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价值观

2024-10-02

科技价值观(精选12篇)

科技价值观 篇1

摘要:针对科技价值难以管理的问题,利用VM/VE的方法构建科技价值体系,以通过价值对科技项目进行管理。

关键词:科技价值,VM/VE,综合评价系统,功能分析

0 引言

VM/VE(价值管理/价值工程)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主要在企业管理领域,对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研究较少。同时,VM/VE总体上还未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忽视对理论基础研究,尤其对价值体系构成、价值形成等一系列理论基础问题缺乏系统研究;而且已有的VM/VE研究没有充分重视科技价值在价值管理中所起到作用,更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科技价值体系,使VM/VE无法充分体现对于对科技价值的管理、推进与提升。

我国科技投入和成果很多。以广东为例,2007年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9.1万人,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630亿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约375亿元。全年省级科学技术奖拟奖项目29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80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3项,应用技术成果442项,软科学成果5项;全年申请专利量102 449件,其中发明专利26 692件,专利授权量56 451件[1](数据来源:2007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但很多成果束之高阁。如何实现科技的共享,发挥科技成果作用,使科技成果转化而为公共服务,提升科技价值,促进经济转型,是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和广东省现状,利用VM/VE原理,界定科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和延伸价值,并对科技价值进行价值分析,以促进科研向优秀水平看齐、促进科技发展,并规范决策过程,促进相关职能部门对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管理。

1 构建科技价值综合评价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科研项目增加,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队伍扩大,社会竞争加剧,科研管理任务越来越大;对科研人员素质、科研项目和水平评价及评价标准制定等仍存在不少困难。本文将分析科技价值体系并构建立可评价的指标体系,希望能的所帮助。

(1)有利于研究团队进行横向比较。通过评价,认清研究团队自身水平、改进方向,分析其他研究团队优势及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横向比较,发现自身不足,改进薄弱环节,从而提高科研工作整体水平。

(2)促进课题组自身的改进和创新。根据指标体系各功能评价,科研负责人按照评价指标衡量各方面工作,指导并激励研究人员按照评价指标要求改善管理。质量管理工作就是建立一套规范,企业进行对照和评价,找出差距不断改善。构建科技价值体系目的就是建立一套规范,促进科研实现高价值目标。

(3)有助于促进政府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政府职能部门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若没有一定的标准,难以做到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科技价值评价体系,有助于政府职能部门对科研工作的管理。

强调价值管理,强调创新,从各方面、多角度、按层次建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指标体系,既可为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科研项目提供新的工具,又可促进课题组自身内部管理,促进科研项目提高和创新。

2 科技价值的内涵和体系

科技价值作为价值的一种特殊形态,科技价值体系是由各种表现形式构成的系统[2],可归纳为科技的基本价值及科技的延伸价值两大部分组成。

(1)科技的基本价值。包括两方面:其一是,科技研究本身的科技成果,如新工艺、新方法、新产品和专利等。当然,有些研究虽然不能马上转变成应用成果,但能起到成为科技孵化器的作用,而现在很多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就是缺少科技孵化器或平台。其二是,考量能否对科技转化起到促进作用。科技企业的创业过程是伴随科技成果实现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一般把成果依次分为四个阶段:原理成果阶段、模型成果阶段、工业成果阶段和成熟成果阶段。根据成果发展规律,原理成果阶段和模型成果阶段在科研单位和高校能够完成,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成果;关键是工业成果阶段,即如何转化问题,转化难问题主要在这一阶段;到了成熟成果阶段可以直接交给企业,由企业接过来就可以做了。

工业成果阶段是一般人不愿意做的,孵化器就是做这个工作的。对于学校和企业,若没有能力推进成果转化,就需要借助外界的孵化器,使成果渡过工业成果这个困难阶段,进而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故孵化器是加速高科技企业或高科技项目产业化发展能力的机构,成果发明出来了,要使之在产业中能够使用。2007年广东省专利授权量56 451件,但被企业买走的还不到1%,比例非常低。通过孵化器就是要提高这个比例。

(2)科技的延伸价值。包括基础性研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基础性研究虽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也不能起到孵化器的作用,但谁也不能轻视基础性研究的重要性,它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源泉,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依赖于基础性研究,才能更好地进行应用与发展。基础性研究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形成学科基础、形成新理论和形成新方法。

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下列要素组成:团队合作、同行认可、人才培养及高质量论文等。一个合作良好、分工明确、又有一定梯队的柔性团队,能够延续不断地对问题进行更为深入、更为广泛的研究。科学研究中的人才培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研究梯队形成中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研究力量。论文一是作为研究的总结,二是使后人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研究。同行认可程度,反映了研究是否得到普遍关注,并形成引导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研究的态势。如果一个好的选题,其前期研究不能形成社会研究的热点,不能形成大家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那么这种先期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原因有三,一是可能研究方法或研究思路不太正确,无法让其他学者继续深入地研究;二是研究问题不具有普遍性,引不起学者关注;三是需要的学科基础或者前期研究比较艰深,妨碍了更多研究者参与。因此,同行认可程度能够反映出一定的延伸价值和研究的可持续性。

3 科技价值体系的功能系统图

构建科技价值体系,是从方法论的层面上对价值管理进行研究。通过价值管理的工作方法,谋求能对科研项目建立一个评价与管理模式。根据上节分析,我们选择科技价值体系作为应用价值工程的对象,以提高其价值。

具体来说,对于一个科技项目价值体系,进行功能分析后,进行功能整理,可画出功能系统图[3,4]。如图1所示。

总功能:科技共享(F0)

分功能:转化成果(F1),成为科技孵化器(F2),进行基础性研究(F3),可持续发展能力(F4)。

相应的子功能:形成新工艺(F11)、形成新方法(F12)、形成专利(F13),形成产品(F21)、促进产业转化(F22),形成学科基础(F31)、形成新理论(F32)、形成新方法(F33),形成合作团队(F41)、获得同行认可(F42)、进行人才培养(F43)及产出论文(F44)。

图1中:F0为最上位功能,是总目标,称为一级功能;F1、F2、F3、F4称为二级功能;F11~F44则称为三级功能。以此类推,根据对象还可以逐级再细分下去。功能级别多少取决于评价的对象的复杂程度。

而功能F11~F44在末端,都称为末端功能。在功能系统图中,上、下级功能的关系是:上一级对于下一级称为目的功能,而下一级对于上一级则称为手段功能。处于并列关系的各手段功能,与其上一级目的功能构成一个子系统,称为功能领域或功能区域。如图1中二级功能F1与三级功能F11、F12、F13三个并列的手段功能构成一个功能领域;二级功能F2、F3、F4也有各自的子系统。

4 科技价值体系的功能价值评价

功能价值评价是从经济角度评价为实现某一功能目前实际所花费用的有效程度。价值大小计量公式:

上式中:F为功能评价值;C为功能或功能区域的目前成本或成本指数;V为功能的价值或价值指数。

FI为功能评价系数;CI为功能或功能区域的目前成本系数;VI为价值系数。

对于科技价值体系,其功能不仅是客观功能、物质功能,还要评算主观功能和精神功能,我们很难用确切的一个功能评价的数值来表征,故一般用后一个公式来进行评价,采用评价系数的方法。

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如有ABCDEF六个项目,对它们进行功能评价,可用0—1法进行两两比较,虽然表示不出具体功能值,但哪个项目功能更好一些是比较清楚的,若一个功能比另一个功能好,我们用1比0表示,如表1所示,六个项目,两两比较,各自得分,除以总分,从而确定它们的功能评价系数FI。

0-1法比较粗糙,也可以用0—4法,进行两两比较,若一个功能比另一个功能好很多,用4比0表征;若好一些,用3比1表达;若两者差不多,用2比2。如表2所示。

也可以用多比例评分法或环比评分法等进行功能评价。

对于成本,可以直接用课题经费来表征成本。为了具有可比性,用年均成本进行比较,根据每个项目每年科研费占整年经费总数的百分比计算成本系数。如这六个项目,年均经费为10万元,10万元,8万元,5万元,5万元,2万元,共40万元,则成本评价系数如表3所示。

根据功能评价系数与成本评价系数之商,确定价值系数,如表4所示。

通过功能分析和功能评价,对项目的整体及其组成活动的功能价值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价,选出价值低(一般来说远远小于1)的项目且成本改善期望值大的项目,作为重点改进对象。如E项目和F项目,这两个项目相对于经费来说,它们的功能显得较弱一些。而经过评价,项目团队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对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增加其功能。对于C项目,因为年成本比较高,价值系数相对比较弱一些,也可以作为研究对象,也有较大提高价值的空间。

科研项目一般不是一年期的,即使是一年期的,后续也有相关的研究项目。我们根据薄弱点进行方案改进,然后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更多价值更高的项目实现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选择和实施。创造性思维有许多具体的方法,比如头脑风暴法等。先进优秀的项目实现方案的提出,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价值工程是一个依赖于集体智慧的活动,项目的所有组成人员都要对项目实现方案集思广益,提出更多合理的且价值更高的项目实现方案。这些修正方案可以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加以应用、验证,再进行价值分析。

5 结束语

以上方法可以反复实施,并且既可以直接对总功能(科技共享)的价值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某一分功能的价值进行评价,还可以对某一子功能,继续往下细分,对其进行价值评价。

通过价值工程/价值管理的评价方法,可以对科技项目的价值从多个角度利用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可以横向比较,使原来不具有可比性的科研项目使其具有可比性,便于各项目团队之间取长补短,也便于管理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价、评奖及控制,同时增强每一个科技研究团队对自己研究能力的认识,也能看清自己在研究方面的弱点和优势,以发扬优势,改进弱点。

参考文献

[1]《2007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http://www.sts.gd.cn/。

[2]左小德、谭浩邦、梁云:《科技价值体系的内涵及价值经营》;《价值工程》2009(2):77-79。

[3]谭浩邦、左小德:《产业价值工程--工业企业、建筑工程篇》[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58,68,88。

