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网络

2024-05-25

特色网络(共12篇)

特色网络 篇1

摘要: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语体。这种语体反映了我们当代人的生活思维方式和语言智慧, 为语言的发展抹上了时代的色彩。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特色以及它的影响和价值, 为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运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特色,影响因素,价值作用

随着家用计算机的普及, 以及高速互联网的大范围覆盖, 网络生活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上网查阅新闻、论坛学习知识、网上聊天, 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 大到国家大政、国际形势, 这些网络生活的构成内容, 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从网络获得信息, 又反馈给网络, 再由网络传递给其他人群, 俨然形成了一种网络文化。

一、网络语言的产生

伴随着网络文化、网络生活的产生、发展, 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 独有特色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时使用的文字、图形、符号 (字母、数字) 等组成的语言体系。网络社会可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 所谓“线下”即指网络的硬件基础部分, 源于“线下”网络的网络语言:例如网页、网址、浏览器、局域网、路由器、宽带网络等, 这一类网络语言, 更多的是来源于网络的基础构成, 是一类约定俗成的定义, 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不大。而“线上”网络, 就是指网络中各大网站、论坛等用于人们交流、交换信息的场所, “线上”网络语言则是人们在网络中日常交流时产生的具有鲜明网络文化特色的词汇, 例如:杯具、灌水、屌丝、女神、高富帅等。诸如上述的网络词汇, 源于日常生活, 又融合了广大网民的智慧, 被赋予了一层脱离字面意思的含义。这一类的网络词汇, 非网民似乎“不懂”, 而一经解说, 却又恍然大悟, 在网络语言中, 是重要的构成部分, 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以“线下”网络语言为主。

二、网络语言的特色

网络语言来源于人们的网络生活交流, 同时又结合了自己的“加工”。大多数的网络语言、词汇都具有相对应的社会基础, 往往是在某一重大国际时事、社会事件发生之后, 某些社会现象得以曝光之后, 在网络的传递过程中, 网络语言得以创新、发展。由于网络的复杂, 网民人群素质修养的高低, 势必使新兴网络语言类型多样, 特色多样;再结合当代生活的快速节奏。网络语言的特点有如下四点:高度创新;使用不规范;语言简练;修辞手法多样。

(一) 创新性。网络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新兴事物, 随之也出现了大量新兴的网络词汇。网络语言减少了传统语言的束缚, 再结合新兴事物的刺激, 可以使网民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例如“五毛”一词, 起源于各大论坛, 意指网络中为某些特殊利益进行虚假回复的人, 这些人每回复一条支持某特殊利益集团的帖子即可得到该利益集团所支付的五毛钱, 这种在网络中恶意宣传的事件自身就是新兴事物, 而起源其中的网络词汇“五毛”则具有高度创新性, 既形象又独具网络风格。

(二) 灵活性。网络语言的灵活性是指网络语言用词灵活, 追求抒情达意, 而不一定遵循语法原则, 字面内容与含义联系不大;更多的是靠着网民的创造性, 天马行空一般, 起源于某些时事, 经过网络的传播, 而成为当下最为走红的网络词汇。有些网络语言在传播中, 甚至会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拥有不同含义。例如起源于某购物网站的词汇“亲”, 该词常用于卖家对买家的亲密称呼, 通过该网站的影响力, 逐渐走红网络。而从语法角度来看, 亲是一个动词, 将亲密的或亲爱的简略称为亲也不符合语法习惯。再例如“屌丝”一词, 词汇本身的含义就不甚明确, 该词起源于某贴吧, 原是该贴吧网民自嘲的称呼, 但在网络传播过程中, 出现了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含义。上述两则实例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

(三) 简练性。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发简洁。同样的, 网络语言也具有这一特点。简短的话语、浓缩的词汇, 不仅易于记忆, 同时也便于传播。从一个个简短、精炼的网络词汇中可以看到网民的民间智慧。例如“高富帅”、“白富美”这一对网络词汇, “高富帅”用于形容身材高大、拥有可观财富、外形俊朗的男性;而“白富美”则是用来描绘皮肤白嫩、收入颇丰、美貌动人的女性。从这两个词汇中不难看出, 仅仅三个字的词汇, 就包含了如此多层的含义。简练、浓缩的背后, 琅琅上口, 迅速地传播开来, 迅速蹿红于网络。

(四) 修辞手法多样性。网络语言由广大网民共同创造,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修辞选择。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网络语言经过网民的智慧加工, 应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神马都是浮云”, “神马”是“什么”的谐音, 而“浮云”则是一种比喻, 比喻那些脱离现实生活的事物。“杯具”则是“悲剧”的谐音, 结合“人生就像一张茶几, 上面摆满了杯具”一语, 寓意浅显易懂。而“粉丝”一词, 则是由英语词汇“fans”谐音而来, 同时也显得更贴近人群。“东东”一词, 使用了巧妙的叠音修辞手法, 代替“东西”一词。诸如“XD”、“:-) ”这类表情类网络语言, 则是使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将使用搜索网站找寻相关资料称为“百度一下”, 则是应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JJWW”来表示“叽叽歪歪”, 同时使用了谐音和拟声的修辞手法。

三、网络语言的影响

网络语言来源于社会时事, 传播于各类人群之中, 可以说是日常生活的延展。随着各大网络媒体的发展, 网络语言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于各正式媒体报道之中, 这样, 不仅影响着网民, 又同时影响着非网民, 影响着现实社会。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 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 不仅对现实社会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同样的, 那些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也值得我们留意。当今网络生活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语言的影响势必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

例如 “富二代”、“官二代”等词汇, 它们都来源于现实社会的某些社会现象, 带有些许的暗讽意味, 指责那些凭着上一辈奋斗努力而自身却毫无建树的一辈人, 这些网络词汇的走红, 对社会产生了相当大的不良影响, 一种好逸恶劳的风气油然而生。同时, 针对这些现象的出现, 又引起了社会的反思。再例如“走你”一词, “走你”一词来源于我国航母舰载机试飞成功这一时事新闻, 原是为航母工作人员一指挥手势所配的画外音。经过网络的传播、各大媒体的报道, 一时之间, 在网络中、社会中迅速窜红。“走你”一词的发生、发展, 促进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使社会上更多的目光投向我国的军事发展上, 起到了明显的积极影响, 传递了“正能量”。

四、网络语言的价值

网络语言最大的特征就是高度创新, 所有的网络语言都是基于现实社会基础产生的, 源于社会, 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社会。从大量的网络词汇的走红, 可以看到, 随着国际、社会大事的发生, 道德、伦理相关的社会现象的揭露, 越容易产生新的网络语言, 也越容易广为流传。这表明网络语言的价值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价值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可以从一定角度反映出当前人们对社会的价值导向, 也反映出人们对时事的相应态度。

