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调查(精选12篇)
卫生调查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较大的变化,与营养相关的慢性非传染病发生率迅速上升,同时,与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有关的传染病仍存在很大的威胁和危害。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家庭卫生状况及卫生习惯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及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于2015 年5 月对周口市部分农村家庭卫生状况及农村居民的卫生行为和卫生态度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周口市部分农村家庭及主要成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方法。首先采用整群抽样从周口市辖区的村庄中抽取样本,再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抽取的样本中抽取967户家庭作为调查单位,每个调查单位中的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
1.2.2 问卷调查。以选择题形式自行设计调查表,表格内容包括一般卫生知识获取途径、卫生态度、饮食卫生、家庭卫生状况、个人保健知识和行为等[1]。共发放调查问卷2 854 份,回收2 854 份,其中有效问卷2 846 份,回收率为100%,有效回收率99.7%。调查前,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和预调查,调查过程中,由另派的调查人员随机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3 实地勘察。对抽取的967 户家庭,由调查员进入现场实地勘察,结果与调查问卷一致定为有效。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 2003 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利用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家庭卫生状况
2.1.1庭院结构。被调查的967户农村家庭中,仅有69户(7.1%)家庭庭院为前后结构,绝大多数家庭(92.9%)未分前后院落,结构配置凌乱,附属设施简陋,功能分区不清。
2.1.2厕所。均为庭院内建造的非水冲式厕所,结构简单,89.4%的厕所没有遮雨设备,地面未进行硬化处理,所有厕所均未配备消毒设施,67.8%的家庭不能对厕所进行定期清理,害虫滋生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严重[2]。
2.1.3 厨房。所有家庭厨房均为单独建立,平均面积20.5 m2,但设施较简陋,92.3%的厨房没有前后通透窗户,87.2%的无烟囱,95.6%的家庭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清理,99.3%的家庭餐具未进行定期消毒。
2.1.4 饮用水。生活用水均来自于自行设计的取水设施,井深在15~40 m之间,该井设在农户院内,距离厕所等污染源不足30 m,水质波动较大,极易受到污染,且井水取出后不经过处理即作为生活饮用水。
2.1.5 垃圾。作为农业肥料的垃圾、粪便使用前,72.6%的农户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但仍有27.4%的农户未经处理即直接施入土壤,造成土壤的有机污染和生物性污染,成为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2.1.6 排水系统。所有家庭均未建设排水系统,常见生活污水积存,尤其是雨水季节积水横流,环境污染严重。
2.2 卫生保健知识和行为
调查的2 854 名(有效人数2 846)农村居民中,男女比例为1∶1.3;平均年龄(47.4±4.2)岁;文盲占22.4%,小学45.2%,初中23.7%,高中及以上8.7%。
2.2.1 卫生知识获取途径。农村居民获取卫生知识的途径结果见表1。
人(%)
人(%)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获取卫生知识的途径较少,卫生知识面较窄。男性获取知识的比例高于女性(χ2=51.73,P<0.005)。
2.2.2 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对象中,初步了解卫生知识的男性占28.9%,女性占25.7%;较少了解卫生知识的男性占42.6%,女性占34.7%;基本不了解卫生知识的男性占28.5% , 女性占39.6% , 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χ2分别93.41,12.86,34.95,P<0.01)。说明农村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欠缺,农民对卫生保健知识的了解少,尤其是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女性了解更少,不利于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和居民素质的提高。
2.2.3 卫生保健行为。农村居民生卫生保健行为见表2。
调查结果提示,农村居民卫生习惯不良,促进健康的行为形成率较低,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发生率较高,除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χ2=2 642.18,P<0.001) 外,其他卫生保健行为无性别差异(χ2=2.45,P>0.75)。
2.3 对个人行为的态度
农村居民个人行为的态度结果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日常卫生行为中,多数居民能正确对待较为常见的卫生行为,但对于垃圾分类存放、生熟分开、剩饭菜加热食用和餐具定期消毒等问题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与李新伟等[3]的调查结果一致。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农村的基本卫生状况和农民的卫生行为、卫生态度令人担忧,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1)农村地理位置偏僻,消息闭塞、信息传播慢。(2)居民学历水平偏低,经济较为落后,居民对卫生保健的认识和投入不足。(3)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滞后,基层医务人员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不能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4]。(4)卫生保健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低,社区宣传栏中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内容较少。(5)政府对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步伐较迟缓。(6)人口流动的影响,使得较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家庭中留守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1)加强领导,制定适合农村实际的相关政策,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规范农村卫生工作。(2)充分发挥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作用,完善乡村医务人员的筛选和培训网络,使他们真正承担起所在地区的卫生保健工作。(3)探索、建立投入少、普及快、易推广和效果好的农村健康教育模式[5],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传播卫生保健常识,并做到及时反馈和评估。(4)大力提倡和推广医务宣传队伍下乡活动,在为农民送医送药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对百姓起到实惠、方便和快捷的作用[6]。(5)关注农村留守人员状况,不仅生活上给予照顾,更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加强思想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鼓励他们多接触、多交流和多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改变他们的落后认识和不良习惯。
人(%)
摘要:目的 了解农村家庭卫生知识及卫生现状,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周口市967户农村家庭及2 854名农村居民,采用填写调查表和现场查看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资料。结果 农村家庭卫生状况差、卫生知识获取途径少、卫生知识知晓率低、卫生态度落后和卫生行为不良。结论 通过加强领导,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完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强化健康教育,关注留守人员状况等方法解决。
关键词:农村家庭,卫生知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鲜加平.四川省马边县农村家庭卫生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20(4):308-310.
[2]魏海春,付彦芬.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无害化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42(20):4168-4170.
[3]李新伟,任愿,张钦.农村家庭卫生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33(11):114-115.
[4]崔丹,杜玉开.贫困地区农村家庭卫生服务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6(6):3-4.
[5]何云松,郭光萍,昆明.农村家庭卫生常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1999,26(9):45-46.
[6]杨建光.加快对可移动医疗设备下乡的投入[J].乡音,2011,6(3):20-21.
