相关标准, 有些甚至直接翻译得来。这些国际标准并不一定符合国内的实际需求。因此, 实现标准的本土化, 研制满足国内需求的标准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重要方面。
(3) 标准研制要注重相关组织、企业参与。
IMS积极地与其他标准组织合作, 其标准开发过程也有许多企业参与, 这无疑有利于标准的研制。而国内标准研制主要由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负责, 企业参与度低, 而且试用的企业也比较少, 缺乏大规模试用推广。尽管政府层面通过行政手段来推行, 也建立了全国性标准测试与认证体系, 但是只有企业、终端用户通过标准受益, 才能更好地推行标准。所以, 标准研制工作要加强与企业合作,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共同推动标准化发展。
(4) 标准研制要设立激励机制。
要实现标准大规模应用推广, 需要企业的大力配合, 我国也可以考虑仿效IMS设立多种奖项, 形成常态激励机制, 进行常态化评价, 让个人企业和组织机构等在标准实践中相互学习从而促进我国标准研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绍东.IMS LD规范视域下的“学习单元”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 2010 (05) :16-21.
[2]袁德明, 马晓绛, 陆祥翠, 等.学习设计规范应用研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04) :1-5.
[3]傅伟, 顾小清.兼容与超越:电子课本的内容包装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02) :80-87.
[4]张波, 张红军, 黎彩福.基于IMS QTI规范的学习测评系统[J].贺州学院学报, 2013 (04) :147-150.
[5]IMS.IMS GLC:Collaborations[EB/OL].[2013-8-23].http://www.imsglobal.org/collaborations.html.
[6]IMS.IMS GLC:learningimpact[EB/OL].[2014-3-23]http://www.imsglobal.org/learningimpact/li.html.
[7]IMS.IMS GLC:specifications[EB/OL].[2013-9-22].http://www.imsglobal.org/specifications.html
[8]IMS.Learning Measurement for Analytics Whitepaper[R].New York: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2013.
[9]程罡, 徐瑾, 余胜泉.学习资源标准的新发展与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 2009 (04) :6-12.
学习联盟 篇2
为了能更好地促进瑞安市瓜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5月23日-25日瑞安市农业技术联盟协会会员参加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农业厅承办的2013年中国•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展会会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为期3天。目的是组织成员参加实地考察学习,同时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
全体人员于23日抵达位于海宁的浙江省农科院示范基地,参观省农科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并参加了农科院专家的培训讲座,进行理论知识更新和学习。24日展会期间,全体人员在展示展销会场和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参观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展会现场,考察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对瑞安市瓜菜品种结构调整的意义。此外,还参加种业单位洽谈会,进一步了解瓜菜这个巨大市场的空间和前景,及广大市民的需求,以便确定联盟未来产品的培育走势。
英语词汇联盟之《英雄联盟》 篇3
1. Summoner
【游戏释义】召唤师,也就是玩家本身。
【词语拓展】这个词由summon和后缀-er构成。其中-er表示“做……动作的人;做……工作的人”,如worker (工人)、employer (雇主,雇佣者)。Summon为动词,表示“召唤;号召,召集”,比如:She summoned the waiter. (她把服务员叫了过来。) 除此之外,summon还可以表示“鼓起(勇气)”,如summon (up) the courage。在游戏中,当玩家掉线时,系统会提示:A summoner has disconnected. 而当玩家重新上线时,系统会再次提示:A summoner has reconnected. 由此我们可以学到connect表示连接游戏或网络的这一用法,还可以学到两个词缀:dis-是否定前缀,表示“相反;剥夺”;re-是前缀,表示“再,重新”。
2. Legend
【游戏释义】英雄,玩家可以选择和操控自己喜欢的英雄。
【词语拓展】Legend有“传说;传奇人物”的意思,游戏中为了简化名称,就将legend译成了“英雄”。鉴于此,该游戏名称League of Legends就指“英雄联盟”,其中的league有“联盟;社团”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该游戏简称LOL,和英文中的laugh out loud (大声笑)以及lots of love (许多的爱)的缩写一样,大家要注意区别。此外,legend和hero都可表示“英雄”,为什么设计者不用hero呢?这是因为hero一般指男性英雄,而legend指的是传奇人物,男女皆可。
3. Enemy
【游戏释义】指游戏竞技中与你相竞争的一方。
【词语拓展】Enemy作名词时表示“仇敌;反对者;敌国;敌军”。在游戏中,你杀死竞争对手时就可以听到“You have slain an enemy”或“The enemy has been slain”的提示。其中的slain是slay的过去分词,意思是“杀死;杀害”。在游戏中杀死某方一般都会用这个词。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用kill呢?”其实这里用kill也完全可以,只不过slay比kill更正式和书面一些。
4. Ally
【游戏释义】指你的盟友或者你的队友。
【词语拓展】Ally作名词时读作/'?la?/,表示“同盟国,同盟者”。如果你的盟友或队友在游戏中被对方干掉,你就会听到“An ally has been slain”的提示。另外,ally还可以作动词,读作/?'la?/,表示“(使)联盟”。其常见用法是构成短语be allied to,表示“(在性质上)与(某物)有关联”,比如:The English language is allied to the German language. (英语和德语属于同一语系。)
1. First Blood
【游戏释义】第一滴血,指游戏中第一个阵亡的英雄。
【词语拓展】First blood是个多义词语,它可以指“(拳击、战争中的)第一次流血”,也可以指“首战告捷;初步领先”,比如:If you can get the first blood, to some extent, you have won the game. (如果你能首战告捷,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已经赢了这次游戏。) 我们都知道first表示“第一”,是one的序数词,那么表示“一”的词缀大家知道吗?没错,就是前缀uni-,如union (联合)、unique (唯一的)。
2. Double Kill
【游戏释义】双杀,指在短时间内连续击败两名敌方英雄。
【词语拓展】Kill一般都用作动词,表示“杀死”,但在这里作名词,表示“(尤指动物被)屠杀;杀戮”。Double我们都知道其可以作形容词,表示“双重的,两倍的”。除此之外,double还可以作名词,表示“两倍;酷似的人或物”,比如:Your mother sees you as her double. (你妈妈把你看成是她的翻版。) 另外,double还可以构成许多短语,比如at/on the double,表示“快速地”。前面我们提到,uni-是表示“一”的前缀,那么表示“二”的前缀都有哪些呢?在英语词缀中,表示“二”的前缀有bi-和twi-,如bilingual (双语的)、bilateral (双边的)、twice (两次)、twin (双胞胎)。
3. Triple Kill
【游戏释义】三杀,指在短时间内连续击败三名敌方英雄。
【词语拓展】Triple在此意为“三倍的”,从triple可知,tri-是表示“三”的词缀,如triangle (三角形)、trilogy (三部曲)、tripod (三脚架)。
4. Quadruple Kill
【游戏释义】四杀,指在短时间内连续击败四名敌方英雄,在游戏中常简化为Quadra Kill。
【词语拓展】Quadruple在此作形容词,表示“四倍的”。它还可以作名词,表示“四倍”。新闻报道里经常会提到“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要翻两番”,此处的“翻两番”就可以用quadruple来表达,此时quadruple要用作动词,表示“(使)成为四倍”。不难看出,quadr-是表示“四”的词缀,如quadruped (四足动物)、quadrangle (四方院子)。
nlc202309051103
5. Penta Kill
【游戏释义】五杀,指在短时间内连续击败五名敌方英雄。
【词语拓展】通过该词语的游戏释义,相信大家已经猜出penta-是表示“五”的词缀,比如pentagon (五角形)、pentahedron (五面体)、pentagram (五角星形)。此外,美国的五角大楼(the Pentagon)在口语中也叫做Penta。
1. Killing Spree
【游戏释义】大杀特杀,指连续三次击败敌方英雄且中途未被击败。
【词语拓展】Spree在此作名词,表示“无节制的狂热行为”,也可以表示“欢闹;狂饮作乐”,比如:He went on a drinking spree. (他继续狂饮作乐。) 除此之外,spree还可以作动词,表示“狂欢;狂饮”。
2. Rampage
【游戏释义】暴走,指连续四次击败敌方英雄且中途未被击败。
【词语拓展】Rampage作名词,表示“横冲直撞,暴跳;一阵狂怒;狂暴行径”,比如:Rioters went on a rampage through the city. (暴乱分子在城中横冲直撞,胡作非为。) 此外,该词也可以作动词,表示“发怒;狂暴地行动”,比如:Several villages were destroyed by rampaging soldiers. (好几个村子都惨遭狂暴撒野的士兵的破坏。)
3. Unstoppable
【游戏释义】无人能挡,指连续五次击败敌方英雄且中途未被击败。
【词语拓展】Unstoppable是形容词,该词由stop加前缀un-和后缀-able演变而来,表示“无法停止的,不可阻挡的”。比如在写作中经常使用的句子“科学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就可以写成:The progress of science is unstoppable.
