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成功课堂论文

2024-07-03

创建成功课堂论文(共6篇)

创建成功课堂论文 篇1

1 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总体情况

自2009年以来, 隆化县共承担了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共13个, 其中玉米7个, 水稻4个。共涉及唐三营镇、张三营镇、章吉营乡、汤头沟镇、韩家店乡、旧屯乡6个乡镇63个行政村, 15600余户, 总面积达9110hm2, 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 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 加大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 使隆化县粮食生产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在2012年出现霜冻、风灾、洪涝、干旱等不良气候影响条件下, 粮食总产已达到32.05万t, 实现了粮食产量四连增, 创历史新高。并荣获河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重点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2.1 高产攻关成效显著

在每个玉米、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内都建立了千亩高产展示片和百亩高产攻关田。示范区内, 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经专家验收, 2012年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亩产709.7kg, 玉米平均亩产837.5kg, 较项目实施前分别亩增产53kg和86.6kg, 增产幅度分别达到8%和11.4%。

2.2 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

通过严把播种质量关、田间管理关和病虫害防治关, 极大地提高了主推技术的普及应用。水稻无纺布和无土育秧、水稻机械化插秧、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都得到了极大普及。

2.3 加速了新品种的推广

近年来, 由于品种多、乱、杂, 一些品质、产量俱佳的玉米、水稻新品种推广选用步伐始终较慢, 高产创建实施以后, 隆化县高产、优质玉米、水稻新品种推广进展迅速, 今年玉米、水稻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

2.4 示范区示范效果明显

在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 各乡镇分别建立了乡镇示范片, 开展了现场观摩和田间指导, 促进了农业技术进入千家万户, 提高了技术到位率, 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先进科技, 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 实现全县粮食作物单产大幅提高。

2.5 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社会效益显著。通过高产创建工作,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为领导指挥生产、农业科技提升、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途径。二是生态效益明显。生产上通过标准化生产, 科学用肥用药, 特别是无公害、绿色水稻、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对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3 高产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

3.1 强化组织领导, 确保高产创建活动有序推进

3.1.1 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为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 县政府制定了《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 县农工委、农牧局、财政局、发改局、开发办、水务局、工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协调相关单位和人员, 组织开展创建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 协调财政、发改、开发、水利等各方力量, 密切协作, 确保高产创建项目顺利实施。县农牧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 科教、推广、土肥、植保、执法等股站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工作实施小组”, 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成立了“隆化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专家指导组”, 负责粮食高产创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3.1.2 制定方案, 落实责任。

县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 深入调研, 反复论证, 结合实际, 对万亩高产示范区、千亩高产展示片和百亩高产攻关田建设进行认真规划, 制定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明确了高产创建实施范围、主要目标、预期效益、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实行领导干部分片包乡、技术人员包乡镇、包村、包示范点的行政负责与技术负责双重责任制。

3.1.3 加强监督检查, 严格考评。

为保障隆化县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见实效, 县政府将粮食生产和高产创建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 与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同时在播种、管理和收获的关键时期, 加强对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督促检查。

3.2 加强技术服务, 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能力

3.2.1 实行五统一。

在技术指导上, 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措施加强技术指导与管理。一是根据隆化县玉米和水稻生产实际确定主导优良品种, 玉米选择先玉335、农华101等品种, 水稻选择长选12、松辽6等品种。结合当地气候统一组织整地播种。二是按照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集成组装高产技术并进行统一技术培训。三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采取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四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 实现统一肥水管理。五是推进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 促进农机农艺结合, 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提高玉米、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3.2.2 强化技术培训。

聘请河北农业大学和市农牧局专家来隆化县培训和技术指导。县农牧局还以领导干部包片、技术人员包乡的形式,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30余名, 以村为单位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去冬今春以来, 围绕粮食生产培训农民1.2万余人次, 同时, 推行标准化生产, 制修定技术标准, 印发水稻、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使农户家家都有张明白纸、户户都有个明白人。

