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药

2024-06-29

治疗方药(精选11篇)

治疗方药 篇1

林之翰, 字宪伯, 号慎庵, 为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名医, 著有《四诊抉微》、《嗽证知原》和《温疫萃言》三部医书。《温疫萃言》从温疫的病名、病证、治法、方药等方面集诸家之言, 结合林氏本人对温疫的认识而成书。《温疫萃言》只有抄本, 并未刊行, 本文所用是以1981年宋立人点校, 198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之版本。

《温疫萃言》载方94首, 用药129味, 药物出现频次为685次, 出现频率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53次, 白芍32次, 黄芩、大黄各31次, 生姜30次, 人参26次, 当归25次, 生地19次, 黄连、大枣各16次。

1不同功效中药使用统计

该书所载129味药物涉及21类药物, 出现频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清热药155次, 黄芩为使用最多的药物;解表药120次, 出现频率最多的是生姜;补气药107次, 其中甘草出现次数最多。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前3位的药物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药物, 各类药物出现频次及所占比例见表1。

2不同功效方剂使用统计

林氏将本书所载94首方剂分为13类, 各类方剂数量和所占比例见表2。

3方药特色

(1) 重用清热药、清解剂。从不同功效中药使用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林之翰重用清热药, 其次是解表药、补气药。清热药以黄芩出现次数最多, 为31次;解表药中生姜出现次数最多, 为30次;补气药中甘草出现次数最多, 为53次, 也是出现频率最多的药物。从出现频率最多的10种药物的作用及各类药物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 无论从药物使用所占的比例还是用药频次上都可以看出林之翰重用清热药、解表药、补气药。这与其集诸家之言, 认为温疫是由热毒引起, 且阳证为多, 故应以清热解毒驱邪外出为主;对于正虚邪恋者应用小量补气药, 使正气有力驱邪外出;对阴血津液虚少之人, 应用补阴药以养阴液的理论相一致。

林之翰于本书中载方94首, 林氏根据方剂功效将其分为13类。由不同功效方剂使用统计表可以看出, 林氏重用清解剂, 其次是辛凉解表剂和清热剂, 三类方剂共44首, 占总方剂数量的46.8%, 这三类方都具有清热或解毒功效, 与林之翰认为温疫是由天地之热毒而引起的观点相一致。

(2) 慎用温里药、收涩药。林之翰提出温疫是热病, 故应慎用热药、补药, 否则易致蓄血发黄等证。林氏指出温疫病如果误用辛温之剂, 可致表热郁结, 表郁则里气不能透于外而入里, 从而引起呕吐、干哕、吐苦黄水等症。此外, 林之翰还指出“首尾忌用酸收敛涩”, 在临证之时如不详加审证, 就会出现误用收涩之药。他的这种观点在其用药上也有体现, 从不同功效中药使用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林之翰所用温里药只有7味, 占所有药物的1.02%;收涩药5味, 占所有药的0.73%, 可见林氏对此两类药物的使用是很慎重的。

(3) 当补则补, 扶正祛邪。林之翰认为对正气不虚邪气有余者用参为不当;但如果正气素虚复感邪气, 致邪入里者则另当别论。对于此种病情, 林之翰明确指出“欲攻其邪, 邪去而正亦脱, 欲补其正, 则正气未能得补, 适足以助邪而壅闭, 当此两难之地, 惟有权其轻重而酌为攻补并施之法, 攻不害正, 补不壅邪”。从药物使用频率统计表也可以看出, 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共占用药比率的28.61%, 可见林氏对于补益药的应用并不少。

(4) 善用古方, 随证加减。林之翰所载方剂大多为前人所创, 分析其所载的5首和解之剂, 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养阴清热的3首方剂, 是以四物汤为基础;攻里之剂的5首方剂中有大承气汤1首、小承气汤1首、调胃承气汤1首、黄龙汤1首、茵陈蒿汤1首, 分析这5首方剂的药物组成, 其中有4首为承气汤类。

此外, 林之翰对于认为有必要说明的方剂, 均有按语附于方后。如六神通解散, 为治时疫初起, 热甚躁不得汗者。方中有苍术四两, 苍术性辛温, 应为温热病禁用, 本方所以用苍术, 林之翰认为是因为“苍术能解诸郁, 善治山岚瘴雾, 水土湿蒸之气而为病。湿热郁伏之邪, 初起燥热未见, 用之以开解其郁伏之邪, 使之透达于表, 即用之以辟其邪秽”, 而后林氏又明确说明“一二剂后, 伏邪已发, 燥热证见, 即当除去苍术, 随证加减可也”, “若始病便见燥热证者, 虽在初起, 亦不宜用也, 否则又犯辛温禁例也”。再如人参败毒散之所以用人参, 林氏认为是由于病人“虚而挟感, 不任发散”, “若邪盛而正不虚者, 用之反助邪壅闭, 而解毒之功反掩, 还须除去人参, 然后余药得施解毒之力也”。

通过对《温疫萃言》所载方剂的药物组成及应用的分析可以看出, 虽然林之翰所载方剂大多为古方, 但在运用时, 林氏却不拘泥于古方, 能做到随证加减, 而不墨守成规。

综上所述, 通过对林之翰《温疫萃言》治疗温疫方药特色的分析, 发现了《温疫萃言》治疗温疫方药的运用特点, 这些珍贵的思想及治疗方药对于现今防治温疫类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清代名医林之翰集诸家之言著成《温疫萃言》。通过对《温疫萃言》方药特色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 发现其方药特色是重用清热药、清解剂, 慎用温里药、收涩药, 当补则补、扶正祛邪, 善用古方、随证加减等, 对于现今防治温疫类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温疫,《温疫萃言》,林之翰,方药

参考文献

[1]李顺保.温病学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5.

[2]凌一揆.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6.

咋用非处方药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 篇2

感冒患者在出现咳嗽的症状后,应首先辨别感冒与咳嗽的症状孰轻孰重,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例如,患者若有明显的发热、头晕头重、困倦疲乏、鼻塞声重等症状,同时又伴有咳嗽,应以解表祛邪、治疗感冒为主,而以止咳化痰、治疗咳嗽为辅。患者上述的感冒症状若已不甚明显或基本消失,仅有咳嗽、咯痰、咽痒、胸痛、胸闷气急等症状,则应以治疗咳嗽为主。但应首先辨明咳嗽的病因(如风、寒、痰、燥等)然后再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如下:

一、感冒症状较重、咳嗽症状较轻的患者应以治疗感冒为主,可按照下面的方法辨证施治

1.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患者可出现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咳少量白色痰或无痰等症状。该病患者可选用荆防败毒丸、荆防颗粒、小青龙合剂、正气片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2.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患者可出现发热(但无明显恶寒症状)、有汗(但汗出不畅)、头痛眩晕、流浊涕、咽干肿痛、咳嗽、痰黄等症状。该病患者可选用银翘解毒片、银翘散、桑菊感冒丸、桑菊银翘散、银柴颗粒、抗病毒口服液、复方板蓝根、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3.暑湿感冒:暑湿感冒多发生于夏秋季。该病患者可出现发热、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头昏目赤、头部涨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腹胀、咳嗽、呕吐及腹泻等症状。暑湿感冒患者可选用香菊感冒颗粒、藿香正气软胶囊、复方香薷水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多数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的中成药中都含有柴胡、白前、前胡、枳壳、桔梗、枇杷叶等具有宣肺理气、清热化痰止咳功效的成分。因此,患有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的咳嗽患者在服用上述中成药后,可不必再服用治疗咳嗽的药物。在治疗暑湿感冒的中成药中很少含有止咳化痰的成分。因此,患有暑湿感冒的咳嗽患者可酌情加服二母宁嗽丸、清气化痰丸、蛇胆川贝胶囊、川贝枇杷膏等具有止咳化痰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二、感冒症状已基本缓解、咳嗽症状仍较重的患者应以治疗咳嗽为主,可按照下面的方法辨证施治

1.风寒袭肺:感染此症患者的病程往往很短,热象并不明显,可出现咳嗽声重、咽痒、气急、咳白色稀薄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此类患者可选用半夏止咳糖浆、桂龙咳喘宁胶囊、麻黄止嗽丸、宣通理肺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2.痰热郁肺:患有此症的患者可出现咳嗽气促、喉中痰鸣、痰多、质黏稠、色黄浊、味腥、咳唾时胸部疼痛等症状。此类患者可选用二母宁嗽丸、急支糖浆、咳感康口服液、清气化痰丸、蛇胆川贝胶囊、十味龙胆颗粒、克咳胶囊、川贝枇杷膏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3.痰湿蕴肺:患有此症的患者可出现咳嗽痰多、痰白黏腻、早晨症状加重、胸闷、腹胀、舌苔白腻等症状。此类患者可选用三子止咳膏、鱼腥草片、复方鲜竹沥、二陈合剂、参苏宣肺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4.肺燥津亏:患有此症的患者多病程较长,可出现干咳、连声呛咳、有少量黏痰且难以咯出、鼻唇干燥、喉痒、咳嗽时胸痛等症状。此类患者可选用百合固金丸、百令胶囊、参贝北瓜膏、川贝梨糖浆、扶正养阴丸、复方罗汉果清肺颗粒、清燥润肺颗粒、秋梨润肺膏、润肺止咳胶囊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此外,感冒咳嗽患者还可在服用上述中成药时针对自身的特殊症状加服一些相关药物,如咳痰量较多者,可加用痰咳净、祛痰灵、吉诺通、必嗽平、沐舒坦、富露施等西药进行治疗。有较重的鼻塞、流黄脓涕等症状者,可加用鼻炎片、鼻窦炎口服液、辛芩颗粒、鼻咽清毒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有较重的咽喉不适、肿痛等症状者,可加用四季青、西瓜霜含片、银黄口服液、利咽灵片、清喉利咽冲剂、冬凌草片、一枝黄花喷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声音嘶哑等症状者,可加用金嗓子喉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头晕脑涨、牙龈肿痛、眼干目赤等症状者,可加用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患者若因持续性咳嗽或刺激性咳嗽而使日常生活和夜间睡眠受到了严重影响,还可加用美酚伪麻片、复方甘草片、复方咳必清、联邦止咳露、惠菲宁、那可丁等具有镇咳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方药 篇3

