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护士

2025-01-26

麻醉护士(精选10篇)

麻醉护士 篇1

现在, 麻醉护士这个职业的人员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 但在像我国这样发展中国家依然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我国麻醉专科护士职责与细则中建议三甲医院临床麻醉专科护士的编制与手术台的比例为0.6~0.8∶1[1]。麻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及设备越来越先进, 传统的“麻、护、工”集于麻醉医师一人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状, 麻醉护士这一岗位应运而生。显然麻醉护士与一般护士的工作情况差别是非常大的[2], 下面就我们的一些经验进行相关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同一家医院, 选取需要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工作的患者70例, 平均分成2组。观察组, 其中所有病例治疗过程及护理有专职麻醉护士与医师配合;对照组, 未设专职麻醉护士。记录所有病例治疗及护理期间药品和消耗品的损耗情况, 以及仪器设备的管理消毒维护情况。

1.2 操作细则

在设有麻醉护士的观察组中, 麻醉护士要明确个人的工作职责, 按时按量对需要使用的药品进行管理和发放, 并做好记录。在进行麻醉之前, 要对有关的器械设备进行仔细检查, 将需要的麻醉物品准备好[3]。麻醉过程中, 麻醉护士与麻醉医师积极配合, 并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护, 手术之后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麻醉后要对损耗药品及用品进行整理核对, 对库存药品及用品进行统计报备, 以及时补充库源。

2 结果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 从一般药品损耗率、贵重药品损耗率、麻醉物品耗材率、器械消毒周期及器械检修周期五项可以看出, 药品损耗率与物品消耗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器械消毒及检修周期观察组也比对照组要短。见表1。

3 讨论

3.1 麻醉护士对药品的管理

麻醉护士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对药品的管理, 这些药品并不单指麻醉药品, 还包括其他急诊类药品, 种类繁多复杂。为了管理方便, 须有一定的管理细则。麻醉科高值耗材和毒麻贵重药品的管理[4]:麻醉科的高值耗材主要是指中心静脉导管包、镇痛泵、动静脉内测压监测套件等一次性用品。贵重药品包括全麻药品如丙泊酚、依托咪酯、万可松等[5]。手术前1 d麻醉护士需根据手术类别准备好需要用的一次性消耗品及药品, 并做好记录, 手术当天发放, 以免提前发放造成遗失错乱。

3.2 麻醉护士的重要性

随着现在麻醉科工作范畴的扩大, 麻醉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患者痛苦, 有时为了对患者的生理机能进行调控也会进行麻醉。加之现代医学发展迅速, 麻醉药品类型多、品种繁杂, 各类器械设备更新迅速, 精细度越来越高, 需要有专人来进行管理。有了麻醉护士对药品、设备的专业管理, 能大大降低治疗抢救期间意外事故的发生率[6]。并且, 麻醉护士在手术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麻醉中与医师良好配合, 能减少麻醉医师的工作负荷, 使之能专心高效地进行手术工作, 且有了充足时间对患者进行访视和病情监控, 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

因此, 麻醉护士在麻醉工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且越来越重要, 专职麻醉护士岗位的设立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戴宝珍.高级职业护士的研究现状[J].上海护理, 2011, 6 (6) :1.

[2]王静.麻醉护士——个多元化的角色[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2 (11) :9-10.

[3]李栩, 葛冬梅, 郭芳.浅谈手术室护士与医师的配合[J].中华中西医杂志, 2011, 2 (4) :102-103.

[4]胡同慧.浅谈麻醉护士在麻醉科的作用[J].黑龙江医学, 2012, 13 (2) :218-220.

[5]曾艳红, 詹玮玮, 余雪蓉.浅谈麻醉护士在麻醉科的工作范畴及重要性[J].中华护理学杂志, 2012, 9 (18) :45-46.

[6]陈思彤, 张坤全.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及在麻醉科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30) :918.

麻醉护士 篇2

一、坚持科室人员思想政治学习,提高职业道德;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二、坚持院内感染防治,对各种麻醉用具认真清洗,消毒,保存。麻醉呼吸回路、面罩、气管导管、麻醉穿刺包等一次性耗材,做到一人一用一销毁。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坚持科室人员业务学习,定期派出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邀请上级医院到我院指导业务工作,实行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并就每一例不良事件病例认真总结、分析、改进,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四、坚持择期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麻醉前评估,术后随访制度。对急危重、疑难和高龄病人进行麻醉前讨论,充分保证麻醉安全及效果;术后严格进行麻醉随访及镇疼效果随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坚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严格执行手术风险评估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七、加强病历管理,提高病例书写质量,规范化各种记录单的书写,记录单每周进行随访。

八、成立质控小组,按照医务科部署专门进行麻醉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质量,降低风险。

手术室巡回护士的麻醉护理配合 篇3

【关键词】巡回护士;麻醉;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44-02

医院各专科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组成了外科手术团队,团队的每个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协作、密切配合,保证手术安全、高效、顺利的完成。手术室巡回护士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强硬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科护理技能、敏捷的反应能力,很好地配合麻醉、配合手术。现就巡回护士的麻醉全程护理配合的工作内容、护理职责和体会做一浅述:

1 麻醉前护理配合

1.1巡回护士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术前宣教介绍麻醉的重要性,教会手术病人积极配合麻醉,解除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取得信任和合作。