网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结合网络社会环境的相对私密化, 许多现实社会中人们不愿或不敢提及的话题, 在网络社会得以畅所欲言, 从这方面来看, 更多“劲爆”的内容所形成的网络语言, 展现出了现实社会所隐藏的一面;从这些网络语言中, 剥离出产生的实质内容, 对我们全社会的道德、伦理工作的建设有种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

例如“山寨”这一网络词汇, “山寨”一词, 包含模仿、高仿等意思。由于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仿制知名品牌商品外形或将知名品牌商标稍加修改这一系列“挂羊头, 卖狗肉”的产品, 网友们将这些商品戏称为“山寨货”。“山寨”一词本是中性词, 但在“山寨货”一词中, 就略带贬义, 让人不禁想起肆意掠夺财产的江湖强盗, 因为强盗们在中国传统文学里总是居住在山寨里。而这些市场上的“山寨货”确实是掠夺了知名厂商的各种利益。从这里可以看出, “山寨”一词的走红, 很隐晦地表露出了广大人民对这一侵犯商家利益现象的幽默嘲讽;也让整个社会意识到, “山寨”行为在人们的价值取向中的地位。那么, 从“山寨”一词的走红, 所引出的如何完善商品经济中的利益保护措施, 如何开展自身产品创新这一系列问题, 就体现出了网络语言的相关价值, 起着一种有力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凌.浅析修辞手法在网语构词中的运用[J].哈尔滨师院学报, 2005

[2].李存.网络语言对网民心理的折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王本华.实用现代汉语修辞[M].北京:知识出版社, 2002

[4].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5].汤玫英.网络语言创新的动因及其不当取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6].赵华伦.论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 2009

特色网络 篇2

的考研即将开始,广大考生开始进入了复习的基础阶段。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考研,没什么经验,没有人给我们安排学习计划,没有人告诉我们哪里是重点,更没有人对我们的疑惑进行解答。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特别推出了20考研网络面授班,可能大家一开始没有听说过网络面授班这个概念,那么现在我们特别开设专区,回答大家的疑问:

1、为什么叫网络面授班?

回答:考研教育网提出了以课程为核心,提供完善的课程体系+精准的测试体系+优化的辅导资料+24小时专家网络答疑+专业深造模块的`全方位课程辅导模式,同时依托正保远程教育的强大优势聘请行业最著名老师将全行业最高品质的培训课程随时随地倾情献上。所以虽然是网络辅导班,但辅导效果就如同老师进行一对一面授一样。

2、这个辅导班有哪些特色呢?

回答:特色有这么5个:

(1)顶级名师联袂主讲,打造行业最高标准辅导课程,全程学习无忧;

(2)针对性解决复习中各科目的重点、难点,为您挑战高分提供强大支持;

(3)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全程课程体系为你提供最专业辅导;

(4)从学习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确保每阶段学习目标的顺利达成;

(5)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和现今移动视频技术的完美结合。

3、适用人群是?

回答:我们邀请专家做了适用人群的分析,并且针对适用人群的特点设置了两个套餐:

套餐A:为第一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或基础薄弱并能保证全年能稳定投入较多学习时间的考生;立志考名校或热门专业并希望在公共课成绩上建立一定优势的考生设置。

套餐B:为公共课学科基础较好,希望在短时间内成绩有所突破的考生并立志以最小成本赢取最大成功的考生设置。

4、有什么优惠呢?

回答:

套餐A:

政治全部课程原价820元 现价600元 购买

英语全部课程原价1160元 现价600元 购买

数学全部课程原价1240元 现价600元 购买

套餐B:政治: 基础班+夏季强化班+冲刺串讲班+点题预测班=350元 为您节省200元 购买

英语: 基础班+春季提高班+夏季强化班+冲刺串讲班班=350元 为您节省300元 购买

数学: 基础班+夏季强化班+冲刺串讲班班=350元 为您节省250元 购买

5、有哪些名师呢?

回答:

权威师资阵容,网校名师联袂上阵

6、如何报名?

回答:按照这个步骤来:先进入选课中心→购买课程→有疑问电话咨询→高级学员测试→网上交费→报名成功

更多疑问请来这里提问,我们会定期处理进行回复!

更多的特色软件和网络资源 篇3

更多的特色软件

除了前面文章中介绍的手机软件,在此还有三款很有特色的不得不向大家推荐。

1RSS新闻阅读:Datuu 3.2.1(容量624KB)

“手机大头”是浏览新闻资讯的利器,它预置了新闻、社区和图片等众多的资讯栏目。而且还可以让我们自己添加RSS链接。Datuu也有应用于普通手机的Java版客户端,可在其官方网站上(http://www.datuu.com)根据自己的手机型号下载。

2 手机杀毒:网秦2.1.5(容量243KB)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病毒也有猖狂的苗头,所以安装一款手机杀毒软件是当务之急。“网泰”集杀毒和实时监控为一体,非常好用。不过,它在升级时要收钱。

3移动地图:HandMaD 2.13(容量269KB)

HandMap是通过手机信号基站来定位的,不需要另配GPS定位模块就可以查询自己所处的位置。另外,它还可以查询本地的公交线路。目前它在大部分地区都是免费使用,具体收费与否可向当地10086咨询。

手机论坛推荐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 篇4

网络文化的含义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 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载体, 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 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全球性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文化, 包括网络新闻、网络文学、网络论坛、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动漫游戏等文化形态。

网络文化的特点

集成性。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 不仅集中了报纸、广播、电视等的优点和功能, 而且在信息容量、传播速度等方面都超越了传统媒体, 更具吸引力和优越性。

开放性。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传播交流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 国界与地域、种族与民族、姓名与性别等的差别已被抹平, 任何人可进入网络交流思想、发表观点, 不同国家的多元文化在网上可以充分展现、传播和交流, 不分国家、地域, 人们可以进行自由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交互性。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改变了传统信息的单向的传播方式, 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交流性, 论坛、博客、聊天室的存在使受众可以自由地参与网上交流。借助网络, 不直接面对面地交流, 很多人克服了戒备心理, 将自己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网络交流中倾吐心中的郁闷、不快, 展示自己的才华。

虚拟性。网络是一个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 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匿名的, 无需身份的认证, 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和表达意见, 这容易导致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真伪难辨, 以一种虚幻的状态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沉浸在网络中, 使人脱离现实世界, 在一种虚幻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沉溺其中, 不能自拔。

动态性。网络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信息更新与传递迅速, 时时传输信息。通过网络, 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全球发生的任何大事, 在网络中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会找到自己需要的一些资料和信息, 世界上发生的许多事情, 能够在短时间内知晓, 这使网络文化更具有动态性和不可预测性。