一、金苍香苏饮介绍

方药组成:川楝子10g (火炮) , 苍术6g, 香附10g, 紫苏10g, 陈皮12g, 续断15g, 台乌药12g, 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散寒燥湿, 温肾助阳, 理气止痛。

主治:寒湿阻络、气机郁滞所引起的腰痛。腰部重着冷痛或有身重困倦, 转侧不利, 畏寒、遇阴雨天或受潮后疼痛明显加重, 或小便不利, 舌苔白腻、脉沉紧或濡缓等症。

二、方药解析

从本方药物组成来看, 香附、川楝子理气止痛, 陈皮健脾理气燥湿, 苍术祛风除湿健脾,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 续断以补肝肾、强筋骨、袪风除湿, 台乌药以顺气止痛、温肾散寒, 续断、台乌药均为治疗腰痛的要药, 甘草缓急止痛。故全方配合共可奏散寒燥湿、温肾助阳、理气止痛之功, 主要用于寒湿阻络、气机郁滞所引起的寒湿腰痛。

本方八味药物的严密组合, 体现了散寒除湿之功, 散寒燥湿以审因论治, 治病求本是治寒湿腰痛之根本治则。然方中又何以配伍温肾助阳之药呢?《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素问·评热病论》也说:“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寒湿为阴邪, 最易伤人之阳气, 腰为肾之腑, 肾中所藏“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 故古人又有“六腑之阴气, 非此不能滋, 五脏之阳气, 非此不能发”之说。今寒湿之邪侵袭人体, 留注肾之外府致经枢不利, 亦可损伤阳气, 治疗时除散寒燥湿以祛除致病之因外, 更配伍温肾助阳之品以振阳扶正则祛邪之力尤著。为何又要理气止痛呢?寒湿腰痛之因是寒湿凝滞, 气机郁阻, 气血流通不畅。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寒气入经而稽迟, 泣而不行, 客于脉外则血少, 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故卒然而痛。”寒湿之邪凝滞最易阻遏气机。因此, 王老师加用散寒理气之药促使气行滞消, 让寒湿去, 气血行而疼痛自止。

三、临床应用体会

寒湿腰痛的由来多因冒雨涉水, 起居不慎或久居湿地, 水中作业, 或身劳汗出, 衣着冷湿导致寒湿内袭, 留滞经络, 气血运行失畅, 正邪剧争而发生。然临床导致腰痛的原因甚多, 并非独有寒湿, 另有湿热腰痛, 痰滞腰痛, 肾阳虚腰痛、肾阴虚腰痛、血瘀腰痛等。笔者践方二十几年, 认为在治疗上就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不失原方方意的基础上以主方进行灵活加减化裁, 效果方佳。一般常用加减法如下: (1) 腰背冷痛较重者, 说明寒邪偏盛, 加干姜、细辛以散寒止痛;寒湿腰痛日久, 损伤肾阳或初病即兼肾阳虚较重者加补骨脂、巴戟天以补肾助阳。 (2) 腰部重着明显说明湿邪较盛可重用方中苍术并加淡渗利湿的茯苓以增强祛湿之功。 (3) 寒湿俱盛者证见腰部重着发冷明显合甘姜苓术汤 (药物:甘草、干姜、茯苓、白术) , 以增强散寒祛湿之功。 (4) 兼恶寒发热者, 加羌活、防风、麻黄、桂枝、生姜之类以散寒解表。 (5) 兼上部疼痛加防风、姜黄、羌活之类;兼下部疼痛加独活、牛膝、秦艽, 一身尽痛者与羌活、独活同用。 (6) 疼痛部位在腰部兼见游走不定, 拘急疼痛者说明挟风邪, 可加入防风、独活之类以祛风除湿。 (7) 如病程日久, 痛如锥刺者说明寒湿痛久已入络, 加元胡、姜黄以活血行瘀止痛。 (8) 项背强或疼痛者加葛根或羌活, 以解表散寒。 (9) 脊背疼痛而偏于寒湿凝滞者加狗脊。 (10) 痛甚而肢冷明显者, 可加附子以温肾祛寒, 亦可加桂枝、牛膝、杜仲温经通络、补肾壮腰。

四、病案举例

郑某, 男, 42岁, 2008年5月8日初诊。患者自诉6个月前被雨淋之后出现两侧腰部疼痛, 之后每逢阴雨天或受冷之后疼痛加剧, 近日来阴雨连绵, 病情加剧, 现腰痛难忍, 一身困倦, 且时伴有腰部冷感, 左膝关节微痛。口不渴, 食欲一般, 二便正常, 观其舌淡白而湿润, 苔白腻, 审其脉象濡缓。此为寒湿阻络, 气血运行失畅。治以散寒燥湿、温肾补阳、理气止痛。方用金苍香苏饮加味, 每日1剂。

方药组成:川楝子10g (火炮) , 苍术6g, 香附10g, 紫苏10g, 陈皮12g, 续断15g, 台乌药12g, 干姜10g, 茯苓15g, 桂枝10g, 独活12g, 甘草6g。

5月12日二诊:自述服上方2剂后腰背发冷、身重困倦明显好转, 逢阴雨天腰痛加重之症也明显减轻, 唯时有小痛, 舌苔微白腻、脉濡略缓, 此寒湿之邪渐除, 正气渐复之象。上方中, 仅干姜由10g减为6g, 以防温散太过, 其余不变, 嘱连服三剂。

5月20日三诊:又服上方三剂后, 自觉症状悉除, 天气变化时腰痛也不见发生。患者要求再吃药一剂, 以防复发。观其舌淡红、苔薄白, 审其脉象基本正常。治以散寒行气燥湿, 温肾助阳以善其后, 续前方加减。

方药组成:川楝子10g (炮) , 苍术6g, 香附10g, 紫苏10g, 陈皮12g, 续断15g, 台乌药12g, 独活12g, 补骨脂15g, 巴戟天12g, 桂枝10g, 甘草6g。

两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本病患者由于在半年前被雨淋后而致诸症。其腰部疼痛而重, 时有冷感, 是由于寒湿侵袭客于腰部, 使腰部经络被阻, 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寒湿内阻, 邪留肌肉、筋、脉, 则身重困倦, 因天气变化或受凉后寒湿更盛故痛势加剧, 口不渴说明寒湿入内还未化热, 舌淡白而湿润为寒湿盛之象, 苔白腻及脉象濡缓均为寒湿之症, 寒湿阻滞腰络、气血运行失畅是其病机。因此, 本病属典型的寒湿腰痛, 投金苍香苏饮加减以治之。方中加了干姜以散寒暖腰, 助本方散寒之力, 茯苓利湿健脾, 加桂枝以温经散寒、通阳行滞, 独活除湿止痛, 这样进一步增强了主方散寒燥湿、温经通阳、理气止痛之功, 奏效较快。

第十章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 篇4

1、掌握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定义、分类标准、品种特点

2、熟悉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3、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

能熟练区分哪些是处方药、哪些是非处方药

第二节 非处方药的管理

0.5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非处方药的生产与销售管理

2、熟悉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的管理

3、了解我国非处方药的分类与目录,标识和注意事项。重点与难点:

能结合实际分析非处方药管理、使用的科学性、合法性、合理性 第三节 处方药的管理 0.5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特殊管理的处方药、处方药的生产与销售管理

2、熟悉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的管理

3、了解处方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与难点:

学会运用处方药管理的知识分析临床用药

第十章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是我国卫生医药事业改革与 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三 十七条规定:国家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 度。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对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医药卫生保健 事业和医药产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促进药品监督管理 与国际模式接轨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一节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第二节 非处方药的管理 第三节 处方药的管理

第一节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案例10.1 处方药使用不当,老大娘命丧黄泉

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定义

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标准

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品种特点

四、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五、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定义、分类标准、品种特点 ● 熟悉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 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意义 能力目标

● 能熟练区分哪些是处方药、哪些是非处方药? 案例10.1 处方药使用不当,老大娘命丧黄泉

据报道,2002年11月某县城一位老大娘因患感冒,发烧、咽喉痛,听别人介绍,自己到药店购买一盒阿莫西林胶囊(羟氨苄青霉素),回家后,没有仔细阅读说明书便服药,大约半小时后老大娘就出现呼吸困难,等到邻居发现时,老大娘已停止呼吸了。后经医生判定老大娘死于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分析:

(1)实行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有哪些?