4. Dominating
【游戏释义】主宰比赛,指连续六次击败敌方英雄且中途未被击败。
【词语拓展】Dominating可作形容词,表示“个性很强的;能左右他人的(多表示贬义)”,比如:He certainly was a dominating figure in politics. (在政坛上,他无疑是一个强势人物。) 该词也可看做是dominate的现在分词形式。Dominate为动词,表示“在……中占首要地位”,如dominate the market (欺行霸市)。
5. God-like
【游戏释义】接近神了,指连续七次击败敌方英雄且中途未被击败。
【词语拓展】God-like作形容词,表示“如神的;上帝般的”,比如某个同学解决了一道连老师都解决不了的难题,我们就可以说:He is God-like. (他真是个神人。)
6. Legendary
【游戏释义】超神,指连续八次击败敌方英雄且中途未被击败。
【词语拓展】Legendary为形容词,表示“传奇的,传说的”,常用来形容非常有名的、有许多传奇故事的人,比如“传奇的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就可以说成the legendary "King of Pop" Michael Jackson。
7. Aced
【游戏释义】团灭,指杀死敌方最后一名成员。
【词语拓展】Aced是ace的过去分词,ace可以作动词,表示“发球得分;打败;在……中取得好成绩”,其常见的表达有ace it,表示“得满分;出色完成”,比如:I am gonna ace it next time! (我下次要把它考好。) 此外,ace也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一流的”;还可以作名词,表示“发球得分;能人;佼佼者”,如ace in the hole (秘藏的王牌;杀手锏)。
8. Executed
【游戏释义】击杀,指英雄被防御塔等非英雄击杀。
【词语拓展】和aced类似,executed是execute的过去分词。Execute作动词,最常见的意思是“执行;履行”,比如:We are going to execute our campaign plan to the letter. (我们将严格执行我们的竞选计划。) 其中的to the letter意为“严格地;不折不扣地”。在游戏中execute的意思是“(依法)处决,处死”,比如:One group claimed to have executed the American hostage. (一个组织声称已经处决了那名美国人质。)
9. Shutdown
【游戏释义】终结,指连杀被终结。
【词语拓展】Shutdown为名词,表示“停工;关门;停播”,其词义源于短语shut down (关闭;停止运转)。Shut这个词有很多意思,但最常见的意思是“关闭”,比如shut out (把……关在外边)、shut off (停止;切断)、shut up (闭嘴)。此外,shut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关闭的,关上的”,如a shut door (一扇关上的门)。
限于篇幅,我就分享这么多。怎么样?是不是发现游戏中原来还有这么多知识呢?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单纯沉迷于游戏,而要成为一个有内涵的game learner。204235.png
作者简介:
陈智,北京新东方学校酷学酷玩夏/冬令营词汇老师,外号“橙子”,性格开朗,热爱发现和研究生活中的英语词汇。
联盟下的组织学习策略研究 篇4
关于组织学习的定义,理论界定义非常多,有学派认为是指企业开发新知识、观点的过程(S l a t e r,N a r v e r,1995);有一些学派学者认为是从以往实践当中去总结经验,以此形成指导将来行为规则的过程(L e v i t t,M a r c h,1988);还有的学派认为主要是指组织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和保持组织绩效的过程(Nevis,Dibella,1995)。三种经典的组织学习视角分别是行为学习观,认知学习观,行动学习观。行为主义学习思想最开始起源于心理学的研究,它非常注重对个体的各种学习行为进行剖析。认知学习观起初主要用来分析个体的学习活动,它重点关注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计划、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活动。Argyris在1978年提出行动学习理论,该理论综合了认知学习与行为学习的部分观点,在组织学习研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组织学习策略回顾
探索以及挖掘的学习研究框架主要用于区分两种最常用的学习行为。March(1991)将他们如下定义:探索主要跟一些比如搜索、变化、编好风险、探索实验、灵活性、创新、发现,而挖掘主要与对原有的进行改进,选择、生产、效率等概念相关。
Dovev Lavie和Lori Rosenkopf(2006)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对企业联盟下的学习策略进行了新的归纳和分类,发现企业与伙伴之间的合作能够通过利用现有知识杠杆作用进行新的知识获取来促进学习。认为在不同的独立公司之间建立的联盟(主要包括交换、分享或者共同开发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已经成为探索和挖掘的非常有效地工具。他们将联盟下的企业学习策略归纳如下:
在联盟形成的领域里探索和挖掘的三个方面,他们总结出联盟领域里探索与挖掘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见表一)
联盟竞合关系类型
Maria和Soren根据合作和竞争强弱的不同将竞合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合作主导关系、对等关系、竞争主导关系。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将合作与竞争对立起来分析的,它将合作和竞争看作是两种极端情况,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对等关系则是竞争合作和谐的结果,处于竞争和合作中间的折衷点。
二、联盟下的企业学习策略
根据对以往文献的综合总结,可以从合作强度以及学习策略的不同,将联盟下企业的组织学习策略分成四类:分别是战略型探索,主要指合作相对较为紧密,侧重于共同致力探索性的领域开发。交易型探索:企业之间开展中短期的试探性开发合作,合作关系并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而发生变化。战略型挖掘:企业与企业之间更偏重于中短期的合作学习,主要形式如生产知识的互相分享。交易型挖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以竞争为主,企业与企业之间经验交流为主。
三、联盟下组织间学习策略的运用
企业不同的情景条件下,适合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在研发领域,合作大于竞争的结构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合资公司,进行试探性的学习开拓工作,比如诺基亚和西门子建立的合资公司便是这一类型。在生产领域,合作大于竞争的结构条件下,企业可以采用合作型开发学习,比如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建立生产合作平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生产制造领域,竞争强于合作的结构条件下,一些国内企业采用交易型开发学习,与以前与企业自身关系并不密切的国外公司在生产制作企业之间开展的一些合作,在一些市场策略生产技术上进行知识的互相交换分享。在企业竞争性强的市场领域,企业通过采用交易型开发策略,向一些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学习市场策略,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
联盟下的企业可以基于产业中的不同结构,不同的竞争合作程度以及不同的合作领域采用不同的组织学习策略,一方面互相取长补短,来不断加强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整个联盟、整个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要想保持并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学习创造知识。企业间的合作联盟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快速提高企业竞争力。近年来随着联盟数量不断增加,企业通过联盟获取知识对其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但企业在联盟中的学习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这常使联盟学习的失败率高居不下,因此联盟中的组织学习策略成为该领域内非常重要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联盟,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Dovev Lavie.&Lori Rosenkopf.Balanc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Alliance Form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797-818.
[2]、Levitt,B.,March,J.G.Organizational learning.Annual Review Sociology,1988,14 319-340.
[3]、March,J.G.1991.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Organization Science,2:71-87.
[4]、Nevis,E.C.,Di Bella,A.J.,Gould,J.M.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s as learning systems.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5,36(2),73-85.
合肥高校计算机联盟章程联盟 篇5
联盟设一名主席,两名副主席,各高校计算机协会负责人担任理事会成员,经过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初期工作的开展以及后期的选举产生了联盟的理事会成员。
联盟主席为 安徽警官学院计算机协会08-09会长 徐建
联盟副主席分别为 安徽文达学院计算机协会09会长 朱雷 和安徽美卡学院计算机协会09会长 张安生
秘书处秘书长 周新 负责日常文件处理,以及会议通知,各会员协会的活动协调。
联盟理事会成员为加盟23所高校计算机协会负责人,加盟院校有 安徽大学计算机协会、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协会、安徽农业大学科学与技术协会、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文达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美卡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三联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新华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中澳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万博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财经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
理事会主要职责是负责联盟事务的正常运行,主要将联盟主要事务通知给各个理事单位,统一协调各个会员的行动,传达并指挥大型社团联盟公益活动,协助并确保会员单位的活动安排,为会员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吸纳并接收会员单位人员,定期培养会员单位人员,为各个会员单位提供技术交流平台。对于表现优秀的社团和个人,社团联盟也会定期给于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大家更好的努力奋斗。
合肥高校社团联盟最高权利机关是理事会,理事会由联盟主席、二位副主席、人才开发部部长和二位副部长以及六处处长、市场营销部部长和两位副部长以及三处处长组成,共同商议决策联盟日常事务方针政策。如果是社团发展大的策略则需要增加二十二个会员单位的会长参加讨论决策。合肥高校社团联盟重要方案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策略,重大机构改革和决策方案通过必须半数以上表决才能通过执行。
合肥高校社团联盟理事会决策流程:首先由理事会形成表决意见交给人才储备部准备,如果需要具体的技术由人才储备部安排人员负责,再交由市场营销部负责执行。合肥高校社团联盟的理事会一年选举一次,首先由联盟推荐人才和会员单位自荐组成候选人名单,再递交给包括联盟机构(人才储备部及六处和市场营销部及三处)和二十二会员单位会长在内的联盟大会选择出一名主席和两名副主席。人才储备部和市场营销部的部长则由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软件开发人士和营销人士担任,不参加联盟的选举,其两部门人员更替将由上届部长指定任命递给理事会表决通过。
默认情况,联盟最高权利机关由联盟核心机构负责人和二十二个会员会长组成!
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
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章程
(最新修订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团结、整合合肥各高校计算机协会的资源和力量,加强合肥各高校计算机协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扩大各校计算机协会的影响,凝聚合肥各高校计算机协会的力量,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协会、安徽警官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文达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等共计19所高校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社团,经各校计算机协会负责人共同商讨后决定组建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
第二条、本联盟的名称:本联盟的正式名称为“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
第三条、本联盟的性质:本联盟是由在合肥的、各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自发组成的一个集学术性、联合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非赢利性社会组织。
第四条、本联盟的宗旨:以繁荣校园计算机文化,服务合肥高校大学生为宗旨,携手发展,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第二章 成员
第五条、本联盟的成员为各加盟高校的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第六条、申请加入本联盟的成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成员必须是经所在院校批准成立的合法学生社团;
(二)在各高校内从事计算机服务或相关业务的社团、协会;
(二)拥护本联盟的章程;
(三)有加入本联盟的意愿;
(四)在所在院校拥有良好的声誉(若被所在院校、团委、或其他有资信调查能力的机构认定其存在重大过错行为的协会,则暂不予批准)。
第七条 成员加入联盟的程序是:
(一)符合联盟章程第五条的条件并同意阅读联盟章程。
(二)向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常务委员会发出申请。
(三)经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常务委员会商讨同意其加入。
(四)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常务委员会向申请协会发送同意加入联盟协议书,申请协会负责人代表本协会在联盟章程等相关文件上签字同意。第八条 权利:
(一)、全体成员平等拥有享受联盟章程规定的各项权利;
(二)、高校各协会第一负责人为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常务委员会常委,直接参与联盟的组织建设及发展决策;
(三)、各高校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可以参加联盟组织的各项涉外活动。
(四)、享受联盟提供的培训、研讨等交流机会;
(五)、经联盟常委会同意,以成员名义在适当范围内举办符合联盟宗旨的活动并得到组织支持和协助;
(六)、共享联盟的资源及对外交流机会;
(七)、对联盟组织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并进行监督;
(八)、可以向联盟常委会推荐新成员。
(九)、有权对本联盟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及对联盟的任何人提出合理有据的批评。(十)、各加盟协会享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