卫生调查 篇2
一、调查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470份,回收454份,回收率97%。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1、在工学院男生居多,调查了近85%的男生和15%女生,其中大一新生占46.3%和大二占41.9%,大三占11.9%。他们中有近80%的同学对寝室的卫生重视,也将寝室打扫干净,物品摆放整齐。
2、有一部分宿舍打扫卫生的时间间隔较长,10.6%的同学半个月打扫一次,8.4%的宿舍一月才打扫一次,20.1%的同学打扫卫生是因为学校的检查,但大部分还是因为值日制度的规定一周打扫一次,这样对宿舍的卫生保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每天打扫一次的情况寥寥无几。
3、由于物品太多,只有30.8%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宿舍的物品摆放整齐,7.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宿舍的物品摆放过于杂乱。宿舍的物品摆放将严重影响同学们生活的质量,有同学反映物品太多,摆放比较随意,所以在今后的文明寝室评比中对宿舍物品的摆放着重强调。
4、调查显示,有4.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室友没有环保意识,43.2%的同学认为只有部分是又有环保意识,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5、73.3%的同学认为学生会对宿舍卫生的监督检查有意义,26.7%的同学认为没有意义,寝室卫生主要靠自觉。部分大三、大二的同学还表示不要检查卫生了。
6、调查表明,有37%的同学愿意参与到卫生检查中来,25.1%的同学不愿意参与卫生监督,37.9%的.同学则表示无所谓,我们将继续邀请普通同学参与到卫生检查中来。
三、同学们反应的寝室卫生及卫生检查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院同学大一、大二的同学大部分是四人间,其宿舍自带卫生间,卫生间以为严重,这时是影响寝室卫生的一项重要原因,对于此种现象,在今后的寝室卫生检查中将宿舍卫生间的卫生列入检查项目之中。
2、轮流值日生不自觉,缺乏卫生意识,不执行卫生清扫义务。
3、检查卫生的时候,检察人员对个宿舍的检查时间较短,没有指出来该宿舍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4、文明寝室名额太少,打扫得很好却每次都不能得“文明寝室”称号。
5、只在检查时好好打扫,平时比较乱。
6、宿舍垃圾未能及时清理,导致宿舍有异味。
7、检查人员表现出态度不认真现象。
四、同学们对卫生检查监督提出的较中肯的意见:
1、检查卫生过后,应该提出建议,要指出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
2、增加检查的次数,最好是突击检查;
3、改变一下检查的时间,在早晨检查;
4、可以做些检查卫生的宣传,比如通过文章、图片提高同学们的卫生意识;
5、检查不要只是东西少就家高分,要看其整洁程度;
6、要检查全面,系统,公平公正;
7、要对文明寝室给予奖励,对最差宿舍给予惩罚;
8、应该加大惩罚力度,最好带上老师;
9、对那些不支持工作的同学进行培训;
10、每次检查应多些人一组;
11、公开化;
12、检察人员不检查自己的宿舍,不检查本专业的宿舍;
13、多让一些非学生会的人员参与卫生检查;
14、要有物质上的奖励;
五、针对此次调查,改善寝室卫生和卫生监督的措施:
1、将继续贯彻普通同学进院会的思想,卫生检查时多让普通同学来进行监督;
2、加大卫生检查力度,每月进行两次卫生检查,综合两次成绩进行评分;
3、适当调整检查卫生标准,每次检查卫生之前,由相关人员对检查卫生的同学进行相关的培训,以保证公平公正;
4、我部门将要求检查卫生人员在检查卫生的时候放慢速度,对部分卫生有偏差的宿舍予以指出;
5、加大惩罚制度,对那些未进行卫生清扫的宿舍予以批评,并记录在案。年终综合测评时,将该记录交与学院,供各班测评小组参考;
6、增加每个卫生小组的检查人数,单项打分,避免审美疲劳;
六、调查总结:
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调查研究 篇3
【关键词】幼儿 生活卫生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21-02
1.引言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就在说习惯的重要性,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幼儿受益终生。说到幼儿卫生习惯,《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把它分为三种: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卫生习惯、睡眠卫生习惯。
在笔者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幼儿没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进餐时东张西望、用手抓菜吃、边吃边玩、挑食、偏食、把不吃的食物放在别人碗里;睡觉时吮手指、蒙头睡、不睡午觉;不剪指甲、不爱洗手、随手乱扔垃圾等等。
2.影响幼儿卫生习惯的因素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现象呢?笔者认为教师、家长、幼儿都有责任。
2.1幼儿身心发展不健全
首先,幼儿的健康认知是不健全的,很多幼儿认为接近生病的人会被传染,喝牛奶、做运动对身体好,但为什么好,哪里好说不出原因;其次,幼儿的健康态度不明确,他们大多在在成人的教育下,会遵从健康行为,比如洗脸、刷牙,但说不出理由;最后,幼儿健康行为不够主动,幼儿在成人的督促下去完成某些健康行为,比如饭前便后洗手,但很多时候在承认的督促下才能完成,缺乏健康行为的动机。
2.2家长对于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影响
在学前教育阶段,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往往占据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生活卫生习惯上,父母的学历、家庭收入、教育观念、生活习惯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不同学历的家长在幼儿进食方面所呈现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初高中学历的家长会强迫孩子进食,而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家长就会询问孩子不愿进食的原因,进而他们采取的措施也就不同,学历较低的家长会认为孩子饿一顿没事,饿了自然就吃了,而学历高的家长会通过运动或者改进烹饪来促进幼儿进食。就家庭收入上看,条件好的家长会给孩子买零食,吃快餐,不喜欢吃的就扔掉,铺张浪费不说,对于幼儿的健康百害而无一利,而条件稍差的家长则尽可能少买。再者,家长的生活习惯对于孩子来讲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家长的个人卫生情况大多跟孩子的卫生情况成正比,如果家长是个爱干净的人,那么孩子大多也是,比如家长有良好的洗手习惯,会渐渐影响孩子也形成这个习惯,如果家长挑食,那么孩子也必然会和家长学习,成为挑食、偏食的孩子;与此同时,良好的睡眠习惯也会影响孩子,如果家长经常熬夜,那么毋庸置疑,孩子一定是晚睡晚起。
2.3教师对于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影响
教师对于幼儿的生活习惯养成的影响主要指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师对于幼儿的不卫生行为的回应以及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等等。
用餐时幼儿会出现许多问题:边吃边玩、边吃边说话、吃得慢,挑偏食行为、不主动擦嘴、不主动放回餐具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大都有四种处理方式:冷处理、呵斥和责备、催促、耐心鼓励。不同教师的处理态度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是不同的,对于孩子出现的不卫生的行为教师不理不睬会使孩子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所犯的错,下次还会继续犯错,然而这时教师往往就会发脾气,呵斥、指责,弄得孩子不开心也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耐心和鼓励是对孩子最好的回应,既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再者,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也会影响到孩子习惯的培养,有些幼儿园能够按照学期、月、周计划进行,每周一次健康教育课,而很多幼儿园不能保证健康教育课的进行,而是会根据每月情况。
3.几点建议
3.1给家长、教师的共同的建议——榜样示范
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家长,教师在幼儿眼中是最伟大的、有權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形成了好习惯。另外,家长和儿童是血脉相连,心心相惜的,家长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因此,家长和老师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应成为孩子的榜样。
3.2给教师的建议——合理回应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对幼儿细心观察、随时提醒,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表扬、鼓励及纠正,使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得以巩固,而不是指责、批评。如:餐前及时提醒幼儿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教给他们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后,教师可以带幼儿做些律动、手指游戏、朗诵教师们自编的关于好习惯的儿歌、三字经等,防止小手乱动乱摸;用餐时,提醒幼儿做到“三净”;餐后提醒幼儿擦嘴、漱口、散步;午睡时做到“三轻”,睡前稳定幼儿情绪,放轻音乐、睡前小故事等等。让幼儿随时融入好习惯的氛围之中。
3.3家园共育
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的过程。幼儿的良好习惯,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导,更需要家长的合作,比如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育儿方法,还要经常与家长交流,听取家长对幼儿园的各项建议,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卫生调查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周口市农村家庭及主要成员。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首先采用整群抽样法从周口市辖区各村庄抽取样本, 再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样本中抽取967户家庭作为调查单位, 将每个调查单位中的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
1.2.2 问卷调查
以选择题形式自行设计调查表, 内容包括卫生知识获取途径、卫生态度、饮食卫生、家庭卫生状况、卫生保健知识和行为等[1]。共发放调查问卷2 854份, 收回有效问卷2 846份, 有效回收率99.7%。调查前, 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和预调查, 调查过程中由另派的调查人员随机复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3 实地勘察对抽取的967户家庭, 由调查员进入现场实地勘察, 结果与调查问卷的回答一致则认定为问卷有效。
1.3 分析
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 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家庭卫生状况
2.1.1 庭院结构
被调查的967户农村家庭中, 仅有69户 (7.1%) 庭院为前后结构, 绝大多数家庭 (92.9%) 未分前后院落, 结构配置凌乱, 附属设施简陋, 功能分区不清。
2.1.2 厕所
均为庭院内建造的非水冲式厕所, 结构简单;89.4%的厕所没有遮雨设备, 地面未进行硬化处理。所有厕所均未配备消毒设施, 67.8%的家庭不能对厕所进行定期清理, 害虫滋生, 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2]。
2.1.3 厨房
所有家庭厨房均为单独建立, 平均面积20.5 m2, 但设施较简陋;92.3%的厨房没有前后通透窗户, 87.2%的无烟囱;95.6%的家庭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清理;99.3%的家庭餐具未进行定期消毒。
2.1.4 饮用水
生活用水均来自于自行建造的取水设施, 井深15~40米, 该井设在农户院内, 距离厕所等污染源不足30米, 水质波动较大, 极易受到污染, 且井水取出后不经过处理即作为生活饮用水。
2.1.5 垃圾
对于作为农业肥料的垃圾、粪便, 72.6%的农户在使用前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但仍有27.4%的农户未经处理直接施入土壤, 造成土壤的有机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这成为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2.1.6 排水系统所有家庭均未建设排水系统, 常见生活污水积存, 尤其是雨水季节积水横流, 环境污染严重。
2.2 卫生保健知识和行为