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现实意义

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 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推动和谐文化建设, 也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文化阵地, 引导网络文化, 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更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保证国家文化安全, 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 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途径

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要立足中国国情, 重在建设,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 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 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思想基础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础, 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题,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 努力宣传科学真理, 传播先进文化, 以确保网络文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还应培养一支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 又会网络技术的高素质队伍, 积极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引导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升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塑造美好的心灵。

以弘扬传统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为主旋律。中国特色网络文化要依托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发挥民族传统文化优势资源, 创建高质量的中文网站,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 创作出更多体现时代精神, 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 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品。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人、感染人, 使人们在遨游网络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在网络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创新网络文化技术, 研发自主网络系统。要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 必须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 敏锐捕捉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关注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 运用新技术开拓新业务, 不断丰富和创新网络文化内容。必须加强网络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和应用, 以高端网络技术装备承载高水平的网络文化。大力研发自主品牌, 将网络技术优势转换成国家软实力, 这样我国的文化信息安全才有足够的保障, 网络文化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打造高素质的网络文化队伍, 提供网络文化发展不竭动力。国家应加大力度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可以支持和鼓励一些具有计算机教育方面优势的高校开设专门培养掌握互联网专业技术和科学化管理人才的专业, 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技术上一流、管理上一流、思想上一流的互联网专业技术和管理手段并重的互联网专业管理人才;还可从政策、环境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为网络文化产业人才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可以积极引进一些国内外富有经验和水平的高端人才, 投身我国网络文化建设, 以保证我国网络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规范网络文化管理,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当今的网络文化中鱼龙混杂, 积极的、消极的、正确的、错误的内容充斥着网络环境, 垃圾邮件、凶杀暴力、网络色情、低俗恶搞严重阻碍着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发展。为此必须建立由法律规范、技术管制、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 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尽快建立网络行为监控机制, 规范网络运行, 加强对网络的管理, 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 过滤虚假的、有害的、错误的、反动的信息, 纠正网上违章, 惩治网上犯罪, 违法必究, 杜绝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和蔓延。

第一, 加强立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依法治网。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提高立法质量和依法管理水平;其次要跟踪网络文化的最新动态, 加快立法进程, 使网络文化建设做到有法可依;再次要严格执法, 对网络上的违法乱纪做到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 保障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通过立法规范网络行为, 净化网络,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对网络中的不法行为予以严惩, 使人们在网络中依法规范自我行为, 减少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等危害网络及网民身心健康的行为发生。

第二, 加强技术管制, 提高网络文化管理水平。通过研制和开发反病毒、反黑客和高端网络屏障技术, 建造防火墙, 启用过滤软件, 对网上内容进行甄别, 增强网络自身的抵御能力。鼓励开发功能强大的反病毒软件, 对于开发中国互联网发展保驾护航软件的科研单位及相关个人予以重奖。

第三,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推进网络行业自律。要通过全民的网络道德教育, 提高网民的道德自律意识, 增强自我防范辨别能力, 让人们更科学地使用互联网, 自觉传播先进文化, 抵制不良网站和不良信息, 同时要完善互联网行业自律机制, 教育互联网企业肩负起社会责任, 从自身做起, 严格自律, 合理合法地做好自己与互联网相关的工作, 净化网络, 推动中国网络的顺利发展。

第四, 政府、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需要政府、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承担, 在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中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政府制定规范网络法律法规, 并贯彻实施;家庭构筑和谐家庭环境, 提倡健康、绿色上网;社会发挥监督作用, 用道德规范、社会舆论等在日常生活中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通过政府、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 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政府、家庭、社会联合起来自觉抵制网络中不健康的、有害的内容侵蚀, 宣扬健康高尚的网络文化, 创网络一片净土, 给人们一方晴空。

参考文献

[1].赵君堂:《网络文化建设浅谈》, 《经济师》, 2009 (9) 。

有特色的网络电视宣传广告词 篇5

2. 新传播,心传递。

3. 新媒体,新唐山——唐山广电网。

4. 新世辉煌唐山,文化成就梦想。

5. 新视界,新声音,新境界——常州广播电视台。

6. 新唐山,新媒体,新生活。

7. 新唐山新网络新视听新生活。

8. 新无止境,闻达天下。

9. 选择唐山网络广播电视,给您全新的感觉。

10. 眼神聚于网络,广电未曾离开。

11. 一赣阅江南,一网读天下。

12. 一切尽在掌握——唐山广电网。

13. 一台正能量,满目真精彩。

14. 一网江西情,一点世界通。

安徽文艺社:网络文学成特色 篇6

《车祸》作者胡彬现任天涯社区编委会负责人,海南在线总编辑,著有大陆第一部网络爱情小说《网恋》,至今发表各类作品百余万字,代表作有《病房随想》、《悲剧的根源》等。在此次上海文图联订货会和上海书展,安徽文艺社还约请《鬼吹灯》漫画本作者林莹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和签售活动。

河南文艺社:主攻长篇历史小说

河南文艺出版社曾经发现、出版了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乾隆皇帝》帝王系列,近几年又推出孙皓晖的《大秦帝国》七卷本。有着浓厚的历史小说情缘的河南文艺出版社清醒地明白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于是,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成了该社的重中之重。

从去年的《越王勾践》的出笼,接下来又倾情推出了《大宋遗事》,该书描绘了北宋中期由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领导的变法运动,探讨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相继失败的深层原因。近期河南文艺出版社又推出南阳藉作家秦俊的《汉高祖刘邦》,这是“大汉王朝系列”中帝王小说的一部重量级作品,书中的用兵之道有《三国演义》的云谲波诡,情节展开有《康熙大帝》的波澜壮阔,读来不亚一份关乎历史、军事、治国、安邦的饕餮大餐。

(秋意)

推动科幻小说向前发展首届科幻小说征文大赛在京落幕

本刊讯(记者韩阳)8月12日,由红袖添香原创文学家园与北京人大成教科文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首届和慧杯科幻小说征文大赛”在京举行了颁奖典礼。本次大赛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得到了300多位作者及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大赛共设立了包括“特等奖”、“一等奖”、“最佳创意”、“最佳科普”以及“最佳时空穿越”在内的13个奖项,采用由作者根据自己小说的风格自行选定评奖类别而进行PK的方式,最后决出征文大赛胜者。

在众多参赛作品中,《特别恋人》受到诸多评委的一致好评,“这个小兑体现了小说应有的本质,人物才是小说的主体,文中的一切事件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处理人物之间的矛盾而设置的。这便是《特别恋人》最为可贵之处。”三峡出版社编辑张楠这样评价《特别恋人》。而博雅文化策化人陶狼也认为该一文作者的文字画面感极强,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目不暇接,不知不觉便迷失在作者精心构建的科幻世界中。

