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质量管理

2024-05-17

供应室质量管理(精选12篇)

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1

供应室是向医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 供应室的布局

供应室的布局要科学合理, 供应室的位置应接近临床科室, 周围环境清洁, 无污染源, 避免外界干扰, 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供应室的内部装修材料符合要求, 明确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严格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 不准逆行[1]。

2 去除污染区的感染管理

首先按照规定由专人、专车回收使用过的污染物品及器具等, 特别注意在回收过程中不要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回收的物品在处置间内拆包、分类, 并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然后送入洗涤间, 这对防止污染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强调消毒液的浓度和浸泡时间。在洗涤过程中除了不要污染环境外, 还特别强调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 对于特殊污染的物品, 在回收时应当装在防刺破、防渗漏、密闭性能好的塑料袋内, 并做好“污染”标记再运输, 经灭菌处理方可洗涤。整个洗涤过程必须科学化、规范化。

3 准备区的感染管理

对需消毒的物品妥善包装并灭菌, 除要求材料清洁干燥外, 还要防止灭菌后再污染。灭菌物品的包装可采用小包装, 打开后一次性使用, 以防止污染和热原质的产生。

4 灭菌

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内容, 灭菌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目前我院采用的是下排气式高压蒸汽灭菌器, 其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 物品不宜过多, 摆放时应留有一定空间; (2) 严格掌握灭菌的压力、温度、时间; (3) 检测灭菌效果, 常用的有化学指示剂监测 (3M胶带、121指示卡) , 这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监测手段, 其次还有工艺监测、生物监测等[1]。

5 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感染管理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存放于洁净度较高的无菌间。无菌柜要求干净、干燥, 外包装粘贴带变色均匀, 标有有效期, 杜绝不合格物品入室。入室前做好详细记录和签名, 室内每日紫外线照射1次。无菌物品的分发应下收下送, 由专人、专车、专路线发送。

6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供应室的特点, 制定供应室的工作制度、操作规程, 完善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严格各项规章制度, 确保供应室物品的供应质量。做到有章可循, 照章办事, 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 相互把关, 环环相扣, 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7 护士长负责制

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 在关注工作的同时, 注重人性化的管理, 强调职业安全防护, 保证护士身心健康, 着力营造科内民主、平等、和谐、安定的氛围, 增强集体凝聚力。

8 加强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质量

8.1 业务培训

定期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专科知识的学习。

8.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切以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具有奉献精神。

8.3 慎独修养

慎独修养是道德修养的一种较高境界, 供应室的工作独立性很强, 大多数岗位都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一人完成, 所以具有良好的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其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动性, 自我考核, 增强责任心, 保证工作质量。

总之, 供应室是医院的中心, 是清洁、消毒、灭菌最重要的场所, 我院通过加强供应室的科学管理, 杜绝了院内交叉感染, 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钟秀玲, 程棣妍.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220-222、229-240.

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2

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供应室 谢丽锦

医院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是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其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及管理水平。为了加强医院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我们必须在保证无菌物品供应的基础上,加强对其的清洁、消毒、灭菌、保存及使用等环节的管理,现将如何加强供应室无菌物品质量管理阐述如下。加强供应室的环境管理

1.1 供应室的合理布局与降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严格区分人流、物流通道,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 各区之间有实际屏障。空气由洁到污,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1.2 选择光线良好、通风干燥的房间做无菌室,为了避免无菌物品被污染,需严格执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室内需安装空气消毒机、空调机及去湿机等设备,以确保储存室的湿度≤60%,温度保持在<24℃,洁净度达到空气含菌量≤200CFU/m3。储存柜、发物台需每天用“消佳净消毒液”擦拭2次,传递窗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1h,地面需每天用消毒液湿拖2次,定时用三氧消毒机对空气进行消毒。

1.3 物品存放时需根据物品的种类、型号进行分类分柜存放,摆放时需根据灭菌时间进行摆放,左进右出,在发放时以便能做到近期先发、远期后发。外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需先除去外包装后才可存放,非无菌品一律禁止存放。存放的无菌物品需离地面>20cm,离墙>5cm,离天花板>50cm,从而降低来自地面、墙面及天花板的污染。加强无菌物品的管理

2.1 进入无菌室内的任何物品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后方可进入,所有出无菌室的物品在进入时均需重新灭菌后才可进入。接受无菌物品时需严格把好包装质量关,确保物品在打开使用前能保持无菌状态且功能完好,各种物品在包装前需认真检查,包装后需标记好消毒日期、有效使用时间,同时打包人需签上姓名以确保责任到位。发放时,严格登记物品发放科室,消毒锅号、锅次、消毒员号,以便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及时追溯。

2.2 器械需根据其污染程度、类别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器械需根据其是否有管腔、轴节进行分类存放。供应室的物品需坚持做好去污渍、去热源、去洗涤剂及清洗四个环节,并达到科学化、程序化要求。对回收的物品除了重视清洗质量关外,还需查看其是否破损、性能是否达标,并当面核实物品的数量、名称及规格等基本信息。

2.3 无菌物品的发放需根据科室的需求由专人进行发放。发放物品的容器及运送车需每天进行清洗消毒。过期的灭菌物品需取出后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及灭菌处理。硬质容器及棉布包装材料的物品的存放有效期在14d以内,医用无纺布包装物品的存放有效期在30d以内,医用皱纸包装物品的存放有效期在90d以内,纸塑包装物品的存放有效期在180d以内。3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

采购的一次性无菌物品需具有《产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三证,严禁科室私自采购一次性无菌物品。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入库时需检查外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检验其合格证,包装是否清洁、有无水渍、污渍、霉变、包装有无变形、破损等,并对物品进行抽查检查以便确保物品质量。存储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时需将其与一般物品进行分开、单独存放,切勿随意存放。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的发放及监管需由专人进行负责,对不合格的产品需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及厂商。4 工作人员的管理

无菌物品需由专人进行管理,严格禁止非本班工作人员的进入,进入储存室的工作人员需更换衣鞋,戴上口罩,并严格遵循“七步法”进行洗手。工作人员还需有较强的责任心、无菌观念,并能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对物品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需严格按照流程及相关标准执行。5 小结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管理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2-02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承担医院内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供应任务。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与护理质量效果。为了提高供应室工作的质量,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保证了无菌物品的出科质量,满足了临床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 法