调查的农村居民男女比例为1∶1.3, 其中男性1 237名, 女性1 609名;平均年龄 (47.4±4.2) 岁;文盲占22.4%, 小学文化水平者占45.2%, 初中文化水平者占23.7%, 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者占8.7%。
2.2.1 卫生知识获取途径
表1显示, 农村居民对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获取卫生知识的途径较少, 卫生知识面较窄。男性获取知识的比例高于女性 (χ2=51.73, P<0.05) 。
2.2.2 卫生知识知晓率
调查对象中, 初步了解卫生知识的男性占28.9%, 女性占25.7%;较少了解卫生知识的男性占42.6%, 女性占34.7%;基本不了解卫生知识的男性占28.5%, 女性占39.6%, 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农村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欠缺, 农民对卫生保健知识了解少, 尤其是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女性了解更少, 这不利于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和居民素质的提高。
2.2.3 卫生保健行为
表2显示, 农村居民卫生习惯不良, 促进健康的行为形成率较低, 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发生率较高, 除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外, 其余卫生保健行为无性别差异。
2.3 农村居民个人卫生态度
表3显示, 多数居民拥有正确的日常卫生行为, 但对于垃圾分类存放、生熟分开、剩饭菜加热食用和餐具定期消毒等问题存在较多认识误区, 与李新伟等[3]的调查结果一致。
3 分析及对策
本次调查发现, 农村家庭的基本卫生状况和卫生保健行为、态度令人担忧。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1) 农村地理位置偏僻, 消息闭塞, 信息传播慢。 (2) 农村居民学历水平偏低, 经济落后, 对卫生保健的认识和投入不足。 (3)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滞后, 基层医务人员认识不足, 工作不到位, 不能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4]。 (4) 卫生保健宣传教育力度低, 社区宣传栏中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内容较少。 (5) 政府对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投入不能满足农村发展需要, 新农村建设步伐迟缓。 (6) 人口流动的影响, 较多青壮年外出打工, 家庭中留守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对策: (1) 政府加强领导, 制定相关适合农村实际的政策, 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 规范农村卫生工作。 (2) 充分发挥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作用, 完善乡村医务人员筛选和培训网络, 使他们真正承担起所在地区的卫生保健工作。 (3) 探索建立投入少、普及快、易推广、效果好的农村健康教育模式[5],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传播卫生保健常识, 并做到及时反馈和评估。 (4) 大力提倡和推广医务宣传队伍下乡活动, 在为农民送医送药的同时, 还可以进行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 给百姓带来实惠和方便[6]。 (5) 关注农村留守人员状况, 不仅在生活上给予照顾, 更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卫生保健服务网络, 加强思想教育和良好习惯培养, 鼓励他们多接触、多交流、多学习, 提高思想水平, 改变落后认识和不良习惯。
参考文献
[1]鲜加平.四川省马边县农村家庭卫生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2, 20 (4) :308-310.
[2]魏海春, 付彦芬.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无害化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42 (20) :4168-4170.
[3]李新伟, 任愿, 张钦.农村家庭卫生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1) :114-115.
[4]崔丹, 杜玉开.贫困地区农村家庭卫生服务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6 (6) :3-4.
[5]何云松, 郭光萍.农村家庭卫生常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 1999, 26 (9) :45-46.
卫生调查 篇5
农村医疗卫生调查报告
——下车镇医疗卫生现状与分析
社调组:蒋烨杰 指导老师:李朝峰 程欣
调查时间:2010年7月17-24 调查地点:广东省河源市下车镇
调查对象:对下车镇辖行政村的村民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方法:填写“下车镇医疗卫生调查表”、重点医疗机构调查、以蹲点与跑面等具体形式走访调查、聊天等方法。
前言
2010年7月17日起,我们对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医疗卫生情况开展了调查,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实施与完善情况,以及医普的力度与效果,调查看病就医的相关情况,为更好地解决实质性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法,关于下车镇医疗状况的改善,应当遵循卫生与经济必须协调发展这一宏观现象。
一 下车镇调查情况
(一)下车镇医疗卫生现状(4)
当前下车镇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医疗条件与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当前下车镇普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而解决此问题具有急迫性和重要性。
1、下车镇医疗卫生资源
当前广东省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各大、中城市,县、乡镇以及农村卫生资源只占
20%,医疗配置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城市卫生需求状况导致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而维持当前下车镇的农村医疗卫生的卫生院,出现医疗技术与硬件设施老龄化等问题。而有关医药品资源,7月19日,我于中心医院第二门诊部对药剂师徐春梅做调查访问,了解到下车镇近几年医药品价格相对稳定,相比前几年整体有所降低,但降幅不大。
2、有关下车镇居民的医普知识
乡亲们的医疗保健意识欠缺,有关部门的医普工作与医普宣传不到位,农民的医疗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获取卫生信息与知识的渠道也有限。在下车镇,个体工商户的医疗知识远远高于农民,据调查,个体工商户通过电视,电脑等信息渠道获得医疗知识,由于经济条件受限,部分农户没有电视,或者为了节省电费而很少使用电视,其医疗知识获取渠道比较单一。青少年的医疗知识水平相对较高,青少年的思维新颖,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强,他们在受教育的同时,也接触了有关医疗卫生知识,7月19日,于下车镇中心小学,我通过对小学生徐梦潮与中学生徐丽萍聊天访谈得知,下车镇有关学生疫苗接种,是由政府以通告形式下达至卫生院,由卫生院直接前往学校进行免费疫苗接种,其他疾病预防的相关信息,都由教师以讲授形式教予学生。中老年人的医疗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较为陈旧,中老年人普遍喜欢看新闻,从新闻里虽然可获取大型疾病与疫情的防控方法,但对于医疗保健等有关知识,并没有相关医疗卫生的专题电视节目。
3、下车镇妇幼保健卫生
从我们调查访问的孕妇这一类人群中反映,下车镇妇幼保健卫生并不完善,小孩生育贫困家庭请接生婆,以传统的接生方式在家里接生,一般经济条件的家庭都会去诊所或者是医院,小孩在出生至满周岁的这段时间里普遍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7月19日,我在下车镇派出所附近询访徐慧芬女士,徐女士说,她的孩子四个月,底子比较弱,体弱多病,她认为主要原因是下车镇没有规范的妇幼保健机构。由于缺乏妇幼保健知识,孩子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小问题,家长一般是手足失措,无法应对,病急乱投医等现象普遍,甚至酿成不容乐观后果。
4、下车镇看病就医的情况
据我们调查走访下车镇中心医院,发现中心医院的硬件设施陈旧,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大部分村民反映下车镇中心医院的医疗水平整体而言不错,但遇到疑难杂症,或是中型病症,医疗水平就出现层次上的落低。中国农村看病就医遵循“乡村医生→乡镇诊所→乡镇医院→县医院→大型医院”这一顺序,下车镇也不例外,乡村医生花费在三十左右,乡镇诊所花费在一百左右,乡镇医院则是几百,县医院倾尽几年积蓄,大型医院则可能导致负债累累。7月19日,我们拜访下车镇名医徐国庆,徐医生说,医院诊所收费不规范,药价太高等陈旧观念潜移默化成了一种意识,久而久之便生成抵触心理,导致小病喝点姜汤,躺一躺就没事了等现象,依靠土药方,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去看病就医,积小成大,这样便有了“一病回到解放前”的一幕。7月19日,在我们医疗组外出义诊时,有百姓反映,曾有不法分子假借医疗机构的名义开展义诊,其实质是从事假药的兜售和叫卖工作,百姓防上当受骗的意识弱,一旦上当受骗了,责任自然就落到政府身上。
(二)下车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基础性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3年在全国部分试点后,在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1、下车镇参保情况
在下车镇,我们对石含村实行区域调查,调查发现,石含村居民的参保指数达到92%,其中,90%以上的居民自愿参保,2%的贫困户是以互助的形式,由乡里乡亲帮他购买,其中,2%的人因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购买,4%的人坚持认为自己不需要购买,2%的人对该项政策缺乏了解,购买意愿低。总得来说,下车镇的人民群众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称为“民心工程”,老百姓医疗有了保障,“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已相对改善了“一病回到解放前”的状况。但在实施与完善的过程中,仍存在相关问题。
2、下车镇村民满意程度
只针对临床治疗才可报销,有些家庭平常重大疾病用药费对家庭经济负担很重,因药费使得家庭欠债累累,例如7月18日,我们回访徐科研家,徐妈妈身患癌症,家庭无经济来源,每月药物费用在一千元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对药物进行补贴,福泽不到诸多需要
帮助的患者。据调查,下车镇75%的居民反映他们享受不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多认为该项政策只是形式上解决重大疾病的部分医疗费用,他们希望今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普及农村百姓的卫生问题,可以受到非重大疾病的一些实在性医疗保障,真正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只对重大疾病与临床治疗才可报销,7月20日,回访农户时我们所回访的光荣之家,老军人徐爷爷去年患上重病,在东莞医治,花费了8万多,但医保只补贴了一万。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参保人普遍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属于商业保险,大多人抱有花三十元买个平安的态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不完全了解或是不了解。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程序过于繁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医疗补助与医疗报销方面程序过于繁琐,通过调查发现,申请这方面医疗报销的村民反映,申请报销的程序不明确,过程中出现左推右推等情况,从报销到资金到位中间所花费的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
5、实施过程中灵活度不高
回访调查时我们发现,部分村民没有购买医保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而是由于经济条件受限,而他们恰恰是很需要的人群。
6、医疗报销区域性问题
我们回访的徐科研家,徐妈妈身患癌症,徐爸爸无固定收入,靠打临工赚钱,两个儿子都外出念大学,两个儿子的学业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家里唯一经济来源是徐爸爸微薄的收入,以及不到一亩田的粮食产量,徐妈妈于去年在江西省临床治疗,由于区域性问题,在外省医治的医用补贴不到医药费的三成。
二 下车镇医疗卫生调查分析及对策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水平难以跟上医疗卫生日益增长的需要,医普知识的宣传与推广的力度不够,以致农村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工作相对薄弱,而解决下车镇医疗卫生现状的可行性方法:
(一)加大医普宣传力度,改变陈旧观念
建设报刊亭,宣传农业与卫生相关知识,县镇级有关部门开设以医疗卫生为主的电视类节目,加大医普宣传力度,增设农民获取医疗及保健等相关知识的途径,从而改善资源获取单一性局面。下车镇政府与卫生部门应当多组织义诊,通过三下乡医疗组义诊这一实例,实践证明,义诊可以对人民群众潜意识的形成保健心理,还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百姓的需要,关注三农问题的首要是农民,通过义诊不仅可以增强百姓的保健意识,还能形成预防胜于治疗这一新观念,普及健康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医疗卫生问题。
(二)
全面改善重扶持,轻监管现象
据调查,下车镇医疗卫生机构各部门职能分散,目标任务不明确,多头管理导致卫生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政府加大对乡镇卫生院财政投入的同时,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更受到“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的驱动下,过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以致医生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开药,走向误区,在民众心里造成不好的印象,诸多种种都是由于监督与管理失误所导致,下车镇政府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应当加强监督与管理。
(三)实行药品药价管理督促
乡镇级有关部门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集中采购,维护药品正规获取渠道,切实为患者减轻医疗负担,控制药品价格,同时能够整顿药品流通秩序,实施药品价格的控制,杜绝药商在医院促销药品的现象。通过加强医院药品零售、医疗器械检查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建立制度,来改变以药养医,从根本上控制药价涨幅不定这一现象,以此缓解农村“天价药”现象。全面实行药品药价监督和药品供应管理是实现下车镇医疗卫生规范的重要手段。
(四)合理规划卫生资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针对下车镇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实施“每村一个卫生站、一名医生”的建设计划,合理规划调整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大对医疗机构的专业培训,达到合格上岗,广东省从2006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1.6亿元,对欠发达地区的行政村,实行一村一站每年补贴1万元的政策,我们调查石含村以及附近几个村,该项政策落实情况基本到位,近些年起实现卫生服务中心覆盖到每个村镇,为达到“让农民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的目标,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下车镇在“一村一站”的合理调整配置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地村落布局相对分散这一实际,切实合理规划,落实全覆盖这一目标。
(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
关于加强下车镇医疗机构的医德医风建设,可借鉴佛山市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建设的成功经验,佛山市各医疗机构患者和院方签订拒收红包的承诺书已经是入院手续的其中一项内容,而且每年还组织市直医疗单位医务人员深入到镇村开展义诊和咨询活动,缓解农村
医疗机构专业水平相对缺乏的症状,增强了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六)加大惩办力度,打击非法分子
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百姓防上当受骗意识,维护百姓权益,对于打着医疗机构的幌子兜售假药的非法分子,政府应当加大惩办力度,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的违法。
(七)贯彻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点完善医疗卫生体制
经调查发现,下车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性水平比较低。下车镇有关医疗卫生部门应当深入了解调查,加强医疗补助条例管理,完善资金筹集与监管机制,实现专款专用,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全部参合农民的医疗补助,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办法,建立健全的合作医疗审核与报销办法。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工作与力度,将合作医疗基金明晰化,让农民参与到其中来,实现全民督促,全民监管,充分调动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了解的积极性。报销机构应当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尽快落实好医疗报销的相关事项。而下车镇卫生及相关部门可以实行农民参与监督和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能力建设,对政府的有关部门,经办机构,以及定点医疗机构制度的规范管理。重点解决好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家庭的问题。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应给予适当补助。部分贫困户由于买不起医保,政府应针对农村救助对象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而对有关医疗
报销区域性问题,应该由政府部门协商,制定相关的跨区域医疗报销制度,以及明确报销尺度与有关注意事项,避免报销程序中出现纠纷,引发不满等现象,与此同时,政府应当视情况来调整政策,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灵活运行机制。
总而言之,下车镇的卫生的核心工作应该围绕经济发展,由经济发展带动医疗卫生的建设,同时医疗卫生建设也可以推动下车镇的经济发展。树立预防胜于治疗的新思想,借助文化,教育大力开展医普工作的宣传与实施。从长远来看,下车镇医疗卫生工作首要任务是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下车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而落实好这些工作,还需要依靠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政府对基本医疗服务的不断投入,从医疗服务体质和机制上探索解决的办法。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社调组组员 蒋烨杰
凌海市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况调查 篇6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77-02
我市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有217家,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等,分布在煤炭、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矿石开采等行业。为了解6年来对《职业病防治法》宣传与培训,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更好地推动《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于2008年6-9月份笔者对凌海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凌海市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
1.2调查方法
职业卫生监督员经过培训,填写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调查指标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职业病防护措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开展情况。
2结果
2.1企业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情况我市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217个,其中煤炭8个、建材136个、冶金9个、机械制造7个、纺织4个、农药1个、其它52个。职工总人数3180人,接触职业有害因素2122人,接尘工人1635人,接毒工人40人,接触物理因素447人,我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接尘工人占总接害人数的77.05%。我市共有尘肺病人66人,其中煤工尘肺28人,矽肺23人,电焊工尘肺1人,铸工尘肺3人,陶工尘肺2人,水泥尘肺1人,其它尘肺8人,累计死亡尘肺病人10人。(2)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①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用人单位36个;②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用人单位8个;③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用人单位87个;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用人单位36个。(3)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在检查的217家用人单位中,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2122人,上岗前应体检人数1033人,实体检人数为283人,体检率27.4%;在岗期间应体检人数1089人,实体检人数229人,体检率为21.03%;离岗的劳动者没有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应建健康档案2122份,实建512份,健康监护建档率24.13%。(4)执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情况我市仅2007年政府部门批准立项的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就有24家,没有一家项目单位找到卫生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审查验收。
2.2卫生监督力量配置情况
我市地域广阔,职业危害场所分散,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多,但职业卫生监督员仅有3名,没有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取证工具仅有一部数码相机,没有专用的交通工具。
2.3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处罚情况
本次对217家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123家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对其下发了《卫生监督意见书》限期整改。
3讨论
3.1存在问题
(1)企业领导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认识不足。《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已是第7个年头,每年的4月份我市都进行多渠道大量的宣传活动,企业领导及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法》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市私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用工制度混乱。有的企业以用工少,认为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可有可无,有的企业以工人流动性、临时性为借口不组织工人进行职业性检查。
(2)政府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使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三同时”,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仅停留在了书面上。
(3)从事职业卫生专业人员不足、缺乏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设备,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经费不足。监督执法力度不够,对发出的《卫生监督意见书》也缺乏跟踪问效。
3.2建议与对策