(2)如何减少和避免类似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定义

(一)处方药的定义

处方药(Prescription-only medicine,简称POM),系 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的药品。

(二)非处方药的定义

非处方药又称“柜台发售药品”,(Over the counter drugs,简称OTC),系指不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

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标准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均应符合安全有效的药品质量标准,其生产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均应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均应检验合格方可出厂销售,但由于在销售使用方式上有不同的管理要求,故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一)处方药的分类标准

(1)国际规定的管制药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易产生依赖性的药品。(2)国家批准的新药。

(3)使用时有附加要求,自我用药不安全,需医药工作人员指导的药品。

(二)非处方药分类标准

(1)药品的适应症病人能自行判断并准确选择、使用。

(2)药品的安全范围大,正常使用时无严重不良反应,或者不良反应轻微、可逆,可察觉。无潜在毒性;无耐药性;无潜在滥用、误用可能性。(3)药品诊疗效果确切且可觉察。

(4)在正常条件下储存时药品质量稳定。

(5)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内容确切、详实易于理解。(6)药品使用时不需要医药工作人员的指导与监控。

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品种特点

(1)按处方药分类标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均为处方药;抗生素、激素、心脑血管疾病药品及生物制剂绝大多数为处方药。(2)按药物剂型的特点。注射剂、粉针剂、大输液、喷雾吸入剂等由于自我使用不安全、不方便,大部分为处方药。

(3)按药理作用分析非处方药有以下特点。一般来说维生素、滋补保健药、解热 镇痛药、感冒咳嗽药、止痛药、抗酸药、抗寄生虫药、避孕药等可作为非处方药。按药物剂型分析,外用的皮肤科、五官科用药大多可作为非处方药使用。

四、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我国在遴选非处方药本着“安全有效、慎重从严、结合国情、中西(药)并重”的指导思想,因此,所遴选的非处方药具有以下特点: 1.应用安全 2.疗效确切 3.质量稳定 4.使用方便

五、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意义

(一)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保证用药安全

(二)为实现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提供基础

(三)有利于实行医疗费用国家、集体和个人分担的原则

(四)有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二节 非处方药的管理

案例10.2 止咳糖浆当饮料喝

一、我国非处方药的分类与目录

二、非处方药的生产与销售管理

三、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的管理

四、非处方药的标识和注意事项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非处方药的生产与销售管理

● 熟悉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的管理

● 了解我国非处方药的分类与目录,标识和注意事项。能力目标

能结合实际分析非处方药管理、使用的科学性、合法性、合理性 案例10.2 止咳糖浆当饮料喝

自改革开放以来起,我国各地的社会药店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在药品零售中,特别是非处方药的销售有占很大的比例,这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是,非处方药的管理却不容忽视。在某城镇曾出现了一些青年学生争先购买某种止咳糖浆,把止咳糖浆当作饮料喝的现象,在当地出现了止咳糖浆热销,而药店却对此现象不闻不问,有的学生因过量服用止咳糖浆引起头晕、恶心、精神不振,上课无精打采,很令家长和学校老师担忧„„

案例10.2 止咳糖浆当饮料喝 分析:

(1)止咳糖浆热销说明了什么?

(2)作为药店对这种现象应采取哪些措施?

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乙类两种,它们在销售管理方面也有 不同的要求。为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颁布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包括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管理规定》、《非处方药药品标签、使用说明书和包装指导原则》等。

一、我国非处方药的分类与目录

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抗过敏药与抗眩晕药,抗酸药与胃黏膜保护药,助消化药,消胀药,止泻药,胃肠促动力药,缓泻药,胃肠解痉药,驱肠虫药,肝病辅助药,利胆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感冒用药,镇咳药,祛痰药,平喘药、维生素与矿物质,皮肤科用药,五官科用药,妇科用药,避孕药等23类。中成药非处方药分类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中成药中符合非处方药遴选原则的38中病症分为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7个门类。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乙类。

二、非处方药的生产与销售管理

(1)非处方药的生产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其生产的品种都必须取得药品批准文号。(2)经营非处方药品的批发企业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销售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经过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一般商业企业可以零售乙类非处方药,必须开设专柜,必须配备专职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经专业培训后,由省级药监部门或其授权的组织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证的人员。(3)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可不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但患者可以要求在执业药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4)非处方药可采取开架自选销售方式,但不得采取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等销售方式,暂不允许采用网上销售方式。(5)医疗机构可以根据临床及门诊医疗的需要按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或推荐使用非处方药。

(6)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从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批发企业、药品生产企业采购药品,并按有关药品监督管理规定保存采购记录备查。

三、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的管理

(1)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2)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符合质量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使用;每个销售基本单元包装必须附有标签和说明书;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剂量应分别包装。

(3)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用语应科学、简明、易懂,便于消费者自行判断、选择和使用。

(4)消费者有权自主选购非处方药,但必须按其标签和说明书所示内容使用。(5)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上必须印有以下忠告字样:“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四、非处方药的标识和注意事项 1.非处方药的标识

我国非处方药专用的标志图案为椭圆形背景下的“OTC”3个英文字母的组合,红底白字的图案用于甲类非处方药,绿底白字的图案用于乙类非处方药。2.非处方药的潜在性不良反应(1)掩盖其他疾病或加重原有疾病的症状。(2)引发药物相互作用造成严重不良反应。(3)长期应用或过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4)增加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注意: 使用非处方药应重视合理选药、重视观察自我用药反应、根据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药品,避免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节处方药的管理

案例10.3 零售药店缺乏管理,女青年险丧命

一、特殊管理的处方药

二、处方药的生产与销售管理

三、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的管理

四、处方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 掌握特殊管理的处方药、处方药的生产与销售管理 ● 熟悉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的管理 ● 了解处方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

● 学会运用处方药管理的知识分析临床用药 案例10.3 零售药店缺乏管理,女青年险丧命

某报报道:“零售药店缺乏管理,只认钱,不认处方,女青年险丧命”。说的是一位女青年因为个人问题一时想不开,欲服安眠药自杀。在药店她提出要购买5瓶安定(地西泮),药店营业员不但未向她索要处方,竟然还建议,由于零钱找不开,买6瓶算了。女青年回家服药自杀,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送医院抢救捡回一条性命。分析:

(1)该药店对以上事件的发生是否有责任?

(2)该零售药店营业员的行为违反了什么规定?

一、特殊管理的处方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在我国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特殊管理药品一般均属于处方药,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方法严格按国务院制定的法规执行。

二、处方药的生产与销售管理 处方药的生产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其生产的品种都必须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处方药的批发与零售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生产、批发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向患者推荐销售处方药。

处方药必须由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处方,可在医疗机构药房配制、购买、使用,也可以凭处方在有许可证的零售药店购买和使用。销售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执业药师或药师必须对医师处方进行审核、签字后依据处方正确调配、销售处方药。药师对处方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销售。处方必须留存2年以上备查。处方药不得采取开架自选销售方式。

三、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的管理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应当分柜摆放。处方药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等销售方式,暂不允许采用网上销售方式。

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的管理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2000年10月颁布了《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管理规定》(暂行),使处方药的管理有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规规范。进入流通领域的处方药,其相应的警示语是:“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应由生产企业醒目的印制在药品包装或药品使用说明书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包装、标签必须印有规定的标志。

四、处方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由于处方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为减少药品的误用和滥用,在购买、使用处方药时,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并在医师的监护指导下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属处方药中的特殊管理药品,在销售使用中应严格遵守有关法规。

同步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C 5.A 6.B 7.C 8.A 9.C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 4.ABCD 5.ABCD

三、分析题答题要点:

1.学习掌握《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2.正确认识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3.正确处理药品作为特殊商品的经济利益关系。

治疗方药 篇5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武威汉代医简;医案

治伤寒逐风方、治痹手足雍肿方、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及瘀方均出自东汉早期的《武威汉代医

简》[1]。笔者采用《武威汉代医简》治伤寒逐风方(附子、蜀椒、泽泻、乌喙、细辛、白术等6味药组成)及治痹手足雍肿方(秦艽、附子2味药组成)[2]加减治疗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运用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麻黄、大黄、厚朴、石膏、苦参、制川乌、附子等7味药组成)及瘀方(当归、川芎、丹皮、漏芦、桂枝、蜀椒、虻虫等7味药组成)[2]