为确保大赛的公正公平,本次大赛的奖项采取了分门别类、由作者本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自行选定评奖类别的方式进行PK。这样进入决赛的作者就都把作品摆上了台面,凭自身的能力和实力说话。科幻小说的发展依赖于不断更新的作家队伍,此次大赛能够让大批作品、作者脱颖而出,势必将推动中国科幻文学小说向前迈一大步。

大学书记、校长走进书展畅谈阅读记忆

本刊讯8月16日,上海几家著名大学书记、校长首次走进上海书展,面向中学生畅谈高考经历,共同分享他们的阅读记忆。

作为2007年上海书展服务未成年人的一个项目,由华东师大出版社主办的“知名大学校长与中学生谈读书”活动,让高校书记、校长首次集体走进上海书展与学生交流。参加此次对话的四位嘉宾分别是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张济顺、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和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马钦荣。他们分别讲述自己的青春岁月和年少时的阅读记忆,并就中学生关心的读书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这四位来自大学的嘉宾分别也是《高考30年:我的大学》一书的讲述主人公。《高考30年:我的大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特地为本次上海书展推出的重点图书。该书以纪实的手法,汇集了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9所知名大学的书记和校长的真情访谈。9所高校书记(校长)曾经的高考生涯,正是30年前中国恢复高考的历史见证:高考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而他们的办学理念正在改变上海、影响中国和世界。每位有过高考经历的人,都能从该书中看到自己曾经的奋斗身影;那些即将迈入大学校门或者正在就读的莘莘学子,更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分析 篇7

一、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一) 词语特色

和传统媒体相比, 网络新闻由于标题排列在主页面上, 正文只有在点击标题的情况下才能够阅读, 因此网络新闻标题词语的选择更需要具有自己的特色, 要独具匠心、充满吸引力。当前,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语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仿造原词新用。即通过模仿已有固定词语, 创造出和原词“形似”或“音同”的新词, 由此使受众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激发受众的探究意识, 如“2014年逾105亿美元外资79家外资总部‘落沪’”等;其次是拆分词语使用, 即故意把一个复音词或者固定短语拆开使用, 达到强调内容的目的, 如“笔形墨象——2009年黄光男现代水墨展”等;然后是“熟语生用”, 即使用一个人们熟知、但词义已不再是原义的词语, 如近年来流行的网络词语“剁手党”、“网红”、“宝宝”等被广泛地应用于网络新闻标题中;最后是词语的成对使用, 即通过巧妙的词语配合来达到突出新闻主题的目的, 如“《大众电影》否认破产, 创刊59年缘何变小众”中反义词的成对使用等。

(二) 修辞手法特色

一个好的修辞能够达到简化空间的效果, 一个形象生动的词语就能够使读者联想到文本的内容或者所表达的思想。当前网络新闻标题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设问、反问等, 具体如下:比喻即把两个事物有条件地相提并论, 用其中的一个事物描绘、说明另一个事物, 使得信息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如“海归怎样找到‘好婆家’”之类的新闻标题就是比喻修辞手法的实践应用;设问即用表示疑问的句子作标题, 如“楼价猜想:2015年坐过山车, 2016年稳搭地铁?”等;反问类型标题多出现在网络新闻评论中, 如“重点大学生何必当街卖肉?”等;引用, 即直接把新闻当事人所说的话作为标题, 使受众迅速地了解当事人的立场和观点, 如“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即将出台”等。

(三) 句法组合特色

网络新闻标题在句法组合上也和传统新闻标题有着很大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句子成分缺省、长句拆分短用、句子前重后轻三个方面。其中句子成分缺省是考虑到网络新闻版面的有限空间并且不能分行, 因此往往会缺少一部分词语来达到标题的简约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目的, 如“新年致辞”中省略了介词“在”、“影帝吴镇宇面包店内暴力护妻”中“暴力”前缺少了谓语中心语“用”等;长句拆分短用是鉴于长句虽然具有表达完整、细密的优点, 但是在阅读和理解稍显拖沓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句法组合方式, 从而达到让人一目了然, 阅读无障碍的目的;句子前重后轻则是针对在信息大爆炸时代, 人们浏览网络新闻时往往是一扫而过, 因此一个标题的前半部分必须要能够对受众产生足够吸引力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方式, 如“重庆警方披露涉黑案律师造假内幕, 专家提出质疑”中, 将社会关注的涉黑案和造假放在前面, 其他吸引力不够的要素放在后面等。

二、网络新闻标题的规范化

(一) 标题应真实简洁, 直观易懂

一方面, 不管是传统新闻媒体还是网络新闻媒体, 真实性都是新闻的灵魂, 因此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要注意新闻的真实性;另一方面, 网络新闻是有固定的版面限制的, 过长的标题会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 所以在确定新闻标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节省空间, 否则不仅会影响到视觉效果, 也会影响到排版的经济性。

(二) 标题应突出最具价值的新闻信息

在生活中人们阅读网络新闻信息时往往是一扫而过, 这种情况下网络新闻标题能否凸显新闻信息的价值, 提高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引导受众点击标题和阅读文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在拟定网络新闻标题的过程中应当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将新闻文本的主要内容传输给受众, 引导其深入阅读。值得注意的是, 标题在彰显新闻信息上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 如果直接将新闻信息通过标题全部传达给受众, 那么受众点击新闻的欲望就会下降。

(三) 标题应体现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的精神也同样体现在网络新闻写作中, 更体现在网络新闻标题上。原因就在于, 新闻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 对于社会大众的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 新闻标题中是否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感不仅体现了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 更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说, “以人为本”精神是当代新闻创作的必然要求。例如, 在报道5.12地震纪念日、清明节等特殊事件时, 网络新闻标题也会相应地蒙上“一层黑纱”。

三、结语

网络新闻是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闻报道类型, 和传统新闻报道相比, 网络新闻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 这也决定了将传统新闻标题撰写规范照搬到网络新闻中是不可取的。因此,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结合网络新闻的特点来对其新闻标题进行规范, 确保网络新闻标题在能够吸引受众目光、揭示新闻主旨的同时, 促进网络新闻标题实现新闻性与审美性、准确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韩书庚.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J].新闻爱好者, 2010 (10) :91.

[2]王长武.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传播价值与语言策略[J].新闻界, 2009 (6) :121.

