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措施

2024-12-31

新辅助化疗措施(通用10篇)

新辅助化疗措施 篇1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常无明显症状, 约70%~80%[1]发现时往往已属晚期, 是目前早期诊断率低而死亡率最高的妇科肿瘤, 其广泛的种植转移及局部侵蚀, 导致与周围组织粘连密切, 手术难以切除干净。肿瘤细胞减灭术加术后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是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晚期卵巢癌由于肿瘤细胞的广泛种植转移、病灶固定、邻近组织的严重浸润, 仅有20%~30%的患者能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optimal primary cytoreductivesurgery, OPCS) [1], 我们将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 作为晚期卵巢癌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8年12月, 共收治卵巢癌并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患者96例, 年龄30~70岁, 中位年龄55岁;病程0.5~13个月, 中位病程5月;体质状况0、1级36例, 2、3级60例, 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法, (1985年) Ⅲ期90例, Ⅳ期6例。将例根据化疗时间分为新辅助化疗组 (术前化疗组) 46例, 术前未化疗组50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及体质状况差异无显著性, 临床具有可比性。

1.2 化疗方案

术前化疗组新辅助化疗方案::采用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1~3个疗程。全身化疗采用PC或PAC方案:顺铂70mg/m2, 卡铂按肌苷清除率计算 (AUC=5) , 环磷酰胺800mg/m2, 阿霉素50mg/m2, 均第1天用药, 每4周重复1次;有胸腹水的患者以PAF-C方案腹腔静脉联合化疗:顺铂100mg+阿糖胞苷300mg+5-氟脲嘧啶750mg腹腔注射, 1~2d;环磷酰胺400mg静脉注射, 1~2d;

注:经统计学分析2组手术情况比较P<0.05, 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化疗组:术后第8天即开始化疗, 均采用6~8个疗程联合化疗, 方案和计量同术前, 如出现复发或未控, 则更换化疗方案。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包处理,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1.4 疗效判断标准

经身体检查、B超、CT检查, 观察化疗前后肿瘤体积、腹水变化、CA125变化, 评价化疗的效果。完全缓解 (CR) 为肿瘤消失。部分缓解 (PR) 为肿瘤体积减少50%以上。改善 (IP) 为肿瘤体积减少25%以上但不足50%, 无新病灶出现。稳定 (ST) 或无变化 (SD) 为肿瘤体积减少不足25%。恶化 (PD) 为肿瘤体积增大25%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现。

2 结果

2.1 疗效

新辅助化疗组46例中, CR+PR29例 (63.04%) , IP12例 (26.08%) , SD5例 (10.86%) 。19例合并腹水患者, 9例腹水消失, 8例腹水量明显减少, 2例无效。5例合并胸水者5例消失。

2.2 新辅助化疗组与术前未化疗组手术情况 (表1) 。

3 讨论

肿瘤细胞减灭术加术后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是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术后残余瘤灶 (residualtumor, RT) 的大小与患者的预后成负相关[2]晚期卵巢癌由于肿瘤细胞的广泛种植转移、病灶固定、邻近组织的严重浸润, 仅有20%~30%的患者能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optimal primary cytoreductivesurgery, OPCS) 。

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 是指恶性肿瘤在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前给予的全身化疗, 也称先期化疗。新辅助化疗 (NACT) 治疗晚期卵巢癌已有10余年历史, 是晚期卵巢癌的1种新的治疗策略。与传统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辅助化疗比较, 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外科手术满意肿瘤减灭术, 缩小切除范围, 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新辅助化疗主要通过术前化疗, 使肿瘤与周围组织的黏连减少, 缩小肿瘤体积, 降低肿瘤分期,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控制胸腹水,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使肿瘤细胞进入“休眠状态”, 减少手术时因挤压、机械等原因引起的肿瘤扩散、种植, 减少术后复发[3]。

卵巢癌新辅助化疗毒副作用: (1) 造血系统反应患者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 红细胞较少受影响。 (2)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 口腔及消化道溃疡, 肝功能损伤。 (3) 泌尿系统反应肾脏损害, 出血性膀胧炎。 (4) 心血管系统反应心肌退行性变和间质水肿等心肌损害。 (5) 神经毒性反应周围神经炎。 (6) 生殖系统反应卵巢功能不良。 (7) 其他如脱发, 药物过敏等。

很多妇瘤医生不赞成先期化疗, 主要顾虑是虽然大部分患者约先期化疗后临床缓解, 从而提高满意切除率, 但是先期化疗有可能会增加化疗耐药, 而且有一小部分患者约先期化疗期间病情进展, 丧失了手术机会。所以在应用新辅助化疗一定要掌握临床适应症。Vergote等[4]认为, NACT的绝对适应证是: (1) 临床IV期。 (2) 转移到肝门静脉区或肠系膜上动脉区的病灶超过1g。相对适应证包括: (1) 不可计数的腹膜转移 (>100处) 。 (2) 估计转移病变总量超过1000g。 (3) 有大的斑块状腹膜转移灶 (>10g) 。 (4) 大量腹水 (>5L) 。 (5) WHO体质状况2, 3级。以上5点中满足2点即被认为不可手术, 应先行化疗。

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应用, 毒副作用, 临床适应症。方法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08年12月, 共收治卵巢癌并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患者96例, 根据化疗时间分为新辅助化疗组 (术前化疗组) 46例, 术前未化疗组50例, 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新辅助化疗组与术前未化疗组手术情况最佳减灭, 非最佳减灭,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比较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掌握临床适应症, 选择合理的化疗方案, 正确的认识毒副作用, 能够提高晚期卵巢癌治疗效果。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晚期卵巢癌,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建衡, 耿毅.子宫颈癌的治疗动向[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 38 (8) :497~498.

[2]Pectasides D, Farmakis D, Koumarianou A, et al.The role of neoadjuvant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ovarian cancer[J].Oncology, 2005, 68 (1) :64~70.

[3]梅琳琳.晚期卵巢癌的新辅助化疗[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 2006, 25 (6) :336.

[4]Vergote I, De Wever I, Decloedt J, et a1.Neoadjuvant chemotherapyversus primary debulking surgery in advanced ova-rian carcinoma[J].Semin Oncol, 2000, 27[3]Suppl[7]:31~33.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篇2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近期疗效

2007年1月~2011年9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86例,其中38例Ⅲ期乳腺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例,均为女性,年龄32~70岁,中位年龄51岁;左侧23例,右侧25例;病程6个月~1年11例,1~3年21例,3年以上6例。术前均行钼靶摄片、B超检查,且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恶性。原发肿瘤临床分期采用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类分期》第5版,Ⅲ A期15例,Ⅲ B期23例。术后病理类型证实单纯癌9例,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头状癌2例,髓样癌2例,术前采用CMF方案14例,剂量为CTX 600mg/m2、MTX 30mg/m2、CTX 600mg/m2、5-Fu 500mg/m2,每个月1次,连用2~4个疗程后,休息1~2周后行手术治疗。采用CEF方案24例,剂量ADM 80mg/m2、CTX 600mg/m2、5-Fu 500mg/m2,每个月1次,连用2~4个疗程后,休息1~2周后行手术治疗。经术前化疗后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13例,仿根治术18例,乳房单纯切除术7例。术后辅助治疗同非术前辅助化疗组。

结 果

术前化疗后肿瘤原发灶除2例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相对缩小。24例腋淋巴结肿大者淋巴结均有明显缩小。其中,原发灶肿瘤全消3例(12.5%);有不同程度缩小25例(66%);无效2例(5%)。24例腋窝有明显肿大淋巴结的患者经术前化疗后淋巴结肿瘤全消7例(29%);有不同程度缩小17例(71%)。所有病例术后病理证实癌肿及淋巴结部分退变,病理评估术前化疗有效率达36例(95%)。

