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模式

2024-06-14

功能模式(共12篇)

功能模式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转换的环境下, 我国民间商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作用日益增强。许多由企业自主自发成立的行业协会、商会在行业自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弥补了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缺陷, 延伸和部分替代了政府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能, 为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奠定了社会基础。来自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 截至目前, 我国已登记注册的行业协会和商会有近4万个, 占到了已登记注册社会团体的29.4%。近年来, 中国商会迅速发展, 登记注册数量年年攀高, 已成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商会组织尚处于发展初期, 由于商会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过于迅速, 相应政府的管理规范没有跟上, 而且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 过去许多由政府部门承担的工作逐渐转移到了商会, 使得一些商会起初还不能完全适应角色转换的需要, 商会的作用远远未得到发挥。因此, 在我国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大环境下, 如何保障商会在权力运行过程中履行其职能是尤其应当关注的问题。

一、商会的性质及功能定位

《中国大百科全书》 (简明版) 给“商会”的定义是:“由城市工商业者组建的民间行业组织, 分两种类型, 一是城市商人按其经营商品的类别划分组建的行业性组织;二是由多个行业性商会组建的跨行业协调组织。”陈剩勇、马斌 (2007) 认为商会是市场主体为了表达自身的愿望与要求、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而组成的社会团体, 它具有协调市场主体利益、提高市场配置效率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功能, 能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郁建兴、宋晓清 (2009) 认为作为治理主体, 商会属于互益性非营利组织;从商会与企业间的关系来定义, 商会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了克服负的外部性、获取正的外部性的一种俱乐部的制度安排, 或是一个外部性内部化的俱乐部组织。

综合各界学者的研究, 本文认为商会是与政府保持密切关系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自主治理组织。一般来说, 商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服务、沟通、监督三个方面。

首先, 为商会会员提供优质服务是商会最基本职能。如为企业提供经济和市场信息, 提供经济咨询服务;组织经验交流, 帮助改善经营管理并提高生产技术;发展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和技术培训, 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举办展销会、招商会、博览会等活动, 加强国际交往, 扩大出口创汇;反映会员意见和要求, 宣传行业政策动态, 解答行业问题;调解和仲裁同业纠纷、劳资争议, 等等。

其次, 商会要起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介、桥梁作用。一方面商会要在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基础上, 经过研究和分析, 通过一定的渠道向政府反映, 供政府在制定经济方针、政策以及法规、法令时参考, 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商会可以帮助政府宣传、指导、监督企业如何更好地遵守、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法规、法令等, 做到合法经营。

再次, 商会要发挥其监督职能。商会可以更切合本行业的实际, 更有效地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取得靠政府行政管理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换句话说, 商会应该承担“经济警察”的功能, 特别是在监督企业行为、调节市场纠纷、稳定市场秩序等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

二、目前商会发展模式中的问题

浙江学者黄红华认为, 商会具有“俱乐部式的组织”和“代理人”两重属性, 前一种属性反映的主要是商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后一种主要反映的是商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行业组织偏重于前一属性, 那么它更有可能是一个民间商会, 如果偏重后者, 它更近似于一个官方协会。目前, 我国商会的情况是:偏重于“俱乐部式组织”属性的、自下而上的民间商会与偏重于“政府代理人”属性的、自上而下的官方协会同时存在, 形成了商会发展上的“二元分立”状态。但是, 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官办模式, 还是自下而上的民间商会, 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相应的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

(一) 自上而下模式。

官办协会的功能缺陷主要可归结为三点:第一, 是为企业服务功能差。由于协会行政依附程度太高, 往往立足于完成政府委托的任务, 习惯于管企业, 缺乏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和技能。因此, 协会为企业的服务工作做得很少、质量较差;第二, 难以发挥行业协调管理功能。由于为企业服务功能差, 官办协会对体制外企业缺乏吸引力, 其会员主要是原部门、原系统的国有企业, 其企业覆盖率一般都不超过全社会各该行业企业总数的40%。因此, 官办协会总体情况是, 行业覆盖率比较低, 行业信息不充分, 难以发挥行业协调管理功能;第三, 商会人员素质不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历史遗留原因, 原工商联是安置老工商业子女和统战对象的地方, 他们普遍学历偏低;2、其他机构挤占工商联行政编制的问题和将工商联当作新一轮分流人员安置性单位对待的倾向;3、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使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才不能脱颖而出。

(二) 自下而上模式。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我国民间商会由于民营经济崛起而得到蓬勃发展。民间商会由于其有效的民间化运作机制和办法, 为企业服务功能、行业自律功能发挥得较好。如温州民间商会立足于服务企业, 在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反映企业祈求、引领行业发展等重要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可以说, 在温州已率先实现了行业管理由政府部门管理为主向商会自主治理为主的转化。然而, 由于民间商会起点低、规模小、地区局限性大, 而且其发展还受到种种限制和阻碍, 难以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比如, 在温州除了少数运作很好的商会外, 普遍感到经费不足, 加之其他原因, 难以进一步开展活动, 向外拓展。因此, 在我们现在的体制条件下。民间商会这样的“地方部队”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其功能作用也难以覆盖全国、全社会。

三、商会运作模式对策建议

(一) 加快政府职能转换。

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 从社会能够自我管理和服务的领域中逐步退出, 给予行业商会相应更多的权力, 从机构、职能、财务、工作人员等方面与行业商会彻底分开。要坚持依法监管, 给行业商会的发展以制度上的引导和规范, 使行业协会多元化功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满足成员的利益要求。

一是要明确商会不能“隶属”于政府。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商会的内部事务, 也不能强制商会完成某项任务;商会的内部规范不能取代政府、社会舆论的监督, 政府也不能放弃监管市场行为的责任。凡是可能影响社会公众健康、安全、福利等合法权益以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事项, 均应由政府亲自管理而不能随便“放权”或者“授权”。

二是政府要与时俱进, 认真转变职能, 认真解决“错位”、“越位”、“缺位”问题, 赋予行业商会相关职能。包括: (1) 扩大行业商会的知情权。即政府的相关文件能发至行业商会, 行业商会领导者可列席相关会议, 有关重要经济决策出台前需征求行业商会的意见, 行业内企业进行相关信誉等级评定需征求行业商会的意见。 (2) 扩大行业商会的参政权。即明确行业商会可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参与保护行业内知识产权活动、参与行业内企业重大技改项目的申报管理和督促检查;协助税务、工商、质监、环保、建设、土地等职能部门开展对行业内企业的执法管理工作, 协助开展行业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 扩大行业商会的监督权。聘请行业商会理事会成员和秘书长担任政风、行风监督员;有关部门要把行业商会作为了解经济环境和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环节, 加强与行业商会的联系;有关部门评选先进企业集体、优秀企业家需征求行业商会意见, 由行业商会推荐或提出初审意见。

(二) 加强商会的自身建设

1、严格遵守立法规定, 获得法律合法性。

在我国, 对于商会的立法一直都是比较欠缺的, 即缺乏对于商会管理和指导的立法体系。现存的法律依据只有1998年9月25日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在此《条例》中明确了商会成立的必备条件以及注册登记的一些相关事宜。

2、商会内部设立党支部, 明确合法性。

无论是对于何种类型的商会, 取得政府的支持, 是使会员企业获得效益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政治合法性, 像政府明确本社会团体的产生和确立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将各个会员企业组织起来, 便于管理, 规范竞争。为了解决此顾虑, 可在商会的组织架构中增设党支部, 同时要制定相应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的制度。

3、引进先进经营理念, 健全组织结构。

商会应按照自主办会、自我管理的原则来建立和规范其组织结构。商会的组织机构应包括:最高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商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是商会的执行机构;日常事务由秘书长负责管理;由行业内的“知名”企业轮流担任理事长单位;建立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 聘请专职管理人员;商会秘书长实行聘任制, 由协会发放薪酬;根据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可以下设专业委员会和行业分会。

4、建立章程, 获得正式规则的制度支援。

按照“经济人”假设, 每一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 制度是不可缺少的。当商会组织的规模超过一定限度时, 如果没有强制性的正式规则的强制约束, 仅仅依靠道德自律, 会员企业并不一定会采取积极的合作行为, 而只会坐收渔利。建立正式规则要坚持三点原则:一是奖惩分明, 即有效的正式规则应该是遵循能获益, 而违背则会付出更大的成本;二是有效执行, 即根据制度文本, 借助于第三方的强制力来保证正式规则的执行;三是广泛认可, 即该正式规则是商会内全体会员议定并认可接受的。

(三) 完善商会自我发展。

行业商会走向市场化、民间化, 就意味着要不断探索市场化的生存之道, 包括自筹活动经费、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实行自我发展, 等等。行业商会是行业性、社会性组织, 应定位于本行业的管理, 加大服务立会、活动兴会的力度。

商会作为一个地区工商界联合组织, 可以走自力更生的路子, 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商会一般是采用会员制而形成, 会员则是地区的一些工商业者, 多少都拥有一定量的资金, 可以尝试由这些会员共同参股, 组建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或融资性股份合作基金会, 为会员企业或整个地区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这样, 大量消费资金可以通过这一组织转化为生产资金, 以低于社会自由借贷利率的价格供应企业。同时, 将民间自由信用活动由“地下”引上“地面”, 纳入政府可管理、监控的轨道。

(四) 推进行业诚信文化建设。

首先, 发动同行业企业树立行业诚信理念, 并将这种诚信价值观转化为行业商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其次, 通过各种手段开展行业文化教育和社会道德法纪教育、让各会员企业自觉将行业商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的内在标准, 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践行;第三, 完善行业的制度建设, 如信息披露制度、失信惩戒制度等建设, 通过外在制度的“硬约束”来使行业内的企业朝着诚信标准发生转变。行业商会在对企业进行各种考核和评价时应引入行业制度作为考核和评价指标;第四, 积极引导会员企业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企业内部加强信用管理, 减少因授信不当导致的企业信用风险和损失。行业商会应当积极为国内企业提供信用管理方面的咨询、教育、培训服务, 帮助企业建立起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 以提高整个行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和在社会中的行业信用形象。

摘要:商会是与政府保持密切关系、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自主治理组织, 在市场经济中需承担服务于会员企业, 搭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桥梁以及实行监督等职能。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 从政府职能转变、商会自身建设、商会自身发展以及推动行业诚信文化建设方面对我国商会运作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商会,功能定位,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巧瑜, 董尚朝, 杨爱平.民间商会参与地方治理的有效性研究[J].学术研究, 2010.12.