1.2提前检查麻醉机、监护仪通过自检,喉镜、气管擦管、喉罩型号合适,中心吸引器、中心供氧状态正常,处于备用状态。

1.3 术晨巡回护士和麻醉医师一同核对手术病人的基本信息,核对药敏试验,术前针,化验单、呼吸、循环、肢体功能等。必须是正确的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合适的麻醉方式。核对正确无误在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风险评估表上签名确认。

1.4 协助连接检测,观察术前生命体征,给病人吸氧,嘱病人不要紧张,配合麻醉操作,开放中心吸引器,一组给麻醉专用,约束病人。

1.5和麻醉医师有效沟通,确认麻醉方式。根据医嘱按操作规程正确配置麻醉用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局麻药,推管内麻醉的合剂配置要严格无菌操作,切不可倒药。配制全麻诱导药,全麻术中维持用药要严格无菌操作,配药的浓度、剂量须精确。药名、剂量、浓度标签清晰。备好急救药品。巡回护士管理好全麻药盘,把全麻药竖立,急救药横放,以防拿错,确保安全术中麻醉用药。配制全麻药要巡回护士一人操作,和麻醉医生有声核对,保留安剖,药瓶至手术结束,以便核查。

2 麻醉中护理配合:

2.1医护三方在麻醉实施前再次核对手术病人。主动配合麻醉操作,协助摆好体位,充分暴露椎间隙行椎管内麻醉。全麻诱导给药时麻醉开始计时,巡回护士正确执行麻醉医生的口头医嘱,必须要听清楚确认医嘱,再复述医嘱后给药,并口述“××药,××毫克,进”并得到回应。推药时缓慢、匀速。给药后和麻醉医生一同观察用药反应。

2.2 配合全麻插管:协助麻醉师开放气道,压喉结、拔管芯,帮助固定管道,防止脱管。

2.3、全麻病人须保护眼睛,防角膜干燥,用两碟形胶布贴封双眼。

2.4 消化道手术,大手术要配合麻醉医生做中心静脉置管,备好液体,摆好体位,消毒铺单,给静脉盐水,穿刺成功接液体,注意用三通控制,液体边滴边对接上,拧紧,中速滴液,及时更换液体,并严格无菌操作。外周、中心通路用黄、蓝标签标注。

2.5 配合麻醉医生做动脉穿刺,外展并约束右上肢,铺无菌治疗巾,消毒铺单,无菌操作,穿刺成功,协助接导线和加压输液装置,全术程测动脉血氧,动脉压。整理用物。动、静脉做标记区分。

2.6 协助摆手术体位,确保病人安全、舒适、便于手术操作。无痛置入导尿管,放好麻醉头架,消毒铺单,清单用物,手术开始前三方暂停再次核对病人、手术部位,术式正确无误,麻醉效果满意,可以开始手术,并计时。

2.7 术中巡回护士坚守手术间,掌握手术进程,供应手术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主动做好准备处理突发情况、麻醉意外和急救工作。术中追加麻药遵医嘱,维持泵药,注意输液泵工作正常。经常检查病人肢体血运良好,防止受压。

2.8 手术中保证各路输液通畅,滴速合适,确保有效循环血容量,晶体液,胶体液比例合适。术中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安全用药,安全输血,并保留药瓶,记录护理记录单。和麻醉医师一起观察病情,确保麻醉期间病人安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 手术后麻醉护理:

3.1 手术结束前协助麻醉医师及时停药,升高室温,总结术中用药,记录出入量、出血量,观察生命体征、麻醉深度,及时醒病人。

3.2手术结束,协助擦净血迹、包扎伤口,帮病人穿好衣裤,盖被保暖 ,升高室温,能使病人麻醉苏醒快。检查各管道通畅,计量,固定牢靠。

3.3 及时抽好,推注拮抗药,急救药准备好,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3.4 协助麻醉医师拔管,病情平稳,符合拔管指征,多观察后拔管。拔除硬膜外管时动作轻柔,不可用猛力,拔管后检查其完整性。气管插管拔管吸尽痰液,观察病人。

3.5 轻抬病人到平车上,对体重大的病人用节力板搬移,避免剧烈移动病人,约束保暖,拉起护栏,确保安全。病人头部对准平车头侧,需要时便于拉起头架改善呼吸。

3.6 带齐病人物品和麻醉师一同安送病人,注意观察病人,与接班护士做好交接班交,双方确认签字。

3.6手术结束整理手术间、补充物品,提醒麻醉师收好剩余麻药,补充药柜,关闭仪器、设备,拔除电源。

4 体会:

4.1手术对病人是一种压力源,会对病人身心方面产生影响,麻药干预、手术创伤使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麻醉使手术病人术中无痛、肌松、无记忆、无不良反应,其技术专业要求高,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做好全程麻醉护理配合工作十分重要。

4.2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维护病人麻醉期间的生命安全,要求具备较的高专业素质,还要掌握麻醉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麻醉用药及并发症,预防并正确处理麻醉意外,提高手术安全性、安全、高效、顺利完成手术。

4.3巡回护士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执行护理操作制度,认真、密切配合麻醉医师。

4.4巡回护士在麻醉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核对病人,开放外周静脉和各管道;正确配药,在麻醉给药正确执行口头医嘱,核对医嘱,主动积极配合麻醉操作,置管、穿动脉;做好术中所有护理工作,注意工作的细节,和麻醉医师一起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协助处理意外情况,确保手术安全。手术结束协助麻醉医师苏醒病人,保暖,安全运送病人,做好交接班,延续术后护理服务。