讨 论

局部晚期乳腺癌主要指临床Ⅲ期癌,据资料统计,在我国占全部乳腺癌患者的27.8%~36.10%,此类癌不仅原发癌局部浸润较广而且多数患者体内存有微转移灶,以往曾有学者将此类癌列为不可手术类,70年代后期,医学界进行了大量实验室研究也临床实践,在证明辅助化疗能有效地控制体内隐匿为转移癌,从而改善乳腺癌预后的前提下,将术前化疗为先导的综合治疗引入对局部晚期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至今,新辅助化疗(有称术前化疗)已被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已逐渐成为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常规或标准措施。现总结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38例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体会如下:根据1997年UICC TNM分类分期,临床Ⅲ期肿瘤分为ⅢA期:其中包括T0~T2且N2.M0(肿块大小0~0.5cm但同侧转移性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组织固定,肿块>5cm,同侧也淋巴结转移或融合成团。ⅢB期:其中包括T4即肿块侵犯胸壁与皮肤;或在任何T即不论肿瘤大小,N3即同侧乳内淋巴结转移。本组中Ⅲ A期15例,Ⅲ B期23例经过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灶缩小28例,腋淋巴结缩小24例。其中,腋淋巴结缩小较原发灶缩小为快,由此可见,新辅助化疗可下调乳腺癌的分歧,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是一个有用的辅助治疗。同时,经过术前化疗,绝大部分无法手术的肿块缩小至可行手术范围且患者的病情可获满意控制,为手术提供便利条件。

目前国际上对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范围已明显减少。对大多数早起患者而言,保留乳房的局限性手术加术后化/放疗正日趋成为最佳的治疗方案,且易为大多数早起乳腺癌患者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些早期患者而言,虽然一来说预后较好,但其中有一些病例如原发灶较大,病理组织学分类较晚或腋淋巴结有转移及雌激素受体试验阴性者,治疗后难免出现转移或复发,如何提高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安全性,彻底控制癌瘤、提高远期疗效的问题已摆上议事日程,已有人将术前化疗应用于Ⅰ、Ⅱ期乳腺癌。曾有报道,术前化疗组行保乳手术可达81%且能有效地控制淋巴结转移癌,降低其阳性率。对于乳腺癌来说,以上报道可以说是对一向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传统意识的挑战,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参与到这一新动向中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手术一直作为乳腺癌的局部治疗的手段之一,但其不可能完全切除微小转移灶,而这些微小转移灶终将成为日后隐患。另外,手术降低机体免疫力,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手术前肿瘤对化疗药物较敏感、产生抗药性的机会较少。虽然目前新辅助化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Ⅲ期乳腺癌及部分早起乳腺癌的治疗中,但生存方面尚无证据表明,术前化疗优于术后化疗。因此术后病例都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联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本组中术后病理评估术前化疗有效36例(95%)。从中可以观察到原发癌对所有药物的敏感程度,有助于选择适合该患者的有效化疗方案,也为方案选择提供了有效的客观依据。

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对于Ⅲ期乳腺癌是一个有效的辅助治疗,同时为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的手术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必须指出,术前化疗的目的并非仅限于使较大的瘤体缩小以利于手术或增加实行保乳手术的几率,更重要的仍应是希望利用微转移癌术前所固有的生物学特点,采用术前化疗并改善其远期疗效。因此对我们来说,如何证实新辅助化疗的远期疗效及如何完善术前化疗方案的选择等等一系列问题有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以达到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新辅助化疗措施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76例患者年龄35-65岁, 平均年龄46.7岁, 病程为2-4年, 41例为绝经后女性, 35例为绝经前女性。对照组76例患者年龄37~69岁, 平均年龄48.5岁病程1~5年, 45例为绝经后女性, 31例为绝经前女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表阿霉素60 mg/m2、环磷酰胺500mg/m2、氟尿嘧啶500 mg/m2化疗, 1次/d, 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疗效得以肯定后, 再计划手术治疗。

1.2.2 观察组

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 给予600 mg/m2环磷酰胺+70 mg/m2表柔比星+175 mg/m2多西他赛静脉注射, 2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 化疗期间要密切关注副反应发生情况[2]。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WHO统一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完全缓解:肿瘤全部消失;部分缓解:肿瘤缩小高达50%;轻度缓解:肿瘤缩小低于50%;无变化:肿瘤无明显缩小;进展:治疗期间肿瘤反而增大。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用新辅助化疗措施治疗普外乳腺癌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具体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2 (15.8%) 例, 部分缓解44 (57.9%) 例, 轻度缓解13 (17.1%) 例, 无变化5 (6.6%) 例, 进展2 (2.6%) 例, 总有效率为90.8%, 对照组患者中完全缓解9 (11.8%) 例, 部分缓解35 (46.1%) 例, 轻度缓解10 (13.2%) 例, 无变化18 (23.7%) 例, 进展4 (5.2%) 例, 总有效率为71.1%。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轻度缓解率。

2.2新辅助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脱发、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等。脱发的发生率高达95%;骨髓抑制表现主要为白细胞减少, 下降率约为60%;消化道表现主要为呕吐、恶心、腹泻,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约为70%, 经保护胃黏膜、抑酸、止吐等对症处理后有所好转;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的升高, 发生率约为45%, 给予护肝治疗后患者可恢复正常[3]。

3 讨论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主要是含蒽环类和 (或) 紫杉类联合用药方案, 表柔比星是新一代半合成的蒽环类抗癌药物, 其化学结构有利于抗肿瘤活性的提高。且不良反应相对较低, 尤其是骨髓毒性和心脏毒性都较低。多西他赛属于新一代紫杉类药物, 其可与微管蛋白相结合, 促进稳定微管的形成和微管的固定, 使细胞的有丝分裂受到阻断, 抑制肿瘤细胞的产生和扩散, 具有较强杀伤作用, 是目前临床最有活性的乳腺癌化疗药物之一[4]。

综上所述, 新辅助化疗措施治疗乳腺癌具有很多优点:血供未遭到破坏, 化疗药物可以顺利达到局部, 其疗效可要较术后化疗优越;使肿瘤的负荷减少, 使肿瘤缩小, 提供保乳治疗的成功率;使体内潜伏的继发灶的生长受到抑制;避免残留肿瘤细胞的转移[5];总之, 新辅助化疗措施应用于乳腺癌化疗的近期疗效可以肯定, 降低临床乳腺癌分期, 且不良反应少, 但术前化疗方案如何完善和远期疗效还不确切, 需要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长期不懈努力实践, 实现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6]。

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措施在普外乳腺癌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2例,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 观察组给予表柔比沙星联合多西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联合化疗。2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 部分缓解44例, 轻度缓解13例, 无变化5例, 进展2例, 总有效率为90.8%, 对照组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 部分缓解35例, 轻度缓解10例, 无变化18例, 进展4例, 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辅助化疗措施应用于普外乳腺癌化疗效果明显, 且比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措施,普外乳腺癌化疗,应用

参考文献

[1]聂红霞, 刘叶娟, 唐伟敬.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当代医学, 2013, 19 (5) :48-49.

[2]周林平.乳腺癌治疗中TE方案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效果及机制.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2) :187-188.

[3]侯晓克, 杨晓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48例临床疗效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11) :488-489.

[4]杨碎胜, 白晓蓉, 包蔚郁.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问题.甘肃医药, 2012, 31 (12) :904-907.

[5]朱月治.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中近期疗效观察.大众健康, 2012, (11) :265.