[2]陈剩勇, 马斌.民间商会与地方治理:功能及限度——温州异地商会的个案研究[J].社会科学, 2007.4.

[3]郁建兴, 宋晓清.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及其作用[J].中国行政管理, 2009.4.

[4]黄红华.商会的性质[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5.

功能模式 篇2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概念获得模式和先行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论依据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操作程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实现条件

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因此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5.灵活性

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3]

教学模式的功能

1.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是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是为某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这种框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依据,已经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意义。

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图式和关系的解释,来反映它所依据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

2.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

出版社网站功能定位和模式探究 篇3

许多出版社都建设有自己的门户网站,这些网站大多定位在面向社会宣传本社,起到展示本社概况、产品以及与读者沟通等作用。例如,北大社网站有“关于我们”、“新闻中心”、“图书中心”、“营销论坛”、“下载专区”、“招聘招标”、“联系我们”、“读者反馈”、“书目下载”等板块;外研社网站有“关于我们”、“产品世界”、“活动·赛事”、“教学·资源”、“学习·培训”等板块;中华书局有“本版图书”、“经销商订购”、“网上书店”、“销售网络”、“期刊”、“版权”等板块。这些内容为众多出版社网站的基本内容。

出版社开门办社的平台

目前,出版社网站多定位在面向社会宣传出版社,网站平台的有效利用率普遍较低。出版社网站更应该办成出版社外联的平台,突出开门办社、整合资源的功能。

总体上看,出版社网站在对外宣传自身的内容框架设置上,往往千人一面,雷同的“本社简介”、“社长”、“总编辑”、“重点图书”等诸如此类的介绍,机械板滞,缺乏特色,乏善可陈。而且。互动性不强,有效利用率不高。随着网络平台逐渐成为重要的交流模式,出版社网站应建立有效的互动模式,成为出版社外联的重要平台,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为例,“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法规”、“人事信息”、“财务公开”、“署长之窗”、“司局子站”、“便民服务”等板块,一目了然。打开总署“司局子站”,犹如进入政府政务大厅,咨询、办事都有相关窗口。出版社作为文化企业,也应该向社会撩开面纱,通过网站加强外联。社长、总编辑、编辑、营销人员可以通过网站从图书背后走到前台,贴近作者、贴近读者、贴近市场,从而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这需要出版社从观念和实践上重视网站建设,既要务虚更要务实。此外,除实体办公外,出版社员工也应把网站的虚拟办公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线下(实体办公)与线上(网站办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目前,在突出网站外联功能方面,以下几家出版社的网站建设值得借鉴。如高教社的网站注重与社会大众读者的互动,开设了“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高教博客”、“总编精选”、“作者服务”等板块,以“联系我们”为例,就有详细的读者服务体系的介绍。访问者进入其中,读者可以详细了解购书流程,经销商可以就近联系发行部门。人民邮电社网站开设的“经销商园地”,向经销商提供“图书目录下载”、“畅销排行榜下载”、“查询发货单”等服务,使出版社和经销商共享销售信息管理平台。人民军医社网站开设了“编辑列表”、“在线交流”等板块。“编辑列表”中有社领导、编辑部主任、编辑的名单、照片、职责、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详细信息,读者、作者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留言或者要求与相关编辑沟通,非常便捷。译林社网站注重读者服务体系建设,开设了“VIP会员”服务板块,形成完备的读者服务系统。

出版社资源整合的服务系统

目前,出版社网站普遍管理粗放。服务含量低,在突出编辑出版服务功能以及在作者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读者服务、发行服务等方面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其实,只要多花点心思,出版社网站不仅具有很大的运营空间,也会在出版社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位作者,经过作者注册身份确认进入网站,就像进了出版社办公大楼——要投稿,可以进入相关板块,比如“总编室”要找相关编辑,也可以进入类似“编辑会客室”这样的板块,直接留言约见编辑,甚至可以通过视频与编辑交流;对自己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可以随时通过网站了解流程,如通过“出版”板块了解出版进度,通过“销售”板块了解自己的图书发行情况,通过“财务”板块了解自己应得的稿酬。同时,作者的信息经过整理可以通过网站保留下来,为以后的联系、选题策划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再如一位读者,对出版社的图书感兴趣,就可以注册为读者,进入出版社网站,了解作者情况,出版社网站还可以组织针对读者的读书会,进行延伸阅读——出版社通过网站对读者进行增值服务。

网站具有跨地域、即时性互动交流的特点,还可以成为出版社以最低成本联系作者、开发读者资源的重要平台。再如,一位销售商,经过登陆确认身份后,根据一定的权限,可以进入出版社图书销售、储运系统,及时了解图书的印刷、发货、销售、结算等情况,行使订货、添货、结算等功能,这对降低出版社销售运营成本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将促进出版社虚拟化办公环境的建设,总体上降低运营成本。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些网站功能都不难实现。

在资源整合方面,电子工业社等网站突出了读者、作者、经销商服务功能。这家出版社在网站里开设“读者服务”、“作者服务”、“经销商服务”等板块,服务工作注重细节。例如,“作者服务”板块,就详细介绍了出版社的出书方向,作译者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编辑部门的情况,等等。作者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各个分社的出书范围、编辑人员联系方式等内容,网站还开设了便捷的“网上投稿系统”,选题申报表可以直接通过网站由作者提交给出版社。通过网站,作者可以一路绿灯,与出版社顺畅沟通。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网站上,作者可以通过网站了解编辑、认识编辑,申报选题。

那么,反过来,出版社是否能够通过网站推介编辑,使编辑在作者、读者中形成品牌,使编辑形成吸引好书稿、引起读者关注的“磁场”?这在技术上显然不成问题。网站投稿省时省钱省力,与传统的组稿、投稿方式相比,节省了编辑和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应该是出版社传统组稿方式的重要补充,将来可能成为出版社组稿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出版社通过网站宣传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中推出出版社自己的优秀编辑,促使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中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也是出版社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出版社在作者和读者中形成向心力、提高知名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外研社网站就突出“五大服务”功能,开设“读者服务”、“学校和图书馆服务”、“经销商服务”、“作者服务”、“版权业务·对外服务”等板块,仅“读者服务”就列有14个子板块,包括“咨询与交流”、“质量投诉”、“支付方式”等,已经形成“网络图书商城”的雏形,这样的读者服务为出版社图书直销,降低销售成本做了有价值的尝试,对出版社探索新的自主发行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网站已经开设了“网上增值服务”功能,在建筑师考试、造价工程师考试等方面对读者进行增值服务。

网站设计的个性化品牌化期待

目前,出版社网站首页设计多为平面,常规图书广告占较多的内容,对出版社品牌建设加分不多。而且,多数出版社网站缺少创意,流于简单化。这样的设计多是由社外的网络设计公司代为设计制作,投入不大,形同虚设。出版社网站设计应突出个性,在出版社品牌建设、强化出版服务功能方面有所作为。

当前业内比较有特色的出版社网站设计,如中华书局的页面上方,以动态的书局百年老大楼显示书局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接力社以“少年阅读”的特写显示出版社的读者定位;人民教育社网站首页对网站进行了宣传,以动态画面滚动出“相伴梦想渴望”的网站宗旨;科学出版社网站以深蓝色调体现典雅风格,突出“出版科学,创造未来”的企业文化理想;译林社在网页上方滚动播放最新图书新闻,色彩变换,书香袅袅;广西师大社集团以深绿色桂林山水、动态的铜铸“得山水灵气,出图书精品”汉字显示出版社的朝气和文化追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易文网,该网站的突出特点是时效性和动态,及时把影像资料挂在网上,开设了视频频道“图书频道世纪访谈”。“世纪访谈”内容丰富,多邀请集团图书作者开讲座,例如,《三百六十行大全》出版以后,作者周树森对这部书的特点和学术研究的趣事接受了访谈,与读者做到了面对面的交流,增加了传统图书的互动效果,形成了良好宣传效果。在视频之外,还刊登这部书的序言和后记,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图书,激发阅读和购买兴趣。

但总体来看,目前出版社网站策划含量低,品牌认知度不高。出版社多不愿意做网站这样的“务虚”工作。

那么,出版社网站设计应如何突出个性,在品牌建设、强化服务等功能方面有所作为呢?