3.3 采取“三结合”, 推进高产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把高产创建活动与国家级绿色食品1.33万hm2玉米和1.09万hm2水稻基地建设相结合,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既增加了粮食作物产量, 又提高了粮食品质, 保障了粮食生产的质量安全水平。二是把高产创建活动与领导干部示范田建设相结合。在每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片内, 都建设了以承德市委、隆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高产示范田, 各乡镇也建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粮食高产示范田。增强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力度和示范带动作用, 有效地促进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把高产创建活动与各项农业项目建设相结合。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补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结合起来,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抗灾减灾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3.4 宣传引导, 典型观摩,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在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中, 我们把宣传引导和现场观摩作为推进高产创建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作物生长关键环节, 选择有代表性的高产创建典型, 组织农业行政部门、技术推广部门、示范农户等进行现场观摩, 开展技术交流, 总结先进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模式, 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多次召开现场观摩会和新机具演示会, 收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二是通过电视新闻、制作专题、报纸、简报等媒体, 加大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 确保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有序开展。三是亮牌示范。每个示范片都设立了标牌, 注明了品种名称、生产目标、工作责任、技术要点等, 既方便农民学习, 又接受社会监督。

摘要:近几年, 隆化县严格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 以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内容, 通过采取增加投入、落实政策、科技支撑、龙头带动等多措并举的办法, 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着重解析隆化县在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及做法。

关键词:粮食,高产,技术,经验

创建成功课堂论文 篇2

为1996年以来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近年来,济源市以改善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利用效率、促进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重点,深入开展城市节水工作,稳步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全民节水意识不断增强,节水制度和体系逐步完善,水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2011年5月26日,国家住建部和发改委发出通报,命名济源市为第五批(2010)国家节水型城市,是1996年以来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济源市始终把创建节水型城市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2006年就提出了创建节水型城市的目标,并连续五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建立了《济源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责任工作台账》,将创建任务和考核目标逐一分解,层层落实到20个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定期汇报工作进度,工作不力单位公开说明情况,承诺整改时限,认真进行整改,强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各项工作。

二、强化组织,健全机制

在机构建设上,健全了节水管理机构,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在制度完善上,颁布了《济源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济源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资金保障上,市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节水型城市创建,并且随着财力增强逐年增加用于节 1

水工作的投入。在任务落实上,实行问责制、消号制,定期督查,落实检查通报;新闻媒体定期通报存在问题;责任单位定期汇报工作进度,形成了“建设部门牵头、相关局委主创、一把手负总责、责任领导亲自抓、专职人员具体管、社会全方位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创建氛围,保障了创建工作有序、有效、有力推进。

三、广泛宣传,全民参与

每年都认真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活动,在新闻媒体采取公益广告、知识专栏、节水专题等形式大力宣传。市领导每年都亲自参与节水宣传活动。举办小学生“节水杯”绘画大赛、中小学生节水征文大赛、节水知识问卷调查、水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并制作大型节水广告牌27个,免费向市民发放节水纸杯50万个,建设了节水宣传一条街等。2006年以来,累计设立咨询台132次,印发节水宣传资料40万份,各单位组织开展节水宣传活动230场次,受教育人数达50余万人次,市民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节水措施有效普及。

四、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一是抓好节水基础管理工作。编制了《济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济源市节约用水中长期规划》,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了节水统计制度,健全了节水考核体系,严格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强化自备井管理,对城市规划区内的97眼自备井进行了封闭,有效控制了城区地下水开采。积极推行水价改革,提高各类涉水价格水平,推动节水工作不断走向深入。强力落实节水“三同时”(项目建设和配套节水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保证节水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和规范节水产品的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型器具,市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深入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工作,5家企业获得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49家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获得市级节水型企业(单位)称号。

二是强化水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工业出城、项目上山”发展战略,在山区建设虎岭、玉川两个产业集聚区,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和工业废水集中处理。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深入开展环保“严查”活动,集中整治了一批长期超标排污的难点问题,市区水源地环境得到了有力保障,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完善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在原有日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4万立方米的中水回用站的基础上,又建设了日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二期工程,共配套建设污水管网83公里,将污水处理厂处理的中水全部回收利用于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冷却水循环系统。

