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特色(精选12篇)
高职特色 篇1
近些年来,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在院校数量、在校生数量以及毕业生人数方面出现了持续的增长,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自身规模上的跨越。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数以百万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并随着国家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需求的增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 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 能与实际岗位所需人才有效接轨的高等技术人才。这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促使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 促使教师不得不更新观念, 不断审视当前英语教学与实际的差距, 及时进行教学改革, 使高职英语教学能够及时地服务于高职教育, 具有自己的特色教育模式和方法。以下是笔者对于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特色的一些思考。
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重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们的特点是: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 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与同龄的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 高职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缺乏端正、健康的学习态度和必备的文化素质, 心理落差等原因导致他们出现意志不坚定, 缺乏上进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的现象, 甚至一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学习心理不够健全, 对学校及教师的不满情绪强烈, 不愿配合老师的正常教学, 甚至抵制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接触。这也成为高职英语教学很难取得应有成效的重要原因。因此, 搞好教学的一个关键前提就是先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自信心, 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力, 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 在学习动力的推动下树立健康向上的学习目标。由此,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 育人的职责就显得更为神圣和重要。
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以知识为主的教育变为以能力和素质为主的教育, 同时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现状, 素质教育, 换言之, 育人就成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前提之一。首先, 加强道德教育, 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锻炼,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取向和学习心理。可以通过德育课、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而英语课也是如此, 不能仅仅停留在英语基本知识的掌握及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上, 还要充分利用课上的各种资源时刻不忘育人的职责。古人云“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书育人, 既要教书也不能忽视育人, 并且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例如在英语教材中, 有许多关于礼貌用语的学习, 有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 有宣扬团结互助的短文……而作为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教育工作者绝不能放过这样的教育机会, 除了英语词汇、句型语法、阅读等教学外, 更要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精神和内涵,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其次,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大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不好主要是因为懒于记单词,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 早上也很少花时间读英语课文或背单词,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时刻督促学生记笔记, 随时记录自己不会的词、短语以及精彩的句子, 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要教会学生经常翻阅、背诵好的文章, 并多加模仿造句, 加强运用,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 由此可见积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社会文化教育紧密结合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 因此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学习英语不仅要学好语言本身, 还要学习和了解其中的文化, 这样才能真正驾驭好语言这种交际工具。因此, 教授一门语言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 英语教学不能只教授语音、语法和其他的语言知识, 还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学习到与本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及社会人文知识。例如在讲解英语句式的同时, 还要让学生了解该语言适合的语境, 包含的文化因素, 避免在交际中出现语用错误, 导致交际的失败。
三、正确认识语法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淡化语法”的教学中强调语法教学的交际化
现代高职英语教学强调要让学生活学活用, 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不能死读书, 因此淡化语法成为了一种趋势。高职英语教学要遵循大纲“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语法教学以够用为宜。但是淡化语法并不意味着脱离语法。语法是语言的骨骼, 渗透于语言使用的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 是学习好英语的关键, 没有一定的语法知识, 是无法将词、短语组成有意义的句子运用到交际中去的。所以只有掌握了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 学生才能举一反三, 由已学会的表达活学活用, 根据不同的情景自己造句。语法知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和保证, 交际能力又是语法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最终目的。
四、对英语课堂的空间进行更多的延伸
我们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 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英语交际环境,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开创英语角, 组织英语词汇大赛, 英文演讲比赛, 英文剧表演, 英语应用写作竞赛, 利用英语广播电台播放原汁原味的英语新闻、英语歌曲或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一些原版的影碟等等, 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还能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不断提高英语运用水平。
五、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职业英语势在必行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以知识性传授为主, 应试教育的痕迹仍然很重, 体现在学生一般都可以拿到四、六级证书, 甚至高分的很多, 但是张口说的能力差的却很远, 甚至是根本不过关, 毕业后难以达到一定职业的要求, 缺乏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因此英语教学的目的必然是使学生在工作中能灵活运用语言, 避免学与用的脱节。由此, 根据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设置, 开设相应的职业英语培训或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六、应用型的教师, 应用型的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是培养既有理论基础, 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素质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经验。高职英语教师除应具备专业英语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 还应具备技术人才的各种素质。与专业英语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相比, 高职英语教师的智能储备应更全面, 相关知识面更广, 专业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更强。做到这一点, 除了教师自身努力, 学校也要有计划地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积极寻找和创造卓有成效、多样化的师资培训渠道与方式, 一方面可以通过选派教师去高校或国外进修, 或者聘请专家学者在校内举办各种培训班, 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 另一方面尽可能为教师提供更对的实践和应用的机会, 扩大“双师型”教师的规模和数量。
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 要更新观念, 不断进取, 勇于探索, 大胆革新, 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 从内心深处关心爱护学生, 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高职特色 篇2
山东高职院校特色专业汇总(2009年版)2009年06月10日
学 校 名 称
特 色 专 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药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麻醉学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检疫、兽药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冶金技术、制药技术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商务管理(家电)、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软件技术、服装设计、市场营销(啤酒)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金属切削、机械装配与修理、电气工程、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电子商务、电气自动化技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水产养殖、建筑工程、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技术 威海职业学院 应用韩语、餐旅管理与服务、应用电子技术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制冷与空调专业、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生物技术、旅游管理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会计电算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护理 淄博科技职业学院 护理、药学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空中乘务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康复医学技术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汽车制造与维修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应用韩语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物流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中医学 