1.1 成立护理质控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对本科室各项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指导、控制,使每项工作纳入标准流程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

1.2 区域划分、责任管理 严格划分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无菌区、生活区,各区之间有明显的标志与界限,走向由污到洁,不逆行、不交叉。工作流程按回收、洗涤、干燥、检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存放和发放顺序进行。做到人物分流,所有器械通过传递窗进行传递,工作人员跨区工作必须换换鞋更衣。做到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污染区与无菌区分开,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的各个区域,分别由护理质控管理小组成员负责质量和安全,确实做到责任到人,并与奖金挂钩。

1.3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职责 如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无菌物品追溯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科室缺陷登记制度、持续质量改进制度以及各班人员工作职责,如下收下送工作职责、污物室工作职责、清洁室工作职责、无菌室工作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1.4 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质量监控 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及管理要求,分别制定了下收下送、污物回收洗涤、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存放和发放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士长根据科室工作安排,重点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每个月末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质量分析,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改进工作方向,以保证工作质量。

2 各环节质量管理的要求

2.1 下收下送的管理 下收下送车辆为密闭式不锈钢车,有醒目标志,转车专用,专人负责,每次用后立即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车内外,用冲水抢冲净车轮,水干后,存放在固定位置。

2.1.1 送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帽子,根据回收各科室物品的数量及一次性物品的所需数目,到无菌室传递窗口领取无菌物品,并与无菌室护士核对无误后,按发放科室顺序装入车内,带上快速手消,推车前往临床各科室,按楼层发放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时与科室护士当面点清交接后双方签名。

2.1.2 下收人员要做好自我防范,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回收前,查看使用科室对所用过的器械是否进行初步清洁处理,器械有无损坏,数目是否齐全,然后将各类回收物品用一次性袋子按类别装好,放入回收车内,并做好相应记录,与使用科室人员双方签名,然后按专车路线返回供应室。回收完毕要规范洗手消毒,避免操作中护士自身受到污染。

2.2 回收洗涤、包装管理 回收的器械集中在污染区处理,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按分类—浸泡—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干燥的步骤进行,然后通过窗口进入清洁区,逐个检查器械是否清洁、干燥,对照包装卡片进行包装,经两人核对无误,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标识清晰(品名、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查对者),包装大小、松紧适宜。

2.3 灭菌、监测管理 严格执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操作规程,消毒员经专业培训,严格遵守灭菌程序。首先检查包装是否合格,不合格的坚决打回重新包装;然后,按装载要求装锅:灭菌时把握好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各项技术参数,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灭菌完毕取出标准监测包,检查灭菌标签指示带和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合格才能将灭菌包移入无菌间。

2.4 无菌物品存放、发放管理 存放于离地≥20cm、离墙≥5cm、离顶≥50cm防尘柜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作好无菌物品入室登记,不合格必须重新灭菌处理。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发放,发放时再次核对无菌包标识,严禁发错包或将过期包发放至科室使用而影响正常的医疗、护理秩序。

2.5 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 一次性无菌物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加强对一次性无菌物品各环节的管理,严格质量验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消毒供应室设专人管理,建立有登记账册,详细记录每次进货情况,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本科室。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2.6 服务质量管理 树立服务于临床一线的理念,以患者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思路,满足各种医疗用物需求,每天常规两次下收下送无菌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坚持“平诊预约、急诊急送、随需随送”的服务理念,耐心、周到、及时地确保各种医疗用物供給。

3 效 果

3.1 护理质控管理小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逐一落实并完善。并按制定的标准实施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寻找差距,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了消毒供应质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4

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使工作条理化、规范化、程序化, 有章可循, 我们严格按卫生部第282号关于《消毒技术规范》[2002]的要求, 根据供应室的工作特点以及医院制定的供应室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 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操作程序, 如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查对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 以此来完善各级人员工作职责。

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素质, 使供应室护士队伍成为一支专业化的队伍。通过加强岗前培训制度及院外学习制度, 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组织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 加强知识更新, 坚持考试制度作为定职、晋升的条件。增强供应室人员法律意识, 对工作人员坚持不懈地进行医德医风、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 让他们树立一切为了临床及方便临床工作为宗旨的服务理念, 高标准、高质量地满足临床物品的供应。

2 合理布局环境

供应室房间安排布局要科学合理, 严格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1]。按工作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工作区和具有一定洁净度的清洁区。各区应有明显的标志和界限, 尽量使两个相连的工序设在相邻的房间内, 通过墙壁上开设的传递窗口传递物品, 不仅有利于防止污染, 而且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 方便工作。整个工作流程强调按接收、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分类贮藏和发放等顺序运行, 不准逆行, 各区域要分别由专人负责落实。做到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 回收污染区与发放净物区分开, 初洗与清洗分开, 未灭菌与灭菌分开, 防止交叉污染。

3 加强质量控制, 保证供应物品质量

3.1 成立质量监控管理小组。由护士长、监测员、消毒员

组成, 护士长担任组长, 专人负责质量监控, 使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到各个环节中, 达到全面质量控制。明确各自的职责, 科学分工, 责任明确。

3.2 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形式的质量控制

3.2.1 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每天检查相结合, 检查内容

包括消毒液浓度、包装、洗涤、消毒质量、物品存放质量, 把好环节质量控制关, 每月检查一次性物品入库证件、外包装、中包装、小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储存室存放是否按要求存放, 做好检查结果记录, 及时整改。

3.2.2 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1)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每锅次都

要有物理监测, 详细记录日期、锅次、压力、温度、灭菌时间、进出锅的时间、操作者。每包都要有化学监测:每包内放化学指示卡, 包外3M化学胶带封口。生物监测:每月对灭菌器灭菌效果做专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片的生物监测。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后的物品进行随机抽样做细菌培养。 (3) 每月对室内三区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做卫生学监测。

3.3 对洗涤、包装、灭菌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 上一道工序由下一道工序把关,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3.3.1 洗涤质量关