加减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现将临床治疗验案介绍如下。

1 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男,41岁,农民,2010年11月16日初诊。患者因多年种菜浇水遇寒冷潮湿,又常骑摩托车受风着凉,致双手关节冰冷疼痛,逐渐肿胀、重着、麻木不适,且手腕亦肿痛,痛处固定,触及发凉,天气变化时加重,遇寒尤剧,得热则缓,畏寒喜暖,曾在当地某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祛风止痛胶囊等药,疗效不佳,病情渐重。现双手近端指关节为甚,手指肿胀呈轻度梭形改变,掌指关节冰痛肿胀麻木,手腕亦冰凉肿痛,晨僵约1 h,接触冰水后有对称的手指间歇发白,并有发绀和潮红的阵发性雷诺氏现象。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紧。实验室检查WBC 12.5×109·L-1,ESR 32 mm·h-1,RF 27 IU·L-1,ASO 156 IU·L-1,CRP 8.9 mg·L-1。中医诊断为历节风,辨证属寒湿阻络、气血郁滞。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治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活血止痛。给予《武威汉代医简》治伤寒逐风方及治痹手足雍肿方加减。药用制川乌6 g(先煎)、制附子9 g(先煎)、桂枝12 g、细辛5 g、威灵仙12 g、羌活15 g、泽泻9 g、苍术9 g、薏苡仁30 g、青风藤20 g、黄芪20 g、白术15 g、当归15 g、丹参20 g、乌梢蛇9 g、秦艽9 g、白芍15 g、生甘草9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外洗药用生川乌50 g、生草乌50 g、桂枝50 g、生艾叶50 g、细辛30 g、蜀椒30 g、伸筋草30 g、透骨草30 g、五加皮30 g、海桐皮30 g。水煎取汁,外洗双手患部,每日1次。二诊(2010年11月26日):诉上述方案治疗10 d,患者双手指及掌指关节肿痛、麻木有所好转,手腕肿痛亦减轻,但仍冰凉不适。继上方制川乌加量至9 g、制附子加量至15 g内服,配合中药外洗治疗。三诊(2010年12月17日):患者双手关节症状大减,雷诺氏现象亦明显减轻,继上方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四诊(2011年1月17日):患者双手关节冰肿痛麻等症状基本缓解,手腕冰凉肿痛消失。停中药外洗,继中药内服守方巩固治疗3个月。五诊(2011年4月18日):实验室检查WBC 8.5×109·L-1,ESR 14 mm·h-1,RF 20 IU·L-1,ASO 155 IU·L-1,CRP 6.1 mg·L-1,

患者双手指、掌指关节冰冷疼痛及肿胀麻木等症状缓解,嘱忌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注意患指保暖。半年后随访,患者诸症消失,手指关节活动可。

按:患者因素体阴气偏胜,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则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主收引疼痛,气血被遏,经脉不通,故关节冰冷疼痛,遇冬季寒冷加重;寒湿内盛,留于关节,故关节肿胀麻木。选用《武威汉代医简》治伤寒逐风方及治痹手足雍肿方加减治疗,方中制川乌大辛大热,配制附子温阳散寒止痛;桂枝温经通阳,有横通肢节的特性,配细辛可治寒滞脉络的肢冷疼痛[3];威灵仙、羌活以温阳散寒止痛;泽泻甘淡渗湿,苍术、薏苡仁健脾除湿;青风藤为治风寒湿痹之要药,且舒筋活血;黄芪补气升阳,且能行水消肿;白术补气健脾,又可燥湿利水;当归、丹参活血止痛;乌梢蛇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且甘草能解川乌、附子之毒性;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止痹痛,《神农本草经》曰:“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故诸药合用具有温阳散寒、祛湿通络、活血止痛之功,配合中药外洗,疗效更佳,切中病机而获效。

2 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女,48岁,农民,2011年11月10日初诊。主诉:双手指、腕关节肿痛发热约3个月。患者于3个月前因在新疆劳务输出摘棉花劳累过度,并住宿潮湿较热,致使双手腕关节肿痛热较甚,继之双手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肿痛、灼热、发痒、晨僵,渐感双下肢膝、踝关节肿胀疼痛发热,步履艰难,烦闷不安,曾在当地某医院就诊,口服美洛昔康片、白芍总苷胶囊等药,症状有所好转,但时轻时重,近来病情加重,晨僵约1 h,手指关节肿痛发热较甚,急来本院诊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WBC 6.8×109·L-1,Hb 110 g·L-1,ESR 17 mm·h-1,

RF 25 IU·L-1,ASO 119 IU·L-1,CRP 8.5 mg·L-1。

中医诊断为历节风,辨证属湿热痹阻证。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给《武威汉代医简》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及瘀方加减。药用忍冬藤20 g、败酱草15 g、漏芦12 g、苦参10 g、厚朴10 g、苍术10 g、薏苡仁30 g、知母12 g、生石膏15 g、酒大黄9 g、当归15 g、川芎9 g、牡丹皮10 g、地龙9 g、桂枝5 g、生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外洗药用伸筋草30 g、透骨草30 g、五加皮30 g、海桐皮30 g、栀子30 g、大黄30 g、防己30 g、萆薢30 g、薏苡仁30 g、芒硝30 g,水煎取汁,外洗手指、掌指关节、手腕局部,每日1~2次。二诊(2011年11月17日):如上中药内服、外洗治疗1周,患者双手指关节肿痛、发热及晨僵有所好转,发痒消失,手腕肿痛热亦减轻,但下肢关节仍肿痛热不适。嘱继上方生石膏加至20 g,水煎服;继配合中药外洗治疗。三诊(2011年11月27日):患者治疗10 d后,双手指、掌指关节肿痛热及晨僵明显减轻,手腕肿痛热消失,双下肢膝、踝关节肿痛热大减。嘱停中药外洗治疗,上方减生石膏内服继续治疗15 d。四诊(2011年12月13日):患者双手指、掌指及双下肢关节肿痛热症状消失,行走活动正常,唯手指稍晨僵不适。实验室检查:WBC 6.5×109·L-1,Hb 112 g·L-1,ESR 3 mm·h-1,

RF 19 IU·L-1,ASO 118 IU·L-1,CRP 8.1 mg·L-1。

继上方加炙黄芪30 g内服,巩固治疗20 d,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调畅情志,以利康复。半年后随访,患者诸症消失,病已痊愈,活动自如。

按:患者因劳损体虚,又感受湿热之邪,致使手腕、手指、掌指及下肢关节肿痛热不适,活动受限。因湿热互结,胶固难解,故其病多缠顽难愈。方中忍冬藤、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药性论》曰:“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肤瘙痒瘾疹。”苦参清热燥湿,解毒利尿,可使湿热之邪外出;厚朴燥湿行气,苍术燥湿健脾;薏苡仁利水渗湿,能舒筋脉,缓和挛急;知母虽为苦寒,但质润不燥,有生津润燥之功效,与石膏相伍,可增强清里热的作用;酒大黄、当归、川芎活血行气,散瘀通络;丹皮性味和缓,善清血中伏热,凉血而生新,活血散瘀;地龙咸寒,其性下行,清热通络,宜用于湿热痹红肿疼痛;桂枝温通血脉,与当归、川芎同用,以通经活血;生甘草可清热解毒,调和药性。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宣痹通络之功。但历节风,湿热痹阻证治疗后期,患者大多正气虚甚,以致余邪留恋,影响疗效,此时若加炙黄芪补气之品,使正气充实,鼓动血脉,则气血流行通畅,以达到祛邪务尽之目的[4]。

3 小 结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历节”“白虎病”等范畴,焦树德教授首创“尪痹”,朱良春教授命名为“顽痹”,痹即痹阻不通之意。《素问·痹论》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内经》中虽无历节病名,但所论述的痹病中筋骨疼痛、关节疼痛、僵硬畸形的临床表现类似历节[5]。《金匮要略》称本病为“历节”,意为痛历遍身百节,乃痛痹之甚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称为“历节风”。本病的病因病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腠理不密,或病后、产后机体防御能力低下,腠理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痹阻于肌肉、关节、经络之间,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而出现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晨僵麻木等症状。邪羁日久,痰瘀互结,阻闭经络,深入骨骱则发为尪痹,而致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迁延,经久难愈。本虚标实是本病的病机特点,本虚为气血、阴阳、脏腑亏虚,标实为外受风寒湿热之邪,内生痰浊瘀血之患。

治伤寒逐风方功效为温通经络,逐风散寒,除湿止痛;主治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痛剧,畏寒怕冷,证属风寒湿阻者。治痹手足雍肿方功效为祛风胜湿,温经通络;主治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及手足臃肿等证。通过临床观察,治伤寒逐风方及治痹手足雍肿方加减治疗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临床加减:肿甚可加萆薢15 g、土茯苓20 g;痛甚酌加制乳香9 g、制没药9 g、制马钱子0.5 g(分2次冲服);气虚者加黄芪30 g、人参9 g、白术15 g等;肢体麻木者加穿山甲9 g、鸡血藤15 g、千年健15 g;上肢痛甚者加姜黄9 g、威灵仙12 g;下肢痛甚加川牛膝9 g、续断12 g;腰膝酸软者加熟地黄20 g、巴戟天15 g。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功效为清热除湿,祛风止痛;主治风寒湿邪外侵,渐次化热,出现肢节红肿热痛,或发热不解等证,证属风湿热痹者。瘀方功效为养血活血,利气解郁;主治血滞经闭,癥瘕积聚,跌打瘀痛等各种瘀血证候。通过临床观察,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及瘀方加减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满意。临床加减:热甚者加桑枝12 g、生地20 g;湿甚者加蚕砂9 g、木通9 g;痛甚者加全蝎6 g、蜈蚣2条;血瘀甚者加土鳖虫6~9 g、泽兰12 g;屈伸不利者加木瓜12 g、伸筋草12 g。选用《武威汉代医简》方药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古方今用,验之于临床,每获良效。但要继续挖掘古方精髓,辨证施治,勇于实践,不断总结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率,其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类风湿关节炎,一旦辨证准确就要守方守法,重视长期疗效的维持,有针对性的调摄防护,达到临床上缓解病情、控制疾病进展和防止关节骨质破坏的目的,也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的具体体现[6]。

4 参考文献

[1]张延昌.武威汉代医简注解[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61-94.