(1)加强监督,规范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措施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用人单位义务的履行和劳动者权利的实现,为了强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卫生部门要确实负起责任,加强监督管理,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督促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要督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组织工人开展健康检查,建立健全工人健康监护档案,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2)将职业病危害评价纳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决定了职业病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危害源头抓起,认真实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和有职业危害建设项目防护设施的“三同时”制度(卫生防护设施与工程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政府在推进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新批建设项目过程中,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同时卫生部门要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杜绝和防止新的职业病危害的发生,避免走前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提高职业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加强监督执法威摄力。职业卫生监督是一项专业技术性极强的工作,目前我市职业卫生监督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及现场检测工具的配备、远远不能满足职业病防治及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必须尽快加大投入,对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用职业卫生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来更好完成职业卫生工作。同时,装备职业卫生仪器设备,增加必要的经费,满足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实际需求。
在监督执法中,在宣传与教育的同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职业卫生监督的威慑力,对屡教不改的用人单位,必须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并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予以曝光,促使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使我市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上升新台阶。
卫生调查 篇7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建议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枢纽,担负着控制传染病、提高农民卫生服务质量和保障农民健康等多方面的重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乡镇卫生院的卫生资源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卫生人力资源是实现卫生服务目标最重要的资源,在卫生领域的人、财、物、信息和技术五大类资源中占首要地位[1]。本文对海南省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描述其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卫生人力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为2009年海南省农村乡镇卫生院的调查数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海南省乡镇卫生院按地区差异分为4类,选取2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4个县及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全部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海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调查表》,收集选取的乡镇卫生院所有职工的信息,共176所乡镇卫生院,4 262名卫生人员。
1.1 研究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海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的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构成进行描述。
1.3 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的填表人员指定为各乡镇卫生院的院长,调查开始前对其进行集中培训,统一填表标准,回收时由专人核实问卷质量。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由录入人员集中统一录入问卷,录入完成后抽取数据库10%问卷进行复核,以确保问卷质量。
2 结果
2.1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总体现状
本次调查的176所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21所,一般卫生院155所。卫生人员的总数为4 262名,平均每所乡镇卫生院人数为24.2人,其中,中心卫生院为35.7人,一般卫生院为22.7人。医护比为1∶0.87;医生与防保人员比为1∶0.292。被调查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分布情况见表1。
2.2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现状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176所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3 648名,见表2。
2.2.1 卫生技术人员的性别构成。
女性卫生技术人员比男性多,男女比例为1∶1.3。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男女构成相差不大。
2.2.2 卫生技术人员的年龄构成。
卫生技术人员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5~55岁之间,占总人数的86.3%,并且在25~34岁、35~44岁和45~55岁3个年龄段人数分布情况较为平均。中心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在35~44岁之间比重较大(35.9%),而一般卫生院在这一年龄段的人员相对较少,出现断层现象。
2.2.3 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总体水平较低,学历结构不合理。以中专学历为主,占64.3%,其次为大专,占26.3%,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仅为4.9%。中心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较一般卫生院略多,但相差不大。
2.2.4 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构成。
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水平不高,以初级职称为主,占全部卫生技术人员的77.5%,中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少,特别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卫生人员比例太低,仅占2.3%。中心卫生院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较一般卫生院略多,但是高级职称的人员却极其缺乏,有相当部分的中心卫生院连一个具有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都没有。
3 讨论和建议
3.1 海南省乡镇卫生院人员配置和专业结构分布较为合理
本次调查的176所乡镇卫生院平均卫生人员数高于2008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平均水平[2],由此可见,海南省乡镇卫生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卫生人员在数量上较为充足。农村卫生人力配置标准应以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应对未来农村人口医疗需求的增加。我国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医护人员比例、医防人员配置不合理的现象[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护理人员数量仍然低于医生,护士相对短缺,但医护人员比例为1∶0.87,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0.3左右的医护比[4]相比,已经比较接近卫生部根据我国国情建议的农村1∶1的比例。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因此,预防保健人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生与防保人员比为1∶0.292,与第一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医护比1∶0.152相比[3],预防保健人员比例明显高于全国数据,海南省乡镇卫生院人员的专业结构分布比较合理。科学合理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卫生人力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在基层卫生机构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卫生技术人员趋于年轻化,年龄结构不合理
所调查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55岁,且在25~34岁、35~44岁和45~55岁3个年龄段人数分布情况较为平均,表明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年龄趋于年轻化,但结构不合理,合理的人员年龄结构应以35~45岁为中心向两边逐渐减少,呈橄榄型分布[5],经验丰富的高年龄组作为技术指导,年富力强的中年龄组作为业务骨干,同时还有充足的年轻后备力量,有利于乡镇卫生院人员的长期发展。因此,海南省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年龄结构应做适当调整,以适应农村卫生人力的可持续发展。
3.3 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和专业技术资格总体水平较低,结构不合理
海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存在学历、职称水平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中专学历占全部人员的64.3%,学历构成呈宝塔形,塔尖过小。WHO推荐的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是1∶3:1,而所调查的乡镇卫生院中高级职称人员极少,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甚至连一个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都没有,人员主要以初级职称为主,占到全部卫生技术人员的77.5%。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但要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为农村居民服务,通过“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办学形式为农村医疗机构培养专业人才[6],还要加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再学习工作,创造继续教育、外出进修和学历提高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机会,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
参考文献
[1]马飞飞,宇传华,裴圣广,等.武汉市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3):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官方网站,2009.http://www.moh.gov.cn/.
[3]毛宗福,王永棣,刘继强,等.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及其研究现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12-16.
[4]谢红.医学教育和农村卫生人力资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9):550-551.
[5]曹文娟,张爱莲.山西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1,8(25):517-520.