既然是个性化设计,就要突显与众不同的创意。如商务印书馆网站设计成一本打开的活页图书,民国时期的商务老建筑、“名人与商务”彰显了这家出版社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图片新闻”、“新书快递”、“各地商务”等板块动态移动,反映了商务最近的发展情况,网页的主体色调是深绿色,界面干净大气。清华大学社网站首页顶部是变动的清华古建筑的晨昏与四季风景,莘莘学子在其中阅读交流。中少社的中少在线定位为“中国孩子的网上家园”,网站设计充满童趣,色彩绚丽明快,注重动感,参与性和互动性是该网站的特色。人民交通社网站以蔚蓝色调为底色,以雄伟的跨海大桥显示“立足交通、服务交通、服务社会”的特点,突出“伴千万交通人成长,使数亿出行者愉悦”的办社特色。广西师大社集团网站清新明快,突显个性色彩、个性互动板块,还有其他出版社网站大多没有的“作者”板块,推出介绍重点作者的“名家作者”板块,除了网站,集团还针对图书读者设了出版社博客以促进交流。此外,网站上集团LOGO的光影变幻、青灰出版社办公楼的剪影、雕版印刷字体的墙雕装饰都体现出了清明雅致的书香气息。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网站开始注重个性化品牌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作用,但总体上还是常规模式上的改进,创新尚少。

一些国际大型企业的网站也值得出版社制作网站借鉴。这些网站界面亲切,对访问者的心理把握非常到位,让人过目不忘。例如,进入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网站,访问者可以互动点击,让访问者虚拟驾驶新出产的汽车的感受,把访问者带到世界各地,感受雷诺汽车文化。动态性、交流感受性令访问者印象深刻。

不妨设想,如果把一家出版社的网站界面设计成出版社集团的大楼,访问者可以经过一定程序的注册登陆取得权限,进人楼内访问:可以进入出版社一楼的茶廊翻看最近出版的图书,与作者网上交流;也可以在大楼内四处看看,打开二楼虚掩社科分社的办公室门,或许就能见到自己喜欢的图书的责任编辑……这样的网站自然会引起作者、读者、经销商的关注,对形成出版社良好品牌起到推动作用。

英汉语调功能的语音实现模式初探 篇4

语调是连贯语言里声音音调变化所产生的旋律模式。如果说一门语言缺乏语调变化,那么语言听起来就如同缺乏抑扬顿挫,毫无乐感。连贯语流中,英汉语调都具有表意功能。语调模式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话语人的语气、态度等的变化。通过对比英汉语调的表态功能研究发现,英汉语调的顺序要素和韵律要素都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并且音域、节奏、音强、音质等所起的作用基本一致。

二、语调功能

在英语中调核在表现情感功能时起到主要作用,而汉语则是通过句首和句尾的语调变化来实现。不同的语调可以赋予喜怒哀乐不同的含义。降调表示结束和肯定,升调表示一般疑问、列举和鼓励、先降后升表示不确定,疑问,先升后降表示吃惊。

首先,在降调上,汉英降调都可以表达平叙、肯定、命令、完成等语气。

He quite agrees with her.(肯定)

Don’t cry(命令)

其次,汉英升调都可以表达疑惑、未完、请求和鼓励等语气。

Do me a favor.(请求)

Cheer up!(鼓励)

再者,曲折调,通常表达说话人强烈语气和情感,如讽刺、惊讶、不满、厌恶、赞叹等。

You may be right.(怀疑)

谁稀罕(蔑视)

三、英汉语调结构

英语语调的基本结构包括调冠、调头、调核和调尾四个层次。

音高的变化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就音高特征来说,汉语中的四个声调分别是平调、升调、曲折调和降调。根据O’Connor和Arnold的研究,英语有7种语调调型:低降、高降、低升、高升、降升、升降和中平。作为语调语言,英语语调的突出特点在于其音域宽大、调型丰富。而汉语的语调不像英语如此复杂,汉语的表态功能需要借助复杂的句法结构来实现。

四、语法功能对比

(一)语调和句型

英汉语陈述句中的降调均表示陈述,升调表示疑问,升降调表示意思的保留。如果升调被用在英语的特殊疑问句中,说话者想传达感兴趣、吃惊或不满的意义,与先降后升所起的作用一致,如果降调被用在汉语的特殊疑问句中,则要表达惊叹。

如Why didn’t you tell me you↑couldn’t come?(升)

英语中选择疑问句的语调通常是前升后降而汉语中则用升调。如:Would you like↑one packer↑or↘two?“你要一个还是两个↑?”(升)

(二)调核位置和句法结构

调核是语调中最重要的部分,调核位置具有标示信息焦点的作用。说话者为了特别强调话语中的某个部分,有时会调整调核的位置,将其提前或者把它放在一般不出现的位置。

五、结语

就语调而言,英语音高体系比较单纯,话语中的音高变化主要为语调服务。汉语除了语调之外,还有区别词义的音高变化。英语音高随着语调的变化有上升、下降或呈现曲折的变化,而汉语音高有区别意义的功能,从整体上抬高或降低音节音高,增加音长以实现语调的抑扬。

基于以上的对比分析,文章得出结论:口语学习者要注意克服音高模式的迁移。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而言,在学习汉语时必须掌握“腔调”。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人,除了避免照搬汉语特定的某些语调模式,还要注意汉语腔调对英语语调的负迁移。

参考文献

[1]Roach,P..语音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Roach,P.English Phonetics&Phonology:A Practical Course[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陈桦,毕冉.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任务中语音能力的发展模式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

[4]陈桦,文秋芳,李爱军.语音研究的新平台: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音语料库[J].外语学刊,2010(1).

[5]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陈莹.英汉超音段音位功能对比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1.

[7]周树军.英汉语调对比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1).

功能模式 篇5

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地产不仅成为一种新旅游产品进入客源市场,同时也成为一种成功的多产业融合方式进入行业发展领域,并承载一定的城市功能。以此也拉动众多国内外规模企业竞相滚动资金开发旅游地产,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关注的经典案例。笔者经过归类整理,提出了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大新模式与七大应用策略,期望能够为旅游地产的科学开发提供智业支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不断外扩,区域界限逐步消失;在生活需求上,由于城市中心地价飙升、环境恶化,人们不由自主向城区边缘扩散,从而催生了新的城市空间版图。在这一背景下,旅游地产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区域资源被置于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旅游地产价值更大化。同时,旅游地产也逐步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牵引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城市化与旅游地产将逐步体现出“双轮驱动”的并存态势,相互为用。而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8 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发展形式8能够在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调整城市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

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需要旅游地产在自我营造的旅游氛围中进行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附近地产升值,再趁势搞地产开发。此类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地产开发即旅游景观开发,房产本身即是旅游景观载体或表现形式。与旅游景观开发二位一体的房产开发。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有景,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旅游地产开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功能模式 篇6

那么,SNS网络能够在短时间内掀起如此强烈的热潮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其深层原因和价值内涵是什么?它与博客时代的传统网络类型相比,引入了哪些新的尺度?作为一种深度社会型的网络,它的传播模式和功能如何?本文将带着这些疑问,以国内极具代表性的SNS网站——“校内网”为例,分析SNS网络的传播模式与功能,试图揭示SNS这一深度社会型网络的价值内涵。

一、基本结构和传播模式

著名社会学家米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在各种特定环境中所经历的事情往往是由结构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我们所置身的制度变得更为庞杂,彼此间的联系更为复杂,这种结构性的变化的数目和类型也在不断增加。”这种观点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来解释网络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SNS网络传播模式的突破口是剖析这种新型网络类型与传统网络相比有哪些“结构性的变化”,这些“结构性的变化”又给特定的网络机制带来怎样的影响。

以“校内网”为例,SNS网络结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组成:用户、内容、社会网络、工具。这种结构通过建立低门槛的参与方式,使用户能够简单方便地贡献内容,又通过RSS订阅机制帮助个人运营社会网络,建立“滚雪球”式的反馈模式,有效形成了诱发网络效应的机制。分析SNS网络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模式,与传统网络类型相比,它主要凸现出以下几个“结构性的变化”特点:

1、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传播信息。传统的博客所提供的网络服务,主要是以内容为维度,通过展示内容进而展示用户。而SNS网络则是以用户为中心组织和传播内容,用户的意识及行为成为关注的焦点,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是SNS网络的重心。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贡献内容,传播内容,并且提供这些内容之间的链接关系和浏览路径。

2、作为一种深度社会型的网络类型,SNS网络以个人作为网络结点。与其他联系人形成网状链接,并且在社会网络系统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往往着眼于人的非权力社会关系,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呈现出“多向——非对称”的特点。网络结点的联系可能很强也可能很弱,可能密集(少量结点密集的强链接)也可能扩展(许多结点相互多向流动)、可能私有或开放、可能自发或自觉,信息在结点之间的运动也可能丰富或稀落、恒定或断续、单向或双向、意味深长或毫无意义。

3、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整合。SNS网络融合了传统的Blog、BBS、E-mail、即时聊天等形式,同时又添加了各种应用程序,既继承了传统网络的优势,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质的网络文化生态系统,建构基于用户需求的综合化服务平台。现代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推进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和技术手段的融合,打造多元互动的沟通平台,从而更好地激发网络的能量增值。