浅析苏轼诗词网络传播的特色 篇8

关键词:苏轼,文化传播,传播学,网络传播,传播方式

一、前言:

在苏轼诗词传播的发展史上, 经历了由最初的较为古老的传播方式, 如石刻传播、题壁传播、歌舞传播等到近现代的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再到当代数字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 在每一个阶段, 随着传播媒介的变化, 苏轼诗词的传播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正如麦克卢汉指出的那样:“每一种文化, 每一个时代, 都有它喜欢的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1]本文就以苏轼诗词与当下新媒体网络的结合作为出发点, 重点探讨苏轼诗词在网络传播中所产生的新特色。

二、网络对苏轼诗词传播方式的重构

1、苏轼诗词在网络上的群体传播特色

群体传播是指为将共同的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而进行的传播, 群体传播的过程能够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解构, 而这种意识一旦形成, 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 对个人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2]

通过对百度“苏轼吧”的研究, 可以归纳出苏轼诗词在网络群体传播中所有的一些新的特色:

(1) 资料性

“苏轼吧”中通过文字将许多人留下来的信息和知识汇总起来, 包括关于苏轼的各种历史资料、作品书籍的电子版本、无法成为书本面市的各类野史资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信息更新及时、知识准确度高。

(2) 高度自由性

与苏轼诗词传统的群体传播方式相比较, “苏轼吧”可以成为社会各届对苏轼及其作品感兴趣的个人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渠道, 在现实生活中, 受社会环境和个人权利、知名度等的限制, 这类人可能无法自由的表达对苏轼诗词及其人生、政治生涯等的看法, 而在“苏轼吧”里面, 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由, 即使持有与大多数意见相左的看法, 也是可以表达出来的。

2、苏轼诗词在web2.0时代的传播

苏轼诗词在web2.0时代最为典型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博客和播客。例如网络有收集苏轼全部诗词作品的播客, 有收集从古至今对苏轼诗词作品评论的博客, 还有对苏轼生平介绍的博客。可以说, 在播客上, 每个人可以畅所欲言, 对苏东坡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博客, 形成一个对苏轼诗词理解的自我花园, 可以不需要太专业, 仅仅是个人情感或想法的集散地, 而播客则是将这种集散地更为立体地、动态地呈现出来, 拥有相同爱好苏轼诗词的人可以通过博客、播客交流并进行传播。

三、苏轼诗词网络传播传者与受众关系的演进

1、传者与受众身份的二重性

在以往苏轼诗词传统形式的的传播过程中, 传播者处于传播的起点, 居主导地位, 例如口头传播者, 受众处在被动接受信息的位置, 并且传受双方的结构基本上是稳定的, 传者就是传者, 受众就是受众, 不会轻易互换“身份”。

但是, 在苏轼诗词的网络传播中, 尽管传播的5W基本结构没有改变, 但是结构的内部联系发生了变化, 环节的互动性明显加强了。

传受双方易位频繁。以“苏轼吧”为例, 有的用户是纯粹为了欣赏苏轼的诗词, 有的用户是需要苏轼诗词作为资料, 还有出于收藏的目的等等, “吧主”或曰管理员十分注重根据不同目的用户的不同需求, 有选择的采用“置顶”、“加精”或发起投票等方法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而受方则能够就信息迅速做出反馈、发表意见。

2、去中心化特色

尼葛洛庞帝说过:“我们处在一个沙皇退位, 个人抬头, 消解中心主义的时代”。[3]苏东坡诗词在网络上的传播也展现出鲜明的去中心化趋势。

传统的传播主体的消解与多元化。网络使传统传播主体“把关人”的权利瓦解, 无数个体化的传播主体浮出水面。以网络上各种类型的苏轼为主体的博客为例, 每一个博客都是个体化思想的彰显, 每一个苏轼诗词主题的博客都是传播的中心, 例如“东坡趣事”博客、“东坡词个人剖析”博客、“东坡政治思想解读”博客等等, 绝对的传播主体已不复存在, 多元化的新传播主体蕴含着更为丰富而多向度的文化内涵。

四、苏轼诗词在网络传播中产生的新问题

1、大量无用甚至是误导的信息

由于互联网传播对传者身份的限制较低, 导致了苏东坡诗词在网络传播中产生了很多被称之为“垃圾信息”的东西, 例如在“百度吧”里面, 一位成员哗众取宠, 发表了一篇题为“我要和苏轼叫板, 我写的江城子比他好”的帖子;还有一成员在解答贴吧中“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三、四分别指哪些人“的问题中, 将“四大家”中的韩愈说成了黄庭坚。类似的无用及误导的“垃圾信息”影响了苏轼诗词在网路中的正常高效的传播。

2、充斥着较多低俗的东西

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指出:网络文化中一些东西, “对民族文化经典的拆解、拼贴、戏说或者改写, 使之平面化、商品化, 消解了其原本的意义深度, 张扬了感官刺激和情绪宣泄。颠覆经典者在冒犯常规、调侃正经、亵渎传统, 希望由此获得一时快感, 往往不过是‘愤青’泄愤, 网民玩乐, 痞子把玩, 而某些商家传媒正好乘机而入, 吹捧炒作, 于是颠覆或者‘恶搞’经典的风气就酿成了文化领域的沙尘暴, 越刮越凶。”[4]

百度“苏轼吧”上就不乏这些低俗的内容, 例如曾有网友发“苏小妹的情感生活”一贴, 引发热议。这类就属于纯粹噱头的东西。

五、总结:

以上是从网络传播的角度分析了苏轼诗词在当前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特色和产生的新问题。可以说, 无人能阻挡技术前进的步伐, 苏轼诗词在网络传播中出现的新的特色是需要我们去接受与适应的, 产生的一些问题也亟需引起我们注意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样我们才能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大背景下,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环境下, 将苏轼诗词中所包含的我国古典文学及文化的精髓代代传承。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商务印书馆, 2000年出版, 第23页。

[2]杜骏飞:《网络传播概论》,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年出版。

[3]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 胡泳等译, 海南出版社, 1997年出版

网络新词语的语境与民族特色 篇9

网络新词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出现的, 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等等相关事件, 而出现的特定情况的新式语言。原来的汉语词语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可以说, 这类新型的网络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平台, 对于社会发展有着直观且迅速的反映, 这与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 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的语言流变, 有着同根的发展脉络。

汉语中的网络词语有着独特的使用范围, 同时很多词语都是新造出来的。比如, 手机、客户端、网民、网虫、网瘾等等。如今大家对于民族文化的追求趋势这一点, 在网络新词语的产生条件中, 算是具有潜移默化功能的条件, 很多中华成语、古典用词, 并不是生造出来的, 而是在网络词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旧”, 比如形容一个网络红人, 最开始很多媒体 (不仅仅是网络媒体) , 都喜欢使用“走红、紧俏、火热”等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这些词语在当时可谓是网络新词语, 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可以见到这些词语。但是随着人们看待网络的心态渐渐成熟, 可以发现, 现代网络新词语中, 更愿意使用“炙手可热”、“众望所归”、“呼之欲出”等等, 来形容网络上的知名人士, 这个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回归, 尤其是对于用语的典雅、形象, 更是关注的重点。