回收的医疗用品的洗涤工序按照回收登记、分类浸泡、洗涤、清洗、烘干四步洗涤认真落实, 重视每一个步骤, 对每批洗涤物品进行严格质量监测。

3.3.2 包装质量关

严格按照包装质量要求做到: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 标志清楚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及失效期、责任者和查对者, 对各种器械包、穿刺包必须由2人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包装, 不合格不得进入灭菌室。

3.3.3 灭菌质量关

对专职的消毒员进行岗位培训与强化指导, 使其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无菌观念。拟定高压蒸汽灭菌器安全操作规程、质量要求等, 对预真空高压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要做B-D试验, 蒸汽灭菌每锅监测, 锅内物品要按要求放置, 灭菌后认真检查3M胶带、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 对不合格的重新处理, 同时将监测数据、灭菌时温度、压力时间及灭菌后原始资料留样建档保存。

3.3.4 无菌物品存放质量关

无菌物品应按要求存放在无菌间的无菌柜内, 要严格无菌物品的准入质量, 坚决杜绝不合格物品入室存放, 入室时详细记录物品种类数量, 按物品的种类、效期的先后放置, 取放无菌物品时均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室内空气做到每日消毒, 每月做空气培养。

3.4 加强对各科消毒包的质量检查工作

对各专科送来的消毒包, 严把质量关, 随时抽查清洗质量、包装质量, 绝不允许大包装内套小包装、不同物品混装等现象发生。包外贴3M指示胶带, 包内有与灭菌器相匹配的化学指示卡, 包外标签应注明品名、责任人、灭菌日期或有效期, 发现问题及时与科室联系纠正, 规范全院消毒物品, 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3.5 加强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管理

实行专人负责管理, 严格证件审核, 2人质量验收把关, 一次性输液器 (注射器) 专室存放保管, 并做好记录, 严格把好进货、储存、发放、监督回收关。

参考文献

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5

摘要:目的:加强消毒供应室环节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做好各项工作环节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加强环节质量管理,保证消毒灭菌质量,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环节质量管理;医院感染

近年来,随着民众医疗安全意识的普遍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使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工作逐渐转向供应室[1]。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内重点科室所承担的消毒灭菌工作是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在感染控制中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系[2]。因此,必须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环节质量管理,现总结如下。

1、重视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及各岗位人员专业素质

制定与落实各级人员培训和考核计划,落实分层次培训,每月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需求。

2、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三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3],加强物品环节质量管理

2.1严格物品回收关 回收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时,不在临床科室清点,手术器械包要核对好器械牌与手术室的器械登记本相符合,采用封闭方式运回到消毒供应室后进行交接核对登记,避免反复装卸,发现有不经过初步处理的,及时和使用科室沟通,强调初步处理是提高清洗质量的关键。

2.2严把清洗质量关 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根据回收器械的污染程度、器械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清洗流程:冲洗(自来水)→洗涤(多酶洗涤剂浸泡2-5分钟)→漂洗(自来水)→终末漂洗(软水)→消毒(湿热方法)→润滑(水溶性油)→干燥(烘干)→检查洗涤质量→包装等,不能简化任何步骤与时间。

2.3严把包装质量关 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器械有无残留物质、血渍、水垢、锈斑,不合格应重洗,检查器械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刀刃和穿刺针的锋利程度等,经两人核对无误再打包,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用专用封口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失效日期、责任人、质检人,使包装松紧适宜,规格规范,用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体积≤30cm×30cm×50 cm,器械包重量≤7?K,敷料包重量≤5?K。

2.4严把灭菌质量关 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消毒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3],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熟练掌握灭菌器的操作规程,每日灭菌前检查灭菌器并进行清洁卫生,使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晨第1锅空载进行B-D测试,测试图纸由黄色变为黑色、变色均匀,B-D测试合格,灭菌器方可使用。每次灭菌操作中,注意观察灭菌温度、压力、时间,灭菌结束后,及时关闭启闭式容器筛孔,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潮湿,化学指示胶带是否变色,是否合格,检查测试包内的化学指示卡是否变色合格,未达到要求或可疑时应重新灭菌,灭菌合格的按照有效期顺序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对灭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洁处应视为污染;对已经发出去的物品,无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应重新灭菌,不得进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3、加强灭菌质量监测[4]

3.1对灭菌质量监测 每锅次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物理监测不合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周一次,有植入性器械的每锅次做快速生物监测,并记录。

3.2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要求:无菌物品存放间空气、物体表面菌落数分别为≤500cfu/m3、≤10cfu/cm2、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5]。

3.3医疗器械每月抽样细菌培养一次,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热源监测由生产厂家负责提供,有检验合格证书才发放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4 灭菌物品是否合格标准

3.4.1 灭菌物品合格标准 监测:程序、化学、生物监测合格。直观:包装严密,无湿包现象,有效期限内。

3.4.2 灭菌物品不合格指征 包装不严密,湿包现象,超过存贮有效期限,化学指示剂变色不合格,生物监测结果阳性。

4、灭菌失败处理

4.1 找出失败原因 湿气在包的表面或包内?包内湿:必须冷却后才能检查,原因有操作技巧,如含太多金属器械、金属器械和盆之间无吸收性敷料、敷料太紧、不恰当地转载,低质量蒸汽,灭菌器功能有问题。

4.2如何避免湿包 正确地装载物品,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正确地卸载物品,保证灭菌器的正常运转。

4.3 生物监测失败后处理 灭菌器停止使用,物品召回重新处理,调查失败原因,是灭菌器或装载情况还是包装技术?检修后通过3次生物测试均阴性后才能恢复正常使用。

消毒供应中心向医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及其他无菌物品,是医院中一个特殊部分,更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在病菌传播快速的环境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病原体的产生和传播,尤其是对于室内的环境净化,要确保供应室内的空气清新,具有很好的流通性,减少病菌发生的可能性。该科室工作性质绝对其会面对环境污染、疾病感染及意外等危害,极易产生生理和心理疲劳[6]。它服务于各个科室,负责全院可重复物品的消毒、灭菌、清洗及回收等工作,可以说供应室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发生息息相关。因此供应室消毒工作必须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医院其他部分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 157