农村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调查 篇8
关键词:农村幼儿,饮食卫生习惯,健康
幼儿期是建立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能为幼儿的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笔者生活在农村,于是利用假期之便,以鄂西北某镇为例,对农村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进行了访谈调查。这里的饮食卫生习惯主要包括:不偏食挑食、不喝生水、饮食清洁。调查对象为3-6岁的幼儿。样本选取:采取分层随即抽样法,以鄂西北某农业大市的一个镇为例,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抽取15名幼儿,一共45名幼儿为样本。初步统计发现留守幼儿(主要指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爷爷奶奶作为其监护人)共19名,占42.1%;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占97.2%。
1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1.1 偏食、挑食现象严重
在日常饮食中,有着多种营养成分,幼儿偏食、挑食,则易缺乏某些营养素,不利于身体健康。如不吃全脂乳品、蛋黄、豆类、肝等食物,或不吃胡萝卜、西红柿、绿色蔬菜等,可因维生素A缺乏而致夜盲症。调查发现,92.1%的幼儿存在偏食挑食的习惯,喜欢吃的就多次一点,不喜欢吃的就不吃。(见表1)其中留守幼儿的偏食挑食习惯比非留守幼儿严重:留守幼儿占55.5%,非留守幼儿占44.5%。(见表2)
1.2 食品卫生质量令人担忧
食品卫生质量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大,幼儿期抵抗力低,辨别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关注幼儿的食品卫生质量尤为重要。
调查中发现,幼儿买零食的地方在主要在村小卖部,访谈中发现,几乎7成以上的小卖部没有卫生许可证、个体工商户经营许可证、本人及工作人员健康证。日前,在上海市食品卫生检查人员查出的不合格食品之中,小食品的不合格率最高。小摊贩上的小食品中经常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包括:凉果蜜饯类中的糖精、甜糖素以及色素超标;膨化剂中,致病菌指数、色素超标;肉干鱼干类中,防腐剂、色素、香精超标;果冻类食品中,香精、色素、细菌指数超标(1)……上海市的小食品状况况且如此,那么这些缺少三证的农村食品小卖部的食品质量安全更是令人担忧。
而幼儿用于买小零食的零花钱,留守幼儿平均每月每人花在零食上为36.4元,非留守幼儿为25.7元(见表2),每天每人至少1元钱花在这些小零食上。而这些小零食的质量非常令人担忧,对于过期变质的食品,幼儿本身缺乏辨别能力,更容易受骗。
1.3 饮食清洁习惯养成普遍不好
饮食清洁习惯主要指餐前便后洗手。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特别是幼儿,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不注意清洁卫生,在饮食中,手上的细菌会随着食物进入肠胃,引起幼儿感染细菌,生病。但在调查发现农村幼儿的饮食清洁习惯养成普遍不好,有51.1%的幼儿餐前便后不洗手(见表1),其中留守幼儿占59.1%,非留守幼儿占40.9%(见表2),对幼儿的健康尤其不利。
2 对策建议
2.1 发挥幼儿园的作用,家园结合,共同关注农村幼儿的健康
首先,针对幼儿的偏食挑食情况,一方面对家长普及营养知识,了解食物的营养、营养搭配及营养均衡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意识上重视幼儿的偏食、挑食;另一方面,向家长讲解幼儿的特点,知道幼儿的饮食喜好,便于做出幼儿喜欢的食物。其次,针对令人担忧的食品卫生质量方面,向家长普及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对幼儿健康的危害,让家长从意识上认识到花钱买零食,并非是对幼儿的关爱。最后,针对不良的清洁卫生习惯方面,要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先让家长意识到清洁卫生的重要性,让家长在家庭中监督幼儿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
2.2 发挥家长的能动性,重视幼儿的健康
家长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幼儿的健康。在幼儿偏食挑食问题上不要轻易妥协,一方面要循循诱导,让幼儿养成不偏食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变换食物的烹调花样,调动幼儿的食欲;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上,家长可以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对农村产品进行初加工,自制可口的零食:比如自制椒盐花生、炒黄豆,爆玉米花等,即卫生又营养;在清洁卫生习惯方面,家长一方面要自我监督,为幼儿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另一方面要监督幼儿,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
2.3 地方政府要加大农村食品卫生的监管,保障农村幼儿的健康
首先要加强基层农村市场执法力量建设,应有专项经费投入用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体系;其次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村民的消费意识、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促进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健康发展。再次要加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检测,切断有毒有害食品流向农村的渠道,确保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最后要发挥村民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逐步构建“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自律、村民参与、行为规范”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
3 小结
总之,幼儿期是建立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需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但目前农村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的幼儿偏食、挑食、清洁卫生习惯不好,幼儿的食品卫生质量令人担忧。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家长、政府要发挥各自的作用,积极开展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农村幼儿的健康,地方政府要加大农村食品卫生的监管,保障农村幼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黄世勋.幼儿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障出版社,1999.
[2]王芳芳.太原市某小学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态度、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46-47.
卫生调查 篇9
资料与方法
抽取在灵璧县19个乡镇乡居住>1年, 年龄>18周岁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方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院公共卫生人员基本情况、群众健康生活方式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结果, 个人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 人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采取统一表格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9个乡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每个乡镇随机调查2个行政村, 每个村调查高血压患者10例、2型糖尿病患者10例。另外, 每个乡镇通过电话调查20例服务对象, 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满意度的调查。
结果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对高血压、糖尿病、>65岁老年人、重性精神病、0~6岁龄儿童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及部分正常人群分别建立健康档案, 累计完成电子健康档案805 774份, 全县平均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2%。
慢性病规范管理率:高血压患者累计管理120 689人, 累计规范管理62 204例, 规范管理率52%;2型糖尿病患者累计管理29 863人, 累计规范管理15 967例, 规范管理率53%。
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服务对象和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疾病防控知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问卷调查。每个乡镇调查30例, 全县共调查660例, 调查问卷通过计算机录入自动分析结果。群众健康教育知晓率82%、健康行为形成率78%。
电话调查满意度:每个乡镇电话调查20例服务对象, 全县共计调查440例。其中, 电话接通253例, 电话接通率58%;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满意的183例, 满意度72%。
乡镇卫生院公卫人员基本情况:利用调查表对全县乡镇卫生院所有从事公共卫生的人员进行登记调查。目前, 灵璧县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的人员138人, 仅占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的14%。其中,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7人 (27%) ;中专学历83人 (61%) ;无学历18人 (12%) 。按照所学的专业统计, 公共卫生专业47人 (34%) ;医士专业72人 (53%) ;非医药专业19人 (13%) 。
讨论
存在问题:自从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医药体制改革以后, 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乡镇卫生院的主要职责之一[2]。乡镇卫生院既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主体, 也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主体, 承担着双重角色。 (1) 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少、能力低, 与承担的工作任务不适应; (2) 医防合一的体制, 制约着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乡镇从事公共卫生的人员所在的防保所, 只是乡镇卫生院的一个职能科室, 与其承担的大量工作不适应, 权小责任大, 人少任务重。 (3) 经费使用不合理, 严重挫伤人员积极性。目前, 村级经费实行打卡发放, 势必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乡镇经费不是专款专用和项目管理, 而是纳入经常性收入。势必造成乡镇卫生院花自己的钱, 干别人的事[3]。致使乡镇对村级管理不到位、督导不到位、服务不到位, 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些项目质量不高。随访不及时、辅助检查项目无法开展、电子健康档案不能及时更新[4]。
建议: (1) 培训工作前移下沉:县级各个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要组织精干师资力量走下去, 以乡镇为单位对村卫生室人员全员培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识。县级师资力量要进行岗前培训学习, 编制培训教材。对基层人员培训要统一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要求。培训资料要齐全规范, 有通知、签到、照片、记录、试卷, 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2) 创新管理模式,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坚持“花钱买服务”的原则, 谁服务、谁收益。各乡镇抓几个样板村,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工作提高更高水平。各乡镇可以组建公共卫生服务团队, 直接进村入户搞服务。也可以指定某各村卫生室的某个医生单独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签订目标责任书, 明确责、权、利。 (3) 规范经费使用, 严格绩效考核:坚持先考核、后拨款的原则, 经费拨付一定与工作的数量、质量挂钩, 奖优罚劣和奖先罚后。
参考文献
[1]杨丽, 崔颖, 徐显娣, 等.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及经费分配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1, 9 (2) :51-54.
[2]郝爱华, 刘勇鹰, 易学锋, 等.广东省顺德区和云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况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 2012, 11 (4) :19-23.
[3]高生堂.宁夏南部贫困县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法和体会[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3, 12 (2) :160-164.