四是加大节水科研和工业节水力度。积极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施一水多用、串联使用等节水工艺,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2008年以来,全市工业企业共实施节水技改项目150余项。对于用水量大的工业企业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设施,有效提高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五是有效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对贯穿市区的湨河、蟒河实施了综合治理,对河道及沿河两岸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收集雨水直接排入河道,并在河道内逐级修筑溢流坝,拦蓄河水、雨水,以涵养地下水源。在工业企业、学校、社区等单位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收集雨水用于单位生产补充水源

及绿化景观用水。2008年至今,累计节约地下水24.6万立方米。

创建成功学校的有效策略 篇3

创建成功学校有很多途径,从学校改革创新入手即是其中之一。我们今天的学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巨大影响和冲击:市场经济、数字化时代、互联网、WTO、学习型社会、人才竞争、终身教育等,所有一切都在提醒今天的校长们,生活在当今的时代,试图以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来管理我们的学校是行不通的,学校教育必须改革,不断创新,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会被历史所淘汰。

近年来,我国学校的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针对现有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不足,一些学校进行了大胆改革。例如,上海某中学几年来坚持改革校内管理机制,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和优秀教师培养机制,使学校工作不断取得成效。我国各地很多中小学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最普遍的经验是,加大竞争和激励机制,工作有成效者奖励,不胜任者淘汰。不吃大锅饭,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学校教学改革

学校最主要的工作是教学,凡是成功的学校,都无不重视教学的改革。例如,天津塘沽区实验小学改变了沿用多年的备课程序、质量标准和完成标志,强调“大备课观”,要求教师将平时的所见所闻与备课联系起来,备课“从思考开始,以思考终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动态、模糊、激励”的教学评价原则,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课程改革

我国未来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建立三结合的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也称校本课程)。例如,围绕课程改革,上海的一些中学近年来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尝试。它们的做法是,认真研究并编制切实可行的学校课程,努力处理好基础型、拓展型及研究型等不同类型的课程的关系,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促使学校工作全面提升,它们的经验是值得其他学校学习的。

学校德育改革

德育工作历来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多年来有些学校重形式不重实效,致使学校德育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某中学认真研究有效的中学德育的特征,摆正中学德育的指导思想,努力使单一的政治教育德育观、大而空的德育目标以及成人化、大一统的德育内容转向全面的科学德育观、立足现实和尊重学生成才意愿的德育目标以及注重层次性和发展性的德育内容。学校还建立了三个操作系统和三个活动系列,即行政管理系统、教师操作系统、学生操作系统,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学生社团活动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系列。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得到明显提高。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学校的改革创新的确可以为学校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可以为学校的成功奠定基础,因此,以改革创新促成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办学策略。

以形成特色促成功

多年来,我国学校教育的模式单一,统一的教材、恒定的课程、近似于“标准化”的教学程序,加上几乎唯一的以考试看学校实效的评估手段。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千校一面,在培养出一批能背善考的学生的同时,学生的兴趣爱好受到压抑,其个性发展不被重视。如果说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在以前计划经济时代尚能说得过去的话,那么今天,它却再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需要。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特征是经济形态的多元化,因此它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它要求学校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能在不同领域展示才华并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学校能不能为社会输送这样的人才,就成为检验今天的学校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毫无疑问,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学校办出特色来。可以说,有特色的学校不一定都是成功的学校,但成功的学校却一定是特色鲜明的学校。

上海市某小学,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致力于“让儿童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展”的课题研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该校开始实施“愉快教育”的实验。学校倡导“教得活泼、学得愉快”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由苦学变为乐学,愉快地学习和活动。学校还精心设计学生一天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朝气蓬勃的早晨、轻松愉快的课间、欢乐活泼的中午、丰富多彩的下午”,努力使学校成为儿童成长的乐园。该校的“愉快教育”经验曾在全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吉林省某中学形成了以“学风、尖子、教科研”为主导的办学特色,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获得了国家及省、市的表彰。学校特别重视美育工作,不仅设置了中学美育的目标,还设计了四个板块的美育课程:美育综合课、美育渗透课、美育活动课以及美育隐性课,同时还加强了美育师资的培养,这些措施保证了学校美育工作从随机走向自觉有序,素质教育也因此搞得有声有色。