[2]桂卫医[2013]8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310.2-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310.3-2009

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6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细节管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04-02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医院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完善,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1]。为改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3年1月-12月实施的护理管理设定为对照组,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4年1月-12月護理管理中增加细节管理设定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护理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3年1月-12月实施的护理管理设定为对照组,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4年1月-12月护理管理中增加细节管理设定为观察组,两组选择相同的医务人 员7名实施护理管理。

1.2方法

对照组在2013年1月-12月实施的护理管理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根据规章制度与各项规范实施管理。观察组在2014年1月-12月护理管理中增加细节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建立管理小组:建立管理监控小组,由护士长、骨干护理人员及责任护理人员组成,有着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小组成员要定期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护理中的不足,及时做好上报与反馈等工作。对于可能发生倾向性问题要做好预见、预查与预防,防止发生不良结果[2]。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细节管理和护理服务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水平细胞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高效护理服务也是在护理中的各个细节表现出来的。所以,细节管理可以有效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可以以患者为中心,真正实现对患者的关爱,增强责任心。

清洁及灭菌管理:护理人员要做好医疗器械的清洁,可以保证灭菌的顺利完成。器械处理要先将血迹与污迹等清除干净,再对器械进行灭菌处理。包括了冲洗、洗涤和漂洗、终末漂洗等步骤,灭菌则分成清洗、消毒、灭菌这三个环节。做好医疗器械的清洁和灭菌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医疗的疾病感染[3]。

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知识储备,才能面对医学的进步与工作中的需求。护理人员既要掌握护理知识,还要学习物理机械及化学反应等学科知识,学习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等知识,学习医院消毒供应相关管理规范,为消毒供应工作提供更专业的知识。护理人员通过岗位培训,提高整体水平,改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人员还要定期接受安全教育,以检查会议的形式,找出安全问题的各项隐患,日常护理中坚持无菌操作,做好生物监测与灭菌,保证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还要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消毒供应室的特殊性导致工作风险比普通科室高,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同时,还要指导护理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根据消毒技术规范操作,加强安全教育,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做好通风换气,减少疾病发生。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根据我院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发放问卷30份,实际回收30份,回收率100%。护理满意度包括了服务、发放、回收、包装等调查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护理质量包括服务意识、风险防范能力及安全识别能力等,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回收满意度(9.8±0.2)分,发放满意度(9.4±0.6)分,包装满意度(9.8±0.2)分,服务满意度(9.4±0.3)分;对照组回收满意度(8.0±0.1)分,发放满意度(8.2±0.7)分,包装满意度(7.9±0.4)分,服务满意度(7.7±0.7)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情况

观察组安全识别能力(9.3±0.7)分,风险防范意识(9.2±0.8)分,服务意识(9.2±0.7)分;对照组安全识别能力(7.2±0.8)分,风险防范意识(8.1±0.5)分,服务意识(8.1±0.4)分;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消毒供应室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主要场所,所以,一定要提高护理管理,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的配置与整体素质、器械等都会影响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只有重视细节管理,才能避免医院内发生感染,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细节化管理模式把护理管理从小处着手,避免护理管理发生风险,提高了临床管理质量。本次研究与报道一致[5]。可见,要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就要加强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抓好每个细节,完善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机制,保证每个消毒、灭菌等流程都根据规范操作。每名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都要坚持热心、精心、细心、耐心和暖心作为工作准则,坚持到工作流程中,将细节管理进一步落实,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总之,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应用细节管理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护理质量,使消毒供应室保持良好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廖根娣,周小妹,林阿珠.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1):66.

[2]谭美红.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9):134-137.

[3]陈柳琴.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6):130-131.

[4]毛举桂.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细节管理重要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463-465.

浅谈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篇7

1 环节质量管理

供应室的环节质量管理即是供应室工作流程的管理。供应室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污染物品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 消毒物品制备包装, 灭菌处理、无菌物品储存、无菌物品发送管理等七个方面。为保证工作质量标准化、常规化、程序化、科学化, 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供应室质量监控小组, 要求供应室工作人员建立全部工作流程记录和表格, 尤其注重“三区”的工作环节的管理, 采取岗位人员自查的自我控制、小组监控、质控员每天检查, 护士长在班时每天检查、每周再随机抽查的质控方法, 护理部定期对供应室各环节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对检查出来的问题, 现场解决或限期整改, 并查找原因, 制定防范措施, 达到质量全过程控制和质量跟踪, 完善质量监控管理工作, 保证无菌物品的有效适用。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引导和实现供应室的发展目标, 成为持续改进的过程。

1.1 污染区的环节质量管理要求

供应室的污染区是处理已经或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过的医疗器械物品的区域, 即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处理。进入污染区的工作人员须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以免消毒液、污水及器械上的残留体液溅入眼内或皮肤上造成损伤或感染。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对分类的污染物品进行彻底清洗干净、干燥处理后, 检查符合要求才送清洁区处理。

1.2 清洁区的质量管理要求

供应室清洁区的物品必须是经过严格去污清洗、消毒和烘干的清洁物品处理区域, 在清洁区是对清洁物品进行检查、配套、包装制作及待灭菌物品的暂储存。要求进入该区的包装材料及容器为:清洁、干燥, 大小和重量适宜、符合要求;清洗后物品的质量标准应达到以下要求: (1) 玻璃、不锈钢、搪瓷类物品达到光亮、不挂水珠、无污渍; (2) 金属器具光泽明亮, 无锈迹、污渍; (3) 棉布类物品清洁、干燥、无脱落的纤维及棉絮。要求所有待灭菌的物品需经质检员检查, 确定符合物品包装要求后, 包装者和质检员均于标签上签名, 以示负责。