第九条 义务: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有损联盟声誉、侵害各加盟协会权利的活动;
2、自觉发扬自律精神,遵守并传播“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宗旨;
3、全力维护“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的权益和声誉;
4、各加盟协会会员自该协会加入联盟之日起,即为联盟成员,联盟承认各加盟协会的合法地位,其会员须凭相关证件(即各加盟社团自行制作的会员证)参加活动,其证件不得转借他人,一经查出,没收证件。
5、向联盟提供赞助费,以确保联盟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转;
6、支持联盟的工作,积极参与联盟举办的各类活动。完成联盟交给的力所能及的任务。
7、遵守本联盟章程,服从联盟领导。积极提出有益建议,并协助本联盟开展活动,维护本联盟名誉,向所在校内外宣传本联盟。
8、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关心、爱护、支持联盟,各加盟协会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学互助。
9、积极参加联盟组织的各种活动,提供市场资讯,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为联盟的发展贡献力量;
10、为“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实现各加盟社团互惠互利,共同繁荣。最终发展壮大联盟。
第十条 退出:
1、成员因自身原因可以随时退出联盟。
2、成员自行退出联盟须以书面形式告知理事会,然后交理事会开会讨论同意后, 由常委会主席签章,联盟行文,正式除名。
3、若背离“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章程,行为有损联盟宗旨及声誉者,理事会有权予以除名。
第三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一条、理事会是本联盟的最高决策机构,领导本联盟开展日常工作。理事会成员由各加盟院校的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的会长或社长(即第一负责人)组成。第十二条、常委会作为常设办事机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处理联盟事务。常委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两人,常委若干。常委会主席、副主席、常委由理事会表决委任。常委会主席主持常委会日常工作,每位发起成员向理事会推荐一名代表配合常委会工作。
第十三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选举和罢免常委会主席、副主席及其他常委会领导;
(二)决定加盟成员的吸收或除名,授予或撤消成员资格证书或相关书面证明材料;
(三)领导本联盟各机构开展工作,协调成员和各机构的统一行动;
(四)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五)组织提出本联盟章程修改草案;
(六)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八)奖励表现优秀的加盟社团、个人。
第十四条、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五条、理事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第十六条、本联盟常委会主席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理机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加盟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主席及其他领导人员名单,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提名年终优秀加盟社团或个人名单;
(五)代表联盟,签署相关协议、决定;
(六)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四章 经费来源及管理
第十七条、各高校校内外捐赠或赞助, 在活动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各加盟协会的赞助及其它合法收入.第十八条、经费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有经费开支必须经常委会主席签字方才有效.第十九条、本联盟的会费,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二十条、经费由常委会直接管理,定期向理事会提供财务支出报告。并于每届理事会工作总结之前向理事会提供完整的财务报告。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本章程作为各加盟协会内部文件,各加盟协会干部不能随意将本章程外泄或任意发布。
第二十二条、各加盟协会干部必须认真阅读本章程,承认章程的效力。
第二十三条、鉴于联盟实际,同时考虑保持本章程的完整性,以上部分条款暂不实行; 第二十四条、本章程部分内容与各加盟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所在院校规定相抵触的,以后者规定的为准;
第二十五条、计算机协会常务委员会保留对于本章程的最终解释权; 第二十六条、本章程自2009年3月28日起施行。
联盟评优细则和奖惩制度(试行)
第一部 优秀联盟干部与联盟工作积极分子评选办法,一、目的:
通过评优来鼓励联盟成员热爱本职工作,积极投入联盟建设,最终促进联盟的健康发展。
二、候选人的基本条件:
1、必须是联盟的主要负责人或联盟成员。
2、政治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3、热爱联盟工作,工作中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对联盟的发展提出过建设性意见。
4、在联盟成员中反映良好,有一定的号召力。
三、评选的具体实施
1、评选时间:理事会换届时
2、评选概率:分别为联盟干部人数和联盟成员人数的30%
3、评选步骤:各部门首先向人才储备部人才管理处递交申请书(必须附有候选人的简历、成绩简介和有关评价);理事会召开代表大会讨论候选人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获奖人。
四、优秀联盟干部的量化考核标准(总分100分)
1、候选人的简历(5分)
2、候选人在该部门的工作经历(10分)
3、该候选人是否曾对联盟的发展提出过重要的有建设性的意见(20分)
4、联盟其他成员对该候选人的评价以及该候选人在联盟成员中的威信如何(15分)
5、该候选人的工作情况、思想道德情况(20)
6、该候选人的业务水平(包括技术功底、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15)
7、该候选人的创新能力(15)
五、奖励方式
将颁发联盟荣誉证书……,并报优秀联盟干部和联盟工作积极分子的评选 第二部 对违反联盟有关规章制度者的惩罚办法
一、目的:发现个人和组织存在的问题,以警示其他成员,促进联盟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惩罚对象及惩罚措施
1、违反有关规定,对联盟的名誉造成不好影响者,在联盟内部进行通报批评,并令其作口头和书面检查;若情节较为严重,对联盟名誉造成恶劣影响者,取消联盟成员的资格,并责令作书面和口头检查,取消其一年内在联盟范围内的评优资格。
2、无故缺席(未在会议前一天向主持人请假,或理由不正当,带有欺骗性质)联盟例会三次或以上,取消其联盟成员资格,并责令其向全体联盟道歉,作书面检查。
3、无故(同上)缺席部门及处级会议达三次或以上者,取消其联盟成员资格,并责令其进行书面检查。
4、贪污联盟经费,数额较小者责令其限期赔偿,并作书面检查;数额达总数的10%者在联盟及联盟成员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数额达10%以上者取消其联盟成员资格,责令其书面检查和口头道歉,取消其一年内的任何评优资格。
三、程序:
联盟成员中有1/4成员提出即可由联盟各部部长协助人才管理处进行考察,被考察这可以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诉,但必须出示真实、有效、合理、有力的证据;考察者必须秉着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进行考察;两者之间应相互尊重,友好相待,切不可借此进行人身攻击和报复;若人才管理处成员在考察之列,则由主席和副主席代行人才管理处的考察职权。
“联盟”说新探 篇6
一、无限制的军费需求。南京政府对军费的需求是巨大的。一九二九年,军费支付占政府总支出的百分之四十八点三;一九三○年占去四十五点五;一九三一年占去百分之四十三点七;一九三二年占去百分之四十四点四。几乎是政府财政年度总支出的一半!而从政府总收入中可以看出,他们根本无力偿付这笔巨大的军费开支。在同一时期,政府的总收入中借款分别占去百分之二十三;百分之十八点七;百分之三十点三;百分之十九。在这样的财政赤字下,南京政府还同时背负着北洋军阀政府留下的大笔内外债。财政赤字,内外债加上庞大的军费开支,使得南京政府不得不推行更大的赤字政策。这一灾难性后果就落到了资本家阶级身上。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南京政府共发放了二十四亿一千二百万国债券,认购的对象大都是上海的资本企业。而上海资本家是不愿意做出这种重大牺牲的。这时候,南京政府就利用黑社会组织对付他们。“借口搜捕共产党,使用了各种形式的迫害。人们被绑架了去以索取沉重的赎金充作军费”(第36页)。“蒋介石凭借这种恐怖手段搜刮的钱财,估计达到五千万美元。在现代以前的政权从未在上海有过如此恐怖的统治”(查普曼:《中国的革命,一九二六——一九二七》)。
二、以牺牲上海资本家利益为代价与帝国主义谋求妥协。不管是被迫的还是情愿的,上海资本家毕竟为南京政府解决了它的后顾之忧——经费的严重缺乏。但是,为了防止腹背受敌,把目标对准共产党,南京政府竟不顾上海资本家的利益,对外国的在华企业实行种种优惠。以烟草业为例。一九二七年,为寻找新税源,南京政府宣布烟草税提高百分之五十。外国企业力量雄厚,足以抵制新税,而中国的烟草业则经不起这一新税,尽管一九二八年这一烟草税作了修改,但是,大量的烟厂仍没有逃脱倒闭的命运。由此结束了一九二七年前中国烟草业的兴旺景象。再以纺织业为例,一九三三年南京政府对纺织业宣布统一税。这种税是在把棉纱分为两类基础上征收的。在这种税收下,低质纱征的税要比对高质纱征的税高的多。而日本的纱厂支配了高质纱的生产,所以这种税率使日本纱厂得到了优惠,而中国纱厂因资本少,不能扩大高质纱的生产。在优惠税率下,日本的在华纺织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此外,日本的纱厂还可以免税收购棉花,这种情况下,日本企业为中国的纺织厂代购棉花以从中得利。其结果是日本纺织厂的原料成本大大低于中国纺织厂的原料成本。严中平在他的《中国棉纺织史稿》中指出,“中国人的工厂所承受的税收和利息的负担将近所有日本人负担的五倍。”
三,政治上的被压抑。辛亥革命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时期的工商业资本家也十分活跃,他们成立了各种组织如商会、行会、公会等。他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已成为一有生气的分子。所以,南京政府成立后,他们过高的寄予了希望。希望能够以自己的经济实力获得政治上的权力;希望自己在政府中有发言权。他们提出政府中要有自己的代表;要求政府承认私人资本的合法性,承认类似商会、行会、公会这样的组织的合法性,并采取通电、请愿甚至拒绝交税来威胁南京政府。上海资本家的这种行动对于蒋介石来说很具危险。第一,这个阶层是政府经费的重要来源,必须制服才可保障政府的经费;第二,蒋介石奉行的是独裁政策,要的是对他个人的绝对忠诚。因此,他绝不允许上海资本家这样跟他分庭抗礼,驾驭资本家,蒋介石堪谓一绝。他有青红帮。很快的,上海的工商组织有的被解散,有的被改组。对蒋介石的这种行为,费孝通先生曾作过透辟的分析:“一切组织都必须通过某种途径受政府控制,否则,它就会被当作政府的对手,因而是危险的”,因为,“任何组织都建立在个人基础之上,如公民对统治者的忠诚,建立一个组织就意味着新的个人领袖的出现,就凭这一点,他就是当前统治者的敌手”。更何况,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的南京政府还正江山不稳呢?
上述可以说是小科布尔的反“联盟”说的注脚。那么,这些又成立不成立呢?我之所以称小科布尔的书为“新探”,并非国人没有探讨过此问题,而是资料的丰富程度和论述的系统程度不及此,
学习联盟 篇7
近十年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技术联盟作为从事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 技术联盟的模式日趋多样化[1]。按照联盟伙伴的性质, 企业的技术联盟模式可分为与同行企业结盟的横向技术联盟和与供应商、用户、科研机构等不存在竞争关系的个体结盟的纵向技术联盟。从治理模式看, 技术联盟通常又被分为股权型和契约型两种, 股权型指企业间建立共享产权的合作关系, 包括技术并购、研发合资企业等;契约型则是企业间主要通过订立契约而不是筹措股本的方法建立合作关系, 包括共同研究开发、网络组织、技术交换协议等。
对于企业技术联盟模式的选择,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型和契约型两种联盟模式上。例如, Denecamp (1995) 通过对美国企业FDI内部化优势的实证指出, 市场不完全会增加签订契约的交易成本, 从而影响企业对契约型技术联盟的选择[2];Hagedoorn (1996) 等认为, 技术密集度、技术复杂度等行业技术特征不同, 企业技术联盟模式选择有很大不同, 股权式联盟更多出现在成熟的行业, 而契约式联盟更多出现在高新技术行业[3]。Das和Teng (1998, a, b;2000) 指出, 当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取决于财务资源时, 如果关系风险较高, 企业倾向于建立股权型联盟, 如果绩效风险较高, 则倾向契约型联盟;当企业拥有的主要资源属于产权型、而联盟伙伴的主要资源为知识型时, 企业倾向股权式联盟, 如果拥有的资源都属于知识型, 企业则更愿意选择契约型联盟[4,5]。虽然联盟伙伴合适与否是决定技术联盟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但很少有研究系统分析企业对技术联盟伙伴的选择。事实上, 即便是同一产业中的企业对技术联盟伙伴 (是同行企业, 还是上下游厂商) 的选择也有很大不同。例如, 在进行技术联盟时, 日立选择了与竞争对手东芝结盟, 而同属于IT硬件行业的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却选择了与其用户用友软件结盟;紫光生物选择与同行企业浙江医药联盟, 而同属于生物制药业的辉瑞制药却选择与上游供应商阿克苏诺贝尔联盟;同属于汽车制造业的德国宝马和奔驰也分别选择了与同行英国劳斯莱斯和与原材料供应商美国普惠的联盟模式。
由于技术联盟可以看成是一种以知识活动为基础的合作关系, 其实质是企业间在技术合作基础上相互创造性学习的动态过程, 正因为如此, 企业对技术联盟伙伴的选择, 除了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外, 还与自身的学习能力有关。本论文试图从技术联盟中知识流动与学习的特点出发, 分析学习能力对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机制, 并进行实证检验。论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弥补现有研究对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缺少系统分析的不足, 对企业的技术联盟实践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 学习能力对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机制
企业能力理论将知识视为企业能力的深层次因素, 企业被视为异质的、作为知识载体的经济主体。格兰特指出, 企业的存在是对知识经济学中的基本不对称性的反应:知识的获取比知识的使用需要更强的专业化。因此, 生产需要许多拥有不同类型知识的单个企业人员之间的协调。因为内隐知识的不可转移性和外显知识被潜在买者没收的风险, 市场在进行这种协调时会失灵, 因此, 企业作为一种机构存在, 是因为它们能够创造一种条件, 使得许多个人能够将他们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 以生产产品和服务[6]。而企业技术联盟则恰恰通过企业间技术合作的形式, 把多方知识资源组成了可共用的知识池, 为企业间相互学习与知识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 促成了技术转移。从组织间联系的内容这一角度出发, 技术联盟可以看成一种以组织间知识的传递、分享、整合等知识互动活动为基础的合作中介组织。为保证技术知识的畅通流动, 联盟企业间需要相互学习与协调。
经由联盟途径的学习和创新过程也被称为“联盟中学”, 是组织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通常来说, 企业参与技术联盟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合作伙伴所特有的、对企业有着重要战略价值的、不通过与该合作伙伴组建技术联盟就无从学到的知识, 即“联盟知识”。联盟各方会平衡对联盟的付出与从联盟中取得的收益, 平衡的结果是很多企业在保护自身核心技术的同时, 不得不为联盟伙伴提供学习机会[7]。当联盟内部的溢出是出于企业情愿, 至少是部分情愿时, 参与联盟的企业就可以通过学习促进知识向企业自身的内向转移。不过, 企业从技术联盟的这种学习效应中获益的多少还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学习能力。