4、RSS订阅机制和分享机制。RSS订阅机制通过订阅与好友的链接,在第一时间将好友的内容更新以及别人对“我”的任何回应显示在RSS阅读器上,建立及时高效的交流反馈模式。而分享机制则进一步实现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体现了“人人都是把关人,人人都可以自主控制信息流动”的权利,当然每个人对信息的控制并不是绝对的,每一个结点只能起到信息“分流”的作用,SNS网络的网状结构造成了信息多向度的流动。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与传统网络相比,SN$网络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作为新的尺度,以“网状结构——整合传播——及时反馈”作为新的模式,这些“结构性的变化”以及更加“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则正是SNS网络迅速火爆的一个深层原因。

二、深度社会型的传播功能

通过对SNS网络典型代表——“校内网”的分析透视,可以发现,SNS网络至少形成了以下四种基本功能的整合,即获取信息、文化娱乐、真实社会交往以及建构自我与群体身份认同。虽然传统网络类型也可能会具有这些功能,但是能够把这四种功能全部整合起来,并做出更加“以人为本”的深化与拓展,却非SNS网络莫属。这种人性化的功能转向也正是SNS网络的核心价值所在:通过挖掘每个人的能量(创造内容和社会网络)来凝聚广泛的大众力量和社会资源,尊重与鼓励社会网络上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整体社会网络的全面发展。

1、获取信息的功能

SNS网络利用人与人的关系改变人与信息的关系,反过来又用人与信息的关系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形成人际互动与人机互动的循环影响。人们开始在社交网络系统中寻找和辨别信息流,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将关注的重心放在人们会从谁那里获取信息,又会与谁分享信息。

2、文化娱乐的功能

目前,SNS网络主要通过四种途径为用户提供参与、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的平台,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文化娱乐需求:(1)开发投票、电影、游戏等文娱板块;(2)用户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娱乐群组及活动;(3)由SNS网络机构自行或联合其他社会力量组织的大规模文娱活动;(4)开放API应用程序平台,为第三方铺设文化娱乐的生态链,提供各种虚拟的文化娱乐体验。

3、真实社会交往的功能

真实社交的功能集中体现了SNS网络的优越性,满足了用户真实社会交往的需求,让网络与现实生活相互交融,实现网络社交由“虚拟性”向“日常性”的跨越。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网络的匿名性不能满足人们现实交往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匿名性的“拟态交往”中受到威胁。一方面,在匿名状态下,由于交往面具的存在,人们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时候人们的网络角色和社会角色常常存在着较大的冲突;另一方面,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既需要信息,又开始对大量的信息感到无所适从,信息支配了他们的注意力,并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吸收能力,因此人们在选择信息的时候则更加在乎信息的来源。SNS网络由于其相对真实的资料注册门槛,在很大程度上纯洁了注册用户的身份来源,给用户提供了一条相对绿色、广阔的交友空间,极大提高了网

络人际传播的效率。优化了网络社会交往的效果。

4、建构自我与群体身份认同的功能

主体只有在社会交往系统中通过与他者的社会交往行动才能真正建构自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通过不断地“寻找一定位”完成自身群体文化心理的塑造,建构个人关于群体身份的认同。由于用户在SNS网络上使用的是真实的信息,为了打造个人品牌,用户会有积极的“自我呈现”行为,有助于增加用户的交互性和活跃度。同时,SNS网络上的群组活动也将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结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小团体内部共通性的群体需求,而且有利于增加个人对自我群体身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总之,个人一旦在SNS网絡上施加任何动作,就会生成各种隐喻层面的信息(关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与身份归属等等),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网络空间的富有个性意义的符号,去推测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自我。

功能的整合可以帮助SNS网站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个SNS网站的功能越多,越能使用户产生功能依赖。正是由于SNS网络与传统网络相比存在的功能优势,在当今社会机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SNS网络无疑是一种相对成本较低收益较高的选择,这也是SNS网络在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结语

目前SNS网络依然风头正盛,国内外比较知名的SNS网络机构也在纷纷整合自身优势积极向新的市场扩张。当使用SNS网络成为越来越多人经常化的选择,SNS网络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一种媒介工具,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具有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

微信传播的模式、功能与疏解 篇7

一、微信传播的基本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 其传播的机理、功能、方式都呈现出与以往传统的传播方式所不同的特性。从微信的传播功能来看, 聊天功能与自媒体功能是其两个主要方面, 而这两大功能又集中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好友之间互传、朋友圈内分享以及公共信息平台推送。

( 一) 好友间互传。即通过微信添加的好友, 实现好友之间点对点的双向信息传播方式。好友的来源一般是与原已存在的手机通讯录、QQ好友以及通过扫一扫 ( 扫二维码) 、摇一摇等方式查找到的原已熟悉或者相对陌生的微信用户。好友之间进行的这种点对点的双向信息传播方式与手机短信交流方式类似, 其特征是双向、单线、封闭式的。好友间互传的功能扩展和延伸是设置一个“群”, 这样的“群”通常由“群主”发起和建立, 通过由“群主”邀请加入或成员介绍加入, 组成一个供成员共同参与的交流平台。每个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发布和传播文字、图片、照片、视频, 传递信息, 发表观点, 对他人、他事进行评论, 其特征是双向、多线、半封闭式的。

( 二) 朋友圈分享。即微信用户通过微信传输终端, 发送自己或他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 与朋友圈内的好友分享。微信在朋友圈内的好友发送的信息之下, 又设置了“赞”和“评论”两项。其中, 他人发表的评论内容只有在同为评论者与被评论者的好友 ( 或者说第三方) 才可看见, 只是其中任意一方的好友也无法看到这一评论的具体内容。朋友圈分享最能体现微信的自媒体功能, 其特征是双向、多线、开放式的。

上述两大功能中的好友, 并不会在智能手机中自动生成, 而必须由微信用户相互添加并确认。因此, 在好友之间, 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甚至了解对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 既使其微信号与其真实姓名可能不尽相同。

( 三) 公共信息平台推送。即微信用户作为信息接收端, 在安装有关插件的前提下, 接收来自腾讯网站推送的“腾讯新闻”; 或者是来自公众账号推送的信息; 或者是来自特定服务商的信息。具体来说, 微信可以将腾讯网站的新闻以系统广播功能, 面向所有腾讯中文用户推送, 或者是其他服务商借助“扫一扫”微信平台接入功能, 提供其他信息服务, 但这种服务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信息传播的范畴。

我国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 对微信传播的模式进行了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 以下对其中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基本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一是方兴东等学者在《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 ( 2013) 一文中加以引用和比较的微讯信息传播模式, 如图1 所示。文中从传播能力、渠道、范围等角度, 将微信与微博进行了比较分析, 认为微信传播以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为主, 大众传播能力薄弱; 微信用户获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在传播频率、传播渠道、传播范围上存在一定限制, 导致了微信对大规模群体交互有先天局限性。该图大致勾勒出了微讯信息传播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信息传播的大体路径, 但是, 不足之处在于, 没有反映出微讯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 也没有突出“群”在群体性、个性化信息传播方面的作用。二是王小立在《微信传播建模分析》 ( 2015) 一文提出的微信信息传播网络架构。该文认为, 在微信用户社会网络中, 将参与信息传播的用户抽象成节点, 将用户间社交关系抽象成边, 则构成微信信息传播网络, 如图2 所示。该文认为, 微信中用户社交关系往往是基于朋友、同事、同学、家庭等强关系构成的, 微信信息传播网络可看成人际社会网络的虚拟化, 是典型的复杂网络, 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特征。该模型通过分析微信信息的交互规律, 在对影响个体传播行为的相关变量进行探究的基础上, 针对Agent之间的信息交互, 提出3 种基于各变量的演化规则, 初步揭示微信信息传播的关键机理, 但是, 稍感遗憾的是, 由于无法获取相关数据的验证, 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检验。另外, 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还未能充分描述。

二、微信传播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

( 一) 微信传播的基本特征。微信传播的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微信传播的特征。自2011 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以来, 从1. 0 测试版已发展到2015 年发布的6. 1 版, 在技术层面和功能层面上来看, 都有了极大的进步, 但是, 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 其基本特征并无重大改变。这些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准实名制。目前, 微信的好友来源有三种途径: 手机通讯录、QQ好友和陌生人。其中, 手机通讯录是微信好友的核心来源, 其次是QQ好友。一般而言, 微信用户对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等搜索功能添加的陌生人, 无法证实其真实的社会身份而持有普遍的不信任感, 并加以删除或者屏蔽。因此, 微信传播的范围更多地限定于熟人之间的交流, 反映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关系, 带有典型的准实名制特征。

2. 互动性。微信好友之间的信息传播, 无论是点对点, 还是点对群的微信传播, 都可以是双向互动的。微信传播的互动性优于传统人际交流工具之处, 还在于其伴之于图像 ( 静态的或动态的) 、声音、视频, 微信传播的参与者获得了一种相对真实的“现场感”, 从而提升了参与者的参与热情。但是, 微信传播的互动性是有限制的, 公众账号的微信传播 ( 比如腾讯新闻) 则是单向的, 占主导地位, 微信用户只能选择被动接收。

3. 私密性。从产品的基础功能来看, 作为一款应用于个人社交的通讯软件, 微信属于强关系链产品, 即主要是熟人间聊天交流的工具, 因此, 这种微信传播更像是一种“客厅私语”, 其对话内容是私密性的。点对点或者点对群的信息传播是微信传播的重要定位, 这使得它的信息分享功能被限制, 弱化了大众传播力。朋友圈实际上是一个半封闭的讨论圈, 通常由具有相同的志趣和爱好的微信用户组成, 难以出现跨圈子、弥散性的外向延伸。