1.3 无菌区的质量管理要求

供应室的无菌区是经过灭菌合格处理的物品及去除外包装的一次性无菌的医疗用品储存和发放的区域。该区设专人负责, 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进入无菌区的工作人员需洗手、换鞋、换无菌衣、戴帽子、口罩。对发送的无菌物品进行记录。要求护士长或质控人员记录灭菌器的消毒灭菌的监测结果, 每一锅灭菌物品经检查消毒灭菌合格后, 定点定位, 按消毒先后顺序放置, 外附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标志、消毒日期和失效日期、包装员、质检员签名。对灭菌不合格的物品不发、不保存, 并进行查原因, 落实整改措施, 经重新灭菌合格的物品才能保存和发放。

2 提高供应室人员的素质

2.1 供应室的工作是很平凡所琐碎的工作, 要求护士必须有爱岗敬业

精神、对工作高度责任心必须经过消毒灭菌管理部门专门陪训, 具有较强的消毒灭菌知识和熟练的各项操作技能。

2.2 严格按照省、洲关于《医疗卫生单位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制度验收

标准》及《二甲级院评审标准》及医院的供应室的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用以上标准和制度完成供应室的清洁、灭菌等各项工作。

2.3 加强业务培训

供应室人员专业知识很强, 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 学习掌握有关供应室的消毒灭菌知识和各项规章制度, 经过考试合格后, 消毒员要持证上岗。上岗后仍要坚定专业思想, 奋发进取, 对技术精益求精, 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术水平, 为满足临床需要, 有甘当后勤兵的精神和毅力。

3 加强供应室的质量

3.1 制定标准化质量文件, 规范操作规程

要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的可靠性, 建立文件质量标准是进行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体系的第一步, 我院依据供应室专业标准内容, 结合实际制定了供应室工作制度标准化的质量文件, 包括职责、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程序、工作记录等等, 并制定过程控制 (环节质量管理) 标准和终末质量标准, 明确规定技术操作的各项原则和要点, 制定技术操作的程序与方法, 对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制定预案。要求供应室人员要熟练掌握其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 自觉履行职责, 保证临床需要和医疗安全。

3.2 有效的质量检测标准

供应室人员配置标准护理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选用素质高, 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到供应室, 由于护理及医院感染科定期到科内进行业务指导及临时检查工作。

3.3 各种医疗灭菌物品分类

包囊大小应在25cm×30cm×3cm之间, 敷料包重5kg, 器械包重75kg, 动脉真空灭菌器装戴容积90%, 每日BD试剂鉴定无菌锅的灭菌效能, 各项无菌物品合格100%, 并做记录。

根据临床实践体会到, 供应室环节质量操作的管理, 只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检测和科学管理, 供应室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制定各项质量标准, 加强“三区”的管理, 明确各区域的质量要求, 认真做好供觉覆行职责, 进行各级质量监控是保证供应室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兴芬.供应室消毒与灭菌质量监测[C]//.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02.

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效果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部消毒供应室先共有护理人员与消毒人员6名,主要消毒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器1台,负责门诊部消毒物品的收集、发放以及含菌物品的处理。

1.2 方法

1.2.1 人员管理措施

人员作为医院的最大财富与质量保证的根本,人员素质是保证医源性感染的关键所在,消毒供应室的人员综合水平高低是决定消毒供应室供应质量的首要条件,门诊部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提升消毒供应室的人员素质:(1)提高认识。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较为简单烦琐,但是具有十分严格的科学性要求,医院内的消毒与灭菌作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防弊措施,必须要在护理人员与消毒人员心目中确立相应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消毒供应室的服务逐渐由辅助部门转化为功能性科室,这也是消毒供应室地位不断提升的表现,护理与消毒人员更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不断为医院输送无菌物品。(2)合理配备人员。在消毒供应室管理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人员综合能力,强化人员理论知识与执行技能,从医院感染的角度出发,要在医院供应室人员选择上把好关,从而改变“临时工”“辅助人员”的视角,改善长期以来消毒供应室“低学历”“低素质”的状况。(3)适时开展培训工作,不断强化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以及相关操作规范的了解,同时还可以逐渐引入信息化管理措施,不断提升消毒供应室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

1.2.2 工作管理措施

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主要以清洗、包装、灭菌为主,门诊部消毒供应室主要针对诊疗物品及相关的器具物品开展标准化消毒。具体的工作管理质量提升措施如下:(1)施行专人负责制。各类物品的收发实施严格的专人负责制,其中,专人专车运送,每批次物品均严格记录在案,确保收、消毒、发每个流程均有专人负责,同时对于科室,对接人员也应该随物品记录,责任到人,确保流程中不出现任何问题。(2)重视包装过程。消毒供应室往往过于重视消毒过程而忽视了包装过程,包装过程是确保物品持续无菌的重要流程,也是无菌下存放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包装流程开展相关工作——包装前仔细清查物品消毒治疗,同时在包装过程中确保不发生二次污染。如果包装在应用前损坏,必须重新消毒。(3)强化物品存放管理。物品存放也是容易引起二次感染的重要过程,因此物品存放必须有专人负责与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种卫生规范,灭菌物品存放处必须保持清洁、干燥,比如橱柜存放、横架存放位每日均需消毒;对于物品存放,必须严格按照分类管理制度执行,同时还要及时检查存放物品的有效期,超期未使用物品必须重新消毒后再纳入存放处,避免使用超期物品。

2 结果

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之后,对门诊部消毒供应室进行细菌监控发现,包装区空气细菌总数小于等于100 cfu/m3(≤500cfu/m3合格),无菌存放室空气细菌总数小于等于50 cfu/m3(≤200 cfu/m3合格),无菌物体表面细菌0.1 cfu/cm2(≤10 cfu/cm2合格),工作人员手细菌2 cfu/cm2(≤10 cfu/cm2合格),均处于十分良好的状态。

3 讨论

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必须制订与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进行严格的检测,尤其要在使用灭菌物品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严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每个工作流程都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状态,确保责任到人,尤其是医疗器械在医院多次循环反复使用,必须严格处理,严防传染性疾病的顺势发生。

总之,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所有病菌的集中处理场所,同时又是无菌物品的提供场所,必须强化对其的感染控制,做到事前准备、事后检查,严防感染事件的发生;严把质量关,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这样才可以有效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摘要:分析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措施之后,对门诊部消毒供应室进行细菌监控发现,包装区空气细菌总数小于等于100 cfu/m3(≤500 cfu/m3合格),无菌存放室空气细菌总数小于等于50 cfu/m3(≤200 cfu/m3合格),无菌物体表面细菌0.1 cfu/cm2(≤10 cfu/cm2合格),工作人员手细菌2 cfu/cm2(≤10 cfu/cm2合格),均处于十分良好的状态。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所有病菌的集中处理场所,同时又是无菌物品的提供场所,严把质量关,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从而有效地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夏娴,王志刚,卓晓,等.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和对手卫生设施需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253-2255.