[2]张延昌,张宏武.《武威汉代医简》痹证方药临床运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5):32-35.

[3]王福林.张延昌主任医师治疗风湿病临床验案3则[J].中医研究,2011,24(1):57-60.

[4]王福林.痹病验案精粹[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8.

[5]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5.

治疗方药 篇6

1 中医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属中医学的“视瞻昏渺”、“云雾移晴”、“暴盲”等范畴。早在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中就指出精血亏损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病机。由于历史条件限制, 古代医家仅根据临床表现等进行治疗, 而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近年随着对DR的深入研究, 对其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认识。一般来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变部位在目, 根本病机是由消渴导致。消渴日久致体内燥热, 燥热伤气致气阴两虚, 阴虚血滞致血瘀, 使精气无法上注于目。本病以气阴亏虚为本, 气滞血瘀为标, 贯穿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1.2 辩证分型

中医中的“证”, 是对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中医治疗讲究辩证论治, 查阅文献发现, 中药治疗DR的辩证分型方法繁多。李志英等[4]分3型论治: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王重农等[5]分4型论治:肝肾亏虚型、气阴两虚型、血瘀型、痰湿型。此外, 张懿先等[6]分5型论治, 董彦敏[7]分6型论治。针对各种分型进行诊治, 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2 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文献研究

中药治疗DR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为进一步探讨中药治疗DR的用药规律, 以便更好的认识DR的病因, 用以指导临床用药并提高疗效。本文从文献研究入手,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和维普数据库为主要检索工具, 检索了1980至2010年30年间关于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文献116篇[8,9,10,11,12,13,14,15,16,17]。

检索发现, 1985年之前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研究甚少, 85年之后研究逐年增多且以2006至2009年研究最多, 可见人们对此研究日益关注。文献中总结中药方剂共156个 (包括古方、经验方、上市制剂) , 涉及中药181味, 使用中药频次共1486次。其中相对使用频率1%以上的有30味, 使用频次45次以上的有丹参、黄芪、生地黄、三七、葛根、枸杞、当归, 其中以益气养阴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 见表1。

将上述用以治疗DR的高频中药共30味, 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中药材与饮片部分, 据中药材的功能主治将其归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使用最多的三类药物为益气养阴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 共占了30味中药的80%, 其中益气养阴药居首位, 见表2。上述结果与姜小帆等[18]统计的该病的病性以阴虚、气虚、血瘀、火热、阳虚为主基本对应。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重在缓解气虚、阴虚、湿热及血瘀症状, 这是中药治疗DR之本。

3 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3.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目前针对DR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多元醇-肌醇代谢异常:视网膜周细胞内过量的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 (aldose reductase, AR) 作用下进入葡萄糖代谢的山梨醇通路, 造成周细胞Na+-K+-ATP酶活性降低, 最终导致周细胞死亡。 (2)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堆积:高糖状态下葡萄糖与体内蛋白质结合, 形成非酶糖基化终产物 (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 AGE) , AGE作用于内皮细胞, 促进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3) 蛋白激酶C (PKC) 的激活:高血糖使组织内二酰甘油含量增加, 进而激活PKC, 促进多种细胞因子表达, 增加新血管生成。 (4) 氧化应激:高血糖状态可促进氧化应激反应, 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族 (ROS) , 使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受损, 细胞通透性增加, 引起细胞凋亡[19]。 (5) 细胞因子:视网膜内生长和抑制因子不平衡导致细胞增殖和新血管生成。另外, 还有一些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性质的改变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

3.2 中药治疗DR的实验研究

DR的发病机制复杂, 且上述各项发病机制相互依存、互相影响, 它们共同参与了DR发生发展的过程。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 研究了关于中药治疗DR的作用机制及疗效。

3.2.1 单味中药治疗DR的实验研究

研究单味中药治疗DR作用的靶点, 对中药作用机制的阐明意义重大。王秀军等[20]通过测定视网膜组织AR的活性后发现, 黄芩苷能明显抑制视网膜组织中AR的活性且降低Bax、Bcl-2的表达, 延缓DR发展。匡洪宇等[21]研究证明黄芪总黄酮使高糖培养下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及凋亡率明显降低。李才锐等[22]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液循环有调节作用。

3.2.2 中药复方治疗DR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对中药复方治疗DR的疗效研究相对较多。李全智等[9]报道, 贞芪胶囊可降低DR大鼠视网膜中AR基因的表达, 对治疗DR有重要作用。邸进[23]发现糖网方能明显降低视网膜MDA含量, 增强SOD、GSH-Px活性, 提高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能力, 减轻氧自由基损伤。罗丽华等[11]研究表明, 降糖名目汤可抑制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 FGF的表达, 起到治疗DR的目的。但中药复方中成分复杂加上一些配伍可能引起的药物之间的协同效应等, 因而对其机制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

4 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认识与展望

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首先, 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采用辩证论治, 虽然在辩证分型方面尚未统一, 但经文献调研发现, 使用最多的是益气养阴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 这与其病因气阴亏虚为本, 气滞血瘀为标相对应, 进行标本兼治从而发挥中药治疗的整体调节优势, 这是西药无法取代的。其次, 中药治疗效果稳定, 还能减少服用西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即使如此, 中药在对DR的防治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实验研究方面, 目前多采用西医模型进行中药疗效研究, 这不利于阐明中药治疗DR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无法完全体现传统中医理论。此外, 从实验研究结果来看, 尽管单味药提取物、复方等对DR的研究都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且疗效显著, 但在具体机制的阐明上还有欠缺, 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归纳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及实验研究概况。方法 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80至2010年间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以清热药、益气养阴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 共占全部用药类型的80%;中药治疗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论 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其独特的优势。

治疗方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4例,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男25例, 女12例, 年龄18~55岁, 平均 (34.2±2.8) 岁, 病程3个月至20年, 平均 (6.4±1.8) 年;对照组男21例, 女16例, 年龄17~60岁, 平均 (33.6±2.6) 岁, 病程5个月至25年, 平均 (7.3±1.3) 年。所有患者经临床医师确诊, 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病程、年龄等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 本研究采用抗风湿药物柳氮磺胺吡啶片及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 用法:柳氮磺胺吡啶片0.5g/次, 第2周后加至1g/次, 3次/d;塞来昔布200mg/次, 2次/d。以上两种药物均以20天为1个疗程。

1.2.2 治疗组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 加服健脾益肾方药, 同时配合神灯、微波热疗及中药封包治疗。健脾益肾方药组成:桑寄生、熟地、杜仲、牛膝、狗脊、党参、茯苓、甘草、黄芪、当归、川芎、白芍、肉桂、秦艽, 独活、防风、细辛。偏肾阳虚者加菟丝子、补骨脂、附子、干姜等;偏肾阴虚者去杜仲、肉桂, 加山萸肉、枸杞、龟板、黄柏等;夹湿加苍术、薏苡仁、木瓜、威灵仙;夹瘀加桃仁、红花、鸡血藤等。服法:1剂/d, 水煎至400mL, 分早晚两次温服。神灯、微波热疗部位为腰骶部, 每次20min, 1次/d, 同时配合中药封包于腰骶部外用, 中药封包治疗药物主要为活血化瘀类中药 (乳香、没药、延胡索、透骨草、细辛) , 研末, 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中药及理疗以20天为1个疗程。

1.3 随访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 方式为来院随访, 观察其是否出现复发及缓解情况等。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均以20天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4个疗程。疗效评定标准据末次随访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定。近期控制:患者腰痛及晨僵等症状完全消失, 腰椎活动度、胸廓活动度恢复至正常;显效:腰痛及晨僵等症状明显减轻, 腰椎活动度、胸廓活动度改善明显;有效:腰痛及晨僵等症状有所减轻, 腰椎活动度、胸廓活动度有所改善;无效:症状、腰椎活动度、胸廓活动度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诧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两年随访, 未出现失访病例。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n (%) ]