麻醉护士 篇4

1 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及作用

1.1 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包括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的护理,慢性疼痛治疗的配合;各种麻醉及穿刺治疗的配合,镇痛泵的使用管理及部分麻醉药的配制;药品、仪器、物资的管理,麻醉收费及资料整理;负责麻醉准备室和麻醉科工作环境的优化。麻醉准备室所需的所有物品如常规药品、特殊药品、抢救应急药品等,由麻醉护士领取、保管、摆放。另外,特殊麻醉物品、毒麻贵重药品、患者的麻醉费用等情况也都需要麻醉护士做好详细记录。

1.2 特殊物品及贵重药品的管理。由于某些特殊药品及贵重药品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因此麻醉的特殊物品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漂浮导管、镇痛泵、双腔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换能器及体外循环所需的各种插管、氧合器及过滤器等一次性高消耗品。

1.3 药品的管理。制定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1)固定基数,专人负责,根据手术量及麻醉用药量,测算常用药品的每周消耗量,将常用药和抢救药的基数相对固定;(2)每月对药品有效期进行检查。

1.4 严格麻醉药品的管理。毒麻药品由麻醉护士加锁保管,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及专册登记。麻醉护士在每日工作中必须认真登记所发送的特殊药品及贵重药品,杜绝浪费、错记等现象,在手术后则应及时回收剩余药品并仔细核对药品计价和实用量,确保发送药品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1.5 麻醉护士的专职性,使其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从而能更有效地做好特殊药品及贵重药品的发放、记录等工作。因而,麻醉护士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药品及物品使用上的混乱,从而有效遏制了麻醉费的少收、漏收、多收等现象,既满足手术和麻醉工作的需要,也可减少由此而产生的医患纠纷。

2 麻醉护士的培训内容和目标

2.1 麻醉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护士素质,比如心理健康,热爱麻醉护士工作,还应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熟悉各种护理技术操作、物品的消毒隔离,懂得各种麻醉所需的物品,并能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操作,做好毒麻药品、麻醉档案的记录管理。

2.2 了解各种麻醉方式和特点,了解各类麻醉药的使用和药效学,了解各手术方式及可能对机体的影响,了解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

2.3 熟悉各种麻醉机、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仪器的操作以及保养和维护。

2.4 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方式的准备和配合、各种麻醉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麻醉恢复期患者的护理特点及麻醉科的内务管理。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高科技医疗设备、仪器的应用,对麻醉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麻醉护士这一新型角色应运而生,麻醉护士在优化麻醉科工作环境、有效管理药品及配合医生的工作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改变了以往麻醉医生“亦医亦护亦工”的状况[1]。国外早有“麻醉护士”,目前,国内护士系列中尚未有“麻醉护士”这一称呼[2],麻醉科的护理工作,或由手术室护士兼任一部分,或由麻醉科医生自己做,这样运作已不能适应麻醉学科的迅猛发展,并且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麻醉科工作范畴在不断拓展,急需麻醉护士对麻醉准备室的管理,对特殊物品及贵重药品的管理,以及在麻醉中的配合及麻醉后的护理等,所以,麻醉护士的出现,是医学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麻醉护理工作是近年来为适应现代麻醉学发展建立的一项护理内容,因此,高质量的麻醉,离不开麻醉护士的参与[3],麻醉护士在麻醉科的工作重点是麻醉恢复室(PACU)的患者护理及麻醉科的物资、药品管理。麻醉护士的主要作用是为患者和麻醉医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有了麻醉护士,麻醉医生可以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投入到医教研工作中,人力资源得到合理使用。我科配备麻醉护士后,药品和消耗品的损耗率明显下降,麻醉药的管理更为完善,不再出现药品、器械供应不足的现象。

总之,麻醉护士的发展将成为麻醉学科未来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目前,麻醉科的护理工作范畴还在不断扩大,麻醉护士的职责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麻醉护士只有在工作过程中加强责任心,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为患者和医生服务,麻醉护士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才有利于麻醉护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梅兰.麻醉护士在手术室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0):1670~1671

[2]陈旭素,黄毓婵,黄文起,等.发展麻醉护士的重要性[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1(1):12~13

麻醉科护士长职责 篇5

一、在护理部、科护士长领导下,在麻醉科主任业务指导下负责全科的护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

二、定期讨论本科护理质量目标,执行护理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三、制定本科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四、根据本科任务和护理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密切配合手术和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工作。

五、参加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麻醉护理准备提出护理方面的意见。

六、领导本科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业务和训练技术考核,严防差错事故。

七、与手术室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

八、领导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的三基训练和继续教育人员培养工作,并定期开展护理人员技术能力评价,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九、参加或组织院内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并接受和完成上级的指令性任务。

十、负责本科室药品、耗材的请领、使用、检查和保管工作。

十一、根据医院功能定位和本学科发展需要,加强科室护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积极促进护理技术发展。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 篇6

1 麻醉前护理

1.1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前1 d探望患者, 向患者介绍术日所用的麻醉方法。指导患者提前练习术日采取的麻醉体位, 使其在手术室能准确及时地摆放好麻醉体位, 以及如何配合麻醉医生操作。让患者对麻醉有初步的认识, 做到心中有数, 提高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1.2 手术室环境的准备