东营职业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潍坊职业学院 蚕桑技术、园林技术 烟台职业学院 食品检测及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会计、国际商务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染整技术 滨州职业学院 生物技术及应用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动画设计与制作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整形技术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法律事务、监狱管理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汽车运用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淄博职业学院 市场营销、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计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港口机械应用技术、电气设备应用与维护、电气设备应用与维护、港口业务管理、机床数控技术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汽车运用技术 枣庄职业学院 应用化学、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护理、旅游管理 临沂职业学院 会计电算化、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主持与播音、电视节目制作、有线电视工程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炼油技术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会计、食品营养与检测、商务日语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纺织技术、染整技术、会计电算化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 高等护理、口腔技术、市场营销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会计电算化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汽车维修与营销、数控技术及应用、机电一体化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水利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 济南职业学院 餐旅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 山东大王职业学院 制浆造纸技术、林产化工技术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 应用英语、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应用英语、应用韩语、应用日语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炭深加工与利用 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汽车工程、建筑工程、外国语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中药物制剂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微电子技术 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 染整技术、纺织品设计、现代纺织技术、新型纺织机电技术、服装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国际货运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数控技术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护理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钻井技术、油气开采技术
深化数学改革,凸现高职特色 篇3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术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未来岗位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能力之一。因此,高职数学课程如何深化改革,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已成为高职数学教师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
一、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交通部高职示范院校和广西高职示范院校,目前,学院设置有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建筑工程、汽车维修、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等48个专业(含专业方向)。数学课程是学院大多数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由于我院高职教育历程较短,教学规模扩张较快,因此,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局面:学生起点低与教学内容抽象的矛盾;课时少与培养要求高的矛盾;教育对象的专业多样与教学内容单一的矛盾;学生基础良莠不齐与教学要求一刀切的矛盾;教师知识面窄与专业培养多样化的矛盾等等。
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院结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数学课程建设与改革,主要途径和方法为:
1.改革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突出职业性。首先,以“管用、够用、实用”为原则修订教学大纲,并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删减了教学内容中部分的演绎推理,淡化了严格的数学论证,强化了几何说明,重视直观、形象的理解,把学生从繁琐的推导和不具一般性的数学技巧中解脱出来。同时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充实了与学生生活、专业紧密联系的内容,把数学建模内容融入高等数学(经济数学),使课程内容呈现出简洁、明了、新颖和实用的特征。
其次,采用模块的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重组,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不再刻意地追求课程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我们将数学的教学内容分为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工程数学三大板块,同时,又将高数模块分成一元微积分、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空间解几共四个模块,工程数学模块又分成级数模块、线性代数模块、概率与数理统计模块等,通过模块的有机结合,满足了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
此外,在同样的知识模块教学中,为了突出专业特点,不同专业使用的案例有所不同。例如同样是讲授“导数的应用”章节,路桥专业的学生接触到曲率变化对道路安全的影响,而管理专业的学生由此领会边际和弹性的意义。
2.建构多样化的数学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了满足不同生源、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除了在第一学期开设必修课程高等数学、经济数学外,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开辟了课内的数学选修课和课外的数学培训班,有数学建模选修课、数学实验选修课、工程数学选修课以及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数学课程体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坚实的数学基础、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3.以问题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转变教学观念,打破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并以任务为驱动,采取启发式、练习式、案例式、交流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问,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必备的学习能力。
4.实施3∶5∶2的考核模式,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我们积极探索数学考核模式改革,实施3∶5∶2的数学考核新模式,即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回答问题、测验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核学生数学基本知识、基本计算、基本方法;期末开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核学生查阅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以数学实践报告的形式,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新的考核模式,不仅考核了学生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考核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5.加强数学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是教学的灵魂,教学团队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师资结构三方面入手,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一是组织教师定期学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文献、开展教研活动、深入专业(企业)调研等活动,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二是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和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其中《高等数学》课程获学院课程建设创新大赛三等奖,《经济数学》课程获学院精品课程;《面向专业、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研究》、《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等5个课题获广西教育新世纪教改课题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获广西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数学建模》课件获广西高校教学软件比赛优秀奖;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组建的数学建模教学团队获院级教学团队,一位教师获院级教学名师;公开出版教材3本,教师发表论文多篇,等等;三是鼓励教师积极进修,提高专业水平。目前校内专兼职教师9人中,有7人获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1人为在读研究生。
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尽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模式的改变,专业课程领域改革的深入,各专业课程中的定量分析逐步被定性分析所取代,专业课程对数学课程的依存度不断降低,数学课程作为专业学习基础的地位逐渐削弱。相比较而言,数学课程改革的难度远远大于专业课程改革,需要改革的不仅仅是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课程观念、视角以及整个课程教学结构如何适应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变化。因此,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怎样对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是数学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Z].2006.
[2] 李广全.关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5):31-33.
[3] 何文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现状研究与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9)105-107.
[4] 金敬.专业结合的高职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2-73.
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篇4
1、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是以职业技术院校为载体, 在已有的传统校园文化中融人了更多的企业文化所蕴涵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等因素, 形成具有校企文化融合特征的校园文化。高职“校园文化”的本质反映着高职教育的核心战略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2、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