由表1可见, 治疗后, 治疗组近期控制7例, 显效16例, 有效1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近期控制4例, 显效12例, 有效11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2.97%。两组疗效相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经过治疗后2年随访, 治疗组中, 6个月复发3例 (8.11%) , 12个月复发3例 (8.11%) , 18个月复发1例 (2.70%) , 2年复发1例 (2.70%) ;对照组中, 6个月复发6例 (16.22%) , 12个月复发5例 (13.51%) , 18个月复发3例 (8.11%) , 2年复发3例 (8.11%) 。两组复发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腰痹”、“竹节风”、“骨痹”、“龟背风”、“肾痹”范畴, 在其发病过程中, 先天肾精不足, 后天失养, 导致督脉空虚、筋脉失养, 外邪乘虚而犯腰脊, 是诱使发病的关键。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正是由于先天不足, 加上后天失养, 存在这种内在的发病基础, 才易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而发病。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身禀赋的不足, 外邪往往难祛, 致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而引发痰浊、瘀血等新的病理产物形成, 与风、寒、湿邪互相搏结, 形成寒热错杂、本虚标实的复杂病机。因此,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应抓住先天之本及后天之本, 从调理脾肾着眼, 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研究表明, 补肾强督法能双向调节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改善血瘀证候, 调节促炎性细胞因子、T细胞平衡, 调节骨破坏因子、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功能[4]。笔者正是基于强直性脊柱炎脾肾不足这一病机, 采用健脾益肾方药进行治疗, 方中桑寄生、熟地、杜仲、牛膝、狗脊补益肝肾, 以固先天之本;党参、茯苓、甘草、黄芪健脾益气, 以资后天之本;并配合当归、川芎、白芍、肉桂、秦艽、独活、防风、细辛等养血祛风之品, 标本兼治, 故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表现为滑膜炎, 软骨变性、破坏, 软骨下骨板破坏, 血管翳形成以及炎症细胞浸润, 附着点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附着于骨的部位炎症、纤维化以致骨化, 多见于骶髂关节、椎间盘、椎体周围韧带、跟腱、趾筋膜、胸胁连接等部位。炎症过程引起附着点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乃致造血细胞消失, 进而肉芽组织形成, 最后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发生新的附着点炎症、修复, 如此反复, 出现椎体方形变、韧带钙化、脊柱“竹节样”变、胸廓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而神灯、微波热疗及中药封包等理疗手段, 正是直接在骶髂关节等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变部位进行干预, 通过神灯照射、微波热疗, 可以使热、光波作用于病变组织, 加上中药封包中活血药的渗透作用, 使附着点肌腱、韧带、关节囊等得到一定程度的松懈, 延缓肉芽组织形成及钙化等病理改变的进程,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本组通过2年随访评定发现,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 观察组为72.97%,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有明显差异 (P<0.05) ;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它并发症。可见, 运用健脾益肾方药配合理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能有效延缓其病情进展,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运用健脾益肾方药配合理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 长期效果明显, 且无明显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社德, 吴肇汉, 郑树, 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12.

[2]金海鹏, 邱明山, 陈进春.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通报, 2012, 12 (5) :63.

[3]邢建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0例[J].山西中医, 2007, 23 (5) :43.

[4]朱琦, 茅建春.补肾强督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和实验系列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2, 1 (3) :10-11.

治疗方药 篇8

中医学古籍没有“肺纤维化”这一病名, 但可根据其咳嗽、咳吐涎沫、劳力性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将其归属于“肺痿”“肺痹”“短气”“咳嗽”“哮证”“喘证”等范畴。肺痿始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曰:“寸口脉数, 其人咳, 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元·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了治肺痿四法:养血、养肺、养气、清金。清·喻嘉言自创清燥救肺汤治疗肺痿, 曰:“清其肺金, 除其燥本, 尤为先务。”清·张璐在《张氏医通》中将肺痿治法概括为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散风热七个方面。本文通过对《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进行理论分析, 以期有益于临床辨证治疗肺纤维化。

1 麦门冬汤加减是治疗肺纤维化虚热证型的代表方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云:“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 止逆下气者, 麦门冬汤主之。”该方由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组成, 诸药共奏清养肺胃、止逆下气之功, 以治疗肺胃阴液耗损、虚火上炎之证。喻嘉言云:“凡肺病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胃气者, 肺之母气也……”, 强调了胃气的重要作用。方中人参、甘草、粳米、大枣与麦冬相配, 温而不燥以补益脾胃之气;培土生金, 有助肺之气阴恢复;补气健脾, 以助麦门冬滋养胃津。于大量甘润之剂中加入辛燥之半夏, 其辛燥之性被抑, 而降逆之功犹存, 既降肺胃之逆气又不致燥伤阴津, 使麦门冬滋而不腻、补而不滞。其中主药麦门冬养阴生津, 滋阴润燥;人参、甘草益气安中;半夏降气化痰, 诸药合用益气养阴, 治疗气阴两虚症见咳喘短气等证[5]。

“肺为娇脏, 热则气烁, 故不用而痿”。张仲景认为, 虚热肺痿由于汗出、呕吐、小便多、腹泻等原因引起津液重亡, 阴虚火旺, 肺中虚热, 肺受熏灼, 久则痿弱不用, 肺叶枯萎。肺纤维化患者以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为突出症状, 且多伴有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干咳或有少许白色黏液痰。该病中医病机为脾胃纳运失常, 肺胃气阴两虚, 津不上承, 肺失宣肃, 呼吸不利, 痰浊上逆。肺纤维化中晚期, 肺体积缩小, 重量减轻, 与肺痿相合。肺纤维化晚期肺叶呈蜂窝状, 甚至功能丧失殆尽, 与肺痿沉疴之肺叶萎弱不用、迁延反复、久治不愈颇相合[6]。

2 甘草干姜汤加减是治疗肺纤维化虚寒证型的代表方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云:“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其人不渴, 必遗尿, 小便数, 所以然者, 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 必眩, 多涎唾, 甘草干姜汤以温之。”此类患者除咳吐涎沫外, 还有上虚不能制下的遗尿、小便数等症状。清代的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中解释到:“盖肺为娇脏, 热则气烁, 故不用而痿。冷则气沮, 故亦不用而痿也。遗尿、小便数者, 肺金不用而气化无权, 斯膀胱无制而津液不藏也。头眩、多涎唾者, 经云上虚则眩, 又云上焦有寒, 其口多涎也。”甘草、干姜甘辛合用, 为温肺复气之剂, 故肺气虚冷型肺纤维化患者可予以甘草干姜汤加减。

3 大黄蛰虫丸加减是治疗肺纤维化阴虚血瘀证型的代表方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云:“五劳虚极羸瘦, 腹满不能饮食, 食伤, 忧伤, 饮伤, 房室伤, 饥伤, 劳伤, 经络营卫气伤, 内有干血, 肌肤甲错, 两目黯黑。缓中补虚, 大黄蛰虫丸主之。”大黄蛰虫丸主要由大黄、蛰虫、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十二味药材组成, 具有缓中补虚、活血破瘀、通经消痞之功。方中大黄、蛰虫、桃仁、虻虫、水蛭、蛴螬、干漆活血化瘀;芍药、地黄养血补虚;杏仁理气;黄芩清热;甘草、白蜜益气和中。大黄蛰虫丸长于缓消瘀血, 多用于久病所致正虚血瘀之证。肺阴虚患者, 阴津亏虚, 血脉不充, 血枯可致瘀;或阴虚燥热, 进一步耗津灼血, 血稠成瘀;或阴虚火旺, 灼伤血脉, 络损血溢致瘀。瘀血亦可导致阴虚, 瘀血日久化热, 耗伤阴津而致阴虚。中医认为久病多虚、久病多瘀。肺纤维化多为慢性过程, 其肺部病理变化与中医所论血瘀关系密切, 故对于阴虚血瘀型肺纤维化患者, 可予以大黄蛰虫丸加减。

4 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是治疗肺纤维化痰浊内阻证型的代表方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云:“胸痹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气, 寸口脉沉而迟, 关上小紧数, 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此方剂为治疗胸痹的著名方剂, 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胸痹证症见胸背疼痛、痰多喘闷、气短不得卧, 苔白腻, 脉沉弦, 为胸阳不振, 痰浊内阻所致。其中喘息咳唾、短气的症状与痰浊内阻型肺纤维化患者临床表现相似。《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云:“胸中阳也, 而反痹, 则阳不用矣。阳不用则气上下不相顺接, 其津液必凝滞而为痰, 故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气等证见矣, 脉紧沉迟为阳虚之验, 故主以通阳。”张仲景治疗胸痹的主药为栝蒌、薤白, 其中栝蒌能开胸中痰结, 薤白通胸中阳气, 白酒性温而善通血脉。故对于胸阳不振、痰浊内阻型肺纤维化, 可予以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减。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喘而虚, 名曰肺痹。”《金匮要略》第九篇曰:“胸痹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气。”肺纤维化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 患者呼吸气促, 动则喘甚, 并可见咳嗽、胸痛症状, 与中医所论肺痹、胸痹等临床表现相似。《素问·痹论》曰:“淫气喘息, 痹聚在肺。”《类经》[7]曰:“痹者, 闭也, 风寒湿三气杂至, 则壅闭经络, 气血不行而病为痹。”西医学认为肺纤维化由多种因素造成, 其病理表现为肺脏缩小、硬化, 切面布满灰白色结节和暗红色实变, 镜检可见肺泡变形、不规则甚至闭塞, 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与中医所论痹证病机相似[8]。

5 加味桔梗汤加减是治疗肺纤维化痰热壅肺证型的代表方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云:“咳而胸满, 振寒脉数, 咽干不渴, 时出浊唾涎腥臭, 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为肺痈, 桔梗汤主之。”对于急性加重期, 以咳嗽、痰多、痰黄为主的痰热壅肺型肺纤维化患者, 可予以加味桔梗汤加减。宣肺解毒是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法则之一, 加味桔梗汤由桔梗、甘草、金银花、连翘等组成, 方中桔梗辛散苦泄, 开宣肺气;甘草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全方宣肺解毒, 是临床治疗肺中客热、肺气不宣类疾病的有效方剂。

6 结语

《金匮要略》所载方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有指导意义。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用以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会取得更好的疗效。此外, 还可继续探讨以上中药有效成分的相互配伍关系、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等, 为治疗肺纤维化寻找新的靶点。研究抗肺纤维化的中药及其作用机制任重道远。

摘要:近年来中医对肺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渐趋统一, 多从临床症状、病机、预后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查阅近年有关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证型的文献, 可以发现目前对于肺间质纤维化仍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通过对《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对不同证型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方法进行理论分析, 以期对临床辨证治疗肺纤维化提供指导。

关键词:《金匮要略》,肺纤维化,肺间质纤维化,肺痿,经方

参考文献

[1]NAGAO T, NAGAI S, HIRAMOTO Y, et al.Serial evalu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uaphy finddi ng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n 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J].Respiration, 2002, 69 (5) :413-419.