( 二) 微信传播的社会功能。正是基于微信传播的三大基本特征, 微信传播的社会功能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交往功能。微信传播是信息网络时代人际传播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借助微信传播特有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传播功能, 实现了人际交往由单线向多线、由单向向双向、由单一介质向多介质的转变。微信最初的定位就是一款及时性通讯工具, 有效结合了点对点与点对面的传播功能, 某种意义上来说, 微信是人际传播的拟态和延伸, 实现了跨时空、面对面的人际交流, 以一种“虚拟客厅”的方式, 向公众提供了人际交流的适宜的平台和途径。

2. 公共服务功能。随着微信传播功能的不断扩展和媒体属性的不断深化, 众多政府部门纷纷入驻微信, 借助微信平台实现政府公共信息的广泛传播。目前, 政府微信正逐步成为政府发布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来提升社会治理和公众服务的水平。尤其是, 与以往传统的公共信息发布方式不同, 微信传播具有的多媒体、娱乐性、移动性、便捷性等特性, 迫使政府部门改变传统的公共信息发布模式, 将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变为以接收者为中心, 从而使公共信息更容易被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人群所接受和认同。

3. 商业营销功能。微信传播用作一种新型的商业营销手段, 体现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利用通过二维码识别技术, 吸引微信用户成为企业及其产品或者服务的潜在客户。目前, 已有许多企业通过微信建立起旗下品牌的官方账户, 不断推送丰富的产品信息提供给微信用户, 建立和强化了商家与客户之间的联系, 推广并增加了品牌的影响力。二是作为个人的微信用户, 通过在朋友圈里进行商品或者服务推销, 使之成为“互联网+ ”创业模式的一个重要平台, 开拓了“微商”这样一个新型的低成本、低门槛的创业模式。

三、微信传播的负面影响

( 一) “广场流言”的泛滥。微信传播具有的准实名制、互动性和私密性特点, 使得微信用户能够在“朋友圈”里在随意、放松的自由状态中谈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即使是涉及敏感性社会问题, 也能够各抒己见, 甚至是使用调侃性或者是稍嫌过分的语言也无伤大雅。但是, 随着“朋友圈”的迅速扩大, 以及与其他“朋友圈”的不断过渡、组合, 这种无伤大雅的“客厅私语”则可能转化为“广场流言”, 尤其是这种“客厅私语”违背了事实真相、突破了社会的基本价值和基本理念, 那么, 这种“客厅私语”产生的负面性社会影响就非当事人所能够预见和掌控的。

( 二) 理性思辨的弱化。在微信传播过程中, 每一位微信用户都可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 又是信息的发布者, 一身而二任。在微信这样一种相对封闭而自由的人际交流平台, 作为信息的接受者, 微信用户由于对“朋友圈”具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 从而对来自“朋友圈”的信息往往容易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 而作为信息的发布者, 微信用户为了信息被对方关注和接受, 往往使用随性和夸张的语言。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 信息呈现出碎片化、肤浅化特征。在“娱乐至死”的语境下, 造成理性思辨的缺位和弱化, 从而形成负面性社会影响。

( 三) 恶意营销的加剧。由于微信传播的及时性、便利性和零成本, 众多商家或者“微商”都开始在微信上发布商品或者服务信息; 又由于微信用户的移动设备 ( 主要是智能手机) 经常处于开启状态, 因此, 各种商业广告信息会不请自来, 微信用户无法自主地屏蔽这些广告信息。尤其是在目前微信营销相关法律法规严重缺失的情况下, 微信用户无法甄别这些广告信息的真实性, 甚至有些商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展开不公平的竞争, 比如通过技术手段, 骗取或窃取微信用户的个人信息, 给微信用户的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

四、疏解微信传播及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

当然, 微信传播的负面影响并非微信这样一种传播交流工具所独有, 每一种传播交流工具的问世和被使用, 对社会而言都具有两面性。因此, 如何对微信传播的负面影响进行适度而有效的疏解, 就应当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思考。

( 一) 在立法规制层面上。由于尚未具体界定微信传播记录等电子数据能否成为定案证据, 因此, 需要相关的法律修正或司法解释, 不能让微信等新型的网络传播空间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法外空间。对在微信传播空间恶意造谣传谣, 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进行惩治, 对利用微信获取非法收益、伤害他人利益等违法行为, 加大经济惩罚的力度, 以保障广大微信用户的安全和利益。

( 二) 在网络技术层面上。需要加强技术改进和升级, 强化对微信传播的不当信息特别是不良信息进行智能化甄别、筛选的能力, 尤其要加强图片、语音、视频等非文字信息中的不良信息进行屏蔽和过滤技术的研发。同时, 强化对不良信息的智能化举报机制, 加强不良信息微信账号的追溯、核查、封闭机制, 将人力管控与技术监控有机结合起来, 以有效压缩不良信息传播的范围。

( 三) 在个人自律层面上。应该建立完善的微信传播的行业自律和个人自律机制。要在微信用户中大力提倡和弘扬健康的网络文化, 加强法制意识、公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自觉遵守微信传播秩序, 共同打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交环境。要坚守遵法、理性表达的底线, 避免极端化表达,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使微信成为传授知识、传播真理、传递信息、传送关爱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杜晓婷, 李燕临.微信传播策略及社会影响研究[J].中国报业, 2014, 12

[2]张秀平.微信传播的社会功能[J].新媒体研究, 2013, 8

[3]靖鸣等.微信传播方式、特征及其反思[J].新闻与写作, 2014, 7

[4]李阳.微信传播机制背后的人际交往模式变革解析[J].江汉论坛, 2014.5

[5]方兴东等.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现代传播, 2013, 6

[6]王小立.微信传播建模分析[J].现代情报, 2015, 7, 35 (7)

[7]李玉梅.微信传播乱象和规制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8, 6 (15)

[8]李天龙, 李小红.微信传播特征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5, 3

[9]谢新洲, 安静.微信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影响[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6

[10]张瑜.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传播与新型人际传播模式探究[J].新闻知识, 2014, 2

ASV机械通气模式的功能解析 篇8

瑞士夏美顿公司(Hamilton Medical AG)生产的金伽利略、银伽利略、金拉斐尔、银拉斐尔呼吸机都具备ASV(适应性支持通气)通气模式。此通气模式的最大特点体现在对病人的适应。通气机所提供的通气,无论是控制还是支持,都是根据病人的当时状态,以最低的气道压、最佳的呼吸频率来实现最小分钟通气量的目标。因此,ASV能有效防止气压伤、频快呼吸和Auto-Peep(隐性呼气末正压)的发生,而且病人一旦恢复一定的自主呼吸能力,ASV即可自动引导病人进入撤机过程,避免呼吸肌的萎缩和对呼吸机的依赖。

1 功能解析

1.1 参数设定

启用ASV模式,需设定三个基本参数:病人体重、气道压报警上限、分钟通气百分数。

分钟通气百分数一般设为100﹪。对于成年病人,分钟通气量为:体重(㎏)×分钟通气量百分数×0.1L/min/kg;对于儿科病人,分钟通气量为:体重×分钟通气量百分数×0.2L/min/kg。气道压报警上限一般低于45 cmH2O。

1.2 功能的实施

1.2.1 病人呼吸力学的测定

ASV开始时,尚没有病人的呼吸力学参数,因此通气机首先提供连续5次的试验性通气,测量出Vt(潮气量)、Ppeak(气道峰压)、PEEP(呼气末正压)和呼气峰流速(VE.MAX),进而计算出Cdyn(动态顺应性)和RCexp(呼气时间常数):

1.2.2 理想通气方式的计算

利用Otis公式(最小呼吸功法)计算出理想的通气频率和潮气量目标值,如图1所示表示了在三个测试呼吸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十字形的是实际的呼吸位置,或与目标有偏差,而ASV的任务是尽可能将十字靠近目标。

为了获得目标,ASV采用以下办法:如果实际Vt<目标Vt,增加吸入压力,反之减少吸入压力;如果实际频率<目标频率,增加SIMV(同步间歇指令)频率,反之,减低SIMV频率。其结果是图1中的十字往圆靠近。实际的Vt是通过最后的8个呼吸中,吸气压力的平均值和呼出的潮气量算出,并将呼吸回路的泄漏因素考虑进去。

由于病人的状态是一直在变化的,系统会根据每个呼吸中所测量的RCexp,利用Otis公式对每个新的呼吸不断地进行计算、更新,并得出理想的呼吸目标。例如,一个70Kg的患者,(通气频率为15b/min,潮气量为467ml),如是由于哮喘而引起支气管收缩,呼气阻力增加并高于5 cmH2O/l/s,肺部呼气排空时间相对要更长,。从技术上讲,因为RCexp的增加,呼气时间也要增加,对于目标的分钟通气量不变,则需要增加Vt、减低频率。Otis算式得出下面的新目标:f=11b/min,Vt=636ml。

1.2.3 理想通气方式的实施

当病人不能自主呼吸选用ASV时,ASV具有同步间歇强制通气方式;当病人触发呼吸时,ASV给与压力支持。也就是说,ASV通过P-SIMV+PSV(压力支持通气)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水平和频率以达到其目标值—最小分钟通气量。