将手术间温度控制在22~25℃, 相对湿度在40%~60%。患者被实施麻醉后, 全身或部分对外界温度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 手术间温度过高, 可影响患者散热, 患者会出现体温升高;室内温度过低, 机体散热增快, 易患感冒。

1.3 手术物品的准备

术前手术室护士应该协助麻醉医生检查好氧气是否能正常供应, 气压过低时应及时通知设备科, 保证术中氧气供应;准备好气管插管、急救药品和复苏药品;检查吸引器、电刀等性能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冲洗体腔的温盐水, 或如泌尿科前列腺电切手术用的温甘露醇等。

1.4 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

患者进入手术室第一道门后, 再次核对患者身份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方式、部位) 、手术同意书、术前访视单是否签全名字及术前出凝血时间、传染病筛查结果等。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登记, 再次检查患者身上装饰物、义齿是否取下。

2 麻醉中的护理

2.1 严格保密制度

实施连续性硬膜外、局部麻醉时, 患者意识没有完全丧失, 医护人员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以免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不在手术间谈与工作无关的事, 避免和减少医患纠纷。

2.2 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麻醉前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与巡回护士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内容逐项核对, 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姓名、年龄、手术部位、麻醉前用药情况, 以及各种管路是否通畅, 加强手术的安全性。

2.3 建立静脉通路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需要建立1条或多条静脉通路, 维持水电解质及血容量的稳定, 以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一般采用连接三通和留置套管针。对较大的复杂的手术, 可术前做好颈内静脉穿刺术。麻醉中用药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按无菌技术操作, 采用正确的给药方法。在麻醉医生指导下, 根据病情调节输液的速度, 对失血多的患者应快速补液, 必要时加压;小儿、年老体弱,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在手术过程中, 随时观察液体有无渗漏及输血输液反应。

2.4 麻醉体位的配合

麻醉操作前, 护士根据麻醉方式协助患者摆好麻醉体位;麻醉操作过程中, 护士要守护在患者身边, 配合麻醉医生实施操作;麻醉操作结束后, 同麻醉医生、手术医师摆好手术体位, 适当加以约束, 调节好无影灯。帮助患者摆放体位时, 动作要轻柔, 防止体位突然改变使血压下降, 同时不使肢体、神经受压, 保证循环系统稳定, 保证呼吸道通畅。

2.5 严密观察病情, 配合抢救

手术开始后, 护士要坚守岗位, 密切观察病情动态, 不可随意离开。认真分析判断,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麻醉医生, 果断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3 术后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或其他麻醉中, 辅助用药过多或量大, 均可导致患者延期苏醒。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 可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如果是全麻的患者, 苏醒期会发生躁动, 护士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吸痰、拔管, 同时保护患者安全, 防止发生坠床, 防止引流管、留置针脱落等意外发生。术后用温盐水擦拭残留的血迹, 保持患者伤口周围干净整洁, 检查各种管路是否通畅。

3.2 整理记录单

与麻醉医生共同总结核对术中用药、输血量、出血量、尿量等, 做好详细记录;检查手术风险评估单、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安全核查单及各种麻醉记录单是否填写完整;做好与病房护士交接的准备。

3.3 患者的运送

患者清醒后, 同麻醉医生一起护送患者回病房。手术虽结束, 但麻醉对手术患者的生理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 还可出现各种并发症, 所以途中要注意保暖, 平稳而快速安全地运送患者回病房, 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各种管路及生命体征的交接, 并告知患者家属术后体位及注意事项[1]。待病房护士安放好各种管路, 测血压、血氧合格后, 详细交接输注的液体, 交接完毕, 双方签字后方可离开。

3.4 术后回访

术后加强随访, 了解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情况, 有否出现因麻醉、护理不当引发的不良后果;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 以改进麻醉与护理的配合。

4 结论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手术的成败, 不单取决于手术医生, 而且与手术护士、麻醉医生密切配合的程度密不可分。一台成功的手术, 是三者共同的努力, 任何一方配合不好, 都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因此, 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 还要加强基础麻醉知识的学习, 了解和熟悉各种麻醉的方法、步骤及麻醉意外的配合处理, 及时掌握不断更新的现代化监护仪的使用, 这样才能与麻醉医生配合良好, 保证麻醉、手术过程顺利,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2.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的护理配合 篇7

随着现代护理学和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 医疗仪器设备日趋增加及麻醉药品的不断更新, 手术室护理不再是以仅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操作, 如何配合好麻醉工作, 给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术, 也应了解和熟悉麻醉方法、步骤及麻醉意外的处理, 这样才能与麻醉医师更好地配合, 保证各项手术顺利进行。现总结如下。

1麻醉前护理

1.1 术前准备

术前1d与麻醉师共同探视病者, 阅读病例, 了解患者一般情况, 术前诊断、麻醉方式、嘱患者禁食和禁水时间、术前需配合的各项准备, 并向患者解释麻醉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做好术前宣教。

1.2 环境的准备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 护士应根据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 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1]。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 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及干渴难忍的感觉。室温过低时, 患者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特别是采用吸入麻醉者, 术后易并发肺部炎症。

1.3 心理护理

一般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知识不太了解或了解甚少, 因此会对手术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手术室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向患者介绍有关手术及麻醉的知识, 安慰、鼓励患者, 解除其思想顾虑, 取得患者的信任。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麻醉体位, 使得麻醉穿刺顺利进行。