校企文化的有机融合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最重要、最突出的特征。校企文化融合可以厘清高职院校文化的本质特征,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凸显高职文化在促进院校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校企文化融合形成的校园文化具有兼容性、服务性、多样性和职业性等显著特征。
兼容性是指职教文化兼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共融的特殊性, 这是职教校园文化区别与其它普通学校的显著特点之一。校企文化融合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 使学生从职业岗位出发无论从思想意识还是从职业素质都能更多地融入企业, 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和企业精神的熏陶, 为进入企业并较快适应社会角色打下良好基础。
服务性是指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功能就是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校企文化融合将有利于高职院校全方位的实行校企合作,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高职校园文化的服务性特点与其它大学相比表现出服务的对象更直接、服务的内容更具体, 服务的范围更全面等特点。
多样性则是由校企文化融合的深度、广度以及服务地域等的多样性决定的。一方面职业院校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决定了专业设置必须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状况的需要。生产企业中的不同专业岗位其文化内涵、职业特点都是不同的。而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也必然呈现出不同企业文化的特点, 表现出特有的专业文化特征;而另一方面不同的职业院校区别就是服务于不同的企业, 这也就构成了职业院校之间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特点。
职业性则是高职院校固有的本质特征。校园文化融入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 体现为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特征, 是一种强调实践先于理论的文化开拓, 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全细节中全方位地从职业教育实践中培育全体师生的职业素养。
二、走校企文化融合之路, 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1、高职院校要有全员认同校企文化融合的共识。
一方面不能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经过改头换面引入到校园文化中, 而是要有机的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 体现在育人的目标上。例如企业管理文化中“严”字当头的文化内涵;合作为先的团队精神;履行职责, 回报社会的三爱 (爱岗、爱厂、爱国) 价值观;以及企业家管理素质等。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两者虽存在着差异, 但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特别是以创新精神为宗旨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正是完善和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正确理解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 才能使校企文化的融合成为一个“扬弃”的过程, 更具有双赢的价值。
2、高职院校要以高度的使命感研究企业文化。
一是各个专业教师要开展相关职业或行业的企业文化研究。二是要为学生开设企业文化课程及相关人文课程, 学习企业文化的内容, 并进行相关的职业素质训练。三是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双向交流, 企业管理人员以兼职方式走上讲台, 向学生传播先进的企业文化, 而专职教师则可直接深入优秀企业参加实践, 学习企业文化。
3、高职院校要形成全员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
高职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群体共同创造、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一是致力于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素养, 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专业技能, 具有教师和技师的双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学生要学习先进的企业文化。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 为学生毕业后适应更严格的企业制度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环境, 形成校企文化融合的良好氛围。
4、高职院校全员要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真正的校企结合, 就必须引进企业文化,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结合。高职校园文化应将企业文化中对人才要求的价值规范、行为方式等体现在自己的文化结构中, 通过课堂传授、规章制度的约束以及校容校貌、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 形成自己的职业教育特色。
5、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校企文化融合的机制平台。
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突出学校和企业育人的核心价值观、管理理念, 在先进的教学设施、完善的实训基地以及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校园网络和校园建筑等物质环境基础上, 通过吸纳企业科学的管理制度, 融合现代教育思想, 运用各种活动载体贯彻实施职业教育理念和企业精神, 真正形成以物质文化为基础, 制度文化为保障, 行为文化为动力, 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校企文化一体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总之, 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 应该是源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 又高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随着校企文化的深入融合、交流,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开展, 新的问题和可供借鉴的思路方法必将不断涌现, 有利地促进校企文化结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摘要:校企文化融合是高等职业校园文化特色的重要特征之一。高职学院应从研究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文化以及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等方面, 积极构建富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校企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王莹华:《引进企业文化, 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12。
开展高职特色的公寓文化实践探讨 篇5
中等职业教育学院文江峰
【摘要】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文化活动,通过活动,培养高职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以公寓文化建设为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职;公寓文化活动;实践;
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课堂教育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现今,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是新时期大学学生工作的新要求,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紧密结合工作实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方式和途径。
一、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必要性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生大约每天有 60%的时间在公寓生活和学习,公寓建设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学校的稳定发展。然而现今大学生在多方面尚欠成熟,在公寓中的自控、自理能力较差,公寓的学习环境、卫生环境都无法保持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报纸、广播等已经成为学生拓展知识面的又一重要途径,由于当今信息缺乏有效管理,极易使得鉴别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群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用正确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弥补现有缺陷,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公寓环境尤为重要。目前,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在各大高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 现有的教育管理机构在具体运转中注重实际利益,缺乏与学生必要的沟通,没能找准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存在很深的隔阂。② 公寓内部现代化教育设施不齐,且学生使用限制太多。公寓周边环境较乱,缺少育人氛围,如商业网点管理不到位,活动场所、宣传栏缺少,广播、报栏、专刊等宣传舆论阵地建设不尽如人意。③ 公寓大学生中存在独生子女、特困生和心理障碍三种特殊群体,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认知能力差、团队意识差等现象。高校公寓教育管理体系缺乏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使得群体人际关系不适,社交不良,不能很好地适应公寓环境,不利于寝室和谐发展。
二、高职特色公寓文化活动背景
高职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群需要的人才。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此,我们应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探索出了以公寓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五进宿舍等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疏导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思想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三、高职特色公寓文化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
1.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
高职学生素质低大多是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大力营造公寓文化建设氛围。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虽然职教学生本身在纪律意识、主动学习方面的意识较淡薄,但新生刚进校门,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 各种行为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新生入学开始,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公寓文化建设的宣讲,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氛围。
2.以党员为示范,打造示范公寓文化建设
学生是宿舍的主人,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具体的做法是,发挥学生党员、团员的先进示范性,在校、系、班党团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在每栋宿舍建立团总支,每层楼设团支部,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团小组,通
过建立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 三 自” 功能,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
3.完善寝室文化建设规章制度