二、网络新词语的特点

1、追求简单易懂

具象化是网络词语的一个特点, 对于普通网民来说, 很多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术语, 并不具有传播性与解释性, 所以很多人就使用更简单的形象化词语, 来指代某些问题。比如, “黑客”这个听起来有些酷酷的词语, 指代的就是专门进行网络侵入的违法行为人;而我们在保护电脑软件时, 常用的“防火墙”设施, 就是为了防止被“黑客”攻击的保护措施。

2、追求语言传播的速度

聊天软件是需要手工输入的, 而在网络聊天兴起的时候, 很多人为了将语言表达的意思, 进行简单直白迅速的传递, 往往使用很多简化的形式, 这样长期积累下来, 就创造出了数量庞大、日新月异的网络词汇。最早的“3Q”代指“谢谢”, “BS”指代“鄙视”, 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字母缩略词这么简单了。人们在日常打字中, 习惯使用的输入法, 很多时候为了简化打字次数, 就使用最简单的同首字母来替代, 比如, 用“吐艳”代替“讨厌”, 这对于交流的双方或者多方来说, 是显而易见的词语, 不需要过多解释。这种大量简化和省略的情况, 是传统媒体交流形式, 完全不能比拟的状态。

3、形象直观, 幽默诙谐

现代网络交流的过程中, 人们虽然可以使用视频聊天或者是语音聊天, 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打字输入的模式。即便是发送电子邮件, 也多是文字为主, 没有其他的表情来辅助解释。而这些有趣的符号、图片, 往往就成了体现说话人内心世界的标志。而对于地理位置相隔较远, 或者是不方便使用视频或语音的时候, 就将表情符号和图片, 发送给对方, 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动感。只要经历过网络交流的人, 都会感觉到, 一句没有任何解释的话, 很容易给对方造成歧义, 所以多使用一些具有特异化色彩的图片与表情, 是增加语言灵动性, 还有活跃交流气氛的方式。比如, 聊天QQ软件当中自带的“大表情商城”, 就有《兔斯基》、《大黄鸭》、《暴走漫画》等等不同形式的表情图案。

三、网络新词语的民族特色

1、内容上的民族特色

在网络词语的民族风格仿拟中, 各种艺术形式中出现的有价值的话语好像都可以拿来进行改造、仿造和随意使用。“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烧鸡挂前川。口水流下三千尺, 结果发现没有钱。”这个改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打油诗, 是八零后最经典的记忆之一。这种类型的改写在九十年代末, 数不胜数, 可谓是当时的流行语言模式, 原本可能就是调皮的学生无心之作, 但是经过网络的催化, 这种将原有的古代诗歌, 进行戏谑化的改编形式, 迅速在全国范围都得到了普及。虽然我们不提倡将民族的传统文学, 过分改造导致人们的轻率心理, 但是这也无法否认, 这是我国网络语言在民族特色方面的一个内容表现。

2. 构成上的民族语言特色

从传统语言构成中可见, 现代人在使用网络进行交流的时候, 受到信息轰炸的影响, 对于新词语的使用, 带有明显的时效性, 另外,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 网络词语更多地是对汉语中原有的词汇, 进行“飞白”的艺术化处理。

传统意义上的“ 飞白” , 指的是并不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是作者故意曲解某些词语, 或者是处于戏谑、讽刺的心态, 进行对错误使用方式的效仿。语中最常见的就是说话咬字的“飞白”, 以台湾地区的语言发声习惯为例, 构成的很多谐音飞白, 就是一段时期内的网络热门新词语。如:“偶稀饭” (我喜欢) 、“不造” (不知道) 、“我宣你” (我喜欢你) 、“木有” (没有) 等等, 这些都是按照普通话的用语, 去解读台湾口音的说话模式, 如尖团音不分与生造合音字共同作用而出错“酱”与“这样”等等, 人们在交流中, 故意把它们敲出来, 使这些本来只能说不能写的方音词语成为既能说又能看还能悟的网络词语, 因浏览过后, 给人一种“顿悟”后的快意, 而成为网络交际的流行语。

四、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 网络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带给人们高速、快捷的信息, 也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不仅表现为一种技术现象, 而且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 它以网络为载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对社会成员极具吸引力。如今网络新词语的发生条件, 而随着民族文化特色交融的现实与虚拟的沟通。简而言之, 研究网络新词语无论是从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学、社会学, 还是传播学的角度来说, 都有研究的价值。尤其是对于民族特色语言的传播, 更具有一定程度的发掘价值。

摘要:网络新词语的产生、发展与传播, 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 很多社会事件、生活问题、文化变革, 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新词语得到重新解读。本文从网络新词语的概念着手, 进一步探索网络新词语的特点, 希望通过这种探本求源的方式, 能够从中发掘出现代网络新词语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网络新词语,语境,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廖建国.新词语的翻译探讨[J].中国科技翻译.2001 (03) .

[2]张爱华, 庄焰.试析时政新词语的翻译[J].理论界.2007 (07) .

[3]曾纪伟.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与语义特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 (02) .

网络文学的美学特色与流行元素 篇10

一、网络文学美学特色的三个主要特征

1. 自由奔放的“无遮拦”美

文学从产生那一刻起, 就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 可谓文学源于生活;但是文学从产生那一刻起也即体现出高于生活的特质, 即文学作品并不是对生活原貌的“摄影”, 而是被文人的笔墨“文饰”了的生活, 也即文学同时附有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与经过文人墨客美饰了或丑化了的主观反映。但无论文学对客观现实的美饰还是丑化, 都与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约束有关, 文学创作有着笔者可以放笔书写的自由, 又有着社会需要的制约和被文学权威决定取舍的不自由。正是基于这样的道理, 在我国历朝历代, 几乎没有哪一个文人可以口无遮拦, 随意即兴的发表自己创作的作品。

网络文学的出现为所有网民提供了相对于传统文学作品说来, 在创作、发表、欣赏方面的“绝对自由”, 不管作者处于何种写作层次, 处身于怎样的地域, 表达着怎样的审美情趣, 只要是“写手”, 都可以在网络文学的海洋中一试身手, 以个人独特的笔触来创作、来书写、来展现自己对生活的体验, 包括展示自己的文采, 甚至于可以在一夜之间即可扬名网络文坛。

在网络这个平台上, 新型的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的文学语言正在昂扬上路, 同时, 通过网络技术镶嵌于文学作品中的不只是这类表现力与感染力极强的文字, 还有着由文字派生出的画面、色彩甚至于声音, 文字美、色彩美、动感美、视觉美、想象美交相呼应, 使得许多网络文学作品有血有肉般的鲜活起来、灵动起来, 这远非是翻开一本书所能看到的。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的网络文学创作体现出由作者的创作动机, 创作冲动的思维层面的活动, 到打开电脑, 敲字输入, 点击发送, 立马有网友读者回应的实践层面的活动。