[4]王乃静:《价值工程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68。

科技价值观 篇2

安利公司清洁生产、环保工作总结

2008年3月20日,作为合肥市以及安徽省第一家主动自发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安利公司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会在安利公司三楼会议室隆重举行,省市县三级环保机构、安徽省清洁生产中心、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省轻工协会、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工业园以及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了评审会,以安徽省环保局总工程师为首的评审专家组高度评价了安利公司环保和清洁生产工作,认为安利公司对国内合成革行业和省内企业的环保和清洁生产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006年5月,在循环经济宗旨指引下,安徽安利科技投资集团投资的中国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安利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利公司)自发、主动聘请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为清洁生产辅导及审核单位,加大环保力度,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进行节能降耗减排工作。

在省环科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公司结合生产的全过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促进环保工作。安利公司各级管理者对环保、清洁生产审核和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十分重视,安利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审核领导组,在充分宣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发动全公司职工从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原材料采购、产品管理、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寻找、发现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问题,查明废弃物、污染物产生的部位和原因,节能降耗减排技改方案,积极筹措资金进行落实。

2007年,安利公司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已超过900多万,企业在环保管理、“三废”处理、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且积极对生活废水处理后排放,而且空气、噪声、烟尘检测结果全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节能降耗及环保成绩显著,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良好的环保成绩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2007年减少工业用水21万吨左右,减少原煤9000吨左右,减少烟尘排放23.128吨,减少SO2排放362吨左右;2007年中国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和合肥安利化工有限公司分别实现万元综合能耗0.806吨标煤/万元、0.485吨标煤/万元、0.486吨标煤/万元同比2006年指标分别下降9.13%、7.49%和10.11%,2007年就给企业带来环保增收350万元左右。

安利公司作为首批进入经济开发区桃花工业园投资新建的中外合资企业,于1992年进入桃花工业园投资兴业,是一家社会责任感强、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中,十分重视环保管理工作,坚持完善企业环保管理机制,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环保管理水平,追求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又快又好的和谐发展,通过加强环保建设,为企业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2007年,公司实现含税销售收 入10.6亿元,实现利税7009.96万元,实现出口创汇4070万美元,成为中国聚氨酯合成革行业前3名的领军企业,部分产品和经济指标居全球聚氨酯合成革行业数一数二的领先水平。

1999年至今,公司主要经营业绩指标持续稳定增长,累计实现产品含税销售收入49.68亿元,累计实现出口创汇1.74亿美元,累计实现利税超过3.81亿元,累计上缴各项税金超过1.83亿元,实现累计资金3.31亿元,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显著的价值,公司连续8年业绩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2.28%,利税年增长率76.34%,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上了一条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促进提升的良好循环快车道。十余年来企业环保管理工作效果良好,主要工作是:

一是企业环保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公司成立有环保领导小组,实行专职管理,专人负责,责任到人,针对企业生产管理过程制订有详细的环保管理制度,构建了全面、系统的环保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环保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二是大力投资,力求工艺先进、设备精良、管理规范。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安利公司无论是在设备、技术,还是管理上,起点都很高,1995年建厂之初,公司就投入450万美元,从意大利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DMF水溶液吸收回用处理装置,近年又相继投资2500余万元人民币,购置了3套DMF水溶液回收装置、5套干法空气回收装置以及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设施,公司年均环保投入800万元左右,并保持逐年上升的态势,公司环保设施大多具备国内、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设施正常运转率达98%以上。

三是积极引进第三方指导认证,改进管理,提升水平,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早在2005年,公司就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提出了“合理利用资源,依法保护环境;实施总体预防,促进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有效指导了公司环保工作,提升了企业环保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工艺管理、过程控制,不断改善、改良产品工艺配方,生产中积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建立单一溶剂体系,虽生产工艺难度较大,采用环保型原料,积极开发环保、生态型产品,公司产品获得中国环境标志(II型)产品认证,也是中国合成革行业首批获得“中国名牌”荣誉称号的企业,同时产品还荣获“安徽省出口名牌商品”荣誉称号。

五是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经营。近年来,公司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了产能不足等问题,公司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改、扩建,为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全部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均聘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价,并报经上级环保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坚决贯彻“三同时”制度,并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制度执行率达100%。

六是坚持自我加压,不断提升环保管理水平。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安利公司主动商情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到公司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构建循环经济,变“末端治理”为“前端控制、全过程控制”,现已完成了审核工作。

对工业“三废”进行了有效的整治,实现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一方面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增、扩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DMF回收装置,并架设了近2000米的全不锈钢废水 回用管道,同时对全公司内产生的各类工业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循环回收使用,变单向的线性经济为闭环的循环流动性经济,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没有工业废水外排,2007年下半年,公司通过进行废水处理技术改造,对企业内的生活废水实现了处理后达标排放;另一方面,公司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固体废物主要有炉渣、皮革和破损离型纸等进行有效的治理,其中煤灰渣全部售给砖厂制砖,废革、破损离型纸销售给有回收资质的单位进行再利用,实现了全公司固废的达标综合利用,给企业创造了一定的效益,仅煤灰渣一项,2007年就给企业收益260余万元;第三,对于干法生产线生产的蒸汽,实现生产区域全封闭,对产生的工艺废气全部吸收,建有5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干法吸收塔装置,用以吸收干法工艺蒸汽,并将对于干法吸收回用工艺废气全部输送到公司DMF回收装置中进行处理;对于锅炉燃烧烟气,公司建设有多管陶瓷除尘器和水膜脱硫除尘器等环保设施,除尘和脱硫效率分别可达到98%和65%以上,经处理后高空达标排放,有效减少烟尘、SO2等锅炉排放污染物,并在省市环保局的指导下,已完成锅炉烟气在线监测设配的安装工作,项目安装了两套在线检测设备,直接投资86万元左右,已于2007年10月20日完成了两套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工作,并已将传输号(传输号:1#34040031ALPG01,2#3401003ALPG02)报至省环保局,目前烟气在线检测设备运转正常。

七是转变企业发展思路,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实现增产降耗的效果。仅2007年公司在节能减排改造上就投资约500万元左右,仅其中变频低氧节能减排改造工程一个项目,就可实现节电率15%—20%左右,节煤率10%—15%左右,其余以实施的项目合计节煤约9000吨/年左右;目前公司正在引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分层给煤技术装置,现已改造一台500万大卡/h锅炉,改造完成后在原有基础上预计可实现3%—5%的节煤率,该项目预计于2008年中期完成全部改造。

八是加强监测,确保企业环保工作保持高水平运转。每年公司都定期商情合肥市监测站、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公司车间、厂届的空气质量、粉尘状况、噪声状况等分别进行实地监测,近3年以来检测结果全部达到甚至低于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公司有专职环保人员对企业日常环保运行情况进行检监测,及时发现隐患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利环保高水平运转。

科技创造时尚价值 篇3

与会嘉宾围绕今年大赛主题“梦想·路径”,与到场的十余家权威行业媒体共同分享了精彩的观点,从产业层面、企业层面、产品开发层面深入探讨了纺织企业与面料设计师实现梦想的有效路径。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孙瑞哲:

科技创造时尚价值

纺织产业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行业重中之重的话题。在过去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纺织行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配套最为完善的体系,但是现在这个产业配套出现了新的问题——棉花原料。今年的面料设计大赛看似与原料没有多大关联,但设计师需要了解这样的形势。

在高棉价的环境之下,企业可以通过科技的手段让产品焕发出新的活力。行业的发展实际上也是在寻找创新的重点。纺织行业必须要做到两个转变,一是要从过去所谓的投资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二是要从投机向“投技”转变。投技,就是投入技术,向技术要效应。面料设计,我觉得不仅仅是织纹设计、花样设计,重要的是要把各种文化理念、科技含量融入到产品开发里面去。

围绕今年大赛主题——“梦想·路径”,我想和大家来共同分享几个观点:第一,全球化的创新资源整合。创新的战略思想要有全球化的视野,中国纺织行业要“接入”全球创新网络。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以及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改变,启发我们要摆脱对要素成本优势的路径依赖,提升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引擎和人才教育杠杆支撑。第二,凝和创新氛围与创新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国家创新战略,一种立足全局的激励结构,一套协同创新的运作机制。第三,科技创造时尚价值。源自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机遇,纺织与各领域交叉的趋势日益明显,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制造业与信息化自动化深度融合”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在掀起;生态文明,资源要素配置方式在趋于绿色;借助与IT、战略新兴产业、时尚产业的边界融合,开拓出了新的应用领域,引发了新的、更高层次的消费欲求。这些将有助于纺织行业突破传统、塑造竞争优势。

近年来,中国纺织行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至关重要。了解生活方式,掌握流行趋势,将技术创新、时尚创意和社会责任三个维度的设计理念进行组合,实现纺织技术在时尚创意和生态文明方面的价值延伸,是产品开发获取创新效益的关键路径。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 徐迎新:

赛展联动为行业发展蓄力

面料设计大赛去年开始和面料展结合,两个平台相互支持,相互依托。我们现在举办的面料展,从规模上来说无疑是全球最大的;从展出水平来说,也是世界水平领先、非常国际化的展览会。无论秋季还是春季,国际参展商非常多,国内优秀的纺织面料企业都来参加。而参加设计大赛的面料企业也基本都是展览会的优质参展商。

从展览会看到这么多面料,它背后体现了展会在引导行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推動力。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新材料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时尚创意水平上的不断提高。参加设计大赛的企业大多都是参展商,通过大赛的形式进一步引导,可以提升企业面料生产、设计、创意的水平,赛展结合可谓相得益彰。在大赛获奖的新型面料、新功能面料等代表行业发展水平、代表新的流行趋势的优秀产品,通过赛展结合,迅速参加到展览会,从而产品又迅速推向了市场。我们的目的不止于评奖,而是要把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马上推向市场。通过展会,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跟国际上做得很好的生产厂商,跟欧洲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而展赛结合的形式对于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提高我们面料产业的水平,一定会有非常好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也看好中国产品在未来的表现。

苏州市吴江区委常委、盛泽镇党委书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书记 李建炯:

良性互动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盛泽镇作为全国的纺织化纤集群基地,当地政府的任务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在的情况是粗放型、扩张型企业的占比较大,同质性的竞争也很常见。政府鼓励企业能够走自主研发产品的道路,因为这样能够提升产品的档次,以及我们品牌的价值。最近这几年,盛泽镇鼓励企业创新,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进企业产品的开发。盛泽镇做了“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整个在吴江地区的分赛,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无论是在面料的开发,还是在市场的营销推广层面都表现卓越。面料设计大赛对于推动产业集群基地的企业更多地进行产品开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面料设计大赛,可以带动企业在产品开发上的积极性,可以使得产品的技术含量得到提升,另外也可以促使企业走差别化的发展道路,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符爱芬:

面料设计要立足终端

我觉得国内设计师对市场的把握还有待加强,原创性的设计稍显不足。我认为新的面料一定要给服装设计师看到,如果不做出服装就不能体现原创的价值。企业解决同质化问题,需要从原料开始抓起,新原料出来以后,企业与供应商签订协议,这个品种如果在两三年内不能成功将其产业化的话,供应商才可以推介给别的企业。另外,企业跟服装品牌客户也是一对一开发的,同样也是有协议的,开发的面料不会提供给别的企业。丹毛的明星产品——单经单纬双弹面料,从目前市场上来看只有丹毛能做。企业通过提升工艺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高级总经理 温婷:

海外面料渴望融入中国市场

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合作的面料展览已有18年历史。从去年开始“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作为展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我们首先给予了特别的支持。我们第一年就引进了13家海外企业参加此次大赛,其中有3家企业得奖,一个得了分类奖,两个得了入围奖。

对于海外参展的企业来讲,通过大赛平台的推动,可以让他们知道中国纺织行业在努力什么,在提倡什么。海外企业在色彩、材料、纹样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我们会根据他们的特点,将面料设计大赛介绍给他们,通过我们的努力把这个大赛推向国际。另外,设计大赛是个延伸,展会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而通过面料设计大赛活动,可以让海外企业有更多的机会融入中国市场。

江苏斯尔克集团董事长 孙德荣:

自主创新让企业主导市场

在刚结束的“2014春夏中国流行面料评审”中,江苏斯尔克集团的产品获得了本届“科技创新奖”,采用“一步法超细旦异彩阳离子复合丝”工艺,不仅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极大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而且结合消费需求,通过色彩与织纹的组合创新设计,开发出了时尚的女装面料,不但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技术创造的时尚价值。

一个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是分不开的。我们获奖的是“异彩丝”第二代产品,这个产品花了两年时间才走向市场,赢得很多客人的认可和好评。去年10月份,我们认为时机成熟后便把产品推向市场,到现在拿到了不少的订单,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在产品的开发上,我们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公司走的是产学研这条道路。我们的产品,如果别人想要模仿的话难度会很大,我们现在是从源头上开始治理,自己在做。公司生产的超仿棉切片别人买不到,因为我们是根据自己的配方做出来的。公司生产的机合切片是供自己使用,不对外销售,通过纺丝工艺提升、设备上改造以及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我们控制了整个系统工程。

生态文明视野下科技价值观的转型 篇4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技价值观,转型

工业革命以来, 现代科技的出现和迅猛发展, 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人类跨入21世纪后, 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更加全面而深刻。勿容质疑,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 然而, 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的全球生态危机问题。维纳曾经说过:“新的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用来造福于人类, 但先决条件是人类必须活到使这种造福成为可能的时期, 它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如果我们不明智地利用它的话, 它就可能在这个方面上面走得很远。”[1]工业文明的局限性已经迫使人类不得不对传统发展模式做出深刻反思, 以便开拓新的发展之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可能替代工业文明的高级文明形态, 逐步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 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工业文明的成果本身是科技发展的当然结果, 要反思工业文明就必须对人类的科技发展观做出一番检视。科技作为人类实现自身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才不至于重蹈工业文明的困境呢?这实际上涉及人类应该如何利用科技以及形成什么样的科技价值观的问题。因此, 工业文明的困境, 实际上根源于传统科技价值观的困境, 而现代人类仍未突破这一文明的樊篱。要走出工业文明的困境, 人类必须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 实现传统科技价值观的全面转型。

1 工业文明时代的科技价值观

工业文明时代科技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成功运用相伴随的。在18世纪70年代, 西方工业文明的主要成就还主要依赖于纺织机器和煤焦炼铁技术的发明使用, 但到1840年后, 蒸汽机开始得到广泛的使用, 铁路网开始建成, 交通运输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转炉炼钢技术被投入到生产中, 大机器生产取代了直接利用人力和畜力进行加工的生产方式, 科技的这些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大为提高。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现, 电子技术、化学合成燃料技术以及内燃机和汽车制造技术开始投入到生产中, 现代重工业取代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而20世纪中叶以后, 生物工程、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则开辟了一个科技革命的新时代, 科技的进步基本上达到了极大放飞人类想象力的地步, 物质生活的提高使得高消费和极度奢华的生活方式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成为现实并在全球发挥着引导示范作用。

近现代科技的成功运用使人类的理性和主体性得到了空前的张扬, 在“培根-笛卡儿信念”的支持下, 人们相信: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可以借助科技而无限发挥, 通过科技积累式的进步, 人类会越来越接近于上帝的全智全能, 即人类知识会越来越接近于对宇宙奥秘的完全把握, 从而人类在宇宙中将越来越能随心所欲。[2]同时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也使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不再恐惧和崇拜自然, 而是把它作为可控制、征服和掠夺的客体和对象。于是, 作为终极实在的大自然就从人们的精神视野中消失了, 而只见可征服、可控制的自然物或自然系统, 不见无限的、包孕万物并孕化无穷奥秘的大自然。人类借助科学技术似乎在自然面前赢得了全面的胜利, 获得了空前广泛的自由。

工业文明时代的科技价值观正是奠基于近现代科技发展的现实成就和人类主体性空前膨胀的基础上。这一科技价值观认为, 科学技术的价值主要是指科学对科学之外的其他所知——主要是人的活动、人的生活——所具有的价值。“科学对什么人的什么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科学就对什么人的什么活动有什么价值;科学能对多少人的多少活动产生多少、多大影响, 科学就有多少、多大的价值。”[3]例如, 科技对满足人的求知有帮助, 这方面就构成科技的认识价值;科技对于人有效地从事其他活动有影响, 这方面就构成人们通常说的实用价值;所谓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就是指科学的实用价值。由此可知, 工业文明的科技价值观是从“只有人才是唯一的主体和只有人才具有主体性”这一前提出发的, 它以满足人类这一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为科技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 把是否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作为科技价值的唯一评价标准。换句话说, 人类之所以发展科技, 目的只是为人类利用、征服和统治自然提供有效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以便以最有利于人类追求其利益的方式来安排自然界的秩序。

2 生态文明对传统科技价值观的挑战

工业文明时代的科技价值观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愈演愈烈。近现代科技给人类征服自然提供了先进的工具, 从而形成了以人为宇宙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不可否认, 人类中心主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 然而, 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增长过快, 粮食短缺, 能源和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它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由于科技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如果人类不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那么“全球问题”的恶化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日益明显, 使人们终于认识到工业文明的时代是一个生态与文明不协调的时代, 人类应该逐步由现代的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所谓生态文明, 从广义上说, 是指高于工业文明而以实现人类文明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文明形态, 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良性循环, 全面发展, 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理念的出现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生态伦理学和环境哲学不无关系。生态伦理学以探讨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物的道德关系为主要课题, 试图为人类走出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困境提供一剂良方。在对生态伦理问题的探讨中, 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主张, 它们对工业文明以来的科技价值观或辩护或发难或调和。这当中, 尤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诘难最发人深省, 它对传统科技价值观的威权地位构成了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 对传统主体和主体性的诘难。

工业文明的科技价值观以人的利益和需要满足为最终价值取向, 其理由在于只有人才是主体和具有主体性, 而自然和自然物只是满足人需要的客体和对象, 本身不具有主体性。而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把主体性等同于人的自我意识只是包含现代机械论世界观中的一种偏见, 主体性就是目的性加能动性, 也涵盖主动性和主导性。主体与客体的区分是相对的, 在二者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主体性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一个存在者在一种关系中为主体, 在另一种关系中则可能是客体;万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主体性。由此可知, 人并不是仅有的主体, 动植物也是具有不同程度主体性的主体[4]。

第二, 对传统内在价值观的诘难。

工业文明的科技价值观以人的利益和需要满足为最终价值取向, 其理由还在于认为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和权利, 而非人存在物则不具有内在价值。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这一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内在价值是主体所追求和趋附的不作为任何其他目的之手段的目的, 如人之追求幸福, 生物之保全生命。幸福于人是内在价值, 而生命于生物也是内在价值。现代著名的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则进一步认为, 作为价值源泉的大自然本身就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内在价值, 人类的价值只不过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总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那种认为宇宙中没有别的利益与价值值得尊重, 只有人类利益是唯一的终极利益的观点是完全的“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种族主义”。

3 实现传统科技价值观的转型

在如何摆脱工业文明和近现代科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的问题上, 生态伦理学中存在两种根本不同的研究纲领。对人类理性持乐观态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 工业文明也许必须过渡到后工业文明, 但不必抑制人类的贪欲, 人类凭科技的进步即可摆脱环境危机的阴影;而主张人类理性具有局限性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 必须来一次科技价值领域的革命, 人类必须克制贪欲, 必须告别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从二者的主张看, 维护人类福利是其共同目标。但问题是, 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人类的福利呢?站在现代生态文明主张的视野下来看,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因为人类确实不能以只关心自己利益和贪欲的方式来发展现代科技了。人类既然与自然及其他自然物共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中, 人类的生存就依赖于整个生态系统;如果人类在科技发展中只关心自己而不关心其他物种和自然环境, 便可能严重破坏环境, 损害其他物种的生存, 同时人类的生存也就会失去其他物种和环境的支持。因此, 我们认为, 要实现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应该从非人类中心主义现有的观点和立场出发, 对工业文明时代的科技价值观进行彻底的检视, 并实现传统科技价值观的现代转型。具体来说, 这种转型至少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由狭义价值论走向广义价值论

工业文明的科技价值观是以人类作为唯一的价值主体, 因而这一价值论可以称为狭义价值论。狭义价值论认为, 所谓价值就是人类主体与被评价对象之间的一种效用关系和偏爱关系。凡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与欲求从而得到人们的偏爱者就称之为具有价值的东西, 而人类主体因其对某物或某种观念、某种行为的偏爱、兴趣而有了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和价值尺度。科学技术本身仅仅是一种工具, 因为它能满足人类这一主体的多种需要, 因而对人类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传统科技价值观由于是从狭义价值论的立场出发的, 以满足人类的欲求和利益为价值取向, 而人类的欲求是无穷尽的, 同时人类的理性也是有限度的, 这就注定了传统科技价值论难以协调人类文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 从而必然导致科技发展引发全面的生态危机。