1.2.4 理想通气方式的维持

实施监测Vt、Ppeak、PEEP和VE.MAX,反馈到控制中心进行计算,得出一组新的值,然后进行调整以达到新的目标。

2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并不是图1中曲线上所有的点都能保证病人的安全,过高的潮气量会对肺部不利,过低的潮气量不能产生肺泡通气。同时,不合适的频率也会对病人的肺部产生损害,过高的频率会导致死腔通气或呼吸堆叠、以及Auto-PEEP,过低的速率会导致肺泡过度充盈或呼吸暂停。因此,Vt与f的组合,一定要把握得好。在控制Vt与f的组合方面,ASV有一套安全的措施。

2.1 潮气量限制

ASV提供的潮气量,取决于两个操作参数的设置:高压报警上限和病人体重。

在将病人连接到系统或转换到ASV前,操作者应检查系统所设定的高压报警上限。专家建议气道压峰值不要超过35 cmH2O,那么高压报警上限应设为45 cmH2O。根据病人肺顺应性的差异,此设置一般都能满足病人的潮气量需求,且在安全范围之内。如果操作者将高压上限设高(假设为50cmH2O),则目标潮气量取决于第二个标准:22×病人体重。如病人的体重为70Kg,则最大目标通气量为1540ml。

2.2 低潮气量限制

低潮气量的危害是不能满足肺泡的正常通气,影响肺泡通气的参数是死腔Vd,Vd可从下式中估算:

Vd=2.2ml/Kg×病人体重

在ASV中,最小的目标潮气量Vt至少是死腔的两倍,即:

Vt=4.4ml/Kg×病人体重。

2.3 高频率上限

通常情况下,最大速率由操作者设置的分钟通气百分数和病人体重得出的目标分钟通气量算出,即:

fmax=目标分钟通气量÷最小Vt

假如操作者选取的分钟通气百分数过高,计算得出fmax>60b/min,则ASV为保证病人能安全的通气,采取下面的计算方法:

RCexp是呼气时间常数,取决于肺的顺应性、整个气道的阻力和呼气阻力。

2.4 低频率极限

最低目标频率,ASV始终≧5b/min。

3 撤机

ASV总是鼓励病人进行自主呼吸,即使在全控制通气的周期内,亦随时都会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当有病人触发呼吸时,ASV给予压力支持,呼气的转换取决于ETS(呼气触发灵敏度)。

撤机过程可以通过现实的吸入压力、总频率、自主频率等参数进行监视。如果病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都是:

Pinsp(吸入压力)﹤8 cmH2O

Fcontrol(机器自身频率)=0

同时,Fspont(自主呼吸频率)、ExpMinVol(呼出分钟通气量)都为“可接受”值,则就可以考虑撤机了,但这个“可接受”值要有临床医师决定。

总之,ASV能为病人提供最佳的、安全的通气参数,并从开始就自动地引导病人走向脱机,且操作简单,深受临床医护人员的青睐。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2]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3]董娟.机械通气两种BIPAP的比较[J].医疗设备信息,2007(4):48-50.

[4]刘延武.呼吸机的质量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4(4):36-37.

[5]周丹,等.机械通气的临床培训和质量保证[J].医疗卫生装备,2004(9):39-40.

电子商务的功能架构与运作模式 篇9

一、我国电子商务现状与前景

从国际范围看, 我国在信息化方面还存在着程度很低的问题, 但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势头比较强劲。从1998年由IT业界和媒体宣扬电子商务的概念起, 在短短两年间, 电子商务已迅速进入实施阶段, 新的电子商务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中国电子商务网的统计, 截至2005年年初, 国内的网上商店已发展到500多家, 许多传统行业的工业和商业企业已开始登上电子商务的舞台, 网民数量急剧增加, 已发展到1, 000万人。同时, 境内外风险资金大量介入, 国内知名网站如“新浪”、“搜狐”、“8848”等都相继获得境内外上千万美元的投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现代商务方式, 从1995年以来, 得到了迅速发展, 显现了巨大的现代商业价值。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 原来面对面谈判、纸上交流的管理与商务活动方式逐步变成了由计算机远距离操作完成的数字化活动方式。任何合法组织和公司甚至个人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站点都可成为全球化的信息发布者;信息的获取具有了广泛的内容和选择性;贸易、商务活动中的商品认识、合同谈判、交易都通过国际互联网信息和网络软件完成。

电子商务也完全改变了我们当今的商务方式, 由于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人们可以在家中处理业务。小公司也可以实现全球在线订货, 完成世界性商务活动。越来越多的电子货币在线付款方式在电子交易中使用, 人们不再受限制于物理现金的携带和使用。公司、商店、银行将不会以人员数量、分支机构多少、规模来区别大小, 取而以营业额、信息交流多少来排列经济座次。

21世纪将进入电子商务时代, 这是时代的进步,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我们将别无选择地生活在电子商务时代。如何面对电子商务方式、如何适应数字化生存并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时代的国际竞争, 是涉及到每个人、每个企业、部门及国家发展与生存的重大问题, 也是国家管理部门现在应该规划、并促进其发展的战略问题。

今天, 每13个中国人就有3个与它亲密接触, 互联网已经并正在广泛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互联网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 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工厂, 成为政府和老百姓的沟通平台, 成为企业消灭贸易中间环节, 低成本快速传播, 以及创造更多贸易机会的平台。电子商务的发展, 不断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传统经济和电子商务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基础电子商务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是保证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网上交易实现的体系。网上交易的信息沟通是通过数字化的信息渠道实现的, 交易双方必须拥有相应的信息技术工具。为保证交易双方进行等价交换, 必须提供相应的货物配送和支付结算手段。此外, 为保证企业、组织和消费者能够利用数字化沟通渠道, 保证交易能顺利进行配送和支付, 需要由专门提供服务的中间商参与, 即需要电子商务服务商。

基础电子商务系统包括Internet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服务商、企业、组织与消费者、实物配送和支付结算五个方面。这五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缺少任何一部分都可能影响网上交易的顺利进行。

(一) I nt er net信息系统。

Internet信息系统是指企业、组织和电子商务服务商在Internet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信息系统。Internet信息系统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开放、安全和可控制的信息交换平台。它是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和基石。

(二) 电子商务服务商。

Internet作为蕴藏巨大商机的平台, 需要有一大批专业化分工者进行相互协作, 为企业、组织与消费者在Internet上进行交易提供支持。电子商务服务商就起着这种作用。

(三) 企业、组织与消费者。

企业、组织与消费者是网上交易的主体, 他们是进行网上交易的基础。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是由基于Intranet (企业内部网) 基础上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站点和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人员组成的一个系统。

1、企业内部网络系统。

企业在组建电子商务系统时, 应该考虑企业的经营对象是谁, 如何采用不同的策略与这些客户进行联系。一般说来, 可以将客户分为三个层次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特别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企业允许他们进入企业的Intranet系统直接访问有关信息;对于与企业业务相关的合作企业, 企业同他们共同建设Extranet, 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对普通客户, 则可以通过Internet进行联系。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是在组织中发挥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送信息以及支持组织进行决策和控制。根据组织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可以将信息系统划分为营销、制造、财务、会计和人力资源等信息系统。要使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转, 必须实现各职能部门信息化。

3、电子商务站点。

电子商务站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它可以直接连接到Internet, 顾客或者供应商可以直接通过网站了解企业信息, 并与企业进行交易;另一方面它将市场信息同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连接在一起, 将市场需求信息传送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使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组织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是由上述三个部分组成的, 其中企业内部网络系统是信息传输的媒介,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加工、处理的工具, 电子商务站点是企业拓展网上市场的窗口。

4、实物配送。

进行网上交易时, 如果用户与消费者通过Internet订货、付款后, 不能及时送货上门, 便不能实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 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 如果没有高效的实物配送物流系统支撑, 是难以维系交易顺利进行的。

5、支付结算。

一个完整的网上交易, 它的支付也应该是在网上进行的。但由于目前网上交易尚处在演变过程中, 诸多问题尚未解决, 如信用问题及网上安全问题, 因而许多网上交易并不是完全在网上完成交易的。

三、电子商务功能分类

电子商务可提供网上交易和管理等全过程的服务, 因此它具有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电子账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等各项功能。

(一) 广告宣传。

电子商务使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Web服务器、网络主页 (Home Page) 和电子邮件 (E-mail) 在全球范围内做广告宣传, 在Internet上宣传企业形象和发布各种商品信息, 客户用网络浏览器可以迅速找到所需的商品信息。

(二) 咨询洽谈。

电子商务使企业可借助非实时的电子邮件、新闻组和实时的讨论组来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洽谈交易事务。在网上的咨询和洽谈能超越人们面对面洽谈的限制、提供多种方便的异地交谈形式。

(三) 网上订购。

企业的网上订购系统通常都是在商品介绍的页面上提供十分友好的订购提示信息和订购交互表格, 当客户填完订购单后, 系统回复确认信息单表示订购信息已收悉。电子商务的客户订购信息采用加密的方式使客户和商家的商业信息不会泄露。

(四) 网上支付。

网上支付是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客户和商家之间可采用信用卡、电子钱包、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等多种电子支付方式进行网上支付, 采用在网上电子支付的方式节省了交易的开销。对于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现在已有实用的技术来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五) 电子账户。

网上支付是指由银行、信用卡公司及保险公司等金融单位提供包含电子账户管理在内的金融服务, 客户的信用卡号或银行账号是电子账户的标志, 它是客户所拥有金融资产的标识代码。电子账户通过客户认证、数字签名、数据加密等技术措施的应用保证电子账户操作的安全性。