2. 生涩诡异的时髦美

传统文学衍生至今, 有着一定的规律、相应的模式与语言, 可谓之, 文学艺术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幻象的世界, 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构成这个特殊审美世界的基本材料是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有别于社会交际中人们通用的语言, 是一种修饰了的高雅、精炼、规范于社会生活中通用言语的语言。

当今的网络文学语言强力地冲击着传统文学语言, 不为传统文学语言所束缚, 只需符合诗意逻辑中的人类体验的真实即可拿来所用, 极力彰显语言的表现功能, 使之蕴涵作家独到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想方设法的创造新鲜诡异的时尚语言, 将普通语言进行变形、扭曲, 让读者从创意的生涩中感受到时代语言新奇奥秘的气息, 领略创作者的“创造发明”。如用“520”表意“我爱你”;用“04551”表达“你是我唯一”用“2014”表意“爱你一生一世”。用字母的形式替代汉字表情达意的做法虽早已有之, 但不及网络文学中使用得如此有创意和有蕴义, 且节奏动听上口, 流行速度极快, 约定俗成般的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语。还有用字母“MM”“GG”“DD”谐音妹妹、哥哥、弟弟的意思等等。网络语言生涩与时尚的登场亮相招惹得语言学家大声疾呼, 网络语言需要整肃, 汉语文字需要抢救, 面对着语言学家的权威教化, 网络文学语言生涩抢眼的诡异美魅力不减, 依旧是我行我素, 甚至于变本加厉、推陈出新的在惊诧于网民和国人的视听, 带来一轮又一轮让人不由自主人的赞叹和效仿的美感。

3. 野性杂糅的粗犷美

网络文学的欣赏行为是一种浏览行为, 浏览意为粗略地看一遍。适合于粗略看一遍欣赏行为的网络文学作品必定是一种速食文化, 或谓之简约文化。网络文学作品是速成的, 常常是创作者有感即发、一蹴而就的, 是在随时随地情况下的一气呵成般的产物, 所以, 它不可能如同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一样, 进行主旨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的反复推敲, 常常可能是有着某些思维混乱的、错白字不乏的, 甚至于内容表达不够完整的, 但网络文学的功能则显现出一种超越传统文学的感染力和“杀伤力”, 其根源在于网络文学的收放自如的简约美, 网络文学语言简约、轻松、幽默、欢快、高涨的外显风格会给读者以休闲般的轻松和愉悦。

发展速度极快的网络文学仿佛在人们不经意间, 就“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创作出甚多合许多甚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更有佳作不仅被网民们广为推崇, 而且进入大雅之所的文学殿堂, 被传统的名作家所认可, 被社会主流文化所认可。在陈思和、严锋主编,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国最佳网络写作》一书中, 即对网络文学作品从内容角度归纳为尘世篇、幻想篇、戏拟篇、私语篇、杂论篇等五大类。作为网络文学的文字, 在包容量上相对于传统文学必定是简约的, 因为在这些作品中, 带有纪实性的心情告白、网恋故事、琐屑人生、旅游笔记、校园写真等作品占有很大比例。网上燃情、心情告白、武侠天地、失恋况味、小说杂文、散文随笔、诗词韵文、文学评论、菁菁校园、旅游笔记、留学生活、科幻世界等类别都可让读者在相对于阅读传统文学作品所用的实践要减少得多的情况下一睹为快, 网络文学的点击率呈高效率便是自然的道理。

从网络文学的题材和具体内容看, 不在意作品的长度和深度, 不把意义的深刻性作为审美追求的终极目标, 它所追求的是让压力过重的现代人能够在浏览简约的网络文学作品中得到情感上的方式和宣泄。因此, 网络文学的语句构成简单, 杂糅、甚至于粗犷、野性渐成趋势。

二、网络文学的流行元素

1. 网络文学的屏幕话语体制

网络文学的屏幕话语体制给予了文学创作者可直抒胸臆、尽情抒怀的创作机会和创作自由, 打破了传统文学精英化、专业化的话语体制, 撼动了传统文学流传自今的稳定的话语表述系统, 可谓是在网络媒介这个创作平台上, 传统文学的表达形态被打开了一个缺口, 由这个缺口掺杂进了新的话语美的元素, 这种话语美的元素是民间的、即时即兴的、贴近百姓欣赏美的话语平台, 撩开了文学话语体制的别样面纱———自由的尽兴的屏幕话语体制,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中网络文学作者可以放飞创作的想象, 自在的翱翔于文学创作的意境之中。同样, 读者的阅读活动不再被阅读纸质文学作品的条件所局限, 只要有一部在线的电脑和手机, 随时随地都可利用屏幕阅读, 还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会随时随地的发表于网上。

2. 网络文学的平民化色彩

网络文学是一个人人平等创作和阅读的广阔天地, 容得下任何有兴趣或有志于文学的各类人士, 不拘年龄, 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均可展示;不拘水平, 老手、新手、高手与拙手均试身手。它具有普及与提高并重的特点, 更倾向于普及推广;它雅俗共赏, 更偏向于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它的读者群体最广泛;而人们的参与性也是其他任何报章刊物、广播电视、各色媒体无法与之比肩。当然其读者、作者群体必然是庞杂的, 他们的文化水平、文学修养、思想品格及情操各不相同, 甚而有可能呈天壤之别, 这是毫不为怪的。我们在网上会看到一些拙劣的、幼稚可笑的、甚而是“虚妄”的作品。其实, 这样的现状并不会伤及网络文学的大雅, 这些作者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在创作的不断品味和比较中取得进步。至于某些网上的“文痞”, 会被读者逐渐冷遇, 没有了阅读市场的作品, 生命力自然难于保持。可以说, 网络文学的平民化色彩吸引了众多的文学爱好者。平民化的著作群、平民化的读者群和平民化的参与, 使得网络文学迅速流行起来,

3. 网络文学的时尚性元素

网络文学一改传统文学作品的文风, 以读者倍感新鲜的网络言情、穿越小说、时弊抨击、热点描摹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抓牢读者的兴奋神经。比如《步步惊心》讨论专辑、《失恋三十三天》讨论专辑。讨论的话题有, “同人”视野下的清穿小说, 男闺蜜或雌雄同体的第二人格等。而更加严肃的话题还有《中国大陆网络文学社区及其先声》《浅论网络互文性的诗学意义》《微博客文学的形态与价值》等也牵动了很多网络读者的注意力。网络文学展示时尚性元素的速度绝非传统文学创作的速度可及, 只需以指尖点击键盘的瞬间即可完成创作和传播, 所以, 网络文学中的时尚性元素是文学作品中所能表现出的时尚性元素中最为时尚的。