科学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合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高职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中,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些硬性规定才能从制度层面保证学生做好最基本的基础文明。
4.对学生在寝室的表现,计入量化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将高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清洁卫生评比纳入考核办法,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对于在寝室文化建设和文明寝室评比中获奖的寝室成员实行加分政策:对寝室室长双倍积分、对受到校级批评的寝室成员进行扣分、通过这一考核办法,最后的综合积分纳入学生成绩单,载入学生学籍档案,并将学生所在寝室是否受表扬,以及在寝室的表现作为评优、评定奖学金、入党等的重要依据之一。此测评办法一定程度上对职教学生的行为起到了约束以及督促和激励作用。
5.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公寓文化软实力
公寓文化建设应依托各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提升公寓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如:开展以寝室为参赛单位的文体活动例如寝室魅力展示、寝室才艺表演、安全知识竞赛等。让寝室成员当主角、自编、自导、自演、这样的活动不仅展示了寝室成员的才能,更在这样的集体行为中,增加了寝室成员的相互了解,增进了感情,展现了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公寓文化活动使学生在高雅、健康、融洽 活泼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更使他们在其中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健康人格、学会了交往、学习、合作。
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开展一定要紧密围绕学校总体战略,在传承中发展,创建品牌活动。同时也应当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深入了解公寓学生日益提高的要求,有针对的选取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发挥现有团学组织优势,建设高品位的公寓。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培养 21世纪的新型大学生。总之,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要树立长期努力、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的观念。在现阶段 ,我们要发挥各级领导和各级组织的作用 ,不断向已形成规模的大学生公寓补充新内容 ,增添新形式 ,强化指导与管理 ,使其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渠道,成为学校发展与稳定的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特色:高职教育的生命力 篇6
需求脱节,两大问题掣肘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拥有高职学校近千所,这些学校一般只是根据国家专业目录自行开发专业课程和支撑资料,没有严格按照地方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来规范教育,搞低水平、高成本的重复开发,与地方和行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从培养目标来看,存在着脱离实际需求,培养目标定得过高、过宽或过窄的现象。如有的高职院校为了招生或专升本的需要,提出了培养营销师、国际商务师的目标,这种过高的培养目标既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特征,在实际的教学计划中也难以实现;有的高职院校为了学生就业的方便,培养目标定得过于宽泛,如很多高职学院都有工商管理专业,但缺乏相应的行业和职业定位,与高职的特点和定位不相符合;也有的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得过窄,仅针对目前市场需要的某一个具体职业岗位需要而定,如高职的服装设计专业,在北京等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就业问题,室内设计专业,虽说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就业问题,但随着北京等一些地方装修完毕的“成品”房子才能出售的政策的出台,学生能就业的市场会越来越有限。从培养内容和方法上看,主要表现在不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来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行业和市场针对性不强。另外,虽然高职院校现在已开始实施“双师型”和实习基地建设工程,但是行业与企业的参与仍然缺少制度的安排、鼓励与支持。因此,探讨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教育培养方式很有必要。
内容走向务实,强化特色
高职教育应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为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必须面向地方或行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教育也是就业教育,教学过程主要应为学生在当地就业服务,同时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高职的专业及课程体系要适应地区市场需求,突出地区和行业特色。基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其课程体系特别是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均应有鲜明特色。当然,这种特色要考虑地区和行业的需求。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人才的层次和知识技能结构要求就不同。在产业分工较细、“工种”分配明确的地区,可以设计一业精通、深度较大的“单柱型”专业;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前几年推出“单柱型”专业物业管理专业的基础上,今年又推出了深度更大的康体娱乐专业。这正是学校对北京地区房地产和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后做出的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一个决策。
同时,专业设置的市场需求导向要强。高职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应对市场变化有一定的预见性。即在新兴市场形成之初,培养出其所需要的人才,要具有加快专业转向速度的能力和开辟新专业的能力,做到按需办学。如这两年中法交流在大幅度推进,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的“中法文化年”的推出更使中法包括旅游等13个方面的交流进一步深入。近年来中国正在寻求加强同欧盟的合作,而对中国来说,法国又是欧盟25个成员国中最大的国际贸易对象。在分析了中法旅游市场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推出了法语导游专业,今年9月第一批法语导游专业的高职生就能入校。特色专业确定以后,下一步就要具体落实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课程体系中要突出专业课的特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及操作性要强。同时实训课要摆到突出位置,形成完整体系,做到专业实践技能门类齐全,重点突出,考核标准的科学性,使专业的特色从具体方面切实得到保
证。
课程体系的产业性和行业特点要强,要按照培养对象未来从事职业的需要来设计专业内容,而不是按学科体系来设计,这是高职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显著特点。目前其他地区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做得不错,如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近几年上海地区迅速发展的商业连锁业,改革专业和课程体系,形成了明显的高职特色,其做法已被教育部作为高职院校的典范之一加以推广。
师资建设提速,借鉴特色
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来看,大多数国家对师资建设都有相应的政策要求与保障。如澳大利亚TAFE学院对引进的教职工不仅要求具有教育学文凭,而且必须具有3~5年的企业工作经历。TAFE学院负责招聘教职员工的评估小组一般由行业专家、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三类人员组成。此外在TAFE学院的每个教职工每年享有两周以上带薪到企业进修业务的待遇。
我国职业院校现在已开始实施“双师型”建设工程,但是行业与企业的参与仍然缺少从政府或宏观层面上的鼓励与支持。对学校的质量评估强调的通常是学历与专业技术职称,而对于企业经历的指标要求则比较虚。因此,适时地推出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交流甚至下企业挂职实践的政策是很有必要的。在这方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每个专业教研室都建立了自己的专家顾问委员会,聘请相关企业的管理者为顾问委员会成员,每年定期开会了解企业界的动态,修正專业的发展方向;另外,学院定期派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政策已经出台,这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是一次极大的促进。
学历证书并轨,打造特色
据有关资料,澳大利亚TAFE学院颁发的各类证书与文凭具有法定的到企业应聘所必备的技能与岗位证书功能。
我国职业院校的毕业文凭目前只具有学历证明作用,与普通教育院校的毕业文凭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职业院校毕业生要到某一行业就业,还得再到其他培训机构接受额外的职业培训,获得相应的政府认可的上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院校的就业培训功能实质上是在弱化。如果职业院校经政府授权颁发的毕业文凭具有职业技能的证书特性,那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将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教育部与劳动部就某些资格证书的授予方面已达成了一致意见,开始着手在北京和其他一些地区推行这一做法,但有些职业学院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的重要意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紧紧抓住这一良机,积极行动,已经于今年上半年将有关专业的资料上报,期待着能在明年实现部分专业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同时颁发。
实习实训创新,扩展特色
高职特色 篇7
一、正确认识与理解高职教育特色
高职教育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在类型上是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强调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而前者强调要有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培养的是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有自己的个性品质,其实质就是依托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自觉形成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符合教育规律,适应社会与经济需要的、独特的、被社会公认的个性特征。这个个性特征就是高职教育特色。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特色,就是要正确理解“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所谓“一线”,是指生产或管理的现场,培养的人才是自己要亲自动手操作。所谓“实用”,是指学成之后能在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要在生产建设中用得上。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不同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其特点是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这就是高职教育以应用性为主的一个重要特色。它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业设置必须突出市场性特点,针对本地区或本行业经济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发展规划、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随时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淘汰旧专业,切忌不能以学校有什么专业带头人和具备什么样的实验、实训条件来确定办什么专业。高职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市场,而不是市场来适应高职教育。要与时俱进,与市场同行,按市场运行规则审视专业设置,及时做出专业取舍,对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专业一定要改造,过时的专业一定要下决心淘汰,千万不能因学校对市场需求变化信号反应迟钝,致使专业调整不及时而耽误学生一生。二是教学目的必须突出职业性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除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外,要具有针对某一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要有较高的适应现代管理或服务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因此,从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等都必须瞄准学生将从事的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能胜任某一岗位(群)的工作为目的,使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有较强的就业或创业的竞争力。三是教学过程必须突出实践性特点。高职教育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上岗快、用得上的技能人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顶岗实习,整个教学过程必须突出应用特色。