目前, 由于侧重角度不同, 相关研究对企业学习能力的界定存在差异。Cohen和Levinthal (1990) 认为学习能力指企业识别、消化和应用新技术以最终实现商业化的能力[8]。Mowery等 (1995) 提出学习能力是一组应用范围较广的技能, 主要用来处理从企业外部转移的新技术隐含的各种知识并使其适合企业应用[9]。Zahra等 (2002) 指出学习能力体现为组织的一系列过程和惯例, 通过具体应用, 企业可获取、同化、转换和利用知识, 从而产生动态的组织能力[10]。
企业的学习涉及技术、管理等多方面, 在技术联盟中最重要的是技术层面的学习能力, 从过程的角度看, 涉及技术鉴别、引进、利用和开发等能力。考察企业技术学习过程可发现, 学习由知识源、学习主体、学习途径及学习环境等因素构成。企业对知识源的监控能力, 对知识吸收渠道和网络的掌控能力及企业组织结构和激励系统都对学习能力有着直接影响, 企业拥有的知识水平、研发投入、学习强度、学习方法以及企业的文化等因素也决定着企业学习能力的高低[8,11,12]。
现有企业技术联盟模式选择研究实际暗含“企业具有一致的学习能力, 从而对知识溢出具有一致的内化应用能力”的假设。事实上, 企业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是常态。在技术联盟中, 联盟双方既需要将自己拥有的部分知识转移到联盟内部以保证合作顺利, 又要相互“偷学”对方溢出的知识, 因此, 其实质是企业在技术合作基础上通过主动溢出和被动溢出相互学习的动态过程, 但是, 不同的联盟伙伴溢出的知识类型并不相同。一般说来, 供应商、用户和科研机构与企业从事的经营活动类型不同, 提供的知识与企业原有知识的异质程度较高, 企业吸收消化的难度较大, 不过, 因为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 企业与这类伙伴组成技术联盟获取知识的渠道通常会较为畅通。同行企业提供的知识虽然与企业原有知识的同质程度更高, 容易吸收消化, 但出于竞争的考虑, 其往往会限制知识的转移。显然, 企业的学习能力不同, 在纵向技术联盟和横向技术联盟两种不同模式下获取知识的效率必然不同, 组建联盟的收益也将存在差异。正因为如此, 学习能力会影响到企业对技术联盟伙伴 (同行企业还是上下游厂商) 的选择。
3 学习能力影响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实证分析
3.1 样本收集
在数据选择上, 我们选用国外大型企业数据, 因为国外企业历史数据较为全面, 且更易得到。分析中数据主要来自European Commission和Institute for Prospective Technological Studies (IPTS) 的网站。该网站每年对欧洲乃至全球研发投入水平最高的500个企业的研发情况进行调研并发表相关报告, 提供具体到企业的微观数据。
由于要确定学习能力对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 我们需选取能够衡量学习能力和技术联盟信息的数据。在分析中全面列出所有企业的技术联盟情况很困难, 因此我们拟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数据。IT业、电子电气业、汽车业、化学业和生物制药业等行业作为当代高技术产业是经济生活领域发展最活跃的行业, 在这些行业企业技术联盟很普遍, 相关技术联盟信息也较多。因此, 我们从因特网上搜集这几个行业的企业技术联盟信息。
由于学习能力与企业R&D投入和研发人员情况直接相关, 我们选用企业R&D投入、净销售额、员工人数等相关数据计算企业R&D与净销售额比值及R&D与员工人数比值两个指标, 来分别衡量企业技术引进能力和企业技术鉴别及利用开发能力, 相关数据见表1。
注1) :数据整理自http://eu-iriscoreboard.jrc.es/index.htm. 2) :R&D投入和销售额以当年欧元计算.
3.2 实证过程及结果
我们参考孙兆刚等 (2005) 的研究[13], 对参与技术联盟的企业的学习能力进行简单测度, 表2列出了学习能力的测度指标, 对每个指标赋予不同权重, 并根据取值所在的区间赋予1—5之间不同的值, 具体计算公式为:
LCi=0.4F1+0.6F2 1≤LCi≤5 (17)
该值越接近5, 学习能力越高;越接近1, 学习能力越低。按照公式 (17) 简单测度得到各样本企业的学习能力水平, 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看出, 学习能力越高, 企业越倾向选择与上下游企业结盟。为验证这一结论, 我们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将企业学习能力与其选择上下游企业的决策作相关分析, 结果见图1。分析选用现有研究普遍采用的简单相关系数, 即泊松相关系数。简单直观地度量了两个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其取值范围为[-1, 1];如果, 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若, 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从分析结果可看出, 相关系数为0.633 (>0) , 企业学习能力与其联盟伙伴选择决策显著正相关 (置信度为95%) 。这说明学习能力越高, 企业越倾向选择与上下游企业结盟。
4 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 企业对技术联盟伙伴的选择与学习能力有关, 当企业学习能力较低时会选择与同行企业结盟, 而当学习能力较高时则倾向选择与上下游企业结盟。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 可能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 企业学习能力较强时, 更容易吸收和掌握来自其它行业的异质技术信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产业融合和产业关联程度加剧, 很多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企业进行根本性的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多元化的技术支持, 与上下游企业结盟提供的异质信息有利于企业应对产品的多技术化挑战, 获得新的创新机遇, 实现技术竞争力的多元化[14], 学习能力强的企业自然会利用自身的优势选择与上下游企业结盟。
第二, 技术联盟是以技术知识流动为核心的合作组织, 企业要想学到联盟伙伴的技术知识必须要降低对自身技术溢出的限制程度。学习能力强的企业一般都是行业当中研发方面的领先者, 如果与同行企业组建技术联盟, 容易泄露自身的核心技术, 在后续的竞争中削弱自己的竞争优势, 而与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上下游企业组建纵向技术联盟则可以避免这一点。因此, 出于保护自有核心技术的目的, 学习能力强的企业也会更愿意选择与上下游企业结盟。
由于数据的限制, 本文没有考察学习能力对我国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不过直观来看, 我国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多为同行企业结盟的横向模式, 上下游企业结盟的现象很少, 这与我国企业的学习能力普遍偏低是相一致的, 也与本文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 在研究学习能力对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时, 本文未能进一步分析联盟各方学习能力不同时, 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决策有何变化。这是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联盟 篇8
1、学习型联盟及其特点
实际上,战略联盟是介于一般市场交易关系和企业一体化之间的中间组织。Terce(1992)把战略联盟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承诺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汇集它们的资源和协调它们的行动。构成战略联盟的三个基本要件:首先,联盟会涉及两个或更多个独立的企业;其次,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双方企业的特定战略目标,并共享联盟所带来的利益;第三,联盟可以多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存在。
学习型联盟又称知识联盟。知识联盟的出现是伴随着知识经济而产生的。企业间之所以建立联盟相互学习是由于知识存在特殊性,使得市场较多地存在失灵现象。原因之一,知识的开发生产需要消耗资源,而知识的使用往往不具备排他性。这使得企业趋向于使知识潜藏于组织内部,不愿向外传播;原因之二,知识产品的交换成本极高。因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使知识难以用市场价格机制进行交易。这种情况下,通过知识联盟,使知识的交流在一种半内部化状态下完成,可以克服知识产品市场失灵问题,解决企业无法高效的获得自身所稀缺的知识资源的状况。这类为了转移和学习知识的联盟称之为学习型联盟。学习型联盟的真正目的是在进行战略联盟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习而获得合作方的核心能力或优势能力,弥补自身的能力差距,成为市场中的领导者。
学习型联盟与产品联盟相比较,具有几个显著特征:第一、以学习和创造知识为中心而并非以产品价值创造为中心。联盟使企业在广泛的领域交换知识,既相互获取自身稀缺的知识,也创造出新的知识。学习型联盟有助于战略上创造新的核心能力,而在产品联盟中则局限于产品价值的创造,是一种防御性的联盟战略。第二、联盟伙伴之间的关系密切。企业之间要学习、创造和加强专业能力,则企业员工间必须一起紧密的工作。只有消除彼此隔膜,才能掌握隐藏在企业内部的知识。第三、知识联盟是竞争性合作的,而产品联盟是风险互补的。
2、组织学习方式与学习型联盟类型
组织学习理论认为,联盟为伙伴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不同的伙伴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意图和学习能力,从而影响到其学习的绩效,进而影响到其在联盟中的地位。其实,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于不同企业经营领域,不同学习联盟类型也与不同的学习方式相关。结合伯厄勒对组织学习方式的研究,我们把组织学习的方式与学习型战略联盟的类型进行匹配,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不同的类型。(见表1-1)。
联合生产型。两家或更多家公司为最终产品制造作出贡献。如果每个参与公司在加工中掌握一定产品的零部件,或掌握成本最小化或具有差别性(例如质量领先者)的工艺,它们会在生产优质的最终产品中进行互补。例如:通用汽车公司与富士重工共同制造汽车。通用汽车公司将从富士的四轮驱动和连续可变传送技术优势中受益,而富士将从通用汽车替代型电厂和其他环境保护方面受益。生产分工是一种减少制造成本、保持竞争力的途径。学习型战略联盟,并非一种简单的产品联盟,而是联盟中边干边学,相互学习内部生产管理活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联合营销型。两家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或在多个国家经营的两家跨国企业达成一项市场营销协议,这样,双方彼此帮助,一家公司帮助营销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情况下,合作伙伴享有进入一国市场而不用直接投资的优越性,因为低销售量可能不值得采取直接的市场进入策略。这种联盟采用一种科学学习的方式,从初始的产品设计、调研吸收新科技知识,到产品的实用阶段,通过亲身尝试产品的使用进行设计与使用的改革,科学学习的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联合研发型。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或新技术。企业通过分担巨额资本的成本花费,将资源汇聚在一起,或者结合人力与技术的资源能力进行创新。在当前复杂的技术生产系统与交叉的产业中,没有几个公司能拥有全部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竞争力,这就要求公司间开展协作。这种形式采用搜索/模仿学习的方式,在最能启发与加强企业现有能力的区域搜索,形成核心能力。吸收外部知识,模仿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知识。
当然,无论哪种联盟都需要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但不同经营环节有不同侧重点。一个组织的吸收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是一个组织认识到新的外在的知识的价值、消化并将其运用到商业终点的能力。具有更强学习能力的公司处于更好地向其合作者学习的位置。
3、学习型战略联盟的知识的创新与外溢
按照Nonaka&Takeuchi(1995)的划分,知识在主体间分四个层次:即个体、团体、组织与组织间。罗纳卡将组织知识分为显性知识(数据、说明书、手册等易于存储、传播的知识)与隐性知识(认知与经验等难于表达与传播的知识)。根据知识创新活动的特点,罗纳卡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螺旋”(SECI)模型,SECI分别指知识转换的四种模式。A.社会化(模糊知识到模糊知识):与专家一起工作通过“传帮带”来解决知识的传递问题。传统的工厂学徒制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个过程难以管理,关键是营造信任、协作的氛围。B.外在化(模糊知识到明晰知识):具有丰富隐性知识的组织成员通过各种手段,如编写操作技巧手册等实现隐性知识的明晰化。C.组合化(明晰知识到明晰知识):将孤立的明晰知识组合成明晰知识系统,在筛选、分类、组合的过程中也将创造一部分新的知识。D.内在化(明晰知识到模糊知识):个人吸收明晰知识,并使其转化为个人模糊知识的过程,与边学边干紧密联系。内化过程使得组织的模糊知识进一步扩散。SECI过程形成的知识资产分别是:A.经验性知识资产,包括个人技能、作业经验,附加关怀、爱心、热情等情感资产;B.概念性知识资产,产品概念、技能表述、设计,附加组织的作业流程成熟度;C.系统性知识资产,系统的文件、说明书、数据库、专利、许可证;D.常规性知识资产,融化在组织实践中的组织常规与运作技能,附加组织文化。学习型战略联盟可以通过联盟双方的相互学习,在知识主体间的四个层次上和以四种模式进行知识创新,进而分享伙伴已有的知识和合作产生的新知识。
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大量研究表明,企业在学习联盟伙伴知识的同时,也面临着被伙伴所学习的风险。而企业中的许多知识,特别是涉及企业核心能力的知识,往往是不希望被其他企业学习的。因此,联盟企业往往希望能够在联盟关系中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自身的损失,这就是战略联盟中的“学习竞赛”现象。“学习竞赛”往往使联盟组织的运作过程陷入困境,是导致联盟失败的重要原因。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拥有强烈学习动机并且创造出有效学习环境的企业往往成为“学习竞赛”的赢家。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建立关系资本来解决“学习竞赛”的难题。关系资本即指联盟伙伴之间通过密切合作而产生的相互信赖、尊重和友谊等关系。他们认为,关系资本可以帮助公司在联盟中成功地平衡吸取新技能与保护核心资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关系资本通过联盟伙伴之间一对一地接触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关系资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某一方通过恶意投机行为来单方面吸收或窃取合作伙伴的核心技术或诀窍的可能性。乔治.西美尔指出:“没有普遍的信任(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将会是一盘散沙”。相互信任是一个双向的概念。相互信任能较事先预测、依靠权威或进行谈判等手段可更快、更经济地减少联盟内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并能因此改善联盟的绩效。当然选择合理的治理结构加以防范意识是必须的,如通过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的合资企业,在同一企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而为我方企业提供更多技术学习机会,或在合作协议中对外方企业的技术转让明确加以界定。
摘要:战略联盟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组织形式。由于知识的特殊性,使知识交易存在市场失灵现象,企业为了转移和学习知识建立学习型联盟。不同学习联盟类型与不同的学习方式相关,我们区分了三种学习方式,探讨了与之相适应三种学习型战略联盟类型。并进一步指出学习型战略联盟的知识创新和学习竞赛导致的知识的外溢问题。
关键词:学习,战略联盟,知识创新,知识外溢
参考文献
[1]D.J.Terece,Foreign,investment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Silicon Valley,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2,34(2):88-107.