实践证明,从争创学校特色入手,只要努力探索,锲而不舍,就一定可以使学校从平庸走向辉煌。

以人员进步促成功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用较大的篇幅谈提高教师的素质问题,内容包括: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加强师德建设,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试验,实行教师聘任制和优化教师队伍,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拓宽教师来源渠道等。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办教育归根结底靠什么,不是靠校长的孤军奋战,也不是靠学校一定要有漂亮的校园、豪华的设备,而是靠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应具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强烈的献身教育的愿望以及崇高的师德。对一所迫切希望获得成功的学校而言更是如此,如果说校长是核心的话,那么教师就是关键,没有后者,成功的理想将永远无法实现。

建于1960年的北京某中学是这样评价名师及其作用的:

一流的学校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师队伍需要有自己的带头人,需要有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学校里有较大凝聚力、教书育人效果明显、懂得教育规律、善于教育教学、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教师,即名师。名师有着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巨大作用,这包括领导作用、示范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辐射作用。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分析名教师的成长轨迹,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然后通过制度管理、激励措施、教学实验、进修提高等方式,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学校还在校园内努力营造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宽松民主的学术气氛以及互帮互学的人际关系,从环境建设上保证教师的专业成长。辛勤的耕耘换来了可喜的成果,该校十多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教育成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教师,通过他们又培养出了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

以教育科研促成功

作为一所具有九十多年历史的老校,四川省某中学的经验是,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成功,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在谈到治校的体会时这样写道:

坚持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是我校十多年不断发展和提高办学水平、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措施。实践证明,中学不搞科研,要想极大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课堂效果,是很困难的。即使有个别学校、个别教师通过自己的摸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课堂效果的话,往往也要花费比搞教育科研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比别人走更多的弯路为代价。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该校开展了旨在“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的综合实验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的领域包括:课程的设置、与课程结构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形式、数学特长班的教育、高中理科班的教育、特长生的导师配备、成才教育等。参加科研的教师先后达几十人。为了保证教育科研取得成效,学校注意贯彻以下几条原则:①教研统一,以研促改;②联系实际,讲求实效;③整体推进,重点突破;④积极引导,逐步深化。与此同时,学校规范了各项科研管理制度,如立项审批、过程管理、成果评价等,还从校外聘请了一批专家作为顾问,并通过他们带出一批学校教育科研骨干。经过多年的努力,教育科研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推动作用明显体现出来,学校将这些作用归纳为三点:①催化了新办学模式的诞生;②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③带动了教师队伍的全面提高。学校的科研成果也先后获得四川省政府及成都市政府首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其实,类似上述以教育科研领路、带动学校工作全面提升的经验在很多地方的中小学都可以发现,这就说明,以科研促成功也像其他策略一样,可以成为广大中小学校长采纳的一条成功之道。

营造有利于学校成功的教育环境

创建成功学校不仅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而且还需要一个有利于学校成功的外部环境。国外的经验也表明,学校的成功不仅跟校内自然条件,如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良好的学风等相关,也跟学校赖以生存的校外条件有关,如富有成效的教育政策、相对宽松的行政管理环境、浓郁的社区文化氛围、家长的大力支持等。在这些条件中,有些或许我们难以控制和把握,但有些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以下是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参考。

第一,掌舵而不是划桨。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也就是说,应该集中精力,将决策和指导的事办好,而具体操作的事让学校来做,建立一种将政策制定(掌舵)与具体操作(划桨)分开的体制,使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有其各自的使命、行动范围和自主权限,这样就能为校长们的事业营造出相对宽松的行政环境。以下几段话颇引人深思,可做参考:

★“政府”一词的词根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掌舵”。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不是划桨。直接提供服务就是划桨,可政府并不善于划桨。

★我相信,市政当局将会越来越经常地规定自己扮演催化剂和促进者的角色。市政当局将会越来越多地规定自己的任务是确定范围和性质,然后把各种资源手段结合起来让其他人去解决这些问题。

★任何要想把治理和“实干”大规模地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只会严重削弱决策的能力。任何想要决策机构去亲自“实干”的做法也意味着“干”蠢事。决策机构并不具备那样的能力,从根本上说那也不是它的事。

★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治理和实行治理的政府。这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这是一个“治理”的政府。