二、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质量观
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职业教育问题上,思想观念始终存在着误区,认为高职教育是“次等教育”,是“落榜生教育”,是“非正规的高等教育”,甚至还有人把高职教育看作是职业高中的“变种”。这样,本来就受到歧视的高职教育,其教育质量更让人难以放心。那么,如何看待高职教育质量?笔者认为,必须彻底更新质量观念,树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相适应的现代高职教育质量观,否则,就会阻碍高职教育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1.要树立发展质量观———用发展眼光全面看待高职教育质量。
高职教育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高职教育的发展,就没有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1994年全国第一次高职高专工作会议召开和高校扩招,人们对高职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高职教育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10多年来高职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及在校生数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尽管高职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通过努力,高职教育以往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如办学规模过小、办学质量差、专业设备单一、招生方面的多重限制等问题已得到显著的改善,高职教育的总体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作为一种新型的高职教育,如果没有发展,最基本的“生存”都会出现问题,就更谈不上高职教育的质量了。树立发展的高职教育质量观,我们还应认识到不同时期的高职教育质量观有不同的主题,质量标准也是个发展的、变化的、动态的概念,没有一成不变的质量标准。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高职教育的质量。
2.要树立多样化质量观———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衡量高职教育的质量。
评价质量的高低,要有客观标准。对不同事物的评价,必然有着不同的尺度,教育也是如此。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多样化。既然高等教育要多样化,培养的目标也要多样化。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其培养目标均不相同,所以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也是不可避免的。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有所区别,质量的标准也应有所差异。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是高深学问,高职的标准应该是适销对路的专门人才,不能用高深学问来衡量其水平高不高。对高职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看其知识结构是否完善,专业理论是否必须、够用,最重要的是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强弱,也就是自身实践能力的大小。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尤其是重点大学培养的学生数较少,仅凭少数普通高校培养的研究生、本科生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必须依托高职教育培养大批生产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评价高职教育质量是合理的。
3.要树立整体质量观———从社会整体需求评价高职教育质量。
高校扩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但高校大规模的扩招确实带来了数量与质量的问题,一些分数较低的考生被录取,这是个客观事实,不过这仅仅是个表面现象。从整体角度审视,在录取的考生中,分数高的仍占80%以上,只有近20%的“差生”,对这些达线边缘的“差生”入学后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加之自身努力,刻苦挖潜,还是能够确保整体水平的。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原有非扩招考生的水平质量,而且还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这也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际潮流,也能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所以要从整个社会对不断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来全面评价高职教育质量,才是客观公正的。
三、高职教育特色与质量辨析
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同志指出:“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在于特色和质量。特色和质量密不可分,没有特色的质量或者没有质量的特色都谈不上质量和特色。”这既是对高职教育特色与质量关系的高度理论概括,也是对高职教育发展以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因此,研究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必须研究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我国高职教育能否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1.特色是质量的灵魂。
坚持办学特色定位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前提,特色在高职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没有高职教育特色就没有高职教育的质量,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是办学质量的灵魂。
前已述及,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很明确,是“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而不是学术研究型、工程型人才。“实用”是高职教育的特色,“能力”的强弱反映高职教育的质量。按照这个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要根据社会需求,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要体现出“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教育思想,要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必须”是指开设的理论课应当是有用的,非开不可的,不是虚设的;“够用”是指所开出的课时和学到的知识,必须保证在实践中“够用”,足以指导实践操作。“必须”与“够用”就是限制课程开设,不要多开,要对课程加以限制,严格把关,防止“越位”,同时又要求对开出的理论课学时和内容要准确把握,不能少了,做到“够用”而不“越位”。“必须”、“够用”蕴含着“量”和“度”的概念,折射出“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完全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可以说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点,离开了实践教学,谈不上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实践能力,也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没有特色就培养不出高质量人才。
2.质量是特色的基础。
高职教育质量是形成特色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质量保证,达不到一定的层次和水平,也就不能称之为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是在高等教育层次的基础上形成的,就应具有高等教育的质量,可见质量与特色关系紧密。有些高职院校由于对“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理解,过分削弱高职教育的理论教育,认为学生只要能“干活”就行了,把一些必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删减,造成学生缺乏大学生必要的高等教育的基础训练,变相成为一名简单、重复性的操作工,降低了高职人才相应的整体质量,趋向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这种办学质量很难形成办学特色。因此,从高职教育培养的类型和层次来看,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有前提和基础的。这个前提和基础就是在高等教育层次上提出的质量要求。
再者,高职教育就是强调学生的操作技能,而这种操作技能训练和提高需要一定的办学特色支撑,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产学研体制的构建等,离开了这些办学特色,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有些高职院校为什么人才培养质量较差,其实质就是缺乏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所以说没有特色就没有质量,质量是形成特色的基础。
摘要:高职教育除了具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外, 更有自己的个性特性, 即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自己的特色。对于高职教育质量必须树立发展质量观、多样化质量观和整体质量观, 才能走出高职教育质量的种种误区。对于高职教育的特色和质量, 必须辩证地予以认识, 即特色是质量的灵魂, 而质量是特色的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特色和质量的真正含义。
高职外语专业特色发展问题研究 篇8
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外语专业调研, 不难发现在高职外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的问题有四:一是专业定位不清楚, 学生迷茫;二是原有教学模式不尽合理, 未能突出高职教育特点;三是教材针对性差, 与实践脱节;四是教师大多只是单纯地上课, 对专业需求认识模糊。针对此教学现状, 该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改革、教材编写、校企合作、师资力量和对外交流六个方面, 对如何发展高职外语专业特色进行了探讨。
1 结合实际,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新趋势, 培养市场需要的外语人才, 首先应对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高职外语专业培养的是能够在某个专业领域熟练运用外语的专门人才, 该职业教育特点要求高职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结合实际岗位需求来确定。
高职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岗位群”具有行业分散、岗位集中的特点。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岗位群”为例, 行业分散体现在毕业生就业领域涉及外贸、旅游、饭店、教育机构等等, 岗位集中体现在无论在何种行业, 基本都担任办公室文员、外贸业务员、翻译等相关工作。因此,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应当是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 具有一定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 具备国际贸易、涉外文秘等多种行业相应岗位专门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推而论之, 在制订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 要充分考虑到可能的“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与知识结构, 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深化教学改革, 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高职外语专业教学要突出“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目前, 鲜有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能够拿出一个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教学体系。从教学模式上看, 许多高职外语专业教师教学流程与本科外语专业课程模式几乎并无差异, 教学缺乏明确的侧重点, 重理论轻实践, 教学方式仍以知识传授式为主, 缺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这与高职教育目标是相违背的, 高职外语专业教学必须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