而广义价值论以走出生态困境为目标, 以生态伦理、环境科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 以系统、生命、动物或生态系统为价值主体的一种价值理论。这一价值论认为, 所有的生命系统包括人类在内, 都有它们的内在价值, 这些价值之间是相互冲突又相互协调的, 它们整合成更高的整体的生态价值。人类的内在价值在整个价值进化中不是价值的极限, 它也不过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总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而人类的局部利益必须服从生态整体的利益。无疑, 广义价值论对于克服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理性的狂妄是不无裨益的, 它是人类协调人类文明和生态系统的关系并最终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2) 由狭隘科学观走向整体科学观

所谓狭隘的科学观, 是指近代以来的主客绝对二分的机械论科学观。近现代科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就是把研究对象看作与主体分离的客体, 进而对其进行观察、解剖、分析, 从而形成了各门具体科学。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学观应该超越具体科学, 但不可割裂与具体科学的联系。实际上, 当代科学的某些学科已明确意识到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相互纠缠, 即研究者不可能以纯然外在于研究对象的方式进行研究活动, 即在研究活动中, 主体与客体纠缠在一起。因而, 我们不能再从狭隘科学观的角度来理解主客体的关系, 而必须以辩证的、整体的方式来理解主客体的关系。

整体科学观应该以现代系统科学、环境科学和生态伦理学为基础, 立足于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演化的规律, 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作为对象, 不仅要努力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而且要把人类在自然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行为的后果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在主客体关系问题上, 整体性科学观当然不能弃绝主客体的区分, 但应该以现代有机论的方式来理解二者的关系。正如恩格斯在回顾18、19世纪的科学发现之后所说的:现代科学已证明, “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于是似乎我们又回到了希腊哲学的伟大创立者的观点。[5]总之, 整体性科学观应该克服传统狭隘科学观带来的弊端, 以实现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为最终价值指向。

(3) 由人类评价标准走向生态整体评价标准

科技价值观的转型还应该实现科技价值评价标准的转型, 即从以人类利益和欲求为标准走向以生态整体利益为标准。如前所述, 以科技发展维护人类的福利这本身并没有错, 但在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的福利问题上, 如果单单从人类一己私利出发来发展科技和评价科技的价值, 人类就极有可能过份地掠夺自然和破坏自然, 并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事实上, 在传统科技价值评价标准的支配下, 人类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已经使大量物种灭绝, 人类的生存正在失去其他物种和环境的支持。

因此,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技价值评价标准必须坚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原则:科技的发展不仅应对人类负责任, 而且应对生态系统负责任;不仅应考虑人类的利益, 还应该考虑各种生物群落的利益。换句话说, 凡是有利于人类的持续发展和整个生态系统的优化的科技行为才是善的, 反之就是恶的。

参考文献

[1]维纳.维纳著作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8:150.

[2]埃德.里吉斯.科学也疯狂[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7:7-8.

[3]刘永富.价值哲学的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169.

[4]卢风, 肖巍.应用伦理学导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2:83.

全球科技公司员工价值排行榜 篇5

此外,在这份按照员工人均估值(或市值)排名的科技公司榜单的前十名中,小米公司以人均600万美元的估值位列第九位,超过Twitter公司的500万美元每人。同时,Uber以51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世界上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初创公司,其员工人均估值为1500万美元,位居第五位。该榜单的前十位降序排列依次为:

1. Snapchat, 员工人均价值:4800万美元

2. , 员工人均价值:2400万美元

3. WeWork, 员工人均价值:1900万美元

4. Pinterest, 员工人均价值:1800万美元

5. Airbnb, 员工人均价值:1600万美元

6. Uber, 员工人均价值:1500万美元

7. Palantir, 员工人均价值:1000万美元

8. Google, 员工人均价值:800万美元

9. 小米, 员工人均价值:600万美元

10. Twitter, 员工人均价值:500万美元

哈佛学生利用漏洞设计插件大热 被取消实习资格

哈佛大学生卡纳(Aran Khanna)在今年5月制作了一款浏览器插件,用户通过这款插件可以在使用时知道彼此的地理位置。要求卡纳撤销该插件,并取消他的实习资格。

据悉,卡纳利用在用户隐私方面的漏洞,设计了这个名为Marauder’s Map的插件,用户安装之后将可以看到那些使用 Messenger给自己发消息的人的精确地理位置。该插件发布仅3天后就获得了8.5万次的下载量。声称卡纳此举违反了公司的用户协议。

每日电讯报蛳@暗诙季度GDP远超预期 环比增长0.8%

希腊官方数据显示,希腊第二季度GDP增速意外超出预期,至六月的三个月内GDP环比增长0.8%,此前经济学家估测该国第二季度GDP萎缩5%。

同时,希腊统计局对第一季度的GDP表现进行了修改,由先前预期的萎缩0.2%改为0。希腊第二季度0.8%的GDP增速意味着该季度希腊经济扩张步伐超过了英国同期GDP增速,英国第二季度GDP增速为0.7%。

来自凯投宏观的乔纳森经济学家表示,称:“每月的零售额销售数据显示出家庭支出在不断增加,这种扩张可能是受预期的(希腊)资本控制的影响。”

CNN│全球油价创6年来最低纪录

本周四(8月13日),原油价格下跌至每桶41.92美元, 创6年以来最低盘中价位。

低油价对于美国司机来说虽是利好消息,却使德克萨斯州、北达科他州等石油重地饱受煎熬。

油价走低的原因在于全球的原油产量超过市场需求。

虽然石油价格走低,美国石油产量却居高不下。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欧佩克(OPEC)成员国因为担心未来的市场份额不敌美国、加拿大等石油产出国,也决定继续生产原油。另外伊朗原油产量在制裁解除后或将激增。

科技驱动需求 设计创新价值 篇6

用创新吸引消费

全国纺织新产品开发研讨会是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下,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和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联合主办的以深化纺织产品开发创新为核心议题的行业专题会议。

据了解,此次会议主题为“科技驱动需求 设计创造价值”,将重点剖析当生产趋近消费极限时,一般消费品已不能扩大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时尚设计的有机结合,才能将人们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和消费行为,从而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实现产品的市场价值。此次会议将特邀行业协会领导、国际趋势专家、院校学者和实力企业家等十余位嘉宾,分别从需求与创新、材料与技术、趋势与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创新方法剖析和实践经验分享,从而为提升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和新技术应用水平指明方向,提供借鉴。

探讨产品市场价值

本次会议共分为:需求与创新、材料与技术、趋势与设计、总结报告四大部分。

其中,“需求与创新”论坛将着重探讨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的挑战与应对、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创新趋势、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产品企划、实现快速反应的柔性化流程创新;

“材料与技术”论坛将探讨国内外化学纤维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技术纺织品发展趋势、环保与功能性染整助剂在纺织面料中的应用、国内外功能复合化面料发展方向;

“趋势与设计”论坛将着重阐述2014/2015秋冬时尚潮流导向、2014/2015秋冬国际纺织面料流行趋势、用设计改变生活等话题;

总结报告将由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结合会议主题,从消费趋势变化为基本出发点,重点分析目前的纺织行业市场状况和需求特点,深层次地分析和讲解如何提升产品开发科技生产力、以科技驱动需求、引领需求、如何促进创意设计产业化从而创造市场价值、时尚价值等,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产品创新理念和品牌创新战略分享。(覃晓)

烽火科技共创网络全新价值 篇7

传统通信领域不断创新

在光传输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 烽火科技承担了国家863项目“100GE光以太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传输试验平台研制”, 自主研发100G高速传输系统, 率先推出40G/100G、PTN/OTN解决方案;系列光网络产品得到了规模应用, 广泛部署于干线网、城域网/本地网等各层面, 深获客户青睐。烽火科技推出了最全面的PTN系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得到了各运营商的高度认可, 大力推动了PTN技术的产业化;IP RAN方面同样有不俗的表现, 推出了全系列的产品, 是IP化建设大潮中的主力军;大容量OTN产品的全面商用引领骨干传输网的发展方向, 支持ODU0~ODU4所有交叉颗粒的灵活调度, 提供超大交叉容量, 为LTE阶段的带宽提速和全业务承载奠定坚实基础。

在宽带接入领域, 作为中国FTTx产业的领先品牌, 烽火科技已起草或参与起草了多个ODN网络相关产品及技术的国际、国内以及行业标准, 并积极协助运营商制订相应的企业标准和建设示范工程, 推动FTTx整体产业的规范化;在产品和解决方案规模商用的同时, 烽火科技突破大量的应用层面障碍, 推动中国PON接入技术的跨越发展, 推出业界惟一能实现10G EPON对称/非对称两种速率标准的平台;顺应运营商网络IP化、宽带化和扁平化的发展趋势, 推出业界第一款WDM-TDM PON系统, 通过WDM方式可以承载现有CATV业务, 方便实现“三网融合”业务接入, 实现我国下一代光纤接入技术研究的新跨越。

数据通信领域, 在当前三网融合的机遇下, 烽火科技精心打造了EPON+Eo C解决方案, 充分考虑了多业务承载时VLAN、QoS、管理、安全性以及扩展性等技术问题, 并在众多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和宽带接入项目中得到大量的应用。在以太网技术方面, 烽火科技秉承以客户为中心, 细致挖掘客户需求, 倡导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和合理的部署成本, 在交换机产品线上添加了多款新品, 如S3600、S2200ME系列, 在具备灵活Qin Q、组播等丰富的业务支持和管理功能的同时, 还提供优异的QoS保证机制、高安全性, 以及包括以太网OAM、MEF等在内的丰富网管功能, 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网络的应用要求。大客户接入市场是烽火科技的拳头市场之一, 此次展出的大客户专线解决方案, 按照电信设备理念来设计, 采用统一的网络操作系统, 全部采用模块化思路设计, 坚持开放、互通、标准的设计思想, 技术起点高, 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为今后客户网络业务的发展留有很大的扩展余地。