第二,鼓励并采取措施,促进学校之间的适当竞争。

我们制定的教育政策应该是鼓励竞争、促进发展,而不是保护落后的。虽然学校不可能像企业那样时时处处讲竞争,毕竟学校教育是一种公益性事业,但适度的竞争对学校的成功无疑具有激励作用。一位本来是得过且过的初中校长,在不得不执行当地学区出台的适度竞争政策后这样说到:

“既然我们肯定非得把孩子们吸引到学校大楼来,我们就需要长时间仔细地反省自己,看一看我们的学校办得好不好,我们的竞争力是否足够。我们抛弃了永远呆在这儿捧铁饭碗的想法,现在的想法是,我们在这儿工作是为了一个目的,而且要尽最大可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把学校的使命、梦想灌输到每个人的头脑中和心底里,一定要提高业绩水平。”

可见,竞争的体制自动地刺激了学校,促使学校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需要,并为此不懈地努力和革新,以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国内外很多成功学校的经验都说明:“只有竞争才能促使所有的学校改进,因为只有在争夺顾客(学生)中,才能使学校在失败时尝到真正的后果并产生要求变革的真正压力。只有竞争才能使校长和教师们不断做出为满足学生需要所必需的艰巨的变革。”

第三,要有规章,更要有责任制。

任何组织都必须具有某些规章才能运行,制度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针对当前部分学校中出现的一些违规现象,政府制定出某些规章也是必要的。但是,规章不该是繁文缛节,不该影响学校的办事效率,更不该成为扼杀学校创新的桎梏。不能为了控制5%的违规学校,而使其余95%的学校灰心丧气。与各种各样的规章相比,我们更应该提倡建立责任制,如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工作业绩评估制等,这样做才更能激发校长们创建成功学校的斗志和士气。

第四,要努力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无论学校还是行政部门,都要牢固树立一个信念,即学生就是我们的顾客,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我们办教育的最根本宗旨。我们既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对我们的服务对象负责。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这是衡量学校成功的最根本尺度。为此,从学校到教育行政部门,都应该想方设法密切学校与当地社区的关系,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从而为学校营造有利于成功的良好的社区环境。

创建成功课堂论文 篇4

近年来,***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把农机安全生产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在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的同时,狠抓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有力推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2012年以来,该县持续投入资金3OO余万元,用于改善公共设施,购置安全设备,更新安检车辆,不断夯实了平安农机创建基础。至目前,全县17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有3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成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2013年,该县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2015年12月被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命名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此次全省仅有七个县市区获此殊荣,***是南阳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县区。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强化责任,厚植创建土壤

如何创建高效课堂 篇5

所谓高效课堂,应该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通俗来讲就是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或是尽可能熟练地应用所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而要想创建高效课堂,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

一、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是每个教师必不可少的功课。但是备课备的什么、备到什么程度却是关系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第一,在教参及课标中都明确规定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等。如果我们采用“拿来主义”,便会导致这节课的失败。我们每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接受能力不尽相同,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所以要备学生!学生的认知、接受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都是应该关注的。第二,教师备课应灵活,而不能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真正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动态生成的,而不是教师备出来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地预计到学生可能的反应,并且准备好应急的方案,根据课堂的生成来调整自己的课堂。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而非主体地位)。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高效课堂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定位已经发生了改变,有传统的课堂的统治者变成现在课堂的组织者,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课堂的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第一,“三讲三不讲”。就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不会的不讲。节约课堂的每分每秒,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第二,我们常说的应该“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如此反复。这样学生便在不自觉间学会了学习。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这个大学校后仍然能够找到交上自己满意的答卷。第三,分层教学,课堂补差。每个班级里的学生也是有优、良、差之分的,我们教师不能只看优秀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情况。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所以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分层教学,好差兼顾。第四,充分利用课堂最后的五分钟。课堂的最后五分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用来总结一节的收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及时的总结是必要的。另外,也可以用来进行当堂小测。当我们长时间从事某一项活动而没有任何的改变的时候就会产生倦怠心理,所以学生上完一节课如果有一个当堂小测可以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奋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坚持写教学反思。人无完人,我们的每一堂课也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及时的调整。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总结、反思,在这反复的磨练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水平。那么我们的教学效率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睡得昏天暗地,那么这节课是一点效率都没有的,所以学生是课堂的关键所在。