新辅助化疗措施 篇4

【摘要】目的:评价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于根治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27例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采用1-3个疗程的静脉化疗,之后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反应等,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结果:化疗总有效率79.8%(21/27),完全缓解率为7.4%(2/27)。化疗毒副反应轻微。所有患者化疗后均进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结论: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静脉滴注化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宫颈癌根治术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035-02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inoma : Clinical Observation in 27Cases

WANG Y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nan City,anhui,232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n cervical cancer in stage I B2-II b. Methods: 27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were treated with a 1-3 cours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then underwent radical surgery in all of them.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were evaluated by the lesion size, toxic side effects, operative status, and pathology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chemotherapy was 79.8% with 2 cases of total complete remission. Toxic side effects were weak. After neoadjunct chemotherapy, all of these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rrphorectomy.Conclusion: Preoperative intravenous infusion a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s effective in cervical and parametrical regression,and thus more satisfactory operative results attained.

【Keywords】cervical cancer;neoadjuvant chemotherapy;radical hysterectomy

子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多采用手术和放疗为主,但随着新的抗肿瘤药物的不断问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辅助化疗(NACT)逐渐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其近期疗效显著。文献报道,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有效率多数在80%以上,其中完全缓解率可达9%~18%。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已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得到重视。笔者从2006年起对ⅠB2~Ⅱb期宫颈癌于子宫广泛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前先给予新辅助化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间在我院妇科通过病理及临床确诊为ⅠB2~Ⅱb期局部肿瘤直径>4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7例,肿瘤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状细胞癌与腺癌两种,肿瘤临床分期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0年修订的临床分期法。其中ⅠB29例,Ⅱa 11例,Ⅱb 7例。病理类型为:鳞癌19例,腺癌8例。平均年龄56.7岁(37~71岁)。心、肝、肾、肺功能和血常规检查正常。

1.2 方法 化疗前均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无化疗禁忌证。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其中行博莱霉素+长春新碱+顺铂/卡铂(BVP)方案18例,紫杉醇+顺铂/卡铂(TP)方案9例,化疗间隔为3~4周;化疗疗程数为1~3个,其中1个疗程者16例,2个疗程者9例,三个疗程2例。27例均采用全身静脉滴注化疗。化疗结束后2~3周内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全部患者在化疗前及每一疗程化疗后测量肿瘤的最大直径及其垂直径线。化疗后径线以手术切除标本测量的径线为准来进行疗效判断。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按WHO的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垂直径的乘积减小50%以上;好转(MR):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垂直径的乘积缩小25%以上,但<50%,无新病灶出现;稳定(SD):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垂直径的乘积缩小<25%,或增大<25%,无新病灶出现;病变进展(PR):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垂直径的乘积>25%,或有新病灶出现。化疗期间每3天检测血常规,每周检测血生化,化疗毒副反应评价参照WHO抗癌药急性、亚急性毒副反应标准,每个疗程评估1次。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包括妇科检查、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相关肿瘤指标的检测。

2.2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中,化疗有效者21例(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9例),总有效率79.8%(21/27),完全缓解率为7.4%(2/27);化疗无效者6例(好转2例,稳定4例)。27例患者化疗后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为11.1%(3/27)、宫旁脉管癌栓发生率为3.75%(1/27),手术切缘阳性率7.4%(2/27)。

2.3不良反应没有患者因化疗毒副反应而停止治疗,最常见的化疗反应是恶心呕吐,但程度较轻,均为Ⅰ~Ⅱ度,骨髓抑制大部分较轻,Ⅱ~Ⅲ度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发生率分别是4.2%、20.4%和8.7%,其他毒副反应较少见。

3讨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是一组具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其广义的范围包括ⅠB2~Ⅳa期宫颈癌,狭义的范围则是指局部肿瘤直径>4 cm的Ⅱa期以下的早期宫颈癌,此类肿瘤不易控制,手术难度大,术后容易复发和转移。常规治疗方法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不尽满意,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仍是临床医生的一个巨大挑战。近十年来,随着化疗新药物的不断开发及给药途径和方法的改进,化疗对宫颈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NACT是近年来探讨越来越多的一种新的宫颈癌治疗方法,是指宫颈癌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前所进行的一定疗程的化疗。研究表明NACT缩小肿瘤体积,减小肿瘤负荷,提高手术效率,还可以有效地杀灭亚临床病灶的肿瘤细胞,减少转移和局部复发。提高手术切除切净率,还可减少不良预后因素的作用,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1]特别适用于局部较大的Ib期及局部转移的中晚期患者,文献报道[2,3]接受NACT的患者术后病理发现盆腔淋巴结浸润率,手术切缘阳性率等均明显低于术前未接受化疗者。?对于宫颈癌患者在提高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改善无瘤生存率上有很大促进作用。安云婷[4]报道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近期有效率在77.6%,其中完全缓解率可达17.2%。我们的研究显示2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NACT后近期有效率为79.8%,完全缓解率相对较低,仅为7.4%,可能与化疗疗程相对较少等因素有关。铂类是宫颈癌化疗中最有效的药物。体外实验提示小剂量的铂类即可明显增加放疗的敏感性。单药有效率为20%~80%,经临床证明铂类对复发型宫颈癌有一定疗效,同时对骨髓的影响非常轻微,容易被病人接受。刘会玲[5]认为以铂类为基础的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值得推荐。

本研究结果显示,NACT有效者可减少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及宫旁血管癌栓发生率,可提高患者术后的远期生存率,与文献报道相似[6]因此认为,NACT有效者生存率提高与减少肿瘤负荷有关。但也有学者认为NACT后行宫颈癌根治术与单纯行宫颈癌根治术两者相比,NACT虽能明显缩小肿瘤直径,减少宫旁浸润,但并不能提高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7]。赵玉梅[8]认为NACT加宫颈癌根治术能使ⅠB2~Ⅱb期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认为其原因是增加了手术机会。

本研究27例患者化疗后成功地进行了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行手术病例中无一例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10ml(570~1480ml),与较早期病例比较均未增加。说明新辅助化疗可为手术提供条件,但不增加手术出血量[4]。新辅助化疗方法是近些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的前景令人鼓舞。设计有效的化疗方案,提高新辅助化疗有效率,可为手术创造条件,提高局部巨块型和中晚期宫颈癌的生存率。此外,还可以作为增敏剂,提高肿瘤细胞对于放疗的敏感性,提高综合治疗效果,改善疗效。对适应手术的患者的筛选,新辅助化疗术后是否补充放化疗的指征的筛选,还需进一步大样本对照、随访和前瞻性研究,同时对给药途径、长期的疗效等也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程晓东,谢幸,吕卫国.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临床应用的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154-2156

[2]吕娟,刘志鹏,范裕如. 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31例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8):468-471.

[3]Wang Z, YouXin J, XueSong W, et al.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younger than 45 years with higher-ris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J].Proc Am Soc Clin Oncol,2003,22:472.

[4]安云婷,李隆玉,邓克华,等.紫杉醇联合顺铂/卡铂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实用癌症杂志,2006,21(5):499-501.

[5]刘会玲,杨毓琴,糜若然,等.不同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6):350-352.

[6]李群. 新辅助化疗在125例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5):1804-1805.

[7]Chen CA, Cheng W F, Wei L H, et al. Radical hysterectomy alone or combin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tage bulky cervical carcinoma [J]. J Form os Med Assoc, 2002, 101(3): 195-202.

[8]赵玉梅,陈俊,陈莉莉.术前新辅助化疗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J].肿瘤防治研究,2008,35(S1):24-25.