[2]宋建平, 李伟, 李瑞琴, 等.《金匮要略》不同方药对肺纤维化大鼠模型早期阶段 (1~14d) 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 15 (6) :432-434.

[3]宋建平, 李伟, 李瑞琴, 等.《金匮要略》不同方药对肺纤维化模型早期阶段 (7天) 肺、脑组织NE、DA、5-HT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24 (5) :568-571.

[4]宋建平, 李瑞琴, 李伟, 等.《金匮要略》不同方药对肺纤维化模型早期阶段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 21 (11) :692-695.

[5]严艳.《金匮要略》虚热肺痿辨析[J].江西中医药, 2007, 38 (2) :23-24.

[6]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28.

[7]明·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5:558.

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 篇9

2013年第2号

《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8月1日经农业部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发布, 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3年9月11日

第一条为加强兽药监督管理, 促进兽医临床合理用药, 保障动物产品安全,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对兽药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兽药的安全性和使用风险程度, 将兽药分为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兽用处方药是指凭兽医处方笺方可购买和使用的兽药。

兽用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兽医处方笺即可自行购买并按照说明书使用的兽药。

兽用处方药目录由农业部制定并公布。兽用处方药目录以外的兽药为兽用非处方药。

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监督管理, 具体工作可以委托所属执法机构承担。

第四条兽用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应当标注“兽用处方药”字样, 兽用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应当标注“兽用非处方药”字样。

前款字样应当在标签和说明书的右上角以宋体红色标注, 背景应当为白色, 字体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但必须醒目、清晰。

第五条兽药生产企业应当跟踪本企业所生产兽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发现不适合按兽用非处方药管理的, 应当及时向农业部报告。

兽药经营者、动物诊疗机构、行业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现兽用非处方药有前款规定情形的, 应当向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条兽药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或者张贴“兽用处方药必须凭兽医处方购买”的提示语。

兽药经营者对兽用处方药、兽用非处方药应当分区或分柜摆放。兽用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方式销售。

第七条兽用处方药凭兽医处方笺方可买卖, 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 进出口兽用处方药的; (二) 向动物诊疗机构、科研单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兽药生产企业、经营者销售兽用处方药的; (三) 向聘有依照《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注册的专职执业兽医的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动物园、实验动物饲育场等销售兽用处方药的。

第八条兽医处方笺由依法注册的执业兽医按照其注册的执业范围开具。

第九条兽医处方笺应当记载下列事项:

(一) 畜主姓名或动物饲养场名称; (二) 动物种类、年 (日) 龄、体重及数量; (三) 诊断结果; (四) 兽药通用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及休药期; (五) 开具处方日期及开具处方执业兽医注册号和签章。

处方笺一式三联, 第一联由开具处方药的动物诊疗机构或执业兽医保存, 第二联由兽药经营者保存, 第三联由畜主或动物饲养场保存。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动物园、实验动物饲育场等单位专职执业兽医开具的处方签由专职执业兽医所在单位保存。

处方笺应当保存二年以上。

第十条兽药经营者应当对兽医处方笺进行查验, 单独建立兽用处方药的购销记录, 并保存二年以上。

第十一条兽用处方药应当依照处方笺所载事项使用。

第十二条乡村兽医应当按照农业部制定、公布的《乡村兽医基本用药目录》使用兽药。

第十三条兽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等特殊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 依照《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未经注册执业兽医开具处方销售、购买、使用兽用处方药的, 依照《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依照《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一) 兽药经营者未在经营场所明显位置悬挂或者张贴提示语的; (二) 兽用处方药与兽用非处方药未分区或分柜摆放的; (三) 兽用处方药采用开架自选方式销售的; (四) 兽医处方笺和兽用处方药购销记录未按规定保存的。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非处方药的意义 篇10

C=CBNweekly

J=江华

C: 从产品策略的角度,OTC产品对于医药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

J: OTC在各个公司的定位不一样,但无论是国际上的大型制药企业,还是国内的知名企业,都越来越注重把OTC和它的处方药业务结合起来,作为多元化发展的策略。OTC产品能延长一个药品的生命周期,摊薄研发成本,在特定疾病领域巩固公司建立起来的知名度和优势。新品的研发是一个风险相对较高的领域,而且一旦新品成功投放市场以后,每个产品都面临专利期。专利到期以后,由于大量的仿制药进入市场,原研产品本身所拥有的价格空间被极大地挤压,所以很多产品专利期到期后都慢慢地从市场上退出了。有的处方药产品,经过临床长期应用,转化成了OTC产品。这样从整个公司来看,前期的研发成本就有机会被进一步摊薄,也就意味着未来投入新品的研发会更加坚决,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更多的新品。对于产品来说,因为它的研发成本被摊薄了,它的产品生命周期被延长了,它初期导入市场所花费的消费者和医务人群的教育成本,以及前期的推广成本也会被摊薄。对公司来说,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盈利的角度上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从公众的角度来看,OTC产品帮助制药公司从特定的病患人群走向普通的大众。无论是对整个公司的企业公众形象,还是对企业的雇主品牌,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C: 对于一家制药公司来讲,研发的风险会有多高?一般OTC的转化率是怎样的?

J: 现在全球化合物递交新药申请的数量都在逐年降低。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现有的知识范畴之内,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去发现新的化合物,不过,新药的研发变得越来越困难,成功概率也越来越低。这是由于当新药研发到达一定阶段,随时可能因为无法获得技术方面的突破而受到限制。临床或者实验室的失败,前期的研发成本就成为沉没成本,无法收回。至于转化率,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因为各公司、产品的品类差别很大,没有行业参照值的大概比例。

C: 作为B2B的医药企业,你们的直接客户是医院而不是消费者,那么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医药企业对于产品营销的理解会不会和B2C的公司不一样?

J: 是有不同,但这也正是OTC产品的意义所在—它介于快消品、个人消费品和处方药之间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我们面对的沟通对象是消费者,是有一些相关的常见疾病或者一些症状,并有治疗需求的消费者。在许多OTC产品的说明书中,都有消费者注意事项,另外消费者在药店购买非处方药的时候,药剂师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咨询,帮助消费者做一些初步的疾病的辨识和相关产品的选择。从这几个环节来说,OTC品种面向的是消费者,但是消费者在接受这样一个产品的过程中,会分别有医生、药店渠道的药剂师提供帮助,以及其平时会通过电视广告,专业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得关于本身疾病症状和选择产品的相关知识。说到底,OTC还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

治疗方药 篇11

1 实施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选择

目前, 我国兽药市场销售的产品数以万计, 除麻、精、毒类药品外, 其它在市场上都可以自由购买和使用。兽药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特殊商品, 国家对其生产、经营实施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合理使用兽药, 可以有效防治动物疾病, 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使用不当、或违规使用, 将会造成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近年来, 我国动物源性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在提升, 但区域性、个别场 (户)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仍有发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 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加强兽药监管, 实施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显得十分必要和及时。

1.1 出台兽药分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兽药法规体系。

我国2004年实施的《兽药管理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和具体实施步骤, 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根据《条例》规定, 农业部先后出台了《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 《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兽药法规体系, 使《兽药管理条例》真正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所有条款均可操作实施的法规。

1.2 确保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 我国发生的“瘦肉精”、“速生鸡”、“多宝鱼”等食品安全事件, 都是因为没有实行处方药管理造成的。目前, 一些应当严格控制使用的兽药, 如兽用抗生素、抗菌药、镇静药等, 可以随意购买。这种自由销售状态, 导致养殖户在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情况下, 自行购买、不合理使用兽药, 给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 亟待将兽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进行管理, 对安全性和使用风险程度较大的品种, 实行处方管理, 在执业兽医指导下使用, 减少兽药的滥用, 促进合理用药, 提高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