1.4 麻醉前的用药护理

麻醉前常注射苯巴比妥、阿托品、哌替啶等药物, 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 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降低或避免术中发生心血管应急反应, 预防和对抗某些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降低局麻药的毒副作用。因此, 用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和呼吸, 应用推车将已注射哌替啶等药物的患者护送至手术室, 以避免因其步行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而发生意外。

2麻醉中护理

2.1 认真执行核对制度

麻醉前应与麻醉医师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检查麻醉前用药情况、各种皮试反应结果和是否禁食、禁水、有无义齿、有无佩戴腕带及贵重物品等。

2.2 体位配合

正确的体位是麻醉顺利进行的措施之一。麻醉开始, 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师将患者摆好体位, 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2]。手术中将患者置于适合手术需要的体位, 保证呼吸道通畅, 维持循环系统稳定, 应尽量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侧卧位、俯卧位和垂头仰卧位都会影响呼吸和循环, 安置体位不当还可使周围神经受到牵引和压迫, 以致手术后引起肢体麻痹。

2.3 维持静脉通路

建立和保持静脉补液通道通畅, 不仅是麻醉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也是保持麻醉及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术中出现危险时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3]。在麻醉医师指导下输液, 以维持水、电解质及血容量稳定。输液的速度根据病情调节, 一般对严重脱水、失血、休克、高热和椎管内麻醉引起血压下降的患者应快速补液, 必要时加压;小儿或老年及心功能不全者, 必须在麻醉医师指导下严格控制液体出入量。输液中应严密观察有无渗漏现象、输血输液反应。如发生上述现象应减慢或停止输液, 根据病因分析给予处理。

2.4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麻醉医师, 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对全麻插管患者, 要注意观察导管是否有脱出、扭曲等, 发现异常及时告知麻醉医师,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

2.5 密切配合抢救工作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器材、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法,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师配合默契, 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一同送患者回病房, 注意保暖, 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待所施手术的名称、部位、麻醉方式、术中用药及麻醉过程中患者的基本情况、术后麻醉注意事项等, 待病房护士测完血压正常后返回。并定期到病房查看患者的术后情况, 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践证明,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 在麻醉过程中手术室护士的配合显得格外重要。作为手术室的护士应具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 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把好操作的每一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密切观察术中病情变化, 和麻醉医师一起积极地最大限度地预防意外的发生和正确处理意外事件,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使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的用药干扰、手术创伤使得患者在手术时存在很大的风险, 因此做好麻醉护理配合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手术室巡回护士要在麻醉前、中、后做好仪器、抢救药品的准备, 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同时要掌握麻醉的相关知识、原理, 协助麻醉医师准确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 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传英, 孙秀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配合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5A) :1199-1200.

[2]孙萍, 程艳.浅谈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的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0) :86.

麻醉护士 篇8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手术护理,麻醉,维持期,复苏期

每一个手术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 都依赖于麻醉医师与手术室护士的治疗和护理。虽然目前麻醉技术和理论以及麻醉药物的不断更新, 加之各种新型的麻醉机和多参数监护仪都被广泛的临床使用, 也使的临床麻醉工作更为安全, 但是麻醉操作仍然是治疗中比较危险的手段, 会针对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干扰, 这就需要患者保持较好的体位与稳定积极的精神状态, 以避免意外的损伤的发生[2]。该研究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进行治疗的1 425例患者进行分析, 探讨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在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工作及其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进行手术的患者共1 425例, 其中, 女性患者为562例, 男性患者为863例, 年龄最小的5个月, 年量最大的92岁, 平均年龄为49岁。进行椎管内麻醉的共740例, 进行全身麻醉的共523例, 局部麻醉的共162例。

2 麻醉前心理护理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患者密切配合麻醉师和手术医师以及手术室的护士顺利地完成手术治疗, 除了急诊以外, 在进行手术前1 d, 护理人员应当和麻醉师一起探望患者, 仔细查看患者的病历, 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 认真地向患者阐明关于麻醉体位的具体配合方法和重要性, 尽量减轻或者消除患者对于麻醉与手术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以便于更好的进行手术配合。因为患者对于麻醉知识认识的不足, 病人非常容易出现紧张焦虑和情绪低落, 甚至会悲观失望, 出现治疗信心缺乏等比较消极的心理变化, 所以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非常重要。作为护理人员, 应当具备高度的同情心, 充分理解病人的痛苦, 要积极给予其精神上的安慰, 协助病人建立疾病治愈的信心, 以便于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 麻醉期的护理配合

3.1 诱导期的护理配合

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非常有利于维持患者保持的正常体温。在手术环境上, 护士要对室温进行适当的调节, 室温应当调节到22~24°之间, 湿度应当保持在50%左右。另外, 要严格地执行患者核对制度, 护士应当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 性别和年龄, 以及手术的名称与部位等, 认真检查麻醉前准备使用的药物以及患者的各种皮试结果等等。在此基础上,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具体要根据手术的部位而定, 若是上肢手术应当选择下肢, 若是下肢应当选上肢, 必须避开瘫痪或者存在损伤的肢体。对于胸腹部手术患者, 护士应当选择周围静脉进行穿刺, 另外要首选左上肢。由于左上肢静脉回心较快, 且静脉瓣比较少, 不容易受到外周环境的影响[2]。但是如果患者伴有锁骨骨折或者腔静脉压迫时, 就不宜选择上肢建立静脉通道。若是大型的综合性的外伤或者是失血性休克, 进行周围静脉穿刺出现困难者, 可以选取颈外静脉。对于血管有损伤患者, 护士应当更加谨慎地选择穿刺血管方式。