[2]中国护理管理编辑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暨全国消毒供应管理工作研讨会纪要[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16-17.

[3]孙雪莹,王华生,宋婉,等.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05.

[4]谢绪兰,姜赵花,黄志明,等.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60.

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9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保障医院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部门, 它担负着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供应等工作, 关系到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的质量, 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 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 做好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极为重要。

1 环境清洁, 布局合理

合理的布局, 符合要求的房屋设置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医院消毒供应室应设置在门诊、病房的中心位置, 周围无污染源。消毒供应室内部地面、墙面光滑, 易清洗;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三区划分明确, 各区都有实际屏障及缓冲区, 流程由污到洁, 不交叉、不逆行。

2 制定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完善各项制度

2.1 完善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准绳和依据, 各项工作都有其相应的制度。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制度主要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查对制度等, 每个制度既有其独立性, 又与其他制度相互关联, 使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有章可循, 责任明确。

2.2 制定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目的在于使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使事后管理转化为事前约束, 使经验型的管理模式为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所代替。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流程是:下收污物→分类浸泡→清洗消毒→物品干燥→检查准备→分类包装→灭菌→监测→无菌储存→下送无菌物品。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有其严格的质量标准, 每个班次的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执行。

2.3 强化灭菌效果的全程监测

灭菌物品的效果监测, 是确保无菌物品的高质量供给的惟一途径, 也是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 是做好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关口。高压蒸汽灭菌器每个过程均应进行工艺监测, 并有关键参数记录, 预真空 (或脉动真空) 压力灭菌器每天第一锅进行B-D (布维-狄克) 试验, 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无菌物品的监测还有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每次每项监测均应合格, 一项不合格都不能发出灭菌物品, 而要及时查找原因, 重新灭菌, 重新监测。如果是灭菌器出现故障, 检修后需要连续做3次B-D试验和生物监测, 全部合格后方可再用。

3 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素质

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必须反复学习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权威性文件, 掌握开展工作的依据, 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强化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严格灭菌观念, 做到灭菌物品的绝对无菌和使用安全。还应学习和培养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的能力。

4 做好与临床科室的交流

下收下送过程主动与临床护士交流, 对她们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反映的情况, 如包内物品潮湿、包内物品不够用等, 及时向护士长汇报, 并认真分析, 及时纠正。平时还定期到临床科室了解无菌物品的基数、使用情况等, 并听取科室对供应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改进工作, 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5 做好下收下送工作

为了把更多的时间让给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 为了避免无菌物品被污染, 无论高温酷暑, 还是大雪严寒, 我们都按时下收下送, 及时把无菌物品送到临床。在下收下送过程中, 除了做好查对、登记工作外, 还要时刻不忘无菌操作, 将无菌物品保质保量地送到各临床科室的无菌柜里。回科室后, 及时做好回收车、发放车的清洗、消毒工作, 分区存放。

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10

关键词:供应室,分组,实施效果

供应室是医院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既是向全院临床各科室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 又是医院易感染的重点科室, 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 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危。供应室是以满足临床需要为宗旨, 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为核心。积极引进先进设备, 采取环境布局合理化, 科室管理制度化, 坚持质量监测常规化, 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转变服务理念, 树立良好的科室形象, 保证医院工作正常进行。笔者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将供应室的相关管理经验探讨如下。

1方法

1.1 分组内容

按照供应室的工作内容, 将人员分为4个小组, 分别为洗涤下收组、包装组、灭菌组、发物下送组等, 并在每组中设1名组长, 另外选物管员、质监员各1人, 制订各组组长职责及各组操作流程和质量管理标准细则。

1.2 制订各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

各组组长按要求编写洗涤下收组、包装组、灭菌组、发物下送组组长职责、操作流程等, 质监员重新编写供应室4个组的管理质量评分标准。物管员编写供应室库房、供应室收送物品数量登记。

1.3 质量监控层次

管理实施三层监控管理模式:护士长-质监员-组长-护士或工人, 由每组组长每日检查本组人员工作质量, 组长将每日的工作情况向质监员汇报做好登记, 质监员将工作存在问题护士长汇报并作出处理, 护士长定期检查了解组长工作及管理方法。

2结果

通过对供应室管理的改革, 实现了供应室分区域、不同层次分组管理模式, 提高了供应室工作质量,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2.1 供应室工作质量方面

洗涤质量合格率达到98%, 包装组工作质量达到97%, 灭菌物品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临床科室满意度为90%以上。

2.2 质量管理方面

分组管理完善了供应室各项管理制度, 供应室人员明确各项制度的要求, 管理人员可对照质量标准进行工作质量的检查, 对照标准找出差距并及时纠正, 使供应室管理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层级管理结构。

3讨论

供应室管理发展的宗旨是以提高工作质量为核心, 提供临床优质服务, 医院降低成本为目标。为各临床科室工作量及消耗查询提供依据, 为我科室有计划地供应、采购物品, 有效地防止差错, 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共创“降耗、增效、保质量”的目标[1,3]。

3.1 供应室实施分组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

医院中心供应室是主要科室, 实施了从目的、职责、方法过程的分组管理, 并突出了确保物品灭菌质量, 保障灭菌物品及时供应的服务宗旨[2]。

3.2 存在问题

在实施分组管理过程中, 也遇到管理上的问题, 由于各科原因, 员工的文化素质及意识问题, 与供应室所要具备现代化人员素质, 并且能够真正理解供应室规范、科学管理内涵, 在客观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差距[4]。

我们应该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 确保持续改进工作, 促进供应室的质量不断提高。

总之, 培养护理人员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的工作作风, 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 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春, 许乐.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1) :63.