卫生调查 篇10
一、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1.调查对象和内容
调查对象为河北省215所村卫生室;主要调查村卫生室所在地的人口、村卫生室的基本情况及卫生人力资源情况。
2.调查方法与统计分析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2010年河北省215所村卫生室进行调查, 所有调查表经核对、检错后, 输入计算机, 用SPSS for Windows 6.0进行分析。
二、结果
1.村卫生室基本情况
从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可知, 2009年河北省共有村卫生室66389所, 服务总人口为4009万人, 有49035个行政村, 全省平均每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1.35所, 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100%。就行医方式来看, 共调查215所村卫生室, 西医为主的有90所, 占41.9%;中医为主的有10, 占4.7%;中西医结合的115所, 占53.5%。
2.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情况
2009年河北省村卫生室共有卫生人员96414人;平均每千农业人口卫生人员数2.40人, 高于全国平均每千农业人口卫生人员数1.76人;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1.66人, 高于全国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1.19人。卫生人员中, 具有乡村医生证书的医师最多, 占全部卫生人员的82.68%;其次是执业 (助理) 医师数, 占13.75%, 注册护士人数占0.77%, 卫生院人数占2.81%。 (以上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
本次调查的河北省的215所卫生室卫生人员中, 男性220人, 占62.9%;女性130人, 占37.1%;就年龄情况来看, 平均年龄40.5岁, 以3l一45岁为主, 占45.7%, 其次是46岁以上, 占32.8%, 30岁以下最少, 占21.4%;从学历构成来看, 以中专学历为主, 占68.6%, 其次是中专以下学历, 占20.0%, 大专学历仅占11.4%, 所有村卫生室人员中无本科及以上学历。
3.村卫生室卫生人员培训情况分析
2009年村卫生室人员中参加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人数比例达到93.2%, 覆盖面较广。培训地点主要是县级培训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定期集中专题讲座和网络教育是最主要的培训方式;就培训内容来看, 大多数乡村医生愿意选择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的培训。
调查得知培训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注重理论内容的讲解, 不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由于培训对象学历层次相差悬殊, 导致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同, 很难做到对各学历层次的学员统筹兼顾;培训内容注重理论讲解, 病例分析较少, 更缺乏在县级医疗机构获得实践技能的培训, 如临床指导、临床进修。其次, 培训时间不够灵活, 部分时间与农忙冲突;培训时间过于集中, 造成培训结束后大部分知识不能立即得到应用而遗忘的现象。最后, 缺乏针对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考试的培训, 这是乡村医生考试通过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讨论与建议
1.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数量充裕
2009年全省平均每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1.35所, 每千农业人口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66人, 高于2009年全国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院1.19的平均水平, 甚至高于东部地区的1.35的平均水平。《河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2011-2015年) 》中规定:原则上每个村卫生室 (所) 应不少于1名乡村医生 (或执业助理以上资格医师) ;服务人口在1000名以上的村卫生室 (所) 或联办的卫生室 (所) , 每增加500~1000名服务人口应增加1名乡村医生 (或执业助理以上资格医师) 。由此可见, 河北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数量已达到甚至超过配置标准。
2.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 河北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员以中专学历为主, 占68.6%, 大专学历仅占11.4%, 所有村卫生室人员中无本科及以上学历。如此人员构成, 可能是由于部分超过退休年龄的低学历乡村医生因离岗后无养老保障而继续行医谋生, 另外由于目前乡村医生福利待遇较差, 尚不能吸引受过较高
学历教育的大学生充实卫生队伍。卫生人员中, 有执业 (助理) 医师、注册护士分别占13.75%和0.77%, 低于2009年全国村卫生室卫生人员中执业 (助理) 医师占14.24%和执业护士占1.93%, 与卫生部规定的2010年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政策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提高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整体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 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尝试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依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积极探索建立基于卫生服务年限的、高于一般农民待遇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 切实实现乡村医生老有所养。第二, 提高新增乡村医生准入门槛, 主要从学历、行医资格和专业技能角度对其进行考核, 杜绝低学历、低技能人员进入村医队伍。第三, 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医学类大专及以上学历应往界毕业生或取得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的医生到基层工作。第四, 定向免费培养应用型乡村全科医学人才。在河北省农村地区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 采取定点招生、定向免费培养的方式培养应用型乡村全科医学大专学历的乡村医生。
3.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培训质量
本文建议对乡村医生实行分层培训。—是对不具备中专学历的乡村医生, 可以参加中专学历教育, 以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同时也解决了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门槛障碍, 逐步实现乡村医生向执业 (助理) 医师转化的目标;二是对于具备中专学历文凭的乡村医生, 可通过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医学院函授、举办专门培训班等形式, 提高乡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三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委托河北省医学院校对乡村医生参加国家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考试进行培训, 为乡村医生顺利通过考试、优化河北省乡村医生执业资格构成创造条件。
摘要:本文对河北省村卫生室人力资源现状进行描述、分析, 找出人员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配置的建议, 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人力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 (第2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张卫东, 曹志辉.河北省村卫生室人员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4) .
卫生调查 篇11
摘 要 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调研,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真正培养“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乡镇(社区)全科型临床医学人才。
关键词 基层 岗位能力 需求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为此,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布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明确指出高等医学教育应以卫生需求为导向,加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逐步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推动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根据本地农村卫生需求,探索实践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新模式。我校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五年制乡镇及社区医务人员定向培养模式”工作,为做好此项改革试点工作,学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采用问卷法及访谈法,以江西省赣州市所辖十八个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一线医师为调查对象,就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人员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了调研,以期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人员岗位能力需求作进一步了解,为顺利完成改革试点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一、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存在问题
1、基层卫生院有较大的发展,但卫生院之间发展不均衡。
本次走访调研的基层卫生院采用的是分类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从走访的整体情况来看,基层卫生院在近几年国家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机制下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发展,基层卫生院在医疗硬件、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上都得到了改善,但是各卫生院由于所处地域、人口数量各不相同,卫生院之间发展不均衡,边远乡镇和人口稀少的乡镇卫生院在发展上相对滞后。中心卫生院较一般卫生院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发展较好。
2、基层卫生院工作生活条件较差,難留住人才成突出问题。
基层卫生院虽然相对之前有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地处农村远离城市,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环境和城市比起来仍有非常大的差距,根据本次走访调查情况来看,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年轻医务人员在参加工作后多数人不安于卫生院的工作环境,在考取执业资格证后多数人不愿意在基层卫生院服务。大多数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是本地户籍的高年资医师,二是低年资或是刚参加工作的经验欠缺的年轻医师。人才结构极不合理,人才断层现象普遍且严重。如何留住人才成了当前卫生院的突出问题。
3、基层卫生人才紧缺,岗位能力要求全面。
基层卫生院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根本没有考虑到农村工作,而是直接到大城市等工作环境好待遇高的地方工作。部分毕业后愿意到农村工作的人多是学历较低的医学毕业生,该类人员在有一定经验和考取资格证后又多数流失。经过本次调研发现,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紧缺,远远没有达到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里的每千居民人口应配置1.2~1.5个医务人员的标准。基层卫生院科室分化不细,多数分科至一级科室,对医务人员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全面,内外妇儿各科室的疾病诊疗常规基本要清楚,甚至要中西医兼顾。
4、基层卫生人才学历偏低、科研教学水平低,教学带教能力有待培养。
本次调研走访发现,现阶段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以专科学历和中专学历为主,本科学历极少。学历普遍偏低,医疗水平有限。在基层卫生院基本上没有科研活动,教学带教活动偏少,有少数有带教中专学生的带教经历,教学带教水平低,带教能力有待培养。
二、建议与对策
本次调研走访期间,各基层卫生院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普遍现象,对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1、对于“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指导方针,多数调研对象认为现阶段农民素质和认识水平不高,在农村基层开展卫生服务工作还是应把医疗放在第一位,随着农民素质和认识水平提高后可以逐步把预防保健工作做在第一位。
2、大多数基层卫生院负责人提出现在的年轻医生比较浮躁,应该让医学生明白要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在学校教育中不但要培养扎实的医学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医学生的服务和奉献精神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处事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3、农村定向医学生实习期间可以适当安排部分时间到基层卫生院实习,但是时间不宜过长,以2~3个月为宜,其余时间建议安排到县医院实习,但不建议安排到三级医院实习,三级医院分科太细,短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全科方向的技能,县医院实习更贴近农村实际情况。
4、公共卫生服务现在起步阶段,基层缺乏公共卫生专业方面的人才,希望能及时补充该专业的人才培养。
5、部分卫生院超声、影像等医技科室的高精设备在国家扶持下有很大的加强,但是没有技术人员,多数处于闲置状态,基层卫生院希望能继续培养医技人才。
6、能否安排部分招生计划,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低学历在职在岗人员纳入招生对象,有利于留得住人才,同时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队伍的学历结构。
三、小结
我们将不断探索五年制乡镇(社区)本科定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融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卫生服务,真正使培养的学生成为“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乡镇(社区)全科型临床医学人才。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编号03-114-137);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课题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医学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2-RC-17)
参考文献:
[1]孙莉.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94-797.
[2]卢东民,张红,沈志坤.“校地共育”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25-127.