外阴癌的新辅助化疗 篇5

1 外阴癌新辅助化疗的必要性

由于既往的研究显示, 外阴癌对化疗不敏感, 所以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早期外阴癌患者适于采取手术治疗。有研究提示, 对于早期外阴鳞状细胞癌, 常常可以通过局部广泛切除保留会阴, 其局部复发率及死亡率与广泛外阴切除患者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2% vs 6.3%, 0.6%vs 0.6%) 。由于为减少局部复发, 要求手术切缘距离病灶应不小于1cm, 因此, 对于部分肿瘤病灶大、部位特殊的患者, 如手术常会累及阴道、尿道和肛门, 局部手术创伤较大, 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 且可能会影响患者排尿、排便等, 甚至需要对患者行耻骨上膀胱造瘘、乙状结肠造瘘等, 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 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 有学者提出新辅助化疗, 以期可以缩小肿瘤体积, 减小手术范围, 保留患者的正常器官及功能。另外, 新辅助化疗有可能去除肿瘤病灶周围的微小转移, 以期减少患者局部肿瘤的复发几率。但是, 由于外阴癌发病率较低, 尤其是新辅助化疗的研究报道非常有限, 目前对于外阴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临床价值尚有争议。

2 外阴癌新辅助化疗的常用方案

由于外阴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较少, 目前尚无公认的一线化疗方案, 一般认为, 博来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以及顺铂和氟尿嘧啶联合化疗在外阴鳞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较好。1990年最早报道的外阴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即采用了以博来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 (EORCT) 的两项研究也都是分别采用博来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 只是药量和用药间隔不同, 有效率均达50%以上[2,3]。Geisler等[4]对10例晚期外阴癌患者采用顺铂和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 有效率达100%, 患者均无瘤生存。也有学者对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进行了比较[5], 作者对25例晚期外阴癌患者, 分别采用博来霉素、紫杉醇和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 接受三种不同方案的患者分别为10例、5例和10例, 有效率分别为60%、40%和20%, 死亡率分别为70%、80%和90%, 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6.7±15.4个月、17.0±3.8个月和7.6±2.0个月;博来霉素化疗患者12个月、24个月和60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0%、40%和30%, 紫杉醇化疗患者12个月和24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0%和20%, 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患者12个月和24个月的总生存率则均为10%, 作者认为博来霉素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较好。

3 外阴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外阴癌新辅助化疗始于1990年, 有学者报道1例Ⅳ期外阴癌患者, 采用BOMP方案 (博来霉素、长春新碱、丝裂霉素和顺铂) 化疗, 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并进行了根治性手术。EORCT开展了两项研究[2,3], 第一项研究于1990年报道, 对于局部晚期或复发的外阴癌患者, 给予BCM方案化疗, 采用博来霉素5 mg肌内注射第1~5天, 甲氨蝶呤15 mg口服第1天和第4天, 环己亚硝脲40 mg口服第5~7天, 18例患者有效, 总有效率为64%, 但化疗副反应重, 2例患者因骨髓抑制和肺纤维化死亡。2001年第二项研究报道, 为减少副反应, 化疗方案降低药量并延长用药间隔, 方案中第1周仍采用原用药方案, 第2~6周应用博来霉素5 mg肌内注射第1天和第4天, 甲氨蝶呤15 mg口服第1天, 每49天重复这个6周方案。14例患者有效, 总有效率为56%, 但仍有2例患者死于严重化疗副反应。

2006年, Geisler等[4]对肿瘤累及肛门括约肌和尿道的晚期外阴癌患者进行研究, 采用顺铂和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 观察该方案是否有助于保留这些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和尿道。14例肛门括约肌和 (或) 尿道受累的晚期外阴癌患者接受3~4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 以期保留这些盆腔结构, 而避免行盆腔廓清术。化疗结束后, 行根治性外阴切除术同时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13例患者中, 10例患者接受顺铂和氟尿嘧啶联合化疗, 3例患者仅采用顺铂化疗。从诊断到手术的中位间隔时间为77天 (54~143天) 。接受顺铂和氟尿嘧啶联合化疗的患者中有1例由于同时合并肾细胞癌而于术前死亡, 其余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单纯接受顺铂化疗的患者病灶大小无变化, 而接受顺铂和氟尿嘧啶联合化疗的患者1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2例患者的最终病理检查显示无残余浸润性癌。所有接受顺铂和氟尿嘧啶联合化疗并接受手术的患者均无瘤生存, 而3例单纯接受顺铂化疗的患者中有2例疾病进展。接受顺铂和氟尿嘧啶化疗的患者均保留了肛门括约肌和尿道。作者认为, 晚期外阴癌患者对顺铂和氟尿嘧啶的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为100%, 接受顺铂和氟尿嘧啶化疗的所有患者可以保留肛门括约肌和尿道, 避免进行盆腔廓清术或放疗。2012年Aragona等[6]对晚期外阴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研究结果提示, 30例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后被评价为可以进行根治性手术, 最终27例进行根治性手术 (广泛外阴切除或局部广泛切除+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 , 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 27例患者中24例无瘤生存, 提示新辅助化疗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以提供手术机会。

化疗也可以通过动脉介入途径进行, 有学者报道了1例Ⅳ期外阴癌患者通过动脉灌注顺铂 (10 mg/天, 第2~4天) 和氟尿嘧啶 (250 mg/天, 第1~4天) 每周给药, 经过双侧股动脉到达双侧臀上动脉分支下端给药, 在药物总量达到顺铂210 mg和氟尿嘧啶7000 mg后, 患者接受肿瘤的完整切除, 手术不需进行植皮, 也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7]。

4 外阴癌新辅助化疗存在的问题

首先, 尽管前述文献认为新辅助化疗对外阴癌有一定效果, 但其疗效仍不肯定。有学者[8]对21例Ⅳ期外阴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前给予2~3疗程化疗, 方案采用顺铂 (100 mg/m2, 第1天) 、博来霉素 (15 mg, 第1天和第8天) , 甲氨蝶呤 (300 mg/m2, 第8天) 。化疗后的手术率为90%, 但只有79%真正达到根治性手术范围, 治疗结束后3~17个月, 68%的手术患者肿瘤复发, 其中50%出现远处转移。结果提示该方案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外阴癌患者手术和预后没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次, 周疗作为外阴癌新辅助化疗的方案疗效也不确定, 虽然有学者提示每周给药有效[7], 但是Han等[9]对4例晚期和2例复发外阴鳞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给予紫杉醇+卡铂方案周疗, 化疗的中位周数为7.5周, 无患者有效, 随访1~29个月, 3例患者死于癌, 1例患者因并发疾病死亡。作者提出, 紫杉醇+卡铂周疗对外阴鳞癌患者治疗无效。

根据目前研究结果, 外阴癌新辅助化疗对于术前缩小肿瘤病灶, 提供手术机会, 保留患者肛门括约肌或尿道, 减少术后并发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价值。但是, 由于外阴癌发病率较低, 目前还缺乏大规模的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 所以新辅助化疗对外阴癌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Siegel R, Naishadham D, Jemal A.Cancer statistics, 2012[J].CA Cancer J Clin, 2012, 62 (1) :10-29.

[2]Durrant KR, Mangioni C, Lacave AJ, et al.Bleomycin, methotrexate, and CCNU in advanced inoperab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vulva:a phase II study of the EORTC Gynaecological Cancer Cooper-ative Group (GCCG) [J].Gynecol Oncol, 1990, 37 (3) :359-362.

[3]Wagenaar HC, Colombo N, Vergote I, et al.Bleomycin, methotrexate, and CCNU in locally advanced or recurrent, inoperable, squa-mous-cell carcinoma of the vulva:an EORTC Gynaecological Cancer Cooperative Group Study.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J].Gynecol Oncol, 2001, 81 (3) :348-354.