[2]刘振声, 金大胶, 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9, 10 (2) :53.

[3]闫翠英.加强消毒供应管理控制医院感染.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8) :607.

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11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管理;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96-01

1 一般资料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概况

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供应室工作人员共10人,护士8人、消毒员2人,无工人。护士学历:大专2人,中专1人,其余均为高中和初中毕业。职称:护师2人、护士4人,主管护师2人,均为女性,年龄除护士长和另一位护士外,都大于50岁。从护士的心理、生理、社会及工作职能分析,护理管理存在一些难点。

2 护理管理难点分析

2.1护士健康状况差:8名护士中,除护士长外,7名轮班护士中,4名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症、3名肩周炎,普遍视力不好及女性特殊时期——更年期,记忆力差。

2.2人员配置不科学:供应室只有护士和消毒员,没有工人,护士每天忙完到门诊下收下送、还要进行器械清洗、包装,打扫供应室房间的清洁,面对供应室繁重、琐碎的工作,她们都有力不从心感,身心疲惫。

2.3 护士长与护士沟通比较困难 : 护士长比所有护士平均小11岁,年龄和社会、工作经历促使护士长与护士沟通存在一定心理障碍,所有护士都是在供应室工作十几、甚至二十几、三十年的都有,对供应室的发展她们比较了解,但对临床工作环境了解得很少,护士长来自于临床,跟她们的观念有一定差距,护士们处于更年期易激动,由此在沟通中、管理上会遇到困難,对护士长开展工作极为不利,同时护士的问题和压力也就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工作积极性不能提高。

3 人性化管理对策

3.1 健康管理[1]: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针对供应室特殊人群的健康状况,护士长 采用“换位思维”来理解护士的身体现状和存在的工作难度,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为职工提供良好的保健因素,最大限度的满足护士的生理、安全的需要,从而改善护士在工作中的情绪:

3.1.1 采用五常法 进行日常管理 将各种物品分类,常规范、常整理、定位放置,并新作了醒目的标签,让她们在30秒内找到所需物品,明显改善了因为视力不好带来的工作不便;容易遗忘的工作,安排到温馨提示版上,包括每天、每周、每月的常规工作,并做好特殊标记。

3.1.2准备充足的所需物品 供应室是无菌物品供应周转的物流中心 ,每天必须准备充足的清洗、包装所需物品,特别是包布,我院采用的棉织包布,由洗涤公司负责洗涤,但是有时每天不能按时送来,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影响护士的工作情绪,由此护士长根据临床病人量,测算需周转的最多包布数量,领取备用。在清洗间买了两个可升降的凳子,缓解护士在长时间站立、弯腰清洗器械带来的身体疲劳和不适;物品包装间安装了光源放大镜,购进了自动封口机。在回收间和护士办公室分别安装了壁挂机空调。

3.1.3 改善工作的外围环境 护士长深入临床科室,与各科护士、护士长沟通,让供应室的工作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认同和肯定,从而让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有一定的成就感、价值感。

3.2合理配置工作人员 根据科室工作需要向人事部门提出申请,配置了两名工人,按照能级对应[2]的原则一人负责下收下送,一人负责供应室的清洁,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3.3加强心理沟通,促进管理 [1]心理沟通是从关心人的角度出发,以疏导激励为主,对于减轻人的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心情舒畅,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护士长主动从工作、生活等方面与护士沟通,在工作闲暇时,护士长与护士单独或者集体面对面沟通,了解工作中的委屈、挫折和需求,高年资护士家庭事务多,自尊心较强[3],通过沟通,护士长找到自己的管理方向:

3.3.1重视护士的需求

3.3.1.1 满足护士被重视的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 采用“换位思维”来理解护士,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和肯定她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并在护士会上通报,以激励护士更加努力工作,对不足之处采用个别提醒,避免当众批评,以启发、鼓励、商量的语气进行沟通,诚恳和宽厚地对待每位护士,耐心倾听她们的心声,鼓励有意见当面提出,心平气和地解决,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以德服人,以情动人。

3.3.1.2满足护士休假和换班的需求 在保证上班人数、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休假的需求,使她们上班时安心,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关爱每一个护士,包括与自己意见不和的护士,她们有喜事去祝贺,丧事去慰问,难事去帮助。护士长急护士之所急,如某位护士有急事,即使她正当班,宁愿召集其他休息的护士回来顶班或者自己亲自代班,也要让其解决燃眉之急。

3.3.2 以身作则,发挥护士长的表率作用

3.3.2.1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积极参加新知识的培训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自学《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反复推敲,虚心向同行前辈请教,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供应室的发展,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在管理上充分发挥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分析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科学管理和计划能力。

3.3.2.2表率作用 护士长在科室遇到任何困难时,走在前面,以此行动得到护理人员的信任,处理事情公平和公正,以大家的利益为重,在工作中不暗藏任何私心。护士长不断修正工作上的偏差和不足,主动承担因管理不善的责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能力,每天保持一颗阳光的心态感染着周围的人。工作之余,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内或科内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彼此的情感交流,消除工作中发生的一些摩擦和“疙瘩”,建立友谊,开阔视野,同事间互相协作,团结奋进;坚持每天跟大家一起完成科室的常规工作,不脱离集体,增强了团队精神。

3.3强化管理 护士长制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各班职责,奖惩制度、用制度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把各项工作细化,不定期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每月召开护士会一次,进行本月工作总结,加强了每位护士的责任心,并且利用晨会、护士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告知当前的医疗环境和医疗形式,培养护士的主人翁意识,把为临床、为病人服务化作自觉行为。

4 结果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要。护理管理者在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把“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由人管人、控制人转向激励人、发展人,利用能级对应的原则,根据每位职工的自身特点、能力和素质情况,安排在相对应的工作岗位上,使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4],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自己的责任;充分利用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2]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过护士长对护士的关心、理解并帮助护士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她们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心情舒畅,满足了护士生理、安全的需要[5],提高了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注重沟通,通过沟通和情感的投入,与护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老年资护士有被尊重感,护士与护士长一条心,主人翁意识增强,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科室的工作得到顺利开展,解决了住院部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下收下送工作,从而保证了无菌物品的质量和临床各科的物品供应,满意度调查也得到了提高,由以前的73%,提高到了100%,并多次在优秀护理单元评比中获得前三名。

参考文献:

[1] 胡德英,赵光红,柔性管理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10期.