学习联盟 篇9
学习型组织是指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 具有浓郁学习氛围, 充分发挥组织成员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 结构简明、运转高效、符合人性的, 能持续发展的新型组织[2]。自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一书出版发行以来[3], 学习型组织建设就迅速风靡全球。我国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与效率低下, 虽然有机制体制上的原因, 但产业化主体间没有形成协同效应, 主体间知识、价值流通不畅, 没有互相总结和学习经验与知识, 没有形成优势互补, 却是其根源所在。随着产业化联盟的兴起, 产业化联盟如何组织管理才能避免流于形式, 产业化联盟如何实现参与主体间的协同效应, 就成为主导未来产业化联盟发展方向的难题。学习型组织为产业化联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组织思路, 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辅助产业化联盟组织的运行, 将有助于产业化联盟参与主体间相互知识学习与知识转移, 从而提高知识积累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提升产业化效率与进程, 提高产业化能力与水平。因此, 研究产业化联盟中的学习型组织构建, 提供相应的构建策略, 在促进产业化联盟发展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应用价值。
1 产业化联盟中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1.1 可行性分析
1.1.1 产业化联盟与学习型组织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和管理重点
产业化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以实现效益为目标, 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 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4]。产业化是技术创新 (研发新成果) 、工艺创新 (产生新工艺) 、产品创新 (设计新产品) 、营销创新 (开发新市场) 、标准创新 (形成新产业) 的结合体, 依靠单个企业或机构的力量难以推动产业化的发展, 而产业化联盟则成为促进产业化的新型、有效组织模式, 这在我国农业[5]、汽车制造业[6]、IT业[7]中都得到了证明。产业化联盟需要各相关专业领域的产、学、研单位的参与, 在政府政策和产业化基地的环境支持下, 通过高效的知识学习与协调, 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优势, 促进技术成果由研发到市场的无缝对接。而正是这个联盟参与主体间的知识学习与协调过程, 成为产业化联盟可持续发展和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联盟参与主体间知识体系的对接、学习与转移, 便形成了产业化联盟中的知识学习网络, 而支撑这个网络运行与发展的组织构型, 便是学习型组织, 它是产业化联盟的本质内核。因此, 产业化联盟与学习型组织其实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 那就是通过知识学习与协调, 提升各个产业化联盟参与主体的能力与效率, 促进产业化进程。而产业化联盟与学习型组织共同的管理重点也就是知识学习, 知识学习能力的强弱与知识学习的效率效果取决于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与运行状况, 而它们又决定了产业化联盟的运行与发展状况, 知识学习机制与过程是产业化联盟和学习型组织联系与统一的纽带。
1.1.2 产业化联盟与学习型组织是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的关系
在产业化联盟中构建学习型组织, 二者之间并不会发生冲突。学习型组织强调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方式建立起组织的精神结构[8], 属于上层建筑;产业化联盟是联接不同产业化参与主体的组织模式, 是参与主体间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结合的正式或非正式契约, 它是产业化参与主体相互合作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组织形式, 是产业化联盟的组织基础。在产业化联盟基础上构建学习型组织, 不仅不会增加产业化联盟的管理难度、管理复杂性、管理成本, 反而有助于产业化联盟由形式向实质层面的提升, 真正实现产业化联盟建设的初衷与目标。学习型组织作为产业化联盟的内在本质, 是产业化联盟运行与发展所遵循的内在规律, 主导着产业化联盟的发展方向与轨迹。
1.2 必要性分析
1.2.1 学习型组织有利于产业化联盟的知识协同与凝聚力提升
学习型组织建设重视共同愿景的建立, 产业化联盟中参与主体间最需要建立起来的就是共同愿景, 只有所有参与主体都能达成一致意见, 为一个共同的方向与目标努力, 才能实现协同效应, 提升产业化效率。学习型组织还强调团队学习, 提倡不断学习, 包括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和全过程学习等形式, 而正是这种学习的意愿、精神和能力, 才能保证产业化联盟各参与主体间能够突破知识势差, 实现知识的学习与吸收, 然后在此基础上解决产业化联盟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学习型组织重视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建立, 自我超越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娴熟, 是参与主体学习如何扩展能力, 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并且塑造出一种组织环境, 鼓励所有的联盟参与主体自我发展, 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愿景[9], 而心智模式的建立则意味着不仅参与主体具有心智, 产业化联盟也有心智, 而且该心智能够统一起不同参与主体的心智, 从而使得整个产业化联盟参与主体间能够互相认知与了解, 增强产业化联盟的知识协同能力和文化凝聚力。
1.2.2 知识学习能力是产业化联盟的基本能力, 产业化联盟离不开学习型组织的辅助
产业化联盟组建的初始目标就是将产业化链条上的产、学、研、金、中、官等不同的机构与组织联合起来, 通过相互间的知识共享与知识转移, 实现知识、技术在参与主体间的扩散, 促进知识互补、协同以及激发知识创新, 最大化知识与技术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 产业化联盟的本质其实是一个知识转移网络, 知识转移能力是产业化联盟参与主体的核心能力。而知识转移能力取决于知识转移双方的共同意愿与能力, 对于接受知识转移方而言, 知识学习与吸收能力就成为知识转移能力的基础, 只有接受知识转移方具备学习与掌握对方知识的能力, 知识转移才能成功。因此, 通过对知识转移能力的分解, 我们可发现, 知识学习能力构成了产业化联盟的基础能力, 知识学习能力对产业化联盟绩效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学习型组织作为开发、培养与提升知识学习能力的组织模式, 自然也应成为产业化联盟组织管理的重心, 产业化联盟离不开学习型组织的辅助。
2 产业化联盟中学习型组织的结构与学习路径
2.1 产业化联盟中学习型组织的结构
2.1.1 产业化联盟的参与主体与影响因素
产业化联盟的参与主体可以分为执行主体与非执行主体两大类。执行主体是指直接参与产业化过程的机构或组织, 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执行主体;非执行主体是指对产业化过程、效率、成功率有重要影响的机构或组织, 如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另外, 除了参与主体会影响产业化联盟绩效以外, 其他环境因素 (内环境与外环境) 也会对产业化联盟的发展产生影响, 如产业政策、技术选择、经济发展、产业基地建设等。而企业作为产业化联盟的核心主体, 又可按其重要性和地位分为领导者和一般参与者。领导者在产业化联盟中起技术导向、产品导向、市场导向、文化导向、价值分配、心智协同等作用, 是产业化联盟发挥作用的基础与前提;一般参与者在产业化联盟中起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等直接产业化实施的作用, 领导者和一般参与者共同推动产业化的进程与发展。由此, 产业化联盟是在联盟领导者带领下, 以政府政策支持和社会经济环境支持为基础, 围绕产业化基地建设和产业化推进活动开展, 而团结起与成果产业化有关的执行主体和非执行主体, 共同促进知识成果向产业化经营转变的组织模式。
2.1.2 学习型组织的结构
根据产业化联盟的定义, 可以对产业化联盟中的学习型组织结构做如下分析:①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的心智模式主要取决于产业化联盟领导者的心智, 产业化联盟领导者的心智模式是拥有丰富产业化组织经验和强势的技术与经济实力的领导者在多年的产业化组织管理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认知结构, 它决定了产业化联盟的愿景制定和组织决策;②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的组织惯例根植于具有规则化与持续化特征的产业化联盟体系的形式化组织模式, 是在长期的情景互动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组织惯例是所有执行主体与非执行主体知识协同与利益平衡的产物;③产业化联盟参与主体的自我超越来源于产业化联盟的共同愿景, 而取决于产业化联盟的知识学习环境, 在一个优越的知识学习环境中, 参与主体之间就能够快速的学习知识, 满足其知识需求, 而在这种知识需求满足和知识饱和基础上激发出的知识创新, 往往就是参与主体超越自我的有效途径;④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共同愿景的建立, 取决于联盟参与主体的素质与知识转移技能, 以及科学有效的知识学习激励机制, 只有在良好的产业化联盟队伍中通过有效的学习机制引导, 才能统一起各参与主体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 才能激发参与主体对共同愿景承诺的奉献精神;⑤产业化联盟中的团队学习, 就是要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能力和提高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良好的团队学习与团队互动, 不仅需要建立起一个能够促使多方交流的共同对话平台, 更重要的是要让各参与主体克服有碍学习的自我防卫心理, 真正实现核心知识与技术的交流与共享;⑥产业化联盟系统思考的能力也取决于领导者, 领导者不仅要在联盟结构、各参与主体定位与功能设计、联盟结构布局等方面做整体协调与监督, 更重要的是要能明晰联盟中每一个参与主体的发展动态, 并根据发展动态来动态的调整产业化联盟组织构型, 实现产业化联盟知识与价值的动态平衡, 促进产业化联盟参与主体间的知识协同。因此, 产业化联盟中的学习型组织是在产业化共同目标与愿景下, 以系统思考的方式产生联盟共同心智, 以组织惯例维持团队学习, 进而以团队学习实现各参与主体的自我超越的知识学习组织模式。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结构包括心智模式、组织惯例、自我超越、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六大要素。
2.2 产业化联盟中学习型组织的学习路径
根据产业化联盟中领导者的数量多寡可以将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分为单一领导模式、多领导模式和无领导模式等几个基本类型。而由于领导者是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知识的主要来源与知识学习的主要组织者和促进者, 因此, 不同领导者数量的学习型组织类型将拥有不同的知识学习路径。
2.2.1 单一领导模式———知识发散型学习路径
当一个产业化联盟中只有一个领导者时, 此时该领导者必然是在该产业、该技术领域拥有着强大技术实力、经济规模和行业地位的企业, 而且该领导者必然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标准创新等方方面面都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和联盟管理能力, 因此, 联盟领导者与一般联盟参与者之间就形成了较大的知识势差, 也正是由于该知识势差的存在而奠定了其领导者地位, 其领导者职能才能被其他参与者所认同。此时, 产业化联盟就演变为以领导者为中心, 其他一般参与主体围绕其知识体系而展开的知识共同体, 在知识共同体上, 领导者对其他一般参与者都保持着一个知识势差, 其他参与主体的主要知识学习对象就是联盟领导者, 而一般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知识学习由于其知识势差相对较小而不能产生较大知识学习效果而显得不是太有必要。在领导者与其他参与者知识势差的引导下, 知识学习的路径就成为以领导者为中心而向四周发散的路径, 发散路径的幅度、广度、深度就决定了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学习绩效。在知识发散型学习路径中, 对领导者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要求较高, 领导者的知识转移能力和参与者的知识学习能力为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的工作重心。由于单一领导模式下领导者经常处于知识输出地位, 而参与者经常处于知识输入地位, 二者的知识势差具有缩小的趋势, 当知识势差缩小到不足以支撑领导者的绝对领导地位时, 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就有解体的危险, 因此, 单一领导模式下产业化联盟的学习型组织具有不稳定性。
2.2.2 多领导模式———知识对流型学习路径