[4] Geisler JP, Manahan KJ, Buller RE.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vulvar cancer:avoiding primary exenteration[J].Gynecol Oncol, 2006, 100 (1) :53-57.

[5]Domingues AP, Mota F, Duro M, et al.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vulvar cancer[J].Int J Gynecol Cancer, 2010, 20 (2) :294-298.

[6] Aragona AM, Cuneo N, Soderini AH, et al.Tailoring the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vulva: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cal surgery: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J].Int J Gynecol Cancer, 2012, 22 (7) :1258-1263.

[7]Narimatsu A, Okada O.A case of FIGO stageⅣA vulvar cancer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continuous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isplatin, 5-fluorouracil) [J].Gan To Kagaku Ryoho, 1997, 24 (9) :1161-1165.

[8]Benedetti-Panici P, Greggi S, Scambia G, et al.Cisplatin (P) , bleo-mycin (B) , and methotrexate (M)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vulvar carcinoma[J].Gynecol Oncol, 1993, 50 (1) :49-53.

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护理 篇6

1.1 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类型及机制

化疗导致静脉炎的种类有: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渗漏机制:强刺激性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地进入血管内, 一旦超过血管自身的缓冲应激能力或在血管损伤处堆积, 就会使血管内膜受累。输注处的静脉血管发生痉挛, 血管壁缺血缺氧, 通透性增加, 都能使细胞毒药物发生渗漏;而弱刺激性药物由于长时间的血管滴注, 持续刺激血管内膜, 使内皮细胞被破坏, 也会引起静脉炎。

1.2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

1.2.1 对患者进行预防知识宣教

告知患者化疗药物的刺激性, 嘱其在输液过程中切勿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尽量减少去卫生间、避免就餐等躯体活动, 以免注射针头移动局部损伤, 不要压迫输液的肢体, 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

1.2.2 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

操作中机械性损伤是造成血管渗漏的主要原因。肿瘤病人在短期内需反复多次化疗, 进行化疗的静脉穿刺难度大, 若护士穿刺的成功率低, 或针头位置不当, 均可导致机械损伤。输液完毕拔针时, 应按压穿刺点3~5min。

1.2.3 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的输注浓度及方法

化疗药物可分为强刺激性药物和一般刺激性药物。化疗药物的浓度、给药剂量、方法、疗程, 均可影响药物对血管损伤的程度。对强刺激性药物, 应在给药前后用氯化钠或葡萄糖溶液冲洗静脉, 以降低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壁的刺激。化疗药物应现配现用, 化疗药与其他辅助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同一静脉通道。化疗药浓度不宜过高, 给药速度不宜过快, 静脉注入药物时速度应控制在5m L/min, 避免血管因在短时间受到强烈刺激而受损, 对刺激强的药物如长春瑞宾在滴注结束后应立即以地塞米松5mg加人生理盐水100m L快速静滴, 滴速100滴/min, 使用5一氟脲嘧啶化疗的患者因滴注时间长, 宜尽量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给药, 联合用药的应先给刺激性大的药物, 中间以生理盐水间隔滴注冲管。

1.2.4 改进穿刺技术

对外周静脉较细的长期化疗患者应选用中心静脉置管, 如PICC或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 其次可选用外周静脉留置针。PICC置管化疗输液药物直接到达上腔静脉, 药物迅速被稀释, 减少了对静脉的刺激, 能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拔针要有技巧:尤其是刺激性强的药物, 拔针时应轻轻挤压输液管, 使头皮针内有少许回血, 然后用消毒棉球压迫穿刺的针眼处, 将针拔出, 以免药液漏出皮下, 造成组织坏死。不要揉搓局部以防止针眼处红斑、淤血形成。更重要的是对长期输液患者有效地保护了血管。

1.2.5 引路注射及化疗后冲洗[7]

化疗药使用前用生理盐水50-100mL建立静脉通道, 确保通畅无渗漏后使用化疗药物。两种药物之间用10-20mL生理盐水过渡, 化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此法有效避免了药物外渗和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1.3 化疗性静脉炎的治疗

根据症状将静脉炎分5级[8]。0级:无疼痛;Ⅰ级:局部皮肤发红, 轻微疼痛;Ⅱ级:轻度肿胀, 灼热, 中度疼痛;Ⅲ级:局部中度肿胀, 重度疼痛, 水疱形成, 水疱直径小于1 cm;Ⅳ级:中度或重度肿胀, 顽固性疼痛, 水疱直径大于1 cm, 影响肢体功能。一旦发现患者感觉注射部位疼痛且注药后加重或局部有肿胀时, 须立即停止注射, 用空针尽量回抽漏出的药液。禁止无回血仍然注药, 注药中发现药物渗漏时, 不要将针立即拔出, 应将药物尽量抽吸出来, 然后用生理盐水5-10ml推入, 局部肿胀虽暂时比原先加重, 但可冲淡局部组织及血管内的药物浓度, 减轻局部刺激。拔针后用于棉球按压3min, 受累部位抬高24~48h, 促进局部血液回流, 减轻局部组织肿胀。渗漏部位用冰袋冷敷24h, 然后涂上氢化可的松霜, 用无菌纱布包扎, 每日涂抹2次, 禁止热敷, 防止引起水泡及溃疡而促进坏死发生。

如发生化疗药物的渗漏应立即关闭输液器, 另接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回抽, 尽可能抽出渗漏的液体并根据化疗药物选择对应的拮抗剂行局部封闭, 避免血管组织发生坏死;疼痛明显者使用0.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然后用25%硫酸镁溶液纱布冷湿敷。嘱患者抬高患肢, 避免拿物和甩动,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变化。

3 呕吐

3.1 呕吐的护理

呕吐患者应采取半卧位, 或采取侧卧位, 头部略垫高, 护士应给予语言安慰, 保持病室安静, 使其精神放松。及时清理呕吐物和更换被污染物品, 如同病房同时有呕吐严重者尽可能分开治疗, 避免环境的不良刺激。轻度恶心呕吐者可给予口服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 中、重度呕吐者立即静脉应用止吐剂和采取针刺疗法。患者呕吐后应鼓励其喝水吃饭, 避免长时间空腹。呕吐后进食可中和胃酸, 促进肠蠕动, 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9]。呕吐严重者应密切观察, 如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补液纠正。

3.2 止吐药物合理使用

目前最常用的止吐药为5-HT3受体拮抗剂如格拉司琼、昂丹司琼等, 以格拉司琼为例, 于每次化疗前30分钟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 对于使用高致吐方案可在化疗结束后再用3mg.5-HT3抑制剂可有以下副作用:如抑制胃肠蠕动引起腹部不适、便秘;引起轻度到中度的头痛, 产生视觉障碍和眩晕、能诱发心电图异常和心绞痛的发作[10]。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 必要时给予更换药物。经济条件差者可选用甲氧氯普胺, 一般是在化疗前30min和化疗结束后各肌注10mg。甲氧氯普胺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应避免静脉注射。以上二者可与地塞米松配合使用。苯海拉明、氟哌啶醇也具有止吐作用, 目前应用较少。

4 心理障碍

4.1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化疗及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下, 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加剧了患者的痛苦, 使其忧心忡忡, 惶恐不安, 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从而表现出恐惧、忧虑、愤怒、抵触和绝望悲观的心理状态。因此, 护士应尊重患者, 经常与病人进行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把患者当朋友, 与患者建立和睦友好的朋友关系;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 采取全神贯注地倾听、适当的沉默、恰当的同情等技巧, 让患者充分表达其心理感受;主动与其进行沟通, 抓住时机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患者悲观、低落的情绪。

4.2 做好有关化疗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消除或减轻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心理