在无线通信领域, 烽火科技秉承多年来在无线领域的技术积累, 一直在自主研发TD-LTE基站, 现已参加并完成了工信部组织的TD-LTE基站设备完整集测试。目前, 烽火科技正积极投入2.6GHz 8天线TD-LTE基站的开发, 很快将推出2.6GHz 8天线TD-LTE基站产品, 参加工信部和中国移动组织的外场和实验网的测试。烽火科技是最先加入TD-SCDMA产业联盟的无线设备供应商之一, 而自运营商大规模开展3G网络扩容建设与优化以来, 烽火科技的无线网络优化设备与解决方案就获得客户的充分肯定和青睐, 其中TD-SCDMA系列产品在中国移动一至四期TD-SCDMA网络建设中获得规模应用, 成为中国TD产业阵营的中坚力量;系列WCDMA产品与服务在联通3G网络建设会战中成功实现快速优质布网并获得客户的好评。在中国电信首次CDMA设备采购中, 烽火科技无线网络覆盖及WLAN产品全面入围国内31个省市。目前烽火科技系列网络优化产品已成为国内主导品牌之一, 各项网优产品及服务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数字化无线网优产品引领着行业发展, 在甬台温高铁、温福高铁、武广高铁等国家大型铁路干线中获规模商用;WLAN无线宽带接入设备先后入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WLAN集采, 排名均居前列;CMMB补点设备应用于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建设;已具备为客户提供第三方网络优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致力于为全球移动运营商提供2G/3G网络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已在武汉TD拉网测试、重庆TD室分优化、广西WCDMA网络室分覆盖优化等项目中获运营商广泛认可。

全业务时代先人一步

融合业务将成为各大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竞争的焦点。烽火科技根据多年对客户需求的理解, 推出FonsView下一代融合视讯系统及电信级端到端视讯解决方案, 产品线涵盖融合视讯平台及传送网络、业务支撑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家庭网关、网络机顶盒等, 能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实现家庭通信、家庭娱乐、家庭生活、家庭安防、物联网应用类的综合业务应用场景。作为家庭网络业务的控制核心, 家庭网关产品在国内及海外市场获得了大规模商用。同时在高端产品方面, 烽火科技是上海电信指定的城市光网合作厂家, 为上海电信世博会信息生活体验馆独家提供高端精品家庭网关设备, 部署数字家庭体验区, 受到了世界各地来访者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科技价值观 篇8

现代商业经济社会发展得益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与时俱进的现代管理理论。众所周知,随着第一、第二产业不断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生产关系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第三产业应运而生并不断兴起和发达。而随着第三产业发展日益成熟,服务业以从简单的服务于居民日常生活为主转向更高的层次,即依托信息技术,高效地收集市场信息和产业资源,为生产制造业日常经营结合提供服务,充分解决了大数据时代信息利用率的问题,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共同支撑起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已经在实践中得以实现。而在这类处于第三产业的行业之中,科技服务业作为一个典型代表,是一个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形成,结合当今经济社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产生的一种创新的价值创造模式的行业。科技服务业具备自身独特的运营体系以及自身的行业特点,可以在充分整合市场信息的前提下为其他行业企业提供各自所需的信息等服务,极大程度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利用行业自身获取的丰富的市场机会和大量的信息条件,发挥经济中介职能,以其他行业不能比拟的得天独厚条件,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最终实现自身价值创造和整个社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和价值创造,这是其他行业所不能具备的价值创造过程。但是,由于目前随着云平台的发展,这类科技服务行业才刚刚兴起,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相关的行业运作体系,而对于现代科技服务业的理论研究依然聚焦于行业的功能、前景和竞争力等方面,即传统价值链理论层次,还没有上升到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理论层次,目前对于科技服务行业的理论研究还停留在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对行业发展的推动方面,而真正从现代科技服务行业入手从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视角探究科技服务业企业的协同合作效应进而研究其价值创造过程的研究还有空白,有待进一步的补充研究。

二、价值网络协同演化及其相关理论

协同演化理论最早在生物领域提出,最初的协同演化理论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既受外界环境影响也收到生物之间互相影响最终不断完成进化和优化种群的过程。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协同演化是一种管理思想,现代管理学中的协同演化是指企业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环境影响又要充分重视企业间相互关系进行决策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不断加剧,传统的价值链理论由于过多考虑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已经不能应用于解释当今企业间普遍合作的经济环境。随着对价值链理论的质疑,诞生了著名的价值网络理论(Brandenburger & Nalebuff,1996;Gulatietal.,2000;Kothandaraman& Wilson,2001).Brandenburger和Nalebuff(1996)认为,对于成功企业来说,更需要充分关注合作,尤其是在企业合作互利日益频繁的今天。过分强调竞争会使企业发展和壮大变得艰难。首先过分强调竞争会使企业措施大的商业机会,进而无法达到占领市场和发展的目的。其次,专注于竞争不考虑合作,企业由于自身局限性很难在创新上有所突破,不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升级。价值网络理论认为,市场中的企业不仅仅需要联合上下游企业充分发挥各企业优势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形成多条相互平行的价值链,而是应该在价值链的基础之上加以扩展,在价值链之间架起沟通价值链与价值链的桥梁,当原本处于每个价值链上的每个企业都向其他价值链延伸,与原本竞争的同行业企业达成合作关系时,所有的价值链之间就产生了关联,形成了价值网络。由此可见,与价值链理论不同,价值网络理论中,竞争和合作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竞争从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和能源分配角度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合作从企业协调发展、互利共赢和价值创造角度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与价值链相比,前文所述的价值网络体系依然由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等承担不同角色的企业组成,价值网络的特殊之处在于价值网络的每个节点上并非单一的企业承担其社会分工,而是价值网络上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合作企业共同完成其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职能,因此能够在每个节点上更好地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在原有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无法创造的价值水平。这就是价值网络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的简单概念。在整个价值网络中,顾客环节是整个价值网络价值创造的源泉,因此价值网络协同演化的价值创造过程中,顾客既是价值创造的七点,也是价值创造的最终目的。在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尤其是依托于高新技术满足客户需求的科技服务业行业,顾客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顾客的需求贯穿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始终,以顾客的需求为依据,企业与企业之间、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或分工或协作,最终创造行业价值。在这一价值创造过程之中,行业中的各企业在合作中得以发展和运营,在竞争中分配价值,这就是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的简单过程。

三、价值网络协同演化商业模式及价值创造模式

对于价值网络而言,提高效率最好的方式是合作共赢和资源的充分互补、利用。价值网络整体战略的实现依赖于价值网络的协调和成员整合,最终形成一种资源合理规划,完整和谐的价值网络。从传统价值链理论竞争角度考虑,价值链必须不断发展使自己比竞争对手更有吸引力以此吸引成员;从价值网络角度考虑,价值网络还需要选取那些符合价值网络发展战略的成员并加以整合,这对于价值网和价值网的竞争非常重要。这种成员的吸收和整合使价值网络更加完善,随着成员的增加和专业细化,质地优良小企业得以与大企业联手并充分发挥自身长处运营,而对大企业,有了中小企业的分担和合作,大企业可以进一步发挥自身特点占领市场,最终整个价值网络的价值组合更加完整,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更加优质。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这种合作共赢价值网络最有效率的模式,就是借助云平台实现对价值网络的优化。

对科技服务行业而言,实现其价值网络协同演化价值创造,必须结合云平台。云平台(cloud platforms)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信息化处理手段搜集整理网络数据并运用特定程序加以处理的平台。其他企业可以在相应网络终端使用云平台程序获取自身所需数据更好地完成经营,或是在网络终端登陆云平台取得所需数据。对于提供云平台服务的企业而言,其本身是一个依靠信息技术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的科技服务型企业。云平台企业是价值网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连结价值网络的重要枢纽,云平台服务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升级和维护相关程序,保障信息和相关数据有效地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对于其他科技服务业企业而言,借助云平台获取信息为企业自身科技创新和研发提供了便利条件,由此整个科技服务行业信息流将更加合理和有效。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科技服务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和发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社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方向更加准确,效率更加提高。综上所述,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以大数据为背景,以云平台为基础,各企业在竞争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大程度上合作创造整体价值,达到整体价值最大化,再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分配价值的过程。

四、结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云平台服务已经在方方面面渗透到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之中,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过程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将两者结合设计价值创造模式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分析了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后,试图将云平台技术融入这一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之中,并通过规范分析和定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价值网络是一个在价值链理论基础上充分重视合作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对于第三产业企业,尤其是科技服务业企业而言,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有利于提高其协调发展能力和运营效率,对促进企业自身、第三产业、甚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正效应。

其次,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价值创造过程是一个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高新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技能,通过价值网络的互利合作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再通过内部竞争实现经济价值分配的过程。

最后,在大数据背景下,云平台在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枢纽作用。云平台具有灵活准确、数据量庞大等特点,加上其适应能力和高开放程度,满足了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需要,这一具体结合应用产生的协同演化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云平台对于这一过程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充分发挥出了自身优势,在实践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为规范分析和定性分析,加之知识水平和专业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是未来研究的趋势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Brandenburger A M,Nalebuff B J.Co-o Petition[M].Doubleday Curreney,New York,1996.