[2]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2006.7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杨秀珍,浅谈对高年资护士的管理技巧[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19期.

[4] 吴丽萍 浅议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年第3期.

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管理探讨 篇12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管理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供应的重要科室, 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全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进行回收[1], 再经过一系列科学、系统的处理后, 达到无菌要求, 返回临床科室进行重复利用, 如此周而复始。因此, 消毒供应室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为了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 使患者的身体健康与就医安全得到保障, 卫生部颁布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3],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被正式纳入卫生部门的监管范围, 从而促进了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笔者现就目前医院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管理进展与各位同仁作如下探讨。

1 消毒供应室影响灭菌质量的相关因素

灭菌质量的好坏与灭菌物品的无菌程度及医院感染密切相关[5], 清洁过程的质量保证、正确的包装、正确的灭菌方法、灭菌柜的正确装载、正确的灭菌操作, 科学有效的灭菌监测是确保消毒灭菌质量必不可少的几大要素。但在操作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6], 导致灭菌消毒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有设备因素包括灭菌柜的温度及压力是否符合标准、灭菌时间是否足够等;人为因素是如装载是否合理、灭菌前清洁是否达标、包装是否正确、是否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 因此, 为了确保灭菌消毒医疗器械能达到要求, 采取一系列的灭菌监测是完全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

2 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

灭菌是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核心工作, 灭菌质量管理是消毒供应室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控制灭菌质量的科学有效手段是灭菌监测[7], 在灭菌前首先要对消毒灭菌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与安全培训, 制定严格的岗位操作规程, 根据不同的医疗器械、物品性质选择不同的灭菌方法, 灭菌员工要熟练掌握灭菌器灭菌过程各种参数的变化, 包括灭菌时间、灭菌压力、灭菌温度等;物品放置应按正确方法装载, 做到无小装量、无超载[8], 物品体积以大于灭菌柜容积10%, 小于灭菌柜容积90%为宜。并做好每一炉的灭菌记录, 以利追朔。同时进行灭菌质量监测管理, 以下是灭菌监测的几种方法:

2.1 物理监测

灭菌前首先应进行物理监测, 以确认灭菌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包括运行前柜门密封圈检查、灭菌器压力表的检查、柜门安全锁扣灵活检查, 确认密封圈无损坏, 压力表是否处于“零”位, 灭菌柜门冷凝水排出是否通畅, 柜内壁清洁是否符合灭菌要求[9];同时检查水、电、蒸汽等运行条件是否符合设备要求。在灭菌过程中对温度、压力、时间进行连续监测, 如有一项不合格均应分析原因, 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直至监测合格。

2.2 B-D试验监测

物理监测各项指标达标后, 每天灭菌前必须进行空载B-D试验[10]。监测方法:将专用淡黄色的B-D测试图放于由纯棉布折叠成的标准测试包 (25cm×25cm×30cm) 中间, 标准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置于灭菌室内排气口处, 进行134℃, 3.5min灭菌, 观察测试图颜色。如变为均匀一致黑色, 提示冷空气彻底排除, 空锅监测合格, 灭菌器状态良好无泄漏, 可正常使用;如测试图变色不均, 提示灭菌柜冷空气未彻底排除, 可能出现泄漏或设备故障, 空锅监测试验不合格, 应及时查找原因处理后再次行B-D试验监测, 合格后方可使用。

2.3 化学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效果最理想、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由于蒸汽具有极强的穿透力[11], 因此, 此方法灭菌效果可靠, 只要保证灭菌时间、压力及温度即可杀灭所有微生物。但仅进行物理检测、B-D试验仍无法确保灭菌质量, 因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化学监测, 且每锅必测。方法是将淡黄色化学指示卡放入消毒部位的中央或大包的消毒用具中, 以监测灭菌效果[12]。在每锅灭菌完成后取出化学指示卡, 显示均匀黑色, 提示灭菌合格;如化学指示卡颜色不均或颜色未变为黑, 则提示灭菌不合格。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能用于临床。

2.4 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1次。生物监测的目的是监测压力灭菌柜的效果。监测指示剂是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 方法与化学监测方法相似, 将生物指示剂管放入标准测试包中心, 灭菌结束后取出指示剂管, 与未经灭菌处理的相同生物指示剂同时进行细菌培养, 培养结果无细菌生长则提示灭菌合格[13], 反之有细菌生长则为不合格。当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1周内所有灭菌物品, 并检查灭菌设备, 查找原因修复后再进行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5 其他监测管理

新灭菌柜或原灭菌柜在进行大修、移位后, 必须经物理、化学监测合格后, 进行连续3次B-D测试与生物测试合格后, 方可投入使用。同时对于灭菌后物品定期或不定期抽检, 进行细菌培养试验[14], 结果无细菌生长为合格。灭菌柜上所有仪表由相关部门 (6个月) 监测1次, 其他设备如安全阀等由设备科定期 (6个月) 进行全面检查, 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并及时记录。所有灭菌设备的维修及新灭菌设备的启用均应进行详细记录。消毒供应室的其他灭菌设备、环境等由医院管理控制科定期进行监测。

3 完善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灭菌质量监测制度, 对于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确保能够追溯召回, 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管理举措。因此应建立一套完善、科学、有效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管理制度, 对消毒供应室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15,16]。首先要确保消毒供应室的环境与供应室人员卫生达到要求, 医院管理控制科应定期对消毒供应室的其他灭菌设备、环境、物品进行监测, 每月抽查消毒供应室护士手卫生情况等[17]。其次, 根据不同的医疗器械、用品制定不同的监测措施, 植入性医疗物品、器械应加大监测力度, 做到每批次生物监测, 培养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用于临床。第三, 建立有效的追溯召回管理制度, 做到监测不合格的物品可追踪[18]。

上一篇:中职生物教育教学下一篇:南京博物院