1)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我们所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这种人才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更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为本位, 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
2) 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要切记教学不等于“教书”, 课程安排应该切合实际, 有所侧重, 要把将未来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教学内容一旦确定, 不等于一成不变, 要根据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 紧跟市场将最新的知识与信息纳入到课堂教学中, 谨防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需求脱节。
3) 在教学方法上, 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力倡导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 以项目为载体,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紧应职业需求, 编写实用教材
日前, 完全符合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还是比较稀缺的, 很多现存教材存在严重不足:教材知识陈旧, 尚未适应时代的发展;教材实用性差, 理论与实践完全割裂;教材内容死板,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基于以上原因, 外语专业教师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编写更加实用的教材。高职外语专业教材的设计应当突出交际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更贴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 且要有助于课堂交互活动的开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外语教材才能契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有利于高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 笔者建议有项目化教学改革经验的教师应积极编写项目化教材。在编写思路方面, 以岗位能力为标准设计课程能力目标, 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据设计课程项目, 以典型岗位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活动;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依据职业工作任务需求, 融入职业行业标准, 并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 教师只有通过广泛市场调研和认真下厂实践, 才能编出适应高职外语专业的优秀教材。
4 加强校企合作, 完善实习实训平台
高职外语专业要想实现特色发展, 与企业合作是必由之路。目前, 高职外语专业的校内实训平台主要由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商务模拟实训室构成, 这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一定局限性。只有加强与企业合作, 让学生有机会顶岗实习, 与真实的工作环境零距离接触, 才能使其了解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对工作人员的能力需求, 从而锻炼职业技能。
学校应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 进行良好的互动。积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措施, 即校方定期到企业参观、派教师顶岗实习, 同时聘用企业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 从而准确把握行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 是课程内容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实习期间, 应以企业的标准对其进行培训与管理, 并由企业人员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能力以及态度采用企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估, 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
5 强化实践, 提升教师素质
师资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任务较为繁重, 外语教师缺少时间充电, 导致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改进教学方法。由于缺乏时间和进修的机会, 很多外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严重不足, 阻碍了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步伐。解决方法是:首先, 严格控制教学任务, 给教师足够的充电与科研时间。其次, 教师定期下厂实践, 了解企业的前沿技术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以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复次, 通过经常性地举办学术沙龙和聘请外校和企业专家来院讲学和指导, 进一步提高外语专业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最后, 为外语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支持并资助中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 通过学习与交流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 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 为专业特色的形成, 实现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员条件。
6 加强对外交流, 积极与国外高校合作
外语专业要发展自己的特色, 加强对外交流是必要的手段, 这是由于专业自身特点决定的。对外交流的途径有很多, 包括参加国际夏令营, 派学生出国带薪实习, 更重要的是积极探索与国外高校的合作, 实现合作办学。通过对外交流, 可以感受异国文化的氛围, 开阔视野, 使教师学习到国外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 提高外语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学生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 迅速提高外语的听说能力。
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是发展外语专业最为有效的方式, 可以采取“2+1” (国内2年基础知识学习+国外1年语言实践) , 或者“2+1+2” (国内2年专科+国外1年预科语言培训+国外2年本科) 等合作方式, 通过互派留学生, 教师互访, 实现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 为学生搭建继续深造的平台, 提供海外就业的机会, 拓宽就业渠道。该种办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出有一定国际文化底蕴的外语人才, 并可以增强招生吸引力, 扩大生源。
综上所述, 高职外语专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拥有自身的特点。高职外语教育培养的是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实用型的专门外语人才, 既不同于本科院校, 又不同于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 所以该专业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 确立科学而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与对外交流, 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士弘, 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
[2]胡国洪.外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
[3]马立泉.试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策略[J].南昌高专学报, 2008 (5) .
新升格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研究 篇9
关键词:特色发展,高职,区域经济
特色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主要包含学校的管理特色、专业特色、文化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色。院校特色一般与长期发展、历史沉淀、文化积累等有关, 但这并不等于新升格院校就不搞或者不能搞特色发展, 新升格高职院校优势劣势并存, 只有合理继承优势, 克服劣势才能搞好特色发展。依托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 全力构建特色专业体系, 营造特色校园文化, 打造特色教学团队, 培育特色学生管理体制, 走特色发展之路。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职院校校际竞争的日趋激烈, 坚持特色立校、走特色发展之路, 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谋求生存与发展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重要课题。
一、特色的含义及属性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 有特色或创新项目是获得评估优秀的必要条件, 这对于引导各高职院校准确定位, 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凝练和创建办学特色, 走特色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高职院校特色的含义目前最权威和广泛的说法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中对特色的描述, 即“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积淀形成的, 本校特有的, 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 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得到公认”。
具体来说是“高职院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 结合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 通过长期不懈追求所形成的, 对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有显著作用的, 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的, 校内外成员公认的, 与其他学校不同的独特风格或品质”。因此, 高职院校特色具有独特性、匹配性、积淀性、目的性、公认性、稳定性、发展性等属性。高职院校特色是在一定的办学思想下形成的, 是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反映、折射和物化。办学思想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包括特色创建的理论依据, 也包括学校举办者的创新思维。高职院校特色的独特性指它的差异性, 非一般性;匹配性是指高职院校特色要与其所处的内外环境相互匹配, 相互促进;积淀性是指一所院校的特色创建需要一个过程, 一定时间, 非一时之功, 非一蹴而就;目的性是指高职院校特色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它必须有利于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否则就毫无益处, 不能称作特色;公认性是指一所院校的特色要同时得到校内外成员的公认, 并且校内成员的公认比校外成员的公认更重要, 这一点与现在所讲的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公认性有很大不同;高职院校特色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是指它要相对稳定, 不能朝秦暮楚, 忽东忽西, 摇摆不定, 但它又是发展的, 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 不断扬弃, 不断发展, 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是稳定性和发展性的对立统一。