[2]Desiree Blankenburg Holm,Kent Eriksson,and Jan Johanson.Creating Value through Mutual Commitment to Business Network Relationship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

科技价值观 篇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营科技企业作为民营经济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均较高的部分,在加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推动民营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经营额、利润、成本、质量等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在企业三大要素人、财、物中,人是决定性因素[2],员工的开发、培训和使用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最根本的方法之一,作为依靠科技取胜的民营科技企业就更应该重视对科技员工的使用。据巴罗对世界98个国家进行研究发现,在起始GNP为既定条件下,平均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其起始的初、中等入学率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关于员工在职培训后引起对工资和生产率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经过培训,一般工资增长为5%-15%;而培训投资为企业带来的回报率为20%-35%,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本,而且十分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3]。本文正是出于以上的考虑,将价值工程理论引入到企业员工的任职上进行应用分析。

一、价值工程简介及其在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员工任职绩效中的运用

(一)价值工程简介

价值工程是1947年由美国人麦尔斯(L.D.Miles)所创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火工业获得很大发展,随之出现原材料供应紧张问题。当时在通用电气公司任采购科长的麦尔斯负责寻找解决短缺物资,他根据实际经验,加上供应工作的钻研,提出“如果得不到所需的材料和物品,可以想办法获得它的功能”的设想。他便从研究材料代用问题开始,发展到对功能进行分析与研究,逐步总结出一套在保证功能的价值分析不断完善,于1954年被美国海军船舶局采用,以突出工程含义而改称为价值工程(VE)。到20世纪60年代,它开始传入日本等国家。现在价值工程已被公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它不仅可以用于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也可以用于专用设备的设计制造、设备更新改造和重点设备的修理组织等方面,以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经济效果。

价值工程的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价值工程是一门研究技术经济效益的科学。它摆脱了以往那种孤立地单纯从技术方面或者单纯从经济方面去研究效益的做法,而是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提高产品、系统或者服务工作的价值,降低其成本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是一种符合客观实际的有效方法。

2.价值工程是一项科学的管理方法,更是一种管理观念。它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科学方法,研究产品(系统或服务)的功能(使用价值)与生产成本(费用)的关系,力求通过方案创新和优选,达到以最低成本取得必要的功能效果。也就是在通过降低消耗、增创收效、杜绝无效劳动、规范增值性作业,达到价值增加和取得竞争优势。

3.价值工程是一种方案创新与优选技术。社会在不断地前进,经济在不断地发展,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作为满足社会和人类需要的产品、作业(包括方法、服务等)就需要不断地更新,价值工程促进研究对象的不断创新,对客观评定的新功能,通过群体活动的智慧,提出多种多样的新方案,然后经过科学的筛选,找出最佳方案,实现较理想的目标。

4.价值工程是一种依靠集体智慧所进行的有领导、有组织的系统活动,它要有严密的组织和完整的步骤来进行一系列的具体活动,是有步骤地用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系统,是一种具有科学的逻辑性和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生产和经营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价值工程(VE)的基本内涵是:以为获取功能而发生费用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摆脱系统现有状态的束缚,重新展开系统的功能成本分析,倡导员工参与、相互协作、充分利用信息和人力两大资源,不断地进行系统创新,提高系统价值,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4]。

其计量公式为: V=F/C,

式中: V=Value(价值),F= Function(功能),C=Cost(成本)。

在具体的计算中,为了方便一般都会用F代表功能系数,C代表成本系数。从公式中可以看出,V正比于F,而反比于C,因此提高价值可以通过以下5种途径:

(1)提高功能、降低成本,其公式表示为:F↑/C↓=V↑ ,是主攻方向;

(2)提高功能、成本不变,其公式表示为:F↑/C→=V↑,着眼于提高功能;

(3)功能不变、成本降低,其公式表示为:F→/C↓=V↑,着眼于降低成本;

(4)功能大提高、成本略提高,其公式表示为:F↑↑/C↑=V↑,着眼于提高功能;

(5)功能略下降,成本大下降,其公式表示为:F↓/C↓↓=V↑,着眼于降低成本。

(二)价值工程在科技员工任职绩效中的运用

科技员工是民营科技企业竞争力来源的最能动和基础的因素。在民营科技企业中,科技员工与其他类型要素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着科技员工对民营科技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渗透和决定作用。(1)科技员工是一种极强的主观能动性要素。他们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意识使企业在其从事的经济活动中总是处于主导地位,成为一种最活跃的生产要素。(2)科技员工具有收益递增的特征。随着企业在科技员工身上投入的增多,获得的效益也随之增加[5]。其应用方法是:把科技员工自身固有的能力比作功能系数(F),而某一职务应该支付的费用比作成本系数(C),那么计算出F与C的比值,即价值系数(V)就会有下述三种情况[6]:一是价值系数远大于1;二是价值系数等于或接近于1;三是价值系数远小于1。对于出现的这三种情况,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二、案例分析

对某民营科技企业研发部5名不同职位的科技员工甲、乙、丙、丁、戊进行价值评估,其自身固有的能力分别为F甲、F乙、F丙、F丁、F戊,企业对各个职位支付的费用分别为C甲、C乙、C丙、C丁、C戊,其具体步骤如下:

1. 计算功能系数。首先,由评价小组(共5人)按照评价标准分别给每一位科技员工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打分(包括工作责任心、业务水平、组织能力、出勤状况),采用百分制,见表1;其次,根据每位评价人员的打分情况,把每个员工所有功能的算术平均数作为各个人的功能分数,见表2;最后,对所有员工的功能总分求和,并求功能系数,见表2。

注:参评员工功能系数=某参评员工功能得分/所有参评员工功能得分之和

2.计算成本系数。假设对这5个职位支付的年薪共计50万元,按照次序其各个职位所获得的年薪依次为:C甲=15万元、C乙=12万元、C丙=10万元、C丁=8万元、C戊=5万元,那么根据公式:成本系数=某职位的成本/所有职位的总成本,可以计算得出,甲职位的成本系数=0.300;乙职位的成本系数=0.240;丙职位的成本系数=0.200;丁职位的成本系数=0.160;戊职位的成本系数=0.100。

3.计算价值系数。由公式:V=F/C,很容易就可以得出,其具体数值见表3。

4.分析结果,确定改进方案。从表3中可以直观的看出,乙、丙、丁的价值系数比较接近1,甲、戊的价值系数就与1偏离很远了。首先,先来对乙、丙、丁进行解释:乙的价值系数为0.829,略小于1,说明该员工拿的薪水要高于其自身在此职位上为企业做出的贡献,这时企业应该考虑给该员工适当的降低薪水,使其产生危机感,该员工就能够自觉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亦或者是企业组织培训班,针对这一类的员工进行有针对的培训以帮助其提高;丙的价值系数为1.010,与1接近,说明该员工拿的薪水与其自身在此职位上为企业做出的贡献相当,暂不需要改动;丁的价值系数为1.244,略大于1,说明该员工拿的薪水低于其自身在此职位上为企业做出的贡献,这时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及时的发现问题,为该员工适当的加薪,不然的话长期如此,该员工就会产生懈怠的情绪,或者是觉得企业根本没有重视自己,极易产生跳槽走人的情形。其次,对甲进行解释:甲的价值系数为0.670,远远小于1,说明该员工拿的薪水大大高于其自身在此职位上对企业做出的贡献,也就是常说的“高薪低能”,这时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及时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将该员工调到低一层的职位去,或者对该类员工尽可能多的组织一些学习班,甚至于劝诫该类员工自己去参加一些函授的学习,尽快的将能力提高,以达到在此职位所需的能力,对于一些不思上进的员工,可以考虑将其“炒掉”。最后,对戊进行解释:戊的价值系数为1.990,远远大于1,说明该员工拿的薪水大大低于其自身在此职位上对企业做出的贡献,也就是常说的“大材小用”,这时有远见的企业管理者就会及时的将其调到高一层次的职位去,因为此时只是单纯的加薪已不能满足该员工的需求了,对于这类员工企业一定要安抚好,毕竟这些人才更是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竞争力的生力军,他们的走人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结论

(一)民营科技企业对科技员工的去留应重视

有了价值工程理论的思想作指导,把本来复杂的问题给量化了,这样就有助于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大方向上的把握,尽量减少科技员工在该企业中的流失。就上面的案例分析来看,后两种(如丁和戊)这类人是最容易流失的,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这类人的动态及想法,要及时的与其沟通,因为这类科技员工是属于企业的中坚力量,这类人有的时候并不是加薪就能够挽留住的,所以沟通对于他们来说就显得更重要些。当然这是个十分主观的问题不容易去解释,这也就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不让这类员工流失,就必须了解他们流失的过程,图1为员工流失的过程[7]。

从图1中容易看出,流失动因是由个人因素和企业因素这两方面来影响的,企业因素是管理者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对于个人因素其实管理者也是能够通过沟通来给予正确引导的,这就看管理者的自身魅力和能力了。下面来主要谈谈如果在流失动因产生的情况下,对于员工来说他们是怎样决策的。这时就要比较预期流动成本(C)与预期流动收益(R),其中的预期流动收益主要包括:个人重用程度、职位的高低、企业发展前景、工资状况;预期流动成本主要包括:直接转移成本(如合同违约费),机会成本(如社会关系网),心理成本(如家庭压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如果预期流动的成本远大于预期流动收益,即C>R,作为理性的人,会权衡利弊,选择留职;如果预期流动的成本与收益大概相当,即C≈R,流动的动机将会大大减弱,从而觉得流动可有可无,喜爱迎接挑战的人可能选择流动,而比较保守的人则可能选择不流动;如果预期流动的成本远小于预期流动收益,即C

(二)价值工程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价值工程既可以应用于整体的事物中,也可以应用于局部的事物中去,还是个可以在整体与局部之间交叉使用的方法,而且价值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这些都考虑进去将是非常复杂的工程。我们在现实应用时只是一种静态的使用,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价值工程的动态性要更加的关注,应不断的对要评价的事物进行测评,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产生。应用价值工程时,对应用此法的人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这其中涉及价值系数偏大和偏小的问题,而偏大和偏小只是个相对的概念,要在实际的操作中注意观察对比,这就要求使用者要拥有一定的经验,切不可教条,不然只能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张彩江.复杂价值工程理论与新方法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李柏洲,王玉英.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4):15-17.

[3]于秀芝.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杜胜利.CFO管理前沿:价值管理系统框架模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5]张明虎.价值工程(VE)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08(12):86-89.

[6]杨永波.价值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应用[J].价值工程,2007(11):74-76.

[7]吕红英.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与危机管理研究[J].兰州大学,2006(4):7-9.