如果一个产业化联盟具有多个领导者, 此时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就更有复杂性。首先, 要让多个领导者遵循共同愿景, 就需要领导者之间能够有一个较好的利益平衡, 只有在利益平衡基础上实现的知识合作才能是持续和稳定的;其次, 多个领导者之间都具有领导地位, 都充当着领导者角色, 那从产业化联盟总体协调的视角而言, 就需要考虑各个领导者分别领导哪些一般参与者才能发挥最大知识协同效应, 是多头领导还是单一领导等, 都需要作出优化决策。从知识学习路径而言, 由于产业化联盟中多个领导者的存在, 这多个领导者相对于其他一般参与者都是知识、技术、价值的重心所在, 它们相对于其他一般参与者拥有更强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学习能力, 因此, 它们之间相互转移和学习的知识数量与规模往往在整个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的知识转移与学习总量中占有相当比例, 它们构成了知识学习的主体。又因为产业化联盟是多个领导者, 这就意味着这多个领导者一定是在各自的领域上拥有自身的优势与特色, 因为如果有两个领导者的优势领域是相同的, 那产业化联盟就没有必要有两个完全相同功能与定位的领导者。正因为领导者之间的异质性, 更是促进了相互之间知识学习的强度与知识联系的紧密性, 此时, 虽然多个领导者之间不一定有较大知识势差, 但也能互通有无, 知识优势互补, 领导者之间也能互相学习知识, 而且这些知识学习路径成为学习型组织的主流知识转移与学习路径。此时, 由于领导者之间的知识是双向流动的, 因此, 多领导模式产业化联盟的知识学习路径就表现为知识对流型学习路径。由于对流型知识学习路径的存在, 领导者之间能够通过相互知识学习以及激发知识创新来补充和发展知识库, 因此, 领导者能够相互促进知识势差的同步提升, 这样, 领导者和一般参与者之间的知识势差是永远存在的, 领导者之间的知识势差是动态平衡的, 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也就相对具有稳定性。
2.2.3 无领导模式———随机网络型学习路径
在无领导模式中, 产业化联盟中尚未形成相对一般参与主体具有知识、技术、经济等绝对领先优势的领导者, 此时, 产业化联盟处于不成熟状态, 产业化联盟的构成可能是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等公共部门与机构牵头组成的, 而不是基于产业化目的自发形成的。因此, 无领导模式的产业化联盟具有更多的形式化和政治化特征, 而其促进产业化效果提升的作用是值得商榷的。在无领导模式的产业化联盟中, 不同的参与主体由于是限于行政压力或为了享受政策扶持而组成一个行政式团体, 很难做到有共同的愿景和形成联盟心智, 团队学习也不可能在大范围内展开, 而只能是通过另外的一些非正式组织模式在小范围内以随机的形式出现。因此, 无领导模式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遵循的是一种断续的随机网络型学习路径, 由此而形成的知识学习网络是一个疏松的无标度网络, 网络分维较小。在无领导模式的产业化联盟中, 很难去构建学习型组织, 如果不是由参与主体自发形成的学习型组织, 而是在政府等机构牵头下形成的, 就已经只存在学习型组织的形式而脱离了学习型组织的本质, 学习型组织的功能与目标就无法实现。无领导模式的产业化联盟中无所谓学习型组织, 但这种产业化联盟却也有一定作用, 因为它为不同的参与主体搭建了一个平台或桥梁, 提高了参与主体互相进行知识共享与学习的几率, 当随机学习网络的网络密度逐渐提高, 范围不断加大时, 就可能从随即学习过程中诞生得到大多数参与主体认可的领导者, 从而自发形成学习型组织。因此, 无领导模式产业化联盟的学习型组织具有不成熟性, 仅是成熟学习型组织的雏形。
3 产业化联盟中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学习机制建立
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学习机制, 包括瞄准市场目标的导向机制、促进联盟发展的动力机制、连接功能主体的传导机制、发挥协同效应的协调机制和提供有利环境的保障机制, 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学习机制有利于学习型组织功能的发挥和产业化联盟绩效的提升。
3.1 导向机制
产业化联盟进行学习型组织构建和知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产业化发展, 而产业化的目标是满足市场需求。因此, 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学习就应该是以促进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开发与商品化、产业化为目标, 学习的重点是与产品设计、生产、营销、推广相关的知识, 知识学习应围绕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技术发展而开展。学习型组织中的领导者在导向机制上起重要作用, 它的认知、决策和引导将关系到其他一般参与主体的知识学习重心。另外, 市场情报知识的跟踪以及技术知识在学习型组织中的扩散也很重要, 只有在了解与掌握市场与技术发展动态的情况下, 产业化联盟中的参与主体才能有更清晰的知识学习方向和更高效的知识学习效率。
3.2 动力机制
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知识学习的动力机制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 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促使具有知识、技术优势的参与主体愿意共享和转移知识;其二, 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促使具有知识、技术弱势的参与主体愿意学习和吸收知识。对于产业化联盟知识学习而言, 最重要的是要将知识学习与价值流转相联系, 没有价值驱动就没有知识学习的动力。对于知识贡献者而言, 动力机制需要保障其能在知识贡献中获得与贡献知识的效用等价的回报, 这种回报可能是经济利益报偿, 可能是联盟中地位提升和获得尊敬与认可, 也可能是对其他参与主体为其贡献知识的交易补偿。对于知识学习者而言, 动力机制需要保障其学到的知识能够促进其产业化绩效提升, 能够为其带来有用的知识增长或经济效益, 另外, 就是要保障其用在知识搜索、知识沟通、知识对接、知识学习、知识吸收上的成本要低于其从知识学习上获得的收益, 只有预期收益大于投入成本时, 知识学习活动才会展开。而要同时做到解决知识贡献者和知识学习者的动力问题, 动力机制的构建就缺少不了知识内部交易市场的平台辅助, 在知识内部交易市场平台上, 知识贡献者能够从知识共享和转移中获利, 知识学习者也能在权衡知识学习收益和知识学习成本的基础上总是获得最快捷、最便宜的知识供给。
3.3 传导机制
传导机制是产业化联盟知识学习路径在机制上的反映, 是各参与主体选择、评价与优化知识学习路径的基础。产业化联盟中存在着不同的参与主体, 这些参与主体又存在着不同的知识优势, 相互比较就形成知识势差。根据参与主体的知识优势, 不同的参与主体在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中就能够形成不同的定位和功能匹配, 如拥有强势知识优势的参与主体往往能成为领导者和知识供应者, 而拥有弱势知识优势的参与主体则只能定位为知识学习者, 知识供应者和知识学习者共同构成了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中的知识群落, 而知识流转和知识学习路径就形成了群落中种群之间的生物链关系。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要持续、稳定发展, 就必须依靠种群的多样性来形成较为稳固的生物链, 也就是在学习型组织中形成较为持续稳固的知识学习路径, 而该知识学习路径的基础是科学的知识定位和高效的知识传导机制。
3.4 协调机制
协调机制主要应强调的是学习型组织文化、知识学习平台、参与主体间关系、组织惯例等对知识学习的影响, 这些因素能够促使学习型组织社会网络的强关系或弱关系的形成, 从而保持学习型组织的协调和动态平衡。组织文化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构件, 是学习型组织共同愿景和心智模式形成的有利促进因素, 是产业化联盟参与主体间凝聚力产生的基础, 如果能形成学习型文化氛围, 将有效提高知识学习的频率和深度, 从而大大提高团队学习水平。知识学习平台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施等为分布式的产业化联盟参与主体提供知识搜索、协调、学习和转移的平台工具, 是将产业化联盟参与主体的知识体系联系在一起的媒介, 对于提高知识学习效率和降低知识学习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参与主体间关系是指产业化联盟参与主体间的非正式组织关系, 非正式组织由于其弱关系, 有时能比正式组织提供的强关系能起到更持久、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分享与知识学习。组织惯例是长期的知识共享与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境规则, 参与者主体间大多数的知识转移和知识学习活动都是在组织惯例下展开, 而且由于这种知识学习活动更具有日常性、一般性特征, 往往能对参与主体的知识系统结构起到意想不到的优化效果。
3.5 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要在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中突出政府政策、产业环境、金融支持、基地建设等产业化相关因素对产业化联盟知识转移网络机能的影响, 明晰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产业化联盟支撑体系对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 保障机制对学习型组织知识学习起到的只是间接辅助作用, 而不直接对知识学习过程与路径产生影响。政府政策与金融支持能对产业化联盟起到促进和支持作用, 而产业化联盟的发展必然带动学习型组织的健全与发展, 也就能促进知识学习活动频率和深度、广度的提高。产业环境是产业化联盟的外环境, 稳定的产业环境能为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造就一个优越的环境, 能使得学习型组织中的参与主体间关系更持久和稳固, 知识学习活动也就更容易展开。产业化基地是产业化联盟的内环境, 只有一个设计科学、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的产业化基地才有培育成一个高效学习型组织的潜力, 当产业化基地本身就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时, 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精神才能得到贯彻, 学习型组织的功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
4 产业化联盟中学习型组织构建策略
探索学习型组织构建思路, 提出学习型组织构建策略, 较多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的研究, 如赵建辉[10]、刘小可[11]等, 但他们提出的学习型组织构建策略基本仍是沿袭彼得·圣吉的思路, 从共同愿景、心智模式等方面提出。本文探索产业化联盟中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策略, 主要是考察从产业化联盟的特殊视角如何来构建学习型组织, 将产业化联盟的特征和学习型组织的特色相结合, 从而将学习型组织的功效在产业化联盟中得到充分发挥, 促进产业化联盟的运行与发展。
4.1 在精神上打造共同体式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共同体” (learning community) , 也叫“学习社区”, 是支撑产业化联盟参与主体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知识学习平台, 是产业化联盟中知识转移和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 强调参与主体间的心理相容、愿景相通与行动一致, 在知识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在精神上打造共同体式的学习型组织, 就是要建立起共同的愿景和联盟的统一心智, 让全体参与主体都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让参与主体能够主动解决对方的知识需求, 让参与主体明确在团队学习中提升自身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形成一个自发的、以知识为主要连接关系的集体。通过知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最重要的是能在学习型组织中营造出一种学习型文化和氛围, 为团队学习 (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和全过程学习) 提供文化基础。
4.2 在结构上构建全息网络式的学习型组织
产业化联盟的参与主体间可能存在的知识学习障碍因素, 除了学习机制、文化、平台等因素以外, 由于缺乏交互式沟通的工具而使得参与主体间知识学习与交流的频率较低, 知识学习的机会也较低, 同样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此时, 构建全息网络式的学习型组织就显得尤为必要。全息网络也就是要在产业化联盟参与主体间实现技术网络、知识网络、关系网络、价值网络、互联网络的连接与融合, 要能使得分布式的参与主体却能够随时、随地地了解网络中其他参与主体的知识动态和其他一些相关资源与信息, 要能够随时随地地实现任意两个参与主体间的知识沟通与交流。在全息网络模式下, 参与主体的信息在网络中是相对全面的, 也就能够使得各参与主体间产生更大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从而为知识学习奠定社会基础。而且, 全息网络的全流通路径也为参与主体间的知识流转提供了更多路径, 使得参与主体间的知识学习与知识转移能够更为通畅和高效, 提高知识学习效率。
4.3 在过程上搭建一体化式的学习型组织