二、新升格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困境
(一) 办学硬件条件不足。由于高职院校侧重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对教学、实验、实训等设备要求较高, 而新升格高职院校特别是师范中职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 普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教学设施设备陈旧落后, 实习实训场所简陋短缺。如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由原正定师范学校升格而来, 建院之初, 学院几乎不具备除教育、艺术、机电等专业以外的其他实验实训能力, 与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硬件因素导致特色发展条件不足。
(二) 办学软件条件不理想。我国的高职教师一般都是“学校———学校”, 缺乏企业的实践能力。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注意到这一问题, 开始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锻炼, 但从现状上看, 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仍不高。除了教师本身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之外, 学校对教师参与实践锻炼的保障措施也有需要提高的方面。教师的实践能力、社会兼职水平也是判断一个高职院校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 拥有较强职业能力教师的高职院校对考生更具吸引力。且专业设置因历史原因比较单一, 教师专业范围也就狭窄了, 根本满足不了市场对需求专业的要求。
三、克服困难, 统筹兼顾, 特色发展策略
(一) 利用企业资源解决硬件需求, 就近建设特色专业教学点。为了使专业建设与地区经济相结合, 应注重根据地区经济特点建设不同的专业教学点或实训基地。设立教学点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 有较大的科研和人力资源需求, 当大学在此建立教学点时, 不仅能够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 学校也可以近距离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为企业进行一定的科研辅助。学生在获得前往企业锻炼机会的同时, 企业也可以获得科研和人力资源上的补充, 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形成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四方共赢的局面。
(二) 面向市场需求, 立足本土, 服务地方, 注重专业布局区域特色发展。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吸纳行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实施和监督工作, 制定适合高职发展的专业建设规划, 在专业设置上要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积极改造老专业, 做到“三个同步”:专业开发与市场同步, 专业改造与知识更新同步, 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 整合专业资源, 优化专业布局。例如, 我国目前社会的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我院可开设特色护理专业。既可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全日制培养, 也可以招收中年女性, 进行在职培训, 同时也解决了生源减少的问题。
(三) 稳抓就业, 无缝对接, 注重人才培养。职业化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工作中心。深入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 迅速掀起新一轮的课程建设高潮,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设置以多种形式为载体的学习情境, 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认定标准融通, 教学情境体现真实的工作过程, 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教师与车间合一, 教师与师傅合一, 学生与员工合一, 学生作品与产品合一, 育人与生产合一。
(四) 以差异化战略进行特色发展。同质化发展是高职教育短期内规模急剧扩大的一个必然结果。我国的高职院校成分复杂, 生长期不长,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面向制造业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相对成熟, 但这些定位“二产”的院校当中, 基于“三产”、基于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却也遍地开花。对于大多数都是由中专院校整合、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来说, 开设面向“三产”的专业投入极低, 能够迅速上马并能保证刚整合的学院的基本生存, 因此全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开设有服务于“三产”的专业, 已经出现了竞争激烈、办学雷同、院校同质化的现象。高职的差异化发展, 就是应在立足于高职本质属性的基础上, 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或优势, 使得本校具有比其他高职院校更多的内涵或价值, 其建设模式为“求异存同”、“立特色”。必然需要结合区域特色实现差异化。
四、结语
根据区域环境, 譬如正定乃至河北省经济结构, 整体市场需求状况来进行特色发展。“橘生淮南则为桔, 生于淮北则为枳”。作为一个组织的高职院校, 特别是学校领导, 要能敏锐而全面地感知环境, 认真而深刻地研究环境, 及时而适度地调控环境, 科学而准确地预测环境, 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环境。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其服务的地域和空间, 其特色的创建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环境, 否则其特色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陈霞.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系统化构建[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2.
[2]金川, 何欣.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组成要素和条件因素[J].职教通讯, 2005.9.
[3]马君, 李飞.高职特色问题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 2008.2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育才通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构建特色高职英语合作体系教学 篇10
关键词:特色,高职英语,合作
新课程改革以来, 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被人们所熟悉和适应。《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英语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即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传统的简单教与学的体系已不足以支撑此目标, 需要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 以适应教学要求, 其中合作学习是当今最热门的有关教育改革的话题之一, 通过学生学习中合作体系的构建, 以期达成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的个性及素质的协同发展。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意义
合作学习体系改变了课程学习氛围, 合作学习学生不再受到过多的管制, 成为了课堂的支配者, 使课堂不再沉闷,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不断探索知识, 获得更好的知识理解方式, 记忆更加深刻。
合作学习能够显著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将其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完成, 促进自主学习能力, 在活动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开发学生交往潜能, 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 在学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从同学身上吸取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合作体系的构建,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应用运用能力, 促进心智的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学生通过合作方法, 学会利用团队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 形成师生互相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
学生学习效果的显著提高。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涨的学习态度, 团队之间的配合, 促使学生催生出的主观意愿推动了学习成绩的节节高升, 效果显著, 成绩是最为直观的反应。
二、高职英语合作体系的构建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合理分配组员是合作体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此部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需要其创设多种学习氛围,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成绩、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充分的掌握,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组的分配。最理想的分组就是各方面条件都相近, 竞争水平相当, 能够有效减少组间可能产生的摩擦。在达不到理想情况下, 水平差异性不宜过大, 方可达到合理竞争, 促进组间的相互帮助, 实现共同进步。此外, 分组合作时人数不宜过多, 容易发生学生没机会发现自己的情况, 人数过少达不到合作的目的, 这就需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明确角色定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主体是教师,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与学员之间能进行有效互动, 但更大程度上需要学员之间的积极协作, 发挥学生的优势和优化组合, 在学生协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需要进行准确的行为导向, 起到监控和指导的作用。教师在课程开端, 简单梳理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给学生探讨的主题,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过程中, 采用科学、合理的介入方式, 对通过交流之后仍未解决的问题, 需进一步的讲解,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适当的调整教学节奏, 对重点问题加以深入, 做到简洁高效。教师弱化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 但也需保证课堂的有序的进行, 充分发挥合作体系的优势的同时, 真正的使学生学到知识, 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注重合作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可行性和趣味性。合作教学目的是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专业特色, 在教学模式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合作内容能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是最佳的, 让每位组员都有话可说, 每个同学都能有自己的意见, 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英语应用的能力, 这就对内容选择具有较高要求。讨论内容以可行性与趣味性做基础, 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能积极投入到其中是关键, 做出开放性解答, 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 但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增进组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和谐中发展教学。