试论科技进步引发价值观念变革 篇10

1 科技进步带来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人的劳动使得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 人在劳动中不断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 人类依靠科学技术, 改造自然世界, 改造了社会。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的进步, 促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促进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发展最直接的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给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具体来看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正面影响。

1.1 使人类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人类依靠双手创造财富, 利用体力来争取物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已经不在过钻木取火, 伐木打猎生活, 衣食住行都有着巨大的变化。机器设备代替了劳动, 计算机代替了人脑的储存和计算功能, 让人类的智慧数以千倍的放大。

1.2 扩展了人类的思维。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让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入, 对自然界的把握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 正是如此人类才能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生存环境。同时计算机和现代通讯设备, 缩短了空间和时间的范畴, 千里之外的信息能够瞬间到达。这种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生活的转变必将带来人类思维的发展, 以适应这种飞速的变化。

1.3 促使人类认识范围的扩大。

早期人类的生存与认识范围相当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 接触的自然界也越来越广泛, 视野也随着不断扩大。计算机网络的出现, 一个虚拟的世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人在家中就可以购物, 浏览网络图书馆, 进行学习和交流。这种超越自我, 超越国界的发展, 也是文化的整合。带来的岂止是简单的范围扩大, 而是全球的范围。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是一个多元化的发展, 除了生产生活之外, 人类的的交流方式和对象都发生了变化, 交流对象不再是单一的朋友亲戚范畴, 而是多层次, 多地域, 多民族的交流, 而且可以是不论时间和地点。

科学技术发展和许多事物一样, 都有两面性, 带来以上这些积极的影响外, 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第一, 与自然界的冲突。科学技术的发展, 引发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大面积森林资源的消失, 工业化的废水废气废料导致空气污染, 全球变暖, 核武器的出现造成的生化危机等。第二, 与社会的矛盾。科技进步引发生产效率提高, 大量高科技产品的出现而又迅速的退出历史。目前电气化的各种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惊人, 电视从产生到发展至今短短几十年中, 已经更新过无数代, 大量的废旧产品占据着我们有限的地球空间。同时网络、电话等信息的发展, 给人带来各种隐性疾病, 焦虑、恐慌的心理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而普遍出现。第三, 与自身的冲突。科技进步大的危害表现为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 不加以锻炼很多身体机能丧失。交通设备代替人走路, 人能够走的距离越来越短。电脑计算器使得人的计算、记忆功能减退。身体的某一部分可以用人造系统来代替, 当人大部分肉体被机器和仪器所代替之后, 人类也就失去了人的基本特性和存在的价值。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这种危害和阻碍, 使得我们不得不合理利用科学技术, 而不是不加防范的全部应用。

2 科学技术引起价值观念的负向偏差

科技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引起人的价值观的改变, 尤其是经济性价值观的变化。人是一个有目的的存在主体, 在现实世界中总是想方设法最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科技的进步引发的追求利益最大化使得人类不顾长远的发展, 只顾眼前利益;不顾整体利益, 而注重局部利益;忽视潜在利益, 追去表面化利益。

科技进步引起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使得人类很多人为了追求暂时的舒适, 大量的消耗自然资源, 砍伐树木带来水土流失, 洪水泛滥。农药化肥的使用生产出高产量, 多丰富的果实同时也极大破坏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为了当前的价值最大化, 损害了以后甚至是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

交通工具的普遍, 使得更多人拥有自己的私家车, 一个人开车带来的尾气对他人及自然条件的危害远远超过其利益所在。在个人看来, 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就是自己所得到的价值超越我们所说的个人付出成本, 而没有考虑到社会成本。

在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价值最大的时候, 我们往往忽略用精神世界的隐性价值去衡量。开高档车带来的价值无非是希望得到更大的尊重, 穿昂贵的衣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吸引力, 得到别人的认可, 高级物品的消费, 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承认, 从而这些物质生活中得到精神生活中缺少的各种情感。由于科技进步引发价值观的冲突和改变越来越突出。

3 科技进步与价值观的协调

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变化的同时, 也对价值观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不加以限制和合理利用和发展科学技术, 不加以限制和正确的引导, 会使价值观产生上述偏差。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高额收益的同时必须也要注意它所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和负效应。要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本身的全面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的目标价值。要用科学的发展观辩证的对待科技进步, 处理好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尊重自然规律, 因势利导, 不违背自然规律, 不掠夺自然资源, 提升文明素质, 减少利用技术对自然的破坏。

科技进步的同时要不断的提高人类的道德素质和精神文明, 完善社会的立法和监督机制来约束和监督科学技术带来的阻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 以人类的基本健康为前提, 有效合理利用科学技术,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实现科技进步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民华, 王增芬.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4.39.

[2]贺善侃.论科技的人文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7) .

[3]张纯成.《现代科学革命的人文精神》, 河南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5年第1期.

试论科技进步引发价值观念变革 篇11

关键词:科技进步 价值观 客观世界

人类发展一直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自从人类脱离动物界开始,就一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进步,科学技术可谓对人类发展不离不弃。到今天无论是思想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研究,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改变着人类物质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不时发出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带来人类思想的巨大转变,而这一转变目前已经引起了相关专家的注意。

1 科技进步带来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人的劳动使得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人在劳动中不断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改造自然世界,改造了社会。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的进步,促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促进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发展最直接的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具体来看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正面影响。

1.1 使人类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依靠双手创造财富,利用体力来争取物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不在过钻木取火,伐木打猎生活,衣食住行都有着巨大的变化。机器设备代替了劳动,计算机代替了人脑的储存和计算功能,让人类的智慧数以千倍的放大。

1.2 扩展了人类的思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入,对自然界的把握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正是如此人类才能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生存环境。同时计算机和现代通讯设备,缩短了空间和时间的范畴,千里之外的信息能够瞬间到达。这种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生活的转变必将带来人类思维的发展,以适应这种飞速的变化。

1.3 促使人类认识范围的扩大。早期人类的生存与认识范围相当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接触的自然界也越来越广泛,视野也随着不断扩大。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一个虚拟的世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人在家中就可以购物,浏览网络图书馆,进行学习和交流。这种超越自我,超越国界的发展,也是文化的整合。带来的岂止是简单的范围扩大,而是全球的范围。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是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除了生产生活之外,人类的的交流方式和对象都发生了变化,交流对象不再是单一的朋友亲戚范畴,而是多层次,多地域,多民族的交流,而且可以是不论时间和地点。

科学技术发展和许多事物一样,都有两面性,带来以上这些积极的影响外,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第一,与自然界的冲突。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大面积森林资源的消失,工业化的废水废气废料导致空气污染,全球变暖,核武器的出现造成的生化危机等。第二,与社会的矛盾。科技进步引发生产效率提高,大量高科技产品的出现而又迅速的退出历史。目前电气化的各种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惊人,电视从产生到发展至今短短几十年中,已经更新过无数代,大量的废旧产品占据着我们有限的地球空间。同时网络、电话等信息的发展,给人带来各种隐性疾病,焦虑、恐慌的心理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而普遍出现。第三,与自身的冲突。科技进步大的危害表现为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不加以锻炼很多身体机能丧失。交通设备代替人走路,人能够走的距离越来越短。电脑计算器使得人的计算、记忆功能减退。身体的某一部分可以用人造系统来代替,当人大部分肉体被机器和仪器所代替之后,人类也就失去了人的基本特性和存在的价值。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这种危害和阻碍,使得我们不得不合理利用科学技术,而不是不加防范的全部应用。

2 科学技术引起价值观念的负向偏差

科技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引起人的价值观的改变,尤其是经济性价值观的变化。人是一个有目的的存在主体,在现实世界中总是想方设法最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科技的进步引发的追求利益最大化使得人类不顾长远的发展,只顾眼前利益;不顾整体利益,而注重局部利益;忽视潜在利益,追去表面化利益。

科技进步引起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使得人类很多人为了追求暂时的舒适,大量的消耗自然资源,砍伐树木带来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农药化肥的使用生产出高产量,多丰富的果实同时也极大破坏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为了当前的价值最大化,损害了以后甚至是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

交通工具的普遍,使得更多人拥有自己的私家车,一个人开车带来的尾气对他人及自然条件的危害远远超过其利益所在。在个人看来,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就是自己所得到的价值超越我们所说的个人付出成本,而没有考虑到社会成本。

在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价值最大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用精神世界的隐性价值去衡量。开高档车带来的价值无非是希望得到更大的尊重,穿昂贵的衣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得到别人的认可,高级物品的消费,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承认,从而这些物质生活中得到精神生活中缺少的各种情感。由于科技进步引发价值观的冲突和改变越来越突出。

3 科技进步与价值观的协调

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对价值观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不加以限制和合理利用和发展科学技术,不加以限制和正确的引导,会使价值观产生上述偏差。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高额收益的同时必须也要注意它所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和负效应。要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本身的全面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的目标价值。要用科学的发展观辩证的对待科技进步,处理好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不违背自然规律,不掠夺自然资源,提升文明素质,减少利用技术对自然的破坏。

科技进步的同时要不断的提高人类的道德素质和精神文明,完善社会的立法和监督机制来约束和监督科学技术带来的阻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以人类的基本健康为前提,有效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科技进步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民华,王增芬.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態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4.39.

[2]贺善侃.论科技的人文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7).

[3]张纯成.《现代科学革命的人文精神》,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 年第1期.

[4]曾繁亮.“科学发展观对人类发展观的范式转换”。《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3月.