了解患者对化疗知识的掌握程度, 告知患者化疗知识, 每项操作治疗后向患者解释清楚。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适当而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患者, 让患者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 更好地配合治疗。在化疗期间加强巡视, 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主动与患者交流与沟通, 使患者充满信心和安全感, 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并对家属做出正确的指导, 如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时, 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同时辅以止吐药物, 减轻不良反应带来的痛苦;患者化疗时白细胞降低、机体抵抗力下降, 易发生感染, 指导患者尽量少接触他人, 做好保护性隔离;一些患者因化疗和手术后造成形象改变, 护理人员可以想办法尽量使其保持正常状态, 如脱发患者可以配带假发。

5 饮食

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饮食对机体的机能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报告, 女性50%以上癌症死亡率、男性30%以上癌症死亡率均与营养素有关;美国妇女癌症60%及男性癌症40%病因均与饮食有关;在我国与饮食直接有关的肿瘤有胃癌、肝癌、食道癌、肠癌、乳腺癌, 以上各种癌症死亡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5%[11]。肿瘤化疗患者饮食护理的目的, 就是通过合理调配饮食, 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使其更好的接受化疗, 改善身体状况。

饮食指导:化疗前及化疗期间饮食应该为高热量、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避免过凉、过热、油腻、粗硬、辛辣刺激及海产品类。化疗前一天晚餐和化疗当天早餐尤其重要, 进食不宜过多, 也不宜空腹, 避免饮食过杂。推荐饮食包括:小米粥、软馒头、花卷、鸡蛋羹、豆腐脑、面条、青菜汤。如食欲差可少食多餐, 不拘次数和时间。

6 结语

新辅助化疗措施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 其中男38例, 女25例, 年龄36~77岁, 平均56.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标准:术前均经病理学证实为胃癌患者;按临床分期, 术前胃镜、B超、CT均证实为进展期胃癌 (以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邻近脏器侵犯情况为准) , 无肝脏、肺脏、脑、骨等器官远处转移者;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初治者;术前检查无手术、化疗禁忌者;新辅助化疗的目的、方案及不良反应均告知患者家属, 同意后入组。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 (30例) 和新辅助化疗+手术组 (30例) 。两组患者病情及一般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1.2 方法

常规手术组术前完善检查, 无手术禁忌, 行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术前完善检查, 无手术、化疗禁忌, 给予新辅助化疗, 方案为:奥沙利铂100 mg/m2, 静脉滴注2 h, 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 静脉注射2 h。注射后立即静脉推注5-Fu 400 mg/m2。后续5-Fu 600 mg/m2, 静脉持续输注22 h, 第1~2天。每2周重复, 为一周期, 化疗结束2周后, 再行B超、CT复查, 对比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化疗的不良反应, 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胃癌手术切除率。

1.3 统计处理

采用SSPSl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比较应用分层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切除率

常规手术组肿瘤切除率为83.3% (27/30) , 根治性切除率为46.7% (14/30) , 剖腹探查率为10% (3/30) ;新辅助化疗+手术组肿瘤切除率为93.3% (28/30) , 根治性切除率为66.7% (22/30) , 剖腹探查率为6.7% (2/30) 。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患者肿瘤手术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均高于常规手术组 (均P<0.05) , 差异具有显著性。剖腹探查率低于常规手术组 (P<0.05) 。

2.2 新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

9例患者出现化疗后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本组无一例因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而退出研究, 均可耐受并行手术治疗。

2.3 手术后的并发症

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漏, 常规手术组中1例发生肺部感染;新辅助化疗+手术组中1例发生上腹腔感染,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外科手术仍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 我国多数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属进展期, 手术切除率低, 尤其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比例更少。剖腹探查后往往因肿瘤侵及邻近器官或发生广泛浸润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 或仅能行姑息性切除手术, 术后生存率较低, 特别是对于Ⅲ和Ⅳ期的晚期胃癌患者, 只能进行姑息性手术, 术后局部复发及转移的发生率仍很高, 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近年来,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如何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其中胃癌新辅助化疗, 即术前化疗, 就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由于新型化疗药物的不断出现, 成为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希望和研究热点。许多研究结果证实, 新辅助化疗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综合治疗的疗效[3]。

研究显示, 术前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手术的患者, 组织学检查显示有明显的肿瘤坏死性改变。超过3个周期肿瘤缩小不明显, 超过4个周期, 肿瘤反有增大趋势。因此, 我们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2个周期, 化疗结束2周后评估, 再进行手术治疗。本研究中, 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 手术根治率及手术切除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由此可见, 新辅助化疗可大大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以及根治率。其主要原因在于:杀灭癌细胞, 缩小肿瘤;同时减轻组织的反应性水肿, 减少肿瘤组织对周围的侵犯和粘连, 增加手术切除率或根治性切除的机会。目前研究表明, 新辅助化疗还有如下优点:可不同程度减轻肿瘤负荷, 减轻组织反应性水肿, 使肿瘤缩小, 使临床分期降低。控制微小转移灶, 了解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胃癌患者血液中常有游离癌细胞, 手术易造成癌细胞种植和转移, 术前有效阻断游离癌细胞是提高疗效的关键[4]。研究还发现新辅助化疗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5]。

本研究还显示: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缓解, 食欲、体重有所增加, 身体状况改善明显, 为根治性手术创造了条件, 使部分术前判断难以切除的病灶得以根治胜切除, 也为术后化疗提供了依据。但对部分化疗不敏感的患者可能延误手术或其他治疗时机, 因而对这些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旦有进展应立即给予手术治疗, 以免延误局部治疗机会。而且, 化疗药物本身可引起骨髓抑制, 导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 使手术及术后恢复增加难度;术前化疗手术时间多向后推迟, 延长了住院时间, 同时也增加了住院费用, 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随着胃癌现代治疗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对晚期胃癌外科治疗观念应有所改变, 一些以往认为无法切除的病例, 经过新辅助化疔可使肿块缩小, 肿瘤的分期降级, 有利于肿瘤的切除, 甚至可以获得根治性切除, 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手术根治率和切除率, 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Ajani JA, Mansfield PF, Janjan N, et al.Multi-institutional trial ofpreopcratlve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otentially respactable gastric carcinoma.J Clin Onco1, 2004, 22 (14) :2774.

[2]季加孚.胃癌外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6, 13 (1) :40-41.

[3]Persiani R, D’Ugo D, Biondi A, et al.Down staging after neoadi-uvant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Suppl Tumofi, 2005, 4 (3) :S88.

[4]季加孚, 武爱文.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7, 10 (4) :394-395.

新辅助化疗措施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6~76岁,平均5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标准:(1)术前均经病理学证实为胃癌患者;(2)按临床分期,术前胃镜、B超、CT均证实为进展期胃癌(以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邻近脏器侵犯情况为准),无肝脏、肺脏、脑、骨等器官远处转移者;(3)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初治者;(4)术前检查无手术、化疗禁忌者;(5)新辅助化疗的目的、方案及不良反应均告知患者家属,同意后入组。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30例)和新辅助化疗+手术组(30例)。两组患者病情及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手术组术前完善检查,无手术禁忌,行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术前完善检查,无手术、化疗禁忌,给予新辅助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注射2 h。注射后立即静脉推注5-Fu 400 mg/m2。后续5-Fu 600 mg/m2,静脉持续输注22 h,第1~2天。每2周重复,为一周期,化疗结束2周后,再行B超、CT复查,对比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化疗的不良反应,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胃癌手术切除率。

1.3 统计处理

采用SSPSl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应用分层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切除率

常规手术组肿瘤切除率为86.7%(26/30),根治性切除率为43.3%(13/30):剖腹探查率为13.3%(4/30);新辅助化疗+手术组肿瘤切除率为96.7%(29/30)。根治性切除率为70.0%(21/30),剖腹探查率为3.3%(1/30)。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患者肿瘤手术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均高于常规手术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剖腹探查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