卫生调查 篇12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承担着农村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工作[1,2]。乡镇卫生院按照功能分为一般乡镇卫生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乡镇卫生院提供以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康复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服务。一方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负责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对乡村医生的培训等。中心卫生院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预防、保健和医疗技术指导中心,除具有一般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外,还承担协助县级卫生机构开展对区域范围内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等工作。根据“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将构建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城乡居民健康需求的新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全部按规定要求完成建设任务,使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能够为城乡居民提供综合、便捷和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3]。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规划目标,需要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确保乡镇卫生院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综合服务能力。
卫生资源可分为卫生人力资源、卫生物力资源和卫生财力资源,而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4,5]。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乡镇卫生院改革和发展,有必要对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卫生人力的数量、素质和结构,反映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根据“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普查法对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进行调查。首先,对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预调研,通过与苏南、苏中和苏北代表性乡镇卫生院的沟通和交流,对调查表的部分调研指标进行了修正。调查实施前对填表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规范了填表方法,统一数据获取口径,调查数据均为截至2012年9月。乡镇卫生院相关人员按照填表说明填写调查表,由乡镇卫生院专人负责审核,确认数据完整真实后加盖乡镇卫生院公章,将调查表上交区、县卫生局。区、县卫生局做进一步审核,确认完整真实后加盖区、县卫生局公章,上交市卫生局。市卫生局由专人负责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审核,2012年10月1日前上交江苏省卫生厅。
本文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利用STATA软件计算分析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数量、素质和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反映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的全貌。
3 结果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测算,江苏省1 641家乡镇卫生院,其中包括:政府办建制乡镇医疗机构1010家,政府办非建制乡镇医疗机构273家以及非政府办乡镇医疗机构358家。共有卫生人员82 080人,其中卫技人员66 485人。卫技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2 576人,注册护士22 142人,药剂人员5 097人,医技人员4 287人。
3.1 总体情况
如表1所示,江苏省乡镇卫院院均卫生人员、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剂人员以及医技人员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每万农业人口卫生人员数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安徽省、浙江省、广东省和天津市等省份相比,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均卫生人员、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以及药剂人员人数均高于安徽省、浙江省和天津市,但低于广东省。其中,院均注册护士数远高于浙江省、安徽省和天津市,与广东省接近,医护比为1:0.68,高于全国1:0.57,也高于安徽省1:0.52、浙江省1:0.44及天津市1:0.28,但低于广东省1:0.66。江苏省每万农业人口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为21.8人,是安徽省的两倍多,显著高于浙江省、天津市,略高于广东省。
注:全国、安徽、浙江、广东省和天津市数据来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2》,时间节点为2011年年底。江苏省数据来自本次调查数据的计算结果。卫生人员包含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
注:总体指的是江苏全省总体情况。
注:总体指的是江苏全省总体情况。
3.2 卫技人员情况
3.2.1卫技人员年龄结构。
表2测算了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年龄结构。总体来看,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卫技人员年龄35岁以下的比例为37.5%,45岁的以下的比例为75.2%;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卫技人员年龄35岁以下的比例全省总体为38.9%,45岁以下的比例为76.8%。这说明,从整体来看,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年龄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中青年居多,占比达到或超过了3/4。分地区来看,苏南和苏北乡镇卫生院45岁以下中青年卫技人员占比显著高于苏中地区,中心乡镇卫生院这一比例略高于一般乡镇卫生院。如,苏南的无锡、常州以及苏北的连云港等城市一般乡镇卫生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45岁以下中青年卫技人员占比均超过了80.0%。
注:总体指的是江苏全省总体情况。
3.3 卫技人员学历构成
表3计算了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学历构成情况。结果显示,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学历大多集中在大专、中专学历水平,一般乡镇卫生院大专、中专学历占比分别为35.0%和39.3%,中心乡镇卫生院占比分别为37.8%和33.5%。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较低,一般乡镇卫生院不到15.0%,中心乡镇卫生院高于一般乡镇卫生院,但也不到20.0%。分地区来看,苏南地区本科学历及以上卫技人员占比最高,一般乡镇卫生院超过20.0%,中心乡镇卫生院则超过了25.0%,特别是苏州市,一般乡镇卫生院本科及以上学历卫技人员占比达到26.9%,中心乡镇卫生院这一比例则达到34.9%;苏北和苏中地区一般乡镇卫生院本科及以上学历卫技人员占比差别不大,集中在12.0%左右,但中心乡镇卫生院差别较大,苏中地区这一比例超过20.0%,显著高于苏北地区。
3.4 卫技人员职称构成
表4给出了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总体来看,一般乡镇卫生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专业技术职称以中级以下职称为主,分别占卫技人员总数的70.0%和62.8%,中心乡镇卫生院中级职称所占比例为33.2%,高于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副高及以上职称所占比例仅为4.0%,一般乡镇卫生院为2.5%。分地区来看,苏中地区一般卫生院副高及以上职称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9%,但其中心乡镇卫生院副高及以上职称所占比例最高,为5.5%。苏北和苏南的职称结构的主要差别在于中级职称占比,苏南乡镇卫生院中级职称占比显著高于苏北地区,苏北地区一般乡镇卫生院73.3%的卫技人员为中级以下职称,中心乡镇卫生院68.4%卫技人员为中级以下职称。
注:总均指的是江苏全省院均医师配备情况。
注:总均指的是江苏全省院均医师配备情况。
3.5 执业(助理)医师配备情况
表5测算了江苏省乡镇卫生院主要执业类别医师的院均配备情况。全省一般乡镇卫生院院均配备临床类医师19人,中医类医师1.7人,口腔类医师0.6人,公共卫生类医师2人,中心卫生院临床类医师31.8人,中医类医师2.9人,口腔类医师1.1人,公共卫生类医师3.5人。苏南一般乡镇卫生院各类医师院均配备人数均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但中心乡镇卫生院与苏中和苏北地区相比差别不大,其中苏中地区中心乡镇卫生院临床类医师院均配备人数为38人,显著高于苏南和苏北。
注:总体指的是江苏全省总体情况。
3.6 医技人员配备情况
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院均配备情况如表6所示,总体来看,一般乡镇卫生院B超、心电图、检验和放射等各类医技人员的配备低于中心乡镇卫生院,院均不足1人,这与两类乡镇卫生院的规模和科室设置差异有关。中心乡镇卫生院检验和放射类医技人员的配备显著高于B超与心电图类,分别达到院均1.5人和1.2人。无论一般乡镇卫生院还是中心乡镇卫生院,心电图类医技人员的配置均最低,各类医技人员配置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不大。(下转第43页)
3.7 护士配备情况
表7给出了江苏省乡镇卫生院执业护士的配备情况。结果显示,全省一般乡镇卫生院护士院均为11.0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23.1人。分地区看,苏南地区一般乡镇和中心卫生院院均护士人数最多,为15.1和26人,苏中一般乡镇卫生院护士院均配备最低,只有7.1人,苏北中心乡镇卫生院护士院均配备最低,为21.8人。
药剂人员的配备情况如表8所示,全省一般乡镇卫生院药剂人员总数为2 962人,院均2.6人。其中,苏南地区院均药剂人员最多,为3.5人,苏中和苏北差别不大。全省中心乡镇卫生院药剂人员总数为2 135人,院均5.0人。其中,苏中地区院均药剂人员最多,为6.1人,苏北最低为3.8人。
4 结论与讨论
全省院均卫生人员数为50.1人,院均卫技人员为40.5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明显高于安徽省、浙江省和天津市等省份,说明江苏省卫生、卫技人员的数量是相对充足的。卫技人员年龄机构还是比较合理的,45岁以下的中青年居多,占比达到或超过了3/4。卫技人员的学历以大专和中专学历水平为主,两者占比超过70.0%,中心乡镇卫生院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近20.0%,高于一般卫生院。卫技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普遍不高,以中级以下职称为主,一般乡镇卫生院占比达到70.0%,中心乡镇卫生院则超过了60.0%,高级职称占比中心卫生院显著高于一般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中,口腔类医师配备最低,一般乡镇卫生院院均不足1人。一般乡镇卫生院各类医技人员院均不足1人,中心卫生院B超、心电图类医技人员院均不足1人,配备率较低。医护比为1:0.68,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国家卫生部建议的乡镇卫生院医护比1:1有一定的差距。
总之,虽然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卫技人员数量比较充足,但应当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专业素质,优化职称结构,进一步完善卫技人员的配置结构,加强口腔类医师以及B超、心电图等类别医技人员的配备,确保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综合服务能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萌,张丽娜,郭淑英.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37-39.
[2]王劳,朱晓丽,丁雪.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108-110
[3]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4]程晓明.卫生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卫生调查】推荐阅读:
卫生服务调查05-30
卫生状况调查07-12
职业卫生调查09-19
卫生学调查10-20
卫生习惯调查报告08-29
现场卫生学调查08-07
医院环境卫生调查问卷08-29
苏菲卫生巾调查问卷06-26
卫生医疗机构调查问卷08-08
农村卫生工作调查报告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