科技价值观 篇12

2001年2月, 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1]新课改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完善。但是, 相比其他两个维度目标的实践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践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在信息科技教学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难落地, 是“被”设计到教学过程中, 可有可无的“口号式”、“标签式”、“补丁式”的教学副产品。

1 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 什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人的意识范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是感情、内心体验、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态度是主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具有内在结构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朱小蔓, 1993) 。[2]

由此可见在实际的教学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内在的, 不易观察和掌控, 尤其是在信息科技课程中, 如何具体实施, 如何能在将理论应用在实践中以利于学科教学更好地发展, 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1.2 上海市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介绍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为目标,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本载体, 以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一起学为基本学习过程, 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试用稿) 》。目前, 在上海的初中都开设了这门课程, 并且作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很重要的途径, 希望以此为契机, 引导学生学技术, 用技术, 与信息技术共成长, 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让自己、让他人与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下去。

1.3 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以及参与信息活动中形成的与信息科技和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的正确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具体包括:批判地鉴别、分析、评价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意识, 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并表现出积极地合作态度;理解信息科技的发展与变化, 以及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3]

1.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信息科技课程中的意义

在课程的三维目标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统领意义, 它统领认知, 是学科教学顺利有效实现的基础也是终极目的。在信息科技课程中也不例外。

初中信息课堂教学中, 讲授型知识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以项目活动为载体, 构建开放型的知识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也就更加强调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 积极探索, 学会学习, 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学习风格并且形成正确价值观。

《上海市信息科技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 (2013) 中指出, 信息社会对学科育人的挑战, 主要是信息环境带来的各种信息浪涌对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成熟起来的青少年的挑战, 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构筑自己的道德防波堤是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4]信息科技学科在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是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 学生能够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中筛选鉴别并且选择关乎自身需要的信息, 主动抵制不诚信、不道德的网络行为, 学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保护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等。因此, 在信息科技学科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学科教学顺利有效实现的基础, 将对学生起着深远的影响, 将引领学生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2 信息科技教学实践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维度的缺失和实现度低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现状概述

在高考终极指挥棒、中考阶段指挥棒的威力下, 使得信息科技的教学工作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虽然信息科技教育头顶着现代人基本素养的确立不可或缺之学科的光环, 在现实教学情境中却遭遇了冷眼。本来, 信息科学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学科, 因为它相对于传统学科有更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正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乐于动手的心理特点。但是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有了主科副科的概念。信息科学作为中考不考的科目, 被列为副科也就理所当然了。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不重视信息科学的学习, 只把课堂当作繁重的主科学习的休息, 上课随意, 缺少旺盛的求知欲。所以一堂课下来往往只能完成基本的知识传授、很难深入。

2.2 难落实的归因分析

2.2.1 目标叙写笼统抽象, 不具备可行性、难以量化和检测

作者结合自身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的资料, 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对于前两个维度, 更难量化和检测, 在其他学科目标落实方面也普遍存在。原因之一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清晰, 可操作性较差, 只是简单地抄袭和生搬硬套课程标准中罗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没有将目标和现实情况做相应地调整, 这就导致了对这个维度的目标的认识和处理常常模糊化、概念化, 这一点在目标叙写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比如, 布置学生使用PPT完成《我的家乡—泗泾》的项目活动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叙写成“通过制作演示文稿作品, 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但是仅凭一个作品的制作, 就要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的热情, 似乎有些难度, 同时这个目标能否达成无法得到有效的量化和检测, 无法像检测知识技能目标一样, 通过测试、问答、作业的形式迅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只能得到学生口头或者书面的回复, 如“我很热爱我的家乡”, 无法从更深的层次了解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变化。

2.2.2 忽视目标达成的环境, 使目标丧失了生命力

很多时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被”设计到教学活动中来的, 因此很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一个学期, 在某节课上露个脸发个言, 目标的生命力也就结束了。教师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激励、影响、转变的过程, 是不能简单通过一节课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热情,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发自内心的对一个国家的和民族的感情等复杂而又持久的情感的。内心的情感、态度、习惯、思维方式很难通过短期的行为界定和显现, 但是又是通过这些短期行为的不断积累达到质的飞越, 完成教学目标的, 而这个过程, 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在信息科学技术中贯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就需要培养浓郁并且持续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这样的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比较稳定的构建自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而不是让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关要求成为课堂上“口号式”、“标签式”、“补丁式”课堂副产品。

2.2.3 忽视学生差异, 个性化教学欠缺

在信息科学技术的教学中, 同样存在着创设适合不同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的经验和手段缺失, 导致个性化学习与教学供小于求的尴尬局面。在逐步引领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思维特点过程中, 缺乏逐步实现的具体措施, 评价标准。目前广泛认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素质、逻辑思维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接受的又是无差别教育, 包括考试以及评价, 究其根本还是“知识中心”、“应试倾向”唱主角, 无视学生的差异, 担心个性化的教学会影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

3 从中学信息科技教师的视角, 提出在信息科技课程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可行性建议

3.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可操作

叙写明确清晰、可检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习目标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 行为条件明确, 行为动词具有可操作性, 将抽象的行为、情感、态度, 转化为可以实践、操作、演示的行为, 如将《我的家乡—泗泾》项目活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制作演示文稿作品, 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更改为“通过收集作品的相关素材, 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 可以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家乡了。”虽然热爱家乡没有被明确地提出来, 但是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一定会被他所了解的某个内容吸引, 因而产生好感、兴趣、进一步探究的学习愿望。

3.2 以课堂生成性资源为土壤, 孕育体验和感悟

教师把生成性资源作为启发和引导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契机, 把握个体在探索世界的体验与感悟, 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和建构提供舞台。

作者曾经设计了一堂课———《百度地图的搜索结果》。百度地图是人们普遍使用的搜索工具, 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根据了解学生的使用还不是十分普遍, 同时也存在很多误区,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 不但需要他们正确熟练地使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同时也应该让他们懂得作为使用者也应当承担纠错的责任, 这正是培养学生现代公民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大好时机。所以教师在这堂课中确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为:通过自主探究, 讨论互动感受互联网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学会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 同时也承担起对给他人提供准确信息的责任, 培养学生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同时, 作者对这堂课设计的要求还秉承尊重个体差异和生成性。围绕这两点, 设计了课堂的主问题:你在搜索路线的过程中, 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你的实际路线和百度提供的路线一致吗?如果不一致, 能否尝试分析一下导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呢?这个问题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关注自己在实际运用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认识到网络信息和实际信息之间的差异, 从而更好更有效地甄别网络信息, 同时意识到在网络中提供信息要遵循准确性、实效性、实用性等原则。在比较路线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各种问题, 作者通过课前的调查, 预知了影响实际路线搜索路线不一致的原因, 比如, 为了方便走小路、出行方式的不同、信息更新不及时等等。但教师不会直接把答案交给孩子, 而是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发现逐步引导他们发现分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 并从中筛选出对指导和改进使用有价值的原因, 积极想办法进行改进, 这就发展了孩子们的创造性。上课时, 教师并不知道学生实际情况具体是怎样的, 这些生成性的问题,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解决, 或者教师的帮助引导, 制造了课堂教学的一个有一个的高潮, 学生也被完全吸引到这些问题分析解决中来。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居住地的不同, 当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了和自己走的一致的路线他会感叹百度地图的强大;当学生分析出自己的路线为何与百度地图提供的路线不一致的原因时, 体会到现实世界存在的无限可能, 当学生把自身有价值的路线信息反馈给百度地图时, 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一个信息的使用者, 还可以是信息的反馈者等, 而这些体会感悟都蕴含在丰富的课堂生成性资源中。

3.3 注重和尊重个体差异, 运用个性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有梯度地达到目标

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也能从《百度地图的搜素结果》这个案例的设计中体现出来, 这里就不再赘述。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与思考这个行为密切相关, 当我们把思考的“因”抛给了学生, 只要抛得是正确的、合理的, 就不要刻意地去要求学生必须得到相同品质的“果”。目前, 作为信息科技教师, 可以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 大胆在课堂教学中借鉴翻转课堂、在线学习、微信公众平台等个性化的教学手段, 定期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生活问题给予帮助和沟通, 营造一个40分钟以外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网络虚拟课堂, 让学生增强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针对学生容易沉迷于游戏的现象, 作者曾经在教学中收集了一些沉迷于网络游戏, 最终不能自拔, 酿成人生悲剧的小故事, 邀请学生宣讲并录制成为视频, 请班主任配合利用班会的时间观看。同时, 教师定期推荐一些益智类的小游戏, 其中“威盛”中小学信息科技竞赛中的游戏就把寓教于乐做的比较成功, 对学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不但愉悦了心情, 同时还收获了比赛的好成绩。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性格特点, 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4 通过学科整合诱发学习动机, 发展思维品质

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 要达成新课改的目标, 学科整合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只有在各门学科的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中, 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以外, 并且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的东西--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

在《演示文稿的动画效果》课程中, 作者在作品的设计内容上与化学学科知识结合了起来。通过制作动画模拟石蕊辨别酸碱溶液这个化学实验, 引导学生回顾信息的表达形式, 同一个信息, 可以处理成文字、也可以处理成图片、声音、还可以处理成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 进行表达。学生通过思考“这个实验, 你在演示文稿中如何表达?”这样一个问题, 既能够复习学过的方法, 也能够激发学习新的表现形式的欲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句话经常在信息科学技术学科中被引用, 如果单从信息科技学科的角度讨论自定义动画的制作, 当学生完成自定义动画制作, 他的体会和感悟, 很大程度上是满足于任务完成了, 那么给他们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止要依靠扎实的知识技能, 还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合理性、问题本身包含的逻辑性、乃至个人的喜好。那么, 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真的把一个现实问题考虑清楚并解决了, 而自定义动画制作的本身只是自己诸多考虑中的一个环节。其实在这个课程设计中, 蕴含着很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目标可以挖掘, 比如, “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感受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 热爱校园生活。”、“感受来着同伴的帮助, 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体会出实验的模拟效果逼真程度与自身对实验的观察和思考成正比”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 学生们体会到了学习的融会贯通, 明白了信息科技是表达和传播自己思想的手段。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关联化的思维品质。激发了寻求能体现更好地表达效果的知识技能。这正可以帮助培养学生对信息科学甚至是学习的持久的而非短暂的热情。

3.5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效果评价多元化

对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个性发展的评价, 不仅仅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理解的情况去看, 更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去看。几次考试无法实现对学生的评价, 尤其操作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习就更没办法简单量化评价, 因此更需要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如除了采用原有的笔试、上机测验等评价方式, 还要结合“课堂问卷”、“课堂作业”、“学生访谈”“电子档案袋”等途径记录学生平时表现和认知状态, 及时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结束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能否有效的落实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之后是否内化为稳定的品质,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 更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和研究。爱因斯坦曾说的“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就是做人的准则、处事的态度、思考的方式、学习的能力、良好的习惯、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信息科学技术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虽为非智力因素, 却对学生能在信息社会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都具有长远的意义。

摘要:在中学的信息科技教学实践中, 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维度理论很多, 但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实现度较低, 本文作者从中学信息科技教师的视角出发, 对其现状和归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成性资源,学科整合,学生差异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4672.html.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3:6.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试用稿) [M].上海:上海音像出版社, 2013, 8.

[4]章丽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31.

[5]张立峰, 闫星童: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

[6]樊天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7]潘淑贤.高中物理纸笔测验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核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10.

[8]吴静, 游学英.新课程 (教育学术)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7.

上一篇:微定位平台下一篇:急性脑血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