2.2 新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

11例患者出现化疗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本组无一例因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而退出研究,均可耐受并行手术治疗。

2.3 手术后的并发症

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常规手术组中1例发生肺部感染;新辅助化疗+手术组中1例发生上腹腔感染,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仍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多数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属进展期,手术切除率低,尤其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比例更少。剖腹探查后往往因肿瘤侵及邻近器官或发生广泛浸润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或仅能行姑息性切除手术,术后生存率较低,特别是对于Ⅲ和Ⅳ期的晚期胃癌患者,只能进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局部复发及转移的发生率仍很高,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如何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其中胃癌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就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新型化疗药物的不断出现,成为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希望和研究热点。许多研究结果证实,新辅助化疗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综合治疗的疗效[3]。

研究显示,术前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手术的患者,组织学检查显示有明显的肿瘤坏死性改变。超过3个周期肿瘤缩小不明显,超过4个周期,肿瘤反有增大趋势。因此,我们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2周后评估,再进行手术治疗。本研究中,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手术根治率及手术切除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由此可见,新辅助化疗可大大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以及根治率。其主要原因在于:杀灭癌细胞,缩小肿瘤;同时减轻组织的反应性水肿,减少肿瘤组织对周围的侵犯和粘连,增加手术切除率或根治性切除的机会。目前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还有如下优点:可不同程度减轻肿瘤负荷,减轻组织反应性水肿,使肿瘤缩小,使临床分期降低。控制微小转移灶,了解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胃癌患者血液中常有游离癌细胞,手术易造成癌细胞种植和转移,术前有效阻断游离癌细胞是提高疗效的关键[4]。研究还发现新辅助化疗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5]。

本研究还显示: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缓解,食欲、体重有所增加,身体状况改善明显,为根治性手术创造了条件,使部分术前判断难以切除的病灶得以根治胜切除,也为术后化疗提供了依据。但对部分化疗不敏感的患者可能延误手术或其他治疗时机,因而对这些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有进展应立即给予手术治疗,以免延误局部治疗机会。而且,化疗药物本身可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使手术及术后恢复增加难度;术前化疗手术时间多向后推迟,延长了住院时间,同时也增加了住院费用,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随着胃癌现代治疗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晚期胃癌外科治疗观念应有所改变,一些以往认为无法切除的病例,经过新辅助化疔可使肿块缩小,肿瘤的分期降级,有利于肿瘤的切除,甚至可以获得根治性切除,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手术根治率和切除率,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Ajani JA,Mansfield PF,Janjan N,et al.Multi-institutional trial ofpreopcratlve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otentially respactable gastric carcinoma.J Clin Oncol.2004.22(14)l2774.

[2]季加孚.胃癌外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1):40-41.

[3]Persiani R,D'Ugo D,Biondi A.et al.Down staging after neoadi-uvant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Suppl Tumofi,2005,4(3):S88.

[4]季加孚,武爱文.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10(4):394-395.

新辅助化疗措施 篇9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ET方案; CAF方案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114-02

乳腺癌是一种具有全身性疾病特点的肿瘤,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研究,以化疗为主的全身治疗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合理地制定化疗方案以及发挥与手术治疗联合的优势仍存在争议。为寻找能够快速降级降期、不良反应小的化疗方案,我们以CAF方案为对照,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应用ET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以探讨其安全性、临床疗效及对手术方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乳腺外科2004年8月~2009年8月间10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乳腺肿瘤常规行核心针穿刺,明确病理诊断,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生物学标志物证实属于乳腺癌。将106例女性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新辅助化疗,A组(ET组)68例,B组(CAF组)60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见表1。既往均未用过任何治疗。Karnofsky评分>80分,心、肝、肾功能无严重损害。炎性乳腺癌或转移性乳腺癌除外。

1.2 治疗方法

ET组:表柔比星4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多西他赛60mg/m2,第1天持续1h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CAF组:5-FU 5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多柔比星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500mg/m2,第1天,21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给予格雷司琼、甲氧氯普胺、西咪替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ET组化疗前1天及化疗第1、2天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4mg,每日2次,口服。3个周期化疗结束后2周行手术治疗。若治疗无效,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化疗还是直接行手术或放射治疗。

1.3 评定标准

按实体肿瘤近期疗效观察标准[1]触诊乳腺肿物大小变化,参考乳腺B超结果评价化疗疗效。化疗前及手术前各评价1次,根据WHO统一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其中完全缓解又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临床完全缓解(cCR)。pCR定义为原发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均无残留浸润性癌细胞,其中残留原位癌也包括在pCR组;每例患者术后腋窝淋巴结常规送病检(至少清扫10枚),比较两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1.4 随访

将手术治疗作为随访起始时间,以复发转移为终止时间。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09年7月截止。复发指临床及组织学显示同侧乳腺或区域淋巴结复发,远处转移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远处转移病灶。无病生存时间指从手术后的第1天开始至第1次复发或转移的时间或末次随访时间,总生存时间指从治疗第1天开始至死亡或末次随访的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或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Kaplan- Meier方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入组病例均为可评价疗效。ET组总有效率(RR)为88.7%,pCR率22%,保乳率26.5%;35例行改良根治术,2例行局部放疗。CAF组总有效率为82.0%,pCR率18.3%,保乳率21.7%;32例行改良根治术,3例行局部放疗或改变化疗方案后再行手术治疗。ET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保乳率以及pCR率方面,ET组均优于CAF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远期疗效

中位随访60(24~94)个月,50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34例因肿瘤转移死亡,随访时间6~73个月,平均35个月。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ET组(A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85.3%,高于CAF组的5年DFS(58.9%),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ET组在5年无病生存率优于CAF组。ET组的5年总生存率(OS)为75.4%,CAF组为71.4%,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乳腺癌早期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综合采用多种疗法才有可能提高治愈率、减少远期转移的发生。新辅助化疗相对于辅助化疗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早期杀灭乳腺癌亚临床转移病灶,使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降期,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与保乳手术的成功率;还能提供肿瘤化疗敏感性以及患者预后的信息,及时评价疗效,有助于选择适合该患者的有效化疗方案。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临床完全缓解或病理完全缓解者的长期生存率可显著提高[2]。

我们运用了ET与CAF方案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对比研究,许多大型的国际随机临床试验都采用了含蒽环类药物的辅助化疗方案,总体缓解率可达到80%左右。本组ET总缓解率达88.7,较上述试验组高。提示含蒽环类药物的ET方案仍是乳腺癌有效治疗的一线方案。化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已不仅仅是晚期乳腺癌可以有效使用的一种治疗手段,而且也已成为早期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但新辅助化疗也会带来问题,如化疗后的病理标本会丢失一些预后指标的信息;CR患者的手术切除部位较模糊,需要在术前准确标记肿瘤位置等。但是随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成为乳腺癌治疗的发展方向,新辅助化疗已成为一种提高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治疗方法。本研究表明,ET和CAF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可手术乳腺癌中获得较高疗效,而且扩大了保乳手术的适应证。ET方案疗效显著且耐受性好,是优于CAF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孙燕,周际昌.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3-34.