(六) 服务传递。

电子商务通过服务传递系统将客户所订购的商品尽快地传递到已订货并付款的客户手中。对于有形的商品, 服务传递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对在本地或异地的仓库或配送中心进行物流的调配, 并通过物流服务部门完成商品的传送;而无形的信息产品如软件、电子读物、信息服务等则立即从电子仓库中将商品通过网上直接传递到用户端。

(七) 意见征询。

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可以采用网页上的“选择”、“填空”等形式及时收集客户对商品和销售服务的反馈意见, 这些反馈意见能提高网上、网下交易的售后服务水平, 使企业获得改进产品、发现新市场的商业机会, 使企业的市场运作形成一个良性的封闭回路。

(八) 交易管理。

电子商务的交易管理系统可以借助网络快速、准确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 利用计算机系统强大的处理能力, 针对与网上交易活动相关的人、财、物、客户及本企业内部事务等各方面进行及时、科学、合理的协调和管理。

电子商务的上述功能, 对网上交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易服务和实施管理的环境, 使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得以顺利和安全地完成, 并可以使电子商务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四、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模式, 就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基于一定技术基础的商务运作方式和盈利模式。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体系, 有助于挖掘新的电子商务模式, 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提供途径, 也有助于企业制定特定的电子商务策略和实施步骤。电子商务模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建立不同的分类框架, 最简单的分类有Bto B、Bto C和Cto C。

(一)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Bt o C) 。

这是消费者利用因特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 类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随着因特网的出现, 网上销售迅速地发展起来。其代表是亚马逊电子商务模式。

B2C就是企业透过网络销售产品或服务给个人消费者。企业厂商直接将产品或服务推上网络, 并提供充足资讯与便利的接口吸引消费者选购, 这也是目前一般最常见的作业方式。

(二)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 (B2B) 。

B2B方式是电子商务应用最多和最受企业重视的形式, 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网络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合作伙伴, 完成从定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其代表是马云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模式。

B2B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以及企业 (B) 与上下游协力厂商 (B) 之间的资讯整合, 并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企业与企业间交易。借由企业内部网建构资讯流通的基础, 及外部网络结合产业的上中下游厂商, 达到供应链的整合。因此透过B2B的商业模式, 不仅可以简化企业内部资讯流通的成本, 更可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流程更快速、更减少成本的耗损。

(三) 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C2C) 。

C2C商务平台就是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在线交易平台, 使卖方可以主动提供商品上网拍卖, 而买方可以自行选择商品进行竞价。其代表是e Bay、taobao电子商务模式。

C2C是指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交易行为, 这种交易方式是多变的。例如, 消费者可同在某一竞标网站或拍卖网站中, 共同在线上出价而由价高者得标。或由消费者自行在网络新闻论坛或BBS上张贴布告以出售二手货品, 甚至是新品, 诸如此类因消费者间的互动而完成的交易, 就是C2C的交易。

参考文献

[1]张海潘.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明日科技.ASP开发经验技巧宝典.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3]韩国锋.ASP第一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浅议多功能林业的发展模式 篇10

合理选择林业发展模式, 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但是, 在实际的林业发展过程中, 现代林业发展模式依旧存在问题, 制约了我国林业建设与发展、损害了林业建设的环境及经济利益。首先在林业产品的生产中过于单一的问题较为显著。由于林业产品的组成过于单一, 无法满足人们生活对林业产品多样性的需求, 这就无法保障林业经济效益。由于林业产品单一, 便直接导致了生态系统单一、发生退化, 引发了环境质量的整体下降。其次, 现代林业发展模式, 以生态林业发展模式及林业产品生产模式为主, 二者的本质矛盾, 选择其中一个就无法再选择另一个, 导致了林业模式的建立始终存在不足。

2 发展多功能林业模式的必要性

将森林作为发展的主要资源, 已经成为了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中心。在世界文化及价值观的影响下, 在进行森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因素进行利益的平衡。而现代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恰恰需要大量的林业商品进行平衡, 保证森林环境及其资源价值得到有效的开发与保护。其次应该坚持可持续管理, 为林业发展模式构建可持续性。在现在林业的经营中, 社会现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为全面的管理原则。只有将原则作为基础, 在可持续经营理念的指引下, 才能够确保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价值得到提升。

3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

3.1 概念概述

所谓的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只是一个既定的词汇, 其实际概念还在探索中。我国林业权威部门认为,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是指在进行林业经营、资源利用、林木培育等环节中, 基于部分、区域、国家、国际的视角, 在相关地区经济及自然条件的允许下, 在不伤害或损坏其他生态系统的条件下, 能够保护相关资源、开发、提升当地林业的生态、环境、文化等诸项功能, 从而最大程度地开发林业整体的经济价值。

3.2 应用该模式的目的

完善多功能森林发展模式探索工作, 将有效地使林业行业的优势得到发挥, 使社会、人类、市场接纳林业, 从而提高林业资源的发展价值, 使林业在现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所占据的地位更加得重要,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林业生态、行为、政策等相关工作, 进一步推动林业发展。面对现代自然社会、经济现状的复杂性, 通过以林业经济、生态、社会的功能为基础, 对多功能林业进行科研, 对森林的数量、结构等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 做好政府决策的引导服务, 从而为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经营、保障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提升林业建设的可靠性。

3.3 相关模式的发展原则

第1原则:保育与开发利用并举。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即适度人口、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环境、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将是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确定的指导思想及核心, 对于林业资源的利用必须是基于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基础上, 也不能够损坏后代的利益。人与大自然之间应该追求和谐稳定的发展, 保证林业持续发展工作得到保障;基于社会义务角度分析, 应该使区域、林业发展得到结合。现代多功能林业的发展,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合理利用较为重视, 对代际公平的概念持温和态度。

第2原则:文明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受自然环境的生态规律的制约,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尊重自然, 遵循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在经济发展的需求下, 采用规定的标准和指标、先进的无污染技术来规范对林业的开发工作。建立在文明发展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科技, 选择合适的道路, 发展林业科学技术, 创新林业发展科技手段;完善林业发展制度文明, 实现文明发展目标。将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为林业政策制定的参考风向标是正确的, 只有制定功能健全的长效管理监督机制, 确定开发模式的标准, 结合当地人民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开发模式的制定, 坚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应用价值。

第3原则: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自然生态及社会经济规律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就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社会及经济的建设必须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可以充分使用的自然资源等。如果采用的标准及指标过于单一或偏向一方, 将导致林业可持续经营出现问题。所以, 政府在进行该模式的运行中必须考虑经济、生态等多种因素, 完善监测与评价的体系, 使多功能林业监测系统得到完善。

4 结语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建立将有效地解决现代林业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提升林业资源的实际应用价值。所以, 做好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开发及探索工作, 在未来的林业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孙清云, 刘丽芳.简述林业发展模式[J].内蒙古林业, 2013 (12)

[2] 宋军卫, 樊宝敏, 李智勇.中国多功能林业思想的历史演进[J].世界林业研究, 2011 (1)

系统功能语言学之主位推进模式 篇11

关键词:主位;分类;主位推进模式

一、主位的定义

较早关注主位结构的是布拉格学派的其创始人马泰休斯。为了研究语言交际过程,他将一个句子划分为“主位”, “述位” 和 “连位”三个部分。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或起始点;述位是围绕主位开展的话语,是话语的核心内容;连位指将主位和述位链接在一起的衔接成分。随后,有一些语言学家提倡将主位,述位,连位合并为主位和述位两大部分,将连位纳入述位中。

二、主位的分类

韩礼德根据主位的结构,把主位分为“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

(一)单项主位

单项主位是指只包括概念功能成分而不包括人际成分和语篇成分的主位。单项主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使用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者介词词组充当主位,词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如:

1)The girl in the yard (T) similes at me.(R)

2)Quickly and correctly(T)he finds the answers.(R)

3)From person to person(T) he asks for help (R)

第二种是使用小句充当主位,这样的主位也称为“句项主位”如:

4)Throw away the rubbish (T) if you go downstairs.(R)

当主位是由一个小句充当是,小句本身也可以包含主位和述位结构.

(二)复项主位

复项主位由多种语义成分构成,但它总是包含一个表示概念功能的概念成分,此外还可以包含表示语篇和人际意义的成分。如果这三种同时出现在一个主位中,它们的排列顺序是语篇成分,人际成分,概念成分。

下面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复项主位包含了上文提到的成分:

5)Well but then Ann surely wouldnt the best idea(T) be to join the group(R).

在这个例子中, well, but和then 表示语篇意义;Ann, surely 和wouldnt 表示人际意义;the best idea 表示概念意义。

三、主位推进模式

当一个小句单独存在时,它的主位结构是清晰明确的, 但大多数的语篇都不是由一个小句构成,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构成。这时前后句的主位述位之间为了推动信息在整个语篇中的流动,它们之间会发生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推进”. 随着主位的不断推进,信息在整个语篇中扩展开,最后形成语义完整的语篇。

在英语中,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A: 反射型:是指若干小句的主位相同,而述位各不相同。如图1

列示:6)Lisa is girl,.she is twenty years old. she likes English.

B: 聚合型:是指若干小句的述位相同, 但主位各不相同。如图2

列示:7)My father likes flowers. My mother likes flowers. My sister likes flowers.

C: 阶梯型:是指前一个句子的述位是后一个句子的主位,如图3

列示: 8) Lisa bought a watch. It was made in China. China is a country in Asia.