制定评价标准, 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果给予一定的评价, 使组员之间、各组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把握标准和一定的激励机制对指导调节学习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竞争是促进发展中最有效的良药, 组间的成绩取决于各成员的努力成果, 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这就需要组间成员的有效沟通,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应贯彻肯定和激励为主的原则,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 使其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束语
高职德育特色教育现状的浅析 篇11
关键词:高职德育 特色教育 现况分析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考制度的恢复以及教育制度改革使得我国的教育逐渐的与国际接轨,不仅有其他教育模式的共性,又有自身教育的特色。现在的教育趋势不仅仅是办出专业教育的特色的,应该深入到各种阶层和领域。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高职德育特色教育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做好高职德育特色教育刻不容缓。
一、高职德育特色教育现状
1.德育教育机构建设完善,各个机构之间缺乏协调沟通,不注重综合德育教育
为了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学校十分的重视此方面的工作并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成立了德育教研室、团委、学生会、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室、业余活动社团等等机构,不同的组织机构有不同的分工和不同的规章制度,其中的成员都按照自身的职能办理自己的工作,有的机构分属不同的学校,各个机构之间缺乏协调沟通,甚至会造成相互的冲突,不能发挥德育教育的综合作用。
2.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明确,但是教育偏重问题严重,不能全面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人格。
在中国的教育当中,从从小学到大学以及以后的各种考试和教育当中都要学习中国的历史,包括近代史、马克思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等,对学生教育的核心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学习马克思主义等等,过多的德育教育注重在政治、信仰教育当中,从而忽略了学生个性、人格、技能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除了政治教育之外,还需要很多精神的并存,例如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等。同时还需要专业技能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3.教育体系完整,但是实施环境封闭,对学生的实效性低
教育体系完整但是缺乏可操作性,学校的德育工作都是按照上级的指示,照搬上级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和指示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指示工作难以进行操作度很低。我国的教育形式太多的重视应试教育,从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政治思想是否合格,这种评判形式不合理,造成了评判的单一性,致使很多方面被遗漏,从而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否明辨是非、心理的的承受能力的鉴定和考察,所以德育教育的考察形式缺乏科学性。学校是学生的活动中心,为了便于管理,很多的学校采取了封闭式管理,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的好坏评价学生的行为,而忽略了社会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以后要走向社会从事社会活动,在学校的这种评判标准不能判断是否是个合格的公民、合格的劳动者,所以这种校园的德育教育是很有限的。
二、出现高职德育特色教育现状的对策分析
1.认识高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学校要以长远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事情,对德育工作全面的了解,充分的认识到高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只有真确的认识才能有前进的方向,才能走向成功。具体的做法有,团委、学生会、团支部书记以及班主任要在平时积极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成才的德育教育工作,并对学生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真正的将课堂的教育工作落实。同时还要选择优秀的、尽职尽责的教师加入德育教育的行列,提高老师的待遇,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采取竞争和奖励政策,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丰富课堂的教育内容,将思想教育、专业课和选修课融入其中。
充分的利用上课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当中快乐的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探究好的教学方式,用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最快的将知识传授,老师要以德育教育为首,体贴关心同学的成长,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各门专业课程当中。三平时学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公开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人文科学,修炼自身的内在修养,培养人文精神,选修课让学生的各方面的品味更上一层楼。
3.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实现功能和期望功能的一致性,一致性越高德育教育的作用越强,要想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的为德育教育增加新的内容,转变德育教育的方式,重新的认识教育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加强德育教育的教师队伍的组建,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自身素质。
4.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良好的校园氛围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養和学生走进社会适应社会环境。所以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三、小结
我国的高职德育特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在生活、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上,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德育特色教育中的问题亟待解决,我国要学习国内外优良的教学模式,吸收其成功的经验,努力的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德育教育模式,让高职德育教育的内容、方式科学、顺利、有效的实施,才能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际接轨与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贾玉娥,郑昭阳.湖南高职院校德育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2).
[2]吴澜,孙淑萍.高职德育教育有效性分析及对策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
[3]邓海燕,钟源海.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9).
[4]黄志辉.高职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6(3).
[5]郑轶.浅析文化课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J].时代文学,2014(4).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特色研究 篇12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就其类型和层次而言, 既有关联又有区别, 既有共同遵循的教学规律, 也有各自的特色。普通英语的特色在于侧重日常交流, 形式多为生活语体, 教法注重语言本身, 强调词语用法和句子结构;而机电专业英语多为机电专业的文章, 语体为科技语体和交际语体, 教法上不再教授语言结构, 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运用英语去表达和描述专门领域里的工作。因此,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应有以下特色:
第一, 机电英语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机电英语的专业教学宗旨应当是:为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培养一线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实现这一途径的有效方法是:目标明确, 教法多样, 贴近实际, 从而形成ESP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的结构。
第二,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必需性、够用性。何为“必需”, 什么是“够用”, 主要体现在:一是具备一定的普通英语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具备一定的机电专业基础知识;三是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四是具有适应岗位变化并与本专业相关的交际能力。
第三,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要根据专业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 恰当处理好学生近期学习的“必需够用”和未来发展的“迁移可用”的关系。教材内容须做到:一是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机电英语教学内容, 切实“必需够用”;二是内容要贴近专业、贴近生产, “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课程的“模块化”, 做到普通英语模块、ESP模块和机电专业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第四,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的实践性。ESP教学方法应更注重实践原则, 它主要体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参与, 鼓励学生多讲、多练、多动手;二是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 专业不同、层次差异、对象有别、要求不一, 其教学方法也就不同;三是根据专业实际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比例, 在理论够用的基础上, 强化实践教学, 使学生通过实践性教学获得胜任本职工作的本领。
第五,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评价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实践水平是检验高职ESP教学质量的尺子。主要体现为:一是坚持能力为本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组织教学;二是教学考核突出实用性原则,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比例, 如增大实用性文章的翻译等;三是加强教学评价, 尤其是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表现的评价。
第六, 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保障。借助网络环境支撑的多媒体技术, 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使师生的交流更加丰富, 可实现“教”与“学”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 为学生学习机电英语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樊萍, 陈莲珍.浅谈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3.
[2].王宣银, 陶国良, 陈鹰.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J].机电一体化.2000, 6.
【高职特色】推荐阅读:
高职学生特色10-11
高职专业英语特色分析07-22
高职特色教材的建设10-12
高职英语教学特色建设06-12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05-19
论后发地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打造07-19
论高职高专图书馆特色化建设与服务07-02
颇具特色的特色教育现场会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