首先,学生应该做好课前预习。学生的课前预习并不是机械的看课本,而是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的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提前给学生制定好预习的目标。学生了解了这节课的重难点,自己知道哪里明白,哪里不明白,上课听讲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好习惯是成功人生的保障,一个人的习惯会长时间的影响其自身的性格,甚至是一生的命运。学生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而课堂学习习惯对于课堂效率就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不仅仅是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还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培养以及家长的配合。

三、师生携手,共创佳绩。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大阵营,若是两大阵营相互敌视,那么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有高效的课堂。所以要共同努力,携手共创佳绩。

首先,活跃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不容侵犯的。现在我们要转变心态,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所以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关心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在课堂上才会更有感召力,学生也会乐意向老师敞开心扉,便于师生的交流。教师、学生都会进步得更快。

其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独角戏是没有意思的。课堂的氛围的营造除了教师的努力之外,还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氛围并不是越高涨越好!压抑的学习氛围也会压抑学生思路,但是过分高涨的课堂氛围也会喧宾夺主,让学生的思路跑到课堂之外,影响学习效率。这个度的把握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慢慢的摸索。

创建成功课堂论文 篇6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创建高效课堂;瓶颈;创建途径深圳市是第一批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2001年秋季,南山区在初中开设了理科综合课程——科学,经过两年之后,于2003年秋季,全市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推广了科学综合课程。科学课程综合了以往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新课程已深入人心,然而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那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科学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科学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当今的科学课堂教学似乎还缺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还十分艱难,成为创建高效课堂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今天的科学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必要的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牵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和“动手实验”的机会并不多。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

(二)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谈不上生成智慧了。更谈不上通过课堂教学,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

(三)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和学习的基础,没有实验,学生的学习情感、知识与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源,然而,今天的科学课堂上,仍有不少的教学,实验成了“稀有的教学资源”,教材的规定学生实验都变成了“黑板实验”,更谈不上拓展性实验、课外小实验等。科学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向生活回归,用实验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这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科学课堂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

如何打破瓶颈,积极创建科学高效课堂,我想以下创建途径值得探讨。

1着眼课堂,充分挖掘课程的创生取向,彰显课堂魅力与效率

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进行拓展创生、知识建构,学生进行知识获得、能力形成的场所。深圳的教学硬件和软件是全国最好的,多媒体设备的广泛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大大优化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已经不再像原有的那样局限。基础教育的新课程倡导的相互适应取向,甚至是创生取向也可以逐渐实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悄然发生改变,教师与学生已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对课程知识的创新性重建、高效创建。为此,创建小策略为:

1.1整合多媒体和各种教育资源,让多媒体和各种教育资源为高效课堂铺路。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充分挖掘横、纵向资源,努力拓宽教学资源的广度、深度。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的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2创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魅力四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以“教师包讲,学生包记”的形式。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活动的生力军。教师是指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体悟情感,体悟精髓。

2变“呆板”为“活波”,创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形式,彰显新型课堂效率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今后的“不教”,教师必须明白: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贯穿主线,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事先进行灵活而开放的教学设计。

2.1创新教学设计,让教学设计富有效率。备课应做到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综合,全面了解教师自身的优缺,实事求是地摸清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以教材为立足点,吃透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准备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机动灵活的教学策略,最终取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理想效果。

2.2教学内容优化整合,让整合过的教学内容魅力四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原有的分科主义使得学科之间联系脱节,只有整合扬弃,才能从知识的层面进行推陈出新,只有整合扬弃,才能建立跨越多学科的综合学科体系,才能顺应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个体。

2.3凸显主导角色,让教师在课堂上魅力四射,彰显效率。彰显教育智慧,构建活力课堂。课堂教学形式趋于多样化,极具时代特点。传统的课堂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诸如“智力快车”、“无敌幸运星”等等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正移师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也是非常容易接受的课堂新形式。注重积累,加强文化积淀,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方向。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和应用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等方式,也能寓教于乐地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是教育的永恒对象,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有不遗余力地构建魅力课堂,才能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学习,高效地学习;才能让教师自己和学生从教和学的苦和累中解脱出来;让课堂教学这一古老的教学组织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市长下一篇:词语深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