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实体组织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在过程上搭建一体化式的学习型组织, 就是要通过惯例的作用, 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开展广泛和深入合作的一些非正式合作小团体打造成一个个的一体化组织, 让他们抛弃组织行政管理边界的束缚, 而形成一个更大范围、更强能力的无边界组织。在一体化过程中, 参与主体之间的知识学习路径与过程将逐渐被固定化、制度化, 而成为组织文化、机制和惯例的一部分, 从而为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学习提供更为稳定的关系和更为长久的协作。因此, 搭建一体化学习型组织, 其实就是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学习过程积累、沉淀并制度化和惯例化的过程, 是学习型组织由稚嫩走向成熟的标志。
4.4 在机制上成立内部市场式的学习型组织
市场永远是解决利益协调与平衡问题的最佳方式。将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建立成内部市场形式, 就能保证知识供应方和知识需求方都能在知识学习与转移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回报, 知识学习的动力机制才能发挥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的作用, 学习型组织的功效才能持久而稳定。在机制上成立内部市场式的学习型组织, 需要建立起对知识价值的评估机制、对参与主体的信用评估机制、双方交易的价格协商与确定机制、交易模式等, 这些机制的建立健全需要产业化联盟领导者发挥主要功效, 也需要所有参与主体的共同遵守与支持。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与协调下, 产业化联盟中的知识必然会顺着知识供需路径和知识势差在参与主体间流转, 从而达到促进知识学习的目的。
5 结语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 对产业化联盟的发展与绩效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产业化联盟中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联盟领导者和全体参与主体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从文化、机制、结构、流程等各层面建设起一个有利于知识学习的环境与平台, 为参与主体间的知识转移与学习提供精神支持、物质激励和知识源泉。一旦学习型组织创建成功并发挥功效, 产业化联盟将在知识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上迈向一个新台阶, 产业化联盟的知识积累、获取与创造的水平将大大增强, 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与瓶颈解决能力也大大提升, 产业化的效率、能力和成功率也会更有保障。学习型组织必将成为未来产业化联盟发展的主要组织思想与模式, 在产业化联盟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
摘要:产业化联盟中构建学习型组织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学习包括知识发散型、知识对流型和随机网络型等路径, 其知识学习机制包括导向机制、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 进而以此提出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产业化联盟,学习型组织,构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的通知[EB/OL]. (2008-12-18) .www.gov.cn.
[2]程鹏.“学习型组织”的标准、内涵及其具体要求[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4) :118-119.
[3]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 译.上海:上海三联店, 1994.
[4]王玉民, 刘海波, 马维野, 等.专利可产业化辩识的蝉变模型[J].中国软科学, 2011 (7) :145-192.
[5]韩柱.草原畜牧业产业化联盟的特点及其经验启示——以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羊肉产业为例[J].产业经济, 2011 (7) :66-68.
[6]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编辑部.中国成立汽车电子基础软件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联盟[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1 (5) :58.
[7]陈琼.龙芯产业化联盟在京成立, 自主IT产业链雏形初现[J].互联网周刊, 2002 (12) :12.
[8]吕江洪, 曹宝凤, 曹家和.学习型组织整合理论模型研究[J].商业时代, 2011 (2) :73-74.
[9]王淼, 苏勇, 邓颖懋.学习型组织建构的知识基础论阐释[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1) :134-137.
[10]赵建辉, 郭晓君.学习型组织的意蕴与建构[J].管理世界, 2005 (11) :156-157.
学习联盟 篇10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培训对象为我县各乡镇卫生院辖区所有在职护理人员共103人。截止2009年12月31日, 我县13家乡镇卫生院辖区在岗护理人员有103人, 全为女性;中专61人 (59.2%) , 大专38人 (36.9%) , 本科4人 (3.9) ;无任何职称的8人 (7.8%) , 护士52人 (48.1%) , 护师23人 (22.3%) , 主管护师20人 (19.4%) 。
1.2 方法
1.2.1 建立联盟合作学习小组
卫生行政部门牵头, 依托护理质控中心管理载体, 依据相邻地域将各乡镇卫生院分别与四家县级医院签订结对帮扶合作协议, 建立4个合作学习联盟团队, 各联盟团队的县级医院护理部主任为队长, 以13个乡镇卫生院为单位分别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由小组成员推选一名组长具体负责本组培训学习工作, 学习组长要求有较好专业基础和组织管理能力, 能督促本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建立起联盟式的合作学习三级网络。
1.2.2 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乡镇卫生院护理岗位在职培训需求并结合岗位特点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确定年度培训内容。主要培训教材为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 (第3版) 、新编护理学基础 (姜安丽主编)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浙江省卫生厅55项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社区健康教育手册、护理核心制度规范等, 培训对象人手一册。另添设护士礼仪、人文关怀、执业行为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1.2.3 培训管理方式
县护理质控中心精选各县级医院护士长、护理骨干成立指导和考核小组, 建立护理质控评价标准, 负责操作示教、下乡指导、质量检查和考核。统一制定学习安排表, 将每季度学习内容安排表和学习目标下达至各联盟团队。由各联盟团队队长组织集训, 每月对口指导1~2次。倡导小组自主学习为主, 结盟合作单位根据盟块自主选择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
1.2.4 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
每年组织护理技能比赛1~2次, 每月盟内乡镇医院交叉护理质控检查1次, 每季各联盟团队之间交叉护理质控检查1次, 每半年主管部门组织护理质量检查1次。以各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 并将此计分作为各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以各团队总成绩作为对各县级医院护理质量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2]。
1.2.5 评价方法
实施联盟式合作学习后, 从护理各项质控检查结果、病人满意度测评和健康教育覆盖率、护理执业考试和职称晋升考试合格率、培训对象对培训方式满意率等方面与实施联盟式合作学习培训前进行比较。
1.2.6 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质控检查结果比较
从护士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术操作、“三基”考试3个方面在采取联盟式合作学习的培训管理模式后明显高于采用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病人满意度测评和健康教育覆盖率比较
通过问卷对各辖区病人关于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和健康教育覆盖率调查, 显示在采取联盟式合作学习的培训管理模式后均高于采用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和表3。
2.3 护士执业证书和职称晋升考试合格率比较
护理技能比武成绩和职称晋升考试合格率比较, 实施联盟式合作学习的培训管理模式后合格率提高, 但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4。
2.5 培训对象对培训方式满意率
通过问卷调查, 培训对象对培训方式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5。
3 讨论
3.1 联盟式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护理质控中心载体, 达到培训人力资源共享
县级医院均为二级及以上医院, 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护理人员培养计划, 有适应临床教学、科研研究的设备, 有较为强大的医技力量作后盾, 能基本满足乡镇卫生院的培训需求。县级医院免费为联盟结对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培训指导和接收进修, 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对口乡镇医院的经费, 并为相对闭塞的乡镇医院畅通了信息、提供了便捷良好的培训基地。
3.2 联盟式合作学习可形成即合作又竞争的氛围, 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互相学习的系统学习方法, 小组内成员积极地相互依赖和有效地相互促进, 将单独学习转化为合作学习、个体竞争转变为小组竞争, 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3]。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少, 在职培训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集体的学习氛围不浓, 很难激发她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联盟团队的合作学习方法, 给各学习小组建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用系统的多形式的学习方法, 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树立集体荣誉感, 变被动为主动,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 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3 联盟式合作学习能有效提升乡镇卫生院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提高护理质量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在职培训是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4]。联盟式合作学习通过统一学习目标, 统一考核标准, 统一安排学习进度计划, 各联盟团队和小组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并以考促学, 以评促进。从护患沟通、护理基础、护理技能、护理理论、护理管理、社区健康教育等方面系统的培训和学习, 使全县乡镇医院整体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健康教育覆盖率, 病人满意度测评、培训对象对培训的满意率都优于培训前, 提高了护理质量, 从而保障医疗安全。执业证书和职称考试的合格率上有所提升, 但差异不明显, 这主要是护理人员个人对这两者的认知上在培训前后是一致的。
3.4 政策支持及组织管理、经费落实是实施联盟式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5]
联盟式合作学习培训管理方式的实施和推进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合作学习培训三级网络, 落实质控中心管理经费, 建立考评和激励机制是保证乡镇卫生院护士在岗培训成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雅娜, 罗羽, 刘秀娜, 等.我国社区护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12) :25-29.
[2]陈运香, 赵嘉.以团队为基础的考核改革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0, 24 (6B) :1582-1583.
[3]郭明贤, 李烦繁, 崔艳, 等.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7) :643-644.
[4]高华, 郑润菊, 孙建玲.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方法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8) :73-74.