在麻醉体位选择上, 在进行椎管内麻醉的时侯, 护士要协助病人采取侧卧位姿势, 让患者背部和床面平齐, 保持脊柱极度朝前弯曲, 让棘突间隙微微张开, 避免出现前俯或者后倾, 护士要固定患者的头颈与四肢, 以便于穿刺[3]。在穿刺成功以后, 应当进行导管的固定, 避免发生弯曲和脱出。在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时候, 护士应当帮助取下患者的假牙。并松开衣领与裤带, 女性患者要取下发饰并且戴好帽子。护士要固定好患者肢体, 避免出现用药以后的躁动。并和麻醉师认真核对使用的药品, 协助患者辅助呼吸, 在注射药物后, 进行上腹部压迫, 并传递麻醉器械进行气管导管的固定。对于手术体位, 护士不应使患者肢体静脉受到压迫, 不能影响到呼吸循环功能。若是俯卧位应当防止患者眼球受到挤压, 要使患者胸腹悬空, 若是侧卧位, 则要防止臂丛神经受到压迫。固定手臂时要防止过度的牵拉, 如果出现异常则要积极地配合抢救。

3.2 维持期的护理配合

护士要熟悉手术的麻醉方式与各类麻醉药物性能及使用计量, 只有这样才能在配合麻醉的时侯做到心中有数, 要协助麻醉师准备好麻醉用药和氧气与吸引管以及各类种监测设备等。护士要保证输液通畅, 配合合理用药, 准确把握合适的输液剂量与种类。在对患者进行输血输液和用药的过程当中, 必须坚决执行查对制度。护士要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尿量和输液输血的身体反应, 并有针对性地帮助麻醉师处理相关工作。如果出现异常, 应当及时地通知麻醉医生并且协助进行处理。

3.3 复苏期的护理配合

护士在椎管内麻醉手术完成时, 应当协助麻醉师拔出留置的导管拔出或者进行更好的固定。这个时期是患者麻醉以后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 作为手术室护士, 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症状。护士在搬动患者身体时动作应当轻巧, 以防患者体位突然出现变化, 从而出现血液动力的突然改变, 造成患者血压出现下降[4]。结束时应当先放下患者一侧肢体, 如果没有血压的变化时, 在间隔3~5 min以后放下另一侧的肢体。为防止患者出现尿潴留, 护士要确保患者循环系统的稳定并要进行严格监测, 注意是否存在膀胱充盈, 并想办法为患者进行排尿或者导尿处理。在窒息危险的防范方面, 如果患者出现呕吐现象, 护士要及时地把床头摇低, 协助其尽快地吸出或者清除呕吐物, 以防出现误吸。护士在全麻拔管的时侯, 应当协助把病人的气管与口腔里的分泌物吸干净, 使用的吸管直径应当大小合适[5]。另外, 在患者麻醉复苏期, 患者在苏醒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 护士在这时特别要注意患者出现坠床现象, 应当加固床栏, 并固定患者的肢体。

3.4 协助麻醉师和手术医生把患者送到病房区。

协助手术护士和麻醉师把患到移至推车, 注意做好患者保暖工作。等到患者清醒和呼吸血压及循环稳定以后, 再把患者送到病房内, 然后向值班护士进行交接班, 如果是有创伤性的监测, 护士应当备齐各类特殊物品, 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密切观察并及时对并发症进行处理。

4 结果

经过以上麻醉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 1 000例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 成功地实施了手术, 没有一例产生麻醉意外情况。

5 讨论

要使患者麻醉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 并取得十分满意的麻醉效果, 除了要求麻醉医生有熟练地技术操作以外, 还要获得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该研究组患者在护士和麻醉师工作者的协作配合下, 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协助, 手术患者得到了顺利安全的手术, 无一例产生麻醉意外情况, 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对于麻醉患者及其家属来说, 保证生命安全是最受关注的问题, 因此, 强化麻醉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对于保障患者麻醉及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做为手术室护士, 不但应较好地协助麻醉医生顺利地完成手术, 还应当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的应急能力以及扎实的护理专业基本知识, 和麻醉师明确分工, 密切配合, 积极地预防与处理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努力提高麻醉操作的安全性, 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 护士密切的护理配合能够提高麻醉的质量与安全, 对于确保患者手术的成功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朱丹, 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25-126.

[2]乔歌歌.浅谈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配合[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10) :952-953.

[3]宋玉婷.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之间的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8) .16.

[4]高波.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配合[J].咸宁医学院院报 (医学版) , 2007, 21 (5) .117.