摘要:网络文学衍生于互联网平台, 并借助这一平台的传播优势蜚声鹊起的扩大社会影响, 在短短的几十年间,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张力, 甚至呈现出领军文学创作的态势。网络文学的魅力源于其固有的美学特色和流行元素, 这一文学现象值得品味和思索, 用以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学素养。

特色网络 篇11

关键词 城市群 创新网络 产业集群

城市群是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对周边地区具有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美国的五大湖城市群、英国中部城市群以及中国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的崛起,无不印证了这一规律。而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能促使区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行为主体在区域基础上以创新为目的互相学习、密切合作,进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依托地域特色产业,建设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创新网络,将有利于重构地区产业和城镇体系,促进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经济系统和空间系统的优化和整合。

一、产业集群理论和区域创新网络理论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通过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区域创新网络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业务上互相联系,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利益相关多元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组织、地方政府等组织及其个人等)共同参与组成的以横向联系为主的动态开放系统,它是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靠近的经济主体之间通过某种方式而形成的一系列长期交易的集合。

二、区域创新网络的基本构成

(一)区域创新网络的主要结点

区域内的创新网络内容主要包括组成区域创新网络的各个结点,各个结点之间的联接关系,以及各个行为主体在参与活动中导致区域内创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流动。其中,创新网络的结点主要是:企业(指区内创新能力比较旺盛且能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大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科技中介组织(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园等以及各类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中介机构)、地方金融机构(区内的各国有或商业银行机构以及商业投资公司和各类基金会)。区域创新网络就是由这些结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协同创新而形成的,同时还包括区域内存在的一些非正式的社会关系或个人关系网络。

(二)区域创新网络的主要关系链条

在城市群形成的区域创新网络中,各个行为主体都作为结点在区域内的创新活动过程中发挥作用。所以,组成网络汇总的关系链条主要是指各结点之间创新过程中知识、信息等资源的流动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合作关系或联系,包括正式的市场产品或技术交换过程中的关系建立,也包括个体之间非正式的交流或知识交换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或个人关系网络。以企业为例,企业的外部创新网络,主要包括企业在产业链中与上游的游供应商、下游的客户建立的合作关系以及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大学或研究机构开展研发合作而建立的关系,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与金融机构建立的关系,还有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的关系。除了这些正式的网络关系外,企业之间由于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之间交流所建立的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个人人际关系网络。这些非正式关系网络在促进了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扩散和传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极大影响着区域内的社会资本积累、交易成本的高低以及区域内知识和信息资源的积累与创新、升值,进而影响到区域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三、区域创新网络的发展策略

首先,强化企业间的网络关联,包括价值链关联、创新链关联和产业链关联等。在企业组织、产业分工的空间分离情况下,实现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地域延伸,共同构建企业技术联盟和产业地域综合体。同时,依托区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创新基地,构建区域内技术、信息和人才流动的统一平台和各种“绿色通道”,形成高效、一体化的技术、信息和人才市场。

其次,搭建网络支撑平台。城市群的产业集聚发展多依托区内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来进行,通过调研分析选择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和规模的产业,并确定其产业集聚发展的规模;对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集群间的联系,提高区域产业集群的地域组织化,发挥产业的集聚和创新功能。

最后,建立健全网络互动机制。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的互动需求源于网络关联的经济收益和学习收益,但关联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则容易导致交易的不确定性,形成市场风险。因此,应该通过政府或主管部门开展创新合作的示范工程,激发合作创新的热情;建立合作创业的利益分配机制、资源共享的利益协调机制和风险共担的利益补偿机制等;健全市场管理法规,维护法制经济秩序,营造相互信任、合作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德平,肖平,白晓松.江西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6(5).

[2]李博,靳取.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9,24(5).

[3]杨琴,董芳.区域创新网络与城市群发展研究[J].中国经济周刊,2007(3).

[4]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08YJ13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夏兰,南昌工程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席元凯,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

特色网络 篇12

目前,大多高等院校都在进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1,2,3,4,5,6,7,8,9,10,11,12]。为了起到实验教学的宣传与示范作用,进行实验教学中心网络环境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主要工作,也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点。如何利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管理,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环境建设的重点。为此,本中心结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环境建设,开发了实验教学管理、开放实验管理和网上评教三个特色模块,尝试进行实验中心网络化管理。

二、网络环境特色模块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除了组织机构、实验课程、规章制度、仪器设备、新间动态等常规模块外,还包括以下三个特色模块:

1.网络实验教学管理模块。网络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教师管理模块和学生操作模块。

2.网络开放实验管理模块。网络开放实验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教师管理模块与学生预约操作模块。

3.网上评教模块。网上评教模块主要包括中心管理员模块与学生、专家评教模块。

三、网络环境特色模块主要功能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环境常规模块起到了展示了中心建制及实验室组成、实验室相关的规章制度、实验室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主要大型仪器设备等功能。

1.网络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主要功能。网络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主要实现教师网上发布实验课程、学生网上选实验课和网上提交实验报告、教师网上批改实验报告并登记实验成绩的功能,如图1-图4所示。

2.网络开放实验管理模块。网络开放实验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发布开放实验项目、学生网上预约开放实验。如图5-图6所示。

3.网上评教模块。网上评教实现了学生和专家对实验课教师上课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如图7所示。

四、特色模块网络化管理效果

1.实验教学管理。实验中心管理人员通过实验教学管理模块,可对本中心将要开设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教学管理模块发布在网上,对上实验课的学生进行分批次实验管理,同时,教师也能利用实验教学模块进行学生实验报告的批改和成绩登记,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管理效率。

2.开放实验管理。实验中心管理人员通过开放实验管理模块,可以方便地面向全校学生发布本中心拟开放的实验项目,学生也可以及时地了解本中心开放实验项目动态,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预约感兴趣的实验项目,既提高了开放实验管理效率,也提高了开放实验项目的开出率和仪器的使用率。

3.网上评教管理。根据网上评教系统结果,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可以全面了学生及听课专家对实验中心实验课的综合评价,可根据评教意见,改进教学质量。同时,也可参考评教结果,对实验课教师进行评优考核等。

五、结语

1.通过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提高了实验课程管理的工作效率。

2.通过开放实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开放实验的开出率和仪器的使用率。

3.通过实验评教网络化管理,为实验教学质量管理和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结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环境建设,开发了实验教学管理、开放实验管理和网上评教三个特色模块。实现了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及网上评教的网络化管理。实践运行表明,特色模块的运用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实验课程的管理效率和开放实验的利用率,也为实验教学质量管理提供了参考。

上一篇:猪瘟防控的体会下一篇: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