联盟会员动态报道 篇11
2014年07月09日下午,易道教育总部运营管理部部长韩敬培老师代表易道教育集团总部前往梧桐网络合肥总部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至此,彼此正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梧桐网络的微富通平台将为易道教育日后微营销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
合肥梧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移动互联产业为主体,以研发、运营、培训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目前在合肥、济南、南京、上海等设有分公司。之所以能,是相信能!自信不是盲目的,易道教育对于前路的光明拥有绝对的自信正是来源于懂得寻找最有力的合作伙伴,懂得主动出击。取经、经营、变通……在当下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微营销已展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想要成功的高明,不可忽略且要善于利用。
易道教育很高兴能与梧桐网络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祝愿今后合作顺利合作愉快,成为高明的双赢者!
阿根廷首都就“咖啡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写下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如果把这位欧洲作家的名言放到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那也是再合适不过了。咖啡馆遍布着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街角,无论是新开的星巴克连锁店,还是传统的百年老店,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市民都来者不拒、欣然前往,而且一坐就是大半天。泡咖啡馆,在布市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潮流。于是,布市政府在25日决定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要让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咖啡文化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
市政府的文化官员埃尔南·隆巴迪向媒体表示,他们已经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明年将会把有关申遗的详细材料递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终结果预计2014年底将会揭晓。隆巴迪补充道,布市的咖啡传统与沙龙、文化、文学、音乐这些要素密不可分。当地居民在社会文化和政治取向上的差异,滋生出不同风格、不同口味的咖啡馆。
最为有趣的是,虽然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个“咖啡之城”,人们有事没事地都爱在咖啡馆碰头,但这并不意味着阿根廷的咖啡消费量就是最高的。根据阿根廷咖啡商会的数据显示,阿根廷人喝咖啡远没有邻国巴西凶猛。阿根廷人每喝掉一公斤咖啡,巴西人就要喝掉将近两公斤。所以说,咖啡在布市所扮演的角色除了必需品以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角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联系的纽带。
巴笛小宝:童装倾力打造出真正的绿色企业
巴笛小宝童装专业的市场企划团队在分析国内童装行业现状和市场走向,结合自身的企业特点力求使企业文化更具竞争力。其企业主打“快时尚”这一推广模式。其优秀的研发设计团队在第一时间捕捉市场流行元素,紧随《爸爸去哪儿》、《喜洋洋和灰太狼》等热门节目,了解市场的消费者们的消费动态,有利于企业保持源源不断的创新力,这是美猪猪童装能够经久不衰的最主要原因。针对国内童装业自主品牌的不足,“美猪猪”推行三七比重的复合型经营,满足多层次的消费者需求。同时,因70%是自主品牌,能够形成厂商直销的模式,省去中间大量的投资额,最大的满足消费者和经销商的对商品物美价廉的要求。孩子的安全是每个家长最为关注的,且时下环保健康是当下最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美猪猪”提倡绿色环保材料,杜绝对儿童有危害的任何重金属等材料,倾力打造出真正的绿色企业。
中国的童装业在未来的发展将会不断进行产业升级,逐渐成长直至成熟。其生产集聚地规模会将扩大,商家企业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企业的层次逐渐显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美猪猪童装在面对未来新一轮的行业挑战将继续探索市场经济的童装行业走向,做到自身品牌和国际、国内市场的完美接轨。
上三品砂锅演义——欢迎垫江周女士来渝考察
8月4日重庆垫江周女士将会来渝考察上三品砂锅演义总部。在此预祝周女士和总部能顺利签约,生意兴隆!重庆盛华堂餐饮文化有限公司秉承“平凡中大成”的立业信念,以不断实现顾客最优价值为至上目标,以志搏远,持续创新,力创百年字号!
旗下“上三品”砂锅演义连锁餐厅是集砂锅菜研发、餐厅经营、调料配送、品牌连锁、文化推广为一体的专业化创新型连锁机构。“上三品”砂锅演义倾力宏扬砂锅菜“砂锅无界、营养人生”的绿色健康美食文化,将其“味真、醇厚、养生、包容”的核心品质淋漓尽致地呈现。
锅锅辣:打造本土餐饮品牌
锅锅辣麻辣香锅首度将香锅口味分解为八种,麻辣、香辣、甜辣、酸辣、酒香、酱香、干香、脆香,无论你在哪个省市,锅锅辣麻辣香锅都能赢得人心。锅锅辣麻辣香锅品牌选择用全新经营理念,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精髓,准确把握市场消费趋势,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打造本土餐饮品牌。
N多寿司:挥洒您的创业激情,成就您的财富梦想
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中国特许展·上海站——2014国际特许加盟(上海)展览会于9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N多寿司作为参展的特许品牌之一,与拥有创业梦想的创业者在展会现场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
从品牌创立到现在的6年时间里,N多寿司一路走来,不断地创造寿司的神话:2010年被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授予“推荐上榜优秀健康特色美食”;2012年被中华美食营养协会授予“中国餐饮连锁加盟著名品牌”荣誉称号等等;2014年被中国名牌产品市场保护委员会和中国品牌调查统计中心联合颁发授予N多寿司“中国驰名品牌”、“中国名优产品”等称号,同时也被中国品牌认证委员会和中国产品质量评选中心联合颁发授予“中国寿司行业十大品牌”、“中国寿司行业引领品牌”、“中国著名品牌”等荣誉称号,这些奖项都是社会对N多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帮助全国四百位多位的创业者成功创业,走上成功的道路。
目前,N多寿司遍布19个省市自治区近90个大中型城市发展了五百多家门店,20余家省市级代理商的同步发展,夯实了N多寿司全国系统化销售、服务网络。预计2016年底,有望突破千家门店大关。
nlc202309032118
仙芝楼:灵芝孢子油抗肿瘤研究专利发布会隆重举行
2014年9月20日下午,中国灵芝行业十强品牌之一的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各界媒体的共同见证下,隆重举行了主题为“仙芝楼灵芝孢子油抗肿瘤研究专利”的新闻发布会。
会上,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晓玉在致辞中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仙芝楼的发展历程与相关研发成果。
随后,仙芝楼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吴长辉向与会媒体朋友介绍了灵芝孢子油抗肿瘤专利的简要内容。据他介绍,这项专利是将破壁灵芝孢子粉提取得到灵芝孢子油,然后经过高科技提取、浓缩、分离等一系列工艺而得到抗肿瘤组合物。通过本发明得到的组合物能抑制体外及体内的肿瘤细胞生长,抑瘤率达到56.3%以上。
灵芝自古就有“常食轻身不老延年”之美誉,属中药中的上药,是肿瘤治疗和康复中应用最多的中药之一。灵芝孢子油是蕴藏在灵芝孢子内的脂质活性物质,是灵芝精华之所在,也是灵芝中抑制肿瘤的重要活性成分,但是该类化合物大约200种,目前国内外对孢子油的有效成分和药效学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按照药理学进行抗肿瘤的有效部位的活性筛选,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和本堂:携台湾鲜食便当高调进北京
和本堂执行董事张云婷介绍,“和本便当”是由红遍亚洲的台湾“便当达人”,台湾第一便当——台铁便当传奇人物李玉霞领军研发生产。李玉霞,30年专注一款便当,赢得台湾千万人信赖,人称“霞姐”,曾经创造台铁台北餐厅日供20000份便当的销售奇迹,为台铁创造了5亿年收入,台铁便当也成为台湾总统府国宴及商务接待餐最多的选择。
“宋桥”香肠具有50年历史,其严格选用4小时之内宰杀的“温体猪肉”,精心设计配方,坚持用真材和天然香料,是最受台湾大众喜爱的香肠。
张云婷介绍,和本堂于2001年在香港创建控股公司,2005年在广州开设和本堂店,为上班族、大型企业、政府机关以及大型活动提供营养配餐及商务套餐服务,是首批通过ISO2000与HACCP国际认证的餐饮企业,在广州拥有二座大型标准化中央厨房。2011年武广高铁通车,和本堂以“零投诉”的品质保证,在武广高铁上卖起台湾风味便当。历经10年,和本堂已先后成为武广高铁、广交会、南中国7-11便利店、喜士多便利店、广州国际演艺中心等重要客户的常年合作伙伴。
“和本便当自创立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张云婷表示:“从便当的卫生品质、到食品安全,再调配出符合大众口味的近千个品种便当,我们一直坚持跟着大自然吃饭,我们的理念就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餐饮服务。”
Isee灰姑娘:于第16届新加坡亚太杯比赛中荣获评委会特别大奖
Isee灰姑娘国际儿童艺术中心参加的第16届CSTD亚太杯比赛在新加坡落下帷幕,这次大赛吸引了全球将近有40多个国家的小选手参加比赛,CSTD亚太杯比赛是澳洲联邦教师舞蹈家协会主办的全球性少儿舞蹈大赛,是全球最具权威性的青少年舞蹈特色的国际赛事。Isee灰姑娘国际儿童艺术中心已经是第三次参加亚太杯盛会了,这次参赛的节目从8月29日的《雪花圆舞曲》和《芭蕾舞solo》到8月30日的《俏皮妞妞》、《梦幻仙子》、《茉莉花》、《仙女们》不仅用生动的肢体语言表达了对舞蹈的热爱,而且其中《俏皮妞妞》还获得“评委会特别大奖”,真为我们未来的小舞蹈家们感到自豪,教育无法功利,得奖不是我们的目的,舞蹈精神无国界、无好坏,每一个热爱舞蹈的孩子都是平等的,我们鼓励所有自信、享受舞蹈、愿意展现和面对竞争的孩子参加比赛,即便机构会为此付出代价。孩子与家长认可和成功,机构才有存在的意义。但是,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是Isee灰姑娘的无冕之王!
学习联盟 篇12
论坛以“以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助力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 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发展放置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及推动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以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流程为主线, 凝聚高端学术资源及一线实践智慧, 进行高层次、跨领域、跨学科、跨地域的学术引领。
在论坛上, 专家们不同的主题报告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同时, 大会分享了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实践情况、思考以及展望和期待, 其他区域代表、学校校长代表介绍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学校信息化建设实践工作的经验和已经取得的成果。两节信息技术课程和数学平板互动课程观摩示范课向与会者展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 通过现场观摩优秀课例, 与会者对信息技术为教和学带来的创新变革有了深刻的体会。
论坛上, 各学校在数字化学习方面开展了探讨与交流, 推进了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示范校联盟的实践活动, 以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为专业领域, 汇聚、创生、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实现优势互补, 共建共享, 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发展。
链接
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示范校联盟 ( 以下简称:联盟) 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二级分会, 于2015年5月正式成立。联盟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回应, 旨在传播创新教育理念、推广创新课程的实践案例, 为有想法的先行校与创新教育项目专家牵线搭桥, 总结提升实践经验, 并通过系列活动, 加强学校、区域间的沟通交流与实践分享。截至目前, 联盟已有会员校200余所。
联盟充分整合了全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实践指导型专家资源, 组建了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示范校联盟专家委员会, 根据联盟学校的需求, 切实帮助学校更新教育信息化建设观念,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使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联盟实行线上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纸媒与新媒体融合, 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报道和整体推进模式, 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正常的生态环境, 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支撑, 促进全民科技素养的提升。目前, 联盟为会员校提供了“Scratch创意设计课程”“游戏化学习”“数字科学家课程”“中科院动手做与信息千里眼课程”“融合智能移动终端的教与学”“STEM与创客教育”“三维创意设计与3D打印”和“数字校园与学校信息化”等项目供会员校选择参与。联盟面向全国, 吸引中小学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入。
联盟秘书处设在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18号 邮编: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