麻醉护士 篇9

1 手术前麻醉和护理的配合

1.1 手术前1 d麻醉护理的配合

一般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知识不太了解, 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巡回护士应在术前1 d对患者进行访视,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 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态度要和蔼, 气氛要融洽, 并请家属参与, 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 消除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 解除其思想顾虑, 稳定情绪。通俗易懂地介绍手术时所使用的麻醉方式和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 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 做到心中有数, 帮助其保持接受手术麻醉所需的最佳心理状态。

1.2 手术当日麻醉护理的配合

1.2.1 严格查对制度

巡回护士在接患者进入手术室前, 应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麻醉方式, 核查麻醉前用药情况, 有无药物过敏史, 是否严格禁食、禁水, 有无义齿, 各种导管是否完整通畅等。

1.2.2 环境的准备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 手术时巡回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调节, 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 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

2 手术中麻醉和护理的配合

2.1 建立静脉通道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巡回护士应首先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 常选用的静脉有桡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 使用静脉留置针和三通, 以保证麻醉及手术输血、补液和给药需要, 保证麻醉抢救用药快捷方便。手术开始后要随时观察穿刺部位, 防止药品外渗造成组织坏死。

2.2 麻醉诱导时麻醉护理的配合

2.2.1 麻醉实施时, 协助麻醉医生安置各种探头, 完成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2.2.2 全身麻醉诱导前, 巡回护士应准备吸引器, 便于麻醉时吸痰, 麻醉开始后执行麻醉医生医嘱, 注射麻醉药品, 协助麻醉医生插管。

2.2.3 椎管内麻醉时, 由于患者意识并未丧失, 要保持室内安静, 禁止大声喧哗, 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 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对于情绪紧张者轻握其手, 使其情绪稳定, 确保麻醉顺利进行, 并协助麻醉医生摆好患者体位, 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2.2.4 麻醉实施后, 患者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 肌肉松弛, 保护性反应消失, 患者已丧失自身调节能力, 巡回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共同安置好患者体位, 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尽量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注意患者四肢的固定, 防止术中和麻醉恢复时给患者的肢体造成不良后果。同时注意保暖, 防止低体温导致寒战或麻醉苏醒延迟。

2.3 严密观察麻醉后的病情变化

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功能都有干扰。严密观察各项生理参数, 及时分析、判断, 及早发现病情动态, 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妥善处理。积极参与抢救工作,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

3 手术后麻醉和护理的配合

3.1 手术完毕, 麻醉药物和手术创伤对循环系统有一定的抑制, 并不因为手术结束而消除, 应继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引流液及伤口渗液等情况。

3.2 全身麻醉患者有时由于药物代谢不同会延迟苏醒, 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麻醉医师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以利于口鼻内分泌物排出, 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并常规使用带有床挡的复苏床, 恰当约束患者四肢, 防止患者突然烦躁而发生自行拔除气管导管、坠床、输液针头脱落、引流管拔出等意外情况, 同时注意保暖。全麻患者在苏醒前还应注意患者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变化。

3.3 麻醉恢复期, 护士协助麻醉医师拔除硬膜外导管或气管导管, 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 并向值班护士详细交待手术和麻醉中的情况、术后麻醉注意事项等, 待值班护士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正常后返回。

4 体会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 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 因此加强麻醉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保障患者麻醉顺利实施十分重要。作为手术室巡回护士, 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应急能力, 随时注意术中情况, 和麻醉师一起积极地预防和正确处理意外的发生, 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同时, 麻醉护理措施均应严格执行各种相关的规章制度, 提高护理质量, 尽可能消除麻醉发生差错事故的隐患, 促进麻醉工作顺利开展。

麻醉护士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本地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医院的80位PA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63份, 有效回收率为78.8%。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PACU护士压力源量表和应对量表3部分。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性质自行编制, 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等共7个条目。 7个分量表分别为PACU护士的主要压力源的分块, 包括:复苏病人心理压力、病人在复苏的时候出现的突发事件, 知识和技能, 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生活事件及晋升和奖励7个方面。以1-4分的形式记分, 1表示研究对象感到没有压力, 2表示研究对象有一些压力, 3表示研究对象有较大的压力, 4表示研究对象压力很大, 得分越高说明该条压力源所带来的压力程度越大。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压力来源

2.1 拔管的压力

病人进入PACU, 麻醉药、肌松药仍然发挥作用, 残余药效对机体仍有很大影响。影响病人意识、呼吸和循环的恢复。在全身麻醉病人复苏期间, 存在许多潜在护理风险[6]。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低氧血症, 呕吐误吸, 喉头痉挛, 舌根后坠, 手术后病人通常切口疼痛, 气管插管对咽喉部黏膜的刺激、压迫, 留置尿管的刺激不适, 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呼吸浅快, 使病人难以耐受、烦躁不安, 可表现为躁动。小孩全身麻醉插管拔管后对缺氧耐受性极差。呛咳反应则与麻醉浅时病人不能耐受气管导管以及交感副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有关, 病人表现为屏气。

2.2 PACU病人高峰时段集中

通常平均手术80台~90台, 多为接台手术, 涉及多个学科手术, 周转较快, 手术一般从08:30开始, 12:00~13:00结束。因此病人送入麻醉恢复室的时间也相对集中在这一时段, 造成PACU床位紧张, PACU工作量大, 护理人员相对少, 给PACU的护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压力。

2.3 镇痛病人的管理

镇痛泵大量使用于临床, 不仅减轻病人痛苦, 增加病人舒适度, 而且减轻了因疼痛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在使用镇痛泵的过程中, 首先要检查镇痛泵的连接情况及泵体、管道有无漏液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认真检查电池电量, 及时进行镇痛效果的评估, 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及时处理。如是硬膜外导管还要担心出汗和翻身等原因导致硬膜外导管的脱落而影响使用, 以及使用自控药物键, 部分病人因为好奇会反复按动, 这样使风险性加强。