[2]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EBC-TCG).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and hor monal 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on recur- rence and 15-year survival:an overview of the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2005,365(5):1687-1717.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篇10

1 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chemotherapy, NCT, NAC)

是指对非远处转移性的肿瘤在手术治疗或放疗前进行的全身性、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习惯性称其为新辅助化疗。

2 适应证

2.1 局部晚期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

局部晚期乳腺癌 (Locallyadvancedbreastcancer, LABC) 指肿瘤直径>5cm (T3) , 或侵犯胸壁、皮肤 (T4) 包括橘皮征、皮肤溃疡、卫星灶, 和/或区域的腋淋巴结互相融合 (N2) 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N3) 的乳腺癌。临床分期上主要指ⅡB期 (T3N0) 、ⅢA期 (T0~2N2或T3N1, 2) 、ⅢB期 (T4任何N) 和ⅢC期 (N3任何T) 的乳腺癌。炎性乳腺癌 (Inflammatorybreast cancer, IBC) 是临床诊断, 指乳腺1/3以上皮肤红肿, 皮肤温度升高, 乳腺肿物可能触及不明显、类似炎症 (NCCN标准) 。原发肿瘤为T4d, 临床分期ⅢB、ⅢC期或Ⅳ期。通常不可手术, 预后差。

2.2 可手术乳腺癌, 患者有保乳意愿但不适合保乳手术者

对Ⅰ~ⅡA (T2N0M0) 期可手术乳腺癌, 特别是对希望接受保乳手术 (Breast-conservingtherapy, BCT) , 但肿瘤大小不适宜者。2009年StGallen专家共识认为, NAC除了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降低临床分期效果外, 更适用于那些希望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2010年NCCN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新辅助化疗针对的临床分期为ⅡA (T2N0M0) 、ⅡB、ⅢA、ⅢB、ⅢC期乳腺癌。

3 新辅助化疗方案

选择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提高客观有效率 (Objectiveresponserate, ORR) 和pCR率是新辅助化疗的重要目标之一。现将不同的化疗方案分述如下。

3.1 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

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基本药物。新辅助化疗常用的含蒽环药物方案有AC/EC (阿霉素+环磷酰胺/表阿霉素+环磷酰胺) 、FAC/FEC (5-氟尿嘧啶+阿霉素/表阿霉素+环磷酰胺) 。Chua等[2]进行的TOPIC2临床试验, 比较了AC (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 与EN (表阿霉素联合长春瑞滨) 新辅助化疗的结果:AC与VE具有相近的ORR (73%VS74%, P=0.83) 和持续完全缓解 (cCR, 20%VS24%) , pCR均为12%。

3.2 蒽环联合紫杉类药物的方案

紫杉醇及多西紫杉醇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药物, NSABP-B27试验显示, AC序贯多西他赛 (第2组) 比单独AC (第1、3组合并) 的cCR、ORR均明显提高, 分别为63.6%VS40.1%, 90.7%VS85.5% (P<0.001) , pCR提高近1倍 (13.7%VS26.1%, P<0.001) 。2009年StGallen会议专家共识推荐, 新辅助化疗首选含紫杉和蒽环的化疗方案。2012年NCCN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包括TAC、AC序贯T、FEC序贯T。

3.3 含铂类方案

研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 (即ER、PR、Her-2皆为阴性的乳腺癌) 多伴有BRCA1基因突变, BRCA1基因突变可提高肿瘤对损伤DNA的化疗药, 如铂类的敏感性。Garber等[3]对28例Ⅱ~Ⅲ期三阴性乳腺癌行顺铂单药 (75mg/m2, 21d/周期) 新辅助化疗4个周期, pCR率22%。Byrsk等[4]报告对BRCA1缺失的1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 (其中9例为三阴性) 行顺铂单药化疗2~4个周期, pCR为90%。以上结果提示, 三阴性乳腺癌对铂类药敏感性高。

3.4 伊沙匹隆

新型抗肿瘤药埃坡霉素类似物伊沙匹隆 (Ixabepilone) , 可与微管蛋白结合而导致癌细胞不能顺利进行有丝分裂, 最终使肿瘤细胞凋亡。一项包含161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的Ⅱ期试验数据报告[5], 单药伊沙匹隆 (40mg/m2, 21d/周期) 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 乳腺pCR率为18%, 同时腋窝淋巴结pCR率11%。其中42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乳腺pCR率为26%, 之中19%腋窝淋巴结同时pCR, 提示三阴性乳腺癌对伊沙匹隆更敏感。

3.5 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的方案

多项研究显示对Her-2阳性患者, 新辅助化疗加用赫赛汀可提高ORR和pCR率 (pCR17%~73%) [6]。2009年St Gallen专家共识及2010年NCCN临床实践指南推荐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应加抗Her-2药物。

4 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因子

4.1 ER/PR阴性预测新辅助化疗敏感

多个研究证明, ER/PR阴性较阳性者化疗敏感性更高, 更易取得pCR。有研究显示, ER可增加Bcl-2水平, 导致蒽环类耐药。ER阴性、PR阴性、Bcl-2缺失预示着更高的pCR[7]。

4.2 Her-2过表达预测新辅助化疗敏感

Andre等[8]研究了Her-2状态与PTX序贯FAC方案化疗 (不用赫赛汀) 获得pCR的关系。研究发现, 不论ER状态如何, Her-2阳性较Her-2阴性pCR明显提高 (33%VS15%, P<0.001) 。

4.3 Ki-67表达与化疗效果

Sullivan等[9]研究显示, 化疗后Ki-67表达降低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Masuda等[10]报道33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FEC100联合紫杉醇类新辅助化疗后, Her-2阳性、Ki-67术前高表达者可得到较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 但新辅助化疗后Ki-67高表达仍提示预后不良。

4.4 p53表达与化疗效果

Bao等[11]将68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入2组 (32例接受紫杉醇类为主的化疗, 36例接受蒽环类为主的化疗) , 结果显示, p53表达水平在接受紫杉醇类药物治疗后显著降低, p53阴性者接受蒽环类为主的新辅助化疗后获得较高的总缓解率。

5 新辅助化疗与保乳手术

许多大型临床试验均证实, 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大小, 甚至达到完全缓解, 造成术中难以确定病灶及明确手术安全切缘。NSABPB-18的临床研究中显示, 接受新辅助化疗组68%患者接受保乳手术, 随访9年, 新辅助化疗组和术后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7%和7.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hitobi等[12]对114例T3.1~6cm、N0或N1、M0的乳腺癌患者采用2个周期以蒽环类为主的新辅助化疗后, 54例 (47.4%) 患者达保乳指征并接受保乳手术, 其余患者接受根治手术;中位随访72个月, 接受保乳手术组与根治手术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和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研究表明, 新辅助化疗降低临床分期后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后, 并不增加其局部复发率。

6 新辅助化疗与前哨淋巴结 (SLN) 活检

SLN状态在新辅助化疗之前可以准确代表整个腋窝情况, 新辅助化疗后的SLN活检, 是否能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状态, 其精确性是否会下降, 仍存在较多争议。Hunt等[13]的研究中, 3746例临床T1~3N0M0的乳腺癌患者行SLN活检, 其中新辅助化疗者有575例 (15.3%) , 结果显示, 新辅助化疗组辨认率为97.4%, 未行新辅助化疗组辨认率为98.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7) ;新辅助化疗组假阴性率为5.9%, 未行新辅助化疗组假阴性率为4.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 。说明新辅助化疗后SLN活检的辨认率及假阴性率可能受化疗后残余肿瘤大小、初始淋巴结分期等因素影响。因此, 新辅助化疗是否降低SLN活检的辨认率及准确率, 是否增加SLN活检的假阴性率, SLN活检成功后是否可以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及怎样看待SLN完全缓解, 有无其他的非SLN转移等问题, 除受术者经验、SLN定位方法等因素影响外, 仍需多中心、大样本、严格的随机试验及外科医师、肿瘤科医师、核医学科医师、病理学工作者之间的充分交流和合作后再作结论。

7 小结

上一篇:体育与休闲下一篇:大学生宿舍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