1.3 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将兽药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管理制度。近年来, 欧盟到我国考察畜产品质量安全, 处方药管理制度是考察的重点内容。我国已经加入WHO (世界卫生组织) 和OIE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 建立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制度, 有利于促进我国兽药管理模式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 减少贸易壁垒, 从而保障我国动物源性产品能够顺利打入国际市场。

2 当前推进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举措, 但从目前兽药产业结构和畜禽及水产养殖业的现状来看, 全面实施难度很大。

2.1 执业兽医数量严重不足。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核心是兽医处方制度, 兽医处方笺由依法注册的执业兽医按照其注册的执业范围开具。我国自2009年开始推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以来, 截止2013年底, 全国约3万人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虑到这种情况, 农业部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 可以决定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的兽医人员依法注册后, 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开具兽医处方笺, 但期限不得超过2017年12月31日。就盐城市来讲, 目前全市共有执业兽医师151人, 助理执业兽医师122人;执业水产师20人, 助理水产师10人。多的县 (市、区) 有十几个执业兽医, 少的县只有3~5个执业兽医, 很多执业兽医师在畜牧兽医行政事业单位工作, 执业兽医和执业助理兽医师数量无法满足推广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的需要。

2.2 兽药经营企业门点多、条件差。

农业部自2010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要求兽药经营企业要具备必要的场所设施、机构人员、规章制度、台账记录等条件。江苏省也下发了实施细则, 规定兽药GSP检查验收由县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目前, 盐城市通过兽药GSP验收的经营企业有720家, 平均每个县兽药门市有几十个, 多的县超过150个。很多兽药门市在验收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软、硬件基本能达到GSP验收的要求, 但一旦通过验收, 拿到经营许可证, 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原先的阴凉库不用了, 质量负责人离岗了, 台账记录不记了。有的兽药门市甚至又回到了夫妻店模式, 没有兽医兽药专业技术人员, 遇到执法检查就提前关门, 很难执行凭处方笺销售处方药的规定。

2.3 兽药使用单位法律意识淡薄。

目前盐城市年出栏生猪超过50头、肉禽2 000只、蛋禽500只以上的养殖场 (户) 有2.5万个, 而生猪出栏2 000头、肉禽出栏50 000只、蛋禽存栏10 000只、奶牛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只有1 520个。可见, 很多养殖场规模不大, 有的仅仅是规模大户。许多养殖场 (户) 没有配专业兽医人员, 环境条件很差, 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没有专门的兽药房, 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记录不全, 甚至没有防疫和用药、用料记录。有的养殖场 (户) 负责人缺乏兽药鉴别能力, 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违规使用原料药、人用药, 滥用兽用抗生素、不执行停药期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推行凭处方使用处方药制度任重道远。

2.4出具兽医处方笺风险较高。

我国推行执业兽医已经5年, 除畜牧兽医站经营的兽药门市使用处方笺外, 其它兽药门市很少使用处方。在养殖环节, 只有配备兽医的大型养殖场使用处方, 中小规模养殖场 (户) 都不使用处方, 水产养殖场 (户) 也不使用处方。目前我国的执业兽医多集中在宠物诊疗单位, 在经营和养殖环节的很少。由于执业兽医制度起步迟, 实践经验不足, 诊断条件差, 执业兽医的业务能力与出具处方笺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再加上执业兽医没有成立相应的组织协会, 执业兽医的权益没有保障和救济措施, 因此, 执业兽医出具处方的风险很大, 容易牵涉进诊疗事故和养殖纠纷中。在水产养殖行业, 有的一个塘口就有几百亩甚至上千亩水面, 养殖成本投入很大, 水产用药受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品种等影响的因素很多, 用药稍有不慎, 就会出现大的问题, 出具水产药的兽医处方风险更大。

2.5 兽药监管队伍体制不健全。

目前, 部、省都有专职的兽药管理机构, 而兽药销售和使用的终端市、县、乡却没有专职的监管队伍, 有的地方成立兽药监察所, 有的地方管理职能在畜牧兽医站、有的是在动物卫生监督所、有的在农业执法大队等等, 全国各地形式多样, 五花八门, 没有形成上下对口、高效统一的监管体系。此外, 兽药管理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 没有专项资金, 缺钱缺人的现状导致市、县级很多兽药监管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3 实施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建议对策

实行兽药分类制度是兽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变革, 鉴于当前的状况, 笔者认为, 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 畜牧兽医系统全体人员要尽职履职, 从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出发, 重点强化以下推进工作。

3.1 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

一是强化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以及明白纸、告知书等, 对辖区内所有兽药生产、经营、养殖单位进行宣传, 告知《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具体要求和实施时限, 提高全社会对实施兽药分类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率。二是强化培训工作。兽药管理部门要召开兽药分类管理培训, 让每一位从事兽药管理、生产、经营和使用的人员都能熟悉国家兽药分类管理的要求, 明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实施的时间节点, 以及违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规定的有关罚则。三是强化责任落实。通过签订责任状, 递交承诺书等形式, 明确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者, 兽药经营企业和养殖企业要将农业部第1997号公告《兽用处方药品种目录 (第一批) 》张贴在墙上醒目位置, 出现畜产品质量问题, 首先追究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责任。

3.2 严格兽医兽药行政许可。

一是从严审核兽药经营许可。对新申办的兽药经营企业, 按照农业部《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从人员、场所、硬件设施、管理制度等方面严格审核, 不符合条件的, 一律不予发证, 要提高兽药经营企业的准入门槛,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从严控制兽药经营企业的数量, 逐步淘汰规模小、基础条件差的企业。二是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核。严格按照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办法》的要求, 对饲养场、养殖小区的动物防疫条件加强审核, 未配兽医专业技术人员, 不按规定建立免疫、用药、用料记录, 场址不符合条件, 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的一律不予发放《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三是强化后续监管工作。对实施行政许可的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和养殖场要加强监督检查, 不执行兽药管理规定和条件的, 要限期整改, 整改不到位的, 一律按规定吊 (注) 销许可证照。

3.3 稳步推进兽药分类管理。

目前全面实施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条件尚不成熟, 可以考虑坚持全面启动与试点示范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全面启动兽药分类管理。从3月1日起, 所有兽药生产企业新生产的兽药, 属于兽用处方药的应当按规定标注“兽用处方药”字样。所有涉及兽用处方药销售的经营企业, 须在兽药经营场所悬挂或者张贴“兽用处方药必须凭注册执业兽医处方购买”的提示语, 处方药实行分区、分柜摆放。养殖场 (户) 须严格控制兽药的使用, 按规定执行休药期, 并做好养殖档案和用药记录。二是开展处方药管理试点示范。选择基础条件好、有执业兽医的单位进行试点, 试点示范的兽药经营企业, 要凭执业兽医师、执业助理兽医师处方销售处方药。试点示范的养殖场 (户) 凭执业兽医师、执业助理兽医师处方采购处方药。试点地区的乡村兽医在备案登记区域进行诊疗活动, 严格按照《乡村兽医基本用药目录》规定开具处方和使用兽药。通过试点示范, 积累经验, 为全面实施兽药分类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3.4 建立新型兽医服务体系。

一是充实执业兽医队伍。要加大执业兽医制度的宣传力度, 调整现行执业兽医考核、注册的有关政策, 鼓励符合条件的畜牧兽医大、中专毕业生报考执业兽医。对长期从事基层动物诊疗服务的兽医人员实行差异化管理, 降低准入门槛, 增加执业兽医的总体数量, 满足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的要求。二是提升兽医地位水平。要加大执业兽医继续教育培训的力度, 提高执业兽医的业务水平, 提升服务动物诊疗的能力。全社会要关注执业兽医行业的发展, 新闻媒体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开展“最美乡村兽医”、“畜产品安全卫士”、“舌尖安全的守护神”等大型公益宣传活动, 提升兽医行业的社会地位。三是强化行业自律。组建全国执业兽医协会, 省、市、县成立执业兽医分会组织, 向全社会公示协会章程、服务承诺。市、县执业兽医可成立事务所, 规范执业兽医服务内容, 强化行业自律, 统一收费标准, 实施执业兽医黒名单制度, 规范诊疗行为, 提升执业兽医的良好形象, 让执业兽医师在全社会成为一个令人神往的职业。

3.5 加大兽药监督执法力度。

一是健全兽药监管队伍。市、县、乡兽药监管队伍可以动物检疫监督机构为依托, 构建三级兽药管理网络体系, 要加强市、县兽药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整合执法力量, 完善执法机制, 改善执法条件, 解决好兽药监管中的交通工具和执法设备。同时, 加大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 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廉洁高效的兽药行政执法队伍。二是加大兽药执法力度。建立兽药生产企业的巡查制度, 加强对经营企业和养殖场的日常监管, 加大兽药市场的抽检力度。省、市、县兽药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 各司其职, 通过组织各种检查活动, 始终保持对制假售假的高压态势。三是实施从重处罚规定。严格执行兽药GMP、GSP、处方药管理等规章制度, 对故意生产、经营假劣兽药, 销售原料药、使用禁用药物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严格按照农业部第2071号《兽药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公告》进行查处, 净化和规范兽药市场秩序。

3.6 倡导畜禽健康养殖模式。

上一篇:西部农村居民下一篇:综合通信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