2.4 毒麻药的管理

PACU是使用毒麻药的集中地方, 大量的麻醉药品使用, 管理尤为重要。以防麻醉药品的滥用、丢失。

2.5 内镜中心的麻醉配合

每天由1名麻醉师和3名或4名麻醉护士共同完成100台内镜手术, 较大的工作量需要对每一个病人进行正确的评估, 给药的剂量, 术中的观察, 特殊情况的处理, 复苏的管理, 这种工作环境和较大的工作量对PACU同样也是挑战。

2.6 知识和技能

不断需要进行学习和更新知识, PACU护理工作专业性强, 护理内容与护理重点都不同于病房和手术室护士。要求麻醉护士必须具备麻醉苏醒相关的特殊护理技能、极强的交流协作及应变能力, 以便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2.7 人际关系和生活事件

包括医护之间、护护之间、护患之间, 这几种关系中护患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

2.8 晋升的压力

正常工作之外, 随着阅历的丰富和知识的积累, 需要不停充实来提高自己。

3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 剔除回答不完善的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63份, 有效回收率为78.8%。

3.1 PACU护士的一般统计学资料

所调查的63名护士全部为女性, 年龄21岁~42岁 (29.6岁±7. 7岁) ;文化程度:硕士研究生;职称:副主任合计;从事PACU工作的年限:2年~21年 (6年±0.5年) 。

3.2 PACU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与压力程度 (见表1)

4 PACU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

4.1 复苏前的准备

术前1 d对全身麻醉复苏病人进行随访, 了解病人术前心理状态, 术前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病人的术前焦虑, 对增强病人对护理治疗的信心、消除紧张不安情绪和不良应激有重要价值[7]。因此, 加强沟通, 以更好地配合复苏工作。同时统计复苏的病人人数, 更为合理的, 弹性化的安排工作。

4.2 加强责任心

主动护理是医疗纠纷减少的条件之一[8], 密切观察病人的变化专人检查PACU 各种抢救仪器, 保证功能完好并处于备用状态;检查呼吸机并调配设置到待机状态, 将各项参数设置, 备好肌松剂拮抗药, 将吸痰管、氧气面罩、口咽通气道等必需用品放置在固定位置, 随手可及, 以避免高峰时段病人多时出现护理盲点。

4.3 严格交接工作

PACU护士必须与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做好严格交接工作, 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术前、术中情况, 如既往疾病史、术前病人心理状态和全身状况;术中出血量、麻醉药和特殊用药情况, 各种引流管道、静脉通道是否通畅等, 同时检查病人的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单、收费单是否齐全。PACU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应变、协调和沟通能力, 熟练的专业技术及过硬的理论知识, 才能更专业地观察到病人病情的细微变化, 为围麻醉期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严格执行拔管指征, 若病人出现低氧血症, 应立即进行有效给氧, 必要时配合麻醉医师行机械通气。

4.4 业务培训

加强专业技术及理论培训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是预防风险发生的根本。针对PACU护士特点采取不同层次培训, 改进工作流程, 缩短应急反应时间, 提高应急能力。了解护理风险常见事件及发生的频率, 并针对性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预警意识, 尽量做到预防为主, 及早做好应对措施, 这样才能确保病人的护理安全并减少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及伤害[9]。

4.5 镇痛泵管理

镇痛泵的集中、统一、专人配置,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操作原则。制定了镇痛泵使用流程, 观察并记录应用镇痛药物的剂量和效果, 正确使用镇痛装置, 在搬动病人时避免管道折叠、脱落、扭曲[10]。对镇痛装置进行妥善固定, 防止病人转运过程中出现脱管。向病人做好镇痛泵的反复宣教和随访工作。

4.6 毒麻药的管理

手术室是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集中场所, 对于毒麻药的管理, 有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核对制度, 自觉遵守药品的管理制度。保证手术室药品的完整性、有效性、安全性。

4.7 科室氛围

针对复苏室工作量大, 工作繁忙, 科室进行了人员的合理安排, 严格的奖惩分明制度, 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分批参加旅游, 组织爬山, 舞蹈, 加强了劳逸结合, 同时也放松了紧张情绪。

5 小结

PACU护士的压力处于中等水平。有较好的应对行为, 能较多地选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而少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而积极应对方式与压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消极应对方式。与压力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从而促进护理人员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少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谢荣.麻醉学[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1.

[2]Androws G.Life events stress,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 andrisk of psychological impairment[J].Journal of Nerve Mental Dis-ease, 1978, 166:307-316.

[3]茅志娟, 俞杰.临床护士心理状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中华心身医学杂志, 2000, 2 (1) :48.

[4]陈建华, 何文.心血管病房护士心理素质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1998, 13 (2) :14.

[5]Heuer-L, Bengiamia M, Downey VW, et al.Nenatal intensive carenurse stressors:An American study[J].Br J Nurs, 1996, 5 (18) :1126-1130.

[6]吴丽仙, 彭凌.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 2007, 6 (7) :488-489.

[7]Johnson JE.Effects of accurate expectations about sensation onsensory and Distress components of pain[J].J Personality SocialPychology, 1973, 27 (2) :261.

[8]纪文英, 郑爱英, 黄泽泓.建立医疗管理体系主动预防医疗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14 (1) :65-66.

[9]张小红, 齐荣荣.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复苏期潜在护理风险及对策[J].新疆医学, 2010, 40 (10) :102-104.

上一篇:大专师范生下一篇:大学生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