D: 交叉型:是指前一句子的主位和述位与后一个句子的主位和述位相互交叉。如图4

列示: 9) Lisa bought a watch. It was cheap. Lisa liked cheap things.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何种语篇,为了保证信息流动顺畅,避免重复,都不会通篇采用一种模式。

四、主位推进模式的应用

有人认为,既然主位推进模式已经被总结出来,就没有继续研究的必要,事实上主位推进模式的应用空间很广。如,用主位推进模式分析单个语篇分析,解析作者的行文思路,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它还可以分析同一类型语篇,从而找出这一类语篇的共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除了应用于教学之外,主位推进模式还可以用来进行语篇的对比分析。总之,主位推进模式对于研究语言现象有很大的帮助,将它应用到更广泛的语言分析中,它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u zhuangling.Linguistic A Course Book[M]. (3rd ed.) 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1.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黄衍.试论英语主位和述位[J].外国语,1985(05):32-37.

[4]朱永生.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03):6-13.

功能模式 篇12

一、“结构—功能”互补的教学目标

根据基于“结构—功能”互补的教学理念, 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出了五大教学目标:第一, 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的知识与技能指的是构成语言基本要素的知识, 如英语的字母与书写规范, 正确的语音、语调, 认读与拼写单词, 认读与理解所学的句型及其含义, 掌握字词的用法, 学习英语对话并能进行实际运用。第二, 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对所掌握的英语的交际运用, 是语言规则和语用规则相结合而形成的言语行为的能力, 只有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才可以习得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第三, 增进交往能力。交际法突出了交往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 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包括课内与课外的交往使彼此相互交流、相互模仿、相互感染、相互协作, 使学生不仅习得了期望的知识与技能, 而且交往能力会因交往活动的开展而获得增强, 交往活动越频繁, 经受锻炼的机会就越多, 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就越全面。第四, 增强思维能力。在学习英语时, 学习者会接受到不同的信息, 包括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等方面的概念、结构、规律等。这些英语本身的信息是英语本族语作为实体来接受、贮存和加工的。用一种语言来对另一种语言进行加工 (思维) , 就会形成对两种语言符号系统的比较和采撷, 学会用非母语的思维方式。此外, 学生把习得的语言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实际上已超出了语言本身, 是创造性运用语言知识、技能的结果, 这样学生因此而获得创造性的才干, 树立创造意识, 为今后可持续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第五, 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我们根据“结构—功能”互补教学理念, 通过创设展现实际生活的情境以及大量运用直观媒体, 再配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如角色扮演、全身反应法 (TPR) 等, 使学生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减少了用汉语思考转换的时间, 巧妙地避免过多汉语的介入, 压缩了汉语内部语言的活动过程而加快了英语内部言语的活动, 使语言的意义与表达直接对应起来。

二、“结构—功能”互补的教学过程序列

我们初步形成了“结构—功能”互补的英语教学操作序列, 即呈现知识———机械性操练———意义性操练———交际性操练等阶段。此外, 根据结构法与功能法在教学中的结合方式, 我们把教学过程大致区分为四种:第一种, 结构法在前, 功能法在后。这是一种典型的3p教学, 即presentation (知识呈现) , practice (操练) , production (自产) 。总体上讲这种结合形式是先用结构法进行机械性操练, 然后进行结构法与功能法的过渡意义型操练, 最后进行功能法的情景性学习。第二种, 功能法在前, 结构法在后。这种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先以交际或展示情景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教学内容, 如单词, 句型, 语篇等。让学生在最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逐渐习得语言, 最后以结构法加以巩固、熟练。第三种, 结构法与功能法并进。这种形式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功能在明, 结构在暗。这种教学的特点是新鲜有趣, 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干瘪的教学内容全部吸引到游戏中来, 让学生感觉到有表达的渴望, 让学生跨越学习语法或单词的层面, 将表达想法作为最主要的目标, 而自动地将学习语法单词等成为一种工具, 一种辅助。另外一类是结构在明, 功能在暗。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语音语调的练习中。例如, 变音练习表面看是结构性操练, 但实际上也在教授交际的内容。教师通常以操练的形式, 如一遍遍的重复某个或某些句子, 达到培养学生对语音语调的理解, 建立学生良好的语感, 培养学生交流意识的目的。第四种, 结构法与功能法循环进行。这种形式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结构-功能-结构……从形式上看就是以结构法起步, 功能法巩固, 再继之以结构法, 然后以功能法巩固, 依次类推直到授完全部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特点就是“个个击破”, “循环上升”。教师将教学内容根据各种需要, 如出现的顺序、特点、情景等分解成若干个部分, 根据需要逐一的、阶梯式的完成教学要求。另外一类是功能-结构-功能……其特征是, 与前一种有些相似, 这种结合形式是教师从功能法出发, 引出语言点, 然后操练语言点, 最后回归到更高层的功能性的学习。

三、“结构—功能”互补在课程与教学内容上的体现策略

首先, 在教材上, 我们对精心选择的教材进行了统合。牛津、佳音、魔盒这三套主教材又各自有不足之处, 牛津教材主题鲜明, 但内容浅显欠丰富;魔盒教材以故事为突破口, 趣味性强, 故事性强, 注重学生对语言功能的学习和运用, 但魔盒教材不强调语言结构, 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法结构, 提升学生对语言系统知识的学习;佳音英语语言结构鲜明且丰富而富于变化, 但忽略了语言材料的循环性, 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在对三种教材认真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将三种教材进行统合, 汇编。主要以主题 (Theme) 为大致线索 (如Colors, Animals等) , 我们称为粗线条。然后在每个主题之下分布着更为详细的“单元 (Unit) ”, 可以称为细线条。这样就将词汇, 句型, 会话, 语篇等结构性的和功能性的教学内容混编在一起, 将佳音教材的活泼, 口语化, 与魔盒故事的趣味性, 牛津教材的知识系统性结合起来, 做到发扬这三种教材之长, 从而能兼顾结构法与功能法的运用。统合结果如下:一年级:魔盒故事与牛津英语结合, 两个学期共四个主题, 分别有11个和12个个单元。三年级:佳音英语和牛津英语结合, 两个学期分别是19个单元和20个单元。四年级:佳音英语和牛津英语结合, 两个学期分别是7个主题21个单元和9个主题20个单元。

其次, 在教材的使用上, 我们采取“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教学方法等从各个环节做到科学使用教材。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突出了“多信息”, 即在最短的时间输入最多的语言结构或语言知识是结构法的专长, 大量的信息输入也是功能法倡导的, 有利于语言氛围的建造。加大语言信息输入量教材是语言信息输入的渠道, 但是学习语言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 教师有必要有计划、有选择地扩大信息量。例如, 运用结构法与功能法结合教单词, 表达短语等。功能法引发兴趣, 提出话题, 多种形式呈现单词;结构法巩固认知, 提高熟练度, 加深记忆。

最后, 我们开发出了年级不同、主题各异、“结构”与“功能”结合形式各异的“结构--功能”互补的整体操作思路。这些主题涉及英语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对话教学等, 其中以阅读教学为主。

四、“结构—功能”互补的教学方式、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 “结构—功能”互补的教学策略有:第一, 语言情境设计的互补。设计“结构—功能”互补的语言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语法规则和交际原则之间的协调关系, 把语言形式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 教师要将课堂设计成一个模拟真实的场景, 能使学生知晓英语词汇、短语、句子或对话运用的特定场景, 感受语言学习的真实性。第二, 教学过程中学与用的互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与用的互补,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频繁地指导学生交替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第三, 输入与输出的循环互补。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循环互补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 即时在教师、学生提供的刺激与有关学生的反应之间多次交替进行。第四,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互补。第五, 听、说、读、写的交叉互补。听、说、读、写作为英语教学的四项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 不应将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循环交替进行四项基本技能的练习。

此外, 我们还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一套与相关教材相应的教学策略, 包括:第一, 情境化策略。情境化策略强调将课堂设计成一个模拟真实的场景, 能使学生知晓英语词汇、短语、句子或对话运用的特定场景, 感受语言学习的真实性。第二, 游戏化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 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波的游戏活动中习得语言的知识与技能。这种策略主要有角色扮演法和全身反应法。第三, 媒体化策略。具体的、直观的、动态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生动形象、直观有趣、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它们的认知特点。第四, 故事———语量输入策略。这种策略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结构法与功能法相结合, 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相结合, 操练与情景相结合进行语言教授的方法。第五, 信息———交换互动策略。该策略就是教师向交际双方提供不同片段的信息, 交际双方通过交流, 传递信息, 填平信息差。

五、“结构—功能”互补教学的资源保障

首先, 我们在师资配备上, 努力做到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之间的互补。一般说来, 中方教师比较注重语言结构知识的传授, 外籍教师更加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我校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的英语教学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 我们通过让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共同备课或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等途径促进两方的互补。其次, 建立与“结构—功能”互补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资源, 创建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氛围。如建立兴趣小组、英语俱乐部、英语角等, 注重以隐性课程的形式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信息量。

基于“结构—功能”互补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使学校获得较好的社会声誉的同时, 也使得学校外语教学的经验能够为更多学校和教师服务。2006年开始, “基于‘结构—功能’互补的英语教学模式”被徐汇区教育局采纳, 在全区推广应用。从2004年开始至今, 云南省宜良县清远小学推广试用该模式, 使该校的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该校被评为县优秀学校, 其经验“滚雪球”一样在兄弟学校推广。

上一篇:软岩锚喷巷道下一篇: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